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制进校园

2024-08-12

安全法制进校园(共11篇)

1.安全法制进校园 篇一

南屏安全信息

广南县南屏镇中心学校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八日

2015春

第三期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制校园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接受法制教育,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利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小学生,根据广南县开展“三月法治宣传月”活动的文件要求,南屏镇中心学校在学校德育处的安排下,3月13日下午,各班开展了以“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制校园”为主题的班队会。

此次队会各班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课,精心组织,通过故事会、视频、交流等形式,围绕“旷课逃学、拉帮结伙、打架斗殴、盗窃、不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危害谈起,列举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警示例子,提醒学生克服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向大家介绍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分析了近几年典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解释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号召同学们认真学好法律知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我校争创州级“平安校园”的目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养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提高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同学们纷纷表示,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珍惜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在校做个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走出社会做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拟稿:杨似春

审签:周德成

2.安全法制进校园 篇二

关键词:校园法制,大学,法制意识,法律制度

下面,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增强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 加强法制观念的培养建设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现在大都处在十八到二十二岁的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之中, 自我防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还有很大的欠缺, 不要说别的专业的同学, 就连我们自己法学专业的学生, 法制意识都很淡薄。如果真的想控制高校安全案件的不断发生,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 加强法制观念的培养建设, 应该说是当务之急。前些天某大学投毒案的主角林某某被执行了死刑, 再回过头去看这个案件, 我觉得林某某的心理状况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一个原本在大学里学习医学, 以后本可以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治病救人, 造福社会的大学生, 却因为心里的扭曲和变形, 成了一名的杀人犯, 最终以毁灭他人和自我毁灭的方式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吃一堑, 长一智: 如果想要加强安全建设,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法制意识的提高必不可少。那我们不禁会问, 如何加强大学生自身的法制意识呢?首先,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 我们就应当树立起一种法律信仰和法律价值观。这种意识形态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我们在平日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林某某案件里面有个细节我记忆犹新, 当被执行死刑前, 记者问他在监狱里做了什么, 他回答在监狱里面看了很多小说, 这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多的小说, 在监狱里读书的时间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和自己。读书是一种培养自我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古语有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自己, 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当代大学生在表面上了解法律对于社会行为的制约作用, 对一般的常识性法律问题也略知一二, 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种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主观意识, 总是觉得法律是用来制约别人的, 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 一部分学生碰到紧急情况时, 往往会来不及或者根本没想到运用法律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反而将冲突诉诸其它的方面, 这样做难免不会给校园安全带来隐患。其次, 需要大学生自身注意法律常识的学习。如果我们培养起了自己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观念, 但对于法律常识相当缺乏的话, 碰到突发的情况, 我们只会想应该用法律的方法加以解决, 但却不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因此, 随着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立, 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应该随之提高。但是在当今高校, 法律学科一般只会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创设, 其他专业的学生即使想学也没有机会, 这就要求学校乃至教育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意识培养方案, 在下面的一个方面我也会详细的论述。

二、建立大学生校园、班级、寝室安全制度

加强大学校园的法制建设, 仅仅依靠建立在学生自身力量基础上的意识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它还需要国家和学校的协调, 更重要的是制度的保障。首先, 当今高校的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基础道德教育的水平之上, 把法律和道德混为一谈, 我认为, 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的目的, 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而不是成为某种人。而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 即有一定职业的人。”在我看来, 把法律常识教育应当归入通识教育中去, 作为各个学科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这样, 在大学培养通识人才的过程当中, 才能使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和常识。其次, 建立一种完善的校园安全制度。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 在大学校园里, 最常见的案件莫过于盗窃案。而盗窃案件的构成, 小部分是由本校园学生内部所为, 而大部分的案件则是由社会人士参与的。前一种情况我在第一点里已经作了说明, 本身就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问题;而社会人士所做的盗窃案件, 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疏忽。在我看来, 在对人员的管理方面学校要制定严格的标准, 例如, 学生每天几点必须准时回到学校, 寝室必须几点准时关门, 并且派专人进行检查和督促, 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外来人员出入校园要进行严格把关, 每天派专人在校园里进行巡逻。在设施方面, 监控器、防盗门、身份识别门禁等等更应该是个个高校必备的硬件条件。当然在这一方面不仅需要学校本身管理人员的努力, 国家政府也应当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在马家爵事件中, 马加爵在三天的时间里, 分别杀了四个人, 然而, 这丝毫没有引起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注意。从主观方面来说, 这是我在第一点里讲到的, 是马加爵个人法制意识的不高所导致的; 但从客观方面来说, 却是学校的监管失利导致惨案持续发生。最后, 建立一种新型的班级安全制度, 也是加强校园法制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首先, 高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 每周定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讲座或者视频观看, 让每个大学生认识到法律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 从而培养起自己的法律信仰和法律价值观。其次, 在班级、寝室里建立相关校规、班规、寝规, 比如同学之间负有相互监督、照顾的义务, 如果发现有的同学情况不正常或者长时间没回寝室, 没有按时上课, 应当及时向学校老师反映, 抓住安全的实效性, 避免因时间问题而酿成更大的惨剧。任何一种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 法律意识更是如此。高校应当利用自身的这个平台, 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设施, 宣传法制思想, 如利用校园广播以及报纸等媒体及时地传播法律常识, 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利用横幅宣传栏等开展校纪法规的学习宣传, 定时曝光一些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处理结果, 在固定的法律节日开展群体性的普法活动, 注重对同学自身法制意识的培养, 及时宣传表扬在学法护法中表现积极的大学生, 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制氛围。

三、最重要的, 在于学校和大学生的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大学校园想要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 形成大学“长治久安”的局面, 既要在人———即大学生自我法制意识、法律观念的养成和发展上投入精力, 同时也需要兼顾物———即建立齐一套完善的校园、班级、寝室安全制度。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学生自我法制意识的培养, 忽略制度的建设, 则会造成学生的力量过于单薄, 无法有效的保证自身的安全; 如果仅仅注重制度的建设而忽略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也只会使制度流于形式, 而得不到切实有力的贯彻实施。“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把人和物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 既要做到安全制度的建立, 又要让学生养成自我的法制意识, 从而去主动遵守、维护制度, 这样的, 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校园的“长治久安”, 切实维护大学生的个人利益。

曾子有云: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在当今社会主义法制和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随着大学生校园案件成为一种社会趋势, 切实加强高校的校园法制建设, 是国家、社会、学校乃至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视并且付诸行动的一个问题。当然, 除了以上我谈到的三点以外, 还有很多方面也是校园法制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要想真的实现大学校园的法制化, 实现大学的“长治久安”,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参考文献

[1]宋婷.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 2013-5-1.

[2]李英华.当代中国高校法制教育状况剖析[D].吉林大学, 2009-4

[3]陈磊.略析高校法制建设与法制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 2005-12-15:13-14, 20.

3.安全法制进校园 篇三

讲座采用检察官与学生互动式,主要围绕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趋势、学习法律常识的必要性、犯罪案件类型、以及如何规避违法犯罪行为对青少年的侵害四方面开展,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向同学们讲述违法犯罪行为及不良习惯的巨大危害。在讲座中回答了分部学生的提问,该院检察官还向学校和学生赠送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书籍和资料,公布了该院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救助热线电话。

法制讲座进校园活动是固原市原州区检察院针对原州区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特点重点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一项重大举措。在该院组织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中,发现在校学生案件具有以暴力性和侵财性犯罪为主,形式上具有突发性和盲目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特点。通过法制讲座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与学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达到有效遏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发案率的目的。

4.安全法制进校园 篇四

法制进校园安全伴我行手抄报图片大全

法制进校园安全伴我行作文1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这对于我们来说真可畏谓意义重大.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报告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做这个报告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员,不仅如此,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们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

听了今天的报告,我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懂法,还有的不知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没能真正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不能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法律意识,首先应组织未成年人系统学习法律,多形式组织未成年人学习新《宪法》、《刑法》、《刑诉法》和《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条文,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与一切违法犯罪的现象作斗争。

法制进校园安全伴我行作文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无法解决,而是大量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技术的不懂法律,就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政策法规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视。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把法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要求自己。在对100名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问卷调查时,对“你认为学习法律是否重要”一题,100%的大学生选择“重要”和“非常重要”,没有一个大学生选择“不重要’,问其理由时,有70%的大学生选择“法律素质是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第一,市场经济主体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任何一方不得强迫他方与之交易,不得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他方。第二,市场交易行为需要法律予以规范。如今的市场交易己极少有物物交换形式,绝大多数市场交易的时空跨度已大大增加。合同已成为市场交易中最重要的形式。合同缔结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合同的订立步骤,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及违约责任等问题,都需要法律予以明确规范。还有,市场交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例如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等原则,也必须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具体化,使其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第三,市场秩序需要法律予以调整和规范。要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保护正当竞争,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市场秩序,就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来抵制假冒伪劣,投机倒把,行业垄断,权钱交易,地方保护,行贿受贿等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经济运行的每个环节都与法律息息相关,而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将来必定要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从事市场交易活动。所以,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法制教育的作用比以往更加重要。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十七大指出:“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民主的法治思想不可能自发地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树立现代的民主法治观念,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思想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当今社会,信息泛滥,大学生中间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高校中,我们吃惊地发现许多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律常识缺乏,他们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了解超过了对自己周围生活的了解。大学生对偷盗、伤害他人、乱发不良信息等反映是冷漠和无知,他们甚至不觉得这是违法行为。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成功与否将成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四)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法律意识水准。另外,法制建设又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障。为此十七大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

5.安全法制进校园 篇五

“进校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系统食品安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皖教秘[2011]506号文件)的精神,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提高全体师生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宣传普及《食品卫生法》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地位;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化;坚持正面引导为主,普法教育与普及食品科学知识教育相结合,提高广大师生食品安全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力营造良好氛围。

二、活动目标

围绕《食品安全法》,通过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提高食品安全法律意识,着力构建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宣传教育网络体系,使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得到普及,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切实保障广大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具体安排

1、召开专门会议

组织学校各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学习《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文件,并听取后勤服务集团关于学校饮食安全工作的专题汇报,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2、开设《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必修课程

学校将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列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由校体育教学部负责在大学一年级开设《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必修课程,达到100%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率,利用课堂给广大在校同学传授食品安全知识、常识,积极倡导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消费方式,不断增强广大同学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营造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氛围

(1)网络宣传

由后勤服务集团负责在集团网页上开设“食品安全教育专栏”,同时在学校网站首页、新闻网首页等醒目位置增加“食品安全教育专栏”专栏链接,栏目内容主要以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营养知识、饮食习惯、如何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为主,并辅以社会食品安全案例,教育和引导同学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

(2)广电媒体宣传

校广播台、网络电视台等校内新闻媒体开设食品安全知识专题栏目,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3)开展食品安全标语征集活动

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整个学校参与到食品安全宣传工作中来,每个人都要做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各学院团总支要在学生

中开展食品安全标语征集活动,并将获奖标语以横幅等形式悬挂在醒目位置,营造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

4、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1)开展主题班会和晨会

各班级要经常性地开展主题班会,深入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班委会成员平时要关注班级同学的饮食就餐情况,对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要及时地、积极地给予引导。

各单位要召开集体晨会,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工作部署和食品安全工作政策。倡导师生参与监督、抵制各种制售假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等不法行为的积极性,使食品安全能够深入人心。

(2)定期举办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每学年由学生处、后勤服务集团、校团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一次“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每次活动要有鲜明的主题,各学院要在每学年内至少组织一次以《食品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选拔赛,优秀同学将代表学院参加学校比赛。

(3)组织全校性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经常性地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月活动”,以及“食用油安全进校园”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以及户外宣传多形式的密集宣传,用典型事例进行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师生员工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有效扩大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在全校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重视的良好氛围。

5、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

(1)严格岗前审查

后勤服务集团饮食中心对食品从业新员工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审查,集体组织到卫生防疫部门查体,办理健康证,发现不适合食堂工作的坚决辞退。

(2)安全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邀请专家授课

每学期开学伊始,后勤服务集团均邀请蚌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担任主讲,对职工进行食品卫生、业务规范、职业道德、安全知识、规章制度以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全员培训率达到100%。

(3)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外出培训

后勤服务集团饮食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各餐厅经理以及在校社会餐饮企业负责人要继续积极地参加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教育厅、高校后勤协会举办的各期学校食堂管理人员食品安全培训班。

培训由有关专家结合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实际,分别就《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卫生设施设备、人员健康体检等要求均作认真讲解,同时,还对食品原料进货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以及食物中毒防治基本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培训还将对参训人员进行资格考试,后勤服务集团饮食中心管理干部和食品安全员先后取得《餐饮

服务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今后要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通过组织参加培训,对进一步加强我校的餐饮食品安全意识,规范餐饮服务操作标准,强化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提高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师生食品安全知识的水平,增强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为推动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更加深入、广泛的开展,进行全面的活动总结。

安徽财经大学

6.《法制进校园》 篇六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法制进校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主体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是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让犯罪远离校园,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学校,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犯罪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我们在打击侵害校园犯罪的同时,还应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1、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们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

2、增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为什么侵害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面对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胁,竟然会束手无策,让他们得逞,原因是他们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卫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二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应受到保护。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与老师、家长、公安人员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

7.安全法制进校园 篇七

1.学校重视程度相对不够, 法制教育没有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家长、社会以至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判教育成果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 法制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 课时安排没有保证。

2.教育方法简单, 法制教育效果不佳。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照本宣科的讲解抽象的法律条文, 且教学方法简单, 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3.法制教育内容上针对性差, 缺乏实效性。法律条文的讲授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脱钩, 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 这样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 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这种现状直接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影响到他们思想、道德意识的成熟与完善, 使得现在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 法律知识薄弱, 淡薄的法制观念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 开发新的学校法制教育资源刻不容缓。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往往只注重情感的熏陶, 却忽略了法制方面的引领。“以人为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倡并力求做到的, 但也有很多人曲解了其含义, 甚至有意无意地做了误导, 可以设想:如果只注重情感因素, 感情用事, 不注重法制观念的培养, 他的心态是健康的吗?这个社会是健全的吗?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的背景下, 面对目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以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 我们应当如何应付?

我认为,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 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本文的“法眼”解读, 用我们的智慧, 使得法制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 照进学生的心灵。

一、研读教材, 开发教材篇目中的法制教育资源

教材,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认真研读教材, 我们会发现, 教材篇目中就有可以渗透法制教育的资源。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智深的“三拳”从文学的角度看酣畅淋漓、痛快至极, 体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 可谓经典, 这种“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伸”的黑暗背景下, 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 对于世界观处于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 难免会误导学生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错误观念, 所以就有必要用现代理性的法眼来引导他们辩证思维, 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 做到“去糟粕、取精华”, 否则, 学生如果一味的津津乐道于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李逵劫法场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杀人如麻, 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该出手时就出手”, 那么其中的“暴力倾向”对学生的负面诱导又何异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反过来, 我们上课时, 可以让学生讨论,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你认为这样的做法在当今法制健全充满民主的现代法理社会可取吗?学生通过讨论意识到, 如果在现在, 鲁提辖就是知法犯法, 草菅人命, 是官府执法机构的一个典型的“土匪”。学生还举出不少例子:鲁提辖在酒楼上喝酒, 听到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听了金翠莲父女的一番诉说, 不做调查核实, 仅凭一面之词, 就说道:“你两个且在这里, 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动不动就要打死别人, 这又是一种什么行为?店小二受人之托, 仅仅是拦住金氏父女, 鲁提辖就一掌一拳打得他口中吐血, 落掉两个当门牙齿, 有这么教训人的吗?鲁提辖买肉的三次挑衅, 更是横行霸道的集中体现。鲁提辖去买肉, 镇关西慌忙招呼:“提辖恕罪!”“慌忙”“提辖恕罪”说明鲁提辖平时就很霸道。鲁提辖要镇关西亲自动手, 切十斤精肉, 镇关西二话没说, 照办了。鲁提辖又要十斤肥肉, 镇关西又照办了, 这次整弄了一个早晨, 直到饭罢时候。鲁提辖这架势, 弄得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这还不算, 鲁提辖还要十斤金软骨, 不要见些肉在上面。这种要求, 比登天还难, 而镇关西也只是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就这一句, 在大庭广众之下, 鲁提辖就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去, 不给镇关西任何申辩的机会。又有学生说道:“镇关西该不该死, 应交官府处置, 鲁提辖无权处置, 鲁提辖身为执法人员, 知法犯法, 草菅人命, 这是一种藐视法律的行为, 我们不但不赞成鲁提辖的做法, 反而应该谴责他的轻率行为。”还有学生说:“鲁提辖在行动之前, 应该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 他这三拳, 拳拳致命, 即使打不死镇关西, 也会打成伤残, 这种做法是违背法律的。”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如果是在今天我们遇到诸如校园里欺负弱小同学的学生, 校外滋事的小痞子, 不应该像鲁提辖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将其痛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而应根据法规校纪, 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加深学生对宋朝末年封建黑暗统治下“官逼民反”梁山好汉的悲惨遭际的批判理解, 又和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校园、法制校园的精神是相符合的。

当然, 初中语文教材中像这样的课文并不多。但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 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如在《斑羚飞渡》一课的学习中, 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节、斑羚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和团队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 我引领学生关注造成这场动物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队, 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斑羚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 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 我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 给狩猎队写一封信, 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 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此外, 如《变色龙》一课, 我引导学生质疑:“奥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吗?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法制进程么?”

其实,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只需要再深一点的挖掘教材, 抓住细节, 便可使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不仅带着一颗文学之心, 同时还揣着一颗法制之心。岂不是一举两得!

二、延伸课堂, 拓展法制教育资源

我们还可以延伸课堂, 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为学生创设浓厚的法制氛围。

有位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 由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孔乙己偷盗固然不对, 丁举人打人对不对呢?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丁举人的行为在法治社会也是违法的, 最后, 学生竟当堂完成了以《孔乙己告状》为题的作文, 内有原告、被告、证人等等一应俱全, 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 这样的拓展毕竟为学生创设了法制教育的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增进了法律知识, 了解了古今社会制度的天地之别, 受此启发, 我在学完《威尼斯商人》之后, 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了西方法制史、经济法、民法等法律常识, 又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 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 有申诉状和辩护辞, 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 有证人、证据、证物, 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 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 法制意识自然大大增强。

此外, 在学习《那树》时, 我带领学生开展“我为‘老树’写诉状”的活动;在学习《羚羊木雕》时, 我组织学生召开辩论会“谁动了我的羚羊木雕”……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 仅仅是课堂的延伸, 却使得学生能够尽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气, 在语文的世界里酣畅淋漓的遨游。

三、联系生活, 发现更多的法制教育资源

教材中的课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 那么, 课本以外的“法制”能否反过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和法律文书中挖掘课程资源, 就能找出对学生语文大有裨益的“营养”来。

1. 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 引领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准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说明文是初中阶段文体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文的教学、尤其是事理性说明文的教学则因其枯燥、乏味而让大多数语文教师头痛不已。其实, 法律条文便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事理说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 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可以从中体会其法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简明性以及法律条文特有的严肃性、严密性;此外, 还可以抓住某几句具体的法律条文,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 不得歧视学生, 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和第五章第35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鼓励”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从而认识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 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

2. 利用法律文书, 指导学生学习记叙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应用文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学生长期写作记叙文, 养成了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渲染、铺排、夸张、加工、虚构等细节刻画手法的习作习惯, 而这些在议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中是不妥当的。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写作思维的转变, 我从法院的朋友处找来了一些诉状、辩词、判决书之类的法律文书, 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 在特定文体中的叙事要做到客观、准确、清楚、明了、简洁、平实。由于有了最为形象、直观而典型的范例, 学生们便能很清楚地区分叙述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用法了。

3. 搜集《今日说法》标题, 体会作文拟题技巧。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深受学生喜爱, 它的成功除了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外, 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这是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好办法。我让学生每天定时观看, 同时搜集新颖、别致、深刻、醒目的标题, 并按照拟题的不同角度分门别类, 从中体会拟题的技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书名、影视剧名来拟题的, 如《贪官现形记》的名字来源于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富爸爸, 穷爸爸》这个题目马上让人联想起那本轰动全球的同名畅销书, 还有改自经典电影《魂断蓝桥》的《魂断清明》, 借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想有个家》等等;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拟题的, 如《谁为我作证?》、《他是英雄吗?》中运用设问, 《变脸》中运用双关, 《古树的叹息》、《“长腿”的湖》中运用拟人, 《传销“鼻祖”现形记》中运用反语等;有利用逆向思维、出人意料来拟题的, 如《危险的保险箱》中, 用“危险”来修饰“保险箱”, 令人诧异, 《小偷告天主》中一反常态, 引人注意。学生看得高兴、学的轻松,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法制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 照进学生的心灵, 语文之花将开得更红, 更艳!

语文与法制, 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 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 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标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如今, 在大语文的理念下, 各种报刊阅读、网络阅读、卡通阅读相继进入学生视野, 这些内容如能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对学生的益智、启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语文教师, 利用我们的课堂, 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引导,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敬畏,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是否具备法律素质, 有无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项基本标准。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和个体受教育年限的逐渐增长, 学校已成为个体社会化必经环节。法制教育应当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 强化现代学校法制教育, 提高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实效,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8.法制进校园 篇八

六(5)班刘圣安

在学校里,我们除了每天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和同学们相互沟通、互相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我们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增强法律意识。在同学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的事情,比如:盗窃罪。有一次,带了几张张A4纸,和朋友一起下楼吃饭,等吃完饭再上楼就发现A4纸少了几张。这种现象在大家身边会经常发生。有丢笔的、有丢本的、有丢钱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学校里存在偷盗的行为,小偷小摸。虽然东西不值钱,但是这样会发展成大偷大摸。在学校里老师会批评教育的,但是一旦走向社会,这就触犯了法律,就会构成偷窃罪。

还有伤害罪,学校是一个大的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我们应该和谐相处。但是,却有一些同学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轻者擦伤蹭破一点皮儿。这还不算严重的,但是加入你一不小心失手打伤了别人,发生流血事件,你到时候不仅需要把伤者送到医院救治,还要花钱赔偿人家。

我们现在还小,不会出大事情的,学校也会教育我们的,但是一旦走向社会,就可能会造成伤害罪。

9.法制进校园标语 篇九

2、全面深化依法治校,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3、深化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学校科学民主管理

4、依法规范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5、抓好教育维权,保障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

6、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7、把依法治校理念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8、全面动员,争创“五五”普法新局面

9、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学校秩序行为

10、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促进学校民主法制化管理

11、健全依法治校工作网络,提升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12、学校和师生的科学发展是依法治校的根本

13、以创建依法治校达标县为契机,推进学校民主法制化进程

14、搞好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师生民主法制理念

15、师生全员学法用法,亮丽校园法制风景

16、依法办学,规范管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17、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8、认真学习法律,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19、兴校之本,法度为先

10.法制进校园宣传标语 篇十

1、依法治校,法育未来!

2、与法同行,成长有保障。

3、祖国在我心中,法律伴我成长。

4、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

5、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6、知法明礼,用法维善,护法除恶,守法心安。

7、弘扬法制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8、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9、学法以正,普法以诚,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10、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11、学法懂法源自一点一滴,守法用法始于一言一行。

12、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

13、读书明理,普法医愚,守法律己,和谐添彩!

14、诚信是生活的通行证,法治是社会的安全网

15、学法知法懂法事事讲法;守法用法护法人人普法

16、学法护法者智,违法乱法者愚

17、人生道路千万条,学法用法第一条

18、以人为本营造和谐,以法为准彰显公正

19、手拉手践行法治,心连心共建和谐

20、学法懂法,心明眼亮;不学不懂,迷失方向。

11.法制进校园教案 篇十一

教育目标:

1.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预防青少年犯罪。

3.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

一、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

1.案例一:

1999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2.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4.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

1.案例二、三、四

案例二:

小伟是一位初中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广告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因钥匙丢失,无法进家门。赶来的警察识破了他的谎言,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教小伟。一向娇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批评和教育小伟。而小伟却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产生了畸形的报复心理。从此,他经常拨打“110”,进行干扰或谎报假警,一个月竟多达三十多次。终于在一次利用磁卡电话进行假报警制造恶作剧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小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案例三:

闵某,15岁,是河南省岁三县某中学负责纪律的副班长,1999年10月15日,因午睡时潘某说话,闵上去用小棍敲打潘某不小心打在同桌沈某的头上。沈某挨打后就骂闵某,两人并发生撕打,被同学拉开。10月18日中午12点多钟,闵某约沈某在后山谈发生争执的事,沈对闵的“权威”仍不服气,闵某认为沈没有把他这个副班长放在眼里,一拳将沈打倒在水沟里,并用削笔的小刀在沈某颈部划了两刀,当沈某求饶时,闵某又抓起一把土塞进沈某嘴里,然后解下皮带将沈某勒死。闵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最近,闵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案例四:

武汉市某中学林某在校园里,不慎将姑母从国外带回来送给他的派克钢笔弄丢了。该校钟某刚好路过,他拾起钢笔回班上课。林某的同学张某、宋某正好目睹钟某所为。林某得知钢笔被钟某拾到便找他索要,钟某先是佯装不知,后见有人作证,便搪塞说放在笔盒里不知被谁拿走了。学校多次做工作,钟某依然不肯归还。林某便向法院起诉,经法院调查,依据《民法通则》判决钟某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林某经济损失200元。

2.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征兆

1)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所谓;

2)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6)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

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爱说空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逞能,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麻将,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3、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1.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学一点法律知识

3.不4.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4.不6.结交不7.良的朋友

5.不9.看黄色书籍

6、作业

上一篇:部队质量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计划生育办公室半年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