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共8篇)
1.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 篇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A)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B)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C)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C)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C)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D)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C)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D)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1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AD)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6年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BCD)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23.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ABC)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4.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ACD)2 A.讲学习
B.讲纪律 C.讲政治
D.讲正
25.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指出,新时期(ABC)A.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B.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C.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D.最有效的方法是稳步前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5、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四、论述题(1、2题15分,第3题10分,共40分)1.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答:(1)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2)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 3 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2.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2)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材料分析题
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喻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在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处理。”
材料二:中国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的是英国的大炮。
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喻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2)在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的革命是什么?引起这个革命的内外部原因各是什么?对英国的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3)请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是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的?并说明当时的通商口岸开放与今日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答:对亚洲各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4(2)答: 指太平天国运动。内因是清朝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外因是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英国在华市场缩小。
(3)答: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侵略中国。区别:1)开放通商口岸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的,当时的开放是受制于人的,不平等的,今日的开放是独立自主而且平等的。
2)背景不同:今日的开放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的开放民族工业根本无力抗衡。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为核心。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佛教思想 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1789年法国大革命 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贩卖奴隶D、掠夺土地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
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7.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
A、失业的农民B、手工业者C、城市贫民D、工人阶级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A、文化渗透B、经济掠夺C、军事侵略D、政治控制 9.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 B、进行传教活动
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
11.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A、《万国公报》B、《民报》 C、《字林西报》D、《新民丛报》
1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4.到()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C、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 D、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李鸿章B、魏源 C、郑观应D、林则徐
17.魏源在其()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夷情备采》D、《盛世危言》
18.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19.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孙中山
20.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 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一.单项选择题 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3.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A.天京事变 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C.金田起义 D.北伐失利 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政局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7.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8.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9.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 B.工艺学堂 C.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0.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1.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A.《日本变政考》 B.《仁学》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12.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A.《国闻报》 B.《时务报》 C.《京报》 D.《大公报》
13.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A.京师大学堂 B.广方言馆 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
14.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各省书院改为()A.预备学校 B.私塾 C.高等学堂 D.专业学会
15.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A.新式海军 B.新式陆军 C.新式炮兵 D.新式骑兵
16.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17.《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所依据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A.甲 B.保 C.两 D.伍
18.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A.鄂军 B.淮军 C.新军 D.川军
19.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A.《劝学篇》 B.《醒世恒言》 C.《盛世危言》 D.《天演论》 20.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A.“军政” B.“宪政” C.“亲政” D.“训政”
2.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 篇二
1《纲要》课的特点有利于开展案例式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纲要》课的特点完全切合案例教学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纲要》课的教学目的为实行案例教学提供了理论前提。《纲要》课主要讲授目的是使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围绕这一目的,《纲要》课教学一方面要从总体上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另一方面又需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经验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这一目标的实现,单靠“说教式”教学难以取得应有效果,目标决定形式,这为《纲要》课运用案例教学提供了理论前提。
其次,《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为案例教学的实行提供了素材保证。《纲要》课涉及的是从1840年到党的十七大这样一个跨度达160余年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进程波澜壮阔,史料浩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革命改革发展稳定,包罗万象,具有时间跨度长、空间范围广的特点。这种复杂性、广阔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为《纲要》课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保证。
最后,《纲要》课的教学定位为实行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依据。《纲要》课定位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取得教学实效,就必须改变传统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过于偏向理论知识缺乏鲜活性等弊端。运用案例教学,通过史论结合,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弊端,充分发挥《纲要》课的教育功能,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有利于学生把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理性认同。
综上所述,《纲要》课的主要特点,为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提供了理论前提、素材保证和现实依据,案例教学的开展则是提升《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最佳途径。
2《纲要》课案例选取的主要标准
选择案例是《纲要》课实施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和关键。中国近现代历史时间长、事件多、人物杂,可选择的案例也多,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适合于教学。因此,如何选择案例就成为摆在案例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笔者结合实践,认为《纲要》课案例的选取应注重准确性、针对性、典型性、时效性和生动性。下面结合实践具体谈谈体会。
首先,案例选择必须遵循准确性,这一点对于《纲要》课来讲,尤其重要。历史史实如果存在错误的话,那么即使案例再好,也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历史本身追求的原则即是它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不能因为刻意为了说明某问题,而将一些材料加以某种臆断地联系起来。在选择案例时,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真伪,不能以历史故事来取代历史真实,尤其是一些文学化的历史作品,杜撰成分较多,不宜使用。
其次,案例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只有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才具有震憾作用,才能起到教育、指引、警示等作用,也只有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纲要》课案例的选择要针对大学生学习中的困惑问题、疑难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围绕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剖析,使案例真正发挥释疑解惑的作用,以达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最佳效果。例如,教师案例的选择可以针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出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地历史观,认清“告别革命”、“侵略有功”论者的错误实质。
再次,案例的选择应具有时效性。时效性对于历史课来讲同样重要,尽管其讲述的内容已经作为一种历史事实客观存在,是过去的东西,但是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却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地,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很多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视野的不断开阔,人们对其认知也越来越接近历史的真实。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时刻关注近现代史研究的发展动态,尽量融入当前近现代史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
最后,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生动性。在遵循以上几个标准之外,案例的选择要尽可能的具有生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乏味的案例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导致其对《纲要》课的排斥心理。教师选择案例要善于截取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河中有血有肉的片断,既可以选择文字案例,也可以制作视频案例,其目的都是以生动的史实打动学生的心灵,再导之以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纲要》课案例教学方法及注意问题
《纲要》课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或依教学内容不同而灵活采用,笔者结合实践,来介绍一下案例教学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第一,上课直接应用案例教学。遇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尽可能使用案例进行讲解,这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案例讲解、分析和点评,得出案例所反映的历史结论。例如,在讲到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时,教师可以运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等典型案例来说明,这些案例直观明了,直接点明了“文明者”的野蛮暴行,教师结合案例可以有力批驳“侵略有功”的错误言论,最终得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这一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充分讨论,然后在回到课堂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在透彻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例如,教师可以把辛亥革命爆发前的一些资料整理为案例发给学生,让其讨论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是否革命时机已经成熟,中国有没有走改良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各种意见汇总点评,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进步性和正义性。
第三,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以讨论、辩论等方式应用案例,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这也是案例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纲要》课中很多问题都是大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同学在课堂各抒己见,形成交锋,然后教师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对发言进行点评,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长处,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首先,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授课的关系。案例教学对于《纲要》课来讲,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师不能为了案例而案例,适合于案例教学的地方就选取案例,不适合的地方,就仍坚持传统的授课法,两者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其次,处理好案例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案例的选择是为了更好的讲解授课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不能本末倒置。有些教学内容可能非常适合选择案例,有些教学内容不适于应用案例,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甄别处理,不能一刀切。
最后,处理好案例结论和学生讨论的关系。在由学生参与的案例教学中,往往会形成十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有时也与案例设置的结论背道而驰,这时教师就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思维,对学生讨论的结果和案例中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判断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案例教学使教学过程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应当积极提倡案例教学,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王艳霞.职校政治课教学应重视案例教学法[J].读与写杂志,2008,5(11).
[3]亚力坤.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7).
3.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 篇三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性质就决定了它在高等院校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它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最直接具体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力量。其教学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善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来。
《中国近代史纲要》存在的教学问题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多方面全方位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的传递不能仅仅依托于传统的讲授时式的教学,还应该配合一些相应的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深化到生活中去,真正的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力量。然而在当代中国大多数高校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中,实践教学的形式都过于的单一,有的老师可能执教了十几年,实践教学的形式却一直都是“读书报告”、“电影观后感”,我们可以想象到其中的枯燥和乏味。当代的大学生有几个人会真正的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然后寫一篇读后感呢?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老师、完成作业,然后随便在网上搜索一篇读后感拿来凑数。所以这种过于单一又传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形式,并不能达到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的教学目的,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消极懈怠的学习心态。因此改善实践教学形式对完善《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参与度不够。一个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参与度是直接相关联的,只有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魅力,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够。一般高校中《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程多是以大课的形式开设的,一堂课一般是一个学年几百人的形式,这种教师和学生的比例首先就不可能保证,授课教师会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而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授课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整堂课基本上都是教师自己在讲授课本知识,将自己摆于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一堂课下来可能都不会提几个问题完全不给学生自己思考感悟的机会,可想而知这样很难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完善《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来,争取做到感同身受。
学生缺乏兴趣态度不端正。《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理论上的,给人一种抽象不具体的感觉,要想学好这门课就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理解概括能力。这种抽象不具体的知识本身就会让人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十分传统不生动,长此以往一些学生就会产生排斥不感兴趣等情绪,还有一些学生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门没必要开设的课程或者是没必要认真学习的课程,只要考试的时候稍稍学一下就好了。而兴趣和态度是一个人能否学好一门知识的关键所在,只有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只有态度端正才能促使学生坚持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并且将其精神贯彻到生活中,可通过当代大学生的状态我们可想而知《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是什么样的。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当前《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的关键。
内容广泛,不易衔接。《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涵盖面非常之广,各个单元章节之间的内容关联性也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一个单元章节的内容过渡到下一个单元章节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这期间没有一个良好的知识链接,会让学生感到很突兀,造成知识断层。一旦产生了知识断层就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不利于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运用到生活中。
如何改善《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教学问题
教师应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由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多数都过于传统单一,很难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力量,没有深切的感悟就不可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这就要求讲授纲要课的教师不要满足于教学现状,应通过加强对教学效果的理论研究,指导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极发现纲要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提出教学改进措施。教师要勇于创新,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教学中突破传统的“读后感”、“观后感”等形式,开创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性格需求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教材讲述,阐述他们自己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或者让学生组成互学小组制作教学视频,最后进行课堂展示,老师验收教学成果。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导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学生为先,不能一堂课都是老师在讲而学生完全没有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是以学生的状况为标准而是以自身的教学目标为准,甚至可能根本不适合学生目前的接受水平,这样根本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尽量少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尽量多的让学生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再由教师出面帮助解惑。只有这样,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了,才能更加有利于《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有效开设,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优秀大学生。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感兴趣才会促使一个人去认真学习,所以学生是否感兴趣在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中国近代史纲要》本身就是理论性较强,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但是只有教师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热情,才能让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纲要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摆在每一个任课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热情呢?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摒弃那些传统的、乏味枯燥的教学方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案,做到寓教于乐,在保证趣味性的情况下也能传授知识,确保让学生感受到的课程的变化性和常新性,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你,做一个良师益友,在与学生的得日常交往中能够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传授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兴趣,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要想更加流畅顺利的讲解《中国近代史纲要》就必须要具备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单元章节知识过渡的时候尽可能的利用专业知识,来讲解其中的相关之处,避免学生产生知识断层的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过程,就必须要系统阅读相关书籍,如《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传》等,不但要做重点阅读的准备,还要制订长期的阅读计划:并且从事纲要课程教学的教师要积极走出去,到其他高校、研究单位进修,做好终身学习的打算,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准。
4.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篇四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
2、中国人民的反抗
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创办报刊,宣传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3、宣扬“种族优劣论”,制造侵略有理舆论
A.18、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提出了哪些救国新思想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2、与西方进行“商战”
3、“振兴中华”
A.19、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导致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事件有哪些
1、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
2、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
3、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
4、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A.20、近代以来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是什么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A.2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2、经济技术的落后也是重要原因 A.2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1、在近代中国,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中国人民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B.1、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1、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利用西方宗教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斗争
3、《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2、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1、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与崩溃
2、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4、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3、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包括哪些方面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B.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B.5、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洋务运动的刺激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4、爱国商人倡导实业
B.6、自强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1、局限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2、外国资本的挤压
B.7、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引起中国社会哪些变化
1、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2、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促进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
4、促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8、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清政府鼓励资本主义发展
4、受《马关条约》刺激,一批爱国人士兴办事业,拯救民族危机
B.9、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
1、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2、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B.10、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1、甲午战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
2、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刺激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3、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严格限制 4、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11、如何理解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
2、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
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1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什么
1、运动的兴起都与侵略者有关
2、都曾一度控制了清朝统治中心
3、都是农民的反封建反侵略运动
4、都因没有科学理论指导而失败
C.1、在辛亥革命之前,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爱国运动有哪些
1、拒俄运动
2、拒法运动
3、抵制美货运动
4、保路运动
C.2、回答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家及其代表作品
1、邹容:《革命军》
2、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3、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3、概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
2、民权主义
3、民生主义
C.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1、驱逐鞑虏
2、恢复中华
3、创立民国
4、平均地权
C.5、简述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C.6、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2、辛亥革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7、简述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1、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2、没有明确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3、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4、忽略了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C.8、20世纪初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哪些
1、华兴会
2、光复会
3、科学补习所
4、岳王会
C.9、孙中山亲自领导发动的运动有哪些
1、二次革命
2、护法运动
C.1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些法令政策
1、扫除封建弊端,保护人权
2、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改革文化教育制度
4、制止买卖人口、废除奴婢
C.11、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有哪些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C.1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再也无法建立稳定的统治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中国人带来一次思想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1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有
1.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运动
3、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4、促进了思想解放
D.1、何谓“三座大山”
1、帝国主义
2、封建主义
3、官僚资本主义
D.2、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有哪些
1、陈独秀
2、李大钊
3、鲁迅
4、胡适
D.3、早期新文化运动包括哪些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4、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是什么
1、工人阶级
2、农民阶级
3、城市小资产阶级
D.5、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构成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D.6、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D.7、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D.8、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1、打倒军阀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3、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包括了哪些运动
1、香港海员罢工
2、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3、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4、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D.10、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有哪几次论战
1、问题与主义之争
2、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3、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D.11、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列强对蒋介石集团的支持
2、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3、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4、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
D.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新”主要表现是什么
1、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3、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4、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D.13、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1、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2、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3、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4、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D.1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D.1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3、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E.1、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土地革命
2、武装斗争
3、根据地建设
E.2、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相互关系
1、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3、根据地建设是进行土地革命和开展武装斗争的保障
E.3、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间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哪些
1、《井冈山的斗争》
2、《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E.4、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中国革命而发动的著名武装起义有哪些
1、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
3、广州起义
E.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颁布的土地法有哪些
1、《井冈山土地法》
2、《兴国土地法》
E.6、回答南昌起义的领导者
1、周恩来
2、贺龙
3、叶挺
4、朱德
E.7、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到1930年初,中共党人开辟的主要根据地还有哪些
1、鄂豫皖根据地
2、湘鄂西根据地
3、湘鄂赣根据地
4、闽浙赣根据地
E.8、大革命失败后党内连续出现了哪几次“左”倾错误
1、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2、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3、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E.9、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斗争问题上的错误表现在哪些方面
1、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2、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3、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E.10、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共党内屡次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E.1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是什么
1、军事问题
2、组织问题
E.12、遵义会议有什么意义
1、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3、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4、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E.13、概述红军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带来的历史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E.14、“长征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1、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F.1、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前先后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
1、九一八事变
2、华北事变
F.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2、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
3、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F.3、毛泽东科学预测抗日战争发展进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1、战略防御
2、战略相持
3、战略反攻
F.4、概述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
1、发展进步势力
2、争取中间势力
3、孤立顽固势力
F.5、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进步势力
1、工人
2、农民
3、城市小资产阶级
F.6、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
1、民族资产阶级
2、开明士绅
3、地方实力派
F.7、简述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针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的斗争策略
1、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时,紧紧抓住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即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把统一战线中的摩擦和斗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始终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F.8、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2、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3、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F.9、简述延安整风运动的意义
1、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F.10、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是什么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F.11、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F.12、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F.1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3、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F.14、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F.15、如何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中国坚持持久抗战,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中国作为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4、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G.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愿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1、敷衍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
2、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3、为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制造借口
G.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已严重丧失人心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G.3、抗战胜利初,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什么
1、争取和平民主
2、反对内战独裁
G.4、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1、和平
2、民主
3、团结 G.5、参加1945年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是谁
1、毛泽东
2、周恩来
3、王若飞
G.6、1947年6月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是什么
1、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
3、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G.7、从抗战结束到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有哪些
1、《五四指示》
2、《中国土地法大纲》
G.8、简述土地改革运动后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
1、经过土改,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各地农民纷纷组织起来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3、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共产党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G.9、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爆发的爱国学生运动有哪些
1、一二一运动
2、一二三0运动
3、五二0运动
G.10、1947年震惊中外的五二0惨案后,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1、反饥饿
2、反内战
3、反迫害
G.11、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战略决战有哪些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G.12、简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基本内容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G.13、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1、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
2、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G.1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是被中国近代历史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G.15、概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H.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中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H.2、中国共产党刚刚执掌全国政权时面临哪些严峻的考验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H.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巩固人民政权、争取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H.4、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的情况,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H.5、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哪些主要成就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H.6、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H.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运动是什么
1、抗美援朝
2、土地改革
3、镇压反革命
H.8、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我国经济结构中属于社会主义因素的经济成分有哪些
1、国营经济
2、合作社经济
3、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H.9、简述“三反”运动的内容
1、反贪污
2、反浪费
3、反官僚主义
H.10、简述“五反”运动的内容
1、反对行贿
2、反对偷税漏税
3、反对盗窃国家财产
4、反对偷工减料
5、反对盗窃经济情报
H.11、中国着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
1、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2、国营经济力量相对强大
3、资本主义经济不能承担国家工业化重任
4、个体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足够的原料
H.12、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有哪些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
2、限制资本主义剥削
3、受到人民政府的治理和工人的治理
4、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
H.13、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建立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
2、为国民经济的恢复预备了物质力量
3、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4、有利于工矿业的民主改革
H.14、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1、互助组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H.15、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H.16、我国手工业合作化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1、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2、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3、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H.1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有哪些
1、加工订货的初、中级国家资本主义
2、实行赎买政策
3、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H.18、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1、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2、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C)。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B)
A、中国当时的实力小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D、经济技术落后 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C)。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6.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C)。
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
B、进行传教活动 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D、干涉中国内政 7.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C)。A、《万国公报》
B、《民报》 C、《字林西报》
D、《新民丛报》
8.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9.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P27页)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崇明
10.到(D)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D)。
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C、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
D、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2.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D)。
A、李鸿章
B、魏源
C、郑观应
D、林则徐
13.魏源在其(B)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夷情备采》
D、《盛世危言》 14.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B)。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15.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D)。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16.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D)最终是以“中国不败而败”的。A、中日甲午战争 B、中英战争 C、中美战争 D、中法战争 17.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D)。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
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18.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19.下列哪一个条约并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C)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20.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B)。
A是完全对立、坚决反对的 B、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C是完全依赖、坚决追随的 D、只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21.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C)。
A.反对贪官污吏
B.发展资本主义
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D.争取民主 22.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C)。A.关天培
B.陈化成C.冯子材
D.邓世昌 2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C)。
A 《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4.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D)。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25.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D)。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6、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C中法战争和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 D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27、《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B)A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B开创了中国近代 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C介绍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D探索出强国御辱之路
28..在(B)中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望厦条约》D.《天津条约》
29.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其中侵入西藏的是(A)。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广西成了(C)的势力范围。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40年代,西方殖民者通过哪些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D)。
A军事侵略
B整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有(ABCD)。
A在中国投资设工厂
B在中国增设银行 C投资修筑铁路,控制交通事业
D夺取矿权
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ABCD)。A建立教堂,派遣大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
B 包庇教徒不法行为,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传统礼俗 C创办中外文报刊,为帝国主义侵略进行辩护 D宣扬“种族优劣论”,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4.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应将下列哪些地区割让给日本(BCD)。
A海南岛B台湾岛C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D辽东半岛
5.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爆发了一场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的功绩有(ABCD)。A充分显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B充分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暴露了清政府卖国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6.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获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特权,租界的设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下列关于租界的说法,正确的有(ABD)。A1845年,英国最早在上海划定区域作为租界居留的地段
B西方列强在租界内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另外一套统治制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设立的租界仅集中于沿海城市
D租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中心基地
7.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但结果均告失败,主要原因有(ABCD)。A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国力强盛,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 B中国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不了解世界形势,落后于世界潮流 D文化观念陈腐,夜郎自大,虚骄夸诞 8.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BCD)。A农民领袖在运动后期腐化堕落
B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C受小生产者的局限性的影响,运动中存在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D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 9.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有(BC)。A帝国主义之间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 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中国政府组织抵抗有力
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的是(ACD)。A.宣扬殖民主义的奴化思想 B.进行文化交流 C.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D.摧毁中国人民的自尊
11、近代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AC)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12、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BC)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C反抗封建主义的压迫 D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3、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有(ABC)
A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
B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 C郑观应提出“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等主张 D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三、材料题
(一)材料1: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刻分析。他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1)分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及认识这些特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毛泽东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分析这个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因素。第二,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是由于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我国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二)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参考答案: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三)材料1: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喻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处理。” 材料2:中国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5(1)根据材料1指出福泽喻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2)在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的革命是什么?引起这个革命的内外部原因各是什么?对英国的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3)请根据材料1、2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是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的?并说明当时的通商口岸开放与今日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对亚洲各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2)指太平天国运动。
内因是清朝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 外因是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英国在华市场缩小。(3)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侵略中国。
区别:①开放通商口岸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的?当时的开放是受制于人的不平等的,今日的开放是独立自主而且平等的
②背景不同:今日的开放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的开放民族工业根本无力抗衡。
四、论述题。
1.依据史实论述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殖民侵略战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造成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1.军事侵略。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五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屠杀大批中国人民;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这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的公开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如: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1895年《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1845—1911年,列强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16个城市设立30多个租界。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等等。)
2.政治控制。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利用又打又拉的两面手法,迫使清政府屈服并确立“借师助剿”政策,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的海关大权长期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海关的高级职务全部由外国人担任等等。)
3.经济掠夺。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这些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如: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通商口岸达16个之多,在通商口岸依据特权实行殖民统治;帝国主义还在中国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大肆为侵略中国有理制造舆论,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某些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列强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6 出版各种书刊,以宣传宗教信仰和介绍科学文化知识为名,为帝国主义侵华制造舆论,麻痹中国人民的革命意志。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还炮制所谓“黄祸论”论证侵略有理等等。)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诚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比如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口下被迫开放,与世界发生联系,从封闭中走出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发生解体,破坏了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但是,这些变化,只不过是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所带来的副作用,它远远不能抵消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严重破坏。而且就其主观而言,外国侵略势力绝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要把中国推入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生长的扭曲和变态,正是受外来侵略影响的结果。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结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认识
(1)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3)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
(4)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5)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
(6)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
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B)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3.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A)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A)
A.天京事变 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C.金田起义 D.北伐失利 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C)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B)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7.洋务运动的本质是(A)A、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 C、增强本国的实力
D、发展资本主义 8.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B)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9.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C)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10.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D)
A.京师大学堂 B.工艺学堂 C.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1.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A)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2.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D.《四国志 1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D)
A领导层的腐败
B领导层的内讧
C以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4.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B)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外敦和好
D全盘西化
15.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B)
A戊戌政变
B北洋水师的覆灭
C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
D福建水师的覆灭 16.洋务运动最先从哪入手的?(D)
A兴办民用企业
B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建立新式海陆军
D兴办军工企业 17.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太平天国和捻军 18.维新派代表了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B)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地主阶级 19.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的是(A)。
A、天津机器局 B、天津电报局 C、轮船招商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20.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不包括哪一项(D)A.爱国救亡运动 B.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C.思想启蒙运动D.消除了封建社会的恶习21.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D)
A.京师大学堂 B.广方言馆 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
23.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B)A.新式海军 B.新式陆军 C.新式炮兵 D.新式骑兵
24.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A)
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25、《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实施为什么没有成功?(C)A.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
B.战争连年不断,未能实施
C.理想的不切实际 D.土地不足 26.1898年6月,(B)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A、康熙 B、光绪 C、同治 D、宣统 27.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共同特点是(C)。A.坚决反帝的姿态 B 坚决反封建的姿态C 以救亡图存为目的D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28、洋务运动主要是引进西方的(A)A近代工业和技术 B政治制度
C政治思想 D军事理论
29、近代中国知识 分子的第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是指(B)A义和团运动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 30、公车上书的直接诱因是(B)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德国强占胶州湾
D《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多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反侵略精神表现在(ABC)A不承认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严禁鸦片
C在上海等地与西方侵略者进行正面交锋 D放弃“拜上帝教”这一与西方同源的宗教
2.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封建意义表现在(ACD)A没收官僚地主的土地,削弱了封建的经济基础 B完全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儒家文化被否定,批判了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 D猛烈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3.洋务运动就目的来说包括(AB)A以“自强”为标榜的军事活动 B以“求富”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C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D已实行君主立宪为目的的政治活动
4.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BC)A中外合办B官商合办C官督商办D民办 5.维新变法运动的政治方案包括(ABCD)
A挽救民族危亡B立宪法 C设议会D建立君主立宪的政体 6.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有(ABCD)
A领导集团内部存在宗派思想,破坏了团结,涣散了力量 B拜上帝会的宗教迷信束缚了革命群众的手脚
C一度实行的消灭家庭、取消商业等过火政策,引起群众不满 D领导层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表明了农民阶级的(ABCD)
A狭隘性B保守性C自私性D历史和阶级局限性
8.洋务派的下列行为应该给予肯定(ABC)
A学习西方的有益尝试B自强图存的种种努力C抵御外侮的进取精神D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 9.下列选项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BD)A.《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文件 B.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C.未能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未能冲破传统自然经济体制
10.关于《资政新篇》评价不正确的是(BD)A.它是在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B.具有封建主义色彩和反侵略性质
C.对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有积极意义
D.绝大部分措施得到实施
11.对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价正确的是(ACD)A.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其根本目的是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反映了地主阶级自救意识
D.给中国带来新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2.有关维新运动兴起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CD)A.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的狂潮
B.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C.洋务运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D.光绪皇帝取得了实权,支持变法
13.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有(BC)A.帝国主义的剿杀
B.其变法脱离了人民群众
C.遭到以西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的强烈反对
D.维新派内部矛盾重重
14.下列刊物由维新派创办的是(BC)
A.《民报》
B.《时务报》
C.《国闻报》
D.《新青年》
三、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1:《厅大洪告示》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心之苦极矣!”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条;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2:“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锟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国库以养”。
材料3:规定: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主张发展近代戒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 问:(1)造成材料1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并造成了怎样的结果?(2)材2二出自哪部纲领?何时颁发,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3出自何处,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要点:
10(1)答:①清政府为了支持赔款拼命搜刮百姓;②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③工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结果:通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道路。
(2)答:1853《天朝田亩制度》,①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②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③设立“圣库”制度。
(3)答:《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以纲领形式颁发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当时的时代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二)以下是一组洋务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1: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远略。”
材料2:奕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材料3: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富之术。” 请回答:
(1)曾国藩所谓的“剿发捻”和“勤远略”分别指什么?
(2)参考材料2.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结合材料1.2.3,说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何在? 答案要点:
(1)镇压人民革命,即太平军好捻军;为统治阶级解除外患。
(2)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为了购买好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三)以下是一组维新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1:张之洞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无益者一:将立议院欤?中国士民至今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即聚胶胶扰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且外国筹款等事重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故必家有中资者乃得举议员。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远志,议及大举筹饷,必皆推委默息,议与不议等耳。” 材料2: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材料3:严复说:“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朴隶也。”
请回答:
(1)张之洞为何认为民权无益?
(2)参考材料2.3,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立场何在?(3)结合材料1.2.3,说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守旧派和洋务派要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四)材料1 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
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
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3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4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共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阅读材料以上材料并回答: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
参考答案: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中的这一提法,是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正确总结。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而来的,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将其辛亥革命时期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完成了他一生中第二次伟大转变。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打垮了北洋军阀的两大主力,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的打击。孙中山先生致力四十年的国民革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四、论述题。
试述辛亥革命前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的不同探索并予以正确评价。
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
(一)简要经过
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太平天国的失败,深刻地表明:依靠单纯农民战争的形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
(一)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
在内外交困的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中一些官僚在被迫与西方交往(从事交涉和签订条约)的过程中,开始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并希望通过局部的改革以“自强”、“求富”,阻止列强的进逼,产生“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和行动。他们逐渐从中国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这样便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洋务派。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中央机构,它的出现标志着朝廷承认“夷务”升格为“洋务”,其办事大臣奕訢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訢是洋务的支持者而不是实践者,洋务派的主要势力和作为都在地方而非中央。地方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堂等。
(二)洋务新政内容
洋务新政又称“同光新政”,是指购买洋枪洋炮轮船机器聘请洋人,雇佣外国军官,依洋法操练军队,用西法开矿筑路设厂建造,兴办航运,电报业,以及学习外洋科学技术,兴办船政,水师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活动。
(三)评价
1、意义:
(1)现实意义 洋务新政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铁路、轮船和电报等新式交通业,建立了近代化海军,这在外国势力频繁军事入侵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开学习西方风气之先 进一步打开了学习西方的风气,为西学的传播和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3)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洋务运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他所建立的近代工矿、交通业却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 14 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导致了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2、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不甘心国势衰弱,遭受外来侵略的命运而采取的一次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活动,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首先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及自身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后来的甲午战争的失败证实了这一点。
(1)外国资本主义压迫 中国已经丧失关税自主权等种种主权,因此中国企业在生产销售和原料采购等方面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强大竞争压力。(2)封建势力的阻碍 顽固派的压制以及小农经济的限制
(3)洋务企业自身的封建性 主要表现在所有制形式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生产的限制上。
3、启示:
洋务运动的实践表明:只有求得国家独立,才能从容地建设现代化;洋务改革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
三、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一)历史经过:
甲午战后,空前的民族危机和剧烈的社会动荡,把新兴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在以康有为为首的一群仁人志士的领导下,蔚然兴起。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订立,康有为在北京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之主张,请求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这一爱国知识分子的大请愿,成为三年后戊戌变法的前奏。此后,康有为连续六次上书光绪皇帝,痛陈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之刻不容缓。终于打动了年轻皇帝的心。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力排众议,下达“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变法。从6月11日至9月21日的一百零三天里,皇帝发布了上百条诏令和批示,朝堂之上一派革故鼎新的气象。新法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开办报馆、学会;经济方面,编制预算,整顿财政,设立农工商总局和矿务铁路总局,保护和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工艺创造和技术发明;军事方面,裁减绿营,用西法精练军队;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提倡西学。
然而,新政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的仇视和反对。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志士。康、梁闻风出逃,谭嗣同等“六君子”惨遭屠戮。这场被称之为“百日维新”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二)评价: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救亡运动,又是一次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它高呼“救亡图存”要求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的进步的意义。同时,它也是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观念,使人们的思想从封建主义的禁锢中获得初步解放,为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所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在当时的中国,他们既无坚实的经济基础,又无足够的政治实力。仅仅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皇帝,试图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这种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并于1908年颁布了(D)
A《临时约法》B《暂时新政律》C《中华民国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 2.1903年6月,(C)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3.1903年邹容写的(C)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C)。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C)。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C)。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D)。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C)。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广州起义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B)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3.中华民国元年是(C)。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B)。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
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B)。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D),组织武装反袁。A.中国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中华革命党
20.1915年,(C)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D)。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A.辛亥革命
B.戊戌维新运动
C.太平天国革命
D.义和团运动 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C)。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A)。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25.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C)。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护法运动的失败
D.保路风潮的失败 26.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C)。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预备仿行宪政”
27.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2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B)。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共同纲领》
D《建国方略》 29.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
A不能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B列强的敌视和反对
C没有自己的纲领
D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 30.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
A仿效欧美政体 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D缓和阶级矛盾 3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C)。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民丛报》 32.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B)。A.护国运动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中华革命党的起义 33.1917年悍然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清朝的封建军阀是(B)。A.袁世凯
B.张勋
C.段祺瑞
D.张作霖 34.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的人是(C)。A.孙中山
B.黄兴
C.蔡锷
D.宋教仁
35.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36、帝国主义在(B)签订后,对中国侵略方式由瓜分政策转变为较为温和的“以华制华”政策。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37、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B)A保国会B中华革命党C同盟会D中国国民党 38、1906年至1907年,革命派和立宪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黄兴、宋教仁B陈天华、蔡元培C康有为、梁启超D章炳麟、刘揆一 39.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B)A其产生晚于中国物产阶级
B其产生发展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
C其产生晚于西方资产阶级 D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40.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二、多项选择题。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ABCD)
A民族危机加深B社会矛盾激化C清政府的新政及破产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 2.下列哪些组织是由孙中山组建的(BCD)A光复会B同盟会C兴中会D中华革命党
3.下列哪些运动是针对袁世凯的(AB)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辛亥革命
4.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意义是(ABCD)
A打破了封建专制体制B推动了社会进步C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D指明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5.袁世凯窃取政权,实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其主要表现在(ABCD)A扩充军阀军队,建立警察特务系统B制造“宋案”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复辟帝制
6.以下对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表述正确的是(AC D)A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B是过渡时期的政权
C有其局限性 D政权实行维护封建土地制度的政策
7.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围绕着(ABC)展开了论战。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保皇 8.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ABD)
A无明确的反帝纲领
B忽略人民群众的作用
C无民权思想
D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色彩
9.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ABCD)
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B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C建立了中华民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进步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有(ABD)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11.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ABCD)。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的革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D.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18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I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回答为什么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分)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 “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 19 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使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二)材料1: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材料2: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案: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答: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答: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三)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主义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 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 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2: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3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答案:
(1)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通过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的办法,以土地国有方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预防出现欧美那种“贫穷不均”,避免“少数富人专制”而引起的“社会革命”。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而旧民族主义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强调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得而私也”的共和国。而旧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的解决办法,改变核定地价的办法,逐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另外,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3)孙中山认为,封建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不可调和的敌人,二者是水火不容的。必须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成功。所谓民族革命就是要推倒满洲专制政府,所谓政治革命就是要颠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两次革命要一次性完成。民族革命成功的同时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反满和反封建的双重意义。从政治革命的意义上说,革命绝不是单纯的排满,而是为了推翻满清的反动统治,而满清的反动统治,不仅是对汉人的民族压迫,更是对整个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因为推翻帝制是国民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前提。所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四)材料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孙中山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决定先从外交上努力,游说列强,以期获得道义上的承认和财力上的支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外交文件《宣告友邦书》,竟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试图以此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或保持中立。然而,半殖民地中国要变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世界列强并雄,这是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绝对不能允许的。
——范书林《百年沉思》
材料2:辛亥革命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全国胜利了。武昌起义后各省几乎大都是“兵不血刃” “传檄而定”。然而实际上是悲惨地失败了。绝大部分政权都落在立宪派或旧封建军阀、官僚的手中。有的是发动反革命政变抢去的(如湖南),有的是请进外省兵力夺走的(如贵州),有的是采用阴谋办法谋得的(如湖北),更多的则是干脆一夜之间换块招牌,由清政府的“巡抚”改为革命军政府的“都督”(如江苏)。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3: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辛亥革命在反帝和反封建两个方面的不彻底性。试分析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
2、你对材料3中毛泽东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1)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另一方面,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2)具体分析:
①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联系:
从产生来看,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工业,是外国侵略者经办的掠夺性企业,进而是清政府 洋务派集团通过购买外国机器建立的官僚买办企业,最后才是私人资本购买机器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直接刺激下.通过直接引进技术。引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途径产生的,没有本国手工业发展与基础.更未经过工业革命。这正是中华民族工业的先天不足之所在。
从发展来看,作为国际资本主义附庸的中国资本主义,它的发展被紧紧地限制在外国资本主义所许可的范围之内。同时,由于自身力量的薄弱,又不得不紧紧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如在技术和设备上完全依赖进口,靠向他们乞食来求得生存。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②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与国内封建势力的联系:
一方面,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大部分资金少、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在封建主义的抑制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体质薄弱,始终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工业最初的民族资本家极少是由手工工场主上升而来,大部分是由封建 23 官僚、地主和买办商人转化而成,其原始资本大都来源于前资本主义剥削——即封建剥削。有的资本家本身就兼营土地、高利贷等封建剥削并保有封建官职,他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保持着与封建势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2、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尽管农民阶级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但却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没有农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彻底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党人尽管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平均地权,但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孙中山提出“核定地价”之法:“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这种幻想在保留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其实只是一种空想。而在实践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则根本没有制定出准备实施平均地权的任何具体政策。
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他们对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更无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也就不可能依靠和领导广大的农民进行革命。因此,毛泽东在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时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四、论述题。
1.试谈对三民主义(指旧三民主义)的认识
(1)三民主义的内容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通过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的办法,把土地问题解决好,以预防出现欧美那种“贫穷不均”,避免“少数富人专制”而引起的“社会革命”。
(2)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比较全面地 反映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试图以革命手段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革命性的、进步的纲领。
它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和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它在同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成为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列宁也曾高度赞扬:“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同盟会纲领存在着缺陷,它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义纲领: 首先,它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其次,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第三,它缺乏明确的足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力量的土地革命纲领,也即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政纲中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因此列宁也说它是“如此漂亮而又如此模糊的经济革命”。)
无论如何,孙中山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中华人民的幸福安定,我们应要珍惜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同时我们也要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C)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2.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B)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C)。A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B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C民主与科学
D民主与法制 4.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A)。A《新青年》
B《共产党》
C《民国日报》
D《工人月刊》 5.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C)。
A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发表 6.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A)。
A、上海机器工会 B、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C、武汉工会 D、长沙工会 7.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B)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时期 D.一二·九运动时期 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张国焘 D.毛泽东 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辛亥革命
10.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B)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C)A.《新青年》创刊号上 B.中共“一大”会议上 C.中共“二大”会议上 D.中共“三大”会议上 12.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在(D)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二七”罢工后 D.中共“三大”
13、《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的翻译者是(C)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李达
14.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C)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15.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改组
C.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中共“三大”的召开
16.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D)A.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 B.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完全一致 D.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 17.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D)
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
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18.1925年5月,以(D)为起点,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浪潮。A.国民党一大 B.成立黄埔军校 C.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D.五卅运动 19.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一些侵略权益是(D)
A.关税自主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汉口、九江英租界 20.对1924-1927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C)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21.国民大革命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C)
A.促使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B.进行了北伐战争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22.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的历史事件是(D)A.“四·一二”政变 B.马日事变 C.夏斗寅叛乱 D.“七·一五”政变 23.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A)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 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24.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是(A)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2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举行,(C)是一大的正式代表。
A、刘少奇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邓小平
26、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C)
A实现共产主义 B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27、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 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8、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的是(B)A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
B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C“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
D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
29、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其根本原因是(D)A儒家思想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0、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D)
A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B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C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传播
D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31、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大会是(B)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D中共三大
32、关于中共三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
B决定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
C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D具体规定保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33、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三民主义B反帝反封建C新三民主义D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
34、下列哪项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B)A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在三民主义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35、新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增加的最重要的内容是(D)A创立民国B节制资本C反对满清政府D反帝内容
3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不确切的是(A)A是中共领导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B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D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37、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C)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C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38.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C)。A.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成份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
3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C)。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试训政纲领》
40.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第一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是(D)。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1.北伐战争首先打击的军阀是(C)。
A.张作霖
B.孙传芳
C.吴佩孚
D.陈炯明
42.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客观原因是(A)。
A.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B.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马列主义影响不大
D.工农运动处于低潮
43.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C)。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44.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A)。
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
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 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
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 45.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于(A)。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长沙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是(ABCD)
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
C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E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2.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BD)
A防止封建帝制复辟 B反对封建军阀统治C宣传马克思主义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下列评价符合新文化运动实际情况的有(BCD)
A是近代第一次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B使民主科学观念得到较广泛的传播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D提出了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代表团突出的要求包括(ACD)
A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B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C收回大战期间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D取消袁世凯与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 5.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包括(ACD)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6.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这场斗争的阶层有(ABC)
A爱国学生 B工人阶级 C商人 D地主阶级 7.五四运动与以往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是(ABC)
A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D进行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斗争
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是(ABCD)
A促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 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9.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BCD)
A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革命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C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
D具有以往的历次革命运动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不妥协性 10.关于中共诞生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 B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
C工人阶级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 D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1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有(ABCD)A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战斗司令部 B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C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D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2.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任何政党不同的主要表现是(ABCD)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C能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
13.中共一大的内容包括(ACD)
A制定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B 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C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14.中共二大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官僚资产阶级
1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其中,“新”主要体现在(ACD)A中国革命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中国革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
C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
D中国革命开始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16.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ABCDE)
A讨论了国民党改组的问题 B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D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建立E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17、下列属于对中共一大主要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C)A陈独秀作为代表出席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B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C大会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D正式宣告了共产党的成立
18、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一次合作是由于(BCD)A两党的革命目标相同 B共产国际的帮助
C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 D中共三大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三、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1)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①所谓 “主义”、“信仰”就是“理论”、“意识”。“主义”和“信仰”成为一种“力量”,体 30 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尤其是“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所以,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②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主义”和“信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2: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使中华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第二方面,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治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之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31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3)对比材料2和材料3,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4)比较材料2和材料3,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1)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反对清朝的贵族统治,建立汉人当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的中心思想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中心思想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防止贫富分化与对立。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提出了解决办法。
(3)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的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四、论述题。
论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绝非偶然,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两大革命任务,这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到辛亥革命,虽然帝国主义未
能完全吞并中国,但中国人民却始终未能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 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历史呼唤新的领导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①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
②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了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和国民党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在大革命失败后,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积极倡导、组织、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国民党破坏和平,挑起内战时,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完成,为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必然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7年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A)
A.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对抗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C)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C.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C)
A.我党在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 B.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C.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实际 D.我党尚未充分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4.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标志 5.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A)A.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C.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中共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6.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C)A.中国农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7.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A)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反对本本主义》 D.《井冈山的斗争》
8.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B)A.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D.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9.国共十年对峙前期,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B)
A.中外反动势力力量较弱 B.国民大革命时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D.地理环境适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0.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是在(B)
A.古田会议 B.三湾改编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D.《战争和战略问题》 1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D)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12.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D)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1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A.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B.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C.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D.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14.中国革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B)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土地问题
15.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A)
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 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 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 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
16.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一次决议中说:“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区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和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力,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上述材料(D)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必然趋势 B.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状况
C.制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正确策略方针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思想方法
17.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18.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D)
A议会斗争
B群众斗争
C地下斗争
D武装斗争 19.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充分证明了(D)A.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B.全国的革命形势对红色政权的影响巨大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条件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最重要条件
2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A)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1.下列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的是(B)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大” D.晋绥干部会议 2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 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23.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C)
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24、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B)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A、懋功 B、会宁 C、吴起镇 D、甘孜
25、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文章是(C)。
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6、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B)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27、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C)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主观主义 D、宗派主义 28、1938年,毛泽东在(B)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A、党的六大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大
2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
A限制富农B打击富农C中立富农D保护富农
30、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五四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31. 党的(B)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3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最主要的意义是(D)
A.开展游击战争的尝试B.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C.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32.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是(C)。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思想和作风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 D.政治和组织问题
34.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
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5.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6.1933年5月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其主要领导人是(A)。
A.冯玉祥 B.董振堂 C.赵博生 D.蔡廷锴
二、多项选择题。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做出了如下决定(BCD)。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两个基本特点是(BC)A实行人民战争 B主要斗争形势是长期的革命战争 C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先去农村,后占城市 D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的三个主要因素是(ABC)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农村革命根据地 D统一战线 5.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BC)
A思想问题 B军事问题 C组织问题 D政治问题
6.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
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7.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
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三、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它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2月
材料2:(1)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假如城市工人不起来,取得城市的政权,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我们的力量在乡村不论如何大终难到长期的胜利。
——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36(3)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到胜利。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4)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作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材料3: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的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的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什么?(11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9分)
答案: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政治异常黑暗,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②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农民,与其结成巩固的革命同盟。而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阶级,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①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②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③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④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①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道路,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道路。
②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这一理论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拓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
四、论述题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曲折历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一)曲折历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党未能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制定出民主革命时期的具体革命纲领。一年以后,经过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初步认识,党的“二大”在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导下,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方向。随后,中共三大基于对中国革命敌人异常强大、无产阶级单枪匹马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一现实国情的认识,制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但是,在国民革命后期,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国革命的性质产生了错误认识,主动放弃对统一战线、革命武装乃至工农运动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一味退让,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但均以失败告终。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革命的低潮时期,反动统治阶级相当牢固地占据着城市,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4、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正确主张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全党所接受的,从30年代初期直到党的遵义会议之前,“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同教条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使中国共产党最终摆脱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俄国革命经验绝对化以及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中国革命的敌人以绝对暴力维持着其反动统治,要推翻其统治,革命的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也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道路可走。因此,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农民,与其结成巩固的革命同盟。而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阶级,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道路。
唯一正确性已无须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求证,因为后来沿着这条道路走向了胜利的中国革命的历史本身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2、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这条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它的正确之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一结合的实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初步形成。
3、这一理论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现实意义)
井冈山道路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拓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我们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正是当年井冈山道路所揭示的伟大原则,也正是井冈山道路至今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A)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
B.长春
C.大连
D.旅顺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B)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
B.第十九路军C.第二十六路军
D.第二十五军
3、不属于中国共产党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内容的是(C)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B),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5.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6、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C)
A、西安事变的推动 B、美英的支持 C、民族矛盾突出 D、中共的努力争取
7、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A)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B)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9、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最根本的区别是B A、要不要抗战
B、依靠什么力量抗战
C、抗战应走怎样的道路
D、是正面战场抗战还是敌后战场抗战 10、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惟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以上材料表明国民党(D)
A、愿意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日
B、决定发动全民族的抗战
C、总结以前战事,以利再战
D、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
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有:(A)
①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③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④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2、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这是因为它(C)
A、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
B、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
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扭转了当时战场上的颓废局面
13、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比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在时间上要短的主要原因(D)
A、日军失去了抵抗力量
B、中共军队数量的迅速发展
C、国民党军队有美国支持
D、借助了有利的国际形势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客观因素是(D)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美英等国的支持
C、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
D、日本侵华目的不变
15、抗战初期,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最典型的会战是(B)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6、下列对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大反攻前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都是在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前者主要集中在南方,后者偏重于北方
C、前者被大城市和铁路分割,后者包围着铁路线和大城市
D、江西和山西先后成为根据地的集中区域
17.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D)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抗日游击战争》
C.《论持久战》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8.1940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A)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A.张自忠
B.张治中
C.张灵甫
D.张发奎
19.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全面抗战路线的是哪次会议(D)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赣南会议
D、洛川会议
20.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共(D)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D)。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 22.在那次会议上讲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D)。A.中共八大
B.六届七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3.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是(C)
A.忻口战役
B.淞沪战役
C.豫湘桂战役
D.枣宜会战 2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B)
A、8月15日
B.9月3日
C.7月7日
D.8月12日
2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队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D)
A、军事打击为主
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纯粹的政治诱降
D、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6.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D)
A.中国战场最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
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
27.1939年12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三大口号,下列选项中不是三大口号的是(C)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C、坚持抗战、奋斗到底
D、力求向前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28.我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会议是(C)
A中共七大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遵义会议
29、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A)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3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A土地国有
B没收地主土地
C减租减息
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1、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 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
32、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B)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
3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B)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C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逆流D争取民主,废止国民党***
34、下列关于抗战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D)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3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在(B)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大革命时期
36、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C中共坚持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 D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36.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C)。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败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美战场
37.不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是(C)。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群众路线
D.党的建设 3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根本前提是(A)。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倡仪和平解决
C.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
D.英美支持蒋介石在中国继续掌权
38.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国共产党(D)。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C.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9.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的是(B)。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
40.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享有种种特权的国家是(C)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内容(ABC)
A.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D.整风运动
2.下列国民党正面战场没有取得胜利的战役是(BD)A.台儿庄战役
B.枣宜会战
C.百团大战
D.豫湘桂战役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ABCD)
A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B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C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D处于一种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4、正面战场连续溃败的主观原因(C D)
A.日军强大
B.我方力量薄弱 C.没有采取积极的防御方针
D.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5.下列哪些属于日本的侵华政策(ABCD)
A.以战养战
B.以华制华
C.思想统治
D.三光政策
6、.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是(ABC)
A.反对华北自治
B.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7.下列哪次战争是发生在抗战防御阶段(ABD)
A.徐州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8.中共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内容有(ABD)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9.抗战相持阶段在面临团结抗战局面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共提出哪些口号(ABC)
A.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D.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1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ABC)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击资产阶级
1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争取的中间势力指的是(ABD)A民族资产阶级
B开明绅士 C上层小资产阶级
D地方实力派
12、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是(BCD)A《论持久战》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13. 中国共产党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的内容有(ABD)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
三、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材料1: 这个宣言是一个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本应早日发表,还是七月四日起草,七月十五日就交付国民党的,可是推迟了两个多月才发表,然而宣言的基本精神是没有损失 43 的。这个宣言不但将成为两党团结的方针,而且将成为全国人民团结的根本方针。中华民族之复兴,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将于今后的两党团结与全国团结得到其基础。
材料2: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一切存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3: „„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在国内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之下,而一致努力。共产党人既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军事指挥之下,人人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
——引自《蒋介石对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谈话》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说明宣言的提出到发表中间至少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影响国民党集团?(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3)分析材料三蒋介石的谈话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
(1)发生了“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也影响英美在华的利益。
(2)“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民族矛盾激化,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为团结抗日,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实现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说明在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在中共的真诚努力的敦促下,蒋介石表示团结抗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此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
(二)材料1: 7月15日,中共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希望国民党方面新闻机关早日发表。郑重宣布:“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2: 从1937年2月至8月,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抗州、庐山和南京四地进行了六次谈判。1937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23日,蒋介石就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承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中华民族既已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谈话也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遂在抗日救亡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中共党史教学资料》
材料3:1937~1941年,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并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1939年2月,叶剑英参与创办的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讲授抗日游击战战略战术,宣传持久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1)中共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提出《合作宣言》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条件。(3)材料三说明了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表示遵守三民主义,是率先举起抗日武装旗帜的政党;抗战爆发前,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磋商;七七事变,特别是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要灭亡中国威胁南京国民政府,也影响英美在华的利益;国民党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表示以民族利益为重,抵抗暴力,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3)两党有着共同的国家和民族利益,在外敌入侵之时必须合作。抗战爆发前后,国共两党多次进行谈判和亲密接触。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础,中共竭力维护合作是统一战线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全民族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四、论述题。
1、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过程及特点。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①“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外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率先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
②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和上层),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③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2)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①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蒋介石在他所作的对外关系报告中说:“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了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但同时表示,若到了最后关头,“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国民党及其政府开始调整对日政策。
②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项条件,改变并最终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
③1937年初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成“和平剿共”。这标志着国民党接受了合作抗日的政策,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国共合作最终形成
七•七事变后,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8月22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两党开始在军事上进行合作。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上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着新的历史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因为这个统一战线的任务和目标是团结全民族,反抗侵入国土的日本帝国主义。因此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空前未有的。
(2)它是以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合作为基础的。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全国政权和军队,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和军队。其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它的中心支柱。这种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突出的特点。
(3)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曾先后提出成立“民族联盟”,实行“党内合作”、成立“国共两党委员会”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提出《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民族统一纲领草案》、《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协定草案》等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但均为蒋介石所拒绝。最后,双方不得不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即没有成文,不固定,遇事协商,临时解决两党有关的问题。
(4)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严重地威胁着英美的利益,于是英美与日本的矛盾就日趋尖锐,由纵容日本侵略中国转变而采取支持中国对日抗战。另外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中国抗战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可见,当时的国际环境总的来说是有利于中国人民的。46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国际方面当时都重视国民党,援助国民党,轻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这就助长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不利于国内政治民主化的推进,也阻碍了人民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抗战后期,美帝国主义公开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妄图取代日本帝国主义进而独霸中国。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我党既要积极利用国际上的有利因素,发展扩大国际反帝统一战线,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同国际上的消极因素进行坚决斗争。
2、试述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罪恶历史,批判日本右翼分子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反动思潮。答案要点:
(一)从“九一八”到“七七” 日本发动了侵华的战争的历史过程。
(1)关于“大陆政策”: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的“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确定的基本国策。
(2)关于田中奏折:1927年6-7月间,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把“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和依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方针。
(3)关于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以之为借口,悍然发动了入侵中国的战争。这正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吞并中国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4)关于一二八事变:吞并东北后,为了转移国际公众的视线,更为了迫使中国政府承认其占领东北的既成事实,日本帝国主义又于1932年1月28日,在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点燃了战火,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5)伪满洲国的建立与侵略的继续扩大: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代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对东北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933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侵略,吞并热河省。
(6)关于华北事变:1935年,由一连串事件构成的华北事变的发生,实际上已将中国的华北地区变成了任由日军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这就为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铺平了道路。
(7)关于七七事变:1937年,为了摆脱日益迫近的新的经济危机,日本政府极力扩充军备,决心从战争中寻找出路。1937年7月,近卫文靡组阁,采纳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关于“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的建议。于是,制造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
(二)批判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反动思潮。
史实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其为实现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的“大陆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罪恶的侵略行径。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铁案。但是,至今日本朝野上下的一部分人,仍然顽固地坚持错误立场,不肯深刻反省当年军 47 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甚至完全否认历史,企图以“修改教科书”、修改《和平宪法》、参拜 “靖国神社” 等倒行逆施,为侵略战争翻案。
对此,中国人民,以及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爱好和平、主张正义的亚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是断然不能容许的。对于为侵略战争翻案的反动思潮,我们必须予以坚决回击。对于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复活军国主义的活动,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和有力的遏制。
3.试评述国共两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国国民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最为客观的态度,是分阶段评价。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上,国民党及其政府和军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一阶段:1931年9月——1935年上半年(即九一八事变之后到华北事变之前)这是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时期。这一阶段,其政策的主体是对日妥协,核心是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不抵抗政策的推行,直接造成了东北全境的迅速沦亡,使日本侵略者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的一系列侵略行径肆无忌惮,侵华范围、规模日益扩大。
第二阶段:1935年下半年——1937年7月(即华北事变之后到七七事变之前)
这个阶段,是国民党政府着手准备抗战的时期,其总政策由不抵抗主义向抗战转变。但是,这一政策带有明显的两面性。直至西安事变发生之前,蒋介石始终没有放弃“先安内、后攘外”的错误方针。
第三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即全民族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这是国民党政府及军队正面抗战阶段。从1937年7 月到1938 年10月,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一系列大会战,顽强地抵抗了日军的正面进攻。
这一时期正面战场的作用:从军事上看,这一时期的国民党军队处于全国抗战的主力地位,对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用“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同时,也为沿海地区部分工厂、学校的内迁和大量财富的转移赢得了时间;此外,还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游击战略的实施,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四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底(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是国民党抗战逐渐走向消极的时期。这一时期整个国民党战场的作战,在全局态势下呈收缩状,抗战积极性明显减弱。与消极抗战相对应的,是国民党的积极反共。制造了晋西事变和皖南事变,相继掀起反共高潮。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也对全民族抗日战争起了破坏作用。
第五阶段:1944年初——1945年8月(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
这个阶段,是国民党从基本不抗战到抢夺胜利果实的阶段。进入1944年后,国民党战的消极性达到了顶点,出现了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从1945年春天开始,国民党又由消极避战,转向了积极反攻,但已是为抢占地盘、争夺受降权而战了。
(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十四年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下各点应详细说明一下)
第一,九一八事变后,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如东北抗日武装,抗联。)第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如一二九运动。)
第三,发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八一宣言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
第四,推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如全面抗战的路线,《论持久战》)
第五,开辟敌后战场,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发挥了伟大的战略作用。特别是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力。
第六,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这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热情、坚持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和支援抗战前线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七,采取正确的方针,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坚决的代表者和捍卫者。广大的中国人民由于在实践中逐步看清了这一点,而进一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战时期得到大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为党在抗战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标志是(C)。
A国共内战的爆发 B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 C国民党限令撤销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的代表D蒋介石集团制造一系列血案 3.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C)的口号。A.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和平、民主、团结 D.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4.1946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定(B)。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 D.保护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5.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A)为起点,挑起全国性的内战。
A.中原解放区 B.华北解放区 C.华中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6.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C)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A.陈毅、粟裕 B.陈庚、谢富治 C.刘伯承、邓小平D.谭震林、许世友 7.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A.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8.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C)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9.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D)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10.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发出(D),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A.《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议》 D.《五四指示》 11.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A)
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
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 12.解放战争期间,台湾人民反抗国民党暴政的重要活动是(B)
A.五二0运动 B.二二八起义 C.一二九运动 D.一二一运动 13.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B)A、和平、民主、团结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 14.1949年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其真实意图是(D)
A.希望结束内战 B.希望国共两党关系恢复到政协协议的框架下 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 D.争取时间,准备卷土重来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C)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16.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C)A.北平 B延安
C.西柏坡 D.上海
17.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B),向全中国人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
A.《论联合政府》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8.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C)。
6.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 篇六
共 100 题 共 100 分 计时 60 分钟
第一题单选题(共 60 题,总分 60 分)1.火烧圆明园发生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中法战争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2.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A.“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B.“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C.“向科学进军” D.“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3.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1971年 B.1972年 C.1949年 D.1956年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4.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6.标志中国延续两千余年封建帝制覆灭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皇族内阁解散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7.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的人是()。A.道光皇帝 B.咸丰皇帝 C.奕訢 D.慈禧太后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8.1898年,写《劝学篇》,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的洋务派官僚是()A.李鸿章 B.张之洞 C.左宗棠 D.刘坤一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9.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0.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1.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这些官员被称为()A.地主阶级改革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顽固派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2.中共八大确定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3.1920年,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建立于()A.北京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4.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5.中国先进分子中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蔡元培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6.最早规定外国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五口通商章程》 D.《南京条约》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17.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是()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以人为本 D.与时俱进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8.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9.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挑起全国性的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A.东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陕甘宁边区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20.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是()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五四运动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2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进行的是()A.军事侵略 B.经济掠夺 C.文化渗透 D.政治控制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2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A.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参议会制 D.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23.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A.废除农奴制协议 B.和平解放的协议 C.进行土地改革协议 D.开展社会改革协议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24.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B.在基本原则上是不一致的 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 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25.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26.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作的最大件工作是()A.镇压反革命 B.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27.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28.邓演达在1930年8月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A.中华职业教育社 B.乡村建设派 C.中国青年党 D.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29.标志中国延续两千余年封建帝制覆灭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皇族内阁解散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30.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31.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32.1933年5月,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任同盟军总司令的是()A.冯玉祥 B.周保中 C.吉鸿昌 D.杨靖宇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33.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3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系统阐述了()A.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B.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35.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文章是()A.《猛回头》 B.《革命军》 C.《警世钟》 D.《民报》发刊词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36.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3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不要四面出击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3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是()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C.《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 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39.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是()A.《原道觉世训》 B.《原道救世歌》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40.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41.新中国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 B.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没收官僚资本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42.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扶植成立的傀儡政权是()A.“满洲国” B.“国民政府” C.兴亚会 D.冀东防共委员会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43.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解放区代表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其中解放区的代表是()A.董必武 B.林伯渠 C.周恩来 D.朱德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4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是()A.京汉铁路大罢工 B.香港海员大罢工 C.安源路矿大罢工 D.省港大罢工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45.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A.改革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洋务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D.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46.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C.把我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 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47.统一战线中存在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是()A.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B.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C.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D.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48.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4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50.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有多种形式,其中多数是()A.官办 B.民办 C.官商合办 D.官督商办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51.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52.支持“百日维新”的清朝皇帝是()A.乾隆 B.咸丰 C.道光 D.光绪 答案(4)标准答案:4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5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 A.林则徐 B.严复 C.魏源 D.康有为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54.谭嗣同写的主张变法维新著作是()A.《变法通义》 B.《仁学》 C.《日本变政考》 D.《人类公理》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55.1956年4月毛泽东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经验,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答案(2)标准答案:2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5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由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经济形式是()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57.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A..邹容 B.陈天华 C.章炳麟 D..严复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58.192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的()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赣南会议 D.十二月会议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59.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A.世界银行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人权组织 答案(3)标准答案: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60.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第二题多选题(共 20 题,总分 20 分)1.“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 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6年 答案(1,4,)标准答案:1,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2.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答案(1,2,)标准答案:1,2,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3.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A.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B.实现民主,改善民生 C.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 D.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答案(1,2,3,4,)标准答案:1,2,3,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 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B.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 C.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 D.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E、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答案(1,2,3,4,5,)标准答案:1,2,3,4,5,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5.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A.奕訢 B.林则徐 C.曾国藩 D.左宗棠 E.康有为 答案(1,3,4,)标准答案:1,3,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6.为了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如果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 A.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B.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C.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D.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E、停止没受地主土地的政策 答案(2,3,4,5,)标准答案:2,3,4,5,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7.为了宣传变法维新,康有为著书立说,主要有()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 答案(1,2,3,)标准答案:1,2,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8.为了宣传变法维新,康有为著书立说,主要有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人类公理》 D.《变法通义》 答案(1,2,3,)标准答案:1,2,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9.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就农村体制改革问题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A.废除人民公社 B.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 C.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D.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答案(1,2,3,)标准答案:1,2,3,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0.1928—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1,2,4,)标准答案:1,2,4,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1.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 A.讲学习B.讲纪律 C.讲政治 D.讲正气 答案(1,3,4,)标准答案:1,3,4,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12.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五反”运动。其主要内容除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外,还包括()A.反盗窃国家资财 B.反偷工减料 C.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D.反浪费 答案(1,2,3,)标准答案:1,2,3,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3.《海国图志》的积极意义包括()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 C.吸纳某些西方政治经济学说 D.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答案(1,2,4,)标准答案:1,2,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4.在中国近代,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他们剥削农民的方式有 A.地租 B.田赋 C.高利贷 D.附加税 E.服劳役 答案(1,2,3,4,5,)标准答案:1,2,3,4,5,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是因为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这些阻碍来自于()A.外国资本的压迫 B.本国官僚资本的排挤 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D.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答案(1,2,3,4,)标准答案:1,2,3,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6.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1,2,3,4,5,)标准答案:1,2,3,4,5,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7.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属性主要表现在()A.森严的封建等级制 B.领导集团生活奢侈腐化 C.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D.洪秀全迷信思想日益严重 答案(1,2,3,4,)标准答案:1,2,3,4,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8.袁世凯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主要表现为()A.向日本借款扩充自己的势力,准备武力统一中国,其中“西原借款”前后共8项,总数达1.45亿日元。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 C.接受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D.与列强签订出卖铁路利权合同 答案(2,3,)标准答案:2,3,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19.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的公司是()A.“南满铁路株式会社” B.“华北开发股份公司” C.“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 D.“华中振兴股份公司” 答案(1,3,)标准答案:1,3,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20.在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美国先后采取了()政策。A.反对中国的政策 B.绥靖政策 C.两面政策 D.支持中国、联合中国共同抗日的政策 E.扶蒋反共政策 答案(2,3,4,)标准答案:2,3,4,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第三题判断题(共 20 题,总分 20 分)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正确 错误 答案(0)标准答案:0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3.1978年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 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正确 错误 答案(0)标准答案:0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4.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5.1938年9月至11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6.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正确 错误 答案(0)标准答案:0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7.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9.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1.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正确 错误 答案(0)标准答案:0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2.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4.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是实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有两种,即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15.1927年八一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
答题结果:错误!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正确 错误 答案(0)标准答案:0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8.1945年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19.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正确 错误 答案(1)标准答案:1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7.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 篇七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追求社会进步的艰辛历程,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作为政治理论课, 该课程既有历史学科的特点, 又有强烈的政治性、时代性和理论性, 无论是单纯的历史教学方法或者单纯的政治理论教学方法, 都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要想讲好“纲要”课, 就需要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要下足工夫。下面笔者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
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教师通过一定的形式、途径向学生传输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 进而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活动。学生对教学内容选择、接受程度是教学产生效果的前提, 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甚至是“致命”因素。因此, 增强教学效果, 必须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状况, 了解学生知道什么, 不知道什么, 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需要, 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1. 着力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
理论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要讲好《纲要》课就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发展变化不断补充新的内容。补充的新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理论。在教学中, 必须把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纳入教学内容中来, 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 又能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很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有作用。比如,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 及时宣传和讲解十七大的精神就成为我上课的中心内容之一,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渴求, 又打牢了广大学生理想信念、军魂知识和献身精神的“三根桩子”。二是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把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巧妙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才能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新鲜果实,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国际和国内的热点问题。学生非常关注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变化, 虽然他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渠道获得信息, 但是他们对有些问题的本质却看不清楚,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随时关注当前国际国内焦点现象、热点问题, 并把这些问题带入课堂与学生共同探讨, 并运用相关理论加以阐释, 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达到教学目标。在讲“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一节时, 正好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不久, 我通过讲述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的及时反应, 人民解放军的奋勇救灾, 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等情况, 用身边的事实告诉学生, 这就是社会主义, 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历史和事实证明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没有错, 从而坚定了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人知识水平, 对教学内容的外延进行拓展, 从不同的层面来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想中的模糊认识开展教学。比如, 在讲“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时, 除了课程本身的内容外, 我又补充了两点内容:一是旧中国的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的区别;二是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与今天中国的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两方面内容的补充, 廓清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在讲“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时, 除了讲述教材上的内容之外, 我还补充了两点内容:一是如何评价农民在近代史上的作用, 通过对农民和农民革命的科学分析, 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农民在历史上的作用,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中国农民的重要地位;二是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通过讲述马克思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评价的变化, 教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水平, 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并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推陈出新, 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 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1. 专题讲解。
本科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中国近现代史, 如果再按照时间顺序按部就班讲授, 多数学生会感到“吃不饱”, 专题教学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方法。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精心选择了一些有一定深度、学生存在模糊认识的重大历史问题作为专题, 系统深入地进行专题教学。比如, 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内容整合为一个专题:“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做出系统、客观、明确的回答。进行专题式教学, 关键是专题的选择。选择的专题不能太偏或太窄, 所涵盖的内容, 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这些都要求教师认真思考, 精心准备。“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如何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等等, 这些问题我都以专题式教学来实施。
2. 组织课堂讨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理论认为, 学生对通过自己探索得来的结论更加珍惜, 更容易内化为自己内心的道德律令。带领学生探索真理比向学生灌输真理效果更好, 而组织课堂讨论就是带领学生探索真理的好途径。因此, 在《纲要》课的教学中, 除一些随堂讨论外, 我还设计了两节讨论课。具体方法是:先设计一个能引起思考的题目, 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集材料、制作课件, 然后在课堂上发言, 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最后再由教师做归纳和总结。比如在讲授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时, 先播放《南京大屠杀》、《屠城血证》等片断, 学生目睹了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的场面, 让学生对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有一个感性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屈辱事件发生的内外部原因, 接着联系现实指出近几年日本当局在侵华问题上歪曲历史的行为, 如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日本目前的态度, 如何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对于这样一次能够展示自己的机会非常珍惜, 讨论课发言积极踊跃, 许多学生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做了详尽的准备工作。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种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 又进行了积极思考, 同时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
3. 加强实践性教学。
要真正学好理论、用好理论, 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到实践中去学习、去检验、去运用。社会实践性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我院所在地附近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台儿庄会战纪念馆、徐州博物馆、宿北大战纪念馆等, 都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资源。在讲“国民党政府处在全面的包围中”这一课题时, 我组织学生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 在参观前, 要求学生认真搜集资料, 熟悉基本的历史情况, 确定在参访时重点关注的主题, 做到有的放矢地参访学习, 并要求学生参观后及时撰写体会文章, 结合相关知识写出较有深度的社会实践报告。通过实践教学,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纲要”课学习的积极性, 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 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马克思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也普遍反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灵活运用视频资料。
《纲要》课的大部分内容和以前中学的历史内容有所重复,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一门被认为是他们熟知的历史课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精心选取相关的视频资料来辅助教学, 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开阔学生视野,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我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 如《复兴之路》、《百年中国》等电视纪录片, 《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中有关历史的部分, 还有《甲午战争》、《大决战》、《淮海战役》等历史题材影片, 根据《纲要》课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 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比如, 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节内容时, 组织学生观看了大型电视文献片《光辉历程———从一大到十五大》;在讲授“走向辉煌的征程”时, 组织观看了《复兴之路》。学生在观看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影视纪录片后普遍认为, 那些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使自己能够更深刻、更形象地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和国情。总之, 各种视频资料的灵活运用, 既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又能很好地丰富教学形式, 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
三
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时曾讲道:“教书者必先强自己, 育人者必先律自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 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在《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之外, 教师还必须不断探索教学规律,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坚持真理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纲要》是一门通过历史知识、历史观念传授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课程, 虽然是一门政治理论课, 但又带有历史学科的若干特点, 这就对该门课的教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坚持真理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向学生宣传我们党的主流意识, 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坚定学生对党的指导思想的信仰、对党的忠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因此政治理论课具有强烈的党性 (阶级性) 和政治性。历史学科的基本规范是客观、全面, 客观、全面即真理。但历史学科的“真理”并不能等同于政治学科的真理, 教学中必须坚持政治性与真理性的统一, 内容与观点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做到三尺讲台无杂音, 不讲错误的观点, 不讲与中央精神不一致的观点, 不讲学术上可以接受但容易产生消极影响的观点。当然, 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结论要有理有据, 教学中要努力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 而说服力的增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 丝毫不可偏离。
2. 厚积薄发。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纲要》课的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第一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修养, 吃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第二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修养, 能够熟练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驾驭历史素材;第三要有广博的史学知识, 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史料有精准的把握, 运用自如。做到以上几点, 教学就能从容自如, 随时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整教学内容,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战斗力。
3. 言传身教。
思想政治教育一靠真理征服学生, 二靠人格感染学生, 二者缺一不可。“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教师一身正气, 言行一致, 教学效果就会倍增;教师言行不一, 自身形象差,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政治理论教师必须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鲜明, 在学生面前树立坚持真理、爱憎分明、可信赖的正面形象。教学中讲大道理要旗帜鲜明, 讲小道理不可降低境界;不可讲品位不高的内容取媚学生, 等等。
8.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 篇八
关键词:红色经典;教学;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为了确保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目的,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在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纲要》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在《纲要》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资源有很多,其中对于红色经典的利用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
当今学界对于红色经典的认知概念不一,从广义上而言,它时限上至1921年,下至改革开放以后;艺术形式多样,包括小说、电影、诗词、戏曲、歌曲等多种文艺形式;所反映的内容则大体一致,即主要是革命历史题材。可以说,红色经典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争,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红色经典与《纲要》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契合的,这正是我们将红色经典应用于《纲要》教学的基础。
由于红色经典是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而《纲要》教学是严谨的课堂教授活动,这就决定了不能将红色经典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要将红色经典巧妙地应用于《纲要》的课程教学,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红色经典
《纲要》课程课时短,而涉及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红色经典包含艺术成果丰硕,形式多样,教师要具体结合课程安排,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红色经典要恰如其分的服务于课程教学,既要达到使大学生深刻“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又不能过分展示,以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纲要》课程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经典。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期内容时,为大学生展示《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优秀影片,使大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机智顽强地同日本侵略者做斗争的艰苦历程。解放战争时期,可以选择电影《解放战争三部曲——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开国大典》等优秀作品,使大学生不仅了解解放战争的大致历史进程,更使其认知胜利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小说《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精神饱满地建设自己家园的历程。改革开放以后,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则唱出了跨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对党的领导的坚决拥护和热情歌颂,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二、运用红色经典的不同艺术形式,加强教学效果
红色经典包含艺术形式多样,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各异,达到的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在《纲要》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红色经典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展示电影、音乐等影像资料,也可以将小说、诗词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纲要》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期内容时,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展示电影片段,使其有一个影像的初步认识;同时,还可以穿插演示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慷慨激昂的旋律极易调动学生的热情;并且还可以为大学生介绍反映抗日题材的小说,如《烈火金刚》、《新儿女英雄传》等,介绍小说的大致内容和其中的英雄人物,使大学生对抗战有更立体更全面的认知;最后,还可以朗诵反映那个时代的著名诗词,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等,诗词朗朗上口的韵律和明快高旷的意境,使大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受到了一场艺术的洗礼。多样的艺术形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纲要》的教学内容,也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知识性。
三、注重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以学生为本,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将红色经典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单纯的展示红色经典,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有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多样的红色经典作为载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再是空发引论的简单说教,而是有所依托的思想引导,即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观赏红色经典之前,要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大学生思考;观赏之后,要悉心组织大学生围绕特定的选题进行讨论,使大学生的认识在感性的基础上逐渐升华,最终达到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层次认知的目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问题和引导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注意引导大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四、綜合分析,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在保证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在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科技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具体到《纲要》教学过程中,即通过剖析红色经典,介绍红色经典的创作由来、艺术风格和特点等方面问题,以进一步开阔大学生视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丰富其情感体验,陶冶其高尚的情操,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
比如在介绍大合唱《保卫黄河》时,首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它是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冼星海回国后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为了民族解放,他纵笔谱写歌曲,于1939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当时广为传颂的一首歌曲。随后并介绍艺术风格:全曲采用的体裁是进行曲形式,音调短促跳动,节奏铿锵有力,使歌曲情感充满了力量,全曲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英勇战斗的恢宏场景。
以上四方面是将红色经典运用于《纲要》教学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当然,在《纲要》教学过程中,红色经典只是辅助性质的。由于时间所限,在课堂上所展示的红色经典常常只能是片段,但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片段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艺术地完成教学任务,并推荐给大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供其课余时间观赏。这样以来,既能收利用红色经典之利,又能避免本末倒置之弊,最终达到教学内容革命的政治内容与红色经典完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近代史纲要考试题库】推荐阅读:
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10-01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07-19
中国近代史纲要及答案09-26
近代史纲要复习题10-19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题型答案06-19
中国近代史纲要小抄版07-12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09-26
03708 中国近代史纲要+答案 20110-01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11-11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试题及答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