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共15篇)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篇一
我教授英语课程,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从三个层次来定义学习动机: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环境层面。从环境层面来说,在所有学习者的外语习得产生影响的因素中,教师因素排到首位。除此之外,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者个人因素(如智力、语言学能、动机、个人经历等)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历来是外语教师关心的话题。其中学习动机被认为是对学习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相关的研究与讨论因此层出不穷。从早期的成就动机理论到近几年有关学习动机的认知和建构观点,各种理论与模式迭次出现,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广。具体到外语教学实践上,现在多数外语教学思路都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课堂活动中充分考虑学习者需求、情感与动机等个人因素。然而,围绕这些教学思路的讨论,通常是在一般英语(generalEnglish)教学的语境中进行的,对于有自身特点的职业英语教学涉及不多。
传统的职业英语教学通常是教师依据大纲要求和授课计划,使用事先确定的教材进行授课。其实,这种看似科学的教学常规从一开始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理由很简单,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无权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出发设置学习目标,更谈不上做出自己的决定,于是他们总是把将要进行的学习看作是完成他人为其设定的任务(事实也是如此)。如此情形下,要求学生对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显然是不公平的。近几年的许多研究都证明,自主设定目标的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动机,更可能完成学习目标。所以,有必要在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对职业英语教学做适当的改进。一种值得尝试的办法是:通过师生协商的方式,设定课程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感受自主决定或至少是参与决定的乐趣,使他们的认知和情感进人唤醒状态,从而激发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
协商后设定的学习目标该如何表述?我们可以对“话语场合—话语事件—话语行为”模式作适当改动,按照交际场合(communieativesituations)—交际事件(communicativeevents)的两级模式来进行表述。交际场合是指工作中发生交流的场合(如会议厅、办公室、海关);交际事件是指工作活动的内容(如讨论、联系客户、工作总结)。学习目标无须列出具体的语言学习内容和课堂活动,目的是为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预留空间。
实施目标协商的方式对教学资料的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里面既然渗透了特定学生群体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就必然会出现预选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反映学习目标的情况。此时,教师应该坚持以所设定的目标为依据,扩大教学资料的选用范围。
动机不仅是激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持的问题。作为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不仅应该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上考虑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而且必须思考如何让这种可贵的驱动力维持下去,以保证学生始终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行。关于这一点,任务型外语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相关的文献也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过大量论述,在此就不作详细讨论。当然,结合职业英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建议更多地从职业工作的环境出发,设置尽可能多的富于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作为维持学习动机的手段。因为建立在认知经验之上的、适合学生水平的并富于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专注于学习任务。
外语学习动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这不仅因为它与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相联系,而且还受语言文化、社会环境和教学情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在早期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将外语学习动机置于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框架下进行重新解读,使其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更能反映作为动机主体的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篇二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学习动机入手
对于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 转变其学习动机, 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首先应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教师的引导应当是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 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需要, 并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应从了解、培养、激发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还应结合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 选择适当的方法, 因材施教。
1. 设定适当的目标,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学生的心理而言, 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 并且很快达到要求。但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不同的学生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假设同一目标,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得心应手, 遇到困难也会迎难而上;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 可能会感到十分困难, 甚至退缩, 失败了还会打击自信。因此, 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设立较难的目标, 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 让他们具有努力解决困难的思想准备, 勇于挑战, 迎难而上,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达到既定目标。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 则设立适合他们的较容易达到的目标,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排除学习的畏难情绪, 培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对待成败,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坦然接受。有些学生看到成绩提升了, 得意扬扬, 喜上眉梢;看到成绩下降了, 万念俱灰, 垂头丧气。这种心态是不好的,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会寻找失败的原因, 寻求进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保持良好的学习内部动机,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必须的。
3. 开展学生喜欢的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 学生学习动机会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 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竞赛形式多样, 有个人之间的竞赛, 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 团队之间的竞赛等。应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竞赛, 使他们能从自己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进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 我尝试开展了课堂小组竞赛, 既比纪律, 又比思维, 在围绕分数和红旗的激烈竞争中, 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 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既锻炼了个人思维, 也锻炼了小组合作能力。
4. 正确使用评价
表扬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批评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但不能只有表扬, 而忽视批评。把表扬和鼓励有机地结合, 适当地应用, 表扬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批评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这样既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又能明确地指出不足, 教育效果更好。
作为教师, 应该尝试摒弃以往陈旧的教授方式, 采用多种方法,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 做学习的主人, 成为学习的真正强者。
摘要: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刻不容缓。转变方式, 首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 有了动机, 就随之有了动力。作为教师, 应当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 让学生设定适当的目标, 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做学习的主人, 做学习的强者。
关键词:激发,学习方式,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 (美) 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方法探究 篇三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语文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在情境设置上,我使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展示法。即通过诸如录像、音乐、课件等教学手段来展示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渲染适当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和教育学生。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很兴奋,注意力集中。如我在讲《紫藤萝瀑布》时是这样导入的:提到瀑布你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情景?(学生想象并说说)然后放瀑布课件:我们知道气势磅礴的中国第一的黄果树瀑布,还知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但紫藤萝瀑布是怎么回事?和瀑布有什么联系?这样学生脑海里想象着瀑布的宏伟景象,被带入情境中去,并设置了悬念。学生就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角色扮演法。即结合教材内容,模仿某种典型情景,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去展示情境,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我布置学生表演游行一幕。在表演准备中,学生认真揣摩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并创造性地拿来了花纸伞,还做了王冠,把文章高潮部分表演得惟妙惟肖。这样,学生要把自己想象为故事中的人物,就赋予了学生一个角色,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完成任务,因为学生要完成好任务,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做好“角色”要做的事情,这样不知不觉地发挥了学生深藏的创作潜能。
3.身份设定法。我在教学活动中有时给学生设定身份,然后给他们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在讲《紫藤萝瀑布》时,我这样分组设置:假如你是植物学家、画家、文学家、哲学家,请你从不同角度来鉴赏这篇文章。赋予学生这样的身份,学生一看自己也可当专家,很得意,于是仔细研究起文章来,要像样地发表一下专家见解。在《看云识天气》学习中,我请学生假设自己是气象专家,观看云图预测天气。然后我播放各种云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与课文对照,辨别是哪种云,然后预报天气。学生兴致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认真观察图片,分析课文语言,积极回答问题。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真正动了起来,并且锻炼了观察、分析、判断、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二、尝试开展语文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活动课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而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穿插了一些和语文学习息息相关的活动,如“招聘会”“广告中的语文世界 ”、“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硬笔书法比赛”等语文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大部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活动中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不能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在开始活动中,我发现只有前半部分学生能认真地投入课外活动,而惰性强的学生却没有行动起来。我一方面用发奖、出展板的形式鼓励,另一方面强制每人必须参与并上交活动成果,记平时成绩。语文活动课应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积极参加语文活动。不应仅仅让一部分学生“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
三是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如《走近月亮》这一活动中,我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诗词等文学作品并加以赏析归类,还让他们自写有关月亮的诗词和片段描写。这样学生的文学底蕴丰厚了,欣赏、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三、课堂上激发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首先,应先解除学生迷信书本、老师,怕别人笑话的思想顾虑和束缚,鼓励其大胆积极地思考、质疑,鼓励其勇于发现和创新,在课堂上形成民主风气。
其次,课堂组织讨论答辩。对于那些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又是教学重点、难点,那么就在课堂中通过组织讨论来共同解决,我引导他们谈看法,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探疑过程中我尽量做到不用预设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尽量使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几个月指导、尝试后,在质疑方面,多数学生都能提问了,少数学生已经可以提出有分量有创新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进行质疑的重要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同学提问偏离重点,只能问一些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小问题,问不到点儿上,有时在课堂上会浪费精力和时间,这还需我进一步对学生质疑进行调控,指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质疑,如可引导学生从文章语言、结构、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质疑,这可避免提问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经过半年实践,班上大部分学生能较快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上课思考解答问题表现得活跃、敏捷、有思路、有创新。这改变了学生直接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法,促进了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点尝试。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那样教学必然能点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必然会乐学、爱学、会学!我应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的教学方式,争取取得更好成效。
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篇四
3.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人本主义教育学家将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其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都有学习的自然潜能,都有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的首要工作不是传授,而是起到一个促进者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语文老师正要上课,这时空中飞来一架直升机,且高度很低。隆隆的响声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学生们涌到门口、窗口,伸出头往天上看,教室里一片混乱。老师看到这个情景,很生气,本来这堂课准备让学生背课文,现在看来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很难,然而这位老师灵机一动:何不因势利导,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飞机的作文呢?于是,他提起嗓子高声说:“同学们请注意,今天我们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是未来的飞机设计师》,你们可以自己想像去设计一种理想中的飞机,看谁设计得最好。”正在喧哗的孩子们一下被这个题目所吸引,很快安静下来。(下转第60页)(上接第37页)课后所有的同学都交了作文。老师批改后惊喜地发现,自己教孩子几年了,孩子们从来没有这样认真、投入地写过作文,许多学生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设想的飞机也五花八门,充分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意。本来一堂要砸锅的课却成了优质课。
3.2 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成就目标理论的代表人物德维克等人提出,人们对于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是能力的实体观,一种是能力的增长观。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建立表现目标,从而避免被人看不起。持有能力增长观有学生,更多地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技能的任务。持掌握目标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其个人成长,又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而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被称为自我卷入的学习者。
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持掌握目标的学生。而对于持表现目标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赞扬和鼓励来对待这些学生,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先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再一步一步让其走向成功。鼓励学生自己想解决办法解决问题,即使是教师施以援手,也应该循循善诱,学生动脑筋为主,教师处于辅助的位置。学生只要学会了方法,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3.3 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
归因理论对成败的.分析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谓归因理论,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一般地说,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他人的帮助、情绪、环境等多个因素。归因理论研究发现,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分析广泛影响着他们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的归因方式,对个体所产生的效应极不相同。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归因理论,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4 正确运用奖与罚
行为主义方法强调积极和消极的外部强化的重要性。积极的强化能提高做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消极的强化则可排除一些不良行为。强化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促使学生对学习情境进行相应的控制。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微笑或皱眉、给高分或低分等,都是强化的例证。一般来说,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施奖励时,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一般情况下,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而对于少年期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进行评价效果更好;对于自信心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严格要求;对女学生宜个别谈话,切忌当众严厉指责等。只有这样,奖惩才能起到激励学习动机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来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2]廖承绶.巧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师道,(8).
[3]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研究.心理科学,1991(4).
5.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篇五
给我的启示是:
1、让学生明白等级评定的作用,并且教师在评定等级后再加上适当的评语,两者相结合,就会有较好的结果。
2、对天那些学习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3、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定要做好评价。教师不能简单的说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为主,尤其对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有效引导,一次鼓励远远胜过一次批评。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观察与判断能是老师评价的关键。老师要善于观察,作出客观的评价。
6.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六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我对“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这句话印象最深。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一个友好、愉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 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古代著名教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 不知好之者;好知者, 不知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也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支点。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我体会到高一学生地理基础比较差。我认为主要在于农村学生对地理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因此,农村中学要想把地理成绩考好,必须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认识。
1、一堂课中一个好的开端是教学走向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情境导入。“导入”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教学互动的先声,从而使学生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亢奋状态,将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可能获得成功的事容易发生兴趣。
2、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让课堂学习变成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便能自主地学习。而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假如教师叙说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自身经历的故事,更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善于激励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期望心理,因为对抱有期待心理的事容易使学生发生兴趣。
3、在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愉快感,愉快感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地理课的教学活动。
7.也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篇七
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就会将学习看作是“我要学”, 是欢乐的事;反之, 则认为是“要我学”, 是苦恼的事。所以, 没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 犹如一辆没有汽油的摩托车, 只好靠人力来硬推。动机是引起学习的原因, 能促进学习。而学习所得的知识又反过来增强学习动机, 激发求知欲, 使学习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呢?
一、首先要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 利用数学的实用性、广泛性使学生逐步明白学习数学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比不可少的工具。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前让学生考虑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如果是方的或椭圆形将会怎样?一个圆形的轮片打碎了, 如何利用残余的轮片再做一个?学习四边形后让学生思考商店的防盗门为什么是菱形结构?在很多比赛中, 评委亮分后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这样做合理吗?学习物理、化学没有数学知识可以吗?如果你以后做医生没有数学知识行吗……这样经常地理论联系实际会使学生不但不觉得数学不是枯燥的x、y、z的组合, 而且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创设问题情景, 实施启发式教学
所谓问题情景, 是指具有一定难度, 需要学生努力克服, 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心理学认为, 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个体最有兴趣的, 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有助于他们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要求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合理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求知欲。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 先在黑板上出了两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 让基础不同的小明和小芳做同一道, 结果答案不同, 小明非常自信地告诉大家, 他的答案肯定正确。同学们非常惊讶, 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 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 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其实, 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 也可以创设问题情景。
三、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 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简单, 最佳激起水平最高;任务难度中等, 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 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是, 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 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 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 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要学生自己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就要把问题提得恰当, 要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 如果问题提得太深, 学生力不能及, 他们就无法解决, 如果问题提得过于简单, 学生也没有兴趣。在我平时的数学教学中,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会布置不同的任务。初中函数图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对基础弱的学生我放低要求, 会求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任意两个图象的交点 (用代数方法) 就行, 对于其他同学不仅要会求交点, 还要会求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甚至扩大到两个图象的范围, 并让他们尽量利用图象解题。这样, 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 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学习成绩也上升了。所以摸清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是非常重要的, 故要了解学生, 提得问题要适当, 力所能及的含义是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四、利用反馈信息, 激发学习动机
重视学习成果的反馈,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就是要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包括看到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解答题目的正确与错误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这些均可以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为通过学习成果的反馈, 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获得成功的喜悦情绪, 从而使学习态度更积极, 激起更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另一方面, 通过反馈, 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激起上进心, 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 继续向前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其学习, 取得一定成绩。反之, 如果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和成效, 就可以强化其有益的学习动机, 产生进一步想学习好的愿望, 这就是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学习效果及时提供是激发学习热情的有效办法, 它可以使学生的兴趣持续不断, 使学生保持主动精神和主体地位。例如:书本上的例题是否可以选一些让学生自己演算?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最及时, 算错了, 可以及时纠正, 自己寻找错误原因, 算对了, 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都会增长, 如果他们算法比书本好, 学生就更有兴趣和信心, 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五、妥善进行奖惩, 维护学习动机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我的数学课上, 表扬多于批评。只要有机会, 就让后进生表现一下自己, 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 给他自信, 让其更加努力。应该学会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成功的信息, 其本身并无价值, 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 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同时, 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生而言, 应给于更多的关注与鼓励, 设置情景使其有成功的体验, 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六、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 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 引导学生找到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 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 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 从有利于今后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 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在一次期中考试后, 我对自己的学生提了这样的问题:你目前的学习成绩处于什么位置, 你是否满意, 你平时付出多少努力, 你认为自己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吗, 你将继续努力吗?他们的回答令我很满意, 绝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现实, 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有自知之明, 而且都认为努力会带来成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努力程度不够, 而不是缺少能力。当时我就肯定了这种想法, 并鼓励他们继续前进。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 学生不仅形成了努力归因, 而且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了学习成绩。先前的成败归因是产生后继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归因导致情绪体验。学生成败归因导致的相应情绪体验, 影响后继学习动机的情绪投入, 从而影响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与方向性, 激发不同动机。如把成功归于能力, 学生感到自豪和自信, 获得和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把失败归于任务困难, 学生觉得无助, 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影响其后继动机的激发。将成功归于努力, 学生会在后继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 付出坚定的意志力, 以期取得好成绩, 从而强化成就动机, 对后继学习动机起调节作用。
8.谈谈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篇八
一、 提升内在需求
1 思考、质疑,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应当充分鼓励他们敢于“求异”,而不是跟着老师走,去一味“求同”。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充分质疑,有的与课文主题紧密联系,有的质疑某句话的意思,个别学生甚至质疑词义。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他们都在思考问题,都在仔细研读课文。
2 创设文本情景,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 课后资料及相关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教师不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就无法真正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意图,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我在教《二泉映月》一文时,让学生查找阿炳大量的资料,上课时,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为阿炳痛苦的经历所惋惜。我认为只有学生了解了阿炳痛苦的经历,才能真正地理解乐曲的内涵,才能被文本所感动、吸引。这样,学生就更愿意听乐曲,愿意读课文,让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
(2) 多媒体应用。多媒体以图象、动画、影像、声音等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能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一课中黄河和羊皮筏子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怎样感受到的“黄河的磅礴的气势”和“羊皮筏子”的样子呢?我通过一段黄河的录像加以配乐,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已经远远超越了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了。学生争先恐后要求朗读描写黄河的课文,试图表达出黄河的气势。此时学生已经完全被文本所吸引,仿佛已经亲临黄河,该段录像取得了预期效果。
(3)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昂的激情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我在两个班采取不同方法教:在一个班,我没有范读第1自然段,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只读出了响亮,没有读出急促;在另一个班,我范读了,学生鼓了掌。之后让他们再自读、齐读。学生读得都很到位,非常想通过朗读把黄河万马奔腾的气势表达出来。教师常用范读表达自己的激情,这种方法也能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他们继续学习。
二、 运用外在诱因
1 积极开展竞赛,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我常采用小组朗读竞赛方式,学生们不甘示弱,竭尽全力读好课文,另外我再加以读法指导,学生进步很大。尽管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但竞赛要适量。过于频繁的竞赛,反而会制造紧张气氛,加重学习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所以,要开展适合学生能力层次的竞赛。通过竞赛,全员参与,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教学质量。
2 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以激发学习动机。
(1) 评价要及时。当学生回答正确,但犹豫不决时,教师要先对回答予以肯定,而后让其解释理由。这样,评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评价对学生产生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2) 评价要恰如其分。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产生权威感和信任感。否则,评价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走向反面。
(3) 评价要具体化。一般来说,被表扬的行为越具体,效果越好。教师应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首先指出其优点,然后再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勉励其改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同时产生努力改正不足的愿望。例如,在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学生读“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强调了“喷发”“太阳”“香气息”这些词,我予以表扬:“老师通过听你的朗读,仿佛已经感到了太阳的香气息,眼前似乎已经看到了那群喷发着太阳香气息的孩子们,似乎已经闻到了太阳的香气息啊!”学生听了我对他们的表扬以及评价,于是信心大增。可见,通过具体化的评价,学生就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就有的放矢,学习积极性会提高。
(4) 评价要多样化。因为每个学生的优点都不可能一样,他们的进步大小也不可能一样,所以,在评价时应避免用单一的、空洞的评语,而应当使用各种生动而贴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使他们感到有进步,使他们确信还能做得更好。
对于后进生,首先要让他树立信心,创设成就情境,让学生产生成就行为,并对此及时给予反馈,加以口头鼓励、适当肯定。当学生取得初步成功的时候,对其学习反馈结果予以归因,来改变学生自己原有的归因方式,提高其认识水平,激发其学习动机。
9.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篇九
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后,其中: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结果,危害极大。这一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我知道: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主要源泉,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学生认同,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学生已形成的学习动机,要在教学中潜在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成为有效的动力。
10.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业 篇十
学生厌学与家庭教育
这次学习,我记住了以下观点: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忽视的子女的教育,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或过高期待,使得孩子感到力不从心,都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的产生。有道是,“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他喝水。”这几句话让我感触颇多。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2、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
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对策:
1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
折,培养自控能力等,我认为可以从每个班中选出一些有教育方法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长代表,定期让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些辅导和咨询。
2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
1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篇十一
关键词:学习动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一、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剧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要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依旧停留在旧的知识基础上而沾沾自喜的人,终有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更要使学生从小明确:学习既是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另外,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相信:努力是决定其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认识到努力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努力导致成功,不努力导致失败;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努力也是一种可控的因素,它是可以通过个人意志控制的,预习,认真听讲,充分准备,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和努力),以增强学生的满意感和胜任感,强化他们趋近成就任务的倾向,同时,还要尽可能避免学生对失败做出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如认为自己能力差),避免产生无望情绪和无助行为。
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新课程实施中,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一言堂”“满堂灌”现象是少了,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仍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与之相适应,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就是必然的选择,只有有了对于学生充分的信任,我们才能主动放弃我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中心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也许并不顺利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能力,慢慢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次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新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学生的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三、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发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给予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常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习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让成功走进学生,要是学生进一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除了创造师生感情交融的心理环境,还要破除学生对数学学习“成功”的神秘感,并重视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每接一个班,我总要在学生前反复强调“数学并不难学”这个观点,指出学好数学也就是数学学习上的“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数学考试都是得满分才算“成功”。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天然的学习动机只有在渴望安全,信任和支持的环境下,才会被激发出来。这一环境的特征是:与照顾自己的成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成人能够看到他们独特的潜能两;为学习所提供的支持,要符合学生自己独特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而又不用担心失败;这些动机为我们提供了启示:教会必须去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让学生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必须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表现出真诚的关注和接纳。为了确保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个人的成绩,个人的独特方法和能力上,而不要强调与别人进行比较,应突出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而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此外,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奖励,并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奖赏,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也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由此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达到了“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
5.适当展开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我在任课班级坚持实行“数学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六个数学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地轮换。把学生的作业、回答问题、单元考试成绩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竞争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学习中,学生获得了成功满足,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节反复发生,学生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可适当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可数学的动机。
1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篇十二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旧知识的不断更替,迫切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终身地学习,不会学习的人将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要学会学习,首先要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那么只有通过自己亲身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巧设疑问引发认识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巧妙的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初一数学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时,笔者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若干房若干,分配住房犯了难,每间房子住4人,还有8人没房住;每间房子住8人,还有1间住不满,问:学生多少房多少?”学生们都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可以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试一下,不行!学生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于是就很顺利地导入一元一次不等式,这样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格外地认真,注意力也很集中.
三、适当的鼓励与表扬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个闪光点,当学生取得进步、取得一定成绩时,要抓住时机,对于学生的成功及时地给予肯定的表扬,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的愉快情绪就会建立起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四、做学生的好朋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老师有信任感、亲近感、友好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情感过渡到你所教的学科上.所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有时一些在别人看来的小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在细微之处关心学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学生喜欢教师了,他自然会对数学有兴趣.
五、做好数学实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认为数学很抽象,但数学有时会很具体,数学既是思维科学又是实验科学.中学数学中的公式、定理、性质大多是通过对其蕴含的数量关系或几何的演绎来揭示其本质属性而得出的,这种高度形式化、严密的逻辑推理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一些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比较困难.若能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观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的思维方法及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谓数学实验是利用有关工具(如纸、拼图和使用一些测量工具以及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等)进行折纸、作图等实验,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数学的某一性质或通过实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数学实验包括引入型实验、猜想型实验、探究型实验、验证型实验和拓展型实验等.初中几何很多定理性质都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发现,如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以引导学生对折三角形纸片(边与边对齐),然后在折痕上任取一点向两边作垂线,用直尺测量垂线段的长度来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变化,从特殊情况推出一般情形;高中解析几何中曲线的有关性质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来发现并推导一般情况,当然,上述问题还需要严密的证明.数学实验过程是发现的过程、调整认知结构的过程,也是动手实践的过程.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时,不能直接将现成的结论呈现出来,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让学生经历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未来世界的发展,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 需要的是会学习、探索的人才.本文就五个方面: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二、巧设疑问引发认识冲突,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适当的鼓励与表扬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四、做学生的好朋友,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做好数学实验, 引发学生学习动机, 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了尝试.
1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篇十三
2.简述气质和人格的区别
.[参考答案]气质和人格的主要区别是:(1)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本质上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2)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人格出现得比较晚;(3)在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气质,而动物是没有人格的;(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3.1.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
[参考答案]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漠视、嘲讽,按照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参与,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对上述案例的看法。
4.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超过40度。她没有人可以聊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她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很感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是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她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有关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原来难以忍受的处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问题:作为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塞尔玛的故事中给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案例中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想法都改变了,心态也改变了。一念之差,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于当事人怎么看。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学会如何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而避免自寻烦恼就显得十分重要。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文不受食物影响,却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实乃至理名言。生活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只要你学会生活、学会选择,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让太多的功利给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你就会发现快乐如同星星点点般密布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随手可得。
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全由你自己决定。快乐是健康的金钥匙,人处世间,理应追求快乐。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境界。人人都应学会怎么快乐怎么想,怎么快乐怎么看,怎么快乐怎么做。学会快乐,发现快乐,创造快乐,快乐就会永伴终生。
在同一个学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学生采取积极措施,因材施教,真正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5.早读铃声响了,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对其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同学们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参考答案]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有何差异,都要用同一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他们,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6.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例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7.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参考答案](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
8.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学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5分)(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5分).[参考答案](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要相结合。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
②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2)①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遵照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9.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不是。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被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教育、教学中使你受到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上述案例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将这种期望转化成一定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10.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芳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1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篇十四
结合英语教学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105班 21号 宣澍
结合英语教学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摘要:在当今学生学习压力如此大的背景下,许多学生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和“为了谁”而学习,开始忘记自己的学习动机,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诱发学习动机.同时,创设精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学习动机 引导 教学情境
有一句名言曾说过:成功是99%的努力+1%的天分,这里的1%可以看成是一个人先天的智力因素,而剩余的99%则可以看做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成功之道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除此之外,动机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也就可以说,学习动机对一个人的学习,甚至是他将来的成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今全球化大时代的背景下,英语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工具。接下来的段落中,我将结合英语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如何刺激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正确引导 诱发学习动机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是义不容辞的,同样这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起着重要作用。上好每节课前都需要备课,我认为备课备的并不是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作为一名老师专业知识过硬应该是前提。备课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了解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了解他们在学习英语上的困难,了解他们在生活和情感上有哪些困扰,课上做了解他们的老师课下做他们知心的朋友,让他们对老师产生兴趣从而对英语这门课产生兴趣。同时教学情景的设置要适应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是教学过程称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l0059名青少年学生的调查,我国各类学校中各年级男女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四种类型:(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的占15%,(2)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的占18%,(3)学习为了个人前途的占23%,(4)学习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占44%。
我们常常能听到有些学生说:“我学习纯粹是为了我父母的脸面。”这种学习动机的产生绝对不是自发的,而是家长或老师不正确的灌输造成的。家长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应该给予正确引导,不应该为了一时的利益毁了孩子学习的兴趣。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身为一名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应该懂得自己的义务、责任,促使自己对缺乏兴趣的学习任务,也要能努力去完成。同时,要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理想、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以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作学习是终身的而不是一时的。
二、创设精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长期以来,为应付应试教育课堂教学多死板、沉闷。使每一学科都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具有主动性和实用性有的学科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单调无味的,而有的学科则是具有内在吸引力的。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的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也变得死气沉沉。那么怎样才能创设精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创设精彩教学情景的模板。
在课程开始之前的导课部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好奖惩规则和措施,先将全班分成若干组。然后教师给出本节课要同学分完成的任务。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例如,在讲解英语国家文化时,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老师问:“Last time we have learned the culture of UK, have anyone still remember the two parties of England?......This time we’ll have a lesson about American culture”.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的任务(主要知识点)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完成最好的小组得到最多的奖励最差一组也同样得到奖励,只是较完成最好的那组奖励少。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有时,在竞争情境中,某些学生似乎永远得不到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另外,表扬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即是否为学生所期望、所看重,这都影响着表扬的效用。因此,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同时,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个体而言,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设置情境使其有成功的体验,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在学生们讨论和阐述后,教师对各组进行评价,对表现最好的一组进行肯定,对表现不好的一组进行鼓励并相信他们下次能表现的更好。接下来的时间教师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发挥要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使抽象的知识可视化、具体化,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及发展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在课堂教学情境设置中我们可以放一段关于美国文化的小电影,一段小动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也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积极愉快的心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自编习题,主动探索学习规律开展适当竞赛,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自我评价中增强学习动机,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15.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篇十五
英语教学是个英语教师教授英语, 学生学习英语的统一的活动。英语教学的发展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 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习者或社会对语言学习需求的转变, 以及学习者对语言技能精熟需求的转变, 都会促动语言教学理论的改变。
一、英语教学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无论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 青少年的英语水平在整体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 现在的青少年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青少年在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就开始为英语的学习打基础, 能够部分读懂英语报纸以及英语书籍, 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到了大学阶段, 不仅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而且能够进行写作、翻译, 还能听懂英语授课或较简单的英语节目, 并能就某一主题用英语进行交流, 具备了一定的交际能力。
虽然我国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先行外语教学偏向应试教育, 这种教育比较看重英语语法的学习, 注重书面语, 不注重英语的听说训练。教学中偏重于背语法, 背句型, 忽视语感的培养, 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普遍较弱, 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考试。
这种过于呆板的, 汉语教育化的教育模式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形成一整套千篇一律、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 而忽视发现和探索, 导致了在实践中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 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 (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 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长此以往, 会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 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 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被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 导致了人的主动性、独立性不断被削弱, 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更加紧密, 国家对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大学生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可见从英语的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是刻不容缓的, 在英语教学中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的方式方法成为许多教育学者教学研究的重点。
二、如何使学习动机与英语水平快速提高保持一致
由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英语的教学没有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宗旨, 而是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的学习始终以升学和高考为最终目标。而在大学阶段, 则以取得英语课程的学分和通过国家英语等级考试为目标。这样的学习动机,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为了取得卷面上的高分, 死记语法和句型, 而忽略了语感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随着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素质教育既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 也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及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纠正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从物理的角度来思考, 原动力应该与英语能力提高方向上保持一致, 这样才能保证英语水平的快速提高, 也减少挫伤学习的动力。有研究调查表明, 单纯地以取得卷面高分以及过“四、六级”的学习动机, 极大地挫败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机械式, 从而对英语越来越产生厌恶感或者失去学习动力。
首先, 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甚至现学现用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利用英语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例如, 在开始讲解新的一篇课文之前, 老师应该备课充分, 准备一些既与课文主题相关又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问题, 然后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这样, 学生对于比较贴近生活的论点会比较有兴趣, 他们本身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分组讨论可以促进他们去总结这些观点并创造性地去开拓一些新的观点, 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发展都有帮助, 而在讨论过程中, 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语法的提高, 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另外, 必须让学生建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是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 学了英语是要取得什么最终成果。而首先, 我们应该明确,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 而且还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载体, 代表着西方世界的文化积淀和思想内涵。应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获得证书,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 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 看懂一些外语报纸, 收听收看一些外语节目, 为将来踏入社会,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准备。另外还是了解其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科学技术, 拓展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应该达到的要求, 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长期学习目标。然后, 将其分解细化, 确定每个学期、每个星期或每天的计划。
除了以上两点, 短期性检测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了多大进步, 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不仅能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另外学生也能清楚知道哪些目标定了下来但是短期内没有实现, 从而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对前一阶段英语学习做一个查漏补缺, 明确自己究竟是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导致了目标没有实现, 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做出改进。检测的方式可以灵活, 可以通过进行一些英语的演讲, 全面地来观察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
三、探索提高英语水平的学习方法
在帮助学生明确了英语的学习动机后, 让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动力, 并且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接下来就应该探索如何能够让英语水平快速地提高的问题。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受制于应试教育, 为了应付考试, 死记单词、语法与句型, 所谓学英语就是拿着一本单词本在那里硬啃、做一大堆的四、六级模拟试题, 单纯地追求扩大词汇量和掌握这些固定化的知识, 这样学英语也学得辛苦, 而且效率也不高。今天貌似记得很牢固的单词或者语法点, 明天就忘记了;记得住单词但是在交流时却不会用或者生搬硬套。
所以, 为了让学生更好更高效地学好英语, 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比较灵活的、样式丰富的方法来学习英语外, 还要确立正确的英语能力的评价标准。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订计划应具体详细, 不仅要说明各项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还要指出活动的方法, 如:怎样记单词, 怎样练习听力、会话、阅读、写作、翻译等;另外还要制订如何定期检测学习成效。
二是学生在学英语时应该以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为学习目标。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生应该根据此教学目标, 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 摒弃以往片面强调背单词、阅读, 应付各种考试的学习计划, 把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当作首要任务, 制定分期目标, 逐步实现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同时, 还应该拓宽知识、多了解世界文化。
三是要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英语水平的提高, 单单靠学懂书本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门语言课程, 学英语与学语文一样, 要考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词汇量, 增长更多的知识, 了解西方的文化, 从而培养英语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外阅读, 首先能够了解到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词汇, 加大接触同一词汇的频度来记忆词汇, 这样不仅记忆了单词, 也学到了如何用单词。另外, 通过课外阅读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生活信息和文化知识, 这样在书写和交流的时候才会言之有物。同时, 要合理地安排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时间分配, 应该交替学习, 两者并重。也不宜一味增加学习时间, 一般在一天的学习周期中应该是短时间高频度地学习。
四是学习途径要多样化。学习英语不仅限于学习课堂知识, 还有很多的途径可以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在课外多读一点课外书, 阅读外国名著, 阅读英语报纸, 这样既增长了文化知识, 也可以扩大词汇量。另外也可以看外国电影, 听外文歌曲, 寓学习于娱乐之中。还应该自觉地多用英语与别人进行交流, 可以在课余参加一些英语角, 也可以上网参与一些英语论坛的讨论或者利用聊天工具与网友进行英语聊天, 这些方法都可以快速地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
四、结语
总之, 在我国英语教学从英语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这一现状下,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端正学习态度,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改变教师的角色, 改进课堂教学, 才能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英语教学从英语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的现状, 从而得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很重要这一结论。在这个基础上, 又结合实际讨论了如何在英语的教学中使学习动机与英语水平快速提高保持一致以及并且探索如何提高英语水平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培养,素质教育,学习动机,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高勤力:《论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 《湖南工程学院院报》, 2003年第2期。
[3]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年第3期。
[4]张雪娇:《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2期。
[5]李文娟:《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长沙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推荐阅读:
《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心得体会06-27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案例10-28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11-03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09-15
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06-25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09-30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8-1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07-03
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