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端午感受传统班会(通用7篇)
1.走进端午感受传统班会 篇一
男:尊敬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
合:您们好
男:沿着冬离开的脚步,春天款款向我们走来,带来希望,带来温暖,带来繁华似锦,带来莺歌缭绕。
女:而在这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春日里,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女:说起清明节,大家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
男:但是对于清明节的文化,大家又都了解了多少呢?下面就让陈_来解说一下清明节的由来。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介子推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女:听了陈_同学的介绍,我们对清明的由来了解得更多了。
男:我来问问你
女: 好啊,尽管问。
男: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女:我知道,清明节有许多人要出去扫墓的。
男: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扫墓还有什么呢?现在让廉欣雨同学来概括一下
晖: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女: 我在帮她补充一下,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男:谢谢廉同学及王同学为我们做的介绍,现在,我们又多了解了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了。
女:我也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最近你都吃些什么呀?
男: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青团子了。
女:那你知道我们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子吗?
男:因为这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停顿,似乎想不出),我??我们的邻居都在吃呢。
女:我知道这是传统习俗,但你知不知道这为什么是传统习俗?
男:这?“我也不知道。
女:就由我来给大家细细介绍。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清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男: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应该了解了很多清明节的文化,下面我们就要考考大家。
合:我们一起进入知识竞答环节。
男:请问清明节古时又称什么节?(三月节)
女:请问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什么朝代?(周朝)
男:请问清明节在现代来说又称什么节?(踏青节)
女:请问公历每年的几月几日之几月几日是清明节?(4月4日至4月6日)
男:请问清明节是几几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清明节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男:古时候,人们把春游叫做什么(踏青)
女:好了,今天我们的知识竞答环节也到此结束了。
合:让我们一起从歌声《清明雨上》中结束本次班队主题会。
2.走进端午传承文化主题班会 篇二
1、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来历;
2、让学生们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4、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那么端午节是如何来的?关于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
2、漫话端午:
师:课件出示关于端午节来历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想一想,端午节和历史上的哪位名人有关系?
生:认真阅读后,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大家说的很好,端午节是为纪念著名的历史人物屈原的。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生: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大家说的很好,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等。
三、畅谈感想:
师:课件出示介绍全国各地过端午节风俗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生:认真观看后,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畅谈感想;
师:大家说的真好,观点十分独到,让我也深受启发。
师:尽管全国各地过端午节时的风俗各异,但是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师:同时过端午节,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成为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向上的好孩子。
3.走进端午节主题班会课件 篇三
二、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多年历史; 年3月17日中国目前的渔政船——中国渔政 311 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 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即在眼前。
1、通过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 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 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 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通过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 、 《曹娥救父的故事》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意识。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 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 _ 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 成语俗语、 历史故事, 使学 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 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 并对 “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5、通过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展示中华 民族队脚下土地的厚爱深情。
三、教师准备
1、根据学生兴趣, 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分头去搜集资料、 分析 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端午节”和“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端午节和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 了解中国人“安土 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
5、收集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史史料。
四、活动指导
1、本次活动借助“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 紧扣“对祖国和家乡 的感情”这一主题,围绕“土地”这一课题展开。我们所要认识的土 地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物质层面上的土地,这是我们每天都要 接触到的,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 第二个层面是 文化层面上的土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 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 象征意义。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 她是力量的源泉 ; 在各 国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
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 ; 而对于一国的人民, 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
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联系当前我国政府对 南沙诸岛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正义立场, 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活动一主要是侧重于第一个层面, 让学生了解土地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土地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活动二、三则侧重于文化意义上的土地。
2、以端午节为引子, 以中国政府拥有南沙群岛主权不容置疑的历 史史料为驱动力,展开整个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分为三个子活动,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看我们人类是怎 样对待土地的。
其中第一个侧重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这些知识学生在历史 课中可能已经学过,因此,可以搞一个跨学科的活动,一方面梳理学 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因为每 一次改革背景都很复杂,措施也很多,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做 简明介绍,这需要认真琢磨。
此活动邀请历史老师参加,从历史方面做出指导。
第二、三个子活动都侧重土地使用现状的探究。一个主要通过查 找资料来了解我们国家整体的土地资源状况。学生可以通过地理方面 的著作或者年鉴,搜集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量、人均土地数、土地减少 率等数据,把其他国家的一些数据也找来,对比一下,发现我们土地 资源的不足,增强忧患意识。搜集的数据不要只是展示一下了事,一 定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展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 如用柱形图、曲线图等形式,直观而且更能说明问题。除了数据,还 应该问个为什么,比如数据显示我们的耕地每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 什么,政府做了哪些工作,等等。
第三个子活动更侧重实践。国外的中小学生经常在老师的引导下 考察市政建设和社区建设,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相比之下,我们的教 育就缺少这样的内容,因此许多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起码的公德 意识,更不要说公民责任感。 这个活动期望在这方面使学生获得提高,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二项子活动是让学生对于家乡土地使用情 况的了解,可以到政府的网站上查找,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 能组织学生与当地政府联系,直接采访有关情况。如果觉得整体的土 地情况不好把握,也可以调查一个侵占土地或者浪费土地的具体案例。 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项,建议学生先搜集土地管理的成功经验,比如某 地植树造林,保护了千亩良田的事例,借鉴他们的措施,再针对实际 情况提出建议。
3、活动二“讲讲土地的故事”, 侧重文化层面的土地。 三个活动 侧重不同的“土地故事”。第一种,像社稷坛的五色土表现了汉民族 对于土地的崇拜,还有古希腊神话、 《山海经》关于“息壤”的传说、 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等。民俗中远行人带一包家乡土的习俗也属于此 类。第二种是凝固在语言文字里的故事,要让学生挖掘与土地有关的 成语、俗语的文化含义。 第三种是“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 表现为反侵略中的寸土不让的民族气节,以及农民对于土地赤诚的爱 等。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添加合理的想像和联想,绘声绘色地讲给
大家。
4、活动三“谈谈土地的含义”侧重对文化层面土地的理性思考。 中国自古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有的人甚至宁愿忍受贫穷,也 不愿离开故土,这样的文化品格造成了中国人的执著和坚忍,同时也 带来了保守与闭塞。 这样的现象该如何看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子活动就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 不求学生作出理论的说明, 只要能有自己的观点, 并能搜集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前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普通人心目中土地的含义,后一个活动 则侧重文艺家心目中的土地。这个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以土地为题 材的文艺作品,并分析在其中土地象征了什么。学生分成小组,分别 去搜集文学描写、音乐舞蹈和绘画摄影三类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有关土 地的作品,然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看看土地在这些文艺作品中主 要有哪些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象征意义产生的原由。
5、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不容置疑:一、中国最早发现、 命名南沙群岛: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 二 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 发渔业生产了。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 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 三、中国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 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沙群 岛先后被划归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并采取实际行 动积极维护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总之,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岛礁的军 事占领或其它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在国际法上都是非
法和无效的,不构成主张领土要求的依据,也不能改变中国对南沙群 岛拥有主权这一无可争辩的法律事实。
3 月17日中午,我国目前的渔政船——中国渔政 311船
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 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中国政府 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底线是“不发生冲突”,我们对南海群岛拥 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五、活动延展
1、有些地方的人对土地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以致宁愿忍受贫穷, 也不愿离开故土。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
2、在文艺家看来, 土地是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表现对象, 他 们的创作往往赋予土地特殊的含义。 如艾青的 《我爱这土地》、余光中 的《乡愁》、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 国》。请搜集以徒弟为题材的文艺作品 ( 包括诗文、音乐、舞蹈、摄影 和绘画作品等 ) ,展开讨论:自古以来,“土地”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
3、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 展开诗意的想象, 以“土地”为话题写 一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六、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该由学生参与,着重考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精神和 创新意识。重过程,重方法,对探究的内容不必一定得出实质性的成 果。具体指标有:
1、搜集的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 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否科学、 是否
新颖
2、讲述故事、总结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 ( 语言表达 是否通顺、神态是否自然等 ) 、参与意识 ( 是否主动 ) 和情感态度 ( 是否 认真)。
3、讨论问题、 提出建议时是否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是否能自 圆其说,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4.“话端午,知传统”主题班会 篇四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五年级教室
四、活动时间:2013年6月9日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
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
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
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通过“走进端午”这次主题班会的,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老师。
5.走进传统节日班会教案 篇五
1.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活动时间:6月11日
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 端午节的由、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 引出主题:“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
(一)端午节别称
1.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 关于端午节的由,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 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 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 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
2.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 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
4. 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 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 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 (2)《五月五日》梅 (3)《端午节的怀念》
3. 主持人小结:千百年,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 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 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6.走进端午感受传统班会 篇六
活动的主题:迎接新年——20__年的到来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全班同学快乐地迎接新年,了解中国新年习俗。
活动前准备:小品——《对春联》;查找关于新年习俗的问题;主持稿撰写
活动主要内容与过程:
(一)开场
甲:踏着圣诞宁静的钟声,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祥和的平安夜,满怀喜悦的心情,我们即将迎来生机勃勃的20__年。
乙: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校园。在这绚丽多姿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新年的脚步
甲:我们的心儿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乙:新年的脸红了;
甲:新年的心飞了;
乙:春的脚步近了;
甲:春的身段也婀娜了;
乙:新年拉近了我们成长的距离;
甲:新年染红了我们快乐的生活;
乙:新年让我们截取下了四季的片段;
甲:新年给了我们人生的禅想
乙:当鲜红的太阳跃上地平线,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共:今天,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 今天,我们送去我们的祝福; 带着祝愿、带着嘱托; 埋藏已久的期盼,化做今日相逢的喜悦。看,阳光灿烂,那是新年绚丽的色彩,听,金钟朗朗,这是新年动人的旋律。
共:在这新年到来之际,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二)相声《对春联》
对于春节,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对春联,今天,我们就来观看一个有关春联的相声。
(三)新年习俗知识问答
新年即将到来,那么大家对新年的了解有多少呢?首先,就让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题。
活动后记:
7.走进传统节日感受丰富文化 篇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德育目标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并指出一条有效的培养途径:“让幼儿高兴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从中感受节日的愉快”。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越来越认识到,与西方文化历来崇尚的“爱智”教育目的相比,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于人文素养的培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它独有的内涵对于人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重阳节——尊敬老人、元宵节——合家团聚……但是,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传统节日正遭受到西方节日的冲击,现在孩子们口中经常会提到的是平安夜、圣诞节、万圣节等,而对于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却是知之甚少,春节、元宵等节日也只是孩子们获得礼物的代言词,其中所蕴涵的深厚内在文化和内涵却很少为他们所知。
“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教师、家长和社会都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领路人,幼儿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幼儿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主动参与,有助于幼儿自觉掌握科学知识,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在参与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这才是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最终目标。为此,我园积极开展了“民间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体现出了具体、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的节日丰富多彩,内容广泛,有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节日是我们祖先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有着多姿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接受的内容。
通过节日文化教育,幼儿可以从多种角度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比如春节,幼儿从家庭、从大街小巷就能体会到浓郁的过年气氛,在幼儿园园中如再开展丰富多彩的过年活动,如倒贴福字,美丽的窗花、红红的中国结、可爱的生肖剪影等,那么幼儿会在这样的一个活动情境中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了解过年习俗,体验过中国年所特有的欢乐,那么幼儿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的被激发出来了。
二、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是阳光,是甘露。如果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是,儿童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因此,我园在开展“民间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非常重视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我们抓住节日的核心意义,找准和突出节日文化中的精华,然后设计活动,使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健康情感得到发展。所以,我们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这些中华传统民俗节日,挖掘其中蕴涵的优良品德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节日启蒙教育,增强幼儿对中华民俗节日的兴趣,让其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培养幼儿敬老、友爱、善良、勤劳、勇敢等健康情感与品德。
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幼儿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大多数在家里养成独占心理,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那些习惯于“惟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缺乏合作能力的幼儿容易被孤立冷落,从而容易导致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是满足幼儿的归宿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方面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节庆教育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动手尝试,同伴之间互相商量、讨论。在节前,老师和孩子会一起布臵活动室,班级中陈列、悬挂师幼一起收集制作的与节日有关的物品:春节时会挂上红红的中国结,贴上喜庆的福字;元宵节时会悬挂上各种形状的花灯;端午节时会用各种月饼盒制作成装饰吊挂……在节庆期间和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一起协商布臵主题游戏区,主题表演区,这些过程中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了,反过来交往合作的成功,又会大大调动幼儿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四、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在于从小训练手的灵巧性,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而且由于动手能力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紧密相连,通过手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动手试一试,激发其的兴趣,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自已解决问题。例如:在制作“端阳”粽子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粽子叶、各类豆子、果脯等,让孩子们实验出用哪种馅料做出的粽子好看又好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包粽子的秘密,有的制作了三角粽,有的制作了四角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粽子的相关知识,学会了包粽子的方法,激发了探索和实践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五、有效促进了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园互动,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沟通,教育行为的一致性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首先,我们在班级的“家园联系栏”中设臵了“节日文化主题”专栏,展示该主题的目标、内容、计划,让家长对传统节日、节庆课程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愿望。
其次,在每个节日节庆活动开展之前,我们会发放给每位家长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节日节庆课程,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节日的相关经验。让家长清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什么,在家配合做什么。例如:参与节日准备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到商场采购年货和过节用品,与孩子一起大扫除,装点家居,从而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春节的时候,用彩灯装饰和各种喜庆的吊饰装点家中的环境。在元宵节,家长可在家中悬挂自制的彩灯与孩子一起猜灯谜……家长还可有意识地添臵一些有关节日传说、故事的书籍等,开阔幼儿眼界,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
再次,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与孩子、老师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亲子活动唤起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激发幼儿想要过“中国节”的欲望,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幼儿期开始传承下来。如:在“赏月献月过中秋”节庆中,孩子们在与家人过节中形成重视与家人团聚,合家团圆、和和美美度佳节的和谐节日观。
【走进端午感受传统班会】推荐阅读:
走进清明,感受传统一08-01
走进新课程感受新变化08-01
语文教学走进中国传统文化07-13
班会方案:“走进父母,感恩父母”主题班会07-02
主题班会走进低碳生活07-09
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08-22
传统端午节英语演讲稿08-12
端午节班会设计方案09-21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总结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