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会保险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市社会保险工作总结 篇一
20,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人民满意机关的要求,坚持人本理念,开拓创新,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强化基金监管措施,提升经办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本运行情况
(一)基本医疗
1、扩面。截止年10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达****家,参保职工******人,其中新增参保*****人,占全年任务的***%。市本级参保单位****家,参保总人数******人,其中新增参保****人,占全年任务的***%。
2、征收。截止2017年10月底,全市征收基本医疗保险费*****万元,占全年征缴任务的***%。市本级征收基本医疗保险费*****万元,占全年征缴任务的***%。
3、支付。截止2017年10月底,全市参保患者享受待遇*****人次,发生住院医疗费*****万元。住院医疗费中,统筹基金支付*****万元;患者政策内自负****万元;自费****万元,政策内报销比例**%。市本级参保患者出院*****人次,出院人员发生住院医疗费****万元,统筹基金支付****万元;患者政策内自负****万元,自费***万元,政策内报销比例**%。
(二)生育保险
截止2017年10月底,全市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人,其中新增参保*****人,占全年任务的***%。征收生育保险费****万元,完成全年征缴任务的***%。市本级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人,其中新增参保****人,占全年任务的***%。征收生育保险费***万元,完成全年征缴任务的***%。
(三)城镇居民医保
目前,全市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人(含登记参保人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居民医保实行预缴制,扩面征缴工作已于上年度12月前全部完成)征收基金*****万元,占全年任务的***%。截止2017年10月底,参保患者出院*****人次,发生总医疗费****万元,统筹基金支付****万元,政策内自付****万元,自费****万元,报销比例为**%。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大幅调整医保待遇政策。为更好地落实中央、省医改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市医疗保障水平,我处对医保待遇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围绕这一重点,我们一是扎实开展前期筹备。组织了广泛深入的政策调研,经过认真测算,反复讨论,拟定出调整草案,提交局党组会议和市政府人社工作专题办公会多次讨论研究。二是大幅提高待遇水平。*月*日,待遇调整政策正式出台,群众医保待遇水平较前大幅提高。职工医保方面:在适当恢复起付线的基础上,提高了住院报销比例,在本统筹区内发生的住院费用,三级医院报销**%、二级医院报销**%、一级医院(非药品零差价医院)报销**%,分别提高了**个百分点、**个百分点、*个百分点;大病互助费最高支付限额由**万元提高到**万元;取消恶性肿瘤患者省内转诊住院医疗费用首先自付*%的规定;将参保患者住院前三日门急诊抢救费用纳入报销范围。生育保险方面:提高定点医疗机构部分定额结算标准,提高幅度达**%,将新生儿医疗保健费从***元提高到***元,调整了妊娠期门诊检查费及门诊人工流产费等支付标准。同时,政策还明确规定每两年对市本级生育保险参保女职工进行一次免费妇科普查,实现了预防和治疗的良好结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方面:提高住院报销比例,一级医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提高到**%,二级医院从**%提高到**%,三级医院从**%提高到**%;全年累计报销金额从*万元提高到*万元;将符合计生政策的生育住院医疗费、计生手术并发症住院医疗费纳入报销范围。三是全面铺开政策宣传。针对政策调整内容,我们在**日报、晚报、新闻频道、图文频道、**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开展了综合报道。
2.市社会保险工作总结 篇二
农村五保老人是农村老年人口中最缺乏自救能力的弱势群体。根据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新修订) 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机构 (非盈利性老年福利机构, 在西方国家亦称“院舍”) 养老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农村养老的一大发展趋势。但是, 与社会工作发展成熟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养老福利机构相比,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敬老院在各方面还相当落后。在各省份和地区之间, 也存在不均衡现象。随着院舍机构之封闭性、“机构化”[2]等弊端的日渐显露, 社区照顾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因此, 在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广大农村, 建设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对五保老人施行集中供养是否具有社会推广价值?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是否可以介入其中,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个案背景介绍
本项调查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直接描述与分析的质性研究, 运用的调查方法有文献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W市 (县级市) 地处湖南省西南部, 总人口7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 全市共有五保对象6700余人。自2004年以来, W市总投资800余万元, 参照相同的规格标准改扩建了7所敬老院, 新增床位278张, 2007年申报2所已开工在建。由于地域限制, 笔者选取带有普遍性的L乡敬老院作为主要参与观察点, 访谈样本主要从该院选取。据L乡民政办统计, L乡共28000人, 人均年收入约2000元, 人均月生活开支约100元。全乡包括孤儿在内的五保对象共计194人。L乡以前的敬老院条件非常艰苦, 利用村里小学的破败房屋, 仅能容纳三四个老人, 无工作人员。现在的敬老院于2006年选址新建, 于2006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L乡敬老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W市农村敬老院现有的规格质量和供养水平, 而W市其他乡镇敬老院的资料则通过政府文献及电话咨询等方式来获取。
三、农村机构养老的现状
1.民政系统下的国家财政拨付
农村敬老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要求入住者须由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交由市民政局统一审核资格。敬老院由市民政局直接领导, 运转资金由省民政厅拨款至市民政局后下发至敬老院。拨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敬老院老人的最低供养金即生活费:每位老人每月170元, 老人可从中领取20元钱零用, 其余金额交予院长统一用于全院老人的日常伙食、医疗和水电开支;二是五保老人供养金:全乡每位五保老人每年825元, 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自行领取, 敬老院老人则不直接领取, 而是纳入敬老院财政。相比之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院外五保老人。据一位老人介绍, 他们最多隔一天就能吃上一顿荤菜。
2.机构运转的内部自主化
L乡敬老院院长选出3名有文化的老人组成财务管理委员会, 开展内部自主管理。
(1) 资金监管透明公开。
敬老院实行院长一支笔审批制度, 院内一切财务开支经院长审批后方能报帐。财务管理委员会对此进行审查和监督。一切开支均须有经手人、证明人签字。比如, 院长专门负责买菜, 委员会则负责给买回的菜过秤、确定无误后记帐签收, 再交给炊事员。院内财务开支定期公开, 如伙食帐目日清月结, 及时公布。除采购生活用品外, 购置其他设施及办公用品需报上级领导同意后方可购买。财务管理委员会按照上级要求做好一切帐目, 按月向市民政局、当地乡镇报送财务报表, 接受市民政局和乡镇的业务指导和财务监督。
(2) 卫生环境自我维护。
财务管理委员会还负责检查卫生。每位老人都须讲究个人卫生、保持住房整洁;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要为室外环境卫生献力, 院内划分卫生区域如走廊、洗手间、水沟等, 并实行专人专管。财务管理委员还会定期在全院开展卫生评比, 对卫生优良者予以肯定, 对卫生差的要求及时改正。
(3) 庭院经济辅助休闲。
为进一步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 敬老院还组织老人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 利用空闲时间, 发展庭院经济。如L乡敬老院开垦了5分左右的菜地, 由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负责除草种植各种时令蔬菜, 做到小菜自给有余, 另外, 还养了两头猪。W市其他乡镇敬老院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积极开垦院内的空坪隙地和村组无偿捐赠的种养基地, 栽种果蔬, 并组织五保老人搞好养殖业, 有的敬老院每年出栏生猪10~20头不等, 年养鸡鸭50~100只不等, 共计鱼塘水面50亩。这些都为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提供了后勤保障, 实现了以院养院。
3.纪律严明的封闭式管理
L乡敬老院长期严抓纪律, 如严禁老人捡拾垃圾或长期外出, 对请假外出者的生活费按常规扣除等。一位老人谈到该院领导时竖起大拇指:“他勤勤恳恳、作风正派、原则性强。”但也有老人抱怨:“院长很严肃”, “晚上7点就关门, 我有时回来晚, 叫好久他都不肯来开门呢”。L乡敬老院院长也谈到自己与老人交流较少, 平时只是询问饮食需求、天气变凉时嘱咐添衣加被、公布财务开支、安排老人劳动等。他的言行更多地流露出一位管理者的威严。
四、农村机构养老的困境
1.贝壳式运作的院舍体制
施行封闭管理的L乡敬老院与外部社会缺少边界互动, 缺少能量和资源的输入与输出、作用与反馈。社会工作经典理论的流派之一——系统理论, 以一种生态学类比的方式将院舍体制分为贝壳与骨骼两种。“院舍……具有安全的优势, 但它会导致规定性思维而非解释性思维……建立规范以确定哪些事情应该做, 试图经由减少负面影响院舍正常运行的未曾预期的事件而使风险最小化。……Atherton认为, 贝壳式运作的院舍体制, 就如同贝壳保护脆弱的系统, 但不允许成长或在壳内的灵活性, 限制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与其相对立的是骨骼式运作, 骨骼提供架构, 生命可以灵活构建且允许成长, 骨骼系统更加开放, 允许跨越边界的有效互动。”[3]L乡敬老院更类似于贝壳式的院舍运作, 其不开放性表现如下:
(1) 社会养老资源未得到整合。
W市农村敬老院与改扩建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在规格水平上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集中供养率低。L乡敬老院有床位30个, 在全乡集中供养率仅15.6%。W市仅W镇敬老院能提供50个床位, 其余乡镇农村敬老院床位都为20到40个不等。目前, W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仅5.6%。二是功能设施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住房无独立卫生间, 尚未设立护理专区, 除W镇敬老院外, 其他敬老院均未组建医务室。但配备了较简单的活动室, 娱乐设施却较少。三是资金支持还有所欠缺。如工作人员数量少、薪金低;敬老院未给老人配给服装和垫被;敬老院的水电费用等仍需从老人每月的生活费中支出, 政府未能另行支付。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反映, 敬老院建设已给政府财政不小的压力, 近期继续增加拨款的可能性不大。而社会团体方面, 仅市老年大学志愿者对敬老院进行过慰问演出和捐助。这一封闭系统的“界限很难渗透, ……一旦有了外部环境力量的干扰, 封闭系统往往没有应对力量, ……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4]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 现有院舍规格无法继续满足养老需求, 若不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 政府财政终将不堪重负。
(2) 与世隔绝的老人。
院内老人基本上已无对外社会联系, 社会交往限于与院友们聊天、打牌、看电视。敬老院“聚焦于控制性事件, 而非探索或试图理解什么可以发展人们的技巧和能力。”[3]封闭院舍中的老人, 精神生活枯燥无味, 极不利于老人精神品质的提高和自我能力的发展。
(3) 机构养老惠及的范围受限。
在饮食、住房和休闲等方面, 院内老人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比在院外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要强许多。此外, 农村中大多数老人都是非五保老人, 他们同样也被排除在敬老院的养老功能覆盖范围之外。农村敬老院的功能还十分局限, 缺乏农村社区养老的整体效应。
2.机构服务半专业化
(1) 当地政府缺乏专业意识。
目前, 敬老院人才配备方面的财政投资力度较小。敬老院内部人员仅1名院长和1名炊事员。L乡敬老院院长称其在政府组织的对常德市敬老院的参观学习中获知, 严格地说, 工作人员与院内老人的比例至少应为1∶10, 而L乡敬老院目前仅相当于1.3∶20。院里老人平均年龄71岁, 目前生活无法自理的仅1位93岁的老人, 由炊事员全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如果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较多的话, 工作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此外, 工作人员的应聘门槛和工资水平都较低:院长限高中学历, 月工资800元;炊事员无学历要求, 月工资400元。业务培训注重政策学习和机构经验推广, 缺乏养老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规范意识, 具有行政性、半专业化特点。当地政府对养老专业的认识较薄弱, 尚未建立起成熟的质量监控机制。
(2) 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敏感性。
台湾学者黄源协说:“机构几乎被视为建筑物 (buildings) 的同义词, ……, 机构化 (institutionalisation) 往往被视为是一种令人感到不快的过程, ……, 冷漠、退缩、缺乏动机, 以及无助感, 主要是由于对其收容者之概括式的处遇 (block treatment) 、例行性, 以及角色的剥夺。”。[2]在L乡敬老院, 冷漠、没有人情味和与世隔绝的程式化等负面效应若隐若现, 目前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敏感性, 老人细微个体利益诉求易被漠视。如在访谈中, 有老人反映有的穷困老人只能用烂棉絮或床单垫床, 他们希望政府能配发垫被和新衣服。有个老人询问重阳节将至, 政府是否会搞活动、送烟酒。然而, 林院长和另一些老人对此一笑了之, 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奢求。这或许与五保老人贫苦的人生经历、较低的需求层次有关。有位老人多次提出要在住房门口修建水台 (公共洗漱间在走廊尽头) , 院长对此向笔者说明了资金难处, 又联系这位老人好吃懒做的流浪经历将其称为“懒汉”。但林院长为老人服务的爱心与热情不可否认, 由于物价上涨, 为改善老人生活, 他向上级部门申请将老人每月150元的最低供养金增加到了170元。然而, 院长主观上愿意做一名服务者, 客观上他又必须充当管理者, 由于其文化程度较低, 又是非养老专业人员, 致使他对老人的内心需求缺少一种专业敏感性。并且, 在仅有2名工作人员的条件下, 院长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这些都使得他的工作捉襟见肘, 难以两全。
五、社会工作理论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中的可行应用
“服务者”是养老机构工作者应有的角色定位, 专业、规范的老年服务离不开老年社会工作的指导。美国社会工作者全国协会 (NASW) 认为“社会工作是向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和社会提供人道的和有效的社会服务, 其目的是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7]但是, 由于财政困难, 地方政府不大可能在敬老院中引入社会工作者或开展系统的专业培训, 而要使文化素质较低的现有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社会工作方法也难度较大。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借鉴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精髓, 以专业价值理念来指导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较为规范和人性化的服务, 并以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8]为辅, 优化、再造和升级服务能力。而在政府层面, 则应适当发挥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作用, 进而拓展机构养老的功能。
1.“助人自助”理念的介入
L乡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对机构的资金、卫生、庭院经济等进行自主管理, 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强调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以提升其自身能力进行自我帮助。民主管理在增强全院老人心理平衡感的同时, 也使财务管理委员会的老人得以发挥个人优势。他们谨言慎行, 赢得了其他老人的信任, 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其受损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关系, 提高生活满意度。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功能之一, 即指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发展。在具体实践当中, 应继续发掘老人的潜能, 建立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起所有老人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使其改变被动享受服务的依赖状况, 重燃生命活力, 刷新余生价值。
2.以人本关怀重塑服务灵魂
服务者专业敏感性的缺失好比失去了服务灵魂, 犹如有形而无神, 行到而意未到。社会工作有着深厚的人本主义理论渊源, 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强调“尊重”、“接纳”和“非批判”, 服务者须从价值观上尊重和接纳老人, 不拒斥老人与自己相左的观点或不合乎常规的行为。当老人提出要求时, 要防止以主观臆断为老人贴标签的做法, 应尽力理解其行事作为的背后原因。比如那位要求修水台的老人, 我们先不论他的建议是否切合实际, 也不追究他是否像院长说的那样生性懒惰, 只说老人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要求, 他究竟还有哪些需要。这个老人究竟是因为太懒、还是因为腿脚不便才提出要求的, 没有人知道, 工作人员未能了解他的真实感受。而要想了解老人的内心感受, 就应以高度的专业敏感性与老人保持真诚的交流与沟通, 在交流中表达共情 (sympathy) , 对其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并遵循“个别化”原则, 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来提供服务, 以人本关怀重塑服务灵魂。
3.向骨骼式运作发展, 拓展农村机构养老的功能
(1) 拓宽筹资渠道, 整合社会资源。
整合资源是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敬老院单一依靠政府财政, 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在有条件的地方动员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或租赁等方式参与现有福利设施的改造和扩建, 探索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 逐步实现由国家福利事业型向社会公益事业经营型的转变。此外, 还应拓展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理想的社区照顾注重“在社区内的照顾 (care in the community) ”, “由社区照顾 (care by the community) ”和“与社区一起照顾 (care with community) ”。[9]五保老人基本上已无法从家庭获得养老资源, 因此, 来自熟人社会中亲友邻里的支持格外重要。可尝试将院舍机构建于老人熟悉的社区环境中, 发展社区助老服务, 由亲友、邻里或其他志愿者提供非正规照顾。
(2) 扩大院舍外延, 辐射养老功能。
以院舍为物质载体和中心原点, 将其养老的社会效应向整个社区辐射。若条件允许, 可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非五保老人入院享受有偿服务以增加敬老院收入, 进而扩大院舍养老资源受益面, 使社区更多老人接触这种老年生活方式。另外, 可利用院舍资源丰富院内老人乃至社区老人的精神生活。社会崩溃与重建理论 (social breakdown and reconstruction theory) 认为老人容易成为依赖者, 社会应重建老年人的信心与适应技巧, 避免老人社交生活的瓦解。[10]可经常组织老人外出活动, 也可利用敬老院为场地开展各种农村老年文体娱乐活动, 将社区内更多的老年人吸收过来, 以满足老年人的娱乐休闲、人际交往等多层次的需求。通过积极向外延伸敬老院的社会养老功能, 打破老年人被相对隔绝的状态, 从而延缓其社会化的退化程度和边缘化速度, 使之保持乐观的精神, 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品质。
六、结论
院舍照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封闭性、“机构化”等弊端, 但是正如吕新萍所认为的, “尽管社区照顾模式长远来看具有很强优势, 但基于我国内地的社会经济环境, 院舍照顾的主流养老模式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并发展”。[11]不过, 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忽视社区的作用, 相反, 在院舍与社区之间, 我们可以寻求一个平衡点。
我国内地农村敬老院普遍具有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特点, 以社会工作理论中的系统和生态理论的视角来分析, 它属于一种贝壳式运作的院舍体制。在内地农村养老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要想提升机构服务质量, 打破呆板的贝壳机制, 就需要有选择性地借鉴和移植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 来指导敬老院的工作。具体而言, 就是要通过“助人自助”、人本主义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介入, 循序渐进地提升农村养老机构服务者的业务水平, 同时, 在政府的合理引导下增强机构系统的开放性, 加强社会第三部门的介入, 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并适当拓展院舍养老的外延, 将院舍与社区结合起来, 建立多渠道、多维度互补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使农村养老机构向骨骼式运作的院舍体制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2006-01-21.
[2][6]黄源协.社区照顾:台湾与英国经验的检视[M].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0.
[3][5] (英) 佩恩, 马尔科姆著, 何雪松等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4]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7.
[7] (美) 查尔斯, H.扎斯特罗著, 晏凤鸣译.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8]张惠.五保福利院服务人员的激励初探——基于湖北、河南、云南农村福利院的调查研究[J].时代经贸, 2007, (02) .
[9]蔡汉贤.社会工作词典 (第四版) [M].台湾:台湾社区发展杂志社, 2000.
[10]王裔艳.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研究综述[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04) .
3.市社会保险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社会治理;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0-0045-03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大量的社会成员脱离传统的“单位”而走入社区,转变为“社会人”和“社区人”[1],城市社区成为基层社会的基本治理单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度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深层变化,社会治理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治理的绩效,而社区治理取得良好绩效的关键在于社区治理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否具有充分的胜任能力。因此,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选配好社区治理的领导班子[2],优化社区治理的专业队伍,是达到“善治”的重要途径。[3]实践证明,城市社区治理的成败离不开一个“以党群工作作为自己事业来做”的“班长”,而一个“班长”能量的发挥离不开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集体。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也着重强调村居党组织带头人建设。
在上海城市社区发展的实践中,社区治理的组织者与实施者的角色由社区党群工作者所扮演。但是,目前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出现了断层情况加剧、人才流失严重、工作压力巨大等问题。[4]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涉及社区党群工作编制少、待遇低,党群工作者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机制不健全等方面。[5]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能力因素也是当下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根本性问题。[6]
二、胜任力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
党群工作者能力的构成假设
胜任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于1973年提出的,他把能够影响个人工作绩效,进而能够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根据胜任力理论,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是指这一特定主体能够胜任这一岗位所需的综合性本领。胜任社区党群工作这一岗位应具备的能力既与先天的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的学习相关;既与内在特质相关,也受外部环境影响;既包括基础性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也包括核心化的价值取向、个性动机。本文依据胜任力理论把社区党群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构成分为技巧性能力、基本能力与核心能力三个层面。第一,技巧性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政策解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内容。第二,基本能力,包括资源动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矛盾化解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服务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受内在动机、特质与外在
知识、技能共同影响决定的。第三,核心能力,包括政治鉴别能力、统领全局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变化预判能力等,这些能力是由内在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所决定的。
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能力构成假设的三个层面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能力。社区党群工作者所需的技巧性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相对比较容易培养与提升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提升,一方面依赖于技巧性能力所提供的基础支持,另一方面也与后天的学习培养密切相关,其中个人的动机、内部特质是影响基本能力发挥程度及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核心能力不仅受基本能力的内化状况、个人动机、内部特征等的影响,而且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相关联。
三、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党群工作者
能力状况的实证分析
静安区位于上海市中心,社区形态较为成熟,社区成员构成多样,历来十分重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在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上,静安区委组织部在实证调研中发现,党群工作者自身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不高是队伍建设的根本性问题,遂提出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性是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依据胜任力理论和方法,对静安区236名党群工作者(包括71名居民区党总支书记、46名社区党群工作者、119名其他类党群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
(一)社区党总支书记队伍能力状况分析。在被调查的全部71名社区党总支书记中,认为自身现有的知识能力能够完全满足工作需求的仅占到9%,72%的书记认为其能力结构仅仅是基本满足工作需求,另有17%的书记认为现有的知识能力已不能满足目前的工作需求。从年龄结构来看,静安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年龄结构偏大,50岁以上的党总支书记48人,占总数的68%,40岁以下只有9人,占总数的12%。在年龄较大的党总支书记中,有相当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因转岗而分流到社区工作的,他们中许多人曾是国有企业的业务骨干和管理能手,表现出适应能力较强、工作思路清晰、对党忠诚敬业的显著特点,但也由于年龄结构偏大,其信息获取、计算机应用、公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相对欠缺。年龄相对较小的党总支书记一方面缺乏历练经历,另一方面担任党总支书记的时间不长,在统领全局、变化预判、资源动员、矛盾化解等方面显得能力不足,但这些年龄较小的党总支书记具有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在一些基本能力与技巧性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因此,静安区社区党总支书记队伍的年龄断层造成了能力结构的短板不一,年龄小的总支书书记核心能力以及部分基本能力有待提升,年龄偏大的总支书书记则更应适应新时期居民的新需求,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等技巧性能力。
(二)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能力状况分析。从年龄结构来看,静安区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年龄优势较为明显,年龄段在23-29岁的有33人,占总数的72%,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大学校园直接走进社区。在与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交流过程中,许多人提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碰到“不知如何说起”、“没有共同话题”等问题,造成了很难贴近社区居民开展工作、提供服务的尴尬局面。也有一些人感慨,“老书记经验丰富,在处理突发事件、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往往得心应手,社区居民也往往很买老书记的面子,自己处理类似的事情则缺乏魄力,偶尔有失稳妥”。由此可见,目前静安区的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并造成能力不足。从能力运用情况来看,技巧性能力有余,基本能力有待提升。对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调查问卷显示,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处理能力、政策把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处在十分关键且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当问及目前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时,有26.7%的党群工作者直接提出自身的能力素质有待提升;有38.8%的党群工作者认为群众不理解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有58.2%的党群工作者认为自己的资源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存在资源动员能力不足的问题。而通过访谈发现,在年龄结构相对较轻的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中,由于其学历层次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其信息获取、公文写作、语言表达等一般的技巧性能力都相对较突出。因此,静安区一般社区党群工作者能力结构的特点为信息获取、公文写作等技巧性能力有余,沟通交流、资源动员、政策把握等基本能力有待提升。
(三)社区居民对社区党群工作者能力的评价与需求。居民是社区党群工作者的工作对象,在对静安区71个社区的居民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中,有近90%的社区居民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矛盾,会向社区党总支书记或党群工作者求助,居民对社区党群工作者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居民对其能力的评价也是社区党群工作者现实能力状况的真实反映。从居民参与度来看,居民对社区党群工作者组织的活动或提供的服务有着良好的参与度,多次参与的占69.2%。从满意度来看,居民对活动或服务的满意度相对更高,多次参与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9.3%。由此可见,居民对静安区社区党群工作者的总体评价相对较高,对其能力相对较为认可。从居民要求来看,居民对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的能力、听取居民意见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反映居民诉求的能力。这四个能力都是最贴近居民的能力,这就要求社区党群工作者要切实提升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矛盾化解、危机应对等基本能力。
四、提升城市社区党群工作者能力的主要对策
(一)拓宽选拔,建立后备梯队。针对城市社区党总支书记年龄结构老化、后备人才不足的现状,按照“内育苗子、外引人才”的思路,不断畅通选拔渠道。一是探索“广蓄、优育、严选”的科学化发展路径,大力培育本社区(地区)的后备人才。从党群工作者、党员社工、就业年龄段的党员居委会成员中遴选、储备一批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同时具备一定领导才能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后备队伍。二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党总支书记助理的方式,定向培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对于德才兼备、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广泛认可的优秀助理,通过届中任命或公推直选转为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或书记。
(二)保障激励,留住人才资源。全面落实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表彰奖励等政策,为社区党群工作者内在价值观和职业精神的塑造提供资源保障。在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方面,明确薪酬福利与职业发展的等级制度,凡是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考核通过的社区党群工作者均可有序的晋升到上一级,为社区党群工作者提供了可视化的晋升空间。在表彰奖励方面,挖掘、宣传社区党群工作者中的优秀典型,及时提炼特色工作方法、工作成效,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先进社区党群工作者进行表彰。
(三)以老带新,互补能力短板。实行以老带新制度,充分发挥老社区党群工作者经验丰富与年轻社区党群工作者技巧性能力突出的双向优势。年轻的党群工作者跟随老书记深入居民区组织活动、化解矛盾,学习老书记的方法,积累经验;老党群工作者则学习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学习运用微博、微信等新的信息获取与信息交流工具,并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社区工作。
(四)培训教育,学习中提高能力。以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为手段,不断提升社区党群工作者的职业胜任力。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内容,不断优化培训方式。从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从观念上帮助社区党群工作者把社区工作转化为自身的事业,形成自我的内在激励。在培训内容上,系统设计培训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定期开展各类课程,包括政策理论、岗位知识、专业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在培训方式上,坚持问题导向、实践为重的培训理念,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基础上,重点围绕基层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实践思考为核心,通过专家理论解读、先进典型交流心得、分析研讨、归纳总结,在社区党群工作中形成对于破解难题机制和方法的共识。
(五)共建活动,实践中积累经验。共建活动包括支部结对共建与领导(指导)共建两部分。其中,支部结对共建主要指社区党组织与社会组织、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的共建活动;领导(指导)共建是指在党群工作者与区级层面的对口政府部门领导直接面对面,共同探讨解决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有效地将社会组织、两新组织的资源、经验等引入到社区中。领导(指导)共建使党群工作者与对口政府部门领导直接进行交流,对组织沟通、政策把握等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对社区治理中疑难问题的妥善解决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荣,邱素琴. 社区党群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与社会化[J]. 党政论坛, 2007(2):30
[2]申利侠,章再彬.上海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9):51-53
[3]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中国乡村治理的“杠杆”效应——江苏如皋机关驻村“第一书记”的创新探索[J].人民论坛,2012(21):64
[4] 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组织部.对加强社区党群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4):44
[5]朱雯,史文锐,贺明. 社会管理转型期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6):46
[6]石旭. 对提升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的思考[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0(4).13
4.市人社局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篇四
2015年,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XX市人社局指导下,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以“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注重政策、问题、法治、实干“四个导向”,确保基金、信息、考试、队伍和其他“五个安全”,突出引才、社保、就业、劳动维权等工作重点,稳中求进,打翻身仗,经全局干部职工努力,全部完成目标任务。
一、以省考模式为样板,提升引才品牌。参考省考公务员模式,《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公开公正、择优录取”经验做法。一是坚持凡进必考。组织7批次人才考试,共引进人才555人,其中,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人员115名、卫生系统工作人员105名、教师246名、省考公务员46名、选调公务员43名。二是坚持品牌效应。面向全国组织网络免费报考,来浏考试前的审核、准考证打印全在网上进行;由湖南日报牵头,与全省14家地州市主流媒体同步联动,刊发《省会副中心,欢迎您》“引才帖”;在省、市人才考试网刊登招聘公告,人才“洼地”效应逐步形成。三是坚持严格审核。用信息化手段对考生信息和考试运转全程监管,严格初审、复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试的,5年内不得报名同类考试,提升参考率。四是坚持公正施考。纪委全程监督,委托第三方机构制卷、阅卷,聘请外地专家担任评委,开考前抽签确定考场,面试评委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形成“市场、组考、监督”三位一体模式。
二、以保障民生为目的,统筹社保体系运转。预估实现基金收入26亿元左右(征缴收入17亿元左右),完成市局下达任务的132.5%,支出基金18亿元左右。一是提速改革步伐。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宣传;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过渡试点;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失业保险费率从3%调整至2%,拟发放岗位补贴1360万元;组织乡镇(街道)“一卡通”信息采集培训,采集速度和数量在长沙区县排名第一,社保卡“三区四步”发放法被《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刊发。二是提高参保待遇。完成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调待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30元/月;启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提高大病救助起付线,延长特殊门诊期限,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部分项目标准,调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将建筑项目工伤保险费率由3‰降为1.35‰,将装饰企业工伤保障费率由2%降为1%;失业金待遇从1000元/月提高到1063元/月。三是提质基金监督。探索“规范化建网、多元化控网、信息化保网”的“三化”式社保基金监管安全网。每季度例行检查,已查出骗保、套保、漏保等案件24件,涉及社保基金27万元;网络预警并纠正5000余起重复参保、不符合政策享受等现象。其经验做法已经市委办和市纪委上报到省委、省纪委。
三、以创业就业为保障,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38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42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396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700人,新增创业主体11001户,带动城乡就业人数30060人,扶持大学生创业445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05万元,所有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8%,就业创业工作形势较好。一是激活人才市场。省市主流媒体同步刊发《湖湘宝地.美丽》“招工帖”;在湘西龙山、花垣和衡阳常宁组织招聘,参加湘赣边8个县市现场招聘会;赴鄂赣边20个县市开展劳务协作交流活动;举办“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15场,定期招聘会48场,为企业招聘4.2万人。经验做法被湖南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参考》刊发。二是激发创业动力。建立智慧河文化创意孵化基地等9个创业基地,筹划启动市创业大厦建设工作,建立120多位创业服务专家库,开展创业大赛和创业典型推介活动,建立“市场+市长”联动推动机制,创业创新创造经验做法被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县域经济参考》刊发。三是激励特殊群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举办职业技能等3类培训8930人;推进基层人社平台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市乡村三级联动共享信息;新开发公益性岗位290个,设立促进就业奖,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84%以上。
四、以维权处理为抓手,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一是探索“六联”执法模式。与公安等8个部门联合,利用“媒体联播、部门联动、步骤联贯、内容联项、整改联力、监控联防”的“六联”执法模式,进行10次专项监察执法,处理13起群体性拖欠工资事件,日常巡视检查单位105个,办理100个项目农民工保障金手续。处理投诉1241起,追回拖欠工资7371万元。二是化解“四多”维权矛盾。劳动维权呈现“四多”特点,即拖欠事件增多,群体讨薪增多,过激手段增多,投诉频率增多。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78件,比去年增长84.5%。组织乡镇(街道)调解员培训,枨冲镇成立XX市首个乡镇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三是构建“3456”信访机制。实行领导公开接访制度,按照“1-4-18”结构模式,形成“3456”信访机制。接到领导批示件25件,省长、市长信箱51份,12345热线工单85份,12333热线2399个,收到来信43件,接待群众来访876人次,办结率100%,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五、以高效行政为标准,提升人事管理水平。一是完善专技人员管理。30个乡镇(街道)180个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成立市中小学教师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86名教师获中级职称,评审636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向省市申报中高级职称评审604人,组织开展烟花爆竹专业中级职称特殊评审,62人获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二是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工资调整逐步推进,落实带薪休假和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政策,办理企业职工退休1950人,配合市总工会指导2080家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三是规范公职人员建设。启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下发《关于填报清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合同制人员整改情况的通知》;组织58批9064人次培训;完成4名军转安置任务,安抚企业军转干部情绪,维护稳定。四是开展档案服务工作。新增在职档案3787本,退休档案2754本;针对人事代理费取消后业务量增大的实际,优化流程,方便群众。五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取消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完成行政审批清理,承接省厅赋予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向大瑶镇委托企业特殊工时制度审批和劳动保障监察权限,行政复议和诉讼维持我局决定率达84%。
六、以提升能力为突破,推进自身建设发展。一抓组织。换届选举局机关党支部,将原先支部分设成两个支部;设立专职行政监督领导和机构,加强行政管理;明确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局分中心管理成员。二抓学习。邀请市领导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讲座;局领导为全体干部职工讲党课,解读《2015政府工作报告》;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前往胡耀邦故居参观学习;组织乡镇(街道)人社专干培训,在经开区组织4场业务培训。三抓作风。梳理办事流程,聘请6名政风行风监督员,组织明查暗访,践行“一线工作法”,创新开展群工站工作,其经验做法被市群工站简报转发。第3季度,我们局在市作风建设排名第3;经开区窗口2次被政务中心评为红旗窗口。四抓服务。制作房间导向牌、办事流程栏、人员去向栏和工作职责牌;设立咨询引导台,收集群众满意度;组建“五险合一”征缴中心;将劳动监察保障权限、《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与失业金领取签到下放到经开区;“一卡通”灵活采取集中送卡、定点领卡和上门服务等方式,将发放现场搬到广东佛山等外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得益于各部门支持配合,是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同德、辛勤奋斗和广大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推动人社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5年,民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工作宗旨,进一步完善和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按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救助平台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年初的工作部署做了以下工作:
一、低保工作
2015年全镇共有农村低保1600人,城镇低保330人,我们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的低保条例规定和国务院第649号令执行,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出,严格标准予以操作。今年每季度我们对已享受低保人员进行了全面清理,由驻村干部、村干部进行了入户调查,做到户户见面、人人见面,并邻里走访、户户走访,对不应享受的低保户坚决取缔,对符合条件的低保人员按程序纳入低保,对符合条件的户本着本人申请,村民代表会议805以上人员鉴定认可,并张榜公示7天,群众无异议后才予以办理。今年我们严格把出入关,坚决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福利保。无论什么人、什么关系,必须要符合低保条件,才予以讨论,不合格的坚决不讨论,今年全镇共取出不合格低保30人,按程序新进70人,并按时打卡直发到人头,确保低保政策的严肃性。二、五保工作
全镇共有五保户131人,其中集中供养50人,分散供养81人。今年我们按照国家的五保条例的规定,由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对全镇进行盘查、清理,对复核五保户的全部纳入五保进行管理登记,按程序、按要求进行公示,并上报审批。今年我们对所有的五保户建立了个人档案,并一户一档做到了情况准确,信息完整、资料齐全,不重不漏;对散居的五保户,我们随时掌握他们的动态,随时到户调查了解情况,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解决他们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无劳动能力的,我们调动劳动力进行生产帮助,对集中供养的五保户,由两所敬老院负责供养管理,并按时打钱发放五保户生活补助款,真正做到了五保老人老有所靠,老有所依,老有所住,老有所葬,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优抚工作
今年我们按上面的要求,对所有的优抚对象建立了档案,并对所有的优抚对象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死亡户进行销户处理,对符合优抚对象的按政策按程序上报各种材料,并办理定期生活补助款,今年我们共清除了死亡户7人,新办了60岁退役士兵老年补助10余人,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一人,新办了矽肺病人3人,我们对各类优抚对象进行了分类管理,对三红人员类,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类,参战涉核类,伤残军人类,60岁老年退役士兵类,烈士后代类,精简职工类,矽肺病人类,抗战老兵类等进行了分类建档,做到了资料齐全、内容完整,并经常到村到户看望重点优抚对象,今年8月份,我们两次到最边远的华严寺村看望抗战老兵,并先后送去慰问金各1000元,今年9月份又到乐里庙村看望抗战老兵赵举昌,并送去慰问金1000元,同他们交心谈心,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今年10月份分别到3户三红人员家中座谈,看望他们的生活情况,并送去了慰问金,总之,我们将定期不定期的到优抚对象家中座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按时打卡发放各类生活补助款。
四、救灾救济工作
我们按国家的救济政策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着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的政策,将救灾救助资金足额及时打卡发放到受灾户困难户手中,今年,我们每季度将救助金发放到村上,由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困难程度,确定救助金额,并张榜公布,群众无异议后,将救助金打卡发放到人头,今年全镇用于救灾救济的金额达40万元左右,解决了群众生活的暂时困难,确保了一方平安稳定。
五、敬老院工作安排
敬老院本着不等不靠,以院养院的原则,确保了50名五保老人正常的生产生活,该院是利用周边农户的闲散的土地,充分利用老人的所长,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今年院内共出栏肥猪12头,出栏肉羊10只,出栏鸡鸭上百只,种植玉米2000余斤,油菜300余斤,花生300余斤,种植蔬菜5000余斤,红薯2000余斤,生姜1000余斤,创收50000元左右,他们不但创造出丰富的财富,而且他们亲如一家,如同兄弟姐妹一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爱护,有什么困难都争先恐后的帮助,从不记报酬,从不讲条件,该院的生活过的有声有色。
六、医疗救助工作 一年来,我们对全镇的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审核,对各类人员的变更情况及时与本市卫生医疗救助系统对接,并在医疗系统中取消了40名低保核销人员,10余名五保死亡人员及1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的搭建信息,将新增的低保人员和五保人员纳入医疗救助平台,确保他们能及时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确保了五保老人、低保户、优抚对象不因病返贫,确保了生病患者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确保了生病患者能正常的生产生活。
今年以来,政府部门圆满地完成年初计划,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组织的满意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后的工作还需继续努力,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民服好务,为民解好困,把人民的事情放在心中,把百姓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一方平安稳定。
2015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双拥办的指导下,坚持以十八大精神、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建立健全双拥机构,强化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双拥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履行双拥工作职责,不断增强双拥创建工作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发挥部门优势,自觉将拥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领导重视,政策推动,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当作新时期凝聚军心民心、加强国防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把双拥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局领导班子对双拥工作非常重视,把它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途径,切实开展双拥共建工作。
一是根据我局人事调整的实际,及时调整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交通下属单位、局办公室、运输股、交战办等有关股室股长任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本局的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上级有关政策、明确双拥工作职责,进一步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责任感。
二、统一思想,全员参与
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双拥和国防教育活动,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做到双拥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一是抓好双拥制度建设,确保了有关制度上墙,制定了适合本单位的双拥和国防教育制度,巩固、维护双拥宣传阵地,专设了双拥知识宣传栏,进一步帮助提升了单位双拥知识知晓率,使得本办双拥知识知晓率平均值达到了85%。
二是进一步做好宣传造势工作,在车站码头等主要场所张贴了双拥宣传标语,制定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计划和安排,积极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三是在春节、“八一”两个重大节日期间,走访人民武装部队,并宣传国防知识和双拥政策法规,利用“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时机,开展国防教育,讲授国防知识,充分认识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职工的国防意识和拥军意识。
四是关心照顾本单位复转军人、军属、遗属的生活,定期走访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三、双拥活动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双拥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我们切实把为部队排忧解难作为开展军民共建工作的立足点,把为部队办好事、办实事当作共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做到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注重实效,共建内容健康、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活动。我局与消防中队结成共建对子,定期或不定期到部队开展党组书记上党课、赠书读书等活动,军民关系融洽,双拥氛围浓厚,共建成效明显。
二是拥军优属走访慰问工作有序开展。在元旦、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前夕,及时组织走访慰问共建部队的官兵、革命功臣、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等。同时,通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联谊会、知识竞赛和组织有关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强军地之间的交流,密切军民关系。并定期召开系统内转业干部和军属座谈会,在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来临之际,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2015年即将结束,虽然我们在军民共建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仍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开展国防教育,加大军民共建工作力度,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作内涵,进一步开创我局军民共建工作的新局面。
根据上级扶贫开发工作相关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八个比对”、“四个一律”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结合镇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一、镇2014年精准扶贫村:檬子嘴村。财政扶贫资金59.76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村社1.5公里水泥路建设;19.76万元用于39户、76人的产业发展、房屋维修等。以上工程项目已全部结束,资金全部拨付。但仍有17人、每人2000元的扶贫救助资金没有拨付到位。
二、镇2015年精准扶贫村:上游村、羊鹿村、琴鹤村,其中上游村属省定贫困村。
a.上游村:①资金情况:财政扶贫资金108.14万元;②规划内容:产业发展(核桃)49.7万元、460亩(其中到户资金25.7万元),便民路1000米、4.2万元,村社水泥道路1.5公里、45.24万元,蓄水池3口、9万元;③进展情况:1.5公里水泥路已建设完成,正启动便民路、蓄水池建设和核桃树苗的集中采购;④资金拨付:财政扶贫资金尚未拨付,正申请拨付道路建设资金。
b.羊鹿村:①资金情况:财政扶贫资金90万元;②规划内容:到户资金3.5万元,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大病治疗、房屋维修,村社水泥道路1公里、30万元,生产便道3公里、20.5万元,蓄水池6口、16万元,土地整理100亩、20万元;③进展情况:土地整理已结束,11月15日前启动水泥公路、生产便道、蓄水池建设;④资金拨付:尚未拨付。
三、特色举措
①对贫困户的单户项目规划和实施除必要的危房改造、大病救助之外,一律突出以木本油料种植为主的长效增收产业(如:油牡丹、油橄榄、核桃等);
②产业管护推行贫困户托管、专业合作社代管或管护服务外包方式,直至投产。
③对贫困户子女上学难问题,引入社会帮扶资金,一对一帮扶。2015年来,我局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行业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以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扎实实地为办点村办实事,真心扶贫,做了大量的工作,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项经费
局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年初,李劲松局长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办点村扶贫工作。成立了由李劲松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严若松任副组长,陶云波、陈兵、罗燕、邵明艳等为成员的扶贫工作班子,确保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积极协调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40万元,其中我局安排投入经费5万元,牵头协调省政府相关部门解决35万元,用于办点村各项民生设施的新建、维修。
二、深入调研,理清发展思路 我局扶贫工作班子先后5次到扶贫点团洲乡团北村、团容村和办点村幸福乡坝上社区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各种大小会议5次,摸清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理清扶贫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了2015年扶贫工作方案。如:团洲乡团北村、团容村地理位置偏僻,距离团洲乡政府5公里。两村有25个村民小组,950户,3909人。两村共有耕地面积8646亩其中旱地7186亩。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近年来,由于棉花、油菜籽等经济作物价格下滑,旱地作物生产基本处于亏本状态,两村特困户达31户。根据实际情况,我局指导该村制订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三、扎实工作,真心扶贫办实事
一年来,我局扶贫工作班子多次深入实际积极指导办点村幸福乡坝上社区开展扶贫建设工作,社区各项建设如火如荼,进展顺利。一是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该项目共计投资60万元,在6个月时间即竣工,成为幸福乡标准最高、完全符合上级民政部门要求的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二是依托湖南省农村集贸市场建设计划,投资45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幸福乡农贸市场,该市场已于今年11月通过了省商务厅和市县两级实事办验收合格投入使用;三是投入10万元资金,维修、清洗社区地下排水排污管道,大大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上述项目所需资金,由商务局牵头,由商务局、县广播电视台机关各帮扶5万元,向省厅争取项目资金35万元,县财政投入10万元。两个建设项目的设计均由由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全部项目均实行公开招标,居民代表全程监督招投标过程和施工质量。
四、精准扶贫,把党的温暖送到家
5.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篇五
20**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经济、服务民生”为主线,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各项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都有新的进展,全面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扎实开展各项活动,不断加强局系统自身建设
以深入开展“执行力建设年”、“文明在东阳”思想道德建设、争当“五事”干部及“东阳先锋”创先争优等各项活动为抓手,全面落实“能办推定”工作法,强化领导、完善制度、创新思路,扎实推进了局系统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狠抓措施落实,达到了阶段工作目标。
树立全力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理念,围绕奋力追赶要求,着力推行“廉洁、公正、优质、高效”的服务,打造基层满意的服务窗口,积极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把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交办工作寓于践行各项活动之中,与宣传政策法规、破解难点工作、保障群众利益相结合,关注民生,着力提高建议提案“面商率”和“满意率”,高标准完成了3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着力推进“双百一千”服务活动,主动帮扶企业解困。落实局班子成员和科室“一对一”联系帮扶困难企业制度,召开专题形势分析会,将企业反馈的疑难问题,分解细化,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规范班子成员民生热线对话制度,扎实推进“双服务”落实。一年来,局班子成员带课题和相关科室人员,深入镇乡街道、企业开展调研,着力寻找制约经济发展因素,尤其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就业、医疗保障等热点问题。通过班子成员联系镇乡(街道)联系企业制度、局长论坛、班子成员民生热线对话等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的服务民生、促进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从服务民生,推进和谐的高度,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使用和管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工资标准,办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新增244人,调整221人,办理国有企业用工备案61人。核批了3041名机关工作人员晋升档次工资,504人级别工资滚动升级,核批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476人的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办理了342个职务晋升与转岗。调整全市公务员津补贴,对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进行了核发。组织开展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研。
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增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全面推行“能办推定”工作法,努力造就一支优良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干部队伍。落实五个办理:一是全面推行“五步工作法”,真诚办理;二是简化流程,快速办理;三是完善制度,公道办理;四是更新观念,优质办理;五是加强督查,依法办理。今年我局共办理了3659件“能办推定”具体事项,惠及540家企业和14.5万多名百姓。1-9月份,共受理群众信访3100多件,办结并息访达95%。妥善解决了12个历史信访难题和3起群体性信访事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抓好“三城同创”工作,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全员维稳、普法、安全生产等工作。市气瓶检验站在世博会前夕邀请消防和120急救中心举行了“环沪护城河”反恐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气瓶检验站应急抢修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与所有工作人员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认真开展煤气钢瓶检验和液化气的销售,截至10月底共检验钢瓶34285只,报废瓶换新瓶37604只,销售液化气2203吨。
二、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切实抓好人才人事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人才人事工作的力度,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政策和手段吸纳各类人才,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一)突出重点招才引智,强化技能培训做好考核鉴定工作。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招才引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引进人才。为104名高层次引进人才兑现53.7万元政府津贴。对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木雕技能大比武,共67名选手参加,开展汽车修理和驾驶技能大比武,共24家单位97名选手参加,开展市场营销员、星级宾馆服务员、中式烹饪师等培训。积极开展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共组织六期,有2367人参加了培训考核。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截至10月底,已有6702人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核,有6233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工298人,中级工1315人,初级工4620人。组织首次xx市技师全省理论统考,共134人参加。完成了全国职称英语、经济师、一级建造师、审计师等近30个门类3205人次的考试报名工作,完成了全国计算机模块统考4个批次2875人次的考试。截至10月底共3260人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二)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积极抓好《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工作,稳慎推进政府系统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公开招录公务员108人,组织卫生、教育系统、镇乡街道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及20家事业单位共9次公开招聘工作,招聘录用453人,事业单位考核聘用硕士研究生13人,完成19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做好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管理体制调整、文化系统电影总公司改革、行政责任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镇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等调研工作,做好成品油税费改革财税部门接收人员增加编制的工作,认真审慎的做好政府机构改革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规范管理工作。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逐一进行排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我市的机构编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我市是金xx县(市)首家、浙江省首批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县市,涉及我市各类事业单位近400家,关系到12060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我局对调查摸底、出台文件、召开动员大会、举办培训班、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工作都作了充分准备,根据上级的布署和要求,以“稳定”为前提,坚持“先入轨、后规范、再完善”的原则,做好监督、指导和审核关,使岗位设置工作平稳顺利的实施。
(三)创新服务理念,全力为企业搭建引才平台。成功举办了xx市2010年春、夏季大型人力资源交流大会,共有298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岗位共9019个,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各类专业人才5011人。3月份组织了第二届东阳百家规模企业杭州招聘会,赴杭州招聘人才。共提供各类岗位1633个,接待应聘者6000多人次,以中高级人才和应届毕业生为主,现场登记2120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4人,本科971人,应届毕业生761人,参会企业收到了满意的招聘效果。
(四)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夯实公共服务职能。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12家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7月份举办了2010年xx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系列活动,组织了见习专场招聘会、大学生创业培训、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座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咨询服务等活动,共接待300余人,见习实习登记人数49人,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截至10月底,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报到1854人,就业协议签订备案1892人,办理人事代理2560人。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考的报名、考试工作,今年1—10月份,共有54家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公开招聘,参加报名考试人数达2259人。
(五)切实做好退休干部及企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组织了退休干部613人外出旅游,对32名副处以上退休干部进行了慰问,召开了3次共计200多人参加的退休干部管理工作座谈会。组织了50多名退休干部进行钓鱼比赛,组织了12名退休干部到城北工业新区参观,35名退休干部到东阳中国木雕城参观。为6名生活不能自理的退休干部,及时发放护理费。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积极耐心认真主动做好企业军转干部和企业干部工作。
三、强化就业服务功能,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工作重心,按照“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就业”这一工作思路,积极主动开展充分就业行政村(街道、社区)的创建工作,做好就业再就业困难人员家庭的帮扶及各项政策落实。
(一)以创建创业型城市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就业再就业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全市19个镇乡(街道)均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153个行政村(社区)成立了相应的创建工作小组,确定了专(兼)职的就业援助员。我局围绕目标任务,成立了8个“双创”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培训指导等工作。举办了25期由各镇乡(街道)劳动保障主要负责人、社区就业援助员共738人次参加的“双创”业务政策培训班,对就业新政策、《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创建工作、创建台帐建立、创建指标要求等都作了详细培训,规范创建活动,提高创建质量。编印了4万份就业和创业政策宣传资料,进行创建宣传,营造好创建氛围。出台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具体操作细则,共受理了小额担保贷款资格审批22例,发放贷款50万元。为2312人支付社保补贴446.29万元,为22家企业支付《低保家庭劳动力》《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岗位补贴79.21万元,为1596名下岗失业人员支付职业指导培训补贴12.99万元,为3148名下岗失业人员支付职业介绍补贴10.34万元。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
(二)扎实开展各类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促进就业和创业。一是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共举办二期网上创业培训,进行创业培训1249人,扶持创业人员924人,带动就业4769人。二是抓从业持证上岗培训。营造培训后上岗的良好氛围,着重进行了餐饮服务员、旅游导游员、收银员的培训。三是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破解就业结构矛盾,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今年东阳传统产业红木家俱迅猛崛起,我局与家俱协会、木雕协会及浙江广厦学院联合,组织木工及木雕工等急需工种培训,共培训初高级木雕工95人,木雕市场营销售116人。四是做好农村劳动力及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技能培训。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保障企业用工的稳定性。
(三)以“春风行动”为抓手,为企业和劳动者排忧解难,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就业促进法》和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向广大求职者和援助对象免费发放了政策宣传资料7000余份,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及时公布企业招工信息、就业信息。二是强化就业服务功能,扎实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举办了6场大型劳动力招聘大会,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4020个,免费职业介绍7000个,现场实现就业人数3029人。同时强化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窗口的服务功能,常年为企业提供招工平台,全年已有641家企业进场招工,为城乡各类求职者提供免费岗位17035个,达成就业意向7231人。三是精心为企业搭建招工平台,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在已建立的20个劳务基地和18个校企对接基地基础上,4月份组织我市30家有一定规模诚信度较好的企业赴安徽阜阳、四川广元和青川进行劳务洽谈,招进各类技能人才和劳动力300多人,有效地提升了xx市企业对外影响力,为解决今后企业用工提供了保障。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对接引进技能人才新模式,充分利用人事劳动保障网和人才网,免费上传300多条企业用工信息,及时送达合作基地和学校,做到了信息传输常效性,受益企业达150家。6月份组团赴甘肃、陕西进行校企对接,开展校企洽谈和劳务对接,为企业发布用人信息3000多条,与兰州、天水、宝鸡、咸阳、西安等6地10所大中专职技校结成了校企合作基地,为我市企业用工开辟了新的用工渠道。
(四)创新工作机制,就业再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619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14人,帮扶“405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31人。城镇失业登记率为3.02%。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5627人,其中低保家庭就业人数108人。完成整合创业基金3700万元,创业型社区(村)2个,培育创业先锋数12个,其中被评为xx市级创业先锋1个,创业品牌数12个,创业阵地数25个,创业项目落实44个。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1680本,做好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截至10月底,新增失业参保人数1100人。1-10月共341人享受失业救济金待遇,发放人次为1103人次,更好地保障了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
四、严格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强化劳动法律法规培训宣传,推进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备案工作。共组织进行了四次规模较大的政策咨询宣传活动,分发劳动法律法规政策选编达万份,现场受理投诉案件18起,深受民工的好评。组织开展了全省第十个劳动者权益保护宣传周等活动。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用人单位和劳资人员进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专题培训,共培训了9个乡镇街道,人数达1000多人。结合劳动合同专项检查强化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和备案。组织各镇乡街道劳管站工作人员及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加省厅举办的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培训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组织骨干企业负责人座谈,听取企业在贯彻执行“两法”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劳动合同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规范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提高企业诚信守法的自觉性。
(二)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统一部署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专项检查”、“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等四次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239家,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239份,追发劳动者工资及押金37.58万元,涉及劳动者273人。处理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6起,涉及农民工183人。通过开展多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活动,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起到宣传贯彻劳动法律法规的目的。截至10月底共受理投诉案件226起,结案率达100%,涉及民工940人,追讨工资及押金210.4万元,处罚违法使用童工22起,完成劳动年检3661家。市劳动监察大队获国家级“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认真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截至10月底,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69起,已结案250起,结案率92.94%;调解220起,调解率达89.9%。经济标的达583万元。
(三)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长效机制。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农民工应急周转金制度及租赁企业欠薪保证金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重点监察制度和欠薪信息披露制度奠定了基础。会同国资委调研我市国有(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协商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将主动监察和日常巡查相结合,构筑有效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体系,强化对工资支付不规范企业的日常监控和应急联动。针对劳动关系群体性突发事件,制定工作预案,加强预警预防和现场处置,以求准备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扩大了监察员联系企业的范围,对重点企业和上规模企业继续实施监察员联系企业制度,通过联系制度的落实,一是及时的掌握企业的动向,服务经济,服务民生。二是给用人单位更多的政策引导,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各种实际困难,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依法公正做好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严格依照《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把好工伤认定中的受理、调查、审核认定、送达和归档等各环节的工作,注重时效规定,及时作出工伤认定。截至10月底共受理工伤案件2295件,作出工伤认定2206件;办理行政复议18起,行政诉讼11起(均得到维持);举办了两场劳动能力鉴定,完成鉴定498件,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紧紧围绕服务民生目标,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一)调整完善有关社会保险政策。出台了《关于调整我市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享受待遇。出台了《关于“双定户”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我市个体工商户及时纳入了参保范围。出台了《关于2010年对部分企业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的通知》,对我市部分困难企业;就业容量大,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数量多的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大力扶持的企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对外贸易和现代物流业等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2492家企业减征一个月五项保险集体缴纳部分,减征金额达1810万。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工作的通知》,确定工伤保险医疗定点服务机构,与15家单位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
6.市社会保险工作总结 篇六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三项保险工作全面大幅提升
(一)努力扩大参保覆盖面,全力提高基金征集率
1、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8.6万人,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26.7万人的107%;征缴基金30714万元,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25300万元的121%。全市医疗保险费共支出26452万元,基金当期结余4262万元,滚存结余3487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1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56.3万人的117%,同比增长44%。
2、工伤保险。全市参保人数14.42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13.1万人的110%,其中,农民工参保2.86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2.6万人的110%;征收基金3000万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1730万元的174%。全市共支出3940万元,其中,落实地震中因工伤亡人员的工伤保险特殊政策,及时兑付工伤保险待遇2508万元。
3、生育保险。全市参保人数达7.2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6.5万人的111%;征收基金330万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300万元的110%;同比增长143%。
(二)全面提高保障水平,参保人员大得实惠
1、医疗保险。今年我市先后两次大幅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是提高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一级医院由83%提高到86%,二级医院提高由80%提高到82%,三级乙等医院由77提高到80%;二是提高最高支付限额,由上半年3.832万元提高到8万元,在原标准基础上提高了109%。同时提高补充医疗保险累计最高赔付额,由上半年的15万提高到18万。参保人员一个自然年度内基本和补充医保最多能报销26万元,在原有标准基础上提高了7.68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是降低起付线,二级医院起付线标准下降200元;二是提高报销比例,各级别医院报销比例在原规定标准基础上,分别提高5%,住社区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最高可达70%;三是提高最高支付限额,由上年的3万元提高到5.7万元,提高幅度为90%达到医改方案规定居民可支配收入6倍的要求;参保城镇居民在不增加参保人员缴费负担的情况下,一年可按规定享受200元门诊医疗费用的报销。
2、工伤保险。工伤人员相关待遇水平平均提高21%,平均每人提高7742元,提高额度最大的为“农民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达32875元。按照四川省劳动保障厅川劳社发〔2009〕15号文要求,全市把6850名老工伤人员以纳入了工伤保险统筹,老工伤纳入统筹率为100%。
3、生育保险。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则,从5月起,大幅提高计划生育手术11个项目的费用在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的标准,平均增加325元,平均增幅达397%,最高的一项由原来的79元提高到1000元,增加了983,增幅达1567%。全市生育保险基金总体支付总额同比大幅增长225%。
(三)努力提高统筹层次,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我市在去年建立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调剂金制度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制度,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出台了系列配套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细则,建立了预决算制度和经办程序。市级统筹制度的建立大大增强了我市工伤保险抗风险能力。
(四)积极落实特殊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7.市社会保险工作总结 篇七
(一) 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为方便东部盟市地区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结合实际,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审批要求的建设项目用地, 及时办理审查报批手续, 对东部盟市重点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2004年自治区召开促进东部盟市经济发展座谈会以来, 共批准东部盟市地区用地1.7万公顷, 占全区批准用地面积的46.4%;东部盟市土地供应占全区的46.3%;实现土地资产收益120亿元, 占全区的34%;累计投入19.1亿元, 收储土地3069公顷, 分别占全区的43.8%和46.4%。东部盟市矿业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60多亿元增加到2007年预计的192亿元, 增加220%, 年均增长44%。在东部盟市向自治区重点项目配置煤炭资源近300亿吨,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 为自治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 积极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东部盟市普遍重视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 有色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均有重大发现, 拜仁达坝铅锌多金属矿详查、维拉托斯锌多金属矿详查、五间房煤炭资源普查、诺门罕盆地煤炭资源普查等获得较大进展, 资源储量增长迅速。为加快东部盟市地质找矿工作, 2004年以来, 在东部盟市安排地质勘查项目456个, 投入资金23亿元, 分别占全区的45%和30%, 共新增和提高煤炭资源储量级别1035亿吨, 占全区的29%。自治区今年还启动了航空物探综合站测量, 在东部地区重点成矿区带进行物探扫描, 目前已完成4万平方公里工作量, 结果显示, 效果很好, 现正在对测量资料进行研究整理, 确定异常靶区, 计划于2010年全部完成东部盟市的航探工作, 并以此为基础, 继续加大后续勘查投入, 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三) 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2004年以来, 在东部地区安排土地整理资金7.7亿元, 占全区的67.6%;项目建设规模8.1万公顷, 占全区的75%;新增耕地3.4公顷, 占全区的59.9%;项目区村民人均耕地增加1-3亩。其中2007年预算资金2.5亿元, 占全区的77%。另外, 全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旗县有3个在东部盟市, 占全区的60%, 估算投资5.2亿元, 整理耕地3.11万公顷, 项目实施后, 增加耕地面积1173.06公顷。2004年以来, 共在东部地区安排地质环境治理资金0.9亿元, 占全区的44%, 通过项目实施, 完成验收的项目治理面积7.5平方公里, 占全区的40%。通过建设, 使大量珍贵的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对能够开发利用的地质遗迹通过建设地质公园得以开发。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收入由2002年的1.2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1亿元, 增长了3.2倍;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收入由2002年的0.5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4亿元, 增长了5.8倍, 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今后加快东部盟市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 我们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土资源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走出了一条坚持规划为先、节约集约利用、市场配置矿权、实行有偿使用的路子, 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国土资源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唯一手段。不仅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秩序, 而且增加了自治区地质勘查资金和地质环境治理资金, 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的规范, 加大了勘查力度。2007年前三季度, 全区国土资源各类规费实现收入106.7亿元, 其中全区土地资产总收益70.02亿元, 同比增长48%;收取矿业权规费25.12亿元, 同比增长71%;征收入库资补费3.93亿元, 同比增长104%;其他7.63亿元, 同比增长66%。为此, 建议东部盟市认真执行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坚决杜绝行政审批方式配置资源、必须实行市场有偿出让资源的基本要求。
(二) 认真落实各项土地管理新政
随着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明显增加, 我区土地利用计划与用地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 建议各地区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规划和计划管理。在用地结构上, 坚持遵循先用单功能的土地、尽力保护具有多功能土地的用地原则, 在耕地保护上, 由主动保护向标本兼治转变, 严格实行问责制, 实施好土地整理这一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在保障用地上, 由依赖新增用地向挖掘存量用地转变, 提高计划安排的科学性, 清理闲置用地、盘活城镇存量用地, 解决用地瓶颈制约;在土地供应上, 由注重指标约束向注重总量与结构、布局并重转变, 优先保障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产业, 优先保障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的生产型项目, 优先保障关系群众生计的经济适用住房、中低价商品房项目。同时, 认真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 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开展的成效与2008年的全区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指标挂钩, 建议东部盟市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加大对旗县、乡镇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发现的土地违法问题要依法依纪立案处理, 做到既查事也查人。
(三) 大力推进县域土地市场建设
县域地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土地市场体系, 其土地供求关系、价格等状况, 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态势和政策因素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在土地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 加快土地市场建设、促进土地市场发育、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可以为县域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 在统筹运用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类调节手段时, 需要尊重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 以土地市场为平台, 以土地价格为核心, 以调节供需数量和结构为基本途径, 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持续增长。一是抓紧建立和完善县域土地价格体系, 建议东部盟市县域地区高度重视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和重新发布、农用地定级估价和城镇地价动态监测工作。二是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形市场, 加强交易软环境建设, 逐步引导二级市场隐性交易实现公开转让。三是按照国家土地市场动态监测要求公布信息, 综合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市场供求关系, 发挥好土地出让的保障、调节功能。四是继续落实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 建议县域地区建立一套顺畅的土地储备工作机制, 尽快着手土地基金的建立, 用于土地储备的收回、收购和前期开发等, 多途径解决土地储备资金问题。五是要积极探索建设用地流转的有效途径, 促进土地二级市场的发育、发展和规范。建议旗县政府充分发挥服务、引导和规范土地二级市场的责任, 制定优惠政策, 做好相关服务, 引导隐性交易走向公开化, 探索建设用地置换等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形式, 开辟盘活存量土地的新途径。
(四) 继续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
2006年, 我区煤矿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受到了国务院检查组的好评。但资源开发集约化程度低、综合利用率不高、矿山企业生产力布局小散乱的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 矿业附加值低的状况依然很突出。因此,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将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管长远的工作。自治区已经下发了第二阶段工作方案和矿山资源整合总体方案, 到去年年底, 全区拥有非煤矿业权的非煤企业数在2006年初的基数上减少30%, 即从目前的6066家企业, 减少1800家企业, 到2007年底控制在4200家以内。要完成好上述工作目标, 任务艰巨, 建议东部盟市认真落实非煤整合、整顿和规范工作的责任主体, 继续发挥整顿规范领导机构的作用, 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从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出发, 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另外, 建议东部盟市严格落实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各项规定, 以规划为基础, 以矿业权为主线, 以资源有偿使用和责任、经济利益机制调整为重点, 以合理利用为目标, 规划布局、市场配置、严格准入、强化监督, 全面清理全区矿业权有偿使用情况, 确保到年底矿业权全部实现有偿处置。
(五) 做好地质勘查工作
针对东部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低, 地表覆盖严重, 找矿难度大的实际, 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基金拟在2010年前, 在东部盟市计划投入资金31亿元, 用于基础地质调查、煤田地质勘查、非煤固体矿产勘查和水文地质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完成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兴安盟等地区1:25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调查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完成二连——东乌旗成矿区带的21个图幅的1:20万区域重力测量, 测量总面积达8.31万平方公里;完成二连——东乌旗一带的16个图幅的1:20万区域化探测量工作, 总面积7.1万平方公里;加快部
署大兴岭南部重点找矿远景区1:5万化探测量工作。完成整个东部地区的1:10万遥感影像数据库建设, 开展重要成矿区带1:10万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工作。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工作, 重点在大兴安岭、德尔布干、多伦—赤峰、东乌旗等地区开展基础地质研究项目。加强东部地区1:5万矿产调查工作, 优选重点地区, 运用综合勘查手段, 提高地质工作程度, 完成矿产远景调查工作, 为下一步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建议东部盟市根据资源赋存情况和工业经济发展需求, 科学确定项目, 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力度, 摸清资源家底, 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希望资源前景好的东部盟市, 运用新机制, 准确定位, 制定一整套的地质勘查工作高端规划、项目设计、实施和推动措施, 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六) 实施国土资源重点项目建设
8.市社会保险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一、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公安部门针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城市应急管理是十分需要和必要的。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协调,对于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把握和统筹,应对与措施方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需要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将危害城市公共安全的相关事件做好应急管理,以维护社会稳定。
二、建立有效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和措施
1.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
美国危机管理学家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所说应急管理应”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所以在管理方面应该预防、化解和处置并重。除了研究应急预案、工作机制、制度的建立,以及一旦事件发生如何有效处置外,更要做好平时日常工作和源头防范。最有效的危机处置是避免事件和危机的发生,应急处置毕竟是一种被动的、回应性的行为,损失在客观上难以避免。将应急处理与常规防范结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条不紊、权责分明的管理机制。
2.建立权威并及时的应急指挥及组织体系
引发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陈旧的因素外,随时会加入一些新的风险因素,城市越大,相应的安全隐患也越多。一旦应急处置工作启动,各个环节都要做到高效运转。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是协调各级应急处置力量”有效行动”的关键,是处置行动的核心和灵魂。此刻,公安机关将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作用,公安系统内部需要统一的整合与指挥体系,统筹全局,给予高度上的指挥。权威而及时的指挥及组织体系是有效应急公共安全事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面对突发的城市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统一而有效的及时指挥必不可少。
3.培养并建立應急执行精英队伍
突发事件事先难以预测,发展趋势具有不确定性,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分为各种种类及情形,对于不同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方式及策略也不尽相同。建立精英的执行队伍,便是有针对性、有分类的组织相应的应急队伍,面对不同类型的情形,有专门并专业的组织队伍进行应对和执行,力求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减少损失。与此同时,支持执行团队工作仍需要专业而规范的策划“智囊团”。幕后团队通过分析研究以往经验及教训,从实践中总结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有预见性的编制出适用于实际问题的客观评估预案。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模拟场景的训练、以外评估标准等方式,建立起系统化、科学化的“幕后建设”。
只有通过“台前”与“幕后”的默契及紧密配合,才能真正形成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精英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有效整合各部门力量协同合作
公安系统中拥有各方面的力量及资源,在宣传、调度、执行、评估等方面都需要大力的配合。对危机的不当处理会影响政府的权威,建立事故问责制很有必要,对责任人进行追究,从而建立起政府的公信力,赢得公众的支持与信赖。只有将责任到各个单位、部门,做好科学合理的分工,增强协调能力,才能够在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应急处理,确保在第一时间集合起充分的资源,在“协同作战”的过程中,形成联系紧密的联动应急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在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应急管理中充分发挥公安系统的重要作用。
5.打破临时观念并建立应急长效机制
虽然公共安全问题多为突发状况,但公安系统长效机制的建立不可忽视。摒弃突发状况临时应对的陈旧观念,建立起长期准备的应急长效机制,用开放的思维和全新的视觉审视和思考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状况发生的第一时间能采取有效行动,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形成长期准备的完善机制。这种快速反应的实体,便是长效机制建立的目的与效果,在应对公共安全问题时,做到快速反应。
6.突破惯性思维并创新应急体制
在面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应急管理方面,通常会受到之前惯性思维的影响,如层级的审批、被动的参与、固定的应对方式等。建立创新的应急体制,则是要抛开惯性思维的束缚,吸收各种供专家及社会力量,鼓励各领域人士献言献策。用创新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与时俱进的理念来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且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推动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市社会保险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社会保险中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方案11-20
石嘴山市社会保险工作调研报告09-22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方案09-09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监督审计工作浅谈06-24
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09-19
市妇联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总结07-06
申请社会保险07-20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