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共12篇)
1.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篇一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系别:教育系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张嘉豪
学号:201102512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篇文章是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论述了原始社会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解释了家庭、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客观规律,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他的实质,阐明了国家将随着没有私有制和阶级的共产主义的实现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那么恩格斯为什么要写作这篇文章呢?这是由于十九世纪70-8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和理论斗争的需要。
十九世纪70-80年代,国家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除了加强他们的国家机器镇压工人和劳动人民之外,还在理论上尽量美化资产阶级的国家,企图使工人阶级放弃争夺国家政权、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革命道路。
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还曾经宣传过国家起源的“契约论”,承认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当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后,就把国家说成是永恒存在而不可侵犯的了。恩格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要彻底打破这种迷信,决定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二、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相辅相成我们知道,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阶级压迫的机关,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管理机构的客观要求,是控制社会冲突,使社会有序发展的客观力量,但是国家不仅具有阶级性,还具有社会性。任何脱离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去认识国家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但这又不等于说国家就有“两个本质”。只能说在这对矛盾体里,阶级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社会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国家的阶级性和社会性这对矛盾统一体是相互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对于一个现实的国家,他的任何一项法律法规和社会制度都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双重体现。我们都知道,一个阶级要对社会进行统治,那么就要以这
个阶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来作为统治的前提,或者说是统治阶级在他完成、实现国家的公共职能的这个过程中完成他的阶级只能的。否则阶级统治就会失去他的社会依托。
恩格斯曾经在《马恩选集第三卷219页》中说过:“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他执行了他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也就是说,如果国家不担当社会的正式代表,他就无法登上统治的宝座,也就无法为自己的阶级服务;如果国家不反应统治阶级的利益,那么国家将最终不成其为国家。所以,我们总是在一个具体的政治现象中,看到国家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双重影子。
也许大家会问了,既然阶级性是国家和氏族区别开来的标志,那么国家与政党、地方政权这些也具有显著阶级性的组织相区分的标志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国家的社会性。政党虽然也代表了本阶级的利益,也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是他却不是社会的正式代表,不是公共权力。他们和国家一样存在于社会之中,但他们区别于国家就在于他们不凌驾于社会之上。可见,要正确理解国家这个概念,是必须把社会性与阶级性相联系起来的。
三、社会主义国家应重视国家社会性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们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政治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政治生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什么我国接二连三的出现过阶级斗争扩大化、反右扩大化之类的问题?为什么过去我们总是过多的关注国家的阶级性,甚至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而忽视了国家的建设呢?这是由于我们过去理论的片面性即强调国家的阶级性而忽视了国家的社会性这样的理论密切联系的。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再出现这样的失误,我们应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研究。
就国家的本质而言,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过去曾出现过的国家形态是一样的,也是统治阶级为了在国内外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必须采取的政治组织形式。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又与任何一种剥削阶级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不是一种日益与社会相脱离的力量,而是一种日益同社会相融合的力量。他的总趋势是国家的阶级性日趋减弱而社会性不断增强,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半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各种不属于阶级关系范畴的群体之间的矛盾开始上升到突出位置。我们的政策要改变,我们的观念要转变。在社会矛盾大多数不再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情况下,民主无疑要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目标,民主的范围无疑要扩大,而民主范围的扩大就必然带来专政范围的缩小。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发展的总趋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此之外,恩格斯站在当时他所生活的环境的高度,批判了婚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并将其归结为资产阶级中婚姻存在的问题。恩格斯认为,前资本主义社会,根本没有自由婚姻而言,婚姻是随着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是随着男性统治地位的确立而出现的;是丈夫统治下的婚姻,充满着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一方面是一夫一妻制,另一方面是杂混制以及它最极端的形式-卖淫,这是第一个矛盾;同时,在一夫一妻制内部存在着第二种矛盾-即使加以禁止而严惩,但终不能根除的通奸。
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平等的婚姻是虚伪的是由夫妻双方的地位决定的,因此总是衡量利害的婚姻,是不稳定的婚姻,依旧克服不了一夫一妻制的根本矛盾。针对婚姻总是对利害的衡量这个问题,恩格斯指出,由爱情而结合的婚姻是人的权利,买卖婚姻形式从表面上已不多见,但实际上却在愈来愈大的范围内推行,以至于不仅妇女,连男子都被标上了价签。这种价格不是根据他们的个人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来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谈到当事人是在自由的条件下缔结的婚姻的;真正的婚姻自由只能表现为双方当事人把相互的倾心爱慕当作他们唯一结合的动机。
因此,恩格斯得出结论,要想消除一夫一妻制中的根本矛盾,只有打破这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时爱情成为唯一衡量婚姻的标准。那便是人类迈入共产主义社会。
恩格斯所说,拥有很大的合理性,在当时的角度,确实地位的不平等、经济的不对等确实是阻碍婚姻平等自由的一大瓶颈。因为不平等,导致双方家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因为金钱的卖淫,导致,双方在结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是否爱着对方,更要考虑双方是否能养家糊口,那个人是否值得自己依托。当经济因素阶级地位因素不再衡量的时候,爱情,确实成为了衡量婚姻的唯一标准。
然而,恩格斯似乎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卖淫中,女方考虑的是经济因素,那么男方呢?男方的动机是什么?更何况,通奸,很多时候,都是打着爱情的幌子,而与金钱无关。如同亚瑟王中的兰斯洛与王后,如同西方中世纪中那些骑士与贵妇。在通奸中,更多涉及的,是感情的因素,而扉物质。更何况,在男女地位平等的今天,妇女经济的弱视地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是,许多婚姻依旧存在着问题。经济,是制约婚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却不是唯一。即使以爱情而结合又怎么样?爱情,是脆弱的,异变的,让人妄自嗟呀,让人空劳牵挂。以爱情之名结合,同样以爱情之名分手。爱情啊,真的会有永恒不变的爱情么?要么,在日常琐碎日常争吵中消磨殆尽,要么转化为相濡以沫的亲情。维系婚姻的,也许并不只是爱情。维系婚姻的,是人性,是一种感情的纽带吧。一旦纽带断了,婚姻,也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爱情,不过是一个美好却飘渺的爱之梦。的确,恩格斯指出的问题,现在百年后的今天同样存在。多少婚姻,真正是因为爱情而结合呢?太多的铜臭,参杂进了原本应该圣洁的婚姻。这种物质的考虑,使得贫穷的人不敢奢望爱情,爱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不能承受之重。而富有的人,不敢相信爱情。他们,真的不知,那些漂亮的女孩究竟爱的是他,还是他兜里的钞票。而家庭中,由于夫妻双方个体能力的差异,许多都会出现双方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当然,也就决定了双方的地位。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的因素、由于个体的差异,双方经济地位真正的平等,是很困难的事。当然并不否认,有许多经济地位大致相同的夫妻。也许真的只有到了马恩所说的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彻底消除经济对于婚姻的腐蚀
2.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篇二
药茶作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我国古人从神农时代起就发现了茶树, 并逐渐将茶叶用作健身治病的佳品饮用。
随着饮茶风气的盛行及人们医疗实践经验的逐渐积累, 后人将一些植物的不同部位切制加工或净选加入茶叶煎、泡饮用, 从而形成了“药茶”这一新剂型。公元752年唐代名医王焘著成《外台秘要》, 将玉竹、茯苓、葛根等14味中药加工制成饼阴干, 谓之“消渴茶”。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中列有茶方十多则, 如治疗伤寒头痛壮热的“葱豉茶”。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名医古籍都记载了众多茶方, 且各具独特色。当今药茶广泛地应用及防病健身的独特疗效, 受到了众多商家及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1 药茶的特点
药茶是中医临床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中药剂型, 它在选方、配伍、用法、制备、疗效等方面更有其特色。
1.1 配伍精简
中药药茶的每一处方配伍, 一般精选一、二味主药或采用药对、古方、验方, 具有方简效验, 应用方便实用之优, 如柿叶茶、荷叶茶、藿佩茶、杞菊茶、当归益母茶等。临床刘小英单用每次鱼腥草50g, 加水50mL煮30min滤渣当茶饮,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连用一个月症状全部消失[2]。
1.2 药力专一
茶剂选药配伍在注重方简的前提下强调药力专一。李氏[3]采用“冠心茶” (黄芪、百合、党参、麦冬各15g, 五味子10g)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 经对照症状和指标明显改善消失。方法:先将中药饮片用少量凉开水浸润, 后用开水浸泡20min, 日1剂分4次饮用。此外, 平肝阳、降血压的槐菊茶, 清肝明目的菊花决明茶因疗效确切则古今沿用。
1.3 饮用方便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中草药传统的服用方法面临新的挑战, 而成品药茶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便迎合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即冲 (泡) 即饮, 以药代茶, 或甘甜爽口, 或苦中回甘, 其中日益盛行的广州凉茶就是很好的例证。另有决明茶、杞菊茶、时珍槐茶明目保视, 适用于中老年视力昏花、中小学生用眼过度的视疲劳;冬凌草袋泡茶、金银花袋泡茶清音利咽也别有风味。
1.4 疗效稳定
药茶由于粉碎后增加了有效面积, 使其在水中的溶出率大为提高, 保持了药用有效成分使其临床疗效稳定, 作用持久。如“补益润肠茶” (黑芝麻、生首乌、当归、黄芪制成袋泡茶) 用于便秘、利湿清热, 排石消炎的金钱草茶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等都有确切的疗效。
2 药茶的功用
茶剂依据祖国医学理论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 在临床上显示出了显著的功效及药理作用。
2.1 发汗解表
此类茶多味辛性温, 具有发散风寒、清热解毒的功效, 临床多用于风寒、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之头痛发热等症。如姜苏红糖茶、葱豉茶、紫苏叶茶等。药理研究此类茶多含有挥发油, 具有发汗、退热、镇痛、抑菌等作用。
2.2 清热解毒
茶剂中药多寒凉, 具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明目祛暑等功效, 如当今市场热销的王老吉凉茶、金银花茶、蒲公英茶、冬凌草茶等, 该类茶都具较强的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
2.3 滋补强壮
性味甘平, 多具有补益功效, 适用于气血阴阳不足之证, 如人参茶、银耳茶、淫羊藿茶、虫草茶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可调节人体免疫平衡, 有的还具有抗衰老、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如黄芪茶[4]等。
2.4 养心安神
临床用于心悸怔仲、健忘失眠等症, 如人参茶、丹参茶、柏子仁茶、花生叶茶、百合茶等。此类茶多具有强心镇静, 抗焦虑作用, 能改善胸闷、气促、心悸、怔忪等中医证候。
2.5 止咳化痰
多用于咳嗽痰多之症, 如杏仁茶、桔梗甘草茶、川贝茶等。
2.6 明目降压
用于盛夏暑热目赤肿痛、头晕心烦、小便不利等症的苦瓜茶;用于头晕目眩、耳鸣、心烦易怒、头痛者或现代高血压有上述证候者, 可用决明茶、夏枯草茶、菊花茶、石韦茶[5]等。
2.7 健脾消导
临床多用于饮食不化、腹胀胃痛等食积、气滞症, 如桔皮茶、健胃茶、麦芽茶。药理研究其茶可增加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增强胃肠蠕动能力。
2.8 利尿渗湿
临床用于水湿停饮、身体浮肿、小便不利等症;也有人通过利尿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用于饮酒过度等。如车前草茶、玉米须茶、冬瓜茶、西瓜翠衣茶、白茅根茶、五皮饮茶等。
3 中国药茶的发展和未来
中国药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安全高效、方便实用的独特剂型, 在党和政府关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 品种开发日趋增多, 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自20世纪80年代起, 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及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 在传统药茶品种的基础上, 创立了大量疗效卓著的茶方茶剂, 相继研制开发了令世人瞩目的名牌产品, 如江苏省徐景藩的青蒿茶、决明茶;湖北邓来送的解表茶、降压茶、利咽茶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活血茶;辽宁省原药材公司研制的午时茶;上海生产的三花减肥茶;江西生产的宁红保健茶系列;西宁生产的虫草速溶茶;河南生产的冬凌草袋泡茶、金银花茶等名目繁多, 各具特色。许多茶剂不仅包装精美、剂型新颖, 而且功能应用广泛, 融保健、美容、医疗等功效一体, 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 国内近年研制开发了王老吉凉茶、琪正凉茶、邓铁涛凉茶等一批知名品牌热销市场, 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有一批名牌药茶如三花减肥茶、罗汉果茶等不仅大量出口北美、西欧等国家, 还引起国际医药界的极大关注。这些预示着中国药茶前景广阔及中国药茶走向世界的新时期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M].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13.
[2]刘小英, 李裕福.单味鱼腥草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J].中国民间疗法, 2006, 14 (2) :59-60.
[3]李玉新, 梁毅, 王静杰.中药茶饮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7) :70-73.
[4]张贝贝.药膳疗法延缓衰老[J].中国医药指南, 2004 (1) :46-52.
3.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篇三
——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
李兆忠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年4月第1版
这本书我仔细读了两遍,多有收获。
作者试图通过“骡子”这个比喻重新给留学生下定义,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文化的本质。这个比喻虽然有欠典雅,但在揭示文化异质性方面却很恰当,就像加藤周一界定日本文化时使用“杂种文化”概念一样。
本书解读14位留学文化人:鲁迅,丁文江,向恺然(平江不肖生),胡适,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陶晶孙,丰子恺,张闻天,徐志摩,老舍,傅雷,巴金。作者通过对这些文化人的留学经历与其思想文化观念之关系的阐发,完成了一部以“留学”为媒介的、内容丰厚的现代中国文化论。
如前所述,“骡子”这个比喻强调的是异文化的冲突、融合,以及这种冲突、融合的结果。在方法论的意义上,“骡子”的比喻注重的是跨文化的非一元。实际上,《喧闹的骡子》作为一部文化论著,也是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化起源之多元性的开掘,拓展了留学生文化的空间,推进了相关研究。该书论述的14位文化人当中,不仅有留日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还有留法的傅雷、巴金,留美的张闻天,旅英的老舍,等等。这是留学所在国国别的多元。当这些不同留学背景的文化人被并而论之的时候,多种新的关系性出现了。以第10章《想象的中华白马王子——张闻天与他的〈旅途〉》为例,该章对于张闻天长篇小说《旅途》的阐述具有开创性,因为这部作品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并未受到太多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当相关论述被置于1920年代后期开始的革命文学运动的背景上来看的时候,能够发现当时的革命文学不仅与日本有关、与苏联有关,并且与美国有关。《旅途》讲述的是留美中国青年王钧凯在两位美国恋人死后回到祖国、投身民族独立战争的故事,而第二位恋人玛格莱本来是打算和他一起来中国参加革命的。通过这种论述,1920年代后期中国的革命文学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国际性内涵。此类通过不同的论述对象建立起来的内涵丰富的、新的关系在书中还有许多,例如留日学习美术的丰子恺与留法学习美术的傅雷之间的关系,留日派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与旅英派老舍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之间的关系,等等。
《喧闹的骡子》的出版,表明作者已经形成并且坚守自己的学术方法。这种学术方法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注重文本——也就是该书“自序”中所谓的“最笨拙的办法:一遍又一遍地细读文本和相关历史文献,发现蛛丝马迹,摸着石头过河”。所谓“最笨拙”当然是一种自谦,因为细读文本的方法是最基本、最可靠、最有效的学术方法。事实表明,作者对文本的细读十分深入,常常见前人所未见。除了前述有关张闻天《旅途》的解读,其对于成仿吾变态心理的解读,对于陶晶孙“东瀛女儿国”的解读,对于丰子恺与竹久梦二之关系的解读,均深入细致、具有开创性,并且发挥了著者自身的美术修养。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注重文本但并未被个别文本所束缚,而是自觉地对不同文本进行整体把握,从中寻找具有抽象性、普遍性的问题。这种努力鲜明地体现在全书的章节安排上。该书第1~14章是对个别文化人的细读,第15章讨论留日派郭沫若与留英美派徐志摩之间的一次碰撞,从中揭示出碰撞背后的异文化背景问题,算是过渡,第16、17、18三章,则是综论,从总体上考察留学生写作中的弱国子民心态、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以及现代中国文化界留日派与留欧美派之间的差异。作者学术方法的另一特征,就是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性。作者自觉地并且擅长用简明、感性的叙述方式讨论学术问题,让知识为更多社会成员所享用。这一特征在其畅销著作《暧昧的日本人》中已经表现得鲜明。
4.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篇四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二、简要背景
这本书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无产者与资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 各国工人运为、社会主义运功正普遍展开, 马克思主义在国家与革命等重大问题上跟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激烈论战的情况下写成的。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去世后,整理马克思的手稿时,发现马克思对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恩格斯之所以能在马克思近世一年后, 只用两个月就使战友的遗愿付诸实现,。一方面是他与马克思几十年间共同研究的结果, 另一方面则是他对原始社会问题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结晶。早在1845-1846年间,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第一章《费尔巴哈》中, 首次一起探讨了所有制问题, 指出“ 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言制” , 研究了私有制在原始公有制中产生的情况,、国家出现的条件、“ 两种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的内涵等。后来他们也经常交流有关原始公止问题的研究心得。恩格斯十分热悉希腊、罗马的经典, 有关西欧克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的历史材料, 以及巴霍芬、泰勒、麦克伦南、拉伯克、吉罗一特龙等原始文化研究者的学术情况, 特别是他独自先后写出了《反杜林论》、《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翟中的作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德国古代的历史和语一言》、《马尔克》等论著,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人类起源、氏族组织、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私有制的发展、国家的记生及其阶级实质等重大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恩格斯能自如地充分利用摩尔根的《古代生会》和马克思的有关摘要, 最终得以完成《起源》一书的坚实基础
三、主要内容
1.史前文明。在这一部分中恩格斯向我们介绍了他的朋友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且为他正名指出摩尔根是一名先驱者是伟大的!根据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恩格斯将史前文明阶段又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蒙昧时代中人们起初过着类似于动物一般的生活靠着野果猎物过活,但是慢慢地人类开始学会使用火“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一种自然力,从而将人与野兽分开”这是恩格斯对于这一现象的看法,人类开始逐渐学会利用火使用火抗争自然。人类开始脱离动物,慢慢有了现代人类的一些特征并且出现了类似于村落的集合。之后人类进入了野蛮时代,如何划分人了从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恩格斯提出的分界线是当人类学会制陶时便意味着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了野蛮时代。在野蛮时代中人类进步更加的明显:学会驯养动物种植粮食,游牧,建造类似于房屋的居住地,甚至学会了金属的冶炼。而在文明时期人类出现了类似于现代的部落,人们开始大规模的养殖种植冶炼。正如恩格斯所概括的:蒙昧时代是人类获取现成天然物为主的时期而野蛮时代是学会靠人力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时期.而文明时期则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
2.家庭发展的历史。恩格斯提出了两个概念:家庭制度和亲属制度。家庭从原来原始社会最简单的组成形式,到后来的群婚家庭和对偶家庭,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然而亲属制度只是确立了家庭的形式以后家庭成员之间随着确立的亲属关系,从而确立的制度。恩格斯提出了家庭的四个发展阶段:血缘家庭普纳鲁亚家庭对偶家庭专偶家庭,血缘家庭是家庭的第一阶段它排除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性关系,但对于同辈之前却没有清晰地划分。普纳鲁亚家庭则是清晰了兄妹之间的关系,而对偶家庭则是男人有一个主妻女人也有一个主夫但是还是可以与他人发生关系。专偶家庭则是规定了一夫一妻。这也是文明时代的一种表现。
3.氏族制度和私有制,根据恩格斯的说法氏族是直到野蛮人进入文明时代为止是一切野蛮人所共有的制度。恩格斯为我们阐明了在国家出现以前的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原始制度的发展规律。在氏族制中财产是可以相互继承的是以氏族为单位,每一个氏族中的成员都有资格继承氏族中其他成员的财产,然而家庭的形成父子继承的出现慢慢打破了这一格局,财产变的私有制不再是氏族制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4. 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认为人类缺失保障单个人新获得的财富不受氏族制度的共产制传统的侵犯的一个权威机构,而国家就扮演了这样一个机构,这也正是国家由来的原因。通过了解国家的产生,可以知道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不知道何为国家的社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革,当这种变革发生了质变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对立的阶级,社会无法在没有统治地情况下同时产生多个阶级,而国家产生的意义就是使得多个阶级共存。这就是国家的起源。
四、典型观点
1.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论述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2.阐述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其作用是协调各阶级的矛盾。国家随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3.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
五、评论体会
5.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篇五
——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下文简称《起源》)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根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作。该书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补充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出了创新的观点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部著作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丰富的史实材料为根据,缜密论证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做了科学的阐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在拜读这部著作时,我们不得不为其对于女权制的衰亡的精彩论断而喝彩。
恩格斯认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人类两个生产发展的结果。这也就是说 “人类在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的同时,进行着另一方面即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的蕃衍。家庭的产生是人口“繁殖”即“种的蕃衍”带来的结果。起初“繁殖”行为完全是无意识的,完全是生理本能带来的结果。家庭结构以及对家庭尊卑、性别、婚配的认识都处于一种自然、混沌状态。随着生产、思维、意识发展,才逐渐产生了等级、婚姻、利益等种种新的家庭观念。恩格斯把家庭演化的历史形式分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在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中,谁是某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不确定的,但谁是孩子的母亲则是确定的。即使母亲把共同家庭的一切子女都叫作自己的子女,对于他们都担负母亲的义务,但她仍然能够把她自己亲生的子女同其余一切子女区别开来。由此可知,在古代社会群婚群居的情况下,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也只承认女系。巴霍芬把这种只从母亲方面确认世系的情况和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继承关系叫作母权制。随着部落中女子的逐渐稀少,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共同生活的对偶家庭开始存在。恩格斯认为此时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在塞讷卡部落的易洛魁人中做过多年传教士的阿瑟·莱特作说:
“讲到他们的家庭,当他们还住在老式长屋(包含几个家庭的共产制家户经济)中的时候„„那里总是由某一个克兰〈氏族〉占统治地位,因此妇女是从别的克兰(氏族)中招来丈夫的„„通常是女方在家中支配一切;贮藏品是公有的;但是,倒霉的是那种过于怠情或过于笨拙因而下能给公共贮藏品增加一分的不幸的丈夫或情人。不管他在家里有多少子女或占有多少财产,仍然要随时听候命令,收拾行李,准备滚蛋。对于这个命令;他不可有反抗的企图;他无法在这栋房子里住下去,他非回到自己的克兰〈氏族〉去不可;或者像他们通常所做的那样,到别的克兰内重新结婚。妇女在克兰〈氏族〉里,乃至一般在任何地方,都有很大的势力。有时,她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撤换酋长,把他贬为普通的战士。”
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母子关系的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女性在早期对偶社会中,也就是在从蒙昧时代高级阶段到野蛮时代低级阶段的时候,固定的财富差不多只限于住房、衣服、粗糙的装饰品以及获得食物和制作食物的工具:小船、武器、最简单的家庭用具。此时妇女劳动对于部落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她们生产了绝大多数物品,如衣物、家用物品及工具等。然而,在“新的、社会的动力发生作用”下,“家畜的驯养和畜群的繁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的来源,并产生了全新的社会关系。”男子控制了部落的畜群,能“供给非常充裕的乳肉食物。”在男子劳动领域内出现了剩余产品,形成财富的积累,这就加强了他们在群体中的地位。”根据母权制,就是说,当世系还是只按女系计算的时候,并根据氏族内最初的继承习惯,氏族成员死亡以后早先是由他的同氏族亲属继承的。财产必须留在氏族以内。最初,由于财物不多,在实践上大概总是转归最亲近的同氏族亲属所有,就是说,转归母方的血缘亲属所有。但是,男性死者的子女并不属于死者的氏族,而是属于他们的母亲的氏族;最初他们是同母亲的其他血缘亲属共同继承母亲的,后来,可能就首先
由他们来继承了;不过,他们不能继承自己的父亲,因为他们不属于父亲的氏族,而父亲的财产应该留在父亲自己的氏族内。所以,畜群的所有者死亡以后,他的畜群首先应当转归他的兄弟姊妹和他的姊妹的子女所有,或者转归他母亲的姊妹的后代所有。他自己的子女则被剥夺了继承权。因此,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废除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原动力。这样,就导致了女权制推翻的必然性。
恩格斯认为这个转变是非常关键的,资本主义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和家务生产,或者说,付工资性的生产和不付工资性的生产、有交换价值的生产和仅有使用价值的生产。这后一种生产虽然不像“普通商品”那样在市场上自由交换,但它是有用的、必需的;而且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性生产中,它为创造利润、资本积累起着最本质的功能。然而,在以货币决定价值的社会里,由于这种劳动只表现于“家内”,无法成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换”,其结果,它只能使生产者的价值“暗藏”,以致使生产者的身份低下。“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丈夫凭借经济权力来支配新的家庭秩序,恩格斯称“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男性统治根源于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财产的事实。妇女压迫将伴随私有制的解体而终止。因此,恩格斯认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妇女解放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可以想象妇女能够真正得到解放;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因为在前阶级社会,家务劳动有一种“公共的性质”,而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后,“家务的料理„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最终,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虽然恩格斯在这里对女权主义的合理性作出了重要的阐述,同时指出了妇女解放的道路,但是,其将个人符号化为政治性和阶级性没有情感的动物的做法有失偏颇。在《起源》一书中,论述女性自由权力的丧失基于家庭中经济地位的下降,同时他也说道:“在一切历史上主动的阶级中间,即在一切统治阶级中间,婚姻的缔结,仍然是一种由父母安排的,权衡利害的事情。”在这里就包含了两重的信息:第一,婚姻受阶级的制约,第二,婚姻在更大意义上是为谋求物质利益而非精神幸福的手段。恩格斯将人物质化和政治化,他用财富和阶级的双重夹板将人——严格地讲,是除无产阶级之外的所有其他一切阶级中的人——挤兑成毫无感情的经济和政治动物。这种观点,把问题简单化了,经济解放固然是妇女解放的条件,但经济问题解决了,妇女解放也不一定能实现。马克思义的女权主义指出了经济落后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原因,其缺点在于夸大了阶级,经济的作用。
6.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篇六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三主题解析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系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和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手稿写成,是一本研究个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专著.为了更好地研读和理解这本著作,把握它的基本思想和科学方法,充分发挥它在新世纪时国家学说、民族学和人类学等领域研究的指导作用,有必要从学术上对其三个主题进行阐述和解析.
作 者:姜大仁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贵州,贵阳,550028刊 名: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19(5)分类号:A811关键词:恩格斯 家庭的起源 私有制的起源 国家的起源 解析 指导意义
7.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篇七
圣诞节,(christmas)是教会年历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基督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举行礼拜,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祝则在每年的1月7日。根据基督教福音书,耶稣是伯利恒的圣母玛利亚受圣灵感孕后生下的,玛利亚和丈夫约瑟当时正在去罗马人口普查注册的路上。耶稣的出生在信徒看来是犹太教预言中的弥赛亚将要到来计划的实现,因为伯利恒是约瑟祖先大卫一族的家。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但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
圣诞节的装饰
在西方国家里,圣诞节也是一个家庭团聚和喜庆的节日,通常会在家里陈设一棵圣诞树。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圣诞装饰品包括以圣诞装饰和圣诞灯装饰的圣诞树,户内以花环和常绿植物加以装饰,特别的,冬青和槲寄生是传统采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数欧洲地区,传统上户外以灯光装饰,包括用灯火装饰的雪橇,雪人和其他圣诞形象。
传统的圣诞花是猩猩木(别名一品红、圣诞红,花色有猩红、粉红、乳白等).圣诞植物还包括冬青,红孤挺花,圣诞仙人掌。
圣诞老人
据说他原是小亚细亚每拉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面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
圣诞树:
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成为圣诞树的来源。
圣诞卡
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的祝愿的话。
圣诞节节礼
8.付青老师讲述现代拉丁舞的起源 篇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舞协再次把舞厅舞(国标舞)的搜集、整理和加工放在了工作首位,约在1950年,英国舞协在狐步舞、探戈舞、慢华尔兹和快步舞的基础上,又构建快华尔兹、恰恰舞、伦巴舞、捷舞、森巴舞和斗牛舞的国标舞文字理论教学标准,使国标舞的舞种数量达到10种。约在1955年,国标舞的10种舞数量被确立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外,还把上述10种国标舞分割成“摩登舞”(华尔兹、探戈舞、快步舞、狐步舞、维也纳华尔兹)和“拉丁舞”(伦巴舞Rumba、恰恰舞Chacha、捷舞Jive、桑巴舞Samba、斗牛舞PasoDoble)2类舞系。从而形成1套理论,2类舞系,10支舞种。
拉丁舞包括:桑巴,伦巴,斗牛,恰恰,牛仔(捷舞)。这五个舞种无论在社交场合还是在体育舞蹈比赛中都广为流传。一般是两个人一起跳,一个男士和一个女士。持握姿势各有不同,有时亲密相拥,有时舞伴相互单手相握。这些舞中的姿势都已经标准化和分类成各种不同的级别以便于教学,有国际上统一的用语,技术,节奏,拍子。
9.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篇九
唯物史观的丰碑--纪念《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修订本)发表110周年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史和国家学说的重要文献.《起源》的发表,无论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是对于历史学和民族学,都是一个划时代的新成就.坚持和发展《起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研究史学、民族学的方法,是历史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作 者:张齐政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刊 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2(5) 分类号:A811.2 关键词:《起源》 唯物史观 民族学10.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篇十
A.张恨水 B.徐霞村 C.穆时英 D.叶灵凤 2.在现代派诗人中,最具先锋意识也最年轻的是《二十岁人》(1936)的作者()。
A.卞之琳 B.冯至 C.何其芳 D.徐迟 3.40年代出现了许多杂文创作群,在“孤岛”上海有“《鲁迅风》作家群”,在“陪都”重庆有“《新华日报》作家群”,在“文化中心”昆明有“学者作家群”,而成就最大的是在“文化城”桂林的“《野草》作家群”,主要作家有()等。
A.唐瞍、王任叔(巴人)、柯灵 B.郭沫若、冯雪峰、孔罗荪、田仲济、章靳 C.闻一多、朱自清、吴晗、王力(了一)、钱锺书 D.聂绀弩、夏衍、秦似、孟超 4.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的主要作品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赶车传》《王九诉苦》和《赵巧儿》等。其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A.李季 B.阮章竞 C.田间 D.张志民 5.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一位16岁的女孩双双坠人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
A.张幼仪 B.林徽因 C.陆小曼 D.王映霞 6.1926年3月,戴望舒与施蛰存创办的第一个刊物是()。
A.《现代》 B.《无轨列车》 C.《璎珞》 D.《新文艺》 7.从1931年起,巴金历时十年,完成了由《家》《春》《秋》三部连续的长篇小说组成的近百万字的()三部曲。
A.《爱情》 B.《生活》 C.《激流》 D.《人间》 8.穆时英善于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上海的狐步舞》将富豪人家的骄奢淫逸、颠覆伦常,与生计无着被迫拉客的婆媳二人的窘况安排在一起,采用的是()。
A.平行蒙太奇 B.对比蒙太奇 C.错位蒙太奇 D.拼接蒙太奇 9.《萧萧》的主人公是一个童养媳。萧萧12岁出嫁来到婆家,丈夫只有3岁,等到长成少女,却被雇工引诱怀了身孕。这个雇工是()。
A.傩送 B.花狗 C.柏子 D.天保 10.20世纪50年代,河北、北京、天津的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韩映山、冉淮舟等一批青年作家,受孙犁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
A.山药蛋派 B.荷花淀派 C.晋察冀派 D.山茶花派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1918年3月,《新青年》刊登了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的《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同时刊登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痛加驳斥,上演了一出“双簧戏”。
12.19 21年3月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诗集。
13.19 21年在上海成立的“戏剧协社”,是新文学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规范化话剧社团。
14.抗战胜利后,讽刺剧的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陈白尘的《升官图》。
15.郭沫若的《炉中煤》以“眷念祖国的情绪”为副标题,是一曲献给祖国的“恋歌”。
16.1930年,丁玲以王剑虹与瞿秋白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17《春蚕》是茅盾农村题材小说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一篇,也是当时“丰收成灾”作品中最早也最卓越的代表。
18.老舍的短篇小说《月牙儿》和《黑白李》都采用的是被焚毁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干情节,而《断魂枪》则是流产的长篇小说《二拳师》中的一段。
19.1934年,沈从文在回乡的行程中给妻子张兆和写了近50封信,这些书信经过加工整理,以系列散文的形式发表,后结集成《湘行散记》。
20.《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个穷遗老的女儿,离婚回到家里,大家庭的尔虞我诈,使她在无奈之下,只能设法做一个女结婚员,找一份安稳的婚姻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
21.小说《死水微澜》以成都郊外的天回镇为主要场景,以民女蔡大嫂、掌柜蔡兴顺、袍哥罗歪嘴、土粮户顾天成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为基本叙事脉络。
22.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是现代闲适派散文传承中三个最重要的作家。
23.1943和1944两年,张爱玲在沦陷区上海发表了大量风格独特的作品,其中,中短篇小说结集为《传奇》,散文结集为《流言》。
24.1930年穆时英在《新文艺》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咱们的世界》及《黑旋风》,又有《南北极》经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
25.诗人冯至还创作有著名的中篇小说《伍子胥》和抒情散文集《山水》。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6.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主要有有哪些作品(各说出三篇以上)?题名为“呐 喊”和“彷徨”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答:A.《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3分)B.题名“呐喊”,意思是受新文学运动的鼓舞,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以呐 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2分)C.《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和《离婚》。(3分)D.题名《彷徨》,鲁迅有诗《题<彷徨>》日:“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2分)27.周朴园看似一个“社会上的好人物”,但曹禺为什么却发现他是一个“魔鬼”?请结合他对蘩漪和侍萍的态度,加以简要地说明。
答:A.在他的心目中,蘩漪是有病的。他根本没有察觉和懂得她的反常和苦闷是由他一手造成的。他为她治病本是一种关怀,但是他要治的仅仅是“病”,他把他的意志强加到蘩漪身上,强制她看大夫,强制她喝药。他的精神威慑和虐杀,在他看来是自然的,但却令人感到“恐惧的寒栗”。(6分)B.他对侍萍的态度似乎是真诚的,他一直在“忏悔”、“内疚”,记念着“死者”,甚至把侍萍的照片放在桌案上,保留着她过去的生活习惯,这一切并非故作虚伪。但当侍萍真的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的虚幻就为严酷的现实所打破,感到侍萍是对他现实地位、名誉的威胁。(4分)四、分析题(30分)28.结合《孤独者》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与《在酒楼上》的比较,分析魏连殳的形象。
答:A.魏连殳以前曾是吃“洋教”的“新党”,常常遭到学界和舆论的攻击。但当他被辞退后,便无以为生,最后不得已只好“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做了杜师长的顾问”。他的变化深刻地表现了觉醒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7分)B.《孤独者》是《在酒楼上》的姊妹篇,但气氛更为阴冷和压抑。魏连殳的变化与吕纬甫是相同的,但魏连殳的个性特点更为鲜明,是鲁迅对“孤独者谱系”的最后总结a(3分)29.以《我爱这土地》为例,分析说明艾青诗歌的“忧郁”特点。
11.中国对联的起源 篇十一
对于对联的起源,楹界对此有多种说法,一般都认为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关于孟昶题桃符版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还有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等都有所载。《蜀??杌》一书中说,“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个中玄妙,恐非天意。又据《宋代楹联辑要》所载,孟昶花园中有百花谭,兵部尚书王瑶题句曰:“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对联了。
但近年有人提出,五代时期除夕题联已成习俗。最早的对联当属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他妹妹刘令娴所作。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记》有这段记载,说的是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从兰摘复生。”虽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丽,又题于门上,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最早载于史书中的对联了。这要比孟昶的那副对联要早四五百年。
不少学者认为,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产生以后,只是为对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而做为一种文学品类,并未形成体系。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它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中虽对“声律”、“丽辞”做过精辟的见解,对诗、骚、赋、乐府、颂赞、祝盟、铭、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诸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效十种文体作了详尽的阐述,却未提到对联,这说明对联虽有早于刘孝绰者,但当时并未形成文体,或者并未引起文学家们的关注。但是有不少学者认为,对联产生律诗(五代、唐代)以后,这种说法争议较大,反对者认为,关于对句之间的平仄问题,在唐朝之前已经得以解决,律诗中的句数,用韵相粘的问题和对联并不相干。
到了隋唐时期,永明体日渐兴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也难。”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除白居易外,唐代诗人大都有名联传世。如李白的题湖南岳阳楼联:
天水一色
风月无边
杜甫题写的诸葛亮故居联:
三顾频烦天下事
两朝开济老臣心
骆宾王题杭州观潮亭联: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藏有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唐太宗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到了宋代,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俗。王安石在它的《元日》一诗中这样写到:“千家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闭愿?蛟谒?摹冻??词隆肥?姓庋?吹溃骸疤曳??浜茫?侄??慈恕!闭馑得鳎?诘笔绷?镒髡咭巡辉谏偈?恕L饬?姆段б灿兴?┱梗?粤?哑毡槌晌??す偶!⑺旅砝仍旱却Σ豢扇鄙俚淖笆纹贰O袼律?跤?阄庠街臆餐跚?糜位破纸?保??滩ㄍぬ饬??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著名文学家苏轼也为广州真武庙题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到了元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杨瑞、赵孟等人的少数作品,如杨瑞的自题寓所联: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赵孟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元代的对联形式,微妙地在元杂剧中得以运用,如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在结尾处写到: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这也算对联的一种新的形式吧,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不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
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并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楹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解缙。
到了康乾盛世,楹联艺术日臻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卖弄风雅的风流天子。他每逢出游总是到处题诗撰联,只是被称道的作品不多,只有题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的联写得还算不错,联曰:
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
兰草桂蕊,生香不断树交花。
在清代300年间,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都有杰作传世。在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历史长联之先河,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晚清时期,对联的写作手法有了很大的创新,不过随着语言的变化和白话文、新体诗的出现,长联的平仄要求不像过去那么严格了。由于长联的出现,使得清代的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时期,出现了谭嗣同、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杨度、严复、王]运、林则徐、张之洞、钟云舫等楹坛高手。随着对联的兴盛和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汇集、记叙对联的专家学者,梁章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楹联丛话》等几本专著,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资料,其他如梁恭辰、袁枚、王渔洋、谭嗣同、俞正燮等人也都有专著传世。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和外寇的入侵,中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忧国忧民之作。这之中尤以四川刘师亮为驰名。他于1929年创办《师亮随刊》,颇有影响。他气质洒脱,语言幽默、诙谐,作品讽刺性强,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反响。其他还有冯玉祥、孙中山、柳亚子、郁达夫、郭沫若等,都写过较有影响的名联佳作。
12.三八妇女节起源国家 篇十二
三八国际妇女节起源的国家是俄国,每年3月8日,是各国妇女的节日。
1910年,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在丹麦举行。来自17个国家的100名妇女出席。会议上通过决议,主张妇女有权参与议会选举,同时提出若干争取妇女社会经济领域上的平等的实际措施。其中一项措施,是每年有一个妇女节日:“各国劳工大众有阶级觉悟的政治组织和工会一致同意:各国社会主义妇女每年有一个节日,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妇女获得选举权;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并连同整个妇女问题一起对待妇女的选举权要求。”
这就是国际妇女节的来历。可见,最初发起妇女节的人并不认为妇女仅仅取得政治权利便足够,还同时要根本改造资本主义父权制度,争取社会经济上的平等,才能最终实现妇女解放。
将国际妇女节定在每年3月8日的原因:
在19俄国民主革命期间,彼得格勒市的几万名女工率先于3月8日(俄历2月23日)举行游行。为支持妇女的抗争,全市工人举行总罢工,推翻了沙皇帝制。19,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上一致通过,为了纪念俄国女工四年前的英勇抗争,将3月8日这天定为国际妇女节。从此,各国妇女都定在每年这天庆祝自己的`节日。
从1910年发起妇女节起,各国妇女已经过了90个妇女节。今天,全球妇女仍然受着各种各样的歧视、压迫和剥削。而且,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扩张,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妇女都被跨国公司视为低廉劳动力,她们的工作条件恶劣,同处于被剥削的状态。另一方面,各国政府普遍削减托儿、医疗等福利服务,也迫使妇女负担起更沉重的家务和照顾家庭成员的工作。全球妇女受着共同的束缚,有着共同的命运。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推荐阅读:
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08-31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09-04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09-12
近现代中国和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08-15
中国现代结婚礼仪07-13
中国现代工业发展06-26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07-04
中国现代文学答案07-17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08-24
中国现代史题库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