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精选9篇)
1.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篇一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管理会计的教学当中,是当前会计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课程地位与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体系架构、教学方法与考评体系、师资力量的培育等几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展开讨论,拟为管理会计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李总理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主义教育,是一种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管理会计课程是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职能在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控制企业运营、进行绩效考评。因此它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更需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运用、重计算轻分析等,均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地位与学时安排
大多数高校管理会计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定位远不如财务会计。以我校为例,成本管理会计一般为64学时,但这是包含了成本会计的内容;会计ACA课改实验班更是将管理成本会计设置为32学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考试往往涉及到大量成本核算的内容,学生对辅助费用的分配、联产品与副产品的分配、成品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等内容感觉较难掌握,因此成本会计的课时不能随意压缩,于是就只能压缩管理会计的课程。另外,大多数院校设置了手工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等相关实践类课程,但很少有高校设置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实训课程。这与管理会计课程本身的强实践性运用性相冲突,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2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管理会计里包含的部分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重叠。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都包含了短期经营决策与长期投资决策,还包含了预算管理的内容。而成本会计中的标准成本法、责任会计、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内容管理会计同样有所涉及,至于这部分内容到底应该属于成本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学术界尚有争议。课程体系上的混乱导致老师讲课时顺序安排不合理,随意增减内容,必然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导致学生难以构建框架清晰的整个知识体系。
1.3教师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鉴于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实验实训内容应该是管理会计课程设计的重点,而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院校走向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少,真正从事过管理会计实践工作的更少,这不仅会使教师上课的吸引力大幅降低,也会因为自身对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和不了解实际情况,使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应用性不高。有些院校虽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也有一些相关的实训课程,但多数教师会将这种实训课程理解成做一些综合性的成本核算习题,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很难使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也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管理会计这门课的实用性在哪里。此外,管理会计课程涉及多门学科,包括财务管理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高等数学等,教师的知识面也会很大程度影响教学效果。
2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对策
2.1增加学时安排,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如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则应适当加大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学时。根据教学经验,64-72学时最为恰当,其中实验学时建议为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这样既保证了有充足的理论教学时间,又有实践环节与之相配比,对学生创新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保障。在实训环节,多数院校设有财务管理信息处理系统实验室,ERP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手工与综合),实物与电子沙盘实验室等并配备相关教学软件,却没有专门针对管理会计实训的配套设备。作为权宜之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已有实验室的配套设施,利用用友沙盘模拟软件中的一部分作为管理会计实训内容。沙盘操作需将每4-5个学生分为一组,同一组内不同学生分别担任总经理、生产总监、供应总监、销售总监和财务总监,给出企业的现状信息资料,让每组同学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沙盘上模拟企业开展经营活动。虽然沙盘操作的内容是关于整个公司,但管理会计的许多内容也是跟沙盘所涉及的岗位相关。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相关配套设施,将部分课程融入其中,占据实验室一席之地。如果从长远来看,还是应该开发与管理会计课程直接对口的实训软件、配套设施以及课程体系。这需要处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共同的努力。
2.2整合课程内容,理顺逻辑关系
鉴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内容上交叉重复,有必要将这三门课的内容体系进行整合。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核算,因此可将除成本核算与成本报表以外的成本预测、决策、成本控制与考核等内容划入管理会计教学范畴,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内容非常多,需要更多的课时安排与之相匹配。对于投资决策这部分内容,管理会计应侧重于项目投资,如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完整工业投资项目;而财务管理则应以证券投资为主,适当兼顾项目投资的内容。对于预算管理这个重复点,管理会计应从全面预算角度出发,围绕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评展开教学,而财务管理应以财务预算的详细编制与考核方法为主。经过整合,三门课程体系既完整又互不交叉,使各学科的边界更加清晰,研究重点更为突出。
2.3改进教学方法,融入创新教育理念
对于管理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应紧紧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多种模式进行教学。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社会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几个学生为一组,每组组内讨论之后进行发言,进而组间讨论,老师最后做点评,运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点分析案例本身,同时指出不合理之处,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的本质。案例的选择最好为具有争议性的,开放性答案的,防止传统习题固定答案导致的思维僵化。此外,案例的选取最好是贴近生活的,以小见大,从学生日常生活、个体户决策入手,将社会生活素材融入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是可以通过管理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的。
2.4增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要想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就必须先武装我们的老师,提高管理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管理会计及相关学科培训,了解最新管理会计知识并拓展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知识面。如我校每年暑假组织老师集体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进修,这些学校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培训课程非常多,可见管理会计也是今后会计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要求授课教师每年应保证一定学时的企业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5改进考核方式,突出创新应用能力
应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比如,在试卷内容设计中应加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内容,如给出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给出开放性的建议;考核方式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外,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的表现、小组发言和小组辩论、课外调研的过程和结果、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等方面都可以作为考核的内容,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考评体系从注重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角度进行变革,才能从根源上督促老师与学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管理会计学习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思永.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财会月刊,2011,(5):96-98.[2]岳文忠.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0):353.[3]范晓娥.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15,(8):110-111.
2.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篇二
一、人本理念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本理念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 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本教育以其自身的包容性可使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完全发挥学习兴趣的优势作用,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学习的自主性,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对更高要求的学习展开自主探究意识, 这种探究意识就是创新能力的源泉。传统的音乐课堂中, 教师只注重按照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授课, 不关注学生其他的学习需求, 导致课堂学习气氛不够热烈,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弱。人本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具有开放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学习所需, 不像传统课堂那样死板生硬。人本理念的运用, 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本理念运用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人本理念的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通过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 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向更广阔的音乐世界探索。人本理念以独有的培育学生方式, 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性能。传统的音乐教学中, 由于音乐课程的不受重视, 导致很多教师忽视音乐教学的作用, 音乐教学的人文素养作用就不能发挥。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人本理念的作用, 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较于传统观念, 人本教学理念将音乐的教学地位也上升到同其他科目同等的位置, 使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以达到促进学生各项发展的目的。
(三)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出特长人才, 还要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了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人本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素质要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有效的讲解, 使学生明白基础的音乐知识, 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兴趣选择更深层次的学习。音乐课程虽属于副课, 但其也属于学生必要学习的范畴之内, 传统教学理念中音乐教学的作用不够突出, 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也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 自然也就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更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本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人本理念的引导下对音乐课堂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 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二、人本理念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 在音乐课堂中营造人本理念的学习氛围
在小音乐课堂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内外营造出人本理念的学习氛围。小学音乐课堂中, 注重的是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 还获得音乐知识, 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用人本理念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自主的学习体验。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 还要能利用合适的时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益。教师可通过将教学方式自由化来实现营造课堂人本理念的学习氛围, 在音乐课堂中始终将学生的作用放在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课堂的主人公意识, 激发学生最大兴趣的参与进来。另外, 教师还要积极提升自我, 不论是专业素养还是道德素养, 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用专业的素质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教师个人能力的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真正融入进课堂学习中。音乐课堂营造的人本学习氛围是人本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的具体体现, 这种学习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在音乐课堂中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音乐课堂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有着很大的健全作用, 学生可通过对音乐的学习, 从根本上认识音乐艺术。人本理念运用于音乐课堂上中, 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 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兴趣能动性, 在音乐的天地自由翱翔。学生在音乐课堂歌唱中, 培养对生活更深层次的认知, 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 从而促进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运用人本理念, 以学生为本, 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各不相同的学习需求, 营造出活泼自由的课堂学习风气, 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尽情放松, 用最自在的心态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音乐活动促使学生踊跃参加, 让学生在竞争中培养友谊,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在团体比赛中也更容易培养集体荣誉感。音乐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甚至是在游戏中也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其优越性是其他科目不能比拟的。在音乐课堂中坚持人本观念的教育, 极大地解放了小学生的天性, 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从而更容易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三) 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黄金时期,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通过人本教育的理念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本观念主要是发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 其在课堂运用中必须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课堂的主导地位, 并经常在课堂中对学生违规行为进行循循善诱的教导, 在培养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 还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做人道理。音乐课堂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更是培养学生高雅的欣赏趣味和优秀的道德品质的教学, 音乐以其充满魅力的音符让听众产生美好的生活向往, 在激发听众乐观生活愿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在学生感受生活之美的同时, 健全三观的形成和发展, 并在音乐中感受到奋发向上的生活力量。在人本理念贯彻始终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育的作用被大大的宽泛了, 在培养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同时, 又促进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童琳.从人本主义教育角度探析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措施[J].戏剧之家, 2016, 04:203.
[2]邱银宝.谈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3, 28:175.
[3]叶慧.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 2014, 04:178.
3.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篇三
摘要:21世纪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而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想用其高大上的理论来教育广大公民,企图以高标准的完美人格整齐划一的要求所有人,这种理想化的教育理念与现实的日常生活无法对接。本文试图从西方的功利主义思想中汲取营养,挖掘功利主义思想中倡导的最大幸福原则与集体主义的互通之处,挖掘功利主义尊重自我内心的选择,挖掘其主张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柔和西方思想的精华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但是在借鉴过程中理应把握好真理尺度与效用尺度、个人尺度与社会尺度、物质尺度与精神尺度,在协调各种关系中寻找平衡点。
关键词:功利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最大幸福原则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36-02
一、功利主义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何谓功利主义。
要想解释功利主义首先要先解释“功利”?在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看来,功利的本意是:能够切切实实的给利益攸关的相关人员带来快乐、幸福或者避免痛苦、邪恶的事物特性就叫做功利。简单来说,功利就是最大程度的追求快乐幸福,最小程度的避免痛苦难过。
因此,功利主义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功利就是最大范围的回避痛苦寻求快乐。我们之所以宣扬功利,是因为我们想要唤醒人们内心最本真的本性意识,无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何种角色,也无论我们所处地位、环境如何,也就是说无论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都会潜意识的躲避痛苦的来临追寻快乐的敲门。再者,这里所说的功利主义并不仅仅指对物质条件的享有、追逐,还包括心灵上得到慰藉,情感上获得满足。然而,现在提倡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存在着两种担忧,一种担忧害怕提倡功利主义思想会把利己主义的风气引入人们的视线之中,人们会变得自私自利,从而失去人情的冷暖,社会主义的互帮互助本意也就无从彰显;另一种担忧则是如若倡导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与社会主义宣扬的集体主义原则不谋而合,也有可能不会收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二)功利主义的现世价值。
在上世纪前半叶,功利主义遭到了其他流派的攻击,失去了其在西方的独霸地位,但是到了60、70年代功利主义又一度兴起。当然,不论功利主义思想在西方如何占领统治地位,功利主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都无法取代社会主义倡导的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导向的价值观念。那么功利主义为什么能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历受推崇呢?究其原因,功利主义与人们追逐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相契合。
人类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有指导自己行为的生活准则,以此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功利主义恰巧能够准确地抓住人们内心的想法,并给出强而有力的解释。之所以说功利主义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是因为功利主义不仅提供了追求快乐回避痛苦,争取最大化的利益与幸福的道德智慧,而且提出了把人的需要当做第一要义的价值诉求,从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勇于追求最本真的自我,防止道德滑坡等不良倾向敲响了警钟。以功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的生命权、平等权以及公平、正义等都是取决于人们的实际需求的外在物,道德是紧紧与人类的需求联系在一起的。而今,功利主义所倡导的最大幸福原则以及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等理论,对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价值选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功利主义思想中的精华,对现在仍有价值的部分应积极的吸收,对其糟粕的部分果断摒弃。
二、功利主义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
(一)最大幸福原则与集体主义原则不谋而合。
边沁认为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强而有力的主人的控制之下:痛苦和快乐。只有它们才能向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并决定了会做什么。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痛苦和快乐的感情基础之上的,这些感情也是善恶的标准。判断一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是否符合社会正义,只需看这种行为的后果是否能够增加人们的快乐,或减少人们的痛苦,道德的、正义的行为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绝大多数人幸福的行为。功利主义原则是这样一个原则,它根据增加或减少当事人的幸福的倾向来认可或拒绝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包括任何私人行为,也包括政府的任何措施,当事人是指一切与该行为有利害瓜葛的个人。因此,行为后果应根据当事人所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总量来衡量。这一原则被称为最大幸福原则,其蕴涵着集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结论,要求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或为了整体的、长远的利益而牺牲局部的、眼前的利益。这一原则与社会主义所弘扬的集体主义原则不谋而合,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借鉴其不仅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还为了增加相关人员的幸福而努力的思想。
(二)自利选择原则倡导尊重自我选择。
什么是自利选择原则?按照边沁的观点来说:痛苦与快乐的体验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我们所谓的是非只是源于我们自己的评价标准,我们每一个都无法切实准确的察觉另一个人的内心,因此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只有个人知道,我们应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是自己是否幸福的最好判断者。
现在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张旗鼓的反对功利、拜金、腐败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当中,那么此中我们所竭心传授的道德是什么呢?到底又何谓道德呢?道德是让我们痛苦还是快乐?我认为真正的道德应该让我们觉得自己遵循道德是快乐的、幸福的,是发自内心自觉地尊奉,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承认人类合理的欲望。但是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整齐划一的高标准要求所有人员去遵循倡导的道德准则,这就容易出现要求的理想性与人们道德水准的现实性相脱节,故而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当的承认人欲的合理性存在。
(三)主张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
功利主义的另一个倡导者密尔认识到,快乐不仅有量的规定性,而且有质的规定性。仅仅从量的方面看待功利是荒谬的,从质的方面来衡量,快乐有精神的和肉体的两种,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大多数人未必会选择精神快乐而舍弃肉体快乐,因此密尔强调“最大幸福原则”中的大多数人是指少数精英中的大多数,那些趋向肉体快乐的人是意志薄弱者,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的选择应不予考虑。今天我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又是否能够在这些诱惑面前把持自我呢?我认为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把握好精神快乐与肉体快乐的尺度,我们提倡精神的伟大,但我们也要肯定物质需要的必需。
三、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功利主义需思考的尺度
在21世纪的今天,旧的思想价值观念已经被搅得支离破碎,而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人们往往只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提出符合自己利益的价值标准,这就使功利主义思想在现实生活当中褒贬不一。因此,我们在研究和评价功利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关系的尺度:
(一)真理尺度和效用尺度。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的理想化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具体遵循的矛盾,无论哪个时代哪个阶级统治者都倾向于向人们灌输高、大、上的、高于日常生活常态的价值观念,用高标准的完美人格统一要求大众,期望人们超脱于现实,追求理想的人格境界。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在做出价值选择、衡量事物标准的对错与否时,往往以是否有用、是否有利为尺度,这就导致了理想的价值观念在运用时脱离了实际。故而,我们在提倡思想政治教育需借鉴功利主义肯定个人权益时,也要防止功利主义的不良之风的侵蚀,把握把理想与现实、真理与实际效用的尺度,并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二)个人尺度和社会尺度。
思想政教育归根结底是教育人们什么?我认为是集体主义,对全体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还为了唤醒人们心中的民族大义,希望每个合格的公民都能发自内心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矛盾时,个人能够大义凛然的牺牲个体利益以保存集体利益。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是什么?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是倡导人们在面临道德选择时能够把相关当事人的痛苦降低到最小,最大化的追求相关当事人的幸福度。故而,我们在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功利主义思想时,还要把握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不可一味的强调集体忽视个人,也要适当的给予个人在集体中所享受的福利。
(三)物质尺度和精神尺度。
我国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要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不能仅仅抓物质文明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如果我们仅仅建设物质文明,那么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要日益重要,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也会逐渐浮出水面。密尔把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做了进一步发展,他强调幸福不仅仅有量还要有质,幸福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而且精神方面的快乐幸福是高于肉体方面的快乐幸福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主张精神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满足还要以一定的物质需求为基础,否则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太理想化的追求精神忽视个体的实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深入人心的。
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来说,教育首先是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再者教育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懂得欣赏与享受美好事物,从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且有能力实现那样的生活。希望我们今天和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把握好以上尺度之间的关系,为培养出合格公民与优秀的专业人才提供空间。
参考文献: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唐凯麟.伦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4]杨长春.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理论分析[J].江汉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9一111.
[5]唐如前.论当代大学生的功利化行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5): 146-149.
4.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篇四
清远日报新闻 时间: 2009年11月17日 来源: 清远日报
职教论坛
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 郑伟平
所谓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內百多所中小学学校开展后产生巨大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回响。然而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如何将生本教育理念科学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成功实施生本教育都具很大的帮助。本人愿就此话题略抒己见。
一、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以前,每学期开学,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大讲学校、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虽然三令五申,但始终有少数同学仍然置若罔闻,明知故犯。这到底为什么呢?我也曾为之困惑。后来尝试用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学生并非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是没把这些规定放在心上,因为他们感觉到这些规定只是学校、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并不是他们内心真正认可的,所以不但不去认真贯彻,反而天生就有一种逆反、抵触心理。学生虽然是班级管理的客体,但同时也是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班主任应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工作的决策过程当中来,无论是制定规章,还是检查监督,都应让学生参与,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
现在,每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让学生讨论:你认为班级中存在哪些违纪现象,该如何处理;你认为同学的哪些表现可以奖励,怎样奖励。实际上,最终形成的班级规章制度不但不会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相违背,反而会比学校的更为严格,但经过学生的讨论而形成的班规,不仅对学生是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这个班规是他们自己制定出来的,心理上就有种认同感。班规制定出来之后,还要让全班同学签名确认,用他们讨论出来并签了名的规章制度来要求他们时,我感到效果很好,从没出现学生对老师顶牛的情况。
一个班级,如果只靠管理者单枪匹马的“管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二、学生自主性班级管理
对于班级工作,其实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民主建班,以理制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众所周知,战国时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个推崇仁义,另一个则强调法制。而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正是采用了两者的结合。首先通过学生自荐上岗,竞选班干
部来培养民主气氛,在此基础上再实行充分的民主策略,在实施民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也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就是放手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到学生中去”,就是让学生不断对照自己所定的条例来衡量检测自己,通过量化打分,来鞭策自己,从而不断进步。这一学期,我们还实行三区三制总控制。对于教室,实行“值日班长制”和“值日班干部”制相结合。通过值日班长制,让每位同学对一天的情况进行纪录,通过这一行为,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使人人都能走上讲台,人人都敢于走上讲台;在宿舍区,实行寝室长负责制。所谓总控制,就是在对这三区的检查中由每天的值日班干部作宏观的管理,从抽查、得分情况或值日班长的登记情况来对每一天进行量化打分,一周一统计,两周一表彰。正是这样的一套学生自己实施、自己监督、自己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使我们班的班容班风在全校六七十个班级评比中周周名列前茅,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所谓“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许多事情,我总是尽量鼓励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做。当然,首先必须培养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点带面,良好的班风、学风才能迅速形成。
三、全面依靠学生,班主任要学会放手
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性
质而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管理。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要创建一个“政治合格、成绩过硬、班风优良、纪律严明、团结有力”的优秀班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外,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也至关重要。那么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该用什么办法呢?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地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从学生到校的第一天,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领书、发书、自己排座、自己排队、自己选班委等,我从中发现了一些同学比较大胆,一些同学有组织协调能力。此后平时的很多活动比如班会、团支部会等都让学生自己主持。每次活动学生都是毛遂自荐,结果很多平时不出众的同学竟然做得很出色。凡有班级问题需要讨论时,我都鼓励每一位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经过持续的有目的的锻炼,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慢慢涌现出了许多人才。
四、将尊重学生的理念融入班级管理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学生并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样可以使管理学生的方式从“控制型”转向“参与型”。班级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的良好途径,让学生懂得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道理,并把这种道理转化为植根于心灵的道德信念。在集体舆论健康的班级里,至少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评价、是非判断与班主任是一致的。总而言之,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和幸福。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真正有尊严的班主任,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生本教育”加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教师此时应该顺势教育他们凡事尽力做到最好。于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人严格要求,骄人成绩自然也会接踵而来,比如频频地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精神文明班级”等。
5.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篇五
一、行为主义教学方式的反思与探讨
通过近年来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可以发现行为主义教学理念程式化、数据化的执行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受学对象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深渊。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过程被程序化、公式化,解释世界的方式方法被单一化,教学方式被反复总结和提炼,形成固有模式;另一方面教育对象不可避免地被置于封闭式教育体系中,被动地、盲目地接受知识、认知世界,教科书式的答案成为评判对错的唯一标准,其发展与成长被量化、数据化。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无法获得创新与优化。
但是彻底否定、摒弃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体系,笔者认为又有些矫枉过正了。在这里,笔者经过自身教育实践,针对学前儿童,尤其是3~6岁的幼儿,浅谈一些行为主意教学方式的优势。
3~6岁的幼儿,其行为阶段处于前逻辑阶段,缺乏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世界往往以表象为主,无法将外在表征和内在认知统一在一起。至关重要的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行为开始向具体逻辑阶段转变,如何正确地加以引导,促使两个认知阶段的顺利衔接,帮助幼儿逐渐形成逻辑思维,促进其心智发运,这是值得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思考的。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适当地行为主义教学体系中的一些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强化是非观念、促进身心发育。下文将主要通过五种教学技巧讨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
(一)强化的运用
强化的理论基础在于“刺激-反应”过程后,良好的结果对幼儿的再次刺激,譬如说幼儿在午休后在老师的提醒下自己穿好衣物,整理好被子,获得了老师口头的表扬、或是赞赏的眼神,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刺激幼儿在第二天午休后,在不需要老师提醒下主动穿好衣物、叠好被子,以期能再次获得老师的赞扬,甚至在此基础上,这种对被老师表扬的渴望促使幼儿良好表现的行为衍生到打扫卫生、完成手工等其它方面,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强化。在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之前,强化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批评同样能带来强化的效果,但是实践证明消极的强化容易造成幼儿对学习过程的抵制,这就要求我们幼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和进步,积极加强“刺激-反应-良好结果的再刺激”过程,直到幼儿形成条件反射,获得良好的习惯养成。
(二)系统脱敏疗法的运用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针对冲突对立的两种情绪和行为,其理论基础是经由条件学习而获得的结果,可以通过反条件的方式让学习解除。譬如幼儿面对新事物紧张情绪的克服,可以按其紧张程度进行排序,如一个人在老师面前唱歌、在几个小朋友面前唱歌、直到在全班同学面前唱歌,先从紧张感最低的情况开始实施,直到幼儿感到紧张无法完成即停止,重复这一过程,循序渐进地诱导幼儿克服紧张情绪,锻炼其表达能力。
(三)塑造的运用
塑造,在某种意义上和强化是一致的,其区别在于强化针对的是一个行为,而塑造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强化达到最后的目标,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幼儿“坐不住”在教室里玩闹的情况,此时有经验的老师不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批评制止,而是在幼儿玩累了以后,回到座位上时加以表扬,然后逐渐提高难度,在幼儿在座位上坐的时间变长后再给与奖励,直到幼儿能够专心听课。
(四)模仿与预演的运用
观察和模仿是最简单的学习方式,也是该年龄段下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我们往往发现幼儿存在滞后模仿的行为,在模仿客体消失后幼儿按照主观想象对其进行模仿,比如模仿大人打电话的手势和内容,将洋娃娃当做小孩加以照顾等。我们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利用观看录像、扮演各种职业等方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对象与环境,帮助其完成学习过程。
(五)代币制的运用
严格意义上讲代币制并不能算是一种教育方式而是教育辅助工具,比如发给表现良好的幼儿颜色鲜艳的卡通贴纸等,在幼儿获得精神奖励时辅以物质奖励,可以简单有效地加强对幼儿的刺激作用。
二、小结与展望
6.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篇六
***
同志们: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全县政法系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行集中再动员。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对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改进政法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的历史意义。中央和省、市都先后举办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下面,我着重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抓紧抓好我县政法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讲几点具体意见。
第一,在思想上要提高三个认识
这些年,政法战线教育活动一个接一个,干警中可能存在一些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对政法干警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大家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此,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提高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罗干同志在讲话中,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概括为“三个客观需要”,即:“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解决执法工作现实问题,建设高素质政法队伍的客观需要”。我们要把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统一到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批示和罗干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属于意识形态,决定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政法机关执法工作的灵魂,是确保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思想基础。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抓住了根本和关键。各级党委和政法各部门要紧密联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政法工作正确方向、建设高素质政法队伍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开展这一工作的自觉性。要把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统一执法思想、理顺执法关系的有利契机,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和主要内容,精心组织,抓好抓实。
二是提高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紧迫性的认识。近几年来,政法系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政法队伍的素质和形象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政法队伍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五个不强”,即:“依法治国理念不强、执法为民理念不强、公平正义理念不强、服务大局理念不强、党的领导理念不强”。比如:有的干警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管民不管官,管人不管已;有的干警宗旨意识、公仆意识、人权意识淡薄,对群众不尊重、不关心、不帮助;有的干警“重实体轻程序”,把公正与效率割裂开来,执法质量和效率不同,甚至导致冤假错案发生;有的离开法定职能搞所谓的“服务大局”,甚至干一些明显超出政法机关法定职能的事;有的不顾大局孤立地抓政法工作,只追求法律效果、不管社会效果;有的为了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利益,置全局利益和法制统一于不顾,搞执法特殊化,妨碍和影响大局;有的盲目崇尚“三权分立”、“政治中立”等西方法律制度和思想,丧失了起码的政治鉴别能力,片面强调司法独立,把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对立起来;有的地方对政法工作的保障不够有力,政法机关的执法环境和条件不够好。以上法治理念上存在的偏差和混乱,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正本清源,执法权力就会被错用和扭曲,执法目标和方向就会发生错误,不仅严重影响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很大损失。
三是提高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目标任务的认识。开展本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引导广大干警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努力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提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具体要达到以下六项工作目标: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使广大干警真正从思想上搞清楚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着力提高对敌斗争、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打击预防犯罪、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严格公正执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按照边教育、边改进、边建设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内容和要求在规范化建设中得以体现;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使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始终沿着中央确定的原则推进,逐步建立
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奖惩、培训等各项管理之中,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公正、作用优良的政法队伍;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第二,在操作上要抓好四个落实
政
法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全县政法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教育活动扎扎实实开展起来。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落实:
一是抓好学习培训落实。要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专家讲座与观看录像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练兵比武相结合等形式,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分层次、分专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重点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罗干同志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法委编写印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政法各党组务必要集中不少于10天的时间,抓好学习讨论,提高理论素养,为坚持政法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政法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抓好自查整改落实。实事求是地对照检查、查摆问题是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每个单位和干警个人,都要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认真进行对照检查,根据自身情况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改什么问题。一定要把问题打准查深,如果问题找不准、查不深,学习培训就会空对空,整改工作就缺乏针对性,难以取得实效。
三是抓好组织领导落实。这次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是否重视。为加强对教育活动的领导,县里成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设有专门办公室。各级各部门也要加强对本单位教育活动的领导,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政法各部门党组、党委要把开展教育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和本部门实际,制定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教育活动各项要求和部署落到实处。
四是抓好考核验收落实。为提高学习质量、保证学习效果,政法委成立了学习督查组,对政法各部门教育活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在下一步教育活动中,我们将着力抓好“两考核两测评”,即:抓好基本知识考核,着重考核政法干警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掌握的程度,考核不合格的要离岗培训补课;抓好执法质量考核,来实的,动真的,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和搞形式主义,确保执法质量;抓好政法干警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满意率的测评,抓好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执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的测评,以满意率是否明显提高来检验和衡量这次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第三,在效果上要体现五个增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体现以下本质要求:一是必须反映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必须反映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三是必须反映和坚持党的领导;四是必须反映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五是必须反映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原则要求;六是必须反映和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自觉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工作实践,具体要做到五个明显增强。
一是依法治国的理念明显增强。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的标准,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三是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每一个执法环节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每一个行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的追究,通过广大干警严格公正执法,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
二是执法为民的理念明显增强。坚持执法为民,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和体现,也是政法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执法为民的核心是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二是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政法干警执法为民,就是要把手中的权力行使好,把职责履行好,妥善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体政法干警要努力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坚决杜绝乱作为和不作为,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
三是公平正义的理念明显增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其基本内涵有四个方面:一是合法合理;二是平等对待;三是及时高效;四是程序公正。做到公平正义,就必须认真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原则,严把证据关、法律关。就必须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依法认真落实各项公开制度,把执法过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
四是服务大局的理念明显增强。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也是政法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政法干警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政法工作做得好不好,政法干警工作成效大不大,最终要看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效。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服务大局与立足本职的关系,做到立足本职去服务大局,切实执好法,办好案,服好务;二是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既不能离开法定的职能去“服务”大局,又不能不顾大局去“发挥职能”;三是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必须坚持法制的统一性原则,坚决克服执法中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四是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标准,坚决不能做执法违法的事,但也绝不能就案办案,造成企业和社会的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人民群众不满意。
五是党的领导的理念明显增强。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方面,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政法干警必须切实增强党的观念,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动摇。
7.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篇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真实环境下的积极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主导, 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互动, 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主张在教学活动中,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完成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学界有很多基于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论文, 然而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却鲜有论述。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 具有共性, 是对普遍学习主体在学习认知过程中一种规律的揭示。因此, 它也同样适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
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研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过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 以自己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所创造的宝贵财富, 具有超越时代和国界的巨大魅力”①。传统文化的主流是积极和先进的, 其内容大部分是健康和优秀的, 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 当代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不了解, 而不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就直接导致大学生缺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爱国心。
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 究其教育根源, 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 教育目标缺失
当今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学生就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各项工作技能。因此, 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越来越体现出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 而忽视了在发展人的个性和心理潜力方面的作用。学校教育大多强调传播文化知识的功能而忽视其教化育人功能, 特别是在传播传统文化上的重要功能。
(二) 内容设置不全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几乎没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 很多院校根本不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甚至连选修课也没有设置相关内容。这就切断了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 教育方法过时
传统文化的教育通常都是注重教师的讲解, 不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过程。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过时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能动作用, 忽略学生的接受心理,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久而久之, 学生便会厌恶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不管多么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我们引以骄傲自豪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沦为了“无聊”、“枯燥”的代名词。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解析
与传统教学法不同, 当今先进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承认“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当今教学法追求的理想状态, 即实施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之间双边“互动”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 互动模式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 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 “情境”与“交流”是重中之重。仔细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它们都是以互动为先决条件的。“情境”的创设是为互动提供背景条件;“协作”的必要条件就是互动, 没有互动, 便谈不上“协作”;而“交流”则是互动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因此, 交流、互动是达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终极目标———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框架, 何克抗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做了如下描述:“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一一构建的目的。”②
(二)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主张教师传授知识的最好方法不是填鸭式或讲授式, 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 让学生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和知识的创造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发现和探索式教学、协作和互动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这些技能一旦被学生所掌握, 学生便可以进行更多的自我调节, 对新知识和技能进行“同化”和“顺应”。
布鲁纳主张发现和探索式教学, 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资料, 主动地进行学习,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采用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合作和互动式教学以Lantolf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要依据, 该理论认为意义是通过两个或多个人的协同努力而获得的,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或对话过程被看做是教育的核心, 是达成社会建构的最好形式。
从上述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来看, 它们都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建构, 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所未涉及的。从实践角度看, 就是要打破单一、单向、封闭的教学模式。
三、应用途径探索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 借助于他人的帮助,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中华民族的“老文化”, 但是在学习时我们也要用“新方法”来使学生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探索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瑰宝。这不仅仅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同时也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一) 情感融通
建立良好的课堂情感是互动模式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有着启迪和调节作用。如果能建立宽松、和谐的情感环境, 则有益于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在互动模式中, 学生的自主性会得到张扬和肯定。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讲, 教师角色有退居二线的趋势, 但在情绪营造方面, 教师却依然扮演着主要角色。
每一个青年学生对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独特的文化艺术等, 都有一种认同意识和喜爱之情。教师若能以风土人情或是审美情趣作为导入新课的话题, 便能收到酝酿情绪、深化主题、带动学生参与互动的效果。面对一位教学得法、亲善友好、感情真挚的老师, 再加上耳熟能详的讨论话题, 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然高涨,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欲自然膨胀, 爱国主义思想自然升华。
(二) 讲授方式
我国自古就重视德教, 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道德教化方法就是正面灌输。灌输是教化的基础, 儒家将灌输演绎到了极致。尽管传统的灌输教法是为古代社会服务的, 但是我国历史上讲道德、重修身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仍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 灌输方法比较片面地强调以整体或社会为价值取向, 比较忽视作为历史主体的个人的价值, 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 缺乏调动受教育主体积极参与的机制”③, 完全没有给学生思考和自由想象的空间。因此, 当今的讲授方式应该是传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 同时充分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 使教与学朝着自主学习方向发展。这样的新方式与传统灌输讲授方式相结合, 提高了教师讲授方式的开放性, 既可以在传统的教室里用正面灌输的方式讲授, 又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里来演示, 更可以在教室里组织各种任务式、互动式和参与式的小组讨论。
课堂中的问答形式也是教师引导课堂互动气氛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实践证明, 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有机结合最利于讲授时的互动。前者的答案简单明确, 有利于学生整体互动和自信心的建立。后者的答案关联而开放,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师应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融入情境, 积极引导, 真正让学生参与互动。同时, 教师应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将手中的问题接力棒交给学生, 让学生提出问题。“问”与“答”将教与学联结起来, 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这也是对课堂互动模式的一种深化。
(三) 兴趣切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一个法宝。兴趣是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 往往更愿意融入课堂, 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参与课堂讨论, 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
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可利用的切入点非常多, 例如热播的历史剧, 名家教授主讲的《百家讲坛》系列节目, 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流行歌曲, 时尚服装品牌推崇的中国元素, 实木家具反映的中国文化, 等等。这些导入的话题都是学生熟悉、喜欢的, 从兴趣开始进入传统文化的学习无疑是教学双边积极互动的一个良好开端。这种在学习过程中得来的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总之, 以兴趣为切入点, 让情感融通转化为情感互动, 这样互动便能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中展开。而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情绪高涨往往也为知识自觉深化和内化提供了根本条件。
(四) 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要从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 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其次, 要考虑学习者这一主体。教学目标不是设计者或教学者施加给学习过程的, 而是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 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要解决真实环境下的任务, 在解决真实任务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实践中, 要使学生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有步骤地解决任务并体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师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做深入分析, 明确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的结构关系、知识内容的类型, 这样,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 才能很好地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体系, 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 将学习内容嵌入建构主义环境中的不同要素中。
四、结语
总之, 教师必须树立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实际,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需求, 全面兼顾“四要素”, 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编写在实践中符合实际情况, 在理论上能与教学规律相吻合,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完成掌握好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任务。
摘要:作者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基于该理念, 提出了构建课堂互动模式应注意的四个要素, 通过实践证明了诸要素对互动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 该理念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互动模式的构建, 能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途径
参考文献
[1]曾长秋.中国传统文化[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 (9) .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 [J].科学课, 2004, (2) .
[3]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53) .
[4]张耀灿, 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11) .
8.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和美教育 译林版英语 教学运用
所谓“和美教育”,就是把和谐而美、美而和谐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和心灵,造就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美教育甜美自如,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选择、加工、整合,创造性地应用和美教育,能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和美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一般流程
(一)教师构建和美目标
例如:对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课中的教学目标作如下构建:1.能够熟练说出公园里的一些自然美的物品词汇tree, flower, boat, river, hill, lake等。2.能用句型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a …谈论所见展现自我的口语表达能力美。3.能用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 进行调查会做的事情,能用句型He/She can …对他人进行描述。表现学生的拓展美能力美。4.能编写完整小故事:Let’s be friends.并试着表演,展现学生天赋美。
(二)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构建有利于问题讨论和成绩评价,给每个小组分别起名字让学生有一种被赞美的感觉,让每个小组成员为捍卫自己组的荣誉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三)和谐教学过程创设
1.创设魅力情境,饱含激情导入。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进行学前热身和自由交谈。
2.小组合作探究 和谐互动
例如: Writing and Act
T: I think we all have the right role to act. Now let’s act the short play in groups. The title is: Let’s be friends.
美图1:Amy can draw very well. She is looking for a friend in the park.
美图2: Amy meets Ben near the river. 图中气泡中句子不够完整。
Amy: Can you draw? Ben: Sorry, I can’t.
Amy: What can you do? Ben: I can play football.
美图3: Amy meets Cindy under the tree. 图中气泡中句子不够完整。
Amy: Can you draw? Cindy: No, I can’t draw .
Amy: What can you do? Cindy: I can make a cake.
美图4: Amy meets Dan on the boat. 图中气泡中句子不够完整。
Amy: Can you draw? Dan: Yes, I can.
Amy: I can draw, too. Let’s be friends. Dan: Good.
(出示故事图片4幅) T: But the play is not complete. Let’s complete it first.
请同学依次读一读,小组讨论将每幅图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T: Act in groups.
四人一组上台表演时,其他同学一起说旁白。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轻松而又和谐,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满足感。教师抓住关键时刻,给学生及时的评判和积分,表扬和赞赏。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巩固深化展示记忆美
例如:Consolidation
Make a new dialogue.
你和朋友也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公园。你们看到些什么?试着模仿今天学的故事,编一段对话吧。课件出示一幅公园图片,有秋千、滑梯、放风筝、骑自行车等。
以及参考句型: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
Can you draw / ride/ fly a …?
Yes, it’s easy.
It’s difficult, but I can try.
学生能用所扮演的角色来严格的要求自己,完美自己。加深记忆并巩固所学的知识。美丽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
4.梳理知识培养收获美
Summary
T: Today, we go to the park. Do you like the park? From the learning of this lesson, what can you do now?
引导学生用I can …总结今天的学习。
S: I can say/ read/ chant/
每小组学生自由总结,老师把各小组的内容放在一块进行整合。表扬同学们的成绩,让学生熟知今天的收获。
5.精美作业设计: 画一幅公园图,并给图中的物品配上单词,如有不会的词,可以查找资料。
二、和美教育的运用效应
传统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有许多课外负担,由此,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译林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材的安排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将和美教育融入其中。比传统教学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让和美教育进行到底。
9.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篇九
2.积极展开小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培养社会技能,实现全人教育。
关键词:人本主义 合作学习全人教育
1.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内容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应该是意义学习,它不是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人本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Carl Rogers(卡尔·罗杰斯)在阐述人本主义教育要素时指出教师应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创造最佳条件。(1969)
人本主义所倡导的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集中体现在,教育者要促进学习者的全人发展,即除语言本身的学习外,还有学习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这一思想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习者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语言的发展;鼓励学习者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及情绪因素。
2.合作学习的简要介绍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传统的教学理论大都只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非认知方面的发展。合作学习则不同,它不光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使本来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乐于学习。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因此,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觉得更好。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充满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
3.合作学习中的种种问题
3.1 合作不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极其组织形式不感兴趣,没有真正参与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2 互动不充分,教师评价不全面。
在合作学习讨论中,一部分表达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多,而另一些学生习惯于当听众,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教师在进行评估时,只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
3.3 心理反差大,影响健康心理。
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又力不从心;而有能力的学生占据主动,嘲笑并排斥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形成了一条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影响了同学间的友谊,影响了正常的人际沟通能力,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
4.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合作学习的启示
4.1 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实现其内在自我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合作内容的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启发和调节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发现当合作学习的内容及其形式符合学生的情绪追求的需要时,学生对合作内容表现了明显的期待和努力倾向,他们会积极参与,而且努力完成;而当内容及其形式不符合学生的情绪追求时,他们则明显表现出退缩、厌恶甚至抵触的倾向。所以,应采取灵活的策略来诱发和调节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适度的检测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满足感。
由此可见,合作性学习实现了学习责任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促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承担积极的责任:决定学什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成为知晓如何,提问和寻找答案的自主学习者。
4.2 积极展开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社会互动理论把人本主义思想融入到了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阐释当中,使语言教育成为学习者、认知活动和全人教育相结合的一个互动的确良过程,强调了学习是教师、学生、学习任务和环境相互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表现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把合作学习的内容同学生的个人需求联系起来;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个性、人格等方面的全人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此外,应该营造一种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有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唯一重要的关系。其实不然,合作学习倡导者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4.3 培养社会技能,实现全人教育。
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实施合作学习的重点,“就合作学习而言,交往能力往往更能决定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效果”。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应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始终。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也被列入人文精神定义之中。
开展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培养学生间良好的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采取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交互交流思想,取长补短,消除思想焦虑;鼓励大胆参与,增强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和自尊严。
5.融入人本主义精神,将认知与情感相结合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给予了传统的教育理论更多的启示,而在合作学习的开展中,人本主义精神也对其有着很大的启发,将合作学习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情感和心理需求以及全人教育等方面。在合作学习中,我们既应该关注认知也应该关注情感,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极大地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论文】推荐阅读:
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简报08-27
法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方案09-28
人本主义11-23
从人本主义06-27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08-29
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11-20
人本教育是学校德育改革的核心06-23
在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