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背诵

2024-08-24

作文素材背诵(精选11篇)

1.作文素材背诵 篇一

背诵作文不可取

考试前一天,有几位同学问我:老师,考场上作文是现场写,还是写以前的作文?

我说,什么意思?

一位大胆的男生扬起脸,理直气壮地对我说:我们小学里的考试作文,都是把以前的作文背诵一下,再写到卷子上的。我明白了,以前有学生就洋洋自得地告诉我,他们老师每逢考试,就让学生背诵几篇作文,然后到考试时根据题目,采取掐头去尾法、东拼西凑法、牵强附会法、死拽硬拉法等等“手段”,炮制一篇作文,常常因此而取得高分呢。于是,他们习惯了考前背作文,考场默作文。

我告诉学生:当场写!

也有家长私下问我,背一篇应付考试是否可行。自然,我都告诉他们不能这样做。

记得七年级第一次正式写作文,我要求当堂完成。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文章,我印象比较深,在刚参加夏令营时,他就已经写过,而且几乎没有变化。我告诉这位同学,文章写得不错。但,这次作文,只是他的“保留曲目”,已经失去了魅力,我给他降低了一个等次,并在作文评语中注明“似曾相识”。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老师平时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好文章,尤其是经典文本,当做用来积累、学习、运用语言、素材的方法,那倒也算是积善积德的事儿,比如有老师喜欢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文赋之类的做法,于作文而言多少有些好处。我教每一届学生,都会提供10篇为学生精心挑选的经典文章,像《汉字是我家》、《药香如蝶》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不仅对语文学习大有裨益,对孩子的精神成长也是满满的正能量。我对学生说,能被就背,不能背诵,多读读也好。又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当初就是为初中生写作而量身定制的“范文”,无论是其 篇章结构,还是语言运用,对七年级学生写作有很大的示范意义,所以,一般教材中都会作为规定动作,要求学生背诵。写作文,首先要“入格”再考虑“出格”。毋庸置疑,朱先生的文字能给面对作文咬断笔头、绞尽脑汁的学生以很好的可操作性模仿。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完全可以不受这种固定模式的局限,然而,现实是,能够超越的毕竟还是凤毛麟角。

如果仅仅是为了在考试时攫取分数而让学生背作文,实在是得不偿失。从学语文的角度来看,背诵作文去应对考场作文,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习如何投机取巧。我们不能仅仅为了分数,而忘记了学生阶段“作文即做人”的道理。

退一万步讲,学生如果是背诵自己以前的作文还算是自己的东西的话,那么,有自作聪明者把别人的好文章背诵来再复制粘贴到试卷上,就是一种抄袭或剽窃了,弄不好,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一次中考阅卷,老师发现一篇精彩作文,遂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让其他老师争相一读为快。可是,很快就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原来,这篇文章,就是把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一篇散文,原封不动地抄录在此。于是喜悦化为愤怒,得分可想而知。某年高考作文,某地报纸上就刊登了一篇满分作文,有细心的读者就发现,这篇满分作文,竟然是一位知名作家的作品。好尴尬!

以前我批改学生作文时,也会遇到一种情形,有两三个学生的作文,竟然是一模一样,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抄袭某“优秀作文选”上的文字并不幸“撞车”了。于是,我痛下决心,每次作文,不再带回家去写,而是当堂完成。我以前喜欢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打出来发到我的博客上,可是,后来有一位老师对我说,不要发在博客上公开了,因为如果学生的作文被当成范文,被其他同学“背”去了,再写在自己的试卷上,如有雷同,就说不清谁是谁非了。我想想,确有道理。

即使是自己的作文,也用不着“背好”一直用来应对各种考试。如果有学生这样做,至少说明,这个孩子对写作文还不感兴趣,还没打算好好写。这需要老师从教的角度去多多关注,正面引导,而不是迎合世俗,不择手段。虽说应试有种种有违人性的做法,老师也似乎有很多无可奈何之处,但作为教师还是要守住底线的。背出来的文字,只是一次次的重复自己,一次次的在原有水平上徘徊,那不是写文章,而是在写字。

这不是说好的素材不能反复用,关键是看为什么用,怎么用。比如,第一次写了,第二次还可以从语言上琢磨,第三次还可以从 篇章上调整,第四次还可以从详略上变化,第五次还可以从叙述角度上变化,第六次还可以从文体上转换……这个过程,每一次都有一个重点训练,每一次都达到一个目的,每一次都会有提升,最终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而得之”的境界。

要想写好作文,功夫在平时。

2.作文素材背诵 篇二

一、加强诵读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反复朗读, 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 从而强化记忆效果, 提高背诵效率。

根据初中语文新大纲“让学生多读, 通读诵读, 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的要求,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字典随身带, 边看边查;2.开动脑筋, 边看边想;3.笔不离手, 边看边画;4.防止遗忘, 边看边批;5.为讲故事, 作好准备。这种导读方式, 训练了学生多种阅读能力:1.阅读的思维能力;2.阅读的理解能力;3.阅读的知行合一能力;4.阅读的记忆能力;5.阅读的表述能力。在养成以上良好的阅读习惯后, 后面的工作就不难了。

熟读成诵, 这需要在朗读上多下工夫。反复朗读, 不厌其烦, 读得顺畅、流利、朗朗上口, 读出节奏, 读出语气, 读出感情。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如果把背诵比作“砍柴”, 那么“朗读”就是“磨刀”。刀磨得锋利了, 砍柴还难吗?事实证明, 反复朗读后, 就会发现课文差不多背下来了。读得越熟练、越流利, 背诵得就越快、越好。

二、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安排背诵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 885年揭示了人的遗忘规律。他通过实验表明:在学习材料之后, 隔20分钟重新学习时初中语文论文, 记忆量为58.2%;1小时后, 记忆量为44.2%;一天后记忆量为33.7%;6天后记忆量下降到25.4%。根据这些数据绘成的曲线, 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遗忘曲线, 科学家们找出了最佳的记忆周期:第一个记忆周期是1小时,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1天, 第三个记忆周期是4天,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7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15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是31天。根据这个记忆周期, 对于背诵的安排, 教师可以设计背诵安排表, 印发给学生, 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安排背诵。

如果按照上边的记忆周期来安排背诵时间, 就可以减少遗忘, 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因此, 在学生明确了背诵任务后, 按照这个记忆周期进行巩固循环, 就能有计划地、轻轻松松地将这些古诗文背得烂熟于心了。

另外, 科学研究表明, 人每天有四个高潮记忆点:第一个是清晨六至七点, 第二个是上午八至十点, 第三个是傍晚六至八点, 第四个是临睡前一两个小时。因此,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充分利用晨起和临睡前的时间背诵, 以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讲究背诵方式

同样一篇课文, 有的人用30分钟就能背下来, 有的人可能1小时都背不下来, 这就是方法的问题了。科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以下几种方法。

1. 理解记忆。

“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一种与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的、积极主动的识记, 所以它的效果总是优于机械识记。”因此,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本《初中古诗文详解》, 在背诵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或是句子可以查阅, 疏通了文意, 理清了脉络就可以进行理解识记。

2. 结合思路层次背诵。

每一篇、每一段课文都有思路层次, 结合思路层次, 既背得快, 又不易忘。在哪儿背不下去了, 想一下层次, 往往会记起应该是哪一句。本方法常和第三条结合使用。

有的课文比较长, 可先分析原文段落层次, 概括其要点, 然后对照要点背诵, 可以大大节省背诵时间且不容易忘记。以《出师表》为例:

(1) 提出三点建议: (1) 广开言路 (分析形势, 提出建议) 。 (2) 严明赏罚 (正反论述) 。 (3) 亲贤远佞 (推荐文臣, 举荐武将, 总结教训) 。

(2) 表达一片忠心: (1) 自叙经历 (表明志向, 感激先帝) 。 (2) 劝勉后主 (报效先帝, 共兴大业) 。

(3) 明确各方责任: (1) 先说自己 (讨贼兴复) 。 (2) 再说大臣 (兴德之言) 。 (3) 后言陛下 (咨诹善道) 。

3. 动笔写写。

有些学生平时背诵是过关的, 可是在考试时, 默写填空却经常丢分, 原因是出现了错别字。这说明他们对文章掌握得还不扎实, 需要扫清生字。抄写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式,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 我提倡学生在完成背诵时, 要结合抄写, 当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时候就抄写。而默写可有效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 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

四、及时巩固

利用一段时间背会了一段课文, 并不就是万事大吉了, 还必须及时巩固。根据记忆规律, 记忆内容要经过7遍左右的复习巩固才能真正保持住。一般地说, 需要第二天复习一次, 三天后一次, 一周后一次, 一月后一次, 半年后一次, 一年后一次, 这样才真正记忆了背诵内容, 而且几乎不会再忘记。

总之, 要提高背诵的效率, 就要在朗读、理解上下工夫, 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 注意复习巩固背诵成果。这样, 背诵古诗文就不难了。

摘要:古诗文背诵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不容回避, 也一直受到师生们的重视, 但是对学生的背诵技巧上的指导却被不少教师忽视。在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诵读, 安排学生有计划地背诵, 讲究背诵方法和及时巩固, 从而提高背诵效率。

3.作文素材背诵 篇三

关键词:英语教育;英语作文;语法背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62-01

在英语教学当中语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语法应用水平。作文作为英语书面语言表达的唯一模式,其质量好坏与学生的语法水平有着直接关系。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英语作文及其他方面有所提高,教师尝试了多种方法对英语语法进行教学,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背诵教学法还是相对效果较好的,文章对英语语法的背诵教学展开探讨。

一、英语语法背诵对作文提高的作用

1、语法背诵能够提升理解能力

英语作为我国教育模式当中的第一外语,其因为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得英语教育变得相对艰难,学生对英语的认识、理解十分有限,英语更像是一门考试学科,而不是语言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对语法进行背诵能够帮助学生在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上有所提升。第一,学生对语法的背诵能够实现对知识点的牢固记忆,并通过对语法在不同文章当中的应用,来掌握语法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在作文时更为准确的应用语法内容。第二,对语法进行背诵能够实现对无声知识的有声化表现,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记忆和背诵,来对语法知识进行声音二次解码,从而更为全面的了解语法的意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力,并延伸到英语阅读当中,最终实现在作文当中的有效应用。

2、语法背诵能够提高逻辑思维

学生想要依靠英语完成对一篇作文的写作,必须要借助一定水平的英语知识积累。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英语知识水平有限,学生很难达到上述水平,这就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提升,这个方法就是对语法的背诵。学生对语法的背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当学生对语法有了足够的了解,那么他们在进行阅读时,就能够更为深入的对文章内容、结构、逻辑思维和思想感情进行多层次的理解与分析,提高自己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和水平,并在自主写作时实现对其的有效运用,以实现对写作水平的提升。

3、语法背诵能够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是人对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在任何学习行为当中,记忆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英语学习更是如此。记忆作为人智力的基础能力,其虽然有一定的天生因素,但后天的训练却更为重要,背诵作为一种强制性知识信息输入模式,其对于学生的记忆力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帮助。学生在进行语法背诵时,能够通过诵读发出的声波会不断的刺激大脑的语言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条件反射,再由条件反射来强化大脑的记忆,提高学生对语法的记忆效果。当学生对语法有了充分的记忆,那么他们在作文时,就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语法使用的正确性,对于学习阶段的英语作文来说,语法的正确应用能够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带来重要保障。

二、提高英语语法背诵效果的对策

1、注意傳统语法与交际语法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高对英语语法背诵的教学效果,并能够以此来延伸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要做好对学生的语法教学,注意对传统语法与交际语法教学的相结合。传统语法教学是以语言形式、结构为中心,词法、句法为基本内容的教学,其更适用于英语初学者。交际语法是以语言的社会职能出发,来实现借助语法来表达个人思想。相比之下,交际语法的难度更大,但其更具备语言功能的指向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文作为书面交际和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其既需要学生有传统语法的基础,又需要学生具备交际语法当中的能力,以实现作文从内容到形式再到用途的有机结合,确保作文格式、内容和思想表达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

2、积极开展英、汉语法的相互比较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方式,其是人类所共有的社会现象,虽然不同国家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但语言的结构、形式都是相互连通的,语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语法,并完成对其的背诵和记忆,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英语与汉语语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较教学,从而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加深对英语语法的认识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法知识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英、汉语法比较教学时,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知识“干扰”的情况,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为此教师必须要予以重视,通过对英语与汉语之间不同的语法结构与应用,来让学生有效的区分开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记忆的效果,确保语法在作文应用时的准确性。

3、实现语法教学与写作实践的结合

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一外语,其想要在语法方面实现有效教学,并在英语写作上有所体现,就必须实现语法教学与写作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语法学习的目的来看,其就是要让学生能看、会写英语句子,而这些正是英语写作的最基本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语法学习与写作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语法背诵来强化写作基础,借助写作方式来驱动语法记忆,从而实现语法与作文双向进步。以交际语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不同语法的“功能”与“意念”来设置相应的语言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语法与作文之间的关系,明白特定语法在作文和语言交际当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法的应用水平,也提高他们在作文时正确应用语法的概率。

综上所述,背诵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模式,其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水平,更能够让学生在英语作文方面有所进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保证背诵教学行为的针对性,通过有的放矢的语法背诵,来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英语语法、作文以及所有英语知识和技能方面都有所提升,为学生英语素养构成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 静.背诵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3.

4.三年级作文背诵 篇四

春寒料峭繁花似锦美不胜收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流连忘返草长莺飞心旷神怡错落有致月光如水夕阳西下连绵不断

春风轻轻地吹在身上,就像妈妈温和的手抚摸在身上一样,温暖又舒服,仿佛一首温柔的歌。

烈日炎炎,小草在酷热中昏睡,大地晒得烫手,没有人敢在太阳下行走。

秋高所爽,蓝蓝的天像擦拭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绵绵的云朵雪白雪白,如奶汁一般。

冬天,整个世界成了一台大冰箱,山冷得在颤抖,河冻得僵硬了,空气似乎也要凝固了。

天空湛蓝湛蓝的,像清澈见底的湖水;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上悠闲地飘来飘去,好像是一群小伙伴在散步似的;太阳公公面带微笑,将温暖的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使人感到舒服极了。。

第二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大惊失色恋恋不舍扣人心弦遥遥领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

丢三落四抓耳挠腮垂头丧气迫不及待握手言和羞愧难当

我不服输,鼓起勇气,把心一横,又重新迈步,可是溜冰鞋好像存心和我作对,又让我来了个双腿在前的“屁股蹲”。

经过一下午的折腾,海涛的裤子撕破了,宋林的鞋裂开了一条口子,孙特脸上也挂了彩,我的脚也划破了。

我先回忆一遍妈妈和面的过程,然后盛了三勺面倒进盆里,又往里倒了些水,看着那些面,我真有些狗吃刺猬----不知如何下手了。

我紧张得鼻子上、手心里全都是汗,整个人像被钉在座位上似的,一动也不动。我很害怕上台演讲,只想躲起来,可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其他人都讲完了,只有我还呆呆地坐在那儿。最后,我只得硬着头皮,像要踩着地雷似的走上讲台,语无伦次地乱讲一通,之后,便以火箭登月的速度、小偷逃跑的形象蹿回座位。

一到冬天,尤其是雪下得大的时候,我们就会跑出来打雪仗。一个个脸蛋红扑扑的,也不管雪打到了脸上还是脖子里。打痛了也是不能生气的。如果谁生气,就会受到伙伴们冷落。打完了就会堆雪人,堆出来的却从来不像雪人。没关系,照样给它插上红萝卜当鼻子,按上两个煤球当眼睛。玩得兴起就抄起棍子把雪人打得稀巴烂,再耀武扬威一番。

第三天 说说这个人

黑里透红笑容可掬狼吞虎咽伶牙俐齿明眸皓齿亭亭玉立

花枝招展闭目养神谈笑风生慢条斯理挤眉弄眼步履艰难

镜子里是一个灰头土脸的孩子:因玩闹得厉害,脸上汗水直流,把小脸弄得白一道黑一道。不过,还能看清其尊容:浓眉毛,小鼻梁,嘴巴有点往外凸,嘴唇比较厚。笑一笑,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可惜腮边没有小酒窝。这就是我,一点也不漂亮。

一提到爸爸二字,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个穿着朴素、面孔和蔼慈祥的人。这就是我的爸爸。爸爸今年35岁,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角总是挂着微笑。你要跟他说个什么事,他总是不住地点头、微笑,一副欣欣然的样子;你要让他办个什么事,他更是立刻给你“微笑服务”,事后还会笑眯眯地问你一声:“你看这样行吗?”所以呢,我的爸爸优点虽多,但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他助人为乐的精神了。

小妹妹只要一睁开眼睛,那乌溜溜的黑眼珠就这儿瞅瞅,那儿看看,一刻也不停。你一逗她,她就咧开嘴对你笑,嘴里还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来。

第四天 走近动植物

凌空飞翔昂首挺胸引吭高歌悠然自得大摇大摆虎视眈眈

生机盎然含苞欲放百草丰茂清新高雅盘根错节杂草丛生

猪吃完食后就乖乖地回到圈里,懒洋洋地躺下了,还不时地哼哼两声,好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黑狗不吼不叫,像一个很有身份的武士,威严、老练,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

我撒了一把米在碟子里拿给它们。它们一点儿也不懂得谦让,一拥而上,你争我抢起来。金黄色的小脚在用力蹬地,身体使劲地往里挤,尖尖的小嘴不停地啄着碟子里的米,发出“当当”的响声。一只个头小点儿的挤了几次也没挤进去,只好围着其他小鸡的屁股打转转。我一看心疼了,抱起它,把它塞到那些小鸡的中间,它马上不顾一切地吃走米来。

池塘里开满了千姿百态的荷花,每一朵荷花都有每一朵的姿势;有的还是含苞待放呢;有的已经全部绽开了笑脸,它那粉红色的花瓣中镶嵌着星星点点的金色花蕊,时时会吸引几只晴蜓。一阵微风吹拂过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荡漾,有些还会翩翩起舞呢!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第五天 感受人间真情

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开怀畅饮凄然泪下

热情周到安居乐业欢呼雀跃忧心如焚倾囊相助喜上眉梢

其实,我们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能表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像早晨帮我们冲牛奶,为我们做饭、洗衣服,虽然平常,但那是爱;爸爸对我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也是爱;妈妈对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对我要求严格,那也是爱……

我想说:有一种恩,有一种情,是数不完,是报答不尽的,那便是父母的恩情。母爱是一艘船,载着我从少年走向成熟;父爱是一片海,给了我一个宁静的港湾。母亲的温情,点燃我心中的希望;父亲的厚爱,鼓起我远航的风帆!

每天,我和妈妈小手拉大手,一边走,一边说说笑笑,总有说不完的话儿。

第六天 我是环保小卫士

乱捕滥杀惨不忍睹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餐风露宿跋山涉水

开河修渠自由自在婆娑起舞怡然自乐牛肥马壮绿树成荫

我有一个想法,要是能给大自然洗个澡该多好,那样就没有空气污染,小草、小树都能挺直了身子向上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头上的天总是灰蒙蒙地阴沉着脸,我们脚下的沙、土总是毫无顾忌地登堂入室,而河里的水不仅浑浊,而且散发着恶臭……

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最简单易行的,应该从节电、节水做起。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治理起来得费很大的力气。我们少年儿童,是未来的主人,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大家都为保护环境做些有益的事,相信我们明天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第七天 编个故事来玩玩

难以想象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迫在眉睫

六神无主装模作样提心吊胆情不自禁突发奇想远近闻名

微风习习,空气格外清新。人群中,小猴拎着菜篮子向热闹的菜摊走来。那里是小猪和山羊的摊子,有许多顾客正在抢着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忙得小猪和山羊连脚痒了都没时间抓一抓。小猴子踮起脚,看到小猪和山羊手中的钞票,羡慕极了。他心想,只要开个店,准能挣到大把大把的钞票。他得意地回家了。

这座房子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如果发生地震了,这座房子马上飞起来,停留在半空中,里面的人丝毫感觉不到地震了;如果这座房子是造在山脚下,万一大山崩塌了,房子便会被厚厚的保护膜团团包围,石头在碰到保护膜的时候一个急刹车刹住,稳稳当当地落在地上。房子还可以根据主人的需要,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变化;根据主人的心情,调节室内的色彩。

第八天 打开文化宝库的门

知书达理华而不实锲而不舍矢志不移炉火纯青持之以恒

拍案叫绝出乎意料文思如泉史无前例百折不挠束手无策

我整天沉浸在趣味无穷、有喜有哀的书的世界:有时读到最后,看到了圆满结局,我会忍不住拍手叫好;如果故事很悲惨,我也会泪流满面。

读书让我增长了见识,知道了这个世界非常精彩。读书让我的写作进步了许多,可以说,如果我没有用心去读书,就不会有我目前的写作水平。读书让我明白了事理,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读书又让我有了修养,我会帮妈妈打水洗脚,走路我会让妈妈先行,所以现在妈妈常常夸我“真有绅士风度”!

5.课文背诵作文 篇五

周末原本我想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去野外郊游的,但是我想到了高老师要我们背诵的课文,我只好不去了。我坐在了桌前,皱着眉头,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因为平时我最拍的就是背课文了。因为这些课文篇幅非常的长,而且读起来也是非常的拗口更不用说是一字不漏的把它们给记在自己的脑海里了。

我只好硬着头皮的打开了语文课本,然后开始先是一遍又一遍大声地地朗读课文,最后在朗读了好几遍课文以后,我开始试着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是我背了好几遍都没有成功,我开始感到厌烦了。背课文让困得想要睡觉,我不停地揉着眼睛想要让自己清醒一点,终于在我的努力之下,我终于把第一自然段给被得滚瓜烂熟了,我感到非常的开心。

开始第二自然段的背诵了,要知道高老师的脾气可不好惹,要是谁没有把课文完完整整的背下来的话,一定会被她骂的狗血淋头的。想到了这里我就更加的努力去背诵课文了。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到了最后可以一字不差的把课文给背了下来,我真是太开心了,于是我约了我的同学一起去小区的篮球场打球。

6.课文背诵作文 篇六

可是,我又怕留下来,只好听老师的话把课文全部背完。

星期一,《观潮》学完后,老师就布置要回家把课文背完。回到家,我就先把其它作业做完,然后一心一意背课文。我先一句话一句话地背,然后再连起来一段一段地背,最后全文一起背。背完这一课,我一共用了三天的时间。

到星期四,我们又学了第二课——《雅鲁藏布大峡谷》。不出所料,老师马上布置我们背诵。星期四那天,我没有背完。然后老师又布置星期五必须回家背完。我星期五把作业做完,只剩下背的部分了。

星期六早上,妈妈很早就叫我起床背书。我懒洋洋地坐到凳子上,趴在桌子上,不肯读书。妈妈叫我起来读书。我说:“我不想背书。”妈妈说:“我们比赛,看谁先背完。”听妈妈这么说,我来劲了,马上大声读课文,生怕输给妈妈。结果,我们一起背完了课文。

这周星期一,我们又学习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老师同样要求背诵。课文实在太长了,我怎么也背不出来。妈妈鼓励我,只要多读多记,功夫到了自然能够背诵。听了妈妈的话,我就一遍又一遍地读,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背。四天后,我终于能流利地背诵《鸟的天堂》了。我好高兴,一下子就觉得再没有课文能难倒我了。《鸟的天堂》那么长,我都背诵出来了!

7.作文素材库 篇七

【运用点睛】这则材料要求我们要辩证分析,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善于从“此事”联想到社会与人生。价值取向要符合时代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要展现自身的眼界与胸怀;联想与发掘要有现实针对性。可以选取以下几个立意:①让规则约束人的行为,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②诚信是无价之宝。③要追求公平, 更要呼唤正义。④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商家自身犯错固然应该付出代价, 买家利用他人过失恶意购买也不值得肯定。双方换位思考才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 从方法论的角度, 写“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评价, 不可一味地否定或肯定”亦可。

两只狼来到草原, 面对一望无际的草原, 一只狼很失落, 他看到的只有草, 因为他看不见肉;而另一只狼却很兴奋, 因为他知道有草的地方就会有羊, 有羊就会有肉。

【运用点睛】这则材料, 我们可以从视力和视野的角度去写, 写视力和视野的区别, 以及这种区别下的结果。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眼睛, 但不是都有眼光, 每个人都有脑袋, 但不一定都有智慧;从人生角度可以这样来立意, 人生, 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 不同角度看问题, 结果也是天壤之别;也可以从态度与高度等来立意, 高度决定远见, 角度改变观念。眼睛只能看到当下, 眼光才能看到未来。

中国人一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 全世界也都知道中国人勤劳, 工作辛苦。但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鸣教授最近撰文披露, 据权威的盖洛普公司的一份调查, 全球雇员的敬业度, 中国籍雇员最低。敬业即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 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

【运用点睛】立意一定要从正面与积极方面去构思, 希望我们的民族能够在自我反思中前进, 既看到自身“勤劳”的优点, 正视评价, 又能扬长避短, 汲取日耳曼民族的严谨、大和民族的善学、美利坚民族的包容、犹太民族的创新,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个前提下可以这样来立意:从“敬业”角度立意, 内因有———大多数中国员工都是兢兢业业, 孜孜以求的, 怠工者只是少数;中国籍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在亚洲首屈一指。外因有———这份调查说中国人敬业度“最”低, 恐有失偏颇, 不排除西方人仍带有色眼镜看中国人;中国无人机, 中国高铁等铁证, 无可辩驳地表明, 中国已经由 “made in China” 逐渐转型为“Created in China”。从“不敬业”角度立意, 内因有———中国人做不求完美性、创造性、主动性、持久性、合作性, 以及中国人的心态与秉性。外因有———中国籍雇员长期在国内成长, 没有受到系统而完善的职业培训。

2015 年底, 淮阴师范学院女大学生刘缇萦在骑车不小心刮蹭到了一辆私家车, 虽然没人看到, 可她仍留下了“诚信纸条”, 上面写着:“对不起, 我不小心刮到了您的车门, 我是淮师的学生, 十分抱歉, 如果需要赔钱, 请联系×××”。半小时后, 车主丁女士发现车被刮后, 与维修店取得联系, 得知车门划痕的修补费用为600 元, 由于事发路段没有监控设备, 丁女士只好自认倒霉。可就在她快到家时, 她发现雨刮器的上面夹了一张纸条, 看完纸条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试探打了电话, 刘缇萦主动提出自己将承担全部责任, 主动给付600 元赔偿金。事后丁女士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与家人商量后, 她最终决定将这600 元现金退还给刘缇萦。

【运用点睛】人无信不立,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大学生刘缇萦的“诚信纸条”就是这种美德的具体体现。而车主在看到“诚信纸条”和收到赔偿金后退还的宽容、善意之举, 同样令人感动。在现实生活中, 如果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 都能做到真诚、宽容, 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适用立意有:诚信、担当、宽容、真诚等。

有新闻报道说, 北京大学学生周浩从小喜欢拆分机械, 进入北大后, 他发现自己对理论研究并无兴趣。在先后旁听、转专业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 最终, 他从北大转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机械制造。

【运用点睛】 这则材料体现了一定的思辨意味, 材料并未明确给出观点, 要求学生仔细审读材料, 理性分析周浩转校的原因, 然后亮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对于新闻事件, 我们既可以有正面的肯定, 也可以有反面的意见。不管从哪个方面立意都可以, 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和理性色彩。立意观点有:遵从内心的可贵;人不能过于任性;率性做事, 也需考虑周全;遵从内心, 切不可过于任性。

陈寅恪是怪才。他在海外留学20 年, 潜心读书, 对学位淡然处之, 连大学文凭也没有拿到。1925 年回国, 梁启超了解陈寅恪, 知道陈寅恪有才, 向清华国学院推荐陈寅恪。清华校长曹云祥曾问梁启超:“陈先生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既不是博士, 也不是硕士。”曹校长又问:“有没有著作?”梁又答:“没有著作。”曹校长为难起来:“既不是博士, 又没有著作, 那怎么行呢?”梁说:“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了, 却没有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最终曹校长同意聘用陈寅恪。后来, 陈寅恪被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之一。

【运用点睛】这则材料来看, 放在今天更有警醒意义, 因为当下文凭泛滥, 各种证书泛滥, 其运用立意可以从陈寅恪的角度看:可谈怪才对“文凭”的态度, 也可谈文凭与才能的关系。从梁启超的角度看, 可谈知音或伯乐的重要。从曹云祥的角度看, 可谈任用人才的胆识。

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广场上, 一位老人用拖把沾水在水泥地上写字, 龙飞凤舞。很多市民驻足观看, 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有人感叹, 这么好的字, 很快就干了, 看不见了, 太可惜了。这也是一种文化, 应该留下来给后人看看, 不能说没就没了。老人却说:“写字就是图开心, 何必要留痕迹, 让我把字留下来, 反而写不好了。字迹干了, 我没有前面的压力, 会写得更好。”

【运用点睛】这则材料运用的角度是很多的, 理解的方向也是多向, 可以从不同的人物来分析, 也可以就某个语意来提炼。从老人的角度:看淡结果, 享受过程;忘却已有成绩 (成功) , 可以赢得新的进步。从市民的角度:民族文化应留存、传承等。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 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 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 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 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经商投资, 然而他第一次就被骗了十九万元, 欠了一屁股债。还是夫人深知马克·吐温的“宝藏”所在, 鼓励他继续写作, 最终他在文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运用点睛】我们在运用材料时, 一般会用到这种相近相似的材料, 第一则是说人的短板 (不足) 决定 (影响) 着人的成就;材料二是说人要勇于扬长避短。因此可确定如下立意:弥补不足, 提升自我能力 (成就自我) ;扬长避短, 发挥所长;既要扬长, 又要弥补不足, 发挥自我最大价值等等。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 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 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 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 从5月15 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 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 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 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 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

【运用点睛】这道材料主要讲河南卫视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 《文学英雄》 引发热议, 有人为河南卫视的创新点赞, 也有人质疑担忧。考生可联系社会生活, 根据自己的看法, 从以下角度立意:要敢于创新, 将文学与娱乐活动结合不失为一种睿智之举, 可以促进文学的传播, 无形之中提高公民的文学素养;文学是严肃的, 娱乐化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虽然以真人秀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文学, 但这里的文学已经丧失纯洁性, 成为了娱乐的附属品;以真人秀的形式传播文化应当慎重。

院子里有两棵榆树, 一棵直榆, 一棵弯榆。为了建房, 父亲带着两个儿子砍掉那棵直的, 留下了弯的, 一个儿子看着倒在地上的直榆想了一会儿说:“长得直的遭到砍伐, 长大了我得学做一棵弯榆。”另一个儿子看着身旁的那棵弯榆说:“长成一棵没用的树, 长到千年也是白活, 即便要受刀斧之刑, 我也愿做一棵直树。”听了两个儿子的话, 父亲深思了一会说:“弯有弯的活法, 直有直的道理, 该弯时弯, 该直时直, 不可泥于一理。”

【运用点睛】材料涉及的对象有三个, 事件只有一个, 就是对同事件的三种不同理解与看法。可以就每个人的观点来立意, 也可以综合三个人的观点来立意, 比如从第一个儿子的观点可以写为人处世要灵活;从第二个儿子的观点可以写做人做事要有原则性;从父亲的观点可以写统一性, 办事做人要内方外圆。

不要去追一匹马, 用追马的时间种草, 待到春暖花开时, 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讨好一个人, 用讨好别人的时间, 提升自己的能力, 会有一大批的朋友与你同行。所以, 丰富自己比取悦别人更有力量。

【运用点睛】材料的第一段话, 其关键句就是“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据此可以确定立意角度为“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等;还可立意为“实干才能成功”“提升自己”“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等。再从整体来看可立意为“透过现象看实质”“人们渴望正能量”等。

一位小康家庭的上海女孩, 跟江西男友回农村。路上交通很不便利, 辗转颠簸才来到男友家中。男友家为她精心准备了第一顿饭。饭菜简单, 餐具粗陋。用餐时, 她是因破例才上餐桌的唯一女性。面对此情此景, 她决定和男友分手并立即回上海。

【运用点睛】这是一则热点材料, 也是一则大众化话题的材料,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这样来立意:追求纯洁爱情, 不应受其它因素干扰;纯洁的爱情固然美好, 但也应顾及现实因素;城乡物质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引人深思;根据实际各方都要改变, 在适应中改进等等。

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 年度“十大流行语”中, “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搜狐百科解释, “颜值, 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

材料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眼睛小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主播。正是因为他的讽刺, 我才决定去整容。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 但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材料三:黄渤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 先是找不到工作, 后被冠以“丑星”的名号。他经过自己的努力, 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他在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 让我们刮目相看。

【运用点睛】这样的材料必须综合阅读后整体提炼, 可以立意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才是长久且值得别人尊崇的;容颜虽好却短暂, 素质资质最重要;容貌漂亮、外部形象佳可以助力生活、事业的成功;应该对人们为追求美和事业成功而采取整容或修饰自己的行为予以理解。

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 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 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 发现谁违规, 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 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 有的恼羞成怒, 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 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 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

【运用点睛】从事件的叙述来分析, 材料至少提供三个主要争议点:一是怎么看待观众不文明现象;二是怎么看待工作人员处理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方式;三是怎么看待乐团拒绝不文明观众入场的态度。围绕这三个争议点以及不同的思考角度, 可以延伸出不同的立场态度。立意参考:从观众角度, “文明聆听, 乐声更美妙”;“文明之花需要大家的栽培”;“文明, 从我开始”;“文明, 始于细节”等。从工作人员角度, “建设文明社会, 从敬业开始”;“用文明的方式来建设文明的社会”等。从爱乐乐团角度, “艺术尊严高于一切”;“建设文明和谐社会, 乃艺术之责”;“传播艺术的种子, 更应该传播文明的种子”;“温馨引领的力量胜过冰凉的拒绝”等。

1985 年, 人们发现牛津大学有着350年历史的建筑物大礼堂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经检查, 大礼堂的20 根横梁已经风化腐蚀, 必须立即更换。这每一根横梁, 都是用巨大的橡木做的。而为了保持大礼堂350 年的历史风貌不变, 必须用这种橡木更换。这是一个难题:要找到20 根巨大的橡木已属十分不容易;或者有可能找到, 但是每一根橡木要花费25 万美元。这令牛津大学的领导者一筹莫展。就在此时, 校园艺所的人来报告, 大礼堂的建筑师早已考虑到后人将会面临的困境, 所以当年就请园艺工人在闲置的土地上种了一大批橡树。如今, 这批橡树, 每一棵的尺寸都已远远超过了做横梁的需要。

8.背诵的作文 篇八

我坐在下面很苦恼:按照我这种记忆力,就是让我读一天我都背不下来呀!

星期二,我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上写着:一五二班所有的.人今天要早自习,必须背完第一课。看完黑板上的字后,我赶紧坐在座位上一心一意地读,可是我读了二十多遍还不能背一段。

好消息就在我苦闷的时候来了,黄老师进来说:“今天读书很认真,就只要你们读三四自然段,而且是在家里背。”我一听心里马上就乐开了花。

终于熬到放学回家了,我先做完了作业到了晚上才开始背书的。我跟妈妈说,我们只要背第一课的三四段。妈妈听了之后也没说什么,只是微微点下头让我认真背。背诵的过程中,我一会儿跟弟弟玩,一会儿出去看会儿电视,一会儿玩一下平衡车,可是我似乎忘记了什么东西,这时我才想起还没把课文背下来。可是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我只好去睡觉了。

到了星期三,我大约五点左右就起床背书了。那时我读得很认真,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终于能背下来了,妈妈那时候出来揉揉眼睛连忙竖起大拇指表扬了我。

9.难忘的背诵作文 篇九

老师第一个拿胡英拓开刀。只见他慢慢地站起来,哭丧着个脸,耷拉着脑袋,抓耳挠腮,脸红彤彤的,像个熟透了的大番茄,站在那儿,像个木桩似的,不知如何是好,真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在同学们的提醒下,胡英拓刚说了个题目,舌头就像打了结似的,牙缝里吐不出一个字。“我来!”王傲奇自告奋勇。

刚开始,他说得十分流利,可后来不知怎么的,就结结巴巴,断断续续,重重复复,支支吾吾,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画蛇添足,要么张冠李戴,总之背得牛头不对马嘴,像吃螺蛳似的.。但最后总算过了关,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第三个是胡露莹,她不紧不慢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还富有感情。背得最好的是施安妮,她笔直地站着,娓娓道来,就像在听故事。她不仅有表情,还背得一字不漏,几乎能倒背如流。大家情不自禁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师也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她真不愧是我们班的“火车头”。

10.作文素材的加工技巧 篇十

一、掌握几种技巧

1. 仿写素材

对于手中掌握的素材,我们不可能“照抄”下来,那么,就可以按照主题进行仿写。如这样一则素材:没有长须飘拂的冯友兰,没有美学散步的宗白华,没有妙语连珠的吴组缃,没有口衔烟斗旁若无人的王瑶,北大的未名湖肯定会寂寞多了。前四句都是人物及其各自的特征,他们又与北大的未名湖有关,按这一思路,我们可作如下仿写: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没有举杯望明月的李太白,没有慨叹民生困苦的杜工部,没有畅游赤壁纵怀大笑的苏东坡,中国诗坛必定苍白得多了。

2. 扩写素材

对素材的重新加工过程,有一个技巧是扩写。所谓扩写,就是把原来一个比较简单、粗糙,内容比较概括的素材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素材。如“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把这一则素材进行扩写,有学生是这样操作的:面对着汹涌的零丁洋,被捕的文天祥陷入了沉思:北方已为夷人所占,本希望收复失地,可是自己亦被捕,南山也陷入了元人之手。刚才降将规劝自己投降,是啊,如投降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不,我不能,我是宋朝人,为了宋朝的尊严而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为的不就是那浩然正气而活吗?今天就是我血染零丁洋之时……扩写后的素材,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这个学生在扩写时,注重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但同时也忠实于原素材主题。

3. 压缩素材

有时候,面对一则内容较多的素材,直接引用进作文显然不适合,但又必须用这一素材,怎么办呢?压缩。即把内容较复杂、文字比较长的素材进行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限制字数,缩成一则内容较短的素材。压缩时,对原意必须保留,即主题不变;尽量不要打破原素材的内容顺序;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

4. 虚构素材

我们都说,写作文要真实,要表达真情实感。是的,文贵在有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贵在有入情入理的“编造”,也就是虚构。作文拘泥于“实”,而不写“虚”,写作的思维就会受到严重束缚,而且难以展开。其实,虚构是一个文学创作概念,绝不等同于跟实际不符合的“虚假”。虚构,是文艺创作中为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旨而进行的。对于素材来说,同样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虚构。有学生写司马迁的“选择”,虚构了司马迁在接受宫刑的前一晚上的内心活动变化过程。经过内心的冲突,司马迁最终选择宫刑,目的是为了编撰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伟大著作。可见,虚构素材是完全可行的。不过学生要掌握几个原则:一是虚构必须可信。虚构之事,不必真有,但是必须能有,虚构的基础是可信,虚构必须在常情常理之内,而不能在常情常理之外。二是虚构要有新意。对原素材所体现出的观点要推陈出新。三是要有一定的情节。没有情节的虚构只是无聊的说教,只有通过情节的推进才能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二、多角度加工素材

1. 添加故事情节

对于一些情节简单的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对情节的加工,加强情节的故事性,使素材内容获得扩充。如写“雨天等待妈妈”这一素材,就可以加入一些故事情节使之更加丰富:这雨却越下越大,雨点打落在泥土里,形成一滩烂泥。暴雨中的街头,穿梭着点点伞花,却没有一点是属于妈妈的。雨声、叫喊声、车鸣声、泥浆声,天地之间仿佛混为一体,凌乱而模糊。我觉很冷,冷至心肺。可妈妈还是没来,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呢?我有点担忧了。(2008年浙江温州卷《下雨天,真好》)小作者添加了雨越下越大的情景,同时通过眼睛寻找妈妈这一动作,突出了自己对妈妈的担忧。

2. 丰满人物形象

对于一些人物素材,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合理想象,把人物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扩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内容,从而达到印证话题的目的。如写一位中考生落榜的故事,如果写成:她今年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懂事的弟弟鼓励她。这样的素材只能是单调无味。我们可以对其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以丰满人物形象:“‘姐,前面就是状元溪,八爷说,叫声状元溪,来年准能考中。’小弟一脸灿然,凌乱的头发,一双可盼的眼。弟弟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姐姐,我帮你叫,我声音大。’弟弟像山里娃赶集似地掩不住喜色。”(2008年浙江宁波卷《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小作者通过对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具体。当然,要使人物形象丰满,我们一定要仔细分析素材,找到人物身上的一些突出点、闪光点,才能诠释话题的事迹,进行重点加工,切不可对人物的生平进行“流水帐”式的叙述。

3. 转换角度加工素材

对于一些素材,我们可以通过角度的转换,即把自己当成他人来写,会产生别样的效果。如“我———陆游,一位爱国的诗人,热衷于诗歌,一生勤奋创作。可人的一生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绊脚石。可大家不能灰心,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了,这就是我的名句。对于此诗的由来,请听我娓娓道来。”(2006年广东江门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你”,一定是文中所替代的“他”,那么,语言、内容等都要符合“他”的特征。

三、利用几种思维模式

1. 探因思维

对一则素材的加工,我们不能随意而为,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要找到这一素材最佳的切入口,否则加工就无从谈起。如何寻找这一切入口呢?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反推,即因果思维的形式进行。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它的原因:“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这“因”正是写作的切入口。

2. 索果思维

所谓索果思维,就是将话题作为前提,考虑其会导致何种结果。以2008年重庆中考卷《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结果:出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人们之间彼此帮助,没有了隔阂;付出后的收获,掌声是对他的最好回报;震撼着人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那一时刻,人性的最美展现了出来……这样推论下去,对素材内涵的把握就更加深刻而全面,对素材的闪光点也找准了,写作也就不成问题了。

3. 正反思维

11.中考作文积累、背诵1 篇十一

听雨的境界

那天被困在雷阵雨中,找了个屋檐躲雨。原以为阵雨是下得过的,可过了半个钟点,雨势有增不减,加之电闪雷鸣,自然不敢回家。

我独自一人站在那屋檐下。那地方虽小,但对于我,却像是一个小世界!颇有“野旷天低树,江清„雨‟近人”的韵味!

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雨下得很大,远处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了。这不免叫人想起“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那颗激昂澎湃的心,不正是我一样,在这样一个被浩雨锁着的世界中来读吗?雨声是震耳的,仿佛是自己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

这近处的雨却很缓,颇有几分江南的意韵了。无雨的江南便是无味的!雨落在江南的河里,水便有了生命,她们在水里翩翩起舞;雨落在江南的桥上,桥便有了苍桑,躺在那儿安然地接受风雨的洗刷;雨落在江南的房子上,屋檐便有了灵气,雨声飞入那寻常百姓家,老人在屋里喝茶、对弈,姑娘在檐下抚琴

——这真是“烟雨濛濛唱扬州”的意境了!

视线再移近些,便是看屋檐滴雨了。屋檐滴雨,是要叫人断肠销魂的。这檐上的雨,不知引出了多少多情的诗句。我最爱的,是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的一生仿佛是雨中一首凄婉的歌,经历了国破和家亡,那样漂泊不定,任雨拍打。试想黄昏时分,一个削瘦的女子独自“守着窗儿”,终日以雨为伴,以酒为友,无奈“风雨助凄凉”,人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世人“都云作者痴”,可“谁解其中味”?

雨包含着人生的百味。于每个人,这“味”,都是不同的,能从中尝到它,便是听雨之二境。

或多或少地感悟了一些雨,心里的愉悦是不消说了!就像苏子二游赤壁,得到了人生哲理后的豁然。这是一种超脱和智慧,不禁又开始让人向往起《庄子》的《逍遥游》中的那个境界!

中国古代的文人是极易将自己与自然结合起来的。有陆游的“一树梅花一放翁”,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欧阳修的“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更有李白流芳千古的“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的经典。还有他的爱月、好酒,陶渊明的爱菊,柳宗元的爱山、爱水……

这令我突然想起《红楼梦》中的一回:宝玉答妙玉的生日贺词,一时想不出用什么来答她的落款“槛外人”。岫烟姑娘曾建议用“世人”二字,意为“凡世中扰扰一人”。

这个解释是极妙的!“世人”只有通过自然的洗涤,将自己融入自然,才能够真正读懂自然,真正感悟人生。

而这,就是听雨的第三境。

佛语中有“涅槃”一说,不知“水”能否称作是一种“涅槃”。天地间的万物本是轮回着的,水世世代代地在天地间循环,早已超脱了生与死的界限与定义。

同“天人合一”一样,雨是水的化身,水也是雨的化身。

听雨的三境,也正是“读水”之三境!

书恋

我爱书,当朋友们大谈网上阅读的快捷方便时,我辩不过,我只是爱那一本本精心挑选的在书架上可感可触的书,那一张张似有余温的留有残香的纸。

书之寂。捧起一本书,翻开那曾被折过的一页,面对那一道折痕,我会痴痴地笑。那会儿,我兴奋地将它折起,向往生活的每一秒,去寻找生活的字典,去翻阅书中的未知。我因此时常捧起,放下,再捧起。当所有书中的折痕再次被舒展,当我手掌中的汗水浸透那纤维的纹路,回想读书一路,是甜美,是蛹化蝶的酸楚和壮美。

我总愿一杯茶、一张桌、一本书地沉寂,轻轻翻动那一页页、一张张,仿佛翻动我的梦想,翻开我的人生。我知道,书是与我有着同样的体温。诚然,读书是缓慢的,读书是寂寞的,白纸黑字的页面上也鲜有图画。但我不愿与上网观书对比。我宁愿笨拙古板地翻书静坐。我会大声诵读,仿佛自己便是那斗酒做诗的太白,是那指点江山的孔明,是那激扬文字的谭嗣同……

我亦会默默轻吟,会像杜甫一样不能酣眠,辗转反侧。书中有贫有虐,有孝有逆,有喜有忧。我乐于踏进悼红轩,感同曹雪芹一起用血去批阅,用词去增删。我乐于和小王子一道开启心灵的未知,倾听花朵的倾诉,稚草的童言。我乐于在浩渺的历史烟云中同英雄一道煮酒论天下,粪土万户卿相,我乐于合上书时不禁泪流满面,我乐于放下书后静静地思考,我乐于在书中永不止步地寻找、追求。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香茗酬知音。我愿意以书会友,与他们讨论有关于书的人生和故事,我愿捧上一杯茶花一个下午的工夫去讨求一本书的典藏和出处,读书是最幸福的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时常合书于架上,便出门去行路。路中我反复嚼着临行前的余味,淡淡的苦涩伴有一点香香的甜,却无法言明,道清。当有一天,我再次轻轻开启架上冷凉的书,取出永不蒙尘的书,我总是会不禁哭出声来。

读书人生,是写意的人生,是件幸福的事。我爱书,爱那一本本精心选出并实在可触的书。有一种书恋,在我的脑海里破土并疯长,那该是一种不渝的恋情,任我向它倾心永远。带一本书,轻装上前,我走过了年少的清晨,正赶往多彩的正午,即使有一天我走进黄昏,也将一直有书相伴。我爱书,即使我不能向你道明,说清。

故乡,我永远的梦

一日,偶读到作家莫怀威的一句话,“云海落日飘忽柔曼,美国的落日眨眼就落下,而只有故乡的落日才最能打动人的心。”是呀!只有故乡的落日才是最能打动人的心啊!为了求学,我踏上了离家的路,但是故乡的记忆却并未随时间而消褪,反而越来越清晰了。正如一句诗所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身在外地,每当我仰望那轮明月,便想起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在鲁西南平原上,那里总有似乎望不到头的麦田。清晨,一声一声的鸡啼回荡在我的小村里;傍晚,一丝一丝的袅袅炊烟无限柔情地笼罩着它。故乡的记忆好似一个水坝,开一个小口也能决堤。如今,当我站在故乡之外,站在童年之外,我依然发现自己的身影依然飘荡在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

就算时间是杀手,除掉我脑中封存的知识,它也永远不能夺走故乡的记忆。我依然记得村口的小河,弯弯曲曲载着我对亲人的思念;我依然记得父亲种的那棵歪脖子树,挂着儿时五彩斑斓的梦想;我依然记得村东边那口井,黑黑的井口装载着我的不安。时间能使绿叶枯萎,能使容颜衰老,能使沧海变桑田,但它却风化不了我对故乡的无限回忆。

故乡,我永远的梦。如果我是失根的兰花,飞舞的秋蓬,那故乡的记忆就是我重归大地的力量。时间会使水变成汽,但它不能阻止汽凝成水,重回大地。当雨点骄傲地对大地说:“我是你千万次放逐又千万次唤回的孩子。”时间只能叹息,因为在对故乡的记忆面前,它无能为力。时间不会风化人们对故乡的记忆,不然怎会有“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的郁郁低吟?不然怎会有“不知何处吹杨柳,一夜征人尽望乡”的痴痴哀怨?不然怎么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的期盼?不然怎会有“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的惆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故乡的记忆会因我们的年迈而愈加清晰。

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一枝一叶总关情,情到深处忆故乡。故乡,装载着我们的梦。即使树高千丈,叶落必将归根:即使时间流逝,故乡的记忆也永远不会风化,永远不会。

暗香

当老巷再一次活生生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已快认不出它的模样。在这飘着小雪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一条幽静曲折的老巷和一个故地重游的游子。

十年,十年之后的老巷依旧保持着沧桑的古建筑风格,剥落了朱漆的窗棂在寒风中一张一合,“吱吱呀呀”声中仿佛我的童年正一步一步从那儿走出。我抬头望见那座熟悉的二层小阁楼,墙壁上布满了密密的爬山虎,阁楼之上、檐角之下,藤蔓之后,隔着一层薄薄的窗纸,我仿佛看见一张似曾相识的脸正远远近近的走来,那是谁?老巷吗?

我想那也许是幻觉,我走在这条寂静的老巷中,没有人,甚至一点熟悉的声音也听不见,老巷中一片空荡荡,似乎陌生了十年,老巷的脸已看不清楚,我没有去敲开一家的门,也许真的害怕了,怕老巷在我的记忆中真的瞬间就消失,难道十年珍藏的记忆就这样一点点流逝,我想记住老巷的脸。我打算走了,不带走一点老巷的气味,这或许是个明智的选择,只记住老巷一张永恒的脸,对我来说是个安慰。也许就这样走了,什么也不会发生,而当我最终难舍的挥手作别,我看见了她——梅园——曾经的乐土。当我走近,梅园中已没有曾经的欢笑。园门是虚掩的,已腐朽了一块,我小心推开,一阵寒风迎面扑来,呈现在眼前的已是一处废园了。园中的梅树依然存在,孤独地伫立着,地上已铺满了落花,园中的池子里也积满了厚厚一层,在寒风中慵懒地起伏。梅园中一片安静,只听见雪花落在睫毛上的轻吟还有就是那深深浅浅脚步的叹息。

一载一载,花开花落,这种简单的生死就在梅园、在老巷中轮回吗?我问自己,倘若这样,老巷的脸我已记不起了。

十年,仅仅十年,老巷正一点点的衰老,我分明看见他剥光叶片的青春和长满褶皱的生命。我走了,也许忘掉今天的一切,会是个残忍的想法,而有时现实就是这样。当我踏着这一地的落花离去,一种浅薄的暗香扑鼻而来,这„„这连我也不敢相信,这种暗香游走于肺叶的每一个角落,身上的毛孔也另:始贪婪地呼吸着。这暗香萦绕周身,十年的回忆如潮水般不可抵御,我记起曾经的欢喜忧伤,老巷的脸正一点点清晰向我走来。我捧起一把梅花,深深呼吸着,是它们,这十年如故的暗香,沉淀十年的回忆。一个失去生命的生命仍然有他独特的魅力,恰若这暗香,虽然浅薄,却让人一生难忘。老巷的脸一点点鲜活,那青春正一点点洋溢其中,正是这十年如故的暗香,让我再一次看到老巷年轻的脸庞。

我走了,带走一衣的暗香,当我回首老巷,阁楼之上,檐角之下,藤蔓之后,那张似曾相识的脸上正绽放出老巷特有的微笑,倾园倾城,永生难忘„„

香雪·红梅

人说萝岗香雪美,魅力处处闻。到此处一看,方知此言非虚。

漫步在梅林小径,独观此香雪奇观,我深深被她多彩多姿的魅力吸引了:白如雪,绯如桃,一枝独秀,数朵争妍。整片梅林里,弥漫着淡雅清香。更有流溪河穿行其间,片片花瓣随流水,朵朵香雪逐清波。观此景,闻此臭,宛如天仙挥长袖,嫦娥洒暗香。萝岗香雪的魅力,恰在于此。

虽说香雪魅影难挡,但一次旅程,却让我发现了那比萝岗梅更深刻的魅力,那深远、开阔的气息,那沉甸甸的意味……

那是在歌乐山上,独自谒拜江姐殉国之所。拾级而上,沿路一片白雪,仿佛在奠祭红岩烈士。蓦然间,一道红光闪闪,双眼循光望——竟是一树红梅吐芬芳,朵朵红花战雪浪。我激动了,抚摸着这一树红梅,两行热泪自眼眶溢出——不,这是感性的结晶,是激情的精华!那一刻,我与它相视无言,只有那泪滴与雪花在无声的交流着……

它红得鲜艳,使人想起了歌乐山上的一位位爱国忠魂。长眠此山,他们也许已被世人遗忘。但这一树红梅,却是他们“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写照。倘若为烈士们树一丰碑,那么,就在这周围栽一圈红梅吧——让烈士们当年殉国之血,把这红岩梅染红,让它红得灿烂!啊,这一树红梅,让我明白了,让我顿悟了,让我感受了——红岩梅的魅力,在于它那“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忠诚,那“飞雪迎春到”的勇气,那“且为忠魂舞”的深情!

在这红岩上,我不觉吟出了心灵的赞歌——

香雪漫天舞,红梅一处开。

忠魂壮心在,且待春日来。

追赶青春年华

——又见桃花开

朝露昙花,咫尺天涯。在我们不经意间,多姿的桃花又悄悄开放了。在我们的忽略下,美丽的青春年华悄然流逝了。聪明的你,可曾注意到她轻盈的脚步?

游丝软系飘香榭

风不停,绿树荫,阳光明媚,天很蓝。

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在河岸边奔跑嬉戏,一阵轻盈的风吹来,夹杂着些许幽香。“好香呀!”小之的鼻子最灵。“看!”我胖乎乎的手指着河岸边那一排排桃树,那一朵朵如玉脂般晶莹的桃花。风吹过,一片片花瓣随着风,旋转着落下了。“好美啊!”“嗯,我们很快就可以吃到桃子了。”

躺在草地上,柔软的小草抚摸着我们。“真想像桃花一样赶快长大。”“嗯,当大人多好,不用别人管,时间多的都用不完了。”

年少无知的我可曾知道大树旁一棵小桃树上,花骨朵儿正在悄悄开放。

风刀霜剑严相逼

刚升入初中的我,倚在一棵桃树旁,看着天空中白云带着思念,轻轻拍打着树叶。年少轻狂的我,怎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蕴。总向往的伟大勇气与胜利,可过高的期许总让我跌的更加粉身碎骨,生活中一切过于平淡。一次次考试的失利,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望,把我裹得严严实实。

“难过啊,难道这就是成长,就是青春吗?我不要。”我喃喃自语。

然而,当时垂头丧气的我可知雨中的桃花正摇摆着裙边?

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个夏天仿佛是一步一步挪过来的,但终究还是来了。开学前一天,漫步在河岸边。桃花又开了。翠绿的叶掌遮掩不住俏丽的面庞,悄然的身影。那一抹抹掩面偷笑的绯红。“是在笑我笨吗?”就快面临一场分别。我恍然大悟:在不经意间我流失了我的花季。我所渴望的却又是我所遗失的,年少中最重要的——美丽的青春年华。

那一朵朵灿烂的桃花,是否剩有前年的残花败叶?

雨季花季,青春年华,我们无法挽留,就在现在,追赶现有的年华,不要让遗失的,再次成为最重要的。

后记:“昨夜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请追赶,现有的青春年华。

梦里花落知多少

花开花落,落叶归根,看燕去燕归,看浮云飘过,我一一与你们握手,体味芳香。——题记

嗅文人的墨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最好的写照。那是一种恬淡闲适的心情。谁说人生就是仕途?他选择了田园,却让自己永存在了自己的诗句当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她的美丽。泪水淌下,带着悲伤,在心灵上留下痕迹,却也在岁月上留下痕迹。品着她的“人比黄花瘦”,品着逝去的岁月,却早已在心灵上刻上他们的回忆。

翻过一页日历,我嗅着他们的墨香,久久沉醉„„

踏作家的脚步

与他一起放风筝,感受心重重地坠下去的感觉。与他一起叹息,感受故乡的变迁。那北国的雪就像他说的一样,有一种旋转升腾的精神,让人震撼。和她一起望着纸船向远方漂去,带着深深的思与念,泪水模糊了双眼,那纸船早已给她的爱一起荡进母亲的梦乡。这是多么深刻的情感!还要与他一道去听云南的歌会,那朴实的少数民族风情,让我欣然。

翻过一页日历,我踏着他们的脚步,不时停留„„

读时代人的文字

喜欢读着他的《边城》,喜欢读着他的《品三国》,喜欢读着她的《论语心得》,还喜欢读着他的诗集。那是最贴近现代生活气息,那是他们的古人的崇敬之情,那是他对生命与岁月的感悟。我愿意每天都与他们一道,愿意跟着他们的文字,让心灵激荡,让灵魂生辉。

翻过一页日历,我读着他们的文字,暗暗感动„„

上一篇:春日秦观古诗阅读答案下一篇:图书跳蚤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