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单元作文辅导(精选8篇)
1.3第五单元作文辅导 篇一
课题 年月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教材62也红点
1、红点2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教学重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三球运动”的动画演示,和学生一起回忆儿歌《太阳地球月亮》,引入新课 “年 月 日”。
老师和同学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然后老师用课件演示并向学生解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月;同时,地球还在不停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 月 日”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认识年、月、日
(1)引导探索
谈话: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学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教师应交代清楚:二月份是28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平年。二月份是29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闰年。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片,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在2007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再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等。
请你想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如:父母的生日、妇女节、教师节、建军节、元旦、春节、圣诞节等。
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在此渗透情感教育。
(2)、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谁能举例说说?
谈话: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个月呢?一日呢?
3、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谈话: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1)、左拳记忆法(尝试让学生教,再集体教)(2)、歌诀法(出示投影)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学生记忆)师应指明:“腊月”指的是十二月,“冬月”指的是十一月。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观察年历卡,看看你年历卡上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同桌。谁能说说应该怎样判断平年、闰年?(2)、引导学生探究
A、谈话:同学们通过看年历卡能判断平年、闰年,如果没有年历卡,应怎样判断呢?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老师不看年历卡,只要你说出年历卡上的年份,老师能很快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不信,我们试试看!(学生说年份,老师判断)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不看年历卡片就能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B、请同学们观察1980——2006年二月份的天数,看看平年、闰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小组讨论)
C、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出现跟数字4有密切的关系。D、请你用所有的年份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分小组合作,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E、说一说:如果给你一个年份,你想怎样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3)考一考:请你判断哪是平年?哪是闰年?1984、1990、1996、2000、1900、2008、2100 1900年是闰年吗?看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教师应指出:因为像1900年这样是整百年份有点特殊,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算算1900除以400有没有余数?确定1900年是平年。
这个问题和宇宙中三个星球的运动是有关系。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看看太阳、地球、月亮在宇宙中怎样运行的?师解说: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1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谈话: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一下《十万个为什么》(4)总结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学生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运用歌诀记忆:“四年一闰,一百年不闰,四百年才闰。”(出示投影)
4、教学计算全年的天数
(1)、师:大家都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和每个月的天数,那么你能计算出全年的天数吗?(小组讨论并计算)
(2)、学生汇报:(以平年为例)
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
(3)、谈话: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5天,而有的年份是366天?(学生思考后说出原因)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40 分钟的课堂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愿意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大家吗?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用的年里都是科学家编制出来的。其实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成为小科学家,编出合格的明年一月份的日历。不过,请同学们编日历前先看看今年最后一天日历,明天我等着同学们的好消息!
作业:自主练习1—3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填空。
(1)、今年一、二、三月一共有()天。(2)、五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3)、北京奥运会将于()年召开,这一年是()年,有()天。
(4)、今天是2月28日,离儿童节还有()天。
2、判断(学生出示反馈牌)
(1)、每年都是365天。
(2)、今天是9月1日,明天是国庆节。
(3)、凡是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都是闰年。
3、想一想
小明说:“我今年12岁,可我只过了3个生日。”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1天)
一年
小月: 4月、6月、9月、11月
(30天)(12个月)
(平年28天)
平月: 2月
(闰年29天)
教学反思:
年、月、日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掌握平年、闰年。年、月、日的相关知识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挖掘可以为学习所用的素材供应学生学习,并让学生在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化知识。
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年月日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
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不愿下课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2.3第五单元作文辅导 篇二
质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 (及砝码) 、锥形瓶、玻璃棒、气球
【设计实验】 (1)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 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2) 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 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 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3) 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 取下锥形瓶, 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 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进, 并将白磷引燃。
(5) 待锥形瓶冷却后, 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 产生大量的白烟, 放出大量的热。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
气球的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 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
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
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
二、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 (及砝码) 、烧杯。
【设计实验】 (1) 在100m L烧杯中加入30m L稀硫酸铜溶液, 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m1。
(2)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m1=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文字表达式】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该装置不用密封, 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
三、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 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化学反应中, 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 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四、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 在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 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 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 (化学式) ;
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六、化学反应前后
一定不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 (微观)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一定改变——— (宏观) 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量的方面: (1)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 (2)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意义) :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 生成水。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2个水分子。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36份质量的水。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1)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五、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不尊重科学实验, 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化学式书写错误。
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错标或漏标“↑” (气体生成符号) 、“↓” (沉淀符号) 。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 而生成物中有气体, 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在初中阶段, 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 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
六、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一般情况下, 可以按照书100页上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 一般留到最后配平。
配平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但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 一般从一氧化碳入手。
刚开始配平, 可以让化学计量数是分数。配平结束后“=”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翻倍, 全部变为整数即可。
在刚学化学方程式时, 要多做一些练习以熟练配平的方法。
例题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30g加热一段时间, 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是20.4g, 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KCl O3的质量为x。
答:参加反应的KCl O3的质量为24.5g。
例题2: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 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生成的O2的质量为x。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 可以得到0.6g氧气。
【注意】如果没有完全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能代入计算。只有通过相关数据得知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遇到“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适量”等话语) , 这些质量才可能有效。
遇到“足量”、“过量”、“一段时间”、“少量”等词语, 说明可能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四、带杂质的计算要进行纯量与不纯量的换算
五、计算时的常见错误
未知数带有单位。
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 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
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
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
3.3第五单元作文辅导 篇三
【单元概述】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先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殖民主义道路,他们通过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奴隶贸易等手段,迅速积聚起巨额财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也带来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与落后,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印度的章西女王和拉丁美洲的玻利瓦尔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课标要求】
1.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2.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知识结构】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能力提升】
1.资本积累的血腥本质。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而这些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掠夺。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对亚非拉地区的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这些罪行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三角贸易”。马克思曾经这样描述资本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印度反英大起义发生在1857-1859年,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生这样大规模的起义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更为迅猛。一方面,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棉花作为原料,英国本土不盛产棉花,印度却是一个产棉大国。英国可以利用宗主国地位,从印度进口大量的廉价棉花。但印度本国也以棉纺织业的发达著称于世,因此不愿意把大量棉花运往英国,这就是一个矛盾。另一方面,英国棉纺织商品急需寻找市场,于是英国人就把眼光瞄准了地广人多的印度。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严重冲击了印度本土的棉纺织业,使印度大量的棉纺织工人失业。这样,英国和印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波澜壮阔的印度反英大起义。
3.辩证地看待殖民扩张。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持续了近500年。对于这种殖民扩张,传统的看法就是“一边倒”,认为这种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阻碍了当地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比如,殖民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瓦解了殖民地的旧式经济,用强制的方式使世界日益融为一个整体,在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理由美化殖民扩张。
【典例解析】
例1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些黑色货物”将会被贩卖到( )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
解析:根据“中段航程”、“横渡大西洋”、“黑色货物”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确定这位史学家所描述的事件就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分为三段航程:首先,从欧洲出发,来到非洲;其次,把黑人奴隶从非洲运往美洲;最后,卖掉黑人后把金银或工业原料从美洲运往欧洲。因此,中段航程应该是到达美洲。
参考答案:c
例2在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B.扩大海外贸易的规模
C.加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
D.地处大西洋航道的中心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准确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了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通过对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的掠夺,英国获取了巨额财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些有利条件,使得英国最终成为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参考答案:A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开启了近代殖民主义狂潮”的两个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是( )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西班牙
C.葡萄牙和西班牙 D.英国和葡萄牙
2.1700年,美国的黑人只有2.7万人,到了1820年则达到177.2万人。黑人在美国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自然增长
C.战争中难民的流亡 D.“三角贸易”
3.下列对“三角贸易”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
①使英国许多城市兴盛起来②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使非洲得到开发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三角贸易”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三角贸易”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A.准备了雄厚的资金 B.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c.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 D.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5.“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描述的是( )
A.英國垄断了黑奴贸易 B.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
c.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D.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掠夺
6.下列有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B.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4.3第五单元作文辅导 篇四
柳 雾 朝霞 严寒酷暑
李 霜 夕阳 和风细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自然界一些不同的气候、风景,体会文中事物的对应关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自然界一些不同的气候、风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自然界一些气候的特点,季节的特点,使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
认读本课生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雾、霜、严寒酷暑、朝霞
桃李、夕阳、山清水秀、和风细雨
2、练习组词
严(严冬)(严格) 凉(清凉)(冰凉) 朝(朝阳)(朝气)
秀(清秀)(秀美) 夕(夕阳)(夕照)
二、学习短文。
1、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想,你都听出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关于天、地、四季、气候的一些特点;
文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对”;
用了比较的写法。
语句压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文中三节的内容与三幅插图相对应
……)
2、学生小声读第一句,将句中有对比的字词画出。
(1)指名回答第一句中哪些词是意思相反的。
①第一句话
天和地、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
注意,这里严寒和酷暑是一组反义词,春暖和秋凉也是一组反义词。
同学们在联系实际想一想,春天温暖,秋天凉爽。这是两个季节气候的反差。
再想一想,什么季节是酷暑?酷暑是指夏天温度高、天气热,严寒是指冬天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所以酷暑和严寒是一组反义词。
②教师出示挂图,联系生活实际找出春天与秋天的不同。
(2)把第一句读一读,做到流利、有感情。
自由读――指名读
3、 学生小声读第二句话。
同学们都见过云、雾、雪、霜,这些都是自然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1)教师出示第二组挂图。
指导学生看图,云是在什么天气里会出现,雾是什么样的天气里出现。(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
云是水蒸气在空中凝结而成的,雾是空气浑浊时水与空气中浑浊物凝结而形成的,因此有雾的空气都不透明,不洁净。
那么雪和霜是在什么季节产生的呢?
2)指名联系实际说说和风细雨什么样,你的感受如何?
3)朝霞与夕阳是早晨和晚上出现的自然景象,你见过吗? 看图,
说说你见到的朝霞与夕阳是什么样的?
4)读一读第二句。
4、读一读第三句。
(1)请学生画出对照的词语,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桃、李,都是植物,且果实都可食用;柳对杨,也都是植物。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动静结合,妙趣横生。
(2)读课后第四题:
a完成填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b想一想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什么样的?为图画涂上颜色。
(3)有感情的朗读。
三、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意思。
五、完成课后三题:
1、 读题,说说题意。
2、 用柳、霞、寒、阳组词。
柳:柳树、垂柳、柳条
霞:朝霞、霞光、红霞
寒:寒冷、寒风|、伤寒
阳:阳光、太阳、阴阳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与爸爸妈妈练习对对子。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 (二)
4
天――地 严寒――酷暑
圆――方 春暖――秋凉
云――雾 和风――细雨
雪――霜 朝霞――夕阳
5.3第五单元作文辅导 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49页。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
准确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选两组,先划出先算的一步,再算一算,做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选一组 15+20-8 20+6×2 50-28÷4 18÷3×5 师: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回顾运算顺序,巩固已学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混合运算,相信你会更感兴趣,学得更好。
二、探究新知
师:星期天,妈妈带丽丽去超市买水果,超市的水果可真多呀?丽丽想帮妈妈买水果,可她不知道每样水果应该付多少钱?我们来帮帮她吧!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跟你的同桌一问一答。课件:出示妈妈的话:“我想买7千克梨。” 师:你能帮妈妈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吗?
师:想要知道7千克梨需要付多少钱,要先知道什么呢?(课件出示梨比桃子便宜了5元)
师:你能找出和这个问题相关的信息吗? 师: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7-5=2(元)2×7-5 2×(7-5)2×7=14元(板书)
引导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业:在一个算式中,小括号起到了改变运算顺序的作业。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问题二
师:妈妈有77元钱,买了一些苹果,剩下42元钱,丽丽想知道妈妈买了多少千克苹果,我们快来帮她算一算吧。(1)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2)请用综合算式表示出来,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讨论综合式哪种正确,为什么错误,为什么正确。
师:要想求妈妈买了多少千克苹果,需要先求什么?(4)完成计算,说一说运算顺序。
师:从两道题的计算中我们发现,有小括号的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76-(12+25)(12-5)×3 48÷(8-2)34-(28-13)6×(7+2)(88-56)÷8
2、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4、五、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我们知道小括号的作用是:
6.3第五单元作文辅导 篇六
课程目标: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电气化设想。(3)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4)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的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必修Ⅰ专题八“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结合教科书子目,引导学生提炼主干内容归纳列宁的主要活动:创建布尔什维克政党、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政权、制定经济政策等,以便简明扼要地把握列宁的一生。
(2)可以简要地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援引病中的列宁如何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材料,为分析他的历史贡献作必要的史实铺垫。
(3)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的展示,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伟人的风范。
(4)适当补充当今俄罗斯人对列宁的态度,组织一项调查:列宁在现实的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了十月革命,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他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列宁为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教学难点: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过程:
一、年轻的反叛者
1、童年:良好的家庭教育
1870年春,列宁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市。孩提时代的列宁聪明活泼,遇事喜欢动脑筋。他没有上过小学,但从5岁左右就跟着母亲识字读书,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陪伴他一生。
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乌里扬诺夫出身于贫苦家庭,他靠半工半读求学,后来由于工作勤奋出色当了省的国民教育总监。列宁的母亲虽然是位家庭妇女,但她品质高尚,为人善良正直,知识丰富。他们夫妻关系亲密,相敬如宾。他们热爱孩子,又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这种家庭本身对孩子的成长就必然起着良好的作用。
2、中学时代:确立革命理想(1)原因:
①9岁半时,列宁开始进入当地的一所中学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优秀,课余爱好主要是读书。这时期,他初步接触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一些著作,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中学时代的列宁就产生了相当强烈的革命热情。
②中学毕业前一年,列宁的父亲去世了。第二年,哥哥又因预谋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捕,后被处以绞刑。
③哥哥死后,列宁开始认真阅读他留下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
(2)主张:列宁认为,哥哥的行为虽然英勇可敬,但只要专制制度存在,即使暗杀了一个沙皇,还会冒出新沙皇,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一个没有压迫、仇恨和谎言的新社会。
“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
3、大学时代: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中学毕业后,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但不久就因参加反对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而遭到流放。流放地的生活寂寞清苦,可列宁没有消沉,他阅读了大量革命书刊,还自学完大学法律系一、二年级的课程。流放结束,列宁以校外生的身份通过了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获得了优等毕业文凭。
(2)1893年秋,他移居俄国革命中心圣彼得堡,在那里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还发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
(3)1895年,列宁取道奥地利前往瑞士的日内瓦,会晤了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普列汉诺夫,他的智慧与口才给普列汉诺夫等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建党活动
如果沙皇制度由于有了13万贵族,这些在自己的地区、各自行使警察权的封建领主,便能维持几个世纪,为什么我们不能依靠拥有13万忠诚的活动分子的党,坚持几十年呢?
——列宁
1、准备工作
(1)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一个统一组织一一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列宁从国外回来后,去了莫斯科等不少城市,同那里的革命者取得联系,以便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成为一个工人政党,但不久他就因革命活动而被捕。
列宁因革命运动被捕,在狱中,他想方设法同外面的同志联系。他用黑面包做成“墨水瓶”倒上奶牛,再用牛奶在书的空白处写上秘密文件或传单,当家人来探监时,就让他们把书带出去在火上烤,字迹便显示出来。如果被警察发现,列宁就迅速地将“墨水瓶”吃掉。警察走掉,再做一个,继续写作。有一天,他在信的附言中写道:今天真不走运,一连吃了6个”墨水瓶“。
(2)1897年,列宁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三年。流放期间,他的女友克鲁普斯卡娅来到流放地,与列宁举行了结婚仪式。从此,列宁不仅有了一个能干又贤惠善良的妻子,身边还多了一位风雨同舟的战友与同志。两人在以后几十年的生活中,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下,为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并成为后入学习的楷模。
“我和娜佳(即克鲁普斯卡娅)是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村庄里认识的。---记得有一天我们吃得是春饼,我认识了她,确切的说我爱上了她。我很清楚地记得是在我吃第四张春饼的时候爱上的。”
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吧?” … …“好吧!妻子就妻子吧!”
(3)流放生活刚结束,列宁又继续从事建党工作。他决定先办一份全国性的报纸,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团结广大群众,并将报纸定名为《火星报》。1900年初,列宁夫妇开始到国外流亡并着手办报。当年底,第一张《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这是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列宁等人多次撰文,宣传革命理论,并想方设法将报纸运回国内,为建党做理论宣传。
2、建立布尔什维克党
(1)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
1903年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俄国各地社会主义组织的代表在明斯克秘密召开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列宁因被流放未能出席。这次大会并没有制定党纲和党章,无产阶级政党实际上没有建立起来。)在国外秘密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亲自出席。(2)内容:大会经过激烈的斗争,通过了在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党纲,即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时,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派。
(3)结果:从此,布尔什维主义就“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了。这就是说,在俄国建立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标志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列宁主义诞生了。
三、领导十月革命
1、理论指导(1)一战时期: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流亡在外的列宁及时撰写文章,指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并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②后来他又发表文章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这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一思想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等具体状况,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应当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同时发生”的观点决不意味着革命将在某一天某一时刻同时发生,它指的是一个历史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包含“同时胜利”的意思;无产阶级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同时胜利是他们一生都坚持的理论观点。
“一国理论” 其理论要点有:
第一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逐步走向社会主义。
第三,俄国一国可以首先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理论创新:
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集中体现与时俱进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
(2)二月革命后:《四月提纲》
①背景:1917年,在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1917年3月,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武装起义,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政府。这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当时俄历为二月,故称二月革命),统治俄国300多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在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发表:1917年4月,列宁回到国内。在党的会议上,他作了一次发言,指出目前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意义:《四月提纲》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七月事件后:1917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游行示威的群众进行了武装镇压,制造了七月事件。为躲避临时政府的迫害,列宁被迫转入地下,后来转移到芬兰。这期间,他写作《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实践指导
(1)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2)10月下旬,列宁化装后返回国内,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
四、巩固新生政权
1、外交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结束战争,以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列宁领导俄国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经济上:他在随后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七大上,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3、政治上: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1918年春,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俄国各族人民转入和平的、创造性的劳动,他们恢复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4、军事上:1918~1920年,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苏俄人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在它们的怂恿下,俄国的地主和资本家,沙皇的将军和军官,建立了反革命的白卫军,掀起了叛乱。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苏俄被迫放下刚刚开始的和平建设,把工作重心重新转向军事方面。
(2)经过: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苏俄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中,列宁则常常以领袖的感染力唤起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爱国情感。他经常不顾个人安危在工地上与工人一同劳动,到各地发表演讲。在前线,红军(1918年1月,苏维埃政府着手组建一支新的人民武装,叫“红军”。1918年2月23日,刚刚诞生的红军部队在保卫彼得格勒的战斗中击退了德军的进攻。这一天后来定为红军建军节,苏联解体后又改为保卫祖国日。)战士也在同敌人进行殊死斗争。
(3)结果:到1920年底,苏俄人民终于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实施:在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的经济政策与措施。
(2)措施:实行余粮征集制、将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等等。(3)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列宁在对战时共产主义实践的反思中,曾经说:“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危机。
1921年初,大规模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而此时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却面临危机。农民们对余粮征集制表现出极大不满,1920年底,全国许多地区的农村就开始发生骚乱和暴动。1921年初,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提出“不要共产党参加的苏维埃”口号,尽管叛乱被平息,但对苏俄政府提出了探索新的经济政策的问题。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2)实施:于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3)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以及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前提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但最终目的是要有利于国计民生。
新经济政策中有这么一条:中小企业无力经营则由资本家经营,允许私营
1921年,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但列宁告诉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二十三岁的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成为实践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外国人。
(4)作用:使俄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列宁最后一次公开演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3、晚年探索
(1)他非常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曾在1920年提出一个著名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同年,苏俄成立了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吸收了20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用了10个月的时间拟定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电气化计划,简称全俄电气化计划。预计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新建发电站30座(20座火力发电站和10座水力发电站)。该计划于同年12月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列宁十分重视这个计划,把它称之为“第二个党纲”。
(2)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前后,列宁还就民族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他亲自撰写文章,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
(3)在他晚年所著的其他文章中,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有论述,反映出一位领袖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入思考。
4、逝世:1924年初,列宁病逝,终年54岁。噩耗传出,全世界震惊了。整个苏联立即陷入了悲痛的海洋。几天后,苏共中央执委会主席团做出决议:在克里姆林宫墙边的红场上建造陵墓,以保存列宁的遗体,供苏联人民和各国社会主义者瞻仰。
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首都莫斯科郊外米赫尔松工厂对工人演讲后刚要踏上汽车,一位女性上前与其交谈,正在列宁回答她时,一支握勃朗宁手枪的手在三步远的近距离伸了出来,接着响起了三声枪响。第一发子弹击中列宁左肩,第二发击中他的左胸并穿颈而过,第三发却打中了正在与他谈话的女性。列宁当即倒地不省人事。恢复意识后他拒绝前往医院治疗,因为他认为可能会有下一次暗杀等待着他,遂被迅速带往克里姆林宫。第二发子弹的位置很危险,医生无法将其取出。子弹没有刺穿左肺,但由于血液流入肺脏,情况仍很紧急。而列宁依然继续工作,身体状况逐渐恢复。但此次暗杀事件给列宁的健康带来严重 的影响,很多人相信他晚年的中风与此有关。
芬妮·卡普兰是社会革命党成员。事件发生不久后她就被契卡逮捕,卡普兰承认自己刺杀了列宁,并表示幕后无人指使,完全是个人所为,因为列宁是“革命的叛徒”。尸体被焚毁。1938年2月,苏联当局曾一度宣称布哈林是幕后主谋,后来又在1988年2月为布哈林平反。由于暗杀过程的资料记载存在诸多疑点,部分学者认为真凶并非卡普兰而是另有其人,其中列宁的副手,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有重大嫌疑。
1924年1月,列宁因脑溢血逝世,举国悲痛,各国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同声哀悼。中国人民也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孙中山先生发表演说,他评价列宁道:“你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你向我们指出了共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远活在被压迫民族的心里。”
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红场建造了列宁墓,将列宁遗体保存在水晶棺内供人瞻仰。近年来俄罗斯科学院等机构提出将列宁遗体迁出红场下葬,此议既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也遭到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很多人反对。
20世纪末,俄罗斯曾有人提出,将列宁遗体从莫斯科红场迁往圣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公墓。据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实现列宁希望和母亲安葬在一起的遗愿,然而,这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事实证明难以兑现。这是因为:一,列宁临终前未曾有过这样的表态;二,列宁墓是克里姆林宫的一部分,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任何人不得破坏人类文化遗产;三,列宁遗体的保存在世界殡葬史上是个奇迹,创下了遗体防腐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随意终止研究,会给生物医学界带来莫大损失。为此,普京总统于2001年7月正式宣布: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团结,迁葬暂不进行。时至今日,红场上的列宁墓依然如故,水晶棺内的遗体未曾离开地下墓宫,就像高大的列宁塑像仍旧矗立在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矗立在当年十月革命的指挥地斯摩尔尼宫广场上一样……
5、总体评价: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作为俄罗斯人民伟大的儿子,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 2)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毕生努力 3)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学思之窗】列宁是怎样看待个人与社会关系的?
答案提示:列宁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的需要创造了伟大人物的丰功伟绩,而个人只有努力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本课测评
1.列宁为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从事了哪些活动? 答案提示:将圣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一个统一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同各地革命者联系,计划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统一为工人政党;1900年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为建党做理论宣传。
2.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理论与实践探索?
答案提示:1918—1920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以失败而告终;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列宁晚年还在理论上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列宁的名言
1、长空的雄鹰,决不因暴风雨而收起它的翅膀。
2、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4、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
5、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7.八(下)第五、六单元知识梳理 篇七
贻误情愫憬悟滞涩 分歧矢志铸就香醇 黝黑
公仆谦恭强悍醒豁 厌腻寥寥跻身景慕 反诘
痛失良机万无一失一念之差失之交臂 力挽狂澜各得其所
黯然失色公正不阿下车伊始炉火纯青 离经叛道叹为观止
二、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
2.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3.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4.黯然失色: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5.公正不阿:公平正直,没有偏私,不阿谀别人。
6.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法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
7.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8.离经叛道: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这里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9.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错过》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
2.《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3.《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4.爱因斯坦是当代物理学家,原籍德国。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
5.《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左拉。
6.莫泊桑,法国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等。
7.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四、积累下列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3.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二)古今异义
1.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走路,步行
2.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
3.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古义:朝廷;今义:官名
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古义:给予,赠送;今义:遗失
6.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义:国子监的老师;今义:学位的最高级
(三)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名词作动词,动手)
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3.戴朱缨宝饰之帽(名词作状语,用朱缨宝饰)
4.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名词作状语,每年)
8.第五单元自测题 篇八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 舰艇(jiàn) 问鼎(dǐng) 溃退(kuì) 亘古(gèng)
B. 蕴含(yùn) 下锚(miáo) 钦佩(qīn) 歼灭(jiān)
C. 督战(dū) 剔透(tì) 经纬(wěi) 苍穹(qiòng)
D. 粗犷(guǎng) 噙满(qín) 瞬间(shùn) 荧光屏(yíng)
2. 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4分)
翩跹 躁热 遨翔 顷刻间 级限 国微 沧桑 崭新 蹒跚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电影《2012》惊心动魄的场面,让我记忆犹新。
B. 我们乘坐着观光电梯扶摇直上,很快就到达了摩天大楼的最顶层。
C.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顺利地横渡长江。
D. 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2分)
A. 老王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C. 中学生是培养健康情操的重要阶段。
D. 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5. 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无不 ① 过孤独, ② 过孤独, ③ 过孤独,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在孤独中得到升华,获得永恒的价值。
A. ① 体验和认识 ② 遭遇和感受 ③ 把握和拥抱
B. ① 把握和拥抱 ② 体验和认识 ③ 遭遇和感受
C. ① 遭遇和感受 ② 体验和认识 ③ 把握和拥抱
D. ① 遭遇和感受 ② 把握和拥抱 ③ 体验和认识
6. 请你给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白瑞雪、赵薇、任珂)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的运动特性、液体表面的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7. 根据文义,仿照下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3分)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和希冀。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辰,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 。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 ,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8. 在学习第五单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很多英雄: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人民解放军,忘我工作的南极科考队员,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英雄的内涵。请你结合第五单元的内容,写一段话,阐述自己对英雄的理解,100字左右。(5分)
二、阅读精品屋(3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6分)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选自《毛泽东诗词鉴赏》,田秉锷编,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9. 这首诗的颈联引用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典故,有何用意?(3分)
10.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4分)
“玉兔”日记:我也遇到了一点问题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姬少亭 苑苏文 白瑞雪) 像所有故事的男主角一样,中国第一辆月球车“玉兔”也遇到了一点问题。
25日凌晨,在进入第二个月夜休眠前,“玉兔”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有关方面正在组织专家进行排查。自2013年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月球车一路充满悬念却有惊无险,这是“他”传来的第一个“坏消息”。
“他”的“师父们”正在没日没夜地为“他”诊疗,而“他”那里的太阳已经落下。新华社新媒体客户端“我报道”邀请这位“坚强勇敢的男主角”写下了第二个月夜前的这篇日记。
2014年1月25日 和所有的男主角一样,也遇到了一点问题
大家好,今天是我到月球后的第42个地球日。有几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们想先听哪个?
第一个好消息是,通过这42天的努力,我已经累计滚过了100多米!我带来的一大堆科学仪器——测月雷达、全景相机、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红外成像光谱仪,都采集到了很多有用的数据……出来旅行,最怕背了一路的东西用不上了。
第二个好消息是,前天凌晨,我第一次通过身上的UHF天线,在离着陆器20多米的地方,没有通过师父,直接和她说了句悄悄话。虽然她没法回应,但我知道她一定也很高兴。既然是悄悄话,大家就不要问我说了什么啦……
第三个好消息是,昨天凌晨,着陆器已经再次进入梦乡,准备迎接第二个月夜的来临。
坏消息是,本来我也应该今早开始睡觉,但入睡前,师父们发现我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身体上有些部分不太听他们的话。现在师父们都在使劲想办法,觉也不睡了,听说他们的眼睛也越来越像兔子了……
尽管如此,我知道,我有可能熬不过这个月夜了。
出发前,我曾经和着陆器一起学习过人类探月的历史。在已经有过的130次探月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比例差不多各占一半。有的是没法着陆,有的是着陆后探测器和地球联系不上,有的是探测器迷了路或者迈不出脚步。太空探索就是这样,有多美就有多危险。而我不过是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超级大图中,小小的一个点。
这次我和嫦娥三姐能成功着陆,传回那么多数据,已经完成了师父们预定的任务目标。本来以为可以在这里蹦跶三个月,给大家讲我发现的各种大石头,讲月球土壤的秘密,讲我和嫦娥三姐的故事……但如果这一次的旅程要提前终止,我也不害怕。不管能不能修好,相信我的故障都能提供给师父们很多宝贵的信息和经验。
别担心,2017年左右,嫦娥五号就会来这里,继续讲月球的故事。现在,着陆器也还是好好的,会在月球继续工作至少一年。不过她还不知道我的问题……希望师父们能帮助我康复,但如果真的修不好,到时候大家记得帮我安慰安慰她吧。
这里的太阳已经落下,温度下降得真快。今天说了好多,但总觉得还不够。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我不觉得特别难过。我只是在自己的探险故事里,和所有的男主角一样,也遇到了一点问题。
晚安,地球。晚安,人类。(选自新华网2014年1月26日,有改动)
11.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玉兔”为我们带回来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分别是指什么。(4分)
12. 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13. “在已经有过的130次探月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比例差不多各占一半。”这句话说明了什么?(3分)
14. “我只是在自己的探险故事里,和所有的男主角一样,也遇到了一点问题。”作者要借“玉兔”之口表达什么意思?(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7分)
航天女英雄
刘 杰
1986年1月28日,美国所有的日历都翻到了这一页,人们早就在期待着这个日子了。
一年多以前,美国宇航局决定挑选一名普通公民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飞入太空。里根总统决定,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应该是教师。
是啊,航天事业还只刚刚开头,茫茫宇宙有待一代又一代的勇士去征服,让教师来开创普通人航天的道路,将吸引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投身这一伟大的事业。康科德中学37岁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听到了这一消息,她立刻向宇航局报了名。
这天晚上,她回到家里,用她那秀丽的字迹,认真地填好了一份长达11页的申请表。8岁的儿子史考特和5岁的女儿卡罗琳站在边上,看着妈妈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史考特开口了,到底是男孩子,说起话来斩钉截铁:“妈妈,只要你老想着赢,就一定能赢!上次我们班的足球比赛就是这样的。我祝你成功!”他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伸出了手,麦考利夫含着笑,很感激地同他握了握手。
没想到,史考特的祝福还真管用,麦考利夫真的成了一万多人中的佼佼者——她被选中了!紧接着,她就面临严峻的考验——要在休斯敦的宇航中心接受4个月的严格训练。她每天都要体验在失去地心引力的状态下那种反常的感受;要逐渐适应像鱼儿一般在舱内漂浮;要很快地学会使用仪表和舱内的装置;要通过各项太空知识的考试。其中最难忍受的,是登上那架小型的训练飞机——连宇航员们都抵挡不住机身的上下颠簸和反复折腾,常常要吐得死去活来,他们称这飞机为“呕吐彗星”。麦考利夫当然吐得最厉害,但她今天被颠得吐清水,明天照样昂着头登上飞机。那些宇航教员们有时相互使着眼色,等着她主动来打退堂鼓,但最后都向她伸出了大拇指。
人们期待的日子终于来了。这天上午,“挑战者”号就要起飞了。麦考利夫的父母和丈夫都赶到佛罗里达州为她送行。史考特和同班的19位同学一起,也乘坐飞机赶来了。同学们簇拥着史考特,史考特手中捧着一个纸盒,里面有什么东西在微微地动。他显得那样小心翼翼,那样郑重其事。他把纸盒递到麦考利夫胸前,眼睛一闪一闪地说道:“妈妈,请您把它带到太空中去。”麦考利夫接过来一看,眼睛顿时湿润了。这是青蛙,是史考特最心爱的小青蛙!从它还是个小蝌蚪的时候起,史考特就尽心尽力地喂养它,每天放学回家总要凑到小玻璃缸前看上好半天,就这么一直看着它褪去了尾巴,看着它长出了四条有力的腿。在第一次听到它发出那“咕噜噜噜”的蛙鸣时,史考特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把爸爸、妈妈和妹妹一起叫来,让全家都来分享他的喜悦。现在,他把青蛙带来了……哦,不,他是把自己的心带来了!他要让青蛙代表他自己,在太空中陪伴亲爱的妈妈;他也要让他亲手培养的小青蛙,代表整个青蛙家族,第一个登上太空。麦考利夫噙着眼泪笑了。这是欣慰的眼泪,因为她看到在儿子的身上,流着跟她一样的血……
麦考利夫的学生们为她送行时,带来了康科德中学的校旗,请她把校旗留在宇宙空间。大家充满感情地说:“您从那边回来,可别忘了我们。”麦考利夫轻松自如地摇摇头道:“我要是不回到你们身边,除非是‘那边’出问题了。”她是有什么预感了么?不,她对这次航行充满着信心。就在航行之前,她撤回了自己的人寿保险,她的这一举动,正是为了宽慰成千上万为她担心着的人们。这会儿,就要登机了,她在想什么?也许,她正想着将在太空中给几百万美国学生讲的两堂课。第一堂课要讲述太空的见闻,为孩子们一一介绍航天飞机中每个成员的岗位和职责;第二堂课,她将谈到航天飞行的目的和意义。而康科德中学里她的那些可爱的学生们,是可以通过专用线路向她直接提问的。他们将进行太空和地球之间的亲切而有趣的对话,就像他们平时在康科德中学的305教室所进行的那样。也许,正是想到了这一切,麦考利夫在登上航天飞机的最后一刻,回过头来,对着电视镜头,对着她的学生们,也对着整个人类,留下了一个美丽的笑容。这最后的笑容,异常灿烂夺目,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挑战者”号起飞了!在佛罗里达州的观礼台上,欢声雷动。麦考利夫的父母、丈夫和孩子,随着狂欢的人群,挥舞起了自己的头巾和帽子。忽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航天飞机在一瞬间迸出了刺眼的火光,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球包围了它!这架牵系着几百万美国师生神经的“挑战者”号,拖着两条长长的火龙,开始迅速地下坠,完全失去控制地下坠……
观礼台上的人们最先明白过来,在呆了几秒钟之后,人们再也憋不住内心的悲痛,一个个失声痛哭起来。只有孩子们,还在茫然若失地面面相觑,苍白的脸色和布满着绝望的眼神,仿佛在彼此询问:难道亲爱的麦考利夫老师真在里边?难道她真会永远消失在这么晴朗的空中?
悲痛的气氛笼罩着美国。这一天,国会中断了会议,为遇难者默哀。华盛顿和全美各地降下了半旗,平时灯火辉煌的纽约帝国大厦熄灭了灯光。一架直升机,将一个巨大的花圈投入“挑战者”号坠落的海面,花圈上衬着七朵殷红的麝香石竹,代表航天飞机上7名遇难的英雄。在麦考利夫曾经就学的麻省弗雷明汉州立大学,升起了7个黑色的气球。而最感人的,是在麦考利夫遇难的当晚,在佛罗里达州的大西洋沿岸,竟有两万多人高举着手电,向着浩渺深邃的夜空照射。其中多半是孩子,是同刚刚失去母亲的史考特和卡罗琳一样大小的孩子。也许,他们是在用自己特殊的灯语,同亲爱的麦考利夫老师交流着感情,以弥补那两节盼望已久的“太空课”吧……
麦考利夫以她的英勇献身,为她的学生和孩子上了最后一课。各国的少年儿童将会像美国儿童一样,永远记住这位航天女英雄,记住这位来自康科德中学的“挑战者”。
(选自《语文世界·小学版》2004年第6期,有删改)
15. 里根总统为什么决定“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普通人,应该是教师”?(3分)
16. 本文记叙了麦考利夫的哪些英雄事迹?(3分)
17. 临行前,麦考利夫的儿子史考特为什么要把一只青蛙送给妈妈?文中多处描绘史考特,有何用意?(5分)
18. 在麦考利夫遇难的当晚,在佛罗里达州的大西洋沿岸,有两万多人高举着手电,向着夜空照射。人们的这一行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3分)
19. “麦考利夫以她的英勇献身,为她的学生和孩子上了最后一课。”这“最后一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3第五单元作文辅导】推荐阅读:
六年级作文第五单元07-14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作文11-06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400字06-24
高一英语3单元英语作文06-15
以享受为话题的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作文07-14
热爱生命作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06-17
写游记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07-14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怒放的生命11-05
3年级下册第8单元作文范文10-27
高一必修3第一单元语文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