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2024-10-17

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共15篇)

1.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一

合肥义工之家联合省国税局“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初稿)

一、活动主题

1、大主题:爱进社区,情传万家

2、省国税局主题:为党旗添光彩,为社区做贡献

3、“合肥义工之家”主题:志愿服务进社区,便民服务暖人心

二、活动内容

在现有能力范围内适时开展以下活动内容:

(一)以省国税局为主导的活动

1、困难户、残疾人、孤寡老人走访慰问:重点是困难户(贫困抗战老兵优先)的帮扶。首次活动将在社区居民中选取8家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慰问形式包括送米、送油、送牛奶、送日用品、送慰问金等等。具体清单请社区委提供,清单内容包括姓名、住址、联系电话、致贫原因等项目。

2、税法宣传、咨询:向社区居民发放税法宣传单页和我局自制的《税法便民服务告知单》,现场为社区居民提供税法咨询解答,为社区提供长期税法咨询服务。

(二)以义工之家为主导的活动

1、文明环保活动:清扫社区卫生,清理白色垃圾,清理非法张贴物,不文明行为的劝阻和公共设施、绿化的维护等。

2、免费理发:为社区居民免费理发,老人、小孩、行动不便人群优先,特殊人群上门服务。

3、小家电免费维修:为社区居民免费维修收音机、电磁炉、电饭煲、吹风机等小家电。

4、免费听力检测:为社区有此需求的居民免费提供听力检测。

5、中医养生咨询:为社区有此需求的居民免费提供中医养生方面的咨询。

6、法律咨询:为社区有此需求的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

7、免费缝纫:为社区有此需求的居民免费提供衣裤缝补等。

8、免费义诊:为社区有此需求的居民免费提供医疗咨询、义诊。

9、其他活动:根据社区需求再增加。

三、活动时间

1、总的时间安排:全年,首次活动计划在5月下旬或6月初开展。

2、具体时间安排:半天或一天,根据每个活动项目再具体安排。

四、活动地点 高河埂社区小区广场。

五、承办单位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第二直属分局、高河埂社区居委会、合肥义工之家。

六、注意事项

1、税法宣传人员需着税务制服、佩戴相应徽章,展示条幅;

2、义工之家人员需戴义工帽、佩戴胸章,展示队旗;

3、需要有固定场所和设立平台的活动,需和社区充分协商解决;

4、每项活动的具体人员分工,待三方协商后再决定。

2.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二

关键词: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

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 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 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近几年来, 中学和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较大的拓展与延伸。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发展和爱”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 实现这一需要的主要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基于对学校德育途径的认识以及对中学生特点的分析, 由学校组织中学生开展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对社区的发展和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首先, 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广大社区业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区,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根据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虽然社区居民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区的主体力量。但是,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在政府服务和家庭职能之外, 进一步夯实社区成员的生活保障。中学志愿者们可为社区内的残疾人、病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流浪人员等提供的各类服务, 可以弥补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当前,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健全, 也还没有实现全覆盖, 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只能依靠多种力量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多途径的保障供给, 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

其次, 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个人成长成才。虽然当今现代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 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中学生精神世界的追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迫切性, 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特别渴望通过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的形式来获得内心的需要和满足。据调查发现, 当今不少中学生因为跟父母缺乏有效沟通, 他们在家表现为种种跟父母不和谐的行为, 因此导致不少中学生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学校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学生学习技能和提高能力的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中学生在在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 可亲身体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进一步熟悉社区、认同社区、热爱社区, 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 志愿服务活动还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和校园生活的不足, 对唤起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教育空间、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各种教育力量很有帮助。

再次,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和社区都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学校还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公民素质, 造就文明人的重要任务, 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 也是改善学风、校风,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举措。而中学志愿者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成功搭建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 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直通车。中学志愿者通过开展各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服务活动, 把文明善举、爱心奉献精神带到学校和社区, 并以照片和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文明中活动, 在活动中孕育文明, 成为学校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和力量。

但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社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也凸显出了一些制度缺失的问题。

本文就郴州市一中开展班级团支部结对残疾人进社区的“阳光助残”活动情况, 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研究工作, 结合国内外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情况作了分析工作, 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制度性建议。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现状分析

( 一) 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中遇到的困难

1. 接受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区组织较少, 有条件指导学生活动的社区 工作者不多。

2. 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太少。

3. 中学生社区志愿者的技能水平低。

4. 中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 二) 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出现困难的原因

1. 社区和学校对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不强。

2. 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不足。

3. 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性保障不足。

4. 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动力激励。

二、亟需加强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 一) 健全注册登记制度, 提升中学生价值认同度

第一, 要完善有关登记注册制度。可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社区单位, 统一规范学生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部门、内容、程序; 明确注册中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促使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第二, 要制作学校和社区都认可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在学校、社区进行了相关中学生志愿服务的登记、评价工作后, 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将要点记录在中学生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上。

第三, 规范登记注册部门和程序。可在社区尝试建立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 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管理志愿者注册工作, 并且有计划有安排地负责联络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凡是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学生, 都要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申请注册、通过审核、进行评价并填写好中学生《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

( 二) 健全培训制度, 提高中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

根据中学生自身实际, 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的需要和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可开发德育综合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资源, 请资深志愿者和各方面的专家有计划有安排地对中学生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基本理论和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资深志愿者和专家可以由学校采取邀请形式, 也可以采取学校聘任形式, 具体到培训方式而言, 可采取诸如开培训班、经验介绍、案例分析、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专职人员在给中学生培训时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特点和社区需要的结合, 又要坚持立足当前需要和放眼长远需要的结合,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 三) 健全服务制度, 增强社区服务的吸引力

中学生志愿服务者有自身的优势, 个性化的特色和才艺能满足社区服务中独特的需求。若能经过相应指导和支持, 就能增加新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丰富志愿服务内容, 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受益。因此要找到社区的需要和中学生志愿者特长的契合点和结合点, 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诸如“才艺慰社区孤老”“辅导社区小学生假期活动”等中学生擅长、社区居民需要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 要注意志愿服务的对象更换不要太频繁, 适当的时间有助于中学生与弱势群体的情感交流, 增强学生对求助者的了解, 提高志愿服务无偿性、利他性的认识觉悟。同时, 要明确具体服务的标准、内容、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这样既可增强受助者对学生志愿者的信任感, 也为中学生增添了服务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 四) 健全激励制度, 增强中学生参加活动的内驱力

受限于自我认知的局限, 中学生仍需要大量外在的激励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 与中学生发展相关的学生社区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 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成就认同、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快乐助人的动力源泉。健全激励制度, 首先, 要把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评价纳入到学校已有的表彰、荣誉、资格认定等激励制度中去; 其次, 对学生志愿服务的贡献, 应当给予及时、适当的宣传和精神性的鼓励和表彰; 最后, 要不断创新激励方式, 可大胆推广“志愿服务时间登记”“服务时间与学分转换”等形式, 把提供志愿服务与学分结合起来, 让学生愿意花时间也乐意花时间到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 五) 加强组织领导, 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开展

首先, 学校党团组织和教育教学等部门要将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目标和要求, 并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

其次, 要协调社区需要与学生服务的差异, 经常深入社区了解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 多方交流、督促指导, 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中心。

再次, 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校园和社区已有的各种宣传设施和渠道的优势, 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展示社区志愿服务风采, 表彰活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与学生, 营造社区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3.志愿服务促社区和谐 篇三

关于志愿服务和社区和谐的关系。笔者认为,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和谐的基础,是社区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

志愿服务是社区参与的演兵场。社区志愿服务,一是要参与者自己自愿,用自己的时间、资源、精力和技能,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有困难的人和社会公益事业、福利事业提供的服务。所以,我们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实际上就是倡导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使居民养成参与社区事务的良好习惯,这本质上做的是为构建和谐社区添砖加瓦的工作。

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是以服务为宗旨的参与。首先是为最困难的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这实质上也就体现了对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同时,它又要为社区的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贡献力量,比如,环保、教育、卫生、扶贫,等等。这些都无不说明社区志愿服务在实现社区内的公平公正,在推进社区内的社会进步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区志愿服务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他人,促进了社会进步,而且也使自己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思想境界上又得到了新的升华。所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对于促进社区文明,全面提升人的素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社区志愿服务,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区安全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可以化解一些社会矛盾和减少一些社会冲突。特别是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们思想比较混乱的时候,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心理卫生普及和心理辅导服务,可以解开人们心里的困惑,疏解人们心中的情绪,使人们保持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顺心顺气顺畅,增强社会认同。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有许多的社区居民和社区老年人,自愿组成巡逻队、联防队,白天黑夜从不间断,成了社区居民的守护神,织就了基层的第一道安全网,有力地保障了社区的安全和稳定。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和谐社区的品牌志愿服务形象,可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如:

党员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各部门党员志愿者先锋作用,立足基层、服务社区,开展植绿护绿、扶贫济困、社会公益、爱心助学、助残帮扶等活动。

社区志愿者 以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设为基础,组织志愿者常驻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开展为社区居民送文化、送法律、送健康等各种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社区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建设,探索开展社区青少年预防与自护教育、大学生挂职居委会主任助理、暑期社区社会实践等活动。

文明志愿服务 以重庆目前开展的“市民素质大家谈”活动为主体,协助城管部门解决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举办捡拾垃圾、擦洗小广告、维护城市公共公用设备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身体力行维护城市环境,增强广大群众维护城市环境和秩序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生态志愿服务 组织志愿者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生态区”的号召,以普及环保观念、加强生态教育、组织环保实践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培育生态文化、开展生态体验、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动员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生态环境建设,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卫生志愿服务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力量,实施以“进社区、送温暖”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适合、有效、便利的卫生信息和健康服务。结合卫生纪念日,联系实事工作进程,及时有序地开展义诊咨询、送医送药、健康教育、扶贫帮困等活动。同时,定期组织全区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骨髓捐献活动。

此外,要构建和谐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对于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对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督导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将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纳入全局工作日程,组织部门和街道(镇)组织,要经常深入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志愿者服务开展工作的情况,强化督促指导,并将此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之中。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区文化宣传设施,广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的知识、技巧、意义以及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与典型,使志愿服务的价值得到认同,劳动得到肯定,精神得到弘扬,人们价值观得到改变。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塑造新时代的志愿文化。

4.一周义工志愿服务活动说明 篇四

志愿服务活动说明

一、志愿服务范围:

1、宣教服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阵政策,协助社区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2、帮扶服务:帮助照顾社区残疾人、孤寡老人、智障儿童、特困家庭及学生等。

3、维权服务:在社区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法律援助。

4、环保服务:宣传环保知识、搞好卫生清洁,开展社区绿化。

5、维稳服务:参加社区治安巡逻、执勤保卫、道路交通指挥,维护社区治安。

6、党建服务:协作社区党组织抓好自身建设,搞好党员教育管理。

7、岗位参与服务:在社区服务站等基层挂职锻炼,处理社会工作事务。

8、赛事服务:参加大型体育活动、广交会等志愿服务。

9、义务教育服务:为农民工子弟或贫困学生义务支教等。

10、日常劳务服务:协助社区活动中心图书资料室提供整理或清洁服务,为社区提供搬运、维修等服务。

二、志愿服务的证明:

1、志愿服务活动最好是社会公益性的志愿服务,不然比较难限定。若党员参与其他组织(如团学)的活动(作为志愿者)的话,最终的解释权在该组织那里。原则上只要受服务单位可以证明活动是志愿者性质,就可以承认。

2、证明材料:将志愿服务的活动照和受服务单位的证明的电子版(有该单位盖章或签名)上传至“党徽闪亮”义工网站(http://202.116.161.23:8010/Web/),届时将有工作人员到该网站审核。

5.义工志愿服务活动思修课总结 篇五

今天,我们小组组织去天安门广场做帮助游客拍合照的志愿服务活动。炎炎烈日下:我们吹气球、又在气球上写下“中央民族大学”几个大字,绑在每个人的手臂上。之后我们又一起吆喝“中央民族大学志愿服务团义务拍合照开始啦”,其间我们又帮许多中外游客拍照留念。他们的每一声 “谢谢”和“Thank you”都温暖着我们的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在义工服务期间有辛苦的汗水,但这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件事情是很容易就能完成的,都需要付出泪水与汗水。

6.社区义工服务总结 篇六

读书的时候听过一句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时的我沉浸在青春的肆无忌惮里,只觉得自己天下第一重要,很难去品味其总的含义。

今年寒假我们学校留了一份作业是回家去做义工服务。张瑞敏曾经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劳动改造人,通过这次义工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劳动中,我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着,这次我算是亲身实践了,而且我努力的去做了。我做了五天的义工,包括扫地,清雪,捡垃圾,清除小广告等。

最后当事情全部完成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饭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地,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这次劳动并不是很难。

在这个利益和价值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还有无数的志愿者愿意无偿的提供服务;不是因为他们过多地积累了财富,而是因为我们需要在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中寻找一份单纯和清新。总以为帮助别人获得快乐是一种幸福,不曾想收获的不仅是自豪和喜悦,还有人世的苦难中所诞生的坚强,勇气和真诚,以及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所向往的信仰。在成为社区服务志愿者的这几天里,帮助、关心、问候过许多人,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每颗心都有一种痛苦,每双眼都有一点遗憾,但是不变的是执著,是坚定,是微笑,是那一个又一个震撼着一个个平凡的灵魂的瞬间。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目标,我们把帮助别人作为自身的快乐所在,把关爱心灵作为自我价值的体现,我们知道面对人世的沧桑力量总是太过微小,面对世俗的眼光,名誉总是过眼云烟。但我们依然义无反顾,因为我们不是要用一个人的手去改变世界,我们更多地是要架起关爱的桥梁,表达关怀的信息,传承文化的精髓。在博大自身,进化思想的同时学会宽容,理解,信任,坚贞,忠诚。在感受世间种种苦难与美德的同时去超越生活,完美自我,去包容苦难,欣赏残缺,去感悟时刻,珍惜岁月。

通过这次短暂的义工服务,我终于体会了“助人为乐”这词蕴含的意思,的确给我带来了快乐。从这次劳动中我还明白了应该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样的一次劳动,对我的身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想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得认真负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所得到的和所收获的经验和价值是值得学习和珍藏一辈子的。

7.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七

关键词:社区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规范管理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近年来, 大学生走进社会、进入社区, 积极开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 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本文探讨以大学生志愿者自愿无偿劳动协助完善社区服务机制, 形成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 以大学生志愿者为辅助和补充的新型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该模式将使社区居民委员会从经费和人员紧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同时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 为他们提供在社会服务和奉献中展现自我, 在社会的进步中成长成才的大好机会。

1 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义

1.1 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 在不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 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社区志愿服务, 是指依据个人意愿, 以社区为依托, 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 充分运用社区资源, 围绕居民个人、家庭的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以及社区公益事业开展的一种公益性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弥补了政府和家庭职能的某些不足, 增强了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以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1.2 人力资源理念的更新

对社区来说, 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入, 实际是发掘了社区所在地高校中潜在的优质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理念得以更新, 从员工人力资源模式向员工为主, 义工为辅的人力资源模式转变。

1.3 有益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实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 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具体的岗位实践, 培养他们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事业上的自我设计能力和公共社交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自我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 强化了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志愿者的组织形式

2.1 组织机构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 由学院和社区共同负责。由社区提出人员、时间和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 学院根据学生学习课程的安排情况, 选择学生的来源, 按学期进行聘任。学生分配到具体岗位后, 由学院、社区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分别负责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岗中检查和服务考评等工作。

2.2 志愿者的组成

社区志愿者活动坚持自发性、公益性、无偿性原则, 根据社区提出的岗位需求, 由学院组织本学院各年级学生自愿报名, 面试筛选出合适的人选。选定的社区志愿者根据自己的课余安排, 选择义务服务时间。

2.3 志愿者的结构

考虑到社区志愿者自治性、责任性、专业性的要求, 从管理形式上将志愿者纵向分为普通志愿者、志愿者协调员、志愿者项目负责人三个层次, 根据服务内容, 将普通志愿者岗位横向细分。

3 志愿者的活动内容

3.1 开展设点服务

设点服务即以街道设施和家庭、楼院设立网点为居民提供多种技能性或劳务性服务, 如儿童课业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 志愿者利用社区服务设施, 在居民委员会或到居民家中定期、定点开展。

3.2“一对一”重点帮扶

关注特殊服务对象, 既是社区居民的需要, 也是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区的重点。针对社区中有困难的老、病、残等服务对象, 重点围绕困难居民的实际要求, 开展以助老敬老、扶残助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

3.3 文化共建

与社区开展文化共建, 是创建文明社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也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更高层次需要。按照“共居共建、双向受益、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原则,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与社区居委会以及辖区内的单位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知识讲座、艺术鉴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提升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层次。

4 志愿者服务项目管理体系

4.1 管理机构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 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社区志愿者管委会, 该机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和志愿者项目负责人组成。对于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具体岗位、服务目标、规范管理或在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等都将通过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和社区居委会讨论认定。

4.2 岗前培训

凡是参加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必须提前进行岗前培训。该培训由社区工作人员、往期志愿者负责, 根据不同内容分别开展, 主要内容如下。

介绍社区的基本概况、服务功能、服务项目, 使志愿者了解社区的规模、特点、性质和自己所能承担的工作, 以及工作的重要性;介绍社区志愿者组织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使志愿者明确自己的言行举止将代表学院的形象;对具体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质量要求进行语言描述和实地操作, 使志愿者明了具体的工作要求;采用提问的形式对志愿者进行考核。没有进行培训和多次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上岗, 上岗的志愿者应身着学院制作的志愿者服, 便于社区居民的监督和社区管委会的管理。

4.3 量化管理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服务项目实行量化管理, 我学院实属尝试阶段, 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制度也正在试行, 通过多期志愿服务实践, 我们发现大学生不同的年级, 不同的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综合考察拟定量化指标。

4.3.1 主观量化指标

该项指标主要是指志愿者工作态度的量化管理, 占总分20%。主要包括遵守劳动纪律, 热情为社区居民服务, 勤问勤学, 善于提出创新建议等, 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分值。

4.3.2 客观量化指标

该项指标主要是将志愿者具体承担的工作项目, 按照工作类型、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和数量分别给予一定的分值, 占总分的80%。

4.3.3 量化记录

志愿者每次工作结束, 应当认真记录自己的主观工作态度和客观工作数量, 请上级管理人员检查、签字, 并相互交换意见。该记录每期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进行综合测算, 得出志愿者个人当期得分数。

4.3.4 总结考核

我们的量化指标以10分为基础, 当期志愿服务结束后, 将志愿者本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算出每个志愿者的得分。这个得分根据工作情况不同, 可能最后的计算会出现1 0分以上, 所以我们不限制上线, 体现多劳多得分的原则, 也是对每个志愿者工作成绩的肯定。平均得到8分以上的志愿者, 当期志愿服务结束后发给优秀志愿者证书, 并报学院表扬;得到6分以上的志愿者学期结束后发给合格志愿者证书, 上报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备案。总结和考核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是非, 掌握行为标准, 有利于强化学生获得新品质, 巩固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所获得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同时, 适当的评价也将对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龙菲.当代中国的社区志愿服务[J].城市问题, 2002.

8.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八

慈善义工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志愿服务是公民奉献爱心的道德实践。近年来,庄河市慈善总会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课题,以“学雷锋,做义工”为抓手,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领域,着力推进慈善义工志愿服务制度化,切实增强社会服务效果。

完善制度建载体

庄河市慈善总会早在2006年筹建之初,便注重慈善义工制度建设。历经8年时间,从注册登记到教育培训,从活动开展到评价激励,庄河市慈善总会形成了一整套义工管理制度,为义工志愿服务制度化夯实基础。

注册登记方面,庄河市慈善总会规范义工入会手续,建立了一表、一证、一手册的“三个一”制度:即为每名注册义工填写注册登记表,建立义工信息档案;印制慈善义工证,让义工参加活动时亮明身份;发放《慈善义工手册》,使义工了解义工服务理念和活动守则。从早入手,从细抓起,是庄河慈善义工制度化管理的根本保证。

教育培训方面,庄河市慈善总会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文化传播为推手,逐步建立完善义工培训体系。庄河市现有的143个义工队(站),在成立时均举行义工宣誓和入门培训,做到了“建立一支队伍,举行一次宣誓,开展一次培训,组织一次活动”。去年以来,庄河市慈善总会开办“慈善道德文化讲坛”6期,有计划地为义工提供道德教育与技能培训,实现义工道德素养与服务水平同步提高。

活动开展方面,庄河市慈善总会每年初印发义工工作要点和《庄河市慈善义工重点服务项目表》,统一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各义工队(站)结合实际,自主确定服务项目,创新开展义工活动,努力做到“每周一善”、“每人一善”。庄河市慈善总会定期召开义工工作座谈会,坚持统计汇报制度,总结工作成绩,交流活动经验,指导和推进义工志愿服务持续、深入、广泛开展。

评价激励方面,庄河市慈善总会推出了“四项举措”,分别是:以服务时间和服务业绩为主要指标的评价制度,以义工晋星和荣誉奖励为激励手段的表彰制度,以义工活动意外伤害险为保障内容的保险制度、以义工先进人物事迹为宣传重点的推优制度。目前,庄河义工群体中涌现张升、吕书民、颜晓静等一大批全国、省、市先进慈善人物,激发了平民崇德向善的热情。

与此同时,庄河市慈善总会注重义工服务制度的“顶层设计”,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全市慈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慈善义工服务活动的意见》《关于鼓励支持慈善义工积极参与“学雷锋”实践活动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确立慈善义工的组织载体、服务载体、活动载体,为义工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项目设计接地气

慈善义工贵在行动,重在活动。庄河市慈善总会坚持义工服务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围绕社会需求设计接地气的服务项目,策划开展各种亲民、便民、惠民的义工活动,直接将爱心服务送到社区村屯和田间地头,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义务耕收”是庄河市慈善总会发起的一项品牌义工活动,每年农忙季节,慈善义工自发地帮助一些特殊家庭春种秋收,有效解决他们的“耕收难”问题。“三无老人”衣秉举年近八旬,孤身一人生活,几亩薄田成了老人的生活来源和希望所在。2007年以来,仙人洞自然保护区义工大队与衣秉举结成帮扶对子,连续7年帮助义务耕收,不但解决了老人的最大心事,还谱写一段新时期的敬老佳话,为人们所称道。7年多来,庄河慈善义工深入乡村,先后为100多户“三无老人”和特殊家庭义务劳动,给这些受助者播下了生活的希望。

针对环卫工人缺少休息场所和服务设施的现状,庄河市慈善总会成立“环卫之家”义工站,为社区环卫工人设立歇脚点。在这里,磁化饮水机、劳保用品柜、药品箱、电磁炉乃至沙发、音响一应俱全,渴了有水喝、累了能歇脚、病了可领药,俨然就是环卫工人温馨的“家”。不仅如此,“环卫之家”义工站还创立“情系环卫”服务项目,为环卫工人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编排《环卫工人之歌》等文艺节目赞美“城市美容师”的奉献精神,彰显了义工风采和城市人文关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庄河义工服务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逐步实现民生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无缝对接。

亲情服务解难题

长期以来,庄河慈善义工为空巢老人尽孝心、为留守儿童送关心、为弱势群体献爱心,以亲情化的“三心”服务排忧解难,赢得社会各界的称赞。

慈孝敬老是义工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义工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服务空间。庄河市国奥花园小区80岁左右的“空巢老人”近百户,他们大多子女在外工作,生活无人照料。今年4月,庄河市慈善总会成立国奥花园义工站,将“空巢老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经常上门帮助做家务、买菜、买药、陪护等,还设立亲情服务电话,满足老人的应急求助。慈孝服务在弘扬孝老传统和传播慈善理念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促进了邻里守望、邻里互助、邻里和谐的社区建设。

庄河慈善义工不仅提供志愿服务,还捐款捐物为特困家庭解决燃眉之急。春节前夕,庄河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与多个义工站联合举行“暖心行动”,专程为山区10户无电视特困户捐助彩电和米、面等慰问物资,让贫困乡亲过了一个幸福年。类似的义工救助活动不胜枚举,失火家庭、重病家庭、单亲家庭……在庄河几乎每个特殊家庭,每个受灾现场,都有慈善义工奉献的身影。而在这一个个身影的带动下,“草根慈善”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如今,庄河市慈善总会按照中央文明委倡导的“把志愿服务活动做进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工作思路,先后实施敬老慰问、亲情关爱、环卫清洁、社区服务、义工耕收、特困援助等89个义工服务项目,促使义工志愿服务由“细水长流”的常态化向“静水深流”的制度化跨越发展。

9.社区义工服务心得体会 篇九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劳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参加了社区的义工服务,就很好地体现了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因此我和朋友都报名参加了2014冬季义工服务。

作为一名义工,我严格遵守义工服务的要求,坚持履行义工服务的义务,积极组织并参加多项义工活动,以实际行动来做一名合格的义工。义工这个群体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热情,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在管理员的组织分配下,我们都能有条不紊地做好相关义工服务工作。在义工服务过程中,我们互相合作,互相搭配,争取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看着同学们热情服务、忙碌的样子,我也尽我所能做好每一件事。张瑞敏曾说过一句话:“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义工服务虽然很简单平凡,但能把这些小事做好就能体现出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义工服务,不仅启发了我们在任何集体活动中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搭档团结协作以获取最大收益,还帮助我们了解实践的必要、劳动的价值,同时使我们明白只有多奉献才能寻找到使我们对受到的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义工服务是不求回报的活动,也是激发我们对公共事业投以热情的活动。参加义工服务所获得的满足感,有助于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奉献的概念了解肤浅。社区组织的义工服务,使我们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协作的优势,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实践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每个人对劳动及奉献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奉献的满足,让我们重视实践,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懂得回报社会。这不仅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而且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0.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十

重庆工商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始终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准则,能够紧密的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结合青年大学生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强的特点,着力于弘扬志愿精神,培育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积极探索新时代青年志愿者活动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实践,围绕“爱心助残”、“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助力五个重庆建设”、“情牵敬老院,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环保、低碳理念,义工在行动”、“服务赛会,回报社会”六大主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我校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以志愿服务方式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且为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辟了现实的途径,体现了共青团在实践中育人的宗旨,成为新时期我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义工.志愿服务工作上,校团委提出了关于义工.志愿者协会建设和管理实行的“五个一”工程,以及义工服务实施“五化”的工作思路。其中“五个一”工程建设是指:一套规范的管理办法、一个特色活动、一个指导老师、一个专题网站、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队。“五化”是指:义工服务服务地点固定化,服务时间灵活化,服务项目实用化,服务方式有效化,服务主体多元化。“五个一”工程和“五化”的义工服务思路给我校义工.志愿者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方向,也提出

了衡量做一名优秀义工.志愿者的标准,有力地推动了我校义工.志愿者的发展进程。

亮点一:深入开展助残活动,规范建设“爱心助残”定点基地,荣获“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称号。

残疾人现状决定了助残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援助。重庆工商大学义工志愿者协会一直秉承“有时间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的服务宗旨,以“服务大众、助残扶弱”为服务内容,以弘扬奉献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为追求目标,长期致力于帮扶残疾人的公益事业中。本学期协会延续一贯的服务宗旨,积极联系校外机构,深入开展各项爱心助残活动,系统规范的建设爱心助残基地,不仅首次在江北区天爱儿童智能发展中心挂牌成立了“爱心助残”定点基地,而且联合南坪启明星智障儿童学校、南岸区向日葵智力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现“爱心助残”已发展为协会品牌活动。今年9月,重庆工商大学义工志愿者协会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文命名为50个“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我校义工志愿者协会是唯一的一个因志愿助残成绩卓著而被授予了该项荣誉的高校志愿者组织。

亮点二:积极服务社会发展,以“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策划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在社会引起广泛反响。

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当前民生工作十件大事,为响应团市委号召,重庆工商大学义工志愿者协会联系校外基地,策划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其中江津区骆来山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由于活动类型丰富、活动质量高得到了重庆市电视台、江津区政府、区教委、区电视台、骆来山镇政府、骆来山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此外,协会还组织志愿者们参与了“情系农民工”捐军服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校外爱心辅导”活动、“梦想小支队”义务支教活动等一系列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把无私的爱和温暖的心奉献给留守儿童,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亮点三:开展各项特色活动,助力“五个重庆建设”。

重庆市政府在2008年一份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五个重庆”,即“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以此作为重庆新的战略目标。为响应市政府号召,我校积极开展各项特色活动,助力“五个重庆建设” :商务策划学院的同学们在重庆市南岸区消防支队第二中队所在驻地建立了 “消防安全教育基地”,旨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消防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师生关注消防,了解消防,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助力“平安重庆”建设;校义工志愿者协会牵头举办的预防艾滋病大型宣传活动,旨在通过漫画大赛、校内知识讲座、街头宣传讲解等形式提高了大众艾滋病防治

知识知晓率,增强公众的预防意识,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助力“健康重庆”。

亮点四:选派志愿者参与重庆市第三届运动会志愿服务活动,获“重庆市第三届运动会志愿者组织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重庆市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于9月24日晚在市奥体中心举行,我校28名义工志愿者参加了市运会开幕式的志愿服务工作,运用培训期间所学的知识为市领导、嘉宾、各区县代表团以及上万名群众提供了高质高效的服务,为市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举办贡献了力量。我校志愿者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示了重庆工商大学义工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其出色表现赢得了市领导和组委会的高度评价。由于组织工作到位、志愿者表现突出,我校获得“重庆市第三届运动会志愿者组织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吴浩等同学被评为“重庆市第三届运动会优秀志愿者”。

亮点五:情牵敬老院,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助力。

“尊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应继承和发展这一美德。各学院义工志愿者协会纷纷组织志愿者走进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与南山敬老院,看望、陪护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去关爱与温暖,并策划了大型文艺慰问演出,为老人们献上妙趣横生的文艺节目,以朝气蓬勃的青春形象为老人们带去欢乐。“情牵敬

老院”志愿服务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充分展示了工商学子良好的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活动得到各方的高度好评。

亮点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志愿者们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11.“国际志愿者日”里的特殊义工 篇十一

上午9时半,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云耕、人大副主任包信宝、副市长周太彤、政协副主席俞云波等一行就早早地来到普陀区曹杨社区“衣被银行”,领取了“义工牌”,按惯例列队接受分工后,分组参加了衣被接收、发放、整理等义工服务活动。

之后,市领导参加了有义工代表到会的“上海市国际志愿者日座谈会”。

会上,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同志指出,义工制度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发展壮大义工队伍,从制度层面培育和推进义工活动,在全社会奏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主旋律。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党团员、公职人员、大学生等都要在义工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以社区建设、社会福利、慈善救助和公益性服务为重点,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有困难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着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会上,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目前上海市民政局正在牵头为参与义工的人士制订激励机制,譬如公务员作义工,可以列入其道德范围的考核标准;大学生作义工,可以在学业上评优;而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作义工,则可以“预支”今后接受别人的帮助。

此外,有关于义工的一系列措施也将逐渐形成制度。据了解,义工招募制度、义工服务登记制度、义工培训制度、义工权益保护制度等都在——规划之中,明年将陆续露面。

12.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十二

开展义工服务工作活动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也是利国利民的善举, 尤其是对于作为社会生力军的青年人而言, 更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堂课, 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1. 开展学生义务服务工作活动是推广志愿精神,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特殊历史阶段, 家庭小型化、社会老龄化、生活区域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特征。大力倡导义工服务, 既能弘扬传统美德、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又能为社会贫困及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推动社会文明。在现阶段民众的义工意识普遍淡薄的情况下, 以学生通过自己的自愿者行动, 直接影响受助者, 受助者在接受帮助的同时也得到心灵的感化和道德的教育。此外, 义工助人为乐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人, 对增强广大民众的义工意识和道德修养起到表率的作用。2.开展学生义务服务工作活动可以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品质, 才能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而新时代的医学生, 由于生活条件好, 优越感强, 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甚至缺乏对父母的孝心, 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义工服务实践, 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工程中, 能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爱心、耐心、细心。每次义工实践活动后, 学生都会做出深刻而感人的心得体会。有学生曾在心得中这样写道:在护理老人的过程中, 我看到了人类生命的脆弱, 备受疾病折磨的老人是多么需要支持, 而给予他们力量的人就是我们—白衣天使。还有学生写道:护理老人的实践, 让我理解了孝顺的深刻含义, 为人子女应该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要为他们献上自己的爱心, 每天面对老人, 我总是面带微笑, 用我的热情去温暖他们孤独的心, 我体会到护理工作的快乐, 更感到付出远比索取更有意义, 因此我的付出换来的是老人的快乐, 老人的笑容使我感到幸福, 他们的健康长寿是我的心愿。同时, 老年公寓的护理人员爱业奉献的精神, 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真情回报社会的决心, 有利于培养医德高尚、医技高超的高素质医疗护理人才。义务服务工作并不是单向的施予, 对于义工而言,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收获到许多快乐, 激发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总之, 在义工服务过程中, 既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又让他们深入社会、接触老人、深入实践、净化心灵。3.开展学生义务服务工作活动可以帮老助残、奉献爱心、回报社会。青年义工与社区、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的老人接触, 与老人们交流、谈心、唱歌、陪老人逛街、游公园;在生活上精心的互利和照料, 为老人洗头、洗澡、喂水、喂饭、清洁大小便, 尤其是对临终老人更是关怀备至, 情感支持, 人性关怀, 义工的到来, 使这些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充满欢声笑语, 让临终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旅程沐浴阳光, 忘却痛苦, 坦然面对死亡, 带着微笑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不是子女胜似子女就是老人对义工奉献精神的高度评价, 他们的善举, 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和扶贫帮困, 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体现了人间的真善美。

(二) 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的发展情况

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的医学院校, 一直重视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 一批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师生就已在学校附近的社区、敬老院开始了义工服务的尝试。可是单凭自愿者的热情是不够的, 还需要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 对服务对象有一定的认识, 掌握有效的沟通途径, 了解活动场所的环境和遵守相应规章。在实践的初期, 活动基本是由学生或个别教师自发组织, 缺乏合理有效的筹划及基本的培训监督的机制和部门, 因此,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 甚至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 组织者未与服务单位负责人联系就直接派自愿者去开展服务活动, 或者活动策划者对被服务的人员和场所不了解, 安排的人员过多, 服务时间过长, 自愿者不遵守相关章程等现象时有发生, 影响了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和员工的工作, 他们对此产生了反感, 甚至认为, 养老院变成学生们消遣娱乐的场所, 义工服务只是冠冕托词, 是学校变相获取资本和扩大社会效应的途径, 这样既挫伤了自愿者的积极性, 又使被服务对象产生抵触情绪, 完全背离了义工服务的宗旨和初衷, 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必须有组织有计划规范地开展义工活动, 将这项工作纳入正式日程, 建立完备的章程, 规范活动流程, 设立服务技能培训和自愿者审核的相关部门, 培养一批有爱心、有技能、有组织、有纪律高素质的青年学生自愿者, 让他们从思想到行动都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 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

(三) 开展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的宗旨

其一,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传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弘扬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社会道德, 建立互助协作互爱的和谐社会。其二, 服务社会、传播文明, 以帮老、助残为己任, 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老人伸出援助之手, 尤其是对于临终的老人, 更应体现人性化的关怀, 让他们在人生最后的历程中感怀仁爱和温暖。其三, 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 使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 发挥个人潜能, 成为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生力军。

(四) 开展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 开展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的内容。

(1) 为高龄老人提供精神慰籍。每逢重大节日 (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 , 团委组织义工到公寓慰问演出, 和老人共度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 陪同老人游览市区景观、去超市购物等活动。义工们为老人读书报、唱歌、代写书信、代交费, 与老人交谈, 倾听他们的心声, 协助医护人员对智障、语障老人进行康复训练等, 尽可能满足老人的身心需求。 (2) 为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 包括洗头、洗澡, 喂水、喂饭、解二便、基础康复治疗 (推拿按摩) 、褥疮预防、病情观察等。 (3) 为临终老人提供善终服务, 包括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对临终老人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和心理辅导, 使他们坦然面对死亡等。 (4) 环境清洁工作, 打扫庭院、拖地、檫窗、浇花、清洁卫生死角等。 (5) 社区服务, 深入小区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上门测血压、推拿按摩等服务, 还对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问卷, 建立健康档案和高血压随访卡。 (6) 无偿献血。

2. 开展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的形式。

开展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的形式多样, 但可大致归纳为几种: (1) 集中稳定型。利用寒、暑假、十·一长假, 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选拔出一批有爱心、工作表现出色的学生干部组成义工服务小分队进住老年公寓, 特点是:服务时间长、时段集中, 新老义工更替过渡平稳;利于老人与义工情感交流互动, 从而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这种形式颇受老人和员工的欢迎。 (2) 接受教育型。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学校在课时的安排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将社会实践课列为必修课, 在校学生可集中安排40个学时的为老服务。此类型灵活机动, 参与人数多、覆盖面广、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但存在着服务时间短、时段零散、义工更替速度快等问题, 给敬老院义工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3) 自由分散型。此类形式用于义工服务小分队的老队员, 他们在实践活动后常常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在他们返校后, 仍与老人保持密切的联系, 利用休息日去探望老人, 继续为他们服务, 甚至在毕业以后还与老人书信联络, 亲如一家。

(五) 开展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的管理要求

1. 院校领导高度重视, 努力打开义工工作新局面。

学校必须重视义工服务工作, 把它纳入正规的日常工作, 确保开展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顺利进行。如领导身体力行,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给青年人树立榜样, 利用双休日到老年公寓为老人服务, 视公寓的老人为自己的父母, 为他们倒水、喂饭, 陪老人散步, 与老人亲切交谈, 关心老人的起居饮食、了解老人家庭情况, 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 悉心听取老人的建议和意见, 在管理工作中以最大限度满足老人需求为基点, 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 掀起人人争当义工, 大家都献爱心的热潮, 推动义工工作的发展。

2. 院校建设综合管理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 学校的义工服务工作已经由过去团委单纯组织的一种活动, 发展到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系, 即由学校团委发动组织、教务科安排、学生科具体管理、养老院护理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系, 制定了义工培训、管理考核、激励制度, 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 涵盖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3. 加强管理队伍工作的建设。

(1) 做好开展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的培训。养老院的服务对象为高龄老人, 大部分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相当一部分为临终老人, 是特殊的弱势群体。义工单凭借热诚是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 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博大的爱心, 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和基础护理技术。因此, 义工在进行具体工作之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 培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在学校由学生科、院团委进行相应的纪律、礼仪方面的培训;进入养老院后, 由护理部进行岗前培训。 (2) 做好开展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的考核管理。学生义工服务工作进点后, 首先要填写义工登记表, 由义工组长与公寓护理部沟通联系, 公寓则由副院长—护理部主任—区护士长—护理小组组长对义工进行系统连续的教育管理, 护理部与学生保持联系, 及时反馈信息, 学生科的分管教师定期下点检查指导, 形成一个有效管理体系。义工活动结束后, 由护理部总结, 组织义工讨论、写心得体会, 并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义工进行考评, 评选优秀义工并纳入学生档案, 作为操行评定和评选三好生的依据, 优秀义工学院将择优推荐工作。

摘要:文章认为, 医学院校学生开展义工服务工作活动有重要意义。开展学生义工服务的内容有为高龄老人提供精神慰籍、提供生活照料、提供善终服务、无偿献血、社区服务等, 形式有集中稳定型、自由分散型、接受教育型等, 同时加强对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的管理。

13.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十三

各位领导,同志们,义工朋友们,志愿者们:

大家上午好!

为进一步倡导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弘扬社会文明新风,积极服务“幸福自贡”“和谐贡井”的建设,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XX市SS义工联合会SSS社区义工服务站”成立授牌仪式。莅临大会的领导有,团市委副书记SS,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SSS,区人大副主任XXX,区政府副区长XX,区政协副主席XX。我提议,请用我们最热烈的掌声向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区创新办,区文明办,筱溪街党工委书记,市义工代表,贡井区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代表,还有来自青杠林社区小朋友们。

今天活动共有四项:

一是团市委副书记XX授牌;

二是志愿者宣誓;

三是义工代表讲话;

四是胡小波书记讲话。

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团市委副书记XX为青杠林社区“义工服务站”授牌。

请自贡市灵犀义工联合会会长XX,青杠林社区党支部书记上台接牌

下面进行宣誓。请大家举起右臂。

我自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我承诺: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者精神,传播志愿者文化,为建设平等友爱、互助文明的和谐自贡,贡献力量。

宣誓人:(XXX)宣誓结束。

〃〃〃〃〃〃〃〃〃〃〃〃〃〃

活动进行第三项,请自贡市灵犀义工联合会代表发言。

〃〃〃〃〃〃〃〃〃〃〃〃〃〃

活动进行最后一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胡小波书记讲话。〃〃〃〃〃〃〃〃〃〃〃〃〃〃

同志们,义工朋友们,志愿者们,胡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广大义工和志愿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我提议,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胡书记为我们提出殷切希望。

14.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计划 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金川区崇德之区建设,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文明素质,为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活动内容

1、以“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志愿服务。以普及文明礼仪、维护社会秩序、提高服务水平、改善人文环境、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大兴文明礼仪之风。辖区各级文明单位要率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要将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与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崇德之区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真正使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造福居民、造福社会。

2、以“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助老扶弱志愿服务。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活动主题,以辖区高龄空巢老人为服务对象,精心构筑以社区为主导,以小区为依托,以志愿服务工作站为纽带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志愿者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保健、心理抚慰、应急救助、法律援助、文体健身、综合服务”七项关爱行动,努力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新型服务。要定期或不定期到敬老院和托老所为老人们理发和生活照料(洗脚、语言交流、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保健护理)让他们感受党和政府及社会送来的关怀和温暖。

3、以“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帮助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采取结对帮扶,定期服务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心理、教育、卫生等方面的辅导。通过组织爱心捐赠等方式筹资筹物,协调多方力量,合力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爱心书屋”、等留守儿童活动场所,充分整合社会有效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成长环境。同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学志愿服务,为辖区留守儿童的学习提供保障。

4、以“讲文明、践礼仪,小手拉大手”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以加青少年养成教育和提高广大家长文明素质为目标,以“以小带大,牵手文明”为主题,大力开展“讲文明、践礼仪,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带动家庭、拉动社会,营造文明共建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小小环保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暑(寒)假期,组织青少年学生到街道和小区拾捡“白色垃圾”和清除乱贴乱画。二是开展“文明风尚”志愿服务活动。为增强少年儿童的文明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鼓励少年志愿者们查找身边不文明行为,提倡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解决“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随手涂画”等问题,以学生的行为影响家长,将学校教育逐步延伸到小区、家庭,告别不良行为。三是开展“小手拉大手、建设文明家庭”活动。印发《“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告家长书》,由青少年学生带回家,将文明和谐的理念传播到家庭、小区,倡议家长学习文明守则,改正不良习惯,做文明人;开好“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向家长捎句话”文明行动主题班队会,引导、组织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与家长一起学习文明公约,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与家长“手拉手”共建文明家庭。

5、以志愿献血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爱心奉献志愿服务。通过开展宣传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志愿献血活动中来。为无偿献血者以及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倡导人道主义救助精神,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组织青年志愿者等志愿者团体开展义务献血活动,为广大居民做表率,培养志愿者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树立志愿者良好的形象,弘扬新时期志愿者优良的品质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6、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节日文化志愿服务。为引导人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着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浓厚节日氛围,更好地凝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组织志愿者队伍在辖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要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特殊节日为契机,以群众广泛参与为关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组织志愿者队伍深入群众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传统节日民俗和文体娱乐活动,把经典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民俗和地域文化融入节日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我们的节日”活动,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熟悉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7、以“全民健身”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健康生活志愿服务。

通过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一是调动广大专业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参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利用他们丰富的体育专业技术知识,向广大群众讲解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理念。二是适当拓展“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以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为契机,开展“全民健身月(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体育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8、以“文明交通行动”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出行志愿服务。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伍,在上下班高峰期时,各交通路口要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者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同时,各公交站点要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者维护乘客上下车秩序,使文明交通行动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发放交通法规宣传单、文明卡,劝导行人文明出行,使广大市民,充任认识到文明交通带给我们的重要性,从而来倡导市民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要深入车站、机场、景区、公园、广场、大型商场、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做好劝阻市民不文明行为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驾驶、礼让行人”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使每个人都成为文明市民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

9、以“六进小区”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小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道德、礼仪“六进小区”主题教育,宣传文明理念、传播礼仪知识、服务群众生活,引导居民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组织小区志愿者担任保洁员和卫生监督员,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清扫路面垃圾,保持小区干净整洁;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要在本单位院内外种树种花种草;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治安巡查、禁赌禁毒和防范违法犯罪等工作,完善群防群治网络;组织老年志愿者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对未成年人上网进行监管,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组织专业志愿者普及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提高居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工作要求

1、加强引导。社区干部职工要正确认识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号召广大志愿者通过奉献和付出、通过爱心和善举,在帮助他人、温暖他人中实现个人价值,为推动社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2、加强领导。社区要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好宣传发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同时,要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确保志愿服务有方向,展示风采有舞台。

3、精心部署。社区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实施、狠抓落实、突出创新,要在志愿服务理念宣传,志愿者队伍拓展、组织管理、开展活动上下功夫,确保志愿服务活动贴近实际、富有成效,真正能为群众排忧解难,雪中送炭,能够切实提高全民素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4、提供保障。社区在确保志愿服务活动效果的同时,切实为活动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交通道路上开展活动和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必须设专人负责安全防范,防止出现意外伤害及其他问题。

5、做好宣传。社区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宣传栏、微信、微博、QQ群等宣传介质的作用,大力宣传报道,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取得的实效和志愿者感人事迹,尤其要注重挖掘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开展的浓郁社会氛围。

15.江门社区义工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十五

1982年维也纳老年问题世界大会,将60岁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起点年龄,在此基础上,按照生命阶段将老年人划分为低龄老年人(60岁~70岁)、中龄老年人(70岁~80岁)、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按此标准,目前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近2000万,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可能会超过1亿。面对严重社会老龄化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志愿服务过程中,低龄和高龄的定义应更加灵活和实际,不能仅界定于生理年龄,而更多的应以老人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参与意愿为参考因素。

二、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社区志愿服务的可行性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2013年年底曾表示,全国各级老龄机构要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鼓励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帮助失能老年人,组织老年互助队,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贡献。

从表面上看,吴玉韶提出的建议和观点势必会引发公众质疑。但是,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来看待“老年人服务老年人”的问题,也许就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第一,吴玉韶提出的建议,并没有独立于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之外,也就是说,只有在社会做好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去谈“老年人服务老年人”。

第二,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帮助失能老年人,未必就是为了金钱。对于低龄老年人而言,参与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活动,丰富自己的时间即是“积极老龄化”。无论如何实现老年人的健康发展,都是通过有所为来实现,而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社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队是社区参与的重要表现。“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实行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一方面能使老年人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实现社会和谐。

第三,广泛的社会支持。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社会的广泛支持,缺乏了社会支持的政策制度是站不住脚的。除宏观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赋予“低龄助高龄”一定的合理性之外,在微观上,低龄和高龄家庭的广泛支持使得“低龄助高龄”更具有现实性。

随着空巢家庭的增多导致家庭中照顾人手的缺少,以及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态度,单一依靠家庭或亲属成员的照顾,很难保证居家养老的质量。时下最普遍的弥补方法便是雇佣钟点工和保姆,这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存在信任和安全问题。所以,安全、可心和低成本的服务是低龄老人和享受服务的高龄老人和老年家庭共同的渴求。而“低龄助高龄”因地缘性和稳定性,即参加志愿服务的低龄老人和享受服务的高龄老人,大多数是生活在同一个社区,相对比较熟悉以及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稳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符合子女和老人的期待。另外,对于低龄老人家庭而言,由于自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既充实了自己的闲暇生活又愉悦了身心,继而减少了对子女的依赖,使得低龄老人的子女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利于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再就是,“低龄助高龄”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无形中督促子女尊老敬老,有利于孝文化的弘扬。

三、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社区志愿服务的优势

通过“低龄助高龄志愿服务的可行性”的阐述,得出无论是出于“积极老龄化”的要求还是老人自身的活动需求,都为“低龄助高龄”社区服务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现实依据。政策上的鼓励和实际上的需求,都可转化为低龄老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照顾高龄老人的外部优势。而作为供方的低龄老人是否有能力提供和满足这项需求值得探讨,下面将从低龄老人群体自身在参加“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所具备的优势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

第一,身体素质良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的普及,人们的身体素质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以华北石油局第四物探大队离退休职工和家属为例,低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非常健康和比较健康的人数占到35%左右,认为健康在一般水平之上的占65%左右。多数老年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能够适应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见,低龄老人有为社区志愿服务作贡献的身体条件。

第二,思想素质优势。当代的老年人大多数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重重考验,不仅见证了国家的风云变幻和兴旺发展,也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磨砺了坚强的意志。受时代的影响和号召,大多数老同志具有奉献的精神和习惯,在现实生活中,乐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且自愿无偿地奉献力量,希望继续在社会上发光发热。

第三,知识经验丰富。科学研究表明,老人的智力和体力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而衰老并非全面的,认知、记忆力和推理能力最先衰退。但智慧可以在官能衰退的一定程度内继续发展,低龄老人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而且可以理性驾驭自己的智慧和才干,继续为家庭和社会服务。

第四,闲暇时间充足。老年闲暇是特指个体自60岁到临终前的全部活动时间。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花费在家庭生活中的时间较少,加之我国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较早,老年人的闲暇空余时间较充足。而由于市场就业压力的增大,很难满足一部分健康、低龄老人的再就业愿望。在某种程度上是人力资本的浪费。

第五,同辈群体的优势。同辈群体又称同伴群体或同龄群体,是非正式的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主要是指在相同年龄层次上,地位大体相似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群体,其成员一般是在有某些共同经历、共同情感、共同爱好、共同观点或共同心理的基础上而结合起来的。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同属老年人群体,在应对衰老的过程中,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经历使其在情感上更易接近。在理解高龄老人需求和提供适合的服务方面,感同身受更能提高服务质量。

由此可见,作为服务提供方的低龄老人,有能力、有优势向高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四、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操作性

有了“低龄助高龄”可行性的保障,开展“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已然具备了开展活动的可操作性,但如何开展好活动,就要考虑其服务内容的适宜性和明确性,老年人群可以在社区志愿服务的许多方面大有作为,如通过培训或组织有特长的老人开展社区矫正、科普宣传、法律援助、防灾救灾、社会监督和道德教育等活动。“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既要体现出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又要保证服务的可操作性。为此,“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可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生活照料方面。“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具体的项目可包括送餐上门、上门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晒被、个人清洁、上门助浴、外出助浴、陪诊服务、陪同购物和代理代办等。

第二,精神慰藉方面。随着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增多,加之大多数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自我修养不高,对精神慰藉和情感交流十分渴求。“低龄助高龄”社区志愿服务可开展上门聊天、讲书读报以及组织“谈古论今”“追忆往昔”等集体演讲活动。

第三,休闲助乐方面。一方面由于高龄老人的身体素质较差,另一方面高龄老人自身的知识水平较低以及对现代科学技术熟练掌握较少,在休闲娱乐方面想做而不能做的太少,低龄老人可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高龄老人实现“实心计划”,比如,书法绘画、养花鱼鸟、插花茶艺、垂钓棋艺、踏青散步等等。

以上多方面论证说明,很多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但精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却相当贫乏。如果让其加入老年人组织或和其他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就可以让他们寻找到精神慰藉。当然,我们急需要做的就是要对老年人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改变“侍候人不光彩”的传统观念。

上一篇:财务工作的收获与反思下一篇:经典操作题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