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优秀教学反思

2024-11-12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反思(精选8篇)

1.小学音乐优秀教学反思 篇一

本周带领四年级学生练习了节奏。节奏称为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训练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学生在学习唱歌、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而生厌,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我的节奏训练尽力多样化、趣味化、把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乐理知识,了解各种音符的名称与时值比例,初步了解各种拍子的特点与强弱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我把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在具体操作方面,始终遵循一条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扎下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温习,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唱读节奏,能记节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节奏。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在节奏训练时,我首先注意了直观教具的运用,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多种感官都得到训练和巩固,提高学生节奏的兴趣,发展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我以2/4拍为例,让学生把所学过节奏归纳总结出一拍的节奏型,并用标号设为五种,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一种小打击乐器进行表演。在进行当中,注意引导,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同学,启发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让他们知道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表演得好。

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如:在表演过程中有个别同学的乐感不好,对节奏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在击打乐器时出现跟不上节拍现象,影响到整体的声音。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各种节奏,必须在音乐教学中经常反复训练。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进行不同形式的节奏训练。使每个学生都很好的掌握好节奏,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

2.小学音乐优秀教学反思 篇二

关键词:海南,本土音乐,儋州,儋州调声,儋州山歌,传承,反思

一、儋州本土特色音乐形式及来源

海南岛的西北部有一个俗称诗乡歌海的地方———儋州市, 是海南岛汉族人民居住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 儋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主要源自于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的两种音乐形式, 即“儋州调声”与“儋州山歌”。“儋州调声”是儋州民歌的两大种类之一, 儋州调声历史悠久, 产生于西汉时期, 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 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 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儋州调声的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 以曲调优美和群体娱乐的特点也同样流传于儋州、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儋州山歌”也是儋州地区两大类民歌之一。儋州山歌的文本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 历史悠久, 深受人民的喜爱, 古时候开始流传于西南一带, 流行一种绕口令, 亦称急口令, 拗口令, 实际属民间歌谣。它将若干双声、叠韵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组成有趣的韵语, 因通俗易懂, 生动有趣, 节奏鲜明, 适宜口头传唱。西汉以前, 这种绕口令在儋耳地区普遍流行。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 儋州山歌始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民族的蓬勃发展历程。如今, 由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企业家和民间艺术家联合创办的”儋州山歌剧团”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和游客送上了不少优秀的剧目, 有些优秀剧目情节感人, 演员的唱腔和娴熟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和听众的喜爱。

二、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本土课音乐课程现状调查

既然儋州山歌、儋州调声和儋州山歌剧如此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本地区中小学的孩子们对它的了解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课程分配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本土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如何?儋州地区的中小学本土特色音乐教材的编写和推广情况如何?带着以上这些问题, 我们分别对儋州市第三中学、儋州市第四中学、儋州市海头中学、儋州市海头小学、儋州市长坡中学、儋州市王五中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从调查中看到, 只有33%的学校有1架钢琴, 33%的学校有多媒体设备, 还有67%的学校只有大教室供老师使用, 专职音乐教师占50%, 音乐教师100%来源于海南省内高校。除此之外, 我们还在以上学校的支持下对18位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听课和访问, 同时也对所在班级的部分学生做了相关的访问, 得出了以下的结果。首先, 是教材使用:教师主要使用全国通用教材, 78%以学校统一颁发的音乐课本为主, 22%的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外曲目教学, 课外曲目中, 流行音乐占主导地位。其次, 是教学理念方面:87%的教师认为应该把本土音乐形式作为辅助教学, 13%的音乐教师认为本土音乐元素在学校课程中可有可无。最后, 是教学方法:受访教师上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基本相似, 均采用比较传统的说、教、唱、学等比较保守的授课方式, 从大部分受访学生处了解到, 很多班级实际上是不开设“体、音、美”课程的, 受到一些升学压力的影响, 这些课时经常被主要考试科目抢占, 相关的教材也不够人手一册, 音乐教师根据教师用书的教案形式进行教学, 授课内容大都以教唱歌曲为主, 基本不涉及乐理基本知识和音乐素养的渗透, 基本无创新。

三、根据以上数据和结果, 我们找出了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及本土音乐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音乐教学总体设施过于简陋, 无法完成正常的音乐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第二, 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发育阶段的重要性等知识有待普及;第三, 海南省师范类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已相对滞后;第四, 海南省本土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政策也有待改进;第五, 儋州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本土特色音乐课程开发工程认识有待加强;第六, 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熏陶工程急需改善和提高。

四、改善儋州市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与设想

首先, 更新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 加大音乐教学基本设施的配套设备, 从陈旧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与重要性, 并切实有力的支持。全面开发音乐教育, 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因为, 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类精神文明基本素养, 也是培养民族地区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国家、保护家园、民族责任感等高尚情操的最好的途径和方式。优秀的音乐更是净化人类灵魂的工具, 早在西方文明古国的古希腊时期, 音乐占据着最崇高的地位, 其中, 梭伦作为音乐的首倡者, 他希望给年轻人传授音乐教育, 以此推动道德强建和公民责任感, 他认为这是城邦国家的福祉、力量与声誉的基础所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音乐进行了最为深入的美学和伦理学讨论。在他为主流的希腊哲学中, 音乐在艺术中占首要地位。他在《蒂迈欧篇》中说过: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 而是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与激情的中和。由此可以看出, 音乐的基本公用是教育作用, 按古代世界的理解, 教育指的是人格与道德的建立。当下, 正值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好时期, 用美好的音乐教化我们可爱的孩子们, 更是时代的要求, 让我们以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更加快速步入法制、富强、民主、和谐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次, 海南省相关部门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建议适当放宽艺术生艺术技能考试的门槛, 鼓励少数民族和本土青少年报考音乐教师教育专业, 挑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重担。再次, 相对于五指山、乐东、保亭等市县来说, 编写儋州市地方特色音乐教材地任务已经相当迫切, 音乐课堂引入“山歌”、“调声”教学, 正是给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更符合新课标体制建设下的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政策。建议该地区地教育和相关部门组织音乐骨干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 同时也可结合当地文化部门和民间音乐专家、音乐教育家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编写工作。最后, 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需求, 大胆创新,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儋州“山歌”与“调声”虽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有很多青少年觉得老土单调, 根据其他地区本土特色教材的推广情况来看, 民族传统文化进课堂, 想要调动更多的学生学习的兴趣, 必须做到选材的趣味性和适应性。除此之外, 作品的编写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简化, 教材的编写避开难度过高的误区, 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需求、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 编写时融寓知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 提升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多数学生喜欢通俗歌曲, 在创编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调声本身比较具有时代性, 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且曲调通俗易懂, 歌曲线条起伏不大, 脍炙人口, 因此, 在歌曲的演绎上可以多种形式呈现, 例如合唱、对唱、轮唱、小组唱、独唱, 其中独唱可以编配成吉它或钢琴伴奏版边弹边唱。吉它和钢琴是中小学生最为喜爱的乐器, 在课堂上要会利用教师的专业本领去表演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 由于到孩子们喜欢操作性的活动, 可以发动学生亲自加入资料的搜集和采风活动, 在编写教材时, 适当选择由学生们亲自搜集的资料, 我们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语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 民族音乐应该得到平衡的教育教学, 尤其是乡村的中小学校, 尽快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投放更多的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 抓紧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提高。优化教学环境, 争取尽快突破陈旧的教育教学的局面, 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活动, 加快海南省音乐教育和本土音乐学校传承教育的发展步伐。值得一提的是, 近年来, 海南省教育厅配合执行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从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已初见成效, 每年都有海南省部分高校师范类毕业实习生上岗置换到区县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岗位, 以保证被置换的中小学教师脱产到高校参加学习和培训。海南省目前实施的国陪计划已初见成效, 儋州市音乐教师也是国陪计划的直接受益者, 在如此给力的国家政策支持, 海南省现有的音乐教育状况将有望快步提高。愿儋州市乃至海南省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在新背景下能够早日呈现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卿.安徽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J].艺术教育, 2003:170-171.

[2]王建.伊犁州少数民族学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6) :1-4.

3.小学音乐优秀教学反思 篇三

音乐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外观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主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体验。在课堂中我们追求个性体验、注重音乐创新、进行小组合作等一次又一次尝试,都是试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享受音乐,在音乐中体验快乐、陶冶情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碰撞、语言交流,可以激发音乐兴趣,更能学、会学、想学。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有效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互助协作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可是由于音乐课堂存在差异,那些执教中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的“过场”,让原本该是课堂中的一道道风景,沦落成毫无分量的“标签”。

二、案例描述

前段时间,我校音乐老师参加了一个音乐教学观摩活动,授课教师执教的课题是《五月的夜晚》,从导入到新授,可谓是煞费苦心,每个环节都丝丝入扣,再加上学生美妙的歌喉,把五月美丽的夜晚完全呈现在听课老师的面前。到这里为止,我们都认为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音乐课,可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老师给了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合作交流,请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创编,把五月的夜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在合作交流时学生能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并能积极讨论,众说纷纭,可在十分钟后的现场表演中,很多学生却还是不知所措,都说不行、不会,而且对这一活动表现得不是很感兴趣;有的小组也创编了比较精彩的节目,但都是一些“优等生”的“独角戏”;还有部分学生有兴趣,也创编出了节目,但节目质量不高,对“五月的夜晚”这一主题表现得不明确;更有甚者,把这个合作学习当成精神放松的“休闲时光”,七嘴八舌地聊起天来。他们真的合作了

吗?结果可想而知,合作学习在这里显得空洞而无效。

三、反思

1.合作需要务实

“教师的教要致力于教师的导”,如果在平时就缺少小组合作的必要训练,对于小组的人员分配、小组中角色的任务分配、如何进行倾听、如何交流等都缺少一些实效性的指导,那么,在课堂上即使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也并不会利用这些机会。思维从禁锢的囚笼里出来仅仅只是自由,而不是自主,更不用奢谈体验和创新了。从这节课看来,学生因为平时很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性不强,成了新课标下老师的不务实的“道具”。从合作的开始到轰轰烈烈地结束,学生并没有产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体验及共鸣,同时因为缺乏合作的兴趣和动机,所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合作而合作。

2.合作应该平等

在音乐课上,许多时候都是那些所谓的优等生在表演,而大部分学生只是陪衬,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关注谁?就如上个案例中,表演得好的只是寥寥几个优等生,我们是为了让优等生好好配合老师热热闹闹地把课“演完”,还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创作,进行生生间的合作,发展其想象力,提高其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其音乐表现的自信等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到底有没有机会真正地参与。合作学习强调在个人学习目标基础上的小组群体目标,强调群体内的互助与合作,并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合作过程中,应该面向所有学生,让他们带着自主的思维、自主的见解走进合作小组,并以极大的热情探究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取得对问题的圆满解决。

3.合作也需点拨

教师应该给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只有当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后,他们才会在不经意间迸发出无尽的学习能量。在教学中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合作学习”的机制并付诸实施,使每个学生会合作、会交流、会探究、会表现,那么学生就会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主展开合作,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拨,做好学生的“参谋”,而不是“管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就能实现这种效果:组内学生对音乐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相互影响,每个组员越来越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撒手不管,小组合作过程不仅容易偏离中心,还会出现与音乐主题无关的现象,既浪费了时间,又丢失了合作的本质。

4.合作更需引导

4.音乐优秀的教学反思 篇四

首先,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发展

完整的人,相对的是片面的人、畸形的人、精神世界残缺不全的人。完整的人的发展包括个人与“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上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的和谐发展。我们的每一门课程、每一个学习主题都有自己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要达到的任何一个具体目标,都应自觉地朝向这个教学的终极目标――完整的人的发展,并且使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都能作为通向这个终极目标的步骤而存在。教学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提高个人选择和自我指导的能力来最大限度地促使自我发展――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怀想着这个大目标。

其次,创造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单纯是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带给学生心灵的自由飞翔,才能唤起学生创造的冲动,才能激发学生分享的内在需要。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灵在博大、温暖的精神氛围中自由地跳荡,而要创造丰富的课堂,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想象力就变得非常重要。

第三,教学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

简单地重复正确的结论,并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如果刺激单调,教学方式单一,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心理疲劳,进而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如果真正的学习没有发生,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真正的学习意味着经验的重新组织与重新解释,这就包括先前经验的激活、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信息的搜集、选择与加工,最后形成开放性的认知框架――概念系统和命题网络。“教育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我们既可以把森林理解为“上位概念”,把树木理解为“下位概念”,也可以把“见森林”理解为智力生活的背景和整体把握,把“见树木”理解为细处摄神和结合个体经验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认识事物的整体观是必要的。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通过典型例子精湛地表达了他的整体观:“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都改变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在教学中应该将学习的内容升华到更大的思考主题,并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网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深入细节、解剖麻雀,又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布鲁纳认为,儿童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衡量教与学有效性的标准,是看儿童动作的、映像的和符号的认知结构是否有序地得到发展。这些观点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第四,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

学生有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因为,只有展示自我才有发现的优势和不足,只有发现自我,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认识自我,进而才有发展自我。个体的潜能和资质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突现并丰富和发展出来的。

学习远远不只存在于认知活动中,也广泛存在于交往活动与审美活动之中。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知识的建构,还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或深化,情感的丰富和体验的深刻,技能的形成或巩固,认知策略的高级发展和完善。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尽管不露行迹的个人魅力的展示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要努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机会,要创造氛围与情境,让学生能够有深度的参与,从而为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有可能封闭学生的思想空间,并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第五,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

营造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问题解决所依据的原理和所必需的材料。问题必须是真实的,即能够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产生冲突;问题必须是具有理智的挑战性并通过努力有可能作出尝试性解答的。

教学应该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空间,以便对学生的理智能力构成挑战;教师应该自觉地培养学生对证据、逻辑和结论提出理性的怀疑的习惯,并基于证据来形成解释。

第六,重要的是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

5.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五

1、感受游戏音乐的变化,学唱游戏歌曲。

2、学会两人一组模仿袋鼠,随音乐合拍地向前蹦跳。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袋鼠和大灰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沉重和轻快的音乐入场。

二、教师将游戏情节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反复感受游戏音乐。

1、欣赏第一遍后,让幼儿猜猜游戏名称。

2、再次欣赏时,引导幼儿听辨:这首曲子有几段?哪段表现袋鼠?哪段表现大灰狼?为什么?

3、启发幼儿随音乐分别用拍手和跺脚的声音姿势来表现袋鼠和大灰狼的不同音乐节奏。

四、幼儿边演唱歌曲边模仿动作。幼儿自由结伴分别扮演袋鼠或大灰狼听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6.小学音乐优秀教学反思 篇六

活动目标:

1、用看图谱的方式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小闹钟机灵、活泼的艺术形象。

2、学习用二声部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完成歌唱作品的快乐。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小猪睡前在床上缠妈妈讲故事、小猪赖床的图片各一;7:00、8:00的钟面各一;图谱;幼儿已经认识小闹钟,在生活中知道用时间来规范自己的作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理解歌曲内容

1、回忆小闹钟的特点

2、出示8:00这个钟面

3、出示小猪缠着妈妈讲故事的图片

4、结合图谱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教师示范后,幼儿学唱。

5、同样以这个方式出示7:00钟面和小猪赖床的图片,学习小闹钟叫小猪起床。

二、借助图谱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介绍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的歌曲2、教师示范唱歌曲的第一声部,幼儿欣赏。

3、提问幼儿第一声部的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并解释图谱,跟念歌词

4、教师演唱,幼儿再次欣赏

5、幼儿学唱歌曲两遍

三、完整演唱歌曲,体现歌曲活泼、轻快的曲调。

1、第一次幼儿合作完整演唱时请配班老师和我一起各在一个声部和孩子一起演唱。

2、第二次演唱时互换声部

3、第三次幼儿独立演唱,教师在一边指图谱提示4、第四次幼儿演唱,教师悄悄地录音。

四、欣赏自己的歌唱作品

1、欣赏演唱录音,体验合作完成作品的快乐。

2、脱离图谱完整表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一、加强朗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多重对话关系,但是,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位学生。我认为,只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不是好的语文课。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如默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去读)。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是“学习用”,而不是“用”或“能用”)的要求。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克服了“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弊病,引导学生推敲和体会重读,使学生将童话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聆听小闹钟悦耳的铃声,欣赏小闹钟美丽的图片,感觉猫头鹰、小兔子、小熊三种不同动物可爱的形象,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知识,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从而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张扬学生个性,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情感,阅读的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就更不可能对童话中的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有鉴于此,在故事快要结束时,我鼓励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和想法,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使得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得到有机结合,达到了对学生进行节约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一思想教育的目的。

但是,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时间分配不尽合理,对所教教材的内涵还挖掘不够;面对一穷活泼、可爱的一年级学生,教师的语言更应富有感染力,这点我觉的做得还不够;再者,就是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点,如何进行活泼有序的组织教学,我会在这一方面继续改进的。

总之,通过这次教研会,感觉收获很大。在此,感谢领导和老师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7.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七

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声乐课, 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 更喜欢唱当代乐坛一些流行音乐, 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却看都不看。现代学生的思想有变化吗, 对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喜欢?通过观察我发现:以前声乐课, 教师教的方法有问题, 老师只是教会学生唱会曲调就万事大吉了, 也不管歌唱的用嗓方法和用气共振的状态, 以及歌曲时的感情渗入。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没有真正用心回答当年所发生的事情。现在的学生们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 所以根本无法对歌曲产生的感情上的共鸣, 也就无法再现当年万人共唱的辉煌了, 自然而然学起歌来就毫无兴趣了。所以要求教师在教这种歌曲时, 应该详细地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 最好是结合历史的真相让学生身入其境。当学生对歌曲发生感情之后, 教师以专业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 这样丰富了本来单调的课程。

坚定的自信心的树立, 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都知道自信心的重要性, 没有坚定的自信心一个人, 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失败。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当然更重要, 不然怎么能开口唱好呢?自信心怎样才能树立起来呢?就需要教师的努力了, 而且, 学生配合才行, 不然, 一方面努力, 另一方面不配合, 自信心不仅树立不起来, 还会形成对立的情绪。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 让学生从喜欢教师这个人到喜欢所教的歌曲。

重视设计导入环节。导入是导火线, 是学生体验歌唱和参与歌唱活动的最重要的步骤, 也是引发学生对歌唱产生兴趣及热情的手段。讲究的导入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不动起来, 音乐课就无法进行了, 光靠老师说、唱、跳还不行, 得让学生活动起来, 从教师的专业上还是教学的方法上都要加强。

模仿节奏。模仿节奏是一种很快入手的好方法, 学生是很喜欢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的, 学生们喜欢打拍子, 准确地模仿教师的节奏, 能使注意力更集中, 因此学生们会很认真地听老师的拍子。教师拍一拍歌曲中的复杂节奏, 学生通过模仿, 对节奏一下子熟悉了, 歌唱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画旋律线。里面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乐谱下画, 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这个方法的作用就是让学生集中精神, 听得更专心, 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能体会音乐的曲子的起伏和感情, 感受到音乐的博大精深, 感叹音乐的力量。

8.小学音乐优秀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小学;流行音乐;引入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热情,我们不能单纯地泼冷水,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喜欢某首歌曲,又为什么不喜欢了。不妨让孩子们理性地分析一下,明辨美丑,吸取优点、摒弃不足。更要提醒学生不盲目模仿成人的演唱,保护好自己的嗓音。这样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审美水平的提升,会直接有利于课堂学习,使他们增加对课本内容的兴趣,从而更爱唱儿童歌曲,更自信于自己的甜美声音。

1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生如果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就如同虚设,如学生所说的是浪费时间。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实乃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对流行歌曲怀着极大的热诚,在调查中,当问及要不要让流行音乐进人课堂时,99%的学生都回答:“要!”某些学生还高嚷道:“我爱流行音乐!”面对学生如此浓厚的兴趣,我们怎能不把它利用起来?事实上,如果教师将课本上的歌曲稍加改动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流行音乐,辅助情感教学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出于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的热爱,教师可以巧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与课堂情感教学想结合,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例如《可爱的家》,学这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学唱了同样以家为题材的歌曲《吉祥三宝》,以情促情,寻找共鸣,使学生感受“家”的可爱,“家”的乐趣。有段时间,我经常听到有学生在唱:“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这不是唐磊《丁香花》的歌吗?可是一首比较伤感凄美的歌曲,到了学生口里,怎么变样了.于是,我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欣赏这首歌曲。我给他们讲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还讲了发生在一位小女孩身上的悲惨的故事,然后出示歌词,再让他们欣赏这首歌曲,大家听的都很入神,有好几个同学还眼泪汪汪,欣赏完后,许多学生纷纷发表自己听后的感受。

3目前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现状

3.1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子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深入教师和家长的心里,大部分教师与家长认为学好文化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考试制度摧残了学生们奔放的内心,将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活泼的性格,而且会使学生的身心不平衡发展。

3.2教学方式单一

现如今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只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只让学生知道书本上的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不能完全的打开,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的知识面狭窄,不利于知识的积累。

4用经典歌曲打开心灵之门

音乐学科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它要求音乐教师能借助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笔者认为,在小学高年级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他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同时设置。如SHE组合的《不想长大》第二部分旋律完全采用《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的主题,给人以清新热烈的感觉。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查找、选择课内外优秀经典歌曲和流行歌曲,并推荐音乐小歌手带动其他学生传唱,如《鲁冰花》、《雨花石》、《小小少年》等。传唱经典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表演和组织创造能力,拉近了师生、生生、学生与流行音乐、学生与经典音乐的距离。

5摆正流行音乐的位置,流行音乐不能独占课堂

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入选教材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个教材中只占适当的比例。流行音乐与正统音乐教育理念和手段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在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基本理论方面仍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可利用“精英教育”中的教育体系,有选择地纳入流行音乐的教学。

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音乐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讨流行歌曲之外的音乐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6结语

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是时代的选择,也是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只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安排,就会对教学有帮助,对学生的发展有好处。

参考文献:

[1]陈曦.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及价值探索[J].作家,2011年2月.

上一篇:热的词语下一篇:图书馆温馨优秀提示语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