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共11篇)
1.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篇一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将结合《有效教学十讲》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精心备好教案,为有效课堂导航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考虑到学生的难点,及时的指点,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
我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结合学生情况,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此时编写教案几乎是一气呵成。
二、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 通过激发兴趣, 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强三到四倍。因此在课堂上充分采用各种手段, 激发学生积极性,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始,课题入手, 开端引趣
上课一开始以趣导入, 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 开始设疑, 把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项探索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我在上《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你们见过老虎吗?它的脾气怎么样?“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呢?”不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老师今天要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本《狐假虎威》。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一种“求知若渴”,急于揭开谜底的浓烈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2、课中,巧妙切入,唤醒情趣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求新求奇。语文教学要主次分明,主则详, 次则略, 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他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即抓住课文的重点, 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末,学以致用,发展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极不稳定,具体表现是易于激发,但难以持久。因此,我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教学后安排学生把所学知识及时的、经常地用于实际,使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深化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发展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走向臻美。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显的体会,简单的课堂,有效的教学,愿与在座各位老师共勉!
2.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篇二
一、自编儿歌,识记拼音字母
现行教材中,对抽象的汉语拼音字母,每一个都配上了插图,既有和读音相关的,也有帮助记忆字形的,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密切相联系的,形象直观、富有情趣。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情境图来教学汉语拼音。如:教学平舌音声母z c s时,可以通过刺猬插图的提问,由刺猬的“刺”引导学生试发“c”的音。再引导学生观察小刺猬坐在小凳子上学拼音,胖乎乎的身体的样子,让学生记住c的字形,同时我们可以编个儿歌“胖乎乎的小刺猬,c c c”,强化学生的记忆。
拼音字母中还有很多形近的,孩子很难掌握。我们也可以通过编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如:b d教学时可编儿歌“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 b b;马儿快快跑,左下半圆d d d”。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也参与到编儿歌的教学过程中来。例如教学q p g时,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记住他们呢?”马上有学生想到了数学课上教过的9,“正的9就是q,反的9就是p,9的尾巴拐弯了就是g。”儿歌编得很形象也很好记。老师再问:两个门洞m m m,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n呢?学生兴趣十足,立刻编出儿歌:“一个门洞n n n。”f像什么、t又像什么呢?可以编儿歌吗?学生指出f和t就像倒过来了似的。f就像一根拐杖,而f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变成了t了。这样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编的儿歌更容易让学生记得住。
与学生一起编儿歌的过程,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字音、字形,更能让学生对学习拼音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主动学习。
二、寓教于乐,掌握相拼方法
做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将拼音教学放到游戏当中进行更能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将枯燥的拼音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这也正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j q x与ü相拼时,用游戏的方法进入教学,学生兴趣盎然。首先给3位小朋友戴上事先做好了的j q x的头饰分别扮演,然后请上另一位小朋友表演小熊宝宝,并为他戴上墨镜,同学们笑了起来,连连称赞他真是酷呀!接下来演一演在森林里相遇的情景,同学们创意十足,还有的用上了英文来打招呼,Hello!你好呀!当然也注意到了要把墨镜摘下与j q x一起玩耍。看到了这样的游戏,台下的小朋友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想要上来玩一玩。在游戏中教学了j q x与ü相拼要省略两点的这一难点,寓教于乐,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显著。
同样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yu,由老师扮演游戏中的大y妈妈,戴上头饰,选一位同学做小i,大y妈妈带上小i娃娃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大y妈妈走在路上遇到了小ü,小ü没有了妈妈正在哭呢,大y妈妈来帮忙了,小ü可高兴了,见了大y妈妈就不哭了,高高兴兴和她回家了。
游戏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同时,在游戏中也给予学生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学讲故事,强化拼读训练
音节的拼读是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从学习了声母开始,我们要把重点放在音节的拼读训练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拼的音,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四声组词或编些有趣的故事,这种方式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例如教学声母h与复韵母ui的拼读时就可以将它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有机地结合起来:灰(huī)太狼天天想着要把羊村的大门毁(huǐ)掉,好进去抓羊。聪明的羊儿们每次都能识破它的诡计,战胜它。小朋友们记得灰太狼最后总要说什么吗?我还会(huì)回(huí)来的。将音节的拼读加在故事中进行,使它变得有意义,更有利于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拼读的兴趣。
四、经常巩固训练,让记忆更扎实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差,前一节课学习的拼音知识,需要在下节课或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巩固训练,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记忆会更扎实。巩固训练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提问互动,可以抢答或一对一应答。例如,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用拼音以最快的速度写出本组同学的名字。还可以给各个小组提出稍有深度的拼音问题,让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看哪组最先完成任务,准确率更高。经常对旧知识进行巩固教学很有必要,通过对疑难拼音的反复巩固训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小学生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相对于其他课程,对教师的教学策略要求更高。其中,拼音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中的基础,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学好拼音是重中之重。因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只有学好拼音,以后的学习才会更加顺畅。但是,拼音也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符号,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需要教師和学生下功夫才能做好。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拼音教学是第一道难关,加上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我们应该怎样使枯燥乏味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是每个教师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通过故事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拼音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知,小学生都比较好动,比较容易接受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通常故事就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故事比较生动,可以带动学生进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要尽量安排一些故事,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拼音字母和生动的故事情节相结合,这样的教学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听故事就能得到启发。教师有声有色的语言是学生阅读和讲故事的样本,他们在听故事时,就会体验语感,对于发音和语气都能得到训练。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头比较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拼音记得更加牢固。
二、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学习拼音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获取的知识一般比较容易忘记,所以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掌握往往不够牢固。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对语文拼音的学习可以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生动,不至于死板。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而使其在比较活跃的气氛下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连一连、做一做,画一画、看一看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常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学习过的字母、音节等编成儿歌的形式,在班里进行活动。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拼音的记忆,同时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拼音
汉语拼音的学习,如果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根本不够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的拼音掌握。比如,让几个学生合作,一个读拼音,一个当教师,互相考试和提问,这样学生在角色互换的情况下,既能体验当教师的兴奋,也能收获学习的快乐。
四、使拼音能够生活化,养成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源于生活的,并且在生活中,也能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汉语拼音是语文的重要工具和基础,在学习起来可能会比较乏味。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拼音,一定要注意将拼音教学和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更熟悉拼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我们还要养成使用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阅读,小学阶段学习语言是关键时期,也是普通话推广的基础。在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加强记忆,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只有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才能练就对拼音的认同。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拼音学习。
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拼音符号是抽象的,在学习完声母、韵母之后,教师要能给学生巩固知识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时,通过一些短小的汉语拼音读物来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就会使积极性提高。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来实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工具,进行拼音比赛,看谁能拼得又快又对。教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要能不断创新,因材施教,使拼音教学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学习不再无聊,为以后学好语文奠定基础。
六、优化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兴趣
在小学生刚进校园时,他们对学校的环境感觉新鲜,如果教室里的环境设置比较独特,在教室墙上设置拼音,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他们会对这个陌生而新鲜的环境进行观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忆了拼音,增强了学生对字母和音节的学习和记忆。
七、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以后识字的基础,对于学好语文至关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拼音的重要性,从基础抓起,促进学生的拼音学习。尽管拼音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但是教师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4.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篇四
一节语文课结束,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在这节语文课中,我的学生们学得幸福、快乐吗?他们能正确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吗?能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吗?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说: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有效吗?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有效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收获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里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可以说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核心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其实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会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通过阅读一些教学著作,发现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
本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但有很多课仍然是先教师讲,然后要求学生配合教师。例如,我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描写的园林美图,学生很快找出了一些美丽的景物,然后我便按自己备课的教学思路,来概括园林独具特色的特点,却忽略了学生自己对于途中风光的体会。那么,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应该一起认真研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尊重学生思维绽放的火花,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效使用教材,加大学生的发展力度,增强教育的责任心,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的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主体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活教材,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真正起到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
二、加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条件。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例如,我在教学《尊严》一文时,先让学生感知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年轻人既虚弱又坚定的语气是因为什么,年轻人为什么不肯吃东西,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后,基本上都能体会出文中人物的情感脉络。所以,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活动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让课堂成为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动的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成果。如学生在写作时,都想到了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但很多学生的比喻都天马行空,不贴切实际,于是,我便悄悄地引导
学生去联系生活,用生活中较常见的物体作为比喻、拟人的对象,这样就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形象,可读性、精彩性也增强了不少。当然,在课堂中,我们还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去努力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不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目前新课程倡导的新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三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课堂教学有了重新认识和定位,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理念之一用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讲,它的意义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曾尝试着在课堂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了,但此时,教师的引导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及目标明确性较弱,正确的引导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教师的引导应着眼于引,不可操之过急。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习方式的作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个体与小组之间的关系.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就学生个体及小组的学习品质、态度、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切由教师包办;教师的作用也仅不是对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内容的重复。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实现学习方式的价值,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入手,最终达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职的目的。在个体学习中疏通文章的含意,落实掌握字词,解决基本问题,记录疑难问题和学习感受,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基本知识的检查,经验心得的交流和对个体学习存在问题的解决,并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共同解决,使个体、小组、教师的经验认识、智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交流、提升。
2、处理好文本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观,这里有两层含义:从课文角度看,缺乏生活体验的学习只是独立于“人”之外的简单认识;从语文综合性的设计看,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里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只有把语文同生活联系起来,语文才更能体现出人文价值和生命价值的意义,语文课堂方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这一切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所以,在课堂上要加强生活意识的培养。
在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将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探讨型”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强调“齐步走”、“满堂灌”。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施,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如果不能实行由“传授型”向“研究探讨型”的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耳口相传,是我国语文教育沿袭已久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无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过程,它也与当代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实相去甚远。今后的语文教学方式必然需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即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的趋势。
所以,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起到教师的组织、引导、学习参与的作用,教师必须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小组和班级中
去,在教学环节和细节中找到适合新课程学习方式新理念的形式和方法。
5.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学科:语文 教师:陈兰花
在教学一线工作已十几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尽管相当一部分老师特别尽职,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特别认真,可就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教学的目标,也是广大一
线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在我看来,就语文教学而言,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正当的方式和手段,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下面就依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设计教学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必须了解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处理好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教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时,他只是说,‚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大家想好后,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几分钟后,学生写出来的话便有饱经风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则案例,便可知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了知识,既高效又简洁,学生不喜欢才怪!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活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但一节课40分钟,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列宁也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追求。‛因此,调动情感,激发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而良好的情境才能激发人的情感。
在课之始创设情趣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因。在新课教学之前,要重视新课导入语的设计,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特定的情境。如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课前可展示深圳特区如今的繁荣景象的画面,并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如‚同学们,这里是现在的深圳特区,瞧,座座高楼大厦琳琅满目,人们穿着高雅华丽;工作之余,各种悠闲方式应有尽有,幸福满足写在人们的脸上。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可是你们道吗?改革开放以前的深圳只是一个小村庄,那里又是怎样的呢?是什么原因让深圳变化如此之快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样精心设计的导语,便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探求新知成为动因,良好的开端已成功了一半。
在课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课中,教师除了使用激情的语言外,应积极采用电教、插图、简笔画等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太阳》《沙漠之舟》《手上的皮肤》等这些较为枯燥的说明文时,可用简笔画适时画出太阳、骆驼、手形的样子。这样便会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关知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课后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未知。下课前,如能留下故事的悬念,设计让人寻味的问题,定能激起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年人况且常会被‚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的提法所吸引,更何妨好奇心极强的少年儿童,不‚打破沙锅问到底‛才怪呢?如一位老师在教《美猴王》时,曾设计这样的结束语:‚学习了课文,孙悟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西游记》这部书中,吴承恩又刻画了孙悟空的什么形象呢?请大家课后读一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学习了《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同学们了解了孙晋芳,为了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女排,了解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我这样设计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孙晋芳,郎平,你们一定想了解更多的中国女排姑娘吧,请大家阅读鲁光的《中国姑娘》。这样,教师就达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阅读课外书的目的。
三、加强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并运用好听说读写训练,既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先谈谈听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听录音朗读,听教师范读等,来激发情感,培养兴趣。如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后,我向学生介绍《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并配乐朗读给他们听,这样便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更深理解课文内容,并深入体会总理就是这样为人民奉献一生,这样‚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这一感人至深的主题也得到深化。
其次是说的训练。教师可根据实际,设计‚主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然后,让同桌、小组讨论,或是全班性汇报,或是让学生质疑、释疑解难,使学生积极地多动脑筋多动口。这样,一则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二则通过教学信息互通交流与反馈,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导‛,以促进学生认知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最近发展区‛获得新知。说的训练形式多样,可采用看课题,说题旨,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看插图,说图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口头表达能力;学词语,说句子,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读语句,说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说段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说体会,培养学生语言传情能力。
接着是读的训练。《新课标》非常重视读,总目标,阶段目标都着重指出读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实质就是导读过程。读的形式也很多,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略讲、精讲的需要等,选择读的时机和形式,而不能为读而读,流于形式。
最后谈谈写的训练。只要我们随手翻开语文课本,就可以发现课后有许多练习都与写有关。如读读写写,听写、默写,造句、小练笔等。教师切不可简单地以讲来代替,应让‚写‛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写,写自己所见,写自己所闻,写自己所感,包括画画、写写、批批改改。加强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充分利用‚写‛这一练习来巩固记忆。
四、运用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有经验的的老师往往十分善于运用评价的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通过评价,学生得到了肯定与鼓励,增强了学习信心,克服了自卑心理,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轻轻地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当某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生动,教师可以用赞许的目光表示鼓励,或肯定地点点头,拍拍学生的肩膀;当学生精力分散,走了神,教师可用皱眉、沉默、凝视等以提示;当学生自觉性较强,课堂纪律较好时,教师可用亲切的目光主动捕捉学生的视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要吝啬这小小的举动,它会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文学修养,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课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姓名:陈兰花
单位:兰州市西固区新滩小学
6.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篇六
【摘要】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帮助学生成长,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拼音学习;第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莫定综合学习的基z};第三,联姻课外,为学生提供学拼音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教学 兴趣 自主 课外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汉语拼音学起来比较枯燥,罗马字母对中国孩子来说也显得陌生,不易掌握。加上学生讲粤语方言居多,学起普通话来更加难。怎样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怎样从刚入学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去引导、帮助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拼音学习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的生活和学生的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儿童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内在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学好拼音、用好拼音。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一)结合游戏开展愉快教学
游戏具有娱乐性,可以消除儿童的紧张感受,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具有竞争性,能引起儿童的高度注意,做游戏正合儿童活泼好动、好奇要强的天性。因此,用游戏法教汉语拼音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学生入学还保留不少幼儿园阶段的特征,要充分利用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有目的、有计划采用游戏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巩固新学知识。如采用“采蘑菇、摘桃子、降落伞、踩地雷、找朋友、小邮递员传信、开火车”等一系列的游戏,让他们寓学于乐。
(二)编写儿歌记发音
儿歌的特点是工整押韵,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拼音教学中,编写一首首儿歌,学生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学起来生动活泼。儿歌的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的创作欲望很高,学生的作品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如教学声母n和m,就可以用自编的口诀:单门n,双门mo此口决既帮助学生记住了发音又记住了字形特点。
二、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为学生奠定综合学习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汉语拼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一)与教材深交,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
汉语拼音是掌握识字的一把金钥匙,但它是一套抽象的符号,在冗长的拼读中,儿童学起来枯燥乏味。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汉语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启发性等特点。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因此,与其一遍遍地要学生读、拼、写,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他们主动地发现,创造性地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
(1)联系图画想象。教材中的情境图多以字母的形状呈现,学生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加深了对字母的印象。如,在教学“g k h时,学生就说“g”就像和平鸽嘴里衔着的那个橄榄枝;“k”就像两只小蝌蚪在吃水草;“h”就像小朋友喝水时坐的椅子。而且还有学生自编了儿歌来记忆字形:“一只鸽子ggg,两只蝌蚪kkk,长长椅子hhh。”
(2)从生活中搜索。在教学拼音部件的字形时,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部件相似之处外,我还让孩子们找一找自己家里、在幼儿园、在街上等实际生活中与拼音字母形似的事物,孩子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l”像老师的粉笔;“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
(二)构筑舞台,让学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关键还在于打破传统的“独立作战”,变单一的个体型为互动的合作型,在合作中探究学习。那么,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我认为找准合作点是关键,细化合作的要求是重点。
(1)组内互助,共同提高。在每个合作小组中,可以安排一??二中一差的学生,旨在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实施“小老师”制,全面地提高拼音教学效率。如学生容易弄懂ai ei ui怎么书写,难的是读音。教师就以“ai”为例,让学生看口型,掌握要领,自己琢磨发音。再请己经学会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在小组内教一教其他的同学,这样实现了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
(2)开展竞赛,体验成功。儿童好胜心、进取心特别强烈,在拼音教学中,适当引入地竞争机制,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从竞赛中体验成功,维持自主学习的动力。如ai ei ui一课中,学生己初步掌握发音的基础上,小组内开展“玩转盘/拼读音节“的竞赛活动,一人读,大家评,比一比谁拼得对、谁读得准、谁进步最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体验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7.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篇七
一、注重了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的读书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 才会爱读书, 与书交朋友, 并从中受益。教学中, 我除了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之外, 着力从阅读方式入手, 培养读书兴趣。把读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熟悉的活动、形式中读书。如: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话题教学时, 我们设计了走访家长和周围的人、观看本地专题节目、回忆春节时耍龙灯舞狮子、上网查找资料、阅读民俗节目、班级小报等方式。
二、注重了阅读方式的培养
我们不管做什么, 都得有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 读书同样如此。因此我把阅读方式作为重点对学生加以指导, 让孩子们在读书中享受快乐的同时, 学会读书方法, 受益终生。
(一) 为学生设计多样的读书方式
小学生 (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 尚未掌握读书方法, 必须依靠教师的帮助。我们设计的阅读方式主要有:大声朗读、默读、速读、浏览;自由读、齐读;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唱读、画图读;看影视读、看漫画读、听广播读;访问读、旅游读等等。
(二) 为学生设计多样的交流检查方式
学生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 而是在读书中积累知识, 掌握技巧, 形成能力。因而检查读书情况也不仅仅看看读得怎么样, 而应该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考察他们的能力形成情况。我们先后设计了这样一些展示方式:编课本剧、排节目;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编辑小报;举办演讲、朗诵、讲故事等活动。
但要注意的是: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 它的作用又有区别, 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 先后次序互换一下, 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训练过程, 科学合理地选好每一环节的读的形式, 让它们各尽所能。
三、注重了阅读实效的培养
开设《阅读乐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注重阅读方法, 感悟、体验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促进学生整体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 必须讲求阅读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1. 每个话题教学前教师有设计, 做到胸有成竹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2. 学生自主阅读前, 教师必须有指导、有布置, 使学生有目的的读书。
3. 学生自主阅读中, 教师有督查,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4. 学生自主阅读之后, 有检查、交流、展示等活动。
5. 一个话题完成之后, 集体得有总结、评比。
6. 最后延伸活动, 加强课外阅读做到“四会”:选择、思考、吸收、运用。
这样使读书活动扎实有效, 真正收到培养习惯、形成能力的效果。宋代朱熹说:“为学之道, 莫于穷理; 穷理之要, 必在于先读书。”阅读不仅可以储备知识, 更能够使人明志明理,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一个人物可以感动着无数人的生命。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和思想的震撼, 从而体验情感, 产生共鸣, 陶冶情操, 提升素养。一切都因阅读而潜移默化着……
四、注重了阅读技巧的培养
我们知道, 不管做什么, 都得掌握技巧。读书亦然。教学中, 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促进学生整体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1. 如何了解文章大意。
2. 如何读懂每一句话。 (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用缩句法读懂长句等都是较好的方法)
3. 读懂每一段话 (抓中心词、理清层次等方法)
4. 如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5. 如何做读书笔记。
8.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课堂
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师最大愿望,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余文森教授提出的有效教学三条“铁律”更是给教学指出了一条明路,在如此大的框架之下,为探寻语文课堂教學效率的秘妙之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先学后教,预习有效
1.学习“洋思模式”
学习学习,学会学习。学的着力点在自主、独立学习,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既然教师无法“包办代替”,就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首先是预习的方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上课也是如此。教师只有深刻地了解本班学生,知道他们的学情,才能因材施教,游刃有余。不然,教与学就会脱节,课堂就会冷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一堂课,需要用一生。
2.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基础,教师在学期初就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基础,因材施教地教给学生基本的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的习惯,做好“教是为了不教”的第一步。(1)初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2)标出段落节次,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3)再读课文,概括大意,找出重点内容,写出体会或不懂的地方;(4)结合课后问题,阅读课文,尝试着回答;(5)搜集课外资料,帮助理解文本。预习也需要有效,要想使之落到实处,必须长期抓,坚持指导、检查、评价。
二、先教后学,课堂高效
1.字词教学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突出人文性,淡化、弱化了字词教学。把字词的教学当成了一种装饰、点缀,课堂上只是抓住一个字进行指导,其余的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甚至抛到课外。殊不知仅是课堂上教的那一个字,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低年级,新课标要求加大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量。对于生字的笔画、笔顺以及间架结构,构字方法,识字方法等,更需要我们认真的指导。在词语教学中,不是让学生在查字典中获得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通过联系上下文去解其意悟其理。比如:在教学“神往”一词时,如果你直接告诉学生神往的意思,印象就一定不会深刻,也不能真正的理解。如果在教学完课文之后质疑:“你们想到拉萨去看美丽的天空吗?”学生一定会说:“想!”“我宣布,大家明天一起去拉萨!”“耶!”当学生冷静下来后,“你们此刻人虽然没去拉萨,但心已经飞向拉萨了,‘神往’已经被解释了!”
2.朗读教学
上好语文课除了读还是读。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改变了教师从“一讲到底”到“一问到底”再到“一读到底”的被动局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似乎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流行语,似乎语文课除了读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读什么,怎么读,读怎样,不去过问,更不会去思考。“水过地皮湿”的读书是低效的。“厚书读薄,薄书读厚”则说明了不同的朗读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段,难点句反复地读,反复地悟,而次要的内容可以略读,甚至不读。
3.理解感悟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双边对话的过程,不需要教师详细的分析,“一言堂”的灌输,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其中特别是语感的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不仅是教师“教”的结果,更是学生“学”的结果。聪明的教师不是“牵”而是“引”,不是“教”而是“导”。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们应该通过朗读、说话、写话、画图、欣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悟”,悟出情,明其理。
4.说写训练
新课标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起点在读,最终落脚点在写,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了,才说明语文学习水平的真实提高。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再见了,亲人》一课后,要求学生进行续写,必须以志愿军的口吻给朝鲜人民写一封告别信,从而加深对中朝两国友谊的理解。
三、不教而教,练习增效
1.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题目,对字词句段篇以及各种语文知识点进行当堂训练,课后拓展延伸,以此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首先,作业要求当堂完成、当堂巩固。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记忆深刻。其次,教学中可以设计“精典题型”或“个性辅导”。比如文中有反问句的,可以让学生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并进行语气和表达效果对比;比如有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可以让学生仿写;有些重点词语或句子,可以让学生换个词语或句式,进行对比分析……第三,课堂上还要注重概括主要内容,想象、说话、写话等语言训练,指导文章的构段方式和写法,还可以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搜集资料、小练笔等语文性训练,让学生在“会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水平和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增效。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喜欢带着一块小黑板,上面总是写满了精心设计的题目。语文教学第二课时必然要听写词语。可是现在有了多媒体,因为使用耗时、费事,索性就是一本书。说的多,写的少;讲的多,练的少。一教一撂,何谈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认努力探索、潜心钻研,只有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科学地用运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9.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篇九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将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学习态度,因此,作为教师应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9-01
20世纪末,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新课改要求小学高年级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并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去研究和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对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找到能充分体现当代高年级小学生特点,简单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当今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1、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在中国,清华大学的余文森教授也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论,他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教学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认知上,从少到多,从朦胧到精通,从不知到知之;在情感上,从拒绝到接受,从被动到主动。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学的更多,学的更快乐,学的更轻松。
2、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是知识、信息高速增加的社会,各种知识和信息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增加,所以能够有效的提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不被淘汰的前提条件,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所以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把以往的“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而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通过阅读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其次,有效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的道德标准,明确的人生理想,这对学生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实施有效性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积极准备制定清晰、简明、科学的教学目标。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关键还在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中国的教育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学生在下面老老实实的听,课堂气氛不活泼,师生互动性不强。而小学生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严重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所以作为老师,应尽可能使课堂动静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还有就是尽可能提高师生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问题,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老师应该增加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合作、质疑、探索的氛围下共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协同合作的精神。其次,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板书式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改变。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原本枯燥的课文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愉快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同样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更多的添加图片,以图片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经常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短片,也同样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在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组下,或以小组合作方式制作ppt,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演示和讲解,这就更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得到提倡。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育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完全是空洞的教育,不光扼杀学生积极性而且效率低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育联系生活,打破传统的教室内教学,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把教学地点搬到野外,搬到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同学们置身于生活中,置身于自然环境下,使学生在感受生活和自然地同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也关系到祖国未来下一代的发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实现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0.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每一个阶段的课程标准都是不同的,但是从低到高,肯定是层层递进的,循序渐进。因此,想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熟悉课程目标,清晰教材目标,清楚单元目标是关键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工夫。
一 教师方面:根据学生,制定科学,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是一个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其实,它的设计,不是单纯从教师,文本的角度出发的。更多的,应该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风格合而成之。所以,教学目标要设立科学,适切。
我们都知道,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差异性,而不同区域的学生的差异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繁华城市与普通城市的教育,城镇教育与乡村教育,由于地理差异,家庭环境,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已习得的知识,视野的开阔面,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等等都是间接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影响因素。
去年,笔者聆听了几节我镇的小学语文公开课。有作文指导课,阅读教学课,语文教学展示课。听完之后,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市区的教师在教学理论上掌握得比郊区教师多点,还是市区的孩子突出的表现成就了老师呢?这个真的很难说。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好,说得具体又生动。老师指导得也相当不错。同是二年级的学生,如果把这堂看图写话拿到我的课堂上,某些说话训练就不可能达到那种程度。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所以,适度地降低教学要求,无论是对于我,还是我的孩子们都是有利无裨。太高的要求,学生达不到,教师有一种挫败感,学生也有一种沮丧感,从而双方都失去对教学的信心。
而我们的教学,并不是为了打击学生,也并不是为了拔苗助长,适当的拔高是希望学生能跳起来试一试。是为了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抵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适切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它会让你的孩子真实的掌握了他们需要的,想要的知识。而做好这一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全面考虑,合理筛选,科学设计!
二 学生方面:有所侧重地,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要看优等生的收获情况,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学困生是否也有收获。小学低段语文,注重深层理解还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因为,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理解能力除了跟智力,学习有关外,还跟一个人思想的成熟有关。有些知识,任凭你怎么讲解,若他的思想在这一方面若没有成熟,都收效甚微。譬如:人的情感。许多调查表明:那些少年天才虽然在学业上精湛过人,但他们的情感智商似乎十分低下。一个14岁的少年才子,坐在大学爱情课堂里,听着老师讲解着那位失恋之人是如何痛苦,如何悲伤,让学生细细品位字里行间的情感时,对于他来说,这些仅仅是一些凄美的文字而已,他走不进作品当中,因为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甚至他还不知道什么叫爱情,所以让他去深刻体会爱情的滋味,他很苦恼。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展,不是看他是否和好生最终一同站到起跑线的终点。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是同一条起跑线,怎么会同时站到一块呢?而是相对于以前他的未知领域,他是否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而教师应根据自己已有的了解,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他加快一点步伐,再快一点,再快一点,缩小与优等生的差距为目标。
如果一节课一味地关注学困生,对于教学开展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它会让你的教学计划滞留,让你的课堂变得沉闷,让你的心情受挫,对于那些优等生,虽然他们也会有所收获,但是你忽略了他们表现的情感,淡却了他们的学习激情。长此以往,那些平时敢于举手,想要发表自己想法的人就会习惯于安静聆听。我想这样的教学也不是我们教育者所期待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呢?
1)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课堂训练与检测,选择互动的学生应有所侧重。如: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字词的掌握是重点,因此,字词的训练尽多地照顾学困生,多给他锻炼,展示的机会,让他有种成功感,喜悦感,让他保持对语文课堂强烈的学习兴趣。而那些好学生,字词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他们十分想要挑战的项目;而对于朗读方面,应体现一个层次性,先让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读,老师适时点拨,让他有所进步后,再请好同学展示读,这样一来,不仅让差的有了进步,又给好生搭建了一个自如展现的平台。也使整堂课有了不断进步的过程;而对于那些教学难点,则需要集体的智慧结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探究与讨论的兴趣。往往在这个时候,学困生,可能会不知所措,毫无头绪。如果老师不给他们创设一个思维过度的阶梯,他们会有畏惧,烦躁,乏味之感。害怕和老师互动,担忧自己被老师抽中,烦躁自己很迷惘。这些情绪在课堂上都是消极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所以在处理教学难点的时候,想要关注那些差生,讨论交流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让他们在小组里,学会倾听,其实,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至少可以让他们有了一丝头绪。会明白一点。而且在小组讨论交流中,也让他学会了与人合作。经过讨论之后的交流,好学生理解的更深更透,而那些学困生也会得到进步。这就是一种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2)教学的整体有效进程还要顾全大局。在低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为了能让学困生能在课堂中有锻炼的机会,所以无论什么问题都要挑挑他们回答,可结果是他们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有的差生答非所问,老师启而不发。折腾了半天,答案还是未见雏形。可是下课时间已经到了。一节课就在教师启发与等待中消磨殆尽。可以说,这不是有效课。所以,要想在一节课,让教学设计顺利地进展下去,顾全大局的意识一定要有,我们的课堂不是个别人的课堂,而是所有学生的课堂,这节课,该要完成的内容还是要完成,个别学困生遇到障碍没关系,我们要换一种方法让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不能因为他们而熟视无睹那一双双渴求,等待知识的眼睛。
三 课堂方面: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切忌课堂结构的单一性
1)课堂活动应动静交替
课堂活动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整堂课是喧哗的,热闹的,一直像表演某个情景剧那样让学生兴奋不已。课堂的确需要活跃的东西出现,但也需要安静的东西在里面交替填充,动静结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有个思维的空间,也让他短暂的注意力有一个分散的时间。一个孩子,要让他整整坐一节课认真地思考,认真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是很难做到的,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长期处于思维状态中,这是单调枯燥的。所以,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创设动静皆宜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这样构思:你这节课,你认为哪些教学环节需要小朋友静下心来思考的,需要仔细品位的内容,你就要给他们安排一个安静思考的时间,当这个问题不能通过个人的读读想想感悟出来,说明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降低这个难度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呢?如果继续让他们自己思考下去,他们会感到烦躁,疲惫,不太愿意再次思考。在这种情境下的再次思考,效果甚微。所以老师在这个时候,应给学生一点点拨,一点提示,也可以换种思考方式改变这种沉重的气息,让学生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四人一小组相互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困惑的地方,让他们在合作的,质疑,探究的氛围下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增添孩子学习的兴趣,缓和一下课堂的紧张,沉闷的气氛。让孩子在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消除因个人不会解决问题的无助与挫败感。二是为了让孩子在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还能感受到团结,合作,交流的幸福与成功体验。如今的国际教育提倡的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些观点的提出,真的值得我们所有教师深思:作为老师,在课堂上,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这些能力呢?如何做,学生们在课堂上或多或少地了解社会生活的一些必要的规则呢?我们很容易听见这样的大学毕业心声:“学校跟社会真的是大不相同啊!”“生活真的很累啊!”“与人交往真难啊!”“社会怎么跟学校不一样啊!”……我想这种结果的诞生跟我们教师,教学,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种缺失,缺失对孩子未来步入社会生存,合作,交际,沟通的引导与教育。从而导致学生走出校门,就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教师应该有一种长远教育意识,以小见大的概念,小课堂,大道理,大学问,大益处!做到这样了,教师问心无愧!
2)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新颖化,合理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集中,不分散,也是有效课堂的一个指标。如果学生对于你所谈,所授,所展示的课件,所呈现的方式感到有兴趣,则他们在这节课的收获肯定比较多。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出一个适宜的,恰当地呈现方式。譬如在小学语文《人间仙境九寨沟》里,对于某些词语的理解采取的呈现方式就可多样化:“攀吊”这是一个新词,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小朋友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猴子攀吊树枝是怎样的呢?然后教师可以随时拿出一个教棒做树枝,让学生演示一下既可。这样一来,既提高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演示的过程中理解了这个词语,从而达到了积累的作用。当然,一堂课,需要演示的词语不能多,一多就会适得其反。而对于“雪峰插入云霄,银光闪闪”则可以借助画面来感受,当小朋友看到那么高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雄伟,壮观时,他们是多么的惊讶,多么震撼啊!他们会把这样的一种画面深深地印到脑海里。可能我们一时是看不出这些画面的呈现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和提高,但是待他稍大一些,等基本掌握了语言的表达之后,遇到想象写景时,相信他在调动大脑里储存的材料时,一定会有这一幅画面的闪现。这就是一种素材的积累。而积累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也需要画面的积累。为什么那么多的作家想要创作,想要激发灵感,不顾千辛万苦,跋山涉水,穿越撒哈拉沙漠呢?游览祖国边境西藏呢?因为亲眼所见的东西,可以激发他们的灵感。有了众多的素材,灵感自然会出现。
其次,语文课堂要注意读想,读诵,读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综合
语文课堂,光听,光看,光说是不行的。语文是一种综合素养。以前听别人说:“有的人会写但不会说”,“有的人会说但不会写”。看似合情合理。其实,这里面肯定有原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是教育的一种欠缺,还是教育的忽视呢?学生欠缺的是什么?教师忽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都能扎实抓好学生读、说、听、写每一环节,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吗?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展示平台,锻炼他们的机会,提高在众人面前展现的心理素质,还会有这样的局面吗?据我调查:会写的人,但不会说的人,主要有这几点原因:1 胆小,在私下和朋友讨论时,很能说。可是一旦站在众人面前,可能说得就会很少。为什么?一方面是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是语言组织能力,还没有完全想好。再者就是平时积累有关的信息太少,从而导致心理紧张,忘记已经想好的话。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锻炼学生的胆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高学生组织自己想要说的话的能力,理清要表达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一堂课要不仅要让学生读,还要把自己读到的感悟通过自己的组织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也可以是肢体的!这种表达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年级特点有所针对地安排进展。如果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你让他把自己读出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那不是故意给他设置障碍吗?故意挫败他学习的积极性吗?如果二年级的学生,你还不让他尝试让他写一写,你这就是一种忽视学生表达的需要,低估学生表达的能力。万万不可,到了哪一个年级,我们老师都可以让学生跳起来,尝试一下“摘苹果”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长得更快,跳得更高,得到的果实又多又好!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当你吸取了太多的知识,你能在你的生活中,学习中准确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它,这就是一种外化过程。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不仅外化到那一张张试卷上,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的将来着想。
3) 课堂上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
有效的课堂,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到位,到点,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进程需要给予他们及时亦或有目的性的滞后评价。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提高学习兴趣!我们不难发现:经常得到别人肯定与表扬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外向,活泼,开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师的表扬的孩子则不是很大胆,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确,他们往往声音很小。我们还可以从自己身上深深体会到:当你在某一方面干的出色,被别人认可,赞赏的时候,可能成人在表情或肢体上没有孩子那样太大的反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你很开心。也许这种表扬更加激发了你对被别人肯定的这方面的发展。由此不难看出,大人的成长需要激励,更何况小孩?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做一个细心的人,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真诚的鼓励他,肯定他!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个问题的答案表述往往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回答的得体,有的人回答的有灵性,有的人回答的很智慧,有的人回答的很淳朴,有的人回答的很妙!这些答案之中,可能某些说法是不可取,但是语文是一个综合素养的体现。教师应该抓住学科的特性,灵活的评价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是学生积累生字和词语的主要阶段,他们在表达上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化,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想要做到多样化确实需要动一翻脑筋。如何不重复使用一句表扬语,如何发现孩子回答问题时的特别可取之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口头表扬?什么情况下使用书面评价?什么时候使用肢体语言的肯定,譬如:眼神的肯定,期待,鼓励,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抚摸,身体的靠近,握手,掌声的鼓励等等,这些形式各样的肢体语言都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动作或表情,其实,这些给予孩子的力量是强大的!因此,做一个有心,有情的语文老师,你的课堂就会心心相印!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一个平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使我们师生双方的收益都达到最大化,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独立体,因此,没有固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岗位上再多一份爱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热情,多一点执著,多一点钻研,多一点付出,多一点反思,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比现在的课堂更精彩,更充满教学智慧!而我们的教育也就是在不断的付出中,不断的反思中,滚滚向前!
11.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一
一、理解文本,学会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现行教材中的课文,有的形象地描写了秀美的景色,有的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形象,有的深刻地阐述了生命的宝贵……在新课改理念中,我们提倡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就在于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形成钻研、理解文本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使他们能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形成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识字3”一课以儿歌的形式,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很有限,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笔者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炉灶、河里的鸭子、食堂的桌子,为课堂学习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笔者提问:你家里的炉灶有门吗?鸭子的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桌子的腿是歪的还是正的?在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正确回答后,笔者追问:宁宁为什么画错了?我们在学习中也像他这样粗心吗?这样,学生不仅懂得了做事要细心的道理,还掌握了运用生活经验来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感悟内涵,获得思想启迪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意味着语文饱含着很多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因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更要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世界、理解人生、对待自我,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感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懂得正确的人生道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例如,《生命的壮歌》通过《“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小故事,形象地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反映了这些动物为了延续生命,危难时刻不惜献身的壮举,赞颂了它们此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及《“生命桥”》的第二自然段等关键句段,思考、回答“蚁团外层的蚂蚁知道自己会被烧死吗?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老羚羊为什么要舍身托起小羚羊?”等问题,体味、理解这些小动物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团结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形成善待小动物、珍视生命的意识。
三、品味美文,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它们要么文质优美,要么饱含深情,要么形象动人,要么结构独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他们逐步学会自由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自由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结构美。只有拥有这份自由,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优美,享受到审美的乐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应把握文本特点,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感情朗读、图片展示、影像呈现等形式,形象地展现文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进行形象思维,以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拉萨的天空》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他们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通过课件展示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使他们体会课文的意境之美。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一抄,并尽可能背诵课文,使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进一步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拉萨的天空”是祖国壮美河山的典型代表。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有效培养了他们热爱高原风光、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7-03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25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9-22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24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9-14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范文11-15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09-26
谈谈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10-05
谈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