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三问三解

2024-09-13

工作总结三问三解(共11篇)

1.工作总结三问三解 篇一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XX疑难问题化解等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狠抓精神传达贯彻,活动部署安排到位

全市“三问三解”活动部署后,市XX局党组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深刻领会活动精神实质,研究成立市XX局“三问三解”活动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XX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主任)为成员,组织机构落实到位;组织全局人员认真学习市委《关于深化“三问三解”开展“十大系列活动”的通知》和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大下访、大巡查、大化解”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增强了干部职工自觉参与、积极践行的意识;结合实际,发下《全市XX系统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通知》,系统安排了市、县两级XX部门活动开展,明确了目标和要求,细化了责任和标准。

二、狠抓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深化“大下访”主题

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是我局今年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三问三解”活动的重点内容,针对近年来我们此项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完善。通过听取群众反映和基层意见,实事求是的评估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回访活动实施效果,及时进行细化调整,下发了《关于“XX工作落实年”活动市级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工作安排的通知》,把今年市级领导干部接待来访群众活动确定为带案下访和包案约访两种形式,对各县区、各部门排查梳理出的本辖区内的疑难XX问题,经市信联办审核后,送达市级领导,按各市级领导联系的县区和部门接访群众、化解问题,确保接访活动有目的、有重点、有成效。

范文网

为推进工作落实,市XX局2次召开全市XX局长会议,对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活动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提出了整改措施;2次派出工作组前往千阳县南寨镇、城关镇和金台区金河乡现地了解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开展情况,总结县区先进经验,并在全市县区进行了推广,统一了涉及领导干部接访工作的领导接访公示牌、接访登记表、XX问题转办表、XX问题督办表等10个表格,实现了市、县、乡镇三级领导干部接访活动的统一。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科以上领导干部接访群众上万人次,同解决群众问题近千件,受到人民群众欢迎。

三、狠抓矛盾纠纷排查,拓展“大巡查”深度

在“三问三解”活动中,我们不断深化“大巡查”活动的开展,把“大巡查”的目标定位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加强对各级的督导检查,特别是基层乡镇(街办)、村(社区)两级早期XX问题排查化解的督导检查,坚持联合督导检查与督查专员督查相结合,重点抽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把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苗头生成前,把XX问题化解在激化扩大前,把人员稳控在串联聚集前,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真正发挥作用,使“大巡查”工作真正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狠抓疑难问题化解,提升“大化解”质量

认真落实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大化解”活动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实现“一控双降”目标任务上,把重点放在化解群众疑难XX问题上,以XX积案化解为龙头,狠抓群众疑难XX问题化解,切实推动“事要解决”。活动开展以来,市XX局受理中省市交办要结果案件5件,5件全部提前结案;市XX局提出“把重点群体请进XX大厅、带着难点问题到基层化解”的办法,局领导和接访干部深入基层,现场解决世纪景园小区断水、万祥尚景小区建筑面积纠纷等重点XX问题,以群众的评价直接检验政策的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月中旬,市信联办成立3个督导检查组,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超亲自带队,分别对12个县区和高新区XX稳定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对个别县区接访活动资料不完善、巡查活动留有死角、化解老户XX问题力度不大等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并限期改进;为了提高基层办案人员的办案能力,4月17日,市XX局组织12个县区和高新区的30多名基层办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基层办案人员业务素质;为有效遏制进京非访有所上升的势头,市XX局和市公安局于4月底专程赴咸阳考察学习了依法处置非访经验;为促使各县区对交办的XX积案能够尽快结案,由局领导带案下基层,对渭滨、扶风等县区的XX积案逐案进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具体的化解办法,使“三问三解”活动开展方向不偏离、目标不落空、标准不降低。

我市XX系统开展“大下访、大巡查、大化解”活动以来,干部深入基层乡村,直接面对群众,现场化解问题,活动收效明显,我市XX系统“三问三解”活动,受到《XX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受到人民群众欢迎。

2.工作总结三问三解 篇二

坚决响应上级号召, 争先恐后下基层

红庙财政所共有干部10名 (其中党员2名) 。年初, 红庙镇党委根据县上的部署安排, 将财政所的10名干部分别安排到红寺坝村、白家坝村、沙梁村的100户村民中“连心攀亲、结对帮扶”, 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参加完镇上动员大会后, 从所领导到干部, 都把这次下基层活动当作向群众学习, 增长知识才干的好机会。人人争先恐后领取明白卡和工作手册, 迅速深入村组农户上门攀亲戚, 与群众结对子。为了尽快掌握这些“亲戚”的家庭、生活、生产状况, 了解他们的心声, 所人员不怕山高路远、道路泥泞、做到了户户登门、人人见面, 并及时在工作手册上做好笔记, 许多村民明白了财政所干部的来意, 听了财政干部的宣讲后, 都夸干部的好作风、好传统又回来了。

突出重点办实事, 结对帮扶成效好

红庙镇财政所的干部在这次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中, 做到了准确把握重点, 注重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紧紧围绕“送、连、帮、调”任务, 力求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红寺坝村从去年就开始搞农电改造, 总投资73万元, 工程进行了大半, 正在这节骨眼上, 却还差近6万元的设备才能竣工, 干部着急, 群众埋怨, 供电仍不能正常。财政所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 当即建议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 在发动村民集资的同时, 为该村争取国家一事一议项目奖补资金5.9万元, 及时购回材料, 圆满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财政干部在与包联户黄义如谈心时了解到该户与本队村民黄存金因一块坟地的归属发生纠纷, 长达30余年未能解决, 准备到县上上访一事后, 一方面给他讲法律, 做工作, 一方面向所领导汇报, 在所领导的协调下, 镇司法所, 村两委干部及时召集两户到现场进行调处, 使矛盾得到化解, 把上访消除在萌芽状态。在6队包联李道知的同志, 得知李大爷已有80岁, 由于身患多种疾病, 花去大笔药费, 疾病仍未痊愈, 为了使该户村民不至于因病致贫, 他挤出时间写申请, 到镇上为李道知老人办理了大病救助, 他还主动带头, 倡议全所同志捐款200元, 解了李老汉的燃眉之急。在白家坝村开展“三问三解”的财政干部, 听说所联户林天生想扩大养牛规模, 但资金不足, 又怕没技术亏本的事后, 主动给老林壮胆打气, 还帮助他跑贷款, 并给他买了有关养牛的技术书籍和光盘, 使老林的养牛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财政所干部还集体给空巢老人黄存美扦插小苗秧, 使黄老汉激动地说“你们真是我的亲人啊!”。

精心组织巧安排, 活动与业务方面两不误

活动开展以来, 红庙镇财政所结合“两基”建设, 坚持一手开展“三问三解”;一手抓好所内各项业务工作。所领导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常常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的组户去解决问题, 理顺情绪, 给其他同志带了好头, 使全所下基层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 财政所科学安排时间, 以转变工作作风为动力, 打造精细化服务, 有力促进了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圆满完成了7 492户村民粮食直补19.6万元、农资综合直补122.4万元兑付工作,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14.3万元工程验收、家电下乡70.3万元和民政救灾资金484万元兑付等任务。

3.三问三解工作总结 2 篇三

2012年3月5日至14日,七星关区何官屯镇李启恋书记带领“三问三解”我工作小组来到龙滩村,开展“访民意、送法律、调矛盾、解民困”及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高度重视这项活动,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安排,起草印发了活动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活动安排。李启恋书记亲自参加并带领我组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龙潭村基本情况:龙潭村位于毕节市何官屯镇的东北部,人口大约200户。村情特点是,农村人口多,结构情况不复杂,遗留问题不多,突发性和群体性矛盾不多,弱势困难群体多,流动闲散人口多,这些情况对于既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又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的龙潭村,无形中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管理难题。这些隐性的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广大司法工作人员细心排查和依法调解,不断教育这些群众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具体何官屯政府高度重视本次活动,3月6日,何官屯镇李启恋书记带领我组来龙潭村,村长热情接待,全程陪同参何官屯镇李启恋书记加了当天的重要活动,一起拉开了“访民意、送法律、调矛盾、解民困”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的帷幕。

1、工作组访出了真实民意。6日清早,我组访出了真实民意。我们深入群众,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通过“听、问、谈、查”等形式,真正了解民意,体察了民情。

2、工作组送去了人民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

3、现场调解纠纷。群众生活无小事,在活动中,工作、现场调解纠纷。经过背对背地努力说服,循循善诱,最终使双方当事人破释前嫌,握手和解。

4、我组走村串户行动温暖了群众心田。活动期间,工作组走村串户行动温暖了群众心田。行动温暖了群众心田工作组共走访了在监服刑人员家庭3户,指导社区矫正对象4人,督办法律援助案件3起,走访帮扶困难群众4户,做到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梅苑小区盗窃案件服刑人张斌和煤机厂家属院服刑人员王健家中,工作组详细了解了他们在监狱的表现情况,感谢家属对司法工作的支持,希望家属多探视开导,给司法行政和监狱管理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在指导育才社区社区矫正对象张晓齐和川口村矫正对象连超的工作中,小组来到他们家中,实地了解情况,教育他们要认真接受社区矫正,不能脱逃,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在走访建工路社区困难群众宋绍荣和孙家河村困难群众叶忠朝时,刘晓龙副处长亲自将米面油等慰问品送到他们手中,还叮嘱有关领导要给予他们照顾,使他们好好工作,安心生活。在督办史家河社区闫建峰工伤赔偿案件和黄堡镇杜家塬村和虎成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法律援助案件中,工作组更是全员全程参与,给援助律师提供参考意见等等,真正把春天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田。总之,这次活动时间紧,任务多,取得了很多成绩,令人兴奋,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解困,为民解忧的决心和信心。

4.工作总结三问三解 篇四

一、张家湾村基本情况

张家湾村位于

309国道沿线,距镇政府偏东5公里处,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80户,总人口765人,党员39人,劳力425人,耕地1095亩,人均占有耕地1.44亩,水稻286亩,蔬菜39亩,苗木85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3726元。

二、“三问三解助农增收”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查摸底工作:从3月15日,镇政府召开专题动员大会后,县农经站李站长一行三人,会同镇上包点领导、干部及时下队,当日晚就召集全村“三问三解助农增收”群众动员大会,县、镇有关领导将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具体工作一一对群众做了讲解,群众反映相当热情。会后,村三委会立即成立“三问三解助农增收”工作组,与县、镇工作人员组成了张家湾村“三问三解助农增收”工作队伍,由县农经站王武生书记统一指挥,利用早晚时间,在不耽误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逐户宣传活动内容,并认真了解每户的基本情况,人口、收入、负债、产业、是了解的重点,并一同征求群众对村集体发展的好建议和意见,认真填写入户调查表,共完成入户调查表171户,全村的村情清晰地展现出来,村民在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建议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二是培养良种苗木基地。三是积极组织劳动力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增加劳动力务工输出;在生活生产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缺乏致富技能和信息,二是缺乏产业开发启动资金;村民对村庄建设有以下建议:一是修建几处垃圾台。二是清理水渠淤泥、翻修过水桥。三是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四是硬化村庄主要巷道。

(二)培训工作

1、每月一次党员培训,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学习全国先进事迹和典型,并邀请县上农业专家现场讲课,着重培养党员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提高党员带动其他群众的能力。

2、四月份组织了一次全村群众大培训,工作组精选《西北现代农业讲座》和《杨凌优质苗木培育讲座》节目,与群众一同观看、一同讨论,提醒群众做好笔记,受到群众的极大的欢迎。

(三)结合“三创”,建设卫生村、园林村、文明村。1、利用广播、板报向群众宣传环境卫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并督促认识差的群众按照“张家湾村卫生区域四包两禁止责任书”搞好区域卫生和家庭卫生。村里新建垃圾台7个。

2、四月中旬,对村道路两旁进行植树绿化,新栽植云杉、油松170多株。

3、刷写宣传硬标20条(党建 三创 计生 综治),软标50余条,横幅5条。

(四)基础设施建设

1、针对群众对党员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的需求,几次召开“一事一议”专题会议,完成了选址和初步设计、预算。

2、对张家湾猪场启动做了详细的预算和资金争取。3、协调“千企包千村”部门长河公司注入资金10万元,用于村子建设。

(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1、扶贫结对子,县农经站共7名党员,帮扶我村7名贫困党员,一包5年,通过党员的带头作用,辐射全村大发展。

2、长河公司对2012年高考本科以上学生,给予一次性2000元奖励。

(六)当前生产工作

1、结合“三问三解助农增收”,对油坊洼组30多亩盐碱地进行了土地整理。

2、协调青兰高速LM5标将大河西生产路进行了硬化。3、协调“靖西三号线”项目施工方,为油坊洼过水桥加固护坡50米。

4、争取临时用地复垦费34.6万元,解决村民和LM5标临时占地欠费矛盾。

三 存在问题

从“三问三解助农增收”活动开展以来,我村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的促进,尤其是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足之处就是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四 努力方向

“三问三解助农增收”活动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张家湾村将巩固当前取得的成果,下阶段将着重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出台新的工作措施,将“三问三解助农增收”活动带来的好理念、好思路、好产业、好技术惠及全村每个老百姓,我们相信,有县工作组的正确指引,镇党委政府的有力安排,加上我们村三委会扎实工作,一定会是全村各项工作走在全镇的前列。

5.三问三解活动汇报 篇五

西安市商务局(2012年4月17日)

各位领导:

根据市委工作安排,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受局党委委托,我就局机关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以简要汇报。

三月初,按照省、市委“三问三解”活动要求和市委“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深入一线,解困帮扶,通过前期辛勤努力,机关22个处室与商务系统50余个服务对象、商协会、所属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系点,100余名机关干部与基层困难群众进行了联系,并相继开展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落实到位、进展顺利、开展良好。

一、活动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3月8日市委动员会后,局党委为迅速贯彻落实市委会议精神,及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并召开小组成员会议,结合商务工作实际,进行动员部署。3月9日局党委召开机关副处长以上人员参加的干部大会,彻落实全市“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对我局开展活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宣讲了活动方案,对活动的总体要求、范 围、任务、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会上由局党委书记、局长蒿芒喜对活动载体、工作任务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要求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三问”意识,提高“三解”本领,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注的问题上,放在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上。要求各支部书记、处长作为活动开展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三解三问”工作开展的组织领导。会后,各处室、各支部分别召开会议,按上级要求确定了基层联系点和对口帮扶困难群众名单。

(二)细化方案,狠抓落实。为切实开展好“三问三解”活动,在落实局党委“三问三解”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市商务局专门成立了成立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的“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领导小组和以局纪委书记王鹰为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由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机关党委、监察室等处室人员组成,负责活动日常工作。机关党委制定了《关于赴部分区县、开发区开展调研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梳理三问三解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工作措施,对工作落实进行了细化具体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局机关各处室、各支部还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工作要求和自身工作特点,合理安排时限,细化活动内容,制定实施细则,积极主动地深入联系点和帮扶困难群众之中,了解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发挥机关职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尽全力为群众办 实事、办好事。

(三)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为准确把脉群众反映问题的原因,局党委要求机关各处室的正副处长,在今年10月底之前,按照“创先争优深入基层为民服务”通知精神和基层党组织升级晋档工作具体要求,结合“三问三解”实施办法,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一线,针对企业及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书面材料上交局党委,以便局党委更好的了解企业和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抓好“三问三解”工作的落实。自今年“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局党委班子领导,多次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深入新城区、蓝田、周至、高陵等县及社区、企业,面对面、心贴心听取群众反应强烈的有关民生方面的意见建议,对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调研分析,做到了帮扶解困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和研判,重点筛选确定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近期能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比如,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新入驻企业外包业务界定及项目申报存在的困难,经过积极解困帮扶,目前该项目已上报到省商务厅;为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推动“便利消费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我们组织了20余家连锁便利店企业,参观考察了西安竹园村呀咪营养餐加工配送中心,组织快餐加工与便利店企业洽谈对接,实施战略合作,打造便民利民快餐配送销售网络,不仅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也为企业生产经营、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商机。目前,通过全局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已收集到民生问题20条,科学发展问题2条,下一步将上述问题分解到 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

(四)解困帮扶,及时到位。局党委以“三问三解”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四定三送二帮”活动,即定责任、定时限、定标准、定考核,确保活动落实到位;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机关全体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基层一线,通过为服务对象送政策、送服务、送项目,了解基层企业和群众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的难题,让企业和群众更好地了解到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去年以来,我局与周至县小寨村结为帮扶对象,局党委班子多次到小寨子村调研帮扶,深入村民家里嘘寒问暖,捐赠宣传手册、学生学习用品、办公桌椅,向受灾村民发放慰问金,为群众办成了最紧迫、最需要、最期盼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变化,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予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五)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局党委结合“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以“创先争优干实事,提升能力促发展”为主题,在机关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活动,着力强化宗旨观念、提高行政效率、培育实干精神、树立良好形象;着力解决个别干部中存在的纪律松散,作风飘浮,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机关干部转变了作风,沉下了身子。比如,在着力解决蔬菜、放心肉进社区、推动放心早餐工程、提高“放心豆制品”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民生关注的问题上,工作作风更加扎实有效,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热情;还比如,为解决离退休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等问题方面,我们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走进离退休老干部家里上门服务;机关党委还主动与因病长期在家休养的干部建立联系,上门慰问,对口帮扶,为其解难。

(六)注重宣传,营造氛围。“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注重宣传造势,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局党委“三问三解”两次动员部署工作信息分别在市党建网、局商务信息网登载。《西安日报》3月25日第2版,刊登了我局“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采取处室推荐、组织审核、确定基层联系点和惠民肉菜进社区、商务行业一元关爱计划等做法。机关办公区域也制作宣传展板以图文形式反映活动开展情况,形成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工作取得的成效

机关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关键在摸实情,重点在办实事,目的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和机关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活动过程中,我局全体党员干部在局党委班子成员的组织带领下,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锤炼,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推动全市商务经济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在第十六届西洽会上,西安取得丰硕成果。西安分团以丰富的投资促进活动吸引众多境内外客商,签约合同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共签订了377个项目,总投资额3983.15亿元,较上届增长15.5%。西安已成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城市。

二是全市商务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预计实现529亿元,增长14.5%;全市实际利用内 资333亿元,同比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实现4.6亿美元,同比增长12%;实际进出口达到21.4亿美元,服务外包完成1.13亿美元,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对外经济合作迅猛发展。

三是推进民生工程加快。截止目前,我市共设立蔬菜进社区直销网点270个,流动售菜车68辆,在147个社区建立了流动蔬菜直销点。放心早餐工程向纵深发展,“古都华天——家厨房”第一批5家门店已于2月18日正式开业。全力推进扩大放心早餐刷卡消费,目前已实现刷卡消费的210个早餐网点和5个固定门店已完成技术升级。放心豆制品工程已在全市铺开,由政府批准扶持正规企业生产的豆制品已摆上了百姓的餐桌。家政服务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我市共培训家政人员3421人,其中验收合格2885人,均顺利实现就业,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今年1-4月已培训家政员800余名,起到了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的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措施

通过前期活动的开展,我们感到,目前还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深入帮扶对象的时间落实上还不够;二是在解决帮扶对象存在的实际困难上还有重效果轻长远规划的现象。

6.三问三解民情日记 篇六

2012年4月3日星期三天气:小转中雨

窗外天已经黑了下来,大地被雨水滋润过一天,屋子里也伴着一丝初春的寒意。可是回想起今天“三问三解”的行程,我觉得黑夜中有那么一束光,心里也流淌过一股暖流,今天令我觉得很充实。

今天早上,下着大雨,陈书记带我到兴隆村的农户家中进行摸排走访。因为镇上到我们今天去的农户袁平安家中还有一定的距离,等到了居民家中,我们早已被淋了一身湿,但是这并没有妨碍我们走访基层的动力。看到我们的意外光顾,袁家嫂子主动迎上来将毛巾递过来,陈书记微笑着摆了下手说:“老袁,我们这次来,主要就是想问问你们最近生活的怎么样,娃儿最近好不好,上学有没有什么问题?”我看到袁家嫂子很激动,大概是没有想到领导能亲自到家来了解情况,她动情的说:“谢谢陈书记的关心,我们娃儿都好,家里都还好,就是······”我感到她似乎欲言又止,陈书记走上前去亲切的拍了拍她的肩膀说:“没有关系,你有啥困难,有啥难处,你就讲出来,只管跟我说,我这次来,专门就是为了解决你心里的疙瘩的。”袁家嫂子这下彻底放下了心,像吐珠子似的向我们倾诉了起来:“主要就是我们家的地太少了,我们跟老母亲住在一起,一家四口人,可是只有1亩多点地,只有老袁一个人在矿上上班养家,娃儿马上要上一年级了,我很着急。”我很快的记录着。这个问题在农村来说,应该很普遍,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地不能种或者分的地太少。针对这个问题陈书记稍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猛然拍了一下大腿,开心的对袁平安说:“老袁啊,这你别着急,你们的地是坡地,属于退耕还林的范围,这个国家是给你们有补贴政策的,你可以去镇上的林业站查一下,这个补贴是绝对少不了的,还有娃儿上学的事情,一年级到九年级现在都是义务教育阶段,你们只需要承担一小部分书本费就可以,不要担

心。”听了陈书记的话,袁家嫂子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其实国家对农民们的补贴,关怀和各项优惠政策照顾很多,种田有良种补贴,买拖拉机有农机具优惠,甚至前年的家电下乡,为农民朋友们解决了不少困难,省去了一大笔资金。

今天的下基层走访摸排,结果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我想袁平安家里的忧虑和困扰也许在很多农民身上都有。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我们“三问三解”更加到位,一定可以帮助更多的农民们解决心中困难和疑惑,那么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都可以实现,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在努力发展。

7.“三问三解”活动调研报告 篇七

促进发展

——清湫村“三问三解”调研报告

根据“三问三解”活动安排要求,今年到清湫村进行了“三问三解”调研。通过活动,对该村近几年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清湫村310国道,有4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134人,耕地面积1234亩。目前与村相连的霸王河工业区已初具规模。依托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该村多渠道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全方位发展工业区配套服务,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道路。2010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5512元。

一、发展现状

(一)工业经济发展,助推农民增收渠道多元化 由于村庄紧邻工业区,招工信息及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近几年,到工业区就近打工和在工业区及至本村开设餐饮、网吧、旅馆、超市等相关配套设施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粗略统计,2011年清湫村有40%的劳动力到工业区打工,40%的劳动力以提供娱乐休闲场所或住房出租等相关服务业取得收入,20%的劳动力在家从事农业劳作。

(二)工业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逐渐加大,清湫村也适时抓住了发展机遇。该村将村级建设规划与工业区发展规划相衔接,以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后勤服务为目标,大力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硬化等新农村建设工程,鼓励通过参与园区村配套服务供给,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三)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由于清湫村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该村农民就近从事非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村结合我们正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每年拔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购买工业技术类书籍,提高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工作的职业技能。

二、存在问题

(一)干部思想观念有待提高

当前,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少数干部缺少改革发展的眼光,“等、靠、要”思想严重。村自主筹资能力弱,一些基础性配套工程缺少资金启动,只能暂时搁置。

(二)新农村建设有待完善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的村庄规划还不够完善,园区村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格局。各种配套服务仍以小户经营为主,整体档次低、经营水平不高,部分涉及群众生活质量的产品监管不严等。

(三)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

由于工业开发,清湫土地已面临紧缺的问题,有个生产队人均土地面积已降至0.3亩。村民大多数依靠外出务工、出租房产、农业劳作取得收入,收入渠道相对单一。通过外出务工获得知识、技术和资金,进而发展壮大的案例少,没有形成产业带动效应。

三、解决思路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 一个地方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以一时的得失来考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村庄建设等各项事务中,抛弃各种守旧的思想和成见,以一种做大事、成大局的博大胸怀,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要制定完善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提升园区村配套服务能力,使之更符合园区村的发展实际。

(二)进一步拓宽发展方式,壮大村级组织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彻底改变原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拓宽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提高村留地及其他村级实体经济效益。以国家补助、集体自筹、村民集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大力提高村自主发展的能力。要增强村集体组织向园区企业提供优质配套服务的水平,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长效化建设,促使企业和园区村实现双赢。

8.三问三解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今年春季开始,学校决定在我校全体教师中开展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建立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建立服务学生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矛盾化解机制,促作风、促发展、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三问三解是认真贯彻落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夯实“十二五”教育发展基础规划,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的具体体现。能够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和全体教师思想作风教育、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增强管理效能,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和谐校园,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群众,推动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科学发展。

“三问”,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制约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动员全校教师主动进村、进户、进班级、进课堂,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群众的意愿,听取意见建议。摸清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情况,开展结对帮扶和解决难题办实事活动,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中。

“三解”,即: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围绕社会热点难题和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着眼学校,破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难题,破解师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改善师生生活中存在的难题。同时真心实意帮助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绿化工程;着力加强自我思想建设,提高道德品质和业务能力。

“三建”,即:建立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建立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建立服务群众机制,通过问需于民,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在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中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凝聚民心,激发动力。通过问计于民,对涉及教育发展战略、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咨询各方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决策质量和工作执行力。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开展以“三访”为抓手的“大下访、大巡查、大化解”活动,建立规范的利益诉求机制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健全规范综治维稳工作体系,及时排查化解影响教育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维护教育安全稳定。

9.工作总结三问三解 篇九

在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中,丹凤法院以全市政法系统“千名干警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成立四个工作队,建立走访群众、宣讲政策、化解矛盾、扶贫帮困、解决问题五大工作机制,全院干警走出院门,沉下身子,进村入户,听民声,解民困,彰显法官司法为民的工作作风。

一是进村入户开展“大走访”。丹凤法院包抓花瓶子镇石门村,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干警多次深入该村调研产业发展,工作队分组进入全村三个村民小组入户走访,与群众深入交谈,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征询群众意见和建议。在走访中,向困难群众发放面粉、大米各20袋,棉衣、棉被各20套,优质核桃树苗300株,对一名家庭困难学生每年资助1000元直至其高中毕业。为了确保工作的长效性,还实行法官与困难群众“结对子”,每名法官包抓3-5户困难群众,印制了《“三问三解”活动民情联系卡》,建立了《民情日记登记簿》,以便时刻了解困难群众生活,及时给予帮助,确保法官下基层为民服务取得实效。

二是建立法官联镇制度。为方便群众诉讼,协助镇村化解矛盾纠纷,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确定了16名法官分别与全县16个镇建立定点联系。此制度实施后,各联镇法官纷纷深入基层乡镇,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基层调解组织排查纠 1

纷、调处矛盾、分析治安形势,并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各基层人民法庭广泛开展基层村干部法律知识辅导和培训,重点针对当地移民搬迁和外出务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座谈。同时还向辖区群众发放了便民诉讼联系卡,向便民联络员发放了工作报酬,在3所中小校举办了法制辅导讲座。

三是积极开展审判工作五进和征询旁听公民意见活动。丹凤法院积极落实省法院开展的“工作创新推进年”和“司法公信提升年”活动,各业务庭、人民法庭选择典型案例,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军营进行巡回审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召开公民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和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公民代表对案件裁判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人民法院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满意度。县院业务庭“五进”案件不少于5%、基层法庭不少于7%,征询旁听公民意见案件不少于15%,并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目前共深入基层巡回办案43件。

四是送法进企业,设立法律联络服务点。丹凤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围绕大局,抓住中心,通过创新机制、强化调解、延伸服务等措施,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保护、调节的杠杆作用,以主动、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服务企业发展。民二庭协同县工信办深入辖区皇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丹凤宏岩矿业有限公司挂牌设立联络服务点,为企业生产经营、矿区职工

及附近群众提供便利法律服务,还将编印的法律宣传资料500余份发放到新设的服务点。目前,已在全县3个企业设立法律服务点,有效化解涉企纠纷,为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积极化解化解民间纠纷,促进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推进大民事调解格局的建立,3月22日,丹凤法院邀请了司法局、部分镇党委领导、司法员、社区(村)人民调解员、律师以及法律工作者20余人,商谈推进“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以此推进各职能主体在开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中相互配合,资源互补,群策群力,做好衔接,协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做到共建,在效果上达到共赢,为建立“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格局创造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全院民事调解结案率达到了95%,协助基层组织诉前化解矛盾纠纷35件。

10.三问三解心得体会2 篇十

前几天我们学校开展了关于“三问教师”的讨论活动,何谓“三问教师”?就是指传道授业,我会什么?关爱学生,我做什么?为人师表,我凭什么?短短二十四个字,却让每位为人师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对照着这三问来看,也许真的没有人能做到。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更要不断的学习。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培养祖国的栋梁,塑造人的灵魂。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呢? 韩愈在《师说》中就有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韩愈的话无疑给无数教书育人的老师们一个很好的注解。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教师如果还只有一桶水肯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只有自己学得多了,给予学生的才更多。我认为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时俱进,为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把好上课关,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把教育思想和科研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

但是,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因为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记得给我们进行岗前培训的老师曾说过要做一个让学生又敬又畏的老师,我想这个度恐怕没有谁能掌握好。有人认为“严师出高徒”,你只有对学生严厉,他们才会听话,才会有好成绩。确实,如果这样做,最起码可以达到一个目的了,那就是让学生怕,同时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产生了,我想如果一个老师让学生一见到就害怕,那么他们对你的尊敬也就荡然无存了。一个好老师会让学生想亲近,想把心里话不由自主地告诉他。我觉得好老师一定是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关爱孩子,把爱融入教学。善于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从爱孩子到欣赏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挖掘出创造的潜能。作为教师,我们的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一声无意的激励的话语,都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关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是那样值得我们赞叹。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要把自己心中的阳光带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光芒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觉得自己在关爱学生上做得不好,从没有试着和学生交朋友,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试着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把爱带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学生成为我的骄傲。

也许教师这个职业在别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钱少,还没有前途,所以曾经也有些老师不甘于平凡贫穷而重新选择职业。我为自己是老师而自豪,当别人知道我是老师时,也会流露出羡慕敬佩之情,因为我们所担负的责任可不是其他人能得到的。能在平凡的职业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才是伟大的。当我们抱怨工资少待遇差时,看看四川“天梯小学”的夫妻教师李桂林、陆建芬吧,是什么力量支

持着他们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坚守19年呢?是那些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打动了他们,是那里的一切感动了他们。他们没有想过有什么回报,心里一心想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将来走出那个闭塞的大山,他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那些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师爱的沐浴中快乐的成长。他们感动了中国人,更感动着我们,这样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希望所有的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着自己做一个“三问教师”,如果我们能处处反省着自己,相信也会成为人民心目中的满意教师。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25个年头了,在这25年里,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喜怒哀乐。要想做个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也许我们还不知道,好老师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前段时间学校开展了关于“三问教师”的学习讨论活动,何谓“三问教师”?就是指:传道授业,我会什么?关爱学生,我做什么?为人师表,我凭什么?短短二十四个字,却让每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对照着这三问来看,也许真的没有人能完全做好。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

传道授业,我会什么?韩愈在《师说》中的话无疑给教书育人的老师们一个很好的注解。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只有自己学得多了,给予学生的才更多。刚从师范毕业时,我以为自己拿到了毕业文凭就是一位合格教师了,但在实践工作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知识的缺乏。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只有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01年的11月,县教育局请来英国专家对全县体育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定向运动的培训,并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普及。两天的培训使我大概地了解了这项运动,却深知这项运动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一定要把这项运动教给我的学生。于是,我反复阅读培训时的资料,虚心请教别的老师,不断从网上查阅资料,边学边教,使我校在普及定向运动课堂教学走在全县之首。我在两年内收集、积累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训练资料;五年后,完成了《普及小学定向运动课堂教学》的课题;九年后,编写了定向运动课堂教学校本教材。

因此,在回答传道授业,我会什么时,老师们不用心虚,只要肯不断地学习、充电,就能胜任。

但是,作为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因为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担任体育教学工作的我,希望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但更希望学生能全面均衡的发展。每次给学生训练前,我总要问他们身体状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训练中,不断地给学生测脉搏,了解他们的身体负荷及恢复状况;训练后,再三叮嘱他们穿上衣服、注意休息。对待学生就像对待我自己的儿子一样。我觉得好老师一定是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们的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一声无意的激励的话语,都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职业道德第五条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教师的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11.三问三解民情日记 篇十一

2012年7月12日星期一晴

下午17:30,集结好同事,在领导的带队下,我们一行6人向单位“三问三解”联系点出发,在车上大家已经热烈地讨论起了群众工作体系。我们所包联的村在镇的街上,平常买菜都是去那,所以非常熟悉。

5分钟我们就直接来到了村委会,根据“三问三解”的纪律要求,不增加基层的负担,所以我们也就不惊动镇政府了,原本村上我们也是不想惊动的,只是第一次来对于各组的地理位置还不是很清楚。看到年富力强的村委会班子,我们工作就有了动力。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填写民情调查表,询问村民所思所想。根据单位制定“三问三解”活动的实施方案的任务分解安排,分成4个组,开始入户调查民情,了解每户家庭的人口、收入来源、惠民政策兑现情况、计划生育、家庭固定资产等基本情况;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家庭急需解决的事宜;宣讲党的惠民政策等。

我被分在小坝镇和平组,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和平组。和平组在中街,所以经济条件相对好些。街道整洁、秩序井然,一派祥和景象。在村主任的介绍下,我知道该组共有48户,178人,看着满街道的商铺,经询问大部分都是出租户,看来该组流动人口还不少,只是村主任对于具体数字还说不上来,需要下步摸清底子。

我们首先要求村主任带我们去该组最困难的群众,最需要帮助的群众。于是就这样我们来到了杨某家,直观看,我觉得这家还不错呀,和我在电视中看见的那些破屋烂瓦的房子,最起码还是砖混结构的两层楼。可是当走到屋内后,才发现房间内空空无几,无一件家用电器,一间屋内床上躺着一位老人,被子单薄,无任何取暖用具,我看着都觉得寒冷。经询问女主人得知,这家共有5口人,没有土地,父亲是神经病,经常摔跤致伤需要看病,母亲因糖尿病后遗症得了半身不遂,长年卧床不起,盖房子花了20多万,现在还欠十几万元贷款,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学生,家里只有男主人一人赚钱,因为是小学文化程度,只能在炮厂打工,每月只有1000多元收入,女主人要照顾两位老人和孩子,也没有文化,也就不可能出去打工。全家虽然享受着低保,可是杯水车薪。在女主人的娓娓道来中,我越听心底越沉重,这样的一家人怎么生活?想想都熬煎,可是在漂亮的女主人脸上我却没有看见生活带给她的痛苦,反而是平静,我肃然起敬。我知道了这个家为什么还能支撑到现在?临走我对她说,你辛苦了,生活会好起来了。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十几户,还有1户因为生病困难些,大部分情况都还好,时间很快就到了下午,其他组已经回去了,我们也就因为时间关系收队了。走在路上,我在想,和平组存在最大的问题,因为修路等把土地征了,这是一群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他们如何增收致富?

回到村委会,各组汇报情况,看来我们和平组情况还好些,其他几个组有些村民更困难些,等全部摸底结束后,我们将确定帮扶对象。

直到现在,大家才都觉得饥肠辘辘的,在一再谢绝村委会的招待后,我们请村委会在农家乐吃了一顿便餐。回学校途中,大家在车上又开始交换入户了解情况,并确定下周去用几天把底子全部摸清。

三问三解民情日记

(二)2012年8月22日星期四晴

下午放学,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联系点。进村入户的摸底工作已经全面结束,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帮扶领导到帮扶对象家中访贫问苦,宣传惠农政策,倾听群众呼声,并送上慰问金。

我陪同一位领导去往他的帮扶对象家中,走过公路、土路,淌过水路,领导驾轻就熟地来到和平组一户困难户。这户人家是双女户,家中主要是因病致贫。原来,男主人在外地打工,一年能收入一万多元。前几年,家里还盖起了二层新楼房,日子还算说得过去,建房贷款也只剩下2万多元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前年,男主人不幸得了怪病,肚子疼痛,四处求医,花费巨资,竟连什么病症都查不出来。无奈,只有回家治病。四处打听,寻访到另一乡镇一私人医院,才被确诊为血毒,吃药后才略有好转,但还不能干重体力活。每半个月要去治疗开药一次,一年要花费3万多元医药费。因为是私人医院,医药费不能按照新农合政策予以报销。家中建房本无积蓄,两个女儿,大女儿上初一,小女儿刚2岁。因建社区地也被征了,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就是妻子,但要带小女儿,也无法就业。还要照顾接来家中同住的因脑血管梗塞后遗症导致呆傻的哥嫂。全家的主要生活来源就靠低保和1分地的退耕还林款。幸好,哥嫂家还有1亩多地可以耕种。全家,举步维艰。怎样让这户人家脱贫呢?首先,没有劳动力,只是医药费这块,单位也无力承受。了解到以上情况后,帮扶领导心情沉重,送上慰问金后,不仅把手机号留给对方,并约定待小麦成熟后,组织人手来帮忙收割。男主人热泪盈眶,拉着领导的手,说:“不管慰问金有多少?哪怕是一分钱,也是党对我们困难户的关怀。领导还主动提出帮我们收割,我还正发愁这事呢,真是太感谢了!”走出这户很远,我们回头,一家三口,男主人拖着病体,女主人抱着小女儿,还站在原地目送我们,久久不愿离去......三问三解民情日记《三》

2012年9月17日星期二小雨

今天是第三次来到小坝村和平组刘祥珍的家里,看到她开心的笑脸,心里踏实多了。

刘祥珍是小坝村和平组的五保户,一个人生活,是龙湖村最困难的家庭之一。三年前,因为脑中风造成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记得第一次到她家里时,刘祥珍一个人座在房间的角落里,呻吟着,房间凌乱不堪,臭气冲天,房间里没有床,没有被子,晚上就睡在几块木板上。看到此情此景,我们触动很大。

为了改变刘祥珍的生活现状,我们工作队员捐钱捐物,为他买床、买被以及日常生活食品,让他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上一篇:五四精神的宣传标语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7.大小多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