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两用成语

2024-11-17

不可忽视的两用成语(精选10篇)

1.不可忽视的两用成语 篇一

标新立异形容敢于革新、勇于创造的精神。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

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按部就班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因人成事指依凭他人办成事情(多用于自谦,也用于贬义)。

平铺直叙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也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直接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

沙里淘金比喻费大力气成效小;从大量材料中选出精华。

指手画脚说话时用手脚动作示意,也比喻瞎指挥,妄加评论指责。

两袖清风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暴殄天物bàotiǎntiānwù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如:到手的幸福不抓住,那是暴殄天物。

2.不可忽视的两用成语 篇二

摸两个球求概率的问题通常分为两种情况:1无放回摸球;2有放回摸球.“无放回摸球”与“有放回摸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无放回摸球是指每次摸出的一球放在袋外,下次再摸球时总数比前一次少一球;而有放回摸球是每次摸出一球再放回袋内,下次再摸球时袋内球的总数不变.

(2)无放回摸球各次抽取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有放回摸球各次抽取是相互独立的.

(3)对无放回摸球来讲,事件A(无放回地逐个取k个球)与事件B(一次任取k个球)的概率相等,即P(A)=P(B);而对于有放回摸球来讲,事件(有放回地逐个取k个球)与事件B(一次任取k个球)的概率一般是不相等的,即P(A)≠P(B).

如果能分清这两种情况,就不会出现错误.下面举例说明这两种情况.

【典型例题】2014年8月第二届青奥会在中国南京举行,青奥会服务中心要选拔一名志愿者,经笔试、面试,结果小林和小亮并列第一,评委会决定通过摸球来确定人选.现在设计两种抓球规则,甲规则:在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除颜色之外均相同的3个红球和1个绿球,先摸出一个球,记住颜色后放回,然后再摸出一个球,若摸出的球都是红色,则胜出;乙规则:在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除颜色之外均相同的3个红球和1个绿球,一次性摸取两个球,若都是红球,则胜出.

你认为选取哪个规则对双方是公平的?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分析.

【分析】甲、乙两规则中设定的袋中都是3个红球和1个绿球,且都是摸出2个红球, 表面上看无区别. 然而甲规则摸出的球仍放回,而乙规则一次摸取两个球相当于分两次各摸一个球,但前面摸出的球不放回, 因此两规则是有本质区别的.

解:为体现事件的等可能性,不妨将3个红球分别设为红1、红2、红3,列出表格:

甲规则:

乙规则:

对比两个表中信息,显然甲规则“有放回”,等可能发生的结果数为16种;乙规则“无放回”,等可能发生的结果数为12种.甲规则中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红球的概率=9/16,所以甲规则对双方不公平;乙规则中一次性摸取两个红球的概率=6/12=1/2,所以乙规则对双方是公平的.

【考题再现】(2014·福建泉州)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装有红、白、黑各一个球,它们除了颜色之外没有其他区别.

(1)随机地从箱子里取出1个球,则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2)随机地从箱子里取出1个球,放回搅匀再取第二个球,请你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并求两次取出相同颜色球的概率.

【分析】(1)由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装有红、白、黑各一个球,它们除了颜色之外没有其他区别,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2)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两次取出相同颜色球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解:(1)∵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装有红、白、黑各一个球,它们除了颜色之外没有其他区别,

∴随机地从箱子里取出1个球,则取出红球的概率是1/3;

(2)画树状图得: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取出相同颜色球的情况有3种,

∴P(两次取出相同颜色球)=3/9=1/3.

【点评】从上述解析来看,摸球实验的问题中总会有一些关键词语明确地表达出是“放回”还是“不放回”问题.因此,在解决有放回与无放回问题时我们只要仔细审题,认真辨析即可.事实上,不仅仅是摸球游戏,摸牌、掷骰子等问题都有可能涉及类似问题,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我们还应善于类比,融会贯通.

【综合运用】(2013·江苏南通)在不透明的袋子中有四张标着数字1,2,3,4的卡片, 小明、小华两人按照各自的规则玩抽卡片游戏.

小明画出树状图如图所示:

小华列出表格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小明画出的树形图分析,他的游戏规则是,随机抽出一张卡片后________(填“放回”或“不放回”),再随机抽出一张卡片;

(2)根据小华的游戏规则,表格中1表示的有序数对为________;

(3)规定两次抽到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获胜,你认为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分析】(1)根据小明画出的树状图知数字1在第一次中出现,但没有在第二次中出现可以判断;

(2)根据横坐标表示第一次,纵坐标表示第二次可以得到答案;

(3)根据树状图和统计表分别求得其获胜的概率,比较后即可得到答案.

解:(1)观察树状图知:第一次摸出的数字没有在第二次中出现,所以小明的实验是一个不放回实验;

(2)观察表格发现其横坐标表示第一次,纵坐标表示第二次,即(3,2);

3.不可忽视的两用成语 篇三

两用成语指的是这一类成语,或同时具有两种不相同的意义,或褒贬色彩应意义不同

而不同。做题时如果按定势思维就有可能错选。因此,我们平时应强化这方面的积累。这里特辑100例以备应考。

1、惨淡经营:指下笔之前竭力劳神构思。也指苦心谋划经营(某事)。

2、老气横秋:形容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3、舞文弄墨:歪曲法令条文或玩弄文字技巧。

4、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也比喻一点一滴地做某件事。

5、装神弄鬼:装扮成鬼神(骗人)或故弄玄虚。

6、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大而彻底。也形容闹得很凶。

7、念念有词:指迷信的人小声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8、堂而皇之:形容公开而不加掩饰。也形容体面或气派。

9、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10、万紫千红:多比喻事业繁荣兴旺或事物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也指百花盛开色彩艳丽。

11、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放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也形容字迹潦草。

12、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也用于形容体面或气派大。

13、赤膊上阵:比喻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也比喻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

14、炯炯有神:形容眼光发亮,很有精神,多用于人物,也可用于一般动物。

15、两袖清风: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16、面面俱到:可以指各个方面都注意或照顾到了,没有一点遗漏。也可以指虽然照顾到各个方面,但是一般化。

17、看风使舵:指看情势办事,也可作褒义词。

18、高枕无忧:可以比喻放松警惕。也可以形容无忧无虑。

19、循规蹈矩:一般形容拘泥保守。也可指按照规则行事。

20、行若无事:既可以指在紧要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也可以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21、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2、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23、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24、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25、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26、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27、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28、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

29、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30、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31、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32、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33、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34、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35、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

出来共同欣赏。

36、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37、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38、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恶的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39、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40、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41、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坏事做绝。与“无微不至”不同。

42、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43、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

44、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45、旁若无人:可以形容高傲。也可以形容态度自然。

46、如虎添翼:可比喻本领很大的人又增加了新的助力。也可以比喻凶恶的人得到援助更加凶恶。

47、左右逢源:既可指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48、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49、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50、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暗中勾结。

51、一尘不染:指思想纯洁,不沾染坏习气。指环境干净,不沾染一点灰尘。

52、战战兢兢: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53、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54、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指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

55、难兄难弟:彼此曾经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难”念nàn)。也可指讥讽二人同样坏(“难”念nán)。

56、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57、枝繁叶茂:形容枝叶繁密茂盛。也比喻子孙繁盛。

58、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事。

59、掌上明珠:比喻极受父母宠爱的儿女。也比喻为人所珍爱的物品。不仅指女孩。

60、落花流水:指好的时光流逝。也比喻东西被吃或被抢等残乱而零落的样子;也比喻敌人被打得大败。

61、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也形容声音细长。

62、春华秋实:既指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又比喻学问与成就的关系,63、平铺直叙:一般指说话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贬义。也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截了当地叙述。

64、不翼而飞:一般指(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可指(言论、消息、诗文等)不待宣传就迅速传播开了。

65、乘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也指飞速地航行。

66、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可用做只顾自己,怕惹是非。

67、百花齐放:指同一事物有许多做法,同一内容有多种形式。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指各种花卉一起开放。

68、无病呻吟: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实感,矫揉造作。

69、高枕无忧:可以比喻放松警惕,贬义词,也可以形容无忧无虑,中性词。

70、垂涎欲滴:形容嘴谗。也形容看见别人的东西特别羡慕,渴望得到。

71、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

72、不三不四: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了

73、指手画脚: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含贬义。也形容说话时作出各种动作示意

74、短小精悍: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有力。也形容人个子矮小,却精明强悍。

75、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76、一针见血:本义是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

77、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78、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79、想入非非: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80、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81、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82、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83、行若无事:既可以指在紧要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是褒义词。也可以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是贬义词。

84、贪多务得:原指尽量多地求得知识。后多指贪心不足(含贬义,该义项使用较多)。

85、粉身碎骨:可以比喻被彻底摧毁的下场,贬义词。也可以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失生命,褒义词。

86、明珠暗投:比喻珍贵物品落入不明其价值的人手中,得不到赏识和珍爱。也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或误入歧途。

87、玲珑剔透:工艺品等精致奇巧。也指人精明灵活,伶俐乖巧。

88、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89、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

90、垂涎三尺:形容嘴馋。也形容特别羡慕,渴望得到。

91、无为而治: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政治民,不用刑罚,叫“无为而治”。后多指寓治于教化之中。现指放任自流,不加约束的治理方法。

92、登峰造极: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界。也比喻做坏事猖狂到极点。

93、非同小可:不同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94、高视阔步:可以形容气概不凡,含褒义。也可以形容态度傲慢。

95、海底捞月:可以比喻去做根本不能做到的事;也可以形容弯下身子抓起很快就要落地的东西时的动作姿态。

96、一塌糊涂:可以指乱到不可收拾或糟到不可收拾,贬义词;也用来表示程度,例如“他高兴得一塌糊涂”。

97、数米而炊:比喻把精力都放在做琐碎小事上,以致劳而无功。也形容生活困窘。

98、另眼相看:褒义指看重和优待。贬义指用另外的眼光来看待,含有歧视的意思。

99、楚楚动人:意思是“鲜明,整洁,让人爱怜”,可以用在可爱的小动物身上,甚至小花小草也可以用上。还可以用来形容人。

100、异想天开:用来形容思想解放,想法独特时,含有褒义。用来形容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带讽刺意味时,含有贬义。

101.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102.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103.不绝如缕:既形容声音细微,也形容形势危急。

104.灯红酒绿: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105.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106.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107.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108.高山流水:既比喻知音或者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109.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110.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111.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112.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志不清。

113.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114.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115.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116.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117.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118.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119.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120.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121.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122.穷形尽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123.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恶的势力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力量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124.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小,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125.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126.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127.想入非非:既指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中性),也指胡思乱想(贬义)。

128.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129.淋漓尽致:既形容说话或文章表达的充分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130.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毁灭,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

131.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32.金玉满堂:既指占有很多财富,也比喻人很有才学,学识丰富。

33.春风得意:既可以指进土及第后的得意心情,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洋洋得意的样子。

134.平易近人:既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35.洋洋洒洒:既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136.秀色可餐:既可形容女性容貌漂亮,也可形容景色优美,让人迷忘饥。

137.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搭。

138.处之泰然:既形容对待紧急事情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139.左右逢源:既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140.指手画脚:既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的指点、批评。

141、如虎添翼:

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凶恶。

142、披肝沥胆:比喻极尽忠诚(忠!同“肝脑涂地”);也比喻开诚相见(诚!同“肝胆相照”)。

143、微乎其微:  形容小;也可以形容少。如:

144、金玉满堂:形容占有很多财富;也比喻很有才学,学识丰富。如:

145、入木三分:比喻议论深刻;也用来形容书法有力(本义)。如:

146、平铺直叙:形容写文章平淡无味,重点不突出,贬义;也形容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中性。如:

147、一步登天: 比喻地位一下升得很高;也比喻一下子达到最高的境界或程度。

148、玲珑剔透:(1)形容器物细致,空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2)形容人聪明伶俐。

149、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如: ⑴你字正腔圆,珠圆玉润,好好发展,将来一定会成为歌星。

4.不可忽视的简单句 篇四

山东省莱芜市第五中学高三外语组 逯柏龙

在英语中,根据语法形式或者句子结构,我们可以把英语句子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简单句是指只包含一个主谓结构,而且句子的各个成分都只有单词和短语表示。这个主语或是谓语可能是一个由并列连词连接的成分,而且修饰语和短语也可以加进来。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句子里出现两个或更多并列的主语共同使用一个谓语,或一个主语后面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谓语,或者两个主语后面接两个谓语,我们都应视其为简单句。---摘自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

简单句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它对于分析句子结构和组成复合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中也多次出现了对简单句的考查。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都不可忽视简单句。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下近几年的高考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简单句的用法:

1.从祈使句方面考查简单句。

从祈使句方面考查简单句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它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查的:

1).在“祈使句+and/or+主语+will +其他成分”句型中考查。(祈使句与后面的句子是顺承关系时用and,当二者存在一种否定条件关系时用or。)

【考题1.】 _____ and I’ll get the work finished.

A .Have one more hour        B.One more hour

C.Give one more hour         D.If I have one more hour  (06/重庆/27)

【点评】B.本题考查是句式。它是“祈使句+and/or+主语+will +其他成分”句型的一个特殊句型即用名词和名词短语做祈使句,完整句型为:“名词/名词短语+主语+will +其他”.如:Five minutes earlier and we could have caught the last bus.  如果我们再早五分钟的话,可能会赶上最后一趟班车。

【考题2】Start out right away, ______you’ll miss the first train.

A.and  B. but  C. or   D. while                      (06/四川/24)

【点评】C.这个是考查“祈使句+and/or+主语+will +其他成分”句型中的连词的用法,or 表示“否则”。

2).在祈使句和祈使句的反意疑问句中的考查。

【考题1】.Mary ,_____here―everybody else, stay where you are.

A .come    B.comes   C.to come    D.coming         (06/全国Ⅰ/35)

5.不可忽视的作业批改记录 篇五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经常会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把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登记、分析、归纳、小结,这就是作业批改记录。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作业批改记录认识不够,认为没必要写作业批改记录,不写批改记录还可以多改几本作业,写批改记录是作秀,是浪费时间。

作业批改记录有着其他教学程序无法替代的作用。一、作业批改记录的内容与形式

作业批改记录是“教师把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的登记、分析、归纳、小结”,其内容应该是紧扣学生作业的,几个错别字、几道数学题、一个句子、一种观念等都应该是作业批改记录的内容,可以说作业批改记录的内容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

6.不可忽视的历史细节 篇六

一、真实性是教学中运用历史细节的前提

历史是一门求实的社会学科, 真实性是历史的生命。因此, 历史的细节务必是真实的, 历史史实必须是第一手的资料, 要杜绝二手和道听途说的史料。野史秘闻大多不可靠。还要廓清历史小说和影视艺术的影响, 对信史也要小心求证。必要时运用多方互相印证。虽繁琐费事, 但这个基本功是必须做的, 否则所传授的历史知识就成了伪历史, 毫无价值可言。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如讲雍正皇帝继位, 就不可采用所谓修改遗诏的篡位说。证据为近期辽宁省档案馆展示其馆藏的“康熙遗诏”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同一内容。诏书上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 人品贵重, 深肖朕躬, 必能克承大统, 著继朕登基, 继皇帝位……”该遗诏中的皇四子胤禛, 即为雍正。由此可见, 这是雍正统继承的铁证, 并非篡位。

又如, 在讲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往往会用到董希文的油画名作《开国大典》, 由于当时文艺作品为政治服务的倾向很强, 教师要知道该画作历经四次修改:1955年, 删除高岗;“文革”开始后的1968年, 第二排的董必武被放到空缺的刘少奇的 位置上;1970年又去掉 林伯渠; 1979年方恢复作品原貌。需要注意的是, 该画是艺术化的表达, 不可当成真实的历史场景图。该画作和真正的开国大典时的场景、领导人站位很不一样, 真实的镜头是别人簇拥在毛泽东的左右, 距离非常近, 而不是画作都较远且笔直地站在毛泽东后边一排。因此, 在使用此图时千万要小心, 必要时应使用当时的纪录片。这些细节的鉴定, 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史学素养, 还有广泛的阅读求知。不思进取非常不可取。

二、运用历史细节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 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 加深理解和认识。”历史离不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抓住人物典型的情节, 以人带事, 以生动的细节去丰满历史人物,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提高历史素养。

初中生由于年龄尚小, 尤其是对各具特色的人物和丰富多彩的史实充满好奇, 教师授课时如能将重大历史关头的细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则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摆脱对人物评价的庸俗化倾向, 便于学生全方位、多侧面地理解历史人物, 感知历史, 学习和领悟历史学习的方法, 领悟历史的厚重感, 深化对历史的认识。

如讲“文革”有关历史时, 可运用刘少奇受难的历史细节。1967年8月5日, 刘少奇在中南海院内经受了一次残酷批斗之后, 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 “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 这无关紧要, 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 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 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可见, 以一个国家主席的身份在“文革”中尚不能自保, 更何况普通百姓了。这样讲授使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被拉近, 使学生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进而令其深深感悟到“文革”的反法治与野蛮。至此, 历史人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无关自己的过往, 从而使学生对依法治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三、历史细节运用要生动和适度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等影响,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对历史课不是很感兴趣, 但对有生动故事情节的历史感兴趣。目前一些历史教科书编写喜欢讲究系统性, 喜欢宏大叙事风格, 且把所谓的唯一定论强加给学生, 丰富多彩的史实细节也被一再压缩, 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因循守旧, 照本宣科, 从而导致历史课堂索然无味。宏大叙事学生不感兴趣, 而那些触及灵魂的历史细节, 往往就是打动学生的神来之笔, 历史教师必须加以重视。

如对秦兵马俑生动图片的展示, 就能启发学生思考:它既展现了秦代工匠们高超的雕塑艺术和别具一格的匠心, 又能使我们想象到当年秦军横扫天下、虎视六合的雄伟阵势与豪迈气概;既反映了秦代强盛的国力, 也反映了秦始皇帝好大喜功与过度役使民力;还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帝王墓葬观念与形制。

7.插图: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篇七

插图: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叶燕芬

教材中的插图尽管不是可读文字,但它是编者精心创作的一个“产品”,蕴含着编者的教育意图,对课文起着补充、诠释的作用,本身就是语文课程资源。翻看课文中的插图,有的是背景说明,有的是名画展示,有的渲染意境,有的图解文意,有的拓展延伸。这些插图都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亲近文本、理解文本,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所以,它是教材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教材文字的内容,而忽略了课文插图;部分教师费尽心思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却闲置了课文插图。如何合理利用这一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呢?笔者做了有益的尝试,现列举如下:

一、图文对照,学习字词

课文插图有解释文本的功能,可以通过对插图的观察来学习字词。《难忘的泼水节》一课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的事,课文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特别是“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等生字新词的认读,学生很有困难。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插图,效果良好。

1.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分自然段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2.一位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时表现得有些困难,教师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师(出示“对襟白褂”词语卡片):这个词很难读,谁来教大家读?(一学生领读,师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图上的周恩来总理穿的衣服就是――(学生齐说:对襟白褂)

师:再来看看总理穿的裤子,扎的头巾。

生:总理穿的裤子是咖啡色的。(出示词语:咖啡色长裤)

生:总理扎的头巾是水红色的。(出示词语:水红色头巾)

师:这些词语会读了,对照插图意思也就明白了,句子读起来就容易多了。自己试试。(学生果然把这个句子读得很流利)

这个教学片段在插图的引领下,达到了多项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认识了事物,还培养了观察事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高效地学习了“襟”“褂”“咖”“啡”四个生字。

二、图文结合,理清脉络

一篇课文中的多幅插图就像一幅幅的连环画,把课文中的故事情节非常清晰地展现了出来。这类课文教学时图文结合,能让学生马上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如《可贵的沉默》一文,文中出现了两幅插图:插图一是孩子们神气十足地谈论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热闹场景;插图二是孩子们说不出父母的生日而沉默的场景。初读课文时,笔者是这样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的: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请看这两幅课文插图,能根据插图里人物的神情、动作用合适的词语来说说吗?(学生自由准备)

2.第一幅插图,孩子们表现得怎么样?(同时相机理解“异口同声”“左顾右盼…‘神气十足”等词语)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插图的内容呢?(第1~9自然段)

3.从热闹中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非常快乐、开心,孩子们非常幸福。)老师跟大家合作,一起来读读这热闹的场景。(师生配合读课文第1―9自然段)

4.谁来说说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孩子们又表现得怎样呢?

5.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这幅插图?(第10―13自然段)默读第10―13自然段,静静地去感受一下这非同寻常的沉默。

6.找找表示“静”的词语。(“安静”“沉静”“寂然无声…沉默”)作者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呢?要读好这份热闹后的沉默很不容易,静静地,屏住呼吸、悄无声息地,安静,安静,再静一点,读――(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7.课文真像一部戏,是一个起起落落的故事,它共有三幕,开幕是“热闹”,第二幕是“沉默”,第三幕是“热闹”。第三幕没有插图,课文哪个自然段在重点写呢?我们也来读一读。

8.请把插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故事的梗概。

三、图文互读,突破疑点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还不够丰富,课文中有一些句子对他们来说难以体会,此时教师不妨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教学《最大的“书”》一文时,课文题目下方的泡泡语中提出:“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学生逐步感受到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为什么岩石会像书?而且“为什么岩石又是最大的‘书’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学生顿时就会明白了。

师:川川刨根问底,这些问题都找到答案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看看插图,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呢?

生:哦,图上画着的岩石是一层层叠起来的,跟我们的书一页页叠起来非常的相像,所以岩石就是书啊。

生:图上的这块岩石上有树叶的痕迹,可能就是课文中说的岩石上的文字吧。

师:孩子,你的观察真仔细啊!

(出示句子: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师:读了句子,小朋友知道岩石上的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生:雨痕。

……

师(小结):原来,在岩石上的那些看起来像小点点和小浪线一样的痕迹就是岩石上的字和画啊,怪不得我们把这些岩石叫做最大的书呢!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文本,利用插图“以图释文”,突破难点,构建起对学生来说原本是比较遥远和陌生的阅读体验――“岩石就是书”,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了生动的文本形象,理解了像“痕”这样一些比较抽象的生字词语。

四、以图悟文,激发想象

许多插图在课文中就如无字的有形语言,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并从中寻找有价值的思考点启发学生思考,就能渲染文本的阅读环境,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灰雀》,通过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何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利用课文的插图资源,结合人物对话的朗渎指导,是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有效方法。

8.不可忽视的面试自我介绍知识 篇八

个人单独面试基本上都是从开场问候开始,开场问候很重要,它有可能决定整个面试的基调。开场问候是给面试考官的第一印象,从言谈举止到穿着打扮将直接影响到你被录取的机会。进门应该面带微笑,但不要谄媚。话不要多,称呼一声“老师好”就足够,声音要足够洪亮,底气要足,语速自然,总之彬彬有礼而大方得体,不要过分殷勤,也不要拘谨或过分谦让。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面试应聘者自我介绍知识。

接下来就是自我介绍;面试中一般都会要求考生先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时间一般为2-3分钟左右。自我介绍是很好的表现机会,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突出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并要有相当的可信度。特别是具有实际管理经验的要突出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优势,最好是通过自己做过什么项目这样的方式来验证一下;其次,要展示个性,使个人形象鲜明,可以适当引用别人的言论,如老师、朋友等的评论来支持自己的描述;第三,不可夸张,坚持以事实说话,少用虚词、感叹词之类;最后,要符合常规,介绍的内容和层次应合理、有序地展开。最后,要符合逻辑,介绍时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自己的优势很自然地逐步显露,不要一上来就急于罗列自己的优点。有一个笔试分很低,并且只有4年工作经验的考生被录取,其中一份6易其稿的个人介绍底稿起了关键的作用,因为在将近25分钟的面试时间里,面试老师的提问都是围绕着您个人介绍以及基于这个介绍制作的一个ppt图进行的。

所以自我介绍要反复模拟练习,并找不同背景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自我介绍如何让人印象深刻?在陈述时,不能让人感觉在背纸稿,而应该是与朋友交流,语气中肯又不失激情。在三月份最好是多参加一些团队的模拟面试,或者多到网上投些简历,直接参加一些公司的面试。

9.珍惜校友不可忽视的力量 篇九

经常羡慕那些有强大校友会的学校, 学生毕业出来就有了一个天然的社会圈子, 无论从就业、创业或者项目合作, 都有天然的信任基础。在一些行业、企业, 某些学校的校友们形成了势力, 旁人想要进入都很困难。

○忽略学生会莫大的遗憾

在上大学的时候, 我对人脉的认识比较简单, 就是身边能接触到的人, 并没有特别多主动意识去结交, 总觉得那样的功利性太强, 自己也没什么交易的本钱。那时候, 我也不太敢向朋友们求助, 担心太多的求助会消耗人脉的价值, 把之前自己为别人的服务积攒下来的情感存款用光掉。

大一的时候, 我曾经申请过校学生会的几个部门, 都通过面试成为干事。那时候, “干事”就是一种非常大的荣誉, 可惜的是, 因为自己的性格内向并没有再深入参加活动。当时有种说法是, 一般有钱的孩子才参加学生会, 没有基础的孩子参加学生会顶多最后是个部长什么的。渐渐地, 自己就停留在干事层面, 然后退出了。

其实, 参加学生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师兄姐、校友。我隔壁宿舍的同学, 竞选到了学生会的主席, 每天非常忙碌, 做各种各样的活动, 经常听他提到见到谁谁, 又参观哪里哪里。对于我那单调的大学生活而言, 非常羡慕。最后, 四年级找工作的时候, 他非常轻松的就有了几个选择, 都是来自于之前的人脉关联。

像我们这样, 只有到需要帮忙的时候才想到要找校友帮忙, 其实是很尴尬的。虽然有校友之名, 但是毕竟人家对你不熟悉, 不完全信任, 也很难帮到忙, 或者不敢帮忙。可见, 人脉是一个长期经营的过程, 需要在大学期间进行投入。

○珍惜校友莫大的荣幸

开复学生网 (现我学网) , 对于我来讲, 是大学生活的另一个开端。经过一位师兄介绍, 我才了解到这个网站, 参与到其中。在做志愿者工作当中, 我从一个狭小的自我世界, 走入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虚拟空间, 带给我更多的人脉关联。

这个志愿者工作, 在那个时候赋予了我很多想象的空间, 让我有勇气去拥有更大的梦想。借助网络工具, 我认识了全国各地, 甚至全世界各地的朋友, 还有不少顶级的老师。最重要的是, 我找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就是做一本公益的电子杂志。

为了感恩师兄的介绍, 我在自己获益的基础上, 又拉了更多的同学进来, 形成一个小小的校友圈。看到他们在这个事情当中, 得到他们想要学习和成长的内容, 自己也会非常开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 我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大, 也掌握了不少扩展人脉的技巧。渐渐地, 我也成为一个社交达人。

在找工作的时候, 我也遇到一些困难, 也有一些挫折。最后, 还是在师兄的力荐之下, 进入了一家在IT领域比较有地位的网站工作。虽然没有GOOGLE, 百度的工作那么显赫, 但是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

人脉的积累, 也是机会的积累。什么才是人脉呢?认识了就是人脉吗?根据辞典里的说法, 人脉的解释为“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 经常用于政治或商业的领域, 但其实不论做什么行业, 人人都会使用人脉。

人脉如同树脉。一棵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 成为栋梁之材, 必须要有粗壮厚实的根脉供给大地的营养, 必须要有充足丰富的枝脉和纤细纵横的叶脉供给自然的空气、阳光和雨露。没有叶、没有枝、没有根, 也就没有树。根脉、枝脉、叶脉的死亡最终导致了树的死亡。而栋梁之才的形成必须要有根深叶茂的生命支撑环境。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

○人脉层级梳理好你的人脉

既然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 它总会有先后层级。人脉资源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 可以分为:核心层人脉资源、紧密层人脉资源、松散备用层人脉资源。

第一层级:核心层人脉资源

指对职业和事业生涯能起到核心、关键、重要、决定作用的人脉资源。这些资源根据个人所处的职业位置、事业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同而不同。比如一个营销部门经理的核心人脉资源, 可能是他的顶头上司、公司老板、关键同事和下属、对公司业务和自身业绩有重大影响的重要客户、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职业与事业发展的重要人物等。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 你目标公司的校友资源就是核心层的关系。当然, 如果你的校友就有可能是你的上司, 那就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了。

第二层级:紧密层人脉资源

指在核心层人脉资源的基础上, 适当的扩展, 对一个营销经理而言, 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其他领导、其他部门同事、一般下属、次重点客户、对自己有影响的老师、同学、朋友等。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 本专业以外的校友资源, 通过校友资源结识的其他朋友资源, 都或者说老师介绍的师兄姐资源, 都是相对有信任基础的人脉资源, 容易产生推介动作的人。

第三层级:松散备用层人脉资源

指根据自己的职业与事业生涯规划, 在将来可能对自己有重大或一定影响的人脉资源。比如公司未来可能的接班人选、有发展潜力的同事、下属、客户、同学、朋友等。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 同行业的校友资源, 或者那些亦师亦友的校友资源, 也是非常重要的。平常的时候, 你也许与他们的接触不多, 但是他们在重要时刻的一些建议或者提点, 可能对你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意义, 也许会看到不一样的天空。

人脉与人际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营人际关系是面, 经营人脉资源是点;人际关系是花, 人脉资源是果;人际关系是目标, 人脉资源是目的;人际关系是过程, 人脉资源是结果。可以这样说, 没有人脉资源落地生根的人际关系是空泛的、毫无任何意义的人际关系, 而人脉资源的开花结果则依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10.不可忽视的真相观后感 篇十

在观看了《不可忽视的真相》这一部环境保护纪录片后,我突然发现我们的地球正在面临着怎样的危机,然而关键的是这些似乎离我们不是很遥远,是切实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是会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所面临的,而不是像那些政治家,科学家所说的那些高论,名谈,离我们的生活十万八千里的话题。

这部影片主要的演员是2000年总统大选中落选的候选人戈尔先生本人,影片主要记录了他在近几年里跑遍全世界各地主要国家和城市去作关于人类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威胁讲座的经历,影片里的主要环境是发生在一个大课堂里,戈尔先生通过大量制作精美的图表,数据,曲线,动画片,多媒体甚至漫画来给大家上了一堂沉重的环境教育课,其中也传播了戈尔先生自己生活和传播环保的经历。

这部影片中有一个动画,一只北极熊以极佳的弹跳力跳到另外的冰床上去...............假如没有那另一块冰床,结果会怎么样.................全球环境正在迅速的变暖,如果情况得不到抑制的话,冰川的融化是必然的,气候的极端化也是必然的,到那时,我们的母亲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无人可以意料的到。

现在冬天里下雪是越来越少了,北方这边还算好一点,南方那边都不怎么下雪了,听老一辈的说:以前啊,那个屋檐下有一米长的冰凌,在屋底下走啊,都有时刻注意着啊,那是多么美的场景啊,然而我从小到大就没有遇见过他们所说的那种情况,我感觉到无比的遗憾,而且雪下的是越来越少了,就像是老天突然变的很小气不肯给大地置办新衣裳了,地球母亲是不是做错什么了?冬天以后可能不会在下雪了,雪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稀罕品了。

这只是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效应的一种而已,可能还是一微不足道的副产品。

地球将来可能会变的千疮百孔,我们蔚蓝的星球将不会在那么水晶般的透明。我们该怎么办...........关爱环境吧,从我们身边做起,我们能做到的,我们有能力的,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爱环境也是一样,用我们去影响他人,在由他人去影响世界,让我们的母亲地球尽快的康复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观后感

最近天气很热,也许是地球发烧了。是呀,人都会生病。自然,地球也可以生病。并且,她病的不轻……

不可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是一部关注于全球变暖的环保纪录片。与一般的纪录片不同,本片主要以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落选的候选人戈尔的视角来展开故事,阐述了他对于全球变暖这个气候异常问题的关注,以及他为了传播全球变暖对于地球和人类的严重影响、倡导环境保护重要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四处奔波,开讲座的经历。

影片里,很多时候直接引用了戈尔演讲的场景以及内容,把他的理念不加粉饰地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感觉,我们就是在戈尔的演讲现场听他讲述全球变暖的危机。戈尔对于全球变暖做了比较翔实的研究,在影片中通过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科学工作者综合分析得出的数据,告诉我们地球在人类干预下发生的变化。特别的,选取了地球的两个极地,以强烈的对比,让人们知道北极圈和南极岛的大冰块正在快速融化和消失,极地的生物也正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事实的真相是,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迅猛发展,工业社会进程加快。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直线上升,地球的整体温度也在上升,而且上升的幅度是惊人的,几乎是爆炸是增长。而全球变暖的结果对地球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有可能发展为毁灭性程度。

全球范围内的极地冰山、陈年积雪融化加剧,气象异常,淡水危机,海平面上升等等因全球变暖而导致的恶果已经袭来。现在,“气候难民”也慢慢变得司空见惯了。或许,我们也能一味地把这些异常推给全球变暖、二氧化碳(观看本影片后,也对比观看了另一部与之观点针锋相对的纪录片《全球变暖的大骗局》)。或许,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对这一切或者不怎么敏感。但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气候越发多变,长夏短春、长冬短秋。夏天,一股股热浪横扫地球,让人难过。现在的我们,处境就如戈尔演讲说到的那青蛙。那只青蛙,被人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热。可怜的青蛙,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到来,这不是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而是无视危险的存在,完全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大难临头的时候,全然不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中太上千古不易的密语已经告知我们,人是需要回归自然的,人们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否则,逆天行事,必受自然的制约和惩罚。而现在,人类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球和大自然的正常运行。甚至可以不夸张的说,我们现在的行为正是在践踏和虐杀我们可爱和美丽的地球。我们常说,地球是人类的,也属于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生灵的。可是,知易行难。作为高等智慧生物的人们,总是会去追逐无穷无尽的欲望,以牺牲地球和大自然、以牺牲所有地球上的生灵以及后世子孙的利益为代价。

也许,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时代悲剧、人类悲剧。每种生灵包括人类,必定遵循着发展、兴盛、衰弱以及灭亡的轮回。但我们决不能消极被动或者无视这种结果的到来。

还是一种意识的培养。从内心知道其重要性才能发自本心、心甘情愿地而非形式化地去做出有益的努力。为了清风、为了明月,为了我们生活的土地,为了头上璀璨的星空,为了那一个叫地球的家。(1366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引子

《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令我感触很深的电影,它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主演的,当我看到他深情的演说,把全球变暖描述的如此的淋漓尽致时,我意识到了保护环境是又多么重要。“全球变暖”这个词对我们而言早就不陌生了,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口号从我们上小学时就一直在高举着。总是觉得全球变暖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因为我的生活在这十几年中是越来越好的,环境的变化似乎很小,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当我看到画面中看到爱斯基摩人成为首批“气候难民”,看到五彩斑斓的珊瑚被白化,北极熊在海面上漂了60英里只为了寻找冰面,听到人们已经发现了被淹死的北极熊时,我的心被震撼了,原来一直以来全球变暖都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影响着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当我们正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吃着冰激凌,玩着电脑的时候,没有人会注意到南极与北极正一天一天的融化着,频繁的飓风,海啸,洪水还有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正悄悄的向人们逼近。晚上看着天气预报发现明天的气温竟高达39摄氏度,再创历史新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近几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将历史的排放量远远抛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

开,这也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应。据统计,北极冰面将在50到70年内融化。试想一下,当北极变成了汪洋大海,海平面上升,沿海的陆地都将变成海底,人们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创造的财富都将被大海所淹没。也许你觉得这没有什么,因为我们可以搬到内地去,搬到更高的地方去。但当北极的冰面没有了,变化的就不只是海平面上升这么简单了,冰面可以反射90%的太阳辐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不至于变成“火球”。如果冰层消失,那美丽的水球将变成火球。一些人认为这只是杞人忧天,我们的科学技术在飞快的发展,在全球变暖问题真正影响到我们的之前,我们一定能找出解决的方案。但事实是,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开始,而且很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首先:随着海洋温度的升高,飓风会变得更加的频繁和严重。此外洪水和干旱也会更加严重,中国这两年的遇到的都是百年难见的洪水和干旱,这并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我们所作所为导致的。另外生态环境随着温度升高被破坏,大量的动植物会应来不及适应飞速改变的生态坏境而灭绝。更多疾病会蔓延开来,更多的威胁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难以忽视的真相》并不是一部表现绝望情绪的电影,但也不是仅仅喊出一个保护地球的口号而已,戈尔语重心长地对观众说“很显然,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逐步加深的全球气候危机,这需要我们尽快地行动起来,以最聪明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

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伴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的不断演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甚至其危害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而环保产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经济中最具有潜力的新增长点之一。因此要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以下是电影结束时的警语,用做我们参考:“现在就改变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1.气候危机可以解决,就从这里开始,你能减少你的CO2排放,甚至减少到0

2.购买节能电器:比如节能灯泡

3.改进你的调温器:换成定时的减少冷暖气的能耗 4.对房屋做节能评估,改进隔热性能 5.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

6.有能力的话,请购买混合动力汽车 7.多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8.乘坐轻轨或者地铁 9.告诉你的父母不要毁了你以后赖以生存的世界

10.如果你是家长,请与你的孩子一起拯救他们以后赖以生存的世界 11.询问当地能源公司是否提供绿色能源如果他们不提供,询问原因 12.使用可再生能源 13.植树:种很多很多树 14.到所在社区呼吁

15.参与电台热线、在报纸上宣传 16.坚决减少国家的CO2排放 17.联合国际上的力量阻止全球变暖

18.减少我们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19.帮助农民种植醇类燃料作物

20.提高能源经济标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21.如果你祷告祈祷人类能拿出改变的勇气 22.非洲的古谚说当你祈祷的时候,也同时采取行动

23.鼓励身边的人都来观看这部电影也尽可能了解气候危机的知识然后把知道变成行动的力量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记得看过这样一个电影——《不可忽视的真相》,周遭的一切都透着一股不和谐的味道。我震惊于阿尔·戈尔对于全球环保事业的执著,更震慑于周围环境的严重破坏,影片中提到的一句话令我深有感触:“问题经常来自于你深以为然,但不尽然之处,而不是你不知其然之地。”为此,我还专门在网上查询有关的知识,在网上可以看到,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目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人类的生存问题: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是工业的发展,人性的贪婪。无度使得人类自己把手扼在自己的咽喉!

在这迄今为止的50年间,大气层内二氧化碳含量竟增长了36%,并以持续增长的态势进一步攀升。由此,全球范围内的冰川融化加剧,当年久负盛名的乞力马扎罗山在30年间积雪融化,冰河退缩,再也不复当前的盛号。同时,我国的喜玛拉雅冰川群,作为亚洲七大水系的发源地,肩负着全球40%人口的饮水问题,也将在半个世纪内面临严峻的饮用水短缺危机。随着海平面的上升,一股股热浪波及欧美,一时间有夺取无数生命。据美国报导,仅2005年夏天,全美就有200多个西部城市创下前所未有的高温纪录,其中又以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的117℉(47.2℃)为最。正当热浪恒星全美之时,一轮轮抢进的台风,甚至龙卷风伴着死神的哀嚎而来。这等等的事实不正是在警示者我们,是我们一手把自己拖向死亡的边缘吗?归根结底,还是人类一味追求享受,使用汽车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来造成环境破坏。所以,不仅为了自己着想,更甚于对子孙着想,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利用科学技术研发新型环保型燃料,逐步代替汽油的位置。正如网上多提到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源、地热能、太阳能都是不错的选择。我觉得,只有全人类把手都拉在一起,共同去面对我们父辈、祖辈埋下的恶果所带来的危机时,环保这项事业才能实实在在的落实,并迈过我们的手,行动起来。

现在就改变生活。气候危机可以解决,就从这里开始。你能减少你的二氧化碳排放,甚至减少到0;购买节能电器:比如节能灯泡;改进你的调温器:换成定时的减少冷暖的能耗;对房屋作节能评估,改进隔热性能。加强能源循环利用;有能力的话,请购买混合动力汽车;多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乘轻轨或者地铁。告诉你的父母不要毁了你以后赖以生存的世界;如果你是家长,请与你的孩子一起拯救他们以后赖以生存的世界;使用可再生能源;咨询当地能源公司,是否提供绿色能源,如果他们不提供,询问原因,;植树:种很多很多树;到所在社区呼吁;参与电台热线,在报纸上宣传;减少我们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帮助农民种植醇类燃料作物,提高能源经济标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如果你祷告,祈祷人类能拿出改变的勇气。非洲的古谚语说:当你祈祷的时候,也同时采取行动。鼓励身边的人都来观看这部电影,尽可能了解气候危机的知识,然后把知识变成行动的力量.这也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适应,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积极保护和治理环境,另外一方面,也促使人们反思,人类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对待环境,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人类究竟应该如何采取对策?在这个反思过程中,几乎人类思想史上所有的资源都被重新过滤了一遍,只要是被认为对环境有利的,都被人们挖掘出来,加以重新包装,或者给予新的解释,于是,出现了一些新的学科,如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地球伦理学等等。在这些新学科中,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汇集了几乎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环境思想,再加上新出炉的后现代主义环境思想,构成了各种思想、各种观点的大汇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这些新兴起的学科中,充满了矛盾和争论。当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出现争论是必然的现象,用不着大惊小怪。现在的问题是,在众多的环境思想中,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大多是古老的东方文化,包括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以及世界各地古老宗教、神学、各个时代各种流派的哲学思想,而作为人类思想文化最高成就的马克思主义,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那些连篇累牍的谈论“天人合一”、鼓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文章比起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著作实在是太少了。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

当然,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好转,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重新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从中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良策,“马克思的自然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对冷清之后,成为当前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可是,仅仅如此,对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是十分不够的,在环境理论建设方面,我们距离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此时,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

真相?骗局?震撼

——观《不可忽视的真相》与《全球变暖的骗局》有感

之前也曾经听说过这两部电影,尤其是《不可忽视的真相》,因为它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同时也使我知道曾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落选的戈尔是一个如何热爱环境与生态的政客。但是我真正看这两部电影则是在这门课的推动之下,它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引发了我思考了很多,这样的过程即使纠结,但是我对环境、生态还有国家的发展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两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当然也伴随着很多额外的我意想不到的情绪。当我看完《不可忽视的真相》,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心底的对环境、对生态的愧疚感与伴随着痛苦的无力感。曾经那个自以为将环保贯彻到底的我,现在只是为自己以前天真的想法感到汗颜。这部影片纪录了他在近几年里跑遍全世界各地主要国家和城市去作关于人类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威胁讲座的经历。电影主要是发生在一个大课堂里,戈尔先生通过大量制作精美的图表、数据、曲线、动画片,多媒体甚至漫画来给大家上了一堂沉重的环境教育课。看着影片里戈尔先生的身影,我非常佩服与感到感动,他是如此坚持,在自己的小儿子出事痊愈后坚守信念,一定要在政坛上让人们注意到全球环境的变化与引起这系列变化的原因——二氧化碳含量日益增高。他走遍南极、各地的冰川,他向在气候变化领域有出色成就的学者请教,他一直坚持着在世界上的各个地方留下足迹,让大家都注意到我们的地球在发生着什么变化,地球将会由于我们的行为变成何种模样,致力于唤醒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或许他的身后有什么利益在支撑着他,但他的这份信念还是值得尊敬的。

与此同时,我一直认为即使全球气候变暖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关于其的讲座、著作一定会充满着专业术语和对于我而言晦涩难懂的说辞。但是在影片中戈尔的演讲确实是深入浅出,即使是之前对这个领域没有特别关注的观众都会明白,因为他在演讲中运用了很多图表与数据,同时配合生动搞笑的动画与幽默生趣的语言,赢得满堂喝彩,当然我这个门外汉也受益匪浅。

至于无力感,伴随着我逐步深入地观看这部电影,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无力无用,有几个场景至今仍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戈尔运用图表把地球过去65万年的二氧化碳含量与气温变化展示给观众看,但是说到当今二氧化碳的含量时,他需要用工作人员提供的小型升降梯才能够得着那个圆点。此外,戈尔还用了这样两个比喻我记忆很深刻。一个是先把一只青蛙放进一个已经煮沸的锅里,青蛙烫的 “蹭“一下就蹦出来了;然后把它放进一个同样的冷水锅里,开始在下面用煤气逐渐加热,青蛙一开始自然没有跳出来,温度缓慢上升,但是青蛙始终没想要出来,因为温度上升慢,它已经逐渐在适应而不是一下被烫到。于是它也就没有正常的 “反射”要去逃走,而是始终在温度上升的水里呆着„„温度眼看就要到达沸点„„这时青蛙已经不知道怎么逃了„„还是呆着,直到被人救出来„„但是问题是谁来救我们呢?这是最令我感受到无力的场景,对啊,我们都变成温水煮蛙里面的青蛙了,在这个世界里一直坚持着我们的发展,即使破环环境也在所不惜,眼前看到的是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发达,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地球、我们的世界又在发生了什么呢?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渐渐把我们煮熟,但是我们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反而有点享受这份“温温”的感觉„„

但是当我观看《全球变暖的骗局》时,我感受到的震撼更大。《全球变暖的骗局》里全面呵斥《不可忽视的真相》里面的观点,《骗局》里的专业认为并不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

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而导致我们整个地球气候变暖,而是地球的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的二氧化碳含量飙增。两部电影的声音显然是相反的。《骗局》里面认为地球变暖的主要是因为太阳黑子的含量与运动,同时也与地球运转的轨道发生稍微偏差有关,而非因为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发生变化的。最有趣和令我惊讶的是《骗局》里面对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解释是地球温度升高,导致海水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海洋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温度降低,导致海水的溶解度升高,从而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大气中二氧化碳很少一部分,只有百分之几,火山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工厂、汽车、植物和人类加起来的都多,制造更多二氧化碳的是动物和细菌,它们每年制造出1500亿吨的二氧化碳,而人类只制造 65亿吨,这样的话,二氧化碳的最大来源的确是海洋。那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真相》里面的是不是就是全错或者经过了某些人的加工呢?在《骗局》的开头部分,有好几个科学家都出面指出戈尔在《真相》中的演讲是对科学里一个领域进行的扭曲,误导群众,造成公众恐慌,同时也指出这是政治活动家的运动,而且他们已经在全球范围里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并以此来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这样的话,首当其冲便是中国。当我看到这里,真的有种气愤的感觉,假如《骗局》里面的内容都是真的话,那中国不是一直都被人耍了吗?但正如《骗局》里的科学家们所说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理解,我也是其中一员,因此我没有完全相信《骗局》里的观点,只是觉得很混乱。

因此我开始在《真相》中找可以辩驳《骗局》的内容:《骗局》中说,全球变暖只是一个常态,他是由于太阳黑子的暴风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太阳表面的周期性活动让地球在一个时期变暖,一个时期变冷,所以现在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很正常的变暖期,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在过去甚至有比现在还高的温度,而且持续了几百年。但是《真相》中给出了一个图标,上面清楚的显示了从1000年到2000年的气温,只有两个很短暂的温暖期,其他大部分是寒冷期,而这两个温暖期的最高温度低于我们现阶段的温度。这显然是《骗局》里站不住脚的地方。

同时,我开始翻查关于《全球变暖的骗局》的相关文献,发现《骗局》影片中有很多内容都没有实质的支持。英国BBC时事与新闻栏目监制、著名环境记者杰瑞米·布里斯托指出“大骗局”这部片子有很多不实之处,它甚至不是怀疑而是误导性的片子。“如果时间允许,我愿意和大家一分钟一分钟地过一遍片子,剖析其中的误导性信息。”他披露,该片中被采访人的博士头衔,其实并没有专业的背景;所谓的“科学家”也无从事气候变化的专门研究。几位真正的气候变化专家的原话被断章取义,作了反面宣传。“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的调查证实,出镜的科学家们讲的话被错误引用。”此外,导演也承认片子中的一些做法是故意行为,里面的图表数据有许多错误,比如给出1930年的温度比‘现在’高,这个“现在”被故意模糊,片中给出的其实是1995年,而非2003年和更近的时间和数据。在此看来,如果《骗局》真的是一个骗局,那这也是人类为自己无止境、贪婪地掠夺地球资源提供了一个借口,或者是某个背后的集团一手操控。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学术上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但不应该带有政治倾向。气候变暖可能是温室气体造成的,也可能是地球运行轨道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这些目前有争议的事,都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慢慢去证实。

其实我不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同时也会被文章、电影的情节拖着走。在面对这两部分歧如此大的电影时,我突然醒觉的是无论哪一边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有一点是无论如何都要做的——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并不是一句空空的口号,而是应该满载着我们的爱心去爱会我们的环境与生态。环保并不是在街上乱喊在哪家哪家高级商店里满足购买欲以后再买一个新的包,也不是要由一个完全扛着,不是由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就会实现,而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即使我们的力量很微弱,但是意志却很强韧,积少成多,滴水穿石,我们一定会成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忽视的真相》观后感

由美国政治家艾伯特·阿诺·戈尔亲自导演的<不可忽视的真相>是一部宣传环境保护的纪录片.该片讲述了艾伯特·阿诺·戈尔在全球各国家对二氧化碳幅度增减的调查和在世界各地进行宣传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所带来的灾难,应该保护环境的演讲。而艾伯特·阿诺·戈尔也凭借此纪录片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和诺贝尔和平奖。

他以类似脱口秀的形式讲述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所带来的灾难,了解现在温室效应的严重性。说明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措施是道德问题而非政治问题,意在唤醒各国的当权者和人民重视环境的保护。本片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讲述了这一不可忽视的真相,却意外的发人深省。

艾伯特·阿诺·戈尔通过制作大量的图表,数据,甚至动画来给大家上了一堂看似轻松,实际沉重的环境教育课.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才意识到在自己所生活的地球上每年有这么多灾难的发生,而很多灾难都是全球性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类为了利益毫无节制的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又麻痹大意,形成了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

就像影片中出现的一杆秤,秤的左边是一堆金条,很诱人„而另一边„则是我们的地球„..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正在一点一滴、毫无知觉的侵蚀我们的地球。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是麻木的在追逐利益而不自知,他们认为地球是无限的,随便破坏一点以后在修复就可以了,直至一发不可收拾,这种麻痹的思想很可能会使人类付出惨痛的代价。

雪山融化变成了光秃秃的土山;北极圈和南极岛的大冰块逐渐消失;湖泊干涸;更为讽刺的是北极熊因为找不掉冰块劳累的淹死。这些血淋淋的真相令人心惊。

身为依赖地球生存的人类之一,我原意尽我的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制造。

尤其像我们中国这样的大国,人民素质普遍较低,巨大的生活压力让大家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关心坏境保护问题,对于环保的意识较弱。而我们的人口数量却是全球第一,截止于201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温室效应的形成最大推动者,排列世界第一.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导致许多的冰山都将完全融化,如果我们在置之不理、麻痹大意,潮水很有可能将慢慢的淹没临海城市直至全世界。再最后„..地球就变成水球了。

就像艾伯特·阿诺·戈尔所演示的那个青蛙实验一样,当我们突然遭受灾难的时候,出于本能的反应,我们会众志成城地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并且尽快的解决。可是当我们正在慢慢地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反而会麻痹大意,生在其中而不自知,等慢慢的适应了这种缓慢的变化,我们反而觉得那没什么大不了,而不去理会。可是当它真正地演变成大灾难的时候,我们已没有能力去阻止的到来,然后又会后悔、反思当时的麻痹之心,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毕竟那时灾难已经造成,损失已经造成,谁又能为失去的家园、甚至是生命负责呢!?我想谁也不愿意让我们这个美丽的蓝星变成千疮百孔的“黑洞”,谁也不愿亲朋好友离开我们的身边。

当我们的美丽的蓝星再也没有了那水晶般透明的时候了呢,我们会不会感叹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无知。或许现在还不是太晚,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关爱环境,从我们身边做起,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他人。我相信它仍旧可以回到以前。毕竟我们人类拥有能登上月球的精神鼓舞,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不能做到的。那个时候我相信,称左边的金条和右边的地球是可以平衡的,是偏向我们挚爱的地球的。

影片拍摄于2005年,截止于2011年年底,艾伯特·阿诺·戈尔在纪录片中说的很多事情都已经一一验证,比如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国,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灾难更加频繁的发生········难道真要等到潮水淹没全球,我们只能等待死亡的时候,我们才悔恨当初的愚昧吗!

因此,我们更应该担负这个责任并立志解决。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了解这个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所学会的方法从而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国家更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把那些随意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三无”企业取缔,严格控制企业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因小失大!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

虽说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我相信在这严峻的情况下,所依赖物质的意识一定能反作用于物质,毕竟意识是对客观存在具有能动反映,我们每个人一定能为了地球而奋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巧妙地把全球变暖的种种自然现象与戈尔先生的个人历史,以及他长期以来致力于警示和改善全球变暖现象的行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纪录片。

作为一名资深的环保主义者,戈尔先生在本片中站在一个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无可争议的事实和信息。“戈尔先生在本片中完全脱离了政治性演讲的外壳,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以一种幽默而又客观的态度给观众们罗列了种种事实,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到了最后,所有的观众都被这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画面深深打动,以至于他们都在座位上坐不住了”,导演古根海姆如是说。

“难以忽视的真相”并不是一部表现绝望情绪的电影,但也不是仅仅喊出一个保护地球的口号而已。“很显然,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逐步加深的全球气候危机,这需要我们尽快地行动起来,以最聪明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戈尔语重心长地对观众说。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真正了解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很想为减少CO2排放做点什么。以前,我以为全球气候变暖仅仅就是夏天更热冬天更暖和而已,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看过此片才知道,原来气候的变暖会使得原先较为规则的洋流变得紊乱,使得很多地方气候变得异常……气温的升高会提高海水温度,当台风经过水温较高的区域时,会迅速从中吸收能量,会获得比原先好几倍的威力。新奥尔良那次台风便是如此,恐怖!两极冰川的进一步融化会使得海平面上升,威胁到很多海滨城市。片中预测那将会影响到北京的周边区域,上海……也许,22世纪的时候,总结21世纪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可能是内陆,而不是沿海。没有台风,不会受到海平面升高的威胁……

说起这些事情,总会感觉离我们太遥远,因为生活很现实,每天头大的事情一堆堆,又怎会考虑到地球的未来呢?南方的洪涝灾害,四川今年的大旱,也许就是全球气候异常的表现,但是又有多少人在遭遇了大旱,遭遇了洪涝灾害想到了要为减少CO2排放做点什么呢?大概他们做的只是在家里骂娘吧。

我们都说政客很短视,只重视自己的业绩,其实我们也一样,在现实生活中,很快的就妥协了。环境与发展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很可悲,我们都选择了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虽然我们可以暂时从中得到利益,看起来不错,但其实我们失去了地球,没有了地球,没有了适合我们生存的环境,那点利益对又有什么用呢?想想看,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有多少原先我们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被污染。小河里面清清的流水,也都是存在上辈人记忆中的事情了……

北京的上空经常漂浮着厚厚的一层烟雾,在晴天有风的时候尤其明显,在蓝天和灰色城市的交界处,会有明显的从蓝色到灰色的渐变。如果不是从高处看,你会觉得天很蓝。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上一篇:钳工比武大赛总结点评下一篇:北京联合大学2017年网络学堂学生规章制度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