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技术对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论文(13篇)
1.现代管理技术对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论文 篇一
产业技术政策对我国化工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一、产业技术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整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技术政策又叫行业技术开发政策,是政府所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是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扶持和推动高新技术的优先发展,并指导和支持国民经济的技术更新、改造和创新的经济政策.
作 者:匡跃平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刊 名:技术经济 英文刊名:TECHNICAL ECONOMY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2.现代管理技术对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论文 篇二
车站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人、作业、设备的系统管理, 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 发展遵循事实需要的客观规律, 从基础管理、技术管理、人员安排等方面入手对车站的安全管理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控制。
1.1 车站安全管理的特点及现状
铁路电气化改造后车站技术装备水平较高, 是集新技术、新设备、新观念和高标准、高速度、高安全性为一体的新的铁路运营领域, 在行车安全、人员配备、作业组织、技术设备等方面与既有铁路车站有安全要求高、管理难度大等区别, 除此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1.1.1 各车站行车设备相同, 多使用计算机联动、数字移动通信
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新型客车、重载货车、动车组, 对车站、铁路线路实施封闭式管理。对相关设备操作的标准和管理相近, 对于电气化改造后铁路沿线的车站进行安全管理, 继续一段时间的探索和验证, 现在大部门实行的管理办法都是依靠经验和以往固定模式的延续, 相关规章制度也是套用了既有车站管理办法, 对于新技术、设备的操作掌握不能普及, 只有一小部分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 再有突发情况发生时响应速度相对较为迟缓, 解决问题时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也不能很好的实际情况相符。
1.1.2 人员工作安排、作业内容、方法等因铁路电气化建设发生
改变, 现场作业减少, 多数车站不参与接发列车作业, 调车作业也较少, 基本上是客运组织、旅客服务工作。行车工作由列车调度员直接办理, 车站调车操作方式, 车站的接发列车工作也由列车调度员直接办理。车站安全管理的对象和主体涉及到列车调度员和调度所。增加了调度所作业人员, 减少了车站人员配备。一些不办客运业务的车站采取不配置客运人员, 降低了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原因, 根据需要设信号员;中心控制的车站设应急值守人员, 在设备故障、施工维修和非正常行车等情况下协助列车调度员处理有关工作。
1.1.3 同一条铁路线上, 由于各车站执行的规章和作业标准相
同, 日常安全管理内容、方法及对象也基本类似, 行车作业分为中心控制、车站控制及车站调车三种操作方式, 多数车站为中心控制方式。
2 铁路车站安全管理在电气化改造后现存的问题
2.1 车站安全管理模式
近年来, 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和技术装备升级发展迅速, 未来几年还将陆续有一批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新建铁路投入运营。由于对车站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安全要求掌握不足、缺乏经验, 许多铁路局和车务站段对待铁路电气化改造后突如其来车站安全管理问题, 多数采取套用既有线车站安全管理模式, 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大站管小站模式, 即铁路沿线各车站按区域或就近的原则, 划归本线上两端的大站按班组管理, 这种大带小的管理模式既是安全管理及现场作业控制由大站的运转、客运车间负责, 各站设行车应急人员和客运人员, 不设管理人员。相关管理方法也是沿用大战既有的, 但是这样生搬硬套的管理办法很容易造成隐患及矛盾, 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的眼光去看待现实问题。二是由既有线临近车务站段按独立中间站监管模式, 按既有中间站的班组管理, 设站长、车务应急行车人员和客运人员等安全管理及作业人员。
2.2 车站安全管理制度
既有线车务站段管理新线铁路车站, 一般套用既有线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 管理人员对新型车站的设备特性、作业特点、行车办法和应急处置等十分生疏要求等不掌握, 对车站相关的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规章和新的安全要求等理解、掌握不透, 比如新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实施已有3年多了, 但有的岗位作业标准却刚刚修改完毕公布实施, 有的至今还未进行修改。靠传统的经验、方法生搬硬套, 管理水平低, 管理能力欠缺, 车站安全管理被弱化。不符合新线车站的实际, 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要求难以落实。一方面在安全管理出现“一站两制”却又界限不清的问题, 安全管理上造成一条新线上的车站分别由多个站段管理, 对于跨局的线路或者新线较长时, 管理跨度太大, 实施日常管理较为困难;管理方法不统一, 不利于一条线上日常工作的落实、联系和协调, 许多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无法真正落实。另一方面既有车站安全管理具有综合、全面的特点, 而中间站安全管理的范围和方法等相对单一和局限;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本身差异较大。直属站对中间站安全管理缺乏经验, 兼管一个站更是力不从心, 造成安全管理模式混为一体, 管理方法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造成车站安全管理简化、弱化和放松, 安全管理成了应付和凑合。
新线铁路车站分散划归多个不同的既有线安全管理, 多个既有线站段都分别管理一些新线车站, 安全管理资源重复配置、管理机构交叉重叠, 管理成本高。虽然各站段分管的新线车站数量都不多, 但都要分别投入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培养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和要求的管理及技术人员, 给各车站选配管理人员、行车应急人员和客运人员, 人员虽然都很少, 但都要分别进行大量的培训, 一时难以满足需要。一方面新线车站人员少, 无法组织独立的站务、安全分析等会议, 对业务学习、技术演练、员工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也难以组织实施。
3 新线车站安全管理模式的建议
电气化铁路不宜分散由多个车务站段管理, 根据这些新型线路设备新, 技术性强、对操作安全性要求高及所需人员少等实际情况, 结合新型车站设备和操作管理标准统一、自动化建设较多等特点, 做好车站安全管理, 实现科学合理及统一安全管理。
第一, 对电气化改造的铁路沿线车站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 可将车站依据线路或是分片、段进行统一管理, 即对铁路线路按照片区、车段为单元进行管理, 建立安全管理机制, 车站由直属站进行管理, 确保车站安全管理统一规范性、科学有效性。当需要管理的车站较多, 或考虑在建、即将开通较多的新站时, 应将各站统一交由多条铁路交汇处的直属站或枢纽站理。增设新线 (高铁、客专) 运转车间和客运车间, 负责新线各车站的日常安全管理。亦可考虑将共同交汇站或相对较大的新线车站改为直属站, 或组建新的车务段, 统一负责局管内新线车站的安全管理。
第二, 车站必须根据铁路电气化改造后的实际情况, 打破常规管理思路及时规范管理, 对管理制度及章程进行制订或修订, 使实际工作有法可依, 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铁路局的相关规定, 结合本站电气化后的实际情况予以细化, 使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符合实际、简单明了、便于职工理解和掌握, 并及时对规章制度予以公布。
第三, 坚持主动适应和服务的原则, 对员工进行以基本知识和岗位技能知识相结合的培训, 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培训重点从简单业务培训转移到新的技能知识上, 由相关部门根据当前电气化改造后的铁路运行及车站管理情况, 制定出具体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积极联系铁路电气化技术或相关专业人员, 把实时、实用的技术带给铁路职工, 解决安全管理中的隐患问题时做到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
第四, 打破车站安全管理职责范围和管理队伍的界线, 一是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对安全、突发事件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对车站的相关业务操作、培训、学习交流等工作在具体车站内单独完成, 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分工合作。二是对站区一些安全管理实施标准化, 构造以站长为主各单位配合协调统一的工作形式。可以消除各自为营、分而不合等情况, 可以落实站区联合协作、统一负责的要求, 强化车站安全管理水平和制度。
4 结论
电气化铁路是集新技术、设备、观念和高标准、速度、安全性为一体的新的铁路运营领域, 其安全管理的要求和特点与既有线有本质的差别, 结合“两个安全理念”做好车站管理的安全预防工作, 根据其车站技术设备新、自动化程度高、作业内容和方法相同、人员配备少和管理方法相近等特点, 加强车站安全管理, 落实安全质量基础, 确保运输工作安全稳定, 使车站生产处于安全有序状态主要内容。实行统一、集中、一体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水平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
摘要:运输能力大、速度快、运营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及环境污染小等是电气化铁路独有的特点, 对铁路实现电气化改造不仅有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 对线路车站的安全管理也有深远影响。安全是铁路运输十分迫切和必须的任务。本文阐述了铁路电气化改造对车站安全管理影响进行分析, 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建议, 从而不断提高车站安全管理水平, 确保新型铁路长期稳定的安全运营。
关键词:铁路,电气化,车站,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l]自文亭.电气化铁路中国速度[J].电气时代, 2009 (3) .
[2]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 2003 (10) .
[3]任占文.浅析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2:50.
[4]王育才.对外福线电气化改造中有关技术方案的建议[J].电气化铁道, 1999 (2) .
3.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图书管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5-01
1.前言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图书管理领域,其作用更是无法替代。因为图书馆的每项工作的发展不但需要根据图书管理的实际规律进行,还要与当地的经济情况相适应,所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借书、还书等图书管理环节来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进行革新都是势在必行的。那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作为工作人员应该怎么通过利用这些技术来做好管理工作呢?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
2.1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办法
在过去,图书馆都是被视为后勤服务部门,其职责就是为人们提供资料服务,仅承担资料中心的功能。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推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办法,需要人们亲自到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查阅或是书籍的借阅,而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样,有需要的人不但能够在网上进行电子信息查询,还能够利用网络来选择不同的图书馆达到跨地区查阅的目的,一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效地推动了图书馆环境的优化,一改过去纷繁、复杂的借阅和管理模式,信息的电子化使得图书馆真正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资源中心,不但能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还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优化服务。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革新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2.2转变了图书馆员的角色
在过去,图书馆员只是承担管理者的角色,只负责书籍的借还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观念已经不适用于新的社会背景了。这是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读者不仅需要借阅图书,更是需要图书馆员为期提供其它的有用信息,这就注定了图书馆员的角色不能局限于过去管理图书和图书馆借阅的工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员的服务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环境,它不但可以让馆员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还可以在交流中反复涌现相关服务的工作信息,从而让图书馆员主动地了解服务工作的相关信息。此外,馆员还可以凭借着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通过网络交流为读者服务。这些新的服务方式改变了图书馆员从过去被动地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到下载主动去了解工作内容,为读者的需求主动服务。
3.信息技术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对策
3.1更新服务理念,提高图书馆员素质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高科技和智能化管理工具的诞生以及在图书行业中的运用,逐渐淘汰了过去图书管理工作中以人工为主的工作办法。通过计算机管理软件能够有效地处理图书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都直接淘汰过去老旧的工作方式,对于现有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图书管理工作中,需要如数官员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重视自身素质对管理工作和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性,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下的图书管理工作需求。
3.2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为图书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图书馆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书籍文献处理工作,而是转向为数字文献、电子文献等综合型管理工作。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也在要求着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能够跟上,为此就需要加大相关投入,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需求。详细地来看,就是加大资金投入,包括对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智能化管理工具的资金投入和使用,从而达到图书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的目的,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查询平台,最大化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梅.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图书的优势[J]. 科技资讯. 2012(14)
[2]李雅琴.创新高校图书的管理工作,建设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8)
[3]雷玉玲.浅析网络时代的图书管理[J]. 科技风. 2008(21)
4.现代管理技术对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论文 篇四
1医院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素质较差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实质上属于较为系统的工程,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医院信息化管理需要使用大量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来辅助管理,因为信息化管理较为专业,业务流程较为繁琐,因此对于信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既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又懂得医学知识以及管理技能的人才较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就应当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信息化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2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
作为医院信息化的管理者,应当按照医院的具体情况以及特点来制定管理计划,明确医院的需求。但我国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与不同标准的信息格式严重阻碍了医院间的交流,例如涉及到患者转诊的问题时,无法直接实现电子信息档案的交换,只能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如此便影响了工作效率,数据的标准性也得不到保证。
1.3系统设计存在问题
由于在计算机管理中存在设计思路不清晰等情况,太过依赖过去的做法,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医院病历的统计资料数据程序,按照常规的工作流程来说应当是将病历信息归档户后直接从计算机设置程序中调出即可,但目前的管理系统还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二次整理,在此情况下,统计以及数据很可能会出现偏差,影响电子档案的使用。
2提升管理效率的措施
2.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较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质上就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是以共享资源为最终目的,更好的实现了医院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局面,为医师与患者提供了更加方便以及全面的信息资源。
2.2建立安全的管理系统
安全的管理系统能够为网络资源的访问提供保护,主要包括了密匙管理、授权机制以及加密管理等。网络安全通畅包括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不会泄露医院的资源以及网络系统不会被病毒入侵等。通过局域网络的构架,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有效的降低了管理的风险,提升了管理效率。
2.3加强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
医院信息化管理能否正常的运作,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开展信息化管理之前,就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对医院的相关业务知识以及异常现场的处理方式等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在使用管理系统软件前,就应当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使医护人员意识到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全体员工一同发现问题,改变问题,使其更加符合医院的整体需求。还需使全体员工意识到,系统建设属于较为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全体员工一起解决,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
2.4选择最具权威性的系统开发商
医院在选择外购软件以及自主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医院的实际情况,充分的使外购软件与自主研发相结合,通过实践检验其有效性。假如医院的系统均是外购的,在选择时应当考虑到开发商的公司服务能力、研发能力以及用户的评价等。
2.5按照医院的需求设计方案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从医院的实际出发,按照医院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以及需求设计管理方案。在建设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对医院进行全面的调查,贴合实际制定出符合医院的计划,但开发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医院提供相关资料,协助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与开发商商讨,制定出最合理的管理方案。
3结语
5.现代管理技术对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论文 篇五
[摘要]新媒体环境及技术更新和发展,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影响着大学生的语言和行为方式,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拓展阵地,主动加强与各级网络管理部门的联系,做好舆情处置工作,加强对校内师生的正面教育引导,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积极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校德育;影响
新媒体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技术而言,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以手机网络、twitter博客、即时通软件等为代表,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新形势下,互联网的互动、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以及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了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给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一、新媒体技术与环境的变化及影响随着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环境的发展和完善,新媒体被读者、观众和听众所
络上,并且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以及由通话终端向网络终端的发展,不仅手机用户量远远大于电脑网络使用用户量,而且利用手机上网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新媒体的内容也日益丰富,逐渐丰富着文化市场,手机报、手机视频、论坛贴吧等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空、速度上的限制,省去了许多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达到了信息即时传播的功能。同样,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是受众,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的互动关系。在新媒体技术传播中,门户对消息的控制被大大削弱,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技术的个性化。并且,由于每个受众都有可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源,也使得新媒体信息变得复杂多变,极具虚拟性。目前,论坛贴吧、搜素引擎、web2.0网站、博客播客、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数字广播以及MSN、QQ、飞信、网络电话等通讯软件等,这些技术和表现形式的融合,形成了互联网的互动、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以及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了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及环境的发展完善不断冲击着大学校园,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更乐于使用匿名方式和网络虚拟空间交流思想、希望得到尊重的愿望增强。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传统媒体环境下有了较大变化,他们更多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同步进行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44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
二、新媒体技术和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新媒体技术和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新媒体时代的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一些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各种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等都在利用新媒体途径大肆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很多信息能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带来深刻影响,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效果。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给思想政治教育增
络管理、研判及预警处置的难度。随着手机网络的发展、手机系统技术的更新以及3G时代的来临,使用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相关的服务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飞信到如今的Twitter博客,从最初单一的登录互联网看新闻到如今登录手机看新闻等,使传统的互联网管理方式及相关软件工具凸显其缺陷,对于Twitter博客、Android(安卓)手机系统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同时,黑客技术的发展,促使各种网络“翻墙”技术不断更新,也增加了监管、研判的难度。高校大学生是应用网络的主要人群和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他们受到校园上网环境的局限,转而应用手机上网,同时,手机的摄像摄影功能,给突发校园舆情提供了摄录的便利方式。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更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加大了追查信息源头的难度,接收方很难分辨发送者是身边朋友还是陌生人,增大了对信息真实性的鉴别难度,给高等院校的网络监管、研判及预警处置增加了难度。三网融合的新媒体环境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目前高校主要是利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节目、互联网教学及BBS论坛等方式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可控性,但在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存有空白点。当今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多以匿名
极易引发大学生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同时,因信息的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扰乱了信息传播环境,造成的社会伦理问题、信息的管理与控制问题、现实世界虚拟化问题、舆论导向的偏颇问题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2.新媒体技术和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新媒体技术和环境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通过新媒体技术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新媒体技术和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手段。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德育工作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它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观、更深入。同时,德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增强德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新媒体技术和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大学生可以在内容丰富的新媒体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提升,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新媒体技术和环境可以为高校提供及时的网络预警。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及时预警和“防患于未然”,方便高校德育工作者及时掌2009年11月第11期总第174期理论探讨45握信息动态,及时做好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1.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拓展阵地高等院校要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既可与原有教育方式结合,使其创新发展,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满足不同形式、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把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作为工作的新重点,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主动加强与通信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以及与高校各级网络相关管理部门的纵向联系,进一步做好舆情处置工作高等院校要通过通信管理部门以及网络接入服务商的配合管理,监控新媒体环境下相关的舆情信息,与网络管理部门协同处置网络舆情。同时,高校要加强管理控制和技术控制,强化管理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建设以学生工作干部、学生骨干分子的监管队伍和舆情引导队伍,开发并熟练使用新的监管技术,在技术层面上防范有害信息。适时建立校园网络发言人机制,由学生工作、宣传、网络、后勤、保卫等相关部门成立网络发言人团队和网络辅导员、引导员队伍,根据学生反映的热点问题和社会上的最新动向,归纳和判断出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主动,有针对性的做出回应,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使传言、谣言没有传播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要针对新媒体环境的新形势,确实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3.进一步加强对师生的正面教育引导,强化文明用网意识高等院校应加大人防力度,通过积极主动进行舆情监控和研判,采取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特别是要向学生强调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树立第一道防线,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同时,在配
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完善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监控机制,从信息源头把好关。
4.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德育工作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这些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的功能,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勇于创新,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的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以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例如:研究探索利用手机短信、飞信、QQ群等方式传播的广泛性和及时性,来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利用手机网络(Twitter等)开设教师博客、辅导员博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索手机校园网、手机电视校园网等新的方式营造校园文化,使校园网成为了解学生情况和建议的有效渠道,及时占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6.信息技术对管理沟通的影响 篇六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沟通交流
0 引言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 “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 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 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公司如是, 管理部门也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 便于充分发挥人才价值。人才管理的核心议题即“吸引、聘任、培养和保留人才”。吸引、聘任人才是人才管理的前提条件。制定好的晋升体制, 使所有人都有公平的机会来赛跑, 在一段时间完成任务后, 通过领导的推荐、同事的过半投票同意, 作相应的升降和奖惩。制度制定好后, 交给所在岗位的人去做, 让他充分行使其权利, 定期对其进行审查。领导和自己的员工都要有合伙人的心态, 有共同的目标, 善待每一个人, 使所有员工有一个归属感。制定出奖金、期权、股份等方式来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和保留人才是人才管理的核心。让人才有成长的机会和空间:一是让人才知道并且感受到学习性组织的氛围。二是为人才设置培训基金。三是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主题、培训时间、培训老师、培训场次、培训后的考试形式。四是制定一个远大的规划和梦想, 并告诉大家实现规划的策略和方法, 一步一步的实现部分梦想, 这样人才就会活在希望之中, 紧紧追随。
1 信息技术
1.1 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其中, 诸如沟通、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随着传感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管理沟通中应用越发广泛。
1.2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沟通中的重要作用
沟通是人类集体活动的基础, 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可以说没有沟通和群体活动, 人类早就灭绝了!正是沟通才形成了原始人群和部落, 不断进化形成了人类社会。沟通是现代管理的命脉。没有沟通或沟通不畅, 管理效率就会损失甚至断送。沟通是人际情感的基石。良好的沟通才可以造就健康的人际关系!沟通是人们生存、生产、发展和进步的基本手段和途径。信息技术在沟通过程中的广泛应用, 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 辅助重要决策的制定, 增强企业与客户的业务沟通质量, 进而获取更多的适宜客户群。而且, 有效的信息沟通, 还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实现品牌效应。具体来讲, 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 优化企业管理, 提高管理沟通效益
借助信息技术, 企业可以构建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以及库存控制系统等等。这些信息系统的有效实现, 能够帮助各部门的沟通更加顺畅, 合作的更为融洽, 进而更好地进行生产、销售管理,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实现经济效益增加。
(2) 增进同客户间的沟通, 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企业借助良好的网络信息沟通, 能够及时地掌握客户的产品需求信息, 进而更好地进行产品信息整理优化, 以便于更好地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信息。
(3) 加大对外宣传, 提高企业形象
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技术, 构建企业网站进行企业宣传, 让更多的需求用户快速、全面地掌握到企业的产品信息以及企业的光荣事迹, 进而不断加深对企业的印象。而且, 在网站上, 还可以为需求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进而有效地吸引客户,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信息技术对管理沟通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亦是发生了重要改变。互联网以及多种移动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而言,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度, 增进彼此间的共识, 产生企业的凝聚力, 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例如, 部门间或部门内部, 借助QQ、微信等交流工具, 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无障碍沟通, 大幅度地提供了自身的工作效率, 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运营节奏的加快。
(1) 信息技术帮助企业获取了海量数据
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信息系统, 企业能更全面、系统的加以掌握行业信息, 并且, 借助自身构建的信息数据库, 实现信息的方便存贮与查询。从而在对信息进行优化的过程中, 及时高效地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竞争战略决策信息, 推动企业的决策者制定出更好的管理决策。大数据时代的开创, 就是对其充分的运用。
(2) 实现管理沟通中的信息及时传递
借助电话、无线终端系统以及互联网等高科技网络信息系统, 企业真正地实现了即时通信。沟通双方可以直接进行交流, 而不用担心因传递途中出现的错误而致使信息失真, 并且, 彼此间在交流过程中, 还可以有效捕获对方表达的信息, 进而给出及时地反馈, 真正地促进了现代化企业的高新技术进步。
(3) 为信息沟通提供了多种方式
传统的信息沟通多为面对面沟通, 有些时候, 高级管理层同普通员工进行沟通需要经过很多到程序, 以至于很多信息貌似出现了一定的“味道”变化, 这对于促进领导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具有重要影响。
3 借助信息促进企业管理沟通的措施
信息技术虽然可以给企业的管理沟通带来便捷, 但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 想要获取利益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的管理者面对。那就是如何有效的让信息技术推动管理沟通。具体的促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
只有管理层支持才有可能上行下效, 有效地执行信息化的沟通, 为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创建良好的环境。借助企业文化环境的影响力, 推动信息技术的传播与运用。
(2) 构建明确的沟通目标
管理层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预期目标, 也即想要达到怎样的沟通效果。其次还要具体分析涉及到的沟通对象, 以及倾向的沟通方式等因素。这样才能确定合适有效的信息系统方案,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 还要让企业员工有遵循的方向, 充分了解和体会信息化给沟通带来的改变。沟通过程中, 要构建明确的沟通目标, 进而高效地加以实现。
(3) 加强信息系统管理
在企业内部, 无论是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沟通都要有一定的规则。否则信息化沟通也会变得混乱无序, 反而产生副作用。比如大量的信息获取之后如何分类存储, 如何从中筛选出重要信息。比如所有大小事务在信息系统中没有优先级的标注, 将可能延误重要事务的处理。所以,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质量。
(4) 加强企业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
虽然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 但是由于技术的发展革新速度更快, 想要在企业内部达到信息化沟通, 还需要对企业成员进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普及。只有确保人人都会使用, 才能进一步期待效率的提高。因此, 定期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4 结论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 也是一个大问题。在企业管理中, 如何细化企业管理, 如何强化沟通效率和管理手段, 是需要我们长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沟通实质是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现有的企业管理沟通体系根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并重构, 以确保沟通更准确及时有效。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企业的管理者能否紧跟时代步伐,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 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相信会有更多企业通过不断努力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新软件改善企业管理, 取得十分可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蓉, 张开碧.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3 (12) .
[2]吴思.浅议士官院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 (35) .
[3]言可矜.创新教学评价手段挖掘学生发展潜能——数据挖掘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7.现代管理技术对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论文 篇七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期,企业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其强大的功能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大推进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为迎合现代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必须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一、人力资源与信息化
人力资源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其前身人事管理的历史却源远流长,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普通的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单位组织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的招募和培训、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和健康等等。也就说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来达到组织统一的目标的管理行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根源就是在于广大的学者和企业家们看到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看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广泛,类目繁多,很多层面的东西都亟待优化和提高管理管理效率。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始得到大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提高的管理效率,为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本质就在于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发布、传送和利用,而人力资源的管理本身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这也是为什么信息技术能够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大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信息化支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效果
(一)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之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繁重、枯燥,而且效率也非常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类目涉及到员工的方方面面,比如,员工个人信息的管理、员工的考勤休假的记录、员工薪酬的结算和处理等等,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之前,所有这些事情都是纯手工操作,效率低下不说,而且也容易出现错误。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出错的情况也解决了,把管理人员解脱出来了,也方面了员工。比如,在员工的个人信息上,如果有变更,员工个人可以去更改,没有必要借助第三人,降低了出错率;员工的考勤都是打卡,计算机记录的很准确,员工休假的原因,休假时间都清晰无误。
(二)规范了业务流程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了出来,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得到了完善。过去员工的招聘、绩效的考核、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员工的流失和退休再加上日常的管理事务,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力不从心之感,琐碎的事情比较多,不系统,常常是很多事情挤到一堆,在那种情况下业务流程是什么样的可想而知。信息技术的应用,一下把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各个项目都涵盖了进来,而且每个业务包含哪些东西都分的清清楚楚。比如,员工薪酬的结算、现有员工的数量,离退休人员的数量,只要找到相应的模板,就一清二楚,很多工作满意必要到现场去,直接在电脑上就可完成,甚至领导对于一些行政审批就可在计算机上完成。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的规范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
(三)有效的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在过去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等方面都要到现场去,这就产生了很多的差旅费用,员工到现场去听课,既繁琐又浪费时间、金钱,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后,很多企业直接在网上招聘,对员工的培训也实行网络的方式,既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财务的支出。其它的诸如此类的举不胜举。
(四)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
企业是一个平台,员工有多大能力,就可以发挥多大能力,能者上,庸者下,是最好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但是前提是公平。任何一个企业的员工都是流动的,但是引起流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环境、发展前景、企业的体制、薪酬制度、竞争机制等等,很多人认为薪酬是留住人才的关键,那是误解,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不要指望用金钱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也明白这一点。员工最看重的是企业的竞争机制和发展前景,说白点就是说,企业能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的凭实力吃饭的舞台,只有大家都站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才可能尽可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忠诚度。过去人力资源的管理都是不透明的,很多事情的处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难免引起部分人的误会。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一切都是透明的,员工的薪酬是多少,请假的天数,考勤的次数都是可查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的满意度就会提升,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在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留住人才。
三、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人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更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化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提高了管理效率,理清了管理思路,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完善及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作者单位: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红涛,孙明亮.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J].价值工程.2010(28)
[2] 张才明,王烨.信息化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0(12)
8.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探讨论文 篇八
摘要: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也是一个危险程度较高的行业,因而安全管理对化工企业显得尤为重要。而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无疑就是工艺技术管理,化工企业工艺技术是化工生产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主要阐述了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的内容和任务,强调了工艺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对工艺技术管理的具体管理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工作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化工;工艺技术;管理
对化工企业来讲,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因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主要是对生产活动中相关技术活动进行管理控制,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一、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概述
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是化工企业对其生产过程中全部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是化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在化工企业各类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简言之,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完善化工企业工艺管理的各类规章制度,并监督这些规定的落实,通过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实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安全生产,也直接关系到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二、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的任务和意义
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技术规程制定、规程执行情况检查、生产技术改进、技术引进、技术组织措施和经验总结完善等方面的内容。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据化工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生产的特点,建立健全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重点是管好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从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化工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由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技术部门为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管理部门。化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企业的技术工作,健全完善各项技术管理规定,维护好生产技术工作秩序,督促各部门严守规程进行生产,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正常进行;二是组织开展企业技术革新研究,推进技术创新进度,并负责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保证尽快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去;三是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立足企业现有物质技术条件,不断总结经验,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品种。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是企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条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企业的生产、安全、质量、环保、能源管理等均有密切联系。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关系到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同时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企业的盛衰。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化工企业工艺技术的管理内容和生产中各个环节都有着相应的联系,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工艺的管理、对技术进行某方面或全面的改造、引进和创新以及对工艺技术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改进和升级。
1.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改。产品的工艺规程是在化工产品投入量产前根据前期的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在征求员工生产实践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工艺规程的制定,补充或修改,都是总结和吸收生产实践的经验而形成的。制订工艺规程时,首先需要了解相关工艺技术发展状况,并结合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避免陈旧落后的工艺,采用先进的适用的`工艺装备。在设计制定工艺规程时,应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提出性能的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另外还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问题,通过成本核算或对比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经济最合理的方案,力求提高生产效率,使能源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达到最低,以扩大企业利润。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改,都应遵守严格的程序,最后必须经过总工程师的签署批准方能有效,重大工艺路线的变更,按规定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2.技术改造管理。技术改造必须从企业自己的特点和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应根据本企业的设备状况,技术水平和资金多少,采用适用的技术,不要脱离客观可能,片面追求最新技术。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一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不仅要考虑本企业、本行业的效益,而且更要考虑国民经济全局的效益。化工企业技术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建立在内外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本着效能、效率和现代物流的基本原则,对包括现有工艺装备的规格参数、功能结构或系统、工艺流程、工序布局、效能和厂房平面布置在内的诸多要素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分析本企业工艺装备及其工艺流程的主要优缺点,发挥优势,扬长补短,确定薄弱环节或瓶颈项,明确技术改造需求。
3.技术引进管理。化工企业技术引进是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迅速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它比开发新的技术所花的时间短,代价小,见效快。在技术引进项目中,技术标准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在发展化工产业中总会有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特殊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参杂在一起无疑会给引进项目增加难度。因此,在技术引进中,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建立项目组织中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按照现代化管理流程去部署每阶段的任务,遵照流程办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技术组织措施。在工艺技术的组织措施能够将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加以提升,不仅仅可以提高化工企业的产量,更加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并且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无事故。达到这些目的就需要对劳动的条件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开发研究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等保证实际生产任务的完成。技术组织措施可以克服生产技术上的薄弱环节,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生产在新的水平上平衡,有利于改善员工劳动条件,消除生产中的隐患,保证安全和消除环境污染,并且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源,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另外,在技术措施项目在提出后就要对其加强审查,以检验技术的先进可行性,在经过审查所选定的技术措施项目在上报相关的主管部门之后加以落实。
5.加强检查和监督。经常检查监督可以促进工艺规程的落实,也是对工艺技术管理的必要补充,是保障工艺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的必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工艺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因此,要经常深入到现场实施指导,在进行工艺检查时,要坚决树立从严从细的原则,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检查监督,特别是对一些关系到关键问题的细节决不能放松,做到检查不走过场,用检查促进生产、有检查促进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工艺技术管理水平。
四、结语
化工企业的工艺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全面的工作,涉及到化工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工艺技术管理工作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化工企业要把工艺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核心工作来抓,积极探索技术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理念,不断提高和优化工艺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化工企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燕.针对化工工程设计中安全问题的研究[J].山西建筑.(07).
[2]刘继承.化工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保证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13).
9.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论文 篇九
3.1重视设备引进,保证安全生产
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对于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先进的生产设备不仅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而且还能够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因此在进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先进的生产设备的引进,保证安全生产。在进行先进的生产设备的引进的过程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化工产品的特性来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之后还要重视对其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生产。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已有的旧设备的维修和保护,保证它们能够正常的运行下去,这样才能够极大的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3.2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方法
在化工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已经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之中还要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方法,保证安全管理制度能够真正的实施下去。在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之前要以化工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来作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适合本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其次就是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把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这样就能够保证管理制度的执行。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能
在化工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对于生产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化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是按照生产规范来进行,才能够有效的减低人为失误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化工企业中要定期举办学习专业技能的培训,让每一个生产人员都能够及时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就是还要加强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使化工企业的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3.4改善生产环境,重视原料检测
由于化工产品的生产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而且大多都是充满了有害物质或者是易燃易爆的物质,因此必须做好生产环境的改善,重视原材料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生产环境的改善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于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其次就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要加强对其的检测力度,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工原料,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4小结
总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作共同促进了化工企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龙才.探究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关系[J].化工管理,2015,(31):120.
[2]唐伟,张敏诗,刘洋,杨牧.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7,(25):280-281.
[3]刘艳萍,孙青松,曲福年.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对比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4,14(9):40-42.
10.现代管理技术对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论文 篇十
【关键词】工程造价;BIM技术;影响研究
引言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还在编制阶段,暂时引用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 对BIM的定义: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一、运用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与传统造价管理的不同
1、信息糅合更加完整详细,发现问题能够及时优化
传统的工程造价过程分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造价、施工预算、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等阶段。在以往3D模型基础上,通过BIM应用施工模拟,将进度、预算、资源、施工组织等关键信息集成进来,让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之前提前预测项目建造过程中每个关键节点的施工现场布置、大型机械及措施布置方案,还可以预测每个月、每一周所需的资金、材料、劳动力情况,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2、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面化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往往是一开始做预算,结束后做结算。最终结算完成后才能了解到整个工程的确切造价,经常到最后才会发现项目亏损,或者出现因为工程量变更或合同问题与业主纠缠不清的情况。因此,建立全过程造价管理必将成为今后造价管理的主流。要想实现全过程管控,必须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解决数据难积累、协同共享难,并且促进工作造价管理各方主体设立必要的制度、流程进行配套,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管理进入到全过程管控的新时代。
BIM技术对支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可以起到显著效果。比如:提高工程量计算准确性、更好地控制设计变更、提高项目策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造价数据的积累与共享、提高项目造价数据的时效性、使造价过程模拟成为可能、支撑不同维度多算对比分析。在具体应用中,“模型导入、高效便捷”、“BIM审图、减少返工”、“精确算量、预算可控”、“可视化变更、及时可追溯”、“结算对量、高效审核”等方面的优势,也实证了BIM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的效果。
3、促进工程造价管理达到更为精细化的模式
BIM在建筑领域是继CAD 后的变革性技术,它为建筑业“施工控制”、“工程设计”、“企业管理”等作业节点、过程与工序在信息共享传输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这种全过程的信息沟通及输送也为实现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强大支撑与保障。通过“BIM、互联网及云技术”等相结合,拥有和项目部相对称的信息,能“精准、及时”下达指令,沟通成本压缩,实现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的同时,提升了项目参与者控制成本的能力,达成了项目利益的最大化。
二、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主要特征
1、设计协调性
工程项目可能涉及多个专业,设计阶段由于各个专业只绘制各自的施工图纸,真正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专业间的碰撞问题。使用有效BIM协调流程进行协调综合,可减少不合理变更方案或者问题变更方案。
2、施工模拟性
利用四维施工模拟相关软件,根据施工组织安排进度计划安排,在已经搭建好的模拟的基础上加上时间维度,分专业制作可视化进度计划,即四维施工模拟。BIM 具可视性及参数化的特征,对BIM 模型的搭建,可依类似的项目进行改造或是建设新的项目,达到空间的高精准可视设计,且可虚拟施工的全过程。
3、造价精确性
利用已经搭建完成的模型,直接统计生成主要材料的工程量,辅助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的概预算,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BIM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施工预算的准确性,对预制加工提供支持,能有效地提高设备参数的准确性和施工协调管理水平。
4、数据即时性
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
三、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BIM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1、提高工程量计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工程量计算是编制工程预算的基础,与传统方法的手工计算、软件计算相比,BIM的自动算量功能可以使工程量计算工作摆脱人为因素的影响,得到更加客观的数据。利用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实体扣减计算,对于规则或是不规则的构件都可以同样准确计算。同时也可以将造价工程师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造价师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其它更有价值的工作中。BIM技术的应用对项目在造价管理方面所发挥的最大效益是工程量的统计和核查方面,BIM模型的建立可以生成具体的工程数据,通过对比二维设计的工程量报表和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统计,能发现二维数据的偏差。分析原因主要由于:二维图纸面积计算往往会忽略立面面积,跨越多张二维图纸的项目可能被重复计算;線性长度在二维图纸中通常只计算投影长度等。这些偏差会直接影响项目造价的准确性。通过结合BIM的数据消除这些偏差后,项目总费用会降低,同时也保证了造价数据的准确性。
2、控制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在目前实际施工中常有发生,传统的方法暂无法很好的应对,而利用BIM技术的模型碰撞检查工具能尽可能地减少变更的发生。同时,当变更发生时,利用BIM模型可以把设计变更内容关联到模型中,只要把模型稍加调整,相关的工程量变化就会自动反映出来,不需要重复的计算。甚至可以把设计变更引起的造价变化直接反馈给相关人员,使他们清楚地了解设计方案的变化对工程造价产生了哪些影响。
3、方便历史数据积累和共享
工程项目结束后,所有数据要么堆积资料库,要么不知去向,以后遇到类似项目,若要参考这些数据就很难做到。而且以往工程的造价指标、含量指标,对今后项目工程的估算和审核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造价咨询单位视这些数据为企业核对心竞争力。利用BIM模型就可以对相关指标进行详细、准确地分析和抽取,并且形成电子资料,方便保存和共享。
4、建立企业定额库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我国实行已十余年,我国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政府定价到市场定价的转变。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承包模式下,建立企业定额成为迫切的需要。企业定额必须保持定额与现实的生产水平相适应,始终保持定额的合理性和先进性。BIM建立的工程关系数据库有助于研究超额或完不成定额的原因,及时掌握变化的信息,对定额实行动态管理和及时调整修改。
结束语
我国传统计价模式的固有弊端难以促进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BIM技术的数据集成、数据更新和项目所有参与者的协同、共享则很好地适应了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要求。BIM技术引入造价领域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黄信伟.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技术,2012(26) :107-109.
[2]付兰铭.试析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价值工程,2013(16):331-332.
[3]周炳坤.结合实际工作谈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意义及推广[J].林业科技情报,2012(24):156-158.
11.大数据技术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科学技术,知识进步
1 大数据技术使财务数据收集难度增大
财务数据的收集具有复杂性。在国际上,对财务数据收集主要采用相对性原则,通过初步计算数据,并系统罗列出粗糙的数据,再梳理类型化数据,只有拥有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该数据库。从这种逻辑来看,财务数据的收集较为简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数据技术给财务数据收集带来较大难度。
首先,云计算服务器是否安全会严重影响数据的量化指标。特别是云计算服务器受到自然灾害、不可抗力及人为因素等的破坏时,会影响数据安全,甚至导致数据丢失。
其次,各种数据拥有者间不能有效衔接。不同服务器的不同数据流间不能实现自由流通,各行业间的数据很难实现资源共享,因此,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搜集,由数据搜集而产生的数据库也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2 大数据技术影响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想实现资源配置,首先要做好财务数据收集工作,并分析财务数据。在财务数据分析中,会计人员或审计人员要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尽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方便了数据的搜集工作,但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工作人员只能借助计算机或云图建模来计算数据,给一些自身专业知识及专业素质较差的员工带来技术难度,导致其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技术进步及大数据理论的普遍使用使财务分析难度加大, 给财务人员带来严竣挑战。因此,财务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认真领会领导意图,不断提升自身硬实力,有效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3 大数据技术给财务人事管理带来挑战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人员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因此,企业在选择财务部门管理人员过程中,要从多方面权衡,在人员选拔过程中要注重综合运用德、才、绩、行四个标准。预防财务人员腐败事件发生,要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影响。在很多腐败事件中,财务人员都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企业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切实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近年来,数据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财务管理工作中人事管理趋向科学化,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止和改善。由于数据进入有权限限制,且数据存留有监控功能,可明确查到每笔资金走向及每笔资金的经手人员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领导以权谋私的行为,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4 大数据技术使单位信息保密难度加大
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应用过程中的效果非常显著,但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力度不断加大,财务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数据泄露而导致的各种事件相继发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较大影响。在数据集成的拓扑领域,大数据技术的保密性挑战肇始于蚁群算法的先天性缺陷。传统数据流的控制依靠各种交易密码,而实际上这些安全密码只是数据的另一种分类和组合。在数据的非线性组合和线路的真空组装模式下,任何密码都只是阻挡技术侏儒的暂时性举动,而没有超出技术本身的惰性存在。当一个黑客掌握源代码的介质性接洽技术后,剩下的就是信息和数据搜集,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源,信息的获取将变得极为简单。
5 大数据技术为财务管理数据的安全带来较大考验
目前,我国财务信息化软件还处于日渐完善阶段,大多数软件开发都把重点放在理财与提供多种功能上,没有考虑数据安全与保密问题。在日常工作中,部分软件容易受到病毒侵袭,要建立多级备份与恢复机制,定期或定时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止系统瘫痪与病毒侵袭造成的损失。要不断提高财务软件安全性,加强系统的防病毒入侵工作。善于运用先进的安全保障设备,采用网络防火墙、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确保系统安全。恢复系统是极为困难的事,财务软件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企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
6 结 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中具有必然性,但其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当前,大数据技术给单位信息保密性带来极大冲击,要在确保企业信息安全的同时,体现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本性,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效提高大数据技术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伞景峰,蔡茜.浅论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2]张晓蕾,范晓明.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管理[J].商业现代化,2014(2).
12.现代管理技术对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论文 篇十二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检测检验工作的批复
(安监管技装字〔2001〕53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关于中国石化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继续开展石油管道技术检测检验及管理工作的请示》(中国石化〔2001〕建字211号)、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关于申请办理管道安全检测资质的报告》(油管道安字〔2001〕150号)、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关于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继续开展石油管道技术检测检验及管理工作的请示》(基建监字〔2001〕第25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关于继续从事管道检测检验与安全评价工作的申请》(油管研字〔2001〕70号)均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1〕1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指导、协调全国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工作,组织实施对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由其他有关部门承担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除外)进行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安全培训、安全咨询等社会中介组织的资格认可工作,并负责监督检查。监督工矿商贸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和安全生产条件、有关设备、材料及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根据我局的职能和《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经贸委令第17号),为了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生产的检测检验工作,我局同意中国石化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道技术公司、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继续开展石油天然气管道检测检验工作,待我局相关管理办法出台后,再对有关检验机构的资质进行认可和业务授权。中国石化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道技术公司、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要严格执行现行的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公正、廉洁、高效地开展检验工作。
二00一年七月三十一日
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篇十三
一一固始县分水亭镇一中
杨阳
英国历史学家埃里克•阿希比认为教育史上曾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教育历史革命,现在正经历第四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青年人的责任从家族转移到专业教师手中。第二次革命是采用了书写,作为口语同要重要的教育工具。第三次是发明印刷术和普遍使用教科书。第四次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数字音像技术、卫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逐步应用于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多了几种新的教育手段,而是将对整个教育系统发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深远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无疑会为教师提供许多便利。几
十、几百年来教育一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教育都是最大的产业。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劳动生产率。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技术手段来达到最佳的效果。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使教师的工作不再千篇一律,周而复始。可以使教学工作被动性、单调性减少,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可以使教学的趣味性增加,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使教师不再忙于大量的无休止的事务性的工作,运用计算机来管理教学,其效率之高和误差之小,是传
统的管理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例如,期末考试的出题、打印、校对、印刷等历来是学校头疼的事,有了计算机的题库管理,便可迎刃而解。
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为自身学习和提高带来很多方便。教师不脱产就可以学完许多新的课程。计算机网络和信息资料库,使教师不再受学校或地方图书馆的限制。一些过去无法开设的课程,也因为教学软件的普及而变得易如反掌,例如,火山爆发、山洪、地震、生物进化、种子发芽、化学实验等。
当然,由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运用,也必然是教师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中心人物,学生将开始成为中心。这个作用的转变,要求教师发挥与传统作用不相同的新作用。教师必须学会选择和开发新课件,否则,在多种媒体的综合利用中,他们只能是被动的追随者。教师必须学会当一个群体的组织者,学生自学的咨询者和学生智力交流的协调者,否则,他们将无法面对学生新的需要而在学生面前茫然失措。
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的智能结构必须增加新的东西。他们必须学习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同时,再学习和教育技术有关的硬件和软件的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学会自编简单的程序。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有权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像这样一些有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有关地位的论述,早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学生能否真正的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并不取决于教育者的良好愿望。事实上,在传统的教育技术条件下,学生很少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往往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丧失了应有的创造性。
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一旦成为学生的“智能老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模式。面对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等新来的“老师”,他们不再局促不安,不再担心“老师”会累,会有事,会瞧不起自己。
学生可以任意调节“老师”的教学进度,随时可以要求“老师”重来一遍。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他们可以从自己不断取得的进步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电子计算机等“老师”面前,学生可以从容不迫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的安排学习。
在新来的“智能老师”面前,学生必须改变消极的接受信息,等待“填食物”、“灌输”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学生必须在众多的利用计算机学习的系统中,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成为与教师同等地位的计算机网络成员、数据库用户、课件的开发者与创造者。
当然,在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等以其生动、形象而吸引众多学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些新的问题。许多长期与电子计算机打交道的儿童中,会出现视力下降、急躁,与教师和家长感情疏远、自私、孤僻、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不管是何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必然的存在教师如何去科学引导学生的问题。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可能完全的代替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感化和陶冶作用,是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内容
课程问题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都居于中心地位、实力地位。因为教育目的必须依靠一定的内容安排来实现和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由内容决定、为内容服务的;教学的质量、水平和评价标准,主要看教学内容以及实现的怎样。迄今为止,特别是在我国,传统的、占优势的还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使相同或相近的科技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有利于完成那个人类文化的传递任务,所授知识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学科课程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离,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中的能动作用。
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现实世界与未来世界中的各种情况,用生动、逼真的形式再现出来。这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造出适合学生个别差异的各种课件,各种新的知识也会迅速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教学内容滞后与时代发展的问题将得到解决,课程设计也不再仅关心将一些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会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这个方向上来。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是过去一些无法开设的课程或无法普遍开设的课程有了开设的可能和普及的条件。各种模拟技术,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影响教学内容,而且也会深刻的影响教学组织形式。
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长期以来,班级授课制由于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学生动手机会少,难以照顾到学生个别差异,强调统一齐步走,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卫生等弊端,而不断受到人们的抨击。但是,要真正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一直缺乏真正的物质保证。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将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一个彻底的改观。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班级授课制为模式的格局将逐渐打破,以学生为中心,以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新的教学形式将逐渐增多。现在,不少国家出现了无年级学校等诸如此类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自我设计,如自订学习
内容、自定学习时间、自订评估手段、自选学习媒体,给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
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教学设施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那种方格盒子式的教室,正在被一种新的叫做“开放空间”的教学建筑取代。在这种四周没有墙壁,只有“可移动”教学设备的教室中,不是教师和学生去适应一层不变的空间格局,而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更为迅速的教学组合,既可以进行常规的教学活动,也可开展特殊的教学活动,即可容纳传统的教学单位,也可容纳更大或更小的教学单位,如小队教学、小组学习或其他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教学场所中,教学双方将赢得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获得创造性思维的更佳组合形式。
【现代管理技术对天然气化工设备管理的影响论文】推荐阅读:
儒家思想对管理的影响11-03
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11-05
现代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07-08
网络营销对现代企业的影响09-27
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措施07-08
现代科技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07-04
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其对策09-18
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10-29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几何教学的影响06-19
医院资产管理的影响及建议论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