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孩子 健康上网

2024-09-02

呵护孩子 健康上网(共13篇)

1.呵护孩子 健康上网 篇一

关注幼儿健康 呵护孩子成长

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到第三幼儿园开展幼儿急救健康知识讲座

幼儿安全问题一直是各个幼儿园及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减少因缺乏急救知识而错失最佳抢救时机的悲剧发生,2017年10月16日,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组织人员深入到第三幼儿园,为老师们讲解急救知识。

在第三幼儿园的舞蹈教室中,青年医生闫循学结合PPT演示,详细讲解了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并针对高热惊厥、腹痛、鼻出血、气管异物等伤害的急救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示范和讲解,让老师们掌握基本的急救技巧。急救知识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赞扬闫医生的急救知识让大家获益匪浅,在碰到类似情况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第三幼儿园园方领导也表示,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对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并希望以后有关医疗方面的知识和问题都能够得到中蒙医院专家医生的指导。此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在未来,普及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传播急救理念,我们会一直坚持。(通讯员杨丽丽)

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走进第三幼儿园开

展手卫生讲座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秋冬季节天气严寒,孩子们更易患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为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健能力,让孩子少生病,2017年11月17日,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组织人员走进第三幼儿园,为老师和孩子们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卫生及口腔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活动中,内一科青年医生闫循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了手卫生及口腔卫生知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懂得了洗手的重要性及正确洗手的步骤。孩子们踊跃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七步洗手法”的示范互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就日常幼儿卫生保健常识与医生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孩子们如何正确洗手的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养成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传播、提高儿童的自我保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讯员杨丽丽)

阿荣旗中蒙医院内一科积极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与膳食指导

高血压是心梗和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50%-70%的脑卒中及40%--50%的心梗都与高血压有关,致死致残率极高,给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为加强慢性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内一科对住院患者积极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针对每名患者的病情,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调理、功能锻炼等方面临症施护。

“这个降压操动作简单,又容易记,学会后我就可以自己保健了”,住院患者张素琴高兴的说,责任护士杨丽丽正在教患者中医穴位降压操。内一科对所有护理人员都进行了降压操及眩晕操的培训,并都熟练掌握了穴位的具体位置,以便更好的教授患者。(通讯员杨丽丽)

2.呵护孩子 健康上网 篇二

“为了明天”———海南省法治文化进校园儋州站专场演出由省司法厅、省普法领导小组主办。演出由七个小品组成, 当中穿插学生互动和专家点评。省司法厅以来自海口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的真实案例为原型编成小品, 用文艺会演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 是对法制教育方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演出给在场的师生、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陪陪孩子, 听听孩子的心声。小品《家访》里的两位父母真忙啊, 母亲忙于生意忙于签合同, 父亲忙于官场忙于应酬。孩子的老师到家里家访, 作为家长都没有时间陪老师坐一会, 更没有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读初中了父亲竟然都不知道, 以为孩子还读小学。多糊涂的父亲呀!现在许多中学生与父母很少有共同语言, 究其原因, 就是父母忙于工作, 忙于应酬, 忙于享乐, 没有时间陪陪孩子, 没有耐心与孩子沟通, 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 爱和关心很重要, 方法也很重要。小品《我想有个家》中, 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对家庭温暖的一种渴望, 对骨肉亲情的一种眷恋, 对被爱与关怀的一种呼唤。这种呼唤发自肺腑、催人泪下。小品《阿丽的生日》、《力度教育》、《迷失》中的青少年人物原型,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阿丽过一个生日, 爷爷出手给了1万元去消费。家长的溺爱导致阿丽的攀比心理、享乐思想很严重。《力度教育》反映了父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缺乏正确耐心的引导, 动辄就打骂的社会现象。《迷失》中, 主人翁在青春期遇到了情感困惑, 得不到正确的关爱和引导而迷失了方向走上了犯罪道路。青少年的思想、心理都还不成熟稳定,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需要家长、老师、全社会的关心和引导。小品中的主角原型如果得到正确的关爱, 得到正确的引导, 他们何至于会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呢?同为人父, 回想起自己女儿在她的成长道路上也有过她的迷茫与困惑。但是很庆幸, 女儿能尽快调整并找到了她自己的努力方向。现在初二年级的女儿, 成绩优秀, 且在学校广播站主持了一个栏目, 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理想做出规划付诸努力。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很重要。小品《甩不掉的幽灵》中, 阿亮因为吸毒、借高利贷而走向犯罪;《阿海的哥们》里阿海因酗酒、为哥们义气打架而走进了高墙。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个个鲜明的案例中, 主人翁原型都是从平时的不遵守纪律、不遵守社会公德开始, 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 走进高墙大院的。阿海被警察抓走后他父母哭天喊地、泪如雨下, 把法治文艺会演推向了高潮。这高潮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再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3.过分呵护不利孩子健康成长 篇三

过分呵护是小儿多病之源

有的年轻父母,总怕宝宝没吃饱,只要听到啼哭声,不先去找原因,而是立即把乳头塞进宝宝的嘴里。还轻信保健品广告,动辄去买××口服液。宝宝偶然出现一点异常,如鼻塞、流涕,急忙抱到医院里挂急诊,也不顾医院候诊室恰恰是传播传染病的场所。宝宝变得像温室里的花朵一般弱不禁风,抗病力很差。反而容易得各种传染病。

其实。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儿,都不能脱离生存的环境。个人无时无刻都在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因子进行斗争。只是没有被我们自己觉察而已。人们在和各种致病因子斗争中产生了适应性,而且人体还有一套防御系统,医学上叫作免疫功能。可以保护自己的健康。过分呵护反而会削弱小儿的抗病力,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侵袭下常打败仗,各种疾病便由此而生。

不可娇宠孩子

所谓“娇宠”,是指对孩子无原则的迁就、娇惯。由于是“独苗”,父母和爷爷、奶奶特别怕孩子生病,更怕宝宝不高兴。为了逗宝宝,就在吃、穿、玩具方面尽量满足其要求,甚至是无理的要求。家里堆满了各种玩具,但他看到了另一种玩具,就非买不可。否则就耍赖。一家都吃水饺,宝宝吵着非吃馄饨不可;而特地为他煮的馄饨上桌,他却又闹着要吃面条。这样,宝宝就成了蛮不讲理的“太子”。

有的家庭,父母要求比较严格,而爷爷奶奶对宝宝过于宠爱。吃饭时,妈妈要宝宝自己学着用汤匙吃,爷爷怕宝宝吃不好。总是一匙一匙喂,宝宝边吃边玩。有时宝宝做了错事,爸爸批评几句,奶奶就心疼。由于教育方法不一致。机灵的宝宝就懂得钻空子。这样,容易养成孩子见风使舵的不良品德。

4.呵护孩子 健康上网 篇四

如何解决?当然不能一味的限制,因为限制而诱发的孩子逆反心理可能会更糟。更不能放任不管,应该用聪明的方法。比如,旁敲侧击,用一些有益有趣的东西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工作忙碌的您,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寻找摩尔庄园的有益替代。别着急,可以借助于“花儿世界”,一款专为孩子定制的网络浏览器,可以为3-10岁不同年龄孩子配送合适的学习娱乐资源。并且可以有效地管理孩子上网情况,培养孩子健康的上网习惯。

下载地址:花儿世界

小编带您看看“花儿世界”到底有些什么好玩的东西呢?

在第一次打开软件时,会提醒您输入孩子的年龄,“花儿世界”会自动搜索网络,配送合适此年龄的相关学习娱乐的信息和资源。

图1

卡通设计的主界面,非常适合孩子,相信您的孩子也会喜欢这样属于他(她)自己的浏览器。其内容分类也很丰富,从“动漫世界、游戏天堂、学习乐园、网络漫游”等,可以让孩子尽情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便利。

图2

在“游戏天堂”里除了有一些类似于摩尔庄园之类的网络互动社区。还有一些益智并广受孩子喜欢的游戏,都是单机版的游戏,训练孩子的眼力和智力的同时,随时玩随时停止,不会让孩子沉迷其中,

图3

比如时下非常受欢迎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游戏拼图,就非常锻炼孩子的眼力和组合能力:

图4

当然我们也提醒父母,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理解。所以建议您要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乐中培养亲子感情,孩子会更听父母的话,自然也有减少沉迷游戏的机会了。“花儿世界”里有很多,比如脑筋急转弯,就非常适合亲子玩乐的游戏。而且对孩子的智商发展很好的促进作用。

图5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也正是 “摩尔庄园”如此风靡的原因。当然作为父母您更应该了解这一点,教育孩子也要迎合孩子爱玩的天性,在学习之余让孩子玩一些有益的健康的游戏,“花儿世界”里就集合很多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学习知识简单娱乐化,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图6

“学习乐园”有语文、数学、英语等等各种分类,内容非常丰富,锻炼孩子的各方面才能。来看看这个学习颜色英文单词的游戏,一个可爱的小松鼠在挤牙膏,挤出各种颜色,如果选对了颜色的英文单词,就会以“GOOD”鼓励小朋友,一定让孩子玩的开心而且又学到了知识。

图7

当然,除了在游戏中锻炼孩子动手动脑能力,我们也要注意孩子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当然不能局限于课文,建议可以从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童话寓言中入手。

图8

还有动画版格林童话,让孩子在文字和视觉上领略不同的童话世界,会给他(她)们增添想象的翅膀,或许有一天他(她)们能在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里尽情翱翔。

5.呵护孩子的心灵 篇五

——爸爸妈妈妈妈,请多陪陪我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明白父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明确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2、建议父母亲和孩子多交流,一块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让家长明确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建议父母亲和孩子多交流,一块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对象:三年级家长学员

教学方法:故事感染、情景再现、谈话讲授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先让咱们家长听一则故事。[故事《二十美金的价值》] 问题:听了这个故事,在座的家长有什么感想?

1、先请几位爸爸妈妈结合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历来谈谈感想。

2、再请几位家长来谈谈自己在平时是怎么做的?你们对自己的哪些做法是满意的,哪些做法是不满意的?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话题:爸爸妈妈妈妈,多陪陪孩子!

授课过程:

一、分析形式,找出问题

缺乏父爱或母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单亲家家庭的孩

子,但时下父母亲在外挣钱支撑家庭,爷爷奶奶全力照顾孩子和家庭的新型生活模式已经越来越普遍。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父母亲忙于工作而很少参与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从而导致孩子依恋爷爷奶奶,对父母亲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做父母亲的开始忽略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性。而孩子的心目中,也形成了“爸爸妈妈妈妈忙”“爸爸妈妈妈妈不会”“爸爸妈妈妈妈不好”等片面印象,更无从接受父母亲正面的有益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到缺乏父爱,随之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开始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以至于孩子的内心深处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唤:爸爸妈妈,多爱我一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情景对话”)我想大体统计一下,咱们家长在家遇到类似这种情形的家长请举手。

1、爸爸妈妈经常出差在外,顾不上孩子的家庭。

2、爸爸妈妈虽然在家,但照顾孩子的责任主要是在妈妈的身上的家庭。

其实这段情景对话和上面的教育故事都表明了同一种现现象,那就是父爱缺失。现代的父母亲平均一天能抽出多少时间来与孩子相处?据一份调查显示,约有70%的父母亲只有休息日才陪孩子一起玩。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父母亲这个角色都处在“离岗”状态。

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工作忙碌:A加班B应酬

工作忙碌是造成这种状态的一大原因。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作为承担家庭经济主要来源的父母亲自然更加辛苦。为

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幸福,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或出差或加班而无暇陪伴妻子和孩子,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事业的成功是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志。所以许多男人都把事业摆在人生的第一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自然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就少多了。另外,有的男人应酬很多,常常不在家吃晚饭。有时酒场结束后,接着又去喝茶、泡脚,等回到家时,孩子早已在梦乡之中了。

2、不正确的观念:教育、照顾、陪伴孩子是母亲的责任,父母亲只需赚钱养家。

除了工作忙,应酬多,大多数男人还有一种不正确的想法,那就是“教育、照顾、陪伴孩子是母亲的责任,父母亲只需赚钱养家”。在这种思想下,他们即便有时间也不愿意陪伴孩子,而更愿意看电视、看报纸、玩游戏、打扑克等,殊不知,父爱绝不是简单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上,其更深广的内涵是给孩子精神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关怀。

三、父母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父母亲带大的孩子更大方,更聪明,更容易取得成功。

有关人员回顾了100项不同的研究后发现,父母亲给孩子的爱越多,孩子的情感世界发展就越完善。这些孩子大多慷慨大方,有良好的社交技巧和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另有几项研究表明,积极的父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避免某些不良行为,如乱发脾气、毁坏物品、欺负同学等。近年来,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父母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更聪明、智商更高,在学校里和社会上也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

较之于大多数母亲来说,父母亲与社会的接触面更广,知识结构更全面,社会阅历更丰富,性格更坚强,做事更果断。因此,父母亲能够给孩子传递更多的信息,更能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在智力方面,还涉及体格、情感、个性等方面。一般来说,与父母亲接触少的孩子,其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于同龄的孩子,这些孩子还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抑郁、孤独、任性、多动、依赖的心理倾向。

父母亲大多数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其坚毅、深沉、果断、独立等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令孩子在身体、智能、性格等方面健康地发展。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孩子更容易具备勇敢、开朗、灵活、宽容,热情和幽默的个性。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会比较突出,更容易进行创造和发明。

2、父母亲的角色让孩子更容易把握性别特点,有效避免了“男孩女性化”。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亲这一角色能让孩子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点准确把握,尤其在避免“男孩女性化”上作用更为突出。父母亲经常陪伴孩子,男孩会更好地从父母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言语和行为,逐步树立起坚毅、果断、独立、进取等男子汉气概;女孩则会更好地从母亲那里习得温柔和细腻,并在父母亲表现出的冒险、进取、独立等气质中形成对“男子汉”的正确认识。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亲的参与,无论男孩或女孩都容易产生性别混淆。

父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具有目的性和远瞻性,对问题的认识也更深刻、全面和理性。他们不会停留在孩子的几个

小问题上烦恼不已,而是理性地帮孩子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积极地启发并引导孩子寻找解决的方法,给孩子以自信和力量。

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志罡老师就父母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谈了三点看法。

1、亲子活动——家庭沟通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①父母亲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母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母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养分。

2、父母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②父母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如在孩子面前夸奖、赞扬孩子的母亲,或对妻子微笑等。夫妻间在孩子面前的爱慕行为,是确保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方式。大屏幕展示:

3、沟通,引领家长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

③父母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业。做父母亲的应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谈话,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母亲,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母亲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综上几点,做父母亲的应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大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妻子一起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爸爸妈妈妈妈的关爱中健康美丽快乐的成长。

今天咱们的课就到这里,我想咱们的爸爸妈妈回去后,应该好好想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并把我发下去的一张问卷作业认真读读,做

6.教育要呵护孩子心灵 篇六

广州市妇联近日发布的《广州市反家庭暴力情况研究报告》显示,社会公众对家暴的危害性认识仍有不足,超过六成被访者认为打孩子不是家暴。对家庭暴力存在认知误区的人们,一次又一次成为伤害事件的主角。

在许多家长看来,“收拾”不听话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殊不知,家庭暴力不仅带给孩子身体上的伤害,还给他们留下难以消弭的精神创伤。忽视孩子主体性,将孩子看成一个“欠管教”的客体,这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教育观念,说到底就是教育功利化、工具化的产物。卢梭曾经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一些习惯替子女做主的家长,需要从“暴力育人”走向“爱的教育”。

7.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灵 篇七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家庭环境不同, 性格不同, 用的方法不同, 特别是对刚入学的孩子, 第一天上学, 对学校的规矩不懂, 生活习惯又不一样, 需要老师的极大耐心, 体贴入微, 细心观察, 然后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教导, 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上课认真听讲, 尊敬老师, 团结同学, 发现闪光点, 及时鼓励, 赠与小红花, 看谁的红花得的多, 小学生特别感兴趣, 热情高涨, 对上学不再陌生和恐惧, 而是乐于上学, 喜欢听老师讲课。

在实际工作中, 及时发现问题, 不但教会学生课本中的内容, 还要关心他们的成长, 心灵的成长, 针对不同的家庭环境, 给予不同的关爱。

现在, 单亲家庭越来越多, 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也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问题。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 由于在他们的生长、发育时期也正是父母关系恶化, 家长离异时期。这段时间, 由于家庭对孩子的关爱减少, 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好, 也给正常孩子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因此, 在教学中怎样加强对这些孩子的教育, 也直接关系到我们教育的成败。

小明是一年级的小男生, 平日沉默少言, 学习认真, 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 也是老师比较放心的学生。有一天班长过来告状:“老师, 小明打人。”“小明打人?”我满脸的疑惑, “把小怡打哭了, 还不让她出来。“我赶紧跑到教室, 正看到小明咬着牙, 使劲拉着桌子不让他的同桌出来。”“小明怎么回事?”小明抬起愤怒的脸一看是我, 不情愿地松开了手;“怎么回事, 小明?”我有些气愤, 抬高了声音说, 小明低着头不说话。有一次, 我上课时, 发现小明后面的小娟在偷偷地哭。“小娟哪里不舒服?”“小明挤我。”我这才发现小娟的身子让桌子挤得靠墙了 (小娟在最后一排) , 回头看小明两手正紧紧抓着桌子不放, 屁股撅着使劲挤小娟的桌子, “小明松手”!我有些愤怒地喊, 小明松开了手, 可脸上带着愤怒。对于这些事, 我只是简单地认为同学之间闹点小矛盾一会就好, 也没往心里去。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 让我对这事重视起来。小明接二连三不完成作业, 上体育课欺负女同学, 音乐课上因欺负心怡 (掐她的脖子) , 音乐老师让他来找我等等事情, 让我感觉到小明的这些变化有一定原因, 我很快拨通了他爸爸的电话, 通过了解才知道, 他父母最近离了婚, 孩子跟他爸爸, 爸爸最近又很忙, 无暇顾及他, 把他送到了托管一星期接一次;我又从侧面打听, 爸爸最近才结婚, 而且父亲这边不允许母亲来探望。噢!原来这样。小明因为父母的离异, 母亲的远离, 爸爸重新组织的新家, 都让孩子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他再也得不到母亲的呵护, 见不到母亲, 他没法向母亲撒娇、诉说心里话, 慢慢地他认为妈妈不爱他了, 所有的人都不爱他了, 就把爱变成了恨, 他恨妈妈, 恨他周围让他不顺的同学, 特别是他能欺负了的女同学, 他要宣泄。

了解了这些, 我想:这个孩子再不能对他批评、训斥, 我们要给予他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用我们微薄的爱, 慢慢地温暖他的心灵。我课后经常找他谈心并且向他保证:只要你听话, 认真学习, 妈妈经常会来看你。课堂上我布置完了作业后, 第一件事先表扬小明:大家要认真做, 像小明一样做得又快又对。这样几次, 小明慢慢变了, 他做题又恢复了原样, 又快又对, 而且上课也积极发言了。同时, 我又联系了他的母亲, 让她多来看看孩子。好几次, 小明做的不错时, 恰巧碰到他妈妈来看他, 也就趁这机会我就对小明说:你看你一表现好妈妈就来看你, 表现不好妈妈就不来。孩子想见到妈妈的渴望就只有好好表现了, 可怜的孩子, 父母的离异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的是多么大的伤害。对他和同学们之间发生矛盾, 我只是把他叫到办公室, 对他说一说这样做的不好, 并且用手拍一拍他的肩膀说:小明是个聪明的好孩子, 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你, 老师相信下次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 好吗?小明低着头慢慢地点点头。

就这样几次, 小明变了, 变的不再欺负女同学, 变得爱学习了, 小明又回到了以前。在品德课上, 我让孩子们聊聊自己的爸爸妈妈, 请他们在班级里聊一聊, 最想对爸妈说的一句话, 他为表现自己的家庭一样正常, 与其他小朋友说的一样, “爸爸妈妈我爱你。”便草草应付过去了。但是, 我开始转换话题, 谈到如果爸爸妈妈犯错了, 你们会怎么办?孩子们一脸茫然, 我接着说:我们应该原谅他们。孩子们忙问:为什么呀?我顺势便将我要说的抛了出去:我们要原谅他们, 不管他们犯了多大的错, 我们都应该原谅, 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孩子们都明白, 而我更是读懂了小明的眼神。

所以, 我们对待这类孩子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常和他们聊天、谈心, 经常关心他, 无事抚摸着他的头问问他一些简单问题, 或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让其帮我做一些小事。首先挖掘他学习中的强项, 并对其每次所表现出的成绩均积极的加以鼓励。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特殊性, 造成了孩子心理发展极不平衡, 学习品质发展也较差。他们往往性格古怪或孤僻, 不善与同学们交流。但只要我们的教师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呵护孩子的心灵, 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 他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 心理健康的学生。

事实证明,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 只有心理素质高才能经得起人生的挫折和不幸, 百折不挠, 在不断磨炼中健康成长。人生不是坦途, 拥有健康的心理, 是人生存下去的基石, 心理一旦垮了, 将一败涂地, 不要说成就事业, 孝敬父母, 报效祖国, 就是自身生存都成问题。人拥有阳光般的心理是健康的基础, 心灵的健康才是真健康, 拥有自信与感恩, 懂得孝悌忠信, 礼仪廉耻, 仁爱和平, 有崇高的理想, 有宽广的胸怀, 懂得宽容与忍耐,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朗乐观, 淡定沉稳。良好的心理品质也需从娃娃抓起, 教师应呵护孩子的心灵, 慢慢引导、培养, 使孩子拥有坚强的心灵, 健康的心理, 倾注大量的心血去培养训练他们, 陪伴他们成长, 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不仅传授给他们知识, 同时做他们心灵的引导者, 引领他们走出心灵的困境, 走过暴风骤雨, 做他们心灵的保健师, 给予他们心灵的营养, 陪他们慢慢成长, 随着他们的成熟, 他们能抵御各种诱惑, 在人生的征途上不再迷失自己。每个孩子的心路历程需要老师的护航, 自信, 自强, 自立, 在老师的引导陪伴下逐渐形成, 愿每个孩子都有健康平安的一生, 是树, 有树的伟岸;是草, 有草的青绿;是花, 有花的艳丽。千姿百态, 才是大千世界,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老师的关爱,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 驱散幼小心灵的孤单和痛苦, 爱他们, 给予他们温暖, 是老师的天职。

摘要:教书育人, 德育第一。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只有心灵的健康才是真健康, 做学生的心灵保健师, 呵护孩子的心灵。举例说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关爱他们, 使他们健康成长。

8.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篇八

李飞鸿(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硕士,长沙师范学校教师)

曾经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叫窦文慧的女孩,自幼双目失明,9岁那年,她向父母提出要学习钢琴演奏,说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音乐家。在常人看来,窦文慧的这个梦想的确“太不着调”,因为她看不到钢琴、看不到键盘、看不到乐谱,但是妈妈尊重了女儿的选择,牵着她的手四处求学,经过无数次碰壁,终于投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一位钢琴教师门下。功夫不负苦心人,14年后的今天,取得钢琴专业十级资质的窦文慧在哈尔滨音乐厅举办了专场演奏会。当李斯特、贝多芬等音乐巨匠们的经典作品从她灵巧的指尖一曲曲被“还原”的时候,近千名听众一次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窦文慧的人生故事给了我们许多感动和鼓舞,更给了我们为人师者深沉的思索:梦想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也是他们在心中给未来世界画的一幅画。请细心呵护和浇灌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梦想!

一、要学会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

成长是身心裂变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充满着困惑和疑虑。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慢慢学会了故作深沉,学会了将心事偷偷写进日记,学会了一个人默默承受,同时,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梦想,有些人想当科学家,有些人梦想登上月球,有些想成为出色的工程师„„孩子们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往往会神采飞扬、喜不自禁,但是他们的梦想往往离现实有着很远的距离,甚至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太幼稚,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作出“不可能”、“天方夜谭”的结论,给他们泼冷水。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在真诚的倾听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抚慰成长中敏感的心灵,去感知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好奇。

上个世纪,在美国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妈妈正在厨房准备晚餐,院子里传来了蹦蹦跳跳的声音,那是她年幼的儿子在玩耍。“你在干什么?”妈妈问道。儿子回答说:“妈妈,我想跳到月亮上面去。”妈妈没有骂他玩得忘乎所以,也没有叫他回来洗手,而是冲着儿子说:“好啊,别忘了回家!”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了地球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我们可以想像,当听到“我想跳到月亮上面去”时,如果这位孩子的妈妈按照常规思维,把孩子臭骂一通或者取笑一番,那么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还会是阿姆斯特朗吗?有人说,如果孩子都是落入凡间的天使,那么梦想就是天使的翅膀,总有一天能让他们自由地飞来飞去。这句话在告诉我们:梦想是孩子们成长的声音,千万别嘲笑孩子的梦想,更不要打击孩子的梦想!我们需要给予的是更多的欣赏、倾听和理解,哪怕他们是在“做白日梦”,“异想天开”。

二、要做孩子人生的引导者而非设计者

有人感叹,现在的孩子缺乏远大理想,眼里只有考试分数和重点学校。其实,这个责任不在孩子。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缺少梦想?为什么孩子的梦想,都和考试分数有关?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在不断地告诉他们现实有多残酷,他们在用分数和生存压力摧残着孩子的梦想,为了分数,孩子们不得不放弃了一切“无关的爱好和特长”。笔者曾在报上读到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新闻,题目是《我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讲的是2010年全国高中生物联赛复赛浙江省赛区第一名得主沈寒,她有一个烦恼———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沈寒说,学习,她不觉得累,但她一直有件烦心事,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在老师、同学的眼里,沈寒是个近乎完美的学生。中考时,她是杭州市第二名,平时考试,常考班里的第一名。她还有很多才艺,小学时练过电子琴、围棋、硬笔书法和国画、素描等,琴棋书画样样都会。高一进校时,她想跳舞,结果被老师委婉劝退,说还是学习重要。现在,她的琴棋书画全都放下了,一心一意搞学习。读到这则新闻,我们不难找到“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缺少梦想”的答案了。

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即生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生长,而并非其他。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谆谆教导”——“考入重点中学,你才有出息”“学好数学,将来当个科学家”,其实这些说教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者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衷心期望”。诚然,梦想千里,始于足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让孩子们的梦想更具有合理性、方向性和计划性。但是我们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逼迫他们按照自己预设的轨道去努力、去发展。因为“同一棵树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教育者应该顺应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尊重每个孩子的愿望和诉求,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合理规划和设计人生的蓝图。遗憾的是,现在的教

育者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替孩子设计好未来,然后要求孩子去实现。这显然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和对孩子天性的劫持。

三、要做孩子追梦路上的知心伙伴

心理学专家在总结分析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理特点后,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1)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2)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不受拘束的想像力;(3)具有强烈的自我成长动机和成就动机;(4)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5)具有反潮流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6)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这里面提到的“好奇心”、“想像力”、“强烈的成就动机”、“坚强的毅力”,其实都来自人们从儿时起就拥有的绚丽多彩的梦想。

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梦想,是一种可贵的心灵动力,它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实现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之路充满艰辛,为了帮助他们美梦成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担任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孩子追梦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督促他们、鼓励他们,当他们的知心伙伴,和他们携手同行,让他们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比如,当孩子的梦想游离不定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寻找梦想的偶像;当孩子只看到偶像身上的光环和鲜花时,我们要和他们一起讨论偶像的成长史、奋斗史、成就史,让他们知道成功必须付出辛劳和汗水;当孩子为实现梦想无从着力时,我们要帮助他们制订圆梦计划,给他们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支持;当孩子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告诉他们学会坚强和忍耐,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温暖的鼓励和坚持的信心„„

9.多重角色 ,呵护孩子的心灵 篇九

孩子的心灵,就像透明的水晶,清澈见底,没有任何瑕癖,是这个世界上最可贵的财富,孩子的话语更似三月暖和的春风拂过人的心田,让人倍感亲切、温暖与温馨,记得在一次“树叶妈妈与小树叶”的游戏中,孩子们玩得欢天喜地,胡晟宇小朋友突然说:“张老师是树叶妈妈,我们是树叶宝宝。”、“老师象妈妈。”……他的话像一股暖流一直流进我的心窝……孩子的天真与纯真总让人深深感动,使人不能不爱他们――这些世界上最美的精灵!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是孩子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尊重孩子”“孩子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 ……等等无不指出了孩子需要成人的平等对待、关注和尊重,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应以多重角色去呵护孩子,不只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以阳光般的温暖去呵护孩子充满希望、充满渴望、充满幻想的童心,呵护那刚刚出土的梦想的萌芽、创造的萌芽、思维的萌芽,让他们在精彩的童年里快活地、自主的成长……

社会上赋予幼儿教师以不同的“冠名词”:“保姆”、“母亲”,也有人说“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只能如此说:确实我们担任着多重角色,兼具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职责,不但是保姆、母亲,更是孩子的大伙伴,是孩子的赏识者、支持者,是孩子的“大朋友。”

作为保育工作的一部分,象“保姆”、“母亲”一样呵护孩子是无可厚非的,孩子是娇嫩的`花朵,是我们的上帝:“老师,我的鞋带散了”,我马上蹲下去为孩子耐心的系好鞋带;“老师,我的发夹掉了”,我又百忙之中翻棉被为孩子找;孩子生病了,若不能及时通知家长,就连忙请别的老师帮忙带班,自己送孩子去医院就诊,问长问短,让他多喝开水;活动时,让孩子及时脱衣,活动完了,又马上提醒和督促孩子穿衣;有少数几个孩子不爱穿外套,常常从偷偷把衣服脱掉,我总是充当监督官,让他们穿上;几个调皮的孩子起床时,不穿好衣服就偷玩,我总是急在心里,并及时处理,教育、引导、帮助他们穿衣,这是强烈的责任心所导致的真正的关心与着急……尽管由于日常生活的烦琐,难免会有“遗漏”和“不足”,但扪心自问,我尽心尽责,做好保育、教育工作,我希望每个孩子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让我们的孩子在爱的滋润中象春日里的植物茁壮成长!

哲人说: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它给黑暗的世界带来光明,诗人说,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我不想以“铺路作石子,护花作春泥”的辉煌的诗句来比喻自己,但我希望以自己真挚的心、强烈的责任感去对待我的孩子们。

大班的孩子已有较强的独立能力,个性也逐渐明显起来,已经有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学会了观察周围事物,学会比较自己和别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更需要认可和呵护。早在半个世纪之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了解孩子与尊重孩子。”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关心爱护孩子的心灵体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个被尊重的个体,是孩子健康的心要的催化剂。“健康”不只是身体的,更是心灵的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充分体验师生是平等的,老师不但是“师长”,更是“伙伴”,是“大朋友”,甚至有时也是“孩子”。于是我和孩子一起游戏,我可以当“大灰狼”去抓孩子们,也可以当“小羊”让孩子们来抓我,在共同游戏

中体验伙伴的快乐;我和许多孩子以平等的身份相互借碟片,体现我们友好的朋友关系,有些孩子主动向我借物品,是那么大胆与活跃,使我们相互都体验到了“朋友间”的快乐与友谊;我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走进孩子的心灵,低头与他们说话,时而摸措他们的头,给他们一个亲切的微笑,让阳光照耀他们的心扉;我赏识每一个孩子,去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在享受自我成功的感受中快乐成长……有些孩子还常大胆的和我开玩笑,体验一起聊天的乐趣……

10.过度呵护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篇十

所谓逆反心理并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价值观不一致产生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时期,一个是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由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增强,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观点会产生冲突;第二个逆反时期是在青春期前后。儿童逆反心理如未进行正确引导和对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匪浅,一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久之会导致病态;二是不利于其改善和协调人际关系,容易把自己孤立起来;三是不利于其成长进步,重者会酿成严重后果。

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长的过分呵护是主要原因。家长的过分呵护、过多的约束与干涉,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看什么电视节目,选择什么课外读物,与什么伙伴交往,闲暇时间怎么安排,什么时间睡觉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家长都一一安排妥当,孩子没有一点自主空间,时间一久,自然会产生厌烦情绪,对父母的安排产生反抗。再者,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由于父母及长辈们的过分呵护、溺爱或放纵,养成了任性、孤傲的性格,一旦其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就会耍脾气,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与家长相对抗的逆反心理。

其实,孩子的逆反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引导得好,这种逆反心理将会逐渐消失,不会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但是,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可能导致孩子将这种方式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这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

11.执拗的孩子更需呵护 篇十一

我们班上有一个叫松松的小男孩,3岁半,模样可爱十分,但性格拗起来却是十二分,他的“拗劲”在于:挑食说不吃什么,任你老师磨破嘴皮,怎么喂你都喂不到他的嘴里,敢于和老师对抗,拗起来一天都用“恶狠狠”的眼光看着你,总之拗迹多多,不胜枚举。

事例一:早读结束后,因小班的座位不固定,椅子位置有了变化,吃点心时,别的小朋友都坐在各自的座位上,牵牵和松松却在抢椅子,我生气地把那把椅子搬开,大声地让他们重新去搬,不要抢这把椅子,牵牵听话,照着我的话去做了,可松松还是站在那儿不肯动,因为他刚搬的那把是个红椅子,这时候已没有红椅子可以坐了,我对他说,松松你再去搬一把吧,他不肯去,犟在那儿不动。

游戏活动时,他还是什么游戏也不参加,问他想干什么,他也不吭声,请他跟小朋友一块玩,他也不去,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事例二:今天,松松一入园就不高兴,不肯进教室,我好说歹说把他拉到了座位上,他就一个人坐在位置上,也不与小朋友们一起玩。原因,是今天早晨妈妈没有满足了他穿白色毛衣的要求,就给妈妈拗起来,妈妈给他穿上衣服,他就自己脱下来,就这样,反复几回,妈妈一怒之下,打了他,才算解决了矛盾,但孩子一天的情绪都不好。

三、造成松松拗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对松松小朋友的观察和跟他妈妈谈话,我了解到:

松松小朋友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他认为:只要老师和妈妈吵他,就是不喜欢他,你每次批评他,他反复重复的一句话就是:“谁要你吵我呢?你为什么不跟我好好说”,这个小家伙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只要你吵他,他就不听你的。真没想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会有这么强烈的`自尊心。

另外,松松小朋友从小和他的姥姥、姥爷一块长大,因为孩子离开父母特别远,老人自然对他是百依百顺;特别是她的妈妈,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总感觉对不起孩子,每次和孩子团聚,都给孩子买很多吃的和玩的,并且每次总得许诺下一次来还要买什么等等。和孩子在一起,只要松松提要求,他的妈妈总是满足他,哪怕是贵重玩具也是这样。因此,形成了松松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坏习惯,同时也助长了他的拗劲,如果大人不满足他,就拗起来,直到大人满足他为止。

四、解决办法:

类似的事情,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象松松这样的小朋友在我们所执教的班上也很多,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处理?

1、教师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教育孩子,要爱护、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具有自主性,有自我内在要求的“小大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经常和他谈谈心,以大朋友的身份去帮助他,告诉他老师批评他,并不是不喜欢他,而是让他改正缺点,坏毛病改正了,老师和妈妈自然就不批评他了,让孩子在感情上亲近老师,这样施教,他才能欣然接受。

2、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允许孩子失败和错误,一定要慎重对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每一件事情,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而不应该让孩子为此事而感到难堪。要讲究方式方法,掌握好教育的尺度,针对性地施教。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明白自己怎样的言行大家才能接受。一件处理不当的事件,不仅教育不了孩子,而且会伤了孩子那极其脆弱的自尊心,同时也影响师生关系。这不正是早期社会化所遵循的教育艺术吗?

12.王雨倩读后感-呵护孩子的梦想 篇十二

——读《心教:方法对了,孩子就优秀了》有感

在这个假期里,我有幸拜读86位老师、22位心理学家齐声推荐的台湾知名亲子导师、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教育的传播者与实践者李崇建老师的作品——《心教:方法对了,孩子就优秀了》,其中第五章第四篇《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我印象深刻,收获颇多。我不禁联想到我们不仅仅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还有他们的梦想。

同小乔丹一样,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孩子对自己未来的美好设计。孩子们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往往会神采飞扬、美不胜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常常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甚至大泼冷水。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子曾对母亲说,长大了要去当舰长,而母亲却说:“瞧你那糟糕的成绩,打扫军舰都轮不到你的份儿。”孩子的梦想被母亲的讥讽伤害了。如果这位母亲能像乔丹的母亲那样认真对待孩子的那份梦想,孩子日后没准真会成为一位出色的舰长呢。

孩子的梦想对孩子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巨大的牵引和激励作用。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鼓励孩子追梦,孩子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力,面对各种困难也会主动想办法去克服。梦想能使孩子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创造不辍,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据对爱迪生、毕加索、达尔文等成就卓著的人物的研究表明,他们在童年时期,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梦,他们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实现早年的梦想。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梦想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13.悉心呵护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十三

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把保护中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前段, 通过对我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抽样调查, 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由于心理健康书籍的匮乏, 缺少师资, 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不佳情况日益严重, 从而导致很多中小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不良,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目的不明, 学生积极性不高, 缺乏学习动力, 这是目前农村很多学生的状态, 主要表现在课堂问答不积极、完成作业不认真等方面。

2. 不擅长与人交流、缺乏竞争意识。

少数学生存在交往障碍, 不善于与伙伴沟通, 只会自己玩儿, 受了委屈好独自生闷气;与新朋友更不好意思接近, 不关心他人, 缺乏服务意识;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对竞争持无所谓的态度。

3. 遇到挫折, 不能尽快地适应。

学生的挫折来自多方面, 如兴趣和愿望方面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 遇到困难绕着走, 一点委屈挫折也承受不了, 很难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探究原因, 反思教育认识到必须引导学生走出低谷, 保持旺盛精力, 愉悦投入学习、生活之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中小学生赖以健康发展的前提。

现在许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很理想, 家长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焦虑、烦恼的家庭关系变得伤痕累累, 学生在这样的家庭中难免不受伤害, 许多学生变得自卑、易敏感、冲动, 言行退缩, 喜欢独处。家庭条件较好的却变得傲慢、好显示、爱炫耀, 影响控制他人的欲望较强。对此要召开家长会, 提示家长做到“四要”。

(1) 要多与孩子沟通心理。父母应耐心倾听孩子讲话, 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 尊重孩子的一些权利, 不以成人功利标准衡量和约束、管制孩子, 让孩子在有适当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疼爱之情, 对父母产生感激和敬仰之情。

(2) 要寓学于乐。父母应设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 要把学的事情与玩的游戏巧妙结合起来, 既顺应孩子好玩的天性, 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技能。

(3) 要对孩子的行为予以选择性指导。父母要遵循学习规律, 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赞扬;对孩子不对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 并引导正确行为, 指导行为矫正, 提高鉴别能力。

(4) 要鼓励孩子交友。年龄相近的同伴在一起游戏, 能使孩子在许多方面增长见识, 促进孩子在兴趣、注意力、语言、思维、情感、意志、动作、人际沟通、自信心、自尊心等诸多方面获得发展。

2. 好的学校教育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1) 做好情感交流工作。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外, 还应有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先培养自身的健康心理, 提高思想境界, 以对学生的“爱”作为自己的情感基础, 才可能做好学生的情感交流工作;还要善于用表扬的方法, 以耐心、公正、无私、民主、体谅人的态度对待学生。

(2)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中小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不甚了解, 又不善于自觉地主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态及相应的外部行为, 因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迫在眉睫。

(3) 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大多独生子女在优裕的物质环境中成长, 从未吃过苦, 未经受过意志磨练, 却过分强调自我, 唯我独好。因此, 一旦在生活中碰到不顺心的事, 就会无所适从。老师要及时发现苗头, 解其心结, 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与其他同学在同一个班级, 同一个小组学习, 与同学关系融洽, 团结互助, 这样他的认同感、归属感就得到满足。由于同伴之间年龄相近、智力水平相近等共同特征较多, 更容易进行比较、模仿、竞争。让学生拥有一个悦纳他的同伴群体, 对维护、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善推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治理学校周边环境, 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加大对光盘市场的监督, 清除网络垃圾, 多建立社区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多组织丰富的社区活动, 例如, 航模、车模比赛等, 努力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干净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 悉心呵护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是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值得冷静、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人们称没有心理教育的学校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 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是不合格“产品”。愿父母、教师和社会以真爱营造和谐的氛围, 让爱像一股股涓涓细流, 永远滋润孩子的心田, 使他们在素质教育的沃土中幸福地成长。

摘要:对洛阳市吉利区三所初中、十所小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因此,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21世纪少年儿童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颁布

[2]吴思娜主编.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承蒙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安全工作是公司一切工作保证下一篇:千年梦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