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2024-06-22

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精选6篇)

1.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篇一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为我国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调整,提高基层人民银行资金汇划效率、业务处理质量的同时,为基层人民银行带来诸多风险问题,对基层人民银行的发展与改革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一、现阶段基层人民银行所存在的会计风险

1.人员因素产生的风险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县级人民银行的会计执行人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部分会计人员未达到会计的相关要求;其二,高层会计人员较为欠缺,中低层会计人员众多;其三,综合性人才相对较少,多数会计人员为单一型人才,即仅具备会计专业技能或者是仅具备计算机专业技能;其四,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偏低,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其五,人员老龄化趋势较为严重,呈现年龄断层现象。受以上多种人员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层人民银行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出现道德性风险、客观性风险、意识性风险、执行性风险、技术性风险等。2.系统因素产生的风险会计核算人员对科学技术依赖性相对较强,因计算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某种缺漏或者问题,在会计核算中出现系统失灵、系统漏洞等风险性问题。其一,“系统失灵”,该风险主要是因业务系统或者是网络出现故障,突然中断业务处理工作,导致业务处理呈现一种混乱局面。其二,“系统漏洞”,该风险主要是因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引发会计风险,例如转换会计报表的各项数据能够对基础数据进行修改,致使会计报告失真;设定资金清算时开户单位出现余额不足现象,无法实现调剂工作,引发流动性风险;系统版本不断升级,旧版本备份数据实效。3.内控因素产生的风险内部控制引发风险,主要是因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完整性、一体性与全面性,管理制度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业务的实际需求;制度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监督管理工作缺乏落实,管控效果不够明显。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制度问题。基层银行内部控制度、操作规章、风险点控制措施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与标准,导致风险控制工作缺乏全面性、准确性与可靠性。例如,部分制度缺乏精细性,其关键控制点依旧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管理工作进行整体深入;管理制度之间没有做好衔接工作,各项管理规章呈现自相矛盾的.现象;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与发展,无法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其二,执行问题。制度执行过程依然呈现混岗管理、替岗管理、交叉管理等现象,内控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其三,管控问题。内部控制主要涉及内部审计、事后监督等部门,提高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均属于事后监督。虽然计算机技术在基层人民银行中的普及与发展,但审计手段依然比较落后。因现行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无法全面落实,呈现屡查不改等问题。

二、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策略与对策

1.落实会计队伍建设工作基层人民银行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提高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与建设工作,不断充实会计岗位的后备力量,积极迎合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会计业务的各项需求,全面落实风险控制工作。在基层人民银行发展建设中,会计工作是其建设核心内容之一,是金融风险的直观因素。针对我国基层银行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道德性风险、客观性风险、意识性风险、执行性风险、技术性风险等问题,需要基层人民银行的管理人员提高对会计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坚持“凭证上岗”政策,确保每一位会计工作者均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为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工作提供人力基础。为扩大基层人民银行队伍,提高基层人民银行人力资源质量,基层人民银行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原则,不断将先进的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引进基层人民银行工作中,全面落实基层人民银行人才建设工作,注重基层银行之间的联合,加强各银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端正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技能与职业水平,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2.完善操作与系统各功能为解决会计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对跨级操作程序与系统功能进行完善与整合,实现对现行会计操作系统的优化与更新,从根本上消除系统风险。为此,基层人民银行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其一,落实印鉴验印工作,用电子验证方式代替手工验证方式,将开户单位的预留信息储存到电脑系统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取款凭证进行验证,核对印鉴的真假,并对核对情况进行记录与储存,为监督人员提供监督依据;其二,增加凭证号码维护双人复核功能,防止单人复核工作出现不公正的隐患问题;其三,主观部门应针对操作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查找与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其四,增设限制重复登录、强制签退等动能,确保操作员能够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基层人民银行需要全面落实通信网络建设管理工作,实施主线路与备份线路双线并存的运行模式,提升网络通信管理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基层人民银行在选择通信网络运行商时,主线路与备份线路分别选择不同的网络运行商。选择好主线路运行商后应与其签订长期的网络通信服务协议,使运行商能够为基层人民银行提供长期的网络通信服务,整个服务模式具有固定性与长久性;选择好备份线路运行商后应与其签订应急通信网络服务协议,当主线路供应商的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够立即更换线路,确保基层人民银行系统能够正常运行。3.全面落实内控管理工作为确保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防范与管理,需要基层人民银行能够从制度管理体系入手,构建一体化、系统化、全面化、合理化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认真梳理会计规章制度,根据基层人民银行的实际运行情况,针对会计核算工作中操作性不强,无法适应现代化会计业务需求的制度进行统一修正与优化,提高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基层人民银行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规整与精简,废除与现代化会计核算工作无法协调一致的业务操作流程与规章,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并对散落在不同制度中的内容进行规整与梳理,使会计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控制机制,使会计审核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全面落实。

三、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为我国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针对现阶段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多种风险问题,需要基层人民银行分别从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内控管理入手,全面落实会计队伍建设工作,完善操作与系统各功能,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整合,从根本上消除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吕立.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对策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5(04):40~43.

[2]刘瑞芬.信息化时代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4):202~203.

[3]姚晓霞,张巧梅,王崇建.信息化时代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探析[J].金融科技时代,2014,(10):102~103.

[4]何燕.控制论在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西部金融,2013,(12):98~100.

2.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篇二

随着近几年银行系统整合和业务信息处理集中化的发展,诸如客服、数据库维护、数据备份、业务程序开发以及电子设备统一采购等职能逐渐向总行集中,数据集中后二级分行的科技工作主要是网络维护、业务系统维护、电子设备维护。与总行、一级分行相比,二级分行的信息科技工作量小,科技含量低,信息科技风险点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二级分行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可以放松。如今,随着银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银行稳健运营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计算机在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业务处理系统都由计算机承担,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对银行的工作开展、社会声誉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对于二级分行来说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二、信息科技风险分析

要做好二级分行信息科技工作,有效防范信息科技风险,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基于二级分行的信息系统基本情况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进而避免盲目防范,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控制风险。二级分行大多建有独立机房,机房建设标准多为C类,交换机、路由器及防火墙等网络设备为其主要设备。主要业务系统为应用类业务网络系统,通过网络专线与上级行通信,访问上级行的业务系统服务器。在人员配置方面多为一到两人。系统维护,技术支持,安全防范,保障银行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二级分行信息科技工作的重点。如今随着分支机构和电子设备不断增加以及业务量的不断攀升,系统维护,技术支持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大,作为与上级行连接的网络分中心,二级分行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面临的信息科技风险也在日益加重。就目前二级分行的信息系统基本情况看,二级分行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实体风险

一是由于不可抗力,机房环境遭受水害、鼠害、火灾、强磁场等自然灾害,导致机房环境遭到破坏的风险;二是防雷系统等安全设施不健全或失灵,致使机房设备遭受雷击和静电侵害,造成设备损坏或工作不正常的风险。三是机房供配电系统出现故障,造成机房停电或设备损坏的风险。四是机房网络核心设备的软、硬件故障,备用设备未能正常接替故障设备,故障无法及时排除,导致网络系统瘫痪的风险。五是通信运营商机房、线路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租用的通信线路部分或全部中断,造成业务中断的风险。六是受办公楼基础条件的限制,机房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某些不可预知的风险。

2、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这里是指因人的主观因素而给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一是计算机使用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操作权限界定不清,从而引发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操作风险。二是维修、报废设备时,未将硬盘中涉密信息资料或客户信息清除,造成重要信息泄露。三是移动存储介质的内、外网交叉使用,或内网设备非法连接外网造成病毒感染、信息泄露,或大规模病毒爆发造成系统瘫痪的风险。四是不法分子在ATM上安装磁条信息读取设备和针孔摄像机,复制银行卡以盗取客户资金或在通信链路上非法私接、窃用、截取数据流等风险。

3、科技管理风险

一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工作不规范,措施不得当,从而引发生产事故。二是生产事故发生后缺乏合理明确的应急处置流程,或对应急处置流程不熟悉,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生产事故,排除风险。三是未对重要信息进行有效地识别和备份,在重要信息遗失、受损和破坏的情况下不能顺利进行恢复和再生。

三、信息科技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对信息科技风险的分析不难得出其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未形成完善的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和保障体系,缺少识别、监测信息系统风险的技术和手段,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是对信息科技风险及其影响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操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再次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一套完善的信息科技安全管理体系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最后是忽视信息科技风险的预防,多数二级分行中心机房未配备环境监控系统,不能对机房内的供电、温湿度及软硬件进行实时监控,无法在第一时间对机房内出现的异常情况发出警报,使信息科技人员根据警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另外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一旦发生问题,应急预案难以生效。

四、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为保证二级分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防范。

第一,充分认识信息科技安全的重要性,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行的总体风险框架,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全系统自上而下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各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职责,提高认识,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加大对信息科技风险的防范力度。

第二,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完善机房基础设施配备,对关键设备进行冗余配置,实现双机热备份,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避免因系统单点故障而导致整个业务系统中断。同时对各应用系统做好必要的数据备份,备份是数据高可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在系统数据崩溃后能够快速的恢复数据,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注重落实。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是有效防控信息科技风险根本保障。需加强网络管制,制定并严格执行机房管理、内外网隔离、互联网接入审批等科技管理相关制度,抓好事前预防,用制度约束行为,同时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制和事故追究责任制。

第四,加强对信息科技风险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二级分行科技人员,其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了信息科技风险防范能力的高低,因此科技人员应认清新形势下二级分行信息科技工作的重点,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不断通过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控制能力。对于业务操作人员,应明确其权限和责任范围,并按照权限、责任范围实行严格的限制,相互制约、互相监督,防止权限过于集中,避免出现管理空档。不断培养全员科技风险防范意识和制度执行意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的“防火墙”,从而有效地预防因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计算机操作风险。

第五,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加强风险排查。良好的日常维护工作是发现并排除隐患,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需建立机房巡检机制,做好日常的设备巡检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全行网络设备以及供电系统的检查,有效防范信息系统实体风险。注重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防治,防止“黑客”入侵和病毒侵害。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上级行及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合力,通过定期对信息科技系统开展全面的风险排查,实现对信息科技风险的及时预警、识别、和控制。

第六,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应急管理,并定期组织演练,使应急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需加强与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电信运营商以及设备厂商等外部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系统事件发生时外部协作的及时有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才不至于临阵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无小事,对于二级分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仍然是信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全行各条线人员提高认识,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构筑起一道信息科技的安全防线,保障各系统的平稳运行以及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摘要:在银行信息处理集中化的形式下,二级分行的信息科技工作量小,科技含量低,但是随着银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存在的风险也在急剧增加,作为商业银行的二级分行,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仍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二级分行所面临的信息科技风险以及风险形成的原因,并针对二级分行的信息科技风险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建议。

3.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篇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的金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市场上活跃的主体越来越多,金融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资本市场上的市场利率也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而变化,由此,商业银行想要在众多金融机构中获利显然困难许多。有些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只顾达到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会计核算和监督、风险控制,使银行的会计信息反映不客观、不真实。恶性的竞争、变化多端的利率,加上不完善的市场监督机制,最终使得银行会计风险日益加大。

2.2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银行会计是反映和监督银行经济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银行资金的运动。银行涉及会计核算的业务较多,存款、贷款、汇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再加上银行每天都要轧平当天的核算业务,这样烦琐的会计核算业务,如果每一步不能精准记录将会影响会计信息。但是很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十分重视会计内控体系,很多工作都没落实到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并没有保障各业务环节相协调,资源没有合理配置,就使得银行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导致会计披露的信息价值下降。

2.3会计监督机制存在不足

会计监督机制是影响银行会计风险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为了加强内部监督制定了许多的规章,但并没有执行到位,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程序工作,许多核算程序不规范。同时部门与部门之间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一些违规行为不理睬,导致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各部门为了完成目标和考核使用许多违规方法虚增贷款和利息来达到业绩,这种不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导致会计风险层出不穷。

2.4会计人员专业素养较低、缺乏风险意识

4.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篇四

银行卡作为现代金融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作为一种记名无面值支付工具,因其具有功能齐全、轻盈易带、方便安全、低成本运行等优点,使其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它的推广和使用,对于减少现金的使用、改善流通环境、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了解基层银行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银行卡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有效防范银行卡风险,近日,我们对红安银行卡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辖内银行卡业务发展状况

1、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卡的业务发展迅速,功能大大加强。现在的银行卡不仅可以办理大量的代收代付业务,而且也有较强的理财功能,包括通存通兑、自动转存、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证券转账、证券买卖、外汇买卖、酒店约定、长话服务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银行卡。据调查统计:截止到本年10月末,红安县发卡总量已达到81856张,较去年同期增加6746张,增长15.6%,较年初增加5835张,增长12.5%;银行卡存款达到了1.02亿元,较年初增加6563万元,增长52.6%,较去年同期增加2532万元,增长30.2%;银行卡创收量达到5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万元。

2、银行卡使用领域进一步拓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已经由积极增加发卡行、大量发行银行卡、不断开拓新客户的数量扩张型向细分产品和市场、定义产品和服务价格等内涵效益型转变,业务发展目标不断向增加市场份额、提高效益和实现利润的方向迈进。如红安农行,按照打造银行第一卡的口号,严格按照五抓要求即抓卡总量、抓卡维护、抓卡结算、抓卡创收、抓卡风险防范来经营银行卡业务。严格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即每个客户必须具备一卡、一户、一书、一号、一折)发卡,按照五位一体[即网点、POS(商户销售终端)、ATM(自动取款机)、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的要求来优化用卡环境,在银行卡业务管理上要不断创新理念,制定出ATM、POS、网络银行等业务考核办法,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从根本上保证卡业务快速发展。截止到10月末,ATM机由原来的1台发展到2台,增长100%,POS机由原来的1台发展到3台,增长200%,发卡总量已达到29663张,较去年同期增加4373张,增长17.3%,较年初增加3641张,增长13.9%;银行卡存款达到了7189亿元,较年初增加2783万元,增长63.1%,较去年同期增加1876万元;增长35.3%,银行卡创收量达到3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万元。

3、银行卡业务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商业银行开出的“银联卡”,实现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之间及异地之间的通存通兑,这样,大大减少了现金流动,降低了银行营运成本,使用“银行卡”转账交易、存取现金,已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但营业网点遍及城镇和乡村的农村信用社还未开办此项业务,使得信用卡业务在乡村的推广受到了阻碍,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经调查,在农村,有的人只知其名,不知其物,更不知该如何办理,如何使用,更不相信小小的“银行卡”全国通兑通存,宁愿用看的见的存折,摸的着的现金。目前,人们的这种意识仍很淡薄,在春节期间,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务工收入一部分是通过随身携带,一部分通过邮储汇兑。

二、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卡在全国范围内异地和跨行使用有待于进一步推广。首先,目前各行自成系统,资源不能共享,银行卡不能通用,客户使用不方便,不能实现一卡在手任我行。此外,跨行业务规范和标准的不统一以及业务规则和差错处理等办法的不统一,如贷记卡、准贷记卡在POS机上消费使用时,有的发卡行按照国际惯例规定不需要输入核对密码,只凭签字来确认持卡人身份;有的发卡行规定要凭借密码和签字来确定持卡人身份;还有的发卡行规定只有消费达到一定金额时才需要输入密码,一般只核对签字即可。这些限制的存在,不能满足客户在使用中,无须识别发卡机构,均能直接办理业务的要求,从而影响到银行卡联网

通用的发展。

2、银行卡的受理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快速普及和发展。特约商户有待于进一步拓展,银行卡受理终端发展缓慢,影响了客户持卡消费的积极性。在辖内,目前,只有ATM机四台,其中工行、中行、建行各一台,农行2台,分别置于支行营业部;POS机9台,只集中设置在几家大型的商场、超市、电业所、稽征站、房地产公司,用于消费或者缴纳费用。

3、银行卡的风险防范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银行卡也逐渐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工具,并逐渐呈现出智能化、专业化特点,已严重危害到银行卡的资金安全,给持卡人和发卡行造成经济损失,分析银行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银行卡科技含量不高造成的风险。制造银行卡所需的磁卡读写器及程序盘,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如果再配上电脑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读卡、写卡和输入密码,以此来更改银行卡磁条信息,变造银行卡就易如反掌。二是发卡银行营业场所、设备防范设施不到位形成的风险。如密码键盘外露、操作台过大、未设置监控设施及一米黄线等,使犯罪分子很容易与持卡人接近,通过窥视、观察持卡人按密码的手势操作就能够轻易获得持卡人的操作密码,为犯罪分子伪造或变造银行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是持卡人自身防范意识淡薄形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存取款时不排队照顺序操作、将存取款凭证随意丢弃、设置和输入密码时不提防旁人窥视,有的甚至认为银行卡和身份证均在自己身上,别人即使知道了自己银行卡的卡号和密码也不能取现,这也是犯罪分子能够轻易窃取卡号、密码的主要原因。四是发卡银行营业人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形成的风险。目前,利用假身份证或冒用他人身份证开户办卡花样繁多,一人多卡等可疑现象普遍存在,如果营业人员防范意识或判断能力不强,就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银行卡犯罪行为。五是信用卡管理制度不完善形成的风险。如银行卡挂失制度不完善,当银行卡丢失时不能做到当时报失,当时生效。

三、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银行卡知识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首先是发卡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对银行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全员对办理银行卡业务过程中出现的可疑行为的辨别能力;其次,加强用卡常识和用卡技能的宣传,提升现代消费观念,营造用卡的社会氛围;第三是在营销过程中,采取夹带宣传卡片、传单等形式使持卡人充分了解自身的权益和责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加强对卡号、密码、个人账户和存取款交易凭条等资料的保管,注意观察用卡环境中可疑迹象,防止被他人窃取、盗用。

2、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和化解风险。首先,在落实办理银行卡业务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细化业务流程,强化各岗位之间的协作,规范业务行为,加强对所辖网点、ATM、POS的服务质量和运行质量管理,加强银行卡档案资料的管理,保障银行卡业务健康发展。其次,加大对银行卡业务的检查监督,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考核,及时通报银行卡业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3、加快受理市场建设,健全银行卡市场服务体系,全面实现银行卡业务的联网联合。一方面做到联网通用,一方面以联合的方式,实现客户网络、机具、服务和信息的共享。建议主管部门尽快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受理市场和专业化服务,为银行、客户提供一个规范、高效、安全、统一的服务环境。充分调动中国银联、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各方的积极性,以规范银行卡市场秩序,真正达到联网联合,有序竞争,共同发展。

4、切实加强银行卡技术风险防范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银行卡内控制度建设,防范和打击银行卡犯罪。努力提高银行卡的科技含量,提高银行卡自身的防变造能力,同时密切关注市场上各种制卡软件,防止银行卡软件被破译、盗用;可通过加强系统内控制度建设和业务管理,规范银行卡业务行为,努力降低银行卡欺诈和犯罪的发生概率;同时加强系统运行监控,建立和推广银行卡不良信息的资源共享系统,不断提高技术防范能力,建立银行卡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银行卡信息安全技术水平,确保资金安全。

5.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篇五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也处于重大变化时期。纵观国内外金融市场,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兼并、倒闭现象日益增加。从风险的表现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与会计行为违规紧密相关。面对如此风险压力,加强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已是当务之急。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关键词: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宜顺论文网

一、分析如今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4

二、银行会计风险概述、分类、特点„„„„„„„„„„„„„„„4

三、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多方面原因„„„„„„„„„„„„„„„5(1)外部环境原因:„„„„„„„„„„„„„„„„„„„„„5

1、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2、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

3、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

4、内部控制的监督弱化。

5、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2)内部人为原因:„„„„„„„„„„„„„„„„„„„„„7

1、基层行管理不到位,违规操作现象严重。

2、会计制度执行不严格,有章不循。

3、人员管理风险。

4、部分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5、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四、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对策及建议„„„„„„„„„„„„„„„8(1)针对外部环境因素„„„„„„„„„„„„„„„„„„„„8

1、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堵塞风险漏洞。

2、重视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

3、建立健全会计岗位内部控制。

4、加强检查监督,完善风险预警。

5、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会计垂直管理

6、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7、加强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针对内部人为因素„„„„„„„„„„„„„„„„„„„„„9

1、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建立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

2、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体系,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3、规范会计业务操作管理,重点控制会计核算环节。

五、总结„„„„„„„„„„„„„„„„„„„„„„„„„„„10

六、参考文献„„„„„„„„„„„„„„„„„„„„„„„„„11

宜顺论文网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银行会计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过程。从组织会计核算,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会计风险。银行会计风险可以界定为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和客户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一)票据结算风险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形成了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支付方式。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结算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给银行带来了诸多风险。结算业务是指各种票据的结算,在银行中介服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风险主要有:(1)诈骗风险。诈骗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熟悉银行业务的优势,把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作案的对象和工具,辅之以高科技手段,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巨额的票据诈骗。

(2)透支风险。是指客户以“三票一卡”中的信用卡为作案工具,进行恶意透支。此类风险主要是透支者利用银行管理上的漏洞和时间差作案,严重时会使银行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

(3)真假汇票识别难的风险。由于造假票手段不断提高而银行识别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这方面的风险仍然存在。

(4)汇票贴现风险。汇票到期后,贴现银行无法收回贴现金额。(5)承兑风险。汇票到期后出票人账户无足够资金付款。

宜顺论文网

(6)操作风险。从银行结算看,有职员操作失误或违规而造成的风险,如无理退票、压票,审核不严等带来的操作风险。

(7)联行风险。联行往来是银行间资金划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联行核算手续不严密,因错发、漏发、延发联行报单等失误,而造成银行资金的直接损失。

(二)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会计核算,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风险是指由于会计核算诸多环节失控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其包括的风险有:(1)会计基础工作风险。银行会计基础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经济业务组织核算,如果核算方法不准确,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引发风险。每日大量现金收付,凭证受理审核,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息等,各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与风险相联系。

(2)决算风险。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料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于一些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吸收高成本资金,呆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有误,应收利息计提标准不合理,不提少提应付利息等,造成银行利润虚盈实亏,财务报告不准确。

(3)评价风险。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作认真分析、判断、高估其偿债能力及经营水平,造成潜在风险;对内部夸大信贷资产质量,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三)内部控制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或在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发生人为偏差、违规操作,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不积极,操作行为不规范,或因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使金融机构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2)还有个别银行人员品质恶劣,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引发经济案件。

(3)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

三、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现在的经济模式为市场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各种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模式来控制银行的风险控制。但

宜顺论文网

是.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力度仍然没有完全到位,监管机构经验不够,难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银行会计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无法及时有效地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管理上,缺乏一个有效的指导,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有的商业银行没有按照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例如,某些地方保护主义情况严重,使某些银行享有某些政策优势,造成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有的银行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因此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2)银行会计制度不完善

我国相应的会计制度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其建设严重落后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此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单式凭证制度,这对于处于计算机网络广泛快速运用的时代来说,单式凭证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趋势,各种问题逐渐突出。当前,商业银行已经大量依靠计算机处理各项业务,任何一笔业务在技术上都可以实现一人同时记载收付款双方的账户,许多业务都已经采用复式凭证,因而此时,复式凭证制度的优越性已经远远大于单式凭证制度。并且,单式凭证制度操作复杂,需要的凭证多,工作量大,完成的时间长,严重影响了银行会计工作的质量。

(3)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4)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多年来,银行会计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处理,都遵循“双线核算”的原则,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有着一套较完善而系统的核算程序。但是,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内控制度却未及时跟进,现行核算程序中也暴露出了逆向操作、“一手清”等隐患。如结算制度规定,应先收妥款项再签发银行汇票、本票,但有些操作人员却是先签发汇票、本票再收款;又如制度规定,商业银行跨系统的转汇应通过人民银行,但有些银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转汇等。这就涉及到一个会计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关系问题,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

宜顺论文网

(5)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银行监管,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银行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如前所述,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等。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网点建设薄弱,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是产生会计风险的直接原因 前几年,各行大量新增网点多是为吸收存款而设,基层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增存款上,包括基层网点负责人的配备,主要看其公关水平和吸存能力,较少考虑其商业银行的业务知识水平。由于点多面广,管辖行自身管理力量分散,对基层网点的监督管理相对薄弱,往往以存款论英雄,用存款指标的考核代替管理,导致基层网点建设严重落后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为了拉存款,可以无原则地迎合客户,置有关的制度于不顾,违章操作问题相当突出。从近几年对基层网点会计部位的检查情况看,由于会计人员违规操作和网点疏于管理带来的风险点很多,如:任意开立账户、重要空白凭证及印押(压)证保管不善、支付凭证审查不严、柜员之间混岗、操作口令混用、账户核对不及时或未执行换人勾对、不按规定流程处理会计业务等,以上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2)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3)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

宜顺论文网

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另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

(4)会计信息提供上出现问题

会计人员在向银行的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上,没能做到及时、有效、完善,信息分类比较粗,提供的信息比较笼统,没能提供准确的或是针对性强的信息,造成现阶段会计信息可加工性差,传递的信息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差,不能满足风险管理对信息复杂多变的要求。

四、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我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外部环境因素

(1)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强化银行业监管,造就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对于新设立的金融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对股东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和诚信状况进行审查,还应对银行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分析和评价金融业的风险状况。要造就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就必须加强银行业的监督管理,通过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转化,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各家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产品,必须经过人民银行的严格审批,要通过广泛的风险调查后方可逐步推行。同时必须符合对其他金融机构有统一约束力的各种制度,以免同行业不平等竞争。针对银行会计易产生风险的实际,应加强基层网点检查,严格管理,杜绝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

(2)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在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其次,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也就是在全行实行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则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

宜顺论文网

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另外,各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3)加强会计电算化进程,降低会计风险系数。

现代化的银行必须有现代化的金融运行手段,一是在会计系统设计时,要研究开发高质量的电算化软件,扩大计算机履盖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程度;二是建立科学的金融计算机系统会计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对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测试、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入手,设立多种会计防范控制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事前预测的作用;三是协调理顺会计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关系,使之互相配合,有效地发挥运用会计电算化防范会计风险的作用;四是建立计算机密码管理制度,每个操作员必须设置个人密码,操作密码属重要机密,应不定期更换,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或盗用他人密码进行操作。

(4)加强对银行风险的内部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 要防范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要配备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针对内部人为因素

(1)逐步完善银行会计稽核和监督检查机制。

在加强会计内控管理的同时,还必须逐步完善会计稽核和监督检查机制,会计稽核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要加强稽核人员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稽核工作的重要性。要建立起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的稽核监督体制,合理确定稽核人员比例,以保证正常履行稽核职能的需要。总之,加强会计风险防范,是保证银行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证国家资金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切实防范会计风险,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为国家的金融安全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2)以人为本,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

宜顺论文网

最近,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引进资金,组建中外联盟。但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关键是人才。因此,在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致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人员素质角度堵塞银行会计风险的漏洞。

(3)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为此,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要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以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以及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信息。要充分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另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风险,有必要改造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也要进行充分披露。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是一项不断需要根据银行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新的银行管理领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抵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高效办法,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宜顺论文网

参考文献

[1] 李珂.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8(2)

[2] 范威,李桐.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04)

[3] 何叙东.浅谈基层银行业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金融经济》.2007,(08)

[4] 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2003(8).[5] 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6] 张学高.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09,(03).[7] 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5).[8] 卢梅.加强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时代金融》,2006(7)[9] 戴 斌.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防范[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5(7).[10] 夏美亚.如何防范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J].《现代金融》,2007(12)[11] 李小全.试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J].《金融与经济》,2004,(5):48-49.[12] 温显红.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企业经济》,2003,(11):172-173.[13] 刘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及对策刍议[J].《财会研究》2008,(12).[14] 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89-90.[15] 王允平,王尔康.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0(11)

[16] 杨高林.《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7] 文东荭.浅谈商业会计内控风险防范[J].《企业经济》,2008(9)[18] 金晓燕.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09,(01).[19] 吴立芳.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J].《现代金融》.2007,(01)

宜顺论文网

6.基层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 篇六

(张树仁

车吉平

江永生

杨芳林)

2011年8月4日

【文章摘要】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每时每刻都是与风险打交道,本文拟对现金业务营运风险点的表现形式、风险点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与化解基层商业银行现金营运风险点的对策与措施,以及现金营运风险点防范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基层行 现金风险 管理

现金业务管理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是操作风险过程控制的最直接承担者,这种地位和作用要求现金业务运行必须建立在安全、高效,严格执行制度的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因此,加强现金业务运营风险点的管理,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基层商业银行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商业银行现金营运风险点的表现形式 银行现金营运风险点是指银行在现金营运、管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差错、案件,出现漏洞的环节和部位,一般表现为制度风险和操作风险两个方面。目前,基层商业银行现金业务在管理和操作层面仍未形成良好的制度执行力,普遍存在对现金业务重视不够,管理松懈、薄弱环节多,风险隐患多等问题,为风险和案件的发生埋下了种种隐患。基层商业银行现金营运风险点主要表现在现金业务管理、现金服务管理、金库管理、守押管理、假币防范等方面。

(一)现金业务管理风险。

1、柜面现金业务风险。一是柜员虚存实取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个人现金业务个别单边交易仍然存在虚存实取风险;个人大额支取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先存后取,逆向操作,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二是大额错账冲正交易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柜员记账串户、金额记错等因素造成风险。三是大额现金存入反交易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相关人员在执行业务授权时未核实反交易业务原因,对反交易各种要素没有严格审查,导致风险发生。

2、钱箱管理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个别网点业务主管未按要求对上缴、寄存的现金进行核对、卡把并监督99999钱箱操作员、管库柜员的封箱过程,存在履职不到位的现象;个别网点99999钱箱营业终了执行双人加双锁、加封入库保管制度不规范。

3、现金实物调拨及交接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办理款箱运送交接时对箱体、双锁及封签的完好状态检查不严;现金、实物的交接未按要求进行双人办理、双人核验,存在单人办理款箱交接的现象;押运调款人员身份识别系统功能需进一步完善,身份验证制度执行不严格,不利于操作风险的防范。

4、ATM等自助设备库存现金管理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钞箱钥匙管理不善、钞箱开启控制不够严密;自助业务管理 多头、分散,虽有责任分工,但在多部门管理责任的衔接、关联部门的沟通存在不足,在操作和操作管理间存在情况反映不通畅的现象。

(二)现金服务风险

1、现金上门服务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个别行存在上门收款点未经上门收款领导小组批准,上门收款协议书已过有效期,自行开展上门收款;实行完全封包收款的行,款箱交接、运送手续不严密,未实行款箱签封运送;上门收款现金未做到双人核对交接、全程监控录像或监控录像不清晰等。

2、保管箱业务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由于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的鉴别存在一定难度,保管箱开办及开箱的资格认证中,容易发生客户以虚假身份租用保管箱,隐匿非法物品;对保管物品价值难以认定,不好确定保管物的保管条件,存在因保管物品损毁或灭失带来的法律风险;在执法部门处理各类案件要求查、冻、扣保管箱业务时,不同地区、不同执法机关提交银行的证明文件种类、格式、层次较多,基层行人员较难把握,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金库管理风险

1、金库功能区域设臵不合理的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金库区域分设不全、设臵不合理,不利于风险的防范。

2、金库机具配备落后于业务发展的风险。风险主要表 现在:金库机具配备落后于业务发展,不能及时清分假币和满足向人民银行现金调缴需要,无法保证基层行现金支付的信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3、金库管理制度执行不力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少数员工执行制度不严格,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行金库检查制度落实不够,未按要求履行查库职责,存在查库不认真、查库内容不全面、整改问题不到位等现象。

(四)守押管理风险

1、守押公司赔付能力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守押公司普遍注册资本少,投入的保险赔付额度低,与实际承载的现金业务金额不成比例,一旦发生现金被盗、被抢案件,存在难于赔偿损失的风险;守押公司多为按地、市甚至县成立的相对分散的独立法人,绝大多数地区仅有一家垄断经营,守押人员成分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内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且熟悉款项运送流程等情况,存在潜在风险。

2、基层行与守押公司双方的责任界定不清晰的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各行与守押公司签定的协议在工作要求、责任界定、风险提示、损失赔偿上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同时存在基层行与独家经营的保安公司签定协议时不对等情况下业务风险。

(五)假币防范风险。风险主要表现在:假币收缴数量 仍然呈增长趋势。

银行现金营运风险点存在并贯穿于管理、经营的始终,现金营运风险点控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营成果优劣,基层商业银行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现金业务管理、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并制定完善具体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就能够堵塞管理漏洞,化解风险的发生,促进正常工作的开展和业务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反之,必将制约业务的健康发展,形成管理无序、经营混乱的局面,并带来经济、物质、形象上的损失。

二、基层商业银行现金营运风险点形成的原因

(一)对现金业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现金业务作为银行业务的基础,承担着全行货币投放、回笼,保证现金收付等重要职能。2010年工商银行定西分行累计现金收付量168.4亿元,较2009年增长33.9亿元,增幅为25.2%。现金服务在为相关业务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为基层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和优质客户资源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全行现金上门服务、现金同业代理等现金服务保持增长,全行上门收款站点数、代理同业客户数分别比2009年增长了2%、80%。现金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现金管理水平的继续提升,需要基层行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从目前来看,部分基层行存在对全行金库标准化建设的推进、现金业务在全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现金人员 待遇偏低和机具设备投入等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现金业务在全行业务运行中的作用,不利于有效控制现金营运的风险。

(二)对现金业务风险点重视不够。

基层商业银行把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和任务作为第一要务,对经营风险点特别是现金业务运营风险点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对风险点的控制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风险点的认识问题,制度观念不强,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在管理上虽然制度上墙,但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把风险点控制当作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来对待。风险点的控制缺少新途径、新方法,无的放矢,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金库标准化建设不力。

建立现金营运中心是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扁平化管理的趋势和方向,对合理控制现金库存、提高现金营运效益、防范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金库房作为现金营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科学、合理水平和标准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现金中心职能的有效发挥。目前基层行大多数中心库或业务库是在原有库房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其中90%的金库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甚至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从人民银行承接的金库。这些金库普遍存在建成年代久、建筑标准低、98%金库混凝土强度都 达不到c50以上的商品混凝土,甚至于有部分行金库墙为砖混结构,墙体根本不具备防爆、防钻等防盗性能,金库面积小、功能分区不合理、工作设施和环境简陋等问题,不具备完善的功能区域设臵和充足的业务开展空间,不仅影响现金业务开展,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据调查显示,与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相比,工商银行基层行处建筑面积未达标的金库占全行金库总数的58%,功能区设臵未达标的占34%。金库投入不足除表现在金库建设上,还表现在现金业务设备和安全管理设备配臵上,现代化的清分机配臵相对落后于业务发展需求,还不能完全满足现金业务效率提高和风险防范的需要。基层行清分机配臵率普遍偏低,且集中在省行营业部等一些大行,大部分县支行业务库只有借助点钞机通过人工方式完成对现金的清点,难以达到人民银行新规定的票币质量清分标准,也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自动柜员机对装钞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与标准化建设要求相比,基层行监控系统未达标和金库报警系统未达标金库还占有一定比例。由于投入不足,基层行满足不了业务运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四)人民银行发行库对现金出入库限制带来了库存现金管理难度。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投放、回笼以及流通中现金的增加,客户对现金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基层行现金业务量呈现较快地增长。截止2010年12月31日,工商银行定西分行现金 净回笼12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加了1.5亿元,增幅为14.3%。各地人民银行发行库对商业银行现金存取实行严格管理,包括实行现金存取预约制、限定现金存取时间和次数、规定上缴钱捆标准、限定残损券及零钞上缴方式等,在现金收付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导致基层行库存现金上缴渠道不畅,加大了各分行库存限额管理的难度,相应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现金保管风险。

(五)金库人力投入不足。

基层行普遍存在现金中心人员配备不足、金库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现象。近年来工商银行基层行现金营运中心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金库人员逐年减少。由于现金业务工作量大、业务环节繁多,应保证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配臵的合理。从基层行实际情况看,多数行的现金营运中心只有一名执行主任,没有配备一定的可替换人选,而现金营运中心执行主任(副主任)重要职责之一是每天早开库、晚锁库,从长期来看,这一重要管理岗位如无轮换人选长期由固定人员负责,不利于金库的安全与现金营运中心的管理,而现金中心员工经常超负荷工作,但收入却处于全行较低水平,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道德风险的防范。甚至有少数行忽视金库管理,将一些素质不高的分流人员安排到金库管理岗位,导致金库管理制度执行力有所降低,相关岗位制约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实,增大了金库管理风险。

(六)现金业务检查不到位。

各级管理层现金业务检查多但流于形式,虽然检查结束后都要出具承诺书,但柜员日间库、99999钱箱数和金库余额时点数大部分行处不是根据检查结果而是根据报表数据填报。各种检查太多,太杂,而真正解决问题的却不多,基层行、网点疲于应付且无新意。存在问题涉及到网点“99999”钱箱、现金调拨、自动柜员机现金、金库管理等现金业务的方方面面,部分基层行对制度的执行力已经衰减到有章不循的危险境地,如果现金业务继续在这种缺乏制度保障的不良环境中运行,这种管理上的松懈和业务操作的不规范,不但影响了业务运行效率,而且在客观上容易形成风险隐患,造成运行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被动局面,进而制约我行业务的顺利发展。

三、防范与化解基层商业银行现金营运风险点的对策与措施

综合基层行现金营运管理的主要风险表现形式及形成的原因,建议基层行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从加强金库建设、规范现金制度、严格业务操作、完善系统功能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现金风险管理水平。

(一)加强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提高现金营运风险管理能力。

现金营运风险管理涉及的风险点多面广,风险环节复杂 多变,现金业务的风险控制需要运行、个金、保卫、科技、财会、法律等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必须从系统优化、制度完善、人员管理、业务检查等方面全面加强风险管理。运行管理部和个人金融业务部门通过改进系统交易、优化系统功能,完善制度办法,合理控制柜面现金交易的操作风险;保卫部门大力推进守库和守押社会化改革,切实强化安全管理和制度建设;信息科技部门积极配合完成相关系统的项目立项、开发和投产等工作;财务会计部门在金库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法律事务部门在涉及各项现金管理改革过程中,对制度办法、协议文本等提供法律咨询建议。

(二)规范现金业务操作,提高现金业务管理风险控制能力。

一是基层行要将员工责任心教育放在首位,着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严格按业务操作流程处理业务,努力减少因工作疏忽造成错账冲正、反交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授权人员授权时,要求审核凭证要素及记账信息后再进行授权,坚决杜绝授权流于形式,把事中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建议相关业务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现有个人存取交易,尽量减少个人业务中的单边交易。二是网点日间库实行双人管理。对日间库中的现金实物出入库必须双人复核后,双人加双锁、加封寄库保管。下一营业日接到寄库款箱,双人卡把 核对账实。网点业务主管对日间库现金的真实性负责,即须对日间库上缴、寄存的现金进行核对、卡把并监督99999钱箱操作员、管库柜员的封箱过程。对99999钱箱操作员的现金调拨业务实行授权控制,记账、授权岗位必须分离。办理现金调拨业务实行岗位分离,主管授权制。各岗位各司其职,互相制约。三是按照有关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保证相互制约和严格的ATM库存现金的账账、账实核对管理;将ATM钞箱管理与监控配套,实现对ATM柜员操作及加(卸)钞过程安全环境的监控。四是制定和完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现金业务操作。组织学习《现金业务操作规程》中相应的业务处理、核算方法、管理规定,以满足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五是落实制度、规范操作的执行力及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形成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有效防范风险。

(三)加快金库标准化建设步伐,提高金库管理风险控制水平。

现金营运中心和各级业务库房是基层行现金业务运行的基础平台,也是基层行现金收付、调运、整点、保管的总后台。因此,基层行要按照“一库一案、梯度推进、全面达标”的建设原则,完善现金中心管理和服务功能,发挥现金中心在金库管理上的核心作用。一是继续加大金库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现金业务集约化经营水平。要以现金营运 中心为核心,继续完善现金营运中心管理和服务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将上门收送款、代理同业现金、款箱调拨运送、自动柜员机装卸钞、黄金仓储等业务进一步向现金中心集中处理。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现金营运中心的辐射半径,为更多的网点提供服务。对支行业务库要继续撤并,原则上60公里以内的支行业务库要并入现金营运中心管理,对交通不便、地处偏远、业务量较小的支行业务库可采取寄存同业的方式加以解决,从而优化人力资源配臵,提升现金业务专业化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积极推进金库标准化建设进程。在保障金库安全、保障功能分区齐备的前提下,加固原有墙体,配备符合标准的金库门、金库锁、库房通风、防潮、温控、金库机具设备。三是加大现金机具配臵及管理力度,提升现金业务专业化、自动化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人民银行为加强对货币反假工作的监督管理,满足社会对现钞质量的要求,对商业银行投放市场的流通券、向人行上缴的回笼券、自动柜员机用钞等票币的质量制定了严格的清分标准。基层行要进一步加大高端现金清分机具配臵及管理力度,逐步实现现金营运中心以清分机清分为主,人工整点为辅的业务处理模式,支行业务库主要依托小型清分机处理现钞并逐步实现清分机配臵向营业网点前移。基层行要借助中、小型清分设备,调整劳动组合。要加强全行现金业务机具设备管理,明确现金机具购臵流程、使用范围、配 臵标准、管理职责,确保现金机具资源合理使用,高效运行,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将现金机具管理引入信息管理平台,实行物流化管理,建立健全现金机具管理办法和严格的管理手段。四是积极创造现金人员良好工作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关心、重视现金业务从业人员,结合标准化建设,在库房和清分间配备相应的通风、防尘、降噪、除菌、现金存放等专用设备,为员工创造舒适、卫生的工作环境。五是加强金库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依据现金实物管理的特点,强化金库业务流程中岗位制约和监督检查机制,提升内部风险控制能力。严格现金调拨、款箱交接、现金出入库等业务的审批和操作程序,有效防范各种安全隐患。坚持金库主任授权不授责制度,金库主任作为金库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金库管理,强化对现金业务和库房安全管理的监督。严格对金库管理人员及现金业务人员的准入制度管理,重视员工思想教育,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道德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执行金库重要岗位分离制度,现金营运中心、业务库必须严格执行管库员与调款员、管库员与守库员岗位分离制度。

(四)加强业务管理,提高现金服务风险控制质量。上门服务业务是现金管理中十分具有竞争力的一项服务性手段。一是要加强上门服务业务管理,有效提高该项业务的风险控制水平和盈利能力。通过完善上门服务管理办法,加强上门服务管理,规范上门收款、送款、兑换、收单 等行为,防范风险,增强基层行的综合竞争能力。二是要严格上门服务业务的审批工作。对于新开办的上门收款业务建议实行封包入库,次日清点入账;对原有的上门收款业务,协调有关部门加以修改,或者协议到期续签时,调整为封包收款,进一步提高上门收款业务工作效率,降低现金库存占用,提高现金营运效益减少上门收款风险隐患。三是要加强对客户规范收费力度,实行内部计价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现金管理业务内部考核还原办法,体现出上门收款业务在价值链中对基层行的贡献度;按照效益管理的原则,挖掘现金业务在经营中的效益潜力,不断完善现金业务内部计价管理考核办法,客观地评价现金业务在价值链中对基层行的贡献度。四是加强保管箱业务安全管理。针对开箱的资格验证采取推行磁卡+密码或指纹+钥匙的开箱验证形式,防止外部欺诈案件的发生,降低保管箱业务风险;针对保管箱保管物品的安全性责任界定,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规范业务处理流程。五是优化现行柜员现金业务处理流程,通过系统开发、设备升级改造、业务流程再造等,试点柜员用现金存取款一体机替代柜员手工配钞、点钞,减少人为差错,提高现金管理的安全性,降低现金管理的成本和风险。

(五)加强守押社会化管理,提高守押社会化风险控制能力。

探索守押社会化工作管理的新思路,对相关工作的管理 不断进行完善。实行守押社会化的分行在与守押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应重点明确各方职责,保证现金、实物交接、上门收款业务等各环节连续,安全。加强对守押公司人员、调款人员身份确认和管理,制定规范、严谨的操作流程,确保现金调拨高效、安全。

(六)深入开展反假宣传和培训,提高反假风险管理水平。

加强与人民银行的沟通,力争在人行层面建立以互联网、定期反假工作会议、反假信息通报材料等为媒介的反假信息平台。建立人行-同业-本行的反假信息平台。提高反假货币信息反馈的时效性,扩大反假信息的覆盖面,健全以人民银行为核心的反假货币信息网络。创新反假工作形式,增强反假培训与宣传力度。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反假基础,提高反假工作水平。积极主动地做好反假币宣传工作,加强宣传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和实效性,通过网络、视频、书面教材、发放宣传材料、柜台反假宣传奖励活动等形式从柜员、客户、同业三个层面开展反假宣传活动,包括对一线柜员进行反假培训、对客户进行反假宣传、与人行和同业进行反假合作。认真做好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考试工作,切实把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考试作为检验反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基层行建设一支具备反假专业知识和丰富反假实践经验的反假专家队伍。

(七)强化员工队伍建设,提高现金业务员工职业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通过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行现金业务员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依托业务序列建设和考核管理相结合的激励手段,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建设现金业务专家组,培养一批熟悉现金业务制度及系统、业务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现金业务骨干力量。进一步强化管库员队伍建设,在基层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可靠、业务素质过硬的管库员队伍。

(八)强化检查力度,提高现金业务依法合规运行意识。基层行应发挥各类检查人员的职能作用,采取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检查与辅导相结合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将系统监测数据信息与实际查阅业务凭证及相关资料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查防并举的作用,形成覆盖现金业务全过程、各有侧重的检查监督工作体制。要根据内外部现金营运风险暴露的最新特点,加大对各级业务运行风险监管人员的职能提升,对各时期的现金业务运行风险焦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基层行现金营运风险管理水平。

四、基层行现金营运风险点防范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1、要正确认识风险与效益的关系。

风险与效益相生相伴,也就是说效益有多大风险就有多 大。因此,要正视风险的存在,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科学管理业务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

2、要坚持制度先行的原则。

内控制度建设是前提,风险点是内控制度的有机部分,要促进业务发展,必须重视内控制度建设,深入研究和设计业务发展各环节、各流程的风险控制,否则会形成新的问题。

3、要处理好风险点防范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要坚持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齐抓共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决不能因促进业务发展而放松风险点的管理,也不能为控制风险点而限制业务发展。风险点的防范与业务的开展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两者不能偏颇。

4、要解决制度创新与原有业务的衔接问题。业务创新而带来制度创新,原有风险点未除,新的风险点也将随之出现,这就要求在风险点的控制方面要相互兼顾,不能两层皮,互不联系,既要控制好原有风险点,也要控制新的风险点,减少新业务优化改造和优化而带来新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汪建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6月; [2] 王珠煌:对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的思考.工行网,2007;

上一篇:2015纪检部部门建设意见计划及部门条例下一篇:绍兴的春节文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