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感想(共8篇)
1.大学生志愿感想 篇一
志愿服务的感想
志愿者,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
而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由此可见,志愿者是一个非常神圣而又令人敬佩的角色,因为他们尽心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求回报,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令我最难忘的一次志愿服务经历,是在我初中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志愿服务。当时是一个一直有参加志愿服务的姐姐想让我去感受一下志愿者的工作,因此在一个寒冷的星期天,她带上我去到某一家老人院,一起去探望老人院里的公公婆婆。姐姐作为那次活动的主持,非常好的带动了全场的气氛。一开始,我只是坐在最后面看着其他志愿者怎么做,每个志愿者都跟公公婆婆聊天,关心他们,有的还把自己带去的衣服给他们穿上,让公公婆婆感到非常温暖。我被他们温暖的行动感染了,也主动走到一个婆婆旁边坐着,跟她聊天。婆婆也非常乐意跟我聊天,说了很多自己在老人院里发生的事情,关心我冷不冷,让我多穿点,还感谢我听她讲那么多事情,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当时我就非常感动,原来我只是倾听婆婆讲一些琐事,就能让她那么开心。随后,姐姐主持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先是两个主持人一起唱歌暖场,然后就组织全部志愿者上去做游戏,让公公婆婆也参与其中,最后我们还给每一位老人家送上我们的礼物,希望他们能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在做游戏的时候,我发现公公婆婆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而且还持续了非常久,他们的笑容把我的心都融化了。结束的时候,跟我聊天的婆婆很舍不得的拉着我的手,不断说,谢谢你今天来陪我们。这次志愿服务,虽然我不是以一位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但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
现在有很多老人家住进了老人院,平时儿女都很忙,没什么时间来探望他们,他们就只是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面,对着四面墙,听到的只是电视的声音,有什么事情只能对护工说,有时候甚至没有人可以说话。他们最希望就是有人可以陪陪他们,关心他们,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对象,这样就已经很满足了。因此,志愿者正是满足了他们这一个愿望,志愿者能暂时代替他们的子女关心他们,冬天的时候为他们披上一件暖暖的毛衣,对他们嘘寒问暖,让他们的心不那么冷。有时候,志愿者并不需要做太多事情,可能只是细细的聆听,小小的问候,就足以温暖他们一个冬天。但这份工作虽小,却有很大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爷爷奶奶,每到周末,我总是会去他们家陪他们吃饭,爷爷总是会买很多好吃的给我吃,生怕我吃不饱,我还发现他们吃饭的时候也是面带笑容的。饭桌上,爷爷奶奶总是会给我讲很多他们这个星期发生的事情,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我总是听的很认真,因为这不仅是一些小事,还是他们希望与我分享的事情。在这次志愿服务之后,我更加珍惜与他们的相处,因为可能只是静静地听他们说话,他们都已经感到非常开心。
还有一次难忘的经历,就是在高一的时候,我们班级旅游不知道去哪里,班长就提议我们去做一次志愿服务,到山区的一个小学探望那里的小朋友。那次我们带上了很多零食,书还有一些衣服,就出发去探望小朋友们。那是暑假的时候,天气非常炎热,但是他们的教室里面,不要说空调,连风扇都没有,与我们的学习环境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小朋友们还在教室里面上课,我们从窗外看进去,他们都非常认真,虽然手中的书都非常残旧,他们还是像捧着宝物一样拿着书,完全不知道我们站在外面。一下课,我们就拿着带来的东西走进他们的教室,他们看到我们的时候都瞪大了眼睛,既惊讶又好奇,当看到我们手里的东西时,他们的眼神中还流露出喜悦。我们走进课室,他们便拉我们坐下,一边吃零食一边跟我们聊天,有些小朋友还迫不及待地打开我们拿来的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之后我们还做了几个游戏,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后来,有个小朋友叫小俊主动邀请我们到他家坐坐,走了半小时终于到了他们家,只有他的爷爷奶奶在家,他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爷爷奶奶年纪也大了,小俊平时除了上学,回家还要帮奶奶做饭,平时还要帮爷爷做农活。这让我想起了小学时候的我,一回家就有妈妈煮好饭等我,完全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点都不像小俊那样懂事,帮爷爷奶奶做家务,真是十分惭愧。后来到了晚饭时间,我们与小俊道别,结束了今天的志愿服务。
这次到山区探望小朋友,让我感触良多。看到他们课室的环境,与我们的对比,我真的要好好珍惜自己现有的学习环境,小朋友们在这么差的环境尚能认真上课,努力读书,我们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我学会了感恩,因为我现在拥有的好的环境,爸妈对我的爱都不是应分的,因此要学会感谢,并且好好珍惜。最后,我还学会了面对困难时要积极向上,不能轻易放弃。就算生活不如自己所愿,也要尽力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靠自己的双手,也可以改变命运。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主义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学习“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做志愿者就好像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小型平台,真正全身心投入地去工作,因为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明白,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与公共关系,做志愿者,不仅能与其他志愿者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被帮助的人也会与我们成为朋友,因此能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但志愿者体现的更多的不是功利的一面,而是无私的一面。志愿者,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尽忠人民为职责;勤于行动、善于关爱、乐于奉献、尽己所能;不计报酬、立足身边、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每个人之于社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同时也在于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精神财富。在付出爱心、奉献社会的同时,人生的价值就会得到充分彰显。志愿者的精神价值是远远大于物质价值的,他能温暖整个社会,让人们体现到来自陌生人的关心。
在我看来,做志愿者不仅为他人提供了帮助,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正如我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是到老人院陪公公婆婆聊天,那次经历让我了解到老人院的具体服务,并且知道护工是怎样服务他们的,感觉自己对这方面的东西有了一些了解,眼界也更宽了一些。不仅如此,每次参加志愿活动,我都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小的道理,对我的成长也有一定的帮助。
因为做过志愿者,看到社会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自己也会感到更加幸福,于是学会了感恩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能有,就应该珍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人的时候,自己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感觉自己在创造价值,自己在对社会作贡献。因此,做志愿者不仅对方开心,自己的收获也不少。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它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在有限的范围中让老人露出了笑容。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自身的价值。同时,它也提升了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道德,培养了现代大学生的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彰显了我们大学生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但是,当我们走进社会,这种志愿者精神也不应该被忘记,我们应该继续坚守这一岗位,在工作的空余时间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服务,从而更加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大学生志愿服务只是一个开始,并不是志愿服务的结束,我们应该一直持续下去,让我们为这一事业来奋斗吧!不仅为了社会,更加是为了自己。让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来担负一些微弱的社会责任,奉献出一点微弱的力量!
2.大学生志愿感想 篇二
志愿者一词源于英文的volunteer, 其本意为自愿、无偿地从事有利于他人活动的人。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 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由此可见, 志愿者的原始定义强调了无偿性、自愿性以及其社会公益性 (利他性) 三个方面。但是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 如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国联志愿者等有偿志愿者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以往的志愿者定义, 开始向着先驱性, 即志愿者发挥着既存社会体系中不能履行的作用、补充性, 志愿活动能满足现存行政体系满足不了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性等方向发展。志愿服务所显现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的认可和重视, 作为政府、社会只有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权益保障,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才能使他们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志愿工作中去。目前, 世界各国如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均制定了专门的志愿服务相关法律, 用法律形式确保志愿者的权益、保障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成为推动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一、中国保障志愿者权益的相关政策
中国对志愿者的认识源于1979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的第一次到访, 认识到了志愿者工作的意义,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 中国的志愿者组织逐渐发展起来, 特别是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玉树大地震等几个特殊事件后, 中国志愿者的贡献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认可。目前, 虽然广东、上海、北京等一些省市出台了相关条例来规范志愿服务工作, 但是由于志愿者权益保障问题的规定还不够完善, 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一旦发生意外, 便会面临无法寻求援助的尴尬局面。
(一) 广东省相关条例覆盖对象范围的局限性
1999年9月广东省施行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第10条对青年志愿者的权利明确为接受有关教育、培训;请求志愿者组织帮助解决在志愿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进行监督;有困难时优先得到志愿服务等方面。
由于广东省的条例是针对青年志愿者的法规, 在覆盖对象方面和对青年志愿者的保障内容上均存在较大局限性。
(二) 北京市关于志愿者权益保障的完善
2007年12月施行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第8条规定, “全社会应当尊重志愿者的劳动;志愿者的权益受法律保护”;第20条将志愿者享有的权利确定为获得志愿服务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获得志愿服务必需的条件和必要的保障;获得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教育和培训;请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帮助解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有困难时优先获得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对志愿者组织进行监督, 提出批评和建议。此外, 条例还规定志愿者组织有风险告知义务。根据该条例规定, 北京市率先在全国设立了志愿服务基金会用于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资助。
可以看出, 《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的特点主要在于它强调了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政府责任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了志愿者权益保障体系;并且设立了志愿服务基金会并规范其运作。
(三) 上海在志愿者权益保障方面的探索
2009年6月通过的《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第12条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的权利规定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时间、能力等条件, 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信息和培训;获得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必要条件或者保障;向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另外, 《条例》还规定对于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由本人所支出的交通、误餐等费用, 活动的组织者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对于志愿者在从事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应当为志愿者办理必要的人身保险。
综上所述, 可以发现, 近年出台的北京和上海的《条例》确立了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享有知情权、获得必要条件和保障权、获得教育和培训权、请求解决问题权、困难时优先获得帮助权、监督权等。但由于缺少一个权威性的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 中国志愿者的权益还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北京市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调查分析
据共青团中央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08年底, 全国累计已有超过2.68亿人次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应急救援、海外服务等领域提供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2 511万余人。2004年有6 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人数更是突破了35万, 由此可见, 虽然志愿者中大学生志愿者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从目前中国的志愿者人员构成方面看, 大学生志愿者无论是在人员数目上, 还是在人员素质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权益保障的情况, 我们于2010年1—3月之间对包括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人民大学等首都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13份, 回收有效问卷198份。以下是以问卷为基础, 对北京市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问题的总结分析:
(一) 大学生志愿者具有较强的公益心
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动机中, “帮助别人”占了86.5%, “接触社会”占了74%, “扩大人脉与交际范围”占了45.5%, 选择较少的动机是“体验生活”和“学校号召”, 分别只占20.0%和22.0%。这反映出现代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原因在于想从事有利于他人活动, 主要是出于公益目的的行为。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通过志愿者组织的积极地鼓励与引导, 可以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 也有益于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融入社会的技能。
(二) 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志愿者服务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之一, 由于志愿者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 所从事的工作多元化, 面临的环境复杂, 其权益经常会受到侵害。在调查中发现, 感到偶尔权益受到侵害的占受访对象的42.5%, 总体来看, 60%以上的受访者或多或少地感觉到权益受到过侵害。
为了解大学生志愿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具体情况, 问卷参照《北京市志愿者服务条例》所确定的6条志愿者权益, 进行了具体的访谈。调查发现, 每一项权益都存在受到侵害的问题, 其中具体志愿者服务内容的知情权利一项所占比率最大 (38.0%) ;其他依次为请求解决问题权占31.0%、获得教育和培训权占27.5%、获得必要条件和保障权占26.0%、要求志愿组织或服务对象提供相关保险的权利占24.5%、与志愿服务组织或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的权利占13.5%。
另外, 在访谈中有不少大学生志愿者反映在参加活动前, 有关活动内容、所需时间、注意事项等的相关介绍缺乏, 一般只是学校组织安排了就去了, 因而感到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由于缺乏对志愿服务具体情况的了解, 以及缺少相应的技能培训, 所以在服务过程中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会感觉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再有, 大学生志愿者反映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的健康关注不够, 虽然会提供医疗方面的照顾, 但多为定点医院, 往往离学校以及服务活动场所距离较远, 再加需要较长的排队时间等问题, 不方便利用, 在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下, 一般不会选择去定点医院就医。
总体来看, 大学生志愿者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普遍, 侵害的内容涉及面广, 对知情权的侵害最为严重。
(三) 通过国家统一立法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权益的必要性
受访大学生志愿者也是权利意识较强的一个群体, 针对希望自身权益受到保护的形式这一问题, 有68%的志愿者希望通过制定法律来有效地保障志愿者权益, 另外选择比率超过50%的选项还有关于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志愿者保险的办理以及培训方面的加强方面。
综上所述, 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现状并不乐观, 诸如志愿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志愿者的伤病保险问题等仅靠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努力是根本无法解决。日益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和日益深入人心的志愿服务呼唤社会、国家对志愿者的权益进行有效保障。
三、国家立法解决志愿者权益保障应注意的问题
认识到志愿者权益保障的问题, 中国目前已先后相继出台了近二十多个相关地方性法规。但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志愿服务事业会逐渐发展壮大, 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性法规显然已不能满足志愿者服务管理的需要, 因此, 在全国范围内对志愿者服务进行统一立法成为保障志愿者权益、完善志愿者管理, 从而保障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顺利发展的关键。国家统一志愿者立法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 完善志愿者组织管理机制
1. 建立全国统一的协调机制, 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指导。
如在志愿者组织的登记和管理上形成一个有章可循的程序;在众多的志愿者组织之间建立一个信息交流与合作的机制等, 使中国志愿者服务事业顺利走向规范化与社会化。
2. 明确志愿者服务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的责任。
政府方面应当为志愿者服务提供相关支持, 发挥监督职能规范志愿者服务活动, 保障志愿者的权益不受损害。社会方面如志愿者所属机构如共青团组织等应为志愿者提供必要支持与鼓励, 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提高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
3. 设立志愿者服务基金, 加强志愿者服务物质与资金的保障基金。
鼓励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支持, 建立志愿服务资金稳定、多元的渠道。这样可以在一些志愿者面临较大风险的志愿服务领域, 利用基金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补偿与赔偿, 达到切实保障志愿者各项权益的目的。
4. 建立志愿者的培训保障, 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与技巧。
志愿精神与志愿技能是一名志愿者必须具备的。比如, 玉树赈灾志愿者招募与培训时, 就应注意高原反应问题, 首先应当向志愿者声明灾区的地理与气候特点, 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还要注意传授高原气候生活技能。如果志愿者本身不适合高原生活, 高原生活技能培训又没有很好进行, 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志愿者的服务, 甚至会使志愿者自身受到伤害。
5. 规范志愿者招募规程, 尊重志愿者的知情权。
志愿者组织在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时, 应认真履行公示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以及风险告知义务, 这一方面体现了人文化的管理精神,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强化志愿者风险管理的法定职责。为了避免意外事故, 还应积极倡导市民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组织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二) 建立志愿者服务活动保险机制
为了防范志愿者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风险, 为志愿者提供保险的做法已被大众所认可。而与志愿者条件较符合的现有社会保险有工伤保险、社会医疗保险, 也可以考虑志愿者组织加入团体意外伤害的商业保险等。
但是, 目前中国实施的工伤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都有明确的保险对象, 将志愿者纳入保险范围内有一定的困难, 容易在基金管理、保险等级的认定等各方面出现混乱。而团体意外伤害的商业保险, 由于志愿者的流动性大, 容易因保险逆选择问题影响保险的运行, 进而使志愿者的权益受损。
针对上述问题, 日本成立了针对志愿者的《志愿者活动保险》。该保险的保障内容中将伤害事故与赔偿事故等作了详细的界定, 如伤害事故被确定为“活动参加中突如其来的伤害;天灾;食物中毒;传染病”, 赔偿事故被界定为“活动过程中伤害到别人的情况的赔偿金保证”等。对于低偿的和无偿的公民服务, 英美发达国家也制定了《公民服务法》。对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社会地位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这些组织也因此得到法律的保护, 它们可以依法筹措资金, 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在美国, 非政府组织 (NGO) 的资金来源结构是公共部门43%、私人部门47%、私人捐赠10%。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支持慈善事业。
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 建立针对志愿者的社会性保险体系。在保险基金的筹集方面, 可以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 多方筹措, 政府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总之, 只有通过立法明确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法律, 形成一个政府和社会各界认可志愿者、支持志愿者的社会环境。做到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才能使志愿者参与活动无后顾之忧。而且, 通过法律手段推进志愿者服务的发展, 可以将志愿者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轨道, 有利于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通过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中志愿者的优异表现, 可以看出志愿者服务事业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权益受伤害的情况却时有发生。要消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进一步促进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 需要国家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服务法, 只有通过立法加强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等的管理, 确立志愿者保障体系、完善志愿者保险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志愿者的权益保障。
关键词:志愿者权益,志愿者保险,国家,立法
参考文献
[1]周印.青年志愿者权益的行政立法保护探讨[J].青年科学, 2009, (5) .
[2]林逸生.论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
[3]张萍.志愿者服务立法相关问题研究[J].法治与经济, 2009, (10) .
[4]曹锡康.国内外志愿者研究成果综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
3.大学生志愿感想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文化;持续开展
一、引言
统计,全国45家机构在雅安市3县1区共建立了50个儿童服务站,从2013年6月1号截止到2014年3月底,共有5993人受益,受益人次达到277841,参与志愿者达到1536人。但是回想在志愿者奉献爱心的同时也会出现尴尬局面:“志愿者被骂走。原因何在?没有物资,没有准备,没有经验,没有组织,个别志愿者有的是热情,他们穿着皮鞋和裙子来到灾区,本想伸出援助之手,不想被村民骂走。这种事与愿违作为的场景出现,让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再次慎重地思考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问题。如何立足校园,引领并培育在校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及如何把这种服务更有效地持续发展下去?这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概况及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概况
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全国性的青年服务组织正式建成。2000年,中国志愿精神凝练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八个字。
(二)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中表现出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在国内各阶层兴起,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实践,仍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如:
1.他人(包括学校)对志愿者文化认识不足,支持度不够。
2. 志愿者本人满强热情,但是缺乏一系列相关的准备(包括思想上和物质上)。
3.有组织的志愿者队伍自身建设也存在问题,活动缺乏创造性,形式单一。
三、大学生志愿者文化及其对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意义
1.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大学生志愿者文化对活动开展的意义
志愿者文化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最为精华和核心的内容。志愿者文化的培养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行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给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为志愿服务活动展示的文化内驱力能很好的将志愿者精神渗入大学生的思想,唤醒其主体意识,有效地增强社会责任感,能确保大学生志愿者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志愿者文化对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意义深远,如何让志愿者文化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得到渗透和强化,如何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我们的研究和思考。
四、 志愿者文化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渗透的几点思考
香港是志愿者活动开展比较成熟的地区,在香港不论小朋友,还是百岁老人,他们每年为香港社会提供超过1500万小时的无偿服务,做出的经济贡献高达40多亿港元。更重要的是,他们传播的人间温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价值是无法衡量的。我们要借鉴并汲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完善我们的志愿者文化,以促进志愿者精神之花开满华夏大地。
(一)拓宽活动形式,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物质文化价值
志愿者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志愿者参与创造的物质产品的总和。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时是以实际活动来改造世界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物质产品的生产。
1.丰富志愿者活动形式,创造更直观的物质文化价值。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主要在社区建设、公益服务、帮贫扶困、支教等方面开展活动。新时期要向新的领域拓展,如妇幼保护、义举推行、维持秩序、维护正义、维护民权、社区开发、节约资源、节能环保、绿色生活、科普宣传等。学校相应组织一方面强调学生志愿者立足校园、立足专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做好桥梁工作,鼓励和帮助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创造多样的价值,满足公众更多的需求。
2.支持微公益,将“小爱”汇聚成河。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微公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如“一堂课”支教、“微量爱”、“助学微民星”等。我们奉献自己的爱心、进行公益活动时,最重要的并不是捐出多少钱,也许就是微博中的140个字,也许就是一个评论转发,爱心就将在你我心中流淌,公益就将在互联网上传播,这种流动与传播将永不直歇,一直流传下去。微公益的最大特点正是以小善汇大爱,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爱,定能发挥出1+1大于2的力量。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志愿者活动精神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志愿者精神文化是志愿者物质文化的反映。志愿精神最集中的概括就是“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
1.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和倡导。加强宣传策划,提升宣传艺术,提高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其它社会资源进行多方位宣传,如“慈善晚会”、“感动中国”等,在全社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志愿精神深入人心,变志愿服务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自发行为。
2. 要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当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来认识,建立职责明确的组织领导机构,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学习发达国家,把志愿者活动列为学校正式课程之中:开设志愿者活动相关的科目,将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落实;将志愿者活动作为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与技巧;并将志愿者活动与学生的学分和毕业相联系,这些学分或将成为学生顺利毕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正式课程之外的志愿活动,学校应侧重于通过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开设志愿服务技巧提升讲座等方式开展,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相关培训及岗前培训,分类举办各种讲座拓宽志愿者服务技能。培训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与志愿岗位,使志愿者更容易投身其中,为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知识、信息和技术支撑。endprint
3.向雷夫老师学习,把帮助别人当成道德理想去追求。雷夫老师,相信很多人知道,他是全美著名的第56号教室的班主任,他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凡是从这间教室出去的学生都会说这句话——“那就24号见了”。这句话是所有孩子一年努力的目标,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准备圣诞节前夕为穷困的游民提供服务,实现他们“喂饱世界计划”。虽然他们一年可能只执行一次这样的计划,但是学生们和雷夫老师每天都在努力使计划得以落实。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向雷夫老师学习,让我们把志愿者活动当成一种使命去践行,而不是当成作业或任务去应付;让我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最高道德去追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某种荣誉去宣扬。
4.提升意识,明确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先进理念。日美等发达国家在开展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既重视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也强调志愿者在活动中的自我提升。而在我国的志愿服务理念中,过度强化的是奉献和服务,对志愿者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没有很好地重视和传播,这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中,要明确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基本理念,注意宣传志愿者活动的教育作用和锻炼作用,确保他们通过志愿活动既能够奉献为社会,又能够升华为自己。
(三)提升专业素质,强化大学生志愿者行为文化的创造性价值
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开展服务活动,通过自己的行为,在服务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满足他人的需求。这种行为是利他的,能够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
1.加强“专业服务”的志愿者团队建设,在志愿者服务中感受学有所用。专业服务是相对简单服务而言的,“简单服务”主要指不需要太多专业化训练的志愿服务,而“专业服务”是指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投资理财咨询、健康保健咨询、医疗服务、教育培训和科技服务等需要较多专业化训练的志愿服务。为了更好的完成志愿服务,学校可以招募不同特长的志愿者,分别建立档案,分类管理,培养一批稳定的有专业特长、业务熟练、勤奋踏实的大学生志愿者骨干队伍。在志愿者活动中让大学生学以致用,既能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又能调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志愿者活动要具有创造性,公益其实很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生活中随时都会出现亟待解决或需要帮助的难题。志愿者也要面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应志愿服务。实际情况的不确定性,要求志愿者要创造性地进行志愿服务,不一定非得经过学校号召的,只要能发挥专长,帮助他人急需的就是公益。比如:春运高峰期,一票难求,100名春运志愿者,利用网络微公益,帮助民工购买返乡票;比如老乡家里的电子产品出现故障,无力解决,专业志愿者可助一臂之力等等;比如餐桌浪费现象严重,志愿者利用网络发起“我光盘,我光荣”活动;比如,“北京咳”被热议,专业人士立刻来普及环保知识等等。
志愿者创造性的服务形式能很好地服务社会发展,还能更好地引导社会道德和文明发展,激励更多的志愿者加人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四)完善保障机制,让志愿者在活动中感受制度文化的保护
我国目前志愿服务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主要有:缺乏经费保障及有效的物质保障;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不能完全调动或激发学生再次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缺乏权益保障。
1.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大学生志愿活动专项基金十分必要。可以学习香港经费来源:政府拨款;社会和个人捐款;自办实体创收等。建立大学生志愿活动专项基金,还要更新高校志愿服务观念,尝试“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服务,以服务养服务,从而形成自我运作、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运行机制。
2.探索有效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对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来说,及时、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从日本和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现状看,精神上的激励和物质上的回报几乎是同等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激励时,必要的物质回报是可以考虑的。志愿服务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志愿服务工作者一定的物质回报,从某种程度上说并不违反志愿服务基本精神。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情况纳入到学生校园生活管理上并制度化,如可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表现与学生学期末的评优选先相结合,如结合党员的发展、学生干部的选拔、奖学金的评定、升学就业推荐等方面相挂钩。总之,要特别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的后续保障,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又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3.提供社会保障。汶川地震中,很多志愿者有劲没处使,有想法无法实现。为了参与救灾,不少人不得不为自己写下遗书:“如果途中发生什么意外,不追究国家或有关单位的任何责任……”大学生从事志愿者行动的权利和义务是模糊的,一旦志愿者在服务中出现意外伤亡,高校和志愿者双方都无法可依。而要将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有必要使志愿服务法制化,用法律手段加以管理和开展活动。通过法律来规定志愿服务的种类、时限、地点、津贴等;明确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及服务对象的权利义务,同时借助协议等法律手段来达到理顺志愿者招募、派出等关系的目的。志愿服务立法还应该从鼓励志愿服务、解除志愿者后顾之忧以及社会各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着手,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志愿者活动的可持续开展。只有在保障制度上做到完善,才能让志愿者不仅愿意参与志愿活动,而且也愿意长期乃至终身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如果能在制度上完善,也就不会出现龙胜县志愿者去留两难的尴尬境况。
总之,要想志愿者服务能持续性发展,必须注意和加强志愿者文化的培养,只有我们在充分认识志愿者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重要性,我们的志愿者精神才能发扬光大。
五、结语
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乐人”,也“乐己”。它传递正能量,积极推动社会风尚。我们要把志愿者服务作为精神层面的追求去培养,向雷夫老师那样引导我们的青年大学生们真正参与帮助他人的各项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内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把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志愿者活动才能持续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参考文献】
[1]文化——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537.htm.
[3]赵惠.日美两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及其启示.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庄光杰.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西北医学教育,2010(6).
[5]张楚香.可持续志愿主义:香港志愿者的分析.青年探索,2012年第2期.
[6]陈丽萍.基于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几点思考.消费导刊,2008,11.
[7]杨扬.高校如何指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宁夏大学学生志愿者工作思考.高等教育,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下.
[8]熊芳.中国当前志愿者文化研究——以广州为例.咸宁学院学报,2012年4月.
[9]http://sc.ce.cn/gdxw/201404/16/t20140416_1462075.shtml.
【作者简介】
张广琴(1977年6月-),女,研究生,理学硕士,职称:讲师。
4.小学生图书馆志愿者感想大全 篇四
“志”和“愿”两个字都有一颗心,当心与心靠近,城市的脉搏更强劲,汇聚了众人的力量,就能打开时代的大门,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传播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团队,我们身体力行地在志愿者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前不久,我们在xx图书馆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实践机会,我从中体会到了图书馆管理员们工作的不容易,我也学习到了许多图书管理的知识,为我以后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我们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流程看似很简单,我们查找图书也非常方便,但殊不知这便捷的背后还有一群人在默默地为大家服务:他们每天整理书架,从还书处把书用书车拉回来,对书进行分门别类,再送往各自馆藏室的对应位置进行上架,环环相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图书馆做志愿服务的我,很荣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亲身经历、感受了这一切!图书馆的工作繁杂而又琐碎,它涉及到图书的防盗、检索、在馆情况、馆际间互借、归还等等。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们乐此不疲地忙碌着。
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有:为阅览室整理图书、打扫卫生,为各个馆藏室运送书籍等。在每次服务前,我们都会进行分组,努力做好每个阅览室的清扫工作。在服务过程中,帮助管理员整理图书,对书进行上架,协助门口的值班人员检查带出图书馆的书籍等。
看着美丽、整洁的图书馆,以及经过我们的劳动变得整齐一致的书架,想着同学们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时,我们觉得,一切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劳动的过程其实是互惠双赢的,图书馆志愿活动锻炼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同学们认真细心的品质,也增强了同学们相互协作的能力;更宝贵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吸引了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行列中来。
“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最先要学会的便是静心。当一个人沉淀下来,喜以心观微小之物、观细小之事,便会察其中之玄妙。所以生活中,事是不在大小,而在于是否有一颗安静的心。我很幸运地拥有这样一份平静,它让我享受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帮助别人时的快乐。这份快乐不仅让我的心田得以滋养,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图书馆是知识的汇聚之地,是同学们精神乐土,我的付出变得更为特别、更有意义!
志愿者这一身份加之我身,使我倍感荣耀。它让我的青春更加绚烂明丽,也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些知识必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认真履行志愿者的职责,为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将志愿者精神传承下去!
小学生图书馆志愿者感想(二)
很幸运这次能够有机会走进图书馆做志愿者,说真的能有这样的机会使我倍感自豪。以下是我们这次志愿者活动工作的感想。
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图书馆,接待我们的是图书管理员。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分成两组,一组是男生,一组女生。女生分到二楼帮助老师清理杂志阅读区域。而我,作为一名身强力壮的男生,则被老师选到三楼帮助三楼的老师整理图书。
三楼的老师是位女老师,我们到的时候她很耐心地给而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关于如何摆放图书以及如何怎么避免错误的摆放图书。同时,给我们讲了我许多图书管理的知识,这次活动我们也体会到了图书馆管理员工作的不容易。
由于去的人多,不久便帮老师把工作做完了。工作虽然很累,但我们也学到了一些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活动结束时,我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们的赞许,我想这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看着安静的图书馆、整齐一致的书架,想着同学们拥有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时,我们觉得我们所有的努力的付出和辛勤工作都是值得的。
志愿者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图书管理的知识,同时也让教会了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做到以严谨的态度,有耐心地去对待事物。仅仅为了早点完成工作而忽视了工作质量的工作方法只会给我们以后的工作带来更多麻烦。作为一名学生,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学会速度和质量兼顾。争取做好以后自己的每一份工作。有句话说的好,“见微知著,由小看大”。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必须经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图书馆的志愿者工作很累、很枯燥、但还是必须得脚踏实地的去做,没有捷径可走。学习、生活亦是如此。学习中,我们要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方有机会在学术上开创一片天地。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地把知识点吃透,乃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生活中亦是如此。机遇只会垂青那些脚踏实地,甘于吃苦的人。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能拥有这样的机会。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奉献的精神,这让我时时提醒自己主动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身边的人快乐,我也从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与满足感,从中得到巨大的快乐。
这次活动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读书对于培养我们学生本身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无法涉及到的东西,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劳动的意义。这些收获也必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学习上,今后的学习中,我都将受益匪浅。
小学生图书馆志愿者感想(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确如此,一学期的生活就这样拉上了帷幕,迎来了假期。为了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我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在图书馆当管理员是我志愿者活动的第一项工作,以前在学校图书馆看到有些同学在图书馆里忙得不亦乐呼,我也想尝试一下,这次终于有幸让我实践一下这项工作了,我一定会认真地对待。
当天,我们准时到达图书馆后,询问了负责人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我们先是将读者还的图书按书上贴有的磁条的编码放到合适的位置,再逐个图书架进行整理,这项工作量挺大的,我们分工合作,认真而有耐心地整理,书架最上层的整理,我们互相轮流踩在一张专用板凳上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早上的整理了A至F编码的图书,经过我们的精心工作,这些图书都井然有序地排列着。
早上的工作不知不觉结束了,下午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原本下午还需继续整理剩余图书,但整理了一段时间,发现工作比较难进行,因为下午在图书馆阅读书籍的人较多,装书车比较难移动,所以先暂停手上的工作,负责进行报纸的分类放置。放置完报纸后,负责人给我们讲解办借书证、上网证的流程,教我们借书、还书的程序,当我们了解完之后,我们还进行了真正的实践操作,工作很顺利。就这样,在图书馆当管理员的生活就结束了。
虽然只有一天的工作,但我却受益匪浅。整理图书馆的工作量大,可我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在自己的工作下,图书的放置变得井然有序,方便读者的取阅,节约了他们寻找图书的时间。我也掌握了在图书馆应做的相关工作,若是没有这一天的实践机会,或许我也不会认识到如何当一个图书馆管理员,也不会了解到那么多课外知识。毕竟实践才会了解到事物的本质,理论知识只是表面认识。
5.支教志愿活动感想 篇五
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她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她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她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她弹琴……有人说,最温暖的不是那炽热燃烧的火焰,不是那和煦柔和的阳光,而是那甜甜的笑,天真纯洁的孩子的笑。2011级的同学由我院团委组织去博雅小学支教志愿活动,在这里,让我们记录感动地瞬间,跟着我们,一起播撒爱的希望……
天真
几个正在脱牙的笑脸,眼睛弯成月牙儿;不着雕饰的瞳孔,浪漫纯真还讲着童话;他们是一群快乐的孩子,阳光泛起朝阳一样的脸颊;又是一群孤独的孩子,夜幕下还没有温暖的家;或许在某个不眠之夜里想念你的爸爸妈妈,宝贝,不怕;或许你很坚强很独立,加油!你要快快长大;或许你和小朋友吵架,忘记了吗在那个春天你们的笑话。在这个季节里,没有泪花和雪下,有的只是我们对你的关心爱和牵挂……
青春
青春飞扬的我们激情澎湃,当我们充满好奇的来到小学,第一次以一个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觉得自己是那么的神圣。当我们以另一个角色出现在熟悉的教室,激动多于紧张。三寸讲台,或许是你的梦想,那淘气的孩子是不是曾经那个不懂事的你?曾几何时,你也曾仰着稚气的脸走进校园,那份好奇和莫名的好心情是现在的你所感受不到的。或许你羡慕吧?那个一直认为可以和玩具成为好朋友的年龄。也或许,你骄傲吧,因为你拥有火一样的青春!今天的舞台
属于你们,在黑板上挥洒汗水的时候你是那么洒脱,你像是瞬间长大
了,肩膀变宽了,责任变重了。体验志愿工作的同时,你从学生到职
业者的角色转变让你成熟了。当你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越过
破旧的教室窗口,穿透贫瘠的土地,让人揪心。尽管农村义务教育迎
来了曙光,但依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没有好的硬件设施,却
有着全市最好的学风;它没有较好的生源,却有着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这里有上进的孩子们,即便这里是最简陋的教室,即便
没有好的书桌文具,有我们,和你们一起,我们一起!在我们的生命
里,你们就像那瞬间疾驰而过的流星,还来不及让我们看清你的样子,就消失在生活的尽头,留下一道让我们永远温暖的光亮。为了可爱的祖国的花朵,让我们为这些支教和山区的孩子祝福吧。人间有爱,有
爱,才有希望!
天真
所谓的成熟,可能就是安静了淡定了懂得保护自己了,渐渐地,天真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我们彻彻底底的告别了这个火车积木大楼房的日子。我总在想,天真以后是什么,是青春,那么青春以后又是什
么?或许,还是天真吧!当我们生命的坐标定在了一个年龄之后,总
有此情此景出现,然后让我们想起小时候,如果说人是靠回忆而活着,那么你是否还记得,有一个“老师”曾经带给你们的温暖。会不会想起
那个素不相识却真心爱过你的那些人,他们给予你的或许不足以让你
幸福,但足够真诚。就像一个天真的年龄没有原因的喜欢上了这个一
个玩具,就像你同样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志愿服务是一盏灯,亮
一点,再亮一点,我们的生活便充满阳光。
在这里,我感谢组织此次活动的实践部部长王宇和和他们的实践
团队以及那些积极报名参加支教的同学,你们承载着我们对农民工子
女的爱,当你们走上讲台挥笔写下板书的瞬间,是我们北京青年政治
学院最好的代言,我们以你为荣!也只有你们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感受,以下是我们志愿者的留言:
通过这次动,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还通过孩子们收获
到了一份纯真质朴的情感,我相信这份记忆会伴随我继续走下去
范忆涵
很期待有下一次的活动,这两次的支教活动也让我喜欢上了教师
这个职业,也让我体会到了在实践中寻找快乐。
郭洋帆
尽管教的是选修课而且他们并没有书 我还是信心满满的给他
们上课孩子们热情和可爱让我在教课过程中很放松 我希望下次还
能有这样的机会 锻炼自身的能力
胡炜
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感受到同学们对知识
求知的欲望,他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以及他们乐观豁达的态度,深深地
感动了我,仿佛带我回到了童年,单纯而快乐。
张艺严
通过这次志愿者活动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看着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既开心又激动看到了他们就等于看到了我小的时候天真淘气时候的样子,我越发感慨的想要接触他们把我的知识传教给他们。
苏杭
当我们最后一次去支教离开时,听到了每个学生热情的说了老师再见,听到了学生们问我们什么时候能再来,我们的心中也有不舍。所以我们更希望下次还能有这次当老师的机会,也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机会。
汪鹏
我们不需此行,我们无怨无悔,我们学到了以前从未学过的东西,我们经历了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与其说是支教,不如说是学习,与其说我们了支援小学教育,不如说是小学教育教育了我们。
郭芳慧
支教前的我还只是一名初入校园的大学生,是一个被传授知识者,而支教时的我就将转化身份成为一名传授知识的老师了,说实话挺有压力的呢!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的紧张心情,还有那群可爱孩子嘴里“新老师,新老师……”的声声欢呼。一种要当好老师的责任感猛然从心底升起,我想做好这个他,做好我的职责!
李尉
也许,支教只是我人生篇章的一个音符,但是此次活动却给我留下了一首回味悠长的歌谣。
刘柳
虽说一节课后嗓子已经嘶哑,但同学们都很积极的配合我的工作,看到他们懵懂的脸和积极思考问题的神态,让我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心里无比满足,也很自豪这次能被选为志愿者义务支教。
王建琪
编者的话:
天空中总有道彩虹,风雨过后,微笑着张开双臂在拥抱蔚蓝的天空;黑暗中总有盏明灯,你迷失了,却也能带你回到家那个温馨的小屋;生命中总有那么个人,想起来,怦然心动; 再回首,却也都消失在芸芸众生……我还来不及看清你的脸,便要和你说再见,再见不是再见,我们传递的爱无限。对于志愿服务我们拥有飞蛾扑火的执着,即便伤过痛过却也留恋过,那是因为……我们爱过!来吧!我们一起播撒爱的希望!
6.志愿者感想 篇六
在本次科技节中,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参与到了其中,虽然以前也过一些志愿者的经验,但像这么大的活动,还是第一次,我感到非常激动和兴奋。
此次展区被分为了许多模块,而志愿者的工作也多种多样,在前两天,我被分到了科学生活体验广场中“安全生活”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展台,主要负责的是协助现场专家咨询的秩序维护以及发放一些宣传资料。相对的来说工作比较轻松,此次食药监主要是宣传“快速检测箱”,是一种可以快速的检测出食物中是否含有违禁成分的仪器,在现场,参观的观众们,可以拿出自己带的水或者是食物,来自食药监的工作人员会现场进行检测,令许多观众大呼神奇,有不少观众还纷纷表示:这是一台非常有用的仪器,希望在将来不仅仅是在科技节展示,还能够走进生活,最好是能在每个大型的农贸交易市场和菜市场都可以有,让他们买的开心,吃得放心。除此之外,观众们也可以向专家们提出问题,专家们会现场解答,在这一过程中,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懂了很多。
而在最后一天,岗位重新有了调动,我被分到协助复旦大学的同学在出口处对本次来参加的市民们进行问卷调查,一大早,来自复旦大学的同学就早早的到来,并对我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培训。虽然这个比较辛苦,要在露天的环境中,随机对观众进行一些提问,半天下来,已经是满身大汗,但许多市民还是非常积极的,这让我们感到很开心,而且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家都对此次科技节感到很满意,也觉得展出的不少东西让他们觉得非常实用,希望以后能在生活中加以利用,真正做到科技走进家庭,让每一个人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方便和好处,让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享受科技。而大部分市民也表示如果明年还有类似的活动,他们一定还会来参加,希望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科技产品。虽然我只参加了短短三天的志愿者服务,但我却感觉到志愿者就是一把把的土,我们并不渺小,并不会被湮没,我们就像是无数把土凝聚在一起的一座山峰,一条山脉。这样的山峰和山脉,可以改变风的风向,决定的水的流向,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汇聚成更多山峰!
7.大学生心理志愿者培育制度 篇七
一合理的选拔制度
心理志愿者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有一套严格的选拔制度。心理志愿者在选拔过程中, 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 采取学生自荐与老师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 在报名的同时, 附带一份自我评估报告, 帮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第二阶段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对报名的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普查, 普查合格的同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第三阶段进行面试, 由校、院领导和心理教师组成专业的面试队伍, 考核心理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选拔出合格的心理志愿者。
二专业的培训制度
心理志愿者的主要角色是心理知识的宣传者、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而不是信息反馈的“侦查员”, 因此, 应当为心理志愿者制定良好的培训机制, 让其初步掌握心理学知识及助人自助的技巧, 才能更好地履行心理志愿者的职责。针对心理志愿者的培训, 采取课程培训、能力拓展、社会实践“三步走”的方式, 形成“三步”联动模式, 逐渐建立起良性的动态循环培育机制。
课程培训——以心理学课程学习为主体。由专业心理学教师通过大学生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际交往以及具有专业特色的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的教授, 使心理志愿者掌握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避免心理志愿者在协助当事人进行心理康复的同时, 自己产生替代性创伤。
能力拓展——抓好“三个切入点”, 拓展心理志愿者的能力。第一个切入点, 即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 并考取心理咨询师等级证书, 与心理课程的学习形成优势互补;第二个切入点, 即对心理志愿者进行团体性拓展训练, 通过团体训练增强心理志愿者的使命感, 强化能力;第三个切入点, 即在校园内实践性地开展心理疏导的培训, 模拟工作状态, 对心理志愿者进行“一对一”辅导。通过以上“三个切入点”的培训, 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志愿者的咨询服务能力。
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通过进社区、孤儿院与参观心理医院等活动项目, 锻炼心理志愿者的实践能力、心理咨询的专业能力, 最终服务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规范的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成功的基础都在于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对于心理志愿者的规范化管理, 有利于其自身发展, 更有利于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
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在心理志愿者管理体系中, 主要完成三项工作: (1) 建立心理志愿者档案, 加强对志愿者的流动管理及分学院、分年级的梯队管理。 (2) 建立《心理志愿者管理制度》, 监督心理志愿者的活动情况, 并对其日常言行举止起到约束作用。 (3) 创建《心理志愿者服务指南》与心理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 明确心理服务的方向与内容, 并对每次心理服务进行细致的记录整理, 为更好地总结工作方法提供素材。
2. 确立完善奖励机制
任何组织的有效运作都离不开对组织成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高校心理志愿者队伍更是如此, 对于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心理志愿者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奖励, 如评选“学校十佳心理志愿者”“学院心理志愿者之星”以及在评选优秀学生、大学生标兵、优秀毕业生时优先考虑, 同时纳入学校奖、助学金评比的思想政治考核加分政策中。对心理服务工作不负责的志愿者, 注销其心理志愿者档案, 并取消其志愿服务的资格。
综上所述, 培养大学生心理志愿者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生工作者认真研究、细心探索, 不断从培养选拔机制、培养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 提高培养质量、增加培养数量, 发挥大学生心理志愿者的自我教育作用, 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师层面做好这项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而培养一批大学生心理志愿者, 将心理志愿者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中, 会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因此, 探索一套完整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志愿者选拔、培训、奖励制度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志愿者,培育模式
参考文献
8.大学生志愿感想 篇八
填报志愿是一种选择,而分数就是你的选择权。但是拥有高分并不一定等于要选择所谓的热门高校和专业,而是让自己更有机会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更好地实现你的成才目标和人生理想。也就是说,志愿其实是考生对人生尤其是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规划,不应被分数绑架。
忽视了这一点,就忽视了对考生未来长远发展的考虑,常常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北方某县城考生小林以当地高考成绩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了父母老师都希望他考上的临床医学(本博连读)专业,让大家引以为傲。但就在他上大学后,成绩却一落千丈,人也萎靡不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填报专业志愿时的盲目。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他和父母只知道看往年录取分数最高的最热门的专业,让自己的高分最划得来、“物有所值”,一对照,无疑就是选择历年理科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临床医学(本博连读)。但是他并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医学专业,结果一进入专业学习就非常不适应,最后甚至因无法坚持学业而选择了休学,青春也被耽误了,真是让人惋惜。
那什么是“适合”考生的呢?简单来说,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了解你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志向、局限和不足,以及你的家庭和父母对你的规划和期待;知彼就是了解高校的前世今生,是否为“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学校的特色专业有哪些、专业学习内容和就业领域、学科优势在哪里、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如何、对外交流、国际办学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怎样、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录取、出国留学的比例等等情况,即学校能够给你提供的资源和可发展机会。
在选择学校方面,我们认为影响学生成才的不仅是所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就读的大学。名牌大学不仅代表着一种荣誉,更代表了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雄厚的师资实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而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关键。
至于专业选择,我认为专业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以及不少考生的从众心理,致使招生时各专业之间由于报考人数的多寡造成录取分数的高低差异,这也就是考生和家长所关心的“冷门”“热门”专业问题。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长期需求专业对应基础学科,但这类专业不会出现短时的过热现象,如数学、物理、农学、文学等;短期需求专业多属于实用性学科,如计算机、金融、国际贸易等,社会需求大时,可急剧“升温”,但也可能突然“降温”。而且,当时的热门专业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四年后热门就业。因此,我们建议广大考生把对专业认识的眼光放远、范围放宽,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
用好分数 填好志愿
当考生明确了什么是适合自己之后,我们再来确定填报志愿的策略。
目前各省(区、市)填报高考志愿可以分作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以及考后知分填报;在投档录取模式又可以分作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由以上组合成的“报考——录取模式”可以包括:考前顺序、考前平行;考后估分顺序、考后估分平行;考后知分顺序、考后知分平行等(此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实时填报)。无论分数高低,只因为填报策略不同,其录取结果都会有差异,也因此总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录取结果,甚至可能出现高分考生因为策略失当而抱憾的遗憾。
这里所说的“用好分数,填好志愿”的意思是,考生要结合所在省(区、市)的报考录取模式以及高校的录取规则拟好相应的策略。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分数概念。经常有考生、家长咨询时会问,请问学校的调档线划定了么?是多少?实际上,高校的调档线并不是高校提前划定的。在正式录取前,高校根据生源情况向省级招办确定调档比例,一般在招生计划的100%到120%之间,省级招办根据调档比例投档给高校,在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中,最低分数就是这所高校的调档线。实录分就是高校实际录取的考生的最低分数线,实录分一般会高于或等于该校的调档线。各专业的录取分也不是学校划定的,也是根据学校的专业录取原则,完成专业录取后才会自然呈现的专业录取分。所以,高校的调档线、实录分以及各专业的录取分并不能提前预知,需要考生和家长根据一定的规律和可知信息去分析和预测。
那对考生而言,目标院校往年录取中哪些分数比较有参考价值呢?一般而言,高校历年的录取最低分、平均分,以及与当年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比较有参考价值。考生以此可以判断高校录取学生的分数区段,如果能够根据往年的分数段对应相应的考生位次,则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高校录取考生的大概层次。尤其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推广之后,分数与学校之间的对应关系更明显,往年出现的某高校第一年分数线高、第二年因为大家都不敢填而导致分数线下滑的“大小年”情况会大为减少。高校的录取分数更加扁平和稳定,分数(位次)的参考价值将会更加显著。
也许会有考生问,既然分数代表了选择权,在进档考生中,是不是一定是分数较低的考生被退档,而分数较高的考生被录取?答案也是不一定的。以中山大学为例,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学校会控制投档比例,一般而言,在投档比例内被投出的考生,只要档案符合录取要求,服从专业调剂,都是不会退档的。进档学生如果被退档,少数是由于不符合录取要求,比如身体原因、单科成绩原因等,绝大多数则是因为专业填报不合理。
还是以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录取为例,《招生章程》规定,专业录取时不含政策性加分,对于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采用分数级差录取规则,级差分为2分、1分、1分、1分、1分。根据这个规则,我们一般建议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策略是要按照降幂式安排专业,各个专业之间要拉开梯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高分到低分,从热门到冷门进行排列。但在录取过程中,还是发现有些高分考生将6个专业都填报成最热门的专业,完全是并列关系,没有呈现降幂,那么在进行这6个专业录取时,他的分数优势就在逐步递减,从2分一直减到6分,就很有可能出现他所填报的6个专业都无法录取的局面,最后只能进行专业调剂,如果他又没有选择服从调剂,那就只能被退档。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分数较低的考生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填报策略,比如避开最热门的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中等分数或低分一些的专业,填报服从调剂等,让自己的分数性价比最大化、“物超所值”,顺利进入自己的理想专业。
所以说,分数虽代表了选择权,哪怕是高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必须要认真对待、科学决策。
笑到最后 笑得最好
实际上,高考也并非完全意义的一考定终身。如果考生没有一步到位进入心仪的高校,也可以通过考研的方式来“曲线救国”。专业录取如果不满意,也并非是没有机会调整,现在很多高校都是采用大类招生,以中山大学为例,学校的本科教育理念是“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实行按学科门类招生的模式,并在前期大类培养基础上,通过分流培养开展专业教育,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前一阶段不分专业,实行宽口径大类培养,后一阶段分流专业,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大学阶段还可以申请转专业,也可以通过选修等途径,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或通过考研适当地调整专业。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申请辅修或者修读双专业、双学位,修满足够学分并且通过考核后,可在毕业时同时获得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虽然兼顾两种专业或学科的学习需要相当的决心和毅力,但中山大学每年还是有不少学生坚持下来并学有所成。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人的高考录取故事,这个人就是中山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他不到30岁便被中山大学以特聘教授身份引进。5年后带领课题组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被刊发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成为中山大学以第一单位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人。当记者问及他当时为何选择生物专业,他说,“其实高考时我选的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物完全是个意外,我是被调配过来的。1994年高考的时候还不考生物,结果却学了生物学。我发现,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是机缘巧合”。
机缘巧合、阴差阳错是未知,但是努力和坚持,却是自己可以做到的。我们常说人生路漫漫,但关键只有那么几步,用好分数、填好志愿是其中关键的一步。但人生更是一场马拉松,不要为暂时的不如意而垂头丧气甚至停滞不前,毕竟,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衷心祝愿每个为了明天不懈奋斗的年轻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大学生志愿感想】推荐阅读:
大学生“两会”感想06-16
大学生爱心志愿服务06-25
大学生入党志愿者08-26
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10-08
大学生毕业实习感想07-15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报告09-07
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发言09-18
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感言09-19
大学生志愿者获奖感言09-24
广州大学生志愿服务日记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