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

2024-08-04

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8篇)

1.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 篇一

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2003-11-6 11:00:57 来源:汉台区政府信息网-新闻中心 作者:谷 奕

汉台区辖7镇2乡7个街道办事处,207个行政村,39个社区;有27个基层党委(工委),59个党总支,848个党支部,16997名党员,其中,39个社区党组织中共有党员3418人。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处于城市基层的社区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市、区两级政府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的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思想共育、机制共筑、义务共担、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坚持把社区党建与搞好社区服务、传播社区文化、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体系,使社区党建工作充满活力,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营造氛围,构建“思想共育”的宣传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我区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社区党建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社区党组织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抓不抓无关紧要,只要把社区经济搞上去,就可以以一好遮百丑;进入社区的一些离退休党员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认为到了社区会失去单位的一些待遇,对社区党组织心存顾虑,不甘融入;一些下岗职工中的党员总希望再进入一个新单位,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不过是权宜之计,没有实际意义;一些驻社区单位党组织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共驻共建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社区党建工作对本单位来说是“份外事”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区委和各基层党组织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积极予以解决。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学习借鉴上海经验的基础上,区委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宣传,形成“思想共育”的社区党建工作新理念。

一 是强化对社区内党员居民群众的宣传。各社区党组织采取上门宣传、召开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三会一课”以及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了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区委的要求上来。

二 是深化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各街道党委采取以会代训、相互交流、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纠正社区干部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中的畏难情绪,引导社区干部从传统的居委会工作模式中摆脱出来,扩大视野,把社区党建定位在区域性党建的层面上,不断增强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 是加强对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的建设的先进典型,使驻区单位党组织认识到参与社区党建工作是份内的工作,抓好了是本职,抓不好则是失职,不断增强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意识。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方式从封闭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开放的引导服务模式转变;组织方式从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网络化方向转变;活动方式从过去单纯依靠街道居民区党组织自身的力量,向更多地聚集和利用社区各类资源的方式转变。

二、夯实基础,构建“机制共筑”的组织工作新格局

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必须打破社区与社区单位党组织条块分割的现状,扩大党的工作领域,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地位。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是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为了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提高城市化水平,针对原来的居委会规模小、功能单

一、服务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的实际,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原来的62个居委会整合为现在的39个社区。社区整合后,为了保持党的工作的连续性,我们按照《党章》关于设置党组织的规定,在社区改革中,同步设置了社区党组织,其中,设党委1个,党支部38个,使社区党建工作在社区改革中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 是选硬配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调配好社区领导班子是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区采取“选、派、留”的办法,把选硬配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作为关键来抓,优化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结构。“选”,就是采取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党委考察、党内选举的“两推一考一选”的办法,推选品

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居民党员或下岗职工党员进入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派”,就是对一时无合适人选的社区,从街道办事处机关派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委员;“留”,就是保留一部分热心社区支部工作,身体好,精力充沛的原居委会党支部班子成员,发挥好他们的“传、帮、带”作用。目前,全区38个社区共有社区党支部成员145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0%以上。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由过去的57岁下降到46岁,一改过去“老太太居委会”的传统形象。在干部选配上,我们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东关街道办事处党委率先在全区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3名社区干部,并从办事处机关选调了4名中层党员干部兼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目前,这些同志在社区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大街街道办事处莲湖社区原来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情况也很复杂,支部书记撂挑辞职,主任违纪被免职,社区工作处于瘫痪状态。面对这种状况,社区党员一致推选刘汉全同志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支部书记后,刘汉全同志毅然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年产值达60多万元的私人产业,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一意扑到社区工作中去。他率先向全体居民承诺:“试用期一年,不领集体一分钱,干不出成绩,主动下台。”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通过不懈的努力,社区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社区集体积累已达300多万元,每年为农转非的45岁以上居民群众人均发放生活补贴3000元。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叹道:“有这样的好支书,我们就一定能够把社区的事业做好。”

三 是构建纵横结合的社区党建网络。构建“纵横结合”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是我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所谓“纵”,就是社区党建工作以区委为领导、以街道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体制。所谓“横”,就是社区党建工作向社区内各单位延伸,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渗透。按照这一工作思路,首先建立了街道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党建工作为纽带,调动驻区各单位共同参与社区工作,沟通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定期不定期地邀请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会议,共同研究有关社区党建、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安全稳定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到互通有无,互通信息,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目标。去年8月,东大街街道党委以“抓城管、迎‘两会’”为主题,召开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会上,大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会后,社区各单位积极配合办事处实施的亮化美化工程和城市管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树立了汉中文明开放的新形象。借助党建联席会这个“平台”,他们努力做到组织活动联搞,公益事业联办,困难对象联帮,思想工作联作,文明小区联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全区社区党建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其次是建立了区级部门、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调动区级部门、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帮助社区党组织解决困难。截止目前,全区已有39个区级部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区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党支部在与东大街办事处莲湖社区结成共建对子后,制定了结对共建的实施方案,组织双方党员开展活动,使结对共建活动达到了共建共促进、共建共受益的目的。再次建立了在职党员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调动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发挥在职党员的特长,为社区改革发展出谋划策。与此同时,区委组织部还修订完善了《街道党委工作规则》、《社区党支部工作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社区党支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外出党员管理、党费收缴等制度,使社区各方面的工作都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监管之下,做到抓党建、抓经济、抓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忙而有序、忙而有效。

三﹑注重实效,构建“义务共担”的党员管理工作新格局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社区党建工作应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凡是有居民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就有党员发挥作用”。按照这一指示精神,我们从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入手,努力扩大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

一 是广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各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采取上党课、电化教育、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宗旨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在党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对下岗职工党员,积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当前的改革,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使之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组织不断线,做到“离岗不离党”。针对部分党员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富裕之后,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固步

自封的思想,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激励党员富裕不忘党恩、富裕不忘群众,自觉帮助困难群众共同致富。北关街道办事处人民路社区党委在党员中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社区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号”、“党员先锋区”和“党员先锋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东大街街道办事处北大街社区党支部鼓励4名富裕党员与4名贫困学生结对子,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二 是全面推行党员活动日制度。区委在北关街道办事处人民路社区等五个社区进行了党员活动日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党员活动日制度的通知》,规定每月15日为党员活动日,明确了党员活动日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确定了10个方面的活动内容,即“三学”(学政治理论、学党的知识、学法律法规)、“四议”(议党建、议政务、议致富、议发展)、“三帮”(帮支部、帮党员、帮贫困户)。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典型引路、走出去请进来、主题实践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了党日活动的吸引力、生命力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东大街办事处党委还开展了“帮困”、“帮教”、“帮发展”的“三帮”活动,并为每个党员佩戴“我是共产党员,有困难请找我”的标志牌,主动帮助解决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及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既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又密切了党群关系。

三 是实行党员分类管理。社区党员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把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好,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好,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居民区党员、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以及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退伍军人党员,由党员居住地的社区党组织负责管理;对于外来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由党员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负责做好登记,定期组织他们在社区过组织生活;对于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加强沟通、联系,组织引导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并及时向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反馈情况。东大街办事处北大街社区党支部针对辖区流动党员较多的实际,本着“就近便利”的原则,将流入党员编入社区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制定了《流动党员定期汇报思想制度》,建立《外出党员登记卡》,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入党员登记卡》制度,对外出党员采取“两统两定”,即统一调查登记、统一发证盖章、定期活动反馈、定期检查评比的办法,加强联系,互通情况;询问并帮助解决困难,使这些党员在外也能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汉中路办事处党委注重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根据每个老党员的爱好和特长,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提供“舞台”,如动员德高望重、办事热心的老党员参加民事调解,鼓励有专长、懂经营、善管理的老党员为社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组织身体较好的老党员参加治安联防工作,较好地发挥了老党员老有所为的作用。

四﹑服务群众,构建“资源共享”的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社区党建重在服务。我区各级党委坚持抓社区党建以服务群众为载体,把社区党建工作融合、渗透到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去,融合、渗透到社区经济发展中去,融合、渗透到化解社区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去,融合、渗透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 是与发展社区经济相结合。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方针,努力寻

求社区党建与社区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从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入手,积极支持鼓励发展街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使社区党建与社区经济发展做到了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北关街道办事处人民路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发城市资源,建市场、办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02年,实现社区经济总收入8655万元,创利税486万元,先后受到中、省、市各级的表彰奖励。东大街街道办事处北大街社区地处城市商业中心区,社区党支部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他们在工作中采取了办税、办证一条龙服务等措施,在外来客商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中存在的困难,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客商在本社区投资发展,目前,该社38户非公企业中,就有23户是外来客商。

二 是与搞好社区服务相结合。多方筹措资金30多万元,在部分社区中实施了“星光计划”,兴建了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各社区党组织结合实际,组建了拥军优属工作组、敬老包户服务组、便民利民服务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家政、中介服务等各种便民利民服务。人民路社区党委投资

500多万元建起汉中市幼教中心,入园幼儿达500多人,解决了周边群众子女的入托困难。东大街街道办事处莲花池社区党支部针对辖区内双职工家庭接送子女上下学困难的实际,兴办了托幼中心,帮助双职工家庭接送上学子女,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全区39个社区党组织都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大部分社区还建立了“党员心连心服务队”、“保绿养护服务队”、“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队”,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目前,常年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社区党员达1500多人。

三 是与维护社区稳定相结合。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高度重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维护社区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把维护社区稳定纳入社区党组织工作考核的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使社区党建工作和维护社区稳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区各社区都建立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工作网络,以党员为骨干,落实了社会治安中心户长,实行党员社会治安责任区制度,使每个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依靠党支部和党小组,积极开展安全小区创建活动,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严打”斗争和扫黄打非等专项治理活动,有效维护了社区稳定。在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中,各社区党组织都建立了党员帮教责任制,对“法轮功”习练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帮教转化工作,使绝大多数“法轮功”人员得到了有效转化,实现了“三零”目标。在排查解决社会矛盾工作中,各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自己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工作优势,深入群众之中,开展社会矛盾排查解决活动;和教育疏导工作,有效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 是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要从社区抓起”的工作思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居民群众中积极开展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努力提高居民群众的道德水平。以创建文明小区、文明社区、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开展了扶贫帮困、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在社区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在社会生活中,各社区党组织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组织的科技、卫生、文化、法律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和先进文化、技术的推广普及活动,宣传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地位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工作中,区和镇、办事处紧紧抓住社区党建这个核心;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促进了社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也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今后的社区工作给予了很好的启示:

第一,提高认识是前提。社区工作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群众,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社区人口流动性强,人员结构复杂,组织形式多样,工作难度很大。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如何把社区群众凝聚起来,共同搞好社区工作,是社区党组织首要的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采取宣传教育的办法,努力营造“社区就是我的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维护社区稳定等工作,树立起社区党组织的威望,增强了群众和驻区单位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提高了他们对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许多群众对社区党建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驻区单位党组织也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加强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并把自身建设自觉纳入社区党建工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狠抓落实是关键。搞好社区党建工作,关键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我区从强化责任、建规立制、加强督查考核等方面入手,建立了社区党建“三个责任人”工作责任制,明确规定街道党委书记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为第二责任人,包抓社区工作的街道干部为第三责任人。在全区推行了区级领导包抓党建联系点制度,实行区委书记挂帅总体抓,班子成员包片具体抓,机关干部包点专门抓的工作机制,务求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建;对各级抓社区党建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定期与不定期地抽查,对重要工作,实行跟踪督查,把社区党建记在心上,挂在口上,落实在行动上;同时,还把社区党建工作列

入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实行党建工作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社区党建工作的落实。

第三,不断创新是动力。社区党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区确定了“搞好城市管理,强化社区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社区党建工作思路,积极促进社区党建工作向新型的区域党建转变,实现工作思路创新;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实现工作内容创新;向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组织管理体系转变,实现组织形式创新;向制度化管理转变,实现活动方式创新。通过这些实践和创新,全区社区党建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四,服务群众是根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的社区党建工作,只有不断为群众提供符合生产生活需要的服务,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近年来,我们立足于精神上为群众解惑,生活上为群众解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使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赢得了社区群众最广泛、最有力的支持。实践证明,只有把社区党建工作建立在群众共同利益和共同需要的基础上,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升华为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共同情感,才能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强大的、不竭的动力。

2.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 篇二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特点;经验;措施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29-1

1 榆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特点

1.1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落后、制约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的耕作方式

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改革传统常规的均匀垄耕作为平作,大大减少了地表面积,因此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发量,对土壤保水、保出苗作用明显。同时改变60㎝行距为80㎝行距,提高了玉米通风透光能力,充分发挥了边行优势,实现了玉米生产高光照的农艺新技术要求。

1.2 创新提出了苗期深松的理念

深松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苗期深松不仅解决了春季机械深松不保墒,土壤解冻不足深度不够,无法达到深松目的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秋季深松秸秆运出田间难度大、作业期短的矛盾,同时,还实现了及时贮存伏雨、增加土壤蓄水能力的目的,也为大型拖拉机播后、收前闲置、利用率低找到了出路,更起到了追肥深施、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功效。

1.3 采用宽行平作种植模式

使大型高位喷药机械能够在玉米生育中、后期进行田间施药作业,有效解决了玉米螟防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难题,大大减少了玉米病虫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和机械收获时的断茎、掉穗等现象的严重发生,为玉米机械化收获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2 榆树市保护性耕作主要做法和经验

2.1 创新技术模式

榆树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等单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奠定基础,从90年代末期的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试验开始起步,随着试验示范工作的不断深入并取得进展,技术与装备的不断进步,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开始出现不足和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之处。为此,在反复探索、不断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提出了宽行平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并在理论上经过了专家论证,在实践中取得了生产验证,在效益上得到了农民认证。该种植模式为大型机械提供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机具利用率。

2.2 完善配套机具

为解决新型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配套作业机具问题,我们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考察、调研、参观全国各地保护性耕作生产企业产品,了解用户与技术部门使用意见,另一方面选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攻关组,潜心研究样机改进与试验。经过不断地消化、吸收、改进、完善,榆树市目前推广的三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已全部形成了与之配套的成套作业机具,其中保护性耕作旋耕播种机、深松播种机、8020模式深松施肥机、宽窄行深松施肥机、苗带重镇压器等都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

2.3 创新推广形式

一方面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为依托,选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农机推广作业服务队,承担核心示范区的标准化生产作业,使核心示范区真正起到示范、辐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为载体,探索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县农机推广作业服务队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紧密联合,利用其多年从事农机作业经验和市场意识、地理位置等诸多优势,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共同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形成了一支以县农机推广站为主体,乡农机站为依托,合作社、农机大户为支撑网点的新技术推广载体,有效保证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持续推广。

3 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实现保护性耕作新跨越

3.1 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示范推广的技术支撑

拟在原乡镇站的基础上,建立县局直属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站,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的技术支撑,通过对本系统乡、镇站技术力量的重新整合,把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其中,从而改变了以前多数乡、镇专业技术力量分散、薄弱,农机队伍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比例大、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机发展需求的落后局面。

3.2 继续强化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引进国外智力成果,提高配套机具的科技含量

配套机具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重要载体,没有性能可靠的机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将走向死胡同。对此,将继续加大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配套机具的科技含量,满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业的需求。

3.3 继续争取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示范力度

政府重视和支持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得以快速普及推广的关键,通过邀请各级领导参观示范田现场、参加现场会、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加快提高各级政府领导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进政府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纳入全县乡、镇、村主要工作考核内容和目标管理范畴,增强行政推力。同时,通过现代传播媒体手段和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等农民喜闻乐见方式,进一步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面,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此外,可继续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深松深翻补贴政策,农机化推广补助专项资金等政策,加大推广扶持力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榆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3.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 篇三

大胆实践

争做优秀班主任

----参加全国名班主任工作室跟岗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2017年10月29日—1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全国‚名班主任工作室跟岗学习交流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培训。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中,我认真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们的教诲,进行了3天的跟岗学习,听取了一线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几天的学习很短暂,但是让我受益匪浅,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平时工作的反思,使我对班主任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为教师,你要想让自己真正地、尽快地成长起来,那么你一定要当班主任,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最能锻炼人的。本次学习我感受颇深,在整个班主任培训中,专家们所讲授的教育观点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全面述说了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搞好班级工作的具体做法。特别是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欧群慧老师的讲座《教育叙事研究及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特别平实,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提问与讲解相结合,专家教师与我们互动交流,让我们听起来很有兴趣,不感到枯燥,欧教师还用教师的教育叙事案例帮助我们来分析,帮助我们来理解如何进行教育叙事,整个案例给我们剖析得很透彻。让我这样一个班主任经历不是很丰富的老师,明确了教育叙事案例与教学随笔、论文、教学设计的区别。同时也明确了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叙事案例?教育叙事案例要‚叙什么‛?如何进行教育叙事案例的书写?

听后我在想:我们平时这样的叙事素材多不多?其实是很多的,为什么我们没有抓住这些素材?只是我们忙于一些事务上的工作,而忽视了寻找和积累案例的素材,忽视了对教育叙事案例的整理。不管从教师个人发展来讲,还是从整个教师团体来说,写教育叙事案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让我们换一种视角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学会发现,学会改变。发现学生的精彩,发现自己的精彩,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更加完美,更加有幸福感。所以我会抓住此次学习的契机,多去发现多去实践,完善自己的教育叙事案例,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做个幸福的班主任。

本次培训还邀请了全国优秀班主任郑立平老师。郑立平老师的讲座很接地气,听起来很是自然。听完他的讲座后,让我更加感觉到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丰富多彩,幸福满满。特别喜欢郑立平老师那种真实,那种平和。他对班级管理上给出了我们24字箴言:设计、规划、尝试、试验、组织、开展、建构、改变、总结、提炼、精彩、美好。看似简单,实则深刻。从班级管理上给出了我们方法和步骤,听后我顿时感到班级工作其实也不是没有头绪的瞎忙,我们如果扎实做好每一项那么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很轻松,我们就会从平庸单调的工作中去发现去实践丰富多彩的人生。让我们心怀美好,相遇期待。对待任何事情不要把它看得多么复杂,要用平和的舒畅的心情去工作,去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体验到做班主任的幸福感。

除了听专家们讲座,我们还有3天时间的跟岗学习,我们直接与天泰城学校和铜川路小学的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教师们对接。在跟岗学习中我们不仅参观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感受到了两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在跟岗学习的3天中我们深入班级听课,深入工作室参观交流,我们与工作室的教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听取了教师们是怎样开展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工作和活动,怎样借助班主任工作室来提升自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交流中我们向有经验的一线班主任学到了很多真经。育人先育心,要感受心灵,倾听学生的心的呼唤,走进心灵,与学生进行心的交谈,要培育心灵,扬起心的风帆,要滋润心灵,架起心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要言传身教强化班风,共同制定执行班规,开展主题活动,加强自主管理的教育让学生人人管理,人人监督,人人做班集体的小主人。要家校合力,携手育人……

这些所有令人尊敬的成功的老师,他们从普通的班主任工作中成就了自己,在平凡的教育事业绽放了永久的玫瑰,使我对教育、对班主任工作、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作为教师,要树立职业发展目标,提高自身素质,成就教育事业。教师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是一个育人的行业,要育好人,教师就必须让自己发展起来。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者,自己首先要志存高远,积极进取。

作为班主任,要有责任心。班级管理事无巨细。首先,作为班主任,要本着对班级集体中每一位成员负责的态度,把班里的事当作个人的事,把班集体看做自己的‚家‛,集体的荣誉与我们每一个班主任荣辱与共。因为只有你把班级当‘家’看,你才会急学生所急,忧学生所忧,才会真正地关心班级事务,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你的耳濡目染下,学生也才会热爱班集体,才会形成班级凝聚力。其次,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因为一个孩子在你的班里可能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

作为班主任,要有爱心,对孩子要爱的真。

爱是最好的方法,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有爱心,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对教师对他的爱,在爱的氛围中,在爱的熏陶下,让我们的孩子去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让自己静下心来,戒骄戒躁,以一颗博爱之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并时刻保持这种对孩子稳固而持久的温暖的爱。

作为班主任,要讲智慧,要懂得因材施教。

班主任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心理需求,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总之,经过这次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学习培训,使我寻找到了,作为班主任,我在工作中应该努力和改进的方向。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更需要对孩子多份爱心,多份耐心,多份信心,同孩子们一起努力奋斗,力争使自己的班级更加优秀,让学生感到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是温暖的、幸福的、快乐的,让学生因为我作为他们的班主任而感到幸福,同时也让自己因为孩子们而感到幸福,因为当上了班主任而感到自豪骄傲。我会在班主任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大胆实践,争做学生和家长喜欢信任的优秀班主任,让我和我的孩子们都能亮出精彩,幸福起航!

满洲里市第三小学

4.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 篇四

中共西安市莲湖区委

2003年11月23日

莲湖地处西安市中心城区,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现有64万人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莲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占全区GDP的70%以上。目前,全区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31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4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71家,个体工商户15000余户,从业人员21万人。全区共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57个,中共党员800余人。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四抓一促”(即:开发区抓示范,有党员抓组建,无党员抓培养,有组织抓规范,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全力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使党的工作在非公制经济领域不断延伸,基本做到了“两个100%”(符合条件的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50人以上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达到100%),树立了一批非公企业党组织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抓示范,树起样板带全盘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过程中,我们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充分认识到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只有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才能巩固党的群众基础、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如何把握非公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区委常委会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充分研究,认为桃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莲湖区非公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非公有制企业达160多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90%以上,去年园区税收实现1.06亿,名列西安市区县开发区之首,抓好这里的非公党建工作,最有典型示范意义。因此,区委决定采取“抓示范、树样板、带全盘”的方法,在桃园开发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区”创建活动。一是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和市委组织部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抽调政治素质好、熟悉非公党建业务的同志组成创建办公室。二是制定下发《关于在桃园开发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三是改进开发区内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方式。通过“对在园区内流动的党员,由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免费推荐就业,实行企业党员评先、晋职、择业优先制度,享受党员员工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中的流动党员及时转入组织关系。四是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各种会议及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还隆重举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示范区”创建活动启动仪式,邀请园区的企业主和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区委主要领导进行动员,为开展非公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五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建立健全园区企业基本状况登记册、党员花名册、党建工作指导员花名册及职责任务等。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先后在西安前进集团建立了党总支,在西安鸣士机电开发有限公司、蓝天生物公司等企业建立了12个党支部,为59名党员转接了组织关系。在开发区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带动下,全区非公党建工作整体推进,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3个。

二、抓组建,拓展党建覆盖面

一是采用“六种形式”,建立企业党的组织。(1)在非公企业相对集中的桃园开发区成立党工委,专门负责园区内非公企业党的工作。(2)对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单独设立党支部。今年以来,相继建立了陕西猴王科技开发工贸有限公司、西安一旺兴物业有限公司等17个企业党支部。(3)对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但党组织关系在企业的人数不足3人的,建立临时党支部。西安嘉瑞医药有限公司、陕西大件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企业先后建立了临时党支部。(4)对规模较小、党员比较分散的企业,按行业建立联合党支部。分别在桃园开发区和枣园街道建立了两个企业联合党支部。(5)依托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建立片区党支部。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人数较多的桃园路街办专门组建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党支部。目前已有130多名军转干部将组织关系转入支部。(6)根据流动人员的特点,在区人才交流中心和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分别建立了党支部。

二是建立“三项制度”,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1)党员领导干部非公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由区委常委、党员副区长和各党委、党工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已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对党建工作进行指导。

(2)党建指导员制度。对已建党组织的57家非公企业党支部选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3)党建联络员制度。对人数超过50人,但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全部选派了党建工作联络员。从而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了“零空白、全覆盖”。

三是做到“三个同步”,抓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对区工业、商业、交通三个公司隶属的企业,在改制中要求做到“三个同步”,即: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同步健全党组织的各项制度,在企业新机制运营时同步开展党的工作。目前,全区已有20个改制企业同步建立了党组织。

三、抓培养,提高素质强基础

一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对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要求党组织在明确支部工作职责、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的同时,必须制订发展党员规划,加大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力度,做好组织发展工作。西安前进集团1997年成立党支部时只有3名正式党员,目前已增加到15名,先后培养积极分子10余人。民生土门商厦党支部选送了7名同志参加所在街道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今年以来,全区57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共发展党员近40名,通过各级党校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600余人。

二是结合新社会阶层人员发展党员试点,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五种人的培养教育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在过去四次对全区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各街道、开发区及工商、劳动、民政、司法、工商联、外经等部门共同参与,在全区再次进行了“地毯式”摸底调查,建立了新社会阶层其他五种人员名册,确定了110名非公企业人员作为工作对象,并反馈给各党委、党工委进行教育培养。

三是以各级党校和企业支部为阵地,以倡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主要内容,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员、员工的教育管理。在教育阵地建设上,开发区党工委成立了非公企业党校,和区委党校、街道党校一起承担对非公企业主及员工的教育培训。在教育内容上,提出“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理念,积极引导各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献计献策,发扬大胆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员工做出表率。在青松科技、辉煌软件等科技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多数为中共党员。

四、抓规范,发挥作用促发展

一是健全各项制度,夯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础。我们先后制定了《非公有制企业示范党总支(支部)标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职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生活会制度》等,并指导各企业分别制定、完善了《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党课教育制度》、《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使各企业党组织建设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夯实了基础。

二是结合企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党组织开展活动方面,我们根据非公企业特点,采取“五个结合,五个为主”的方法,即: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散活动为主;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以业余时间为主;必要的会议与灵活小型活动相结合,以灵活小型活动为主;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以业务学习为主;党务工作者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以兼职为主,均收到了良好效果。开发区党工委针对辖区党员文化素质较高的特点,开辟了党员网上活动站,组织企业党员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受到企业及党员的普遍欢迎。前进集团党总支在出租车司机党、团员中开展“3—20”活动,即向社会推出20辆“共产党员号”、20辆“青年文明号”、20辆“雷锋号”出租车,分别在重大节日期间向劳模、伤残军人和立过三等功以上的军人、优秀教师以及离休干部、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文明市民免费提供服务,并向全市出租车行业发出倡议,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以实际行动争创“前进的士·西安最佳”。

三是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非公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在非公领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非公企业和全区经济的发展。前进集团从原来的单一出租汽车运营发展到目前的涉及汽车维修、房地产开发、宾馆饭店等多行业,拥有资产总额5000多万元,营运车辆520多辆,聘任驾驶员780多人,员工80多人的企业集团。青松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子屏幕产品被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的体育场馆、大型广告牌、城市交通系统所应用,指纹识别系统远销亚、欧、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上千万美元。桃园开发区去年在税收突破亿元的基础上,目前已完成1.5亿元,全年有望达到1.8亿元。全区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任务,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到10月底已完成25.12亿元,为年计划的106.4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6亿元,完成市上下达任务的103%。今年,全区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2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有望突破4个亿。

5.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 篇五

2008-09-24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聊城市各级妇联组织把推动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共举办城乡妇女就业创业培训班500余期,培训妇女7万余人,输出妇女劳动力6万余人,帮助14000余名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

立足市情,着眼长远,不断推动工作实现新发展。为准确把握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的现状,在多年来开展劳务输出和家政服务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市妇联组织人员深入部分乡镇、村庄、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就妇女就业再就业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充分认识到,随着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妇女流动加速,就业需求强劲,就业空间扩大;同时,受主客观因素制约,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还面临诸多矛盾与问题,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三多”即城乡富余妇女劳动力多,城镇下岗待业及农村赋闲在家的“4050”妇女多,文化技能普遍缺失和单一的妇女多;“三少”即愿意离土离乡离家的妇女少,愿意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家政服务业的妇女少,愿意吸纳大龄妇女就业的用工单位少。对此,市妇联提出“组织带动、层层促动、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促进妇女就业再就业的工作规划,为推动城乡妇女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抓宣传,树典型,转变妇女就业再就业观念。一是讲形势,讲政策,转变择业观。为帮助下岗、失业女性顺利渡过难关,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等。几年来,先后提出“下岗不失志、艰苦创新业”、“互助共创业、携手奔小康”的口号,帮助和号召城乡妇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以“四自”精神面对竞争和挑战。连续7年开展劳务输出宣传月活动。利用每年春节期间都采取多种形势进行广泛宣传,并深入到重点乡镇召开动员大会,组织部分打工妹回乡过年联欢,动员城乡失业妇女走出家门实现就业创业。市妇联带领摄制组先后赴北京、上海5个家政公司和6个外资、合资企业,制作了《聊城家政在北京》、《聊城打工妹在上海》和《聊城市妇联劳务输出维权工作纪实》三个专题片,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树典型,唤自信,重塑自我。通过举办再就业妇女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等,使广大女性学有榜样,做有典型。几年来,先后推出了400个巾帼岗位标兵、30个再就业明星,100位外出务工的家政服务员被命名为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市妇联组织15名创业和再就业妇女典型,到8个县(市、区)进行事迹报告。她们感人至深的创业经历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广大城乡妇女。

抓培训,送技能,提高妇女自身竞争力。为帮助下岗、失业妇女提高就业技能、择业技巧和职业转换能力,根据她们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意向,妇联组织采取“大群体法规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和“小群体求职策略培训”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使她们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在技能上具备相应资质,提高就业再就业成功率。一是因人施教,分层次培训。对从事家政的妇女,通过市妇联劳务输出培训基地举办家政培训班,传授家教、礼仪、接待、烹饪、卫生保健等专业知识;对外出务工妇女,通过全国妇女培训基地女子服装学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冠县妇联技能培训中心开展专业技能和企业管理理念培训,提高她们的竞争实力;对本地从事家政的妇女,开展月嫂、厨嫂、洁嫂、护嫂培训,使她们尽快融入角色。二是因地制宜,多形式培训。针对不同情况,切实搞好定点培训和定向培训。定点培训,就是固定培训地点,根据就业形势,对妇女进行技能培训。目前,在全市建立了50个巾帼培训基地,涉及缝纫、电脑、烹饪等近十个门类。其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培训专业幼师人才400余人,电脑培训班免费培训下岗妇女100余人;冠县妇联劳务输出中心培训缝纫、电脑、电气等专业人员3000余人,并全部安置就业。定向培训,就是按照用工趋向和妇女实际状况,邀请用工单位来我市进行宣传招募、对口培训。市妇儿工委办多次邀请北京家政服务公司到8县(市、区)进行现场发动和培训,受益妇女近10万人。

整合资源,广辟途径,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一是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构,为妇女就业再就业提供指导服务。市妇联成立以择业指导、就业培训、牵线搭桥、法律咨询为主要职能的“真诚大姐”创业服务中心,8县(市、区)和乡镇妇联先后建立“真诚大姐服务中心”、“劳务输出服务站”,为广大妇女姐妹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信息交流、政策咨询等多项就业服务。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几年来,各级妇联通过“真诚大姐”服务机构及各类驻外办事机构,先后组织十几次大型招聘会,邀请数十家家政公司和大型外资企业来聊考察、招聘员工,与北京十余家知名家政公司联合在京举办北京——聊城家政劳务输出对接洽谈会。与北京、深圳、江苏等地多个单位和企业建立稳定的妇女劳务合作关系,初步形成职业技能型、家政服务型、涉外就业型、旅游公关型和能人带动型的女性劳务输出格局。积极开辟市内就业岗位。市妇联与蓝天洗涤剂厂联合实施“蓝天万家帮扶连锁店”工程,由蓝天投资500万元,统一定做货架,帮助万名失业妇女开设蓝天洗涤用品销售连锁店,目前在东昌府区、阳谷县、高唐县的1800家连锁店已开业。与聊城团团牛奶乳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下岗妇女牛奶配送队,企业免费为贫困母亲统一发送送奶三轮车、统一定做服装,使67名下岗妇女生活有了保障。

6.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 篇六

------翔宇宝应实验小学近几年办学情况汇报

几年来,翔宇宝应实验小学在集团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新教育实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全校教职员工团结一心,默默奉献,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发展意识、特色意识、服务意识,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2009、2010年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第9、10届智力七巧板优秀组织奖”“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国级表彰5项;“省足球传统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教科研先进单位”“省防震减灾科普先进集体”等省级表彰8项,“扬州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扬州市优秀教科研样本校”等市级表彰12项。

一、优化服务:提升品质的基石

优化服务是我们民办学校的立校之本,是面向社会、提升品质、基业常青的重要保障。

1.宣传:我们广泛宣传集团的办学理念和工作纪律,要求大家严格执行集团的“三不”规定,学校领导干部坚决做到“廉政、勤政”。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有偿家教。

2.评价:通过家长会、感恩校园行、一日开放活动等,让家长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情况,以充分落实集团对教师的“五维”评价。

3.扶贫助学:细心关怀学困学生,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一对一,积极开展百千万工程,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力求学生学有进步,让家长自觉主动地宣传我们实小。

4.例会:定期举行教职工,其中一个版块为师德报告会。通过先进教师事迹演讲等形式让教师学习身边的模范,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我校先进教师员工的动人事迹。

5.学习:是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一是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让管理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二是要求各班主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营造宽松民主的班级氛围,建设优良班风,公正公平地处理好班级评优、选举班干、排座位等每一项班级事务。

二、提高质量:永远不变的追求。

1.落实新政要求,规范教学管理。

我们确保开足开好各种课程,严格执行“三表”,为高质量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我们还规范教学流程管理。学校结合新教育实验制定《翔宇实小教师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每周按时对教师的集体备课进行巡视,对课表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家庭作业进行控制,学期末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全面系统的检查,并及时通报。

2.强化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根据实小教师个体业务水平高、整体联动能力强的特点,在集体备课方面深入探索,力求做到“五定”和“五步骤”。“五定”是 1

指:定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专人记录、检查人。“五步骤”是指:钻研教材,收集信息,集体交流,主备人形成预案,所有教师作个性化处理。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融汇了集体智慧,又张扬了教师的教学个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校的集体备课还突出了有效教学框架中的四个要素:教学目标、预习作业、教学板块、学生清单。我们对四个要素的运用进行一定范围的规限,使之在有效教学的区域内得到呈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今年在全县集体备课突击检查调研中,我校四语备课组、四英备课组得分均为全县第一。

3.抓好课堂实践,打造理想课堂

近年来,我校立足课改,着力“构筑理想课堂”。

我们的要求是:要求运用有效教学框架,突出进行课前预习的研究,突出核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措施是:设立校级研课组。每周到一个年级进行研课,每月进行一次全校学科老师都参与的研课活动。

我们在学期初即安排好整个计划,分年级备课组开展“每周研课”活动。为了方便每一个老师及时回顾、参与反思,在“教育在线论坛”建立专题帖,将每次集体备课记录、上课教案、课堂叙事描述、评课记录及时发布到帖子里,鼓励老师积极撰写课堂细读、反思、心得等,促进教师间的深度交流。

我们研究的重点是:①提倡有效的预习。②探索预习后的课堂结构变化。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④提高核心目标的达成度。挖掘学生潜力,培养主体精神,训练学生思维。

我们着力打造课堂模式是:通过近年扎扎实实的理想课堂研究,我们以模式为突破口,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了很大提升。语文理想课堂的研究形成了“强化预习、整体感知、重点感悟、拓展练习”课堂教学模式。数学理想课堂的研究,形成了“基于预习基础上的学导式课堂模式”,提出了“学——展——评——练”的四步课堂模式。

我们的成果是:教师参加省市县赛课频频获奖,张秀峰老师执教的《飒爽巾帼----二妹子》综合实践观摩课荣获全国一等奖;有8人获省级赛课一等奖,20多人次获市级赛课一等奖,参加的县级赛课几乎都获得了一等奖。几十位老师100多人次在省市县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刚刚结束的今年在五年级质量调研中,我校语、数、英均分均为第一名。改制以来,在全县毕业班调研抽测中,我校均为全县第一;在集团实验初中初一分班考试中,前50名,我校的占有人数均在30名左右,赢得了家长赞誉、同行钦佩、社会认可。

三、统整课程:创新德育的载体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以统整课程为突破,创新德育的载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1.“儿童课程”------明亮精神

我们开展了晨诵课程——与黎明共舞。

目前我校的晨诵已有一定的基础,正逐步成为一个开启黎明,舞动阳光,开始新一天的仪式。我们还为每个年级选定主题,力求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亮丽孩子的幸福人生。

我们开展了读写绘课程——给孩子一片五彩的天空。

我们精选适合儿童当下的绘本,在低段倾心打造“读写绘”课程,让孩子创

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我们还开展了整本书共读课程——让学生在书香中呼吸。

我们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倡导亲子、班级共读。我们现已形成导读课、推进课、主题探讨课的模式,并精选各年级书目,形成阅读阶梯,让孩子、家长和老师成为彼此的“夏洛”,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编织一张美丽的网。

2.活动课程——提升素养

我们的社团课程:分享参与的乐趣

我们把社团活动群体化,坚持“全面抓普及,精品促提高”的原则。我们把活动内容分为两级四大类,两级是指校级和班级,四大类分别是,体育类、艺术类、文学类、科技类。我校在全部普及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渐已成熟的7个大型百人团队,形成了学校特色;

我们的“体艺2+1”大课间课程——活跃学生的身心。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大课间活动,提高活动水平,形成班级、年级特色,活跃了学生的身心。2009年5月24日,扬州市体艺“2+1”项目现场会在实小隆重举行。来自全市的100多位领导、专家、校长饶有兴致地对实小开展的体艺“2+1”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省教育电视台来我校采访学校体艺2+1活动开展情况,节目在省教育电视台播出。2010年,省教育厅两次来校调研体育艺术2+1大课间;国家教育督导团来校检查体育卫生工作,2011年4月,关心下一代周报也对学校“体艺2+1”活动进行专项采访。

我们的节日文化课程——享受着生命拔节的幸福。

我们通过主题节日文化活动,让学生脱离道德说教的烦恼,并在一件件小事中,在一个个细节中,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着一点一滴成长的快乐,我们将节日文化活动与每月一事有机结合:正月十五元宵灯谜花灯节、3月学习伟人周恩来活动、4月体育节、5月读书节、6月艺术节、11月感恩教育、12月英语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享受着生命拔节过程中的幸福。

辛勤的汗水浇开希望之花,有近千人次在县、市、省、国各类比赛中获奖。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作文竞赛中,均有上佳奖次。另外,有一百多人次参加的省二胡、手风琴、琵琶、钢琴、古筝等乐器考级,均在五级以上,部分同学达九级、十级。男女乒乓球队以全胜战绩分获宝应县男女团体冠军,三次蝉联县乒乓球团队总分第一名。并取得扬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3.特色课程——打造品牌

我校为足球传统校,先后为江苏省足球队输送了30多名运动员,多次应邀组队与日本厚木市GP少年足球队开展友谊比赛,目前,我校的翔宇少儿体育俱乐部还成为第四批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刚刚成功创建成省足球后备人才重点校,在刚刚结束的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中,我校再次荣获第一名。省市体育局的领导对我校在足球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赏。

四、打造新教育:长远发展的需求

2007年8月,我校正式成为新教育研究基地(定名为新教育小学)。三年来的实验历程虽然并不一帆风顺,但却是逐渐走向深入,并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符合实小办学特点,具有实小鲜明特色的实验之路,较好的完成了实验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我们推进的策略是:

1.组织推进:整合化。

我们认为:新教育实验应当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本质都是为了学校和师生的发展。我们具体做法是:整合原有资源和新教育实验之间的关系,一条线抓下去,不搞两张皮。

我们进行了职能整合。我校对原有的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与新教育实验的相关职能需求,进行合理合并。校长室负责规划指导检查评价,学校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协调指挥,各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原来的教研组长,各个中层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行配合支持。

为了使实验科学有序地进行,制定了开展实验的远景计划和近期目标,每一个学期有总的工作计划,里面安排到每一个月的活动主题和研究内容。学校研究中心将各类计划都公布在教育在线的网站上。

2.理念推进:差异化。

我校在实验推进过程中允许出现差异,实行“自主+重点”式推进,“底线+榜样”式激励。我校坚持先部分后全体的推进步骤。全校每个教师参与了新教育实验,我们针对教师特点,实施“自主+重点”式推进。同时,我们正视教师之间的现实差距,在每一个项目中,我们都要求制定一个最可为大家接受的底线要求。每一年年底,我们都还将根据实验过程的表现,评比榜样教师和优秀团队。

3.实践推进:项目化。

学校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下设8个项目组,进行系统化、深刻化的研究。我们的做法主要是:①注重形成整套的资料,积累课程资源。②提炼有价值的实验共识。每学期,我们都要坚持梳理系统的观点和尝试构建的模式,期中和期末做好阶段总结,项目组要向全体教师“述职”,汇报做了什么,有什么进展和成效。

4.网络推进:编织化。

我校作为新教育基地学校,在“教育在线”网站的论坛上设立“新教育小学”专版,作为我校新教育实验的网络交流平台。我们用帖子记录下我们的行程,并非为了纪念,主要是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本校与外地之间,用激情和梦想的编织。

我校在新教育实验中积极实践,不断回顾、反思和总结,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办学成就得到肯定。

2009年6月,我校在海门年会上被表彰为新教育优秀实验学校。连续3年为宝应县小学教育质量先进校、县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

2.实验推进获得展示。

07年以来,我校被确定为新教育实验基地(成为新教育小学),多次承担高规格新教育实验展示活动。9次新教育全国开放周,共吸引浙江、新疆、河南、内蒙古、山东、上海、山西以及省内等1500多人参加。

我们还受到各类媒体和其它学校的关注,2007年1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做新教育实验专题,我校作为实地采访点接受采访、拍摄,2008年《中国少年报》以《营造书香校园》报道我校新教育儿童课程情况。07年以来,重庆长寿一小分两批20多名教师、河南春来教育集团先后3次100多名教师以及新疆伊宁二小、四川绵阳教育考察团等专程到我校调研新教育实验工作。

3.研究成果格外丰富。

07年来,论文获市二等奖以上15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正规报刊发表研究

文章近300篇。其中,在2009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师》的杂志上,学校周信东、任荣桂、史桂华、陈书标、杨一杏等五位老师描述晨诵的文章被同时刊登在“备课室”专栏内。学校还组织老师整理了与新教育实验有关的四本专著等候出版。

五、队伍建设:跨越发展的的源泉

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民办学校跨越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实践和完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与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开展“教师读书会”活动,提倡教师多读经典书籍和有开创性价值的书籍。近年来,我们每学期安排重点共读一本经典书籍,分别是《给教师的建议》、《儿童的人格教育》和《第56号教师的奇迹》,不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

2.通过教育在线这一平台描述个人和学校开展的新教育实验,引导教师用反思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学会总结、提炼自己的实验思想,形成可以验证或推广的实验成果。

3.成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吸引有共同爱好、有自我提升意愿的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量身打造个人发展计划,定期开展活动,聘请名师讲座指导,为青年教师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成立了学校层面的名师工作室。我们以省市特级教师命名的工作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多次“相约星期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参加活动的老师普遍认为很有收获。

目前,我校现有省特级教师2名,市特级教师1名,省市教科研专家培养对象达10名,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达40%。

六、城乡结对:价值彰显的平台

如何发挥我们优质民办学校的优势,促进全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自身价值得以更好的彰显,我校与夏集中心小学、山阳中心小学结成结对帮扶学校,有力推进了城乡学校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1.开展城乡结对帮扶,同走内涵发展之路。

我们共商学校发展,促内涵提升。我们通过研讨、示范、互查等方法明确发展思路、传递管理信息、提出有效建议。

我们共研教学行为,抓专业成长。

我校围绕教师的教学素养、备课、上课、质量分析、教研等环节,通过讲座、观摩课、活动展示、交流研讨等形式,全面有效地提高了结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校先后主动与山阳、夏集、射阳、西安丰等乡镇联系,开展结对帮扶、送教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我校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近100次,上课近200节,作教改讲座二十多次。

2.实施城乡网上结对推进优质资源共享

我校通过网络一体平台,向结对帮扶的学校及时提供各年级与教材配套的备课电子文本资料,精品教学课件,以及平时所有的训练材料等。

我们还开通“教育在线”网络平台,邀请结对学校的老师们共同参与、交流、碰撞与反思,促进了教师间的深度交流。

2010年10月26日,三校语文、数学教研组成功进行了网上视频交流活动,三所学校20多名骨干教师通过网络视频碰撞思想,共同探索预习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研究,结对帮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7.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 篇七

提高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水平

近几年来,针对出租房屋急剧增多和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大量涌入的情况,开发区综治部门大胆探索社会管理服务新方法,不断创新社会资源整合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一、创新服务理念,奠定流动人口工作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深化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开发区一直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关乎全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政治高度,区综治委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当中,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工作目标,要求各级各部门全面认识流动人口在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和做好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动员公安、劳动、工商、税务、计生、城管、房管、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部门和社会组织,转变观念,共同发挥职能作用,以人为本,把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先服务后管理,齐抓共管,实行属地管理和市民化管理,做到与常住人口同服务同管理,切实使流动人口融入城市、融入社区,实行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有力地促进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创新工作内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体系 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举措,注重“以公平正义促和谐”,创新机制,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大综治”范畴。一是建立健全各级管理机构。开发区党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重要议程,作为政府牵头、部门参与的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来抓,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三专一制”。成立由综治办、街办及派出所三家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流管站,财政每年拨出专款支持流管站工作。返聘一名工作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退休民警作为流管站专干,街办选派一名干部负责,聘请三名责任心强的协管员协助流管站工作。同时,在辖区抽调80名治安积极分子,通过培训上岗,协助社区民警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口出租屋服务、管理、协调等工作。所属村、社区也建立了管理服务站,全区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管理机制。二是构建流动人口分类管理服务网络。按照“来有登记、走有注销”的原则建立“人户合一”制度。在流管站和各社区警务室设立登记办证点,对外来人员申报登记暂住证的,随来随办,对人员基本情况和生活、工作场所信息登记建档。组织社区民警村组、社区、企事业单位,按照“一组一图、一户一档”的方式,健全流动人口档案台账。即:以村组、社区小范围地段为基本单元,将其出租屋分布的平面图贴附在档案上,同时将每个出租屋建成专页,张贴该出租房屋照片,注明该户所有外来人口信息,登记造册,形成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合一的专门档案。确保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三是紧紧依靠用工单位、房主、治安协管员,落实治安管理制度和登记验证、值班巡逻、情况报告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密各项管理制度。四是成立治安联防巡逻队,加强巡逻。要求广大居民群众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形成群众监督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管理手段,构建实时动态、覆盖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健全出租屋流动人口信息库。组织社区干部、民警、流动人口协管员对辖区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进行了全面清理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调查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区1500户/7029间出租屋和13120名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全部纳入信息库,出租屋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5%。并按“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的要求,建立了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信息档案,突出了管理重点,减少了违法犯罪。一是建立“人户合一”制度。在流管站和各社区警务室设立登记办证点,对外来人员申报登记暂住证的,随来随办,对人员基本情况和生活、工作场所信息登记建档,健全流动人口档案台账。二是建立滚动排查制度。社区民警带领协管员采用“滚动式”方法,每月对辖区用工单位、出租房屋开展一次入户调查走访,及时“登、销”暂住人口信息,做到不漏户、不漏人,确保信息鲜活有效。三是建立源头管理制度。以“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为准则,与房主、业主签订流动人口登记和出租屋管理安全协议,同时与企事业单位、村组内保干部签订责任书,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之中,督促其落实登记建档和综合治理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四是建立信息录入制度。以责任区为单位,社区和驻村民警按照“谁管理、谁检查、谁录入”的要求,对登记的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信息须在一周内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开展检索比对工作,录入率达100%。五是建立重点盯防制度。对在办证中发现的无正当职业、无生活来源、形迹可疑及“两劳”释放人员等高危人员,社区和驻村民警做到一查一盯一管。一查,即现场走访调查高危人口的身份信息、关系人员,经济收入;一盯,即安排信息员,时刻盯住高危人口动向,发现异常举动,及时报告;一管,即对每名重点对象逐一成立由社区民警、居村委会干部、治保人员共同组成的管控帮教小组,落实责任,开展管控。

四、创新督查机制,搭建部门联动、群防群治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

为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区综治委和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督导工作,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方针,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积极为外来人员排忧解难,有效减少了辖区不和谐因素。一是街办社区坚持依靠居民群众与派出所的工作思路,将流动人口纳入居民自治工作的范围,落实治安承包责任,将居民巷道的治安工作承包到社区干部,并落实领导干部承包治安责任区制度,区综治办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出了问题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开发区专门就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下发文件,制定了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了基层社区、治保组织、企事业单位内保人员的具体责任,定期对各部门、各基层组织工作情况实行考核,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出现问题的,在行政上、经济上、纪律上予以处罚,促使各级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提高了整体工作合力。三是落实流动人口和出租房月报制度,对流动人口实行以治安、计生为主的综合性管理和服务。掌握流动人口的底数和变动情况,区综治办及时核查登记情况,对谎报、漏报、瞒报流动人口的社区予以处罚,年终考核不予评优。

8.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 推进课改 篇八

我校作为福建省首批课改实验学校,2002年投入了这场前所未有、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至今已经六年多。这六多年来,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推进课改”的改革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探究。课改使我们在一线的广大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我校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现在回想近三年来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的新课程改革有点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就是立足学校,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解决学校在课改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为此,我校改变了传统教研“等”(等专家指导)、“靠”(靠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被动现象,提出了“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发展”的口号,结合学校的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切实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和解决问题和能力。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理论学习”与“资料收集”相结合。学校每年为教师们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新课程丛书、教育刊物和教学光盘,为教师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要求教师勤学习、勤作学习笔记,收集资料要广开渠道、内容丰富,并具有实用价值。为了拓展教师学习的空间、丰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学校建立了教师电子备课室,配置了13间简易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在网上备课的同时随时进行资料查阅,做到优势互补。

2、“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为教师提供来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三年来共派出153位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要求凡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要结合学习内容在校内进行讲座或者开移植创新课。三年来,我校共有9位教师在全市小学教师业务培训会、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开讲座。学校先后派出苏慧、王小平、俞丽华等12位教师参加全国、省、地、市课堂教学评比及说课、片断教学及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教师在市级开课达26人次;在南平市开课5人,与此同时,学校还定期地邀请一些教育专家,如:王永、张文质等来校讲座、听课和评课,为教师们传金送宝,帮助教师更快地成长。

3、校本教研,骨干来引领。我们学校有省级骨干教师4人,地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骨干教师31;学科带头人10人。这些老师积累了丰厚的教育经验,有极强的教科研能力,我们组织起这些校内“专家”,发挥这些老师的作用,通过开设讲座、上示范课,与青年教师结队帮扶,由他们引领教师们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共同推动课堂教训效益的提高。

4、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暑期、每周教工会议、教研活动时间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活动内容有学纲领性文件、观看光盘和录像、上研究课、实验课和汇报课,集体备课、说课和评课、疑难问题探讨、举办教学论坛等,做到学习人人主动参与、有内容、有记录、有时间和质量保证,从而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思想,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使教师们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促进了教师运用新理念,用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优化课堂教学,为课改的顺利进行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以立项的课题研究和问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目前我校市级以上课题共12个。分别是国家级1个,省级3个,南平市级3个,市级 5 个。从资料的收集到课题的论证,到最终的课题成果汇报,课题组成员都要全程参与。每学年进行一次课题研究资料验收展评及成果总结交流活动,既要将不同课题组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又要在同一课题中的所有研究成员中进行纵向比较,成功地实现学校教科室对课题的有效督导与管理。

6、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积极开展“四子”活动,引导教师拔尖。(1)请专家会诊,“开方子”。请专家学者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分析,制定扬长避短的措施,选准突破口,造就新能力,形成新风格。(2)搞对外展示,“搭台子”。每学年学校都要定期举办一场对全市小学教师开放的教学观摩活动,每次至少都要安排10位教师登场亮相,此外,还有不定时地为来访的领导、专家或兄弟单位的教师上课或开座谈会。这些展示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交流、锤炼提高的空间,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鼓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授,“带弟子”。学校有计划地安排老带新工作,并将传帮带工作落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年轻教师在老教师的“导”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层次,增强自身能力。(4)把好苗子,“压担子”。随着我市教育系统人事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近年来进入我校的教师均是从乡镇学校竞聘进城的,他们都是素质较高、潜力较大的年轻教师。为此,学校对他们都放胆使用,让他们挑重担,增长才干。

7、反思总结——提升教师素质、推广教研成果的必由之路。学校将教学反思列为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总结,并将其中的精彩撰写成教育案例,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撰写一篇教育案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学期末学校都定期举办教师论坛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至今,已有90多位教师成功地登上了讲台,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失败、困惑、问题与大家一同交流、探讨,一同分享和改进。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校级优秀教育案例、论文评比活动,将从中择优推荐到教育刊物上发表并参加教研中心的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三年来,学校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37篇,在各级获奖157篇。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

1、我校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宏观上体现管理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

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肄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坚持写教后记。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

4、重视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四、开发校本课程,整合教育资源服务新课程。

1、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校主动树立了新的课程资源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的课程提供环境。学校除了进一步开发了传统的知识性课程,如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校园文化建设、各种非正式课程等方面外,还经常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捕捉社会热点及大家关心、感兴趣的人与事,开展各种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活动、红领巾广播节目、各种专栏、板报设计评比活动等,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从多渠道、多角度汲取信息,得到更多、更全面的教育。校外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及乡村的教育资源,如博物馆、光荣院、纪念馆、城村德育基地、共建单位、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将有利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学校常以少先大队或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和慰问演出,到共建单位(交警大队、消防大队、空军场站)参观或观看演习,到景区游览,特别是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五年级学生到对城村德育基地开展为期3—4天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有上课、听讲座、学习劳动技术和才艺(学编草鞋、学结绳、学泥捏、学沙雕、学茶艺)和体能训练等。同学们8人一小组,同住、同吃、同学、同乐,真是其乐融融,收益甚多。通过这种集中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增强了体质,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求异创新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古代文化极其丰富,民俗风情十分浓郁,代代相传,源远流长。为此,学校结合当地和本校的实际,学校先后组织校外有关专业人士及校内教师创编了《武夷风情》、《古诗赏读》。《武夷风情》共有6册,每个年级一册,内容丰富,图文并貌,浅显易懂。《古诗赏读》共有2册,1-3年级一册,4-6年级1册,每个年级内容各异,由短到长,由浅入深。学校每周安排2节课,分别《武夷风情》、《古诗赏读》各1节,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备课、有教研、有考核、有评价。学校还成立了小记者队,常深入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在活动中的所看、所思、所闻、所感编成了《小记者在行动》一书或所写的文章常刊登在校报《浪花》上,成为学生十分喜爱的阅读材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让课程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日益凸现,办学实力越发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课改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整整六年,不可否认课改让我们体会到艰辛、挥洒过汗水,也存在着一些困惑、问题、甚至矛盾,但更多的是让我们品尝到成功和愉悦。课改给学校办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省文明学校、省教工之家、省课改先进集体等团体荣誉和奖项32项;课改让老师茁壮成长,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获奖258人,在武夷山市“人寿”保险杯知识竞赛中,我校学生连续夺冠。

上一篇:离退休职工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防寒保暖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