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2024-07-04

医学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共8篇)

1.医学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改革模式,是建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但又有所区别的,将微课运用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它所具有的优势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微课以小视频的方式教学,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或其他因素,教师进行的实验操作可能存在一些小瑕疵,学生就不能很好去理解,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可以提前录制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视频,让学生多次观察分析。并且基础医学实验的原理大多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微课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在教学网站上查看,合理利用资源,就算教师不在的时候,学生有什么问题也能观看微课学习。在实验课上,一些复杂的实验案例就可以通过微课来展示,如在开设心脏体检的实验课时,分解为心脏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个微课内容,边示范边讲解;近距离拍摄,避免了学生因为围观而引起的视觉阻碍;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正确的操作示范保证了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快速学习教学内容,就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多遍的练习。

5 结语

随着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发展,教学方法也也会通过网络化的模式进行,采用多媒体将会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跟上发展的步伐,适应并熟悉运用新的教学改革方法。随着微课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使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颖、简单、易懂的教学模式能吸引学生更快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且转变模式,不再是以被灌输的模式,而是自己能思考解决问题,教师也从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占主体地位。微课目前也正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研究怎样将其引进教学中,怎样合理地在医学教学中运用到微课的教学方式,切记盲目的运用微课教学模式,要有目的,明确制作内容且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相关的,不能脱离课堂,在教学的设计制作上要求教师加强操作能力,来提高微课运用,为医学教育提供优质资源。

2.医学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1 微课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1微课的起源微课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国的戴维·彭罗斯提出, 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 提炼某个简单明了的主要概念, 运用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平台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可能的微短课程[1,2]。并提出微课应该具备五个必须部分:简单明了的核心概念;相关背景材料;教学视频制作;课后问题思考;发布于网络平台。目前国外最成功的微课平台当属萨尔曼·可汗创立的可汗学院, 其微课采用真人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 界面生动, 内容知识点短小明确[1,2]。而且由于其微课视频体量大, 课程较为完整和系统, 不但可以将某一门大的课程通过微课进行系统学习, 学生往往还可以根据其链接举一反三, 从而了解到更多的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点,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其拥有完善的自主评价系统, 每一个微课以后都有相应的测试题, 学生每做完一个题后, 都可以立即查看做题的正确情况、该题涉及的核心概念和解题思路。对于比较有争议的问题还专门开辟了讨论区, 以供老师、学生之间及时交流探讨。

1.2 微课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微课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和不断更新以适应我国实际国情的阶段, 不同的学者对微课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但整体上对微课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 (1) 一个主题突出、概念清楚、短小精悍的微视频 (10~20min) , 一个微课视频最好只针对一个知识点; (2) 学习效果评价, 即微练习, 要设计一定的课后习题, 给学生练习, 而且要使学生及时得到答案和详解, 以便学生能进行反思; (3) 老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微课的反馈意见 (包括微课呈现的形式, 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思考等) , 以便进行及时改进; (4) 微课发布平台, 一个好的平台对微课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我国现今微课发展的一个瓶颈[2]。微课在我国尚不能完全代替课内教学活动, 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一种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 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微课里面的讲解内容经行探讨, 切实达到翻转课堂的目的[3]。

2 微课是医学生物化学一个新的教改契机

生物医学是当今科学界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学科。生物化学作为其最重要的支持基础学科之一, 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其研究成果和相关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阐释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临床诊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生物化学确成为了医学生最不想上的课程之一,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该门课程是从分子层面来讲解体内生物有机大分子的功能、结构、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及不同大分子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 整门课程呈现理论知识抽象不容易理解、内容枯燥繁多、知识点分散、名词概念长且拗口、各个代谢途径交叉反复, 并且代谢过程又有具有较强的有机化学知识, 学生如果课前不进行预习, 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丧失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此外, 生物化学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而医学院校中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一般是分开上, 而且实验课程多以验证实验为主, 启发性、创新性实验很少或者基本没有, 造成生物化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严重脱节, 这也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在开始临床工作以后, 很难利用上已学的生物化学知识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更多的是靠化验单上的指标来机械的判断。如何激发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利用相关生化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也成为了多年以来生物化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探索的课题。针对现在年轻学生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几乎从不离手, 一有片刻闲暇, 就看视频、刷微博和上社交网站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这种现实情况, 微课这种时间短暂、内容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就正好满足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在课前课后预习复习生物化学知识点要求。因此微课极有可能成为医学生物化学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3 医学生物化学的微课制作应当求精

当然生物化学微课的准备也将成为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笔者认为其制作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精心选材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还暂时不能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 因此现阶段的主要目标不是把整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完全微课化, 而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从每一章节中抽取一两个典型的知识重点, 精心制作1~2个微课视频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把生物化学课程比作是一部电影的话, 微课教学视频就要像电影的预告片一样, 电影有高潮有低谷, 但预告片一定全是精彩片段。要做到这点, 首先, 选材一定要突出相应章节的重点, 这一点根据教学大纲一般没有多大问题;其次微课呈现的内容除了要紧密围绕教学大纲以外, 还要紧密切合现今科学前沿, 如果照本宣科的话, 很容易给学生以生物化学的知识点都是几十年前甚至是上百年前的发现, 知识结构陈旧, 后续研究已经走到尽头, 没有多大现实意义的错觉。比如糖代谢章节, 讲到经典的三酸羧循环的时候, 可以结合自身研究和科学前沿, 给学生展示下三酸羧循环的一些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可以调节生命活动、肿瘤细胞为什么要进行有氧糖酵解以及PET-CT检测肿瘤的原理;最后微课展现的内容最好能跟临床直接相关, 在医学院校只有跟临床病例直接相关的课程才能受到学生更多的关注,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有可能马上可以应用于实践的知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以要把PBL教学和微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医学生化化学的教学改革。

3.2 严格把控微课视频的质量微课在我国兴起以后, 微课视频数量呈直线上升状态, 但是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用来参与各种教学比赛或者应付检查以后就不再问津, 而且大多微课视频的制作质量还亟待提高[4]。严格意义上来说, 生物化学讲解的知识点其实都是一个个体内动态的过程, 所以现在常用的教学录像型和屏幕录制型微课制作技术不能将其生动的反映出来, 多媒体讲解、动画讲解结合视频剪辑就成为了制作生物化学微课的必然选择[5]。虽然生物化学多媒体材料和动画国外有很多可以免费利用的资源, 但是要将其制作成一个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现状的优秀微课视频对大多数老师来说还存在很大的技术困难。针对这点, 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多学生有很强的视频制作技术和视频制作愿望, 在老师将视频材料和逻辑顺序跟学生沟通好以后, 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针对医学生物化学, 可以在微课视频开端用一个病例作为该微课的引子, 比如讲脂质代谢的时候, 微课视频可以以动脉粥样硬化为视频开端, 并在微课最后留下几个相关的思考题。

3.3 课前要及时发布虽然很多学校都有网络教学平台, 甚至微课平台, 但是实际上会时时到这些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同学毕竟是少数。所以微课要尽量发在同学们常去的社交网络平台 (如班级的微信群、QQ群等) , 并采取一定激励措施来引导同学们观看学习这些微课视频:如对下载和评论了微课的同学给予一定加分, 对微课视频提出改进意见并被采纳的同学给予微课视频制作署名的优待等。

3.4课内巩固, 课后强化微课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于翻转课堂, 充分发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所以发布微课以后, 一定要在课堂上留下充足的时间来对微课的内容和相应的思考题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思辨, 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问题:比如讲糖代谢的时候, 可以提到糖的有氧氧化是细胞最主要的供能方式, 但是肌肉细胞却不是通过糖的有氧氧化来供能, 这是为什么呢?另外课后给学生留作业题的方式也要随着微课的改变而改变。现在最适合微课的习题方式笔者认为应该是驾校考试APP一类的习题库, 学生既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进行专项复习也可以进行综合练习, 有一分钟做一道题也能有一分收获。当然这个制作工程已经不是单个老师能完成的事情, 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总的说来微课在我国高校特别是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中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但是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改革的代表模式, 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应用。微课的兴起是人们生活和社交方式改变以后带来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必然会给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教师要主动的适应并且引领这种改变, 既不能盲目全盘跟进, 也不能裹足不前, 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和不断累计的优质微课资源, 一定能为医学生物化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带来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张一川, 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 (6) :26-33.

[2]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1 (4) :36-42.

[3]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 2013, 5 (29) :17-18.

[4]唐烨伟, 樊雅琴, 庞敬文, 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 2015, 36 (4) :74-80.

3.医学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摘要:《医学细胞生物学》信息量多,内容较抽象,重难点多,不易理解。通过微课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使学习模式多元化、个性化,是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在《医学细胞生物学》中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几点体会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微课;

中圖分类号:R329.2-4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可以为学习其他课程搭建良好的知识平台,还可为临床实践做好扎实的铺垫。但其内容抽象复杂,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且不失去对课程的热情与兴趣;又如何让学生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成果应用。“微课”的适时出现,可以大大改善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微课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

在国外,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LeRoy A.McGrew 教授提出的60s课程和英国的纳皮尔大学T.P.Kee 提出的1min演讲。如今,备受议论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提出的,认为微课是把在线学习作为目的,把某个关键的知识概念或明确的主题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而录制的短视频或音频,并提出了如何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即列出核心概念—写出简短的介绍和总结—给出核心概念的前后背景—录制1-3min的短视频—为学生设计课后任务—将视频与课后任务一并传至课程管理系统。目前微课多被理解为“用5至10min微视频作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在我国,最早的微课概念是由广东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于2010年针对目前教育信息资源低利用率的状况而提出。随着微课技术在国内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大家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深刻。尤其是2013年以后,微课迅速升温,众多专家学者、各种部门纷纷解读微课,一时百家争鸣。总体来说,微课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人们的认识也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逐渐完善。

2、微课在医学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当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已经悄然进入“微”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微课”也应运而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内容抽象,重难点多且不易理解,学生仅靠满堂灌或一次的学习,很难全部掌握所接触的知识。另外我院多属文理合班上课,大家的生物学基础参差不齐,课堂上很难顾及到全部同学。目前,大学教育除了多媒体的使用,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所以,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微课的推出,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还是答疑解惑、知识拓展,都方便了许多;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也更宽阔了,实现了学习无时不能,无处不能,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及时与老师沟通,重难点更容易理解掌握,这一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微课与传统课程的比较

与传统课程相比较,微课属于微小课程,讲授的是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问题,一般由简短的微视频构成,可反复观看,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传统课程时间较长,一般在45-50min,学生的注意力仅能保持10min左右的高度集中,被当作观众的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自始至终跟随老师的思路,容易遗漏重要的知识点,即使认真听讲,也会出现因没有听懂而错过某个知识点或者下课后再请教老师的现象。虽然微课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不足,微课所使用的教学视频多是提前录制的,缺少面对面教学所带来的交流互动氛围;虽然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不排除有的学生缺乏自控力,打着学习的幌子,利用网络终端进行娱乐。因此,课堂教学依然是大学教育的主场,可以把微课作为辅助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其方便灵活、时间短、知识点明确等优点与传统课堂形成互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4、应用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应用微课视频教学过程中,亲身感受方便的同时也有几点体会。第一,可以把所有课程中的重难点都制作成微课视频,有助于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重难点知识。第二,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视频,课堂上讨论并解疑答惑,老师的角色由知识灌输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解决问题,如何运用知识,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第三,医学属于一个庞大的体系,专业多,课程多,学科体系严谨,但是各专业各课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很多知识彼此关联,可以把不同课程的微课结合起来,即方便学生学习,又帮助老师扩大知识储备量。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在这个“微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方便快捷,微课正是在“微时代”的潮流下产生的。作为医学院高校教师,更应紧随时代潮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入专业课教学,与传统教学互补,促进现代医学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欣,常娜.优化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几点建议[J].基础医学教育,2015,7,17(7):565-567.

[2]李育娴,张介平,秦颖,谢冬萍,汪海宏,蔡巧玲.微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10,35(10):1443-1446.

作者简介:

1、尚丛珊 女 1988年2月 河南灵宝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 方向:基础医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

2、孟婷婷 女 1983年12月 陕西西安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 方向:基础医学,学历:研究生 职称:助教

4.礼仪展风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故城县坊庄中学

沈桂芹

一、概述

1、课名:《礼仪展风采》,是思想品德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堂思想品德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10分钟;

3、本课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懂得礼仪对个人的要求,讲礼仪有什么意义。(2)能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2、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等方式,知晓基本社交礼仪姿势。(2)通过多媒体给他们演示相应的影像资料、图片、感受礼仪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是本框的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学生是中学八年级学生;  学生对基本生活礼仪知识的欠缺;

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 学生面临的是青年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很重要;  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五、教学策略

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为主,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归纳、提炼出主题; 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在具体教学中,恰当运用角色扮演、自我反省等方法,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六、课前准备

⑴、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

2、浏览与礼仪有关的网页;

3、准备与礼仪有关的图片,制作幻灯片。⑵、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

2、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准备;

七、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师生课前问好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所以再熟悉不过,同学们认为“课前问好有无必要”?通过学生发言,导入本课主题---礼仪展风采。

礼仪习惯的培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纠正自身的不文明言行。那么,你都知道哪些礼仪知识? 活动:礼仪知识大擂台

1、说一说:

社交礼仪的掌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请同学们列举基本的社交礼仪。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

社交礼仪有很多,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如:路遇熟人主动打招呼;上公交车女士优先,老人孩子优先,主动让座;还有餐桌礼仪、握手礼仪、待客礼仪、电话礼仪等。

打电话是现代人交往、沟通的很重要的方式,讲究电话礼仪更能展示我们的风采,有助于塑造我们良好的自身形象。

2、演一演

请小主持人主持学生表演见面礼仪。(发现优点,提出改进意见,明确认识。)请学生设计、展示古今中外见面时的不同礼仪。

学生通过现场演示,能够懂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见面礼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礼貌,一种文明。

3、想一想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发现他们都很讲礼仪,面对这些礼仪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对外国礼仪、对少数民族礼仪。。。)礼仪对我们个人都有哪些要求? 如此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展示。老师评价并提出希望。

4、课下思考

5.职业学院微课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篇五

为贯彻落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鲁教高字[2011]1号)文件精神,推动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平台,展示优秀教师教学风采,学院拟于2013年

3月至5月间举办微课教学比赛。本着全面发动、广泛参与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体教师。

二、比赛内容及要求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参赛教师自选一门课程,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10-20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一)教学视频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可以选用以下5种视频格式中的任意一种:mp4、rmvb、mpg、avi、wmv。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

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多媒体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

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多媒体素材等材料也可单独提交,格式符合网站上传要求。

(三)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大类、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文件格式:WORD。

三、比赛程序

(一)各系初赛

各系(基础教研室)以专业为单位按照“比赛内容及要求”自行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初赛。各系(基础教研室)4月15日前完成初赛,并推荐优秀课程参加院级比赛。将推荐课程的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相关辅助材料及教学方案设计等材料上传至数字化教学平台。各系(基础教研室)推荐人数见附件1,评选标准见附件2。

(二)院级比赛

学院通过数字教学平台公布所有参评课程,在4月16日—4月19日组织全院范围内投票,对课程进行评比。

本次院级微课教学比赛分设团体优秀组织奖项和个人奖项。其中优秀组织奖2个,个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若干。

(三)省级推荐

根据院级比赛成绩,将按大类选取、推荐优秀课程,进一步整改材料后参加全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四、其他事宜

(一)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注明姓名、微课名称、所属学科大类、视频格式等信息。

(二)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须同意授权**丝绸纺织职业学院享有网络转播权。所有参赛作品将向社会免费开放。

6.医学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进入到现实课堂中,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就是缩小的课堂,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在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如何设计、开发和实施微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课题以小学语文教育为背景,紧紧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制作及使用等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实践等方法,探索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微课”一方面将长期形成的教学活动“碎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应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恰当的微课实践,教师设计制作和使用微课,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可使学生快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行为,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以“微课”的形式帮助教师领悟教学真谛,教师要积极参与微课实践活动,迅速提高教学能力。

●研究目标:理论学习,深入解读小学语文微课的概念与内涵;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设计,确定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创设的原则;实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制作过程并撰写相关论文,考察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使用,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微课实践的方法,指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创设实践的误区。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理论方法

●微课的核心概念: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出处:胡铁生-《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评审指标解读.ppt》,2013年2月28日,教育部东莞微课培训会)

●微课的相关内容: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微课程”的视频时间一般要在10分钟以内,一般在3-5分钟为佳,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微课的设计制作与使用教学强调教师学生的共同积极参与,强调教与学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的设计——教师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

教师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应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方法。古人云:“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微课的设计相当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微课设计活动,语文教师要做到:(1)教师要熟悉教材和学情。对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整体规划,重、难点,课标要求,还要根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研究学情,明确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困惑点和障碍点在哪里。(2)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挖掘课时教学中的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找到教学的难点,也就明确了微课程的设计思•。(3)有好的教学策略或创意。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创意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可以Χ绕微课程的内容进行材料的准备,文字的组织----等等。

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是: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制作.录制编辑: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借助手机、照相机、手持DV、录像机等进行录制。录制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配音,一边录制;也可以只操作,后配音。一定注意要突出的地方镜头要有推拉,这样效果明显。录制好的视频,可以剪辑、整合、修饰、包装等等,形成完整的微课程。

制作微课程时的注意事项: 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利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利用微课,解决课文疑难;借助微课,点名文章主旨;利用微课,培养写作兴趣„„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微课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光彩、颜色、视听并举,提供的现象直观、清晰、生动,烘托由色彩、形象、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形象,感到自然、真切,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辟全方位立体的思维通道,加大信息的接受量,促进学生分析力的形成、理解力的增强、鉴赏力的提高。

●理论依据:

1、系统论;

2、功能论;

3、结构论;

4、认识论;

5、人本论。运有现代教育理论,考察其作用(功能),确定微课创设的原则,探索创设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① 报刊、网络上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了解并掌握他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明确自己当前研究的起点。②在查阅有关“微课教学”和“微课创设”理论的文献基础上,从理论上界定“微课教学”的特性,明确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创设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其中教师角色的作用。

2.行动研究法:通过自身及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案例,积累资料,总结规律,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加以验证、修改、完善。精选教材,针对韵文类、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等不同体裁课文设计各具特色的“微课”的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设计制作与使用的课堂实效性。3.个案研究法:筛选法。对获取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取某些典型的微课材料片断,从教学设计到微课制作,再到课堂实践,进行微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全程地跟踪分析评价,撰写成教学案例,为微课在教学中的确立提供实践依据。

4.经验总结法:理论演绎法。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及主要环节、相关细节作理论的分析、概括、总结。在微课设计制作和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成为理论,写出经验总结性论文或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途径

●研究内容:①理论学习,深入解读小学语文微课的概念与内涵;②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设计,确定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创设的原则;③实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制作过程并撰写相关论文,④考察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使用,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微课实践的方法,⑤指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创设实践的误区。

●研究途径:

一、网络信息学习:网络信息学习:中国微课期刊网、QQ教育视频、重庆教育信息网、巴南教育信息网、中文mooc beat网站、可汗中文网站、公益网站、网易课堂(视频课程)、新浪公开课(视频课程)、阿拉丁学习网、小石潭记课程网、栖霞微视频网、电教馆微课。

二、文本理论研究:

三、具体实践操作: ●研究过程:

一、微课的核心概念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微课的设计研究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微课的制作研究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微课的使用研究

五、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研究

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设计制作与使用的研究,开展课堂实践,组织老师听课、评课,分析评价其优劣得失,探讨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制作与使用的实效性,在实践中主要明确以下问题: ① 如何促使小学语文教师自主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制作与使用的策略

② 如何启发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微课的设计制作的策略 ③ 如何评价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策略等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制作与使用”的实效性分析研究,包括: ①教师在“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制作与使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②学生在“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制作与使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③教师在“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制作与使用”教学所获得的质量分析.④教师评课意见分析.●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制作与使用”的经验总结研究。在大量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不断补充和改进预想的微课课堂教学模式,使之逐步成熟,并进一步进行理论总结。

五、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5年4月~8月 学习结构论、系统论、功能论、人本论等相关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微课创设的实践活动,积累资料。(积累制作小学语文教学微课视频资料: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微课ppt课件制作、小学语文微课视频制作)、(设计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2015年9月~2016年12月 学习有关理论,运用优选法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筛选,开始具体的实施“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并思考存在的问题。(实践研究方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使用及效果)。

7.医学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七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医学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 (ESP) 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医学英语教学是医学类院校在校生把英语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相结合, 实现英语应用能力跨越的主要途径。医学类独立院校在校生与其他高等院校学生相比, 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教学模式, 是一项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

二、独立学院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医学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出现“脱节”现象。

在大多数独立学院当中, 衡量英语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就是四、六级通过率。结果就是学校和院系把大量的师资和资源都投入到了基础教学当中。而医学英语, 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这是真正提高医学类院校在校生相关专业领域英语能力, 实现学科交叉, 切实拓宽医学生就业前景的重要课程, 由于其价值评估的不明确性, 加上学习的难度较大, 就处于领导不重视, 学生不喜欢的境地。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为例, 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 学校实行了分级教学, 把学生按照英语成绩和能力分成不同的等级, 因材施教,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以及考试过关率的稳步提高。到了医学英语教学阶段, 又把学生们混在一起, 采用“有教无类”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师的备课和授课难度上, 还是在教学效果上, 都显得不尽人意。

(二) 从师资力量上来讲, 医学英语教学队伍力量过于薄弱。

不管是师资数量还是授课教师的能力, 都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数量上, 在大多数医学院校中, 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数量比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数量要少得多。拿新乡医学院来说, 在承担同样一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基础英语教师的数量是9人, 而医学英语教师的数量是2人。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是无法充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在授课教师能力方面, 当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医学英语的授课教师都不是出身医学英语专业, 而是由英语专业的硕士生或者是英语能力相对较好的医学教师担任。前者没有相关的医学背景和医学知识, 后者的英语能力又不足以支撑其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 这也就无法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三) 从学生方面来讲, 独立学院的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较弱, 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哪怕是经过了前两年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 到了高年级需要学习专业英语的时候, 学生也会觉得课程内容过于艰难, 无法有效消化课堂内容。医学英语课时的有限性和教学任务的规定性又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微课应用于医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模式, 是指以视频为载体, 围绕授课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某个知识点进行重点讲授的一种讲授模式。最早把“微课”这个概念用于教学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教授。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 微课是传统的课堂教授和学习的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微课的出现对于当前医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解决当前医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因而具有巨大的可行性。

(一) 微课可以作为师资力量的一个有效补充。

当前医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亟待加强。在客观条件和因素受到限制, 师资队伍建设缓慢的情况下, 微课就成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微视频的制作,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知识的学习, 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讲授时间, 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具备相关专业素质的医学英语授课老师的迫切需求。

(二) 微课可以对医学英语课堂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扩展, 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当前, 大学数医学院校医学英语的课时数过少, 同时教师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了大多数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讲授不足够细致, 对课外相关知识的扩展不足。微课恰恰能弥补这一点。通过制作微课, 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 要求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 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延展性。

(三) 微课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需求。

当前大多医学英语教学为大班授课。学生们的程度参差不齐, 学生们对教师讲授知识的要求和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这也导致了一些底子弱的学生“吃不到”, 而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微课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应用能力的目标。

四、微课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通过微课进行相关语法的讲解。

独立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法不过关的问题。即便经过中学阶段和大学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学习, 学生也普遍反映需要教师讲授语法, 而课堂时间限制了该项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师可以根据讲述内容, 通过微课对相关语法进行讲解, 要求学生提前进行观看学习。一方面节省了课堂时间, 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课堂的讲课效率。

(二) 通过微课对医学英语词汇进行讲解。

医学英语的词汇是学习医学英语过程当中的一个重点, 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学习过程中, 学生普遍反映医学术语太长, 太难, 太复杂。学生一看到医学术语就望而生畏, 从而降低了对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因而, 在课堂上对医学术语的讲授应该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为主, 知道医学术语的构成等。降低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在课下, 通过微课的形式, 对相关词缀、词根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三) 通过微课对长难句的句子分析和翻译方法进行讲解。

长难句的句子分析和翻译是学生四、六级以及考研考试的要求, 是医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学习难点。单靠课堂上一句两句话的分析和翻译难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因此, 在课下, 可以通过微课对句子结构的各种成分、各种翻译的处理方法, 如拆分法、转词性法等通过实例进行大量的分析和讲解, 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 微课是实现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大学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接触相对较少, 加上大多数学生敬畏老师的心理, 哪怕有问题也不愿意问。微课的出现可以打破这种隔阂。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沟通, 或者学生代表以收集的方式对学生们的问题和需求进行搜集, 教师通过微课进行回答和讲解。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模式,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是对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展。在当前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 英语教师们应当不断探索微课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和新可能, 充分发挥其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特点,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5~13

[2]王竹立.零存整取:网络时代的学习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3:37~43

[3]马雁.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个案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9, 1

[4]闫培香.学习需求分析与专门用途英语[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 3:126~128

8.医学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八

【摘要】微课因其短小精悍、授课形式丰富多样等特点而成为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中较为重要的资源形式。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以微课等新一代在线教育形式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本文就当今互联网发展,微课及在线教育发展以及医学基本技能教育等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对微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课 互联网+ 医学教育 展望

【基金项目】本文受内蒙古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金(编号NYJXGG2016071)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43;R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21-02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不断增长[1],碎片时间利用以及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各层次学习者的青睐。本文将对当今互联网环境下微课及在线教育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讨论与反思,并对微课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微课的概念与基本设计模式

如今最受认可的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在2008年提出的[2]。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

Penrose主张微课建设应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课堂教学中核心概念;2.用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3.围绕核心概念录制1~3分钟的课程;4.设计课后任务,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5.上传。 同时微课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平台,它可以让学习者有更多的主动权来把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以达到最小的时间投入带来最大的学习回报。

在国内比较认可的微课概念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实现形式,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课程资源。

两种概念异曲同工,主要强调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由于微课程能有效利用碎片时间,与移动学习正好完美组合,比传统的网络课程更具优势,在最近的几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学习和翻转课堂逐步流行的形势下,微课更是“互联网+”时代我国医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

2.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普及为在线教育带来新机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7月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中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2.5% [1]。由此可见,手机是中国网民最主要的上网方式。另一方面,家庭、工作场所、城市公共Wi?鄄Fi无线网络部署进程加快,进一步促进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无线终端使用率的不断增长。据调查,截至2016年6月,92.7%的网民最近半年曾通过Wi?鄄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1]。

互联网技术的腾飞、接入速度的不断提高,促使在线教育等对网络带宽、流量需求较大的互联网业务使用率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在线教育领域不断细化,用户边界不断扩大,服务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移动教育提供的个性化学习场景以及移动设备触感、语音输出等功能性优势,促使其成为在线教育主流。截至2016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789万,使用率达16.6%,是2016年互联网增长的热点之一。

3.国内微课研究现状

对中国知网以“微课”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自2011年我国首次出现“微课”为题的论文以来,近几年微课相关论文数量呈指数级别增长(见图1),预计到2016年底相关论文发表量可能达到5346篇(估计值)。

由此可见,从研究数量的历史性发展看,我国微课研究起步较国外稍晚,自2011年逐步引入国内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微课这种教学形式。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研究数量激增,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教育到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各个领域、各个专业的教育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但这其中基本理论和设计应用方面的文献数量占据了所有文献的很大一部分,缺乏深度的挖掘,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引入和应用阶段,至于更深层次的关于微课的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微乎其微[3]。由此可见,未来微课的研究方向,不但要考虑其专业领域的广度,更应加大其深度和内涵的挖掘,以及对微课相关技术和评价标准等研究方向方面来展开。

4.微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知网中“医药卫生科技”类目下的微课相关文献近年来也数量明显增加,总数达到了400余篇,其中大部分内容集中在医学基础课程建设。

也有部分为毕业后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如:齐玲与杨淑艳等人提出微课可以利用在全科医师的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中[4],菅志远与高义、李玲等人对微课教学在普通外科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进行了实践与评价[5],宗美子等人在护理技能教学与继续教育中进行了尝试与评价[6],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微课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临床医学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并对缓解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医学知识的庞杂性,医学生不可能在求学期间完成全部的技能培养,医学微课则能成为其工作后继续教育的良好工具,可以按需选择,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资源拓展。医学微课的实施必将给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继续深造和学习起到良好地推动作用。

5.微课发展的前景及问题

目前微课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在微课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第一,微课发展不成体系。微课的目标是微课程,形成一个课程体系,是有关一门课程的全部知识点的合集,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在微课热潮下,关于微课的各种比赛也层出不穷,例如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虽然进一步推动了更多的大学在积极的参与微课比赛,但很多学校都是为了参赛而专门制作微课。

第二,微课的标准尚待完善。杨满福等人认为:在微课开发的初始阶段,应当理智、科学地建立、完善评价标准,其对后续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7]。因此微课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科特点研制分门别类的评价标准,加大用户评价的权重,重视可重用资源的价值导向,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才能为微课良好、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微课的适用范畴也有待探讨。如汪滢[8]通过对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作品的分析,对微课的内涵、特征与适用领域提出了其观点。同理在医学微课建设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基本概念、简单知识点、操作技能等课程,无疑是适合通过微课程进行教育的;但对于综合实验等实践性强,持续时间长的复杂技术的教学,则不一定适用于微课这一教学方式。

6.结论

综上所述,微课虽为新兴教育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因其“热”而迷信和夸大其效果和适用范围,微课作为MOOCs的一种形式,在“互联网+”时代,有着其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理性、正确的看待微课的定位和价值,合理的利用其优势,助力医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6-08-03)[2016-9-1]. 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8/t20160803_54389.htm.

[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17):14.

[3]罗天兰,王忠华.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4(07):90-93.

[4]齐玲, 杨淑艳,金宏,等.医学微课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36(1):26-27.

[5]李玲.微课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6,34(12):28, 29.

[6]宗美子,丛日照,李凤娇,等.微课与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03):198.

[7]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3(23):1-5.

[8]汪滢.微课的内涵、特征与适用领域——基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及其征文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14(07):17-22.

作者简介:

田玮(1982-),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医学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机能实验学教学与教育管理。

上一篇:参考版72功教案下一篇:为你守候爱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