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2024-07-17

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共8篇)

1.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篇一

如何构建警民和谐关系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人民警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对于促进公安工作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安机关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在打击敌人、维护政权、惩治犯罪、服务大局的过程中,与人民群众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深厚的感情,水乳交融的警民关系曾经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克敌制胜的法宝。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警民关系受到了一些冲击。

一是群众参与公安工作热情降低。

二是群众对人民警察的要求过高。

三是恶意投诉增多,袭警事件时有发生。

四是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把警察直接推向了群众的对立面。

五是从公安机关自身来看,警务机制改革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见警率低;同时,一部分警察群众观念有所淡化,不会做、不愿做、不善做群众工作,有的警察主仆位置颠倒、特权思想严重,粗暴执法、随意执法、执法不公、侵犯人权和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也都给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带来了消极影响。

当前警民关系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完全可以通过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强化警风建设、1

改善执法环境等加以调适和解决。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四方面不可忽视

在第三期全国县级公安局长专题培训班学员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会议上,针对基层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展开讨论,认为:一张热情洋溢的笑脸、一件广为传诵的好人好事,都能增加老百姓对警察的好感,但正确界定并履行好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和加强从优待警、实现内部和谐稳定,同样不可忽视。

做好公安机关的主业是警民关系和谐的前提。“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专业力量,必须坚持严打和严防,这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前提条件。”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首先要保证警营内部的和谐。“我们要通过和谐警营活动培养和谐警民理念,由内部的和谐促进外部的和谐。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当前和谐警民关系急需农村的治安稳定。找准新形势下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切入点,把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打牢,农村非常关键。

和谐警民关系离不开社会对警察职责的合理期待。“实际上,只要把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真正履行好了,警民关系就自然能够和谐。”

和谐警民关系有道方程式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存在一道不断求解的方程式,要想方设法做一些“加分项目”。而只要为老百姓做了实事,老百姓就会给你加分,哪怕看似要失分的事情。

其实这道方程式要加分求解很容易,就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老百姓手握在一起、心贴在一起、泪流在一起。结合我们当前的工作,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大接访”就是一个加分项目。

“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融洽警民关系

在“大走访”活动中,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大走访”活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警民关系更加融洽,“民生警务”的内在精神和时代灵魂充分彰显。

人民群众是公安队伍的力量源泉。警察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鱼水深情,让人民群众和公安队伍始终相依相靠。密切联系群众,是公安队伍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的“大走访”活动,是新时期公安民警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一次大演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发了公安民警的创造活力。基层公安民警结合自身特点的创新之举,为“大走访”增添了更多的亮点。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大走访”活动,让群众路线的深刻价值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为公安工作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纷繁多样的诱惑下,一些基层干警的不良行为,破坏了公安队伍的形象,在个别地方给原本和谐的警民关系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次“大走访”活动,也是一次教育活动。广大公安干警在活动中切实提高认识,把公安工作看成是群众工作、社会工作。同时,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社会监督,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上下功夫。

社会平安、稳定、和谐,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也是人

们获得幸福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赞扬,是对“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最大的褒奖和肯定。“大走访”,践行了人民公安服务人民的宗旨,开创了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新思路,对强化公安队伍自身建设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是公安队伍在思想、服务理念上的深化和创新。“走访联系群众是公安工作的永恒主题”。广大公安干警,要发挥主动性,拓宽工作空间,不断深化推进“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

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我们该怎么做?

一是要加强警民互动,取得理解支持。进一步加强警民联系沟通,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警民联系沟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通过电视台、电台、报刊、政府网站,大力宣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答复群众咨询,争取群众认可。要走千家、进万户,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解决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反馈,不满意的要继续解决,直到群众满意为止,让群众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理解、支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让群众发自内心地关心支持公安交通管理事业。

二是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转变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让所有交通参与者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树好良好形象。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互联网站的联系,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从弘扬主旋律着眼,多宣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业绩,多宣传公安交通民警的好人好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尽可能地把平时与媒体的沟通做细做扎实,形成共识,对负面的、个案的东西尽可能不作报道,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要

继续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透明度,深化警务公开、做好阳光执法,自觉全方位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促进和谐警民关系,不断深化。认真分析研究每个环节,积极改进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最大限度地精简高效,最大限度地热情周到,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

三是广大交通民警要深入群众之中,要放下架子,与交通参与者零距离接触,交谈摆事实、讲道理。要结合当地的交通环境、分析研判,寻求寻求警民和谐的良方。要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什么方法有效就采取什么方法’’的原则,因地制宣,因情施策,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路段,不同车型,不同群体发生的交通违法行为,不失时机的开展专项治理,加大处罚力度,形成严管态势。重点强化对客运、货运车辆、摩托车驾驶人的监管力度,以“警力跟着车流走,警力跟着时段走,警力跟着隐患走,警力跟着事故走”、“白天见警察、夜间见警灯”的预防运行机制,把预防与打击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研判,找准交通违法,事故发生的规律,有针对性的实施精确打击,及时抓住交通违法反面典型,跟踪报道,连续曝光,有效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最终实现事故少、秩序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奋斗目标。

四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加强交警系统规范执法工作,开展文明、规范执法教育,规范民警的执法活动,努力取得执法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首先要强化民警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法律法规“一口清”活动,使民警对有关法律法规熟记于胸,准确理解法的精神,熟练操作法律事务,具有较强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人权保护意识,把好执法每个环节,确保不出疏漏。作为人民交通警察,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让群众满意,让老百姓认可。要通过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公安交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整治行动,确保整治效果,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让群众能切身感受到公安交警的工作成果。

总之,新时期公安交警交必须要站在交通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去执法、去服务,加强警民之间的沟通,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消除一切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只有警民关系和谐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2.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篇二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 富民路派出所积极探索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新思路, 把工作重心逐渐引向以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公正廉洁执法为核心, 以解决更具普遍性群众困难为主线的“排忧解难联动机制”上去, 着重加强了社会治安管理、为群众排解困难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工作。随着富民路地区的平房改造工程和拆迁还迁工作稳步开展, 为解决辖区内住户办理各类诉迁手续的实际困难, 富民路派出所适时推出了拆迁档案查询绿色通道, 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至今为止派出所已通过绿色通道为2500余户居民办理了相关手续, 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富民路辖区的另一特点是部队占地为辖区面积的1/2, 人口占辖区现有人口的1/8, 部队公寓现有居民2000余户, 此外是大部分闲置的仓库对外出租, 对此军地互涉的管辖问题一直困扰着属地派出所, 今年年初, 富民路派出所支部沿着为民解忧的新思路, 本着对工作“上心、用心、尽心、恒心”的理念, 以一切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民群众满意的宗旨, 多次和辖区内各部队领导沟通协调, 初步确定了“军警联动”机制。

3.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篇三

身为锡林郭勒盟行署副盟长、盟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的成映泽,是一位锤炼摔打近三十年、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警界老兵。三年前的2008年7月,也是北京奥运会前夕,他从内蒙古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总队长的岗位上,受命来到了蒙元文化的发祥地、辖区面积20.3万平方公里的锡林郭勒盟,主职这里的公安工作。荣膺“中国马都”的锡林郭勒盟是我国最大草原之一,它北邻蒙古国、南接京津冀。境内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大口岸,边境线长1098公里,是祖国北疆的安全稳定屏障。南部草原距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是首都北京的“护城河”,地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的103.6万人口中,由蒙、汉、回、满、达斡尔等十四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占百分之三十一,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的公安工作要面对牧区、农区、矿区、城镇、边境等不同类型地区,可谓复杂多样。由此来讲,锡盟地区的每名公安民警平均要管辖近10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任务非常艰巨。用局长成映泽的话来讲,我们的民警是一以当十、当百来工作战斗着。

成映泽在锡盟的公安工作中,在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首任的同时,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最重要一项工作来做。他说“锡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造安定祥和环境,是民生大事,发展大事,更是公安工作职责所在。为此,我们始终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公安工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公信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为发展保驾护航、为各族百姓守护安康的目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锡盟公安民警倾心服务各族群众,用赤诚构建平安和谐家园,受到了草原各族百姓一致称赞。

在锡盟公安机关,局长亲自接访,已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铁律,只要是来访者,第一次到公安机关都能受到局长或副局长的亲自接访。在成映泽他们看来,接访无大事小事之分,件件事事必须认真对待。即使是公安机关管辖以外的信访事项,公安机关也同样热情接待,给予答复。前些日子,有几名因企业转制问题而上访的群众来到盟公安局,就受到了成映泽的热情接待。在祥细了解了事情原委后,他及时召集信访、法制等部门负责人对上访情由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来访者进行了真诚耐心的解释,告知其正常的诉求渠道。“公安机关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几位信访者离开时留下的赞语。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成映泽下大力气加强公安机关的窗口建设,他们出台了《便民利民50项措施》,实现了各警种、特别是窗口单位便民利民工作的全覆盖。锡盟公安机关的这一做法,切切在在地为这个地域辽阔的边疆地区百姓尤其是牧民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今年10月份,成映泽驱车7个多小时赴全盟最偏远的宝格达山边防派出所调研慰问时,了解到官兵们所在驻地的宝格达山林区,全年无霜区只有四个月,老百姓因为大雪封山经常是半年才能下一次山。而且,撤乡并镇后,派出所就是当地唯一的政府机关。辖区老百姓子女上学、外出购物、探亲访友、紧急救护等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依靠派出所仅有的一辆交通工具。为了保障派出所更好的服务辖区居民、同时也是解决群众的紧急通行问题,成映泽当即决定为派出所购置了一辆雪地越野车。在车辆配发时,当地宣传、精神文明办、财政等部门对公安机关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宣传、精神文明办表示将大力弘扬公安机关的为民服务举措,以此推动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财政部门也表示将对公安机关为民服务工作给予积极的财力支持。现场的官兵们看着“爱车”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老百姓们更是齐夸公安机关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便利,更是一种“实惠”。再有,锡盟东乌珠穆沁旗总人口5.65万人分散居住在面积4.73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地广人稀,牧民居住极为分散,特别是偏远边境地区的牧民外出办事,受路途远、恶劣气候环境等制约,很不方便。对此,公安机关自行设计了移动警务车——“奥尔特警务室”,上门为当地牧民服务,使这里的牧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涉及公安机关的各项业务。与此同时,民警们还承担起为牧民代办涉及医疗、民政、畜牧等不需牧民亲自到场办理的各类事项,还为他们捎医送药和生产、生活必需品,为牧民们排忧解难,让牧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的阳光和温暖。

在成映泽看来,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的和谐是草原经济繁荣发展之本。三年多来,在打击犯罪,维护边疆安定的同时,锡盟公安机关从上到下开展了结队帮扶活动,启动了送温暖工程,他们通过每个单位包一个嘎查,每个所队包扶一户牧民,每个单位和业务警种的领导包扶一人的结队帮扶,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走上富裕。盟公安局和14个基层公安局投入帮扶资金70多万元,使56户贫困户彻底告别了贫困走上致富之路。三年多来,民警们还为特困群众捐款近90多万元,捐赠了价值35万多元的慰问品。他们主动上门为3200多位残疾人、老年人办理身份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多件,救助受困群众1200余人。此外,他们还通过与当地群众举办警民那达慕、警民联欢文体等共建交流活动,搭建警民沟通渠道。这样做既融洽了警民关系,同时也活跃了牧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千里草原上谱写出了一篇篇警民一家亲的感人故事。今年11月22日锡盟公安机关举行了首届爱民模范表彰会,盟公安局和盟精神文明办联合命名了爱民模范集体15个、爱民模范个人30名。爱民模范的事迹通过现场颁奖和电视实况、报纸等媒体刊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与共鸣,警民相爱相助之风吹遍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也再一次撼动了草原人民的心,警民相亲、群众和睦,极大的推动了和谐草原、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锡盟公安工作的深入开展,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明显提升,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更加有效,北疆安全屏障铜墙铁壁,这里的每一位牧民就是一位哨兵,每一个蒙古包就是一座边境上的哨所,实现了广袤草原的和谐安定。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打掉每一个犯罪团伙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清枪治爆”专项行动中,锡盟公安机关收缴散失在社会上的枪支弹药,近90%是群众主动上缴。还有今年五月份开始的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行动”,成映泽他们在全自治区率先达到了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的工作目标,并有50%多的网上逃犯主动投案,他们的抓逃规劝工作得到了上级机关的高度认同。所有的成绩,浸透着锡盟公安机关全体民警的汗水,也倾注了成映泽的全部心血。他为了边疆草原的和谐安稳,有很多时候是白天赶路、晚上工作。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他几乎是通宵达旦或只能休息一两个小时。他的爱人和孩子都在呼和浩特,离家远,繁忙的工作使他根本无暇顾及家庭,短则两三周、长则一两个月他才能回趟家。而与此不同的是,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哪里发生了重特大案件、哪里发生了突发事件,却总能看到成映泽和他带领民警们忙碌的身影。

成映泽认为,公安工作要想让群众满意,就必须首先树立民警来自人民的思想,坚定民警的主观信念、群众理念,自觉做到“以民为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锡盟公安局从抓队伍建设、思想建设入手,挑毛病、找问题、搞整改、抓落实,

警用车辆的不规范,曾令群众反感。2008年底,锡盟公安局一句“禁停令”拉开了警用车辆治理工作的序幕――没有牌照的警用车辆严禁停在公安局门口。与此同时,锡盟公安局规定,各旗县市(区)公安局、直属分局因经费等原因办不全手续、上不了牌照的,一律不准购置新车。2010年初全国公安机关专项治理行动开始后,他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彻底根治警用车辆无牌、套牌、手续不全、违规停放、违规驾驶等问题,并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2011年初,公安部对专项行动进行了验收,锡盟公安局名列全自治区前茅,受到了公安部表彰。

创新公务用枪管理,是锡盟公安局加强队伍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公安管理创新向社会管理创新的延伸。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锡盟公安局历时半年时间,自主研发建成了“科学、智能、规范、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枪弹管理系统,此举添补了全国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机制创新的空白,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公安机关取枪难、监管不力、还枪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提升了基层公安机关战斗力和应变力。系统的建成,得到了公安部、自治区公安厅的高度认可,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长赵黎平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对锡盟公安局智能化枪弹管理系统给予充分肯定,自治区公安厅在全区推广使用。在加强队伍管理树形象工程中,锡盟公安局还先后开展了“查思想、查执法、查纪律、查作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忠诚胜利核心价值观”等多项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检察机关领导到局机关宣讲,开展防范职务犯罪教育,强力预防公安民警职务违法违纪的发生。

长期的警界经验让成映泽深知,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是否信任,是否拥护,主要看违法犯罪是否得得强有力的遏制与打击,社会治安是否平稳安定,而这也是实现和谐警民关系的前提。几年来,锡盟公安机关以“严打”专项行动为牵引,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势力、杀人、绑架、爆炸、抢劫等暴力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案件侦破捷报频传。

在公安民警的努力下,多伦县特大抢劫(杀人)信用社案,锡林浩特2起以剥离土方为名、涉案成员遍及20多个省近300人的聚众诈骗案,公安部督办的涉及6省区三聚氰胺严重超标问题奶粉案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案件接连告破。案件的成功侦破,多次受到公安部、公安厅领导的批示肯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5日成映泽他们将二连浩特“2010.07.31”跨国绑架、偷越国(边)境案的最后一名在逃犯罪嫌疑人,也是该案的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白某某成功抓获,至此锡盟警方历时14个月的时间,成功侦破了各级领导高度关注的,2010年7月发生在中蒙边境二连浩特的跨国绑架、偷越国(边)境案件。这起案件的告破,充分、全面的检验了锡盟公安机关打击跨国犯罪,处置反恐应急事件的能力。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对此案全面告捷给予了高度赞扬。

近年来,锡盟公安机关成功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0余个,命案现案基本全破,公安部、公安厅挂牌督办案件全部破获。积压20年、16年、13年、11年的一批案件成功攻克,一批潜逃20年、18年、16年、15年、14年的网上在逃人员相继被抓获,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仅今年,全盟公安机关已有28个集体、347名个人立功。

锡盟公安强有力的高压态势和高效率的打击力度,不仅极大地震摄了不法分子,树立了公安机关威信与尊严,也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称赞。从锡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到大要案侦破,都让我们也看到了成映泽这个从河套平原上走出来的优秀男儿的风彩,他谦虚务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打硬拼,用心血和汗水为警界争辉。人们常说:平安是福,我们相信,有了像成映泽他们这样心系草原的忠诚卫士,有了各族人民群众做坚强后盾,平安、吉祥将永驻锡林郭勒草原。

4.和谐警民关系构建 篇四

和谐警民关系,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与人民群众之间基于法律所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的社会关系。公安机关如何清醒分析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深入剖析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努力采取措施、全力打造和谐的警民关系?笔者认为,用好四大平台、抓住四个载体、拓宽三个渠道是构建好和谐警民关系的三大有效途径。

一、用好“四大平台”有效了解群众需求

公安机关要把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通过各种有效渠道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深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重点要用好以下“四大平台”:

1、通过接警处警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接警时,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群众所想、所需、所求,详细记录报警群众最迫切、最希望公安机关解决的问题。处警时,要争取群众理解和配合,第一时间收集了解群众的报警原因、目的等需求信息。警情研判时,要认真分析研究,在群众需求信息中发现规律、把握趋势,为领导决策和回应群众需求提供依据。

2、通过网络媒体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搭建网上三个平台,利用互联网搭建网上交流平台,拓宽公安机关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开辟网上警务栏目,直接倾听社会民众的呼声;建立网上互动论坛,了解网民关注的警务工作重点和热点。建立网上三支队伍,通过建立舆情导控队伍,及时收集掌握网民的情绪变化和实质意图;通过建立网评专兼职队伍,掌握网民的言行举止,了解其真实观点和真实需求;通过建立舆论领袖队伍,帮助网民多角度看问题,引导网民的需求方向。

3、通过来信来访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接访时,广大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拉下面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仔细倾听群众呼声。处理中,要通过换位思考,认真倾听信访人的情况反映和诉求,让其把话说完、把事情说透、把诉求讲清。问题解决后,要主动上门了解信访人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准确掌握当事人对公安机关处理信访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通过社会平台了解掌握群众需求。要重视警风警纪监督员的反映,通过他们了解掌握群众对公安工作、公安队伍的意见和建议、期盼和想法,建立起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重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反映,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过程中,采取电话沟通、上门走访、联合调研等形式,认真领会群众的真实意图和想法,及时了解掌握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抓好“四个载体”巩固警民关系建设成果

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为民”这个重心和主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成果。重点要抓好“四个载体”:

1、抓好打防体系建设这个载体,立足破大案。结合各级公安机关部署的一系列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暴力犯罪活动,及时公布案情;立足破小案,重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件,以小民安促大和谐。要集中整治,针对影响群众安全、群众深恶痛绝的治安问题,开展“黑窝点”、“城中村”、藏污纳垢、秩序混乱地区场所的集中整治。要严密防控,充分发动群众,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治安防控;要定期向群众通报辖区治安特点和趋势,不断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要加强辖区内保工作,指导开展治安防范。要重点管控,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整治力

度,加强警车规范化管理;结合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加大对消防隐患的排查整改;做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严防因监督不力、管理不当发生伤害群众的安全事故。

2、抓好公安“大调解”这个载体,切实化解民怨。确立调解也是执法的思想,把调解工作放到与执法办案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大经费投入,做到调解规定、调解场所、调解队伍“三个规范化建设”。树立调解优先的理念,积极利用各级调解中心、警务室、调解室,充分发挥专职、协助、特邀调解队伍的作用。拓宽对“大调解”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公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公安机关与党政部门,公安机关内部各警种之间的“三个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

3、抓好行政效能发展提升建设这个载体,切实服务民生。要坚持首问责任制,认真承办属于自己负责的事项,及时引导移交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坚持限时办结制,清理现有行政审批项目,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缩短群众办事时间。要坚持责任追究制,实行部门首长问责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服务改善民生的能力。

4、抓好公正廉洁执法这个载体,切实维护民利。要规范执法源头,健全公安执法制度制定、清理和评估机制,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执法评价和奖惩机制,细化量化公安执法涉及的法律法规条款,探索推行“执法工作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执法制度和管理规范。要规范执法程序,深入推进网上办案,实行办案程序网上流转,开展“说理执法”、“阳光执法”。要规范执法结果,增强规范、公正、廉洁执法意识,建立案件审批告知、执法回访、执法结果即时测评等制度,全面推行执法警示教育和执法过错诫勉谈话制度,缩小执法民警的自由裁量范围,确保执法结果的合法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拓宽“三个渠道”加强警民沟通交流

广辟警民沟通渠道,加强联系、深入交流,努力形成警民互动互信、和谐与共的大好局面。重点要拓宽以下三个渠道:

1、打开警营知公安,不断拓宽沟通联系群众渠道。广泛开展“警民恳谈”、“警营开放日”、“当一天警察”等活动,通过法律咨询、装备展示、参观展览、角色互换等形式,让群众近距离了解公安工作;深入开展公安“大走访”,通过“领导干部大走访”、“功模大走访”以及网络、短信、电话、QQ群走访等有效方式,仔细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纾危解困;积极培育警察艺术团体,打造公安文艺精品,深入人民群众进行慰问、汇报演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公安英雄模范人物,宣传真实感人的警民故事,展示公安民警恪尽职守、牺牲奉献的高尚情操。

2、跳出公安识公安,不断拓宽塑造公安良好形象的渠道。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积极在电视、电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辟公安频道或栏目,扩大公安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社会环境;加强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能和取得成绩等方面的宣传,唤起群众对公安民警的理解;加强公安队伍模范典型的宣传,教育感染群众,要强化引导塑造形象,深入推进警务公开,采取开设警方提示专栏、网上政务中心等形式,提供规范化的办事公开内容、流程、要素和收费标准,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公安机关阶段性工作、社会治安和重大案件侦破情况等人民

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执法服务行为的透明度,树立起公安机关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

5.浅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范文) 篇五

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面对和必须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

对消防部队来说,警民关系是指在行使国家法律赋予消防部队的职权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和谐警民关系就是消防官兵热爱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爱护消防官兵、理解消防、支持消防、监督消防,军民警民间的关系达到了对等平衡、相宜相生、和衷共济的境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牵动着公安消防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利益矛盾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对公共消防安全的诉求日益强烈,公安消防工作的任务更重、职能更宽、情况更复杂,新时期的警民关系更有其与时俱进的意义和内涵。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人民服务宗旨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军队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孟部长指出,人民群众满意,不仅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衡量和检验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实现这一目标,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公安消防部队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意识,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方针政策、出台重大举措,要看群众需要不需要、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凡是群众赞同的,我们认真去做,凡是群众提出意见的,我们就坚决地改,以实际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服务发展的重要要求。当前,我国进入了世界公认的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的安全事故多发期,加之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和冲击不断加深,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范围更广、处置难度更大,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实践证明,警民关系越融洽的地方,消防工作也越好开展,消防安全形势也越稳定。公安消防部队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特殊力量,不仅要抓好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这个“硬实力”,也要注重抓好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这个“软实力”,发挥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一政治优势和

强大法宝的作用,把公安消防工作的基点放在随时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维护和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衡量执政为民的重要尺度。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人民群众的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广度、深度和进度。在消防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执法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消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消防工作的根本标准,在理论上研究,在规律上探索,在实践上创新,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大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种方法

(一)坚持公平、公正,严格执法。一是执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强化消防官兵尤其是防火监督干部的群众观念、人本观念、人权观念,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使广大官兵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使消防工作与群众目标同向、感情同

一、目的同归,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二是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对消防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防执法工作要创新执法理念,做到理性执法,自觉地把打击违法与保护群众权益、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平和执法,善于用和谐的思维来化解矛盾,用平和的态度来对待群众,使群众通过办理消防业务,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尊严,又感受到公安消防部队的关爱、温暖;文明执法,注重消防执法的态度、方法、作风等,做到文明接待、文明执法、文明服务;规范执法,针对当前消防执法活动群众反映强烈、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健全执法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消防执法出现的问题。三是消防官兵既是消防工作的主体,也是警民关系的主体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说,警民关系是消防工作和队伍自身建设的晴雨表、反射镜。警民关系越和谐,消防部队的最大政治优势就会越明显,越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要着力解决消防官兵在思想、素质、作风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切实杜绝一些单位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个别官兵冷漠、推诿、低效等态度和现象,转变少数群众对消防部队不信任、不支持,甚至不理解执法活动的看法和行为,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二)坚持务实、勤政,为民服务。孟部长指出,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从老百姓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从老百姓最有意见的地方改起。一要从小做起,贴近群众。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消除一个隐患,提前为群众办结一项许可,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等,看似不能完全改变消防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但就是这样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与关系到群众的切实利益,影响到消防部队的形象,关系重大,不容忽视。要真正贴近群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以善小而不为,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有什么最直接的诉求,我们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力求通过解决小问题累积大和谐。二要维护权益,提高保障能力。群众看消防,关键在我们能否为群众提供最放心的消防安全环境,能否在群众办事时提供最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能否在发生灾害时最及时的救民于水火,最大限度的挽回财产损失,能否在出现安全隐患时切实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这也是消防部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直接体现。

(三)坚持真诚、高效,与民互动。消防工作要从群众最有意见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出实招,增强透明度、亲和度、公信度,争取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支持、理解,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一要让群众对消防工作满意、对消防官兵信任,就要主动把执法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把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扩大和落实警务公开,最大限度地实现透明执法,以透明公正赢得公信。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火灾形势,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舆论的焦点问题及时纳入视线;广开渠道,虚心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廉政特邀监督员、社区居(村)民、企业主等各阶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出消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加以改进;借助联系卡、便民卡、宣传手册、公告栏、互联网等载体,主动公布消防工作动态和群众办理消防业务的进程和结果,增加消防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度,实现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要在大力发发扬消防部队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不断拓展为民服务的范围,切实提高消防部队联系沟通、主动服务、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人员深入群众,了解思想动态,倾听需求呼声,宣传安全常识,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三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特别是行政许可等方面,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要积极研究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政策,在服务内容、程序、时限等方面,创新服务方式,挖掘服务潜力,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方便实惠。特别是“窗口”服务单位,要完善

便民设施,备齐办事告知单、警民联系卡、笔墨纸张、茶水等设施,方便群众办事。对于符合政策规定的,及时妥善办理,不以任何借口拖延、推诿;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耐心解释。采取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群众提供最快捷、最高效的服务。只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做,老百姓对消防工作的认同感、满意度一定会不断提升。

(四)听民声、顺民意,为民排难。孟部长指出:“全国公安机关要着力研究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把公安工作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到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畅通公民利益表达渠道,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衡量工作成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要最大限度地掌握社情民意。马克思说过,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首先要敢于让老百姓说话,建立健全公民权益表达机制,创造宽松的民意表达环境,给人们充分表达的权利。具体说,要通过建立群众意见反馈制度、落实制度,开设热线、专线、专栏、网站等,及时收、掌握群众对消防工作的利益诉求,公开受理群众的投诉,面对面解答群众咨询,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搭建直接交流的良好平台。二要最大限度地倾听群众诉求。注意收集、掌握、化解在消防执法、火灾扑救等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杜绝因小纠纷、小矛盾化解不及时而发生大的事件。任何涉及群众权益的工作,都要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群众通过事件的处理,切身感受到消防部队的关爱和温暖。三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公民权益。正确认识严格执法,消除火灾隐患,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公民的权益,要转变为了满足个别人的“私权益”随意放松执法尺度,从而牺牲更广大群众的权益的错误认识,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加大对消防违法行为查处,保障消防安全上。在不影响公共消防安全和其他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五)广宣传、重引导,树立形象。一是搞好舆论宣传。加大消防部队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各级新闻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唱响当代消防主旋律,弘扬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展示消防部队爱民亲民、敬业奉献、文明可亲的光辉形象,打造更多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亮点。同时,发掘正面宣传对消防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用先进的警营文化武装部队、塑造官兵,发挥其对消防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业形象建设的导向、教育、凝聚、约束作用,使之外化为工作中的良好形象。二是做好舆论引导。要充分考虑到舆论可能会对消防工作带来的影响,密切关注舆论动态,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负面报道信息,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媒体全面、客观、公正

6.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 篇六

1.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是党和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着十分广泛而又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公民的权利意识日益觉醒,法治观念普遍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增多,人民内部不同社会成员在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着复杂紧张的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反映到公安工作中,必然会给警民关系 带来影响。从另一方面看,警察队伍中的危机事件,如广州孙志刚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使公安队伍形象受到损害,也极易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给和谐社会带来不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2.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打击犯罪、社会管理、交通消防、安全防范等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项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配合。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机遇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刑事犯罪的高发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公安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与考验。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越是在社会变革和体制转型时期,越是要坚持群众路线,走专群结合之路。忽视群众的力量,单纯依靠高科技手段和高密度巡逻维护社会治安,不仅在客观上不可为,也偏离了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加强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规范有序的社会。警风是党风、政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风气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确有少数人民警察经受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利用手中的执法审批权力谋取私利,有的办关系案、人情案,有的乱扣乱罚,以罚代刑,索贿受贿,有的通风报信,护私傍黑,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这些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愤慨,破坏了警民关系。只有切实加强公安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范权力运作,才能理顺群众情绪,树立廉洁奉公、执法为民的公安队伍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三、创新务实,开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新局面

1.在执法服务的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我们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转型过程。过去我们虽然一直强调为人民服务,但在执法观念上,总认为公安机关与治安管理相对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计划经济时代的警民关系,官民色彩浓厚,体现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我讲你听”,“我管你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强调公民权利本位和政府责任本位,公安机关既要打击犯罪更要保障人权,既要依法管理更要高效服务,否则就不符合建设现代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因此,公安机关必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执法服务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公安机关来说,首先要充分履行职能,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是人民群众的第一需要,没有一个安定有序的环境,改革、发展就失去了保障,人民群众就不能安居乐业。其次,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警察只有从思想上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变为亲民为民的服务者,依法行政而不是依权力管理,以实际行动热情服务而不是只在口头上讲为人民服务,新型的警民关系才有可能建立。

2.重视化解矛盾,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现阶段产生的大量社会矛盾,很多是由于利益关系失衡造成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要十分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十分重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要严格群众纪律,严格依法办事,按照“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可缓不可激”的原则慎重处理,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切不可激化矛盾,被坏人利用酿成事端。

3.改革警务运作机制,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城市。社会治安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维护治安,不仅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公安工作提出的要求,顺应建设和谐社会人民群众盼富求安的要求,公安机关就必须大胆改革警务运作机制,大力开展创建平安城市、平安社区活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重点是: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和用警习惯,努力探索建立现代警务机制,逐步实现集约化的管理体制、实战化的运行机制和数字化的指挥网络,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动态治安防控需要。二要立足社区,面向社会,大力实施社区警务。“社区警务的本意和唯一目的是把人民从犯罪恐惧感中解脱出来,使社区成为一个值得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因此,推行社区警务就是将警力放到社区加强治安防范,打造安全的社区环境,密切警民关系。

4.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打造亲民爱民的人警察察队伍。一是抓好执法为民教育,解决为谁从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个根本性问题。克服“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重管理,轻服务”的偏向,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在执法活动中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多为群众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二是加强纪检监督工作,认真纠治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群众对少数基层单位和警察中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问题和有警不接、出警缓慢、处警推诿、警车扰民现象,以及无视群众危难疾苦、麻木不仁消极不作为等最不满意,既要通过专项教育整顿加以解决,更要加大警务督察的力度,通过明察暗访发现反面典型,予以重点帮教、纠错提高,谁跟老百姓过不去,就要跟谁过不去。

5.加强宣传报道,建立良性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客观地讲,身处经济起飞期、社会转型期的人民警察面临着很大的治安压力,警力严重不足,执法环境复杂,高强度、全天候的工作负荷,使许多警察为了国家、大家而亏了小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值却非常高,社会治安不好怨警察,案件没破骂警察,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投诉警察。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沟通、群众对公安工作不了解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加大公安宣传力度,为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如举办警营文化周活动,开展“警营开放日”等活动,以增进警民交流,拉近人民群众与人民警察的距离。同时,全力打造品牌,大力宣传公安队伍的先进典型,树立公安队伍的正面形象。

7.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七

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 所谓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绝对的思想权威, 而且是绝对的道德之人, 封建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是奴才教育, 教师的地位与权威依附于对传统者的神化之中。如今, 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的反映, 也是对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规律的认识和自觉的运用, 既继承了历史上师生关系的内容, 又建立起一种完全新型的朋友式师生关系。

一、平等对待

热爱学生, 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 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哪怕是有生理或心理的残疾学生。学生也是合法的公民, 他们完全应该享受到同等的权利, 享受到同样的教育。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 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老师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主, 就是要求教育要适应千差万别的学生, 而不是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去适应同一目标、同一规格、同一要求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发展的主体, 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为此, 教师必须转变“师道尊严”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任何人也替代不了。因此, 正确认识、重新评价和积极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推行素质教育和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立足“民主平等”原则, 采取互相探讨等授课方式, 评价学生以表扬、启发为主, 以缩小师生距离,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以合作学习为主导, 组织课堂教学, 把课堂作业、课堂评价最大限度地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 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提高。

二、教学相长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学习, 方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 从而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 进一步勤奋地学习;老师通过对学生施教的活动, 方才发觉自己还存在着疑难, 有许多东西尚未弄清, 从而进一步加强进修, 不敢懈怠。在学习过程中, 要特别强调建立起师生互动关系, 这样可让老师或学生将欲传达的种种信息, 藉由各种媒介, 传达至对方, 并发生预期的反应结果, 由此将反应结果再回馈给对方, 形成良性的回馈循环系统。换言之, 在互动关系中, 老师与学生均同时扮演着讯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角色, 在两种角色相互牵引运作下, 老师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 而学生也达到学习的成长、成熟的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感到, 每转变一个问题学生, 我都会从中悟到很多东西。或许我应该感谢这些问题学生, 因为是他们逼着我去思考更多的问题, 去解决更多的难题。无论年纪多大, 无论教龄多长, 面对形形色色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学生, 教师总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而一旦以新的方法解决了新的问题时, 就会感到自己原来还不够成熟, 还要和学生一同成长。

三、率先垂范

率先垂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为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 教师的特殊性在于育人,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人格是一种教育因素, 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 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言教不如身教”,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要求学生做到的, 首先要自己做到, 让自己的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作榜样, 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不断感染学生。几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是政治教师上课的激情, 激发了我对政治课的兴趣。”“政治教师那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时刻激励我努力学习。”因此,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 而且要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 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因此, 教师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具体地说, 师生关系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树立优良的教风和具有文明礼貌的风度。

四、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法是指教师对学生所要进行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必须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适应,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德育方法。这里讲的心理相容, 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对教师表示认同, 愿意接受其影响;二是学生对教师教育的内容表示认同和信服;三是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德育的目的, 就是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 有目的地影响、强化或改变学生的观念、认识、态度, 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就必须以“心服”为前提, 而要想让学生心服, 就必须做到心理相容。师生心理相容是他们彼此相互了解观点、信念、价值观一致的结果, 它意味着教师的行动能引起学生集体和个人相适应的反响, 得到学生集体和个人的肯定。心理相容能使师生之间的气氛融洽, 它对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起着重大的情感作用。如果师生之间心理不相容, 就会发生各种冲突, 一方的行为引起另一方行为否定的反应, 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师生正常关系的破坏和瓦解。

五、暗含期待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这是中国自古传诵至今的俗语。它点明了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更说明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百年树人”中又暗含有深刻的哲理:人如树, 从小修枝、扶正, 方成大材。德育是教师育人的根本, 同时也是广大家长, 乃是全社会所希望的目标。对成功与否的评价不像教学成绩那样快而明显, 它是一个长期的、见效慢的工作。但其影响深远, 它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乃至社会群体, 甚至是下一代。所以, 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不仅要把它放在各项教育工作之首, 而且要提高自身德育工作的水平与能力。

教育工作中的暗含期待效应, 是指教师对学校的成长满怀着信任和期望, 由此产生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和鼓励, 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教师的这种心理状态通过各种间接的、暗示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感染了学生, 引起了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反应, 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因此, 教师应以更为友善的态度亲近学生, 以更多的时间关心学生的学习, 通过必要的激励措施, 使学生的成绩沿着教师期望的方向不断提高。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事, 它需要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的真情付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加强沟通与联系, 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 让学生打开心扉, 畅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让学生在人生的征程中感受到爱的温暖。教育是一门科学, 育人成才是一种艺术。几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我相信只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学生成人成才, 就一定能从中得到成功的快乐。

摘要: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复杂的关系, 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事, 它需要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的真情付出。本文从平等对待、教学相长、率先垂范、心理相容、暗含期待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和相容方式, 对职业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建立,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 1999.

[2]刘铁芳.人、世界和教育:意义的失落与追寻.教育研究, 1997.

[3]石鸥.德育困境中病理性说服教育及其诊治原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4.

8.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篇八

根据公安部党委的指示精神,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以影响警民关系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积极创新以民意为导向的群众工作机制和手段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关于和谐警民关系评价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也有了初步成果。其中主要有:

一是关于和谐警民关系评价标准的研究。福建省尤溪县公安局黄清观2009年第6期的《公安研究》上撰文,以和谐度作为衡量警民关系的基本标准,同时对和谐度进行了解读。他把和谐度分解为认同度、安全度和满意度,具体来说就是,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公安工作的认同度、对自身的安全度、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他又对和谐警民关系进行了具体的量化,使之符合形势要求和公安工作发展需要。他将和谐警民关系的具体标准描述为维护民权、保障民生、保护民安。只要做到了这三点就符合形势要求,符合公安工作发展需要,实现警民和谐共荣,警民和谐共赢。

在公安实践部门,评价标准主要采用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2010年北京市密云县公安局开展的和谐警民关系评价工作中,主要就是采取了这两个指标。同年,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围绕公交治安状况、执法办案质量、民警执法形象和服务群众等四个方面工作,按照不同测评方式,细化了15项测评内容,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4个等次,让群众参照标准开展测评。

二是关于和谐警民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陈绍骏在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撰写的《对县级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一文中,将县级公安机关和谐警民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定位为和谐度评价,具体指标分为组成指标和关联指标,共设计了18个指标。在组成指标中,既包含了刑事案件立案、治安案件受理、多发性侵财案件破案率、涉黑涉恶案件破案率、交通事故立案数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指标,又涵盖了信访数、有效投诉数、窗口单位满意率等影响群众满意度的指标。关联指标主要是队伍管理方面的指标,这一类指标不直接影响警民关系和谐度,这类指标包括民警对和谐警营满意率的调查结果、民警违法违纪案件数和正面宣传报道数。文章对每个指标的计算方法也进行了描述。

三是指标数据来源和评价结果使用的研究。在数据来源方面,2010年,河北省公安厅在全省进行了警民关系调查。主要调查方法为:(1)书面调查。《警民关系调查问卷》分为社会问卷和民警问卷两部分。一是随机组织基层民警进行调查,客观真实地填写调查问卷;二是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进机关,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随机进行调查,征求对警民关系的意见、建议。(2)网络调查。省公安厅在公安局域网省厅主页、“三项建设主题网站”、厅政治部网页和因特网“燕赵警民通”、“长城在线”采取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征求对警民关系的意见、建议。2010年,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采取了电话短信回访、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服务对象、组织群众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开展满意度测评工作,真正把对公交公安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孙晓东在《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发表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核心价值与和谐度测评》一文中指出,对警民关系和谐度的测评可以从直接测评和间接测评两个维度展开。她认为,直接测评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公民对公安工作和特定服务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测评范围包括公安工作主要依靠对象即人民群众、管理服务对象和打击处理对象;而间接测评不依赖群众主观感受,从公民的立场出发对公安服务质量所作的客观表征,具体指标如便民利民措施、服务半径等。

在结果使用方面,公安实践部门主要是与改进工作、绩效考核等挂钩。2010年,北京市密云县公安局在电话走访结束后,对全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状况分地区分类型进行系统分析,分别统计出全县各乡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按年度、季度分别比对,对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上升和下降的地区分类研究,形成专题分析报告,报县局党委研究后,通报各属地派出所,作为调整和部署各项工作的依据。对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的单位,要求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局交流推广;对排名靠后或者有所下降的单位,要求认真查找分析原因,制定具体措施,积极改进工作。

应该说,关于和谐警民关系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评价指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并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尚不够明确,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的理论分析欠缺,规范的实证研究还是空白,更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从多个视角和层面反映和谐警民关系状况,进而实现对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成效的综合、全面、准确的评价,最终为公安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指导层面都有深入研究的必需。

注释:

上一篇:六年级品德教学计划下一篇:写童年趣事的初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