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2024-09-27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精选10篇)

1.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篇一

1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在我国节水经验不断积累和实践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技术研究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我国现有节水技术还不能为建立一个现代高效节水农业体系而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在经验和数据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缺少对节水农业发展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在节水技术研究和发展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地监督和管理,缺乏规范化、定性定量以及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在我国节水农业系统中,节水设备不能紧跟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很多设备都比较落后,在使用过程中表现的很不稳定,而且出现故障的概率很高。此外,我国节水设备的研究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很多节水材料和技术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对农业节水的信息技术的传播比较落后,其信息的可靠性也比较差,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节水农业技术不是很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不足。

2.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篇二

1排球技术的发展特点

排球技术的发展特点可以从新技术、技术创新、防守与进攻技术以及竞赛规则与竞赛技术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1.1新技术的产生

排球新技术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创新、移植、改进。对各方面新技术的产生进行介绍:技术创新方面,如:低抛低弧发球技术,这种技术在日本女排队伍中应用较广;从其他体育项目中移植的技术,如:篮球中的“盖帽”技术[1],移植到排球中成为了前伸式拦网技术;在原有技术上进行改进与完善,如:在翘腕垫球技术上发展与改进而形成的前臂垫球技术等。

1.2创新技术的出现

对排球技术的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偶然出现后,通过实践中不断运用、规范化而形成的,对创新技术的应用需要达到自由随意的程度。比如:20世纪30年代由于偶然使用而出现的快板球,在这一技术上经过不断规范化与提炼,形成了“远网快球、错位快球、高快球、平拉快球、短平快球”等快球系列,并在全球各大比赛中被广泛运用。

1.3防守与进攻技术

进攻技术的发展往往要领先于防守技术,而防守技术的进步也在促进进攻技术的发展,进攻与防守,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例如:在排球比赛中先出现了扣球技术,而为了防守扣球进攻,发展出了拦网技术,在拦网技术逐步成熟与完善后,为突破拦网技术,立体进攻战术又逐步发展了起来。战术在格局上是相对较大的概念,对综合运用排球技术,并对技术进行深化,之后就形成战术,可以说技术是战术的基本元素。发展新的技术,并对技术不断进行完善,才能够为发展新的战术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比如:在两次传球、垫球的技术进攻基础上,形成了转移进攻战术[2];又如:立体战术和后排进攻战术是在对远网扣球和跳发球技术成熟的条件下才发展起来的。

1 . 4竞赛规则与技术发展

排球运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催促着竞赛规则的变更,而变动后的竞赛规则又对排球比赛的形式与性质具有一定的制约。在排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排球竞赛的规则必需不断进行修改,这样才能够适应并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竞赛规则的修改应该是及时而正确的,这样才能够保证不会限制到其技术的发展。随着排球比赛规则的更改,对于排球技术起到了根本性的变化,不论是自由人,还是每球的得分限制等都在新规中实施,其产生的效果无疑会带来排球技术上的革新。

2排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排球规则的不断改变,使得当前排球技术逐渐呈现出创新发展的趋势,而且各种技术均在比赛实战中得到了运用,由于这种创新式的技术发展,使得我国的排球正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下面就针对排球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介绍。

2 . 1技术动作分类的发展趋势

对排球技术动作的分类越来越模糊了,随着排球进攻和防守的快节奏转换,进攻和防守的概念也在改变。发球不仅是一种比赛时的开场技术,更是极具优势的强势进攻技术。一次较为良好的发球,其球速可达到100 km的时速,比扣球时的球速高出很多。而传统概念里的防守技术——拦网,也不再仅仅是防守技术,而具有越来越强的进攻元素。

2 . 2技术动作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排球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其动作模式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水平较高的排球比赛中,战术的转变与球速的增加是难以预料的。在传统比赛中,防守的技术动作就是从预备姿势开始,通过对排球进攻方向、形式的判断,进行位置转移,并完成击球防守[3]。在此过程中进行动作取位、判断和控制排球需要极其快速的反应,而且还要采用合适的身体部位对球进行拦截。此时运动员的手、臂、肩以及脚等都需要协调配合,确保排球与身体部位接触能够掌握排球的反弹力量和方向,并运用防守技术要领来完成击球。因此在当前快速、高难度的排球比赛中需要激发运动员的潜意识,使得他们拥有更加准确的综合判断能力,并且掌握好对排球的控制技巧。随着排球规则的不断改变,排球的击球和防守技艺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总之排球运动员在场上比赛需要准确的取位,并且做出迅速反应进行击球,通过对球的控制达到变守为攻的模式。

2 . 3跳发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跳发球技术是发球技术中的一种,跳发球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跳发球技术动作是跳起后大力发球,而高速的球速仅靠大力跳发已经过时了。较为成熟的跳发新技术包括:组合性能球跳发、跳发下旋、跳发侧旋、跳发轻飘、跳发平飘等,而单脚起跳跳发球、助跑勾手大力跳发球等技术还处于技术成形初期,但已有成效。

2 . 4新技术产生的驱动力与发展趋势

新技术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适当放宽的判罚尺度与难度降低的防守技术,如:垫击二传技术、脚踢球技术、高姿位防守等。在冲跳扣球的技术发展下,可扣球的适应能力与扣球空间有了很大扩展,可在更广阔的二传球的落点中,进行“中二传、心二传、边二传”等[4]阵型防守与进攻。

2 . 5快节奏的后排扣球与近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后快球是在距离网2 m左右进行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后近体快球,这种球是在靠近网1 m左右处进行的。在击出后近体快球时,可使用单脚冲跳扣球方式,可以缩小网球与后排扣球的距离。在进行快节奏战略时,快球可消弱后排第二起球,也对强攻的弧度起到了缩小的作用,更加快了进攻节奏。

2 . 6单手拦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单手拦网技术是通过单手曲腕动作实现的,这一技术提高了伸过球网的距离与拦击的高度,使防守性与攻击性大大增强,在拦网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排球技术的发展和改变,归到本质还是由于其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创新变化,如果想获得排球技术的高层次提升,就必须认清楚排球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因为这样才能够在遵循排球的规则改变和发展下能够自行选择合理的训练方式,通过对排球技术的发展认识设计出符合实战要求的新技术,这样才能够在比赛过程中拥有很好的发挥。

3结语

3.现代汽车新技术发展趋势 篇三

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微处理技术、软件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集成化技术、车载网络系统、光导纤维传导技术、声纳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更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不仅能将过去在军事及航天领域的雷达、声纳( 超声波)、远红外线、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汽车,而且能将声学、光学、电磁学、光电感应、指纹识别等领域的新技术运用到汽车上更能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但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而且仅仅依靠某一项技术已很难使汽车整体安全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上海智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同济大学,主要是针对汽车安全驾驶进行科研、设计,智汽董事长谢明先生说:“汽车这个行业已经深入到每家每户,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众化的消费品,汽车不可能消失,那么汽车行业也不可能是一个夕阳产业,而且汽车没有替代产品,下一代汽车的发展趋势肯定是向着智能汽车方向发展,那么恰恰我们的定位就是给汽车提供一个安全智能驾驶的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加速汽车的转型,从现有的常规的手动操作汽车,变成以后具有智能的汽车。我们生产两种形态产品,一种是汽车的标配,我们叫做前装,前装是与整车厂合作,就是切入到汽车产业链,产品属于产业链里的一个中游的产品,然后要切入到下游产品里面,下游产品是做系统的,这样的就是前装,比如后视镜,属于标配;另一种就是后装,后装直接通过4s店汽车美容店可以购买,比如我可以把现有的后视镜给替代掉,这样就可以做后装,产品如果以车载机器人为主的话,也可以做后装。”

驾驶汽车,确保行车安全,就要不断完善各项单一技术本身,还要搞好各项单一技术之间的协同这一点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第一项工作的最终成败,即汽车安全技术应朝着和减少事故影响的目的。所以今后的汽车安全技术是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的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安全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GPS(全球定位系统) 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等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加快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安全技术装置将出现在现代车辆上,这些智能装置将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自动协助或自行控制。汽车厂商越来越多地采用虚拟汽车概念,从而无需制作物理原型,就能组装、观察、模拟汽车的性能及制造工艺,并且越来越多地开展厂家、院所、政府、供应商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快了汽车开发时间。智汽董事长谢明先生说:“从三个层次讲:第一,拥有这方面的知识,拥有这方面知识的机构很多,中国很多高校、研发机构都有这样的团队做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像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同济、复旦、北京理工等等;第二,拥有这方面技术的企业里面也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一汽、二汽、吉利集团,在技术方面也都有投入,现在很多都是技术的展示,比如Google,一直在推出智能眼镜,这个技术的展示已经很多年了;第三,拥有这方面的产品,至于智能技术产品那就比较少,目前都是来自欧美,真正的下游厂家能够看到的就是采用微波雷达做的,几乎都是欧美垄断。智汽是基于视觉的研发产品,视觉里面有两类,一类是单目视觉,单目视觉做得好的就是以色列的公司,我们主要是研究双目视觉,当然一些新兴企业也跟踪我们做这样事情。我们在国际上占有一些制高点,比如自主泊车,是我们首次解决的,把后视镜变成汽车的标配也是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我们切入市场的切入点尽量拉的低,比如现有的汽车他已经有保车速,接下去就是保车道,保车距。保车距的目的就是防止追尾,保车道也是避免别人撞你,一般发生车祸就这两种。我们的产品分成了三代:安全提示、辅助驾驶、自主驾驶。这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从技术的创新、研发到产品的生产,我们一直自己在做,所以做的比较辛苦。

未来的汽车,机械系统将大量地被电子系统所取代。这将大大提高轿车的驾驶性能及行驶的安全性。对于这些智能产品放到汽车上会不会提高产品本身的购买力,谢明先生的答案是肯定的。智汽董事长谢明先生说:“我们成立公司之初就决定跟其他的创业家走不一样的路,很多人商人选择先做的是贸易,再根据贸易量看看能不能变成一个企业家,这种方法对于打品牌是很弱的,品牌不是靠推广的,是靠实力,在知识技术上,我们在国际上已经是知名的,因此,本身我们就是品牌。中国人商人意识很重,很多商人不关注品牌,现在打品牌是很难的,品牌后面有很多内涵,技术的新进行、制造的精密性、功能上符合客户的需求,品牌就是这样出来的,这样的东西中国都能做出来。但是国家要支持科技方面的品牌发展与创新。我们选择从上往下走走高档路线,先从高端的豪华跑车,再往中档方面走,中低档的消费群体在意的是价格,所以购买的时候会优先考虑价格而不是性能,高端的用户更多在意的是功能或者拥有独特地差异性,而不是价格。我们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做了这方面很多的积累,然后再是产品创新,这样必然会涉及成本问题,汽车智能产品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设备,很多老百姓想花最低的成本就能拥有一个这样的设备,所以要切入到中低档的车的话,成本是一个考量。目前我们主要与金龙客车进行合作,现在产品价格大概是5000左右,汽车无人驾驶机器人可能要高出一两倍,因为客车在政策上有这样一个强制性的需求,欧盟明年开始所有的汽车都要有一个这样的功能,这就是国家定的一个这样的政策,现在校车已经有这样的规定了,中国以后也可能会出台这样的一个政策。”

在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中,谢董认为除了安全技术上的创新问题之外,研究汽车排放控制标准,节能环保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环保。为了防止地球温室效应和有效利用石油资源,必须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只靠传统技术的延伸已经无能为力,必须引入新理论和开发新的技术。如低油耗和低公害的薄燃烧系统、可变排量、可变气门、高膨胀比等发动机技术。总之,为降低燃料消耗费用,汽油车将趋于采用直喷式汽油机,而燃料消耗费用低的柴油车由于采用电子高压喷射、高效废气再特环和后处理技术而实现高性能、低排放污染,今后将仍然是汽车发动机的主流;由于燃油短缺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各种代用燃料汽车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个企业要成功主要分两个原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智汽董事长谢明提到:“从内因上讲,我们在国际上没有对手,现在奔驰、宝马都在跟我们合作,我们缺的是外因,外因是不能靠我自己创造的,需要政府给我们提供一些好的平台。最近上海张江出台一个政策,提出一个口号说:‘用最聪明的头脑,跟最有实力的资本结合在一起’。现在中国政府没有一个集中的投资,政府想扶持企业的发展,但是做得还不够到位,大量的资金分批投给各个企业,每个企业只得到了小部分资金,还是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这方面还有待改进,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投资。在这个大环境的中国风投,不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价值,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利润,中国风投引导着这个社会一直往错误的方向滑。企业的第一目标是为社会贡献,中国现在企业主要分三种,三流企业做产品营销;二流的企业是营销+制造;一流的企业是营销+制造+设计。中国有很多三流企业家,很缺一流企业家。政府说的企业转型就是希望二流的企业家变成一流企业家,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产品设计。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要有等级,对一流企业支持力度要大一点。希望企业能有自己设计的能力,需要靠自己的核心技术来设计。我们的产品设计都有自己的设计师,核心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中国要造就唯一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靠钱能买到的,能复制的东西不是唯一的,品牌就是唯一性。如果都能复制,那就不是品牌。目前,我们公司在资金与人力资源上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8月10号召开的上海2012海外高城市论坛会,浦东出台政策,拿出几个亿资金成立浦东创投,规定资金投给企业之后不求回报,退出的时候就是本金加利息,这在无形之中印证了我讲的,资本第一动力是鼓励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到时候自然有回报,而不是单纯的钱生钱。这种模式应该扩展到全国,而且政府部门应该全部采用这种模式。这就是一个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的,第二个就是人才,做事情要靠人,企业家不是魔术师。从长远来讲,高校必须担任起高校的责任,培养人才。”

4.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篇四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是基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并且有效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科技含量比较的多项技术,相比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为机械制造行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外部条件。

2当前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实际情况

2.1虚拟制造技术

虚拟制造技术是以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为基础,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统一建模,在计算机上实现产品从设计、加工和装配、检验、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模拟和仿真。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地以用户的需求作为切入点,对机械制造产品进行必要的修改,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设计制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2柔性制造技术

柔性制造技术指的是基于成组技术,以常规数控机床(不限类型和台数)以及数控柔性机床指导单位作为中心。柔性制造技术与应用系统当中,连接相关装置设备应当尽可能的通过应用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方式体现出来。虽然说柔性制造技术同属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其中一种,但其在生产方式上的变批量特点是其他制造系统所不具备的。有关机械制造相关产品在更新现阶段的实际工作过程与满足市场动态性发展需求,都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柔性制造技术的有效应用方可实现。根据以往实际经验来分析,柔性制造技术能够结合成组对象,并合理选取与数控相互关联的加工机械及设备装置,从而达到对工件成批性生产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应用柔性制造技术的过程中,能够在同一时间完成加工制造和生产管理,将其作用于切削加工、焊接、冲压过程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益。

2.3敏捷技术

敏捷技术指的是基于精神创新、管理人员创新、结构管理创新所实现的全新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如果应用合理的话能够构建一个真实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市场发展的基础结构(共同的),从而动态且准确地反映出市场变动情况。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如果引入敏捷性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科学合理的话,可以大大提高机械产品的生产速度,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优化生产效率。

3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3.1虚拟化

在将虚拟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的过程中,衡量应用质量高低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合理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对虚拟技术、拟实技术的可靠应用,不仅可以提升相关机械产品的开发速度,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

3.2绿色化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从节约资源能源的角度入手,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发展的不利影响,还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3.3一体化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企业更加关注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大批量生产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小批量和个性化生产。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可以控制机械产品制造中的生产周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节省了资源,确保提升生产质量和控制生产成本的前提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4结束语

5.现代建筑用钢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五

(1)在降低成本上,要求结构材料继续提高强度,从而减薄结构钢厚度、减轻结构重量,降低材料运输、结构制作、连接安装和整体工程的成本;

(2)在提高安全可靠性上,要求材料具有抵抗脆性断裂能力的高冲击韧性,对于高强度钢这种韧性和延展性要求更高,必须与可以接受的缺陷尺寸相平衡;

(3)在焊接连接方式上,要求材料具有足够低的碳当量和裂纹敏感性及可焊性;

6.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篇六

一、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 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 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 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 一个新产品上市, 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 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 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 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 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 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 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 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 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目前, 我国已加入WTO, 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因此, 我国机械制造业不能单纯的沿着20世纪凸轮及其机构为基础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专用刀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刚性自动化发展。而是要全面拓展。

二、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

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 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 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 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 有的倒闭, 有的被兼并, 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 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 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 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 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 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2、自动化

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 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3、绿色化

已经颁布实施的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为制造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就是快速实现制造的绿色化。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 (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 生产出绿色产品, 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能达到最高。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的产生环境污染, 是摆在制造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绿色制造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的体现, 也是未来制造业自动化系统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结论

7.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篇七

2009年生猪的存栏量在4.4亿头到4.7亿头之间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占生猪存栏量的比例始终略高于10%。2010年第一季度生猪出栏量会较高,之后会有所减少,在生猪疫情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2010年生猪的供给量会比较平稳、略有增加,预计增幅在4%左右,全年猪肉产量将超过5000万吨。

2009年生猪养殖面临的疫病风险很大,导致2010年散养户的数量下降;其次,经济回暖使2010年农村劳动力向沿海地区流动的数量较2009年有所增加,农村中可用于养猪的劳动力会减少;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土地流转逐步进行,散养户赖以存在的基础会逐渐削弱;最后,现有生猪养殖企业和其他行业的资本看到生猪养殖行业未来较好的前景,会纷纷投资于大规模猪场。综合起来,2010年散养户所占比例会进一步下降,规模化猪场所占比例会继续增加,预计我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仍将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随着规模化养殖比例的提高,生猪产业经营成本控制理念的增强,生猪生产将逐步向土地资源丰富及粮食主产区转移,四川、湖南等传统养猪大省生猪供给的比例会有所下降,而东北、西北等省份所占比例会进一步增加,在各省大力推进生猪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部分沿海地区如广东凭借价格优势会逐步提高自给率,但江、浙、沪仍会增加外调生猪和猪肉。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陈瑶生)

肉牛规模养殖区开始导入配套技术设施

由于我国城镇化加速和城镇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将使存栏牛(特别是母牛)头数继续下降,母牛带犊分散饲养和集中短期育肥方式仍是主体。集中饲养或集约化生产模式已见端倪,单位农户的母牛存栏头数有所增加,出现母牛带犊小区、母牛带犊+育肥的复合生产模式。规模场和小区开始导入配套技术和设施设备。

饲料原料价格继续上涨,带动秸秆类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和专用饲料及添加剂研发需求的压力增加。中原和南方地区作物秸秆类继续过剩,西部饲料趋于紧缺,南方草山草坡利用率逐步提高。养殖成本增加,活牛价格上涨,但限于消费者承受能力,养牛效益空间仅小幅增加。

在国家层面,对包括制种战略,养殖和设施设备补贴,疫病发生问责制、提高疫病扑杀赔偿标准,针对个体或合作组织及企业的金融和保险政策和措施等仍难出台。在具有肉牛产业发展潜力和基础的省区,各级政府将在不同层面和程度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但在牛种选择和养殖上面临技术和推广瓶颈,在金融和养牛保险上面临结构性政策制约。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曹兵海)

肉羊提高良种养殖 扩大繁育规模

由于国家出台了农民购买优良绵羊种羊每只补贴800元的优惠政策,养羊户会增大对绵羊种羊的购买。这项政策一方面会使良种繁育企业获利增加,另一方面会提高肉羊生产的良种化率。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正大力推广科学养羊技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提高科学养羊的宣传力度,通过办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解决农民在肉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补贴和支持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赠送种羊等方式提高良种化率。

养羊户逐步认识到了只有实现规模化养羊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对养羊大户的支持和奖励政策也会促进养羊规模的扩大,超小规模的养殖将逐步消失。

良种繁育企业的扩大会提高肉羊产业的良种化水平,工业化肉羊饲料的生产会促进饲养水平的提高,企业化羊场的出现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养羊合作社的出现会降低农民的养羊成本和实现外部规模经营效益,屠宰的现代化和品牌的塑造会提高羊肉的档次及获利能力。

在肉羊优势产业区,肉羊一般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有明确的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支持与发展政策。在肉羊优势产区内会出现肉羊产业积聚,进而会带来学习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因此,肉羊在优势产业区会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

(国家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旭日干)

肉鸡市场提升 利润增加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民生的改善,预计2010年肉鸡消费会有较大的增长。农业人口的城市迁移和中国新增人口,加之鸡肉消费倾向增加,快餐业向城乡结合部和发达农村转移,这些都会导致消费鸡肉的人群规模扩大,加之人均消费量的增长,鸡肉消费情况会出现一个迅速提升的时期。鸡肉需求量可能会超过1260万吨,人均消费将达到9.4千克,比2009年增加0.3千克。

鸡肉消费的持续增加成为扩大肉鸡生产,提高鸡肉产量的重要推力。预计2010年中国鸡肉生产量有可能达到1250万吨,比2009年增长3.3%,产量增长近40万吨。

近年来,饲用玉米的年消费量在9000万吨左右,占总消费比例的70%左右,并且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逐渐优化,鸡肉及其制品的需求比重增加,肉鸡饲料消费将呈倍数增长。预计2010年受需求增加的影响,养殖利润增加,肉鸡养殖总体效益好转。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文杰)

大宗淡水鱼类价格总水平将保持稳定

产量继续保持平稳。2009年,在“拉内需、保增长、促就业”的宏观政策的拉动下,渔业经济形势平稳向好,养殖户对大宗淡水鱼类的生产积极性较高,一些出口经济鱼类的养殖户也转养大宗淡水鱼类。由于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技术普及面广,加之国内市场需求较大,市场容量和消费群体稳定,预计2010年大宗淡水鱼养殖面积和产量还会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总体供求平衡,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市场价格保持平稳。2009年大宗淡水鱼类价格稳中有降,但总体波幅较小。从具体品种来看,除鳊价格在2005~2008年保持平稳上升外,其他大宗淡水鱼类品种价格都表现为“下跌—回升—回落”趋势。其中,草鱼、鳙、鲫价格延续2008年的高价位,走势较好,但近期已开始下滑,预计今年价格将稳中有降。鲢鱼价格自2005以来一直比较平稳,年度间价格差价最高只有0.62元/千克,因此预计2010年也不会出现大起大落。鲤鱼价格波动较大,近几年价格差价最高达到1.41元/千克,2009年价格下降明显,预计2010年会有所回升。鳊、鲂价格会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和市场需求的逐渐满足而呈现企稳趋势。总的来说,大宗淡水鱼类价格总水平将保持稳定。

健康养殖和品牌经营将成为产业发展的趋势,大宗淡水鱼养殖产业化程度将逐渐加强。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戈贤平)

大宗蔬菜优化产业 推进标准园建设

蔬菜面积和产量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近5年来,我国蔬菜供求基本平衡,蔬菜产业规模扩大趋势明显趋缓。但由于2009年蔬菜价格高,生产效益好,预计2010年我国蔬菜产业规模还将有一定的增长,特别是节能型设施蔬菜生产和夏秋高山、高原蔬菜生产将继续较快发展。蔬菜产业仍将是我国种植业产值和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异常气候变化、病虫害流行以及局部扩大生产的盲目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蔬菜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2010年一些蔬菜病虫害将继续呈现扩大流行的趋势,农村蔬菜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异常天气对蔬菜生产影响的风险将依然存在。2009年蔬菜高位价格将导致2010年个别局部区域可能盲目扩大面积,增加蔬菜生产的市场风险。

蔬菜出口将在2009年基础上恢复增长。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我国蔬菜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将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蔬菜出口品种和出口市场也将趋向多元化。

蔬菜产业发展模式继续优化,主要表现在继续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农业部开始实施的标准园建设工程将有力推进这一发展进程;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将在蔬菜生产中逐渐发挥作用,并得到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杜永臣)

甘薯功能性用途将得到认同

随着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具有低碳(生物产量高、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氮肥使用量较少、消耗能量低)作物特点的甘薯将可能引起政府重视。

我国常年甘薯种植面积保持在7000万亩左右,单产水平略有增加,鲜薯总产保持在1亿吨。

专业合作社在甘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集约化种植比例提高。

龙头企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企业为满足合格原料的供应,必将加大对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如山东利丰集团、四川光友集团已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达成促进产业发展协议,较以往更加重视基地建设。

鲜食、特用(紫肉、叶菜用)甘薯种植面积显著增加。部分地区鲜食甘薯实现周年供应。

专用型甘薯良种推广应用面积明显扩大。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已明确主推品种,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栽培,专用型甘薯品种推广应用面积将明显扩大。

特用优质品种的需求增加。甘薯的低蛋白、高纤维素、多维生素及高抗氧化活性等特点是改善以富营养化为特点的不良生活方式的最佳食品之一,甘薯的功能性用途将越来越被得到认同,甘薯的功能性开发将是发展高附加值甘薯产品的主要方向,特用型甘薯将成为育种的重要目标。

甘薯淀粉加工污染仍将是限制甘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甘薯淀粉加工污染虽然是一种可降解、环境可修复的污染,但不应忽视,也不应盲目扩大。

(国家甘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 马代夫)

以上信息摘自《农民日报》

食用豆优良品种产品供不应求

生产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农民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大宗作物在综合农资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方面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无疑给食用豆等小作物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然而,食用豆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种植面积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复苏和销售价格上升,预计2010年我国食用豆生产总体会有小幅增长,其中绿豆、蚕豆等增加幅度可能较大,芸豆、小豆等增加幅度较小。另外,从2009年鲜销蚕豆、豌豆生产和出口加工情况来看,具有较强的市场和价格优势,优良品种产品供不应求,发展潜力较大。

国内外消费市场及贸易动向。我国是世界上种植食用豆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原产于中国的绿豆、小豆(占世界总量的30%以上)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蚕豆生产占世界总量的39%,豌豆生产占世界总量的10%左右。我国食用豆多种植在生态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原因,生产的食用豆质量上乘,且无污染、无农药残留,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优势。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国内市场价格不断上涨,消费量也越来越大。

另外,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科技创新技术体系的带动下,现代高新技术已深入到食用豆产后加工及功能成分开发利用研究领域,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国内对食用豆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

8.现代通信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篇八

在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NII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接下来重点介绍通信网中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延展。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目前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中国于2003年开发出中国的3G,但2009年才正式上市。原中国联通的CDMA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其下行速度峰值理论可达3.6Mbit/s(一说2.8Mbit/s),上行速度峰值也可达384kbit/s。不可能像网上说的每秒2G,当然,下载一部电影也不可能瞬间完成。

从1997年起,3G的基本框架、网络技术、主要特征、业务种类已经基本成形。目前已有538个WCDMA运营商在246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WCDMA网络,3G商用市场份额超过80%,而WCDMA向下兼容的GSM网络已覆盖184个国家,遍布全球,WCDMA用户数已超过6亿。2007年,WiMAX亦被接受为3G标准之一。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大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下面谈一下主要的WCDMA。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以

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预计在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WCDMA已是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3G标准,占据全球80%以上市场份额。

第三代移动通信和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是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它的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通信号码,带着手机,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找到你,而反过来,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与国内用户或他国用户通信,与在国内通信时毫无分别。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另一个主要特点。这就是说,用第三代手机除了可以进行普通的寻呼和通话外,还可以上网读报纸,查信息、下载文件和图片;由于带宽的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传输图象,提供可视电话业务。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4G LTE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5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4G LTE Advanced采用载波聚合技术,下行峰值速度可达150Mbps。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如果说3G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会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然而,在通话品质方面,移动电话消费者还是能接受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有移动电话网中手机的通话质量还在进一步提高。数据通信速度的高速化的确是一个很大优点,它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0Mbit/s,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另外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成本投资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2009年通信费用低。

5G,是英文fifth-generation的缩写,指的是移动电话系统第五代,也是4G之后的延伸,目前正在研究中。目前还没有任何电信公司或标准订定组织(像3GPP、WiMAX论坛及ITU-R)的公开规格或官方文件有提到5G。

不过在有消息报道韩国成功研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6G。这一新的通信技术名为Nomadic Local Area Wireless Access,简称NoLA。三星在5G网络上的取代技术突破,将给全球5G网络研发带来活力,并推动其商业化进程,同时有助于5G网络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

9.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篇九

关键词:花茶;包装设计;技术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茶的发祥地,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此,茶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正是因为如此,各种与茶文化相关的因素都被包含在当今茶包装的设计中。包装要具体考虑是实际应用和以人为本的特性,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形、色彩、材料材质的选用以及造型等起到提升被包装物本身的商品价值和视野美感的效果。

1茶叶包装的定位

10.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篇十

一、物理农业的产生背景

20世纪,以化肥和农药为代表的化学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在解决粮食和饥饿问题上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农业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但随着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已经逐渐显现出它的不足与危害,地力衰退,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药残高,甚至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物理农业被公认为是新世纪农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物理农业将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大放光彩,创造新的奇迹。

二、物理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相对于化学农业,物理农业具有以下特点:⑴无毒无污染,对土壤无不良影响,对生态环境没有危害,绿色环保。⑵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低,是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有效技术手段。⑶能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作物早熟并提前上市,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高。⑷肥、药源几乎不受自然天气影响,无流失,效率高。⑸使用安全可靠,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无任何危害。

由此可见,物理农业可以避免化学农业带来的多种弊端,优势明显。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既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又有利于人体健康,所以发展物理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三、物理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都有研究与应用。据文献介绍,有商业价值的最早应是法国人切诺伊用声音处理,提高了啤酒厂大麦的发芽率;法国声学研究所和前苏联,有用贝多芬乐曲处理西红柿、甜菜的增产报道;2000年初,日本东京大学用不同频率处理,可延长或缩短微生物的繁殖时间;美国的D.R.Carlson则研究了声波和化学肥料联合作用下植物的生长发育问题,并申请了数个专利;在国外,有学者研究了超声波对植物细胞的影响,都得出了适当低强度超声波不会对植物细胞造成伤害,并能促进其生长的结论;还有的学者则研究了噪音除草技术,一方面利用声波刺激促进杂草的快速生长,从而采用人工方法除草;另一方面可采用声波刺激抑制杂草的生长。[2]在我国,70、80年代开始了磁生物学研究,磁化种子、磁水灌溉处理、磁化肥等技术相继产生。90年代中期,开始了电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电场处理种子、电场防病促生长、电场/CO2同补处理、土壤电处理等技术的应用,使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得以大大提高,防病防疫效果相当显著。本世纪初,声波助长技术迅速兴起,让农作物可以每天听着“音乐”茁壮成长。

大连市推广了空间电场调控动植物生长及疫病预防技术、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烟气电净化CO2增施技术、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技术、声波助长技术、种子磁化技术、电子杀虫技术等多项物理农业技术。这些技术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物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众多用户从中受益,也为促进我国物理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空间电场调控动植物生长及疫病预防技术

此项技术对温室气传病害预防率大于90%,农产品产量可提高20%以上,果实含糖量提高1~3个百分点,与高浓度CO2结合,具有产量倍增效应。可显著净化畜禽舍内空气,杀灭病原微生物,粉尘净化率可达75%~99%,空气脱菌率65%~94%,对突发性群发性动物疫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与等离子体除臭灭菌技术同时应用,可显著去除舍内的腥臭气味。可显著减少食用菌房空气杂菌在接种过程中的落菌污染,标准接种室杂菌污染率小于0.3%,出菇房空气真菌孢子数除去率74%,产量可提高25%以上。

2.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

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这一世界性难题,避免作物连作减产、品质下降、土传病害猖獗等问题。适用于农田土传病害、根结线虫、韭蛆等微小害虫、根系有害分泌物、土壤物理性缺素症等连作障碍的克服处理及土壤改良等。对土传病害防治率可达90%以上,根结线虫防治率达93%以上。

3.烟气电净化CO2增施技术

该项技术能从烟气中获得纯净的CO2均匀地供给温室植物,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使作物获得旺盛的生长势头。与空间电场配合使用具有产量倍增效应,作物增产幅度可达50%以上,果蔬口感好,特别是糖度显著提高。

4.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技术

通过对空气进行高压放电而使空气臭氧化,产生一定量的臭氧和氮氧化物,并均匀扩散到温室内。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杀灭温室内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气传病害效率大于70%。氮氧化物可作为氮肥的一种存在形式,促进作物生长。

5.声波助长技术

此项技术通过给植物播放他们喜欢听的“音乐”,提高植物体内物质的运动速度和幅度,增强生理活性、加快细胞分裂、生成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传输和转化能力。可促进植物快速生长,作物早熟一周左右,含糖量提高2~4个百分点,增产20%以上。

6.种子磁化处理技术

在作物播种前应用种子磁化技术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使种子在短时间内保持微磁性,吸附土壤中的铁、锌、镁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为植株的生长和丰产奠定基础。种子经磁化后,发芽率高,幼苗、植株长势旺盛,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籽粒饱满,粮食作物和蔬菜产量普遍提高10%以上。

7.电子杀虫技术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原理,采用特殊光谱的光源引诱害虫,使其触碰到光源外围的高压电网引起放电,将害虫击杀。可诱杀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粮食害虫、森林害虫等多种害虫,果园每年可少打农药3~5次,大幅度降低农药使用量,优质果率提高20%左右,同时也减轻了农药对生态环境(下转第81页)的污染,利于保护环境。

四、物理农业技术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与贸易壁垒,对我多农产品的生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农产品出口形势十分严峻,有150多種农残项目为检测对象所以无药残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的需求迫在眉睫。很多国家建立了畜产品生产企业注册制度和苛刻的检验措施,药残问题的严重导致国内畜牧产品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农产品品质下降,口感差,糖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应用物理农业技术,以上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提升我国农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创汇型农业的发展。

上一篇:法院院长剖析材料下一篇:拼音第二课i u ü拼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