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难点突破(共9篇)
1.小学英语教学难点突破 篇一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重难点突破解决妙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而要是课堂达到高效,教学重难点就一定得把握准,并且要巧妙得解决好,课堂就成功了一大半。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在研修过程中,我小组集思广益,积极交流讨论,对解决小学英语重难点教学给出了一些妙招: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重难点部分尽可能直观化。
直观教学,对所学内容,容易接受,记忆深刻,并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
课堂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平台,而课堂教学的成功,同时需要多方面的学习资源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一)教师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作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牢记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的课堂角色由“演员”向“导演”转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结合我校本学年的备课改革来说,要有有效的准备必须是要备好课,在挖掘教材上,自己还需要多看书。特别是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教学用书,做到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所以备学生对学习新课的有兴趣的内容,只要写在书就可以了,如在备《倒数》一节的内容时,我是利用学生学过有些汉字有颠倒结构的特点,选了“杏”与“呆”,“音”与“昱”等,同时选了一幅对联:“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用故事引入,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新课有了第一感知。
(二)开展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
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其实,每一节课只要在课前充分准备探究讨论的问题,只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表见解,这样也会体会到生成的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要做到利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所以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教师要有效地把握好这些生成点的出现。行及时的跟踪。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巧妙的评价,使学生在受到激励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使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科学分配时间
科学分配、合理使用时间,是一堂英语课成功的重要保证。一堂英语课可遵循这样的原则来分配时间:首先,明确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并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要求作出粗略安排;其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习惯进行详细分配;最后,根据教学的环境、手段、风格及课堂的重难点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型的英语教学应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即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具体来说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为此,有必要把每堂英语课都设置成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练英语中学英语,在学英语中用英语,做到“学”以致“用”,“练”以助“能”,“用”以促“学”,把英语课堂真正变成训练和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场合。
五、、遵循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学生的认知总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为此,必须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易学上下功夫,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实现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应尽量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此外还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电教设施、实物、图片等创设语言情景,使所学内容具体形象、浅显易懂,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新知,发展智能。
六、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曾对文化和语言的概念作了如下解释:“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因而在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与语言应受到同样的重视。在教学中应该随时注意发掘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礼貌礼仪、心理概念等文化知识。如在人教社英语课本的教学中,第12课第三部分read and say中,当一位中国女孩子问一位外国老太太“how old are you ?”时,那位外国老太太诙谐地回答道:“ah,it’s a secret!”通过这段小对话的教学,我们应当使孩子们了解英美国家人士,特别是妇女,通常把
自己的年龄看作是隐私范围(privacy)的习俗。
综以上所述,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策略,笔者认为课堂是具有生命的,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不断实践探索,真正让课堂教学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学英语教学难点突破 篇二
一、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中的实验是学生认识和研究知识的基本途径, 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自制科学教具具有很强的学科特色, 趣味性强、实验性强、理论性强, 制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实践经验。教学中, 笔者希望把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用形象逼真的自制教具来演示知识, 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有人说:“自制教具, 永远比买的好。”在教学中, 自制教具对突破重难点起到互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 笔者制作了大量的教具, 在突破难点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讲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光是怎样传播的》时, 在用空心管验证光的实验中, 笔者把空心直管和空心弯管组合在一起做成了组合空心管即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器。需要的材料:502胶、塑料管三根 (两根十五厘米、一根三十厘米) 、接口管两个。 (如下图)
组合后的空心管更能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用手电筒照a端, 看一看在b端和c端, 哪段能看到光, 便知道光是怎么样传播的。这样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完成了实验教学的任务。
二、自编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有些科学知识很抽象, 很难懂, 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因此, 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种难点, 教师就要尽可能地把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教师可自己设计实验来展示教学内容。在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造一艘小船》时, 教材要求要用橡皮泥去做船, 来突破排水量与物体的沉浮关系这个难点。而笔者要求的是用各种材料去做船, 一是突破排水量与物体沉浮的关系, 二是要联系实际, 讲究船的作用。由于同学们这个年龄阶段对这个造船活动很感兴趣,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各种造船的材料, 以备同学们在活动的时候尽情发挥。课堂上, 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各种材料, 想尽一切办法去做试验、探究、收集和整理事实。结果在交流汇报时很活跃, 学生作品有很多又具有不同的特色。例如, 船身采用泡沫塑料制作, 加强了浮力作用;方形结构船身采用了平衡稳定构造, 能保持船只的稳固性;设计的气垫船有气垫、排气口, 还有气流推动的构造。还有一位同学制作了一艘航空母舰, 船身上安装有机枪、大炮, 甲板上还有小型军用飞机, 非常逼真, 而且射击的机枪还能够旋转方向。学生非常活跃, 每个人都要说, 显然这节课学生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三、改进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实验课的改进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使实验更高效地突破难点, 因此教师在改进实验时的作用十分重要。笔者以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实验改进。“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是小学科学的经典内容, 主要探索物体在水中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笔者按教科书的设计思路, 安排了两项前期观察、整理活动:1.把几种物体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在实验桌上, 再标出它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把几种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在实验桌上, 再标出它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学生经过排列整理, 很快就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并无关系。接着, 按教科书的设计思路, 笔者安排了两项改进的实验、研究活动:1.把一组大小相同的球体按轻重顺序排列在桌上, 推测他们的沉浮, 再放进水里观察。结果怎样?2.把一组轻重相同的立方体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在桌上, 推测它们的沉浮, 再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又怎样?这两项研究活动的方法无疑是科学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对于探究材料的准备难度较大。第一个活动改进实验的材料与效果:给每组准备1个小金属茶叶盒, 4个钩码。先向学生介绍:茶叶盒重25克, 一个钩码重50克, 用这个茶叶盒做五次实验。第一次将空盒放入水里观察, 第二次在盒里放1个钩码再放到水里观察, 从第三次起, 每次多加1个钩码再放到水里观察。当学生明白了用什么材料, 怎样操作后, 就让学生分组探究并填写实验记录表一。
第二个活动改进实验的材料与效果:准备找4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 里面装沙子, 放在天枰上称, 使其每个瓶的轻重相同, 以符合“轻重相同, 体积相同”的要求。经过反复实验, 沉浮效果明显。若分组实验, 每类同体积的瓶要准备12个, 共48个小瓶, 一时难以备齐 (有条件的学校备齐分组实验更好) 。我只好改分组实验为演示实验。课中, 我按照教科书的实验方法抽学生到讲台演示操作, 其余的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二。
改进后的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在控制重量相同、体积相同的实验时更直观更容易, 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 是教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利用自制教具、自编实验、改进实验等方式作为突破教学难点的切入点, 把传统的教学模式, 转变为探究式、发现式、创新式的教育模式, 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实施有效教学, 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综合因素。
摘要:本文是研究小学科学教学难点的方法, 从理论上去认识小学科学教学难点的重要性、复杂性;在实践中采取了自制教具、自编实验、改进实验等方法去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综合因素。
3.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数学;教学过程;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07-01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所谓的数学教学主要侧重于教师把教学的内容作为载体,用最恰当最易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出兴趣,呈现出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发现以及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数学探究的学习中也呈现出很多问题,诸如,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把握不到位,不能把最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同学。因此,我结合自己在小学的探究学生经验,谈谈小学数学中应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
1、教师不断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
正像伯乐发现千里马那样,学生的潜力需要教师去挖掘和引导,每个人都隐藏着自身的创造力,只是缺少培养,缺乏挖掘。在课堂上发现每个学生都会迸发出一种创造力,这就可以说明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并且发掘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主动性,并且会不断地去探究问题,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
在探究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需要师生之间有更深的交流、沟通、互动。教师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探究问题的活動中,要善于尊重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自由交流。学生能够拥有积极探究问题的态度与热情,才是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积极鼓励学生的语言。比如: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答不上来。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说:“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还能学习”。而应该用激励的语言说:“不要着急,坐下来慢慢想想。”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
二、落实学生的有效练习
1、有效练习的基本策略
(1)自主性策略。在学习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练习的根本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和发展,树立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2)趣味性策略。在教学中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有乐趣,通过一个人或某一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集中精力,热情饱满的去探究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差异性策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室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去设计练习。尽可能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且可以去延伸题目。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性。
(4)应用性策略。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练习设计时选择实际的,与生活接近的,具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这样可以使一些枯燥的数学题变得具有生活的气息,充满生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究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巩固理论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有效练习的具体实施
(1)明确有效练习的目的。在练习设计中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明确教学目的。否则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负担,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效果。明确练习的目的可以扩展并且深化教学内容。
(2)选材富有生活性。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因此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练习题的设计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中出发,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生活中会有学生游玩活动或者乘车等问题,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有效练习的适中性。在设计练习时一定的具有挑战性,又得确保大多数学生可以成功完成。太难的练习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挫折感,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太简单的题又会使同学们感到很索然无味,而且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欲望,感受不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因此难度适中的练习同学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研究,最终成功的完成,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完成后的喜悦和满足感,而且还会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练习的层次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上都会有一些差异,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去顺应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再到自己可以创新的应用,一步一步加深,这是学生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主要是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有利于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对学习的信心。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和解题的多样性,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进步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4.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破重难点 篇四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小学生的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由于受小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受社会环境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授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难懂,抓不住重难点的现象,虽然小学生们知道去预习什么的,但是往往找不到重难点,在那里盲目的学习,不能透彻的理解知识点。但却是生硬地记住一些数学公式,不能理解。就此,本文针对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点的过程及教师怎么样去把知识点化难为易,探讨几种可以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性,趣味性掌握知识点的方法,以及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 重点 难点 掌握方法 教学技巧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通过自己这一年多以来的数学教学实践,对此问题有如下点滴体会和做法。
一、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三年级“多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有的老师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②会正确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准确,驾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3)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如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4)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表现在课堂上,重教案,缺乏随学生学习应变的机智。
(5)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热情,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不重视深入反思,不善于深入研究。
二、教材、教学用书的解读肤浅。其表现为:
(1)解读教材的能力低,无法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
(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把握不准确。(3)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学方案。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低。
(1)认识的偏差。其一,只要会背概念,会用公式、法则解题就够了。其二,“认真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被认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实。
(2)不愿“成长”的心理滋长。凭经验教学,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缺乏交流或交流找不到对象。
(3)唯“考试”论英雄。只重视考试而忽视平时的教学作用,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4)对自己的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教学习
惯,不知不觉中逐步丧失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对现状提出的一些建议:
1、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前的充实准备,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
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
3、依据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板书内容,并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把提纲性、艺术性、直观性融为一体,既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又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自己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认真选择突出重点的板书内容,精心设计板书,并力求做到板书的形式新颖、布局合理、有层次、别具一格,突出重点。从板书的内容上可以体现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板书的形式上要直观,对比性强,学生便于比较,对学生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重点难点的途径之一。
4、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
几何部分中的概念及有关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跟体积的计算,因此教学时自己采用直观教学与代入求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反复观察分析,做法分为如下三步:
(1)将橡皮泥捏成一个长为7厘米,高4厘米,宽2厘米的长
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板书:已知:a=5cm b=3cm h=4cm 求S=?(100平方厘米)V=?(56立方厘米)
(2)将这个长方体捏成正方体,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a=4cm)(这里的体积没变化。)
由于学生自己动手,直观教学,对所学内容,容易接受,记忆深刻,并通过教具、学具的应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5、以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就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一层一层地让学生练习。
1.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要突出“演变点”,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如“假分数化为带分数”这部分知识,要以前面能整除的除法验算为基础。两类验算都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教学时,不但复习能整除的验算方法,还以34÷9为例要复习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其中重点追问:“这道题中34÷9,商3是平均分的34吗?那么平均分了多少?验算时只用商和除数相乘行吗?应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大家讨论”。这样就能顺利地掌握新规律和验算方法。
2.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通过突出“连接点”这一途径,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由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通分两个旧知识组成的,它的关键问题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新知识前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是旧知识,并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 为什么?这时又可用旧知识——通分来代替,则成为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讨论此题的计算步骤,抓住规律“化异为同”,沟通新旧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3.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教学时则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多位数除法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分层次逐步推进,突破各个难点,学好试商的方法。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基础的,后者是除数由一位变为两位、三位,出现了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的问题。但无论除数是几位数,试商方法都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点,就是教学中应抓住的,教学时,先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复习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从而启发学生明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同一位数除法相同,进而再研究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总结归纳出除数是一、二、三位数的除法都是从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除到哪一位够除,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就抓住了一类知识的共同点,仿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再把新知归为旧知识。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为学好多位数的试商,达到正确地迅速地求出商,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又一途径。
例如:“三位数乘多位数”新课知识重点是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积是多少个百,乘得的积的末位要写在积的百位上。这一个新知识是在学生掌握
一、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因此,设计新课练习,要紧紧围绕新课知识重点,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以下练习题: 1.完成下列各题计算: ① 314 ② 537 _× 570_ _× 48_
目的:集中时间和注意力放在本节课重点上。2.计算下列各题:
(1)541×632(2)712×431 目的:a:乘数个位、十位上数字小,节省时间
b:重点放在本节课上
c:独立完成三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
3.选择教材上练习题:
目的:通过在前两套计算题目的基础上,总结 4.思考题:
(1)5379×8641(2)735×1324 目的:a:起到知识渗透、迁移的作用
b: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而,要突出教学重点,还应在设计授新课的练习题上下功夫。综上所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
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5.小学英语教学难点突破 篇五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中《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描写首都北京夜晚美丽景色的文章,课文中有很多描写灯光夜景的词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非常抽象,所以我在做这课的课件中,找了很多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什么样子是华灯高照、银河从天而降、焕然一新等等,让学生一目了然,并且记忆深刻。
再如:在教学《梅花魂》这节公开课时,我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了三段录像,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利用“梅花傲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相竞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梅花品格的句子,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然后,利用“送梅花图”的录像突破难点:在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最后,利用“我的中国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再如课文《葡萄沟》,课文仅用了几句话叙述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形成原因,这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单靠教师采用传受、口述等一般媒体设境进行这一段语言文字教学,是难以掌握课文内容的,还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而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进行动画的动态演示,形象生动、逼真,趣味性强,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同学们观看葡萄干过程的动画,通过看、读、议、想,顺利地理解在制作过程中关于“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等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葡萄干的形成原因和制作过程一目了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目标。
6.小学语文重难点突破方法 篇六
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文言文中的字词积累、课文内容的把握、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并背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并能细心品味写景妙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积累文言知识就是文言文的重难点。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
2 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
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
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
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中关于重点“积累丰富的文言词汇”中,我仅仅点出了“或”“利”等,对于“稍稍”“宾客”“文理”等词语没有做到充分的解释和强调,致使学生在文言积累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课堂深刻性:即一课一得
课堂深刻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角色,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深刻?
然而,语文课堂是否深刻,不能简单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解决了多少问题或是学生的活跃度、参与面来衡量。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学科那样,用单位时间内知识点掌握的多和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语文偏于感性,更注重读和悟。
可以说,语文课堂深刻性就是能调动学生感性思维的课堂,就是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
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间!教师应多方式、多途径,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不能对每一篇课文平均用力,也不能每篇文章面面俱到地进行引导和分析。应有选择、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
应充分挖掘每篇文章的新颖和独特之处,攻其一点,以点带面。把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感悟! 教学实效就是体现在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列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解决和突破上,一节课应该让学生有一得,且有深刻的一得即可,否则100%的课堂内容只能吸收20%,那么不如让学生深刻地得到20%的内容就是很好了。
课堂教学的容量过大,一则让学生无妨全部的吸收消化,二则老师突破重难点也就不彻底,不深刻,最终也会导致课堂虚而不实,向45分钟要质量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空口号,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就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
4 注意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性
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结构越是带有规律性,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和思维积极加工而获得的语文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十分重视讲读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重点训练项目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性,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教学环节,从各个方面突破重难点,教材内容即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系统。
重点问题是这一系统的主体部分,就要处理好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在本文教学的第一课时就确立了,即重难点就是“积累词汇,认识文言知识”,那么文章的知识性就比较的全面,字词之中就有文言知识的积累,但是我的授课之中,如“或”的释义,古义:有的;今义:或者。其他的知识简单的涉列,面对如此庞大的文言常识,明显的突破重点的力量不足。
5 注意“双边性”“辩证性”
想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时效性,授课中,教师要注意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学生的学习也要注意突出重难点,师生要密切配合,这事关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不能只讲而不顾及学生的吸收,教师应该即突出重难点,又兼顾一般学生的课堂效果。
切忌“一点论”“均衡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求异上,阅读的重点放在质疑上,记忆的重点放在方法上,练习的重点放在运用上,所以本课的重难点就在求异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7.小学英语教学难点突破 篇七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方面。但很多时候,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写什么”是“怎么写”的前提。很多学生惧怕写作文, 不愿写作文, 即使有些学生绞尽脑汁写出了文章, 大多也显得贫乏粗涩。究其原因, 是学生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导致在写作文时缺乏素材。那么, 小学生应该写什么?教师该如何指导?新课标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1.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 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 写作过程中素材就多, 心中就有话讲。作为教师要了解和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让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收集教学资源,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情境, 触发学生已有生活体验, 引发学生内在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形成作文动机。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以专题为单元编排, 习作内容基本与专题的主旨统一, 习作内容常常跟综合性学习有关。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 体现了整合性和系统性, 但从习作的角度看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麻烦。如有的习作内容符合了单元专题, 却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此时老师除了转换视角寻找写作主题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之外, 同时还可以在习作指导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恰当的素材资源, 建立习作主题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例如, 本文引用的教学样本案例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以“战争”为主题, 具体要求是根据一张1937年8月28日记者在上海火车南站拍下的照片看图作文。教学难点是:学生根据一张黑白的战争老照片展开想象, 联系照片的人和景, 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和环境想象照片背后的故事把内容写具体, 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应用教学资源突破习作教学难点的途径
以《战火中的啼哭》习作教学为例, 怎样有效应用教学资源突破习作教学的难点呢?今天这样的和平时代, “战争”离学生有些遥远, 有些抽象。学生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没有特别深的感悟。但教师如果能收集与战争相关的各种音视频、图片、文字等数字资源, 并在课堂上合理运用, 可以快速拉近习作主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 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趣, 从而突破“写什么”的难题。
1. 视频——再现场景, 身临其境
视频具有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 适宜呈现一些学习者感觉比较陌生的、抽象的事物, 尤其电影更能艺术地讲述故事, 烘托情感。习作教学案例《战火中的啼哭》在导入新课时播放的《金陵十三钗》战争电影片段是视频素材, 首先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多种感官刺激, 让本来离学生很遥远的战争瞬间来到身边, 拉近战争与学生的距离, 引起学生对战争的关注, 产生对习作内容的兴趣, 初步感受战争的残酷, 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本次习作要表达的主题是“不要战争、呼唤和平”。
2. 动画——模拟过程, 凸显主题
动画可以对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模拟, 经过创造设计的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习作教学案例《战火中的啼哭》应用了“战争中的孩子”组图动画, 首先播放一组战争中可怜的孩子经典画面, 辅以缓缓、深沉的音乐烘托情感, 最后定格在课本第79页的老照片上。通过照片记录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情景, 更见证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一段动画激起千层浪,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初步感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尽灾难。学生表达控诉的欲望油然而生, 为接下来的言之有物作了较好的铺垫。
3. 图片——形象定格, 激发想象
一张好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图片可以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示出大量的信息。在教学中图片是帮助分析、理解教材, 解释概念或现象常使用的媒体元素。“废墟中的孩子”插图就是图片素材, 因为是一张朦胧的黑白老照片, 恰好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行具体的描写, 做到言之有序,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充分展开想象, 抓住人物和环境进行具体描述, 并随机板书, 在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下仿佛把一个可怜楚楚、惶恐不安的废墟中的小男孩带到了课堂。
4. 音频——烘托气氛, 点明主旨
音频资源有利于界定和解释画面。标准的解说、动听的音乐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案例《战火中的啼哭》习作教学中使用了这样一段音频:先是敌机的狂轰乱炸、再是人群的惊恐呼救、最后定格孩子的悲惨啼哭。通过前面的教学环节, 学生对插图中能看到和想到的已经能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此时让学生再闭上双眼静心聆听这段音频,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脑海中通过想象完整演绎照片背后的故事, 为接下来一篇较完整的口头作文做足铺垫。古人说“夫观文者, 披文以入情;夫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作文是情感的艺术, 感动是作文的生命线, 只有拨动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感动之弦, 才会奏出和谐华美的乐章。此时让学生习作, 人人跃跃欲试, 个个有话想说, 一篇生动具体的看图想象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5. 文本——传播教学信息
在《战火中的啼哭》习作教学案例中, 围绕写作主题的相关历史、背景知识, 以及样例作文等资源都以文本的方式存在。教师在指导习作联系过程中善加运用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一方面, 在对主题产生初步的认知之后, 学生需要足够的相关背景知识来加强对主题的了解, 这些资源如果以文本方式出现, 其信息的容量与涉及内容的宽广程度都是其它资源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它也能加深学生对图片或视频资源的理解, 能够有更多素材、更合理的想象完成习作。另一方面, 在动手写作之前, 适当选择一些相关主题但风格迥异的文章给学生阅读, 会对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 丰富了习作教学的内容, 促进了传统的技巧训练。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以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为目标,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挖掘习作教学中潜在的尚未被利用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趣, 以促进小学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教学是一门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百花齐放的艺术,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一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有效应用教育技术创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用心去研究、去追求、去努力!
摘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写什么”和“怎么写”,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教学资源,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情境, 触发学生已有生活体验, 引发学生内在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形成写作文动机。本文以《战火中的啼哭》习作教学为例, 探索了如何有效应用教学资源突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难点。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学资源,习作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剑平,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8.小学英语教学难点突破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突破方法
数学知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升入中学的数学学习,并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包含的内容也是极其广泛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水平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等等。其中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关键结节,难点不突破,关键也会抓不住,重点更掌握不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应用较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抓住难点,突破难点。下面就根据笔者多年所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体会。
一、通过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所谓的“直观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实物,来进行知识的传播。它能够使无形化为有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去观,用鼻去嗅,用耳去闻,调动所有的感官。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按照教学的内容,科学而合理地进行这种教法运用,就会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所面对的小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较少,知识面窄,学习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而利用直观演示法则能够突破难点,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在讲解“角”这节内容时,我用自制的教具进行了直观演示,学生自然就很快地明白了角的度数的概念,并以此类推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的概念。
二、用关键问题进行启发点拨
难点涉及很多原因,若是把主要的因素抓住,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就很容易突破难点。比如在讲析“在含盐25%的盐水500克中加入多少克水,使含盐率降低到20%”这一题时,可以抓住“什么是不变量”,引导学生抓住“盐的质量不变”这一关键展开思考:盐的质量→现在盐水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三、应用到生活中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經验是化解抽象知识的关键,它是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手段。因此,我们在讲课过程中,要尽量去和生活靠近,走进生活,从身边找答案,这样就会使那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可感、可知、可用,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是我们教师要攻克的主要难关,我们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突破这些教学难点,更好地学习好数学。
9.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九
列东中学
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下面就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突出重点?
1.设计动手操作活动突出重点。
学生对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有利于加深对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记忆。例如,填表、收集资料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重点知识。
2.板书突出法。
一般说来,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板书,能让人一目了然。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学会记笔记,或利用板书小结本课重点,都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
3.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重点。
二、如何讲清难点?
难点有两种情况:一是教材本身内容的难度大;二是由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决定的难点。为了更好地讲清难点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从教学难点出发,以生活为源泉,善于创设情景。
首先要寻找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话题作为难点的切入点。然后采用阶梯设疑法,即设计问题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分解整合法,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讲,然后再加以概括归纳,这样就容易把问题讲清楚。
2.利用游戏活动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竞赛性活动也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形式,可以让重难点操练变得非常有趣。在游戏竞赛中,学生乐学乐记,积极性浓厚,参与面也广。
3.合理运用多媒体软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具有画面清晰、色彩亮丽、动态感强的特点,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这是消化吸收知识的最佳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情感与思维交融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循环往复,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4.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初中教材中的难点很多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造成的。因此,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应做好充分准备,备学生、备问题、备错误等,将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5.针对难点,预设错误,设计练习。
【小学英语教学难点突破】推荐阅读:
小学作文突破写作难点10-30
小学语文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08-05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重难点07-09
高中英语语法难点07-14
英语六级阅读难点关键句07-13
小学数学二年级重难点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