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教育研究

2024-09-15

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教育研究(共8篇)

1.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教育研究 篇一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及对策

摘 要:针对社会大环境对我国高校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防范高等学校潜在的安全问题,从而建立相应的校园安全管理预警机制。

关键字:高校安全;管理;对策

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着重于技防和物防硬实力的完善,同时需要人防的软意识做支撑。要不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安保工作理念上的更新,加强队伍建设,为高校”平安校园”创建打好基础。当前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目前高校校园安全,主要可以归纳为几类:

1.1 安全领域意识的滞后性

首先,学院领导在安保问题上不是不重视,而是没有办法将安保放到重要的意识日程中来考虑,另外大多都存在侥幸心理。日常工作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基本不研究校园安全问题,研究校园安全问题则是要迎接上级的检查。

其次,现在高校和社会互动的越来越多,但是全员安保的理念越来越弱,师生间未能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安全主体意识薄弱。

还有,现在大学在读的多为“90”后本科生、“85”后研究生,独生子女很多,他们主体意识强,但自理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弱,社会阅历少,想法单纯,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并且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遇到困难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2 安全防控体系的挑战性

首先,由于校园建设、校园活动日益增多,安全隐患随之增多,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没有及时增加与更换。

其次,校园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校园及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私人车辆急剧膨胀、出入校园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治安形势、交通安全随之严峻。

此外,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而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了学校与教师的利益发生冲突的局面,学生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

1.3 校园安保队伍职能及发展的约束性

首先,安保对象的改变和流动与学校户籍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由于生源的日益复杂和广泛,还有日益增加的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加之目前学校安保部门和学校户籍管理属地派出所系统不联网的状态,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双方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具体信息,无法及时的针对性强的做出应急预案,这样就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办法做到消失在萌芽状态。

其次,高校注重教学科研,对安保部门的工作不足以重视,加之高校安保部门的体制有很强的延续性,导致人员素质始终偏低,经费不足,很少投入安保设备,所以新时期高校的安保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还有,安保工作职能的改变,由原来主管校园内到校园内外小社会的转变,校内包括科研单位还有民营企业商业网点等等,情况复杂很多,尤其对校园外周边没有相应的执法权,所以,要确保整个校园的安全,形势是非常的严峻的。

最后,校园安保队伍日渐萎缩,高校管辖的派出所在校内设立的警务室形同虚设,并未发挥相应的作用。另外,目前校园内的安保人员许多是校园周边农民,因为其土地被学校征用而失业,当地政府、学校优先录用这些人来解决农民失地问题。但是他们都年龄偏大,素质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高校的安保执行力下降,故校园安保队伍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

首先,要提高高校领导安全管理的责任,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领导要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放到日常议程上,要经常研究,始终坚持把高校的安全工作作为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切实抓好高校校园的安全工作。高校安保部门要不断的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覆盖校园安全的管理制度、公共设施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和危险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学生公寓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大型活动管理的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的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而规范校园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使得行政管理程序化。另外,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后勤保障等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各尽其责,辅导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应该直接面对学生做好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联动相关部门各处,不留安全管理的死角。使其不管发生任何安全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而且做到及时管,及时解决,从而形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加强校园的安全宣传,提高师生自身的安全意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宣传提高高校师生安全意识的活动,比如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并且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知识及日常生活安全急救措施,可以以开展法律讲座、上安全教育课以及入学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传输安全知识,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自我防范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进而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大家更加关注校园治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来,主动成为改善校园治安环境、治安秩序的主人翁。此外,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还要定期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及火场逃生自救演练等方面的应急疏散演练和教育培训。总之要通过多层面和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且配合相应的实战演练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其主人翁的姿态,这是确保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还有,学院管理者加大校园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切实的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人防方面:高校安全管理人要多进行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考察工作、座谈会交流工作,同时多听取专家的讲座以及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而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专职校园安全保卫队伍。高校安保管理人,还要根据现时期校园安全管理的新特点,对学校的安全情况做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校园安全情况,明确校园安全的重点部位,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安全保障措施。定期要对校园内发生的案件进行分析统计,归纳出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段的发案特点,然后及时调试安保方案,加强重点区域的巡逻力度。建立健全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处理的制度,从而及时调解校园矛盾,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物防方面与技防方面: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一定要有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比如高校围墙、学生公寓低层的防护窗以及道路交通标识、减速装置等等,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大技防的投入,校园内重点部位以及偏僻角落都要安装红外线监控系统,学生公寓的智能限电系统,图书信息楼、实验中心等重要楼宇的门禁系统,学生公寓的防盗网等等,这些都是保障高校安全必备的物质基础。

最后,是要加强关注高校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问题以及大学生心理的健康问题。近些年来,从高校的实际情况看来,多数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甚至一些恶性案件,很大的一部分都和教职工学生的心理疾病有关。所以高校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并给予特别的关注,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特殊人群分析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便其能走出心理误区,达到减轻心理负担的效果。要帮助他们“减压”、消除心理挫折,使其重获自信,真正达到心态的平和。在日常的教学中,辅导员老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问题,并且定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解,然后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注重培养与学生的亲和力,使校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荣辱与共的精神和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所以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人这一主体在高校安全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职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每一名教职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个都不能少的”全员参与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于此同时,我们更要加强对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及周边安全形势的预判,及时把握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而把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波,谢卫正.关于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J].文教资料.2009(19):164―165.[2]韩红根.加强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学校安全管理.2011(6):27―3O.[3]王俊拴.高校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J].高教探索,2006(5):5

作者简介

芦佳(1984-),唐山师范大学换语言文学。

王秀炜,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史文艳,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2.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教育研究 篇二

关键词:校园安全,安全文化,安全标语,调研报告

一、大学校园安全标语的现状

据调查显示,大学校园内的安全标语非常少,罕有的大多只是关于“爱护环境”等环保之类和“水深危险”等防止溺水的标语。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意外伤害、防火等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具体状况如下:

1.部分大学教室里的电箱管理。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教室都存在,电箱没上锁,里面又都是各种线路和空压开关,此处缺少警示安全用电的标语。

2.某校教学楼大厅,食堂门口的瓷砖一遇下雨天就会很湿滑。据观察,下雨的时候,就仅在教学楼大厅,每天至少有10人会因为瓷砖太湿滑而滑脚或摔跤,此处在改进地面的同时也缺少警示防滑的安全标语。

3.某校教学楼,楼顶太开放,非常危险。在教学楼的顶楼,有一个很大的天台,人可以轻松翻上一个很大的露天平台,边缘处有一条不倒30厘米高的护栏,站立时不及膝盖,而据观察,每天几乎都有同学在上面晒太阳或者是背书,危险可想而知。此处在提高管理力度的同时也用增加警示楼高危险,禁止攀爬的安全标语。

4.垃圾桶分类不齐。重科校园内的垃圾桶有很多种类型,但是都缺少针对烟头的种类。笔者已发现两次由于扔进没有灭掉的烟头致使垃圾桶内燃烧的事故。此处缺少规范燃烧的烟头必须熄灭后才能扔进垃圾桶的警示标语。

5.车辆肆意在人行道上行驶。在校园里,很多自行车和机动车经常与行人在步行道路上抢道,特别是校园商业街上中午和下午放学的时候,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应在路口处设立禁止自行车和机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的警示标语。

6.校园寝室安全防范低。各大学校园内都有数十栋寝室楼,调查发现,每个组团门口没有醒目的标语。若注意相应安全标语的警示功能,将会大大增强寝室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7.标语若隐若现,难以注意根据观察,学生很少去注意校园里已有的安全警示标语。这一方面是大家的安全意识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标语牌很小,确实很难让人发现,形象设计与语言设计也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通过阅读报刊和上网搜索发现,幽默、诙谐、造型独特、创意、言简意赅等类型的标语最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阅读此类安全标语,也是最印象深刻的。反观部分大学校园内,标语用得最多的是祈使句语气,“请……”之类的,平平淡淡,缺少修饰,而且外观多已是人们审美疲劳的方形板状设计,毫无创意。此种境遇,校园安全越来越不会“说话”了。

二、大学校园安全标语缺失产生的影响

(一)增加了事故因素,减少了安全意识

由校园安全标语缺失引起的楼道踩踏、溺水身亡、马路“杀手”……这些安全事故每天都在吞噬着“祖国的花朵”。据统计,光是由于校园内的安全事故而伤亡的学生,全国每天至少“减少一个教学班”!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非正常死亡。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二)流失校园安全文化

校园安全文化是一种氛围也是一种精神。这种文化的建立不仅能让校园里的安全事故减少,而且也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生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安全标语正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起了大家对校园内危险地域的注意,提高了大家的校园安全意识,从构建了一种和谐稳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三)阻碍学校的长远发展

举例来说,在每年新生报到的时候,多数家长选择了送孩子上学。在家长参观校园时如果发现在必要的地方没有安全标语或警示,那么孩子的安全则成为家长担心的问题。再以一传百,直接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就间接影响到了下一届的新生入学质量和数量。因此,校园安全标语的缺失会阻碍学校的长远发展,这是学校和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校园安全标语设置的建议

(一)让标语“会动、会说话”

如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生长在信息化普及的时代,能够吸引住他们眼球的,一定要是“新”的事物。同样,如果设计校园安全标语不够“新”,是抓不住当代大学生的眼球的。这里的“新”不仅是指创新,也包含语言的幽默、诙谐、言简意赅和放置方式、位置的独特。校园的生活节奏很快,学习压力也很大,如果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能让人们停下脚步,去看看竖立在街边的安全标语,透过诙谐、幽默、创意独特、而且字数也很少的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能舒缓下压力,这就是最有效的安全标语。就比如在教室电箱的旁边写着“小心有电”或是“请勿冒险”这样生搬硬套的安全标语,但似乎忘了人们的好奇心理。会因为好奇而打开电箱从而使生命安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换种说法“小心我咬你”虽说不上有多好,但是利用语言的巧妙“我”更为亲切,“咬你”也更为形象。再者,若把教学大厅天台上的“禁止攀爬”放到扶手前面,就未免显得渺小,但如果将它放到踏入天台的两个旁边楼梯口,那么效果就不一样了。而“禁止攀爬”换个想法可以变成“防止坠落”,那么沿用上面的一种想法换成“小心自由落体”或是“小心被嗖”在引起注意的同时,会形成前方危险的潜意识。如“火不单行,防患未然”和“你爱湖水,湖水也会溺爱你”此类标语是不是会让你驻足观看,细细品味呢?你听到“我说话了吧”。

(二)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校园安全标语的多少与校园安全文化的浓淡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也与大家的安全意识联系。在安全文化浓厚的校园内,人们的安全意识会不自觉地得到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了校园内安全措施和安全标语的存在,假如内心根本没有安全意识那么所谓的措施和标语就是摆设,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如何尽快培养大家的安全意识,是学校面临的又一大考验。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在校园里面久了,大多数人觉得根本没有安全隐患的存在。恰恰就是这种“觉得”的惯性思维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学校调查小组认为安全标语是有必要的,不能等到事故真正发生了才后悔莫及。

(三)杜绝校园安全标语的弊病

“水深危险,请勿靠近”,“脚下绿地,请勿踩踏”,在校园里,诸如此类的标语流传时间较长,人们看后司空见惯,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与鼓动作用。也有的安全标语缺少人情味。当前一些安全标语,大多数是板着面孔训人,标语的作用本是提高人们的警惕性,而如果总采用威胁式的口吻,严肃过头,则将适得其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平日里,正因为如此标语,才没能引起学生们重视。这是一点很尴尬的现状。还有,已有安全标语牌得不到很好的定期维护,有的标语牌损坏已经很严重,个别字已经明显认不出。这让大家如何重视标语,提高警惕?另外,标语牌的形状也不必那么生硬只有长方形。像前面提到的“小心我咬你”就可以用火花形状的标语牌,而“小心自由落体”的标语牌则可换成外轮廓为牛顿的标语牌。

四、总结

3.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教育研究 篇三

【关键词】高校校园 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防线 门岗 监控 巡查

一、研究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在资料的收集上,本文采用了访谈法、文献法、问卷法、跟踪调查法等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结合2012~2014年学校保卫处门岗、巡查、监控的日常记录及案数目进行整理与统计,以對构建校园安保日常工作内容的必要性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找出详细介绍某一事件发生的缘由。文章将以NZY高职为例,对三道防线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和论述。

(二)访谈法

主要是实地走访了宁波市各高等院校保卫处三道防线的具体工作内容,并和一些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了他们所在校区管理的真实情况,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实际材料。另外,笔者也拜访了宁波市10位高校保卫处长,对高校三道防线工作对校安全的作用进行打分,结果9位处长认可三道防线对校园安全的作用并打出高分的成绩。

(三)文献法

利用图书馆文献、网络资源等,充分收集有关高校安全现状、管理模式、组织方式以及规模情况等多方面的众多资料。

(四)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统计学中均值比较和person相关中的路径分析(p<0.05),对高校2012~2014年某高校的三道防线的相关数据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三道防线的年均工作量分析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都采用了全开放式的校园管理模式,给高校保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安全压力。因此,高校的安防体系管理也必须层层落实,确保校园安全维稳。从图1可知,门岗每年的工作量数目在510次、监控485次、巡查在480次。高校校园门岗的数量最大。因此,本文将对高校安保工作划分为三道防线,即门岗、监控、登记。

1.开放校园首先就是门岗安保的开放。随着高校的市场化、社会服务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企业及外来人员迅速增多,这给校园安全带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研究报道,外来人员的进入导致校园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很多学生的手机以及校机房电脑主机配件被盗,偷窃和打架斗殴占校内案件数的65%。因此,外来人员对校园的安全威胁不断加大。门岗的排查与登记对校园的案件发生后的查处提供了第一手证据。图1是我校2012~2014年三年的门岗对外来人员登记情况,可见门岗在全年登记最多的月份为5、6、9、11、12月,平均每月每天有50人次。这就说明,这些月份门岗安保人员的排查及外人员进出我校比较多。

2.监控网络化建设是每个高校校园必备的安全体系。监控对学校安全隐患的及时排查具有不定时、快速、准确的特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增强,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教学、科研的资金投入,一座座教学大厦拔地而起,一台台现代化设备不断购进,学员多,学校日常流动资金数额巨大。另外,由于校区逐渐分散,一些机构也不断设立,也造成重点要害部位多而且分散,给校园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高校的监控技防是校园的第二道防线。由图1可知,三年每月每天的监控记录数目集中在5、6、9、11、12月,记录数目在每月达50次之多。笔者通过这几年走访其他高校发现,监控对校园案件的发现及案后的侦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但是也从中发现,很多高校对监控室的值班管理很混乱,对监控的值班都是在案发后才想起监控的作用,没有起到预防或者提前发现的作用。

3.校园的安保巡查制度常态化,可以提高校园安全系数。我国高校的周边几乎都是居民区和商业区交叉的地方。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第七条、第十一条规定,参照暑假的管理方式,我校决定在校园采取全天查证进校制度,以保障师生的安全。由图1可知,校园队员的巡查登记在4、5、6、9、11、12月平均每月排查记录人数45人。

总之,高校的三道防线,层次明显,相互补充,相互联动,对维护校园安全,降低校园治安事件的发生,作用非常显著。

(二)高校三道防线时间点记录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的三道防线都是24小时值班。由图2、图3可知:1.门岗的每日时间段点在上午10点到下午1点,门岗的登记记录占全天的61.4%;2.监控的时间段点在18~21点,占全天监控记录数的59.17%;3.巡查的时间段在凌晨0点至次日早晨7点,登记占全天监控数的57.7%。

综上所述,由校园的三道防线中的时间点来分析,监控的工作量比较大,其次是门岗,最后是巡查。笔者走访过相关高校保卫处,了解各个高校这三道防线,结果都是这样的答案。导致这样的原因有三点:

1.门岗上午时间段处于教学时间段,外来人员多数是与学校业务相关者、送外卖者、送学生快递者、学生家长等,门岗对这些外来者进行了人员、车辆登记。非本校人员在这个时间段在我校不敢作案,经过三年的校园治安统计,这段时间的发案率比较低。

2.校园监控时间段点最高在18点~21点,这个时间段监控工作人员要对校园的各个部位有监控点的位置进行排查,如公共场所、校园重点部位有无在校内闲散人员、晚归学生等。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可疑人员或者重点部位有异常会立刻通知巡查值班人员。如在校园内出现紧急情况,需要监控及时调配相关视频证据。

3.巡查岗是校园安全最机动的部门。目前,在我国高校管理体系中,安保人员必须24小时巡查服务,包括驾驶机动车、骑自行车和步行。巡查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隐患并排除;巡查在每天点段中,凌晨1点到早上7点是校园安保管理中投入力量比较薄弱的环节。笔者走访宁波各大院校,经过暗访发现校园的巡查只是停留在监控中,实地巡查及巡查路径比较短,导致校园盗窃案件频发,如学生的自行车、衣服、机房的内存条等物品盗失案件率比较高。因此,加大校园夜间巡查是各个高校安保工作的重点。并且要扩大巡查路径,对校内的隐患死角亲临排查。

(三)三道防线的路径相关性分析

对高校校园安全的三道防线进行系统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从系统论中得知,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

本文用系统论对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三道防线进行数学模式分析。如图4可知,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件数与门岗、监控、巡查登记记录数进行矩结构路径探索:1.校园事故数与门岗登记相关系数为0.75,与监控相关系数为0.81,巡查相关系数为0.63;2.三道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是门岗与健康相关系数为0.83,与巡查相关系数为0.56,监控与巡查的相关系数为0.88。

研究可知,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日常工作中门岗、监控、巡查的工作量有一定的关联。其中,监控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事件的发生率。不难发现,高校监控覆蓋全校各个重点部位,对校园安全隐患的发现及排查都具有一定的及时性。其次是门岗工作量,门岗是对外来人员排查的首要当口,尤其是我校地处小区繁多的地段,对校园的可疑人员进行必要的登记与询问是确保校内安全的重要因素。巡查工作量与案件数关系相对比较小,原因是巡查只是完成任务,没有及时去甄别一些人员及对重点部位进行排查。另外发现,高校的三道防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会使校园安保工作更加稳固,即从监控工作中去弥补门岗工作的不足,用巡查去填补监控工作的不足。门岗工作量与巡查相关系数比较低,可能原因是,门岗点属于固定值班点,对校内发生的事情鞭长莫及,这点今后笔者再次加以研究。

三、结论与建议

(一)高校安保工作中,门岗、监控、巡查工作量的排查是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由于经费、编制等问题,导致高校安保队伍的素质不高,对工作的态度不够细致。尤其是门岗,多数高校的门岗对外来人员管理登记不够详细,导致校园内安全事件频发。

(二)高校安保中,门岗、监控、巡查应该建立三者的监督联动机制。校园安全应该从小做起,监控完全可以监控门岗的工作量情况。巡查可以加强校园重点部位的不定时、定期检查。监控工作量是全校校园安全事故重要工作手段。

(三)高校安保工作中三道防线必须要建立联动机制,进行每日必查监控、门岗、巡查的登记记录情况,要长期不断地稳抓联动机制,要及时发现工作的不足;对一些不够认真或者玩忽职守的安保队员进行解聘,加大安保队员的业务学习,要定期为安保队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工作业务通报,要坚持三道防线的制度性建设。

【参考文献】

[1]邓国林.大学新校区安全保卫工作的特点及其对策[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04):113-115.

[2]李静.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40-42.

[3]刘银科.论新时期高校保卫队伍的建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5(01):107-109.

[4]邓先锋.关于高等学校治理周边环境的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132-134.

4.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篇四

1高校火灾的特点

1.1极易发生群体事故

高校是人员十分密集的一个地区,尤其是在学生的住宿楼以及教学楼上。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地区的楼道距离十分的狭窄,学生逃生、疏散的时候极易发生拥挤或者是踩踏的事故。由于高校中的学生人员数量十分密集,进而就会形成群体性的伤害事故。

1.2财物损失较大

高等院校是集教学、科研以及教师学生生活于一体的教学机构与组织,同时,高校中还林立了很多的建筑物,不仅有日常学习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等,同时还有学生们日常生活的宿舍楼及食堂等等。图书馆中收藏了很多书籍以及相关的学习参考文献,实验室内有很多价值不菲的实验仪器以及易燃易爆的化学实验药品等。因此,一旦其发生火灾,会对学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有可能对学生及教师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给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财物损失。

1.3在社会中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人们对于高校发生火灾的关注程度正呈现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现正在逐渐的扩大、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一些知名、重点的学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度也就越来越高。这些院校一旦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不仅会造成本校的重大财物的损失,同时也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促使社会上的人更多的关注高校的消防安全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在国际上形成一种负面、消极的影响。

2高校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2.1设施老化现象严重

现今我国有很多的高校,尤其是百年名校中,普遍都存在着较多的老式建筑。其中,这些建筑在建设时都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建筑的材料多为砖木,消防措施设备配备的不全面等一系列的问题,致使其存在着巨大的火灾安全隐患。同时,老式的建筑中没有建设专门的消防安全通道,其所架设的电源线路等多为明线,这种形式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极易促使火势得以蔓延与扩大。除此之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在建设学生的宿舍楼、教学楼等的时候,为了更快的完成相应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没有达到安全消防的标准,同时还缺少相关部门的检验与验收,进而造成很多楼内的消防安全系统的安全性较低,消防安全的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与老化的现象。

2.2超负荷的用电现象十分严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对学生们的日常住宿及生活、学习的质量都在不断的提升与增加,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在校学生与生活的幸福感。对此,就在学生公寓内增添了很多大型的电器,例如洗衣机、电视机等设施。同时,现今的大学生们几乎每个人都有电脑。因此,学生在宿舍的时候,经常的使用洗衣机、电吹风、电脑等一些大功率的电器设备。加之有些理工科的学生私自的在宿舍接电线,增加接线等情况的出现,就很有可能造成用电量急速增加的情况,由此就造成电力设备的超负荷运行,致使火灾的发生与形成。

2.3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近年来高校内部所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学生与老师缺乏相关的安全消防的知识与意识,不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而造成的。同时,很多的`学生与老师缺乏火灾扑救与逃生的常识与技能,进而在火灾发生的时候不懂得如何逃跑与自救,错过了最佳的救火时机,导致火灾的蔓延与扩大。同时,高校对于教师与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较少,没有在学生与教师的脑中形成一个消防安全的意识,对学生与教师的消防安全的常识与基本的技能培训的较少,很多工作都只完成了表面的部分,没有在高校内彻贯彻落实消防安全的知识。除此之外,高校内大多数的管理者没有定期的对高校内部的消防措施及相关的设施,电路等进行检查与更换,对相关工作意识的缺失,进而导致高校内火灾的发生。

3高校火灾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

在高校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必须使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同时,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需要始终以“防范胜于救灾”为主要的指导方针,并依据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地区以及进行不同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模式。因此,可以将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日常的教学活动与内容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质量,增加学生的消防灭火的知识与常识。除此之外,学校可以通过播放校园广播、网络等形式来传播消防安全的知识,进行消防知识的科学普及,进而来提升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救与逃生等等。还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与老师进行对消防站进行参观与学习,并与消防队结合建立成一个“警民共建”组织单位,让大学生能够真实的走进消防部队,体验消防。

3.2建立消防安全责任机制

对于高校来说,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消防安全机制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约束,提升学生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得高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更加的规范化。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消防档案,制定应急疏散的方案等来对每一个责任人进行责任的明确,加强对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依据这个责任机制来追究具体部门甚至是个人的责任,对其进行严肃的处罚等等。由此,就可以在高校中建立起一个全面、完善的多元化的消防管理的体系,全面的开展高校消防安全的工作。

3.3加大消防安全设施的经费投入

高校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之下,进行总的发展战略的计划时,也需要相应的对消防安全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完善。对于高校内的消防安全基础性的措施进行适当的优化、更新,从而使得高校内部的消防安全措施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对此,就需要学校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增加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对校园内的消防安全措施进行有效的更新与完善,对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的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降低安全隐患。

4结语

高校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高校中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注,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的排查,来提升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效果增强高校消防安全的指数,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进而提升高校内学生及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文虎,邬效林.高校消防工作潜伏的隐患与对策[J].人类工效学,,6(1):67-68.

[2]彭连臣.高校消防安全对策[J].劳动保护,(11).

[3]郝振伟.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0(6):100-101.

[4]马小辉.大学生安全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5.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教育研究 篇五

教育工作汇报报告

按照教体局9月19日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市校园安全整治及学生安全教育专项行动工作督查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校全面开展了自查,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小组

为了切实做好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黄万宾

成员:侯 琰 杨波涛 赵宏铨 王 儒 贾国玺

二、自查内容

1、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学校设有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都安装视频监控, 都与县雪亮工程接入,设有专职宿合管理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2、重点领域治理情况。开学初第一周利用班会,班主任对学生加强防溺水事故、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的安全教育;加强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进行电器火灾综合治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有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预案。

3、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学校每周设有安全员,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每期都会对师生开展法治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反邪教警示教育。

4、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建立了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每期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

5、食品饮水安全与卫生防疫管理。开学初,完善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堂就餐环境,对学校的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进行了排查, 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不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清洁、干净。

6、私家车安全管理。学校与有私家车的教师签订了私家车出入协议,建立了私家车管理台账,加强私家车的的管理。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实验教师每次上课使用都严格登记,建立登记台账。

三、存在的为题

学校坡道口长期存在私家车拉人现象,师生上下学出入存在盲区,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无果。

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能有序开展,全体教职工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秩序井然。

贾 桥 初 中

6.校园安全现状分析 篇六

对于“安全”二字,在汉语词典中其基本含义为不受威胁、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等。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安全,就谈不上社会和谐、人生幸福,因此,安全要求万无一失,安全时刻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在校的学生,身边需要注重安全的地方很多:人生安全、财产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宿舍安全等。这些安全问题在校园普遍存在且易受忽视,所以各级部门经常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接下来我就其中的宿舍安全与交通安全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

宿舍是学生课余学习与生活的主要阵地,创造一个安全文明、舒适和谐的宿舍环境很有必要。这就要求我们保持宿舍良好的卫生环境与公共秩序,消除宿舍的安全隐患。至今我们还清晰地记得2008年上海商学院宿舍楼的火灾带来的不幸事故,宿舍安全始终是学校领导关心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在平时仍然不注意,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不强,宿舍中抽烟、私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等现象屡禁不止。到了冬季,天气变冷,很多学生嫌到开水房打水麻烦,就在宿舍使用热得快,经常出现宿舍断电、保险丝熔断等现象,加上多数热得快质量有问题,烧水无人看防,这就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当前,一般宿舍都会摆放有三四台电脑,加上手机充电、台灯等,有些宿舍内电源插口可能难以满足学生的用电需求,学生们就会私自购买插线板私拉电线,安全意识强的学生会买一些质量可靠的插线板,但也有学生图便宜,购买的插线板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男生宿舍里的烟头也是酿成火灾的潜在隐患。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消防安全工作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宿舍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加强检查,严格从学生宿舍查出热得快、电饭锅等集体宿舍安全隐患,当然更重要的是从教育等方面入手,一定要深入学生中间,强化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此外,宿舍中还需要注意财产安全,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偷不可能把自己的不良行为写在脸上,在假期、上课、晚自习等时间段,最容易发生偷盗事件,大家该提高警惕,离开宿舍时将贵重物品保管好,随时关好门并及时切断插座电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尤其在大城市,汽车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的同时,也隐藏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交通安全。俗话说:交通连着你我他,交通安全靠大家,为了确保人生安全,我们有必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我们学生当中,闯红灯、横穿马路、跨越隔离带等不良行为屡见不鲜。因此,在校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极其重要。在红绿灯路口,我们应该宁等一分,不抢一秒,这样可以多一份安全。在过马路时,我们应该走人行道与斑马线,时刻注意关注身边交通状况,决不能图少走几步路而横穿道路或跨越隔离带。总之,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宝贵生命,我们应时刻注重交通安全,将其牢固记在心中,只要人人均能付诸行动,我们就能实现安全出行、和谐交通。

为了较好地解决校园安全问题,我觉得学校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大学校园是社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问题是社会安全问题的反映,学校可以把安全教育纳入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使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安全学习、安全生活等基本理论与知识,逐步形成较明确的安全理念和重视安全的行为习惯。总之,在各方面大力宣传之下,愿大家都能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注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我们都行动起来了,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必定能够取得很大的成果。

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2015-08-07 09:52:15 | | 艾瑞咨询 专题研究-教育

摘要 :《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2014》调查发现,“单一以成绩为考评标准”是中小学教育中普遍担忧的问题,新一代家长、学生更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特色的个性化教育解决方案是家长的首选。

关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学习问题,探索未来中小学教育模式的观念和趋势。

1、目前中小教育的主要问题和困惑:家长主要担忧“以成绩为考评标准”,无法最大化发挥特长

面对中小学教育,家长普遍反应教学方式、教育资源配置、教师人才结构失衡等问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困惑。现有教育体制,更多的强调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孩子都能按一个教育方式生产出来,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特长和能力。如何有效的实施合理的教学方式,挖掘发挥孩子的潜能和特长,是家长最期望解决的问题。

2、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习成绩”已不是第一目标,新一代家长学生更注重能力素质培养

以学生、家长两方面观点来看,学习的关注点和动力,学生占比66.9%,家长占比32%。区别于单一的成绩分数为重,更偏向以个人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强调孩子个性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孩子给提供不同的教育,只要在自身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充分的发展个人潜能就达到教育的目的。

3、家长对于教育的观念在逐步改变:个性化教育解决方案逐渐成为家长的首选

区别于传统知识的教学课程,家长对于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游戏娱乐方式学习更为偏向,教育理念在逐步改变。

4、互联网科技化教育产品使用比例提升:中小学阶段互联网应用低龄化趋势发展

随着互联网低龄化趋势的扩展,使用过互联网科技化教育产品的学生比例升高,占比49%,并有36%的学生近期想尝试使用,具有较大的空间基础。但由于该年龄层的特殊性、自由支配时间少、家长具有购买决策权等原因,学生使用习惯有待培养。

5、学生认为在线学习的好处是:可将“标准化课程”变成“私人定制”,在线学习自由度更大

学生选择在线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学习时间地点更为自由,可选内容更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并安排学习进度,相对于线下面授形式,费用较低。

6、互联网科技类产品服务使用呈上升趋势:工具类学习产品使用比例较高

学生使用互联网科技类产品服务,主要包括工具类产品、网校类、题库类产品等。其中工具类产品使用比例较高,占比71.89%。

7、移动终端渠道使用比例提升:以PC端为基础使用渠道,平板电脑、手机使用比例提升

目前学生运用PC端进行在线学习仍是主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民规模的增长、移动智能终端的多样化,移动端将会出现较大增长。

8、科技互联网与线下面授的有机结合:偏向基于传统面授,配合使用科技产品服务的学习方式

单一传统面授或者互联网教学的模式,都不完善。把两者结合起来,基于面授,配合科技产品服务,是一个教学的循环过程,更利于学生的互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开拓。

9、多数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遵循“预习-学习-备考-巩固”的有效循环过程

针对中小学生学习的方式和习惯进行调查,能够按照一定方式学习的学生,并遵从“预习-学习-备考-巩固”的循环模式,占比72.7%,也同样存在59.7%的学生,单一以备考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备注:以上文字和数据均来自“艾瑞咨询”

2014年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 2014-08-27 11:31:00 点击:8 发表: xiaoxin

由好未来和艾瑞咨询合作,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好未来家长帮论坛、家长帮(app)、学而思网校等渠道的调研制作而成的2014年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主要研究了目前中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和困惑以及学生对互联网科技类产品服务的使用情况等。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2013-2014教师互联网行为分析报告

时间: 2014-09-11

在线教育,教师的互联网行为很重要

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现状及对策

黄海旺/王海英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教材实验和教学实施情况是小学科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小学科学教材和教学的现状与培养创新人才、大力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小学科学教育还需在课程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师培养与培训等方面加强研究与投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现状与对策

小学科学课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自然观,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创造潜能,培养科学素质。为了了解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教材的适应情况以及教学的实施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质量,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更适宜的教学资源,我们对科学课教材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研究人员。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对科学课教材和教学现状调查主要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由五部分共45道单项或多项选择题目组成。调查的内容涉及教材、教学、学校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五个方面。

(一)关于教材

对小学科学教材的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十五方面。

1.教材选择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2.教材设计的科学活动是否适合学生的基础,是否具有实用性,能否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3.教材的编排、陈述方式与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教材的选材和编排是否循序渐进,是否有利于教学进展以及有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

5.教材设计的学习情境和科学活动是否合理,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6.教材是否向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

7.教材能否在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8.教材设计的活动内容是否多样化,在观察、实验、操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上,能否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9.教材是否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0.教材插图的形式是否合理、恰当,适合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实际特点;教材的文字量是否适中。

11.教材中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问题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学生是否能够完成。

12.教材是否与您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生物和地理资源、人们的生活习惯、人文环境、工农业生产实际相适应。13.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您所教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社会实践水平。

14.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应教师所具有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15.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能否满足教材的教学要求。

(二)关于教学

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八方面。

1.对科学课中探究式教学的新理念理解的程度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的频率如何。

2.在科学课教学中是否使用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观察或实验等教学方法,频率如何。

3.在科学课上是否有条件运用多媒体资源、幻灯片等辅助科学课教学。

4.每学期的科学课能完成每册教材内容量的多少。

5.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是否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观察等。

6.参加过的科学(自然)课教学研讨的主要形式是什么?A.学校教师之间共同备课;B.教研员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C.县、区、市及以上的教学研究活动;D.从来没有参加过教学研讨活动。

7.在科学课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A.学校不重视;B.教材不适应当地情况,缺少教学资源;C.得不到教研员等的教学指导;D.自己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好。

8.所教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学习兴趣的状况如何?A.有兴趣;B.比较有兴趣;C.无所谓;D.感到很枯燥。

二、调查评价分析

(一)对小学科学教材的基本评价

1.教材在体现知识与科学性方面

体现知识性与科学性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评价指标。调查分析发现,在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方面、教材的选材和编排以及学生科学学习四个项目中选择“好”“一般”和“较差”的比重如下图所示。在上述四个选项中,评价为“一般”的比重均居首位,评价为“一般”和“较差”的合计比重都达到6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小学科学教材在体现知识与科学性方面尚有提高和完善的空间。

图1教材的知识与科学性维度

2.教材在适应学生认知与心理规律方面

新课程改革倡导注重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科学教材在内容编排和活动设计上体现并适应学生的认知与心理规律。调查分析发现,在对教材设计的学习情境和科学活动是否激发学生兴趣、教材是否有利于学生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教材能否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教材能否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材是否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五个选项中,选择“好”“一般”和“较差”的比重如图2。与前四个选项相比,评价为“好”的比重略有提高,全部在35%以上,但评价为“一般”的比重仍居首位,全部在45%以上,评价为“一般”与“较差”的合计比重仍均在55%以上。调查分析表明,科学教材在适应学生认知与心理规律方面与课程改革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图2体现学生认知与心里规律维度

3.教材在编制与出版特色方面

教材的文字、插图和活动编排、难易程度与不同区域性特点的适应性,以及与教师的接受能力、学生知识背景的适应性是教材的特色所在,也是教材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

调查分析发现,在教材的文字、插图和活动等的编排、难易程度以及在教材的文字量是否适中,教材的插图形式是否合理、恰当,是否适合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和实际特点选择中,有部分教师特别在调查问卷上标明:现有教材的文字量偏少,部分插图不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希望能通过更多的文字内容和更易于理解的插图形式揭示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

在对教材是否与学生知识背景相适应,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社会实践水平,教材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问题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学生是否能够完成等几个选项的评价选择“好”“一般”和“较差”的比重如图3所示。调查分析表明,教师对教材与学生的适应性上还存在许多不满意的方面。有的教师特别指出:教材配有的活动偏多而练习偏少,有时难以在短时间的课堂上完成。

此外,在对教材体现与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生物和地理资源、人们的生活习惯、人文环境、工农业生产实际是否相适应的评价项目中,选择“好”“一般”和“较差”的比重分别为13.3%、50.5%和36.2%;在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能否满足教材的教学实施要求的项目中,选择“好”“一般”和“较差”的比重分别为15.7%、42.4%和41.9%。可以看出,对这两个选项评价为“较差”的比重明显提高,表明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性评价较差。有一些农村教师指出:现有科学教材的内容以城市取向为主,与农村实际情况联系不够,有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偏深,与农村地区学生的背景以及概念发展达到的阶段存在脱节现象,这对于农村学生的科学课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此外,教材中设计的观察、实验、操作、制作等活动形式多样,这些实验活动需用大量各种各样的教具。在大多数农村学校缺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及图书室、实验室设备陈旧的情况下,按照教材规定的活动内容开展科学课教学几乎是纸上谈兵。这也说明,教材在上述方面尚有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较大空间,这也是教材编写者多年来不断努力的主要方面。

此外,在教材体现的与教师接受能力的适应性方面,即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应教师所具有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教材价格是否合理并为多数学生所能承担,教师每学期科学课能否完成教材内容量,在这些项目中,选择“好”“一般”和“较差”的比重如下图所示。

图3教材编制与出版特色维度

(二)对学校与科学课配置方面基本情况的评价

1.大多数学校的班级配置仍以多班级、多人数为主

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学校都能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科学课。其中,在六年制或五年制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的比重分别占77.5%和15.3%,二者合计比重占92.8%,另有7.2%的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即开设科学课。但是,在班级学生人数的调查中,每个班级的人数在65人以上、51~64人、40~50人和39人以下的选择比重分别为7.6%、29.5%、55.7%和7.1%,其中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上的合计比重占37.1%,说明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班级配置的学生人数过多;在教师承担的教学班级调查项目中,只有42.7%的教师承担着同一年级的教学任务,其余57.3%的教师都承担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负担的学生人数较重,而且需要进行跨年级课程的备课,这对于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需要提供大量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需要配备相应教具和学具的科学课教师而言,承担的任务更是重上加重。2.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与设施配备方面有一定进步,但仍有较大不足

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与设施配备是保障科学课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调查表明,学校教学硬件设施仍然普遍不足,缺乏必要的硬件建设和课程资源,严重制约着科学课教学的顺利实施。其中,七项调查项目中(学校是否重视科学课,为科学课配备的师资力量是否满足科学课教学;学校是否配备专门的科学教室;在为科学课教学配备的实验器材和用品是否满足实验课需要;学校是否配备图书馆、资料室等,是否满足教师查阅资料的需要;学校是否为学生配备了科学教材的配套学具;学校是否设置科学实践基地,如生态园、种植园、气象观测站等;学校是否组织丰富学生科学生活的活动,如科学兴趣小组、科技节、创新大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兴趣。)选择“好”“一般”和“较差”的比重如图4所示,其中评价为“差”的比重有五项达到40%以上,其余两项也在20%以上,所占比重均较高。这表明大多数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与设施配备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科学课程而言,因为涉及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更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但是调查发现,学校图书室建设普遍薄弱,藏书陈旧,数量偏少,加之相当多的学校上网条件落后,上网查阅资料无法实施,其他渠道也有限,远远达不到教学需要。此外,学校的实验器材配备也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特别是一些偏远和农村地区的学校经费有限,教学硬件设施更是普遍不足,个别农村学校的实验器材拥有量几乎为零,科学课的许多活动都无法开展。这对于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而言,是必须设法扭转的重要方面。

图4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与设施配备

(三)对教师新课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实施情况的评价

1.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一定理解,但实施条件尚不充足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活动的方法,切实地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理解。这与传统的教师自己设计问题、将探究步骤详细指给学生的教学过程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独立、能动地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这些新要求同时强调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更多地运用新的资源和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调查分析表明,目前,尚有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内涵以及如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存在着模糊认识,一部分教师甚至放弃对新课改理念认识情况调查项目的选择。调查表明(见图5),在教师对科学课探究式教学法新理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教学中使用频率的项目中,选择“好”“一般”和“较差”的比重分别为16.1%、64.4%和19.5%。在对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使用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观察或实验等教学法频率的项目中,选择“好”“一般”和“较差”的比重分别为21.4%、63.8%和14.8%。

此外,在有关教学组织情况的调查项目中,其中,在科学课堂上是否有条件运用多媒体资源、幻灯片等辅助教学资源项目中,41.9%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使用”,54.3%的人选择了“偶尔或在上公开课时使用”,3.8%的人选择了“没有条件,从不使用”;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是否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项目中,35.9%的教师选择了“有教学计划地组织”,57.4%的人选择了“较少或偶而组织”,6.7%的人选择了“没有条件,从不组织”。可以看出,尚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资源配合教学或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课学习。

图5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实施情况

2.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大多数教师参与过教学培训,并具有主动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

调查发现,有93.3%的教师“参加过教研员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或“接受过新课程的相关培训”,28.6%的教师“参加学校教师之间的共同备课”,只有1.9%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这表明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已在逐步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为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了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机会。

但调查同时发现,在一些选择了参加过教研员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教师中,仍有许多人在教学过程中面临问题的调查选项中,选择了“得不到教研员的教学指导”。这固然有教师自身是否能够通过培训有效提高自己的一方面,但同时反映出有的培训工作存在流于形式甚至走过场的问题,不能使参与的广大教师真正得到提高。这在笔者听过的一堂市级评优课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在那堂课上,一位新课改实验区的小学教师讲的是“重力”一课,这节课只关注了课堂上学生热热闹闹的“活动”,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从而使美其名曰的“科学活动”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玩或打闹”的课堂。其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缺乏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而且这名年轻的教师在授课总结中说:该节课是她从所听的其他评优课中得到启发后,进行了修改而上的。足见其本身并没有从听课学习中真正获得提高。

3.网络已成为教师查阅资料的主要途径,但网络硬件条件尚不能满足需要

在教师为帮助教学查阅资料最经常使用的途径调查项目中,选择“学校图书馆”“自订杂志、报纸”“网络”“其他”选项的比重分别为13.8%、38.6%、70.5%和6.7%(这是一个多选项目);在教师是否经常上网查阅信息或资料的调查项目中,选择“经常”“偶尔”和“很少”的比重分别为31.0%、46.7%、22.4%。对比分析发现,在选择了以“网络”作为帮助教学查阅资料途径的教师中,仍有很多人选择了并非经常而只是偶尔上网查阅资料。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已具备以网络作为查阅资源、帮助教学的途径的意识,但是仍有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经常上网的硬件条件。

4.“科学教材不适应当地的情况,缺少教学资源”仍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在教师科学课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的调查项目中(这是一个多选项目,见图6),51.0%的教师选择了“教材不适应当地情况”,特别是“缺少教学资源”选项(还有许多教师在此选项上标注着重线)。此外,11.4%的教师选择了“学校不重视”选项,20.0%的教师选择了“得不到教研员等的教学指导”选项,还有23.3%的教师选择了“自己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好”选项。

图6科学课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四)对学生科学课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的评价

在学生对科学课学习态度的调查项目中,有较高比例(占94.2%)的学生对科学课学习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在学生是否具备上网查阅资料的渠道调查项目中,选择“大多数学生具备”“只有少数学生具备”“没有学生具备”“其他”选项的比重分别占31.1%、55.8%、11.2%和1.9%;在学生是否具备让家长一起完成课外科学实践活动的条件调查项目中,选择“大多数学生具备”“只有少数学生具备”“没有学生具备”“其他”选项的比重分别占11.6%、73.4%、12.1%和2.9%。这几项调查表明,科学课本身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渴望科学教师带领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实验、观察、种植、饲养等科学活动。同时,已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具备上网查阅资料、帮助科学课学习的条件,但只有少部分学生家长能够与学生一起完成科学课安排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也表明,目前一些教材配置的要求家长参与学生课外科学学习活动以及进行学生科学课学习评价的要求尚难以达到。

三、科学课程教材编写与教学改革实施的对策

科学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教材编写、教学培训、学校配套改革与教师队伍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对科学课程教材研究,编写出适用的科学教材

1.在教材的活动编排上应更好地体现知识与科学性,体现学生认知与心理的发展规律

在课程改革中,根据科学课的学科特点,科学教材应更好地兼顾科学知识的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三条线索,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在内容设计和活动编排上更好地体现学生认知与心理规律的发展阶段,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达到对科学本质理解的最终目的。同时,针对目前科学教材过多地注重活动性、过程性内容的呈现,可读性和结论性知识偏少的状况,教材还应按照实现科学知识之间的并列或逻辑上升关系的要求,在学科编排、活动设计、文字和插图配置上更好地选择和设置,从而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科学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培养过程。

2.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配套资源

针对此次调查以及以往调研中教师反映强烈的缺少配套资源的问题,科学课教材在基本完成一轮编写任务的基础上,要大力开发立体化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一是要完善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师用书中要加强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提供更多的相关背景知识,同时,根据地域特点,提供相关的替代活动和自制、自配教具的方法,使教师更易于把握教学,操作课堂教学。二是要开发各种形式的面向课堂的资源,包括教学仪器、光盘课(包括电视授课的录像资料和课件)及其他资料。教学用具除可以请生产厂家制作适宜教具外,应鼓励学校或教师自制,或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以节省资金,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3.以通用性与地方性兼顾为原则,编写适用于不同区域特点的科学教材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客观上都存在着经验背景、知识基础、认知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有些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远远滞后于物质流通和信息畅达的城市地区;又限于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总会有些教师在把握教材结构、内容以及教学设计过程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难,需要提供更多的帮助。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地区的学生书读的偏少,接触的信息少,教育性的玩具少。在这些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如果使用不适合的科学教材,可能会给那些农村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带来困难。因此,研究面向广大农村地区适用的科学课程和教材,编写出具有农村特色的科学教材,以使更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受益,促进他们个体的发展,并最终促进新农村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有效地加强对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应构建一个科学教师理论学习与培训的平台,帮助科学教师的成长。其中,强化各级教师培训工作仍是最主要的途径。根据多次调研,笔者认为对教师的培训应当转变培训的重心和形式。应当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教材使用的具体指导,加强优秀观摩课的研讨,让一线教师多看、多听一些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尤其是针对部分地区硬件不足、资源不够的现状,需要对教师进行可操作性的案例培训、教材分析,从教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进行问题会诊,而不是空对空的理论说教,或走形式、走过场。要拓宽培训渠道,使培训成为科学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共同体”,为一线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之间的学习与研讨提供一个互动场所,以全面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

各级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一方面,应拓宽渠道,想方设法加大对科学教育资金的投入,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仪器,解除教师教学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为科学课配备更多优秀的专职科学教师,要重视、理解、支持科学教师的各项工作,充分鼓励和调动广大科学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资源,开发科学课教学的材料和器具,保障科学课的顺利实施,以使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师自身应具备较强的科研与学习能力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程度。要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基本的科学素质,需要教师具备科学课教学的基本素质。特别在科学课堂里,如果说学生的思维是“线”,那么教师就是拿着“针”的手,“穿针引线”的过程就是科学知识的探究和积累过程。没有针的引导,思维的“线”就难以准确地找到科学知识的关键点。要发挥好教师穿针引线的作用,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心中要有科学的精神,要本着一种执著的态度和精神去对待教学工作,同时要求教师自身要具有从经验和环境中不断学习的意识,以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共同为教学实践提供依据,不断推动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调查概况

为了解中小学家校沟通的现状,本调查问卷从教师和家长对家校沟通的感知出发,包括基本信息、教育双方对家校沟通的评价和态度、家校沟通的内容、时机与方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设计的问卷通过对60名教师和80名家长试测后修订而成。正式测试时,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在北京、山东、黑龙江、河北、广东等五省市,选取教师和家长各1300人进行调查,有效回收各1028份和1202份,回收率分别达79.1%和92.5%。本次调查立足于对教师和家长在家校沟通各个维度上的对比,以发现个中差异,从而为家校沟通的有效实施提供改进对策。

■杨晓琳

家校沟通,指家庭和学校双方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彼此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行为。它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良好的家校沟通有利于学生、家长、学校的共同发展。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并根据问卷设置选项的条件,对家校沟通的态度进行了单因素差异检验,对家校沟通的内容进行了卡方检验,以考察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对家校沟通的的重视程度、家校沟通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家校沟通方式的选择、影响家校沟通中的主要因素。

1.家校沟通受重视吗?

从教师和家长双方来看,都高度重视家校沟通,双方对家校沟通的态度是积极的,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家校沟通是见成效的。

家校沟通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结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它既可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还可以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体而言,教师和家长都高度重视家校沟通,教师的重视程度略高于家长。统计结果显示,93.3%的教师、89.7%的家长认为家校沟通“迫切”和“非常迫切”。教育双方这种对家校沟通的积极态度将有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段的教师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教龄、职务、学校所在地的教师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不同性别、学段的家长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家长在家校沟通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可见,男女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上处于同一水平上;但是工作年龄、工作经历对于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不同学校也对教师与学生家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男女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处于同一水平上,但是不同地区的学生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处于不同水平,即不同区域的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存在本质性的差异。

在家校沟通的成效评价上,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家校沟通是见实效的。其成效评价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等级,调查结果显示,54.2%的教师选择了“很满意”和“满意”,78.7%的家长选择了“很满意”和“满意”,教育双方对家校沟通的成效持肯定意见。

综上所述,教师和家长都高度重视家校沟通,教师家校沟通的态度在教龄、职务、地区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家长只在地区这一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教师和家长都认同家校沟通所取得的成效。

2.教师和家长在沟通内容中更关注什么?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关注度最高,随着学段的升高,家长更关注学习,而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校沟通的内容在本调查中涉及学生的学习、品德习惯、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通过了解教育双方的沟通内容,可以发现他们的育人关注点,为有效沟通奠定基础。

总体而言,在家校沟通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度最高,其比例分别为38.0%和67.3%(见图1)。可见,在家校沟通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家长则主要关注学习。这反映出家校沟通中家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关注度不够,家校教育还没有真正产生共鸣。

从学段看,在每一个学段中,家长关注学习所占比例均高于教师;并且随着学段的升高,在关注学习方面,家长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教师比例反而不断减少。家长关注学习的比例在各学段分别为60.0%、63.5%、70.3%、71.1%,教师则是52.4%、42.7%、34.5%、21.8%(见图2)。

从性别看,不同性别家长关注各项沟通内容所占比例相当,而不同性别教师在关注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男教师相比于女教师而言,关注内容更均衡,其对学习、品德习惯、身心健康的关注比例分别为25.8%、32.8%、30.1%。可见,男教师能相对全面地了解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基础教育应加强男教师的聘用的又一个可量化的缘由之一。

从教龄看,教龄低的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较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具体表现为,3年以下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比例最高,达51.9%;3年以下、3-5年教师在关注家校沟通的学习方面所占比例显著高于20年以上的教师(P=0.000,P=0.019)。这与新入职教师对于学生的全面管理的意识不强和经验不足有关,也反映出职前培养与入职培训的缺失。

综上所述,在家校沟通的内容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最高,随着学段的升高,家长关注学习的比例不断升高,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男教师表现甚于女教师。

3.教师和家长选择什么样的沟通时机和方式?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随机性比较强,往往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进行沟通,采用的方式更多的是电话、短信和家校联系簿。

家校沟通要达到预期目的、收到理想效果,除了教育双方重视、统一沟通内容外,还应特别重视沟通时机和沟通方式的选择。

家校沟通的时机在本调查中涉及:定期沟通、偶遇的不定期沟通、当学生学习或思想出现异常时、当工作时间充裕时、当学生表现好或有进步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随机性的家校沟通,两者所占比例均大于70%,其中,以解决学生出现问题为主的沟通超过40%,说明家校沟通的计划性还有待提高。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20%的教师采用“报喜式”的沟通,说明教师已经改变了以往“告状式”沟通,孩子不再因“老师找家长而色变”,这种做法有利于增进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家校沟通的质量。

家校沟通的方式在本调查中涉及三个方面:不可视沟通方式——家校联系簿、短信沟通、电话联系、书面通知,可视性沟通方式——家长会、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访校、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触网式沟通方式——电子邮件、网络平台等。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家长主要采取的沟通方式是电话、短信和家校联系簿,教师使用以上方式的比例依次是83.4%、75.9%、51.1%,家长比例依次是67.3%、65.5%、35.9%,以上均为不可视沟通。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方式具备方便、快捷、省时、易沟通等优点,但这些不可视性沟通,往往影响沟通的质量和深度。

调查结果还表明,除家长会外,有60%-90%的家长和40%-70%的教师完全没有接触过可视性家校沟通方式(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和“触网”式沟通方式(如网络平台与电子邮件),家校沟通方式比较单一与陈旧。

综上所述,教师和家长在家校沟通中的随机性比较强,一般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联系对方;家校沟通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电话、短信和家校联系簿等不可视沟通,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除家长会外,没有接触过其他可视性沟通方式和触网式沟通方式。

4.影响家校沟通的因素是什么?

教师和家长都感觉工作忙、没有时间是影响家校沟通的主要因素。

家校沟通的影响因素在本调查中涉及:教师方面认为工作太忙、家长不配合、个别家长刁难、自己不愿意;家长方面认为工作太忙、离学校太远、老师不欢迎、文化程度低无力参与、孩子成绩差不好意思与老师联系。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家长都把工作太忙视为影响家校沟通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教师比例达43.5%,家长比例达62.6%。家长工作太忙的影响因素远远高于教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占发布了《2008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4.6%的职场人士会产生工作倦怠,61.0%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深感筋疲力尽。也有一部分家长在访谈中谈道:“老师太忙了,平时上课的时候联系老师怕影响老师教学,而在下班的时间联系老师又怕打扰老师休息,所以不在有大事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联系老师”。而受访教师谈道:“家长总等着老师联系他们,沟通行为被动”。可见,教育双方还缺乏默契的配合与相互理解。

调查结果还显示,40.3%的教师认为家长不配合与个别家长刁难是影响家校沟通的第二因素,这可能与前面调查中发现的教育双方在家校沟通的内容上存在的显著性差异相关。

综上所述,影响家校沟通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和家长工作太忙,其次是教师认为的家长不配合因素。

5.重视学生青春期的家校沟通

7.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教育研究 篇七

1 安全管理概述

1.1 安全管理含义

安全生产, 亦称安全生产管理, 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为避免发生人员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等的动作[3]。

1.2 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管理原则是在安全管理原理的基础上, 指导安全生产的规则。包括以下五大原则: (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 管生产必管安全; (3) 人人自我管理; (4) 三同时; (5) 四不放过。

1.3 安全管理职能

(1) 基础型职能。包括: (1) 决策; (2) 指令; (3) 组织; (4) 协调。

(2) 治理型职能。包括: (1) 整治; (2) 防范。

(3) 反馈型职能。将职能效果反馈给决策机构, 检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研究偏差, 及时修正, 改进系统运转。

2 小纪汗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2.1 安全管理现状

2.1.1 矿井概况

小纪汗煤矿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的东北部, 地处陕西省榆林市城西12km, 隶属于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芹河乡和岔河乡管辖, 是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煤电一体化的配套矿井。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主采2号和4号煤层, 平均倾角1~3°, 平均埋藏300m、平均煤厚5.0m。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0.0Mt/a, 服务年限120a, 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井田划分为三个开采水平, 采用盘区式布置、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全部垮落法管理工作面顶板。以两个综采工作面达产, 配备三个连采机掘进工作面和一个综掘工作面保证矿井接续, 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 采用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系统。为满足电厂用煤, 在地面建设与矿井生产能力配套的选煤厂。

2.1.2 存在的问题

(1) 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突出。小纪汗煤矿属于新建现代化矿井, 安全管理方面欠缺经验, 薄弱环节和问题多。从近三年发生的伤亡事故数据看, 顶板事故、运输事故、机电事故是小纪汗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薄弱环节。事故类型的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

(2) 不安全行为频发。小纪汗煤矿安全隐患随处可见, 例如安全帽无系带、不带防尘面具、酒后下井、空顶掘进、无临时支护、支柱初撑力不够、不按设计参数施工等问题, 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从小纪汗煤矿2010-2012年的事故数据看, 顶板事故占30.77%, 运输事故占21.54%, 机电事故占16.92%, 三项相加达到69.23%, 是小纪汗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事故类型分布如图2所示。

(3) 职工经验主义严重。职工本身安全意识差, 加之生产任务重, 重生产、轻安全思想根深蒂固。从事故统计的年龄段来看, 小于30岁的职工工作态度谨慎, 大于40岁的职工工作经验相对丰富, 这两个年龄段发生事故的概率小, 而30~40岁的职工, 徘徊在谨慎和经验之间, 是事故的高发人群, 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事故发生年龄段统计数据如图3所示。

(4) 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文化素质低是我国煤矿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一点在小纪汗煤矿表现得尤为明显。文化素质低直接导致职工安全意识差、思维简单、行为粗鲁、难于管理。从职工的受教育程度来看, 事故发生人员多发生在初、高中学历阶段。事故发生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统计数据如图4所示。

(5) 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小纪汗煤矿先后制定了领导安全隐患监察、井下安全保证金、优秀标兵评比等一系列制度, 对职工的安全管理不可谓不严。但是, 相关责任人不仅不能履行安全职责, 而且违章指挥, 甚至带头违章作业。因此, 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6) 安全隐患监察不细致。部分职工和基层领导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危险思想, 对井下的安全隐患漠然置之, 对安全隐患的监察走马观花, 安全事故的发生存在很大的必然性。

2.2 原因分析

(1) 对危险源不重视。小纪汗煤矿在危险源判断、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尤其是对顶板、运输、机电等关系矿井安全的危险源缺乏足够的重视。顶板事故占小纪汗煤矿历年伤亡事故的30.77%, 是非常重要的危险源, 但没有引起全矿的高度重视, 顶板事故的发生频率居高不下。

(2) 违章作业行为普遍。煤矿事故频发的主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前者是被动的, 后者却是主动的。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4], 分析小纪汗煤矿的事故, 不难发现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职工不遵循安全管理制度, 不服从安全管理, 违章操作导致的。

(3) 职工自身素质低。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 一方面要改善职工劳动条件, 提高职工素质, 另一方面要制定惩罚措施, 提高职工劳动积极性[5]。从2010~2012年小纪汗煤矿发生的事故来看, 初高中学历的占50%以上。此外, 老职工经验主义严重, 安全意识淡薄。

(4) 制度落实不到位。小纪汗煤矿参照邻近矿井的管理经验, 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标准不执行、制度不落实的现象严重。部分领导和职工落实意识差、责任意识弱、思想素质低, 只追求进度和经济利益, 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

(5) 隐患治理纸上谈兵。在井下工作中, 部分职工隐患监察能力差, 领导责任心不强, 忽视隐患监察的重要性。井下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场所, 安全隐患的监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而不应该是纸上谈兵。

综上所述, 小纪汗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严峻, 安全管理环节薄弱。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制度走过场、隐患监察流于形式等问题是制约矿井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实现矿井安全、高效、文明、健康发展, 小纪汗煤矿任重道远。

3 安全管理的创新对策

煤矿事故发生有四大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6,7,8]。前三个方面很多是由第四个方面引起的。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 研究科学创新的安全管理对策才能保证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3.1 创新安全管理意识

意识决定思维方式, 意识的形成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性。安全生产不仅是人员、设备、管理等某方面的因素, 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9]。要建立健全和谐、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 实现人、物和系统的本质安全, 建立安全管理机制, 实施科学管理, 避免事故发生。

3.2 加强安监队伍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首先, 必须用制度进行约束;其次, 提高安监人员的素质, 充分发挥监管作用。要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做到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同时, 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增强职工对安全生产的信心。

3.3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是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意识、作风和行为规范。人是生产环节中最积极的因素, 是安全生产的实施者, 是事故的受害者, 也是安全生产的受益者。建立符合煤矿特点的企业文化, 达到人人知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为安全的境界。

3.4 提升职工安全素质

在煤矿高危行业, 没有高素质职工的正确操作, 安全就没有保障。依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4], 对不同层次的需要, 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政策, 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 实现职工从“要人安全”到“人要安全”的思维转变。

4 结束语

在人人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世纪,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煤矿安全生产已成为中国社会最敏感、最热门的政治话题。公民的主要需求已经从温饱转移到安全和健康, 珍爱生命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煤矿安全问题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本文以小纪汗煤矿为研究背景, 用客观真实的数据分析了安全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研究探讨了针对性的创新对策, 对于指导小纪汗煤矿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摘要:煤炭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能源,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矿安全生产关系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也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难点。本文以陕西榆横矿区小纪汗煤矿为研究背景, 从论述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入手, 基于统计数据规律, 分析了小纪汗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管理的创新对策。研究结论对提高小纪汗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纪汗煤矿,安全管理,原因分析,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列宁.发达国家煤矿安全管理的经验极其借鉴[J].煤炭经济研究, 2010 (30) :75-78.

[2]高群.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西北煤炭, 2008 (12) :15-17.

[3]谢崇旺, 等.煤矿安全管理的“四个关键”[J].煤矿安全, 2010 (12) :123-125.

[4]石建文, 桂祥友.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及问题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 (1) :62-64.

[5]孙连胜.煤矿安全管理之管见[J].煤矿开采, 2006 (6) :10-12.

[6]蔡卫, 马尚权.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 2004 (12) :74-76.

[7]闫海英, 黄波.现代科学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9 (1) :81-83.

[8]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1) :69-72.

8.高校校园安全现状及创新安全教育研究 篇八

【关键词】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对策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教育事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近年来教育事业得以较快的发展,而且校园不断新建和扩建中,所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加,火灾频繁的发生,带来了严重的伤亡和损失。所以加强校园的消防安全管理,对学校的消防安全环境进行不断改善,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技术,从而确保校园的稳定、有序,使学生能够安心的学习和生活。

1、当前校园消防安全现状

1.1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意识

学校没有专门的消防安全工作管理组织,通常都是由保卫部门来对消防安全进行管理,这就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具体落实到实处,没有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有效的处理。特别是学校没有经常性的对师生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这就导致学生和老师都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更没有相关的经验,从而导致在工作和学习中,存在着一些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用火及用电,从而导致火灾隐患增加。特别是学校部分保安人员都是外雇人员,这部分人员对于学校火灾隐患缺乏了解,而且又没有经过相关的消防培训,也意识不到自身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责,从而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无法及时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处理。以上种种行为都会导致一旦火灾发生,连自救能力都很难做到,会导致生命和财产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害,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

1.2学校人员集中,安全出口少

目前在我国的校园中,通常都是采取封闭和半封闭的模式进行管理,这就存在着学生住宿的问题,而且为了使宿舍更加安全,通常都会采用防盗窗和防盗门,而且一些消防安全出口也都关得严严实实,甚至没有。而且一幢宿舍内都会住着很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没有什么消防安全意识,而且对事情的处理能力也较弱,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

1.3部分学校建筑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火灾隐患

目前在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中,还是使用早期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由于这类结构建筑自身具有较低的耐火性,一旦发生火灾则会起到助燃的作用,同时在设计时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使其在消防安全上存在着较多的隐患,不利于火灾发生时的自救和救援。

1.4消防安全管理薄弱,火灾隐患多

学校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较为薄弱,校园内存在着私接线路和保险的情况,而且在宿舍内部分学生使用大功率的电器设备,或是吸烟及使用蜡烛等,这些都是重大的火灾隐患,极易引发火灾的发生。

1.5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缺失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到课程当中,这就导致学生在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上缺乏,而且很多学校都没有开展过消防灭火和逃生的演习,学生对防火的意识缺乏,更缺少逃生方面的知识,一旦发生火灾,连自救和逃生的能力都没有。

2、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的具体措施

2.1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是教育学生和培养祖国未来的地方,所以学校不仅要身负家长的重托,而且还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需要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避免火灾的发生,因为一旦发生火灾,则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而且会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重视到校园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投入,规范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从而有效的保证校园的安全,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2.2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教育

学校应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教职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及员工的消防意识及责任心,利用张贴画报、订阅刊物及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等掌握防火、灭火及逃生的常识,使学生和教职员工都能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增强自身的消防法制观念,从而有效的提升消防安全的责任心。

2.3确保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得到具体落实

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学校要建立和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在宿舍、图书馆、实验室、食堂等重点部位和场所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到每个岗位和场所都有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开展定期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抽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保证各项制度得到落实,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要确保其完好有效。

2.4消防部门加大监督力度

校园作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部门,消防机构应该加大对学校火灾隐患的排查力度,能够随时将学校的消防安全状况有所掌握,及时发现隐患,及时要求学校进行消防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消防机构还要定期进入校园内开始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开展消防安全课程,在向学生和教职员工宣传消防法律法规的同时,也使之对消防安全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一旦发生火灾,则其自救能力具有较大的提升。

2.5强化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

学校要把学生宿舍作为全校防火工作的重点,在方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同时,要加强宿舍用火、用电的管理,严禁在宿舍内乱接乱拉电线和使用大功率电器。不在宿舍使用明火;不将易燃易爆物带进宿舍;不在宿舍内焚烧物品;不在寝室吸烟;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向管理人员或有关部门报告;爱护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不随意移动或挪做他用;室内无人时,应关掉电器和电源开关等。加强检查,及时制止学生的违章行为,同时要确保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通道畅通。

2.6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校园消防安全隐患

学校要加大消防安全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划定足够的消防安全专项经费,从而加大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改,加强对消防器材和设施的配备和维修,从而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有效的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另外,还要合理调配人员,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来进行大学校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历史遗留的建筑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老化,消防基础设施缺乏等火灾隐患,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可行的整改计划,及时加以整改。

3、结束语

近年来校园火灾呈多发趋势,所以校园消防安全问题已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所以需要不断完善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具体的落实,从而确保校园内师生的安全,避免校园火灾的发生。对于校园内的火灾隐患要加大排查力度,加强校园消防安全建设,提高广大师生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其自救和逃生能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使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努力提高其防火能力,从而杜绝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培.浅议现代消防管理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0).

[2]戴生彪.浅议高校消防隐患及工作安全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7).

上一篇:关于过年的谚语和歇后语下一篇:辛亥革命题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