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2024-08-16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12篇)

1.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一

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初中生的英语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探究初中生的英语阅读

文/陈秋彦

摘 要: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需要课内外结合,就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存在状况及传统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了一些尝试来探究初中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英语阅读;自主阅读;课内外结合

英语在现今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积累语言经验,从而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求学生养成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一、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词汇量不足

词汇和习语的不足是英语阅读中的主要阻力,在阅读过程中由于词汇量不足,学生无法根据上下文情景,对自己不熟悉的词或短语作出猜测,使得许多阅读活动无法进行,学生也会因此丧失探索兴趣。

2.阅读技巧的不足

多数情况下,学生未能掌握合适的技巧,对语篇中的key words,topic,sentence,main idea,the detail,the best title等无法作出清晰的判断和综合归纳,无法真正读懂语篇的内涵。

3.学生存在应付态度

往往学生在做阅读材料题时,只是简单地把 篇章和问题进行匹配,很少进行深入分析。往往一看到问题内容中的某一单词和 篇章中的单词或内容有一点类似就盲目作答,很少进行认真判断,而那往往是迷惑学生的答案,多半是不正确的答案。

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抑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要么是教师逐句翻译解释文章,简单地把阅读课上成语法课,把语法、词汇一个不漏地传授给学生;要么就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后或教师设计的练习,最后在班级上总评,简单地结束教学过程。前者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对文章的自主阅读,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局限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学生状态未被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甚至会对阅读教学失去兴趣;后者如果忽略了句型结构分析,那么学生的阅读也只停留在表层,流于形式,回答即使正确,但对课文内容仍一知半解。

2.问题设计没有梯度感,无法有效检测阅读效果

常见的英语阅读课上的问题,多半是Wh问句或Yes/No,Right/Wrong,True/False回答的判断题。(英语教学论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求教师设定的问题需有梯度感,学生的阅读潜力才能得以有效的挖掘。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互相作用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课内外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借助文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通过大量阅读材料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下面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课堂上利用课本资源,改进阅读教学

笔者所在地区使用的是仁爱版教材,细品教材发现,七年上册教材以对话为主,语篇阅读不多,下册逐渐增多,九年级几乎为长篇对话或阅读,而且图文并茂。因此,阅读课教学从七年级下册开始,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

①引导学生针对文章标题或插图进行大胆预测

先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预测,必要的话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信息,让学生的思考有个定位。

②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获取相关信息,先了解文章大意

③重视释疑的环节

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提出质疑,教师在帮学生解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会把一些重要的语法、句式输给学生,而且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动,这种过程相对于枯燥、按部就班的语法教学有效得多,学生易于接受,且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积极提问,往往课堂教学会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度过。

(2)课外阅读实践是阅读深层次的提升和重要补充

课堂阅读教学固然重要,但课外阅读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还是对阅读技能进行熟化和内化过程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充分体现,是阅读深层次的提升和重要补充。要做好这一环节,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①阅读材料的选择

首先,要选择那些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才能持久地、自觉地保持阅读的兴趣,自觉地去阅读课外读物。要让学生持久地保持阅读学习热情,教师就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绿野仙踪》《新概念英语》初级版等都是非常适合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果所选材料篇幅过长、难度过大,或太枯燥无味的话,学生就会渐渐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不愿意自觉地去学习。其次,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由叙事到多种文体的循序渐进原则,在不同时期给学生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

②坚持阅读,养成课外自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技能

我国英语教学虽普及近三十年,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有许多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还不成熟、自觉性差,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要在学校教育中靠教师长期引导和督促来实现。笔者为了督促、激励学生主动进行英语阅读而开展“阅读有奖”活动。让学生每周自选材料,至少阅读两篇课外材料,且在所阅读的材料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上故事梗概,以检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每周五收上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批改评分,分等次评出不同奖项,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为了鼓励学生,有参加活动的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并且我会抽取其中一些合适的材料作为测试中的阅读材料,学生的自豪感得以提升,自然积极性就提高了。如此坚持一年,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逐渐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学生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综合填空中的得分率由八年上级学期期末的63%,68%和75%,提升到九年级市质检中的77%,85%和81%。

总之,在阅读教学方面,学生需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一定策略,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一定能力。而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课内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缺一不可,且需长期坚持。因此,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既要注意课内精读材料的正确处理,又要考虑课外阅读材料的合理选择,还要考虑到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只有把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实践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大幅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潘海燕。英语阅读策略与阅读理解相关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

(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埔柳学校)

2.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二

一、新课程标准中, 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新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 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达到的目标是:能够从一般性的文章中获得并处理主要的信息;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意图;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克服生词困难问题, 理解语篇的意义;能够通过文章提供的线索进行分析推理;能够根据需要, 从网络等资源当中获取信息;能够阅读相应的英语报刊、杂志。新课程标准还指出, 英语教学应强调技能, 尤其是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 高考试题应大大提高测试文章阅读能力的力度。从宏观角度来看, 这些是时代的发展对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即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语言这一知识, 获得文章提供的信息, 体会文章的内涵,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学会学习, 变成有独立阅读能力之人。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起步较晚,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过于强调逐字逐句的翻译, 而忽视对阅读材料整体意义的把握。阅读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 以词汇、语法为主线, 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重点在于辨认词义、分析结构、翻译长句难句, 使学生“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这种教学方式远离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忽视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只注重死记硬背单词, 片面追求阅读答案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一个国家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习俗、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的特征表现在语言上。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不知道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 即使在语言表达上没有错误, 仍有跨文化交际的差错。例如, 中国人在做事时提倡集体主义, 反对个人主义, 如“孤木不成林”, “枪打出头鸟”。而美国人则提倡个人主义, 提倡通过个人的努力, 成为林肯式人物或能在危机时扭转局势的英雄, 如“天助自助者”。学生了解了这种价值取向的差异, 就会对很多作品, 尤其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有较明确的把握。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未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 但在农村中学多数英语教师还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不会利用多媒体网络来活跃课堂和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或背景知识。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如各种工具书、网络等去获取所需信息或扩展自己的英语知识。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1、指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

学生阅读量的扩大和知识的积累仅靠每周几堂英语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信息资源来扩大课外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扩展阅读范围, 无论是汉语文章还是英语文章, 无论是关于英语学科的还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文章, 读来都是有益的。因为读者的背景知识越丰富, 对篇章的联想和理解就越准确。

2、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及文化意识, 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充分挖掘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恰到好处地进行知识迁移, 做到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智力, 培养能力,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并使之受到美的熏陶。

3、注重语篇教学, 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语言发展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 语言对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表面上看是读者感知书面文字, 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 实际上是作者与读者双方的语言交际活动, 是读者实现心理满足的心理逻辑推理过程, 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 理解能力, 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阅读课是一门技能训练课,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而不是单纯的讲解或让学生回答问题。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会用到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技巧。因此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类型和阅读目的, 及时指导学生, 教授阅读策略和技巧。如: (1) 略读。阅读主题鲜明的文章时, 采用略读让学生快速找寻主题思想或段落大意。 (2) 扫读。阅读广告、时间表等类似文段时, 可以不通读全文, 直接根据问题到文中找寻具体事实或所需信息。当阅读练习以判断有关文段陈述的正误为目的时, 也可采用找读策略。 (3) 根据构词法, 上下文的近义词、反义词, 或上下句意关系, 猜测生词的意思。 (4) 利用上下文线索理清文中的事实或观点, 理解作者的态度及意图。 (5) 利用所学语法、句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 理解文中的难句和长句等。

在新课程背景下, 英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其要求, 做好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工作。这就要求老师根据课文体裁与题材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科学合理地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 不断扩展英语阅读课堂, 重视指导阅读方法与阅读技能, 让学生成为英语阅读实践的主体, 从而学会学习。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技能, 多元智能以及人文素质。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正在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中, 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技能, 尤其是培养听、说、读、写这一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处于突出强调的地位。本文对新课程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优化改善语法教学、加强语篇能力的培养、更新教学理念、扩大学生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等若干措施,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杨飞鸽.高中生英语阅读现状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 , 2011 (05) .

[2]华惠芳.阅读理解中的知识提取和信息加工[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03) .

3.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三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25

从目前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看,他们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而近年来的各类考试,“阅读理解”项目在整个测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对阅读能力有了新的要求。综合填空也要求考生必须通过读原文,理解材料大意,然后做出判断、填补空白。这就要求学生要强化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

语言学家古德曼认为:“阅读过程是心理语言过程。阅读理解过程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阅读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心理过程。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首先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要在阅读中了解作者写作的心理过程,了解作者心里想说什么?说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背景或原因使作者必须做如此的叙述和表达。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地把作者的基本状况和创作背景、创作动机告诉学生,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产生认识作者及其作品的渴望和激情。最后,课后讨论,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体会心理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达到深化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1. 利用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于現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我们必须狠抓课本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展望式问题,以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通过引疑、激疑、质疑,引导学生从观察、猜想中提出问题,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课文教学时,首先要把课文作为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阅读,从整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应用,从中体会到学习乐趣。

2. 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大量的阅读实践。教師的任务是在分析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水平和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成功阅读的关键是选好阅读材料。学生阅读的英语材料应该是文字浅显、篇幅短小、有趣味、形式多样。

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难度适宜,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其他阅读材料时,首先要注意所选材料的难易适度必须与课文相同,或略低于课文。篇幅短小的读物阅读起来省时,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助于学生看到成绩,树立信心。故事、童话、短诗、幽默、对话、传记、科普等读物都应该是学生阅读的内容,使学生看到阅读的益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三、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在英语阅读中,恰当地使用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主要的阅读技巧有:

1. 预测(Prediction)

积极而又高效的阅读是读者不断地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验证预测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词汇,同时,抓住主题句(Topic Sentence)、关键词(Key Words)能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文章。通过预测,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锻炼。

2. 略读(Skimming)

快速浏览全文,领会文章大意,发现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掌握篇章结构进而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略读可以运用以下技巧:第一,利用文章中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等,对文章进行推测,来了解作者的思路,以便把握文章大意、细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用正常速度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等。第三,注意转折词和序数词。例如:however, moreover, in addition等转折词,firstly, secondly等序数词。

3. 查读(Scanning)

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查读,以回答个别细节问题。在查读时,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有关信息,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在查读时,教师需提出要求:(1)要求学生要时刻清楚地记着自己要寻找的特定信息。(2)学生应迅速沿着文章自上而下扫视,时刻期待要寻找的特定信息。(3)若找到了信息,应证实所找信息是否正确。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 通过上下文识别词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生词。而在关键的地方,对这些生词词义的推测和正确理解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句子意思的把握和对全文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把握。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猜词义就成了一个主要的阅读技巧。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来提高阅读速度。猜测并不是无边无际地对文章进行自己的臆测,它要求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所有知识,文化的、语言的等,克服自己由于词汇量的不足带来的阅读障碍,较为准确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5. 根据构词法推测词义

学生对构词法有一定的概念,了解词缀的意义不但是扩充词汇量的一条便捷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判断生词的准确词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强调构词法的重要性,但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经常提醒学生,一定要重视利用词缀来扩充词汇量和通过理解词缀的意义来判断生词的确切含义,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

总之,英语阅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记得朱浦老师曾经讲过“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要能理解的才能输入,要掌握了才能输出;只有高效输入,才能优质输出。”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语言输入过程,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利用各种学习策略引导阅读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不同的方法,并使他们能在不同的阅读活动中,根据阅读材料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实现高效阅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加自觉地进行英语阅读训练,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四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究”

[摘要] 外语学习,词汇为本。词汇教学应是外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新英语教材的词汇量大,对学生来说,学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记单词。教师应挖掘潜力,掌握教单词的艺术。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科学习得词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 英语词汇教学外语学习,词汇为本。唯有丰富多彩的词汇,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词汇量的掌握代表着外语水平。因此,词汇教学应是外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呢? 一、转变观念,重视词汇教学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既然考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客观试题在考试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也许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词汇学习上,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教师也持这一观点。在教学实践中,他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应试技巧上,而花在词汇教学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实际上,随着理解题和应用题在考试中越来越重要,应该说词汇教学在英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不是不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努力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并确保他们能精确和透彻理解他们所学过的词汇,能准确地使用这些词汇。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词汇教学。 二、重视教学方法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教学中启迪学生的个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我发展和发展自我。 3.处理好“学得”与“习得”的关系 处理好“学得”与“习得”的关系,以习促学,拓展学习时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环境中体验、感受、领悟英语,优化学得,强化习得,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英语教学的新格局。” 三、重视学习方法 1.充分利用好一本好词典,是习得词汇的一个有效途径 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一本合适的英语词典,选购词典时,不妨翻看一下前言和目录,了解一下词典收入多少词条,是否有音标标注,是否有中英注释,是否有例句等。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词典可积累词汇的习惯。我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在一节英语课上,我在讲解第一文库网这样一道选择题,Though they were pardoned three years later by the government, they are again under house arrest charged with kidnapping children.其中“house arrest”是一个生词组,我让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拿出词典查这个词组“软禁”。第二天上课时,当我问起这个生词时,查词典的学生立刻回答出“软禁”。我马上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查词典有时似乎耽误一些时间,但对于识记单词,扩大词汇量是一个非常有效地途径,是一克敌制胜的.胜法宝。 2.指导学生学会整理词汇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词汇笔记有利于复习和记忆。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词典把每天所遇到的课外生词积累在词汇笔记本上,标注上音、形、意,甚至还要写上例句。反复诵读,便于记忆。 3.科学地记忆单词 (1)读音记忆规则 有人说读得出来的单词就能写的出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英语单词的音与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音去记形。例如,根据开音节与闭音节的知识可以记住make和lab等,根据音节可以记住experiment等。 (2)构词知识记忆 要扩大词汇量必须懂得构词法。记住一个词根后,就可以同时记住它的一些派生词。例如,careDcarefulDcarefullyDcareless;comfortDdiscomfort等。英语中有大量的复合词,我们只需记住一些常用词,就会学到很多复合词,如sunlight;visionphone;warm-hearted;strong-looking等。 (3)联想记忆 即利用人的联想能力,发挥想象,促进记忆。 1.同义联想。gatherDcollect;sneerDsmileDlaugh;selectDchoose;fearDscareDfrighten。 2.反义联想。triumphDdefeat;shallowDdeep;acquaintanceDstranger;roughDsmooth。 3.搭配联想: (4)归类记忆 a.按概念系统归类:如汽车:car, bus, truck,ambulance, freight, taxi, 叫,喊:call,shout, cry, screech, scream。 b.按读音规则记忆:[?:]all, call, ball, fall, hall, tall, wall; [?:] car, hard, harm, cart, park, mark。 (5)比较记忆 a.同音异形异议词:story(故事)--storey(层);Strait(海峡)--straight(直);father(父亲)--farther(较远);plane(飞机)--plain(平原)。 b.同形异音异义词:bow[b?u](弓),[bau](点头);close kl?uz](v关),[kl?us](a,接近)。 c.单复数意义不同:spirit(精神)--spirits(酒);manner(方式)--manners(礼貌);arm(手臂)--arms(武器);letter(字母)--letters(文学)。 d.音、形相近词比较:mouthDmouse,quiteDquiet,houseDhorse,shirtDskirt。 (6)趣味记忆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的东西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大,印象深。记单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手段。例如把tea的三个字母交换位置,就得到eat;在old前分别加上字母c,g, h,t就得到cold, gold, hold, told.另外,还可以猜字谜,做填字游戏等。 (7)五到记忆法 即口、眼、耳、手、心并用,以此调动人体的各种感官来记忆单词。如学carpet一词时,先读准它,后观察其字母构成,领会其义。记它时,边念边划边联想其意义。当听到carpet时,头脑中立即出现它的形和意。用这种方法记单词,印象往往较深。 (8)运用记忆法 就是在运用语言中去加强单词的记忆,要永远地记住一个单词,至少在20个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接触它。因此,我们提倡用各种方法记忆单词,更要多用单词,所谓运用就是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绝不能把单词记忆与听音、会话、阅读与写作孤立起来。 四、识记单词要学会与遗忘作斗争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发现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一发现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短时间内,遗忘的较快较多,以后逐渐缓慢,到相当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按照这一科学规律,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增强记忆的具体方法是: 1.及时复习 一般来说,上午记忆单词要在下午或者晚上复习一次,第二天又复习一次,以后可隔两天再复习一两次,第十天后可隔一段时间重新,默写一遍,第二个月后又隔二十天左右复习,以后逐渐间隔较长时间复习。 2.分散复习 早上和晚上复习较长较难记的单词,下午复习较短、较易的单词。 3.集中复习 在每个月底将已记过的单词做一次集中复习,或默写或听写或两人之间对问对答,争取每个单词都能准确读出,写出。 学习词汇的技巧有许多,讲授词汇也有策略存在,哪个最好,哪个最适合,还要靠教师和学生自己去发现。有的人发现从别人那里学来的生词记得最牢,有的人喜欢在生词下划线以突出这个词,从而记住它;有的人感觉用母语解释记忆最持久,有的人擅长一遍一遍朗读,认为这样才记得住。所以,我们提倡使用多种方法,充分利用学习技巧和策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记忆单词虽然枯燥,困难,但掌握词汇也是有方法的。只要善于发现总结,持之以恒,做有心人,做到常复习,习得词汇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中学外语教与学.. [2]夏惠敏.英语学习技法大全.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3]邬彩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五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首先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中英语教学文化性的体现,接着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当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及素质教育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文化性

引言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此次,“新课标”不仅明确地指出文化意识包含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而且制订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文化意识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文化渗透、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课程标准中英语教学文化性的体现

首先,20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

“文化知识”是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文化理

解”是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和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根据交际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根据所处文化环境和和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各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新课标》对“文化”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

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第三,《新课标》首次明确了高中阶段对“文化意识”的分级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修订后的《新课标》既紧扣当今外语教学的最新研究理论也从侧面指出了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知识渗透的现状。文化意识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当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高中生的学习动机、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现状和高中英语教师文化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的调研,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并不表明培养文化意识在实践中得到真正有效地实施。高中生的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以前相比有所提高和增强,但仍很薄弱。

(一)教育导向是造成师生跨文化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通过对部分教师及高中学生的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中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高中教育依旧是围绕着高考在进行,评价英语教学方式依然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此外,虽然文化意识被列入了英语课程总目标,但在考查中并没有得到较多的体现。相反,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仍是教学考查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现状导致教师教学的过程免不了过分强调和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课堂上教师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全力以赴地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忽视对相关文化的介绍和引入。在另一方面,调查也表明,课堂正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学生接触文化的机会少,怎能谈得上让他们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呢?

(二)教师文化意识薄弱是造成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的客观原因

只有高素质的外语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我们必须看到,即使在当今,在县级以下的学校或是在一些山区学校,受过正规全日制英语专业教育的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的比例并不高,同时受到各地经济的制约,大批在职英语教师无法及时接受到与相应培训和进修。试想,一个文化意识不高的教师如何培养出具有较强文化意识的学生呢?

(三)教材内容的编排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实行新课改后,英语教材有了较大变

化。

内容上补充了很多形式各样的文化材料,同时也对文化意识设定了分级目标。但是教材在呈现英语国家、生活场景、著名人物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片面性,仍然没有全面地、系统地反应出我国和英语国家在文化方面的真正差异。那么,依据这样的材料进行文化教学,是不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

(四)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历史的沉淀形成了中国人谦虚、稳重和内敛的民族性格。那么在跨文化交往中,中国人会习惯的按照自己的历史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来进行思维和判断。

总之,笔者认为:第一,中西文化差异始终存在,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第

二,要改善目前高中学生的薄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前提条件是学生具备更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如何丰富学生的相应知识?如何跨越障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堂上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有效地文化教学时刻不容缓也是必要的。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之探析

文化教学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课堂上的文化教学更具有效性,根据《新课标》中英语文化教学七八级的目标划分,结合教材自身的内容和优缺点,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借助教材内容,融合语言技能训练渗透英语文化

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材扮演着主要角色。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活动至少有75%的课堂时间是花在教科书上。此外,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新课程实施技能的训练过程亦是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培养且提高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关键在于英语教师应利用好现有教材,借助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在各项技能训练上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

比如在词汇教学上教师不能忽视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字典中不能查到的词汇隐性的文化信息。以单词drugstore为例,它和汉语中的“药店”并不完全相同。在美语中,drugstore除了卖药之外,还可以兼售化妆品、胶卷、报纸、简易食品饮料等。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汉语和英语词汇在承载文化信息范围的不同。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听前围绕材料进行一定的文化铺垫,降低听力难度;或者对听力材料进行自己的挑选、补充、或替换。如果教师一成不变的按照教材训练,就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但如果通过视频、原声对白、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点点滴滴中体会异国的社会风貌。在口语教学上教师要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把对话放在具体的语用背景下,并有针对性的介绍相关的文化因素。问候、电话、赞美、讨论等这些不同的交际话题无不渗透着中西文化的异同。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训练学生口语的机会传递文化信息。

同样,在语法教学环节,很多老师认为这块是没办法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其实不尽如此。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语言语法体系的独特性。汉语讲求意合,以表达思想、情感为主;英语讲求形合,注重形式联系。

英语阅读训练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学生用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英语材料的过程就是在潜移默化中熟悉英语文化和语言习惯的过程。阅读技巧的提高也是建立在对文章文化背景理解的基础上。

因此,英语教师不仅应训练高中生的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猜词等,同样也必须将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技巧训练相结合。只有这样,二者才能相得益彰,学生也能更准确的把握文章内容。为此,阅读课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享受阅读,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如,配以图文的背景介绍,一小段电影视频等,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都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中的乐趣。

(二)创设课堂情景,还原真实西方文化氛围

环境总在隐性的影响语言学习。一个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能对学习者产生良好

效果。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人们有着大量在课外学习和运用母语的实践机会.不同于此,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课外很少有机会和外国人交流,所以他们只能将课堂作为实践英语的主要场合。因此,教师不仅要利用好教材内容,进行各技能训练,也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具体的西方情景,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语言和文化的熏陶。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小游戏、赏析歌曲、笑话等;也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开展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活动。高中课文中涉及了数目不少的课本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性的课堂交际。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说的技能训练,也在真实氛围中加深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三)结合各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进行英语文化教学不仅要让师生利用好课本,各学校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开发校本课程,使课堂上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传授更有系统性,使学生更有学习英语文化的氛围。开发校本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积累,收集相关文化信息,并结合学情进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各学科高一高二年级均开设不同专题。比如届学生在高一时选修了如下课程:美国乡村音乐、广告英语、走进欧洲、英文经典电影赏析等。由于题目大,涉猎到各领域,包含的国家多。每次备课教师都应该细致深入,这样所用时间往往是课堂教学的3倍多,但这种利用校本课程进行文化教学的效果颇佳,会增强学生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四)利用好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文化知识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也是他们文化知识获得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学校都会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个课程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师生共同构建课程内容。因此,这种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尤为合适。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英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始,班级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有关文化的话题,比如,希腊神话与习语、欧美“吉祥数”初探、欧美禁忌习俗、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等。各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手段进行研究对比等,直到最后写出小论文或以课件方式进行展示总结。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五)举办多种英语活动,创设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课堂氛围一样,亦是学习英语文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和英语教师可以举办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让校园洋溢着英语文化的氛围。以笔者的学校为例,外教会主讲一些文化讲座;每年举办英语游园活动、英语竞赛等;各班级会举办一些庆祝西方节日的晚会等等。这些丰富的活动能让学生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文化知识,是课堂教学极好的延伸和补充。

结语

伴随着文化教学在高中进一步的深入和落实,教学中必将出现更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广大师生都能转变对文化教与学的态度,都以宽容、热情之心不断实践,集思广益,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之路定会呈现越走越宽阔的新景象。

参考文献:

[1]Sapir,Edward:Language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Speech.NewYork:Harcourt,BraceandCo.1921.

[2]Scarcella,R.C.andOxford,R.L.:TheTapestryofLanguageLearning.Boston:Heinle&HeinlePublishers.1992.

[3]Seelye,H.N.:TeachingCulture.Lincolnwood,II:NationalTextbook

Company.1985.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6]李清源、李晓慧:“跨文化视野下英汉称谓用语之差异比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

6.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能力能够达到语言技能的第七级目标,根据这一规定及在黑龙江省英语骨干教师学习活动中,北美英语学会外籍教师对中国英语教师的培训,高中英语阅读课应遵循以下教学模式:

一、Pre-reading 读前

1.Background Information利用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导入新课。“Background Information”是学生原有的与即将学习的新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 利用它可以激活学生脑中已存的信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渗透。这一环节中可以采用图片导入、影音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形式。比如《卧虎藏龙》这一阅读课,我采用的是问题和图片导入相结合的模式。我先问同学们是否喜欢看电影,由此引出“电影”这个主题。然后出示《卧虎藏龙》的剧照,让学生们回顾影片的相关信息,如导演、演员、故事情节、影片获奖情况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可以轻松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2.Prediction结合文章标题和图片对文章大意进行预测,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为他们迫切想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卧虎藏龙》这一课中,在导入之后,我打出了标题,让同学预测即将要讲述的内容,同学们纷纷猜测,有的说要讲述电影的大意,有的说要介绍电影的编剧导演„„由于急于知道自己正确与否,接下来很积极地进行阅读。

二、While-reading 读中

三、Post-reading 读后

2.Discussion讨论。在这个活动中多设计一些与本节课阅读材料有关的开放性话题(此类问题被叫做spark and embark)供学生们进行讨论,可以说是对整个阅读材料的升华。如这一课中,我设置的问题是:哪个人物角色最触动你?你从他们身上都能学习到什么?同学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从文章的人物或事件中学习到优秀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情乐观的性格特点。

4.Self-evaluation 自我评价。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

7.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七

一、阅读习惯

有效的阅读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阅读能力弱的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常见的不良习惯有:慢读、指读、声读、心读、过分复视和逐词读等。这几种不良习惯在阅读中普遍存在, 这些习惯不仅制约阅读速度, 而且影响阅读效果, 必须加以矫正。

1、慢读

读者误以为读得越慢, 理解程度越高。但研究表明, 阅读速度与理解率几乎没有关系。而且读速快的读者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优于读速慢的读者。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必先纠正越慢越好的错误观念, 并迫使自己经常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才行。

2、指读

读者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笔、尺子等指着字行, 并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手指或其他指字物体。实验证明, 这种方法会降低阅读速度, 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书页的字行上, 而不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上。纠正此毛病只要在阅读中教师加以提醒或学生强迫自己将习惯于指字的手或其他物体离开读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即可克服。

3、声读

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默读训练或对文章中的文字不熟悉。实验证明, 声读比默读慢得多。经过训练, 一般人默读速度是他朗读或讲话速度的两倍, 而且不利于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要克服声读, 一开始可采取阅读时紧闭双唇或口里含东西等办法。然后多做快速阅读训练。

4、心读

心读是一种除本人外其他人觉察不出来的有声阅读。心读时, 读者在心里对自己清晰地发出某个词的读音并好象清楚地听到自己在念一个个词, 因而影响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对阅读效率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克服心读有效的办法就是有意识地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

5、过分复视

复视是对已经阅读过的内容感到不放心或没看懂, 再度倒回去读的现象。但复视次数太多则会影响读速。要减少复视。

6、逐词读

逐词读既慢又对理解文章意义无益。克服这个极普遍的坏习惯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学会猜词, 掌握猜词技巧。猜词常采用上下文分析法和词素分析法。

二、心理素质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智力活动, 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在阅读中有注意、感知、记忆、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联想和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动地、创造性地去理解文章意义, 不带任何心理负担地读, 对所读材料就能全方位进行信息加工, 理解率就高, 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读者的现有水平。

三、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东西方地理位置、社会体制、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导致了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没有掌握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及语用规则, 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 甚至会出现误解的现象。例如‘blue’ (蓝色) , 在汉语中的联想是美好的, 象“宁静的天空”、“湛蓝的大海”, 但在英语中它常表示“不快”, 如‘in a blue mood’, ‘having the blue’ (情绪低沉、忧郁) , ‘in a blue day’ (倒霉的星期五) 。读者如果对此缺乏了解, 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作者要表示的意思。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强调语言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而且要注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让更多的学生克服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理解障碍。要求他们在阅读时要考虑英语的自身特点, 不要以自己的观点按汉语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评价西方人的思想行为。可让学生观看英语影视、外国文化的短片, 阅读英文报刊杂志, 或尽可能多地与说英语的外国人交往。

四、技能和策略

目前, 阅读技能与策略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已得到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信息处理理论研究的证实。读者应具备根据阅读内容与目的能动地调节读速的技能与策略。在实践中, 笔者认为, 读者应着重培养如下几种技能与策略:通过浏览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力, 以迅速了解读物要旨;通过掠读, 以快速找出具体信息, 如:主人公的姓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一些重要的数据等等;教会学生利用上下文线索推测词义, 包括词汇、结构、语义等方面;推导逻辑关系, 区分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如“Here’s the bus!”是提醒对方收拾行李准备上车。而“At last!”表示说话人已经在车站等了很久;辨认要点和重要信息、话语中的标记词如so, also, however, only等;指代词it, this, that, they, those等。这些技能和策略, 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着意培养, 形成习惯。

综上所述, 影响英语阅读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地实践, 在平对的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 依照学生的实际, 对症下药, 才有希望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艳萍:《中学英语阅读研究》, 白山出版社, 2009年。

8.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八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语文阅读 探究能力 培养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学生具备的三大能力:语言运用的能力、审美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而探究的能力在新课标高考卷阅读题中已经以开放性试题出现,而且与大纲版教材的高考同体裁阅读考试相比,灵活性强、学生发挥空间大。因此,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

新课标语文高考试卷,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无论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有一道8分的试题。从2013年全国课标卷2的语文高考阅读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阿城的《峡谷》,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刘重来的《一个不能忘记的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是这样设题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是这样设题的: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两道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指向明确,要求很求高。如果学生平常不具备探究能力的素养,那对这类题可以说是束手无策的。而学生的这种探究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必须在高一、二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对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立足于平常的阅读教学。那么,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我的观点是立足于教材,使用好教材。

我们语文考试遵循的原则是“根在墙内,枝在外”,即试题是课外的,考查的是课内的知识和能力。新课标教材,我感受最深的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力度加大了。必修教材中都有一个“梳理探究”的单元,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后都有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

首先,应该选择的是学生学习中需要着重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又是学生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阅读鉴赏常常流于对文本内容的粗略感知和理解,对于文本中重要语句所蕴含的意义不愿做更为深入的揣摩,对作品深层的意蕴也不愿多做进一步的发掘,至于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只等着老师来说了。而这一些恰恰是有效地进行阅读鉴赏的关键,又是高考语文探究能力考查的主要内容,因而,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分解、改造——或把大问题转换成小问题,或转换角度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之适合于学生思考。

其次,选择探究的问题也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符合学生的实际并不等于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获得结论。如果课文已经对问题提供了明确的信息,或者学生想都不用想就可以获得解答,那就没有什么探究的价值了;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果学生找不到探究的思路或者需要借助课文以外的信息话,老师就可以指导和帮助他们获得结论。这种探究对学生的能力提高作用更大。

阅读鉴赏中的探究,是学生在知识背景的支撑下,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背景知识,寻求文本的某个具体疑问或者与文本相关的问题的解答,信息不一定庞杂,但思维却不可能短平快,它必然有一个深入挖掘和通过想象与联想,集合各种信息,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并最终获得结论的过程。因而,问题的设计除了考虑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必须把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这一过程预估在内。

再次,探究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实际上,与阅读鉴赏同时产生的就是个性化的审美,每一个读者(包括青年学生)都拥有自己解释文本的权利,因而,对同样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可能做出自己的解释,获得自己的结论。在问题的预设性上,要体现前瞻性,否则,探究的问题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探究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探究没有固定的、唯一的模式和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动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有的问题课堂上完成不了的,可以安排学生课后独立完成,那就要发挥学生的独立精神。以探讨《荷塘月色》的主题为例,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写小文章进行探讨。这样的问题,学生如果不在课后查相关的资料,不了解朱自清写作的动机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凭空想当然去答,就不可能写出有深度的见解。因此,问题已经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外,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此外,我们还要重视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最后得到答案。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最关键的还是看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的时候,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面对同一问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会有差异。因此,在评价问题的结论上就不能简单的以对和错来评价。我认为,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裁判员”。 就以教学《边城》时讨论文中“傩送”形象为例,当时就有学生提出“傩送是憨包”这样的观点。学生陈述理由认为:“傩送在对待翠翠的问题上不敢与哥哥天保竞争,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不能因为兄弟关系就互相推让。”我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表扬,这种观点学生能说出来,说明他已经经过独立思考,得出了新颖的结论。然后我结合文本解释了“傩送”的行为,正反映了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如果我们只用教学资料上的结论来判断学生的结论,那么学生自我的个性就得不到展示,还会打击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中的探究,老师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有问题的观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语文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应树立全程参与高考的意识,从起始年级就注重对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才可能厚积薄发,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当然,我们的语文阅读并不是仅是为了考试,而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感知语文的美,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5·3金卷5年高考语文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 孙春成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九

摘 要: 在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题中,阅读占的份量越来越重,几乎80%以上的试题都与英语阅读有关,都是借助阅读理解能力来获得的。《英语教学大纲》(初审 稿)明确写道: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 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 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此,培养阅 读能力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 阅读习惯 阅读材料 阅读技巧 阅读速度

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知识及一定的词汇量,同时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四会 ”能力,还要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课文阅读教学,它的任务具有双重性:第一,对 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第二,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两个任务为了一个目的──“为学生运用和进一步学习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许多中学生不明确学英语的宗旨和目的,好象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把课外阅读看成是浪费时间,得不偿失,不愿花时间。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喜欢用手和笔指着读,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对一词一句进 行分析,等别人早已读完,他还不知文章所云。要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并非易事,有的学生是下了一番苦功。为此,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短文、可以少读,但要天天读。平时时间紧,少读点,假期多读点。总之要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久而久之,便可积少成多。不但能增加所学词汇的复现率,而且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给予阅读指点,堤 出不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指点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选好材料。

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泛读、略读、跳读、细读),一方面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例如:要弄清所给材料“写什么”,把握其基 本内容。第二步理清文章段落层次,摸准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何理解和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实和细节,如何 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进行梳理归纳,如何进行逻辑推断,如何理解人物性格,如何辨认图 形。学生只有熟悉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辨析,才能真正提高有效阅读率。如在复习高一课本《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

The text is about ______。

A.Marx’s revolutionary work

B.how Marx wrote articles in foreign languages

C.how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D.Marx’s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尽管这些练习比较容易,但这一步是不可忽视的。

高中学生的英语词汇有限,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阅读,缺乏阅读兴趣,主要就是所选文章词汇量大,生词多,影响阅读速度,学生不感兴趣,结果就坚持不下去。应根据所学词汇,选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的简单本或其它一些简易读物。如以童话、寓言和小说开头,名人传记、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新概念英语》中的小短文适当选一些。材料选定后教师可适当改写,加添必要注释,以适应高中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各自兴趣爱好 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分别有针对性予以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能很快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

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的信息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各不相同。我认为文章的第一段很重要,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理解段落和全文,反过来通读段落或全文,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在整个阅读过 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份在意对个别词语 的理解与否。即使遇到较难理解的句子,也不必着急,要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等读完全段或全文之后,我们 往往会发现前面遇到的许多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为了保证准确理解,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要适当讲解,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

四、指导学生把握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与理解准确性是一个矛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但这必须是在正确理解的 前提下求速度,没有准确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做理解习题来调节阅读速度,也就是每读完一篇做一些理解选择题。正确率一般不应低于70%,如低于70%,就应考虑适当放慢阅读速度。

10.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探究论文 篇十

摘要: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我国教育正在全面进入新一轮改革创新,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挖掘物理文化因素,帮助学生在学习大自然物理知识的同时,丰富自身物理文化素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物理推理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在生活中充分发挥物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本文站在文化视角,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希望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能够形成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物理;文化视角;新课程教学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都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事实,而基于文化视角研究新课程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对话,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一种以教师为指导者,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格局,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有义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才能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

1.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师,应该学会接受新鲜事物,学会多元化文化,只有先将自身充实起来,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和运用能力。由于物理理论知识与外国文化联系很紧密,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对外国文化进行研究,从而加深对物理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以自身求知探源的`精神感染自己的学生,满足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

1.2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物理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在今后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分出一部分时间对物理文化进行讲解,以文化中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并通过物理文化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树立伟大的物理理想,向无数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们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打破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限制,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转变狭隘的教学目标和观念,实现真正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1.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知识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学习并吸收新型文化,对于像计算机技术、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都要有所涉猎,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从实际教学活动方面进行分析

2.1强调联系生活实践

在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很多学生认为高中物理知识难度比较大,尤其是一些女生,在理性分析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现象,但是当听到教师分析时又觉得并不是那么难,只是自己没有找对分析的思路和步骤。那是因为教师在分析知识点的时候能够将其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物理知识就变得简单起来,同样如果学生能够灵活的将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建立联系,也可以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和技巧。同时从物理文化角度入手,学习物理公式来源,理解前人得到公式的过程及背景,才能正确运用公式和理论知识。

2.2鼓励学生培养质疑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高中物理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光靠教师不断讲解是无法将知识讲解透彻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培养自身质疑和探究的学习习惯,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抱以质疑的态度,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制定验证方案,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然后实施验证方案。通过质疑、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交流不仅可以提高物理逻辑思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物理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然后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组,要充分发挥尖子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带头和促进作用。

2.4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

传统应试教育给物理教学评价方式留下的弊端就是形式过于单一,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能力高低,甚至有时候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努力寻求新的评价方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文化视角对物理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可以选择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家庭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多方面结合的方式。

3小结

相信每位一线教师都可以从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从文化角度重新考量高中物理教学,将创新想法融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新华.探析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06:13-14

[2]王艳玲.“局外”与“局内”:多元文化学校情境中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及其课程实施取向探究[J].全球教育展望,.04:45-58

11.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多种练习;阅读能力;品味情感

一种成功的教学手段,往往就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的教学手段里,如果让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就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有了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有了促进作用。所以,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要开动脑筋,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可以心甘情愿的阅读,从而学会了语文知识。

一、在多种练习中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其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而现在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已经有了改善,在教材中,原来一些基础培养变成了如何应用,体现了传统观念的改变,现在的语文教学更看重如何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例如,对经典文章中经典语句的反复阅读,大声朗读,深刻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当然,要想培养阅读能力,单靠课本里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不同渠道的知识积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高中生应该给自己一个阅读的文字数量,课外知识无穷大,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有选择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逐渐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知识水平,把阅读作为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

二、品味情感

在高中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其中,会有情节曲折和出人意料的记叙文,也会有诗情画意、鸟语花香的散文和诗歌。这样的文章都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情,会让人浮想联翩,感染力很强。这就要让学生对其中的感情进行深刻的领悟,从中认识到什么才是积极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崇高的理想。当学生与文章的内容产生共鸣,并且有了正确的判断能力,可以分清好坏与善恶,但这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可以真正的体验情感,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影响。比如:通过一些小活动,让学生扮演文章里的角色,深刻地感受那种情感。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情,帮助别人或者体谅父母,这些都是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

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提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当然这项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過程,主要付出努力,一定会达到这个目标的。

参考文献:

胡海舟.高中阅读教学的个性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6(7).

12.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程之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探究 篇十二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经典美文,阅读能力

美文欣赏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经典的英语美文具有典型性强、篇幅精短、题材广泛、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教师灵活地发掘、精选、渗透一些有典型代表的英语美文来开展阅读教学和赏析活动, 并积极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课堂, 能让学生在体验经典美文的精致与典雅中获得学习兴趣、拓展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能力, 能在领略跨文化氛围中开阔知识视野, 促进个性和素质的发展。

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经典美文的意义

(一) 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技能, 培养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的英语阅读活动过程, 也是他们的思维、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和选取阅读素材来引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教师要巧妙利用经典英语美文, 结合其时新精短、富于趣味性、文化意味浓厚的特色, 发挥美文范例的引学作用, 指引学生在体验、赏析、理解美文的过程中养成乐于阅读、善于阅读、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 有利于扩展学生英语语言知识, 丰富文化意识

英语阅读也是学生体验和感悟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适当地选取一些有价值的美文读物, 节选其中有代表性的美文引导学生诵读, 让学生感悟英语语言之美, 丰富学生英语知识, 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教师也可以把英语国家或非英语国家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价值认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文学艺术等知识要素引入阅读活动中, 让他们领略异域文化的多样性, 增长见识, 拓展视野。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经典英语美文有着鲜明的人文性特征, 具有清新的语言风格、健康活泼的阅读内容, 能很好地启迪学生心灵, 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笔者曾在必修一模块教学中, 每周定期挑选一篇题材各异的美文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如节选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THREE DAYS TO SEE,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优美短文, 让他们在思考、理解一个伟大女性对生命意义的独特描述中感悟到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 笔者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 大胆舍取、精心选取一些英语美文来引导他们参与阅读和欣赏, 把人文情感的培育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良好的人文情感和素养的形成, 使他们初步形成对中外文化异同的鉴别力, 激起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善用美文, 优化指导阅读策略

教师利用英语美文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 主要是引导他们结合阅读的要求和目标来灵活调控阅读活动、把握阅读素材, 同时运用科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并在美文阅读中获取有益信息资源, 培养和增强其独立阅读的能力。如笔者结合海伦·凯勒的THREE DAYS TO SEE开展美文阅读活动时, 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来优化学生的阅读:

环节一:利用背景, 激活经验和知识。在学生阅读活动之前, 教师预先指定一两位学生收集海伦·凯勒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在班上介绍给同学。通过相关背景的铺垫, 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能激起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环节二:理解文章信息, 注重阅读技巧。英语美文阅读过程应是学生与素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更是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语言和思想的交流互动过程。所以, 阅读的首要前提是要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 并灵活应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阅读效果。在THREE DAYS TO SEE一文的阅读中, 教师要让学生领会文章呈现出的字面信息, 初步判断文体类别 (Identifying Types of Text) , 通过快速浏览文章中的标题 (Title) 、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关键词 (Key Words) 、首句和首尾段落、插图信息等来整体把握文章信息, 并在预测 (Prediction) 文章内容的同时灵活地借助限时快读 (Skimming) 抓住文章大意提取信息;借助略读 (Skimming) 浏览全文把握中心思想;在查读 (Scanning) 中关注细节;在寻读 (Scanning) 中找寻有价值的信息;在细读 (Close Reading) 中深化理解文章信息。当然, 这些阅读技巧只能结合文章实际有选择地利用, 不必面面俱到。

环节三:分析、归纳和评价。其一, 理解了文章信息之后, 教师要指引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篇章结构 (Analyzing Text Structure) , 有效揭示段落大意, 把握文章的起始、发展和结局, 明确作者的态度和用意 (Attitudes And Meaning) , 更进一层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大意;其二, 应引导学生立足文章整体, 归纳文中一些凸显的关键信息的动词用法, 突出中心人物的角色描述和个性特征以及文中反映出的社会和自然问题, 或是文中某些有典型性的句式和结构等, 从中获得一定体会和启示;其三, 要引导学生做必要的评价, 即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能止于浅层的字面理解, 而应在积极学习、善于评价中深化理解、内化能力。

三、巧用美文, 丰富英语语言知识

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是学生开展阅读的基本条件。在指导学生阅读英语美文的过程中, 首先, 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捕捉特色词汇、结合语法知识等形式来扩充学生英语词汇量, 并帮助其掌握一些常用的词组和短语, 理解阅读素材中的语言结构和现象等。如在THREE DAYS TO SEE中有这样的一段:“Sometimes I have thought it would be an excellent rule to live each day as if we should die tomorrow…We should live each day with a gentleness, a vigor, and a keenness of appreciation which are often lost when time stretches before us in the constant panorama of more days and months and years to come.”文段中“of more days and months and years to come”的语言描述很有特色, 但是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着偏差。这时教师应指出文段中的特色词汇, “days to come”是一个英语习惯用法, 表示“将来”的意思。学生明确了这个词汇的用法, 从而理解了“of more days and months and years to come”意为“即将到来的更多天、更多月、更多年”。作者用这样的表述主要是衬托出一种漫长的感觉。经典美文的优美之处正是在于它遣词造句的地道贴切、文意的深刻和用词的简约得体, 能为学生奠定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 丰富学生语言运用技能, 在细微处品味出生活的真滋味。其次, 教师在美文阅读活动中应注重以特色词汇为突破口, 联系词汇的一词多性或一词多义的丰富特点、多样用法, 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 教师还应联系具体阅读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些主要的词汇、句子结构、习惯用法来适当点拨学生, 注重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上把握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如利用词块 (Lexical Chunks) 进行阅读和学习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四、活用美文, 提升学生英语语篇能力

学生阅读中语篇能力的培养应是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美文阅读时, 还应灵活结合不同题材的文章, 立足整体, 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 如通过语篇结构和修辞特色的分析和归纳识别有效语言符号;通过把握文章标题和关键章节的主题句猜测语篇的主要内容, 抓住中心要旨, 辨识文章段落主旨的发展脉络,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要信息,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要观点, 实现与作者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之间的互动交流, 从而实现学生语篇能力的培养。如在A FOREVER FRIEND, WHAT IS LOVE, BE GRATEFUL TO LIFE等经典短文阅读教学中, 笔者积极结合学生阅读过程来有意识地促进他们英语语篇能力的提高。特别在BE GRATEFUL TO LIFE的阅读指导中, 首先简单介绍了该文中主人公President Roosevelt以及相关社会文化的背景知识,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短文的文化信息和内涵做好准备;其次, 注重文中的某些词、句、段等语篇组织信息的把握, 帮助学生认识它们在衔接语篇中的重要关联作用, 推断生词新义, 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最后, 还注重结合具体语境、背景知识、修辞文法特色等来指导学生关注语篇的连贯性技巧, 深化其对语篇思想性的认识和理解。

五、精用美文, 培养英语语言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就应精心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美文, 指引学生在感受美文、体验阅读活动中善于理解并捕获美文中蕴含着的有价值的文化信息, 有效辨识其中的思想主旨或社会观念, 增强学生愉悦、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培养其领悟和发展语言的能力。笔者曾经借助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为阅读素材, 引导学生一起体验演讲稿中那种振奋人心的氛围。在演讲词中, 金利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段来增强其演讲的气势。如大量使用了单音节词, 体现出其铿锵有力、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演讲词中夸张地利用了多个排比句, 如“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I have a dream today!”“Let freedom ring from……”排比表达句式结构工整, 节奏明快, 气势宏大;金还用了各种对比表达, 如“We can not walk alone……We can not turn back”, “But not only that”。这些如诗一般的语言极大地衬托出金演讲时的悲壮气氛。学生在阅读中深深感受到经典美文中洋溢出的修辞之美和语言表现的极致张力, 在细心品味中活跃阅读思维, 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

总之, 教师要努力结合阅读教学实际, 巧引经典美文, 善于从阅读策略、语言知识、语篇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强化对学生英语阅读的指导, 以有效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阅读是过程, 欣赏是本质。学生在美文阅读中体味着英语文化, 在美文欣赏中获取能力和素质的成长, 阅读和欣赏无不洋溢着学生爱英语、爱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傅雪花.美的历程——别开生面的英语美文欣赏课[J].中学生英语, 2013 (4) .

上一篇:9月1日《开学第一课》在线观后感350字下一篇:去同学家玩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