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教师工作总结

2024-09-29

双师教师工作总结(共8篇)

1.双师教师工作总结 篇一

2015双师型教师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回顾一年来我校的变迁与发展,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学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计个人得失,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本我先后兼任《机械制图》、《数控车加工技术》等专业课程和《钳工生产实习操作技能》实习教学工作。一年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学校也提出新的改革,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一年来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日志,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在实习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我的课,就连以前极厌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实习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根据实习训练内容和要求,通过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训练课题,增强学生实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趣味课题的加工

中找到自身的差距,体验钳工技能的神奇,从而提高学习训练的实效性。教学中采用多形式的实习训练方法:如 因材施教法、启发引导法、对比训练法、讨论训练法、互动训练法和运用课件法等,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五、积极探索课堂一体化教学新思路,作为“双师型”教师,能带领学科组教师积极借鉴运用各地各校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先后运用“目标教学法”、“实习现场理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的”等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积极探索在生源差的初中毕业生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在课堂中坚持“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在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七、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我还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知识结构,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洞察能力。及时发现教育的新情况,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今年暑假我参加了青岛市金蓝领高级技师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教学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所教班级成绩突出,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受到学校领导及用人单位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2.双师教师工作总结 篇二

专家认为, 较好地解决在新形势下的招工就业的新矛盾, 就是要在劳动力输出地对进入劳动力市场人员进行完整的培训;大、中职院校则需要在专业定位和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与改革, 政府和企业则应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 实现知识能力结构适应市场的总体需求, 做到缓解“找工慌”和“用工荒”这组矛盾。由此, 对我们职业中学来说, 毕业学生技能的熟练与否、掌握知识的实用程度和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是否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 都是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发展的基本素质。

目前, 中职学校在稳妥推行专业教学改革, 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建设与调整,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把握好结合企业岗位的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必要环节, 实施这些改革工作的重点, 关键在于执行者———教师, 教师是否具备这一能力是关键要素, 也就落在了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双师型”工作上来。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就是现在乃至今后职业中学学生的培养途径之一, 不同的培养方式显然需要不同的师资力量, 因此, 要求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的教师有不同的要求和继续教育, 所以市场也在倒逼高等师范院校应对职业教育所需师资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要求职业中学的教师做更多的改变和学习, 对我们在职的职业中学教师来说,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或者优秀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双师型”教师尤为重要。

一、理清两个概念是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前提

要想使自己成为新时期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 或者对“双师型”教师有更好的理解, 必须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基于工作过程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德国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实际相脱离的弊端, 针对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实际的能力, 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实际的能力的要求, 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 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 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指课程教学以企事业实际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紧密对接职业岗位工作环节、环境和典型工作任务或活动。具体来说, 课程目标特别是职业能力目标要以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为导向来设定;教学内容要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为根据来构建, 教学组织与实施要以职业岗位工作环节和实际情境为逻辑来安排, 课程考核要以职业岗位工作规程、作业标准等为规范来进行。总之, 要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努力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

在我国, 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始于本世纪。2004年, 教育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 要依据“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 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 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课程开发要素为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与课程内容排序标准, 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助推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为了有效解决“技工荒”的问题, 职业教育有不同形式的改革, 如,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 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来自企业的声音都认为最重要的是,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与企业做更好的对接, 工学结合,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1.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必然性

“找工慌”与“用工荒”两个现象的同时存在, 部分原因是因为毕业生没有给自身恰当定位以外, 更主要的是反映了毕业生与企业要求之间还是隔着一道墙, 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要求, 不能胜任企业安排的工作。以前企业招聘了员工, 首先要对员工进行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甚至半年的岗前培训, 不少岗位或者员工还需一边工作, 一边培训, 因此, 毕业生从入职到独立工作、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需要花费企业很长的时间。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训的情境、实训条件、实训内容、实训指导教师与实训方式与企业的要求之间本身就存在明显的距离,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不适合、不能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 因此, 要想实现毕业即就业, 打通毕业生与企业之间隔墙, 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建立一个学习即工作的环境, 在接近企业工作的软硬件环境中, 在对企业流程熟悉的老师的指导下, 完成企业要求的知识学习, 构建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

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可行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是在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课程分析法 (BAG) 的中国化。它的前提是企业与学校一体化。对于制造业、服务业、信息业等职业情境容易在校内建立的专业,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是非常适合的, 并且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校的专业大部分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业类的专业, 比较容易构建接近于企业的工作环境, 因此,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是可行的。

三、成为“双师型”教师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以前普遍存在一个观点, 职业中学教师没有升学压力, 比普通中学的老师轻松, 从片面意义讲, 这种观点是对的。要想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的畅通渠道, 要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跟企业的要求是一致的, 那对完成这一过程的主要角色之一的引导者———教师, 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职业中学教师应该接近于德国职业学校教师那样, 成为职业学校教师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 他们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后, 理所当然地能更好地教给学生将来所真正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是高技能、高素质的专家型、能工巧匠型教师。从表面形式来说, 这种教师被称为“双师型”教师, 必须有两个证:一个是教师资格证, 另一个是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 “双师型”教师应该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又有规范的专业技能培养指导能力, 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及规律。

1. 作为教师, 首先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教育,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 当然更具体来说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体的着装和课堂的掌控能力, 能自如地引导学生完成不同任务的学习。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紧贴社会需求的岗位教育。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因此, 要求教师更多地参与企业调研, 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 然后转化为教学的知识结构与要求。

3. 由于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更加灵活和多样, 有些实训项目可能在两周或者一个月内集中完成, 因此, 要求教师对这些项目的知识结构有更加全面地理解与掌握, 要能从整体上根据企业的要求, 在集中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指导整个实训过程, 达到高效与完整。

4. 教师要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能进行本专业的研究工作, 有研究成果, 有创新能力, 没有专业研究能力的人不能胜任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5.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师要掌握先进的课堂评价标准, 把课程从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主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教师可以少讲或不讲知识, 但要带领学生做事, 在做事过程中, 学生自己学到了知识, 这是真正的“好课”。好课不是教师讲得好, 而是学生学得好。

四、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现在国家对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途径正在变得越来越广, 但是条件会越来越高, 而且会逐步取消教师资格的终身制度, 因此, 国家对教师这个专门职业的门槛会逐步提高, 对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 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资格证, 更需要职业资格证, 而且职业资格证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资格证。对我们已经在职的专业教师来说, 取得教师资格证, 获得“双师型”教师, 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一直努力的工作。

1. 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完善的过程, 因此, “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取得决不仅仅是职前的学历教育过程, 而应是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为了学生能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就是实际工作中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在企业中是不断更新的过程, 使得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中职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会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因此, 中职教师应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专业成长的规律, 结合学校的要求和培养方案, 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和培训计划, 构建职前、职后一体的、个性化、终身化的培训体系。

2. 定期参与企业顶岗实习

定期参与顶岗实习, 使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管理方法, 并及时将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师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 提高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专业教师也可在企业兼职

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兼职其实也是一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可让专业教师投入到企业生产中, 经历企业工作实践过程后再回到学校, 教师不但会有企业工作的经历、经验、人脉, 还能充分认识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能力与职业之间的衔接关系。

4. 相关企业在学校建立企业工作室

相关的企业在学校建立工作室既可以使学生直接面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亲身体验未来自己的角色, 为将来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同时, 教师对自己教学、专业学习更加有的放矢, 这也是“双师型”素质教师施展本领的环境保证, 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建立企业工作室可以更方便地带动一部分教师的成长。

5. 参与企业调研, 了解企业的需求的同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参与企业调研是顶岗实习、到企业兼职和建立工作室之外的一个重要补充, 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利用空闲时间, 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希望能够了解行业 (结合专业) 发展动态和企业的最新做法, 了解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 对本人所讲授的课程提出改革建议, 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

6. 辅导学生参与技能竞赛

“普通高中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竞赛”, 是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的一个反应, 也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展示技能的一个舞台, 同时也是辅导教师了解新技术、提高专业技能的一个平台, 还可以通过辅导竞赛, 更多地与兄弟学校的教师交流, 促进不同地区的提高和进步。

7. 编写实训教材

通过顶岗实习, 企业调研以后, 对企业的能力要求、岗位职责有了清晰的理解, 通过辅导技能竞赛又能提高专业技能, 为了更好地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 这个时候, 专业教师需要的是教什么的问题, 也就是自己动手编写适合本地区、本校和本专业的实训教材, 通过编写教材, 教师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也可以提高小组专业教师的能力水平, 更重要的是, 可以找到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材, 可谓一举多得。

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篇三

【关键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双师型 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53-02

“双师型”教师是指拥有讲师以上的教师资格证书和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老师。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中职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不是特别感兴趣,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务必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这就需要老师也要紧跟时代的需要,不但懂得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懂得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中等职业学校任何一个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多寡,会直接影响此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此专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培养或引进“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

下面就学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电子专业),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总结如下:

一、师徒结对,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教师遵循师德为先,学生为本,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能够挖掘学生潜质,发挥学生特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很多青年教师刚进职业学校时,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还不够了解。为了发扬以老带新的優良传统,提高青年教师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的业务水平。电子专业从2012年开始,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迅速成长的平台,师徒结对,使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双师型”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的指导带动下快速成长。电子专业对每年引进来的青年教师,都会安排教学名师或“双师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制定师徒结对职责,并且给导师颁发聘书。

规定青年教师的职责: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每月向导师汇报教育教学反思一次。每月至少随堂听导师的课4节以上。每学期在导师指导下,上1节电子专业的公开课。每学期撰写1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文章。自觉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三年内考取1本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三年内到企业实习三个月以上。三年内能独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等。

规定师傅的职责:对青年教师进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的培训和指导,增强青年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青年教师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播者。引导青年教师向先进的党组织靠拢。每月对青年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PPT、学生学案等教学基本功进行指导。每月至少听青年教师随堂课2节。每月检查青年教师的备课笔记、教育教学反思笔记一次。热情解答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训练、业务竞赛、论文撰写、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等进行指导。

师徒结对时间周期为三年,通过三年的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能够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因材施教。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再把总结升华的经验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化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成长为一名善于担当有作为的职业教师。

二、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职业教育务必以学生的能力为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想在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青年教师务必要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考取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电子专业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分三步走:

第一步,师徒结对。

青年教师一进学校,我们电子部就安排相关的教学名师或“双师型”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间里,一有空就可以到师傅的教学班级里和师傅的学生一起学习。因为师傅经常带考证班或带学生参加全校、全市、全区的技能大赛的培训。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电子专业技能。

第二步,派出去。

很多青年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就到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因此,缺乏行业背景,缺乏企业实践的一些经验。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差距的根源。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正因为如此,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安排青年教师到电子产业园区的企业挂职锻炼。让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让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第三步,请进来。

青年教师的成长,还要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邀请企业专家或教学名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校本集中培训,建立一个人人学习的空间,给青年教师带来一个全新的前瞻视野。让青年教师懂得我们的专业教学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要与终身学习对接,这样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对电子专业的发展将会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通过校本培训以后,还要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等级中级以上技能的考核。

三、构建名师工作室,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青年教师会碰到很多教学难题,比如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意志薄弱,有畏难情绪。如何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电子专业有一个好的机构来引导青年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懂得用科学的态度去反思、去解决实际问题。

电子部构建了马昌媚、罗虹冰两个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既是一个开放的教研工作组织,同时也是一种面向教学、实训、科研一体,校本教材开发的工作模式。工作室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作室。主要引领职业教育的教师认真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人才培养的模式、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校企合作双方联动的途径。承担对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及时对职业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的分析与实践研究;充分发挥中职名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引领示范、辐射指导作用,进而带动北海市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感染师生,做师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马昌媚、罗虹冰名师工作室精神:阳光、分享、丰富、惠益。

两位名师分别对电子部全体教师和全校教师,进行了“乐观向上 爱岗敬业”等师德师风和教师礼仪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培训。通过两位名师与老师们分享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激励了很多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热情。通过这样历练后的青年教师才能够“站得稳讲台,找得准市场,做得了项目”。

总之,电子专业对青年教师的“双师型”培养是通过师徒结对、校本培训和名师引领三个途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从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基本功开始学习提高。通过校本集中培训,让青年教师考取电子专业相应的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通过名师引领,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等综合能力,从而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并且成为电子专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

4.双师教师工作总结 篇四

从2013年2月到2013年12月,我利用工作之余在青海夏都国际旅行社实践锻炼,总共锻炼了60天。

(一)青海教育旅行社概况

青海教育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经青海省旅游局批准注册,由青海高等教育学会投资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青海教育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旨在打造一家能为广大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的现代旅游企业。青海教育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在业界已经有了不小的的名气。其主要经营:旅游服务等产品。公司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坚持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于客户的理念,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

(二)实践锻炼的具体内容 1)熟悉地陪服务程序与标准 准备工作

(1)熟悉接待计划,(2)落实接待事宜,(3)物质准备,(4)语言和知识准备,(5)形象准备,(6)心理准备

迎接服务

(1)旅游团抵达前的服务安排,(2)旅游团抵达后的服务,(3)赴饭店途中服务

入店服务

(1)协助办理住店手续,(2)介绍饭店设施,(3)带领旅游团用好第一餐 4)核对、商定日程

(1)核对、商定日程的必要性,(2)核对商定日程的时间、地点,(3)核对商定日程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及处理措施

参观游览服务

(1)出发前的服务,(2)途中导游,(3)景点导游、讲解,(4)参观活动,(5)返程中的工作。

其他服务(1)社交活动,(2)购物服务,(3)餐饮服务。送站服务

(1)送行前的服务,(2)离店服务,(3)送行服务。

后续工作

(1)处理遗留问题,(2)结帐,(3)总结工作.2)熟悉全陪服务程序与标准 服务准备

(1)熟悉接待计划,(2)物质准备,(3)与接待社联系

首站(入境站)接团服务 进住饭店服务

(1)协助领队办理住店手续,请领队分房。全陪要掌握住房分配名单,(2)引导游客进入房间,(3)掌握饭店总服务台的电话号码和与地陪的联系方法.核对商定旅游活动日程 各站服务 离站服务 途中服务

末站(离境站)服务 后续工作

(三)实习工作总结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集教学和实践技能于一体, 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 又能指导学生技术训练的教师,也是“双证”的结合,即作为一个专业教师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有相应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证书(如工程师、会计师、技师等)。通过企业锻炼,我具备了较为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了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能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5.双师教师工作总结 篇五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总结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研究中的一种特指,指代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同时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在职校的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目前仍有不在少数的职业学校存在着招生难、就业难的窘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人才的定位,脱离了变化发展的行业需求,没有及早与时俱进,积极改革造成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根据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双证制”,培养技能扎实、素质优良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积极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突出能力教学。而“双师型”教师,恰恰能够根据生产所需,发挥自身理论、技能的双重优势,使学生活学活用,不断创新,以学生实施 “双证”培养,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并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所需及时调整专业内容,切实满足学生工作和对理论、技能的双重需求,使“双证制”真正落到实处,达到 预期效果。最终将从根本上消除难招生、难安排就业等职校发展中的致命因素。“双师型”教师也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实施中心。教学是职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改革是教学中 心的中心,而“双师型”教师则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最佳实施中心。

“双师型”教师最了解职校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内容,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趋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专业?如何评价?如何改革?如何对教学理论和技能结构进行合理整合?优秀“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的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及早调整专业培养方向,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双师型”教师也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是职校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增加实训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的实践者,能够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双师型”教师能 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实行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要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依托就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如果没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做后盾,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其本质特色。因此,职教队伍总体上要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而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要使每位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而针对我校现状,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一、“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对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特别是区别于普通中学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现状及趋势

目前相对于高等学校我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双师型”专业老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中职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空前扩大,这就要求中职院落校必须以企事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

2、“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业学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和一定相关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如综采专

业的教学,除了具有煤矿开采、采煤工艺、矿井安全生产等相关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煤矿井下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熟悉生产工艺工序并有较强实践能力等。

二、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

1、师德素质优化的培养

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用一致,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增强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群体素质的优化,使之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传播者。

2、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

定期聘请高校教师、职教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全国、全省、全市教研和学术会议,编辑教育理论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分批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考察,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3、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我们立足校本,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优带新。教师之间结成对子,利用平时上课及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帮带,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促进交流、共同进步,尤其是由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带年轻教师,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传授给年轻教师,尽快让

年轻教师进入角色。“师徒结对”作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地补充,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采用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增强新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培养后备的“双师型”教师,也有利于加强实习课堂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实习课学习效果。;

(2)开展观摩课活动,定期举办各级各类观摩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相长的能力和水平,每位教师都要去听其他教师上课,并提出意见建议,课后大家讨论互相学习进步;

(3)以赛促教,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技能比赛,强化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4)定期开展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活动,教研组、备课组定期研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5)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订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二)狠抓教师培训

强化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

实施校企“双向挂职”。所谓校企“双向挂职”是指企业人员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分别到对方行业从事兼职活动。校企“双向挂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重点是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

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构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来源。

深化校企合作,丰富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一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要有至少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坚持新任教师深入企业社会一线顶岗实践制度;二是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使教师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三是教师参与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四是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

2、加强对教师的资格培养

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加强国家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由国家统筹与规划,教育部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系列中职培训基地,对现有中职教师进行一系列的、集中的培养。基地学校要重视培训内容和方式,及时推出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开通有效渠道,形成一定的联系机制,促使基地学校教师到学校去,主动了解学校要求,找准师资培训的突破口,将教师培养和学校要求结合起来,避免基地学校提供的培训与学校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现象。

3、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组织教师在职读研、读博,学习最新、更专业的知识,提升学历、给自己充电。

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应高校培训,接受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专业人才或师资培训,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推荐教师到各级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任职,担任活动组织、主讲等;

(3)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教学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三)建立创业机制

引导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四)制定有力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1、管理与制度并举

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广、专业要求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大于其他教师。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存在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及应用能力管理上的盲点,不能有效的进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双师型教师处于行为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状态中,缺乏素质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可进行分层分类和创建素质模型来完成。

2、“双师型”教师的奖励与有关待遇

有了完善的聘任制度后,还要摒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形成充分体现并积极鼓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业绩的薪酬体系。

(1)对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学校发给“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学校一次性给予奖励。学校在制定职称评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具备“双师型”条件的教师。

(2)学校每年将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根据需要核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奖励。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各种资格证书的教师要有相应的奖励资金。

(3)对“双师型”教师,各专业办优先安排参与科研项目开发。主持或参与主持本专业范围的实验项目,实验装置开发,负责相关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或解决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指导年轻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3、独立考核

对于中职教师职称评定,要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沿用普通学校的标准,重点是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现行中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实际上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精力分散。因此,中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4、侧重发展

应侧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调查表明,“职业道德的拓展性”已成为人们选择工作单位时仅次于“薪水”的第二位考虑因素。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均处于较高层次,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更甚于一般员工,经过多年的专业实践,一些教师积累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等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通过对我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课题研究充分说明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形势会越来越好,职业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2、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今后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可督促学校领导更进一步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必将更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6.双师教师工作总结 篇六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水平较高,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培训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今年暑假就在沈阳师范大学组织开展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培训工作。而自己有幸得到了这次学习机会,受益匪浅,现将本次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内容、学时数

本次学习的课程主要有:《饭店服务与管理理论前沿与实践》、《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理论与实务》、《旅游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酒水基础知识与调酒师服务技能》、《茶叶鉴赏与茶事服务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听取了《世园会效应分析》、《生态旅游规划实证分析》、《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美国旅游业与旅游教育》等四个专题报告,共计160个学时。

二、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各科老师授课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授课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整个培训时间都在实训室里进行,大量的实物教具让我们感到轻松,指导老师生动的讲解、娴熟的操作令我们耳目一新,如同在观看一场精彩的表演,让我们有一种跃跃欲试之感,所以我们这些教师都转换好了角色,实实在在地做了一回学生,用心听课,不懂就问,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也很高;这次学习既增长了自己对学习方式的见识,又开阔了我们办学思路的视野,也提高我们个人学习思维能力。沈阳师范大学有着良好的软硬件学习环境,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我们全面接触到了本专业领域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解决了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一直未能搞清楚的问题,特别是实践操作技能大大提高,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对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敏感性,同时也增进校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两点思考

我们专任教师大部分是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研究生,在学校主要接受的是学科体系教育,基本具备专业知识理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所学知识理论学科体系强,实践应用了解少等问题;缺乏行业职业技术岗位实践经历和经验,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缺乏将教育教学系统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操作机会;另外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具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存在专业知识理论老化、教学工作量大、生产实践参与少、实际动手能力弱等问题。那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1、走校企合作途径,派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

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院校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一条捷径。校企合作教育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期间分别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形成学习能力;在企业顶岗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承担具体工作,进行专业技能、企业管理文化、职业道德、社会工作能力等岗位能力的训练、形成。目前我们旅游专业意识到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还没能拿出成型的合作意见来,一些企业对我们的学生挑挑拣拣,挑拣剩下的学生怎么办,尤其是饭店业市场广阔,人才需求量大,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的学生再找不到工作,就是我们办学人的问题了。把专任教师有计划的派到企业去,实实在在地做好这方面工作,就不愁建立不了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因这些教师具备了专业理论,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就能迅速提高自己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学生也就符合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了,学生的就业率也就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就实现了。

2、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

专任教师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己动手能力,之余,还要拿出一定的时间,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还要为企业承担一些应用技术科研工作任务,既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又能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研发一些新项目,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另外,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通过参加培训,我们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受益,也更加认识到“双师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后应努力提高自己,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合格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

7.双师教师工作总结 篇七

对于“双师型”概念的定义和理解, 目前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常见的:一是“双证”说, 认为凡是持有“双证” (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 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 (双素质) ”说, 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又具有技师 (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 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 是“双师型”教师[1]。由双师型的概念看, 教师的角色已同传统角色有了很大的不同。

观念转变

目前担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师都是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本科生或语言学、文学等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这些教师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英语能力。但是,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的, 要求英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 从观念上也应更加清晰明确地了解高职英语教师还应具备其它专业领域的技能。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使学生学到的英语实用、够用, 首先就应转变观念, 明确意识到高职英语教师目前的角色已大大地不同于传统的只传授英语知识的教师角色。在信息化时代, 教师要主动掌握社会发展的新动态, 联系社会, 了解社会需求,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 从观念上牢固确立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思想, 对自身的发展也应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另外, 在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要培养学生成为英语复合型人才, 高职英语教师本身也应具备高素质的综合能力, 亦即, 既具备很高的英语专业素质, 又要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素质。从观念上认识到, 双师型高职英语教师还应了解一定专业领域的知识, 英语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是成为为其它学科服务的科目, 应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专业背景知识。

培养及自我提高

1.专业素质培养。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要求教师在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中, 要不断审视和更新自身的知识内容, 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专业素质。

第一, 通过考取各种证书提高, 比如翻译证书等。

第二, 赴国外接受培训, 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通过读在职研究生, 参加各种学术讲座、报告会、短期培训班, 钻研科研以接触和获取新知识, 增强社会敏感性, 提高专业业务素质。

2.技能素质培养。第一, 考取专业领域的技能证书, 比如导游证, 或具备英语专业和其它专业两种特点的证书, 比如外贸跟单证等。

第二, 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短期或中期专业领域相关知识或技能的培训, 或深入实训基地实习、锻炼, 或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实践活动。充分将英语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 利用英语的语言优势, 将对专业领域的了解深入到国际范围, 为学生带来更多更新的知识, 对其职业进行实际的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转变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专门人才, 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扎实的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使用英语进行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2]。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避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离, 在课堂教学中切实结合实际, 将最新的知识带到课堂中。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对英语这门语言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出现很多新的词汇, 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 因此, 英语教师就应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新词汇、新文化现象传达给学生, 并引导其在实际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

“双师型”英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不仅表现在对英语专业发展变化的敏感, 更应注重运用英语的功能特征主动掌握技术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并及时将这些最新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自主敏锐地发觉相关专业的发展。例如, 拥有翻译资格证的“双证”英语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或经历, 培养学生学会实际的英语翻译技能, 使其具备应对日常生活或以后工作中会面临的涉外业务活动的英语交际能力。

由于英语语言的工具功能, 高职英语教师在向“双师型”角色转变的过程中, 面临着不同于专业课教师的困难, 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同时也要向专业课领域发展和深入, 充分利用英语语言的工具功能, 以更好的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能力, 也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的发展空间。“双师型”教师角色的转变, 对高职英语教师来说, 机遇是难得的, 挑战也是巨大的, 但是这种转变也将使其以后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摘要:为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 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和发展。高职英语教师在向“双师型”教师角色转变时, 从观念到教学素质方面都面临着新的并且不同于专业教学的挑战。本文从转变观念及提高教学素质方面着手, 探索高职英语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双师型,转变,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 2006, 11 (综合) .

8.浅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篇八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0引言

“双师型”教师是伴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诞生的一个称谓。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提高,“双师型”教师也应运而生。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全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技术工人短缺的调研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的需求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的较大差距,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就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只能讲不能练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量的扩张和新校区的建设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注重不够、研究不多、投入不足,其生存和发展潜伏着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抓紧加快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才能尽快树立高等职业教育这个品牌。内涵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的客观需要,更是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2“双师型”教师的涵义

“双师型”教师是指一职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是在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有机融合的教师。既有教师任职资格,又有技术资格证书,既能教给学生学,又能指导学生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能力与素质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即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素养和健全的人格,能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二是“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凸现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这种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是。具有行业职业道德、较为丰厚的市场经济常识、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能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实习、参与企业、行业的管理,带领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国家对高职教育事业的支持性干预、宏观讽节及政策导向,将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培养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对学校、企业、社会、政府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都予以明确。高职院校还要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校情况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包括“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将“双师型”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地位与待遇、聘用与解雇、考核与奖惩以及引进与培养等以制度形式予以规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3.2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一是将现有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校每年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的生产建设一线,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专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一些接触生产实际,了解企业经营运、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良好机会,使他们既能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又能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增强专业技能。教师回到学校后,在教学中能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关高校进修、出国访问,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三是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要办好实习工厂,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实验、实训,参与新实验、新项目的开发,参与新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从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寻找综合性实践课题,为教师逐步实现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搭建平台,是教师的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3.3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力度由于“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造诣较深的教师群体,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激励力度,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使“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同时也便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在职称、职务晋升方面,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业绩老核的导向作用,根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出台独立的职称评审标准,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把技能考核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适当调整学术标准,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沿用普通大学的标准,重点是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上。因此,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上一篇:人间仙境三清山小学四年级作文下一篇:环保活动的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