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精选8篇)
1.设备维护管理系统 篇一
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1.熟悉掌握各设备的操作规程,保证设备正常运转。2.做好各设备运转时的日常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严禁各设备超负荷运转,严格按照各设备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4.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制度,设备调试运转,确认正常以后,方能投入使用。
5.建立健全各种设备台帐、设备卡片,并将设备的维护保养落实到人。
6.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对易产生热量和安装在潮湿处的设备,运转时要及时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使用。7.停用设备及闲置设备要做到归库管理,保持整洁。
8.对于特殊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做好专业理论教育及培训考核工作,严禁违章操作。
9.做好设备维护保养检修记录,责任落实到个人,检修过的设备在下次使用期间发现问题影响生产由检修人承担责任。
10.由于操作失误发生设备事故及损坏设备,操作人员应按设备维修费用的80%进行赔偿,并责令下岗。
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 为了科学地管理好公司的设备,使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原则、有标准、有规程地进行,以达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2.管理职责
2.1 公司设备动力科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设备维护的归口管理和统一计划安排,要建立设备维护方面的各项制度和章程,协助和配合各部门强化责任意识,使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能按照公司规范要求得到贯彻执行。
2.2 各设备使用部门主管人员要按照公司关于设备维护保养的方针、政策和本制度的规定要求,对本部门的设备管理进行细化,并在执行过程中从严要求,经常检查,加强考核。3.设备维护基本原则
3.1 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应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其主要任务是防止连接件松动和不正常的磨损,监督操作者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设备,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生产提供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3.2 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
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3.3 坚持合理规划科学维护的原则 设备维护工作重点,体现在提高维修工作质量、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作业率。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合理规划,实现生产修理两不误,同时注意采用科学的维护方法,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4.设备维护的要点
4.1 操作工作实行设备维护保养负责制:
4.1.1 单机、独立、通用设备实行操作工人当班检查和维护保养负责制。
4.1.2 连续生产线上集体操作的设备,实行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区域当班检查和维护保养负责制。
4.1.3 无固定人员操作的公用设备,由设备所在部门设备主任指定专人维护保养负责制。
4.1.4 每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保养责任牌,要写明维护保养者姓名。
4.2 维护保养责任者有下列职责:
4.2.1 严格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好自己操作的设备,不超负荷使用。开车前15分钟要仔细检查设备,连接螺栓松动,要及时紧固和检查按车间规定须维护检查的必检部位,然后空负荷试车,检查各控制开关是否失灵。发现问题和异常现象,要停车检查,自己能处理的马上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报告检修责任者,立即
处理。
4.2.3 正确地按车间制订的润滑表规定,定期添加润滑油或润滑脂,定期换油,保持油路畅通。
4.2.4 操作工在本班下班前15分钟停机,将设备和工作场地擦拭和清扫干净,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脏物,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
4.2.5 认真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主要设备每台都应有“交接班记录本”,每班人员应认真写清楚,交接双方要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设备在接班后发生问题由接班人负责。4.3 专业维修工人,实行设备包修制: 4.3.1 班组包区域,个人包机组。
4.3.2 每个设备区域和每一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检修责任牌。区域内要悬挂班组长责任牌,单机悬挂个人责任牌,填写检查维修责任者职责。
4.4 专业维修者有下列职责:
4.4.1 区域包修的责任班组,应按车间制定的区域设备检查点,分解落实到单机包修的个人,定时、定点进行巡回检查包修。4.4,2 包机的个人应根据车间规定的每台设备检查点的检查情况详细填写记录,交车间设备组存档备查。
4.4.3 车间设备组应根据定时定点检查的记录,安排和落实该设备的预修计划,并报设备科备案,及时排除设备事故或设备故障。5.设备的分类分级维护保养
5.1 金属切削机床、起重行车等通用设备,按一、二、三级维护保养责任制。
5.1.1 一级保养以操作者为主,维修工人配合,二班或三班工作制的设备每季度做一次一级保养。
5.1.2 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二班或三班工作制的设备一年做一次二级保养。
5.1.3 连续生产线上的专用设备,推行点检、预修和厂休及节假日的维修责任制,根据点检的预修计划,进行定量维修。
5.3 设备的预防维护保养周期的确定,可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生产班次划分类别。
5.3.1 A类设备周期最短。5.3.2 B类设备周期较长。5.3.3 C类设备,不作定期规定。
5.4 车间设备主任组织分管的设备员,按类别确定好每一台设备的必检部位,定岗、定员,责任到人,并报公司备案。
5.5 车间设备员将分管的每一台设备,编写生产工人日常维护检查表和专业维修工人巡回检查表(包括机组名称、必检部位名称、每点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时间、检查总的编号)及检查记录或图表。
6.设备维护规程的编制
6.1 设备维护规程是设备维护工作惟一遵循的准则,是企业搞好设备维护工作的基础。企业所有生产员人、维修员人、生产、维护管
理及指挥人员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设备维护规程,根据生产发展、工艺改进及设备装置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相应修订和完善。6.1.1 每种设备都应有维护规程。
6.1.2 新建和技术改造的机组或单台机设备在验收投产前,要编写好维护规程,经审核后,发到岗位个人。6.2 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如下内容: 6.2.1 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表。
6.2.2 简要的传动示意图、液压、动力、电气等原理图,便于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
6.2.3 润滑控制点管理图表,明确设备的润滑点及选用油脂牌号。6.2.4 当班操作人员检查维护部位,维护人员巡回检查的周期、检查点,每点检查的标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6.2.5 设备运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6.2.6 设备易损件更换周期和报废标准。6.2.7 明确设备和设备区域的文明卫生要求。6.3 设备维护规程的编制:
6.3.1 凡新建技术改造项目的成套机组、单台设备的维护规程由设备所在部门的设备技术组负责编写。
6.3.2 在用设备尚无设备维护规程,应逐台限期由设备所在部门负责编写。
6.3.3 生产工艺改变,设备参数变更,车间工艺组应在工艺改变前一个月通知设备组,及时对规程进行修订。
6.3.4 操作、维修人员在实践中,发现有不妥和失误之处及时向车间设备组反映,设备组应立即深人现场察看,进行修改。6.3.5 凡新编制的维护规程,须经车间设备主任审核,送设备科备案。
6.3.6 凡修订后的维护规程,须经车间设备主任审核,送设备科备案。
7.设备维护规程的贯彻与执行
7.1 维护规程的贯彻与执行,是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安全运行的重要方法。因此,各级领导、操作、维修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与执行。
7.2 维护规程必须深人贯彻到操作、维修人员,并做到人手一册。7.3 操作工人和专职维修工人,要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并严格按维护规程执行。
7.4 车间设备组要经常深人车间检查维护规程执行情况,发现不按规程执行,及时向车间设备主任汇报,严肃处理。8.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8.1 设备技术档案是设备使用期间的物质运动(包括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报废等全过程)的综合记载,为设备管理提供各个不同时期的原始根据。因此,车间和设备科都应贯彻执行,逐台建立设备技术档案。8.2 凡在用的设备都必须建立技术档案 8.2.1 按厂制定的“设备技术档案”逐项记载。
8.2.2 必须要有传动示意图、液压、动力、电气等原理图。8.2.3 必须要有润滑五定图表。
8.2.4 必须要有点检表(包括点检内容、点检标准、点检时间、点检人员及处理结果)。
8.2.5 设备档案的内容要随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而详细记载(包括问题出现的时间、部位、损坏程度、原因、处理结果、责任者等)。8.2.6 档案记载的内容、文字要整齐清晰(用钢笔填写)。8.3 凡在用的100千瓦及以上的大型电机、高压屏、高压开关、变压器、整流装置、电热设备等应独立建立专业档案。8.4 凡在用的主要设备、应建立备件、易损件图册。
8.5 新设备到货后,设备库必须把随机带来的全部资料(包括图纸、说明书、装箱单等)交技术资料室复制两份,原资料归厂资料室,复制资料一份交设备科,一份交设备使用部门。
8.6 设备大、中修,必须将检修情况(包括检修时间、检修负责人、更换的零部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改进部分及图纸、调试、验收等原始记录)归档。位职责:
1、设备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包括设备验证、设备档案管理、设备调拨、封存启封、报废出售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等;制订各种设备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同时组织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设备操作有章可依;
2、设备采购:根据生产发展或项目需要,协同上级制订新设备采购、投资计划,组织设备的选型和申购;组织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
工作,保证设备采购的顺利进行;
3、设备检查:负责公司各类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记录、考核以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公司水、电、气的日常管理工作;备件、设备管理;负责安排人员检查巡查设备并做好监督工作;保证设备外观整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无跑、冒、滴、漏现象;
4、组织设备维修:负责公司年/月度修理计划的拟订工作;负责厂房机械、电气等各类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工作;负责设备故障处理、事故安全处理等;根据生产要求,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不定期检修,减少设备故障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岗位职责:
1、设备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包括设备验证、设备档案管理、设备调拨、封存启封、报废出售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等;制订各种设备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同时组织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设备操作有章可依;
2、设备采购:根据生产发展或项目需要,协同上级制订新设备采购、投资计划,组织设备的选型和申购;组织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保证设备采购的顺利进行;
3、设备检查:负责公司各类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记录、考核以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公司水、电、气的日常管理工作;备件、设备管理;负责安排人员检查巡查设备并做好监督工作;保证设备外观整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无跑、冒、滴、漏现象;
4、组织设备维修:负责公司年/月度修理计划的拟订工作;负责厂房机
械、电气等各类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工作;负责设备故障处理、事故安全处理等;根据生产要求,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不定期检修,减少设备故障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任职资格:
1、教育背景:机械/电气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以上。
2、工作三年以上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食品行业设备管理经验尤佳。
3、知识/技能:熟悉日化行业设备采购和保养流程;熟悉ISO有关设备管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1.
2.设备维护管理系统 篇二
关键词:水情遥测系统设备,维护部位,检查方法
0 引言
一般说来, 水情遥测系统由水情遥测站、遥测通信网和中心站构成。水情遥测站是整个系统的终端, 遥测终端由中央处理器、信息发送通信模块、系统外部时钟、水位和雨量传感器、显示模块、电源模块等设备组成。遥测通信网是遥测站与中心站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水情遥测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个可靠、高效、标准的网络通信协议以及遥测通信网的优良网络管理功能。目前, 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来构建水情遥测系统的遥测通信网。比较常见的遥测通信网一般利用超短波电台、GSM短信或GPRS短信、CDMA短信、北斗 (海事) 卫星等模式向系统的中心站发送水情遥测站采集和处理的水雨情信息。中心站通常设立在水利部门的防汛调度中心。主要实现管理和监测水情遥测系统内的各个水情遥测站;收集遥测通信网络发送的各遥测站观测的水情数据;并借助信息处理软件对接收的水情数据进行解调、存储和分发等。
1 水情遥测系统设备的分类
按照水情遥测系统的通信方式可以将其分为短波水情遥测系统、超短波水情遥测系统、卫星水情遥测系统以及其他类型水情遥测系统。
1) 短波水情遥测系统具有水情数据通信传输距离远, 可以实现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进行水情数据传输等优点, 但是, 由于短波极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干扰, 短波水情遥测系统的通信质量和信号稳定性相对于其他几类水情遥测系统较差, 在我国水利系统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少。
2) 超短波水情遥测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气候条件对其水情数据通信传输的影响。由于超短波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绕射能力, 系统的水情数据信号传输以及传输信号的质量都相对较好。美中不足的是超短波水情遥测系统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在对较大流域面积进行遥测时需要在系统内部构建多级中继, 这样一来, 水情遥测系统的组网相对复杂, 降低了其水情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因此, 超短波水情遥测系统多用于测量流域面积较小的水情数据。
3) 卫星水情遥测系统的水情数据通信传输质量好, 传输距离广泛, 覆盖流域面积大, 受地形、地物影响小, 组网相对灵活等。唯一的缺点是无论是系统内卫星终端设备成本还是系统的运行成本都十分高昂, 在我国水利系统内部普及的可能性很低, 只能在要求比较高的系统中作为备用信道。
4) 其他类型的水情遥测系统主要采用公用通信网实现网络传输水情信息。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 另一方面还具备了系统设备投资较节省, 水情遥测站建设速度较快等优点。
2 水情遥测系统设备维护的主要内容
水情遥测站系统设备维护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情遥测站全面检修、维护以及中心站的全面检修、维护。
1) 水情遥测站进行检修和维护, 其一, 要清除干净遥测站太阳能板表面的污物 (灰尘、杂物等) , 保证遥测站的充电效率。其二, 要定期断开遥测站雨量器的数据线, 对雨量器的承雨器口和翻斗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 要对雨量器重新进行人工注水率定然后才能接入数据线。其三, 要定期断开通汛设备数据传输线, 对水位计进行人工率定校对。要采取模拟水位变化的方法来率定水位计的测量精度。测量出流域内当前实际水位值并把水位计码盘 (传感器) 调整为当前实际水位值。然后接入通汛设备数据传输线。其四, 定期对遥测站的电源系统进行检测。断开太阳能板的充电电路, 使用万能表测出蓄电池的电压, 确保其大于等于12 V。最后, 对水情遥测站的RTU功能进行测试。使用超级终端、XTERM、LPDA等维护工具测试水情遥测站的参数设置, 并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发送等功能进行调试。
2) 中心站的维护内容:其一, 检测中心站的计算机设备、网络通信设备以及电源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其二, 检查中心站的各种水情数据处理软件以及数据库的工作运行情况, 全面测试其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导入数据库、数据共享、数据交换以及人机界面展示等功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其三, 对中心站的系统病毒防护状况进行检测和维护。使用病毒查杀软件对中心站系统进行全面的病毒扫描, 在系统更新前对重要的水情数据进行备份乃至双备份。
3 水情遥测系统设备维护的重点部位和检查方法
水情遥测系统设备维护的重点部位主要有水情遥测站的数据采集器、供电系统、传感器以及中心站的网络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数据采集器是水情遥测系统中遥测站的核心设备, 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处理和发送各个传感器采集的水情数据, 并对中心站发送的指令进行接收和反馈。若是对于遥测站的数据采集器的维护不及时或者不到位, 则会出现数据采集器无法自动发送数据、无法接收中心站的指令、数据采集器自动运行参数混乱等故障。在水情遥测系统的水情遥测站设备的维护工作中, 若是遇到了数据采集器无法自动发送数据或者无法接受中心站的指令以及参数混乱的技术故障时, 首先要做的是对遥测站发送的最后一个数据蕴含的信息进行分析, 得到发送该数据的遥测站的工况信息, 进而确定是哪个部位的遥测站出现故障, 方便以后有针对性地排除故障点。其次, 对最后一条发送数据中的电压信息、太阳能浮充状态信息以及RTU温度等信息进行分析。这些信息的分析处理工作要在中心站完成, 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在中心站可以很快地判断遥测站的数据是个别中断还是整体中断。进而判断是数据采集器中的传感器出现问题还是RTU出现了问题。最后, 要对遥测站进行现场的分析和调试。现场分析包括数据采集器的外观检查、向中心站发送测试数据、已经检测RTU运行参数等三个内容。通过现场分析可以找出数据采集器的故障位置和故障点, 进而可以有针对地进行维修。若是维修之后, 数据采集器的工作还不正常, 可以考虑更换设备组建。供电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遥测站提供充足的能源, 对遥测站的供电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必要前提条件。在对水情遥测系统内的遥测站的供电系统进行维护的时候, 可能会遇到蓄电池的电压偏低以及太阳能电池板无法为蓄电池充电等问题。出现蓄电池的电压过低的原因通常是遥测站没有安装充放电控制器, 从而使蓄电池出现了过放的情况。这种情况就算保证充足的太阳能充电也不能使电池恢复到原先的正常电压。这时, 需要更换遥测站供电系统的蓄电池来保障其正常的运行。太阳能板无法为蓄电池充电或者充不满点主要原因是太阳能板输出的电流过低, 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70 mA~1 000 mA。针对这个故障首先应初步观察是不是有树木或建筑物遮挡、灰尘附着在太阳能板表面使阳光不能充分照射或者是由于太阳能板安装的方向和仰角不正确等外部情况。如有, 只需对其进行清除就可以保障太阳能板的功能正常。若没有, 则是由于太阳能电池板自身无法正常输出电能的原因诱发的故障, 此时需要更换太阳能板来确保遥测站的正常供电。水情遥测站常见的传感器有雨量计和水位计, 对它们的维护也是遥测站工作的重点。对于雨量计要定期检查是否有外界的灰尘和昆虫堵塞雨量筒进水口以及翻斗上磁铁的磁性;对于水位计则要检查其编码器是否损坏, 适配器的工作性能的好坏以及气管、气泵的性能 (尤其是气管的老化现象) 。出现破损的要及时更换, 保证采集到的水情数据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中心站的维护重点在其通信设备和计算机设备, 维护中最为常见的故障莫过于通信中断了。一般说来, 遥测站每小时会向中心站发送一次数据, 若是连续2小时没有接收到遥测站发送的数据则可以认定出现了通信中断的技术故障。应该对中心站的宏点模块、倚天模块进行检测, 确定故障位置, 排除故障。
4 结语
作为我国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情遥测系统为我国的水情数据的采集、处理, 为我国的水利调度提供了准确真实的第一手信息, 这对保证水情遥测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水情遥测站和中心站是水情遥测系统中的核心部件, 它们维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工作功能的实现。在对水情遥测系统设备进行维护时要重点保障遥测站和中心站的维护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娄华平, 孙云强, 范广.远距离无线通信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7) .
[2]陈广胜.国内外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述评[J].水利水文自动化, 1991 (1) .
[3]段成红.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通信方式的选择[J].四川水利发电, 2000 (9) .
[4]王义忠.水情遥测系统中的太阳能电源[J].遥测遥控, 1993 (6) .
3.印前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篇三
在大部分印刷企业中,印前部门是为后端印刷提供印版服务的部门,不少印刷企业还将引进的数字印刷机放在印前部门。因此,印前部门的设备种类较多,其功能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对印前部门的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
进行设备分类
在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前,首先应对印前部门的设备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设备的种类和工作特性有针对性地制订维护保养计划和相关的管理措施。目前企业里用到的印前设备,按照工艺流程及设备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输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扫描仪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开始部分取代扫描仪的功能,可进行一些原稿的翻拍工作,当然扫描仪还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二者互相补充。
(2)图形图像设计制作设备,主要是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包含PC机和MAC机,用以完成文字录入、图像处理、图形设计、排版等工作。
(3)打样设备,分为传统打样机和数码打样机,如今传统打样机已经基本被数码打样机取代。
(4)传统输出设备,主要有激光照排输出机和冲片机,还有晒版用的晒版机和冲版机。随着CTP设备的推广,传统输出设备在印刷企业的使用率开始慢慢下降,但大多数企业依旧保留,作为生产备用或者补充。
(5)直接制版设备,主要有CTP设备和CTcP设备,其中,光敏和热敏CTP设备一般还需要冲版机,免冲洗CTP设备则不需要。
(6)数字印刷设备,可按照成像方式分为静电数字印刷设备和喷墨印刷设备,也可以按所用纸张类型分为单张纸数字印刷设备和卷筒纸数字印刷设备。
保障设备的工作环境
为使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设备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1.环境温湿度
印前设备大部分是由先进的电气元件和集成电路组成,对温度和湿度特别敏感,过高和过低的温度与湿度都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温度太高会影响设备散热,比如富士内鼓式激光照排机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就会造成设备报错,停止工作。温度太低又有可能造成设备长时间预热,比如扫描仪在环境温度太低时的预热时间会延长,影响使用。
如果湿度太低,容易造成静电,湿度太高有可能会造成结露,都会对设备产生危害。对数字印刷机来说,湿度太高,会使纸张产生荷叶边,印刷过程中易造成卡纸;湿度太低,又会有静电,也容易出现双张、卡纸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控制环境的温湿度,可在设备工作场所安装空调,利用温湿度计监控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
2.除尘防尘
灰尘无所不在,一粒细小的灰尘能让一台精密输出设备报错并停止工作,也可能让胶片或者印版报废,让扫描仪采集数据出现问题等,因此印前设备安放的环境至关重要,需要保持环境卫生、整洁,人员进出工作间需要穿鞋套,设备长时间不用时,需要用布遮盖,以便防尘。
3.设备用电
现在的印前大型设备,如扫描仪、激光照排机、直接制版机等,都属于精密设备,其用电都有严格要求,一般工作电压是220V或者380V,电流为几安培到十几安培不等,且不能有大的波动,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些设备的用电单独分开,且安装空气开关,一旦超载可自动跳闸,以保护设备,另外还需为设备加装稳压电源、在线式UPS等。
4.周边环境
震动和辐射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尤其会影响滚筒扫描仪、激光照排机和直接制版机等高精度设备的工作,因此在给这些设备选址时要特别注意保证设备安装场地平整、水平,设备工作场地周围没有大的震动源,没有强磁场辐射干扰。
培训相关人员
引进新设备后,需要安排企业里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一般来说,需要安排两类人员进行培训:设备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
1.设备维护人员
设备维护人员是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就需要负责的人员,以后可作为设备使用维护和简单维修的人员。这类人员应参与设备进场前的场地查看、选择,设备外部所需水、电等的准备工作,在设备开始安装、调试阶段跟厂商工程师一起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并接受厂商工程师的培训,根据厂商对设备运行的要求制定维护保养规范,并保证其可实行,了解并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处理设备运行中的简单故障。
2.操作人员
设备操作人员应参加设备厂商的上岗前培训,了解并掌握设备使用注意事项并熟练操作设备。新员工使用设备也需进行岗前培训,由厂商或者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培训设备使用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说明和规范进行操作。
建立、落实设备使用和保养制度
1.建立设备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制度
岗前培训是保证每台印前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企业员工能够尽快掌握设备操作并进行工作的必要条件。每一个企业在新进一台印前设备的时候,厂商都会对企业将来要使用此台设备的人员进行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厂商会提供设备说明书或者使用规范说明,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情况制作适合自身的操作规范,每个人都应按照此规范进行操作;当新员工准备操作此台设备的时候,必须认真阅读此操作规范,并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设备的操作,不合格的坚决不让其上机操作。这样,对新员工本人和企业都是负责任的。在实际生产中也可以采用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方式,让新员工尽快成长起来。
2.建立严格的维护保养制度
企业在引进新设备后,设备厂商会培训企业怎样去定期保养设备,因为任何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都会产生磨损和消耗,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维护保养,比如说冲片机要定期清洗显影槽、定影槽及水槽,检查显影、定影辊有无结晶及划伤,检查循环管路是否通畅;晒版机要及时对风泵进行加油等;激光照排机要定期清理激光镜头灰尘,检查内部有无碎片;内鼓式直接制版机要定期清洁鼓内灰尘,外鼓式直接制版机要定期清理通气孔以保持吸气力度,定期检查镜头是否有灰尘并清洁等。这些工作都需写入设备维护保养规章制度中,并且贴在设备边上。
3.确保相关制度落实
制度措施的落实是管理工作的关键,制度既然制定了,我们就要去遵守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去做。每一个印刷企业从引进设备之时,对设备的保养维护都会制定很多相关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从设备部门建立设备档案开始,到指定专门维护管理人员、使用部门确定使用责任人等,在规章制度上都非常完善和到位。但往往也会出现因设备维护不当或者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不正常损坏,比如说维护保养到期没有做或者敷衍了事,操作人员违规野蛮操作等。印前设备大多都是精密设备,对操作人员要求高,需要细心、耐心使用,如果为了赶生产任务而不做维护保养,或者维护保养草草了事,那么设备往往会出问题或者生产出不合格产品,这样反倒会耽误生产,造成损失。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设备部门设立专门的设备维护维修人员,生产部门也有车间级的维护保养人员,可以把责任人的名字写在设备的旁边以加强责任感和监督。此外还需要采用奖惩机制,对于维护保养工作做得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做得不好或保养不当造成损失的,就处罚相关责任人,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甚至更换责任人。
大多数印前设备都属于精密设备,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只有你对它好,它才会好好工作,只要你对它一心一意,它就不会三心二意。所以保养工作要确保到位,保质保量,这样设备才会正常运转,性能才能保持稳定,企业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4.维护设备管理制度 篇四
2、值班人员值班时间为下午5:00至第二天早上8:00,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手机必须开机。
3、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厂区,如果有事须离开必须向当日值班领导汇报并告知联系方式和需要离厂时间,办事完毕后必须返回厂区,并向当日值班领导汇报。
4、值班人员在处理现场问题时严禁单人操作,必须双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负责监护,在不能确认有无危险隐患的场所处理问题时,必须由岗位人员确认安全并给与监护。
5、值班人员值班需按要求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尤其要将遗留问题记录清楚、详细。
6、值班人员在白班人员上班前必须把办公室和值班室卫生打扫干净,给白班人员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5.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篇五
2、专职管理员须熟悉录播设备性能、使用方法及实际安装位置。
3、防止学生对教室内摄像头、设备进行破坏,破坏照价赔偿。
4、确保录制效果。上课时尽量关闭所有门窗,以防教室外的杂音干扰课堂,影响录制效果。尽量拉严所有窗帘,以防窗口侧光漏进课堂,影响跟踪效果。课桌椅需摆放在两个学生定位摄像头所确定的横线之后。教室左右靠边的两列学生课桌需离墙20公分摆放,有墙垛的教室需离墙垛20公分摆放,避免学生上课碰到窗帘引起误跟踪。
5、授课教师、工作人员使用录播设备时,要熟悉操作要领,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6、录播设备必须有电源稳压器保护或UPS供电,使用完毕后须断开电源。
7、主讲教室关闭设备步骤:关闭电脑,关闭互动终端和导播一体机电源,关闭其余设备电源,切断总电源。
8、互动教室关闭设备步骤:关闭电脑,关闭互动终端和无线麦克套装电源,关闭功放电源开关,切断总电源。
9、专职管理员须定期进行维护,做好日常维护登记。经常巡查设备状况。一旦发生设备不正常或损坏,及时上报同方公司技术维护人员。
10、专职管理员不得更改随意更改设备参数,防止造成系统损坏。
11、凡是在录播教室上课,原则上均须录制,录制文件须规范命名。
12、不得随意删除视频资料,录播管理平台登陆密码只有专人和被授权人掌握,不得外泄他人。
6.设备维护安全管理制度 篇六
设备维护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维持设备精度或功能而进行的设备活动。由于其维护过程是在设备运转过程中进行的,在接近设备和设备范围内进行维护时,具有高度危险性。为此,针对维护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在设备维护中,涉及到设备检修活动,其安全规定按《设备检修安全管理制度》中相关条款执行。本文特定称谓的定义:
1.1 机械设备组成:由动力设备将各种形式的动力能变为机械能输入,经传动机构转换为适宜的力或速度后,传递给执行机构,通过执行机构与物料的直接作用,完成作业或服务任务,而组成机械的各部份,借助支承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
1.2 动力设备:提供机械工作的动力源。主要有电机、泵、油马达、压空气源等。
执行机构:通过某种器具与物料的相对运动或直接作用来改变物料的形状、尺寸、状态、位置的机构。
1.3 电工安全用具:电工在进行设备点检、检查、维护、检修作业中,所使用的,对电能的传递、转换具有安全保护作用的专用器具。主要构成有:起绝缘作用的绝缘安全用具如绝缘杆、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绝缘站台等;起验电或测量作用的携带式电压和电流指示器;防止坠落的登高作业用具,如梯子、高凳、安全腰带等;保证检修安全的临时接地线、遮栏、标示牌;起防护作用的护目镜、手套等。其中,绝缘安全用具又分为基本安全用具和辅助安全用具。
1.4 基本安全用具和辅助安全用具:基本安全用具——指其绝缘强度能长时间承受电气设备工作电压。如绝缘杆、绝缘夹钳、高压验电器等;辅助安全用具——指其绝缘强度不能承受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只能加强基本安全用具 的保安作用,或用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及电灼伤。
1.5 操作区:执行机构及其周围区域供操作者进行作业的主要区域。
1.6 传动机构:是用来将动力设备与工作机构联系起来,传递运动和力(力矩),或改变运动形式的机构。
1.7 控制操纵系统:是用来操纵机械的启动、制动、换向、调速等运动,控制机械的压力、温度、速度等工作状态的机构系统。
1.8 危险区域:把使人面临损伤或危害健康风险的机器内部或周围的某一区域称为危险区域。主要有运动部件本身和附件的外形轮廓随其运动轨迹运动而形成的空间范围;工件及其工具的输送设备、变形设备所形成的流水线范围;能量设备(部件)中能量的分布、储存处及能量作用范围(如电器控制柜、高压容器、行车上及下方等)等。
1.9 电气设备归类:电气设备是为机械机构提供动力,控制、操作的设备。在上述设备组成中,电气控制系统、操作系统包括在“控制操纵系统”中,电气传动系统包括在“传动机构”中。
1.10 维修:指对设备技术状态劣化后,使设备的功能、精度难以满足产品的质量、产量要求,或者发生故障后,为恢复设备性能、精度,采取更换、修复磨损、失效的零(部)件,并对局部或整体设备进行检查、调整的技术活动。是对设备隐患、故障进行修复,是一种恢复设备性能、精度的工作。1.11 维护:指为保持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所必须进行的日常工作。主要有:检查、润滑、清洁、调整、检测、紧固、补充、安全件及易损件的更换、保养类作业等到工作。是一种保持设备性能、精度的工作。
1.12 交叉作业:在对同一作业面或作业区、作业对象进行作业时,存在着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工序上有二个或以上的重叠。2 总则:
2.1 设备维护首先必须遵守厂下发的有关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制度和规定。
2.2 设备维护包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设备点检、保养、维护、清洁、隐患或故障的处理等。
2.3 设备维护过程中,因工作需要而进入设备范围内时,如进行点检、检查类作业时,应避开设备中运动部件和附件,避开运动部件本身和附件的外形轮廓随其运动轨迹运动而形成的空间范围。
2.4 设备维护过程中,因工作需要而进入设备范围内时,如进行维修类工作时,必须按操作牌制度执行。
2.5 需要进入设备的危险区域时,应停机。并严格执行操作牌制度。
2.6 处理要影响生产线上设备的运行或使用;或处理与设备操作者在操作室内所能接收、了解的信息相关的设备时,而又不在前述几条范围内时,应进行书面告知操作者后才能进行,并在结束时明确告知操作者。
2.7 因设备维护、修理等需要,需对机组设备中某一部位进行局部动车,则必须取该机组专业点检员的同意,且同意顺序为:提出动车专业的专业点检员同意后,由该点检员向其它专业的专业点检员提出申请,再获同意后才能进行。同时,动车前必须作好监护措施(包括监护人员、监护方法、联系方法、具体办法等)。在局部动车时,严禁进行自动化操作,应采用操作室(台)或现场人工手动方式进行。
2.8 当操作位置与执行机构间构成远程操作或控制方式(即操作者的位置与执行机构间距离相隔一个部位及以上的)时,在开、闭其动力阀门、或操作操作台、阀台时,必须专人确认相关设备的完整性,并在相关人员撤离其危险区域,同时采取监护措施后才能进行。专人确认原则按上条执行。
2.9 在设备维护中的检修活动,应遵守《设备检修安全管理制度》中相关安全规定。2.10 在进行工作量较大,危险性高的维修项目(如上述2.3 至2.7各条和与之类似情况)开始前,应组织施工班组各成员召开专项安全会议。在会中,应着重说明维修中的危险情况和防范要求,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其中对互保对子的任务和要求应作出特别说明,结合设备结构特点对特定的工序和技能要求、起重要求、专用工具要求、质量要求等作出说明。会议内容以书面形式留存备档。2.11 保产维护队伍必须对自己单位内容的所有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并具有相应专业的技能证书(资格书),组织维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者才能进入设备维护岗位。上岗及交接班时维护安全规定
3.1 在未停机时,进行上岗点检、检查作业时,不得进入设备的危险区域。3.2 交接班时,进行设备作业前,必须先收取操作牌,按《操作牌制度》执行。3.3 在该时段内,如需进行局部动车,则按总则相关条文执行。
3.4 进入轧制线上的封闭设备内时,应切断进入该封闭设备的其它部件的动力源。如进入穿孔止推座内时,应停掉止推小车电源;进入连轧机主机桶形机架内时,应停掉限动齿条电源等。对因某种原因不能停止动力源时,必须按《机械安全锁止装置使用规定》中相关要求,安装机械锁止装置后,才能进入。
3.5 在维护中处理各机组或具有相对独立,且有特定功能的重要部位的传动机构(动力设备如电机等→联轴器→减速机→传动轴→被传动部件。如穿孔轧辊主传动、连轧机连轧辊主传动、限动小车主传动、排管锯锯头箱、矫直机矫直辊主传动、环炉进出料小车主传动等)时,由于其动力设备功率相对较大(一般超过75Kw),一般机械锁止机构不能保证安全性,故在处理该机构时,必须切断动力源后才能进行相应作业。3.6 在电气维护中,对高压电气设备应使用基本安全用具如绝缘杆、绝缘夹钳、高压验电器等。辅助安全用具不允许用来直接操作高压电气设备。4 生产过程中设备维护安全规定
4.1 生产过程是指除交接班时段外,各机组操作牌在生产工人手中时的时段。该时段不能以某一机组或部位是否运转来判断。
4.2 本节是指生产过程中,在生产线上,及其邻近周边范围内,进行设备维护时应遵守的安全规定。
4.3 进行设备点检、检查、维护时,在未收操作牌的情况下,不得进入设备危险区域。4.4 在进行设备点检、检查时,必须严格执行互保对子的规定。在点检、检查中,互保对子中的一人应主要负责对环境、设备运转情况、生产情况的观察和对互保方的监护。互保双方不得同时专注于设备的点检或检查工作。4.5 专业点检员到现场时,应自动与自身工作范围最近的设备维修/维护人员组成互保对子。在独自作业时,严禁进入设备危险区域。
4.6 在点检、检查、维护时,对非本专业的设备,不得进行点检、检查、维护。对非本专业的场所,不得长时间滞留。
4.7 在进入安全设施(安全栏杆、安全网、安全罩、安全隔离板等)保护范围内进行设备点检、检查、维护时,必须先确认其周围和保护范围内的环境、危险范围、安全撤离通道和方式等,并对其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存在明显危险或自己无安全把握时,不得进入。
4.8 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应首先确认维护范围内是否存在危险,确定好安全动作范围和安全应急撤离通道。4.9 对某些不需中断生产过程的在线设备部位进行维护时,应先通知本机组生产操作工人。在维护结束后,同样应通知生产操作工人。4.10 在进行设备隐患或故障查找、诊断、监护时,应避开运动部件本身和附件的外形轮廓,随其运动轨迹运动而形成的空间范围,以及避开工件和其工具输送与变形流水线范围。事先确定好安全应急撤离路线,以及确认人员停留、站位位置的安全性,并不得长时间停留。4.11 进入沟、坑、遂道以及相封闭的空间作业时,应在入口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进入前确认其通风状况,并带好照明设备,确定好联络方式,进入时应两人以上,并事前通知所在班组长或其他不参与作业的人员。在其中作业时间半小时及以上的,应在入口留专人看护。4.12 进入有毒、易爆等场所/设备范围时,应遵守其相关专项规定。5 生产线以外场所设备维护安全规定
5.1 本节是指在生产线及其邻近范围以外的区域,进行设备维护作业(包括进行辅助设备维护、备件装配场地等)时的安全规定。
5.2 对辅助设备进行维护时,应事前告知相应的生产操作人员。结束时,也应告知相应生产操作人员。
5.3 在对辅机进行维护时,常常是在线设备处于正常运行时,故在开始维护前,在不影响在线设备运转前提下,应先切断与在线设备相连的各阀门、开关等。如要影响在线设备运转,则必须收取操作牌后才能进行。
5.4 由于辅助设备常处于偏僻地方,在进行维护前,必须在维护班组内通报维修时间和人员,并取得专业点检员的同意或授权。在维护前,应规定好联络方式。5.5 由于辅助设备安装地方一般较狭小,多油(脂),易燃物多,故在维护时,特别是动火前(氧割、加热等),必须提前办好相关手续,先准备好灭火器,作好防火准备后才能作业。5.6 受辅助设备安装条件的限制,在对其维护、点检、检查前和过程中,必须准备好照明器材,并根据其环境状况,作好防爆、防尘、防毒、防水、防触电等专项工作。
5.7 在备件组装场地或工作间(包括某一房间中的工作区、休息室中的工作区)作业时的安全规定简称为场所安全规定。以上内容的作业称为场所作业。
5.8 在场所作业时,应按定置管理的要求,对场所内的各种物品摆放进行确认,应使物品不因自身原因或一般较小的意外外力作用产生倾倒、移动、摆动、旋转等动作。
5.9 在场所作业时,应满足人员动作范围、安全撤离通道、工具和工件运动范围所需空间。5.10 在室外(指厂房内的各建筑物外)场所作业时,应避让行车和所吊重物。5.11 在场所作业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人员安全停留空间和撤离通道。
5.12 在场所中进行拆卸或装配作业中,如有压力拆卸或装配工序,且在进行该工序时,压力设备(如机械式或液压式千斤项等)周边及被压工件可能飞出方向和范围内,人员应撤离。6 电气专项维护安全规定
6.1 在设备维护过程中,从整体环境来讲,电气维护是处于一种不停电或部分停电状态。因此,在作业时,应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6.2 进行维护前,必须检查安全用具的完好性。
6.3 在维修前,应根据维修内容和对象,以及电压等级,正确选取安全用具。6.4 在维修中,对维修部位所在的某一装置(设备)、回路(线路)应当先停电。并在开始作业前,不论其经常接入的电压表或其他信号是否指示无电,均必须进行验电。只有经合格的验电器验明无电后,才能作为无电的依据。反之,接在线路中的电压表无指示或信号指示断开状态,或用电设备合闸后不运转,都不能作为无电的依据。
6.5 验电前,应据停电线路或设备的电压等级选用相应的、试验合格的验电器,并在有电部位试验其是否完好。验电时,应将验电器逐渐接近带电体,直至指示为止。对多端带电体,应逐相、逐端,由近及远地验电。对多层带电体,应先验低压,后验高压;先验下层,后验上层。验电中应注意保持各部分安全距离,防止短路。
6.6 验电后,作业前,为防止给维修部位意外送电或可能的感应电,应在被维修部分的外端(开关的停电侧或停电的导线上)装设临时接地线。并按〈停送电制度〉在维修的相应部位挂警示牌。
6.7 在带电设备附近或外壳上进行作业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带电部分只能位于工作人员一侧。其维修工具必须以事前检查和试验,其作业人员必须是熟练掌握不停电检修技术的人员。
6.8 在维护中,必须执行监护制度,其监护人以安全互保对子为基础。在不停电维护中,监护人不得参加维修作业。在部分停电维护时,只有在安全措施可靠,工作人员集中在一个工作地点,不会因过失酿成事故的情况下,监护人才可以参加维护工作。
6.9 因某种原因对维护部位间断工作时,必须留专人在维修部位守护。守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6.10 在主电室、电磁站等建筑物内进行维护作业时,应事前确认灭火器材的有效性和专业性。维护完成后,应恢复因维护移动、拆除的防火设施、器材。7 专业点检员在维护中的安全工作
7.1 专业点检员在维护工作中,以自己所管区域为工作范围,在安全管理方面,着为维护项目安全负责人。并承担相应安全管理责任。
7.2 在维护中,如遇本文中2.42.52.62.72.83.33.43.54.74.114.12 条所述情况或相类似情况时,专业点检员必须在场,并负项目安全负责人的职责。
7.3 在下达各类维修指令时,对存在的明显危险或可能的隐性危险,应在指令中同时提出安全防范要求和措施。
7.4 在工作量较大,危险性高的维修项目开始前,专业点检员应组织施工班组召开专项安全会议。在会中,应着重说明维修中的危险情况和防范要求,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特定的工序和技能要求、专用工具要求、质量要求、设备结构特点等作出说明。会议内容以书面形式留存备档。
7.5 专业点检员应根据每月维护重点、特点、内容等,每月至少一次组织维护单位所有人员进行针对性安全学习,并以书面形式留存备档。
7.设备维护管理系统 篇七
该文指出了生产系统的维护特点, 介绍了MMS的应用架构与主要功能, 论述了MMS对支撑磁浮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和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的重要发展, 介绍了生产系统维护管理、MMS研发与实施的经验与成果。
1 生产系统维护特点
示范线生产系统的维护工作分为:计划内维护和计划外维护工作。计划内维护工作包括:巡检工作、保养工作、计划维修工作。计划外维护工作包括:故障紧急维修与故障非紧急维修。巡检计划、保养工作与计划维修工作一般都是周期性地进行, 周期性的维修计划与任务可由MMS向运行维护管理人员进行提示。对由巡检、保养产生的维修工作可在计划维修工作中进行处理, 维修准备充分后实施维修, 巡检、保养、计划维修处理的结果将在MMS中予以归档。所有生产系统各有一个诊断系统, 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状态, 在发生设备故障时报警, 并将此故障信息传送至MMS, 由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对故障进行评估, 决定是否进行故障紧急维修还是待运行结束后维修。所有故障紧急维修和计划外故障非紧急维修处理的结果都需在MMS中记录和归档。
图1反映计划内维护的工作策略。维护管理人员使用诊断系统发送的运行数据结合供货商提供的计划维护数据, 通过MMS高效地处理计划内维护工作。
磁浮维护管理人员采取以设备状态维修为目标的计划外维护策略, 在MMS上使用诊断系统发送的故障诊断数据处理计划外维护工作。
2 生产系统维护管理和维护管理系统
示范线采取以部件实际状况维护结合预防性维护的策略, 其技术前提主要是:诊断系统、运行出错的允许范围、系统与部件冗余设计及检查过程、计算机化的维护管理系统。
诊断系统监控生产系统的运行状态, 辨识系统设备故障状态或失效状态, 并显示给运行人员和生产系统维护人员。
在中央调度室及维修基地调度室里均配置所有系统的诊断终端, 在诊断系统的终端上显示了所有收到的故障信息, 每条信息都有一些对应的补充信息, 比如受影响的计算机、相关部件及位置等。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故障信息并告知相关维修人员。同时诊断系统可以提供该故障的详细信息。
MMS是为示范线运营维护提供计算机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MMS支持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与物资保障管理, 使示范线维护工作做到计划科学、状态监测、过程可控、历史可溯、信息共享。
MMS应用架构见图3, 其反映:MMS主要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联系以及与各专业诊断子系统的关系。
MMS主要应用处理流程间见图4。
MMS计划内维护可概括为: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预防性维护有基于日期和基于运行数据两种。MMS根据预防性维护的日历周期和维护记录以及运行数据值计算并罗列到期要执行的预防性维护任务, 维护人员针对要执行的维护任务生成并下达工单, 通过执行工单来完成计划内维护工作。
MMS计划外维护可理解为:当诊断系统检测到设备故障, 通过诊断系统与MMS的接口程序, 将诊断故障信息传送到MMS, 运行维护管理人员通过MMS生成并确认故障报告;运行维护管理人员依据故障报告, 通过MMS开出维护工单, 完成工单计划工作 (主要包括操作步骤、操作说明、计划人工、计划物资、计划工具等) 后将工单打印下达给维护工人执行维护任务;维护工人持工单到现场进行维护操作, 如果有必要, 应根据工单填写领料申请向仓库领取相应的备件, 操作完成后在MMS中登录工单执行的实际情况, 主要应记录换件情况、操作情况;当维护工人任务执行完毕后, 由维护质量检查人员进行质量检查, 填写质量检查信息, 确认无误后, 维护管理人员将维护工单关闭, 并通知故障管理人员, 相应故障的维护处理工作已经结束;故障管理人员确认故障已经成功消除, 将相应故障报告关闭。
3 MMS实施经验
磁浮MMS实施经验归结起来, 主要应落实下述几方面工作。
(1) 需从工程建设初期, 要求供货方提供MMS实施的设备基础数据、计划内维护数据, 提出并实现MMS与诊断系统的仿真调试; (2) 业务需求分析的确认:通过业务调研、收集信息, 必须使业务需求真正被软件开发人员理解、提炼; (3) 软件需求分析的认知: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通过开发演示软件, 详细介绍软件界面、软件功能、软件操作, 使业务人员形象地了解了软件功能, 同时也能继续细化业务需求分析工作; (4) 选择主流的软件技术架构; (5) 做好MMS实施的基础数据准备工作; (6) 成立项目实施指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 开展MMS实施工作; (7) 在MMS应用过程中, 不断细化需求、完善功能。
4 MMS应用的重要发展
示范线的MMS应用的重要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 通过MMS, 建立运行维护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支持运行维护的绩效管理。例如, 目前MMS中, 针对“事前”, 引入了评判系统运行维护质量的关键指标平均修复时间 (MTTR) 和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 , 建立预防性维护方案。依据预防性维护方案, 提前排除导致故障或影响运营的隐患, 确保设备性能质量和技术保障能力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实现预防性为主, 抢修为辅的运行维护目标。其二, 通过MMS获取的生产系统运行维护数据, 并结合数据挖掘工具进行设备故障与状态分析。目前, 运行维护人员与MMS研发人员基于运行维护管理需求, 已开展了磁浮典型设备故障与状态分析, 通过典型设备故障成因分析、故障处置手册、故障三要素分析、故障统计分析、故障关联分析、故障发生和维护处理的相互关系分析, 结合典型故障数据库的各项实际案例, 探索建立典型设备故障分析决策模型;通过预防性维护研究、故障发生状态预警模型研究等方面工作, 提出预防性维护的依据指标与方法, 探索建立磁浮典型设备状态分析决策模型。
5 结语
目前,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就生产系统维护管理与维护管理系统研发与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磁浮生产系统维护管理和维护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 反映了上海磁浮示范线维护管理与MMS发展的现状、问题与MMS应用的重要经验, 也为我国轨道交通企业与其他资产密集型企业的运营维护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卫麒, 徐福缘, 陈荔, 等.轨道交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浅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 13 (4) :33.
[2]钱彬, 林燕.地铁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及其运营管理功能[J].上海电器技术, 2010 (3) :51.
8.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篇八
医院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是不断提高医学科技水平的基本条件。因此,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设备的维修是维护保养、检查和修理的总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主要的工作之一。工程师们的巡检、保养、维护、修理、记录已成为医院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而巡检又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在目前国内医院中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而工程师数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医院巡检制度都无法落到实处。90%以上的医院设备巡检工作做得很肤浅。近年来,我院医疗设备巡检工作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探索和改进,逐步完善,已形成了规范模式。现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1 建立维修中心
医疗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地发挥其使用效率,加强管理外设立医疗设备维修机构是一种有效地途径。根据医院规模设立医疗设备维修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维修人员,装备一定数量的测试仪器和设备以及必要的修理工具。维修中心主要承担两方面工作:一是负责医疗设备日常的维修与管理。及时解决医疗设备在使用中突发发生故障,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克服将发生故障的仪器送到厂家修理,耗时长、修理费用昂贵、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等方面的矛盾。二是负责对兼职维修人员的培训。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使用人员的维护保养技能。以解决医疗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大、使用分散,专职维修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达到投资少、见效快,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目的。
2 设备保养和检查
2.1 设备保养:
是仪器技术性能的客观要求,主要做好防尘、防湿、防蚀、专人保管、定期保养、定点存放、定期检验。医疗设备一般实行三级保养制。
2.1.1 日常保养:由仪器使用人负责,它的内容是表面清洁,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日常保养主要在设备外部。
2.1.2 一级保养:由仪器保养人按计划进行,主要是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湿度、声音等),局部检查和调整。
2.1.3 二级保养:一种预防性的修理,由仪器保养人及修理人员共同进行,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成立主要组件,调整精度,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
2.2 设备检查: 是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常与维护保养结合起来进行,检查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2.2.1 每日检查:一般在下班前或交班时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由保管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2 定期检查:由保管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参加,全面检查,根据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措施。
2.3 检查内容
包括两种:一是功能检查,二是精度检查。功能检查指测定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仪器说明书和技术文件的要求。精度检查指测定设备的精度,特别是计量仪器,如天平、比色剂等,还需定时地由国家计量部门来检查、鉴定。 3 设备维修
设备的修理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不能相互替代。修理主要是修复和更换已磨损或损坏的零件,使仪器设备的功能得以恢复。实践证明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的好坏
3.1 修理类别
3.1.1 小修理:是指工作量最小的局部修理。在設备所在地点更换和修复少量零件,或调整设备的结构,以保证设备能够使用到下一次修理。
3.1.2 中修理:是指更换与修复设备的主要零件,或数量较多的其它损坏部件,或校正仪器,以恢复其精度,达到设备规定的技术参数。
3.1.3 大修理:是指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修理,有时需要将设备全部解体,更换和修复全部损坏的零件,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效率。
3.2 修理方法
3.2.1 强制维修:即对大型仪器或精度较高、结构复杂的仪器,根据仪器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都先制订维修计划,不管仪器技术状况如何,都要严格按计划执行。
3.2.2 定期拆修: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理周期,制定设备修理工作计划日期和大致修理工作量。其优点是有利于做好修理前的准备,缩短理所占用的时间。
3.2.3 预防维修:即对仪器异常进行发现和早期检修对一些贵重的仪器设备,可在故障发生前有计划地进行维修。
3.2.4 事后维修:即仪器发生故障时才进行维修,这种修理需停机进行,修理费用高,管理上被动。
3.2.5 快速维修:即在不影响设备正常情况下的修理。
3.3 设备维修登记制度仪器设备在保养维修后必须进行登记.维修登记:单位、部门、设备名称、主诉故障等。 维修报告:写明故障情况、程度、原因。
4 几点思考
4.1 要让临床操作人员养成在医疗设备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的习惯,并使之成为临床日常操作规范之一,如呼吸机、麻醉机和高频电刀等用前检查备机,只有确认设备功能正常,才能给病人使用。
4.2 对于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引起的小故障,经过器械科工程师对临床的培训,让使用人员掌握简便的处理,对临床使用设备非常重要。
4.3 定期检测是对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以及理化性能或功能的测试验证,需要借助于专门的检测仪器,由临床工程师配合计量完成并保存检测记录和粘贴检测标识,或进行详细记录。条件许可时,可利用设备自带或另购质检设备进行质控工作。
4.4 对少量大型设备进行保修,同厂家签署保修合同也是必要的,合理地选择保修厂家和保修时机,成本可能比全部自修低,修理时间也可缩短。并且原厂家具备例行巡检维护和业务培训能力,可以带动医院自身巡检工程师的技术力量的提高。
【设备维护管理系统】推荐阅读:
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08-20
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研究07-23
安全设施设备维护08-20
设备维护工作建议09-16
照明设备维护方案06-23
设备维修维护方案08-16
设备维护保养规程08-27
设备维护案例分析09-17
设备维护巡视保养制度09-20
设备日常维护服务承诺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