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

2024-08-19

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精选8篇)

1.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 篇一

优化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初探

翠屏山小学

李康康

推荐内容摘要:为了适应新的时期小班化体育教学发展和要求,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小班化体育课学生人数少、活动时间多、活动空间大、师生、生生接触机会多的特点,努力挖掘小班化教学优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优化体育课教学过程。增加队形变换;设计多样的教学分组;营造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关注每位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小班 体育课堂 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

我校自2006年开始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为了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和要求,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根据小班化体育课学生人数少,活动时间多,活动空间大,生生、师生接触机会多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优化体育课教学过程,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增加队形变换,满足教学需求

不断变换队形,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心理需求和教学需求,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学习热情。以往在大班教学过程中,常用一种集合队形及队形变化次数少,往往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学习兴致不高。现在在小班体育教学中,因为学生人数少,如果按照传统的站队方式站成几列横队或几路纵队,既不美观又不大气。根据课的需要,我经常变换队形,例如:在集合时,站成各种优美图形(半圆形、小太阳形、三角形、四人小组型)等等,在练习过程中,根据课的组织需要,经常不断地变换练习队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的结束部分,根据内容的需要,也经常进行队列变换,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和满足。小班队型从多样化、随机化的原则出发,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与空间距离大大缩小。教师近距离的接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位学生发生接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了更多的和学生进行相互接触的机会;教师要注重指导帮助,保证学生有与学习内容相适宜的独立思考与练习的时间,教会学生学习,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互动交往的局面。因为在教学各个部分中增加了队形的变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时,在小组练习中,要求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站成不同的队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多样的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为小班人数少,分组教学不言而喻,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学习小组的不断重新组合,一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二来满足教学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1、自由组合分组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每组人数没有硬性规定,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完成目标的凝聚力,有利于学习和竞赛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游戏和足球教学中,各组内良好的组员关系可使他们练习更加尽兴,心情更加愉快。

2、互帮互学的分组

根据小班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情况,使各组人员水平均衡,好差搭配,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跳绳和韵律活动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动作上对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分层次教学分组

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男女几个小组,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因为小班人数少,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能全面的接触、了解,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将他们编成一个小组进行重点辅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其他的学生缩小差距。

三、营造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点面结合

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活动环境。因为我们清楚活动的主体和受益者是学生,要使活动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关键,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向互动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学习环境。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彼此尊重、心理相容、情感融洽、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开展各种活动家就比较容易,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自然提高,他们都乐意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下学习。

在小班教学中,可充分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均衡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展示自我的空间。如:在课的准备活动部分,让每个人轮流做小组长,按照老师课前要求,每人事先准备好活动内容,各显其能,带领本组学生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心中装着每个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又如:在韵律活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语言情景,今天我们来做击鼓传花游戏,传到谁,谁就要展示动作,看谁做的最棒,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样就满足了每位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同时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益。

四、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班学生思维敏捷,善于学习。音乐能够培养人的美好情操,使学生在玩和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音乐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低年级“动物模仿操”教学,在边欣赏音乐边想象边玩的过程中学习。在《森林的早晨》音乐中响起了小兔跳、青蛙跳、老虎跳的声音,这时学生的情绪受到音乐的感染,老师加以情境语言激趣,哦!小动物们进行晨练了,我们也来参加吧!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被激活了,伸伸腿,弯弯腰,跑一跑,跳一跳,嘴里还不停地学着动物的叫声,哼着儿歌。有的扮演小兔子;有的扮演小青蛙;有的扮演鸟儿飞;还有的学着马儿跑,操场上顿时出现了一番热闹的场面,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小组学习、创编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并伴以音乐伴奏,这样,学生在宽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经过讨论—实践—交流—共享,最后一套“动物模仿操”在音乐的伴奏下栩栩如生了。又如:在五年级的篮球原地运球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播放一段节奏鲜明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运球练习,这时学生练习的激情一下子高涨了,既培养了学生运球节奏感,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的时期小班化体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摸索、探讨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 篇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看,其更乐于接受更为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知识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讲授,促进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切实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教师要结合体育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内容, 在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的开展。比如“艺术体操”的学习,它对学生力量和耐力的要求都比较高,而这一点通常会被学生忽视。在教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让学生知道它与力量和耐力的练习关系不是很大,让学生明白“柔中有刚”的道理。学生在了解了基础知识后,进行学习或者练习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跑步,在教学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变换花样跑,或者通过分组比赛、优中选优及奖励优胜者等办法,刺激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二、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进入体育课教学之中, 使教学技术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带给学生比较真实的画面和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笔者在教学“投掷”的相关知识点内容的时候 ,在中、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上播放了《勤劳的一天》的相关视频,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出快乐的田间劳动的相关情境。这样,学生不但能在具体情景中得到学习体育的乐趣,使学生对“投掷”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初步认识,而且能通过观看这些视频锻炼自己的身体,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比如笔者在上“武术”课的时候,就把学生练习武术的情况拍成录像剪接到课件里,通过多媒体屏幕进行播放,让学生一边观看画面一边听老师讲解,看哪个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得最好,以及练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再系统地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的错误, 在以后的训练中就能很好地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三、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模式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游戏作为一种活动的教学手段,具有“走、跑、跳”等鲜明特点。此外,游戏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多样,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教学模式之一, 体育游戏还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采取游戏教学, 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体育项目的能力, 对于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1.游戏内容比较多。比如笔者在训练学生400米耐久跑这一项目的时候,就是通过创设游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全程跑、结伴跑、甩人跑的。再如采用“独木桥”、“闯三关”、“长江”、“黄河”等训练速度游戏。此外,可以采用分组式竞赛跑,分组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提高跑的能力。通过这些对抗竞争的游戏教学,可以达到使学生取胜的目的。另外,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力及多项体育的基本能力(如跑、跳、肺活量、耐力、灵活度),都获得了积极调动,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他们的体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开展。

2.游戏教学的内容和安排要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设置 ,同时需要符合小学生所处阶段的发展规律, 游戏的选择也需要有趣味性。比如在练习体操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欢快的曲子,让学生在边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做体操,达到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合一的学习目的, 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 得到很好的放松,这样的游戏设计环节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此外,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每次游戏课或每个游戏结束之后, 笔者都会对这个游戏环节及时进行简要而全面的讲评和总结。首先笔者公布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成绩和结果,然后对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在鼓励学生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各组或个人运用的相关技术、战术及发挥集体智慧、执行规则和遵守纪律等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在游戏学习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让游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模式,让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地进行,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为小学生今后在体育及文化学习上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小学体育的教育教学对于我国少年儿童的体质发展与我国基础体育事业的长远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

3.浅谈有效优化小学体育教学 篇三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

一、学习方式多样性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和集体活动,指导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和合作,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天真无暇,设置各种情景、营造愉快的氛围,培养他们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小学生身心的特点,在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初步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使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充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才可能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和锻炼。因此,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在课堂上能提供给学生更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各种兴趣和爱好,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有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进行消化和掌握知识。例如,小学五年级《篮球之投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篮圈进行投篮练习。教师则在不同场地之间进行巡回,做个别指导和纠正动作,不断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始终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投篮练习中。教师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也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当然,教师的辅导要正确简洁,做到精讲、多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总之,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成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加强了责任感,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時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有成果展示,有效的张扬个性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中。通过练习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最佳的收获——成果展示,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最佳动作,汇报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例如,小学五年级《跆搏踏板操、踢踏舞》。先学踢踏舞,再学跆搏踏板操;让学生先体验节奏感,再增加难度;再次,给学生自主创编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学好基础动作上创造新的组合;最后,是展示学习成果的时间,学生先评价,教师再做适当小结。这样的课堂教教学,能给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让学生在创设情景中,有效的激发兴趣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可以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欢愉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例如,小学二年级《欢迎中国年》,通过自制“龙头”、小灯笼、“爆竹”等器材,以及音乐的配合,让学生进入到过年的喜庆氛围中。如“赛龙舟”的游戏,通过学生手中划桨,以小组而成的龙舟和鼓声,让学生置身于端午节赛龙舟的气氛中。如“小青蛙找家”的游戏,通过操场上画成的“小河”、“荷叶”,让学生置身于小河中,成为一只只小青蛙,体验小青蛙成长的过程。以上的活动,通过老师的细心引导,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学习知识,使学生更加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四、器材和场地的创新,有效的布置场地器材

目前,由于各地方、各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配备差异较大。因而,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创设出新意实用的器材,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是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课前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伤害事故,是上好课和实现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因此,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力求场地安排图形化,器材布置道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学生喜欢玩的纸炮、飞机、降落伞、花色实心球等活动引入投掷教学中;选用学生喜爱的五颜六色的羊角球、七彩的汽车轮胎为器械,并将其用于学生接力跑活动中;利用色彩鲜艳的纸张让学生捏成纸球,做抛、接、投的练习。又如,在布置“小青蛙找家”游戏的场地时,可在操场上画一条“小河”,布置上“荷叶”,让学生看后感觉新奇而有趣;在“大鱼网”游戏时,画上一条大鱼形状作为活动范围,学生看后新颖醒目。器材和场地的创新,可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五、给予有效的终结性评价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存在只追求分数局面。导致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因此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

4.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 篇四

摘要:随着体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广大体育教师对新课改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的空间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体育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内容的更富有创意,使教学活动更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试图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等进行探讨,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发挥 主体性 优化 体育课堂

实践证明,体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作为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只有能唤起学生积极参与欲望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鉴于此,笔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法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知识及技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强化主体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一改传统体育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全面地参与全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在主动探索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从而学会学习,提高成绩。如教学“跳远”一课时,帮助学生理解跳远的基本动作,让学生主动探究跳远的基本跳法,放手让学生自由练习,并相机引导学生归纳跳远的基本跳法和和技巧。在此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正确师范,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找出不足之处,对自己的错误处进行纠正和完善,使学生在亲历实践后,自己感知并体会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巧,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二、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应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的教态大方自然,始终面带微笑,语言准确流畅,富有艺术性,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师可随机应变地插入一些与内容相关的“调料”,如音乐伴奏,说笑话,游戏,表演等。比如在上“跳山羊”一课中,笔者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跳山羊”的助跑、踏跳、腾空、推手、落地这几个主要环节,在助跑时用音乐伴奏,学生跑得轻松自然,有节奏。练习踏跳、推手、落地时,让学生做一个集体游戏。“跳山羊”开始学,让一个学生弯下腰,两手握住踝关节或小腿,形成一个人形“山羊”,其他学生有序地排成队,一个接一个地跳过去,每人跳一次升一个高度。强调推手要快,落地要稳。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能掌握简单的起跳、推手、落地等动作,给我们学习后面的跳“山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中,“跳山羊”跳得好的同学站出来表演,讲自己是怎样跳的,没有勇敢的精神行不行?让跳得好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示范动作,使大部分同学明白道理,掌握动作要领。有一位同学在做完示范动作后,说了一句话:“谁要想跳得棒,请你跟我来吧!”多吸引人!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学到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当同学的动作完成得好,或者有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如“你真棒!”“你真勇敢!”“你真聪明!”等短语,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大地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他们抢着完成动作,都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勇敢和技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主体性得到展现。

体育教学中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同学,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公平对待,不厚此薄彼,教师要学会尊重和赞赏。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现教学过程的魅

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善于积极地调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绪和活力。同时体育教师要完善个性,拓展知识面,充分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修养,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四、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因此,现代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角色,改主讲为主导,变传统的组织者、指挥者为引路人。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例如:我在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接下来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再让学生根据交流、探讨出的方法去实践,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辅导,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动作。通过自主尝试练习,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五、在体育课堂中开设“超市”。在体育课堂中开设超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体育课中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自由练习时间,或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学生爱怎么练就怎么练,这样就重新回到了“放羊式”的教学老路上去了。开设超市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采取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是要降低教师的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在上课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和点拨,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去选择,去发现,去感悟,只有这样的学生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发挥,才能优化课堂教学。

六、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坚持目标的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是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的,特别是在学生遭到挫折时,更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励、鼓舞人。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第一次练习失败后,一般会产生紧张情绪,但他心中成功的渴望依然存在,此时教师应让学生正视这种失败,及时用语言激励:“结合球体运动现象,观察想象动作,你会成功的!”很快学生的失落情绪就会得到改变,从而信心倍增,学生的热情和愿望也会大大提高,并能主动地向自己的新的目标努力,促使其学习目标的完成。最后学生在不断努力自主参与下取得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会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比如,在耐力素质训练中,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采用了上述方法后,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锻炼,变被动训练为主动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身体素质、组织能力和技术技能等各方面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5.谈小学体育优化教学 篇五

三合行偿小学 杨秀燕

【内容提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作文教学增添了新的动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能激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再现生活,打开作文观察之门;丰富写作素材;提供丰富的素材,构建说话的空间;超越时空,拓宽写作思路;提高评改效率。从而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相对轻松、简单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拓宽思路 评改效率

作文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当教师面对学生的作文,便似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是由一个个跳动的字符组成的一曲心灵之歌。但是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为教作文头疼,学生为写作文苦恼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要求过高;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各阶段教学脱节,训练无序。基于此学生被动作文,思维受阻;语言积累贫乏,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我口抒我心,我手写我感”是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的具体要求。用手中的笔抒发自已内心真实的情感,描写真实的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回归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应思考的问题。而今,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效结合,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火燎原般空前拓展。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和快捷,前瞻的选择或许就是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冲浪”的阵地。现代信息技术如同一缕清新的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沉闷,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善于接纳并吸收现代信息技术的诸多优点,更好的将它利用于作文教学中,以期优化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学生们却不得要领。信息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直观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师生间的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一个信息丰富的环境。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把动物世界、人文景观、人物写真、风土人情等引入课堂,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课件,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作文课趣味十足。如指导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动人的歌声由远而近,飘至耳际,与此同时课件出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组组特写的镜头──白发、皱纹、苍白的脸,深夜里的烛光,作文本上的圈圈点点„„优美的旋律,拨动了学生感情的心弦,动人的画面激起了对老师六年的付出和教诲的回忆,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篇篇心灵独白在笔尖流淌„„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生活,打开作文观察之门

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的特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观察,但不注意细节,且受情绪影响,定性不足,对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即使在指定的观察材料中,也往往是走马观花的。学生参观了种新的尝试,日益显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动物园,只觉得猴子调皮、鹦鹉学生舌很有趣,至于具体的细节则已淡忘。根据学生的这一弱点,我将参观的材料制成课件,课堂上随机点播几组镜头,指导学生定向观察。学生也可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自主观察。又如,在教学写一种小动物时,因为学生平时很多学生缺乏接触机会,有些虽有接触也不曾留心观察,鉴于此,为了让学生抓住小动物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等展开写作,教学时,我用课件展示一些小动物的静态画面和活动情景,并配上文字说明,把有关小动物的信息整合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观察形象鲜明,要点突出。如观察小白兔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再以课件出示小猫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小猫的外形时,我用特写镜头把小白兔的各个组成部分展示出来,按从头到尾、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一步步地观察。接着,播放一段关于小白兔吃食、睡觉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一一描述出来,同时,用课件提供一些妙词佳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最后,在引导学生列举具体事例来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后出示习作要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习作环境,消除对习作的紧张感,点得到教师的青睐,受到学生的欢迎。它的出现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进行了一产生习作的欲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写作素材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至茫茫宇宙,小至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大量重复繁杂的表像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导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指导学生把目光伸向社会、家庭、日常生活„„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作文生活化。指导学生写春天有关的文章,我首先播放一段春天的录像创设情境,引入教学: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破土而出的新芽、辛勤采蜜的蜜蜂„„“这是什么景象?”“春天的景象。”“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大好的春色呢?”“春光明媚、柳绿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同学们,春天美吗?从冬天到春天,你发现周围有哪些变化呢?看到这么美丽的春天的景象,你能用诗歌或优美的语句来赞美这美丽的季节吗?”(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画、歌曲、诗歌佳句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写作兴趣是写作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一开始上课,用美图美景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再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使学生陶醉于春天的美景之中,激发写作兴趣。接着指导选材,丰富材料。“你们是从哪儿找到春天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引导学生从植物、动物、人物、天气等变化中,发现春天,从动听的歌曲中和书报中,欣赏春天。然后教给方法,自由发挥。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素材,构建说话的空间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而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语言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内部语言。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先做好口头作文。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看投影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听录音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说的情境,或再现生活画面,或拓展思维空间„„如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我先布置同学们去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在口头交流课上,我特意将说得好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补充,并配合投影多幅多姿多彩的校园风景图。这样通过观察交流、直观再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挖掘了习作素材,学生把校园里的一处景物说得极其形象真切,从而为书面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还利用录音机把说得好的作文录下来再次播放,让其他同学听说、跟说,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实践证明:口头作文训练好了,书面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空,拓宽写作思路。

在世界上有些现象稍纵即逝,有些过程非常漫长,有些变化受时间、空间等限制难以表现本质特征,这都给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观察的困难。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事、物搬进课堂,还可利用特殊功能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作文课真实化。在指导学生以“我爱爸爸或妈妈”为内容的习作中,我先放映网上下载的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学生欣赏了影片。伴随着凄美的乐曲,善良慈祥的妈妈在倾盆大雨中一步一叩首地迈向小庙,为生病的孩子祈祷的画面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禁潸然泪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从影片回到现实,心中对妈妈的情感如火山般喷发。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而有的学生对爸爸慈爱而严格的教育,鞭策着自己成长进步更有感触,教师随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联想生活中的例子,选好写作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了可写作的东西,有了真挚的感情,因此作文中一件件事真实可感,一份份情真挚朴素,爸爸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评改效率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幻灯投影、录像显示、录音收听等,能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以便优化作文评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欣赏大量的作文素材,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通过键盘把作文输入计算机,显示在屏幕上。教师则利用计算机网络,针对学生习作,加强个别辅导。教师还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典型例作,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提高评改的效率。在评改作文时,我利用Powerpoint分别列出了几个栏目:

①“佳作欣赏”,将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名字及其优秀习作显示在屏幕上,表扬小作者,讲评欣赏其习作。

②“妙词佳句”,从写得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片段,作为美点提供给学生作素材。

③ “华佗再世”,把典型的文章病例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讨论、推敲、修改。通过集体评改,提高修改效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出如下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通过检索、学习、分析、综合等方式,将相关信息组合,形成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在大语文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构建个别学习、全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并养成主动参与、积极合作、自我评价等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把握使用的“量”与“度”。当然,新事物的出现需要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育思想现代化,懂得不断学习的教师,才有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2.谢海龙:《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电化教育》,2003年第1期。

3.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4.徐胜龙:《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2期。

6.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篇六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周全胜

电话:*** 重庆市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体育

摘要: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战略重点和基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下,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舞台,各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却看到和体会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是逐年下降,肥胖与患近视的儿童逐年增多,本文就针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校体育; 运动量;有氧运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在全国正式实施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转化为教学行为,但是,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体育教学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刻,认识不够全面等,致使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下滑,影响到学生的体质健康,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过分夸大,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体育知识,技能与体能的学习、锻炼与勇敢顽强、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脱离了学校体育的本质(通过身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懂得科学的锻炼和保健方法,养成坚持锻炼生体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淡化运动技能的学习,课的练习密度降低、运动负荷减少,在缺少运动实践体验与身体力行的锻炼,学生怎么可能获得终身体育的能力,更不要说为将来的工作与学习打下良好身体基础了。所以,目前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认识。

一、我国小学生的体质现状

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在北京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2005年,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31.67%,比2000年增加了8.5%。数据显示,男学生肥胖率增幅较大,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还透露了其他令人忧虑的数字,我国7到22岁汉族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以城市男生为例,2005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城市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72%和5.01%,分别上升了不到1%。乡村的男生和女生的这两项指标也分别比2000年上升明显。1.2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的身高、体重两项指标有所上升外,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素质都呈下降趋势。

二、学生体质现状的原因

(一)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由于家长对学生望子成龙的心理,学生被过重的学习与各种课外班所累,没有专门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二)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场地与器材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在的生活社区,虽然有健身器材,但大多是为成人设计的,很少有为儿童设计的,适合儿童锻炼的体育器材。

(三)学校的体育教学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的许多体育教师没能把握体育教学的本质,忽略了体育教学本身的特征,更多的关注在体育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上,体育课虽然上的好看热闹,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收效甚小。

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更多的关心是学生的安全,而严重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因此学生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强度和密度几乎为零,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负荷要求。

学校体育教学中,设置的教学内容具体目标不够明确。新课标的制定出发点是好的,是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有一些灵活,让体育教师去灵活地掌握,这就造成了每一位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同,而有的体育教师由于缺乏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与理解,造成了教学中片面追求教学形式,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效果减弱,特别是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下降。

三、学校体育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学习新课程标准,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领会它的内涵,不要流于形式,真正做到学生在新课程标准的下体育基本知识、能力与技能的全面提高。

(二)学校应给予体育教师理解与支持。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是以一定的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意外情况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体育教师在尽量避免意外发生的前提下应大胆教学,不能因噎废食。

(三)体育教师应注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质量,讲效率。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体育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上好体育课,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锻炼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一点的执行上没有变通与回旋的余地,保证完成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达到标准的要求。

(四)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和生理负荷。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组成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将量和强度的关系处理适当。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小学生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小学生的活动时间。它包括小学生连续活动的总时间和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其中,学生的练习密度(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如果一节课,学生总是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量就偏大而且易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活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的活动项目对学生身体的影响也不同。生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一般两种负荷均较大。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前者指练习的次数、距离的总和,它们与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后者指练习的正确规格和要求。对练习质量的要求越高,学生需负出的心理负荷则越大。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组织体育课内容的难易是否合适,是否具有趣味性,组织措施 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运动和心理负荷。如过多的排队调换队形,分组太少而导致小学生长时间的轮番等待,均易使学生产生烦燥情绪,甚至注意的分散,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较好完成。学生的个别差异。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在学生体育活动中,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外,教师的教态、教具、环境、气候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合理调节学生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策略。

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学生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合理调节负荷节奏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一般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是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学生出现两种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运动量由大变小。前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更认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以中或小运动量在强或较强的密度下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练习兴趣效果更好,而大强度和大密度的教学则不适合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它更多的是用于体育训练,因为这种教学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它们失去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而远离体育教学。

四、灵活运用教法

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领导学生的体育课时应精讲让学生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45%—65%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小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小学生的运动量和心理负荷。在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学生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学生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学生的休息时间。

(一)体育教学还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适当安排一些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运动时有充足的氧气供应,以有氧代谢为主要能量来源的运动。有氧代谢是人体内最彻底的代谢形式,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几乎不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进行有氧运动能够改善锻炼者的心肺功能,使心室容积增大,心肌变得强壮,搏动更加有力,提高心脏泵血功能;并能促进锻炼者呼吸加深、加快,直接提高了肺活量和吸入氧气的能力。有氧运动可以分为两类,体育教师应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适量安排。周期性运动:有固定的动作周期、为运动时不断重复固定动作的运动。如走、跑、骑车、游泳、爬楼梯、划船等。非周期性运动:没有固定的动作周期,为运动时动作不断变化的运动。如球类运动、体操、健身操、舞蹈等。体育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有氧运动的内容教学。

(二)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们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时教师的教学行为甚至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影响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注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体育常识的教学,适当指导学生的作息与膳食营养。

学生的肥胖和近视率逐年上升,大多由于作息时间与膳食营养的不平衡造成的,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师要真正起到学科作用,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对学生的身体养护进行必要的正确指导。使体育课堂深入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去。

学校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它的作用很重要,既要对学生进行三基教学,又要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体育课堂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杜绝那些所谓实行新课标,华而不实的体育教学,让体育教学回归他的本质,以提高体育教学实效为核心,营造务真求实的学校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7.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索 篇七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不足

(一) 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有一个认识偏差, 认为上课就是聊天、自由活动。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听教师的讲解, 只是和其他的学生聊天, 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学生对教师的上课内容根本不感兴趣, 有的学生把体育课当做是自己逃课的最佳借口。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不积极, 有时早退、迟到或者是在躲在教室里不出来, 认为上体育课在浪费时间。体育课和其他的课程相比有它的独特性, 比如, 它的上课地方一般在室外, 学生有充足的空间, 散漫等现象也会随之出现。教师在上课时, 部分学生不专心听讲, 有的交头接耳, 有的在走思甚至有的学生在大闹。有的学生纪律意识差, 在没有经过教师同意的情况下, 私自回教室, 或者是去别的地方, 离开体育教师的视线范围。教师在规定操作相对较难的动作时, 有的学生胆小, 没有勇气, 不愿吃苦, 所以对于教师的要求, 一般较为抗拒。他们没有拼搏的精神, 没有上进心, 不注重团队的合作意识。在遇到轻微的病痛时不能克服困难, 只是退缩, 这对学生以后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时, 部分学生不回答问题, 不积极配合教师, 也不听教师的安排, 对于教师的课堂作业, 不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 对体育教师不尊重, 这都不是好的教学现象, 诸如此类的情况应该杜绝发生。

(二)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自身的知识、素质以及国家的教学指导思想相关。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还有应试的教育观念在其中, 只是注重对成绩的追求, 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在这种教学思想中,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学生只是追求成绩, 不注重体能的训练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体育教师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异与否的标准, 对学生不负责, 认为一切应该向分数看齐。这种观念对学生的以后教育也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 学生认为只要把分数提上去就行, 其他的可以不做, 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告诉学生要考的内容, 以及只教给学生考试的内容, 其他的不教, 一味地应付考试, 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如何应对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体育教师在备课时, 要提高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要求相结合, 制定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容, 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这个课程, 让这个课程体现出它的实际价值。体育教师要以考试大纲的要求为主要路线, 把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爱好相结合, 制定出一个适合学生的讲课内容和方式。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放弃以前的旧观念, 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的教师为了符合国家的教学标准, 提高学校的升学率, 使每个学生的分数都符合国家的要求, 一般会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教师在要求学生做运动之前应该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 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 精心地选择上课的内容, 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提升, 把学生的健康作为教学的第一位。

(二) 提高体育教师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使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与学生的兴趣相一致, 在提高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不能过于死板, 要增加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 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其他的知识,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开展体育课的过程中, 增加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对单一项目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发展, 给学生留足自由活动空间。

(三) 将道德品质的培养逐渐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在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明白体育课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 及集体的合作性。但是, 在大多数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 在这时学生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教师在学生的运动中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 对于不合适的运动项目要及时调整。学生在参与运动的时候会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 体育课程是在学生高涨的热情中展开的。学生在运动的时候会逐渐培养遵守纪律、守时、礼貌等良好的品质。这对“四有人才”的培养是有利的。小学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教学的中心依然是学生,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 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加强和教师的互动。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 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三、结语

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小学体育教育, 它是小学生身体锻炼的一个重要途径, 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兴趣, 让体育课成为每个学生喜欢的课程。体育课的开展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广辉.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与游戏的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9) .

[2]冯蕾.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

8.优化小学体育教学“三尊重”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 教学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所以,教师应以让每位学生不断发展为宗旨,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要想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从“三尊重”着手。

一、尊重体育课堂结构,有序进行

体育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与其他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都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辅助性练习,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知识。不同点在于其他学科的辅助性练习是为了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而体育课的辅助性练习是为了学生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关节,保证学生在练习新技能时不会受伤;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而体育技能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学生才能掌握。所以,教师只有遵循体育课堂结构,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使体育课能有序进行。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体育五年级上册“投掷”时,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练习原地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或者双手上步向前抛实心球,学生可能会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而受伤。所以,笔者调整了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先带领学生做了拉满弓、拉伸肩部、拉绳转肩、压背、互压肩等准备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身体机能。当学生身体各部分机能已经预热好了,再练习向前后抛实心球,就能有效避免学生受到伤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教材整体结构,循序渐进

小学体育教材的编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教师必须深入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把握好每项体育技能的教学目标,以保证自己的教学既不拔高标准,又不降低标准,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体育技能基础上有所发展。

如一二年级的球类技能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常见的球类游戏,包括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等。这时,教師只需编排球类游戏,让学生愉快地参与游戏,而不必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三四年级的球类技能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几项球类的基本方法,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练习高难度的球类动作;五六年级的球类技能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组合。所以,教师只有尊重教材的编排思路与整体结构,才能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循序渐进地发展。

三、尊重学生年龄结构,激发动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体育教学就要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体育技能;中年级学生的思维与个性都有了一定发展,可以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体育教学就应适当地渗透一些复杂的技能与知识,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水平;高年级学生对外界的认识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教师可以在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框架下,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活动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练习中来。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才能有效调动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最佳状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

体育教学只有做到“三尊重”,才能使体育教学更优化、更有效,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肖川,张正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群安员管理办法下一篇:电动车营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