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2024-07-03

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共11篇)

1.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篇一

课程纲要

一、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二、总课时:70课时左右

三、课程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背诵名篇名段。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分析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通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大胆创新、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4、两周一次作文。通过作文指导课,让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四、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共10课时)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课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课时)

2、芦花荡(2课时)

3、蜡烛(1课时)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课时)

5、亲爱的爸爸妈妈(1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3课时)

第二单元 :(共11课时)

6、阿长与《山海经》(2课时)

7、背影(2课时)

8、台阶(1课时)

9、老王(2课时)

10、信客(1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3课时)

第三单元 :(共11课时)

11、中国石拱桥(2课时)

12、桥之美(1课时)

13、苏州园林(2课时)

14、故宫博物院(2课时)

15、说“屏”(1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3课时)

第四单元 :(共10课时)

16、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

17、奇妙的克隆(2课时)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1课时)

19、生物入侵者(1课时)

20、你一定会听见的(1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课时)

第五单元:(共11课时)

21、桃花源记(2课时)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2课时)

23、核舟记(1课时)

24、大道之行也(1课时)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2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3课时)

第六单元 :(共11课时)

26、三峡(2课时)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2课时)

28、观潮(1课时)

29、湖心亭看雪(1课时)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2课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怎样搜集资料(3课时)

五、课程实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1)、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六、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当堂进行评价,可通过提问次数,背书卡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2、在学校积极与班主任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校信通、驾校活动手册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学习状况。

3、认真组织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

4、利用学习小组长进行过程评比,与素质评定结合。

(二)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检测,通过期中等阶段性抽测,以获得学生知识的储备。基础字词,诗词背诵,语段分析,写作训练等。

2、进行至少一次基本功展示,如我是小小书法家——硬笔书法比赛。

3、进行一次读书报告会和读书笔记展评。

4、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即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覆盖面广。

2、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兴趣高。

4、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有风格。

第一课 新闻两则

一、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4、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剖析

(1)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2)难点:

1、分析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2、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第1课时

一、创建情景导入

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

二、朗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文章产生整体认知。

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2、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4、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三、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1、自由朗读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必起渡江作战。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

(1)、结合课后练习一,分析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2)、抽学生发言。

(3)、归纳总结,并板书。

五、板书设计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1~2句)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经过(3~16句)中路军安庆一芜湖 西路军九江一安庆 东路军南京一江阴 时间 20日夜~21日夜 21日17时~22日22时 21日17时~22日22时 兵力 30万 35万 35万 渡过兵力 30万 2/3 大部 第二课时

一、新闻知识复习,自学《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新闻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2、阅读课文,概述文章主要内容,并找出文章的六要素。

3、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月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1、相同处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不同处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

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三、板书设计

本文写作特点:依时叙事、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去粗取精、语言精炼

第三课时

一、疑难字词练习

1、听写字词,抽多名学生上台练习。

2、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掌握字词。

二、课堂练习

1、解决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一小题:②句好。“突破”表明敌军有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第二小题: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小题: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2、拓展练习,阅读一篇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 从今天上午10时开始,内蒙古出现大范围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遇强沙尘暴,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

(1)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根据它来填写消息的标题。

(2)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

(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消息的下列几个要素。

时间: 地点: 事件:

三、作文

1、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知的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一篇短消息。

2、抽学生朗读。

3、作出评价。

第二课 芦花荡

一、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

2、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三、重点难点剖析(1)重点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2)难点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第一课时

一、突出主人公神秘感,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

1、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2、介绍作者情况和故事背景。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代表作品为《白洋淀纪事》。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以他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文章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并划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2、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3、分组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4、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三、分析文中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1、学生踊跃发言,读出自己觉得较好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出好在哪里。

如:第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

第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第38段“月亮落了,„„有些飒飒的风响”

第59段“水镜子一样的平„„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第62段“鲜嫩的芦花„„正在迎风飘撒”

2、分析修辞用法在景物描写句中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起止段 内容 作用

1-8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 为情节展开做铺垫 9-19 老头子要送两个女孩找队伍 开端 20-54 一个女孩受伤,老头子愧疚,决定报仇 发展

55-63 老头子诱使敌人进入圈套,讨回血债 高潮和结局

第2课时

一、整体感知主人公的英雄性格

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组织学生讨论。

3、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二、人物性格难点研究

1、作者是如何表现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的性格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2、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具体表现:

过于自信: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过于自尊:第38、39段: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第51-54段: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具体性格特征: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

三、指导完成练习

1、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的掌握情况。

2、解决课后习题。

3、指导完成课堂练习。

四、板书设计

高涨的爱国抗日热情爱憎分明的强列感情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过于自信和自尊的品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2.疑难字词:

退却 编算 挂花 飒飒 丢人现眼 张皇失措 第三课 蜡烛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用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2、把握作者感人致深的写作手法。

3、通过揣摩语句,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体会主人公对同志深厚的爱,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重点难点剖析

(1)重点:

1、分析作者写作手法感人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2)难点:文中的外貌及动作描写是如何揭示人物心理的。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蜡烛是一样很普通的东西,同学们说一说蜡烛有何作用?

照明 本文赋予一种崇高的意义。

2、简单介绍作者、文章体裁和文章的背景资料。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

3、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令自己感动的片段。

4、抽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二、完成课后习题一

1、抽学生朗读自己划出的语句,指导其读出感情。

2、结合课后习题一,让学生说说这些片段感人的原因。

3、提问: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她的形象。

4、抽多名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三、自主研读,品味反复描写的作用。

1、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地反复描写? 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

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五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归纳总结。

作用: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四、课堂练习

1、指导完成课堂练习。

2、揣摩文中语句,完成课后习题二。

五、板书设计

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人物

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细节的描写---蜡烛

感情的基调---敬爱和哀痛

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第四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三、重点难点剖析

(1)重点

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2)难点

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介绍背景资料及作者,导入课文。

1、展示图片,让同学介绍有关圆明园的情况。

2、补充介绍:圆明园的价值、背景资料。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他们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3、介绍作者雨果的情况。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中相关知识。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作者的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2、再读课文,划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三、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从中分析作者的感情和品质。

1、请几个同学朗读划出的语句,小组讨论品味语言。

2、设置问题帮助品味语言。

(1)这些语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质?

(2)文中运用大量的反语来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这些反语起到怎样的效果?

分为两个方面: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等反语,有委婉的讽刺意味。

“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要抗议”等句子直接抨击英法联军的行为。

(3)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板书)

四、板书设计

圆明园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

1、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2、具体描述园中之景

3、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之作

文章主旨: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第五课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课时安排:l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体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理解力。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引导。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了解法西斯的罪行和战争的残酷,珍惜今天的和平。

三、重点难点剖析

(1)重点

1、体会文章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

2、体味语言的深层含义。

(2)难点:感悟文章所体现的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思想。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把握文章内容,分析引文的作用。

1、作者介绍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

2、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思考:正文前面引文的作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

(引文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萨特的话是很精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回味起来,又是本文的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

三、梳理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研讨文中重点语句。

1、正文的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段,请概括出来。

2、学生回答,归纳总结。(板书)

3、“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关键词为“沉重”“美丽”。沉重的记忆“指什么?“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

“沉重的记忆”指纳粹党在克拉库耶伐次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

“美丽的记忆”指克拉库耶伐次的人民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

四、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讨文章内容。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有何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让读者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3、你是如何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一句的?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五、板书设计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四个片断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课堂小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六、拓展延伸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2、你对这两位作家的行为是如何评价的?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2.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篇二

(生读课文并思考)

生1:“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 为了……”作者雷利和他的家人体会到了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苦, 他不想让这惨绝人寰的悲剧降临到其他的家庭, 他热切地呼唤和平。

生2:“五十一年前, 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 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五十一年前,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取的, 和平来之不易, 但并没有维持多久, 现在依然有战争, 令人痛惜。

生3:“两年多来, 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的悲痛中。”“两年多”说明时间长, “沉浸”说明悲痛的程度深, 作者雷利不愿这种巨大的悲痛降临到其他的人身上。

生4:“我至今都忘不了,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从“深情”看出爸爸爱自己的家人, 但为了世界和平, 他义无反顾地走向刀光剑影的战场。爸爸对世界的和平有着强烈的责任心, 他对作者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作者雷利也像他的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呼吁和平。

生5:“爸爸的嘴张着, 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 妈妈听见了,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 全世界都听见了, 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爸爸已经无法再说话了, 这实际上是作者雷利在呼唤和平。

生6:“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 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战争使多少像爸爸这样的人才失去了生命啊!作者多么盼望和平啊!

生7:“他的死是光荣的, 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亲爱的爸爸牺牲了, 雷利在痛不欲生的同时为爸爸而骄傲, 因为爸爸是为和平而死的。从中看出雷利对和平的向往。

……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深, 下面我们学习第23课《黄河魂》。黄河魂是什么?课文上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快找找。

生:黄河魂是动人心魄的力量, 是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是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 是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

师:齐读这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

师:这一自然段通过描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写出了黄河的力量、黄河的精神、黄河的灵魂精魄。这种感受是作者在看什么时产生的?

生 (抢答) :是在看黄河壶口瀑布时产生的。

师: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生查找并动笔画)

师:请三位同学读一读。

(生起立朗读)

师:自己读一读, 感受一下这壮观的力量。

师:同学们, 让我们一齐赞美我们的母亲河,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 老师知道大家都学会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镜泊湖奇观》。镜泊湖奇观有什么特点?找一找, 画一画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生1: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又绮丽多变。

生2:吊水楼瀑布的特点是声势浩大。

生3:地下森林的特点是声势浩大。

师:这三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 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句段。

(屏幕出示下列内容, 学生背诵。)

五十一年前, 全世界人民用赢得了反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 和平之神并没有。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 罪恶的子弹还。

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 如, 以之势向壶口。就在前面的一排巨浪刚刚冲来的, 后面的一排早已。的冲击力, 足以, 那紧随其后的更是。

目睹, 耳闻, 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的力量所, 为她那的献身壮举所, 为她那的气概所……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进壶口瀑布中去了。

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您博大的, 您的, 您的, 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而壶口瀑布正是您的的集中体现!

《黄河魂》描绘了, 热情颂扬了。课文写景有序, 由及, 从到。

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 一到陡崖, 突然, 顿时, 溅起, 水雾, 势如, 声闻。

形容声音大、力量大、速度快的词句:

师:下面学习“积累·运用六”中的名句。先“开火车”读。

(生连“开”三遍“火车”)

师:下面看屏幕, 根据意思说句子。

(屏幕出示下列内容, 学生看屏幕抢答。)

阐明了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

极言祖国山河之可贵。

选自《三国演义》对袁绍的评价, 是说做大事情的时候总是顾惜自己的身体, 看见有小的利益就连命也不要了, 这样的人不是英雄。

说虽然自己地位低微, 但是不敢不为国事忧心。

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死,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 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是说国家兴亡大事,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 , 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教学反思】

1.这节课虽然容量很大, 一节课学习了一个单元, 但“积累·运用六”的名言练习次数却很多, 在屏幕上先一句一句地出现, 然后再打乱顺序多次出现。练习过程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 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又能当堂背诵。

2.这个单元的教学体现了“鲸吞牛食、精博结合”的特点。

3.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篇三

九月初旬,阔别了一个暑假的我们,步入中学。初见你,是在排好座位之后。我抬头看见了你,你转身看到了我,四目相对,仿佛是阔别太久的心灵际遇。不约而同地嘴角上扬,发自内心的微笑,我好像从来没有认识过你。其实,我们在小学就已认识,但偏偏对彼此都不感兴趣。而进入中学后的那一瞬间,成了我们相逢的第一幕,是我们交往的重新开始。从此,每天的课间,总会在走廊看见两个腻在一起的身影,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其乐无穷。

你,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发型是那么的独特:齐整的刘海,齐整的长及下巴的头发。这样的装扮,或许有人会觉得有些沉闷。不过,当你见到她时,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她活泼好动,笔直、蓬勃的头发,更富生机,更重要的是她有一双很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会说话,给这张脸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气。脸虽然有点儿黑,但那是健康的颜色,相信人们一看到这张脸,就会想到灿烂的阳光……

你一米五六的个子,娇小玲珑,却又机敏精悍,真可谓“浓缩就是精华”。早操后,轮到我们跳长绳,那是你展示身姿的时候了。你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长绳间自由、欢快地穿梭。面对挥动的长绳,很多女生望而却步:有的站在一个地方按兵不动,不肯加入跳绳的队伍中去,免得出丑;有的头随着甩动的长绳在有节律地摆动,身子却像钉在那里,不敢迈开脚,即使最终鼓着勇气猛然低头冲进去了,也常常被绳子绊住,好像绳子跟她们过不去似的。只有你,面对在空中舞动的绳子,却能飞进飞出,自在无碍。对于跳绳,你真的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境界中了。看,你又飞了进去,灵活地跳进了长绳中间,同时又迅速甩开自己手中的短绳接着跳……你可以跳出各种花样,让一旁的我们,不禁惊呼。30分钟的课间活动,整个操场都是你灵动的身影,你是这么勇敢,这么活泼,这么让人敬佩。

中午去操场散步,你有时会奔到墙角的大樟树下,三两下就爬到了树杈上,剩我一个抬头望着你目瞪口呆。哦,你是这么“不拘小节”,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爬树,一举一动丝毫不像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假小子”。

你聪明、机灵,但不知为什么,一到学习,却总是迷迷糊糊。而我,老师眼中的优秀生,像我们两个,照理不会有什么交集,却偏偏相处得和谐融洽。也许,你羡慕我的成绩,而我喜欢你不羁的个性。

渐渐地,我更加了解你了。你心地善良,处事洒脱,虽然有时候有点大大咧咧、糊里糊涂,爱纠结。但其实,你是一个直肠子的人,你不会掩饰自己,有什么情绪就都会表现出来。

曾经一直以为你是个永远快乐的人,但没想到,你也有忧伤的时候。

那天下午自习课,窗外的天灰蒙蒙的,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教室里的气氛也不如往常热闹,东北角传来细微的抽泣声,你眼角泛泪,哽咽着:“有时候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我爸妈亲生的?没有人愿意关心我。”你把头埋在胳膊肘里,只露出双眼,眼眶正含着泪,我感受到你的委屈。原来前几天,你爸爸为了一点小事冤枉了你,动手打了你,触犯了你内心的尊严。我注视着你汪然欲涕的样子,突然觉得我们好像心灵相连,我不知哪来的勇气,坚定地对你说:“你还有我!”

如今的我们都明白:我们的相遇原是为了陪伴彼此,无论开心,还是伤悲,都会在彼此身边,我们相约一起面对艰难险阻,共度似水年华。

我喜欢你的性格,喜欢你无所顾虑的大笑,喜欢你有时呆萌的模样,更喜欢有你陪伴的这段时光。我愿与你漫观云卷云舒,静看花开花落。

遇见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际遇;遇见你,是我年华里最美的回忆。遇见你,真好!

[【唐老师评】]

本文小作者截取一段特殊的“相识瞬间”,给人似有心有灵犀的美妙感觉。在“相识”基础上,两人交往更深,感情也更真切。由于小作者对好友非常了解,因此,她拥有了较多的写作素材,可以随意选用,而且更容易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这是最为关键的。之后,小作者灵活地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方法,再巧妙地运用对比等手法,因而将这位活泼好动又充满灵气的同学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来。

从生活中学习交友与做人,从生活中选取写作材料,然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写真事抒真情,再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这是本文小作者写作成功的原因。

4.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篇四

脱掉 解放 摇头 躲雨 探望 小溪 棉花 解冻 田野 未来 油菜 发烧 追赶 宿舍 光荣 干枯 徐州 商店 世界 笋芽 呼唤 呼喊 山冈 轰动 喊叫 竹笋 兄弟 哥哥 微笑 安静 拐弯 浇水 骨头 终于 感谢 逐渐 抽空躺椅

四、比较组词:

羞(害羞)俺(俺的) 鹊(喜鹊) 杜(杜鹃) 容(容易) 徐(徐徐) 蔬(蔬菜)未(未来)差(差别)掩(掩护) 鹃(杜鹃) 牡(牡丹) 荣(光荣) 除(除法) 疏(疏远)末(末尾)仍(仍然)冈(山冈) 拐(拐弯) 烧(烧火) 冒(冒险) 渡(渡过) 列(列车)绵(绵羊)扔(扔掉)岗(岗位) 别(别人) 浇(浇花) 帽(帽子) 度(温度) 烈(热烈)棉(棉花)探(探听)摇(摇头) 躲(躲开) 店(商店) 枯(干枯) 芽(发芽) 菜(白菜)换(交换)深(深浅)遥(遥远) 射(照射) 站(车站) 苦(苦难) 讶(惊讶) 彩(彩色)唤(呼唤)第(第一)歌(唱歌) 抽(抽水) 净(干净) 微(微笑) 才(刚才) 西(西瓜)大(大家)弟(弟弟)哥(哥哥) 油(石油) 静(安静) 薇(蔷薇) 材(木材) 牺(牺牲)达(到达)安(平安)本(本来) 呼(呼吸)

按(按时)笨(笨重) 乎(胖乎乎)

五、多音字:

解jiě (解放) xiè (解数)

奔bēn (奔跑) bèn (投奔)

冲chōnɡ(冲浪) chònɡ(冲床)

几jī (茶几) jǐ(几个)

落luò (落叶) là(落下)

撒sā(撒娇) sǎ(撒种)

钻zuān (钻研) zuàn (钻石)

宿sù(宿舍) xiǔ(一宿)

骨ɡǔ (骨干) ɡū (骨朵儿)

散sàn (散步) sǎn (散文)

5.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篇五

校园的美景:

本次习作是写校园的一处景物。什么是景物?景物是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什么地方的景物?校园里的景物。这就告诉同学们,这次习作要在校园内选取可供观赏的那种景致和事物,而且要求只选一处来写。这次习作的要求有四点:一是仔细观察,二是按顺序写,三是内容具体,四是适当想象。另外,题中还表明,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的景物,这就给了同学们习作选材极大的自主空间。仔细观察,是说习作前要对所选取的对象作一次全面的、有重点的了解,这是为了把内容写具体而进行的基础工程。因为缺乏具体、深入的观察,是很难把景物写具体的。按顺序写,是为了让读者读后能留下清晰的印象。按顺序写,条理才清楚,才易于让人理解。内容具体,就是要使习作有血有肉,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景物的美。适当想象,是说不仅要写出景物是什么样子的,还要根据它的样子、特点写出你的所思、所想,写出想象的东西来。至于可写别的景物,是为了给同学们的选材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宽阔的、自由的空间,一个充

6.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篇六

六年级人教版第三单元作文:爱比阳光暖

岁月可以磨灭许许多多的记忆,但永远不会磨灭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在我心里,这种爱是一种比初阳还要温暖的情感。

记得最清楚的是早上去上学的时候,自己穿的一双旅游鞋还是好好的,想不到下午放学,乘车回家的路上却发现鞋子不知怎么回事,鞋底就与鞋身大半部分脱离了。下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鞋子开了口子,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那天晚上还是北风呼呼刮着,大街上的人们都裹着大衣匆匆回家。我背着书包,拖着鞋底破了的鞋子,一步一步地、慢吞吞地走着。我正在埋怨这双鞋,为什么质量那么差。突然,我看见墙角边有个补鞋老人挑起工具箱准备回家。我灵机一动,心想:不如去把鞋补一补。我迫不及待地跑上去问:“老爷爷,您可以把我这双鞋补一补吗?”老人看了看快落下的太阳,又看了看我的鞋说:“好吧。”老人又重新坐好,打开工具箱,拿起我的鞋补了起来。我仔细端详着这位老爷爷:他花白的头发,黑黑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一双浑浊的眼睛,可能由于长时间地补鞋干活的缘故,手上都长满了茧,冻得通红。只见他把鞋子夹在两腿间,右手拿着针用力穿过鞋帮,左手把线拉过来。他一针针吃力地缝着,还不时用嘴对着双手哈气。这时鞋子补好了,可他并没住手,加缝了一道,说:“小孩子,不结实点不行啊。”“好了”老爷爷说着,我接过鞋子马上穿在脚上,真是舒服。此时冻得冰冷的脚穿上老爷爷补的鞋子多暖和啊!

六年级人教版第三单元作文

我走在路上,心中不时涌起一股暖流,我感到这种关爱比阳光还要温暖…… 事隔几月,我放学经过鲁家峙大桥下的一家补鞋店,那时,店里的一位老爷爷走出来,似乎要出去办什么事,老爷爷看见了我,喜出望外,马上叫住我:“小朋友,我记得你,你上次在我地方补过鞋是吧,我说对的。他这时高兴地说着:我出去买些针线、胶水,你帮我看会儿店好吗?”我毫不犹豫,点头答应了。虽然我帮不了爷爷多大的忙,也算是为老爷爷做了一件好事吧。真在我沉思的时候,不一会儿,老爷爷就回来了,看见我还在,对我笑了笑,说:“小朋友,真是耽搁了你学习的时间啊!以后,你要补鞋子,就到爷爷这儿补吧,爷爷给你免费!”我点点头,高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7.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一单元趣解 篇七

林教头与别里科夫老师可以好好比较一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角是林冲, 并非一介武夫, 而是处于统治阶级的底层有着小心谨慎的性格和忍辱负重的心态的教头———教师!只不过是教习枪棒。他文武双全, “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 不遇明主, 屈沉在小人之下, 受这般腌臜的气”。

漫天风雪, 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 十分惆怅。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熊熊烈火, 长天茫茫, 壮士心, 英雄泪, 空飞扬!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角是别里科夫, 他是1898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一小城中学的希腊文教师。

别里科夫死了, 杀死他的是他的抑郁症, 严重的心理疾病, 还有沙皇专制统治的的白色恐怖。别里科夫本人甘当统治者的鹰犬, 因心灵僵化死亡。他的死让全城的人高兴!

陆虞候被杀死了, 杀死他的是他的拜把子兄弟———他想要置于死地的林教头。作为高太尉府里的普通工作人员的陆虞候, 奴性十足, 患软骨病, 挺不起胸, 抬不起头, 整天看“主子”脸色行事。为讨“主子”喜欢, 可谓搜肠刮肚、费尽心机, 什么下三滥的事都干得出来。花花太岁高衙内看上林冲的妻子得了相思病之后, 陆虞候便千方百计为其出谋划策, 企图逼良为娼。先是设调虎离山计, 将林冲叫出来喝酒, 骗林冲妻子到自家楼上, 让高衙内调戏。然后设卖刀计, 使林冲误闯白虎节堂, 被发配沧州, 并安排押解人员中途结果林冲性命。最后又设火攻计, 趁大雪之夜, 火烧草料场。林冲命大, 虽然没被害死, 但被害得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 最终走投无路, 被逼上了梁山。他的死罪有应得!

别里科夫之死案发现场是中学男教师单身宿舍。

陆虞候之死案发现场是沧州城东15里的草料场的东三二里的市井与草料场中间的一座山神庙。

顺便我们再把“别里科夫之父”———契诃夫与本单元最后一课《边城》“翠翠之父”沈从文做个比较:

契诃夫让别里科夫总是歌颂过去, 把自己与现实隔开, 禁锢人们的思想生活。契诃夫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超现实又源自现实的形象———谨小慎微, 心惊胆战, 战战兢兢过日子;遵纪守法, 诚惶诚恐, 恐恐惧惧上西天。

沈从文也通过翠翠歌颂过去, 歌颂湘西沅水, 那里浓郁的地方色彩带给了他无穷的创作原动力。他歌颂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 赞美人性美, 家乡人民非常崇敬他。人民也送给他一副对联———不折不从, 星斗其文;亦慈亦让, 赤子其人。

8.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篇八

通常我们写作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首先要建立在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基础之上,因此思路清晰是一篇好文章的前提。当我们确立表达的中心,当片段的材料已经准备就绪时,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将它们进行排列组合,围绕中心有效地发挥作用。所谓思路清晰,就是在谋篇布局中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常见的安排层次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组织材料时围绕中心安排详略。比如《再塑生命的人》塑造了莎莉文具有强烈爱心、高超教育艺术的教师形象,表达了海伦·凯勒对她无比的敬爱与感激之情,文章围绕了这个中心,安排组织了“我与莎莉文的第一次见面,她用布娃娃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莎莉文用真实感受:水,引导我理解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从此以后开启了我的生命历程”等素材,并将它们按照时间有序组合,将莎莉文唤醒了“我”的灵魂、给予“我”精神上的快乐与自由侧重先说,重要篇章详细叙写,将“我”对老师的敬爱与感激之情隐含字里行间,在潜移默化中让读者感同身受。

所以当我们在进行常规练笔的时候,不要急于落笔,要先确立一个你特别想要表达的写作主题,根据主题拟好最恰当的题目,然后取舍材料,安排好文章结构,列出提纲,理清文章思路。

写作实践

一 、列出以《_____二三事》为题的作文提纲

一、中心:通过几个事例的叙述,赞扬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开头:体育是一门活动,是一种学问,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促进社会发展,且始终被人们热爱着。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有着体育精神的人,他们坚持不懈、奋勇拼搏。我们班的×××就是这样一位体育健将。

四、结尾: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成功的路是需要坚持铺垫的,只有坚持不懈、奋勇拼搏才会成功。×××就是这样,不论在体育上还是学习、生活中,都会一直坚持。

9.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篇九

2).掌握句型:

(1)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2) A: Is this that your pen?

B: It’s a watch. B: Yes , it is . No , it isn’t.

A:How do you spell it?

B: W-A-T-C-H.

学习重点 掌握新单词

学习难点:进一步掌握新句型

一、自主学习

写出并读出下列单词。

1.用英语 ___________ 2. 怎么样____________ 3. 我的词典________

4我的词典_____________ 5. 他的橡皮____________ 6. 为。。。而感谢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1)Check the answers.

2)Do3, pair work.

3)Do4a.

4)Group work. Practice the dialogs. Finish 4b.

5) Write down the dialogs .

三、达标测评

1.This is my backpack. (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his is your pencil. (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s this your ruler.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s this your eraser.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his isn’t her dictionary.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 (B 档)

用所给的词填空。my, his, her, your, it

A: Excuse me, Mar. Is this _______ pen?

B: No, _____ isn’t. Ask Eric. I think it’s ________ pen.

A: Is this your pen, Eric?

B: No, _________ pen is in my pencil case. Ask Jane. _________ pen is lost.

10.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篇十

1.戟 刎 殆

2.D

3.C

4.D

5.(1)示例:书画精粹(书画展览)/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丝竹悠悠(乐器演奏) (2)示例:丰富业余生活,造就多彩人生/展示个人风采,铸就团队精神

6.示例:在不堪磨难的煎熬时,内心多是惶恐的,磨难使他好比黄花更显憔悴。

7.(1)“损害”改为“危害”。 (2)“一次”放在“全面”前。 (3)“服务”后加“的单位”。

8.吸引读者,引出议论的话题。

9.下一辈还放羊。触动可以是瞬间的震惊、继之难过等,再适当生发,或结合自身对放羊娃的生命形态表示同情,或对不能进化的生命链表示自己的担忧等。表达要完整,感受要合乎情理。

10.“成长无书”―――缺少教育。

11.略(提示:回答行得通与否都可以。对现状的估计、描述要切实准确,不可粉饰。“新读书主义”作为口号提出,它本身是高出现实的,有继续倡导的必要。主张不继续倡导的同学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该口号不切实际或存在明显缺陷。)

12.D

13.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

14.洗衣的妇人见了奔来的老虎吓得跳进水里躲起来,两个在沙滩上玩的小孩却傻乎乎地不知道怕跟前的老虎,最后老虎自己走了。 15.略(提示:在威武面前只要不惧怕,就不会输。能紧扣第二段作者的议论发表见解,言之成理即可。举例要符合自己的理解。)

16.乡村傍晚的景观。

17.淳朴自然,悠闲自得。

11.人教版第一单元写作 篇十一

一 列写作提纲

《游陵西湖》提纲(空间顺序)

中心:通过介绍家乡的陵西湖各个景点的特点,表现其优美风光与人文精神,抒发喜爱之情。

1.开篇点明游览的时间,交代游玩地点——陵西湖。(略写)

2.介绍去往途中的风光见闻,渲染心情。(略写)

3.摹写湖心岛千姿百态的怪石。再写湖心亭,说明整体印象。(最详)

4.湖心岛北岸风光,只见鱼儿欢快,人影荡漾。(较详)

5.攀登北岸的小山,从山顶俯视湖面,一派好景致! (详写)

6.回家,内心留恋。(略写)

《颍南植物园》提纲(逻辑顺序)

中心:按照逻辑顺序,说明颍南植物园的位置、建设缘起和各个组成部分,让读者领略其特色,突出其社会意义。

1.概括说明植物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以及人们的总体印象。(略写)

2.介绍建设生态园的缘起,给人们呈现一个绮丽的自然风貌,开创界首旅游业发展新篇章。(略写)

3.由主到次,依次介绍植物园的布局和组成。

(1)介绍主要景区,即东部的果树种植示范区和名树区,让徜徉其间的人们,能领略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详写)

(2)介绍北部的盆景园,介绍花的品种、岩石景观,中西方环境艺术巧妙结合,匠心独具。(较详)

(3)介绍南部的休闲中心——垂钓,介绍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略写)

4.总结风景区特色,凸显给人们的感受,点明主题。(略写)

【李老师评】

无论写说明文还是写记叙文,除了言之有物外,还要“言之有序”,这正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向外地游客介绍本地的名胜或景点,要确定一个说明对象,确定好文章主旨,还要一个环节,就是“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也就是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需要详写,哪里需要略写,都要胸有成竹,然后精心列好提纲。

上述两个写作提纲,是依照课本中的导引和掌握的说明文写法来拟定的。《颍南植物园》采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对颍南植物园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作出了探讨说明;而《游陵西湖》,却是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移步换景,层次清晰,表现对景区的观赏与喜爱。这就告诉读者,安排说明顺序完全是根据写作主旨而确定的。

上一篇:2024年江苏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练习下一篇:优秀实习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