小学语文《变色龙》的教学设计

2024-09-04

小学语文《变色龙》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1.小学语文《变色龙》的教学设计 篇一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小说的主题。

二 指导学生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

教学设想:

一 借助题目做文章,进一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二 抓住主要人物对待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变”与“不变”这一点,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三 时间:两课时。

教学要点:

一 从课文题目入手,初步抓住人物的特征。

二 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读课文(自读或请几个学生读)。要求: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

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一个看风使舵的人变化多端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 势力眼的警官„„

[说明]这种另拟题目的办法,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学生能够拟出题目,就要在读课文过程中进行思考,而且有兴趣;所拟的题目表现出他们初步阅读的水平,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有问题,实际是在做调查,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这是一举多得的办法。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否定,只是对学生表达不好的语言给以启发性的纠正。

二 待第一步工作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给课文另外拟了不少题目,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这篇小说的题目呢?

(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提示他们看看课本上的注解,帮助理解这个问题)明确: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蜥蜴”善于变色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说明]这个问题是承接上一步骤而来的,继续以课文题目为媒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这个问题也是课后练习的题目,将它自然有机的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以上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上的阅读把握,初步抓住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下面转入局部的阅读,以深入理解内容。

布置作业

一 完成课后练习二。

二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 理清主人公的六次变化,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和课文的中心意思。

二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研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过程中,态度一共有几次变 1

化,在课本上画一画,并且用最简洁的话说出他每次变化的原因、内容(或在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的基础上进行这一步工作)。

明确:一共有六次变化。

第一次: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二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五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说明]抓住警官的六次变化,是局部精读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学生找出这六次变化的原因和内容并不十分困难,教师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中去逐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 教师提问:警官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媚上压下不变变化无常不变一切为私不变思想和行为不变,等等。教师点明: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来回变化,但是,在这来回的变化之中,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卑鄙心理。

[说明]引导学生在看到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来回“变化”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他“不变”的一面,使学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层,从而准确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辩证的观察事物、研究问题的思想,并且将这种思想应用到理解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去。

三 理解课文主题。

教师提出问题。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呢?

学生可能回答: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幅统治者奴才的嘴脸。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等。

[说明]学生如果一下子答不出来,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在广场上的是什么人?答案是什么人都有,哪个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们可能对同一事情的看法不一样。这个问题的设计,是通过结尾一处细节看全文的主题,将小说的背景情况与主人公性格特征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又回到整体,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

四 出示卡片,落实字词。

异想天开 无缘无故 荒唐 伶俐 洋溢

[说明]最好在阅读分析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词语教学,最后利用卡片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要求: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400字左右。

2.八年级语文《变色龙》校本练习 篇二

《变色龙》

命题人:汤成荣

审核人:李进

完成时间:30分钟

班级:初二()姓名:________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欺瞒(mán)伶俐(líng)恐吓(xià)B.魁梧(kuí)赔偿(cháng)乞丐(gài)C.下贱胚子(pī)洋溢(yì)坎肩(kǎn)D杀戳(lù)咳嗽(sîu)契诃夫(hē)2. 契河夫以“变色龙”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是什么()

A.说警官奥楚蔑洛夫像变色龙一样,一会脱下大衣,一会又穿上大衣。

B 讽刺沙皇制度下,统治阶级的走狗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性格。C.讽刺奥楚蔑洛夫一会儿怕狗的主人,一会儿又不怕狗的主人的多变性格。D.说明当时的社会制度迫使人们不得不经常改变自己的态度。3.指出下列各句的人物描写方法。

A.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的坎肩。()B.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C.“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D.他那张半醉的脸上露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

4、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时,有一条准则决定他“变色”,能体现这条准则的是()

A、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脑子上哪去啦?B、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C、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 D、这是他老人家的狗。

5、下列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是()

A ①“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赫留金恐吓说。②我来收拾残局!B ①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②他穿了一件红颜色的衣服,十分鲜艳.C ①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②他话也没说,拿把铁锹径自出了家门。D ①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②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

二、巩固题:

(一)读课文,再填空:

①小说中有姓名的出场人物有________,其中主人公是_____,他是一个____的下层官吏的典型,作为沙皇警犬,其特殊标志是他的。②文中的“变色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变色的,作者以“变色龙”为题,其作用是。③小说描写的基本事件是______________,其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二)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产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综合了某一阶层或某一类人的最突出的特点塑造出来的、富有代表性的典型形象。奥楚蔑洛夫就是俄国沙皇专制时期警察统治的化身。总观《变色龙》全文,按题意填空。

1、课文以“变色龙”为题,用意是以变色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比喻奥楚蔑洛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不依据法令,也不依据客观事实,他唯一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奥楚蔑洛夫虽然多变善变,但是他 _____________这一宗旨却是始终不变的。

4、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反 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质和沙皇统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1.本段选自______国作家_________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中的“上帝创造”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还有与这个句子有相同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6、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商店和饭馆冷落得很,一个顾客也没有”,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题:

3.神奇的变色龙小学生作文 篇三

因为变色龙没有任何能力与凶猛地野兽周旋,而且遇到庞然大物也没有机会逃走,从而成为其他野兽的食物。不过,上帝给你关闭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

变色龙身上的颜色可以变得各种各样,这样“敌人”就不容易发现它了,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变色龙身上的颜色就会变成黄色;在勃勃生机的绿草从中,它身上的颜色就会变成绿色;在五彩斑斓的花丛中,它身上的颜色就又会变成五颜六色的……总之,变色龙身上的颜色都是随着地方颜色而变化的,怎么样!

变色龙也不会为自己的食物而发愁。那就要大夸而物夸了。它的眼睛鼓鼓的,当发现目标时,(变色龙吃蝴蝶等飞行,爬行小动物)变会伸出它那比它身体长2倍的舌头卷住(猎物)很快地食用了,当在津津有味的食用时,另一只眼睛又在观察周围的动静了,当很快发现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它那舌头黏住对方,另一只眼又观察……直到它饱餐一顿才会停下来休息,其他小动物也就不会受到变色龙的袭击了。

4.神奇的变色龙小学生作文 篇四

生气红色龙

“快点儿写作业!别在那边休息了!”妈妈一拍桌子,生气地跺着脚,一边盯着我,一边说。只见她原本直得像一条线的两条眉毛,现在却瞪的像毛毛虫一样,中间的肌肉绷得紧紧的,似乎比铁板还要硬。眼神里像点燃的火焰,一边“啪啪啪”地响着,一边冲出“火焰”来。看到了这个定时炸弹,我只好“哼”了一声,然后去写作业了。

开心蓝色龙

就在我做作业时候,妈妈一边喝着酸奶,一边看着东京奥运会。“汪顺,加油!超过暂时第一名的外国人!”妈妈兴奋地大叫,当汪顺拿下金牌时,“哇噻!”妈妈眼睛眯成两条缝儿,嘴巴成一个弯月形,嘴角露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第16枚金牌!”她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似乎返老还童了,又仿佛是她拿了金牌似的。她大拍着桌子,椅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连拖鞋都踢飞了,我们俩对视了一眼,哈哈大笑着。

唠叨黄色龙

在我们笑的很厉害时候,妈妈突然唠叨起来,像小和尚念经一样:“你作业做完了吗?你笑够了没有?单词背好了吗?……”她像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得我头晕眼花,像是转了100个圈,站都站不稳了!我心想:烦死了!唠唠叨叨的,说变脸就变脸!真像个老太婆一样!

5.小学语文《变色龙》的教学设计 篇五

通过本次研修磨课,我有了更多收获和认识:

1、反思整个磨课教学过程,自认为本次课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动手机会多。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用足用好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扩展教材,真正发挥教材的导向功能。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积累科学活动经验。

6.小学语文《变色龙》的教学设计 篇六

一、课前预习

二、课堂导学

(一)读小说

读一读:小说中变色龙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变色龙呢?

理一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理出文章的情节结构 演一演:按角色朗读课文,扮演好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

(二)评人物

1、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奥楚蔑洛夫反复改判了几次?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从刚才的人物扮演中同学们发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时过程中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3、请同学们用“我认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从第_______段的_____________句可看出,用了__________描写。”这样的句式评析人物。

(三)悟主题:这篇小说通过审理狗咬人一案的生动叙写,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呢?

(四)学写法

作者为了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还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训练:

《补充习题》“随文练习”部分。

【课外拓展】《补充习题》“问题探究”部分:阅读片段训练

变色龙

一、课前预习

二、课堂导学

(一)读小说

读一读:小说中变色龙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变色龙呢?

理一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理出文章的情节结构 演一演:按角色朗读课文,扮演好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

(二)评人物

1、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奥楚蔑洛夫反复改判了几次?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从刚才的人物扮演中同学们发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时过程中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3、请同学们用“我认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从第_______段的_____________句可看出,用了__________描写。”这样的句式评析人物。

(三)悟主题:这篇小说通过审理狗咬人一案的生动叙写,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呢?

(四)学写法

作者为了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还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有什么作用?

三、课堂训练:

教学课件 《补充习题》“随文练习”部分。

【课外拓展】《补充习题》“问题探究”部分:阅读片段训练

7.变色的秘密小学作文 篇七

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我们身边不时出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自然现象,但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问号中,最使我难忘的就数我发现了三原色变色的秘密。

今天,老师说要带我们做一个实验,同学们听了都激动万分。只见老师拿出了实验材料:一红、一蓝两瓶墨水,一杯清水和三个透明的杯子,还有三根又细又长的白色粉笔就像三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这些材料能做什么实验呀?不知老师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开始做实验了,同学们都一窝蜂涌向讲台,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只见老师往两个透明杯子里倒入清水,接着先往其中一杯里滴入了几滴蓝墨水,再往另外一个杯子里滴入红墨水。只见红色的.墨水像一朵鲜艳的玫瑰花在杯中绽放,蓝色的墨水像一朵蘑菇云一样在水中炸开,真是美极了。然后老师晃了晃两杯晶莹剔透的“红、蓝宝石杯”,把两根白色的粉笔放入了“宝石杯”中。粉笔们立刻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来了个华丽转身:一个穿上了宝蓝色的裙子,一个穿上了玫红色的裙子,特别的漂亮。最后,老师又拿起了第三个空杯子,先把“红宝石杯”中的水倒进去些,然后慢慢往里加入“蓝宝石”。奇迹发生了:只见第三个杯子中的水从枚红色变成了浅紫色,又从浅紫色变成了深紫色,就像一杯“香气浓郁”的“葡萄酒”,让人看着只流口水。

我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杯子中的水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正当我们迷惑不解时,老师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这是三原色在作怪,三原色分别为红、黄、蓝三种颜色,如果把这三原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就能搭配出许多五彩缤纷的颜色。我们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8.会变色的芹菜小学作文 篇八

“哇,真的变色了!真的变色了!”我打破家里的静寂,大叫起来,“爸爸妈妈快来看呀!”

记得那次,科学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在课堂上还告诉我们,植物的根、茎如果经过不同颜色的水的浸泡,是会变色的。老师叫我们回家后做试验:拿一种有根茎的`蔬菜和一个瓶子,里面装着蓝墨水,把蔬菜插在水里,试试它会不会变色。我本来就觉得科学很神奇,现在,我更加觉得了!于是,我专门写了一篇观察日记来观察这神奇的变化。请看我的观察日记吧。

今天是第一天,我把蓝黑墨水倒进装有自来水的瓶子里,再把芹菜放进去,但根本看不出什么特别嘛,还是普普通通的一根“烂”芹菜,难道这次试验失败了?第二天,我上下左右仔细看,还是看不出什么变化,我想:科学老师不会真的是在骗我们吧?芹菜的上面部分已经“凋谢”了,现在,我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去关注它,我去做别的事了!就这样,我就没有再去管芹菜,早已把它遗忘,可是……

过了不知多少天,我突然发现家中的瓶子里装了一个蓝色的东西,我想:这是什么呢?这又是谁呢?突然,我猛地一拍脑袋“啊,是我的芹菜!我的芹菜真的变色了!真的变色了!”爸爸妈妈连忙跑出来看,芹菜真的变色了!

爸爸说:“这可真奇妙,连我都没有见过呢!”“那么,女儿你知道为什么芹菜会变色吗?”妈妈补充道。“我也正在想这问题呢!”我皱着眉头说:“还有,为什么芹菜不是叶子变色而是根茎叶全都变色呢?你们又知道吗?”妈妈笑而不答。爸爸却说:“你自己去问我们家的“万能道具”——电脑小博士吧!”

带着疑惑,我去“请教”了电脑小博士。原来呀,是这样的:植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根要把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类运送到叶子里,而叶子要做的工作呢,则是把制造出来的有机物给送到植物的其它部分。

植物休内的这种水分与物质的交流,无论是在高不盈尺的小草中,还是在高达150米的杏仁桉树上,都在不停的进行着。看到这里,你们是否想问:那植物中的这种水分和物质的交流,是赞什么来进行的呢?我来告诉你们吧!这是靠“导管”来进行的!而且呀,叶脉中还有“导管”,而且茎和叶子里的“导管”是互相连通了的。啊!科学知识真是太奇妙了!

我告诉爸爸妈妈后,他们都对我赞叹不已,夸我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9.小学语文《变色龙》的教学设计 篇九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变色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变色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第3篇课文。课文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本文的写作手法很有特色,作者以趣味性的故事展开,巧妙的将他以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如何观察,并要保护大自然)。写得生动有趣,为解读课文找到了门径,同时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仍有限,对变色龙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的方法。

其中,教学重点是: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以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大自然生物活动情景图,非常醒目。让学生通过找动物,发现有些动物与环境颜色一致,很难发现;而有些动物的体色却很鲜艳,一目了然,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初步感知保护色、警戒色等。

提出导语: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变色龙就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就如它的名字一样能随时变成不同的颜色。如此神奇,我们赶快来了解一下。

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比如“凶相毕露”一词中“露”是多音字,学生最易读错。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三题:按下面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教师出示主话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回答。

指名学生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他的印象最深,并说出原因。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让学生解释“端详”,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各有什么特点(怪、快、多)。

借助多媒体,出示变色龙捕食和变色的图片或短片,帮助学生理解变色龙的特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加深印象。

小组交流汇报:谈一谈观察小动物后获得的启发。教师指导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学生齐读课文第三部分即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体会作者保护动物的情感意识。

板块4拓展延伸,活跃课堂

由于课前我安排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在这里,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和老师同学共享,给学生创造了交流、获取新知的机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变色龙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板块5作业设计、面向全体

本环节设计了两个作业,第一个作业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设计的,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能掌握并完成,第二个作业是趣味性的对本课进行延伸。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用是多方面的。板书既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上一篇:音乐社活动策划案下一篇:2017西师大版数学四上《用计算器计算》2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