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常规,促教研

2024-07-30

抓常规,促教研(通用7篇)

1.抓常规,促教研 篇一

抓 常 规 促 班 风

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坐在这儿和各位班主任一起交流工作,我的心情很忐忑,其实没什么经验,也不敢妄谈什么理论,就本着学习的原则,借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把自己担任办主任以来的一些做法及心得与大家分享。如有不到之处,恳请指出。我交流的主题是抓习惯,促班风。

学期,来到朝阳小学,受领导的信任,我和一年级6班的70个孩子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看着这些刚入学的孩子,望着家长们哥哥期待的目光,我感到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这帮孩子无拘无束,淘气,撒娇,针对他们的特点,我决心充分利用从幼儿园到小学过度这一关键时期,抓好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

1、低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较差,对他们进行教育最恰当的方法就是循序渐进,所定的要求要低。只有耐心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他们才能踏实的前进,如刚入学时,学生还不懂怎么做作业,我就布置较少的作业,在课堂上留下时间让学生写作业,在向学生讲完要求后,我总是再做一个范例,并只提两个小要求: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这样要求低了,学生很容易获得了成就感,这样要求低了,学生很容易获得了成就感,这个要求做到了,再提新要求,就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使其不断进步。

2、、巧训练。提出一些细小的要求后,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一句空话,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小,人又多,所以对他们的训练法要多样化,课堂上,为了促使学生们能在40分钟内专心听讲,我常常用接儿歌的形式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我说前半句,他们接后半句,如:大眼睛---亮晶晶,小耳朵----竖起来,小胸脯----挺起来。1,2,3,4----做好姿势,5,6,7,8---闭上嘴巴。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严格的训练,为了强化学生的路队纪律,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三不”即:不说话,不推人,不拉人,人站正,队排直。如果有一位学生没有做到,我就重新排,不管重排几次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虽然刚开始花的时间多,但经过这样的几次三番的强化训练,县委要求就会深入学生心里,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的路队纪律也就慢慢养成。

3、多鼓励。一年级的孩子最爱听老师的表扬,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我就像拿了一个放大镜是的随时随地的寻找班内学生的有点,看到上课坐得端正的,回答为题响亮的,不乱扔垃圾的,路队表现好的等等,我及时将有红旗,小花的印章盖在班内的表扬栏里。我班的马宁筱是个很调皮的男孩,在上课时候特别喜欢接老师的话,还总爱与旁边的同学说话,座位调到哪儿,哪儿就闹,面对这样的一个天真的孩子,我决心正面引导,帮他改正这个坏毛病,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在下课的时候不是和这个做游戏,就是提醒那个同学不要乱跑,还有事剑气地上的废纸,等上课了,我就郑重其事地表扬了他,还在表扬栏里贴上小红旗。令我惊奇的是整个一堂课,马宁筱都坐得直直的,没乱说一句话,我又及时进行表扬。后来我单独找他谈话,鼓励他,慢慢地,他不再那么调皮了,变得越来越有责任心了,现在还当上了卫生委员呢!

4、会偷懒。俗话说“勤妈妈懒孩子”,我想反之会偷懒的班主任,学生才会勤劳。低年级不是收获的季节,而是播种,施肥的时候,给孩子多点锻炼的机会总没什么坏处,班主任工作繁,杂,碎,若单单由班主任一人去做,肯定是筋疲力尽,再说也没有时间,在班内小干部的带动下,让班内每个孩子都动起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班内就会井然有序了。同样懒惰的班主任,家长也是勤劳的,开学后的第一个大扫除,我就偷了个懒,送耗子回家时,我借机与几个家长交流孩子的入学情况时,叫上他们与我一起打扫教师,三下五除二整个教室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收到了检查老师的好评,可以看出,家长的力量是很大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的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我想只要班主任有心,定能为这些可爱的孩子画上亮丽的彩虹。

2.抓常规,促教研 篇二

体育教学常规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学科特点、教学规律、教学原则而提出的应遵循的教学规定与具体要求,它是教学科学化的表现,是体育教育多年传承的、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教学原则。贯彻体育教学常规,不是限制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而是通过搞好体育教学常规,按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办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教学有“原则”,讲“规矩”。而当前的体育教学常规工作却面临一些实际问题:

1. 体育教学常规管理滞后

一直以来,地方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学校内部也缺乏合理的管理、评价、跟踪体系。体育教学的管理相对滞后。加之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搞比赛得奖牌上,根本不关心体育教学常规,因此,导致体育教学常规有形无实。

2. 部分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较低

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常规走过场,体育教学“随心所欲”,责任心和职业操守的缺失导致教学质量无从谈起。

3. 对体育教学常规认识不到位、不全面

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常规理解不到位,上一堂算一堂,完全是为完成“任务”而教,不是为增强体能、掌握技能而教;或是课前的预设与实际教学互不相干,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各行其是,看似有计划,实则无计划。同时,部分体育教师不能深入领会改革的意图,使体育教学常规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二、抓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方法和举措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不但不能忽视教学常规,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常规进行强化和再认识。从抓学习入手,提高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认识。每学期的学科教研会,教科所都将组织体育教师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相关专题进行学习,进一步调动广大体育教师贯彻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体育教学常规工作深入人心。

2. 建立学校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万州区教科所成立了学校体育教学常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体育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督查和管理;二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区教委和教科所定期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教科所每年对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

实施方案进行评比;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区教委和教科所把搞好体育教学常规工作作为评选年度学校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一项重要条件。激励各类学校重视此项工作,并使之逐步形成学校的自觉行为。

3. 制订和完善体育教学常规

为进一步加强万州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使体育教学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体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在原有体育教学常规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和完善了新的《万州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从体育教师的学科品质与专业素养、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布置与检查、活动及辅导、教学评价、教育科研等七大方面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从理念到行为进一步规范,其中主要对体育教学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常规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抓课前常规:该阶段的常规从理念到行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教师按教学进度,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评价标准》(以下简称《纲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也就是抓体育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处理好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关系,引导教师规范行为,并认真填写好《体育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本》(区教科所根据万州区中小学和体育学科的实际,编制出台《万州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本》并下发到学校,规范体育学科的课前设计)。要求教师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始前,根据课程标准及《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体育教学实施方案”(它包括水平学段、学期、单元和超前一至两周的课时教学计划等)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深化以学科为主、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第二,要求学校按有关要求落实体育教师的待遇及必备的教学器材;第三,要求教师课前应多渠道了解所教学生的体质状况、运动爱好及特长,掌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区别对待;第四,强调每节课的教学计划都要设置好课中的安全预案,防患于未然。

抓课中常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落实体育课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指导教师如何遵循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体育课的性质进行教学,合理安排,教材教法,合理安排运动量。

第二,落实课程标准及《纲要》的有机整合和有效达成,为从根本上杜绝体育教学随意性的问题,有效改变体育教学管理松散的状态,保证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便于管理与评价。从2013至2014学年度开始,笔者所在区部分中小学即按《纲要》开展体育教学。笔者认为,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构建地方体育教学实施方案是强化体育教学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笔者所在区将中小学体育实践课按其意义和作用主要划分为:基础课与特色课。要求把中小学各年级每周4节(或3节、2节)体育课按基础课+特色课3+1、2+2 (或2+1、1+1)的模式进行划分和安排。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按《纲要》要求,全区大体一致。主要以身体素质、基本技能和球类练习内容为主,同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学习。开设基础课,主要目的就是给学生补足运动量,现在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运动量不足。除了基础课的基本要求以外,还要求每节体育课必须保证至少5~8分钟的身体素质“课课练”,并有一定的强度和运动量做保证。同时,要求各中小学把每周4节(或3节、2节)体育课中的1~2节确定为特色课。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选择确定1~2个体育项目作为特色课上重点学习、发展和提高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并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基础体育课发展学生体能,给学生补足成长发育所必须的运动量;通过特色体育课,培养学生技能,为其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关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协调发展,总结、提炼和推广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从2011至2012学年度开始,即在部分中小学推行“学生先上后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以“小老师”的身份参与到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教师以引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参与体育教学,让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四,合理运用教法与学法,让学生掌握技能、增强体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有效的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习惯。教法、学法多种多样,要求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关注教学效果本身,关注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和掌握的情况,对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不做具体要求,但教法和学法运用的落脚点一定是在最终的教学效果上。

第五,合理运用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具体,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还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近年来,要求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要在体育课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但不是为评而评,而是要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抓课后常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做好课后反思,反思得与失。在课后及时填写教学小结,及时积累教学经验,收集教学资料,做好统计分析,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教研科研意识;第二,要求每节体育课都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体育课外作业要与“终身体育”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有体育实践性的内容,也要安排一定的体育文化类的内容。体育课外作业应定期进行检查,强化实效性,以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体育课内与课外结合,把每节有限的体育课延伸到课外,形成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的大体育教学观。

4. 处理好体育教学常规与体育教学创新二者的关系

3.建队伍抓教研促发展 篇三

强班子 做表率

坚持思想建设 学校把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要求放在首位,坚持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为领导班子的每位成员订阅报纸杂志、安装电脑及宽带网,并组织他们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使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提高政策水平,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坚持智能管理 作为一校之长应坚持“集体讨论,分工实施”的职能管理原则。校长要勇于挑重担,积极支持下属工作;要提倡“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机构上分,关系上合”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效应。

领导班子成员要起表率作用 学校要求班子成员重学校兴衰,轻个人得失,坚持工作第一、实绩为本的评估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学校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带头做好教学工作,做教学业务的行家。

建队伍 强素质

构建教师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要不断增强自立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构建教师良好的文化知识结构 作为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把握重点、分散难点、解决疑点、抓住燃点、总结特点。教师除了要掌握一般的知识,还要把作为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计算机、课件的制作等应用到教学中去。

培养和发展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仪容仪表、教学语言和风格、道德品质、生活情趣、师生感情等各个方面。教师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刻苦努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磨炼。

培养教师高明的教法 教师心中有书,对教材烂熟于心;目中有人,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巧譬善喻,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使深奥的知识简化,让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旁征博引,多看多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启发诱导,要做到启而有纲,启而有数,启而有方;巧于提问,先提问,后点名,采取鼓励赏识教育,使课堂和谐高效。

抓教研 树名师

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优化教学过程 学校以系列达标课活动为抓手,认真组织教师大练基本功,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成立教育科学研究室,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将教研活动的重点放在年级组备课上,积极开展集体研讨和说课活动等。同时,学校还加大对教研活动的检查督导力度,提高教研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名师是学校成为名校的先决条件 学校启动了以培养新世纪优秀青年教师为目标的“希望工程”,组织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结成帮教对子,要求青年教师树立“一年像样、两年出样、三年做榜样”的信念。通过活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成熟起来。同时,学校启动了“名师工程”,制定了《名师管理条例》,并把他们推向社会,使之发挥更大的“名师效应”。

抓课堂 重实效

学校从实际出发,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上实现两个突破:一是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有所突破,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二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有所突破,不断提高学生将新问题活化为已有知识的能力。

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质量优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学校全面、健康的发展。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山东省绿色学校等光荣称号,被评为济宁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普法创安先进单位,并连续五年被评为济宁市文明单位和曲阜市百家文明单位。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

4.抓常规促特色求合力 篇四

促特色

走家校合教之路

——学校德育工作新探

永川区上游小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德育处于首要地位。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首要工作。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多少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为非作恶愈大。”可见德育教育是何等重要。我们学校一直都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在工作中的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最终形成了适合我校德育工作的“三步曲”:抓常规(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和班主任教师的作用)——促特色(家政教育研究)——走家校合教之路(注重“三结合”工作,开展家长教育研究)。

一、抓常规

一个学校抓好常规工作是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基础的工作。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抓好常规工作。

1、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大胆尝试学生管理学生。搞好大队辅导员、大队委、中队委、升旗手的培训、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卫生监督岗、少年维权岗、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等等。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作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来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通过抓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制定激励机制来带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3、加强教职工细胞建设。一个好的校长代表一所好的学校,但学校风貌的展现还得靠每个教职工。所以我们不断加强全体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忽视每个教师的示范作用,经常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组织各种学习,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养。

4、加强主题班队会的管理和指导。要求班主任认真备课,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班队活动课,每次活动课都有主题,如常规训练、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训练等。德育处作好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这样既培养了班主任的能力,对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5、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我们都精心准备,不但使全校学生度过一个开心的节日,还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今年六一活动中,我们以家政才艺展示为主题,每班学生从多姿多彩的才艺展示中,素质得到了提高,心灵受到了熏陶。我们还评出了全校的„„等十个“十佳”、三百多个文明学生、优秀少先队。每年,我们还举行体操比赛、艺术节、演讲、献爱心、慰问等活动。

6、抓好各项工作的评比。如:评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十佳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等,以激励机制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更好的成效。

这样一来,对于我们有着2000多名师生的小学来说,校园又狭窄,管理难度很大,但由于我们抓好了常规教育这条路子,所以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显得有条不紊了。

二、促特色 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开展家政教育研究,开设小学家政课程。家政教育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科研课题,开展这课题的研究,为我们的德育工作辅了一条崭新的路子,学校的整个发展方向无处不渗透着德育。

利用这个契机,我们提出了“家园式德育”的目标,以家政教育大力促进德育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教育模式,让德育教育有了载体,让德育教育充满活力,让德育教育不再空洞、枯燥乏味,大大增强了我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从家政教育活动中,提高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基本的家务,如整理房间、搞清洁、洗衣服、弄饭菜,懂得怎待人接物。

比如三年级一个同学,以前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家里没人,他就没有办法,只会挨饿。通过开展家政教育,他学会了自己穿衣、叠袜子、洗袜子、洗澡,挤牙膏刷牙了,他现在不但会自己做饭,有时还会为父母准备饭菜,他也会自己动脑筋想法解决一些问题了。他的父母非常高兴,到学校来不断称赞学校的家政教育搞得好,他还表示将和儿子一起继续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家政教育。

还有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同学,我们了解到他家庭问题和成长经历后,专门研究了一套方案对他进行教育,主要是让他父母与他一起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增加他们的亲情,结果收到很好的效果。不但他有很大的进步,他的父母也有很大的改变,他们非常感激,表示要继续参与,共同进步。

三、走家校合教之路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讲:学校应 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的高度重视。

学校非常清楚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它所起的教育作用。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搞教育工作的同志都有同样一种感受,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有“5+2=0”的看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5天的时间所接受的教育效果,周未在家2天就有可能被抵消了。我们深知,抓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力量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相互配合,三者形成合力,才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学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长教育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由于我们学校学生多,地处老城区中心地段,家庭的社会层面结构复杂,家长自身修养和素质层次不一,有相当大一部分家长都属于老城区居民,职业不是很稳定,也有很多农民家庭,家庭离婚率高,单亲家庭较多,介于种种原因,我们成立了家长学校,以此来提高家长素养。

家长学校每期都有教材,都安排专门的培训课,请专家进行集中培训,再结合自己学习的方式。

如: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孙露茜的母亲、全国十佳母亲李晓凡、全国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等进行家教专题培训,今年十月,我们又通过市妇联的帮助,联系了全国教育专家熊华堂教授到我校进行《怎样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专题讲座,会后,就有许多家长到台上和熊教授进行交流和请教,纷纷叙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还充分利用我 们身边的资源,让我们学校优秀学生的家长作现身说法,进行经验交流。

家长们每次都积极参加培训及各种活动。之后,我们都要给家长布置作业,比如写心得体会、学习感受,写经验论文,或和子女共同完成一件事等等,家长们每次都踊跃参与,并且完成得很好。我们在 学校的网站里还专门开辟了《家长论坛》栏目,将家长们的文章在网上发表,进行交流。

目前我们的家长学校正在健康成长,走向成熟,去年我们家长学校还被评为永川市家长示范学校。我们还有更新一步的打算,从科研的角度来打造我们的家长学校,正在申报一个重庆市级科研课题,《小学家长教育研究》,让家长共同参与我们的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家长素质。

2、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

注重与社区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上街打扫清洁卫生,体验清洁工人的辛苦,以教育孩子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社区一起参加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了解社区情况,教会孩子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为建设和谐社区出一份力量;到福利院为老人捐款送物、打扫清洁卫生,以养成他们尊敬长辈的好习惯等等。

5.教研工作总结抓师德促教研 篇五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感谢领导给我这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就小关镇上期在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和做法向各位领导及同仁,做一简单汇报和交流。

一、营造良好氛围,抓好师德建设

去年,我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工业富镇,教育兴镇”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硬件建设水平,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为主题,努力打造名师辈出,人才辈出的教育强镇、教育名镇。去年教师节,镇政府为每位教师发放1200元奖金,每位班主任发放1000元津贴。投入800万元实施新初中改造工程,投入1100万元新建公办幼儿园。教研中心及时抓住这一发展契机,提出了“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为打造教育强镇努力工作”的要求。各校围绕这一要求,紧抓师德建设,开展了“学习我身边的道德模范”,“祖国在我心中”等一系列德育活动。

二、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市培训中心工作要求,坚持“为师生长远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不动摇,在“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为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模式,帮助教师和学生过幸福完整生活”的理念下,我镇各校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完善校本教研管理措施,坚持科学管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推行了“五个一”制度。

即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专业期刊;记一本听课笔记;上一节公开课;每次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从而促使教师将学、教、研结合起来,确立学、教、研相长的工作学习观。

(二)、实施了“三项工程”。

一是“基础工程”,以练好教师基本功为目标,要求全镇教师打好以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一话(普通话)、一手段(班班通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核心的职业基本功基础;

二是“青蓝工程”,8月底,各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拜师活动和骨干教师结对带徒工作。根据校本教研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采用了师徒结对的形式,为青年教师选择观念新、教法新、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作导师,有效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为我镇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三是骨干引领工程。明确要求凡被评选为镇级骨干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镇级骨干教师示范交流课,11月16日,市培训中心马主任一行5人到我镇调研高效课堂推进工作。我镇中心小学四位老师分别做了语文、数学、英语观摩课,市、镇教研员进行了课后指导,通过说课、观摩、讨论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研讨活动,同时也积极带动了我镇高效课堂实践推进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开展“四课“活动。

一是推门课。镇教研中心成员坚持每周到分包学校随机听课至少2节以上,并在听课后与授课教师以及所在学校教研组进行评课、交流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二是精品课。主要是让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名师进行授课,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是研究课。人人都上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从而研究、探索出高效课堂学科教学的新模式。

四是复习课。每学期期末,我们都特别重视对复习课的研究,召开镇中心备课组长及各校业务领导会议,进行复习方法的学习与交流,从而探索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四)、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要求各校结合学校、学生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根据高效课堂及道德课堂的理论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各个学校进行了2011年教科研课题研究规划,并于12月份结题、汇总。所立课题如: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的研究;突出学生的“展示性”学习的研究;自主阅读策略优化与指导;“先学”与传统的“预习” ;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等等

三、丰富教研形式

(一)抓好“自我反思”

强调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教学反思。镇教研中心定期征集各校教学反思,每月出刊一期以“教学反思“为主的教研通讯。本期共收到教育教学反思100余篇。

(二)注重“专业引领”

1、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展示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成果的舞台。通过开展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各科教师全能竞赛等竞赛、比武活动。上期我镇组织了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在各校选拔的基础上,有12为教师参赛,六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竞赛,获河南省一等奖两位,三等奖一名,郑州市一等奖二名,巩义市二等奖一名。

2、加强交流学习。镇内各校在教研中心统一协调下,有中心备课组自行安排,一月举行一次交流活动。交流观摩内容包括:教研方式、集体备课形式,说上评课方式,送课评课互动等。

3、校本教研创新学校形象。积极通过汇报展示活动,不断加强总结,扎实改进工作,提升办学实力。如镇中心小学借助家长学校开放日活动,让学生家长和各界人士走进课堂,请他们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进行品头论足,填写反馈意见表,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

四、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新课改工作。10月20日,巩义市教体局召开了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了“三年至五年使我市的教学改革工作进入河南省先进行列,为教学质量提高打下坚实基础”的意见。

我镇教研中心在此次会议后,及时召开了全镇各中小学班子成员参加的课改研讨会,与会者客观分析了当前我镇的教育形式和课改现状,一致认为“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不待人”。教研中心主任张现亭老师提出了“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优人一筹”的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会后,各校迅速将市局和镇教研中心会议精神对全体教师做了详细传达。教研中心制定出了课改工作推进日程安排。

(一)丰富理论知识,指导教改实践。为了把深化课改先人

一步这一指导思想落在实处,结合我镇课堂教学实情,于10月22日,特邀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研究员、郑州市首批名师、教育技术带头人赵丽霞老师,在小关一中为全镇230名教师做了一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专题报告,赵丽霞老师的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第二部分,科学制定学习目标、恰当设计教学过程;第三部分,专业进行教学评价。与会教师听后受益匪浅,反映良好。

(二)、指导教师进行课标解读。建立高效课堂要求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学会细化解读课标,为此,我们在镇专家讲座后,要求各校组织教师深入进行研究讨论和实践,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尝试编写课标解读,镇教研中心征集了中小学课标解读案例26篇,特聘请郑州市教研员评审,共有16位教师获奖。

(三)将深化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长期化、常规化的工作来抓。上期末我镇教研中心组织人员对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其中把高效课堂单独列项进行了细致检查,其中包括:课程纲要的编写、作业规划设计、作业日志、课标解读、导学案编写等项目。把高效课堂达标验收作为重点,各校共推荐20名教师,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进行了验收。共同特点是理念转变到位,角色定位准确,学生活动充分,反馈效果明显。课堂“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基本学习方式得到鲜明体现;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气氛热烈,目前我镇课改工作已经进入高速路口,今后将在“学理论转观念”这一基础上,大胆实践,敢于探索,尽快实现高效提速。

6.抓常规,促教研 篇六

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学校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04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业务部门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力度,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点点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中心校领导包校(即包村小学),中心小学领导包年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村小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领导包校、包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如韩校长写的《校本教研问题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李校长写的《立足学生主体、提高德育实效》教研员王秀荣写的《体验校本教研》在《中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和《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书上发表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杨丽霞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7年8月,以韩万华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并督促和带领抓教学的领导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校长每学期对副校长、教导主任、村小领导的任课、备课、听课等情况检查一次,并经常深入班级听课。抓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对教师备课、听课、学生作业检查2——3次。每次检查后都及时把检查情况向全体教师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村小领导、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抓学习、重研训,树立新课改理念

1、学习定基础

“只有学习精彩,才能生命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能成功。”坚持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

员读书,撰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许多教师还把自己的成功作品发表在园丁苑,领导、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园丁苑博客圈经常投稿写感想,谈体会在网路上与同仁交流。副校长王艳丽,教研员王秀荣,骨干教师王鹏飞等多人写的文章在园丁苑获奖。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字、简笔画,笔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已是教师习以为常的事,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培训中成长

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每年曾先后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一放学后为集体备课,确定双周三放学后为教师业务学习,单周四放学后为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双周四放学后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3、反思中提高

学习需要反思,实践需要反思,课前需要反思,课后需要反思。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案例的反思中,我们要求教师时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日积月累使反思成为习惯,我们规定任课教师单元有反思,课节有反思,每月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反思,好的反思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并收集好的案例材料编成《教师手记》,共大家学习参考。

交流研讨,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在确立研讨专题后,让教师从自己的“教师手记”中精选符合专题的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加工整理,然后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以校为单位开展专题案例研讨。从而敦促教师对自己的体会和困惑进行深入的思考,使案例反思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科研促教研

在校本教研中,我们以科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教学研究,鼓励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研究方式。第一将课题实验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强化子课题实验研究的针对性,在课题研究使用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迅速成长。第二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

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是教师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教育行为及时作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我们尝试的一个校本课题“学生作业评价改革的尝试,”经几年来的实验,我们摸索了一条新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作业注意分层次进行,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差异,自拟设计满意的作业,每一节课通过师生探究、合作、交流之后,根据自己收获的多少,自选题型,这样就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自己探索,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题,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也形式多样,可以给画一个笑脸,竖大拇指,或点缀图案、漫画等富有情趣的评语。每月进行一次作业评比,一些同学分别被评为“特色作业”“作业之最”等荣誉称号。同时我们还鼓励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对每一章节绘制一张知识结构图,这一做法尤为受到学生的欢迎。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不光是内容全面,而且形式新颖,都给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图起了好听的名字,“知识窗口,知识云朵,知识宝塔,硕果树,太阳光圈“等。并将设计好的知识结构图,装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从作业设计体验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集语文、数学、科学等与一体,激发了学生潜在的素质,书面作业统一为一点,就形成了学科的一大特色。

5、校本教研促发展

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中心小学以年组为单位,村小学以校为单位的组级教研,第二是片教研,第三是全镇教研。三个层次的教研各有侧重,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组级教研,以说课——上课——议课——再上课——课后反思为主要方式,针对课堂教学每次由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上课,同组教研听课、议课,共同修改教案,然后再上课,最后教者自我反思,通过组级教研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开展分片侧重某一年级、学科的教研,如中心小学侧重于各年级数学、语文学科,有利片侧重于品德学课、北坊片侧重于科学学科。做法是平行班的教师对本单元的课程进行分工,每个教师选出其中的一课写好教案后,将教案在网上传给同事,然后在每次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备课第一责任人)主讲此案产生的来龙去脉和教材的内容实质,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结构。然后将别人备好的成型教案放到电子备课室,供大家使用,教师把备好的教案经过内化为“我“所用。这期间,首先要学习长处,其次找出不足,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修正。我们的集体备课与教研从不流于形式,主备人负责答疑与讲解,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研究,从而使每个教师都能“取各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形成了全体教师交流共享,共同进步的喜人局面。

全镇教研,即在教学研究中,以来源于学校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教研方式。方法是每学期向教师下榻“问题报告单”让教师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写在单子上,然后抓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各种形式收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积累教研活动的资料。然后以小讲座、观摩课、互动答疑等形式,解决问题,形成共识。我们每学期搞一到二次的全镇教研,每次教研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三、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课改初期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出现滑坡。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找到了落后的根源—即就是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

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的活动。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堂适度调控,课后认真反思,领导做重点主评后参与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和研讨。活动后把好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评课进行展示并刊登在校科研简报上。每学期活动结束后都评选出好的课堂教学和好的评课教师给予物资奖励。如我校的王鹏飞老师在讲课和评课中双双获奖。同时我们还开展领导示范课。骨干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副校长李凤云教导主任张玉琴曾先后做二年级、三年级的语文公开课,少先队辅导员李淑范老师在校本教研会上进行品社学科说课时被县教研员发现后推荐到全市教研会上说课,在2010年10月被评为省级优秀课。在抓教学质量方面,我们还实行领导兼课和听课制度,要求中层领导每周兼课不少于6节,并必报一门考试科目。校长每学期深入班级听课,副校长教导主任跟踪听课,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人人公开课中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让他们评价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并把它们的意见在网上或用电话与我们领导或老师沟通。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课改几年来我校成绩明显提高,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四、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造就出大量创新学生。

几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领导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我校被评为市“县政府名校”,中心小学、有利村小荣获县级“课改先进教育集体”的称号。市“精神文明单位”。“师德示范校”。“德育先进校”,“家长学校先进校”,“农远工程模范校”,“春晓工程先进集体”,“十一五”评为市级继续教育示范校。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名市级和2名县级教科研先进个人,市级师德标兵一名,县级师德标兵3名,县级名师一名,国家级优秀课1名,省级优秀课2名,市级优秀课6名。省课指导教师3名,市课指导教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市级骨干教师11名,县级骨干教师14人。5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获指导教师奖,30多名教师的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孙蕾老师的《齐心合力》获2009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优质课类贰等奖。黄亮老师的《采山》一课获省十三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

课改的实施,也为我校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2005年5月陈旭同学在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静物》2份均获金奖。2006年4月,崔云峰等6名同学的小制作作品均获县一二三等奖,2007年董鑫等4位同学获县“歌满校园“大赛一、二、三等奖。2010年3月白宇航小朋友获“中华情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展演活动铜琴声乐专业幼儿全国总决赛金奖”。2010年4月崔伟双,康莹发明制作的《自动捕鼠器》获省科技大赛一等奖。每年县里举办的各种竞赛,我校学生参赛均都获得喜人成绩。在2010年县首届小学生科技节大赛中获“三等奖”

7.抓常规,促教研 篇七

——凉州区清源镇刘广寨小学“工作亮点”汇报材料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为了这个主题,我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质量提升年”活动。本次活动对于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为认真贯彻落实凉州区教育局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凉州区清源学区关于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就我校在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来所做的亮点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一、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我校按照“质量立校,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思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规范常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本学年,我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种常规管理制度,完善常规管理办法。开校时教导处、教研组、课任教师各自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师发展计划;期中写出阶段性总结,并交流教学经验,期末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一是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是学生增强荣誉感、热爱集体、展现自我;二是通过周评比栏把学生日常行为进行量化考核,规范其行为;三是学校通过光荣榜及时展示优秀师生,并配有名副其实的评价语。这些活动和行为,即加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又建立健全了激励和竞争机制,初步形成了一个争先进、赶先进、超先进良好氛围;四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五认真”。

1、认真备课。努力做到“超周”备课。每周层层签批教案,对教师的教案、作业批阅情况教导处每月检查一次,每学期学校集中检查不少于两次。

2.认真上课。要求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学校领导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反馈,指出优劣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3.认真批改作业。凡是设置的学校作业,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全批、全阅,并要求学生及时改错,做到日清日毕。

4.认真辅导学生,关爱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教师要热情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以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循循善诱。我校高元年同学是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一直和爷爷相依为命,家里一贫如洗,面对这种缺爱的家庭,他常常流浪逃学,甚至在野外留宿过夜,面对留守儿童的高元年同学,孙梅老师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高元年没有作业本时她及时给买上,落下功课时她及时给补上;有时她还牺牲中午的休息时间对其进行辅导;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高元年逃学后,她还积极主动的和家长联系,帮助寻找,同时建档立卡,做好访谈记录,回来后还耐心细致的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如今高元年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遵守纪律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观,这些都是她大爱无私,辛勤付出的结果。

5.认真组织考试。认真组织单元检测,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和试卷讲评,分析数据,查找得失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使得每次考试都有新突破、新进展。

二、在狠抓教学管理的同时,促进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加强教研工作,是我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之一,我们明确提出了“向教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的口号。为此,我校采取多种方法,多渠道、多途径促进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一是结合“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系列教学活动,以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本学年,学校安排了各学科部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语、数、外骨干教师上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示范课、观摩课,并安排了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课,还组织部分教师积极参加联片教研活动,到外校学习取经。评课时积极发言,畅谈教学心得体会,交流教学新经验、学习课改新理念;二是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随笔、论文并鼓励教师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发表。

在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下,在“雏鹰争章”活动的感召下,在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逐年提升,这可喜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一致好评,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校教师的努力拼搏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新的提高。

上一篇:科技节小论文下一篇:精选师德建设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