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母亲的经典散文

2024-08-26

写母亲的经典散文(共11篇)

1.写母亲的经典散文 篇一

周五下午,去幼儿园接儿子。在回家的路上,四岁的小家伙嘴里一直嚷嚷着,说要送礼物给我。我以为他只是随便说说,没当一回事。不料刚进家门,他就迫不及待地从肩膀上取下书包,在里面胡乱地翻找起来。那幅认真着急的模样,让人有些忍俊不禁。

不大一会儿,他就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兴冲冲地走过来:“妈妈,给你”。我接过一看,是张浅粉色的画纸。上面画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稠密的绿色枝叶间,几只灰褐色的小鸟正在翘首期盼。那黄黄的小嘴微微张着,像是在呼唤外出觅食的妈妈。而在树上方的远处天空,一只羽翼丰满的大鸟,正朝大树的方向展翅飞来。画的左上角,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妈妈,我爱你!母亲节快乐!

看着眼前这份特殊的礼物,我的心头涌起一股暖流,眼睛瞬间湿润了。这一切,都被一旁的儿子看到,他满脸疑惑:“妈妈,怎么了,是不是我画得不好,你不喜欢?”我用手指轻轻地刮了一下他的小鼻子:“怎么会,画得真好。妈妈很喜欢。”儿子听到我这样说,便高兴地蹦跳着一边玩玩具去了。

看着眼前开心玩耍的孩子,眼前不由浮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花白的头发,沧桑的脸庞,温和善良的眼睛,洁净合体的朴素衣衫。她,就是我的母亲,我那在黄土地上栽种了一辈子梦想的农妇母亲。在四岁儿子的礼物面前,对于母亲,我是心存愧疚的。我应该感谢儿子的老师,教儿子画了这么一幅触及心灵、寓意深刻的画。是它,让我想起自已栉风沐雨的母亲。那张着嘴巴嗷嗷待哺的小鸟,不就是当年的我们吗?那四处觅食的勤劳大鸟,不就是为了抚育子女成长含辛茹苦的母亲吗?儿子的画,一下子又把我的思绪,带回过去那些温软时光。为了我们,母亲曾孤身跋涉在漫长黑夜。为了我们,母亲曾独自跄踉在泥泞小道。为了我们,母亲曾穿凄风,越苦雨。为了我们,母亲白了华发,衰了容颜。在母亲对我们细致关爱,入微呵护下,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人。但那广袤的母爱,却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改变。那不畏酷暑,无惧严寒的母爱,像涓涓清流,多年来,一直滋润和洗涤着我们的心灵。

清楚地记得,父亲早逝后,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举步维艰。村里人怜悯她,多次劝说母亲,女儿迟早是人家的人,早点给长女(我)找个婆家吧。若能遇上个勤快女婿,也就多个帮手,你就不用那么辛苦。母亲含泪看着年仅十六岁的我,婉言谢绝。她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难,命运的悲苦。那时种地,每遇农活,不是肩挑,就得背扛。每到收割时,母亲便领着我和弟弟妹妹,一小捆一小捆地把成熟的庄稼往家里扛。那时的我们,活像一群繁忙的小蚂蚁。别人一次可以挑回家的麦捆子,我和妹妹要分好几次才能扛回家。每到耕种时,那一袋一百斤重的化肥,都得我和母亲用扁担和麻绳,从供销社一步一步往家抬。虽说路程不远,但回到家,衣衫早已湿透。多年后母亲才告诉我,那时每次抬化肥,趁我不注意,她都会悄悄把化肥往她那边挪。说那时我还是个孩子,不能累坏了。自已是大人,累点没关系。听到母亲这些话语,多年后的我,依然满眼泪花。

小时候,家里虽不缺吃。但经济也不宽裕,一年到头难得有新衣服穿。家里最大的`收入,就是养头猪。养猪不用太多成本,只要有买猪仔的钱便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每到放学后,我和懂事的妹妹常挎上篮子,去野地里割猪草。只要手脚麻利,一篮子猪草不一会儿就能提回家,猪一天的“饭食”也就有了着落。提回家的猪草,用刀剁碎,倒入猪槽,浇些泔水,再拌上少许谷糠、麦麸之类的“调味品”后,猪们便摇头晃脑地吃嚼起来。一头头猪就这样被我们用时光和汗水养大。用青草养猪,只抽条不长肉。待到初冬,便要开始给猪“追膘”。所谓的“追膘”,就是要给猪吃好喝好,让它长膘增肥。那时给猪“加餐”,吃的是红薯。家乡贫瘠的土地,特别适合栽种红薯。每到深秋,漫山遍野的红薯丰收了。家家户户便用红薯喂猪。虽是猪食,在蒸煮前,也需将红薯上的黄泥清洗干净。洗净后,放入大铁锅进行蒸煮。煮熟后,捡上半脸盆,待到冷却,便可端去让猪们大块朵颐。这样的红薯“大餐”,猪们吃上三两月后,便变得圆光溜滑。

到了腊月,杀猪买肉所得的钱,便可用来办置年货。若还有剩余,也可用它置买大件家私。当时我家的缝纫机和自行车,都是母亲用杀猪钱置买的。我们姐弟过年的新衣服,也是要等杀猪后才能置买。每到过年时,持家有道的母亲,常用实惠的价格,买些好看又耐用的布料。在缝纫机上裁裁剪剪后,便飞针走线地为我们缝制衣服。而母亲自已,却节衣缩食,不舍得买一件象样的衣服。一件结婚时的大红毛衣,拆了织,织了拆,缝缝补补,一穿竟是二十多年。再后来,因袖口磨损得历害,不得不由长袖改为背心。我上初中时,没有毛衣穿。那时冬天,已无人再穿臃肿的棉袄。母亲就把自已极其珍贵的红毛衣,拿出来给我穿。说我在上学,穿的太差会惹人笑话,让同学看不起。自已在地里干农活,穿差点没关系,只要浆洗干净就行。

我曾在夹着鞋样的旧书里,见到过母亲年轻时的照片。一件碎花上衣,两根齐肩麻花辫。坚毅的目光,文静而温婉。后来才知道,那是她的初中毕业照。岁月无情,弹指间,几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曾经年轻的母亲,早已被岁月苍老成慈眉善目的和蔼老人。一路走来,生活的磨砺,时光是否记得?命运的苦涩,岁月能否知晓?多年后,回首起那些艰难的日子,母亲的悲苦和无奈,依然会触动我心底,深深的疼痛。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昔日的辛酸,过往的煎熬,在如水的光阴里悄然流逝。难忘困苦降临时,母亲为我们折荆斩棘的勇敢。难忘风雨来袭时,母亲为我们撑起晴空的坚强。难忘暮色苍茫里,母亲为我们点燃灯火的慈祥。从跌跌撞撞到健步如飞,从牙牙学语到能言善道,我们点点滴滴的成长和进步,凝结了母亲多少心血,汇聚了母亲多少汗水。当我们在母爱的庇护下慢慢长大,母亲却已在岁月的沧桑里,日渐老去。

年少的自已,也曾任性地伤透了母亲的心。随着年岁的增长,回想起母亲在面对厄运时,所展现出来的无畏和淡定,坚强和不屈,我心中,有着深深的敬重。那些悠悠往事,会在无数个无眠夜晚,自脑海深处掠过。母亲那平凡渺小却又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一直激励和鞭策着我。使我在人生道路上,认真跋涉,乐观前行。面对困难,不抱怨,不气馁。

年少时,不知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总觉得相聚的日子,会山高水长。可如今,看着风驰电掣般掠过的岁月里,那日渐衰老的母亲,我的心,莫名地慌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能体会到母亲的辛劳和不易时,却又不得不为自已的生活,漂泊打拼。如今,我常在凝泪的双眸里,看见时光深处茫然的自已,无助的母亲。我知道,在那截悠然时光里,我还跪坐在母亲身旁,聆听她温暖的唠叨,轻柔的责备。那细细言说着的幸福,平淡如水,清澈了时光,温润了眼眸。

真不知道,这鲜花满地的五月,那朵芬芳该属于母亲?那些或清雅,或浓烈,或端庄,或娇媚的花朵,又怎能氤氲出我心中如海的深情。我的农妇母亲,是属于村庄的。她的足迹,遍布家乡的田野山涧。我的农妇母亲,也是属于大地的。她的汗水,滑落在厚重的黄土上,浇灌出嫣然的花,生长出丰硕的果。你看,那一坡坡纯朴的豌豆花,一垄垄素净的土豆花,一串串淡雅的洋槐花,正在怒放。那些花,是属于母亲的。

真不知道,这风和日丽的五月,那泓清浅该属于母亲?那些云淡风清,明朗高远的记忆,又怎能隐去母亲如山的恩,似海的情。这葱笼的母爱,如明媚阳光,抚慰我荒芜的心灵。如皎洁月光,倾洒我无眠的夜空。给我无形力量,给我无尽勇气,让我在苍茫的人间,奔走,游荡。

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真挚,才能为母亲采平安,摘健康,织就思念。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虔诚,才能为母亲描吉祥,摹如意,编写祝福。

田野上,那处处盛开着的朴素花朵,一定是岁月送给母亲们的“康乃馨“。要不,怎么会那么馥郁,那么优雅……

2.母亲的东莞(散文诗) 篇二

母亲一辈子未出过远门。万江镇的一个塑料厂,使一些跟母亲年龄相仿的妇女们认识了东莞,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母亲的活就是把从外面拉回来的旧薄膜,用肉眼給它们分出等级来,不含技术成份,也与认识多少字无关,就是时间长点,但活不累。

母亲,每天与塑料薄膜促膝谈心,有时还能从废品堆里掏出一叠报纸,二根螺丝钉,或者几片铝块,几两废铜屑,满意地兑成自己的小费,第二天的早餐就能换回两根油条,和一碗清水稀饭。

母亲说要是能进隔壁的公司就好了,那里三菜一汤,早餐还管一碗东莞米粉……电话那头的声音越来越远,叹息声很近。

母亲的东莞,只有塑料厂那么大,每天出出进进,从四面八方运回来的废品里,自然而然夹杂着塑料厂以外一些新闻和旧闻,被她们反复咀嚼,在她们的嘴里返青,就像在农村,每天打听天气预报一样。母亲也时刻关注着,东莞蓬勃的长势。

母亲把塑料厂,躬耕成葱郁的稻田,汗如雨下,浇灌生活的落差,总想把穷乡僻壤里朴素的方言,连同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收进秋天的粮仓。只是白天和黑夜的指令,在流动的指缝间相互切换,默默地执行命运的菜单。

五十多岁的母亲,仍然高低不平地摸索着东莞的夜,收割了丰盛的汗水,也收割了儿女们内心的苍凉,汹涌澎湃的血,但自己心灵的伤口上,再次兵荒马乱。

3.写母亲的散文高中 篇三

我的母亲生于兵荒马乱年代,她四岁时父亲辞世,童年的不幸、生活的艰辛,造就了母亲坚毅、刚强、纯朴、善良、通情达理的性格。在我心中母亲对上躬心侍老送终(我祖母终年90岁五世同堂),

对下哺育子女、侄子成人(伯母丢下五个儿子,最小的不到两岁去世),为16分劳动日忙忙碌碌,并牵挂在煤矿上班的丈夫安危,她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她用自己朴实的言行教育子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尊老爱幼,和善邻里;团结是福,和气为贵;努力工作,回报社会;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她的教诲我铭记在心。

那年,父亲在外工作,手术刚愈的母亲还在为我们生活劳碌,我不忍心,就弃学在村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母亲不同意我弃学,但她执拗不过我的坚决。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告诉我:“当老师也不容易,当老师不能耽误人家的孩子,当个好老师是为了更多的家庭做好事,更不容易。”

这就是母亲,她那朴实的话语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5月,年近70岁的母亲胃疼难忍,我和弟弟婉转相劝,母亲才接受到市医院接受全面检查,诊断结果是胃溃疡、食道癌早期。在医院里,因母亲身体虚弱必须放弃手术治疗,选择放疗的保守治疗方案。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知道我当时担五年级毕业班三分之一升初中,我清楚的记得母亲告诉我:“你教的是孩子,不容易,不能耽误人家孩子时间,要做个好老师。如果不放心,星期天来看我。白天有你爸爸陪我,晚上你两个弟弟轮流就行了。”说完就催我赶快离开医院,我含泪赶往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下午学校的大合唱比赛。

这就是母亲,即使躺在病床上,也不曾忘记叮嘱我不耽误学生的时间。

考试结束了,当我把班里几个学生分别以全县第一、第三、第七的好成绩告诉母亲时,我清楚的记得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告诉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了才会收获,教学也是这样。只要尽力去做,就会有好的报应,要相信妈妈的话。”

这就是母亲,她那朴实却蕴含着一定道理的话感染着我。

冬天,天气骤冷,体质虚弱的母亲,综合病复发,卧床一个月,输药十几天。我也清楚地记得,妈妈对我说:“有你爸爸照顾我,妈知足了。你不要耽误人家孩子,当个好老师。小林、河南(弟弟小名)好好上班,你们都要清清白白做人,一是一,二是二,不要做糊涂事。”病床前,我和弟弟向母亲说记住了,她才肯合上眼睛休息。

这就是母亲,病床上还牵挂着儿女,惦记着我教的孩子。

母亲说我们没时间照顾,硬是撑到腊月二十六等我们放了假才答应住进了县医院,望着病床上虚弱无力的母亲,两胳膊上扎打点滴的针,鼻孔上插着输氧管,我坐在病床前,握着母亲的手,眼里含着泪,一刻都舍不得离开,我默默祈祷着奇迹发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正月初六母亲稍微好转就催回家,说是该过年了,让孩子们休息几天,回家接受中药调理。

让我永远难忘的是的7月19日(初伏正值是暑假),妈妈约我们都聚在一起吃饺子。我清楚记得妈妈中午高兴地吃了10个饺子,午饭后她把我们姐弟三个召集在一起说:“看到你们能聚在一起吃饭,都能好好上班,妈妈心里知足了,不要再忧我,天气太热,你们把各自的事做好,清清白白做人,遇事要以和为贵,团结一心才是福。”我也清清楚楚的记得我们姐弟三个异口同声说:“妈妈我们都记心里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也笑妈妈像个老小孩。

这就是母亲,她时刻没有忘记教育子女怎样做人、做事。

没料到时隔一天,7月21日下午的4时56分母亲突然心脏病复发,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6岁)。我和两个弟弟前后赶回家中,跪在母亲床前悲痛欲绝,此时自己心里充满了遗憾,没有想到那天却是母亲最后的遗愿。

尽管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尽管不止一次医生说妈妈的病,好的已是奇迹,你们尽力了,但永远也抹不去心中的遗憾。在家族长辈、亲朋们的组织下,我们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告诉母亲安心地走,我们会按照您的教诲做人、做事,您永远活在儿女心中。两年多来,回想起来我们儿女为父母所做的,比起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是远远不够的。

4.母亲的眼泪经典散文 篇四

母亲的第一次流泪,滴在了花生皮上。那一年母亲得了一场重病,我至今也不知道母亲当年得的是什么病,只知道在当时缺医少药的农村是要命的大病,看祖母、父亲的愁绪就知道母亲病得不轻,母亲自己也似乎明白了八九,整天病泱泱的,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都没劲,身体弱得很。我那时十一二岁,眼见着母亲病成这个样子,我常暗自流泪,心里真不是滋味。

可正在这个时候,生产队里给每家每户分了硬性的剥花生任务,到时间剥不完就要扣那可怜的口粮。怎么办?母亲病重,父亲在生产队里当会计,白天忙了晚上忙,弟弟又小。没办法,我就利用星期天或放学回家剥花生,我常常避开母亲,关上西间门,躲到炕上假装做作业而剥花生,为了按期交上花生米,我变用手剥为两手交替着用口剥,速度加快了很多。后来的一天,身患重病的母亲知道了家里分摊了几麻袋剥花生的任务,就靠尚小的我一个人在剥,便凑上前来也要剥花生,我一把抢过来说:“妈,你病了就好好地歇着,一点不知道爱惜自己,不用你剥,我多剥点就行了。”我几次从母亲手中夺过了花生果,坚决不让她剥,可即使重病中的母亲仍不改倔强脾气,我拗她不过,而又不忍看着她拖着病重的身子,用无力的双手艰难地剥着一颗颗花生,此刻我的眼泪盈满眼眶,可我忍住了,因为我面对的是病重的母亲,我不想让她再伤心。我见母亲低着头,听她低声说了一句我至今铭记的话:“俺儿懂事了。”已是泪流满面,泪水顺着母亲的脸颊不住地往下流,“啪嗒、啪嗒”地滴到了剥开的花生皮上,不,它滴到了儿子的心里,母亲那珍贵的滴滴泪水在滋润和感化着我的心田。我见母亲病成这个样子,又哭成这个样子,就劝她说:“妈,您别哭,病了更不能哭。”母亲听了哭得更厉害了。这是我所见到的母亲第一次流泪。

母亲的第二次流泪,落在了村子里长长的弯弯的大胡同里。1984年12月,我所在的部队突然接到紧急命令,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作战任务,连首长作了战前动员后,我主动写了请战书,随部队奔赴老山前线。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当时我想尽可能不让她知道到前线的事,先瞒住她。可怎样才能瞒住母亲?只要一发信就露馅了,云南前线的地址必暴露无遗,识字的母亲一眼就看出是怎么回事了。于是,我苦思冥想,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把写好的信寄到河南许昌营房的战友那里,再让战友取出信来,盖上部队“义务兵免费邮戳”的三角章,到驻地邮局再盖上“河南许昌”的邮戳发出去,等家中来信再让战友从许昌发到老山前线。心想,这样做就天衣无缝了。起初几个月的通信都毫无破绽,虽说发信的时间延长了几倍。就这样书信来往,一直没有引起父母的半点怀疑,我想一直这样隐瞒到前线换防。

过了一段时间,回乡探亲的邻村一个战友说我到云南前线打仗去了。那时前线战事正急,村子里的各种传闻不断,街谈巷议,说什么的都有,“XX的儿在战场上负伤了”“XX的儿牺牲了,乡长还到他家去慰问来。”“有人还看着送回一个骨灰盒来。”与我参战相关的只言片语也不知怎么通过家人、亲友传到了母亲的耳中,母亲知道我上了前线去打仗哪能不担心?

从前线回来探家时,许多亲朋好友告诉我:“你上前线的时候,你妈整天在为你哭,在大胡同哭一道。”“你上了前线也不来信说说,你妈也不知道你是死是活,整天为你担心受罪的。”“你妈听到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就骑着自行车到乡政府打听去了。”“那时候听着在前线伤亡的消息真多。想想就行了,你妈能不担心吗?”

本村的表哥对我说:“你上前线的时候,俺三姑整天哭,想起你来就哭,干活的时候在坡里哭,在大胡同里哭得最多,见了熟人说起来就哭,眼都哭肿了。”

听了表哥和其他亲朋好友的话,我感到万分忏悔,母亲一直为我暗自流泪,哭了好几个月,那长长的弯弯的大胡同里不知洒下了母亲多少泪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后悔我耍得这个小聪明。如果我当时明着把信写清楚了,母亲就不会那么担心了。虽说我没有亲眼见过母亲的这次流泪,但我深知,这是母亲最痛楚的泪水。母亲的眼泪就是爱,她把对子女的爱已化作了泪水,每一滴都是浓浓的情啊!

母亲为了让我在前线安心守边,不影响我的情绪,一心保家卫国,给我回信的内容仍是:“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安心工作,尊重首长,团结战友……”母亲把牵挂儿子的泪水咽到肚子里,明明知道儿子上了前线,明明自己心里时时牵挂着儿子,担心儿子的生死,以至哭肿了双眼,哭干了泪水,却把这份牵挂埋在了心底……

在这次自卫还击战中,我荣立三等战功,军功章上也有母亲的一半。

母亲的第三次流泪,洒在了祖母的坟茔前。母亲对祖母的孝敬那是在十里八乡出了名的,都说婆媳相处难,可母亲在和我祖母相处的30多年中,从没拌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有什么好吃好穿的,先让给祖母,有什么大事先和祖母商量,征求她的意见。特别令我感动的是,祖母一直卧床不起半年多,母亲总是守在床前为她翻身、擦背、端屎端尿……

在祖母的生命最后时刻,母亲始终不忘尽孝,为祖母操尽了心,赢得了邻里乡亲的赞誉,并被镇政府评为“尊老敬老的人”,派人把奖状送到了家里。

祖母过世埋葬后,母亲噗通一声跪倒在祖母坟茔前,长跪不起,嚎啕大哭,泪流满面。这是我见过的母亲的第三次流泪。

母亲悲伤的眼泪让人为之动容,我试图拉起趴在祖母坟茔上长哭的母亲,但都无济于事,直到哭哑了嗓子,哭干了泪水,哭湿了孝衣。母亲的泪水深洇在祖母坟茔的干土里,那是一个儿媳表达的对婆婆的孝与爱。

5.母亲的纺车经典散文 篇五

家里拆了老屋,搬家具时把母亲的纺车也搬了出来。孩子们都说是个无用之物,要当作劈柴处理,被我拦住了。纺车是祖母留给母亲的,已近百岁。掸去蒙在纺车上的尘土,摇把上深深地印着几道手印,那是母亲留下的……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年四季与纺车相伴。春日里,母亲坐在和暖的阳光下,手摇着纺车,轻哼着少女时代的曲儿。夏阳高照,母亲和村里的大娘大婶结伴坐在树荫下纺线线,嗡嗡的纺车声伴着母亲她们朗朗的笑语构成了村里一道绝妙的风景。秋天阴雨绵绵,母亲坐在门道,纺车从清晨转到黄昏。冬夜漫漫,母亲坐在炕头,伴着父亲一明一灭的烟锅,纺车唱着催眠曲送我进入梦乡……

儿时瞌睡多,入睡前母亲在油灯下摇纺车,第二天清晨睁开眼睛,母亲还在纺线,似乎没动地方。我困惑地问母亲:“妈,你没睡?”

母亲布满血丝的眼里含着慈祥的微笑,说:“妈睡咧”。

我又问:“我咋没见你睡呢?”

母亲笑着说:“妈瞌睡少”。

后来我上学了。每天晚上我在油灯下做功课,母亲纺线。做完功课就看母亲纺线,我看到母亲太辛苦,萌发了学纺线的念头。母亲说纺线是女娃娃干的活,说啥也不让我学,要我好好念书,还说了一个谜语让我猜:一条绳撂过城,城也转绳也转。起初我猜不着,后来看母亲纺线,恍然大悟,拍手叫道:“纺车!”母亲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我娃真聪明。”

母亲每日忙完家务,就是摇纺车,母亲说她手慢,一天只能纺三四两线。可母亲纺出的线质量好,又匀又细。那年遭了灾,家里口粮接不上,母亲没黑没明地纺线织布,让父亲拿到南山去换粮。母亲纺的.线织出的布一尺要比别人的布多换二斤粮哩。度过春荒,母亲累得大病一场。

母亲的娘家在泾阳,距家乡有一百四十来里地,可自生下我后,母亲一次娘家也没回。母亲年年都念叨要回娘家看看,可家里的光景实在恓惶拿不出路费盘缠,母亲年年的希望都化为泡影。我上中学那年,母亲发誓似地说:“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回娘家一趟!”她憋足劲地纺线,纺完了自家的棉花又给别人纺。一个冬天下来母亲积攒了二十块钱。母亲兴奋地说,春节一过,初二就带我去泾阳舅家。我便满怀希望地盼着过年。要知道我长了12岁还一次也没去过舅舅家哩;而且听母亲说去舅舅家要坐火车,汽车哩。我没有理由不高兴。可到了年底,父亲脸上布满了愁云。生产队年终算账分红,家里只分了十来块钱。这个年怎么过?看到父亲愁容满面,母亲于心不忍,一咬牙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给了父亲。年算是过了,可母亲的希望又一次化为泡影。母亲直到病故,也未能实现她这个小小的愿望。每每想起此事,就让我心酸难忍……

6.写母亲的短散文 篇六

而我的思绪却穿越到儿时的光荫,总是像回味入口的糖果般回味儿时甜蜜的味道。儿时的我虽然不能穿上如今时尚潮流的衣裙,可是,那每一件衣裤都饱含着母亲的爱。

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很是能干,她继承了四川女子的泼辣和吃苦耐劳,她腌制的泡菜让整个家属院人们的大拇指都高高翘起;她干出的机加磨工活让厂区的领导们都刮目相看;她裁剪的衣裤却是我儿时的骄傲。

母亲的手很巧,她喜欢裁剪衣裙和裤子,喜欢给裙衫和门帘、枕套绣上美丽的花案,记忆中母亲绣的花朵艳丽,鸳鸯戏水,孔雀高贵,鱼戏莲叶……每一件绣品都是那么的精致美丽。母亲也时常织毛衣,她织出的毛衣裤有着可爱的熊猫或花鸟或可爱的小姑娘,她的手总是那么巧,她的忙碌总是不间断,在那么艰难贫困的日子里,她依旧把美好送给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一份精致的爱意。

从小,我最喜爱穿上母亲给我缝制的裙子,那海军裙上绣着蓝色的浪花;那粉色的荷叶边裙衫滚动着晶莹的水珠,一朵粉色的荷花摇曳在裙摆下,显得灵动而动人。现在想想,若把当年的衣裙穿在如今的街道,就会显得傻气可笑,乡气十足,而对于当时的我,却是最最的喜爱。那个年代,满街的衣衫都是灰黄黑,单调的如同七十年代灰色的日子,那些不食肉滋味的年代,母亲负担婆家和自己的老人、弟兄、姐妹,再负担一对儿女,生活的压力仿如山压脊背,真的让人喘不过气来,而母亲却依旧把繁忙的日子挤出零星碎片来,为我们缝制一件细致精心的衣衫,编织一件漂亮的毛衣,让满满的爱呵护我们幼小的心灵。于是,这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衫就不再是普通的穿着,而是充满了亲情和爱恋,那是陪伴我童年的温暖和深情,是我永难忘却的厚重的记忆。

记忆中,每当母亲为衣衫绣花时,我便乖乖的搬个小板凳也安静地坐在旁边,也拿着一块碎布头,一颗针和一根彩线,埋着小脑袋认真的绣着,绣的蹩脚而歪七扭八,而母亲总是满含着甜甜的笑容看着我,利索的忙碌手中的活,那个时光,真的好美,一针一线,都穿过我成长的岁月。直到如今,母亲已七十高龄,艰苦的岁月为她积累了病痛和折磨,她无暇顾及曾经的爱好,只是无奈的抵抗着苍老和衰弱,白发浸染的发丝,皱褶的脸庞,缓慢的步伐,都在述说她的衰老,这让我心焦,又让我想念母亲曾经的美丽和泼辣能干,岁月不饶人,日日催人老!

如果可以,我希望回到童年,让我继续依偎在母亲的身边,看着母亲上下翻飞的绣花针,左右交错的毛衣针,交织着我无限的深情和思念,交织着我美好的童年。

母亲惦念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碎了心。当她缓慢的走向我,布满皱纹的眼温暖的望着我,对我低声说着:“女儿长大了,穿着春天的裙装真好看!想当年,我也是喜欢给自己缝制百褶长裙,特爱臭美!如今,老了,穿啥都不好看。”我就会埋入母亲的胸怀,撒娇地告诉她:“老妈,无论我穿多么高档的衣裙,都不如您亲手缝制的衣衫美丽。您在我心里,永远都美,都是当年依偎在春花灿烂、长裙飘逸的最美的母亲。”

7.母亲的针线筐经典散文 篇七

值母亲节来临之际,向天下所有的慈母道一声:幸福安康!

——仅以此文献给所有慈祥的母亲!

那晚又梦见了我的母亲,清晰的梦见母亲正坐在小院里做着针线活,旁边放着那个熟悉而又普通的针线筐。

很小的时候,通常我会在一边玩耍,时不时的看看母亲在穿针引线,兄弟几个的旧衣服,会经过母亲的手,很快就翻新了。而那个针线筐里,有剪刀,大小的针和顶针,各色的`线团之外,总有取之不尽的小碎布头和各种各样的纽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总有一款能适合你。那时候母亲除了会做所有的家务活,针线活在方圆左近也是非常的知名的,常有婶子大娘来我家让母亲帮帮忙,而母亲会微笑着一边认着针线,一边耐心的解答着她们的关于怎样做好针线活的询问……

我是穿着母亲做的布鞋长大的,真是一针一线纳的鞋底,包括棉鞋,那时候真不知道穿皮鞋是什么滋味,有时也羡慕穿皮鞋的小伙伴。就这样我穿着布鞋一直到上中学,当有一天我又到外地去上学的时候,我开玩笑的对母亲说,那么远,你怎么去帮我缝衣服呢?母亲却笑着说,你走得再远,妈妈的针线也能跟得上你。再说等你上出学,找个好媳妇,还用得着妈妈给你缝衣服呀!哈哈…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话,我不是游子,可我的确为拥有这样的慈母而骄傲。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身材高挑的母亲开始驼背了,头发全白了,眼睛也花了,做不来针线活了----其实也不需要她一针一针的做了,而母亲却依然保留着她的那个针线筐,偶尔也翻弄一下里面的碎布头----就是这个针线筐,伴随并见证着母亲半个世纪的操劳……

8.写母亲的催泪散文 篇八

小巷里到处都飘荡着一阵康乃馨的清香。噢,仔细闻闻,也是爱的味道。

母爱是无私的,永远不求回报,母爱是平凡的,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母爱是伟大的,他为了儿女不辞辛劳,我们习惯了阳光的抚育,习惯了母爱的滋润。在心安理得地接受的同时,又有谁想到应该回应那一份亲情,没有今日的母爱,哪有我们的幸福、快乐?母爱它是爱的最高境界。

周一就是三八妇女节了,是所有的`做母亲的节日。节前,我手里攒着微薄的零花钱,来到家门口的鲜花店。小店里人流熙熙攘攘,我想应该都是来买三八节礼物的吧!我挑了一枝淡粉色的茉莉花,作为节日礼物送给母亲。

回到家,我把茉莉插在妈妈最爱的花瓶里,放在阳光下,飘来阵阵清香,美丽又淡雅。就像妈妈……

看着这枝美丽的茉莉花,耳畔回荡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想起了小时候的往事……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季,夜晚,当我进入梦乡的时候,眼角突然瞟见妈妈正坐在我的床前,手里拿着羽毛扇,在轻轻地给我扇风,而汗水却浸湿了她的衬衫。一阵阵清凉的微风从我额头上飘过,掠去了所有闷热。

那是一个多雨的初秋,一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不料,回来的路上下了大雨,妈妈全然不顾自己。我能看见,那把小小的伞,完完全全的遮在我的上方,而妈妈,却被雨水淋湿了半个身子。

那是一个漫天飘雪的寒冬,一天深夜,我发烧到38°,我看见妈妈急坏了的红肿的双眼,还有那小小的肩头,背起了我,跑向医院。回到家,我的病好转了,可妈妈,却病了……

那是一个……

回忆着那些过去的往事,泪水在我心头涌荡。

只是,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将迎来母亲的节日。

小时候,总是觉得别人的母亲好,而自己的母亲是多么多么的老土,不懂时髦。但,我错了,我错了。

哪怕你的母亲再不如别人,但她也是你的母亲啊,她是生你、养你的妈妈,她是你世上最亲最亲的人!

我觉得,我的母亲就像那枝茉莉一样,虽然平凡,但她为我撑起了一个温馨、圆满的家;虽然平凡,但她是爱我的,她永远是我最亲最亲的妈妈!!

这十一年来,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养大,是母亲教我一步一步走向艰难的人生道路……母亲,是最平凡的,但又是最不平凡的!

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将感谢我的母亲,感谢她辛辛苦苦的把我养大。等我长大了,等我工作了,我虽然离开了母亲,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会记得,母亲,在家里等着我呢!

9.油灯下的母亲经典散文 篇九

在我家的陈列柜中,摆放着一盏锈迹斑斑的小油灯,木头做的底座已经陈旧的看不清原有的颜色了,但那是我的宝贝,这些年我一直珍藏着,这盏小小的油灯包含了母亲所有的爱。

母亲是家里最辛苦的人,白天下地参加劳动,回到了家里又忙着为全家人准备饭菜,所有的家务收拾完后,已是夜深人静了。父亲与哥哥姐姐早已进入梦乡,母亲却还不能休息,拿过针线笸箩为我们缝补衣服。那个年月没有缝纫机,所有的针线活全凭母亲的一双手。我曾摸过母亲的手,掌心积满了老茧,粗糙的如同沙粒,硌着我的肌肤生疼。

我们兄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双鞋往往穿不了个把月就顶出脚趾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几乎每天都在纳鞋底为我们做鞋。即便是这样,一双鞋刚做好,脚下的鞋就顶烂了。母亲做完单鞋,又忙着做棉鞋。每到过年,母亲总是想法设法为我们换一双新鞋,母亲常说,脚底无鞋穷半截。

煤油灯的光又昏又暗,母亲只有紧紧地凑近灯芯旁,才能勉强看清楚针脚。她总是不厌其烦,不急不躁地纳着鞋底。动作轻柔而安详,让我痴迷,我两手交叉放在枕头上,将下巴放在手背上,歪着头,一眼不眨地盯着母亲,看着那细细的麻绳在母亲的手中起落着。

母亲的余光扫过我,微微地笑了,她伸手为我掖掖被角,继续着她的动作。我依然歪着头看着母亲,一缕头发垂下来,挡住了她那清秀的笑脸。母亲无暇理会,依旧专注地纳着鞋底。针尖秃了,她在秀发中磨磨;眼睛涩了,她便抬起头,望望睡在她身边的儿女,立刻来了精神,低下头接着重复着原来的动作。

本来想好了要陪着母亲,许是父亲的鼾声太诱惑我了,我眼皮开始打架了,不知不觉地合上了眼睛。也不知过了多久,当我再次醒来时,母亲依然坐在油灯下,专心地纳着鞋底......

“娘,你不困吗?”我揉着惺忪的眼睛,天真地问。

“娘还不困,再纳一会儿就睡。”母亲抬起头微笑着回答我,在昏晕灯光里,我隐约地看到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快些睡吧妮儿,不要说话了。”母亲侧过身,用针尖挑了挑灯芯,小屋顿时明亮起来了,灯光将母亲的影子投射在墙上,长长的,是那样的`孤寂......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在那盏油灯下,我不知道母亲为我们做了多少新鞋,更数不清母亲刺伤过多少次手指头。母亲没有文化,不懂得诸多的大道理,她却拥有一颗坚韧而贤惠的心。她对于生活的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引导着我们步入社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她将所有的爱,都缝进了密密麻麻的针脚里,年轮熬老母亲的容貌,却并没有熬干她的希望。

母亲说油灯如同她的亲人,陪着她度过那段灰色的时光。如今有了电灯,各式各样的装饰灯,虽然灿烂夺目,无比明亮耀眼,但母亲依旧很喜欢那盏小油灯,总是将它擦拭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母亲常说,它可是我家的功臣,在那些贫苦的年月里,它一直伴随着母亲,温暖了那些死气沉沉的日子,让家人免受冷冻之苦。

10.父亲母亲经典散文 篇十

下午,三姐过来坐了会。闲谈中,提到了老母亲。

从父亲走后,母亲还一直没从悲痛中走出来。听到姐姐说,前天是父亲走后一个月的日子,母亲在家念叨:以前治病出去一个月,要打好多电话回来,现在一个电话都没有,是哪个说不让他带手机去的,真该把手机让他带去呀!听到这,眼泪在我眼眶里不停地转。当初是我和母亲说的,手机电池有腐蚀性,不能让父亲带去,其实也是希望母亲能淡忘打电话的事。父亲的离去,让我们做子女的难以接受,可是看到母亲的失魂落魄,我们更心痛。母亲这一生是在父亲的关爱中走过来的,家中一切都是父亲操持。

突然间她的主心骨没了,山塌了,叫她如何能面对。都说夫妻双方,失去一半,就如同生生砍掉一只臂膀样疼痛。母亲心中的痛,是我们做儿女的无法感受的,我们总是劝她接受事实,让她注意自己的身体,可这些劝慰的语言在她重创的伤痛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呀!父亲在最后的日子里,也一直放心不下母亲。当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父亲总是叮嘱我们将来要照顾好母亲,担心将来母亲会得老年痴呆,让我们都要多顺着她,陪着她。这也是父亲对我们子女唯一的`要求。父亲还交代母亲:“我走后,你要坚强。你将是儿女们唯一的依靠,我们这么多儿女,你可不能想不开,给孩子们添麻烦。”父亲走后,我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想在我们面前支撑住,可年迈的她怎能扛得住这锥心之痛。每每想念父亲了,她要么躲去门前的小河边痛哭,要么避到屋后菜地里流泪。她是不想有负父亲之托呀!

11.母亲的戒指经典散文 篇十一

这个小小的环形铁箍,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针坑。它是一枚顶针,它曾常年环套在母亲的手指上,这是母亲一生的戒指。

还是在懵懂的少女时代,母亲右手中指上,就有了一枚顶针。这是命运对这个聪慧女孩儿的馈赠。

后来母亲出嫁了,父亲是经营棉布和金银首饰的商人。母亲的手指上,本应该有一枚真正的戒指的,但母亲手指上,仍然是一枚顶针。夜幕降临,依然是这枚顶针,陪伴母亲,为全家老小,往返千万次的穿越,不计其数的刺透。于是我们有了或新或旧的衣衫,有了冬日踏雪的棉鞋,有了一床床的被褥,有了我们全家人的温暖。

后来公私合营了,父母把全部资产都“合”给了公家。再后来父亲去世了,母亲孤

身一人,开始了更加艰难的跋涉和穿越。母亲似乎永远不可能拥有一枚戒指了,母亲的双手需更加用力,才能为幼小的我们撑起一片天空。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这枚顶针,顶住那细细的钢针,犹如支撑着母亲羸弱而坚强的身躯,用力,用力,穿越坚硬,穿越厚重;迎着风雨,踏着泥泞,向前,向前。

在艰难的跋涉中,在亿万次的穿越里,母亲悄悄变老了,我们慢慢长大了,家境也渐渐好起来了。

可是,母亲手指上戴着的,依然是这枚顶针。老人又开始为孙辈操劳了。孙子的小被褥,孙女的小棉袄,外孙外孙女的小棉鞋,针针线线,密密麻麻,细密的针脚,整齐的排列,如无言的诗行,写着老人幸福的期待,写满老人的爱。

母亲七十岁那年,终于有了一枚真正的戒指。那是她的儿子我的小弟给母亲的生日礼物。24k金,9999纯。这小小的.戒指,金灿灿的,在红色精致的小盒子里,闪着柔柔的光。那是小弟孝心的光芒。儿女们的爱,使母亲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母亲八十岁那年,听到了天国的召唤。尽管是那么不舍,尽管也抗争过,但还是离我们而去了。病重时,曾嘱咐我,把这枚戒指留给小弟。在那个痛彻心扉的时刻,我把戒指从老人家的手指上轻轻取下,交给了小弟。戒指还带着老人的体温,那是母亲最后的温暖。

今年我生日那天,小弟在外地未能赶回,他托妹妹把这枚戒指交给了我。他说这是母亲的遗物,只有姐姐您最有资格接受。面对这不同寻常的礼物,我百感交集。这枚戒指,在母亲手指上整整十年,有母亲的气息,有母亲的温暖。今天,小弟把它给了我,它又有了另一层含义,那是姐弟情手足爱,我没有理由拒绝。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整整十二年了。我拿出这枚戒指,仿佛又见到了母亲,看到母亲慈祥的笑容;抚摸这枚顶针,好像触摸到母亲粗糙而温暖的双手,眼前又出现了母亲劳碌的身影。

上一篇:寻宝记散文下一篇:正能量读书心得-岳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