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演讲稿

2024-08-14

跨越式发展演讲稿(共8篇)

1.跨越式发展演讲稿 篇一

让青春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闪

光演讲稿

让青春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闪光演讲稿2007-02-23 19:41:47

让青春为xx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闪光演讲稿

青春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青春不仅仅是明媚的花季、迷蒙的雨季、美丽的容貌和漂亮的衣裙,青春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是勤奋的探索和不倦的追求,是勇敢的革新和奇迹的创造,是执著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

86年前的五月四日,一批青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挺身而出,用自己羸弱的肩膀担起了民族救亡的重任,在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今天的我们和那

时的他们一样,都是被称为“人生之春”的青年,不同的是五四青年扛起了拯救国家民族于水火的重担;而我们的责任呢?就是当好建设、发展xx的主力军,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加繁荣富强。

不同的历史境遇赋予了五四青年和我们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同样的青春决定了青年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行业领域都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目前,xx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市委、市政府在对宏观形势的正确判断下,结合xx实际,提出了“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xx”的奋斗目标。我们xx的年青人也要像五四青年一样,积极投身其中,争先创优,全力干事,为xx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19年,毛泽东同志在著名演讲《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就曾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作为xx希望的我们,若不在跻身两百强的进程中冲锋在前,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怎能

配上先锋的名号!

那些为xx发展贡献出毕生精力的前辈们,在xx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已经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同龄人中的那些佼佼者也正逐渐承担起发展xx的重任,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xx经济发展这艘大船不是凭几个佼佼者就开航启程的,这需要全xx的青年人共同参加,一起去划桨,才能确保大船开的又快又稳。或许因为年轻,我们尚显稚嫩、不够成熟;但也正因为年轻,我们在改革面前有“闯劲”,困难面前有“韧劲”,业务面前有“干劲”,学习面前有“钻劲”。青春的我们,认真而不敷衍,踏实而不轻浮,奉献而不索取,真实而不虚伪。面对机遇的挑战,我们决不退缩;面对繁重的工作,我们决不推脱。我们年轻,富有旺盛的激情,富有神奇的构想,我们要把青春的活力化为创造的灵感、工作的动力,积极投身于“跻身全国两百强、打造实力xx”的伟大实践中去,为推动xx经济社

会跨越式发展作出年青人应有的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青年朋友们,目标已为我们确立,广阔的舞台已为我们搭就,让我们牢记并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的殷切希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xx经济腾飞过

2.跨越式发展演讲稿 篇二

一、投融资平台的定义与特点分析

投融资平台是一种隐性的财政赤字, 是政府利用所掌握的一部分资产组合成一个公司, 并通过对平台公司的运作融入资金的方式。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 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 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政府投融资平台拥有四个特点:一是投融资平台是一个由政府成立的公司, 没有什么经营项目;二是投融资平台不以经营为目的, 它是政府筹措资金的一种手段;三是投融资平台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未来的财政收入;四是平台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有政府信用支撑。

二、湖北国有单位固定投资状况分析

现以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状况为切入点, 通过对国有单位的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进行分析, 呈现出湖北省在发展中的资金状况 (文章中资料均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2010》) 。

1、资金来源结构分析

从表1看, 湖北省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规模逐年增大, 2009年投资额相比2007年投资额翻了一番。通过表中数据, 可看出国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急速扩大的内在原因:一是国家预算内资金规模的迅速扩大, 二是自筹资金规模的快速扩大。目前, 自筹资金在湖北省国有单位固定投资中占比较重, 2007—2009年间分别占45.35%、49.71%、45.86%。这一现象说明:湖北政府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很迫切的资金需求, 同时政府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

另外, 资金到位率低也是湖北政府近期所面临的又一大问题。从湖北省统计局最新公布资料看, 2011年一季度, 全省投资资金到位2420.79亿元, 同比增长22.5%, 比1—2月增幅下降2.6个百分点, 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水平8.7个百分点, 资金到位偏低, 说明资金来源紧张。

2、国有单位投资资金去向分析

通过表2、表3可以发现, 湖北省政府的投资大体按照“十一五”规划中的要求, 遵循稳定农业投资, 调整工业等高耗能产业, 并缩小投资规模, 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从投资的建设性质容易看出, 湖北的国有单位投资以新建项目为主。湖北省近年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改建及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 扭转过去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内涵型投资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状态。

综上所述, 湖北省政府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 基本遵循了“十一五”规划中的政策导向, 积极推进着湖北的建设, 在建设中政府自有资金起着重要的主导和引导作用, 政府的自筹资金主要是通过银行放贷的形式获得的, 其中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投融资平台。

三、湖北投融资平台运作现状及分析

1、土地抵押贷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资料, 湖北投融资平台中有10%左右的资金来自土地抵押贷款。这一类贷款的还款保障建立在湖北土地转让价格上涨的预期上。由于土地转让价格和房屋价格有着很强的线性关系, 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反映政府投融资平台中土地抵押贷款的运作状况。假设湖北省每年的土地供给量不变, 并根据无套利理论和均衡的思想假设以下等式成立。

1+土地出让金增长率= (1+房屋价格增长率) × (1+竣工房屋面积增长率)

同时假设每年湖北城区的房屋价格增长率为10%, 首先可以根据上述关系和资料计算出湖北省政府土地出让金增长率 (见表5) 。

由表5算出2002—2009年湖北土地出让金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为25.51%。然后根据中央政府规定的土地出让收入的70%都要用来建设保障房的政策, 初步可以计算出湖北政府在土地出让金上实际获得的收益率为7.653%。

对比金融机构当前贷款利率 (五年以上6.8%) , 得出结论, 湖北政府在投融资平台中的土地抵押贷款的收益可以偿还这类贷款的利息。不过这类土地抵押贷款近期在全国出现了风险警示信号,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 2011年1月至5月, 全国128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相比上年同期下滑了5%, 其中住宅土地出让金下滑14%。由此, 建议银行和湖北政府应加强对此类贷款的监督和管理, 提前扼住并避免土地抵押贷款风险的大规模爆发。

2、以平台公司为抵押的贷款

表6的数据为2009年湖北国有独资公司的经济指标, 虽然用国有独资公司的资料并不能完全反应湖北省投融资平台运作的真实情况, 但是投融资平台中的平台公司大多为国有独资公司, 这些资料在反应平台公司的负债状况上依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通过对表6的数据加以处理, 可以得到国有独资公司的一系列运营指标 (见表7) 。

表7中净运营资本和流动比率反应的是企业短期偿债的能力, 2009年湖北国有独资公司的净运营资本为-35.17亿元, 流动比率为0.88。由此可以推断, 湖北省投融资平台的平台公司迅速变现的能力欠佳, 短期还款的能力也欠佳。从总资产负债比率来看, 2009年湖北省国有独资公司的负债比率为62%, 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的90%~110%的警戒水平。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为5.12%, 低于银行的短期贷款利率。从利息支出和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以及其他业务利润来看, 国有独资公司的净收入为45.46亿元、利息支出为46.42亿元, 有近1亿元的缺口。

综合上述分析, 湖北省融资平台运作状况稳定, 但是现阶段负债压力过大, 如不更改资产结构, 则不宜扩大平台公司的负债规模。

3、政府财务担保贷款

地方财政收入, 是平台中以政府财务为担保贷款的还款保障。根据201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分析报告中的资料, 2009年末湖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总余额2843亿元。2009年湖北省的财政收入814.87亿元, 2009年湖北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额为全省财政收入的3.49倍。政府在融资平台中的贷款数额已经达到一个高值, 湖北省政府如仅利用全部财政收入进行还款, 至少需要三年。

(单位:亿元)

从表8看, 近年来政府财政缺口的规模持续扩大,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很大, 由此可判断, 由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为支撑的平台贷款, 有成为不良贷款的风险。

四、湖北省投融资平台发展环境分析

1、湖北内部经济环境

2005—2010年, 湖北经济和社会文化飞速发展, 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42倍, 年均增长13.9%, 比规划目标高3.9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消费品总额年均增长17.7%,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9%。五年投资总额累计达3.2万亿元, 年均增长29.6%, 超规划目标1.1万亿元, 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达8846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7倍, 许多大型工程启动、完工和投入运营。湖北目前良好的内部经济环境, 提供了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力量。

2、湖北现阶段发展的外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看, 湖北也拥有着较好发展机遇。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使湖北省发展有了强大动力;国际及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 新一轮技术创新加速推进, 为促进湖北省要素集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 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建设“四基地一枢纽”, 着力构建“两纵两横”经济带, 为湖北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武汉市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更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 湖北省具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 现在正是湖北省进行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3、投融资平台发展政策环境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的税务制度的几次改革。1980年, 分税制改革, 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三七分”。1994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变成了“六四分”, 地方的财政权力被削弱了。改革开放以来, 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 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求较为迫切, 政府缺少资金管道来面对建设任务。90年代的商品房制度改革后, 地方政府掀起了土地财政的浪潮,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的调研报告显示, 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收入的40%, 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收入的60%以上。地方政府享受了最大的土地红利。

由于地方土地财政的迅速发展, 与之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2009年3月, 中央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文, 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政策”, 至此, 各地名目繁多的融资平台呈几何级增长。

2008年底以来,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央政府启动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引发了地方政府超过10万亿元的投资冲动, 这产生了巨额的资金缺口。商业银行配合国家经济刺激计划, 加大了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贷款力度。地方政府债务率迅速提高,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末,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接近11万亿元, 相当于2009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3倍。

为了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还债务, 撬动我国金融环境稳定的风险, 2010年1月, 温家宝在国务院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 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为了推进地方建设而产生的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是融资平台在运作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急需掌控的风险, 这两大问题构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

4、金融机构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态度

(1) 银行的友好态度。政府经常采用将存款项目和贷款项目进行捆绑的手段吸引银行放贷, 平台贷款大多有政府信用作为支撑。银行类金融机构自身也缺少稳定的投资途径, 把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方式, 对银行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从表9中数据可以看出, 近年来, 金融机构中财政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这两类存款的总量平均每年以35%左右的速度增长, 远远高于湖北省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政府因建设急需资金, 银行因投资急于放贷, 所以中央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局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发展投融资平台建设”后, 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2) 银行的谨慎态度。商业银行在对于一些财政相对较为脆弱的地级市、县级政府平台放贷时较为谨慎。这些地区的财政层级偏低, 财政资金自给率或财政资本及收入负债率偏高, 并且有一部分贷款是属于信用贷款, 虽然这些贷款有地方人大或财政部门出具的承诺函, 但这些贷款的实际风险不能忽视。有些平台的资本金并不充足, 一些不具备成立投融资平台的地方政府通过将大量不能变现的学校、医院等资产作为资本金注入平台公司, 然后通过包装起来的平台公司向银行融资。平台公司的本质属性依旧是企业, 脱离了政府的有效监管, 又大多缺乏严格的企业化治理和风险控制机制。有银行家表示“地方融资平台的很多贷款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 如果当地政府领导层出现变迁, 贷款确实就会存在得不到偿还的可能”。

根据2010年的调查, 88%的银行家认为不会扩大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贷款, 其中56%的银行家认为应该严格控制或适当收缩, 32%的银行家认为对这类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应该保持现有的规模。

(注: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0。)

五、关于湖北投融资平台发展方向的探讨

1、借鉴西方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

将中国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同西方对比, 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构建模式是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的折中, 具有中国特色。美国地方政府主要是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进行融资, 发行的主体包括政府、政府授信机构和以债券使用机构名字出现的直接发行体, 其中州、市、县政府占50%, 政府授权机构约占47%, 债券使用机构约占3%, 其投资者主要是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和个人投资者, 其中家庭和各类基金约占75%左右;英国则是以私人融资优先权PFI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公私合伙制PPP为政府融资的核心操作方式。

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上同西方具有一定差距, 西方模式在运作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地方不是很规范, 也存在着地方政府负债压力过大的问题。根据现在的统计情况, 美地方政府负债高达两万亿美元, 百余城市的地方政府存在破产的风险。但总的来说, 借鉴西方模式优秀的地方, 并鼓励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运作方式, 是未来湖北投融资平台发展的一大趋势。

2、满足“十二五”规划中湖北跨越式发展的需求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资金需求, 目前, 湖北省计划设立八大省级投融资平台, 现已设立和组建了五大省级投融资平台, 正在筹划和组建的三个为湖北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湖北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从表10看, 湖北省政府希冀利用此资源配置方式, 助推“十二五”规划落实。可见, 满足“十二五”规划中跨越式发展的需求, 是湖北省未来投融资平台的一大发展方向。

3、降低运作风险, 扩大风险掌控能力

2011年上半年, 湖北出台了《关于加强管理促进省级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规范发展的试行意见》 (简称《意见》) 。《意见》的出台, 标志着湖北政府开始对地方投融资行为进行规范。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 在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过程中, 明确功能定位, 坚持基本原则;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职责权限;完善治理结构, 促进规范运作;建立补偿机制, 支持做大做强。

从《意见》看, 湖北省政府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结构治理和运作规范提出了一些要求。通过《意见》, 可以解读出为加强对平台公司的管理力度, 省政府对国有独资平台公司派驻监事会;依法对国有控股平台公司提出监事人选, 并推荐监事会主席人选;各派驻监事会和监事会主席代表省政府对平台公司履行监督职责, 并向省政府报告工作情况, 平台公司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省国资委负责。

由此看来, 平台公司易监督化, 风险可控化, 是湖北省投融资平台未来的另一大发展方向。

4、注入资产规范化, 项目审批科学化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省发展的黄金时期, 投融资平台要积极配合政府, 规范平台项目审批, 把融入资金用在推进湖北发展最需要的环节上, 推动湖北的“十二五”进程。另外, 投融资平台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一些生产效率底下、生产结构亟需调整的项目要规范审批和加强管理力度。

规范平台资产的注入和管理, 《意见》中提出:“根据发展及履职的需要, 省财政厅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向平台公司注入资本金;平台公司应上交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应及时、足额上交省财政厅, 符合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本性支出要求的项目, 可按规定程序申报, 经批准后省财政安排资金作为国有资本金注入平台公司;平台公司按规定减免的税费, 经批准可转作国有资本金。省国资委要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原则,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将所持有的相关国有企业资产或股权, 划转注入平台公司, 扩大平台公司资产规模, 增强平台公司资本实力。”

由此, 投融资项目审批规范化, 投融资公司资产注入和管理规范化, 是未来湖北省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另一方向。

六、关于湖北省融资平台发展的几点建议

1、不宜过分夸大风险

自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恐慌, 否认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风险是不科学的, 但是也不能过分夸大投融资平台所带来的风险。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表现与作用是积极的, 推动了国内需求的扩大, 支持了地方政府的建设, 也扩大了银行的贷款。

所以, 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政府投融资平台, 积极面对, 在利用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时, 也应该积极控制风险, 对政府投融资平台不应该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 盲目的恐惧与担忧。

2、解放思想, 适当扩大规模, 迎合跨越式发展要求

在湖北较好的发展机遇面前, 一味强调控制平台风险, 也可能会使得湖北失去发展的机会。湖北想抓住机会, 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要解放思想, 创新思路, 以改革、开放长远思想建设湖北省投融资平台, 做好优选项目、掌控风险工作, 使平台良好运作。2009年湖北省国有独资公司的负债比率为62%, 低于中国人民银行所设定的90%~110%的警戒水平, 加之湖北经济有较好的增长势头, 建议政府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适当提高负债比率, 放宽投融资有关指标量度, 扩大投融资规模, 迎合湖北跨越式发展的需求。

3、信息公开化, 鼓励专家学者参与平台构架的讨论与研究

信息不透明是投融资平台运作中存在风险的一大症结, 即便直接与投融资平台打交道的商业银行, 也只知道存在风险, 并不能把握其运作的真实风险。因此, 采取一定的手段, 将投融资平台的运作透明化, 有助于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进行量化。另外, 湖北省有着众多的高等院校, 政府应适当鼓励专家学者对相关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将有助于政府在进行融资平台构架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决策。

4、尝试着将投融资平台市场化

应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来监督投融资平台的运作, 鼓励地方投融资平台在资本市场中进行融资。在市场环境中, 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才会更加高效、透明, 资金获取的管道也会拓宽,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对融资平台的管理,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分散风险, 避免银行承担过大压力。

5、预防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所引起的连锁效应

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水平与房地产市场的运作息息相关, 经过几轮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政策调控后, 虽然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并无硬着落的迹象, 但是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却在缩小。虽然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产业结构调整, 但是从近半年来土地出让情况及保障房的建设来看,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压力, 政府应该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房地产市场做好准备。

6、推行地方政府债券

从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来看,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依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可是政府一旦面临政府资金链断裂的巨大风险,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许是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湖北省政府: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湖北日报, 2011-04-01.

[2]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金融统计分析报告 (2010年第1季度)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3]巴曙松: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0[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4]贾玉宝:地方投融资沉浮录[EB/OL].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7/xMMDAwMDIxMjcxMQ_3.html, 21, 201012-24.

[5]陈少强、吴育新、马忠华:理性看待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1720982.html, 2010-5-28

[6]王丹莉:浅谈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0 (10) .

3.“跨越式发展”之惑 篇三

结论显然不会这么简单。请看另一组统计: 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为6.2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超过全球排名第2位到第20位的钢铁大国产量之和,而且,绝大部分的产量都由中国自己消耗了。2009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耗达31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17.5%;而同期中国GDP为3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54万亿美元比重的8.7%。2010年,中国用电量达到4.19亿千瓦时,超过美国同期的4.15亿千瓦时,成为全球用电量最大的国家。显而易见,这种“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以大量资源消耗为代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没人能够否认中国经济以及装备制造产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只不过,目前的这种增长方式到了必须进行根本性转变的时候了,而这种转变绝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或者是规划中。

遗憾的是,现实中,“跨越式发展”这样的用词,仍会在对装备制造领域强势企业的夸赞中被经常采用。只是,那其中所能包括的内涵并不能经得起推敲。一切可以靠投资解决的产能问题,更容易引发企业的兴奋与冲动,“跑马圈地”式的铺摊子模式随处可见,缺乏产业及技术背景下的跨行业投资司空见惯。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核心制造能力的普遍缺失,使技术“空心化”成为一种常态,而具备“自主集成能力”的托词则成为了这种缺失的遮羞布。就连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也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患上了两种“病”——“心脏病”和“神经病”。如果这种比喻是业内人士对产业内质的一种客观表达的话,那么,作为全球最大的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的体质难道还不令人担心吗?

细致观察并不难发现,急功近利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主流价值观。资本也好,企业也好,即使是在科技领域无不如此。近12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就八次空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现行科技领域发展思路,难以避免出现短期行为的倾向,进而使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被边缘化。而自上世纪末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后,涉及产业层面的共性技术研究也遭受到极大的削弱。或许,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会是一种不错的解释,不过,企业的创新过程更关注实际应用是必然的,而没有基础性研究的支撑,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也摆脱不掉二流、三流的命运。装备制造业所患的两种“病”就是证明。而在这样背景下所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如果还不能说是浪费的话,起码也是极不经济的。

显然,在当前形势下,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实现结构性转型和升级不仅必要而且迫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需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体系支撑。

4.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演讲稿1 篇四

解放思想,首先我们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不求上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勇于面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

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学科的技术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上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的,持久的。随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教师心中扎根,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越来越多,结合他们的爱好,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和活动形式,那么他们对我们这些教师也会更加拥护了。这也正是新课标、新理念给我们带来的良好效果。

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感到学校和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重新建构教学内容。在平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我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今天,我们

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其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5.转型跨越演讲稿2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xx公司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凝聚智慧力量 助推企业发展》。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诚然,“中国梦”是个人的,是国家,更是民族的,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

对于我们xx人来说,我们的梦便汇聚而成了“xx梦”。“xx梦”它需要我们所有xx人凝聚力量共同铸造。

我,作为xx的一名新兵,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工龄,但在工作实践中,我真切地认识到凝心聚力、集中优势才能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和xx市场的不断发展,xx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各个层级无比严峻的考验,但同时我们还有很多优势去竞争去赢得转型的成功。

xx公司建成有xx年了,一直承担着xxxx的职责。它是xx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纽带、为保障两者之间的利益与需求提供了一个“支付宝”平台。xx县有着丰富的xx资源,在xx市场繁荣时期大大地推动了xx的经济,这为公司奠定了资金基础。xx公司在行使着权利的同时,以热情的态度,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极好的口碑。所以我相信xx公司可以凭借这些优势在转型跨越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转型之路。

要转型,转变观念是第一步。拿破仑.希尔曾在成功学中说:

“一切缘于观念。”今年,我公司业务部门也创新经营理念,锁定目标行业市场,加大业务开发力度,将业务开发模式从资源“坐等”向资源“推销”转变,在经营观念创新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这种经营模式的创新为xx公司带来了新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人才培养与运用。人才是支撑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才是推动社会繁荣进步的“第一资源”,人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仁人志士。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在人才强企战略的指引下,我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坚持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形成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和谐发展局面,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转型,归根结底就是靠实体经济用自己的智慧赚钱”。起步可以晚,但起点不能低。为此,xx公司凝聚全员智慧,将xx作为我们今后转型发展的重点。公司的营业收入90%是靠贸易经销,公路站点、终端客户、营销团队、现成的煤矿是固有优势,在完成了产、运、销的完美布局后,发展专业化的煤炭物流服务成为柳林公司全员夙夜以求的目标。同时,在xx县加大“1+2”模式推进过程中,明确提出要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激活全县的发展活力。由此,xx开发也成为xx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事们,年轻的朋友们,我们知道,青年者,人生之王,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青年人都挑起过重担,做出过贡献。今天,崭新的时代为我们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转型提升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时代的主旋律在向我们招手,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永远记住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的能力有限,但我的努力无限;我的水平不高,但我却斗志昂扬。钢花在淬炼时迸射,彩虹在风雨后飞扬,四平八稳、不温不火非年轻人所取,我们需要的是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激情与活力,我相信,在这崇尚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实干的良好氛围中,只要我们有凤凰涅槃的勇气,浴火重生的气魄,就一定能踏着铿锵有力的步点,与这时代的主旋律共鸣!

6.跨越式发展演讲稿 篇六

根据省委《关于开展“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全面振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和《中共丹东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现就在全市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围绕科学发展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既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加快实现丹东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的“总开关”。今年年初,我市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加快丹东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研讨活动,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领导对丹东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问题,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理清思路,转变作风,加快了丹东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步伐。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下一步要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对于丹东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投身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共识。

当前,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既给丹东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冷静地分析和判断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充分地估计世界金融动荡、经济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放在当前国际国内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谋划,充分认识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形势下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在年初解放思想研讨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形势,开阔眼界,理性思维,深入研讨,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实践、破解发展难题、检验发展成效,加快推动丹东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

二、紧密结合丹东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是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要求,抓住“抓项目,促发展;抓民生,促和谐”这个实践载体,紧密联系丹东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创新,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成为丹东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要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 参加到大讨论中来,确保人人融入讨论、人人受到教育、人人解放思想。

要选准解放思想的突破口,紧密联系丹东实际开展大讨论活动,切实达到坚定一个信心、回答两个问题、做到三个认清、破除四个观念、树立五种意识。

“坚定一个信心”,就是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科学发展信心不足、发展思路不清、发展方式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当前特别是要解决好一些干部看困难多、看问题多,强调客观因素多、强调不利因素多,对丹东跨越式发展缺乏信心、对经济危机存在恐慌等问题,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理清发展思路,形成发展的合力,切实把发展作为解决丹东所有问题·的关键,进一步把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落实到丹东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各项工作之中。

“回答两个问题”,就是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抓住事关丹东跨越式发展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清楚回答丹东能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怎么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两个重大问题,统一思想,澄清模糊认识,振奋精神,明确目标,开阔思路。

“做到三个认清”,就是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认清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认清我市发展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进一步认清丹东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不断增强加快实现丹东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的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破除四个观念”,就是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坚决破除计划经济的僵化观念、因循守旧的陈旧观念、、急功近利的功利观念、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着力解决片面发展、盲目发展、只顾眼前发展、不顾代价发展等问题,着力解决全局意识不强,不能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等问题,坚持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谋划发展问题,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中抢抓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优势的互补中创造新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把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落到实处。

“强化五个意识”,就是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改革意识、实干意识、跨越意识,着力解决执政为民意识淡薄问题,解决作风飘浮、坐而论道问题,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行党纪不严问题,力口快实施民生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进一步把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做好结合文章,联系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坚持把大讨论活动同推动丹东跨越式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同总结今年工作、谋划明年目标结合起来。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大讨论活动,切实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不断理清工作思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确保丹东跨越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三、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1、组织专题学习。各级党委(党组)要围绕解放思想,重点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剖析坚持科学发展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深刻认识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解放思想的重点、难点和方式、方法。

2、开展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座谈交流活动。结合开展“下基层、查实情、解难题、求实效”调研活动和“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实践活动,通过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和调研,找出影响我市跨越式发展的突出问题,了解掌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搞好一项调研,找准一个问题,破解一个难题,推进一项工作。

3、开展自查自摆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依靠群众、发扬民主,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广泛发动群众,采取座谈、发函、走访、调研、问卷等多种形式,重点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的呼声,自查自摆在解放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解放思想的突破口。

4、开展献策丹东活动。通过开展“知市情、献计策、促发展”活动,组织市直机关干部每人至少为力口快丹东发展献一策,巩固和发展“献策丹东”活动成果,推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党员群众参与

“丹东发展之我见”专题讨论和演讲活动,广集民智,广纳贤言。举办“走出丹东看丹东”座谈会,请在外地工作的丹东人为丹东的发展建言献策。

5、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市委讲师团和市、县(市)区两级党校的作用,组织力量深入到全市的企业、农村、机关、学校和社区做辅导报告,为广大干部群众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6、举办丹东科学发展论坛。围绕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抓项目促发展、抓民生促和谐、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培育丹东特色主导产业、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组织举办系列丹东科学发展专题论坛,邀请各级干部和专家学者参与研讨,深入研究丹东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推进丹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7、举办系列理论研讨会。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主题,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解放思想理论研讨会,对照本次大讨论活动的任务要求,特别是要对照营口、铁岭的发展变化,认真查摆丹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今年11月下旬,全市将召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丹东跨越式发展”系列理论研讨会。

8、举办专题报告会。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作解放思想、促进科学发展辅导报告,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的同时,查找出存在的不足,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

9、举办征文活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在丹东”.主题征文活动,重点反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的成果。

10、组织媒体开辟专栏。市级各新闻媒体要开辟“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专栏,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进行连续报道和跟踪报道,突出宣传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果。同时,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还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大胆实践,通过开展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推动大讨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四、切实加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要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纳入重要日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大讨论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和要求,把大讨论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参加第一·学习实践活动的部门和单位,要把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讨论活动。各县(市)区和未列入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部门和单位也要高度重视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周绕主题搞好调查研究,组织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讨论活动。

2、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讨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主持并带头参加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基层开展的讨论活动,带头解放思想,认真剖析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查找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带动党员群众参与讨 论活动。

3、要充分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大讨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广大党员广泛参与研讨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一次解放思想研讨会,形成一篇书面汇报材料,于11月30日前报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还要积极探索有利于解放思想的方法,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论坛、研讨、征文、演讲等活动,广泛动员和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来。

4、要及时总结交流大讨论活动经验。认真总结、及时交流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搞好大讨论活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县(市)区、市直和中省直各部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大讨论活动扎实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7.跨越式发展演讲稿 篇七

关键词:辽宁,跨越式发展战略,后发优势,创新

所谓“跨越式发展”, 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这种赶超, 既包括时间的赶超, 也包括阶段的赶超;既是对经验的借鉴, 也是对教训的规避。超常规是结合特定区域现状, 对原有模式的扬弃, 其既是时间上的“超常规”, 也是速度上的“超常规”, 更是质量上的“超常规”。无论是“超常规”, 还是“赶超”, 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都应该是速度与效率并重, 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 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高速模式, 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效发展模式。

辽宁地处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区的结合部, 是东北与华北贸易的结点, 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东北亚经济圈战略转移的物流通道。东北亚地区有望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中心;而亚太地区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因此, 辽宁区域经济的发展, 不仅对中国经济, 更对广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意义重大。

在当今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 辽宁要实现“在高起点上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在高水平上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高层次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在高标准上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有四个层面的战略思考:在思想理念层面, 开放思想, 融入全球经济的竞争与合作的大框架中;在政府政策层面, 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适度倾斜和支持;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建设层面,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在企业层面, 支持和鼓励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

一、经济融合中的开放思维

“视野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最早进入计划体制, 最晚退出计划体制, 特殊的历史使命决定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辽宁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 辽宁是受经济体制影响最深、时间最长的地区, 这也形成了深入东北人骨髓的“计划经济文化”。这种思维、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发展的理解上, 还体现在对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发展路径的探索和选择上。

以开放的思维, 融合的态度, 在更广大的框架下设计辽宁经济的发展战略, 从而构建一个大的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体系——引领东北振兴, 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 参与亚太经济发展, 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在区域经济中, 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区位, 处在东北亚地区多层次国际分工体系的垂直与水平分工的交叉点上, 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中心。要主动接轨环渤海区域经济, 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 加入亚太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进程, 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合作框架下的竞争战略

在东北区域范围内, 辽宁牵头东北三省, 实现同行业内的水平性分工与协作;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中, 辽宁既可以通过承接日、韩产业的梯度转移, 逐步掌握新产品开发技术和大规模生产技术, 加强辽宁省工业优势,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还可以利用俄罗斯巨大的资源优势, 良好经济发展势头所带来的潜在市场, 以及朝鲜改革可能诞生的巨大市场;在全球经济层面, 把握国际经济总体走势,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携手全球区域经济, 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新的产业转移机遇, 从而建立起灵活多样的合作机制, 在多层次、多行业的合作的基础上, 借力借智, 实现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 尽快掌握国际竞争的规则, 更多参与国际竞争标准的制定, 从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辽宁只有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中的互补性和融合性, 取长补短, 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共赢, 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才能实现辽宁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所谓后发优势, 是指发展中国家作为“后发者”, 利用、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技术和经验, 节省发展时间, 减少风险, 避免失败, 少走弯路, 从而获得更快、更有效率的发展机会和跳跃式赶超的条件。通过对发达区域和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总结和借鉴, 辽宁经济可以充分借鉴已有的经验, 吸取过往的教训, 运用后发战略, 实施跨越式发展。后发战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区域发展定位的科学化

辽宁是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沈阳、大连与长春、哈尔滨之间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合作。随着国家开发辽宁沿海五点一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传统的经济思维和习惯被打破, 思路转变引导了战略的转变, 辽宁的开放思维, 已经将自身定位在我国北方重要的沿海城市。

以全球经济为视角、以开放融合的大思维, 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准确定位辽宁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避免其他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过高多大、不切实际的定位错误 (如一窝蜂地“CBD”、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经济中心的目标定位) , 在清晰合理定位的前提下, 规划经济发展和建设, 规划重点产业发展, 规划产业结构布局, 实现辽宁工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 区域发展环境的制度化

发展环境制度化, 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发展成功的经验总结。过去它是制约辽宁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 现在, 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加大环境建设力度, 增加区域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是辽宁实施跨越式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辽宁义县七里河工业先导区入口, 一个大大标牌上醒目地写着这样一句话:“软环境是硬生产力”。辽宁经济实施跨越式发展, 必须克服以往招商引资思路错位的问题, 由重视“经营环境建设”向重视“法制环境构建”转变, 由“先期免费”吸引投资向“后期服务”提升环境吸引力转变, 用先进的硬环境, 优质、高效的软环境, 制度化的发展机制保证辽宁经济的高速、跨越式发展。

(三) 资源利用机制的市场化

区域发展规划的适度化要求发展中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基础设施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系统规划, 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摄取要遵循适度原则, 控制和约束非理性的过度开采, 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实现当代人的利益。在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要更多地考虑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 改变大量生产、消费、排污的传统生产模式。通过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 严格项目审批, 实现环境保护法制化和制度化。二要建立科学的自然资源交易制度, 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三要明确监护人责任, 并将其置于市场机制约束之中。

(四) 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很多人把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方非公经济的发展。而“一直被视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成功范例”的“苏南模式”和“孕育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最早胚胎”的“温州模式”,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对两种模式的分析、评价、展望和借鉴无论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上, 都没有停止过, 辽宁经济的发展也完全可以发挥成功模式的示范作用, 学习、实践, 干中学, 干中提升、优化出自己独特的模式, 以支撑辽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重视民营经济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 放宽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和扩大非国有经济的投资, 创造有利于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条件, 营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 建立多样化的企业所有制结构, 使非国有经济与国有经济在不同的领域, 互补合作, 是辽宁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关键步骤之一。

三、创新支撑下的赶超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革命为辽宁实现超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辽宁可以跨越传统工业化的某些阶段,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 也要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 尤其是近30年, 东部、东南部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的思维、优惠的政策、创新的体制和灵活的机制。其先发的市场经济意识、灵活运行机制、高效的政府工作效率是值得辽宁经济发展借鉴的。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南方经济发展中灵活的机制因素可见一斑。在有百年“敲糖换毛”历史的义乌, 《小百货敲糖换取鸡毛什肥临时许可证》的发放, 孕育了民营经济的温床。今天, 在中国江浙一代的土地上, 仍有很多大规模的专业化市场的存在、兴旺, 灵活的机制、开放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大胆的尝试都是这片土地滋润、繁茂的原因所在。

(一) 体制创新是前提

体制的创新体现在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 关键在于产权改革和建立健全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坚决摈弃单凭GDP论英雄。国有企业比重过大, 企业破产和重组改革困难重重, 成为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障碍和政府的沉重包袱。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 会形成两个后果, 一是所要支付的改革成本会像滚雪球似的, 以每年10%~15%的速度累积增加, 最终越积越高;二是如果不能妥当地安置人员, 安排社会保障, 支付应缴付费用, 将会进一步加大不安定因素。这两点对于辽宁经济的发展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考核体制创新, 是对发展目标认知的创新;经济体制创新, 是对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 这些都是在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基础上的借鉴和总结, 是辽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机制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机制, 以吸引国际资本和中国的外地资本, 同时扩大本地投资积极性, 这是当前最关键的任务;二是完善产品市场机制, 彻底改变市场经济的思维和模式, 消除对计划体制的依赖, 推进产品在本地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开发;三是完善人才市场机制, 充分开发和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

(二) 技术创新是成败与否的关键

辽宁有着比沿海地区成本低、素质高的人力资本, 但是体制和机制的落后, 导致人才, 尤其是技术人才不断外流, 辽宁经济发展遭遇人力资源瓶颈。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地改善人才使用机制, 提供人才发展空间, 发挥人才的智力和能力, 辽宁经济的发展、赶超、跨越等都是空谈。在建国之初, 辽宁经历了一次赶超过程, 国家通过集中、计划体制, 迅速地在东北建立起了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完备的工业体系。如果说工业化赶超通过依赖技术模仿后发优势即可实现, 但信息化赶超能否实现, 则取决于技术创新后发优势的有效利用和发挥。因此, 技术创新成为辽宁经济实施跨越式战略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

辽宁应该也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以开放的思维, 融合的态度, 合作的姿态, 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 创新体制, 创新机制, 创新人才使用, 创新发展环境, 规避以往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矛盾、问题与冲突, 跨越式地实现辽宁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高速度、均衡和谐发展。应该说, 辽宁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选择, 既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大趋势的战略选择, 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择;既是突破辽宁资源约束现状的战略选择, 也是切合辽宁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贾庆林在辽宁调研时强调:攻坚保增长同心促和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 2009-06-15.

[2]陈鲁梅.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经济师, 2005 (7) :257.

[3]陆加胜, 李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5 (24) :第4卷41-42.

[4]姜军.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能力建设[J].党史纵横, 2005 (12) :32-33.

8.“跨越式”发展的营销机遇 篇八

从2000年开始,唐·舒尔茨开始了在中国大陆的定期旅行,并且参加各种讲座、会议和培训班,与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相关人士交流。他在思索中国企业应该如何理解和学习跨国企业的营销模式和方法,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与各大营销组织竞争和获胜的方法与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这些思索又能否丰富他的理论。

现在有许多中国公司在学习跨国公司的营销手法,许多跨国公司的做法都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你认为这种追捧式学习是否必要?中国公司应该如何建立适合自身的营销模式?

中国公司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学习,跨国公司的市场营销体系有着很好的传承,许多公司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建立了自己公司的一套营销体系。中国公司最紧要的是确认公司应该做什么,面对的是哪一部分消费者。

另外,西方公司的领先程度并不是中国公司想象得那么大。西方公司也正在试图进行改变,因为它们意识到它们创立于半个世纪前甚至更久的营销方法和技巧与现在的市场需求并不十分吻合,但是它们要改变却并不十分容易。

我想中国的公司大都试图模仿西方公司正在做的,但它们模仿的东西很多是西方公司的坏习惯。为什么你有机会一开始就可以改变,但还要去拾起别人的坏习惯呢?所以我建议中国公司可以向西方公司学习,但不要犯它们已经犯的错误,他们最大的机遇和挑战是可以建立新平台而不是重建老的平台。

西方公司建立得不好的东西,也是它们正在试图摆脱的东西。如果你在早一些时候模仿,你并不会知道这些弊端。所以对中国企业而言,现在是非常好的时机,在一旁看看什么是值得做的,什么是需要迈开第一步的,而不是拷贝一些马上就要改变的东西。

你也可以看到很多跨国公司都在中国市场上试图改变,一位跨国公司的高层对我说:“我们长期坚持的经营方式在中国市场上并不能正常运转,我们必须改变它们。中国的营销方式与西方世界的很不一样。”

IMC的观点正被中国企业广泛使用,特别是家电行业和通讯行业的许多企业都受益匪浅,但其使用主要是体现在营销传播方面,在系统性营销模式构建方面没有什么进展,你在这一方面有什么建议呢?

整合营销传播(IMC)的使用过程中必须非常注意与本地文化的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合作,比西方市场更注重关系。我认为中国公司的一个优势在于他们几乎都是白手起家,不必象西方公司那样不得不遵循一些既定的规则。从一开始它们就可以寻求一些新的运营模式,而不必完全遵守西方已有的模式,它们可以学习西方公司先进的东西,但是它们不需要走西方公司已经走过的弯路。

正如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公司热衷于向西方学习营销方法的时候,西方公司大都认为质量不是最重要的,而日本的公司却并没有一味追随西方公司的脚步,相反日本的公司非常重视质量,而现在西方的公司都力求在质量上赶上日本公司。

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越来越快,顾客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善变,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消费者分析,对消费者有效分类?

公司的注意力可以划分为对产品的关注和对消费者的关注,我想企业必须顺应两方面的改变:一种是供应模式的改变,现在大多数公司都奉行本地化生产;另一种在于关注于消费者,过去制造商都倡导“消费者请注意”,但现在已经被“请注意消费者”所取代,我认为将注意力集中在消费者身上的公司会更容易取得成功。

企业要重视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他们在做什么?是否大量消费公司的产品?他们是否只在本地消费?他们喜欢到百货大楼消费还是喜欢到小的专卖店消费?关注他们的行为方式以求理解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样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

观察消费者行为的基础是让他们自由地选择目标,而不是引导他们去选择预先定下的目标。营销人员应将有相似行为的主体集中起来编为一组,这些人可能使用产品的方式很类似,也可能是以相当接近的方式处理外部信息,每组情况都各不相同。

因此,整合营销传播事实上超越了以前的市场细分概念,而是根据个人群体在市场上的行为进行归类。我们必须识别消费者的行动与做法,然后把它们变成自然形成的市场群体。例如营销人员可以找出有哪些客户或公司团体购买、怎么买、什么时候买、买了多少、未来可能买多少。

你提到“企业必须关注所有顾客的接触点,而不仅仅是顾客付费的接触点。”但是完全以顾客为中心、倾听顾客的意见并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必然会增加开支,这也是企业在这方面差强人意的原因所在。企业应该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关注所有的顾客接触点可以从好几个角度产生价值:帮助公司的市场计划更有效;帮助公司更有效率;帮助公司了解什么样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了解怎样与消费者建立更好的关系。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可以考查短期效益、长期效益、消费者价值,从而产生品牌的综合效益。

关注所有的消费者接触点,要考查的就不只是消费者对广告的反映如何,考查的不是卖出了什么,而是什么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效的?消费者关注什么?公司要试图去理解消费者的观点,去了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什么观点反映出来,有时也包括消费者心理分析。

上一篇:新疆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下一篇:文明创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