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2024-06-25

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精选13篇)

1.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篇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理论层出不穷,管理工具不断进化,管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管理理论最终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的管理理论萌芽早于西方国家,然而发展却非常缓慢。西方的管理发展史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管理

学的发展。从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学不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西方的管理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传统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传统管理理论又分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主要有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管理组织理论。其代表人物分别有泰勒、法约尔和韦伯。古典管理理论是“冷冰冰”的时代。将人视同机器,将管理者视为安排这些人员与机器的工程师。古典管理理论主张对人严格管理、严格控制,通过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的管理过程和理想的管理组织,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机器坏了可以进行维修,工人无法达到必需的产出时,就重新设计员工工作或是提供一种更具激励性的奖金计划,没有所谓的群体和团队的存在。

20世纪40年代,古典管理理论片面强调对个人行为进行组织控制和规范,而忽视了生产中人的因素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已经无法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弗鲁姆、麦格雷戈、利克特等人,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从人的需求、动机、行为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及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理论强调必须重视人际关系和人的因素。人际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早期理论,行为科学在后一阶段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尽管它有各种理论和学派,但是它们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学说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麦格雷戈的关于人性的X理论和Y理论。这两种理论主要是是研究如何通过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从而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提高人工作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团体行为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协调团体的行为,不断增强团体合力的理论。在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中,西方学者重点对领导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关于领导者的品质、领导方式等方面的理论,探讨了领导者如何处理好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关心的关系问题。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将人的本身的因素正式引入了管理学理论,从“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基点出发,开始重视对人的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的研究,承认人的社会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性,主张用引导、激励的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并通过。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和“职业生活充实化”等方式实现个人目标同企业目标的结合。

管理定量方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解决军事问题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定量理论的核心是把数学、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用于管理决策,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其目的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确化和高效化。但是它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它无法很好的解释和预测组织中成员的行为,同时受到情景难以定量化的限制。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许多欧美管理工作者、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等都对管理理论研究发生了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期间主要有管理过程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决策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等。这是管理已将人看成“复杂人”,注重人的因素。现代管理理论较好的将各种管理学派所强调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并十分重视管理过程中的情景因素、文化因素和管理信息的利用,适应了现代管理复杂化、国际化的需要。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对于人的研究大大地加强了,明显地向人性回归。因此,认真探索、总结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在规律,对于我们的企业管理,无疑有着诸多启示和帮助。

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在规律和启示: 第一,在管理中,要把管理的科学、理性方面同感情的非理性方面结合起来。西方国家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后,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经典的科学管理运动的思潮,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当时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的,在当时没有科学的管理原则,也没有科学的管理依据的情况下,科学管理运动每一次科学地、理性地把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使得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这次运动,在当时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发现单纯地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理性化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而企业的职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实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他们不仅有理性,更重要的还有感情,不但要求获得经济上需求的`满足,还要获得感情上、社会地位上和自我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这样,行为科学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过于偏重非理性方面而忽略了理性方面,管理绩效也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可行的。

第二,要把管理中的正式组织作用和非正式组织作用结合起来。所谓正式组织,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所谓的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泰勒等人在古典管理理论体系中主要强调了正式组织的作用,而行为科学主要

强调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绩效,这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途径。

第三,要把管理中的系统性、计划性、程序化等方面与灵活性、权变性、非程序化方面相结合。古典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理论是非常强调管理中系统性、计划性和程序方面的作用的。而行为科学和权变学派等强调的,是如果因为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墨守成规,不顾存在的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不顾外部环境的变化,把计划、系统看得一成不变,这样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他们非常强调管理的灵活性、权变性、非程序化等方面。但是企业本身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要正常地运转,就必须是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启示结合,管理理论有把这两种理论相结合的趋势。

第四,要把管理中的精确性和模糊性这两个方面相结合。在精确性方面,管理理论研究已逐渐成熟,如管理理论中的运筹学、数量学、计算机、统计学、会计学方面的发展,使管理的精确性方面越来越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靠算出来的,因为任何一个管理的过程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在许多情况下,发展和转化的界限是不清晰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清楚、不确定、不完美的情况。不能只注重精确性,而忽视事物发展的本质,也不能用模糊的方法描述管理行为,在管理上,只有有效地把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才会好。

纵观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管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变更,工业革命的发展,战争的结束和人权的发展,对其管理理论的发展都有非常的重要性以及深远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践对管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从实践的角度考虑问题。将会使得理论更加丰富并且更为实用。另一方面,东西方文化是在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中相互促进的。日本借鉴西方的管理思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如果不注意随着环境改变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基础,同样是不可取的;相反,如果西方在其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东方的管理思想,则有可能走向新的辉煌。

此外,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给了管理理论大发展的重要研究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理论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方式。中国与西方在制度、价值观、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管理理论的内容和运用方法。但是,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研究中国现实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将会得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一套管理理论体系。

2.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篇二

启示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思路上,要相信群众,以“人”为本

启示来源———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Rogers, 1977)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就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是应当被信赖的,他们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他们受到正确的引导,就可以通过自我实现成长。总体而言,求助者中心理论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该理论把人看作是一个努力寻求健全发展的人,并能够自我理解,自我指导,能够进行积极的改变。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罗杰斯认为这种实现倾向不但存在于人身上,而且存在于一切有机体,它体现了生命的本质。任何生物,只要被赋予了生命,就一定会出现强烈生长的趋势。罗杰斯说:“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朝着方向性的那种潜能的方向发展。”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这一点是罗杰斯积极人性观的理论前提,也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的核心。

在我们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少数教育者不相信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常常习惯于以一种近乎“阴暗”的心态来思考问题,认为群众是没有足够辨别能力的,因此,必须对他们精神上施压、生活上监督,动不动就要“把丑话说在前面”。这种思想及其所带来的做法对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教育者高度紧张,穷呼猛喊,忙得不亦乐乎,浪费了许多精力;另一方面,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掘和引导,极易导致消极甚至对立情绪的出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努力解决的根本性任务之一。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时刻牢记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力求做到靠群众自己来教育自己,确立以“人”为本的根本思路。

启示之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态度上,要推心置腹,以“诚”为本

启示来源——安德森人格排行表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N.Anderson, 1968)对于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列出了著名的安德森人格排行量表。

以上量表中每一列从上到下都表示该品质受欢迎的程度逐渐减低。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么多的人格品质当中,排在序列最前面、最受欢迎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同真诚有关;而排在序列最后的,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装模作样、不真诚等也都与真诚有关。古人常说与人交往要以“诚”为本,安德森量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

这个人格排行量表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态度是否真诚是最关键的因素。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这个规律当然同样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质上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开展一定的活动,教育影响人们,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达到培养社会和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的目的。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印象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教育者习惯于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教育技巧上找原因,希望能找到改善教育效果的突破口,然而他们却并不知道教育者的态度是否端正,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进行教育才是问题的核心。在这里我们要注意防止教育者身上两种常见的不良倾向:一是不懂装懂,二是言行不一。不懂装懂,就是把连教育者自己都不是很精通的思想或知识比较随意地灌输给被教育者,那些在搞教育时只会照本宣科的人当属此列。这本质上是态度不真诚的一种表现,因此一旦被教育者发现问题和漏洞,必将会造成对教育者的严重反感,进而极大地有损教育者的威信。言行不一,就是嘴上说的一套,现实生活中表现的却是另外一套。身教往往比言传更重要,但不少教育者却习惯于“重言传、轻身教”。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属那些贪官污吏,刚讲完反腐败的问题便立刻去实践腐败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言行相悖的结果是令受教育者深刻地感受到教育者的虚伪,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无论在其他方面怎样努力,教育的效果都会趋向于零,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

启示之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上,要注重引导,以“疏”为本

启示来源———逆反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上,逆反心理专门指个体用相反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抗拒反应,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机能。典型的逆反心理有三种:超限逆反、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和禁果逆反。

超限逆反是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对任何刺激,包括给个体带来巨大满足的刺激,人的接受性都是有限的。而这种刺激一旦过度,就会对个体造成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处于自我保护的原因,个体会不自觉地采取措施逃避刺激。例如,每天都吃山珍海味一定会令人倒胃口。因此,教育者应当本着“话不过三”的原则,提高教育的成效,避免因过多的重复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阻力。

自我价值保护和尊严对人的生活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外在的劝导或影响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时,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对外在的影响起反向的反应。例如,父母站在权威的立场上批评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子女由于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就可能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和父母闹别扭,以显示自己的自尊和力量。因此,教育者要想说服被教育者,就必须给被教育者留面子,以维护他们的尊严和价值。

禁果逆反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被禁止发行的书籍总有人看,被禁止的事情偏有人做,这就是禁果逆反。探究未知,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而对一些事情简单地禁止,那么该事物会对个体产生特别大的吸引力。在教育过程中,对那些因为违反法律法规及其它规章制度而被禁止的事情,一定要将道理讲深讲透,不可简单粗暴地以一句“严禁”来解决问题。

启示之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理上,要循循善诱,以“理”为本

启示来源——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简称R 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曾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因此,当受教育者遇到思想上难以化解的问题时,教育者应当通过耐心细致的分析令受教育者认识到真正的问题出自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从改变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观念的角度帮助被教育者,在这个基础上许多思想问题都将变得可以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2].裘克人, 刘振忠主编.新世纪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3].[美]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

3.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篇三

一、要注重班主任较强的角色意识。

班主任的角色意识是指班主任对其担任的角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和必须执行的规范的认识。角色意识作为一种认识,它以观念的形式贮藏在班主任的头脑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能动性,对班主任的行为起着调节和驱动作用,指导班主任“做什么”,“如何做”。一个班主任对其角色理解得愈明白、清晰、准确,就愈能冷静、客观地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提高自身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反之,就会发生角色偏差和冲突。

一般来说,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责任意识,它突出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爱,班主任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求知,做事,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二是管理与服务意识。班主任是集体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服务者,必须具有明确的管理与服务意识,班主任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双向信息交流,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作风,正确应用自己的管理权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三是沟通与协作意识,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能否在学生身上发挥长远的效果,关键在于这三方面的影响能否保持相对协调。班主任是联系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是促使各方面形成合力的实践者,应具有开放的教育意识,主动沟通各方面的信息,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调动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的干扰。四是完善与发展意识,班主任是学校教师中的一员,既是学生素质的教育者,也是自我教育者。自我完善意识是班主任的需要,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班主任还应具有的发展的意识。班主任只有不断地调整、充实、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

二、注重心理咨询与个别辅导。

1、开设好心理辅导课。

中学生心理辅导包括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发展辅导和心理教育三个基本方面。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往往感到惶惑与迷惘,并伴随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我觉得从现代健康观点来看,心理辅导课对于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实在是必不可少的,从班主任工作角度来看,这一课对于班级建设也大有裨益的。

作为班主任必须注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每次大的活动或事情在心理中引发的不同程度的反应,除了事前做出积极的预测外,主要还是通过各种形式调查研究学生当时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调整,避免产生不良后果,使班级健康有序地发展。

2、注重对个案的进行单独的辅导与咨询。

同是年青人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性格不同,加上各自经历不同,因此会表现出各种不同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做好个别辅导与咨询工作。在个别辅导前应全面仔细了解他的性格、心理状态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认真分析在深思熟虑之后再进行交流,这样的每一次谈话,每一封回信往往会花很长时间,因为要有好的效果,只凭几句劝说远远不够的。但每当我看到事后的张张笑脸,也就欣慰了,因我的心血毕竟没白费。

三、注重对班主任自身不恰当言与行的调适。

首先要明白学生那较强的逆反心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说是由于主体受到干扰而产生的,为此要慎言“不”字,学生受到知识和学历因素的限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这样在行为上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早恋、吸烟、酗酒、拉帮结派、纪律散漫等。面对这些,我们不能直接命令学生“不准谈恋爱,要谈回家谈”,“不准吸烟,否则处分”等等,因为这样的命令口吻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与教师情感对立,只会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切忌行为强硬,当命令不能达到目的时,不能对学生采取强硬手段对学生施加压力;如罚款、罚站、请家长等。这样加压不但不能改掉学生的毛病,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他认为你羞辱了他,学生可能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就是让老师把我怎么着”。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坚持“避实击虚”“以柔克刚”的原则。要忌的是:一言一行,与违纪学生谈话时,教师一上来就侃侃而谈,既不了解一下掌握情况是否属实,也不让学生分析评价,更不观察学生神情反应,误以为是认识错误接受自己的教育了。或者满足于学生唯唯诺诺了事,不懂青少年心理特点。二是语言粗俗“走火”,如当遇到学生犯错误时往往不假思索,想到什么说什么,反而会失去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第三,对学生不要苛求,偏爱和冷淡等,对不同学生要对其提出适当的要求,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学生,强迫学生干他们无法干好的事,对于好学生亲近些无可厚非,但不能过度,在学生面前不能流露于言表,对多次谈话收益甚微的学生或对个别冲撞过你的学生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碰见时视同陌路。这种冷淡行为会刺激学生的心灵,平淡中潜藏着报复的私愤,这一切无疑会给工作增加难度

4.老师公开课后的教育心得感悟 篇四

作为年轻老师的我,之前常做不到这一点。总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渊博”而侃侃而谈,生怕学生不会,什么都喂到他们嘴里,什么都自包自揽。其实,早已违背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理念。妈妈以前就说,真正优秀的老师一堂课或许只说十多分钟的话,你要学会作学生的`引导者。

然而,知易行难,每次到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还是容易不自觉的说多,而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力。因为总是担心,这问题不告诉他们他们怎么知道,交给他们说错了还得纠正,教学进度都完成不了怎么办。其实,还是对学生的潜力预估不足,对学生太没信心了,学生远比我们想像的强一万倍。

今天的一堂公开课,正好到了名著导读环节,因为是导,正巧我就想在导上多下下功夫,把课堂几乎完全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充分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我只起到组织、帮助、引导、监督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名著,并终生受益。

因为是公开课,我怕听课的老师一多,他们会怯场,会说不好,会答非所问,会不敢回答。但课一开始,我的顾虑全无了,他们不仅说的头头是道,还把每个人物形象分析的栩栩如生,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展示。连我想不到的主题,想不到的哲思,他们都分析了出来。怪只怪我又低估了他们,以为他们说不了那么多,讲不了那么长。结果,他们每个组的发言时间都那么长,为师不忍心打断导致课堂有些超时了,结尾有点草草了事。但看到他们对名著阅读产生的兴趣,他们思绪的飞扬,他们收获的欣喜,我真的从中又收获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别样的快乐。如果说这堂课的缺点,那只能从老师身上找了,比如,老师的把控能力不强,比如老师的教学设计容量有些大,导致有些超时。但是,你们的素质,已经足够强大了。

5.高中老师的家庭教育感悟:榜样 篇五

聊了几句后,我听出孩子鼻音浓重:“咋,感冒了?”

金柳解释说:“北京这鬼天气,雾霾浓得——!气温也特别诡异,昨天还十七八度,今天就变成几度了……”

我耐心听完孩子的诉说后,批评道:“你抱怨天气有啥用?北京上千万人口,感冒总是少数吧?”

金柳当即改口,说:“我没有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感冒了。害得爸爸担心,对不起!”

金柳是大二学生,尽管已经19岁,但我们仍然如此细致地进行责任感教育,出了问题,必须从自身寻找原因。不推诿,不推脱,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家庭中,小孩子不慎跌倒,父母不是打凳子,就是拍沙发:“都怪这个死凳子把我娃绊倒了!”有时实在找不到推卸责任的替代物,地面一平如展,连片树叶都没有,怎么办?

怪风。

“刚才那阵风把我娃吹倒了,打它!”抱怨一通后,孩子终于喜笑颜开,家长以为莫大的胜利。

孩子渐渐长大,问题总有这些那些,但家长的言论万变不离其宗:

“我给她妈妈早说过,她就是不执行!”

“孩子放在补习班里,情况我不知道。我马上问问!”

“孩子爸爸忙,根本不管孩子!”

“她初中时结交某某某同学,带坏了!”

“现在这社会,是哪个混账发明个手机,害死我娃了!”

……

怨天尤人。千说万说,责任都是旁人的,自己没有;实在不行了,把孩子抱怨一通,结论是……自己没责任!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中,孩子也成了推诿扯皮的高手。迟到了责怪交通不畅,堵车;没完成作业了责怪电力公司不尽职,停电;上课打瞌睡了责怪作业多……甚至别人犯的错误都是自己犯错误的理由:

“那么多人说闲话,你咋不说他呢?”

“作业没交的人好多,你咋不抓他们?”

……

作为父亲,我关心孩子的身体,更关心孩子的责任感。我回老家,经常受到亲朋好友的宴请。由于小县城的生活节奏慢,大家的时间观念不够强,往往是通知5:30分开宴,7点人才到齐。于是,便经常出现这种奇葩现象,5:25分我来到宴会地点,却发现一个人都没有。于是,我只好先打电话找来请我吃饭的主人;主人来后我们齐心合力,再一个一个打电话催促——终于在6:30开始举杯动箸。

回到家,女儿忍无可忍,强烈要求下次聚会我们也晚到半小时:“我们即使推后半小时,也比多数人早到!”我不是没有犹豫过,我甚至疾言厉色地立下规矩:“凡迟到者,一分钟罚酒一杯!”但面对孩子的建议,我沉吟半晌,说:“别人犯错不是我们犯错的理由,如果因为别人迟到我们也选择迟到,那就等同于把我们的素质降低了!”下次,我们依然提前5分钟到场,不迟到!

家庭教育说白了是榜样教育!

10月13日,李佳桐同学第一次迟到,我要求家长写出迟到说明。家长在微信群回复道:“金老师您好!李佳桐自律性较差,早晨起床长期依赖家人叫醒,因为我出差,估计是家人没有把他叫起来,等放学后我联系他,一定严肃批评!希望这次迟到的教训可以让他警醒,学会为自己负责。谢谢金老师,给您工作带来不便,万分抱歉。”家长的说明是诚恳的,但我也看出问题所在:一个高二的学生,起床竟然还需要家长催促,责任感何以体现?并且,这段文字里明显把孩子迟到的责任归因为两条,一是孩子二是家人,自己的责任呢?于是,我电话跟家长联系,直接指出要害。

家长领悟力很强,几小时后,再次回复短信:“最近一直开会,今天终于把未读的《班务日志》和金老师的《班务札记》阅读完毕。金老师以身作则,用每日一篇札记与孩子和家长们沟通,给孩子们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孩子们的写作也日渐进步,石浩枫的日志还增加了小创意。说明孩子们都在用心写日志,这将是他们人生的一大笔精神财富。今天李佳桐迟到,作为家长非常惭愧,我们替孩子做得太多,没有让他自己独立成长。以后要更多的以榜样的作用来引导他,让他独立自律。我们班里的家长都非常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希望我们和老师孩子团结一心,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一起努力!”

6.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篇六

在古代,读《诗》是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300多篇诗文,大多是抒情诗和叙事诗,描述了先民的农业生产、亲朋欢聚、针砭时政,最吸引人的当然还是自然浑成的爱情诗。千年以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代人照样张口就能吟来。事实上,孔子对《关雎》是很欣赏和推崇的,先生就讲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大概意思是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后世的儒学讲究抑制自己的情感,应该也是夫子对于情感要有分寸感的提法有关。孔子的读诗,不仅仅是怡情,而是提高到了对情感的认识,他觉得人的情感是不容易控制的,即我们现代人所说“冲动是魔鬼”,他教导弟子们读诗也是这个目的,他让我们认识到情感需要道德和理智的节制,这样的情感是美好和平和的,是纯洁而高尚的。如此看来,孔子强调读诗,就是让我们学做人,学做温柔敦厚的人,学做自己情感的主人,学诗而为人。“不学诗,无以言”,我想真正学过《诗》的人讲出来的话,应该是符合自己身份的话,不逾矩的话,是有分寸的话吧。

《诗》分为风、雅、颂三类编辑,现在一般认为分类根据是所用音乐的不同,风是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从内容看,它在当时主要用于典礼、讽谏、言语和赋诗言志等很多方面。《左传》中记载了很多君臣赋诗吟诗的内容,如果不能赋诗,是很丢脸的一件事,“附庸风雅”这个成语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从实用主义而言,学诗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至少很长脸。我们的学诗和古人的学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学诗,首当背诵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一定的积累,自然语言就比别人丰富。丈夫对妻子说情话,就不只会说“我爱你”三个字,而是言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帅哥看到美女,就不只会送玫瑰,而是言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女看到帅哥,就不只会搔首弄姿,而是会吟唱“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学诗,其次当学其表现手法。当代教育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认为《诗》作为例子而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了。赋的铺陈排比,如《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比的奇特瑰丽,如《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兴的托物起兴,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学诗,当代人,特别是学生就应该从表现手法学起,让自己的语言,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说话有层次,有递进,生动而形象。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中有什么呢?《葛覃》《兔罝》《樛木》里有各种鸟兽树木的名字,认真去读,就能去识辨;诗中有什么呢?《芣苢》《江有汜》《七月》里有各地的风俗民情,用心去读,就能有体察;诗中有什么呢?《羔裘》《扬之水》《绵》里有时政的盛衰得失,仔细去读,就能得教益。

不学诗,无以言。《诗》是祖先语言的精华,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今人学诗,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开阔自己的眼界,能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果能随机应变地运用则更是幸甚至哉!

作者|张启龙

7.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篇七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最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皮亚杰认为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过程, 个体认知结构通过与环境的同化和顺应作用, 从“平衡一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因此,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建立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的学习环境。

二、目前《军人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军队院校的一门政治理论必修课, 《军人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理论价值毋庸置疑, 然而实践教学却存在一系列问题, 反馈情况令人担忧。

1. 目标设置单一化。

目标设置单一化主要表现为设置方向的单一化与具体内容的单一化。设置方向的单一化表现为目前《军人心理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作为教员开展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 对教学目标如何转化为学员的学习目标, 往往缺乏缜密的思考, 致使教学目标与学员对学习活动的指向不完全一致, 与学员对学习结果的期望不完全一致, 难以引发学员主动、深入、专注地投入学习。目标内容的单一化表现为目前《军人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员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员普遍特点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对一致性的共识, 缺少针对性, 忽视了学员的个体差异, 难以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入度。

2. 内容选择教条化。

目前《军人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基本参考, 并把它作为教员教学和学员学习的主要资料, 教师把教材内容看成是对世界的标准解释, 以为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条目, 就掌握了事物的规律, 学生按标准的语言表征去理解, 就掌握了知识, 所以教学有将知识教条化的倾向。

3. 方法运用形式化。

尽管目前的课程教学已经开始转变以往政治理论课的单纯说教形式, 并尝试建立相互协作、平等对话、共同分享的新型师生关系, 努力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容易出现因一味追求方法创新, 而忽略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特点, 实际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

4. 评价手段程式化。

目前通用的评价手段通常是目标达成性评价, 即预先设定目标, 然后将教学的结果与预设的目标进行对照。这种预先参照评价, 所评价的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果, 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 也不反映学生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结果, 更不反映学生在预设目标以外的潜在的学习结果, 评价只是由教师来进行, 而学生对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是没有“发言权”的, 这使得考试没有真正发挥出引导、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 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三、建构主义对《军人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启示

1. 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整合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的目标不是从外部、由他人设定的, 而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的内部, 产生于学习者与教师、教学内容、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因此, 在学习的进程中, 学习者可以从学习的需要出发, 对原有的目标进行分解或者将其转换为其他目标, 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 学习才可能成功。教员应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性格、兴趣和需要, 确立自己的目标, 并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 同时反思自己所采用的学习方式, 学会自我分析, 逐渐发展在行动中反思的元认知能力,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不断的进步。

2. 完善重差异、贴实际的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主张知识是相对的, 它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它是一种解释, 一种假设, 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课本知识只是—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 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学习不是教条式的掌握, 知识是一种意义的建构, 教学内容只有学生按自己理解的方式构建起对客体的认识, 才能被学生掌握。在教学内容建构方面, 要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与个性, 接纳学生的不同知识经验、生活背景, 并努力尝试将其作为资源, 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促成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起新的认识。其次, 要注重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可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学科基本理论、学科拓展理论、学科应用理论三个部分。在教学中采取模块式设计, 专题式精讲, 在注重学员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 加重学科应用理论的学习比例, 注意拓展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有意识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和训练中, 注重学员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 探索重体验、促思维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合作、会话是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 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倾听他们的看法, 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以此为根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可在每一教学单元安排相应的心理训练,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结合小组之间的经验交流、体验分享, 不断形成融洽和信任的氛围, 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意义建构, 使学员在相互影响中共同提高。其次, 要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不能只教给学生基本技能与过分简单的解题技巧, 要开发围绕复杂问题或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 创设与学生学习有关的社会化的、真实的情境, 使复杂问题中包含学生运用其所学来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任务和活动, 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经历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 并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设和教学内容尽可能接近的学习情境, 可结合电影、录像、VCD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幻灯片、图片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还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情境, 从而最大效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其主动思考学习的习惯, 使教与学都处于积极状态, 进而使知识的构建变得更加容易。

4. 建立全过程、多维度评估体系。

教学评价过程应当是一个民主的交流过程, 教学评价内容也应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是否达到最终知识建构等多方面进行。建构主义主张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 即反思过程, 可指导学生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 对自己进行自我调控, 自我管理和自我修正, 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并通过反思来拓宽思路, 加深理解, 完善思维过程。鉴于此, 笔者认为应对《军人心理学》的考核手段进行改革。缩小课终考核的比例, 而加大过程评价的比例。如期末考试成绩占一定分值, 平时上课发言、讨论、回答问题以及同学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等占一定分值, 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摘要:针对目前《军人心理学》教学呈现目标设置单一化、内容选择教条化、方法运用形式化、评价手段程式化问题, 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军人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多方面给我们许多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茂燕.基于建构主义的军人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教育创新, 2010, (15) .

8.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篇八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教师担任促进者角色,其任务旨在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我们的先学后教,因材施教等先进教育理念,和罗杰斯的学生为中心一样,都是人本主义的教学观。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上,罗杰斯为教师提出的一般建议是: 1、提出学生真正需要的问题;2、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材料;3、教师和每个学生就学业目标订立契约4、鼓励学生思考;5、调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因材施教。 这些建议对我们课堂教学和教科研都有启发意义。提出学生真正需要的.问题就是抓住重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期待,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材料是一种开放式教学策略,实践证明是灵活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尤其适合借鉴此法。教师和每个学生就学业目标订立契约,意在帮助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也有利于对学生个人和班集体的管理。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和因材施教等更是可贵的闪光点。读写能力的培养在本质上是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协调人际关系和因材施教是自由化学习的重要手段。总之,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我的自由读写课题,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措施,我要在实践中深入地学习和借鉴。

9.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篇九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总体印象总是课堂上的表现。毕业前夕,我们做了“初中,这三年”演讲,演讲过后,与学生聊天,谈到一个女生,我说她内向,不善言谈,殊不知他们对她的看法却截然相反,在教室唱歌大声吼叫,寝室里舞蹈不伦不类,引得一阵阵的欢笑,也得到过班级男生的不少呵斥。还有学生对我说:“老师,她骂人可厉害了,大多男生比不上,那脏话一大片,上次还打了一个男生。”我惊愕,原来课下才是他们真实的样子,她成绩好,意志力强,如果不是这样一次意外的交谈,或者说毕业前的一次真实的诉说,那么我永远不了解他们课下的行为。

所以,我真的意识到“三省”大课间尤为重要:课间我不文明了么?我帮助别人了么?我与同学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么?在处理课间小事的时候,首先做到抓住契机,从小事小处及时进行教育。第二,要讲究疏导的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疏导氛围。教师毕竟不是法官判断是非,给予惩罚不是目的。教育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行为能力才是教育意义。给学生创造宣泄的机会,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另外,在疏导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向老师诉说,所以要找准突破口,疏道前尽量多的了解详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开始疏导,疏导时候要耐心、仔细、学会聆听,一点点渗入学生心灵,切中要害,对症下药,做好疏导。

一个不善做小事,或做不好小事的人难成大事,文明课间从小事做起,三省教育在大课间,这就是关注小事的教育,关注细节的教育,必然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10.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篇十

能不学这么多吗?不行!别人都在学!

是啊,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于是孩子苦,家长也苦,孩子弄得毫无生机,家长疲惫不堪,抱怨连天。

幼儿园就学拼音,学写字,小学提前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超前学习英语……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教育乱象?是焦躁的家长,是牟利的各类辅导机构,还是万恶的制度?不得而知,或许什么原因都有一些。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资优生,与之年龄相符的教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但是绝大部分孩子只是普通孩子呀!

“孩子的天性是游戏。”不让孩子尽情游戏,反而埋头于拼音、数数、写字这些超乎他的能力所及的事情,做得不好会挨骂,反而给孩子带来挫败感,更有甚者,一开始就学错了,这个错误可能伴随一生。作为初中语文老师,经常发现有学生声调不知道标在哪个字母上,一些韵母怎么也分不清楚,甚至汉语拼音不会读,读的是英文字母的发音,让人无奈又悲哀。

这样的拔苗助长还会带来连锁反应,到应该学习这个知识的时候,大部分孩子说已经会了,老师就会不讲或简略地讲,那对没有经过拔苗助长的孩子多么不公平!家长哪敢拿自己孩子的学业开玩笑,于是拔苗助长愈演愈烈。

其实,那些被拔苗助长的孩子表面上看获得了自信和荣誉感,其实掌握的是是似而非的知识,老师讲的时候自以为很懂,不去认真听讲,漏掉某个知识不可怕,知识补学很简单,养成浮躁,不专注听课的习惯才要命。

这样害人害己的事情正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想想可怕。

我经常以一个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苦口婆心地劝说那些焦躁的家长,“还孩子童年和快乐”“按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不要想培养万能的孩子”……其实我是穷操心了,人家碍于面子耐着性子听你说完,心里一定是不以为然的,或者这边点头称是,回头我行我素。

想想也是,如果我现在再有一个小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该怎么做?

于是只能庆幸我家女儿早生了几年,她有一对考六七十分也不动声色的父母,有一个嫌她作业多还帮她写作业的妈,还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唉,拔苗助长何时休?一声长叹……

11.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篇十一

当上班主任后,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我非常头疼的事,我非常想去了解孩子,用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有幸的是,我在书店里找到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编著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介绍了64个心理效应,分为三辑,分别是教学中的心理效应、管理中的心理效应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作 者:谢林娜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 刊 名:北京教育(普教版) 英文刊名:BEIJING EDUCATION 年,卷(期):2010 “”(5) 分类号: 关键词: 

★ 给力语录

★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 远离螃蟹心理的人生哲理

★ IAT效应的心理机制研究述评

★ 给力的句子

★ 面试时考官心理都在想些啥 面试时注意事项

★ 给面试时加分的细节

★ 给力才会给钱寓言故事

★ 母亲节给力的祝福语

12.德国职业教育理论的启示 篇十二

——学习李文博《德国职业理论与前沿理论介绍》的体会 畜牧兽医专业谷振山01 2014.11.10 2014年10月10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文博老师在全国中职教师国家级培训班上给我们生动讲述了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并对其中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学习后感觉受益匪浅,现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德国职业教育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的地位,这源于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的引导,德国的职业教育主流思想包括职业教育设计导向,职业教育能力的开发,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和职业教育的教学论等五个方面,核心的内容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实施,这种模式被认为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是由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组织实施的三重负责制。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完成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职业技能,而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其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所授课程中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双元制职业教育录取过程是学生先同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然后根据学徒的职业,再到相应的学校报到学习,受教育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实际的生产岗位和培训中心接受职业技能及相关工艺知识的培训,又以“学生”身份在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

二、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比较

了解了德国的职业教育之后我们知道,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内容按照各专业部制定的培训条例进行,并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并实施的,以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而在我国,则很少有学校和企业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种合作,具体表现是:

1、职业教育与企业脱节。要确保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制订详细周密的教学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强调学用结合,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学习分配,尤其注意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但我国的职业教育从前一直是由学校单独完成包括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教学内容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职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大量的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如今不少学校在推行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企图通过此类方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但是尽管在理论上谈的很多,真正能够与企业和市场需求结合培养人才的职业学校却并不多。

2、职业教育教学系统无法与市场紧密结合。在德国,职业教育的教材经常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进行更新和替换,授课的教师也有很多时间下到企业进行实际的操作,了解最新的技术知识。而在中国,职业学校教师的任务就是讲教材而且教材不变教师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就业市场没有去了解当前的形势缺

乏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积极性。

3、是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没有规范。教材改革盲目而上自成体系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教材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编写教材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形成区域的标准和特色往往是各学校自己编写适合自己教学的教材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所以教学改革的效果不明显。

4、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的监督体系没有形成统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部门没有真正地沟通好对职业技术学校的监督不力学校的理论教学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有些技能鉴定部门为了追求效益和合格率开始降低标准导致学生在就业时职业资格证书不能发挥作用行业协会基本没有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没有为职业教育提供准确的用人信息。我国的职业教育大多是单一的学校行为,脱离实际的理论教学和形式模拟的实践教育只使得职业教育的理论化和动手实践的形式化,成为偏离“职业”教育的障碍。虽然自我国大 力推进职业教育以来,已经有许多学校在通过“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模式来促进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这些大喊“实践和教学要统一”的教育模式其实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少学校的学生即使要实习或者进入企业,都是被要求在校学习1-2年之后,才能到相关的企业和单位实习。这种教育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并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可以说,就目前来看,中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校的教育差别仍然不明显,除了比普通学校多配备了一些实验实习的设施之外,并没有增加更多的实践课程。就国内来看,以分数衡量一切的大潮流也在职业教育中体现着。往往毕业考试的优异成绩,就基本上承认了某一个人已经是位“优秀的技术人员”。而实习成绩,也只不过是一个参考,与毕业考试比起来微不足道。而至于这个“优秀的技术人员”是否能熟练的操纵先进的工业设备,校方完全留给了企业自己去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技术人员到企业以后,不能马上地形成生产力,还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三、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给我们的思考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技能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实行的校企合作正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为企业培养专门的技术工人,把岗位需要与培训内容结合起来,把就业与教育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真实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加之以相关必要的学校理论教育,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他们的“资格”,决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更重要的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

1、建立机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规政策上的支持。德国职业教育发展遥遥领先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教育分流机制比较合理,在小学毕业时就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的分流,初中毕业时再次分流,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差异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并没有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奇异现象,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接受职业教育。我国也急需建立合理的教育分流机制,改变不符合个体发展需要的招生考试制度,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教育。当然,这需要国家在教育政策上给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待遇,加强职业教育的立法,完善各种配套制度的建设。

2.,深化校企合作,切实贯彻产学结合的发展思路。德国的“双元制”,其核心理念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并非常重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并不是停留在接收毕业生的低层次上,而是全面参与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了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相对于我国的职业学校而言,虽然也 提倡校企合作,但大多数仅仅是停留在就业这一个层面,其他方面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实质性联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需要大力改革探索的方面。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其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的教师资格认证系统,对专业任职标准、资格认定制度、师资培养模式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规范了职业教师队伍,确定职业教育的高质量。诚然,高要求必然会有高待遇,德国的职业教师都享受公务员待遇,并享有一系列的在职培训和发展提高的机会。

4.构建多元教育体系,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德国等发达国家都采取了相关措施,增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通融性和互补性。如德国许多州规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培训资格的学生可报考大学。德国的职业教育都实现模块化课程与教学,学生所学课程、所取得的学分、获得的证书、文凭无论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外,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相互承认。这些举措为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教育要求提供许多便利,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5.,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轨,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历系统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德国建立和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学生必须获得相应的文凭或资格证书才能够就业,我国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德国的职业教育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统一并轨,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的特点。而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的毕业文凭只具有学历证明作用,如果要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必须另外到其他培训机构接受职业培训,这实质上是弱化了职业院校的就业培训功能。各级政府应从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实际出发,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对职业院校的毕业文凭的技能含量给予直接的职业资格认可,实现两证并轨,多证合一。

6.,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德国的职业教育能真正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符合企业需要和生产实践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改革策略强调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遵循“知识够用,技能实用”的原则。这与我国现行的以理论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大相径庭,对我国职业教育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有重要的经验借鉴意义。

当然,对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我们不一定就能完全照搬照套,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出适合中国自身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模式,让学生从学校走出去,真正的进入企业当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最适宜的一种模式。在共同商定课程计划、实训方案、考核标准、就业方向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使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得到了确切保证。在学校仍以班级授课的形式由教师授课,在企业则分成小组由师傅指教。企业培

13.老师的心理学教育感悟:“湿猴理论”的启示 篇十三

由是观之,丑小鸭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从水的倒影中发现自己与天空飞过的白天鹅一模一样,于是产生了飞翔的欲望。从此,她的人生开始了一个新的轨迹。

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孙中山小时候,听大人讲太平天国的故事,心里产生了一种冲动。经过不懈努力,他成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后被尊称为“国父”。看来,这个讲古今的人在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中太重要了,因为他使孙中山产生了飞翔的渴望。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对弟子柏拉图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要让它发光……”中国的先贤亚圣孟子也津津乐道:“人之初,性本善。”确实,人性中兼有神性和兽性两部分,教育的责任就是唤醒人性中美好的神性,而去遏制人性中恶的兽性。

不怕同仁笑话,我的天资极为一般,以平凡的成绩进入初中,又以平凡的成绩参加中考。由于家庭贫穷,填报志愿时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14岁进入中等师范学校,17岁踏上讲台,开始了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算而今二十又七年矣。回首走过的道路,真是充满了戏剧和趣味。

刚参加工作,少不更事,见一同事参加自学考试,心头一热便也参加自考。如今想来,这位可敬的同事,他其实就是在我人生上空戛然而过的白天鹅。有趣的是,当时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却学着挚爱的中文专业。一路摸爬滚打,学习不辍,直到今天,还在参加汉语言文学研修班的学习。工作单位也由高寒地带的初小,到中心小学,再到乡级初中。2001年镇安县城区进行首届招聘考试,按招聘制度,我只能拿着数学教学成绩参加语文专业招聘考试。结果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因为我的成绩是全县第一,而参加招聘考试的同事全都是高中或初中语文老师。由此我一下成了镇安教育届的“名人”,也顺利地进入省级重点中学镇安中学,从此开始摸索语文教学。

站了十几年的讲台,却是生平第一次教语文科目,而且是高中语文,心中难免惴惴不安。幸好乘上了“新课改”的东风,我边学边用,一学期听遍了全校三十多位教师的课;时常向教学成绩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请教;自费订阅了《语文学习》杂志,阅览室、图书室我也是座上常客,每学期摘抄的读书笔记都是三四本。第二年,我开始摸索多媒体,尝试在电脑上写作。第三年,我的汗水便有了收获。三年后,我共发表了一百多篇教育教学类文章,约二十万字;撰写的教学案例、制作的课件纷纷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还开办了个人主页,自如地跟学生和天南海北的朋友互帮互进。北京101远程教育网站,看中了我撰写的教案和创新写作讲座,提出与我合作,他们开设了“金老师专栏”,主页上做了强势宣传;《作文报》也把我作为名师推向全国。

教学上,在学生的宽容和帮助下,我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学生自编诗集,收录了两个班129名学生的诗集《蓝蝴蝶》勾住了许多羡慕的眼球。而后一发不可收,散文集《蓝色的雨》,格言集《蓝色鸢尾》先后油印问世;诗歌朗诵比赛,两位女生合作朗诵《致橡树》引发经久不息的掌声;书法展,每人一幅作品,虽然良莠不齐,但学生平添了许多练字的内驱力;演讲会,《我有一个梦想》给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梦的种子,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开花结果;课本剧表演,读书活动,班级图书馆,班级文学社,……

有人问我:“你这样像陀螺似的旋转,到底为了什么?”我抬头望望西天的云霞,许多归鸟在山天相接处欢歌盘旋。沉默良久,我悠悠地答道:“我深深地知道自己不是雄鹰,注定无法翱翔九天,但我愿做一只小鸟,努力给学生做个飞翔的榜样。”

做个飞翔的老师,因为“天空没有留下鸟的影子,但鸟儿已飞过”。

作者|金乾波

★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书笔记

★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书心得

★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后感800字

★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读书心得

★ 初中教师教育感悟随笔

★ 《每个孩子都是教师的宝贝》读书笔记

★ 教育孩子成功的作文

★ 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 一位教师的教育感悟

上一篇:第一课书法教案下一篇:假如我是一只火炬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