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优秀论文

2024-09-02

高中德育优秀论文(通用8篇)

1.高中德育优秀论文 篇一

继承优秀德育传统加强德育学科建设

─―全国德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综述

在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全面转型期的现阶段究竟如何看待与处理好传统德育文化与新时期德育文化建设的关 系?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学科体系如何建设得更为 完善?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全国50余位德育专家学者于1994年10月24─―28日参加了在山东曲阜召开的中 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德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立足于我国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 现状,面对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把握我国当代社会思潮的趋势,热切关注改革过程中学校德育出现的新现象 ,围绕“传统道德与德育的批判继承”、“德育学科建设”等问题,开展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讨。

一、传统道德与德育的批判继承

如同我国现时代整个的社会文化一样,德育文化处于既有德育文化趋向消解、新的德育文化正在建构的文 化转型阶段。新的德育文化的建构过程实质上便是既有德育文化的现代化过程。那么在这一现代化过程中,究 竟怎样看待传统道德与德育呢?传统道德与德育体系中又有哪些因素具有现代因子经过必要的现代转换能够纳 入正在建构中的新的德育文化,并为与现实的德育所用呢?在批判继承传统道德与德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什么原 则呢?

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继承传统道德与德育的精华,既是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建构新的德 育文化的需要。我们不可能割断中国的历史,脱离国情。在急剧变改的社会中,对传统的维系与科学地弘扬对 维护社会稳定、缓解因观念突变而出现的思想阵痛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新的德育文化的建设固然以对传统的 扬弃为重要特征,但尤为重要的是科学地继承。传统道德与德育的精华是我们赖以建构新的德育文化体系的基 础。整个人类思想史的发展证明:人类思想的发展并非依据基础而创造新的思想,而是依据基础而改变传统意 识。对新的德育文化的建构而言,所依据的“基础”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现实,据此应予 改变的“传统意识”主要包括了传统道德与德育思想体系的精华。

传统道德与德育思想体系博大精深,虽有糟粕,更有精华,继承其精华,有利于加强学校德育及德育学科 建设,这是与会的专家学者所普遍认同的观点。与会的专家学者指出,礼、义、廉、耻、信,以及孝等传统的 道德观念,传统美德所体现的整体主义(具体表现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强调集体利益)、辩证思想( 具体表现在强调“为政以德”与人际和谐)以及“先义后利”等,虽然其中具有特定的历史局限,但都拥用合 理内核,所蕴涵的基本价值有一定的超时代特性,经过必要的现代转换,结合现实赋予必要的时代内涵,完全 可以变现实的德育及新的德育文化建设所用。在研讨过程中,有些专家还特别指出,传统道德与德育是一个有 机的思想体系,它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也包括了儒家以外其它学派(比如道家、墨家等)的思想在内,在 批判继承传统道德与德育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儒家的传统道德与德育思想。会上,有些专家学者专门就“先 秦道家的德育思想”、“《周易》的道德教育思想”作了研讨,与会者对此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传道德与德育的批判继承,既是一个理论,也是个实践问题。那么,在批判继承过程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经过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普遍认识到,在新的德育文化建构过程中批判继承传统道德与德育,必然要遇到三 大矛盾,即精华与糟粕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矛盾;要正确解决三大矛盾,必须 区分、认识和处理这三大矛盾关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1.正确区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德育思想中的精华与 糟粕,坚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2.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发展创新 的原则;3.正确处理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原则。在对 待传统道德与德育思想的问题上,“五四”以来更有着两种不同的态度度和主张:一是毫无批判兼收并蓄,食 古不化;一是全盘否定,“全盘西化”。受其影响,在批判继承的实践中也多出现过国粹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 的错误。与会的专家学者强调,我们今天仍有必要批判和警惕这两种极端倾向的出现。基于对此现象的高度关 注,有的与会者提出,在新的德育文化建构过程中批判继承传统德育文化尤其需要遵循这样四项原则:1.化为 现代的而非守成的;2.实践的而非体用的;3.抽象的而非具体的;4.历史的而非学理的。

二、德育学科建设

德育学自80年代初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始终受到这样一种非议,即认为它缺乏 理论,没有科学的体系。与会的专家学者勇敢地面对这种非议,视之为加强德育学科建设的一种动力,站在使 德育学更为完善的维度上,就德育学的学科性质、德育学的若干基本概念,既有德育原理教科书的体系编排等 问题作了研讨;与此同时,运用整体辩证思维、系统论、现代全息论等现代的新思维新方法提出了新的德育学 理论及体系。

究竟怎样认识德育学的学科性质,与会的专家学者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的应 用学科。在这种观点看来,德育学是从德育的现实出发,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德育的本质问题,并运用从实践中 总结来的德育规律去指导实践,其研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另一种观点认为德育学是具有多种性质、多种功能 的学科群,包含众多具体的德育学科,比如德育社会学、德育心理学、德育哲学、德育工艺学等,不同的具体 学科有着不同的性质与功能。

一门学科的概念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科的科学性。德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仍有作进一步界 定的必要。在这一方面,与会的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德育”的内涵、外延、功能、目标、任务等作了探讨。与 会者认为,我们现在对德育所下的定义仅仅是自学校教育的维度出发的,因此无法涵盖社会及家庭教育中的德 育的内涵:一般认德育的外延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但在教育学的各个领域的阐述过程中,却 只有道德教育是贯彻始终的且有实在的内容;在表述上,“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价值”、“德育的作用” 并存,有的专家主张用“功能”更为确切;至于德育功能的问题,有的专家认为它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超越 一面,我们强调它的现实功能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它具的的超越现实的功能,即按照 某种超越于现实的道 德理想去塑造与培养人的功能;德育的“目标”与“任务”是有区别的,“目标”是概括的、相对稳定的。任 务则是根据目标所制定的具体化措施,现行的.《德育原理》及德育实践中将它们合二为一是不恰当的。

德育学科建设必须走科学化之路,那么,德育学科怎样才能科学化呢?经过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普遍认 为现阶段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进一步清除旧观念,德育学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思想体系,不能囿于 政治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要处理好与现实德育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关系:德育研究的任务之一是为现实德育及 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思想依据,而不是为现实德育及已经提出的方针政策寻找依据。第二,德育学的研 究应突出重点。首先应加强德育过程的研究,这是因为对德育过程的认识,既是德育学的理论问题,也是取行 德育实效性关键;其次要加强思想品德测评和德育评价的研究。这个问题是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德育理论 研究的一个弱项。第三,应注意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目前的德育研究往往注意重问卷法和测量法,其实它们 各有优缺点;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也都有不足之处。

如何运用现代新思维方法加强德育学科建设也是与会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有的专家依据主体性理论、系 统论及现代全息论提出了“主体参与式德育理论”,并据此提出了“整体大德育课程体系”的构想。“主体参 与式德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用主体参与式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素质的发展,用整体教育促进学生主体 素质的全面发展;2.使主体性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让全面发展具有主体性本质;3.将主体参与式教育落实到整 体教育上去,使整体教育在本质上成为主体参与式教育。有的专家依据整体辩证思维的方法提出了理论德育学 的建构设想。这种设想认为,德育学科,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功能,它的基本理论不是单一的理论层 次、单一的理论模式,而是按不同的理论等级、由不同的理论模式构成的理论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与德 育研究的方法相对应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面:哲学型的德育研究与相应的理论,这是德育理论体系中的一级理 论;科学型(包括科学实证与科学解释)的德育研究与相应的理论,这是德育理论体系中的二级理论;工程学 型的德育研究与相应的理论,这是德育理论体系中的三级理论。哲学形态的德育理论是科学、工程形态德育研 究的指导纲领、最高理论概括,后两者是前者的具体展开,是前者从抽象升为具体、丰富认识的必由之路。

2.高中德育优秀论文 篇二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浪潮下, 面对各种新媒体的冲击,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道德规范失衡现象严重。青少年的道德标准严重缺失, 传统道德观念和思想情感相对缺乏。与此同时, 我国的德育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变动性,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教育者培养人才的重要机遇期 (崔永学2012) 。在高中阶段, 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英语学科教学应肩负起青少年道德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把道德情感的各个层面融入英语教学。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 而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仍然注重解释词汇、短语, 分析重点句型结构, 缺乏对教材所蕴含的情感与德育内涵的挖掘, 与近几年高考试题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所涉及的感悟生活中的点滴瞬间,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相关话题严重脱节, 导致学生更多的高考障碍不是词汇和语法的匮乏, 而是对情感的深入理解。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基于语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素养的协调发展。在英语教学中, 特别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教师要利用语言学科的表达、沟通优势, 整合语言知识和技能, 渗透情感教育和德育, 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的路径探析

通过观摩山东省2016年高中英语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 笔者深刻体会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情感和德育结合的重要性。笔者认为,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和德育, 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 加强情感道德教育, 确立德育的应有地位

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 教授单词、语法, 训练听、说、读、写等技能几乎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全部。即使有些英语教师在思想上对道德和情感教育有些认识, 但由于教学条件或自身素质所限, 也不能充分传达准确的思想或道德情感。英语教师不仅要加强德育为先的认知, 更应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失时机地将英语教学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山东省2016年高中英语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中, 来自不同地市的参赛教师在深刻认识情感与德育重要性的基础上, 结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不同主题,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德育资源和育人价值, 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处理语言知识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与德育的关系, 注意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教学全过程, 特别注重在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感受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和思想洗礼。此次活动作为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情感和德育教学的一次检验和指导, 成效显著。

(二)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 教师应“独具慧眼”地发现教学语篇中所蕴含的情感、道德价值, “构思巧妙”地将这些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亟待成长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对英语教材背后的德育内容进行挖掘, 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功能就可能完全弱化 (戴佳敏2014) 。在此次活动中, 参赛教师各展所长, 选出极具代表性的英语阅读篇章, 有些文章甚至只看题目就知道会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例如, An Invisible Smile;Reaching My Goal;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s;Home in Her Heart;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Schools;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这些主题的情感教育与德育色彩鲜明, 有利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文章的理解、学习与德育的渗透有机结合起来。

以An Invisible Smile教学为例, 授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了小主人公Amy通过自己的“微笑”逐渐与邻居———一个不易相处、性情乖僻的老人, 建立起深厚友谊的故事, 最后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怎样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的主题上, 巧妙地实现了在语篇阅读中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陶冶道德情操的目的。又如, 以Reaching My Goal教学为例, 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 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作者在实现人生目标时所经历的困难, 更明确了作者最终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C (courage) 、D (determination) 、E (energy) 、F (friend) 、G (goal) 。最后, 教师用名言励志, 达到情感升华, 鼓励学生“I believe I can fly”, 进而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

(三) 精心设计问题与活动, 提升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操

一堂成功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往往是以能够体现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为核心目标的。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可以通过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切入点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来达到 (梁健兰2015)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 既要立足篇章, 教授学生语言知识与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又要发掘德育内涵, 精心设计问题与活动, 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操。

以Home in Her Heart教学为例, 授课教师精心设计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若干问题与活动,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作为子女对于逐渐年迈的父母应当肩负起的责任和担当。教师在关注学生情感成长,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 帮助学生深化了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在Detail Reading环节, 第一步: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四个问题———“What was the mother like before/after the disease?”“What are th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What did the author do to please his mother?”“What’s his mother’s home in her heart?”渐进式地引导学生进行Deep thinking———“Why does the author’s mother want to go‘home’?”;第二步:教师导入一段题为“Voice from‘our parents’”的音频, 启迪学生面对逐渐年迈的父母要多体贴、多理解;第三步:教师设计了“A letter to my parents:Mom/Dad, I want to tell you...”这一写作输出环节, 通过同伴分享和展示, 让所有学生经历了一次感恩教育的熏陶;第四步, 在作业环节, 教师趁热打铁, 布置任务:Do what you said as soon as possible.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每个环节中问题的引入和设置都紧紧围绕“孝道”主题, 将情感教育与德育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四)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寓德于教

高中英语教师要开展好德育渗透教学工作, 需灵活多变、创新改革, 在教学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下工夫, 提升德育实效。教师要因势利导, 积极尝试、借鉴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引入启发式、情景式、互动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适当选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环节融入德育内容, 一些环节引导学生抒发情感, 并巧妙设计一些活动,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培养其审美和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其他新媒体,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时刻铭记德育渗透, 紧密结合德育案例, 实现情感教育与德育教学目标, 使阅读教学更具个性化和实效性。

(五) 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 重视中国文化道德规范的融入

不可否认, 在高中阶段, 学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加之, 高中英语教材的资源配置不尽完善, 仍然存在重英美文化而轻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现象。这种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主要表现在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缺乏传统文化知识, 抛弃传统美德, 对传统美学造诣缺乏对应的欣赏和认识等方面 (冯丽霞2015) 。当代中国文化道德认同的危机警示我们,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还要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将其融入教学, 发扬光大。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讲解不同单元主题内容时有选择地渗入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 在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以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Schools教学为例, 授课教师以5位中国教师去英国授课的热门视频导入, 引导学生了解中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诸多文化差异, 并深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启发学生树立课堂规范意识, 并得出结论:虽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如父母的期望、不同的教育方式等, 但教育有着共同的追求, 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 充分体现出了德育的时效性,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不仅使学生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归属感和认同感, 受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熏陶, 而且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六) 创新德育的方式和途径, 确保英语德育的知行合一

教师要大胆创新英语德育渗透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德育有效结合。首先是教师教学思想、理念的创新。教师要加强对道德和情感教育的认识, 始终坚持德育为先, 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其次是素材选取角度和教学辅助媒介的创新。教师不仅要“独具慧眼”地发现教学语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德养分, 而且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之外布置相应的拓展任务, 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教学辅助媒介掌握英语知识、锻炼英语语言技能、感受英语语言魅力, 同时陶冶道德情操、扩展视野、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工作坊”、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英语主题演讲或讲座、网络教学平台互动等英语实践活动, 把德育同知识的摄入和文化养分的吸收有机联系起来, 融德育与智育于一体, 切实加强高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实际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应充分发挥模范作用, 无论课堂内外, 都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 使学生耳濡目染, 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束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与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 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英语教学蕴涵丰富的德育因素, 它需要发现、挖掘, 由内而外地自然展现, 而不是人为地强加、渗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环节中的各个契机, 积极探寻实现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的路径, 努力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从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基础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两个维度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情感与德育渗透的必要性。结合山东省2016年高中英语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 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情感和德育结合的有效途径。从确立德育在中学英语教育中的地位、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和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中西文化对比和创新德育途径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与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 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环节。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德育

参考文献

崔永学.20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戴佳敏.2014.基于英语学科特点的德育路径探寻[J].上海教育科研, (7) :62-63+72.

冯丽霞.2015.文化认同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5) :84-86.

3.高中德育优秀论文 篇三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工作;高中教学;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而在高中德育工作中,重发挖掘传统游戏文化中德育资源,对于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提升高中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文章系统阐述了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德育内容,并探讨了其在高中德育中的渗透。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塑造着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等,经过千百年发展的形成的中华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新时期,在高中德育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资源,提升德育工作效果。传统文化所孕育的一大瑰宝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对于一个人来说,爱国、爱民族和爱人民是基本品德,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豪迈激情,自觉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观念。道法自然、和谐统一的教育理念,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可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积极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还蕴藏着“和而不同,执用两中”的处世原则,在德育工作中让学生认识到这一处世原则的重要性,教学生学会体谅与包容,更好促进自身的生长。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民族的优秀品格,“慎独内省,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注重自身修养的方法,在德育工作中渗透,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品质。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德育中渗透的策略

(一)积极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均是德育工作可利用的优秀精神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生价值与道德修养,重视德行人格的培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在目前高中德育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德育资源,使学生形成学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稳定发展自身的思想道德。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根据学校和学生情况,设置德育课堂,每个课堂都设置一个德育主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探讨传统文化有益之处,使学生逐步感悟到中华文化魅力,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而为了更好渗透高中德育工作,需要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其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德育工作中自觉实践。

(二)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教育方法

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思想道德建设,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道德建设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和智慧。而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却被排除在外。因此,高中德育工作不能单纯依靠说教,而需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组织和实施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优秀的古代文章,让学生感受古文章之美,感受古人的崇高品格和人格魅力,使其见贤思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哺育学生,逐步培养其人格。二是在德育工作中,以大众传媒和自媒体为载体,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载体,引入 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生动的微电影、电视节目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4]。同时也需要结合学校的自身特色,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手段和方式,在德育工作中,寻求家庭的帮助,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三)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工作不得忘记初衷,在德育工作中,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经典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滋养学生的身心。在德育工作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载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能提升高中德育工作的效果。

在整个学期中,可组织数次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高尚情操为鲜明主题的德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展示其对道德建设的认识,对自身道德建设的感受。充分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机整合各种传统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好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在德育工作中开展的校园活动,开展的活动要主题鲜明,行动的形式要活泼,注重学生的感受,使传统文化能铸就学生优秀品格。同时,结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方式必将取得良好的成果。

结语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德育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充分发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文章指出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德育资源,包括爱国精神、慎独内省和人格修养等,并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的三个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马克,刘中华.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J].职业时

空,2014,21:1124-1125.

[2] 袁世荧,张海龙,龙凯.信息化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

效德育教育的价值研究[J].群文天地,2013,23:109-110.

[3] 张向浩,石凯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4.小班德育教案优秀 篇四

1.知道小椅子是好朋友,懂得爱惜自己的小椅子。

2.学会正确搬椅子的方法。

重点:

知道小椅子是好朋友,懂得爱惜自己的小椅子。

难点:

学会正确搬椅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好习惯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播放哭的声音,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谁在哭呀?

2、出示小椅子哭的图片,引导幼儿猜想小椅子怎么啦?

教师:今天我听到了一张小椅子在伤心的哭,小椅子为什么会哭呢?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听故事《伤心的小椅子》,萌发爱护小椅子的情感。

2教师:小椅子为什么会哭?

2教师小结:小椅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

2.师幼共同观看动画,学会轻拿轻放小椅子。

2教师:你的小椅子在哪里?你和你的椅子是好朋友吗?

2根据动画情节,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一开始,小椅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朋友们做朋友?

教师:老师告诉小朋友怎样搬小椅子?

2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正确搬小椅子的方法。

2教师:生活中,还可以怎样来爱护小椅子?

2教师小结:我们要爱护小椅子,轻轻拿轻轻放,不伤害它,这样小椅子才喜欢我们,愿意和我们做朋友。

3.玩《开火车》的游戏,练习有序地双手拿、放小椅子。

2游戏玩法:引导幼儿搬着小椅子跟着听着音乐一个跟着一个走,音乐停止,幼儿轻轻的放下小椅子,音乐响起时,幼儿又能轻轻的搬起小椅子一个跟着一个走。

教师提醒幼儿游戏时,要爱护自己的小椅子,注意不能让椅子发出声响。

4.欣赏图片,强化幼儿爱护小椅子的意识。

2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萌萌和豆豆是怎样爱护小椅子的?

2引导幼儿向萌萌和豆豆学习,做一个爱护小椅子的好宝宝。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展示儿歌的内容。

小椅子双手搬轻轻拿轻轻放爱护桌椅我最棒

2.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篇五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需要讲求灵活的技巧和恰当的方法,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不要让学生有被迫的感觉,才不会让思想教育活动变得生硬。

记得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班里有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学生马红军,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椅、摇头晃脑,还经常招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认真,作业也不能准时按量完成,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极不端正,是一个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后进生。让我这个做班主任的一度感到很懊恼。帮助了,教育了,也批评了,怎么就改不了。于是,我更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决心去改变他。但从哪下手呢?如果采取强硬的方法肯定不行,但方式方法不得当也起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我决定抓住甚至创造一个机会,从他的内心来挖掘出有效的办法。

有一次,在写课堂作业时,我意外地发现他正全神贯注地抄写“作业题”,态度很认真。我走近仔细一看,却发现他是在照着图画书画画,并且画得很好。

我轻轻抚摸了一下他的头说:“画得很好!”他满脸通红,我接着对他说:“这美术书很好看,能借给老师在下课时看看吗?”他听完之后点了点头。于是,我收起了影响了他课堂学习的美术书,并及时对他进行思想诱导:“老师觉得你画画的很好,很用心。要是听课也这么认真,做作业也这么用心,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到老师办公室拿回美术书时,把作业也带给老师看看,好吗?”他点了点头说:“好!”。

下课时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带来了作业本,虽然字迹潦草,但都有完成。

我先和他聊天,和他说笑,让他给我讲他平时喜欢画的画。我问她爱不爱学习?他很认真地告诉我:“爱。”我又问她想不想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他又很认真地说想。于是我对他说:“要想提高学习成绩,上课的时候就要认真听讲,写作业的时候不能一边玩一边写,要抓紧时间。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他又很认真地对我说:“老师以后我肯定会的。”我也很认真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

之后,我把他平时画得比较好的画张贴在学习园地上,让同学学习、欣赏。并时不时的抓住他的闪光点表扬了他,并利用课间,放学后的活动空隙经常和他在一起,和他聊天,和他说笑,让他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6.高中美术教学与德育渗透 篇六

一、鼓励学生表露情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学生是美术课程学习的主体,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大胆地表达所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内驱动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分,这些成分造成了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了评价难以统一。对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表象的同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自身的思想情感表达应该与作品的表现主题相一致;(2)允许学生有独到见解和主张,鼓励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认识;(3)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即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身才华的基础上增强信心。

二、精心备课,在“美术鉴赏”中培养德育意识

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备好课前的材料,如实物、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典故等。这些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鉴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同时,课堂指挥技巧、语言技巧和设计技巧都很重要。教师对教材作品还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以此设计教学,美术鉴赏教学就不会千篇一律。教师对于收集到的美术鉴赏作品要事先选好题材内容,引导学生发掘作品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并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欣赏教学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学生环绕这些进行被动学习,看图片,听解释,记特点,这是局限性学习、接受性学习。而现代教学欣赏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充分体现出现代信息社会的特征,学生的知识不能局限在教科书与教师单一的、偏向的传达之中。信息技术能为艺术欣赏教学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提供多种形式的评价意见。美术欣赏的重点从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检索、获取、选择、阅读信息,对艺术作品做出自我的判断评价。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要求方法与途径,营造气氛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通过过程性的学习,掌握处理艺术信息的方法,提高鉴赏的能力,构建自我艺术认知体系,并解决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信息过剩、价值判断混乱等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生动化、形象化、结构化。应用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可以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改变“图片+讲解”的授业的方式,创设新颖的教学欣赏情境。动态的图片与相关资料的链接,资料及影片的欣赏与问题思考的链接,网络检索与教材的链接等,都给受教育者带来全新的视听领域。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资源让“小课堂”拓展成广阔无限的大课堂。在课内运用信息技术,肯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的视感效应,优化课堂学习进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交往。

四、正确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途径。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学生作业是学习成效最快而直接的反应途径,是教学有效性的外在体现,也是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诊断依据。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根据学情,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考虑学生的“双基”,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作业动机,使学生所习得的美术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要鼓励学生多种渠道地收集生活中的美术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逐步养成从生活中认识美、感受美的习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除当堂展示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壁报、展示宣传栏、教室外走廊及举办作品展方式进行。当然,展览学生的美术作品,不等于就展示了他们的全部学习成果。

五、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李泽厚先生认为:具有宗教特征的这种“伟大人格的建树及各种道德行为的可能,并不是凭一时的勇敢、情绪、意气,而是从小处做起的长期锤炼的成果。真正崇敬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集体是人类成长的园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目前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有的只知被爱,不知去爱。我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有意加强对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知道我们生活的班级、学校、家庭、社会都是集体,集体中每个成员之间都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样,在良好集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团结协作意识、个性和特长才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对我们从事的活动有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现代高中学生的兴趣大多集中并偏向于媒体音乐、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电影、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高中美术课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接纳艺术作品的载体,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与美术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7.高中德育优秀论文 篇七

一、关注生活体验,谋求认知和体验相结合

儒家认为学的目的是为了“识事明理”,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人们的“识事明理”能力要靠体验。在中国古代,“学”和“悟”本来就是相通的。东汉学者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解释道,“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就是说,学就是觉悟,而悟是用心去体验。

政治课教师应从高中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入手了解其在日常实践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有疑问、有困惑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其思想矛盾,使其能够正确地理解社会现象,作出正确地判断。有的教师上课时为了避开被诘问,往往避实就虚,从大处着眼,进行抽象的教育,对学生关心和急于了解的现实问题避而不谈,下课和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这样的政治课是毫无效率可言的,对高中生的人格发展和信仰的选择是不利的。因此,教育者应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其在实践生活中对理论和原则的真实体验,对其正确的意识进行鼓励,不正确的想法进行引导和纠正。

同时,应创造和丰富能让体验者置身其中的各种关系和情境,引起体验者丰富的实践体验。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感受,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切实有效。因为受教育者总是在主体所参与的实际情境中接受影响的,作为教育理论的外部因素只有成为学生的体验对象时,才能显示出其意义和作用,才会被纳入主观反映的领域中。所以教育者应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思想感情等因素,从而引导其接触生活实践中的各种影响,并创设情境使其体验实践关系,促使其提高判断能力。

二、学思并重,坚持教育引导和学生自我修养相结合

儒家不仅强调“学”,而且注重“思”,主张学和思结合起来。“思”是认识过程中的理性活动,是修养的重要一环,其包括对所学内容的伦理思考和对自己言行的自我检查。为了阐明“思”的范围,孔子提出了“九思”的基本原则,指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这即是要求思考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孔子又说:“见贤思齐者,见不贤而自省也”(《论语?里仁》)。这是说,看到贤人,应该考虑向其看齐,遇到不贤者,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其类似的错误。如果通过深思,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符合道德要求的,那就应该持之以恒。虽然儒家提倡学思并重的修养方法有不少的封建糟粕,可是其将学和思结合起来,体现了“仁智”统一的理性主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识的内在规律,是值得称道的。

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不同于中学生和社会青年,其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发展不成熟;智力水平迅速提高但主观片面性较大,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相对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对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抉择时,很容易因为缺乏主观理性的引导而迷失方向,这也是一部分高中生选择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中反映出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样一些道德诫律: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因而相当部分高中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这是一种认识误区,说明很多学生不了解宗教大部分时间是为当权的统治阶级所服务的。另外,“宗教狂热、宗教骚乱、宗教迫害、宗教战争”等名词,都代表了宗教的负面形象。

三、重视身教,坚持人格直觉和理性启迪的有机结合

儒家尤其重视身教示范。孔子认为,身教比言教更重要。认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敦敢不正。”(《论语?颜渊》)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身教示范作用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荀子曾经在《荀子?修养》中提出:“师以身为正仪”的命题,点明了教师身教的崇高责任。

身教示范作为一种教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约束和激励,以其自身形象和素质引导受教育者,为理论内容的灌输增加正面的范例和积极的影响,使高中生确立合理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8.优秀班主任德育论文 篇八

南雄市黄坑中学

陈朝生

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精心的管理。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指导者和班级学生的管理者,除了要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还要对学生有一片严父慈母般的爱心。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活动的基地、自我教育的课堂。而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呢?,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既是一位“严父”,又是一位“慈母”,这个“严父”和“慈母”要用爱心、关心、耐心等等关注学生的成长。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班主任工作直接关系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目标能否落实,其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而班级是学生个体接受文化知识学习、技能技艺训练、形成思想品德影响的最集中、最丰富、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科学知识的教育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将各课教师的教育影响统一起来,形成系统化的教育,将其教育内容转变成学生的高尚品格和自学行为,则依赖于班主任工作。因此,班主任工作质量如何,往往决定班级社会化的进程、性质和水平,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只有做到,“爱心、细心、耐心、精心、公心。”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

第一、班主任得有爱心

一、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教师的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露:是哺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和清泉。只有爱才能化解孩子心中的烦闷;只有爱才能缩短我们与孩子间的距离,塑造一个乐观向上的完美人格。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爱心,真正地尊重、理解学生,用真情去感染学生,学生才能自觉地接受教育,才能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才能把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向你倾诉。因此,在班主 任工作中班主任要运用自己的缕缕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比较落后,思想品德较差的后进生,以及那些家庭困难、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学生。针对一些后进生因自控能力差、厌学而放任自由,应抓住他们好动、热情的特点为,让他们为班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强化其主人翁的意识,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并抓住其闪光点因势导行,给予适时的表扬与鼓励。而对于尖子生,为防止他们恃才自傲,看不起后进生,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与后进生组成互帮小组,从而使全班同学平等相处。将班主任工作当作是一份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充满对学生的爱,就像释家一样普渡众生,博爱仁德。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近你,真心地听从你的教导。班主任的爱既有像伙伴般的友爱,又有慈母般的仁爱,更有“严父”般的关爱。不要吝啬你的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终有回报,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最关键、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只有对学生那份疼爱,你才会平静地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不会认为他们给你找麻烦;只有对学生那份关爱,才不会认为班主任工作繁杂苦累,反而觉得有意思、有意义为学生的今后谋造未来。

第二、班主任得有细心

班主任是集母爱与友爱为一身的综合体。只有对学生施以春天般的温暖,才会有一分收获。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没有优良的秩序,在一个脏、乱、差的氛围中,还谈什么学习,讲什么育人。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的确立,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制度、严格的执行力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立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班主任还得做到细心。现举一例说明:在新生入学报名的第一天,当我看到有的学生从后门或者没有敲门走进教室来到我面前报名时,我都坚定地对他说:“请你出去,重新再进来一次”。在家长和同学的诧异中,我又会和蔼地对他说: “同学,欢迎你来到九(6)班,但请你从前门进入教室”。于是,从后门进的同学纷纷退了出去,郑重地从前门轻轻地敲门三下,请示老师,得到准许后才进入教室。后来听家长说,就是开学的第一件事,让我们觉得你挺严格的,连门都不能走错。交给你这样的老师,我们就放心了。在开学后不久,我随之与学生共同讨论建立了一套班级中有关学习、卫生等多方面的纪律制度及规范,并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这 一切的可能都与我开学精心地给他们上的那一课有关吧。同时,在平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我也多时向学生阐明:老师对事不对人,我处理你只对你所犯的错误作出处理,并不是针对你个人。处理只意味着对过去的终结,并不是对今后下了定论,处理问题的关键是在于让你明白你为什么错,是为了让我们今后不再犯同类的错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后还得你自己努力。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问题处理的坚决,又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处理问题的良苦用心。

第三、班主任得有耐心

耐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延续。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该有耐心,用耐心去开导学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努力让他们明白自己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从而让他们从根本上去改正错误。然而在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被教师认为是“笨”学生,这样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理想,说话办事不合拍,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加以教育,不给予引导,任其“笨”下去,轻则在学业上越来越差,重则自暴自弃,误入歧途,给学校家庭带来负面影响。难道这样的学生真的是“笨”吗?不,这样的学生并不笨,智商也并不低。关键是缺少自信,缺乏自我激励的精神以及别人特别是教师的呵护、开发、赞许的动力。因此,班主任在对待这样的“笨”学生时,要用真诚的爱心,细心寻找 其闪光点,耐心引导,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之发扬光大,发挥自己的长处,争取成功和进步,从而,上他们在成功和进步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帮助他们树立起真正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扬起奋斗和成功的风帆,获得同其他聪明能干的同学一样的发展。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及存在的心理等诸方面的问题,不妨学学儒家的中庸之道,执法应严,处理应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妨变通执行,达到既使其认识到错误,又能改正错误,更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班主任必须精心经营班级 细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班主任的细心是洞察学生思想行为的航灯,是班级常规工作的钥匙,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他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只有时刻细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在引导他们。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的人,那就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之逐渐形成自治力,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能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们必须在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同时提高起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且在开展活动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不是有些老师认为的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更不是“投机取巧,乘机偷懒”,而是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们要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的去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自主和领导组织能力增强,班级中的集体主义感和班级凝聚力也得到增强。当然,班主任工作除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外,还有纪律、卫生、出勤、仪表等很多烦琐的工作。此外,建设良好的班风班貌,班干部成员也起着决定性因素,抓好班干部成员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细心的具体体现。班主任的细心是洞察学生思想行为的航灯,是班级常规工作的钥匙,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在我们处理班级工作中,也应做做道家,无为而治。又例如早恋问题,是困扰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头痛的问题。对此问题,谁都不想绕过去,可就是苦于无良策,不知如何更好地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对这类问题我们应先疏,而不是发生后的堵、补。于是我就做了这样的一个尝试,开了一个有关早恋教育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爱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轻易流露的,因为除了爱情,还有许多值得我们、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投入的事。该克制的时候懂得克制,这才是强者。这样的爱情观教育,我发现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入耳动心,心服口服。第五、班主任得公心对待班级

所谓“公平心”,就是指班主任能够公平的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没有私心,没有偏心。一个班大都是几十个学生,作为班主任如果有了私心、偏心,就会在班级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对你产生厌恶感。所以,班主任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决定着你只有用“公平心”来对待所有的学生,才会得到全班同学的爱戴。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时刻注意把一碗水端平。现今的学生由于受特定的社会、家庭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虽然在个性上有这样那样的特点和差异,但他们要求平等、公正的愿望则是一致的。因此,班主任要本着“平等”、“有教无类”的原则,撇开个人偏见和其他感情色彩,不以学生的社会背景,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等方面决定自己的好恶,而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这是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要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班主任要学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传说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学墨子那种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能力,多开创性开展工作,让学生多思,多动手,亲身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班级事务中逐步培养创新的能力及意识。同时,身教大于言教,班主任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也是最好教育和培养。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好班级的事务,而且还要协调好各课的学习。如何协调、合理地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能否真正地提高,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的关键。要想做好协调工作,那就得要求班主任有着多方面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点言过其实,不过至少知道上述各课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学习的技巧,这样才能合理的安排,协调的调度。这就要班主任就要像杂家一样,博采众家之长,精心策划,公平对待每位学生,每件事。

上一篇:名片印制规范下一篇:民事案件模拟审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