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2024-07-01

小蝌蚪变青蛙教案(共9篇)

1.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篇一

《小蝌蚪变青蛙》体育游戏教案设计

体育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2.发展幼儿平衡及双脚并拢向前跳跃的能力。

3.练习在宽15――20厘米的平行线中间走和跳跃。

活动准备

1.课件:蝌蚪变青蛙

2.青蛙头饰

活动进程

一、导入

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

二、展开

1.游戏:青蛙跳。

教师:小朋友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们今天来玩一个“小蝌蚪变青蛙”的游戏。

(1)启发幼儿双脚向前跳

(2)示范讲解双脚向前跳的动作要领,幼儿分散练习。

动作要点:身体前倾,用力向前方跳起,落地时屈膝缓冲。

2.游戏:小青蛙变蝌蚪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4组,站在起跑线后,一起念儿歌:

小蝌蚪游啊游,

摇摇尾巴点点头,

长大变成大青蛙,

荷叶上边跳着走。

儿歌念完,第一位幼儿扮小蝌蚪做鱼游,在平行线中走,

走到终点拿青蛙头饰带上,再扮青蛙从荷叶上双脚跳跃回到起跑线,依次进行,

以速度快的一组为胜利者。

规则:依次接力进行,要求幼儿尽量不踩线。

(2)请一组幼儿示范游戏。集体游戏2――3遍。

引导幼儿双脚向前跳时轻轻落地。

3.放松游戏:小蜗牛

好朋友手拉手,一个跟着一个走,走啊走,皮球变成大蜗牛。

三、活动结束

总结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和小组。

 

2.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篇二

设计意图: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在这温暖的季节里,青蛙妈妈钻到水里开始繁育她们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一神奇的变化去探讨小蝌蚪变青蛙的奥妙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课件《小蝌蚪变青蛙》,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来源:屈,老,师教.案网"(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3.小蝌蚪变青蛙教学反思 篇三

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都深深的投入到游戏情境中去,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

他们很爱玩这个游戏,游戏开展的效果很好,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尤其在结尾部分我设计了王奶奶为青蛙宝宝开西瓜宴这一情景,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通过努力所取得的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4.《蝌蚪变青蛙》中班教案 篇四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在了解青蛙的过程中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青蛙以及小蝌蚪图片、青蛙的叫声、小蝌蚪找妈妈课件、青蛙成长过程图、视频音乐《小青蛙》、幼儿每人一份青蛙成长袋、青蛙头饰)

活动重难点:

掌握青蛙变化过程中的6个主要过程

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经验再现――欣赏故事――讨论交流――游戏巩固――音乐律动――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与我们大家一起活动,它是谁呢?快来听一听吧!”

2、多媒体课件演示并播放小青蛙的叫声,幼儿猜出小青蛙。

3、课件演示小青蛙吃害虫的动态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二)提出问题,引出质疑: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谁吗?幼儿说一说。

2、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幼儿观察并说出小蝌蚪的特征。

3、出示青蛙图片:小青蛙长得又是什么样子呢?幼儿说出青蛙的特征。

4、师:真奇怪,小蝌蚪和小青蛙长的一点也不像,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课件演示并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1、多媒体课件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变化过程。

2、幼儿讨论交流:青蛙的变化过程

3、重点讨论青蛙前腿与后腿长出的先后顺序

(四)再次通过播放课件验证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身体的变化,幼儿观察。

(五)排队游戏巩固:幼儿按照已有经验把青蛙的生长过程按序排列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活动:多媒体课件演示青蛙成长过程图并总结青蛙生长过程。

(七)音乐律动:小青蛙(多媒体演示)

1、教师与幼儿分别带青蛙头饰听音乐律动;

2、提问幼儿:通过歌曲了解到青蛙有哪些本领?激发幼儿爱护青蛙的情感

3、教育幼儿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要要保护小青蛙。

(八)活动延伸:今天我们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他的本领,你们喜欢他吗?你还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生长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快去做一个调查吧!

教学反思:

5.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篇五

活动名称:蝌蚪变青蛙

活动目标:

1.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图片录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二、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3、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三、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1、师:真奇怪,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那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变青蛙》。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它从泥洞里慢慢的爬出来,伸了伸腿,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碧绿的水草上产下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产下的卵,慢慢的活动起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

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过了几天,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了,不见了,小蝌蚪变成了一只只非常可爱的小青蛙了。

3、教师边讲故事边播放课件。

4、提问: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了什么?

卵慢慢变成了什么?

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又长出什么,什么不见了,最后变成了什么?

5、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6、幼儿为蝌蚪成长卡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7、教师和幼儿共同摆放蝌蚪成长卡,巩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8、游戏:蝌蚪变青蛙。

四、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1、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2.青蛙吃什么?(蚊子、苍蝇和田野里的许多害虫)

五、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

(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青蛙是怎样捉害虫的?

(青蛙的嘴巴里会分泌一种黏液,当看到有害虫时,它就会伸长舌头将害虫粘住吃掉,如果离它远的话,它就会轻轻的跳过去伸长舌头将害虫粘住吃掉。)

3、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4、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不要做伤害青蛙的行为。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都要保护它。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6.小蝌蚪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2)初步认识了解四格绘画形式。

(3)德育渗透:懂得遵守纪律,团结协助及安全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相似形的组合与绘画。(2)四格绘画的再创作。

六、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激发联想、初步感知——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畅谈构想、引发创新——自主绘画、巡回辅导——学生小结、老师归纳。

七、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提示课题。

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板书:小蝌蚪)

(2)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新课。

提问:同学们,能告诉我,这节新课要学些什么吗?

肯定学生的想象,提问:你觉得我们今天学习的绘画跟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引出四格绘画的概念。

拓展欣赏两组四格绘画作品,让学生加深对这类画种的印象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入新课。

(3)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小蝌蚪》精彩的动画,让学生边欣赏片中的形象,并引导学生进入蝌蚪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联想。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小蝌蚪》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小蝌蚪,学生伴随欢快的节奏而展开联想,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活动:每组让两名学生上台作画:其中一学生负责画一颗黑豆,另一学生上台尝试将黑豆添画成小蝌蚪(让学生体会协作画画的乐趣)。

观察分析画面上的“小蝌蚪”,对比分析哪只小蝌蚪最象“小蝌蚪”。不象的小蝌蚪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讲评后出示蝌蚪和青蛙的相片,略讲其关系,渗入安全教育。

课件出示课本图例:

片段一: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师: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生1:做运动,锻炼身体。生2:吃早点。生3:玩耍。

师:我们注意到了,这里可不我们刚才在黑板上画的单只小蝌蚪,是一大群。它们起床后列队出发。看得出,小蝌蚪们是非常守纪律的动物。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让学生画独立绘画成群的蝌蚪,之后进行小组评价,推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并说明画得好的理由,最后再由老师讲评。

(注意强调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蝌蚪。渗透建立单个和群的概念,了解蝌蚪的组合可以有疏有密。)

片段二: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 师:如果他们继续旅行,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生1:小蝌蚪会去找妈妈。

生2:小蝌蚪迷路了,遇到乌龟后被乌龟送回了家。生3:小蝌蚪又聚在一起旅行。„„

(5)作业:大胆想象,完善小蝌蚪的第四格作品。(老师巡回辅导,展示优秀作品,鼓励想象独特的同学)

八、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归纳小结。从儿童的绘画心理出发,借以小蝌蚪旅行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故事中对蝌蚪这一点状物的组合形成感性认识和再创作。

四、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以相似形的组合为主要表现元素的的表现性绘画课,通过教学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形成认识、理解并进行绘画创作。但更根据其理解和接受能力,巧妙地向学生渗透了相似形的组合随意而有趣、多样和多变的绘画基本知识,柔化处理知识问题,使得学生在充满童趣的学习活动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五、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表现、自主创作。在两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感情的投入,又要考虑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活动一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组合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大胆表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应发挥情趣性强的特点,让学生能在充满童话的意趣中愉快地参与学习。

六、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激发联想、初步感知——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畅谈构想、引发创新——自主绘画、巡回辅导——学生小结、老师归纳。

七、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提示课题。

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打一动物)(板书:小蝌蚪)

(2)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新课。

提问:同学们,能告诉我,这节新课要学些什么吗?

肯定学生的想象,提问:你觉得我们今天学习的绘画跟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引出四格绘画的概念。

拓展欣赏两组四格绘画作品,让学生加深对这类画种的印象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引入新课。

(3)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小蝌蚪》精彩的动画,让学生边欣赏片中的形象,并引导学生进入蝌蚪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联想。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小蝌蚪》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小蝌蚪,学生伴随欢快的节奏而展开联想,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学生活动:每组让两名学生上台作画:其中一学生负责画一颗黑豆,另一学生上台尝试将黑豆添画成小蝌蚪(让学生体会协作画画的乐趣)。

观察分析画面上的“小蝌蚪”,对比分析哪只小蝌蚪最象“小蝌蚪”。不象的小蝌蚪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讲评后出示蝌蚪和青蛙的相片,略讲其关系,渗入安全教育。

课件出示课本图例:

片段一: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师: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生1:做运动,锻炼身体。生2:吃早点。生3:玩耍。

师:我们注意到了,这里可不我们刚才在黑板上画的单只小蝌蚪,是一大群。它们起床后列队出发。看得出,小蝌蚪们是非常守纪律的动物。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让学生画独立绘画成群的蝌蚪,之后进行小组评价,推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并说明画得好的理由,最后再由老师讲评。

(注意强调画出往不同方向游的蝌蚪。渗透建立单个和群的概念,了解蝌蚪的组合可以有疏有密。)

片段二:旅行的队伍被打乱后,小蝌蚪们怎么办呢? 师:如果他们继续旅行,你猜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生1:小蝌蚪会去找妈妈。

生2:小蝌蚪迷路了,遇到乌龟后被乌龟送回了家。生3:小蝌蚪又聚在一起旅行。„„

(5)作业:大胆想象,完善小蝌蚪的第四格作品。(老师巡回辅导,展示优秀作品,鼓励想象独特的同学)

八、课堂小结:

7.小蝌蚪小班教案 篇七

绘画是一门艺术,是通过视知觉来进行的。知觉本身包含着思维,所以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绘画是一种特殊的理性活动,是一种把感性形象和具有一般共性的概念融合在一个统一的认识性陈述中的理性活动。所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尤其是对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教师要加以肯定和引导。因为在新《纲要》中也这样强调:“要鼓励幼儿敢于创新,创新是发展幼儿潜力的最好途径。”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培养好幼儿的创新行为呢?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儿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我将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使他们知道了青蛙确实是小蝌蚪的妈妈以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没有变化。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我就思考让幼儿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喜爱的小蝌蚪。小班幼儿由于才开始接触美术,他们更多是利用画笔来表现他们的感受。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表现自已的生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表现,如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画---《小蝌蚪》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2)教师: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游泳时可调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往不同方向)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

a.请幼儿来添画尾巴。

b.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c.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案:

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6、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1、这一活动主题源于幼儿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关注,它不同于通常以知识结构或学科结构考虑教学内容的做法。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参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为特征的,符合新纲要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本活动以其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情境符合幼儿爱想象的心理特点,接着,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情节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态的变化,并把帮青蛙妈妈找蝌蚪宝宝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当幼儿把自已画的小蝌蚪全部送给青蛙妈妈并和青蛙妈妈一起做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目标。

8.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 会认“灰”,“迎”,“阿”“姨”“追”“顶”“披”“鼓”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什”

“么”“变”“条”等6个字,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强化理解“迎”、“追”的意思

准备;

1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简笔画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泛读课文,教学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出示多媒体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大声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等一下我们再来讨论这些生字,当然同学们对不认识的生字还可以怎么样认识它?(生:问老师、拼音认读、问同学、查字典。。。。)

你们说得对,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要借助各种方法去主动解决问题,那现在同学们就开始读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生开始阅读)

2.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生字】

huī

灰:指认什么是灰色,再让学生发散说说还知道什么颜色

yíng

迎:先让学生理解走之底的意思是需要用到脚的,理解什么是迎,让学生表演

zhuí

追:让学生表演

ā yí

阿姨:连词教学

dǐng

顶:丁+页=顶,组词(如:头顶,顶着)

鼓: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鼓吗,让学生看插图了解鼓的特征。

有:反义词“无”

什么:连词,组句(如: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变:组词(如:变化,变亮,变脸)

条:初步让学生认识条为量词,说鱼时可以用“一条鱼”来说

鲤(lǐ)鱼: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披: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

碧绿: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春天,树子披上了碧绿的衣裳。)

shāng

衣裳:“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学得真好!那我们把上面的生字齐声读一遍。

(生读)

我们读生字读得不错,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现在老师让大家开小火车念,大家可要集中注意力了,其他同学要负责监督看谁读错了,你们愿意试试吗?

(生:愿意)

二、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们掌握的可真不错,那同学们齐声朗读我们的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标出这些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的妈妈?他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三、理清层次,分段

1.你们课文读完了,你们找出答案了吗?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6个)

2‘那看看大屏幕,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呀?(生:鲤鱼妈妈、乌龟)

3.那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他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也回答了老师出的问题,那你们可以回答老师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学生归纳)

4.其实大家看我们的课文,第一段写的是什么?( 生:池塘有一群小蝌蚪、介绍小蝌蚪、小蝌蚪的样子)

对。第一段我们讲了小蝌蚪样子,这是在讲小蝌蚪找妈妈之前的事,对不对?(生:对) 那我们课文的第二段与第三段讲的是什么呢?(生: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

那最后几段呢?(生:小蝌蚪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并和它们一起去捉害虫)

5.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6.学习第一部分(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1)同学们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自然段,大家先齐读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读得真不错。你们谁来告诉我,小蝌蚪是怎么样的?你来说,我来画好吗?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是这样吗?

生:不对,尾巴太短了。

师:噢,那就这样吧,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奇怪了,书上为什么不说“长尾巴”,而要多加一个“长”字,变成“长长的尾巴”?生:因为长长的尾巴比长尾巴感觉还要长一点,更加生动一些。

师:对,这样写会使原来的句子显得更加生动,那你们能举一反三吗?

师:大脑袋

生:大大的脑袋

师:宽嘴巴

生:宽宽的嘴巴

师:黑身子

生:黑黑的身子

师: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你们来做做看。【让学生做手势】 生:做动作

师:你们看这个生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甩)

你们做的动作和字很像的,瞧,这竖弯钩多像一条尾巴!我 们的中国字多有趣。写一遍好吗?

生:写甩

师:恩!你们学得可真好!你们看,【多媒体】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生:一只

师:现在呢?

生:十二只!

对,这里有好多好多小蝌蚪,数也数不清,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呢?

生:一群!

真能干!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大家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下课。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与第一自然段,并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小蝌蚪。我们知道,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也不例外,可是,我们这篇课文里的小蝌蚪找不到他们的妈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结合你们昨天学到的知识,可以告诉我我们的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吗?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它的妈妈是谁吗?

生:青蛙。

师:对,看来你们的课外知识积累的很好,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小蝌蚪与青蛙,青蛙长着大大的脑袋吗?

生:没有。

师:青蛙长着黑灰色的身子吗?

生:没有。

师:青蛙甩着长长的尾巴吗?

生:没有。

师:他们俩长得可真不像,难怪小蝌蚪不认识他的妈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他的妈妈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生读)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看,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哇游,过了几天,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对,长出了两条后腿

【多媒体出示】

1.那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第二自然段,想想,小蝌蚪找谁打听妈妈了?

(生:鲤鱼妈妈)

2.对,小蝌蚪游呀游呀,它们遇见了鲤鱼妈妈。它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

(生:想起自己的妈妈。)

3.对,他们想到自己的妈妈,小朋友们,你们能体会这时小蝌蚪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吗? (生:思念、难过)

4.那,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那种思念难过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5.说的真好,那你们结合小蝌蚪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6.现在我来当鲤鱼妈妈,再请两个小朋友做小蝌蚪,你们来向我打听你们的妈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表演的时注意小蝌蚪在看见鲤鱼妈妈时用了个什么动词?(迎)

7.同学们觉得他们表演得好吗?

(同学们,你们刚刚看了两位同学的表演,再看看我们课文的插图,你觉得“迎”是什么意思?

(引出“迎”的意思:面对面的走到一起)

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同学们,我们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了青蛙长什么样

(生:四条腿,宽嘴巴)【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哦,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知道了它妈妈原来有四条腿,宽嘴巴,于是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哦,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多媒体出示】

(2)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游哇游,他们遇见了谁呀? (生:乌龟)

(3)这时小蝌蚪与乌龟发生了什么事啊?用课本上的语言告诉我。

(生: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4)指导朗读。

(5)这一段了的“追”是什么意思啊?同学们结合我们课文里的插图理解。“追”和“迎”有什么区别?

(6)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

(7)那乌龟是他们的妈妈吗?为什么呢?

(8)师总结:小蝌蚪的妈妈是四条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所以乌龟并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9)那乌龟说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10)那同学们再把这两段齐读一遍。

2、学习第三部分。

(1)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本篇课文的第三部分,他们对应的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啊?

(2) 那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它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多媒体出示】

(3)小蝌蚪遇见了一只大青蛙,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生:因为它有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4)同学们,你们想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5)你们说得都很好,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青蛙的话。谁来试一试?

(生: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你们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告诉我青蛙的样子吗?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板书】

(6)这个句子可真美啊!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

(生: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7)这些是写青蛙身上颜色的词,你们再看,写青蛙的动作也是很有讲究的,同学们找找用了哪些词?

(生:蹲披露鼓)

【板书:蹲披露鼓 】

(8)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但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生:意思就不一样了)

对,意思就和之前的`句子不一样了。我们课文可把青蛙写得真美真可爱啊,你们喜欢这样的青蛙吗?

(生:喜欢)

(9)那你们带着对青蛙喜欢的心情再齐读这一段话。(指导朗读)

(10)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 它发生了什怎么的变化呢?

【多媒体】

(11)你们可以把小蝌蚪尾巴不见了的这一段读一遍吗?

(12)已经是什么意思?自己结合课文想一想。

(13)小蝌蚪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三、收尾,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篇课文可算是学完了。你们再一起朗读一下全文。

2.同学们看看我们黑板上描写青蛙的语句,把我们的青蛙写得可真美!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多媒体】

3.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又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师:小蝌蚪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2、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一)教学字、词。

1.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读)

2.自学生字。反馈:学会了什么?

3.师重点教:

蹲——右半部笔画。

鲤、蹲——左半部最后——笔为提。

鼓——左上部上横长下横短。

碧——王大娘、白大娘,并排坐在石凳上。(谜语)

4.生字连词读。

5.书写生字、指导

第一课时

一、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大脑袋,圆肚皮,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⑴ 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⑵ 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⑶ 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结合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⑴ 师:这群小蝌蚪在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⑵ 师:小蝌蚪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 在课文中把描写小蝌蚪的样子画出来。

(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⑶ 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⑷ 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

(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⑴ 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⑵ 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⑷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条后脚。

找→鲤鱼

⑸ 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⑹ 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⑺ 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⑴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⑵ 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⑸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⑹ 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⑴ 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⑵ 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⑶ 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⑷ 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⑴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⑵ 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三、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课件出现练习:填一填。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2.拓展:青蛙是捉害虫能手,我们应怎样保护青蛙和小蝌蚪?

四、总结课文,深入引导。

导语: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蚪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到底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啊,请你们讨论一下,看看鲤鱼妈妈和乌龟谁说得对?

1.让学生归纳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捉害虫,顶呱呱。)

2.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青蛙)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板书:尾巴变短了。)

4.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两条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小蝌蚪两条前腿大眼睛绿衣裳青蛙妈妈雪白的肚皮

教学反思

9.小蝌蚪变青蛙教案 篇九

炎热的夏季来了,我们班好几个孩子过完周末,就在教室里说昨天在公园看到小青蛙了,我问了他们一些关于青蛙的信息,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小青蛙小时候是蝌蚪,但是对于怎么变的过程都不清楚,孩子们都在旁边议论:有的说是先长出前腿,有的说是先长出后腿,有的还说肯定四条腿一起长出来的。为了让孩子们对青蛙有正确的认识,我设计了《蝌蚪变青蛙》的科学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成长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四、活动准备:

1.物质方面:PPT课件、青蛙的叫声音效、蝌蚪头饰、青蛙头饰、贴有宽15—20厘米平行线的地板、蝌蚪成长卡(与幼儿人数相等)。

2.认知方面:见过青蛙。

3.身体准备:已有双脚并拢向前跳跃的经验。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难点是引导幼儿都能爱护青蛙。

六、活动过程:

(一)蛙声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播放第3张PPT,出现蛙声和青蛙)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二)教师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播放第四、第五张青蛙和蝌蚪图片的PPT)

1.教师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并说出青蛙的主要特征。

2.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3.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三)了解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播放第6到第16张PPT)

1.师:“真奇怪呀?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那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变青蛙》。”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故事。(播放第7到第13张PPT)

3.师提问: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了什么?卵慢慢变成了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后长出什么?什么不见了?最后变成了什么?

4.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5.教师发放蝌蚪成长卡,幼儿给成长卡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与幼儿共同摆放蝌蚪成长卡片,巩固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认识。

7.游戏:蝌蚪变青蛙。

幼儿分成4组,站在起跑线后,一起念儿歌:

小蝌蚪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长大变成大青蛙,荷叶上边跳着走。

儿歌念完,第一位幼儿扮小蝌蚪做鱼游,在平行线中走,走到终点拿青蛙头饰带上,再扮青蛙从荷叶上双脚跳跃回到起跑线,依次进行,以速度快的一组为胜利者。规则:依次接力进行,要求幼儿尽量不踩线。

(四)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播放第17张和第18张PPT)

1.青蛙生活在哪里?青蛙吃什么?

(五)通过视频了解青蛙的本领,教育幼儿爱护青蛙。(播放第19和第20张PPT)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是怎么捉害虫的呢?(播放视频)

2.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3.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她呢?

上一篇:《黄帝内经》教学方法探讨下一篇:科研经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