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

2024-08-22

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共8篇)

1.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 篇一

同志们:

今天,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回顾总结近年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研究分析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刚才,教育部教育信电化推进办公事副主任,中央电教馆副馆长蔡耘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江苏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曹卫星副省长百忙之中亲自出伟今天的会议。接下来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20xx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怏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要求。20xx年,省委省政府颁布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全省教育发展主要指标中,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选标率达90%以上。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宴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数字资源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保证,以成用促建设促提高,取得显著成绩。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逐步加大。

省教育厅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工作台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部署重点任务,研究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注重顶层设计,研究制订了全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近期将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一些市县(市,区)也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各级财政加大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册步建立。省财政从20xx年超每年安排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省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全省坚持普及和提升相结合、规模和效益相结合,深化教育信息化内涵建设,启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师生计算机配备和学校多媒体教室等通用教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设施日趋完备。目前,全省中小学的生机比达8: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校均计算机拥有量每年咀11%的速度递增。全省所有高校、97.41%的普通高中、89.78%的初中,73.37%的小学建成校园网,所有中小学实现较高水准的“校校通”,苏南地区许多学校实现“班班通”,苏州所有公办幼儿园实现“园园通”。无线宽带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77.10%以上的高校建成覆盖部分校园的无线网络。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建成覆盖本地区的教育城域网。江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覆盖13个省辖市、102个县(市、区)和所有高校。每年为全省3万多个标准化考点和省考务指挥中心提供网络服务和技术支撑,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配置了65536个教育网专用IP地址。省教育厅与备市、县(市、区)及高校的视频会议系统,省教育厅与各地教育局及省属高校的协同办论系统已经建成。

(三)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

全省以“丰富资源内容、提高资源质量、促进资源统建共享”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为抓手,以名师为依托,以名校为基地,打造了一批具青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优质资源。通过“引进国家资源、整合系统资源、购买社会资源”。不断丰富省级数字化教育赉源库内容。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客丰富。全省初步形成能够体现江苏教育特色和水平的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各地各校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上传。

发布的教育类资源达80万个,年访问量超过607万人次。通过“书香江苏”网上读书平台为广大中小学提供的电子图书达l 89万多册,建立了240万个网上个人书房。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巳覆盖基础教育所有阶段和全部主干学科。高校资源统建共享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所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6000余门省级精品课程,均可以通过江苏省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下载。50%以上的高校建有教育教学资源库,全省高等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统建共享平台访司及下载量达50多万人次。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水平较高,研发和制作的江苏职教大赛资源等多媒体资源受到各界好评。及时开通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联盟网站,积极开展长三角中小学校网络结对活动,在探索长三角教育资源和数宇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明显提升。

先后组织实施三轮全省性的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建立省市县培训基地,培训了一批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以江苏教师教育网为主要平台,大力开展教师网络培训,为全省教师开设网络培训课程30多门,组织网络培训班近千个,20多万教师参加了培训。网络授课、网络教研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王要形式,目前全省中小学99%以上的教师会运用网络检索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仝省响71%以上的高校教师呆用PPT、课件、网络课程进行授课,多媒体教学成为当前各高校日常教学的主要方式,80.40%的高校使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江苏教师在全国多媒体大赛、信息技术创新大赛等各类全国性竞赛中表现优异,比赛成绩位居全国前茅。全省大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课程。全省高校开设了81个计算机大类本科专业,在校生15.38万人;84所高校开设计算机大类专科专业,在校生近10万人。20xx年组织开展了全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xx年组队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10个一等奖,居全国第一。

(五)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继续提高。

通过“领航杯”信息技术应用能手大赛、“书香江苏”网上读书活动等,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台。“书香江苏”网上读书平台的访问数达1。 53亿人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20xx—20xx年度全国十佳数字出版“新锐品牌”称号,是教育系统唯一的获奖单位。启动以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变互学习为主要模式的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全省有124所学校参加首批试点。

全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学籍管理系统、教育评估系统、考场监控系统等一大批平台和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子化办公已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中普遍应用。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应用扎宴推进,扬州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南京的“先锋网上作文”、无锡的感知教育、苏州的教育博客社群、常州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南通、徐州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等,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与率先实现擞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崩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信息化仍然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区域性发展、各类教育及学校使用水平不够平衡,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够健全,信,《技术州教育的影响力和变革作用不够显著等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全面落实全省教育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对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最为深刻、最为长远,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是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突出工作重点,报抓关键环节,着力加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一)全面落实《江苏省教育信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

本次会议将《规划"(讨论稿)印发给大家,进一步征求虑见。制定这个规划,我们的主要考虑是一要突出应用用导向,更多地关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关注信息化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二要突出顶层设计,从省级层面厘清思路,明确措施,建立标准,统筹建设,三要体现前瞻性,把网络教研、数字化学习、物联网技术教育应用、学习型社区,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等列入规划;四要注重操作性,既明确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应用能力建设、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的主要目标,也明确各类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规划》正式印发后。各地各桉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的路线图和进度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要认真考虑谋划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受教育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司题放在首位,改变以项目驱动的模式,坚持应用驱动,以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目标,以“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机制,’为基本内容,以“江苏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载体,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力式、提升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基本路径,以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落到实处。

(二)扎实做好教育信包化试点和数字化学习试点。

教育部于年初在全国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我省共申报了38个试点,其中省级专项试点1个,区域综合试点4个,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试点26个,高职院校试点3个,本科院棱试点4个。各试点单位和学校耍始终坚持庙用驱动的原则,从应用切入,在应用中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不同类型教育的信电化应有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基础教育突出普惠,强调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要支持创新,强调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点共往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窒的建设;高等教育要注重内涵提升,重点关注精品课程资源建没和优势学科建设,探索学分互认、打造数字化立交桥。

各试点单位和学校要认真研究总结试点成果,推广试点经验,不断提升江苏教甫佶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贡献度。前不久,我省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1,电教部门和装备部门要充分把握信息技术给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安践,以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项目为抓手,围绕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和满足教学需求,从注重硬件建设转向注重教育过程,从追求高标准配置转向追求高效益应用,从部门各司其职转向部门深度融合。各试点学校要势力做好数字化学习试点的设计与规划工作,加强数字化学习的环境建设,抓好数字化学习试点培训,建立家校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数字化试点,努力早出成绩、早出经验。

(三)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殳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_殳施的投入力度,在经费安排上向农村中小学倾斜,保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标准,多管齐下,加大协调力度,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薄弱学校改造、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重要工程和项目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同时,要加强与电信部门、网络络运营商及其他社会机构的沟通,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螗护机制,研究制定学校使用公用经费购买信息化服务的相关政策与标准,采取服务外包,成本分摊、利益共享等市场化办法,充分发挥其他行业、部门及社会机构的力量,争取以更经济的价格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宽带网络校校通”。相对于全国,我省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时间要提前,水平要更高。20xx年前全省实现所有学校都拥有网络教学环境的基础政施建设目标,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准要领先全国。

(四)切实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统建共享水平。

我省一经开发,整合了相当数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洱的覆盖面,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应用效益。义务教育阶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要免费向全省开放共享,一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呆取有偿使用的办法面向全社会开放。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整台制作力量。开发一拙新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资源内容。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作用,利用智能学习系统诊断、导学等方式,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农村学生的自王学习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名校网络课堂,通过开设网络学校、网络选修课或网络教研、网络结对等多种方式,推动优质债源在全省的快速共享。帮助农村学枝提高教育质量。各地、各高校要积极配合省电教馆做好省缎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帮助农村教学点开展信息化基本条件建设,实现每个教学点配备基本视频接八设备和相应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目标。今明两年,全省要实现所有学枝数字化教育资源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教学点与中心学校同步上课,让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能有平等的机套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

(五)着力增强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对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山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通过组织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技术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导师生应用信息技术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要采取切实措施,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网上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率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学习和研修。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宅问,为学生发展个性创造开放性、个性化的空问,同时根据教育目标为学生建立灵活可控的空间。职业学校要率先部黯网络学习空司。两午内,全省2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要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研活动,20%以上的职业学校要开展网络空间建设与直用。高等学校要加大网络学习空问建设力度,提高逅用信息技术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鼓励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学校先行先试,努力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确保江苏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水平领先全国。

(六)努力建好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

这两个平台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在两大平台建设方面,我省已经有了很好的摹础,江苏省嫩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了两火平台,并于20xx年上线运行,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江苏省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提高苏派优质教学资源的比例,采取资源开发与征集评选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吸引各类学校参与优质教学资源制作。

积极探索企业竞争,政府出资、学校自王选择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机制,不断完善和更新资源平台的内容,拓展资源平台的应用 强化教育基础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项目的持续性,长期性。逐步完善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各类教育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行电子化办公。采取必要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为教育决革和教育管理提供高效、安全、科学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省教育厅是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体,各市、县(市,区)和学校要按照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管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要充分运用汀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信息,做到公共服务平台“家家用”。

三、努力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全省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强化保障,抓好落实。各地备校要把加陕教育信息化作为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教育信息化扎实有效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主体,要成立由 “一把手”担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教育信息化的牵头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明确工作职责,采取切实措施,做到有行政部门抓决策、有责任部门抓推进。有专门人员抓落实。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确保教育信息化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大抵相当。各高校要成立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具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避免多共管理、无人负责。

(二)健全管理机制。要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应用能力等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建证牵省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对网络建设,资源建设及培训和应用等提出科学的量化指标。网络建设既要考虑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游整合和系统集成,也要考虑与其他各个系统的对接问题,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制定数字化教学资源准八标准,撵常教育资_胛共建共享机制,对资源内容实行动志管理,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建丑教育信息化工作检查评估机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目标营理、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提高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评估中的分值杈重。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促进规范建设和资源共享,建立网络安全监管制度,确保网络安全。

(三)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完善政府为主的投入保障机制,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设施设备、资源更新的日常运行维护。鼓励学校增加教育信电化投入,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产业,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资全监管,定期对教育信息化资全投入的效益进行评估,确保有效投资,避免资全浪费,各级教育信息化建设部门要进步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从财力物力和制度上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

(四)创新工作方法。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既定模式可以照搬。各地各校要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握室建立专家咨询虮制:根据教育发展趋势确立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标,把教育信息化向纵深推进。改变工程化的组织方沽,力争在顶层设计上有所突破,既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又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力争在资源共享共享上有所突破,努力窭现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力争在宣传推广上有所突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阵地,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氛围。力争在公共服务上有所突破,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以服务赢效益,以贡献求发展。

同志们,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斯局面,为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 篇二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甘肃省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甘肃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全面阐述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并以“互联网+”思维为视角,为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 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甘肃省委组织部依托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甘肃干部网络学院,大部分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及相关高校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网站,内容日益丰富,功能日趋强大,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网络基本覆盖各地各部门各领域,作用日益显现。目前,该平台具备信息发布、在线学习、教学考评、培训管理、课程共享与交流互动等功能,汇集国内相关课程1 000多门。2016年3月份以来,举办了“四个全面”“全省精准扶贫”专题网络培训班,先后培训干部10万人次,在助力全省大规模培训干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与我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大连)的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相比,与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建设,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顶层设计重视不够。2016年8月2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作为甘肃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并未提及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当前的主要任务,也未将其纳入到相应的政策与工作体系中去,忽略了信息化建设对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作用,这在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缺憾。第二,资源共享机制尚不完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培训单位相对独立,形成了各自办学、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各单位在资源开发立项时少有查新,没有充分调研其他相关单位同类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从而导致重复建设和优质资源得不到推广应用的现象。第三,重硬件,轻软件和数据库建设。部分单位对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实际需求模糊不清,过度采购硬件设备和搭建网络,重复建设,轻软件和数据库建设的误区,导致软件开发利用不够,数据库建设缺乏,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等问题。第四,技术管理高素质人才短缺。各相关部门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大部分技术人员只能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应用,没有熟练掌握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认知、网络建设、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

2 推进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总结甘肃省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其发展现状,就如何推进甘肃省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2.1 顶层统筹,倾力打造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

虽然甘肃省委省组织部建立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甘肃干部网络学院,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课程资源建设尚不完善,截至目前,上线课件数量共有1 169个,存在课程资源建设模式单一、统筹规划不够、微课程匮乏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顶层统筹,完善工作机制,整体推进全省干部教育智慧网络培训平台建设。第一,要加大内容研发。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开发或购买课件资源,建立门类齐全、内容全面的培训师资库和在线课件资源库。及时更新网络课件,制作10分钟以内的微课程,有针对性地满足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丰富和完善更加适合于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课程资源体系。第二,要注重高效管理。要对面授培训的需求、计划、考勤、评估、档案和师资进行全面管理,支撑各级单位培训管理、组织、实施、评估工作的无缝协作与流程化管理,全程记录培训过程,辅助干部教育管理部门提高培训管理水平,使培训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第三,要优化平台性能。网络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是“连接”,只有“连接”才能实现干部培训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员覆盖、资源共享。甘肃干部网络学院要按照权威标准,不断改进技术,设计和研发超大规模智能化云平台,以支撑大规模干部学员同时在线学习,满足新时期全员在线学习的需求。

2.2 整合资源,真正实现培训资源共建共享

师资库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是网络教育培训中的两大核心要素。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为其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建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

(1)共建。在“互联网+”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根据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研究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制定长远规划,做到有计划安排、有领导分管、有效果评价、有考核监管与有分工协作等。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立条块结合的资源共享和流通机制,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服务模式,避免各部门独立采集、独立保管,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促进部门、区域、城乡与行业间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协同,立足实际,把握关键问题,科学地设置建设任务,提高一站式服务的整体效能,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

(2)共享。要对VPN虚拟专网升级改造,利用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特色课程、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政策解读、地方创新实践最新成果等优质课程资源,采用VPN虚拟专网技术实现甘肃省与全国各类各级干部网络培训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如视频会议、视频直播、远程培训、网上课堂和网络交流论坛等。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的优势,推动培训资源向下延伸,让甘肃省干部共享高端优质的培训课程。甘肃省各党校、行政学院及社会主义学院等培训机构要积极采取自主开发、组织征集、合作开发、委托开发与市场购买等方式,加强干部网络培训资源建设,对自主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培训资源,应积极主动向全国干部网络学院和其他平台推送。

2.3 强化科技支撑,研究开发移动互联客户端系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1%。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触手可及,分享无处不在。为适应移动互联的集中爆发,建议有关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不断加大移动端APP的开发投入,从内容设计、课件形式、学习方法与页面布局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让广大学员用户使用更智能便捷的移动端学习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干部学习时间有限的特点,要充分借鉴MOOC平台的优点,大力开发微课和慕课,用小视频配合相应的在线测试来方便干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和消化。

2.4 分工协作,多渠道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

教学资源数据库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干部网络教育培训的最核心要素之一,是信息化工作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教师与服务学员的重要保障。其内容包括媒体素材、题库、案例、课件与网络课程等。为更好地建设甘肃省干部教育资源数据库,省委、省政府应从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硬件配置、人力统筹、内容建设等因素,组织全省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多渠道建设教学资源数据库。

第一,要充分利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上级培训部门提供的各类信息资源,发挥好其远程教学系统的传输功能。第二,制作甘肃省领导干部和外聘专家高质量讲话与授课资料的小视频。鼓励甘肃省广大教师参与到信息资源库建设,强化具有本土特色的数据库建设,丰富和完善藏书库、新疆区情和地方文献数据库,形成以社科图书文献为主,以院校优势学科为重点,体现甘肃特色的馆藏格局,也可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视频课程,充实视频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根据平台学科建设的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通过直接购买等渠道获取授权使用其他商业机构的信息资源,主要是各类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第四,还应建立学校资料数据库,用于存储学校的各类相关文献、照片、视频等资料,以备查阅和使用。第五,根据当前干部教育培训需要,收集和整理已有的中央党校远程教学课程网、全球发展远程学习网、中国西部开发远程网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视频课程,充实多媒体教学资源数据库。

2.5 利用云计算全力打造“互联网+海量在线培训”新模式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教育培训领域的全面变革。培训对象由“数字移民”变为“数字原住民”;教学资源由纸质资源变为在线资源;教学环境由线下课堂变为“O2O”模式;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翻转课堂,“互联网+海量在线培训”新模式已全面启动。

在这种背景下,甘肃省要紧跟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及时与阿里云(国内最大的云服务商)合作,借助其云服务器、负载均衡、数据库、存储及带宽等产品和服务,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云课堂服务。一方面可以解决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中设备老化、带宽不足,运营维护压力等痛点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在安全可靠的运营环境中,为学员提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的必修选修课程,和人民网舆情案例库、新华社电子资源、中经视频党政版、凤凰时政新闻、中文财经新闻、名校公开课、网上报告厅与数字图书馆等辅助的学习资料,还可给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线学习提供流畅通道和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

2.6 创新管理服务,切实提高干部培训的信息化水平

3.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培训;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40-03

一、背景

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阶段,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结合新技术的教育管理创新及教学模式应用的探索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及云平台等新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日益普及,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与教学支撑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现状

基于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系统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我们对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的现状做了一次调研。

1.调研目的

(1)了解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现状。对国内电大系统、中高职院校及部分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等其他机构组织的与教育信息化培训相关的活动进行较大范围的调研,获得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训开展情况的真实信息。

(2)挖掘培训的真实需求。期望通过对这次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培训对象结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从中挖掘出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真实需求。

2.调研对象

有全国43家电大院校系统提供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100家高职院校提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100家中职院校提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20多家教育服务类机构和企业开展的有关教育信息化培训活动。

3.调研方式

通过对调查对象公开网站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信息、招生简章、通告通知以及学员公开发表的培训心得等进行搜集和整理,统计出全国44家电大院校、200所中高职院校以及多家教育服务类机构近三年来开展过各种级别和类型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培训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分析。

4.调研内容

调研信息内容涉及培训的主办单位、培训规模、培训对象、培训时长、培训方式以及全部能了解到的具体培训课程内容。

5.调研结果

此次调研涉及了43所电大院校、200所中高职院校及部分师范院校,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调研了20多家教育服务类企业,获得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培训共153期,其中以师范院校和电大开办为主,高职院校有不定期的内部培训活动,而中职院校一般是外派型培训。

(1)在开办规模上,根据培训班类别的不同会有两种较大的差别,一种是对外的招生培训,影响力较大。一般由电大和部分师范院校举办,诸如面向全省或全市的集体培训,也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但规模都相对较大。另一种是对内的培训,影响面也较窄。主要是面向校内的教师或教学管理和辅助人员,培训规模基本在几十人以内。

(2)在培训方式上,除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及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过为数不多的在线学习及视频会议方式的培训之外,其他院校和机构进行的均是线下的课堂面授培训,并且一般是一至两天的短期培训。

(3)在培训对象上,主体可以分为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三类。这里培训对象是按照培训机构开设课程针对的目标人群进行的分类,其中,管理人员针对的是各院校校长、教务处领导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包括教务教学系统管理人员、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图书管理员等,还有其他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人员、社会上信息技术爱好者。在此次调研获得的153期培训中,针对学科教师的培训有88期,面向技术人员的有63期,而面向管理人员的只有7期。

(4)在培训课程内容上,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内容也会呈现明显的偏向性,但总体可以分为三类——理论理念类培训、技能类培训及应用类培训。就目前的开展情况来说,以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培训居多,面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面向管理人员的统筹规划与实践应用类的培训还比较少。

(5)对于培训内容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培训课程内容的三个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调整,并得到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训关注热点的转移情况。

A.理论理念类培训

从2011年到2013年,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经历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和转变,从一开始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认知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理念和思考,仅仅一年后的2013年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行业便开始关注到信息化与课堂教学创新、信息化管理的反思与改进、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原则的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探讨以及在线学习、终身教育等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知识领域。

B.技能类培训

技能类的培训也经历了从计算机基础、网络软硬件知识、多媒体制作技术、教育管理及教学信息化平台操作、网站设计与开发培训转向课程开发技术、互联网资源的高效获取与利用技能、课件制作与课程建设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智能交互教学方式、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等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培训内容。

C.应用类培训

应用类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的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从统计结果来看,平台的应用和管理培训较多,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提升上的培训还比较欠缺。

6.调研的不足之处

此次调研主要以网络调查的形式展开,没有进行培训主体的直接探访。只对公开发表的信息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对于没有在网站或其他公共渠道上发布消息的培训并未作统计,因此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可能是不完全的。但这只作为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总体上的把握,而各院校培训开展的情况和总体趋势是基本一致的。endprint

三、调研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呈现以下特点:

1.培训项目缺乏长期稳定性

由目前的调研结果来看,短期的培训课程较多,定期的培训项目较少,缺少能够提供长期稳定培训的机构和组织。各级各类院校举办培训活动的随意性较大,外派培训对于参训人员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随机性,不能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

2.培训覆盖面较窄

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人员——学科教师、技术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目前的培训活动主要是面向学科教师,针对管理人员和教学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目前还比较欠缺。

3.培训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在调研得到的培训信息中发现,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集中在网络化信息化软硬件的操作使用等新技能的培训上,缺乏涉及学校信息化统筹规划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训。

4.缺乏科学的培训教材

纵观历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学院学习的教材大都来自培训讲师个人制作的PPT,没有经过专家多方论证的统一学习资料,在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全面性上难以得到保证。

5.培训方式没能与时俱进

虽然现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但从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的培训绝大部分是短期的面授课程,很少有通过线上学习的形式进行培训课程的引申和延续。

四、对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建议

不管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部署,还是时代科技进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教师及教育管理和辅助人员对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都呈现出极大的需求,根据对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方式调研得知,受教育工作者欢迎的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参加培训(59.61%)、团体协作(16.94%)、专家讲座(13.68%),这与实际方式自学(56.68%)形成很大反差。因此,形成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兼备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渠道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切身需求。

1.形成长期稳定的培训体系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现在,规模庞大,所需求的教育管理、教学指导与应用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工作者当时所接受教育的能力范畴。应急性、零散的随机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需求。因此,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这一长期性的需求,必须建造能够满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的规范性培训体系,不仅要有传统的面授课堂培训,还应有与面授课程相关联的在线学习资源做培训的引申和后续应用及反馈,教育信息化培训现阶段亟需专门性的培训渠道来提供长期稳定的培训服务。

2.开发针对具体岗位和人员的专门性培训教材

教育信息化能力需求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教育信息化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同时,不同工作岗位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职责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要保证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有效性,就需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不光要考虑地域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同时也要将职业教育信息化自身的特点纳入到培训内容之中。另外,在教材审核上,应将能否适应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作为衡量标准,同时,由于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培训内容也要跟上持续更新的节奏。

3.线上与线下结合

目前来说,市场上具有良好学习体验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还没有较为典型的案例。教育信息化学习人员需要的不仅仅是门户网站上的招生通告和报名表,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培训内容是不是所需要的知识,能不能找到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个人的预修,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圈子方便共同讨论困惑的难题,以及培训结束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能不能依托线上的学习通道反馈给讲师和更多的学院,进行持续性的讨论研究,共同进步。因此,在筹备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之初,就将培训的延续性作为设计的最重要原则。

4.培训资源共享

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是极其耗时耗力的事情,但大部分培训班在面授课程结束后便束之高阁,利用率与开发成本严重不相符,由于知识更新的加速,课程本身被再次利用的机会也比较小,也造成了培训费用昂贵的现状。在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学历教育如网易公开课等已经开始引进各种优秀资源,充分发挥学习平台的作用为学习者服务,作为教育信息化本身内容的培训工作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线上的网络渠道将开发的课程通过免费或收费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同时也将培训课程本身曝露于公众的审核与评判之下,大浪淘沙,优质的内容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与推广,更有可能被应用于工作实践当中,进而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关注。

参考文献:

[1]陈涛,吴青青.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教育信息化上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2]吕艳芬.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个案研究[J].科技资讯,2011(30).

[3]曹佩德,马林妹.创新教师发展之路——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9).

[4]杨渊云,周航.始终把教师培训贯穿于广西教育的全过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

[5]王海燕.教师培训的意义回归[J].教育科学研究,2011(12).

[6]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究[J].青海教育,2011(Z3).

[7]曹志国.教师培训,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

[8]侯晓红.探析当前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的信息化[J].河南教育(下旬),2012(2) .

[9]丹林.循序渐进:有效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J].中国教师,2011(11).

[10]瞿凡.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途径及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11]王晶.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职后培训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5).

[12]王明高.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几个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

[13]张红.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知识结构[J].科技信息,2010(36).

[14]涂云海.基于胜任力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

[15]粟艳玲.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16]唐丽萍.基于知识结构的高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1).

[17]邹娅玲,王艳,邹艳梅.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经济师,2010(11).

[18]马宪平.经受考验 防范危险 开创首都干部教师培训事业新局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5).

4.组工信息工作及信息员培训讲话 篇四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组织系统信息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对去年和上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今年下半年的信息工作。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市组工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使组工信息工作为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根据这次会议的主题,我讲三个问题:

一、围绕中心,强化服务,组工信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年,全市组工信息工作在各级党委的重视、支持和全体组工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组织部门的中心任务,积极反映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的新情况、新思路、新经验、新问题,刊发上报信息数量及质量都取得新的提高和进步,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把握工作进度,推动组织工作开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整体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组工信息工作服务大局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去年,随着组织部门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组织部门对组工信息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组工信息工作不但成为了各级组织部门推动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成为了各级领导了解情况、科学决策的主渠道,成为了组织部门狠抓工作落实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在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还是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基层党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等工作中,全市各级组织部门编发了大量的情况报道和专题信息,既服务了领导决策,又有效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面上工作的开展。

2、组工信息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上报数量和刊发数量都取得新的突破。20*年,全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对组工信息工作重视程度普通较高,报送信息及时全面,被上级刊发采用数量较前几年有明显提高。“*市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准备”、“*市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被《中组部组工信息》采用,“*市结合村委会换届选举进一步深化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市组织部以组工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70余条信息被《河南组工信息》采用,全年共编发《*组工信息》93期,总计采用各类信息260余条,全市20*组工信息上报工作在全省组织系统的位次有了新的攀升,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全省并列排名第二)。就各县(市、区)来讲,20*年被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采用量较20*年明显提高。二是报送编发的信息更加适用对路。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充分利用《*组工信息》和《*重点上报信息》,对全市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使全市组工信息努力贴近各级领导了解情况、分析形势、科学决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需要,在编发数量和信息质量上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服务各级领导和组织部门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县(市)区委组织部紧紧围绕上级党委和市委组织部的中心工作报送编发信息,在信息上报上形成了一系列专题,如贯彻落实全市组工会议的专题、干部监督工作信息、贯彻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信息、基层党建信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信息等,为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和县(市)区委组织部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信息服务。三是紧急重要信息在关键时期及时得到了反映。去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贯彻中组部视频会议和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中,各县(市)区都能够按照信息报送的要求,及时上报了一批紧急重要信息,使各级领导能够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如“我市各级组织部门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先进性”、“林州市严格职权管理,积极自查自纠干部超职数配备问题”等信息上报及时,分别被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采用。四是一些特色、亮点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总结上报。如“*市组织部以组工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汤阴县在村级干部中实行创业承诺”、“殷都区探索开辟‘周末课堂’‘殷都论坛’创新干部培训形式”等信息,能及时总结出各地的特色经验,同时被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采用。五是调研性信息反映的层次有所拓深。如林州市关于外建党组织建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信息,汤阴县关于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信息,滑县关于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方面的信息,北关区在社区党建方面的信息有情况、有分析,在反映基层党建工作上达到了一定深度。

3、信息工作的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去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对组工信息工作重视程度普遍加强,结合自身实际,在机制建立健全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为组工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对信息工作非常重视,在多次会议上部署信息工作。振亭部长到任不久就对组工信息工作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奖励办法的意见等等。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领导也都把信息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都建立了一名副部长主管,办公室主任主抓,专职信息员具体负责的责任机制。如林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程利军经常和信息员一起研究、讨论信息,帮助他们理思路、出点子,并且还亲自到上级组织部门推荐信息稿件。汤阴、内黄、滑县都实行了信息讲评制度,定期由主管副部长召集,对上报的每一篇信息进行讲评,确保了上报信息的质量。二是投入加大,信息员队伍和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各县(市)区组织部门进一步充实加强了专职信息员队伍,并加大对信息工作的投入,为信息组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施,及时安装了全省组工信息远程传输系统,在信息工作上真正做到了有人抓、有人管。林州市、*县设立了信息报送电话、网络信箱,进一步畅通了信息上报渠道。殷都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专门负责省委组工信息直报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信息上报等工作。内黄县在部机关明确了10名信息员。林州市、*县、内黄县,去年还邀请省、市组织部领导对信息员进行了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员的整体素质。三是创新机制,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对各自的信息工作制度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汤阴县修订了组工信息目标管理、季度通报、稿件奖励等7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汤阴县组工信息工作百分考核办法》,对组工信息工作实行单项考核。北关区把信息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滑县建立各科室及45个重点单位所报信息采用情况月通报制度,并将信息任务量化,对完不成目标的科室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文峰区制定了组织部全员办信息制度、重点信息专题调研制度和信息上报登记制度,规范了对组工信息工作的管理,使组工信息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林州市在完善目标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的基础上,严格了奖罚制度,对各乡镇(街道)组工信息工作实行积分考核,一季度一通报,年终一总评。内黄县制定了稿件奖励制度,对被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采用的信息,给予不同数目的稿酬奖励,极大地调动了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总体讲,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省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市20*年的组工信息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了新的突破:一是在中组部组工信息采用上有了突破,二是在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采用名次上有了新的突破(73篇、并列第二,以往是七八名),三是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上报采用信息有了明显突破(20*年60篇、20*年38篇)。所以这次我们在考虑表彰奖励时,也有些突破,一是进行经济奖励,筹集出些资金来表彰;二是设立了进步奖、组织奖和优秀组工信息奖三个新奖项。

二、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与组织工作改革发展需要和省、市委组织部门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市的成绩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从市委组织部办公室统计的情况看,部分县区上报稿件较多,而且被上级采用也较多,但是有的县区上报稿件较少,采用率较低。从信息考评得分看,县(市)区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差距比较明显(最高难度128分,最低59分)。二是信息稿件的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从信息稿件报送的质量看,县(市)区报送的动态性信息仍然较多,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深层次反映情况的信息相对较少,信息的参考价值有待提高。主要表现:有的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偏离了党建与组织工作中心和大局;有的泛泛而谈,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有的结构不合理,语言粗糙,经不起推敲。从上级组织部门采用的情况来看,动态、综合性的材料较多,单篇、经验性的信息较少,而且在省委组织部专刊和被中组部组工信息的采用上,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三是队伍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人员不断调整,信息队伍中新人比较多,有的虽然工作热情高,但却亟需提高业务水平;有的信息工作人员专职不专,精力上顾不过来;有的单位没有专职信息员队伍,工作缺乏长久性和连续性。四是从前半年工作来看,上报数量及采用量较去年同期相比较少,一些部门的分管领导对信息工作抓得不紧,组织不够,信息员的积极性有所下降,采用率低(前半年在省委组织部排6-7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明确重点,把握大局,进一步推动组工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

1、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信息工作为全局服务的正确方向。把握大局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要做好组工信息工作,必须把信息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审视、去谋划,更好地为大局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我们组工信息工作要把握的大局,除围绕市委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外,重点要把握全省、全市组织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年初召开的全市组工会议,对今年的组织工作进行了部署,即:围绕一条主线(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来审视、谋划和推动组织工作),突出两个重点(先进性教育和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做好七项工作。现在已经七月底了,我们市委组织部把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归纳了八方面:一是围绕建立长效机制,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扩大成果工作:二是集中精力做好市九次党代会有关工作;三是围绕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四是围绕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规文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监督工作;五是围绕落实“*”人才规划,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围绕保持先进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七是围绕建设开放型组织系统,认真做好组工宣传、信息、调研工作;八是围绕提高组工干部综合素质,推进自身建设。以上内容,既是大局,也是领导关注的大事,只有了解把握这些内容,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才能与领导的思路合拍,才能做好我们的组工信息工作,完成我们应当完成的任务。

2、树立质量意识,进一步把握信息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我过去讲信息工作是数量、质量一起强调,这次主要讲质量。不是数量不重要,而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质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要注重质量,增强信息的有效性。一是按上级组织部门的信息需求要点报送信息。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政策,深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精心选择那些需要领导了解和领导需要了解的情况,通过信息的渠道反映上来。同时还要自觉地站在服务工作大局的高度,对各类信息进行甄别、筛选,防止不加选择地报送。二是注重开发综合性信息。要发挥信息“加工厂”的作用,对搜集到的初级的、零散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开发,提炼升华,使其成为反映事物全貌的高层次信息。三是善于捕捉苗头性、倾向性的信息。苗头性、倾向性的信息预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对于领导同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是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善于从工作中挖掘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善于发现新情况,把握新规律,为领导提供有新意、有价值的参考。

第二,要掌握需求,突出信息的针对性。一是常规信息抓特色。常规性信息,多是一些动态性的工作信息。这类信息要想被上级重视并发挥作用,就必须突出特色。具体说就是,报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重要工作部署的信息,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报送日常工作信息体现地域特色;报送经验类信息,要有独创性、典型性。二是调研信息求深度。就是要抓住重要信息线索适时开展信息调研。对发现的问题要力争提出有较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对发现的经验要尽可能提出完善、推广的意见和建议;对大量的、零散的信息素材要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信息,为领导掌握情况提供全方位的参考。三是紧急信息抢速度。古人云:“言出其时,一字千金;言背其时,一文不值。”这就要求我们在紧急信息处理上搞“短平快”。紧急情况一旦发生,就要按照程序,一边加紧报送,抢占第一时间,同时,还要继续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做好信息续报工作,使领导进一步掌握事态的发展。

第三,要实事求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真实。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信息的真实性,在报送和编发各类信息上做到实事求是。一是要大力倡导说真话、报实情风气。编写信息中,要尊重客观实际,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物,不任意扩大和缩小,不要有意掩饰和雕琢。要善于用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增强信息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要善于归纳概括,少讲空话、大话、套话,用具体的事实来体现主题,表达观点。二是要敢于报忧,又要善于报忧。就是要正确认识问题性信息。问题性信息是信息类型中重要的一种,它反映工作中的问题,正视实践中的困难,能够真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貌,往往为各级部门和领导同志所重视。但也正因为问题性信息暴露工作中的不足,一些部门、不少信息员在报送此类信息时不同程度在存在着畏难情绪,客观上形成了信息的“报忧”难。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全面、客观地反映情况,做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找到原因,探索规律,提出解决同类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3、树立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对组工信息工作的领导。

一是切实加强对组工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的领导同志要切实增强信息观念和服务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把组工信息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亲自抓,实实在在地搞一些调研,拿出一些有份量、有价值的成果;还要重视加大组工信息工作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尽可能地为各项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要舍得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写作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同志放到信息工作岗位上,并积极为他们提高水平和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在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同时,要关心爱护,悉心培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是不断完善组工信息工作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形成公开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信息工作高效运转的关键。一是完善目标责任制。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每个岗位、每项工作任务尽可能具体化。既要有数量上的规定,又要有时间上的限制,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二是完善督查机制。要建立督查台帐,加大督查力度,对组工信息工作实行一月一汇总、一季一通报、一年一总结,真正做到时时增压,天天加劲。三是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对漏报、瞒报、迟报重要信息的实施责任追究。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的,编发和上报信息被领导采纳多、成果转化多的要适当给予奖励,鼓励各单位和广大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完成信息工作任务。

三是努力提高组工信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大培训力度。市委组织部以后要继续采取以会代训、上挂锻炼等多种形式,对全市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各单位也要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为广大工作人员学习培训提供机会。二要加强实践锻炼。要给工作人员多压担子,让他们多思考、多实践、多锻炼,帮助其尽快成长提高。要让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多参与中心工作,多参加一些会议帮助其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全面发展。三要注重作风建设。要教育和引导广大信息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公道正派的要求,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发扬开拓创新、乐于奉献、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同志们,今年时间已过去一半,可以说我们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大家在下半年的时间里,紧紧围绕重点工作争先进,特色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工作要求,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力争使20*年全市组工信息工作再创佳绩。

文 章来源

5.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 篇五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省公路系统信息化培训班,这已经是省局连续四年举办信息化培训班了。通过前几次的培训情况来看,还是达到了预期效果。举办这样一个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省公路系统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了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掌握相关的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日常维护能力,为公路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驾护航。在过去的工作中,全省各地公路信息化管理部门在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代表省局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敬意。同时也向为培训班讲课的各位老师和对这次办班给予大力支持的市公路管理处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简单讲两点意见:

一、全省公路系统网络和信息系统持续发展

我省公路系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05年初,依托交通主干通信网络建成了覆盖省、市、县(市、区)三级的公路通信广域网络,为办公自动化及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基础设施保障。在电子政务方面,省局统一将办公自动化OA系统推广到了全省11个地市的21个市公路管理处(局)、稽征处、86个县(市、区)公路段和68个县(市、区)

稽征所,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加快了公文流转和政务信息传递的速度,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行政办公的效率。我们还开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路政管理系统、超限运输查询系统、绿化管理系统、WebGIS综合查询等子系统。此外还有路政超限站视频监控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应用,运行效果较好,推进了我省公路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公路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信息化工作前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和交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离“三个服务”要求还有距离。当前交通建设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同时交通又处于各种矛盾的凸显期,转型期,厅党组提出了“大建设”战略目标。信息化工作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步伐。下一步我们要加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1个省级公路数据中心和11个地市级公路数据分中心;完善公路数据库群,初步建立信息内容丰富的公路基础数据库;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各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开展公路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实现公路属性数据的数字化管理;继续推进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审批系统的应用工作,提高公路许可规范化程度。

二、珍惜机会,认真学习,使信息化培训取得实效

公路政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服务型机关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障公路系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我省公路系统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电子政务应用、管理水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信息化管理员队伍,为公路信息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正是基于此点考虑,虽然面临繁重的建设任务,省局还是努力挤出时间,组织这次信息化培训。

这次培训班安排了两天课程,主要有公路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网络管理知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知识,将使大家较全面了解GIS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维护和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管理知识,具备常见网络环境下的网络管理能力。这次培训,就是要进一步帮助大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和应用技能,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机会可以说非常难得!希望大家要妥善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把这次信息化培训,作为一次学知识、长本领、提素质的大好时机,增强自觉意识,切实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到学习上来,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大家一定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学而不厌的精神,潜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实践,真正达到学有所获,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 篇六

大家下午好!我叫xx,是来自xx市xx县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老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代表学员发言。

七月的广州骄阳似火、热情不减。7月28号我们来自xx各农村小学的五十位老师怀着高兴激动的心情来到来到省电教馆参加xx省第四期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县农村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作为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的普通教师能够参加如此高规格的信息技术能力省级培训,我们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可是多少农村小学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啊!在短短的七天培训中,不仅学到许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组办方还为我们提供了可口的饭菜,舒适的住宿,让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们在广州学习的开心,生活的舒心!xx省教育厅、xx省教育基金会、xx省电化教育馆为我们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那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让在座的每位老师学有所成,满载而归。请让我代表在座的各位学员,衷心的说一句:谢谢!

记得在第一天的开班仪式上,74岁高龄、身患重病的省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xx同志刚在医院做完化疗出来,仍然坚持参加我们最后一期的开班仪式,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虽然病魔时刻折磨着他,但自始至终他都笑容满面、乐观豁达,我们深受感动。余秘书长对农村教育的关心和对人生乐观进取的态度也深深鼓舞了在座的每位老师,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心合决心。

短短的几天培训,时间紧任务重。每位老师都专心听、认真学,生怕那个知识点没掌握,真正做到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听了华南师范大学的 xx教授所作的《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专题报告,让我们了解了当前教育发展的的趋势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丰富了我们教育理论知识,增强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华南师范大学的xx副教授教了我们如何制作ppt教学课件,我们当中的部分老师以前根本就没接触过电脑,是所谓的“电脑盲”,但刘教授并没有因此抱怨我们的基础差,而是来到我们当中手把手、不厌其烦的教,他绝不会让任何一位老师因基础差而掉队。经过几天的培训,每位老师都能够独立制作ppt教学课件,大家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最后华南师范大学的xx教授还教我们学会操作一些简单的常用的教学工具软件。感谢各位教授和辅导老师,让我们在短时间掌握了简单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信息技术能力。

我们还要感谢班主任xx老师和培训部的xx主任,一个星期来,在学习生活中,他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对每个老师都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他们的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也让我们深受感动。

xx在前不久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们农村的教育定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把本次培训班学到的知识带回我们的农村,带领更多的老师为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农村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但我们将满怀信心,勇往无前。

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们一定能肩负起农村教育的责任,不辱教师使命,大爱与智慧相随,快乐与奉献同行。

7.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 篇七

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 可以组成资源池, 按需使用, 灵活便利。云计算最基本的特征是在互联网上将IT资源当作服务来提供, 包括应用程序、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编程工具、通信服务和协作工作等。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中, 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 要求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 形成支撑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到2015年, 初步建成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 支持教育云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有效部署与应用, 可同时为IPv4和IPv6用户提供教育基础云服务。

2012年10月17日“新疆公安云计算中心”在中国电信集团第二枢纽建成, 标志着新疆公安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同时也为新疆公安培训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

2014年1月7日新疆云计算中心正式揭牌投入运营, 标志着新疆云计算产业向商业化迈进一大步。按照2011年制订的天山云计划, 新疆云计算产业分“三步走”, 即通过前期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产业价值升值3个阶段, 在2020年建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两个云计算产业基地。

新疆自治区公安厅在《全国公安机关2010-2012年民警培训规划》中提出积极开展网络培训。2013年建成省级公安民警训练网络学院, 设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训练课程, 为民警开展岗位练兵、自学自练提供有效载体。而且在《新疆公安机关民警素质能力培训规划 (2013-2015年) 》中要求全警深刻认识新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了解掌握“新疆公安云”及“八大平台”建设的基本框架、发展现状。这是首次将“云技术”写入全区公安民警教育培训规划。

通过对新疆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热点信息的关注及教育新科技、新技术的分析, 公安培训教育已全面向信息化发展, 特别是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开始运行, 公安网络学院在信息含量、技术水平、管理机制等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 采用多种最新技术实现了万人民警在线、并发登录、页面瞬间更新、数据统计、查询图形化、竞技平台动画设计、视频、课件、大纲三维图像联动、大量瞬间数据导入, 从理念、技术等层面为网络教育训练改革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和现实支撑。同时电子书包、交互一体机、公安教育云等逐渐成为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的新宠。

2 新疆公安云是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的新高地

新疆公安云是一个面向全疆公安机关的行业云, 所谓行业云就是由行业内或某个区域内起主导作用或者掌握关键资源的组织建立和维护, 以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方式, 向行业内部或相关组织和公众提供服务的云平台。新疆公安云是建立在公安厅和各地州公安内部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 实现关联查询、多维分析、批量对比、轨迹分析、轨迹跟踪、全文检索等情报信息分析功能的统一资源库。新疆公安云是一个与外网物理隔离的专用公共服务平台, 在公安教育方面, 包括面向服务的新疆公安网络学院、教育即时通讯、公安教育训练共享资源库、教研培训服务平台、学员学习服务平台、地州市公安教育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应用。云技术在公安培训教育领域的应用越往上层, 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越复杂, 形态更具多样性且增值空间越大。

新疆公安云具有以下属性:第一, 云计算的属性。这是最基本的技术层面属性, 主要是资源虚拟化, 通过恰当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管理层面将资源的功能从资源的实体中分离出来, 通过虚拟化屏蔽底层的系统硬件和软件实施细节, 简化公安业务应用部署, 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资源的整合和灵活配置;基于开放标准, 所有应用项目、流程实施都基于开放标准。第二, 公安业务的属性。这是中间过程层面的属性, 即对于系统用户 (公安民警、教官、学院管理者) 而言具有教育功能, 如满足公安教育训练目的的特殊工具、教育训练内容资源、过程文档等。新疆公安云的构建以专业技术为支持, 积极推进自治区区域内公安业务及教育训练数据中心的建设, 打破各地州、市 (县) 公安教育训练基地、公安培训学校及全国公安培训学校之间的校际界线, 整合区域级 (市级及其以上) 各类公安机关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存储, 构筑高容量数据存储空间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减少重复投资, 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终目的是建立和完善优质资源共享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

3 新疆公安云给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1) 在新疆公安领域中许多同一业务系统在自治区、地州县 (市) 均建有数据中心, 各个数据中心均有储资源, 但都各自独立。采用虚拟化技术整合多个数据中心的存储资源 (无容量限制) , 可为遍布全国多个点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访问服务, 提高存储系统空间的利用率, 并为用户就近访问奠定基础。

(2) 借助公安云的集约化模式, 以云计算的多层服务体系, 分别解决公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层、全局服务层和应用接入与用户体验层的服务需求。在具体应用中, 能突破传统信息化系统的区域限制, 将所有培训者、教官、专家、训练工具、训练资源、应用服务有效有序地联通起来, 突破时空界限, 构筑参与者众多、知识链复杂、学习生态协调、具有自适应性能力的培训服务生态系统。

(3) 在新疆公安云的环境下, 多个用户之间共享和创建教育训练资源是云技术应用的主要优势之一。公安培训协同教学、互动学习的机会将变得更多, 基于云平台的跨公安培训、跨省 (地区) 在线学习、网络教研成为可能。网络化协同虚拟平台将提供创新性的虚拟体验的教学模式。公安培训可以通过电子书包、互动式电子白板、虚拟技术等协同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4 发展新疆公安云面临的挑战

(1) 新疆公安云的资源种类众多, 数量庞大、管理困难, 要真正提高新疆公安云为实战服务的效果, 云操作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云操作系统是指构架于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硬件资源和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资源之上的云平台综合管理系统。合理选择云操作系统为公安云平台今后的使用奠定基础。

(2) 新疆公安云的建设使公安培训教育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首先云服务的运行维护管理者需从长远考虑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的规划, 通过新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部署和安装, 需要在考虑信息服务效率的同时把更多的公安教育应用服务迁移到云平台上, 同时需要考虑云应用的分层、分级管理。另一方面云技术的开发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 必须在标准不统一的众多开发环境中做出选择, 对公安应用软件开发者的专业能力和开发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

(3) 由于公安云的教育服务对象是公安民警及公安、政法培训的在校学员, 因此, 云的全域范围内的统一身份管理、信息安全 (权限与隐私) 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解决跨网络、跨地域的云存储应用及数据统一管理问题, 将多个分散在不同物理位置的数据存储点整合为一个跨网络、跨地域的虚拟存储池, 用户只需在一个地点即可访问所有数据存储点数据, 实现存储环境的全局可用、可管、可控是具有挑战性的技术课题。

5 利用公安云技术发展新疆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5.1 构建适合新疆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混合云”的架构

考虑到新疆公安云发展的实际情况, 以及云技术的特点, 构建新疆公安云应采取一种半虚拟化的“混合云”架构, 即以本地云和本地数据中心为基础, 同时可以与外部云进行资源与服务的“纵向整合、横向关联”。混合云采取内源服务与外源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并且只对信任域内的用户提供内源服务。

5.2 利用云计算技术切实加强公安培训信息化资源建设

随着云计算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公安培训的重要任务。要以信息化技术武装公安队伍, 着力提高网络管控能力, 打击网络信息违法犯罪和运用网络信息手段打击各种犯罪的能力, 使公安机关更好地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 努力满足广大民警对接受教育训练的新期待,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内容方式创新, 要向信息化要资源, 要战斗力, 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必须加强公安教育训练资源建设, 以充分发挥网上教育训练覆盖面广、优质资源共享方式灵活、高效低廉的特殊优势, 公安教育信息资源是公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决定了高等培训在将来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大教育、大培训格局下公安民警终身教育体制的形成必将推动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 公安高校应在目前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 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借鉴网络远程教育运作机制, 提高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面向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建立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提供优质共享的公安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公安教育训练资源数字化进程, 以现有资源开发主体为基础, 以执行现有标准为原则, 征集需求、统一规划、填平补齐, 完成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进一步丰富数字化教育资源, 为资源优化提供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在信息化整合过程中日益明显, 要组织实施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 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分级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 建立补助开发和采购推广应用相结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机制, 推动社会资源参加公安教育训练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工具软件的开发, 整体规划、分头实施, 建设开放灵活的公安教育训练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教育资源从精品建设走向优质资源体系化建设, 最终实现普及共享。

公安培训和各级教育训练基地要结合公安警官培训以及在职民警初任、专业和晋升培训定位, 开展相应需求调研, 分级、分类设计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系统、网络课程等, 将信息化技术贯穿到学习、讨论、考评、结业等各个环节。要推进网络教学模式, 积极尝试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 为民警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终身学习服务, 促使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向全国公安机关基层一线辐射。一是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要鼓励培训学员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切实提高学员信息化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 确保每一名学员精通网上办案和情报收集等技能, 使学员熟练掌握公安网各大信息系统的应用技能。三是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 继续加强精品课程资源库、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库、公安文献资源库、专题讲座资源库和公安数字图书馆建设, 将各类教育资源逐步规范化、标准化, 形成开放共享、标准统一、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促进公安培训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范立华.试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公安教育的创新[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4) .

[2]邱旭华.浅谈云存储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应用[J].中国安防, 2013 (8) .

8.教育信息化培训讲话稿 篇八

罗方述副主任重点分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强调教育信息宣传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充分肯定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网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绩,并对下一步网站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以及部省联动机制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对各省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开展教育信息化宣传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期望各位联络员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省级页面建设、电子期刊VIP赠阅、部省联动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网络信息处张珏瑛副处长介绍了教育部门户网的建设情况和改版思路,分享了国外门户网站建设的共性做法,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改进网站建设,全面、准确、及时发布内容,不断提升网站传播力。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祁伟主编提出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技术为支撑、以内容为指导,加强内容建设,做好重大活动、重大选题、热点专题的深度报道和追踪。中国教育信息化网陈妍执行主编对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后台端口使用方法和各省级页面建设问题做了培训和交流。

福建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林冬青主任做了“新媒体时代让教育信息化走进公众视野”的精彩演讲,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了福建省级页面建设的经验,幽默风趣地带领大家现场玩微信、玩小软件,贡献了很多的宝贵资源。

上一篇:高二读后感:《高老头》的读后感想下一篇:小松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