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教学心得

2024-10-07

高考作文教学心得(共10篇)

1.高考作文教学心得 篇一

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去年的高考阅卷工作,从6月11日开始到6月19日结束,历时九天,这九天很苦很累,但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是战斗,是磨练,也是学习和提升。

以下是我回忆出的点滴阅卷心得体会,可能有点琐碎,但都是我要跟这届高三学生说的肺腑之言。

一。网上阅卷流程:

试卷经高速扫描仪扫描和图像切割校验两个步骤,被传送到阅卷电脑上。扫描出来的图像非常清晰。在阅卷过程中采取双评形式,以降低误差率。

二。作文阅卷流程:

我因为分在作文组(2003年那次高考阅卷也是分在作文组),所以对作文阅卷流程有发言权。

先是阅卷专家组预先从考生答卷中提取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样卷,经反复讨论最终形成标准卷也就是标杆作文;接下来是阅卷组长要求我们尝试着给每一篇标准卷评分;然后自行与专家组的评分仔细对照,等我们基本搞清楚了不同类型作文的评分标准后听专家讲座(合肥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鲍恒老师主讲),深入学习标准卷得分的缘由,从而掌握更多更细的评分标准。由于去年的作文题反响糟糕(今年的作文题反响更糟糕),学生们差不多声泪俱下地控诉:史上最坑爹的作文,所以专家组老师非常谨慎,尽可能制定出非常贴近现实的评分细则。切合题意和基本切合题意的立意累计有几十种之多,这是往年没有的。专家讲座结束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试评,如果试评过关就开始正式阅卷,悟性好的老师,只需要评百来篇就被认定为吃透了阅卷标准。

所阅的试卷是随机接收的,一份试卷如果两个老师评阅分差在6分以内,系统自动取平均分作为该生作文的最终分数;如果超过6分,系统会自动将其发给第三位老师评阅,取三位老师中分差在6分以内的两人平均分作为最终成绩。三评后如果分差仍超过6分,则将其提交专家组仲裁。在整个阅卷过程中,专家组一直不停抽检,每天小组组长的电脑上都会有所在组每位老师的阅卷数据统计和阅卷质量分析,包括评分曲线、三评率、吻合度、平均分……组长随时将无效卷(引入三评)、恶评卷(与其他两位老师分差大于12分)及时通报给各位评卷老师,让其及时修正、调整;同时组长会将已批阅过的试卷中的百分之三四左右发回重评,以检验老师把握标准的能力。组长一边督促我们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一把尺子量到底,向我们要质量;一边又催促我们,发信息告诉我们某某老师已阅多少份,向我们要速度。看到一些不幸的老师因为数量、质量跟不上被劝黯然打道回府,我们时刻是处于紧张状态和拼命状态中,毕竟提前回家是件很没面子的事。

三。关于写作的体会:

1.受阅卷老师青睐的作文共性:

标题:记叙文标题靓丽,议论文标题一针见血,片言知意,题好一半文。

开头:开头简洁有力,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揭示中心。

内容:议论文论据正确,一看论据马上知道立意。而且论据来源不能单一,例如全举古代文化名人作为例子的要适当扣分。

结构:结构尽量精巧,并列式、层进式比较受欢迎。

结尾:一定要有结尾,哪怕你写了900字,结尾一句话不完整或缺失了一个句末的点号,都视作残篇,残篇只能打到三类卷。

2.作文最关键是审题立意。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的多。阅卷老师往往根据文题判断文章的立意,然后确定文章大致属于哪类卷,所以文题用词要准确、鲜明。例如:“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属一类文,而“谈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属三类文;“将关爱落到实处”属一类文,而“谈关爱”属三类文;“从多角度出发”属一类卷,而“转换思维方式”属二类卷;“打破常规”属一类卷,而“说创新”属于三类卷……

3.卷面清晰很重要。

虽然书写漂亮不完全能一俊遮百丑,但老师们多以貌取文,没有谁愿意将一篇字迹潦草的文章多看一眼。高分作文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书写漂亮。工整的卷面和潦草的卷面带给阅卷老师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这势必要影响阅卷老师的评分,毕竟老师们最慢也是一目十行,每篇作文耗时不能超过30秒。

四。备考启示:

1.书写对策:

对于书写潦草的同学要求他每天坚持练字,每天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工整地抄写名句美文,一举两得。

2.针对评分细则详、参考答案多,答题要有方向性、条理性,分点作答,一目了然,不要怕麻烦,不放过任何得分的可能性。

3.避免硬伤,争取高印象分。文题、首尾段、每段第一句话坚决不出现错别字;作文论据不能张冠李戴;作文要完篇;标题不可丢……

4.作文训练求实效。

高三作文训练直接应对高考,立足基础等级,以确保作文不出现大失误,然后冲刺发展等级。

5.作文不玩深沉、不玩哲理、不玩含蓄,不写莫名其妙的科幻题材、离奇的故事或小说,这样的作文判为三类文,没得商量。

6.高三复习时不能忽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知识面广不广,语文素养高不高,在考生作文中一目了然。一篇文章的好坏,只需要扫中文中几句话就略见一斑,因此高三备考不能忽略课外阅读,不能忽略课外语文知识、社会知识的积累。有这样的顺口溜:积累多,书写好,分数一定低不了;表达通,答满卷,高考一定没遗憾;开头好,结尾好,考后一定不懊恼。

最后我要祝福所有辛勤耕耘、日夜奋斗在高三战场上的老师们:健康生活、快乐教学,相信天道酬勤,相信教对路、学上路,我们自有出路。同时我要祝福我们学校欣欣向荣,祝福我们学校的教育蒸蒸日上,祝福我们的学子好运相随,祝福我校2014的高考红红火火,全面突破。

2.高考作文教学心得 篇二

2012年, 我有幸参加了高考作文评卷, 在六天的时间里, 一共批改了两千四百多份作文, 我估计,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文是议论文, 得高分的大部分是议论文。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已是凤毛麟角, 得高分更是难上加难。由此看来,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写作训练的重中之重, 这关乎学生高考的成绩。此次评卷,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仅供大家参考。

1. 审题立意决定成败。

2012年高考作文“人生的赛跑”中有两个关键词“时间”、“路程”, 考生如果不能很好地阐述二者的关系, 只写一个, 就属偏题。比如有的考生写“珍惜时间”、“要有远大的目标”, 就只得42分左右 (满分70分) 。有的考生不是根据材料内容直接写作, 而是进行观点提炼, 写成“换个角度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评价的标准”等, 就属离题, 只得30—40分。正确的立意从哪里来?我认为, 考生一定要就材料的内容与内涵而写作, 不要脱离材料, 架空材料, 偷换概念,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新材料作文立意的方法不是原来旧材料作文的整合提炼、合并同类项, 它更注重文本内容的解读。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福建师大文学院余岱宗教授把学生的作文分为四个档次, 一档是和材料自由对话, 二档是紧紧围绕着材料证明观点, 三档是只是为了证明材料观点甚至不能完全证明材料观点, 四档是误解材料, 偏题离题。考生立意正确, 就将逃离第四档;考生立意高远, 就有可能进入第一档。可见, 审题立意的正误决定高考成败。

2. 规范的模式至关重要。

在高考作文中, 我观察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考生常犯这样的毛病, 一篇文章在引材料且亮出观点之后, 接下来便是举例, 举了一个又一个, 看看字数差不多了, 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 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 这样的文章, 高考最高只能评三类 (上) , 即42分左右 (总分70分) 。我认为,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 考生要能够根据议论文写作的几种模式, 如递进式、对比式、并列式等, 选其中一种, 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并把它放在第一句, 之后才去举例, 结合论点, 结合例子分析议论。提出总论点, 设置分论点, 这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关乎像不像议论文的问题, 许多的考生还没有掌握这样的本领。

3. 论证的层次影响分数。

考生主体部分的几个段落, 逻辑思维是否有层次决定分数的高低。有的学生, 几个分论点的设置没有层次感, 只是在一个层面上滑来滑去, 说来说去, 这样的作文只有42—45分。作文思维应是递进的, 是对比的, 是并列的, 行文中要清晰明了。除此之外, 还要会辩证, 会质疑, 要具有思辨性。余岱宗教授说, 学生写作不能只会做证明题, 还要会做质疑题, 论辩题, 构建立体的思维空间。比如高考作文题, 人生的高低决定在“有限的时间”跑多长的“路程”, “有限的时间”可以想到“惜时”, 争分夺秒;可以想到“提速”, 提高效率;可以想到“减速”, 放缓脚步;可以想到“调速”, 该快则快, 该慢则慢。想到“惜时”、“提速”的属于正向思维, 想到“减速”、“调速”的属于逆向思维, 就是辩证, 就是质疑, 对于“人生的赛跑”这个话题, 人生旅途中, 有时一味地提速向前冲, 反而会适得其反, 欲速则不达。

4. 论据的精炼提升档次。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样卷《生如逆旅, 一苇以航》 (69分, 评卷组决定不打70分) , 道理论据语言精辟, 哲理性强, 字字珠玑。事实论据大多采用一句话的精炼的概括, 例子不求长, 述例不能烦, 重在分析评论。可见, 这个考生不仅平时积累素材多, 而且肯定已经进行了技术性的概括与归类, 用时得心应手。反观不少低分作文, 例子太长, 叙述不厌其烦, 议论却不多, 论证的效果极差。今后老师在备考中, 对作文素材的处理要更有针对性。

5. 书写的美观吸引眼球。

评卷老师一天奋战七个小时, 身心俱疲, 如果能看到一篇字体美观的作文, 精神将会为之一振, 给个高分可能性极大。以我的观察, 字体大大的, 方方正正的, 在电脑显示屏上效果最好, 比如庞中华体。而那些笔画轻轻细细的, 字体瘦瘦小小的, 虽然你写得很有体, 但在显示屏上观感一般, 无法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据我观察, 几篇高分作文的书写水平都是一流的。

二、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的立意解读

对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 我是这样解读的。

材料选取作家冯骥才的话:“运动中的赛跑, 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 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从“运动的赛跑”说到“人生的赛跑”, 前一句话是铺垫、引子, 后一句话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人生的赛跑”这个话题, 务必扣住“时间”和“路程”这两个词语, 重在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时间”包含生命的有限与无限、惜时、提速、减速、调速等内容, “路程”指成功、辉煌、价值、意义、平凡而伟大等内容。考生中较好的立意有: (1) 人生的道路漫长, 需要有准备、有计划、有目标。 (2) 我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创造无限的精彩。 (3) 人生追求的是路程, 是价值, 不能迷恋一时的精彩和辉煌。 (4) 人生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而在于生命的内涵和质量。 (5)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 但你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6) 赛场比的是速度, 人生要想跑得远, 比的是耐心与恒心。这些立意, 说明作者已经读懂了材料, 并能够扣住材料的内涵进行写作, 既切合题意, 又精彩纷呈。

考场中, 有些考生写珍惜时间、远大理想目标、坚持不懈、创新超越、敢于拼搏等内容, 貌似合乎题意, 其实不然。虽然这些内容都是“人生的赛跑”这个总话题中分论点“怎么办”中的一点, 但如果考生只是沿着这些内容展开去写, 不扣住“时间”和“路程”, 这就有跑题的嫌疑, 得分不高, 只有35—43分。

个别考生这样写:运动中的赛跑, 评价的标准是时间多少;而人生中的赛跑, 评价的标准是路程长短。因此, 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关于写“评价的标准”是否符合题意这个问题, 我专门咨询了高考作文组副组长、厦门教育学院俞发亮老师。俞老师说, 这个作文题的两句话, 前一句是次, 后一句是主, 它们不是并列关系, 写作的重心在后面,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两句话进行合并提炼。而且“评价的标准”也不是作家说话的本意。由此看来,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也并不是那么自由开放, 符合文本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 才是写作的重点。

3.浅谈高考作文教学 篇三

一.有格:继承——印证——梳理

作文有格指写作者心中既要有可依章法,即典范、框架,又要一定的内容存在,即品格、品质。操作上我们不妨按照“继承——印证——梳理”的路线带领学生触摸体会,夯实行文的根基。

1.有法度,指行文应遵循基本规则。事物运行总有法度,违背这个法度,事物即会异变。作文法度,即作文规则、章法,弃置一旁,则作文粗糙,品质低下;坚守执行,则作文精致,文从字顺。老师最好捡那些优秀传统里最好懂的法度、最实用的技法科学地传授给学生。比如,写作议论文,就得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就得自圆其说,清楚地告诉读者应该坚持什么观点和做法,不应该坚持什么观点和做法。写出来的语言低标准最起码要准确,经得起推敲,清清楚楚,高标准要精美,耐得住品味,入耳入心。触摸法度的过程必然伴随思维训练,藉以印证、领悟。

2.有品质,指作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品味。何以有品味?厚积薄发使然。考前作文指导如果过于看重技巧,则使作文匠味太浓,学生腔满篇,即“高考体”泛滥。目前各地考场真正的厚重作文鲜有。考前试卷铺天盖地,学生何来写作泉源?唯有持之以恒地提高品质,或引领学生精读若干本经典作品,做好读书笔记,或帮助他们网读天下大事,体察人间冷暖,或指导他们精选专题,展开激辩,或不时促使他们拿起笔来,随手书写性灵感悟。如此,考场高分作文才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

故此,老师要做的事最好是继承、梳理、印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作文之有格,从而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作文之道,提高自我努力的主体觉醒度。

二.入格:提炼——典范——仿格

心中有了行文之格,入格就较为容易了。所谓入格指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写出一篇正儿八经的文章来。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最要紧的是能在5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成审题、破题、揭题的任务。所以最为安全的做法就是指导他们写什么文像什么文,即入格。

比如可利用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陈情表》一文教学。此文系蜀汉后臣李密不愿应诏为太子洗马,而写给新兴皇帝晋武帝的表文。晋武帝览表之后甚为感动,大赞李密名副其实,允其不仕。何以至此?细察本文即知,李密恪守辞官侍母之意,例数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点点滴滴,真情表白奉孝之心、坦示辞官之由、流露进退维谷之情。起笔言“臣密言”,即为表文的规范开头,运笔即展开叙述,言辞恳切,四字一句,铺排修饰,兼以多字句式错综相连,写足辞诏理由,委婉以请,勾起晋武帝真实想象,引发深切共鸣。看全文层次,先言侍母之需,次言知遇之恩,后言辞官之请。可谓文从字顺,奔腾畅达,事、情、理、文,四者尽备。这就是比较典范的叙述文。我们的学生难道没有向师长、社会可表达的心声吗?为何不去引领他们提炼出行文之典范而去仿写书写真事、表白性灵呢?当然,教材中叙述文可圈可点的典范之作不止一篇,不必舍近求远。关于叙述文的表现手法和布局模式,我们理当提炼出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仿写之处。

三.出格:思维——融合——创格

入格之后,我们还应当鼓励更多的学生达到出格的境界,所谓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作文能出格是在有格之后,在入格的基础之上的升华,需循序渐进,不可刻意追求。寻本可知,出格离不开两个元素,即多样的思维和足量的材料积累。只有自我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在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过程中产生了独到的思想、喷涌的情愫,并且在具备一定深度、广度和纯度的灵异思维之后,才会出格。内在潜质集聚充足厚实之后,自会由内而外地溢出,宛如泉水。如果注入多维思维,则会加速喷涌,创造至美文字。

因此,实践上可一方面引领学生厚积薄发,另一方面提高思维品质。

高考紧迫,作文教学也应该相机调整,但又不能急功近利。我们不妨帮助学生确定若干专题,以此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备考。比如笔者曾经做过贬官文化专题教学。我提前搜集了大量的信息,提出了研究方向,列出一组题目:贬官与社会,引领学生知人论世;贬官与文学,引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品味经典作品;出世与入世,引领学生探究人生观,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贬官与酒,引领学生从细部切入研究。考虑学生学习时间紧张,特开辟专题研究课堂。

4.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心得(最终版) 篇四

作文阅卷老师亲身经历:别人给0分 我给了38分

“你判的这份卷子需要仲裁,因为你给了38分,别的老师给了0分。”

我是南方某省的语文老师。今年,我第一次被学校派去参加高考阅卷。我特地带上两支红笔,结果发现自己忒“土”了——计算机时代,谁还用红笔?

我发现其他试题组的阅卷者大部分都是师大的研究生,而作文组竟没有一个年轻人,不禁有些奇怪,后来得知研究生只能判基础题和阅读题,不能判作文题。联想到当初单位推荐我时要求提交详细个人简历,方知对老师挑选的严格。

开始阅卷,电脑房里数百台计算机同时工作。每个人都被电脑重重包围,虽然开着空调,但气温还是比外面高多了,一阵阵热气向周身袭来,辐射应该是相当大的。

输入统一网址,每人按照独立的登录名和密码进入自己的工作页面,先试评,试评5份之后,停下来,听组长讲注意事项,然后转入正评卷。

起始阶段速度很慢,我看一份作文花了将近两分钟。我左边是一位大学老师,50多岁,年年参加高考阅卷,效率非常高,一开始就达到48秒/份,后来提高到34秒/份,她一边阅读一边还能把好笑的文字读出来,供大家乐和一下。

我也正襟危坐,集中注意力,认真阅卷,很快,我的速度也达到了50多秒/份,第三天时41秒/份,后来基本保持这个速度。

第一天,组长找了几位老师谈话,有的给分太宽,有的又扣得太严,我庆幸自己没这个问题,但组长也向我招手一次。我起身过去,他调出我改过的一份卷子,说:“你判的这份卷子需要仲裁,因为你给了38分,别的老师给了0分。”他按住鼠标下拉试卷,说:“考生都删掉了,我们也挽救不了,你怎么给38分?”

当卷子被拉到第二页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该考生是从第二页写起,密密麻麻的文字达到600多字……

组长说:“多亏你细心,救了这个考生。”然后,他不断提醒大家一定要把鼠标多往下拉一拉。

第一天结束时,我判了380份,算是中等。第二天熟悉了,就加快了速度,判了1004份,依然是中等,但有一些老师晚上加班了,所以,到第三天,我判的份数就落到平均线之下了。因为整体速度偏慢,又增加了一些老师,听说某位老师来一天就判了2600份,我佩服他的速度,但是我深知考生十二载寒窗之苦,并不想将效率提到如此高的程度——虽然高考阅卷属“计件工资”。

通过这次阅卷,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作文素材要多积累,举例时不要总是爱迪生、爱因斯坦、海伦·凯勒、刘翔这几个人颠来倒去地用;比如,作文要写在试卷的黑框内,框外扫描不上;比如,每道题一定要做在指定位置,切不可用箭头把文字引到别的地方去,因为改卷老师是分组的,分配判卷老师判第三题,那位老师手里就只有第三题的答案,如果该位置没有答案,阅卷老师不可能替考生去到处找答案,也找不到……

5.高考作文教学心得 篇五

时间:2009年3月6日~7日 地点:沭阳县高级中学

参会人员:苏北四市高三部分数学教师 心得体会:

09考试说明解读:09考试说明与08考试说明的比较:一句话:没有任何本质差别 1:在命题指导思想方面,重申了“突出基础、重视能力、注重运用” 2: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与08年比较没有变化

3:考试内容及要求: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示).

掌握: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 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 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最基本的认识,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考试说明中8个C级要求的知识点全在必做题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3).等差数列(4).等比数列(5).基本不等式(6).一元二次不等式(7).直线方程(8).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32个A级、36个B级知识点没有变化。高三备考复习建议

(一)09江苏考题预测:对未单独命制大题的四个C能级点的思考(1)高考平面向量试题的命题特点: 1.作为C能级点,近几年都是考小题似乎说不过去,09年会不会有所突破?

2.注意关注以平面向量知识(特别是数量积)为工具解平面图形问题,包括计算、证明。(2)高考一元二次不等式试题的命题特点:

1.作为C能级的知识点,近几年江苏未单独考大题,即使在小题中也常常与集合等知识混合在一起,09年会不会在大题中单独考查?

2.关注(1)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可化为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仅限换原法转化的)、双二次不等式等;(3)与方程、二次函数等知识的交汇。(3)高考基本不等式试题的命题特点: 作为C能级的知识点,不大可能单独命制大题,一般在小题中会单独考到,主要是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多元)的最值;而在大题中,只能作为工具在解题的某个局部用到。(4)高考直线方程试题的命题特点: 1.作为C能级的知识点,在解答题中单独考查的可能性不大,它往往与圆、圆锥曲线组合在一起考查;

2.如果运用平面向量解直线型问题,或者将两者同时与、圆等内容组合在一起考查,则可以更好地体现直线的方程、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圆的方程等C能级的要求。

(二)我校数学备考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与训练。2.注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这是命题之“源”。

3.注意研究《考试说明》的变化,加强“应用题”训练;注意“三角”和“解析几何”要求的变化。

4.注意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及答题技巧,会做的题解题过程要详细,书写要整洁,表述要归范;不能完全解答的题应尽量抓得分点。

5.正确理解C能级与B能级和A能级,C能级考点必考但不一定考大题,B能级的考点也可能出现在压轴题中,A能级考大题的可能性极小.08年高考数学试题统计:32个A级考点中,仅考了2个:正弦曲线的最小正周期、流程图;36个B级考点中,考了16个,8个C级考点,全部考到,09年仍将是考察的重点。

我校数学教学更应该突出考卷中填空题中前12训练,解答题中前4题训练。但各位老师应该注意到高考试卷中的容易题可能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中档题,中档题可能是难题,第二轮复习我们将按照这思想加强训练。

高三数学备课组:周发川

6.高考作文教学心得 篇六

正如上文所说,智力固然重要,还要把好脑子用到关键地方,这个关键件就是基础知识,因为无论题出得多难,多新鲜,它总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它终归是由若干个知识点综合衍生而来的。基础知识就好比万丈高楼的地基,一开始不牢靠,楼终究是要塌的。而且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已逐步成为高考改革后的发展方向。尤其是x科考试,由于是3科一张卷子,题量增大,而时间仅有150分钟,再加不同科目之间有综合考察,其相对难度要提高层次,它所涉及的最原始的知识点就不可能很复杂,让学生不易掌握。今年高考理综试卷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我在做理综卷子的时候就发现几乎百分之百的题乍一看,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可是仔细分析题设条件都是最最基础的东西,只要平时打牢基础,临场冷静,是不难拿到好成绩的。还有要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能犯懒,自己猜想某某知识不会考到而不加注意,由于题铺的面越来越大,综合性强,万一一处卡住,全军覆没,哭都晚了。

我们说重视基础,决不是要同学们死读书,见着课本就一通背,因为高考试题是决不出纯填空,让人默写概念的。我的经验是,大部分内容不必刻意去背,作题累了时随手翻翻,重要的是加深理解,最好能问问自己:“要考这个知识点,题会怎么出?”当作由这个知识衍生出的题有把握接近无一失手时,说明你理解透了,就可以不再看了。各个击破的过程中,整体上就有了框架,每个知识之间就有了联系,可以互相支持,偶然忘了一点也可以现场推演出来。当然,也有极个别易混易忘的知识点,那就要重点对待了,特别关照、多说多练。要最终掌握知识,还要做题。我个人倾向于不要买一大堆参考书,搞题海战术,还是少而精为妙,理解最重要。有时我也拿出一本习题来一下子写好长时间,最后结果就是除了累和满足了空虚感、浪费了大把时间之外别无所得。不如看到一个好题后,放下笔思考思考,为什么这么出?还能怎么出?甚至自己编题,借那个题制造陷阱难为自己,可以做一个题顶十个题,灵活解决问题。

7.感受高考阅卷反思作文教学 篇七

造成高考作文的保守、死气沉沉的现象, 究其原因: (1) 作文教学没有夯实基础, 对传统的“听说读写思”似乎有了错误的理解, 只强调其中的“写”, 对“听说读思”有了本能的抗拒。 (2) 老师们教作文的教学方式也贯彻着“稳妥”的方针, 套题目, 仿例子, 抄名人事迹, 背名言名句, 写排比句喊口号, 制造能“一文多用”, 天下通吃的“万能作文”。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如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头脑中成为固定的作文教学思维, 长期下去, 必然会限制学生自由思想的发挥, 空洞无物的应试作文成为必然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 怎样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呢?

一.重视创设“听说”训练的情景, 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这无疑是正确的。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却是万万不应该的。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解释“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 就是语文。”作文训练历来强调“吾手写吾心”, “吾心”就是心中所想的东西, 所想的东西表达的形式最快就是“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文章未必天天写, 书报也未必天天看, 而没有能离开听和说的。如果能做到“听而能知事明理, 说而能出口成章”, 那学生要达到“写而能通畅合度”的效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善言谈, 不少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中羞于开口、词不达意, 只会脸红脖子粗, 话到嘴边舌头打卷, 声音打颤, 甚至嗓子发干, 只张嘴却发不出声音来。这样的学生, 拿起笔来, 能写出好文章吗?而我们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 又有多少让学生讲说的机会呢?所以说, 语文老师要重视创设更多的“听说”训练情景, 把原本羞于言辞、没有言辞的学生训练为敢说、会说、说好、说得精彩的人。也就是说, 把讲说作为切入点, 通过讲说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情趣, 调动学生的写作主动性、积极性, 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强化非功利性阅读, 为写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 才能写得好。”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 就像人体摄取营养, 储存能量那样。读是积累, 写是抒发, 厚积才能薄发。

那么又该怎样读呢?我认为应弱化功利性阅读, 强化欣赏性阅读。现在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 很多同学阅读的功利性太强, 感性的阅读太少了。大多数都是看了题目, 然后到文章中直接去寻找答案, 根本没有什么阅读, 谈何感觉?或者这篇文章我可以借鉴它的开头与结尾, 或者可以把事例或名句抄下来留作他用。而这种种做法割裂了文章的内容, 尤其是割裂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少了一种整体感知, 少了许多许多我们本应思考得很深刻的东西。久而久之, 学生对阅读又多了反感, 从而读写的能力都得不到提高。而有些同学把阅读纯粹作为一种消遣, 不思考、不探究, 只是消磨时间而已。

真正抛弃功利心去阅读就现实的形势不可能, 但作为老师, 还是要强调非功利性的阅读, 让学生真正地用心读完一篇文章后, 有了感悟, 产生了共鸣, 便同时会欣赏作品的语言, 不由自主地去探索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去借鉴其相应的写作技巧、写作经验。同时还积累了语言, 积累了素材, 还解决了写作思路、写作方法的问题。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提高写作的思辨能力。

优秀的作文应该是理性的构思, 感性的表达。我们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不但是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 还要培养他们理性的思维。思想素养是为文的重要因素, 高人就高在思想, 表现在构思立意就是与众不同。而我们的考生, 对很多问题上, 还停留在肤浅的认识水平上, 不是“一厢情愿”的肯定赞美, 就是“愤世嫉俗”的否定抨击, 鲜有深刻的理性思辩。

世界并不是只有黑与白, 事情也不是只有对与错, 人也并非是好与坏。一个圆, 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 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 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 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 多样的思维, 多样的答案, 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只有多角度思考才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事物, 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 拓展思想的广度, 提高思想的深度。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教育者要革新我们的教学理念, 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对历史、对人生、对身边的人和事、对处于飞速发展的社会更多的认识, 大胆的质疑;启示学生不能人云亦云, 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发现, 不断提高。

8.高考作文教学心得 篇八

一、06年高考作文题目综述

今年高考作文从形式上看仍有两种形式,即: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两种。

命题作文有:

北京市高考作文题是《北京的符号》;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是《我想握着你的手》;天津卷高考作文题是《愿景》; 重庆卷高考语文作文题是《走与停》;安徽卷高考作文题是《读》;湖南卷高考作文题是《谈意气》;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是《人与路》;江西卷高考语文作文题是《雨燕减肥》 ;辽宁高考语文作文题是《肩膀》。作文要求都很简单,大致都是“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话题作文有:

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99年为60%,01年为5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99年是3.7%,03年是18.3%。请你根据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全国卷Ⅲ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阅读材料,以“书”为主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

福建卷高考作文题: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有一首诗,诗的大意如下:“当人们在地球上仰望星空的时候,把星星当做宝石,认为它光洁无瑕,当踏上星星却发现它布满了尘埃、土渣,和地球一样的复杂”。 请以此为题,写一篇除诗歌之外的作文。

湖北卷高考作文题:成语: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浙江地区高考作文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四川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 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姑且不论这十七套高考作文题目优劣高下,但通过今年的作文命题来看,首先有利于考生进行考场写作。这样的命题,有个相对宽泛的写作要求,而且可以从生活阅历中选取材料,不至于让考生对着试卷发愣,胡诌一篇了事。命题作文虽然限制了题目,但大多数是学生所熟悉的或意料之中的题目,这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考生而言,都能得到及格分以上。而命题作文不足之处是:不利于考生得高分或满分,往往会在立意方面出现雷同现象,或出现文笔不错,但立意平淡,对题目挖掘深度不够的现象。相对而言,话题作文一般都给出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拟题目,提炼主题,但是能出好的作品。《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我们认为,现在的高考作文已经放得很开了,这样更容易的力度还可以再大一点。在关注在文体减限的同时,更应该值得关注的是“内容之神”的减限,毕竟,前者仅仅是实现后者的一种形式。我们应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考生减限,以便给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展示渠道。

二、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1.积累与整合

尽管有人对高考制度产生置疑,但高考仍不失为“不是法子的法子”,仍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曾经有人提出高考只考一篇作文,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地进行论证,但目前作文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某种程度上,作文是决定一个人高考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但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要想写出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作文,的确不容易。这就体现出“功夫在诗外”的真谛。我们通过今年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来看这个问题。如:《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的第一段: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就这短短的一二百字包含了多少部老舍先生的名著,传递出多少个信息!这篇文章能够获得满分,与这一段不能说没有密切联系。因此,平时教学中,不仅应要求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注重积累,而且要融汇整合。写作教学不能独立出来,应与“听、说、读”紧密结合,“听、说、读、写”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积累与整合”应是作文教学重点。

2.发现与创新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学习就是要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的重要责任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我们再欣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中的一段: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作者能将“布鲁诺”、“哥伦布”与我国的“红军战士”联系起来,不同的国籍、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目的,那么他们之间的共性何在?这就需要作者去发现。发现的过程,本身就有创新的过程。学生如果能纵观古今,并从中有所发现与创新,那么不仅显示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独特认识,而且在整篇文章感觉方面,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这应当是平时作文教学中值得提倡的。

3.表达与交流

所谓“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自由创作、自主表达”,成为目前作文教学的一个理念。当然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是有所不同的,作文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规范地运用书面语言。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同时,思路清晰,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选材,结构安排合理。一篇好的文章,立意固然重要,但书面表达与交流也不可忽视。如《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这诗一般的语言,是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博得读者的青睐也是很正常的。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养成学生两种习惯:(一)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二)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工夫”。这就要求作文教学注重表达与交流,应朝着“作文训练过程尽可能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相一致”。

9.高考心得体会 篇九

黄翔宇

一、坚持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在高考复习当中,坚持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不放过一道错题,不出现一篇字迹不整的作业。通过培养这个习惯,对高考成绩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经常做到三个反思 1.经常对照《考试大纲》,熟悉考试要求。2.回眸教材,绘制出心中的知识网络图。

3.对照检测试卷分析错误原因,矫正补偿,强化训练。

三、讲究复习方法的科学性

1.要善于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可以花整整半天时间,专门看教材和各种复习资料,将平时的量变及时提升为系统学习后的质变,逐步实现突破。

2.化整为零,分割包围。譬如,口袋里写些小纸片,上写近期复习到的各种生物术语,反复看、思量,熟后自然会提高看书速度和解题的理解力。

3.突出重点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也应包括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4.重视题型的分析与训练。通过典型例题,注意体会解题思路及方法,如曲线题型、图象图表题型、概念图分析题型,尤其是实验设计题型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掌握解题方法并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

5.重视答题训练、狠抓规范。考生应做到会做的题能做对、做准确、做完整,进而提高得分率。

(1)对选择题要认真审题,借助排除法等方法,既要肯定正确选项,又要排除错误选项。(2)解非选择题时应揣摩命题人的思路,即命题人要什么样的结果或答案,作答尤其要注意:

a.论点符合逻辑,要有系统的表达。要使别人能看明白,而不仅仅是自己心中知道。

b.要点清晰,生物学的专用术语要用准确。

c.答案要直接切题,避免离题和不必要重复。

d.书写规范,例如遗传图解、基因型、反应式的书写等。

10.高考阅卷心得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郓城一中连续两年派出老师参加了2011、2012年山东省高考文综政治科目的网上阅卷,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一些阅卷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第一部分:关于高考阅卷的基本情况

文科综合阅卷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首先,所有参与阅卷的老师分片、分组,听取专家对于答案的分析,答案分析得十分细致,具体到每句话,每个要点都有对应的分值。然后,要求阅卷老师熟记答案要点和对应分值。基本掌握之后进行试批,这一过程不要求速度,要求认真把握评分要点,仔细分析学生试卷。发现有和答案不一样,但是有道理的,及时提出来由专家组老师讨论后给出分值。当所有情况基本确定之后要求阅卷老师严格按照统一确定的标准阅卷。2012所有试题采取每题双评,强调评卷的标准和质量,要求“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强化阅卷老师的责任意识。每份试卷都由小组长审核,再由专门的专家组抽查,以确保准确无误。

第二部分:阅卷中评分标准的掌握与执行

我评阅的是30(2)“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8分)”其答案是“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分);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2分);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2分)。”

阅卷总量、阅卷教师人数和阅卷时间,决定了每位阅卷教师平均每天要评阅3600份。在这样的高强度之下,阅卷小组组长要求我们实行“踩点给分”的评阅方式:政府职能中“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各1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各1分;“依法行政”2分;“自觉接受监督”2分。如下面这个考生的答案,要点齐全,就得了满分(8分)

第三部分:考生答案中出现的问题

1.答案片面 由于考生审题不清,或对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答案片面。有的考生只答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有的只答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有考生只答出了自觉接受监督。尽管他们的答案较长,字数较多,但也只能给部分分数。

2.知识性错误

“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政府的职能是行政。有些学生区分不清,在答案中出现了“政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字样,属于知识性错误。如:

3.字体了草 阅卷老师难以看懂所写内容,评分肯定很低。

第四部分:阅卷心得

考生在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是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映。针对以上问题,反观自己的教学过程,今后教学中我要指导学生努力做到:

1.夯实基础,熟练、准确把握教材,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2.养成细心读题的习惯。读懂题是答对题的前提,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细心读题,全面理解,准确答题的习惯。

3.答案要使用专业术语,切忌白话连篇。阅卷往往实行采点给分,准确使用专业术语,让阅卷老师对要点一目了然,才能得高分。否则,满篇大白话,没有专业术语,往往得分较低。

4.答题一定要采用“观点统帅材料”的方式,把关键词放在前面,材料分析放在关键词之后,切忌先分析材料,后得出结论,以免阅卷教师没有耐心,忽略了关键词,给出较低的分数。

5.答案尽量精练。纵观今年各题答案,无论是对原理的阐述,还是对材料的分析,都非常简练。

6.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仅就书写而言,考生不一定非写一手好字才能得高分。那些书写工整、认真、卷面清楚、整洁的卷面,也能得高分。要做到卷面清楚,请同学们谨记:字要工整,行(距)要宽,这样书写才美观!

第五部分:备考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稳扎稳打练好基本功

不管高考怎么考,不管题型如何变,千考万考,不变的是考得都是大纲上的考点。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只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才可能有备无患,才可能灵活迁移应用。真正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在平时教学重要时刻给学生灌输基础重要的思想,让学生思想上重视课本知识、重视考试大纲;同时要克服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时的烦躁、粗心,变换复习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坐得住、看的进、沉的下;再者,还要注意针对复习过程及时进行练习,以巩固基础。2.注重技巧,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从高考要求看,学会知识是最基础的要求,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认识和解决过程的要求。试题看起来不难,答案也是简练的,但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却是复杂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又并非一日之功。

复习备考中,要通过典型案例、典型题目、典型材料,共同分析和运用知识,放大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研究这些题目的思维价值、知识要求,达到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目的。根据各类题型如:计算题、图表题、漫画题、材料题做有针对性训练与指导,总结有效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总之,变“灌输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使学生从容应对高考在“新材料”“新背景”下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有利于切实提高高考复习的实效。3.加强研究意识——研究高考试题,研究考试说明

只有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与思考,才能真正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命题规律、命题特点,高考相关题型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提高备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省试题+外省试题)同时,认真研究考纲,把握高考动向。考纲不仅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我们的复习指明了方向。老师要加强对《考试说明》的认真研究。有利于把握最新的高考信息及考试导向。4.学以致用,关注时政热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复习备考中一要关注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精心选择热点专题,课堂知识考点与热点结合。2012年山东高考试题绝大部分取材于贴近生活的重点、热点问题,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完善、全球汉语热、公民政治参与(互联网)、中国入世10周年、经济全球化、弘扬雷锋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球气候变化、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等在试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较好地体现了“关注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二要关注长效热点(党和政府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长效时政)。如“三农”、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等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思维层面展开理性思考,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训练,这是提高备考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5.重视考前心态辅导,用平常心对待高考

回头反思文综试题,题型、难度都跟平时练习相差不是很大,可是学生却答不出来分,当然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是高考试卷,它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命运!这在无形中加重了考生的心理负担,很多时候不敢随意下笔,顾虑重中,反而不如平时做题水准。所以说高考使学生的心态很重要尤其是向文综这样需要及时发挥的科目,心态这种偶然因素又是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平静得面对高考,保持一颗平常心。

相信经过高三复习的一番锤炼,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较好把握,基本技能会有所提高,能够较好的迎接高考的挑战。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做个有心的人,关注高考、研究高考;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做个有心的人,注重细节、规范答题,2013年的高考中我们一定能交出一张理想的高考答卷。

附:2012山东文科综合(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30.(24分)试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采取的经济措施有何意义。(9分)

(2)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8分)

(3)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7分)(1)与2001年相比,2011年我国出口商品总额大幅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明显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明显上升(3分)。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分);有利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有利于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2分)。(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分);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2分);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2分)。

(3)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2分);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3分)。(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补充说明:

(1)经济信息:每分句1分。

其他合理答案:若答“我国科技实力增强”对应“出口商品总额大幅增长”给1分;若答“对外贸易水平提高”对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明显增长”给1分;若答“出口结构优化”对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明显上升”给1分。经济意义:第一句(第一个有利于)2分,第二、三句(第二、三个有利于)中每分句1分。

其他合理答案:若答“何利于能源资源节约、或生态环境保护”对应“有利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给1分;若答“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分;若答“有利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应“有利于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给1分;若答“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或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应“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给1分。

(2)第—句中每个职能1分(若答每个职能的具体内容也是1分);第二句中只答“为人民服务”、或只答“对人民负责”就给2分;第三、四句中只答前一分句给2分,只答后一分句给1分。

其他合理答案:若答“坚持以人为本,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应第二句“为人民服务和对人民负责”给2分;若答“坚持依法治国”对应“坚持依法行政”给1分;若答“建设阳光政府、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应“自觉接受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给1分。

(3)第一、二句只答观点给1分,只答材料不给分,材料与观点结合给2分;第三句只答观点给2分,只答材料不给分,利料与观点结合给3分。

其他合理笞案:若答“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或事物是联系的、或联系是客观的、或联系是多样的”对应“联系的普遍性”给1分;若答“体现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应“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给1分;若答“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

论的统一”对应“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给2分。

31.(14分)试题:

(1)结合材判,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

(3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3分)。

(2)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2分);

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分);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分);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2分)。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评分补充说明:(1)每分句1分。

其他合理答案:若答“丌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对应“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给1分;若答“积极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或与时俱进地丌展学雷锋活动、或将雷锋的美德转化为环保意识、奉献互助等精神”对应“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给1分。

(2)除第一分句外,每分句1分。

其他合理答案:若答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或优秀文化、或健康有益的文化、或

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或提高文化软实力”对应“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给1分;若答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给1分;若答“为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对应“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给1分。

【选做部分】

38.(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试题:

(1)找出下列国际组织与其特征之间的列席关系(将对应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4分)

(2)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中国政府为什么主张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①一(D)

②一(B)

③一(A)

④一(C)(4分)

(2)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2分)。中国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开展的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工作(2分)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补充说明:(1)每项正确给1分。

(2)每句中每层或每分句1分,最高给2分。

其他合理答案:若答“联合国促进国际合作”对应第一句中联合国“推动共同发展”

给1分;若答“联合国是最具普遍性、权威性的政政府间国际际组织”对应第二句中“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给1分。

若答“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或中国是负责的大国”对应第三句中“中国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给1分;若答“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对应第三句中中国“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给]分;若答“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或中圈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对应第三句中国“支持联合国开展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工作”给1分。但第三句最高给2分。

39.(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试题:

(1)找出下列道德与其属性之间的对应共系(将对应的字母标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4分)

(2)据材料,谈谈你对“诚信建设要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①.——(B)②——(C)③——(A)④——(D)(4分)

(2)诚信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要求,也是中华传统伦理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是诚信建设的内在要求(3分)。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继承传统诚信美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3分)。

评分补充说明:(1)每项正确给1分。

上一篇:志愿者服务活动倡议书下一篇:我为妈妈洗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