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12篇)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生体验观察的乐趣。
2、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4、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依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5、积累成语,运用成语。并从“胸有成竹”的典故中体会仔细观察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成语积累与观察写作。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遣词造句,并对写出的文章进行适当地修改。教学安排:
3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图,比比谁的眼力好!
二、观察、思考、交流
1、出示《枯树人头图》。
2、请你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三秒钟,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预设:估计学生有的说看到了一棵树,有的说是看到了人的头像)
4、深入观察,分步训练。
(1)请观察到一棵树的同学边观察边展开联想,然后说说你看到是怎样的一棵树。
(2)用“在这幅图中我看到了……”的句型说话。
(3)请观察到人的头像的同学再深入观察,看看你找到了几个头像,还要比较这些头像间的不同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神情外貌)
(4)用“在这幅图中我看到了……头像,这些头像有的……仿佛……;有的……似乎……;还有的……好像……,真是画得……”说话。
5、交流。
要求:说的同学把话说清楚,说连贯,有条理。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
6、小结:一幅平常的画,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认真仔细地观察,收获了不同的结果。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示例:这是一幅有趣的画,这不,它正在和我躲迷藏呢!
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树上的一对老年夫妇,他们似乎多年未见,两人脸上透着一丝惊喜,千言万语不知该如何表达。顺着树干向上看,在树梢上,有两位老者正默默地对视着。左边的老人鼻梁上挂着一副眼镜,低着头,仿佛在倾听着什么;右边的老人脸上“挂”满胡须,眼神里充满了智慧。此时,你如果不仔细看,树上除了几根干枯无叶的树枝就再也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了。可是当我把书逆时针旋转时,惊奇地发现,在最下面的一根树枝上冒出了两个戴着帽子的人。在戴着礼帽的中年男人的上面还藏着一位戴眼镜的青年人。我把书顺时针旋转又找到了三个人物头像。
按以上过程交流第二、三幅图。
三、归纳心得
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
1、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2、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第二次发现的结果及心得。
3、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4、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四、总结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观察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第二课时】(习作)
一、导入
还记得老师曾经教给你们的一句名言吗?
出示名言: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及其他各方面的成功秘诀。(齐读名言)
法布尔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魏格纳之所以能提出地球漂移说的科学论断,那都是因为他们能对微小的事物进行仔细认真、多角度、长期的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观察日记。
二、习作构思
1、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2)有什么新的发展?
(3)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每个人根据各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1)学生说题目,老师整理。(2)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应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1)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来,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题目也可以用“观察日记”。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示范讲评
1、教师先选择几篇写得比较好的习作,进行示范讲评。
2、再出示几篇有各种典型问题的习作,师生互评。
3、教师做示范性修改,在修改过程中进行示范批注。
四、习作修改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2、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①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②意思表达是否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3、展示台。
推选好的习作进行展示。(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
五、誊写评价
学生誊写作文,老师对本次作文进行总结评价。
六、习作例文
蒜苗是怎样生长的
9月21日阴
吃过晚饭,妈妈叫我和妹妹剥蒜瓣。啊!要泡蒜瓣了,我非常高兴。不一会儿,蒜瓣剥好了。妈妈从中挑了一些白胖胖的大蒜瓣做种。
选好种,妈妈找来一个空盘子,在里面铺上一层棉絮,把蒜瓣都摆在上面,妈妈说:“铺上棉絮,蒜苗的根就会扎进去,不容易倒。”然后,她又往盘子里浇水。我想蒜瓣的头上光秃秃的,只浇水,而不用土,它们能长出蒜苗来吗?
9月22日阴
刚过了一天,蒜瓣的顶端就裂开了,露出了一点浅绿色的芽儿,像小鸡从蛋壳里刚伸出来的小嘴,用手一摸软乎乎的。再看它们的根部,已长出了一些短短的须根,但还没能扎到棉床里。我担心它们倒了,就把它们一个个往棉絮里塞。妈妈看见了说:“傻瓜,别塞了!这样会把它们弄死的。”我忙问:“那怎么办?它们容易倒。”妈妈笑着说:“过几天,根长长了,就不会倒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放心了。然后,我又提出昨天的疑问,妈妈解释道:“蒜瓣本身就存有养料,只要温度适宜,加上水分、空气、阳光,没有土照样能生长。”噢,原来是这样,我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
9月24日晴
转眼间,两天过去了。蒜苗都长到了一厘米高,根像钢丝似的扎进棉花里。我一边看,一边想,妈妈说得真对。
在这些蒜苗中,有一棵长得又高又壮,好像是“穆铁柱”。我给它点了一个红点,算是鼓励。另一棵长得最矮,我给它点了一个蓝点,希望它努力赶上。
9月25日晴
今天,每棵蒜苗的头上都裂开了一道缝,我以为它们都生病了呢,急忙去问妈妈。妈妈说:“这是分片,就是小片叶子要从大片叶子的中心钻出来啦!”这真是一场虚惊。
评析:日记虽然简短,但小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蒜苗的喜爱之情。【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我的发现
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发现的,然后交流。
2、你们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大同小异,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他们的对话。
3、小结:是的,作者之所以把文章写得那么生动、准确,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实践了“观察、观察、再观察”。
4、当然,观察要讲究方法。让我们重新回到《爬山虎的脚》这一课,请看这段话: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作者从爬山虎脚生长的地方、脚的形状及颜色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教师总结:光仔细还不行,观察还要有顺序,有重点,要连续,要在观察中学会比较,学会联想,学会思考。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重视观察,学会观察吧,因为——(出示名言)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及其他方面的成功秘诀。
二、日积月累
1、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有人对每月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地观察并编成了儿歌。
2、自由朗读儿歌。
要求:把儿歌读正确、流利。
3、仔细读读这一儿歌,你发现有哪些特色? 明确:语言精练、押韵等。
4、哪些词语写出了花的特点?
明确:“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
5、请你任选其中的一句话说说透过这些特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教师总结:这些精练的语句无不让我们产生许多的遐想,这一切都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
三、成语故事
1、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及其他方面的成功秘诀。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就是一个例证。
2、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故事。
3、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文与可的画的特点是什么?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那么他的秘诀是什么呢?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说出观察与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5、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明确:原本指画竹子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的形象,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6、尝试运用。用“胸有成竹”来说一两句话。
四、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写写观察后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的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所以它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语文园地时,通过表达见解、交流感受、展示作品、对比竞赛、亲身实践等活动深入理解了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演练和展示学生学到的观察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
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教材地位:《标准 (2011) 版》中对扇形的要求是“知道扇形”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扇形, 理解圆心角, 感受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学生初步认识扇形, 为后续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 认识扇形, 了解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探索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圆片、活动角、课件
教学片断: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1) 师:拿出你手中的圆片, 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举起来, 仔细观察, 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认识扇形的基本特征)
生: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几条对称轴?折折看, 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动手操作, 并总结出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只有一条。
(2) 师:放下手中的图形, 请看黑板, 在这个圆中有扇形吗? (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在圆中放了一个活动角, 活动角的的长度与黑板上所画圆的半径相等, 活动角的顶点放在圆心上——图一左一)
生:有扇形。
师:这个图中的扇形中哪儿, 谁能帮我指出来, 它的圆心角又在哪儿呢?
指名学生上到黑板前指出来。
师:仔细观察:这个扇形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现在呢?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大——图一)
生:变大、变大、变大。
师:我是通过改变什么而使扇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圆心角的大小。
师:观察真仔细!再观察, 现在扇形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小——图二) ?
生:扇形变小了, 变小、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 你发现了什么?
生1:改变圆心角的大小, 扇形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生2: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师:还有谁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生3:在同一圆中, 圆心角越大, 扇形越大, 圆心角越小, 扇形越小。
师: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图再来验证这一结论:仔细观察, 在这个三个扇形中, 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大?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大?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小?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同一个圆中, 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教师板书。
三、教学反思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我通过让学生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加深了学生对扇形的表象认识;再仔细观察图形手中的扇形;最后动手操作折一折来研究扇形的对称性,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体会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的关系, 虽说简单, 但是要想使学生能理解, 并且印象深刻, 教师通过活动角直观动态地呈现扇形的大小变化,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在这之后我又通过同一个图内三个大小明显的扇形以及它们对应的圆心角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有利于深入掌握扇形的特征。
在本节课中, 我开课简洁, 开门见山, 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 在生活与数学问题之间巧妙的建立起一个联系的纽带, 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为高效课堂迈出了第一步。
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体现了“以学而导, 学导结合”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在观察, 交流和动手操作中, 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 了解了扇形的特点。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实现了预期目标。
练习设计合理, 有梯度, 并注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如在认识了圆心角之后, 马上出现了一组图, 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圆心角, 讲练结合,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圆心角的认识。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的环节中, 设计了4 个练习:分别是根据扇形的含义, 在生活物体找扇形;判断哪些图是扇形;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画扇形,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拓展介绍扇环的相关知识, 求扇环的面积。练习题层层深入, 既考查巩固了学生对扇形特征的理解, 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前, 我认真研读了教材, 合理地把握了扇形概念的教学要求。《标准 (2011 版) 》中对扇形的教学要求是“知道扇形”, 所以只要学生“能用实例说明对象的特征, 或者能根据特征辨认和举例说明对象”即可。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适当地补充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4.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四
学习目标
1、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使自己所产生的奇思妙想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观察并发现广告中的错别字,认识其危害,积极改正。
3、学习、理解并积累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4、初步认识对联,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家庭(或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访:长辈谈一谈小时候的梦想)
2、搜集反映社会生活、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
2、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天的现实》能简洁地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a.学生依据调查情况汇报。]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内容;可以是社会或生产建设巨大变化的内容;可以是有关自然的;可以是有关医学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际的。)
b.教师相机展示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交流
1、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你们有梦想吗?谁来当众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a.出示文字屏幕:
愿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说说未来的衣服、食品、住宅、交通等,也可介绍个人的制作。
b.指名读以上学习提示。
2、讨论采取哪种交流形式。
边画边说,边演示边说,补充说明,提出问题或多或少就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相互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教师带动学生及时并积极的针对情况从“说”和“听”两个方面积极评价与指导。)
5、师生相机评价。
说的方面:内容、表述质量、礼貌、体态语言、应对能力等。
听的方面:神态(举止、态度)、质量(接收信息容量)、信息反馈(语言及思维机智)等。
总结感悟
1、在口语交际中,你的内心一定有许多感受,也会从伙伴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学生谈个人收获。
(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谈话导入
1、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纷纭的奇思,诱人的妙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涌动着理想的涟漪。还记得哪些同学的发言最让你难忘吗?
2、认真回忆,交谈看法。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别人启发联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吗?
揭题讨论
1、师生共同商讨习作内容和要求。
2、综合归纳:写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产生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奇思妙想如能实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3、小组交流习作内容。
动手习作
1、学生起草习作内容。
2、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相互帮助。
3、根据同学意见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教师评议
1、整体评价。
a.习作态度。
b.习作内容、角度等。
c.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等。
2、习作内容、质量的评价。
a.宣讲、展示优秀习作。师生评议。
b.宣讲、展示优秀语段。师生评议。
c.宣讲、展示优秀语句。(主要针对后进学生,发现其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小组交流评价,互相提高。
1、组内数人朗读交流各自的习作,互评互议。
2、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互评互议,选出优秀习作若干份,在“展才华天地”里展览。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的内容。
2、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a.学生交流个人的发现。
b.教师相机点拨(字形的变化——词义的变化——语言文字纯洁性的重要)。
3、开展“争做文字小卫士”活动。
a.动手修改成语广告中的错别字。
b.出示自己搜集的错用滥用的成语广告词。
5.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五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勇敢的小裁缝》《鹿树》《风的故事》《最棒的还是我自己》。【教学重点】
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童话)真棒!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走进童话,一起感受童话。
2.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童话。(出示课件)这是一棵知识树,这是一棵童话之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阅读和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
孩子们,从第三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 《去年的树》;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
三、阅读概览
1.在《同步阅读篇》中,也选编了八篇以童话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四篇(出示课件)。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2.这几篇童话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生交流,师引导)。
《勇敢的小裁缝》──机智可爱(面对强大的巨人,小裁缝却一次又一次战胜了他,这是为什么呢?)
《鹿树》──温馨关爱(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呢?)──美好的向往。
《风的故事》──勇敢正义(风儿为人们做了哪些事儿?)你喜欢它吗?──丰富的想象。《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充满自信(从小木偶变成橡皮泥小人、陶瓷小人、水晶小人和变回自己的经历中,你想说什么?)──拟人化描写。
四、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孩子们,读了这四篇童话,老师相信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们的心,能谈一谈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1.《勇敢的小裁缝》
(1)师质疑:小裁缝是真的勇敢吗?(2)生自由辩论:
正方:勇敢──智斗巨人(片断体会)反方:不勇敢──一下打死七个(七只小苍蝇)
结语:小裁缝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巨人,因为他面对困难选择了乐观、机智和智慧。(3)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2.《风的故事》
(1)学生分享“精彩片段”
预设:①它张开翅膀,凶猛地扫过高山,穿过丛林,刮过寂静的田野,卷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身后留下了一个冰冻世界,连松软的大地也突然变得严峻了。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勇敢、正义)
②风儿感动了,它低下头,用冰冷的嘴唇亲吻着他们,送他们每人一个红红的脸蛋。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温柔、温和)
③风儿顾不上回答,它挺着胸脯向乌云冲去。密布的乌云惊慌了,它们笨拙地撞来撞去,风儿是这样的顽强,它鼓着肋邦帮,不停地吹,吹,吹。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顽强)3.《鹿树》(1)树根说:“鹿小弟,我原一是一棵树。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一了,鹿树上做窝下蛋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 树根非常伤心,他天天为了小鸟担心,担心什么呢?自己,(补白)
6.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三 篇六
教学时间:2010.10-13
教师:王家润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四、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7.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七
主题:胜似亲人
要求:
1、看图写话,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
2、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最好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提示: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一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如果不想写这幅图,可以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写的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见到的。
3、写完后读给大家听,集体评议,修改习作。
范文一
胜似亲人
在一个苗族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她无儿无女,生活十分地清苦。老奶奶经常围着黑色的头巾,耳朵上戴着银耳环,身上穿着特有的苗族服装,独自去田里照看农活。
老奶奶家的隔壁住着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名字叫桃桃,小姑娘长的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粉红的小脸蛋,就像是春天刚刚绽放的桃花一样,可爱极了。她经常去奶奶家玩,也会帮着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老奶奶总是会拿出一些烧好的地瓜给她吃。一老一少有说有笑的,那个亲热劲还真的像是祖孙俩呢。
一天晚上放学回家,桃桃放下书包就跑进了老奶奶家的小屋子。喊了两声,却没见奶奶走出来,桃桃进里屋一看,老奶奶正虚弱的躺在床上。原来奶奶生病了。
从这一天起,桃桃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奶奶家为她端水喂药。看到衣服脏了,还捲起袖子帮奶奶洗衣服。过了几天,老奶奶的病终于痊愈了。这多亏了小桃桃的细心照料,老奶奶一手搂着她的脖子,一后亲切地抚摸着桃桃红扑扑的小脸蛋,激动地说:“奶奶幸亏有你的照顾了,你就是奶奶唯一的亲人啊!”桃桃低着头小声说:“奶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您也很疼我呀,以后就把我当做您的亲孙女吧!”
村庄里的人都感叹的说:“她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啊!”
简评:这篇看图作文能够认真观察图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人物的外貌及穿着描写比较细致,语言连贯流畅,故事情节的设计贴近生活,感觉真实。而且准确的反映出了图中所有表达的思想情感。
范文二
胜似亲人
在一个朝鲜族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老奶奶和小姑娘,在小姑娘六岁那年,她的父母劳累成疾,相继死去,使她成为了一个孤儿。一位老奶奶无儿无女,她在一天夜里听到一个女孩的哭声,便穿上衣服,到屋外寻找,谁家的孩子在哭泣?
她顺着哭声一路找到了她——那位身遭不幸的小姑娘,心中升出做母亲的喜悦,把小姑娘抱回了家。老奶奶为小姑娘换上一件干净、漂亮的衣服,为她洗干净身体,站在老奶奶面
前的不再是原来那个脏脏的小姑娘了,站在她面前的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天使呀!现在的小姑娘面色红润,亭亭玉立,就连荷花看见也会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漂亮!
自从小姑娘来到老奶奶家里之后,一间小小的茅屋顿时变得生机勃勃,不象原来那么死
气沉沉,老奶奶为她交钱上学,小姑娘不仅在学校认真完成作业,还为老奶奶洗衣、做饭、整理房屋。冬天,为老奶奶暖被;夏天,为老奶奶扇扇子!在老奶奶生病的时候,喂老奶奶吃药,给老奶奶说笑话,让奶奶每天都过的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小姑娘门门功课都是100分,她考上了一所重点初中,这个消息传来时,老奶奶高兴极了,可是她却为小姑娘的学费感到担忧,不过她四处借钱终于把她送进了初中,她一想到要离开老奶奶,心里很伤心,她和老奶奶紧紧拥抱,并许诺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让老奶奶的生活有所改变,十年后,她做到了,她把老奶奶接到城市里过上了幸福生活,她望着养她的老奶奶的小茅屋,不禁再次拥抱了老奶奶„„
是啊,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但现在的人们都被金钱所迷住了,感情却麻木了,我多么希望人们不要再金钱迷住了,让人们的感情再次恢复知觉吧!
简评: 本习作能够在看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使整个故事更具有情节性
和逻辑性,不是丰富了图中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准确的体现了文题要表达的思想。
范文三
我感到轻松
记得那是一个周三下午,我去参加英语班,当天妈妈有事,不能送我。临走前,妈妈千叮咛
万嘱咐说:“坐车一定要小心,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以防上当受骗„„”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提心吊胆地走向车站,边走边想,社会上坏人真多,我得小心点。
刚一上车,一位叔叔热情地站起来说:“小朋友,你年龄小,坐我这吧!”这时,妈妈的话回响在我耳边,我头都没抬,更不敢说话,叔叔又说:“来吧,坐这吧”。售票员阿姨也说:“小朋友,坐吧!”一听售票员阿姨也让坐,这我才敢坐,坐下后偷偷看了看那位叔叔,叔叔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一点都不像坏人,我真为我刚才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这时,车又停了,上来一位老奶奶,售票员阿姨马上挽住老奶奶,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了老奶奶,看到这一幕幕,我感到妈妈的话说的不对,社会上还是好人多,我的心情也一下轻松起来。
简评:这件小事,反映了社会一个现象,家长总是放不开孩子,为孩子的成长设了许多
障碍,孩子年龄虽小,但却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在感受中成长,这篇作文,描写真实。
范文四
关爱
我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孩子,我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疼爱,但我有一个关心呵护我的邻家奶奶,依晰记得,在我年幼的时候,邻家奶奶常抱着我,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没妈疼的娃好可怜!我这老太婆要对得起大人的托负,就算拼了老骨头也不能让这娃受一点苦呀!”奶奶每天早出晚归耕田、打柴,精心地照顾我,我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十年来奶奶对我的爱从来没有减少过,在奶奶百般呵护下我渐渐长大了。
奶奶由于多年的过度劳累患上了一身疾病,看着奶奶每天托着疲倦的身躯为我操劳,我知道该到我报答奶奶的时候了。我每天早晨悄悄起床,亲手为奶奶做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我翻出奶奶藏起来的脏衣服,一件件洗净、晒好,我要把奶奶打扮得干净利落,只要有空闲我就给奶奶梳头,和奶奶唠贴心话。每逢阴雨天奶奶的腿便不舒服,常常痛的睡不着觉,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下决心多打柴,买钱给奶奶治病。我外出打柴时,奶奶总是站在巷口四处张望,盼我回来,有时天气不好,奶奶会拄着拐杖走出很远迎我回家。
奶奶常常把我搂在怀里说:“好孙女、我懂事的好孙女呀!”奶奶说完脸上还会洋溢幸福的笑。而我也会因为有这样一位像亲人一样照顾我的奶奶而高兴!是您让我尝到了关爱的温暖、生活的幸福,谢谢您——胜似亲人的奶奶。
简评: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习作内容比画面反映的内容更
完整、具体、生动,并且通过描写祖孙两人互相关爱照顾,让人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胜似亲人
小雯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一天,小雯妈妈对小雯说:“好小孩,妈妈要出差,一个
多月后才能回来,你帮妈妈照顾一下隔壁家的凤奶奶。”“知道了,妈妈,你就放心地去吧,有我呢!”小雯懂事地说。小雯的话就象给妈妈吃了一颗定心丸,妈妈放心地走了。
每天放学,小雯顾不上吃一口饭,就直奔凤奶奶家,照顾凤奶奶去了。凤奶奶为什么
需要别人的照顾呢?原来,凤奶奶的儿子刚王是个军人,部队的纪律使得他不可能常常回来照顾年迈的母亲,小雯的妈妈是个善良的人,看见凤奶奶一个人怪可怜孤独的,就常常来照顾凤奶奶。小雯来到凤奶奶家,一口一个“奶奶”叫得凤奶奶心里那个了啊,她还勤快地帮凤奶奶洗衣服,做其他的家务活,凤奶奶逢人边说:“小雯这个乖小孩„„”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凤奶奶心情好极了,她想自己干点活,于是就拿起一件脏衣服
到河边洗。突然,一阵很急的河水冲过来,把凤奶奶的那件衣服卷走了,小雯刚好买菜回来,看见凤奶奶的衣服被冲走了,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衣服捞了回来,自己的衣服却湿透了。凤奶奶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怜爱地抱着小雯:“小孩,衣服都湿了,快来奶奶家换衣服,吃些点心。”
她们虽不是亲人,但,却胜似亲人!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必将一代代地相传。
点评:本文的小作者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跳出画面的静态,把图画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
生活中的故事,文中对故事的描述生动有趣,对华细节写的十分精彩。结尾画龙点睛,升华了文章的意境。
胜似亲人
村里有一位王奶奶,她是苗族人,今年七十多岁了,唯一的儿子长年在外工作,家里的家务就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了。同村还有个乖巧的小女孩叫凤儿,经常来帮她做家务。今天是星期天,凤儿一大早又悄悄地来到王奶奶家。她发现王奶奶还没有起床,走进堂屋里,看到地上有好多脏衣服。凤儿心想:“今天就帮王奶奶洗衣服吧!”说干就干,她找来一条围裙系在腰间,拿出木盆,坐在凳子上洗起来。
“嚓嚓„„”,这有节奏的声音惊醒了王奶奶。她戴上头巾,拄着拐杖来到堂屋,映入
她眼帘的这一切让她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嘴角抽动着,半天没说出话来。凤儿洗得正起劲,竟然没有发现王奶奶。过了一会儿,衣服洗好了,她在起身晾衣服的时候才发现了王奶奶站
在她身后。
王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凤儿揽入怀中,用她满是皱纹的脸贴在凤儿的脸上,粗糙的手不
停地抚摸着凤儿那苹果似的脸,心疼地说:“多好的孩子,谢谢你„„”凤儿有点不好意思了,低下头,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红着脸说:“王奶奶,看你说的„„”
这时,几只小鸟唧唧喳喳地落在屋外的大树上。它们看到屋里的情景,也唱起了欢快的歌„„
点评:这篇习作,对图画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细腻地描述。全文好像是在讲述一个
感人的故事。文中关于洗衣服的一段描述,十分京寨,生活细节描写的十分逼真传神,具体表现了人间亲情。文章结尾特别,新颖采用了象征性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主题。
胜似亲人
我们村寨有十几户人家,大多是苗族,只有我家是汉族。我的邻居有一位老奶奶,快
80岁了,可身体还算硬朗。她有个女儿在县城教书,难得回来一次。一年到头,出来进去总是她一个人。老奶奶经济上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没有人手。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
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妈妈常对我说:“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儿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话。那时我还小,只能帮老奶奶擦擦
桌子扫扫地,别的事干不了,她也不让我干。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帮老奶奶多做些事了。今天是星期日,我吃过午饭,做完功课,想起老奶奶前两天换下来的床单和衣服还放在那里,我便悄悄地背起竹篓,拿上脸盆,到河边把衣物洗干净,然后又悄悄地回到院里。我正在晾衣服,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忙说:“您说哪里去了,帮您做点儿事是应该的。以后,我还要帮您做更多的事呢。”
这不是胜似亲人吗?
点评: 这篇习作生动感人,文章虽然很短,写老奶奶“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与画面相吻合。从老人的动作、神态上可以看出她对小姑娘特别感激。“你真是个好孩子”“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是老人善良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作者观察画面时的想象,很真实,很准确。小姑娘的言行,表现了她勤劳、淳朴、爱老助老的美好品性。母女俩与老奶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是邻里之间尊老爱老、和睦相处的典范。
胜似亲人
有一位小姑娘叫晶莹。她住在苗族的某个村里,她是汉族人,她的脸色红润,好像涂了
胭脂似的,头上经常戴着小花。村里大多是苗族人。其中有一位苗族老婆婆,她的儿女都外出工作了,每年都很少能回家。她经常头戴黑色头巾,耳朵上戴着银耳环,身上穿着苗族特有的服装。
年迈的老婆婆,虽然手挺巧,可干起粗活儿来并不方便。于是,晶莹每天放学回来都帮
老婆婆干活。
以前,晶莹还小,只能帮老婆婆洗洗碗,擦擦桌。可是现在晶莹长大了,不仅能帮老婆
婆洗碗、擦桌子,而且还能帮老婆婆捶背、洗衣、拖地板、煮饭„„每天忙到很迟才回家写作业。
今天又是周末,晶莹赶紧写完作业,去帮老婆婆洗衣服。一进屋,她就围上围裙、卷好
袖子,开始洗起衣服来。桶里的衣服洗完了,挂在晾衣架上晾。晶莹又帮老婆婆洗被子、床单等。
老婆婆进屋一看,晶莹的手冻得通红。她激动地走过来,右手搂住晶莹的脖子,左手抚
摸着她的脸,头贴着晶莹的头小声和蔼地说:“莹莹,你真是个好孩子,你这样照顾我,帮
助我,真比我亲儿女还亲,我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你!”晶莹小声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后来,全村的人都赞美晶莹有颗高尚的心。
点评:小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口气,具体地描述了图画上面的内容,开头先具体观察人物的衣着、外貌,交代了老婆婆为什么身边没有亲人。中间叙述了意见事情,能够合理想象人物的对话,动作描写也比较生动。全文描述了层次分明,语言亲切自然得体。
胜似亲人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许多苗族人,只有我是汉族的。
有一天,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再次发现了这个满面愁容的老奶奶,因为我每天上学时都
会看到这位老奶奶,所以就觉得很奇怪,就想上去问问那个老奶奶的来历。原来,那位老奶奶七十多岁了,她有一个女儿出国留学了,要好几年才能回家一次。我心想,老奶奶一个人多孤独呀,要不要我给她做点什么呀?我终于这样决定了。
从那以后,我有空时就去给老奶奶做些家务什么的。在一个星期日,我写完作业再次来
到老奶奶家,见这位老奶奶睡的正香,当时我没有打扰她的美梦,看到床边背篓里有许多衣服和床单还没有洗,于是我就背起背篓到河边一丝不苟地去洗。当我把洗好的衣物去晾的时候,老奶奶已经拄着拐杖出来迎接我了。老奶奶把她那布满皱纹的脸紧紧地贴在我的脸上,笑眯眯地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你真比我的亲人还要亲呀,叫我该如何去感谢你呀!”我不好意思地涨红了脸,喃喃地说:“奶奶,不用了,是我自愿为您做的,你不用感谢我。”这时,旁边的王大叔看到了说:“虽然不是亲人,但比亲人还亲啊”!
点评:这篇习作,对图画的内容进行的具体的描述。文章先是大胆设想了老奶奶的家庭
人物,然后具体描述星期天的一件事情,写出图画的中心意思。最后借用文中人物王大叔的口点名题意,是画龙点睛地一笔。
亲人
我们村寨有十几户人家,大多是苗族,只有我家是汉族。
我的邻居有一位老奶奶,快80岁了,可身体还算硬朗。她有个女儿在县城教书,难得
回来一次。一年到头,出来进去总是她一个人。老奶奶经济上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没有人手。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
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妈妈常对我说:“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儿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话。那时我还小,只能帮老奶奶擦擦桌子扫扫地,别的事干不了,她也不让我干。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帮老奶奶多做些事了。今天是星期日,我吃过午饭,做完功课,想起老奶奶前两天换下来的床单和衣服还放在那里,我便悄悄地背起竹篓,拿上脸盆,到河边把衣物洗干净,然后又悄悄地回到院里。我正在晾
衣服,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听了老奶奶的话,我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忙说:“您说哪里去了,帮您做点儿事是应该的。以后,我还要帮您做更多的事呢。”
点评:习作生动感人,例如,写老奶奶“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笑眯眯地说”与画面相吻合。从老人的动作、神态上可以看出她对小姑娘特别感激。“你真是个好孩子”“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是老人善良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作者观察画面时的想像,很真实,很准确。小姑娘的言行,表现了她勤劳、淳朴、爱老助老的美好品性。母女俩与老奶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是邻里之间尊老爱老、和睦相处的典范。
【知识链接】
怎样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它能培养你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叙事的单幅图只展示了一件事的部分内容,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外,我们还要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视写好开头和结尾。
如果是多幅图,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要着重观察前一幅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人物,地点有什么变化等。即使是相同的画面,也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天气的变化等。从而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逐幅看完后,再连贯起来重看一遍,使画面上事物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果,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按每幅图的主要意思列出提纲,突出重点,注意详略,不要每幅图都平均使用力气。每幅图的叙述描写要注意连贯,互相衔接,不要变成图意的说明。
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八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2.习作:
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
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在习作活动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我的发现:
读一读2个例句和小林、小东的对话,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
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4.日积月累:
熟读并背诵4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交流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感受风景名胜的优美。
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教学策略】
引导为主,少讲多练,以练说带练写。【教学重点】
1.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2.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教学准备】
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我的发现”:
(1)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2)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2.了解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句子的后半部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另外找出相似的句子写、读。4.举一处景物仿写。
二、积累对联 1.读对联。
2.找出欣赏的句子讲讲对它的理解,例: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写出云漫月浓的境界)一径对半帘,竹阴对花影,云满地对月笼纱 3.读、记、吟。4.另举几例对联。1.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2.交流方法:(1)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2)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3)老师的建议:
①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②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③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四、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
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习作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9.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九
我家养了一盆仙人球。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小刺猬,非常可爱。
它的全身长满了淡黄色的刺,最长的能有三四厘米,而最短的还不到一厘米。这些刺不但十分锋利,而且像牛角一样坚硬,拔都拔不动。它的头顶上还长满了乳白色的毛,显得那么可爱。它整个植株分为根、茎、叶三部分,最大的球体是茎,刺便是它的叶,最底部为根。如果你想对它搞破坏,那毋庸置疑会被仙人球的刺扎到,让你会“哎哟”半天,对它肃然起敬。
别看这种植物不是很漂亮,但它有很多本领:它能够吸收很多有害气体,释放大量氧气;它的汁液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更是美容佳品。爸爸还告诉我说:“仙人球大多生长在大沙漠中,十分耐旱,平时很少需要浇水,所以它具备了顽强的生命力。
10.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十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教学重点: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教学难点: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能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出示:我的发现】,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2、学生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
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 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框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
5、【出示:脱掉拼音的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7、拓展:
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出示:课外字】
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我会填】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
3、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出示:五颗()一座()一本()一幅()一架()一间()】
6、要求填空。
(小鸟)
(人)
()
一只(小鸡)
一个(故事)
一把()
(狐狸)
(书包)
()
()
()
()
一块()
一条()
一盘()
()
()
()
7、巩固练习。
一枝()
一粒()
一位()
()
()
()
()
()
()
一座()
一排()
一棵()
()
()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教学重点:
1、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教学难点: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能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出示:“我会读”。)【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自己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学生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出示:AABB式的词语】
二、读读背背。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出示:《走山路》】。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
5、指导背诵。
6、齐背儿歌。
三、小结。
多积累词语会让我们出口成章,令我们的语言生动起来。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大家一起去积累词语。
四、布置作业。
读一读今天上课讲的词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本领习惯 宣布 称赞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口语交际——合作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激发学生交流的自信,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事情的经过;学习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学会尊敬赞赏他人。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事情,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那天老师听到一个笑话,同学们一定也想听听吧?
【出示:那是圣诞节那天,有个小朋友独自在家,他多么希望圣诞老人会从烟囱里爬进来,送他一个节日礼物呀。他等呀等,圣诞老人终于来啦,只见他从大口袋里取出一个神秘的礼物送给了这个小朋友。小朋友高兴极了,他打开礼物一看,从开心转到失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收到了一副羽毛球拍。】
大家听懂了吗?小朋友收到羽毛球拍之后为什么感到很失落呢?
很多事情和打羽毛球一样,没法一个人完成,这就需要有同伴的——合作。【出示课题:合作】
同学们都喜欢玩打花巴掌的游戏,我也很想玩,可是却没有合作伙伴。今天大家玩儿给我看看好吗?
二、游戏。
1、打花巴掌。
【出示: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翱翔在蓝天。
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丛林深处有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再来玩儿一个游戏好吗?
2、瞎子背瘸子
一个孩子被蒙上眼睛充当瞎子,另一个孩子充当瘸子,俩人绕教室走一圈。刚才我们玩了两个好玩的游戏,下面如果还想继续游戏的话,老师可要稍微提高一点难度哦,敢挑战吗?其实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把你玩游戏的过程说一说。想玩吗?
3、分组竞赛游戏。
(1)将四种不同颜色的小棒混合在一起(每种颜色20支),四人一个小组,数数小棒有多少根?比比哪个小组速度快?说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出示:一个好汉三个帮。】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告诉我们团结起来的力量显然胜过一个人的力量。但并不是说,人越多,事情办得越快。人多,还得讲究合作的技巧,如果大家都争着抢着乱作一团,那必定会影响做事的进度。
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出示:有个外国老太来中国,她找了几个中国孩子,让他们做一个游戏,她把几个栓着细线小球放进一个瓶子里,瓶口很小,一次只能容纳一个小球通过。
她说:“这是一个火灾现场,每个人只有逃出瓶子才能活下去。” 她让每个孩子拿一根细线,开始了,只见几个孩子从小到大,依次把小球取出来了。
老太很惊讶,她在许多国家做过这个实验,但是没有一个成功,那些孩子无一例外地都争先恐后地把细线拼命往上拉,最后导致一堆小球堵在瓶口„„】
(2)给简笔画涂颜色。(提示合作讲求方法,不能乱。)
刚才在课堂上我们和同伴一起做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现在,我要问问大家,在课外,你和别人合作完成过什么事情吗?如果一下子实在想不起来,讲个关于合作的故事也可以!
三、口语交际
【出示口语交际要求】
1、齐读要求。
2、给同桌说一说。
3、班内汇报。【出示:说事情时,用上神奇的小手掌: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感受。】
4、评选出优胜小组。
四、积累
合作让我们感到快乐,成功的合作更能使我们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在本单元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合作的谚语,谁来说一说?
1、学生单独发言。
2、齐背识字5。
3、【出示: 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鼓掌声震天。】
1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怎样建造住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怎样建造住宅。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怎样建造住宅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放大的蟋蟀图片。
3、每生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二、范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 n)重、选择(z)、洞穴(xu)、隧(su)道、挖掘(ju)、倾q ng)斜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三、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四、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五、总结全文
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六、安排课后作业 ①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②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教学反思: 今天,我又一次认真看了我执教的课文《蟋蟀的住宅》。看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思考着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提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它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的经过,赞扬蟋蟀在恶劣的环境下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这节课设计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首先目标引路,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桥,但你们见过搭石吗?这是一种极简易的桥,却又有其不凡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搭石》。
[板书课题:搭石]
二、作者简介
刘章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诗文集27部。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郭小川、刘章双双获此殊荣。
三、初步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出示词语:
谴责懒惰俗语伏下猛涨平衡平稳 挽裤间隔人影绰绰协调有序山洪暴发 清波漾漾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多音字。
4、同学们,通过预习你明白了什么是搭石吗?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 明确:用石头搭成的桥。
5、作者又是如何写搭石的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先介绍什么是搭石,后写摆搭石的人,人们走搭石,最后指出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
6、根据作者如何写搭石试着梳理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说明什么是搭石。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摆搭石的老人。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人们走搭石,反映人们心灵的美好。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点睛之笔,搭石联结故乡的小路,联结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感受美。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使我们感受到美的句子。再想一想那是幅怎样的美丽画面。并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1、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后,说一说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课文第2自然段的一句来回答)
明确: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1)“挽”是什么意思?
明确:向上卷(衣服)。
(2)引读: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3)一次又一次“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不便、麻烦、辛苦。
(4)在体会到不便、辛苦的基础上,结合季节的变化,再来读读句子,明白什么是搭石。
3、学生汇报,师相继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随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心灵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学生:上了点年岁的人。教师点明:即老人。
(2)当他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指名读,同桌互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吧!教师: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畅谈,教师总结:助人。[板书:助人]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这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美?
4、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动作是怎样的?
明确:没有;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2)理解“协调有序”。
①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学生自由发言)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教师: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你紧跟上去;你抬起脚来,他紧跟上去;我们抬起脚来,你们紧跟上去……这就是协调有序。
②这一切没有人指挥,但分明有什么在指挥着他们,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这个画面,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美?
学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教师总结:“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①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明确:“姿态柔美”的意思。
②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学生大胆地描述)
③想象画面,读这两个词语。(指名读,齐读)
教师总结: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响起)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及它的作用,欣赏到一行人走搭石的美景,下面我们接着往下学习这篇课文。
二、质疑探究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
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明确:谦让美[板书:谦让]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
(2)你会怎样有感情地去朗读呢? 自由读、指名读。然后齐读。
教师明确: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作者的家乡随处可见,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过渡:想想如果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3)“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本来就应该)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4)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想一想,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明确:课文指老人走搭石时,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从中可体会到一种村风、民风、道德的美。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6)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7)想象,训练表达。
①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②写话交流。
③升华感情,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过渡:山里的人敬老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任人走,任人踏”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明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这不仅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4)反复朗读结尾段,提升情感。
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仔细品读,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三、课堂小结
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却没有粗心放过,反而用笔写出这么一篇滋润心田的文章。这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更主要的是他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美。请大家记住美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我们的生活将会美得无与伦比。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搭石》这篇课文结构清晰,重点描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同时反映出家乡人的助人、和谐、谦让、敬老等美好品质。执教了这节课后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我用准确、凝练、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告知和琐碎的追问。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自主思考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及反思】推荐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08-2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9-1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07-2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0-23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课(长城)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