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意见建议

2024-06-25

乡村振兴工作意见建议(精选7篇)

1.乡村振兴工作意见建议 篇一

1、强化组织领导,做好政策解读。今年,大面积征地拆迁,涉及拆迁面积广、人员多,矛盾问题突出,目前拆迁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我们要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到人,推动工作落实,吸取经验教训,认真细致做好矛盾的排查和化解。一方面,要及早介入,做好拆迁新政的宣传和解释,在政策范围内让老百姓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及时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心声,做到矛盾早知道、早化解,尽量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2、强化举措,做好矛盾化解。针对土地确权问题,积极调查走访,以尊重事实为基础,公平公正为原则,针对村民的合理诉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对于不合理的诉求,结合相关政策做好解释。对于纠结于无理诉求的重点人员,要求驻组村干部及时关注,并做好接访、陪访。针对征地拆迁矛盾,今年实行的拆迁新政,不少老百姓存在不理解、不认同的情绪,一方面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在拆迁中多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争取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及早介入,召开群众会议,宣传政策及发展愿景,让老百姓认可拆迁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再者,针对公摊面积比较复杂的村民小组,协助召开群众会议,协助做好公摊面积的汇总、分配方案的讨论、与承包田老板协商补偿问题等,及时化解小组矛盾。

3、加强排查,发挥大联勤作用。以大联勤网格化服务为基础,依托大联勤日常巡查,及时接收、汇总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走访调查。针对合理诉求,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担当,综合运用多种办法,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针对不合理诉求,要求村干部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安抚情绪、讲明政策,争取群众理解,决不能因工作简单、态度生冷而激化矛盾。

2.乡村振兴工作意见建议 篇二

1 当前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责任主体认识不到位。《公路法》明确规定“乡道乡建乡养, 村道村建村养”, 但实际工作中部分乡 (镇) 政府存在严重的等、靠、攀比思想, 将公路养护的政府职能、社会行为片面的理解为交通部门的单一部门行为, 错误的认为乡村公路养护工作与自己无关, 对自身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到位, 致使相当部分的乡村道路处于无人管护状态。

2) 日常养护经费没有固定来源。国务院颁布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规定, “乡道、村道日常养护资金和养护人员工资由县级政府负责。”而绝大部分县级财政并没有将日常养护资金列入财政开支预算。

3) 人员落实和管理不到位。虽然各乡 (镇) 基本成立了乡村公路管养所, 配备了人员, 但均为兼职, 主要侧重于原有工作, 且流动频繁, 造成管护不到位。

4) 路政管理不到位。群众护路意识较差, 各种侵占、损坏路产的行为难以制止, 如在路侧沤肥、堆放柴草等现象普遍存在, 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严重超载车辆的通行, 造成路面坑槽、路基沉陷、桥梁病害加剧、危桥增多。

2 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建议

2.1 明确职责分工

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进行。

1) 县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负总责, 主要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组织县政府督查室及县交通局对各乡 (镇) 的乡、村公路养护工作进行考核。

2) 各乡 (镇) 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内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 筹集本辖区的乡村公路养护资金, 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 组织乡道的养护, 指导监督村道的养护。

3) 县交通局具体负责乡、村公路的养护监管工作, 主要包括:拟定养护计划并按照县政府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组织协助各乡 (镇) 人民政府做好乡、村公路及其设施的管理养护和资产保护等。

4) 各村委会组织养护本行政村的村道, 筹集本村道路的养护资金。

2.2 强化日常管养

具有养护价值的乡村公路要实行全年经常性、日常性养护, 确保达到乡、村公路养护标准。乡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 给养路工配备必要的养护标志服, 配备必要的养护工具和机具 (铁锨、扫帚、推车或拖拉机) 等。各乡 (镇) 设立乡村公路管养所, 乡村公路管养所人员要固定, 同时实行专职管理, 所长和管理人员不得兼任。

在养护方式上, 各乡 (镇) 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可乡 (镇) 组织养护队, 集中养护乡、村公路;也可乡 (镇) 组织养护乡道, 村委会组织养护村道, 乡 (镇) 政府进行指导与监督;还可将乡、村公路委托给养护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养护。乡 (镇) 政府和村委会组织养护的路段, 自行负责日常养护人员的聘任, 按照个人自愿、乡村推荐、公开招聘的办法聘用养护工, 签订养护协议, 落实承包责任制。

县交通局负责对乡 (镇) 、村雇佣的养护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培训以日常指导为主, 同时辅以每年集中培训一次, 系统性的介绍养护方法, 病害处理方式等专业知识。

2.3 加强路政管理

1) 乡村公路管养所负责路政日常巡查, 劝阻损坏公路及其相关设施的违法行为, 举报违法案件, 有行政审批事项或行政处罚案件报县交通局路政执法大队处理。

2)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乡村公路。确需上跨、下穿、使用乡、村公路用地的, 须经乡村公路管养所初审、路政执法大队审批, 并由责任方补偿相应的修复、加固费用后进行。

2.4 规范资金运行

资金筹集由乡 (镇) 政府为主, 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养护工程、桥梁维护及日常养护。县政府筹集的乡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每年由县财政预算中列支。日常养护资金由县财政每年一月份全额拨付到县农村公路管养办公室, 县交通局按照年度乡、村公路养护需要, 综合平衡使用, 统筹安排, 专款专用。同时, 乡 (镇) 政府和各有关行政村每年筹集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中用于日常养护资金标准不低于县财政补助资金的50%, 弥补养护资金不足。乡 (镇) 政府、村委会和村民自行筹集的资金, 必须严格管理, 实行专款专用, 财务公开,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使用县财政补助的乡、村公路养护专用账户资金, 由乡 (镇) 政府上报建议计划, 县交通局根据专用养护资金和乡、村公路养护目标完成情况予以安排;乡镇、村自筹资金由乡 (镇) 、村自行安排。

为奖励先进, 促进各乡 (镇) 积极主动的进行管理养护工作, 将县政府补助资金分为两部分使用:一是根据每个乡镇管理养护的里程核定基本日常养护资金。二是根据县政府考核结果, 其余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县交通局每年至少一次对各乡 (镇) 养护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财务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2.5 建立奖惩机制

各乡 (镇) 乡村公路管养所要建立切合实际的考核办法, 要将乡、村公路养护落到实处。县政府组织政府督查室及县交通局对各乡 (镇) 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检查, 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养护质量及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 养护资金的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 将日常检查结果、半年初评检查结果、年终检查结果按照5∶2∶3的加权比例计算全年总成绩, 作为该乡 (镇) 乡、村公路养护年度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上报县政府。

县政府将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正常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范畴, 实行目标管理, 将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内容, 分值不低于年度综合考核总分的5%。

2.6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方式, 广泛开展爱护公路宣传, 提高农民群众护路意识, 使之自觉爱护公路设施、阻止超载车辆上路、制止破坏公路行为, 形成部门与群众合力共管的养护局面。

3.乡村振兴工作意见建议 篇三

夏铸九:区域不均的问题是改革开放纳入全球经济之后都市化中国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结构性趋势下,广大乡村地区的首要课题是地方产业的振兴与地方社会的活力与自主性如何确立。面对地产资本、旅游投资与游客进入,地方能在规划上,由战略定位、保护与保育规划、到负责任的旅游,以至于草根小区营造上预做准备,可以将破坏减低,为乡村地方谋福祉。

海峡旅游:对于一个乡村而言,什么样的规划才是好规划?

夏铸九:规划的目标、规划的内容、执行的手段必须讲究,首先,认识地方村落的真实问题,从而,站在地方的立场出谋献策,以及,针对地方文化的活化保存与地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未雨稠缪,而非放任造成不可逆转破坏。

海峡旅游:“乡村营造”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应该如何推进乡村营造?

夏铸九:乡村营造的理想是有自主性的草根小区与有自主性的农民的诞生,他们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真实需要,有自觉与自我组织能力的地方小区是乡村营造的条件,他们不但是自在的农民,而且是自为的农民。期待地方政府的角色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对地方小区开放而包容,过程宜平等对话,对地方发展则避免短视,避免造成地方文化与生态上的破坏,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至于专业者则为提供技术支持的角色,而不符合地方水土、移植套用则是专业大忌,反客为主的专业者是装了半瓶子水的专家。尤其期待发挥“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乡村营造,造就21世纪网络社会才可能发生的,结合电子商务与有机农业生产、深度文化旅游以及生态旅游,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海峡旅游:旅游被很多人看作是乡村在农业之外的重要新兴产业,您怎么看?

夏铸九:旅游无疑是有巨大市场的新兴产业,旅游产品提供与消费者的条件俱足,但是,大众旅游若是不经规划与引导,很容易造成地方文化与生态上的破坏。大众旅游本身经常造成“上车睡觉,下车尿尿”,高峰期间游客过多,人车船拥堵,廉价仿制地方特产一扫而空,留下遍地垃圾,不但旅游本身质量难以提升,旅游者自己不满意,对地方的冲击也是灾难。要经过有地方自主性的旅游规划与地方小区的营造,才能转往深度的文化与生态旅游,或是养生旅游,以及朝向负责任的旅游,才能形成旅游者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既使地方受惠,旅游者也获得身心的满足。

海峡旅游:乡村要发展需要采用什么有效的产业模式?

夏铸九:使乡村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入人的因素,地方的参与者具备自主性经营的能力,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产业模型。譬如说,养生产业中的养生旅游,地方首先要有懂得禅修养生之道的大和尚、大师父或是道长,然后,塑造适当的地方与时间,规范参与修习者,这是一种可以参考的个案。

(本文仅代表受访者观点。)

4.乡村振兴工作意见建议 篇四

财政部

财政部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财办〔2018〕34号

部机关有关司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现就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以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级财政部门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衔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扎实苦干实干,着力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确保投入保障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机制创新到位、监督管理到位、职能发挥到位,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要坚持优先发展、压实责任,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三农”投入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推进,与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其他战略协同推进,与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紧密衔接,协调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鼓励基层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支持探索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要坚持绩效导向、加强管理,将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与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成效紧密结合起来,与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的成效。

二、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保障制度

1.完善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政府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落实涉农税费减免政策,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乡村振兴投入。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评估财政收支状况、集体经济实力和群众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筹资渠道、负债水平,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预算司、农业司、经建司、税政司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创新乡村振兴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一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贯彻总书记关于解决土地出让收益长期以来“取之于农、用之于城”问题的重要指示,配合有关部门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分阶段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加强资金收支管理,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是推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落实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积极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激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内生动力。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支持地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降低担保门槛、扩大担保覆盖面,切实增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的可得性,着力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积极发挥农业领域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严格基金设立,规范基金管理,加强基金监督,推动基金政策性定位与市场化运作有机融合。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在法定债务限额内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公益性项目。坚持疏堵结合、防范风险,既开好“前门”,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优先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又严堵“后门”,不得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四是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式。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因地制宜推行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探索在农业农村领域有稳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推广PPP模式的实施路径和机制。(农业司、综合司、金融司、预算司、国库司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构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落实《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国发〔2017〕54号)部署,组织开展改革督察,加强跟踪调研和指导,抓好改革任务落实。一是适应新一轮机构改革总体部署,深入推动相关涉农资金源头整合。进一步理顺资金项目管理职责,加快实现农业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归口管理和统筹使用。二是落实完善“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机制。与资金同步下达任务清单,合理划分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进一步明确划分依据,提高任务清单制定的科学性。推动建立省级以下任务清单落实机制,及时按要求分解落实工作任务,优先保障约束性任务落实,结合实际加强指导性任务与相关规划或实施方案的衔接。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继续按照相关规定实施。三是加快支农支出执行进度。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执行情况跟踪分析,狠抓涉农资金执行管理,减少执行中新增的沉淀资金,切实提高资金支出效率。(农业司、预算司、经建司、国库司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

4.大力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理顺机制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地力保护和质量提升,支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动种业创新发展,支持提高科技为农服务水平,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补齐水利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支持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以及山洪灾害防治等。二是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考虑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市场化导向,支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稳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打造质量兴农的引领示范平台。支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粮食、棉花收储制度改革,逐步将库存降至合理水平。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扩大绿色优质、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三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巩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成果。大力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实施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完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支持做好防汛抗旱和农业生产救灾工作,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创新和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强化农业风险防范和保障体系。(农业司、经建司、金融司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5.大力支持乡村绿色发展。一是支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有序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机制,加大力度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二是促进农业节水。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水工程,加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力度,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支持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支持扩大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三是支持加强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支持实施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林业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继续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四是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推动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积极稳妥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示范,促进加快构建生态循环的田园生产体系。支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推动农耕文明和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五是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引导地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地区所在地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农业司、经建司、预算司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6.大力支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倾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支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地方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选派文化工作者和文艺人才,支持实施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广电重大工程。二是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继续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落实完善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以及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四是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引导激励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早参保、多缴费,促进实现“老有所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理确定政府补助标准,落实城乡医疗救助政策,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实现“病有所医”。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危房改造、残疾人保障等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切实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实现“弱有所扶”。五是支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落实移民补助政策,支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司、经建司、科教司、社保司、农业司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

7.推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一是支持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持续深入推进农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支持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配合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济发达镇改革等相关改革工作,研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形成财产的处置办法。二是支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因地制宜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实施乡村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计划和乡村财会管理“双基”提升计划。支持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农业司、资产管理司、科教司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8.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将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全力以赴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专项扶贫资金和有关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并切实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规范开展扶贫领域融资,支持贫困地区围绕现行脱贫目标,尽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二是规范和深入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将整合范围内的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切实下放到贫困县,督促指导贫困县按照规定的范围开展整合,在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内安排支出,管好用好整合资金,避免面面俱到和借整合之名“乱作为”。三是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完善并落实资金管理政策。严守脱贫攻坚目标标准,既不盲目提高目标,也不随意降低标准。督促指导贫困地区强化预算约束和导向作用,优化各类扶贫资金支出安排,因地制宜区分轻重缓急确定项目并安排资金,把钱花在脱贫攻坚的“刀刃”上。(财政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

9.推动全面实施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以结果导向配置涉农资金的绩效管理机制,逐步将绩效管理涵盖所有财政涉农资金项目。推动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环节明确绩效目标,执行中强化绩效监控,执行后开展绩效评价,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针对重点涉农资金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预算司、行政政法司、科教司、文化司、经建司、农业司、社保司、金融司,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0.切实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加强扶贫、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资金监管。建立扶贫资金实时动态监控机制,依托动态监控平台建立扶贫资金总台账,将用于脱贫攻坚的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台账,实行精细化管理。开展财政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组织开展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加强涉农资金事前、事中监管,充分借助审计、纪检监察等力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涉农资金项目管理中大力推行公示公告公开,让农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监督权。严肃财经纪律,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处理。(监督检查局、预算司、科教司、农业司、社保司、国库司,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1.深入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内控建设。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及时有序的风险应对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重大业务开展监控。推动涉农资金业务内控建设向基层财政延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农业司、预算司、行政政法司、科教司、文化司、经建司、社保司、金融司和各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12.落实工作责任。部机关有关司局要按照部党组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责任,结合各自职能和《关于印发2018年中央1号文件有关政策措施财政部部内分工方案的通知》(财办发〔2018〕44号)要求,不折不扣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各地财政部门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统筹谋划,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制度,扎实推进本地区乡村振兴。

13.加强协调配合。依托财政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联席会议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等机制,加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各项资金和政策的统筹和衔接,及时沟通协商,加强协调合作,提高工作成效。建立健全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横向互动的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14.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有关部署,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涉农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基层,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激发基层潜在的创新动力。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扎根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研究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第一手资料,推动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

15.加强宣传总结。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经常、主动、创造性地开展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和政策情况的宣传,传递明确信号,形成良好导向。及时总结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和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映,认真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财 政 部

5.乡村振兴工作意见建议 篇五

振兴乡村最大的优势在生态,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我市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林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体现林业担当和作为的广阔舞台。现结合林业工作实际,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结合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大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建设。

为切实做好2018年度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工作,根据《林业厅关于印发<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绿化美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林业厅关于印发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要点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2018年度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省定贫困村中建设乡村绿化美化工程6个,每个10万元,重点抓好四旁植树、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身边增绿行动,以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以及产业发展,打造宜居生态家园,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以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依托林业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绿色惠民产业。依托我市丰富的林业生态资源,在15万亩油茶种植面积、2万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的基础上,鼓励和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油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林产品深加工,塑造优质品牌,拓宽销售渠道,进而有效促进林农增收创富。

三、继续抓好林业精准扶贫,助力精准脱贫。推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抓好林业精准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在贫困林区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林农就地转成护林员, 在招聘、聘用生态护林人员(包括护林员、半专业扑火队员)时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当地贫困户和贫困人员,全面摸查精确吸收,努力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让更多的贫困农民通过参与林业建设和保护实现稳定就业和精准脱贫。

四、深化林业法治建设,推进乡村社会治理

6.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建议 篇六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X市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精准扶贫,实现了高质量的脱贫摘帽。现结合X市脱贫攻坚实践,就其以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实践,实现高质量脱贫,推动乡村全面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一、X市以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实践与典型经验。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首先要选准、发展扶贫产业。X结合自身优势及产业发展实际,确定发展农特产业及旅游业,带动脱贫。

在精准脱贫实践中,X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推行景区包村和旅行社、酒店、农家乐等旅游主体包户,以订单、入股、劳务、创业等不同形式,带领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带动脱贫。全市X多旅游经营企业及旅游专业合作社结对X个贫困村,X多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三年来共投入X万元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旅游商品,X个贫困村引进实施了投资旅游项目,规模近X亿元,X年以来,X全域旅游共带动X户、X人脱贫。

为推动农业发展,X在稳定发展粮、油等传统农业的同时,扶持发展了茶叶、瓜蒌、油茶等六大特色农业。在精准脱贫实践中,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分类指导贫困户发展茶叶、瓜蒌、蚕桑等特色种养业实现脱贫;结合村发展情况,确定贫困村发展能够带动覆盖多数贫困户的主导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据统计,X市有X余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X个贫困村、X多贫困户,X个贫困村主导产业均达到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标准,X户发展了农特产业,全市茶叶、蚕桑、瓜蒌、油茶、食用菌等农特产业规模扩大至了X.X万亩。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还要注重强基固本增后劲。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此,X市全面加强农村路、水、电网及信息化等“双基”建设,重点突出了贫困地区的“双基”建设。X—X年,投入X亿元建成X公里农村道路,X年底X个贫困村内农村道路硬化X公里,路面加宽改造X公里;X年—X年,投入X.X亿元,改造提升X处八小水利工程和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投资X万元建设X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X个贫困村通上自来水;X-X年投入X.X亿元,实施了X个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X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贫。农业是弱势产业,既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又被动于市场。X紧跟互联网+时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贫,推进消费拉动,带动脱贫。在政策支持开办网店、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组织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进入网销平台,引导预算单位消费,并对接省有关单位消费,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拉动消费促脱贫。据统计,全市建有X个运营服务中心和X个乡村服务网点,电商网络覆盖全市X个村(居)。X年,农村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X.X亿元,X多名贫困群众走上旅游商品电商脱贫之路。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要打造宜居生态。在精准脱贫工作实践中,X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加大产业扶持,使贫困户能安居乐业。创新运用市场化方式保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要扶志启智激内生动力。农民是农村主体,是农村建设的生力军。X注重对农民进行常态化的技术技能培训。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对贫困户加大了技术培训及服务力度,如农业农村局在X——X两年间,共举办X期培训X多贫困人口,并对X余户贫困户提供保姆式服务;致力于对贫困户进行志、智双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扶贫夜校等各阵地充分发挥阵地效应,扶贫夜校密集地“送思想、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仅X年就举办了X场次,参加人数X.X万人次。

X创新方式,真抓实干,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探索出了多个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亮点做法与典型经验,主要有“一抓双促”的“X经验”。X村抓党建促发展、促脱贫,把“负债村”建成了“富裕村”、明星村。在脱贫工作中,X村实行三级—村干+党员+理事长包保贫困户制度。在村级发展上,X村成功探索出“村社一体、村企共建”模式。“一抓双促”的“X经验”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并在全省予以推广。

X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在全面推进乡村发展中重点突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与脱贫,以贫困地区问题的解决推进了整体的发展。产业发展、“双基”建设、生态宜居等方面,在要素、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的同时,都重于激发、引导贫困地区的动力和发展,逐步坚实产业基础、补齐公共设施与服务短板,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同时,又因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形成了相互支撑的格局,实现了两者的有机互动。

三、精准脱贫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X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发现工作中尚存需提升的空间,如农民中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帮扶干部积极主动性尚需充分发挥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的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

必须要进一步形成在党委领导下责任明确的协同大扶贫格局。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X党委政府主力推动、各方面齐心努力,实现了高质量的脱贫摘帽,将党委政府为主体的帮扶模式进一步升级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市场、社会群体、贫困户等责任明确的协同帮扶大格局,明确政府、社会和企业作为帮扶主体、贫困户作为脱贫主体的责任,使社会群体、经营主体等由在政策推动下的带领脱贫上升到以责任自觉担当脱贫,让贫困户或农民真正发挥脱贫及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无疑会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进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源。

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建设人才队伍,培育农民。X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践,有力地彰显了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农村发展,重要的是要有强有力的“当家人”及战斗堡垒,X村的巨大变化就是很好的见证。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培育好村级党组织、发挥好党员的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好懂农业善经营的人才,注重从高校毕业生、乡村本土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尤其是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抓好村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必须要注重制度设计,聚焦实效改进考核机制。制度具根本性、持续性、长远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制度设计中坚持原则性的同时,要注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政策既具可操作性,亦能最大限度体现政策关怀。如我们在关注既有贫困人群的同时,也要关注更广泛的贫困群体——表面上看较好,但实际生活水平较低的相对贫困人口。

7.乡村振兴工作意见建议 篇七

关键词:定密工作,信息化

一、定密工作现状

2013年在全国保密系统的开展“调查研究年”活动, 是中央保密委员会根据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也说明了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同样, 在检察系统, 保密工作也存在一些基础性、症结性、关键性问题。

就本院来说, 人均拥有一台接入检察专网的电脑, 网上办案、网上办公率达到了100%;并且, 党组成员、部门负责人及个别因工作需要的科室配备了互联网电脑, 内、外网站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但保密风险也随之加大。现状有:定密工作存在不完善之处, 如定密的细目不清楚, 该定秘密的未定秘密, 不该定秘密的定了秘密;对密级的高低、密级的期限等把握不当, 变更、解密不及时;定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监管不规范。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围绕涉密信息抓定密有客观难度, 定密准确度不精

涉密信息的来源是涉密业务, 涉密业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涉密信息的千差万别, 同时, 涉密信息的不同承载方式又增加了涉密信息的复杂性, 导致定密的标准难以准确定位, 再加之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 也会导致涉密点成为泄密点, 致使应当定密的没有定密而存在泄密漏洞;不应当定密的而定了密造成工作量增大。

(二) 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足, 保密手段不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涉密信息可以快速复制、瞬间传递, 给当前检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有这样一个案例, 虽说是黑色幽默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对网络知识掌握不足而带来的严重后果:江苏省某市卫生局长谢某在微博网友众目睽睽下与其情人打情骂俏, 约定开房, 迅速走红网络, 并以被撤职处理黯然收场。记者求证时, 他不解:“你看到我们发微博的啊?你怎么看到的啊?这个都能看得到啊?这不可能吧?”当记者再次核实微博是否为谢某本人所发时, 他诧异地反问记者:“你看得到我的文字吗?呵呵!”同样, 部分检察干警对网络知识了解甚少, 导致涉密信息被泄露也无从知晓, 或就算知晓了又不知如何防范。

(三) 对保密知识了解不深, 保密素质不高

就基层检察院来说, 保密工作人员专职的少, 兼职的多, 可以毫不避讳地说, 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 对保密工作所知甚少, 也正是因为上级院下达了开展保密工作的调研任务, 才从书本、网络上了解到一些皮毛。同时, 随着科技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窃密手段逐渐翻新, 致使用户资料面临大规模泄露风险。而检察机关在应用现代科技知识开展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存在的欠缺使基层检保工作陷入困境。

三、定密工作及信息化条件下定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 检察系统围绕保密工作“调查研究年”活动, 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工作, 从调查实践看, 加强和改进定密工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规范运行机制

组织健全。做好定密工作, 关键在于建成保密机构、分管领导和全体涉密人员共同组成的保密工作组织网络, 该网络的运行不仅能够明确什么是该业务工作涉密信息和泄密后果并如何进行保护, 还能够组织院里人事、宣传、行装等部门就干部考核、宣传教育、装备投入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强保密法制教育。定密工作是一项法规性、政策性、业务性强的工作,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检密工作, 只有从法律和政策的高度, 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 加强保密法制教育工作。然后再结合检察工作实际, 准确把握定密工作的权限、责任、程序。其解决途径应当是通过办培训班、专题辅导教育、案例展示等多种方式, 使检察干警全面了解和掌握保密法律法规知识, 增强保密意识。

提高保密队伍素质。保密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习好的保密工作经验, 还要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知识, 成为精通多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定密责任人更要严格要求, 在被确认为定密责任人前应当参加培训, 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二) 严格管理机制

确定定密细目并实行动态管理。涉密信息的范围、密级划分、密级变更 (解除) 要求等都要具体规定, 为定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另外, 本着对法律法规有增改的情形, 每年至少一次对定密细目进行更新, 对密级变更随时进行确认, 使涉密信息处于可控状态。如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设置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要做到保密。本院已按照此要求经院检察委员会通过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档案管理条例 (试行) 》。

改进定密工作方法。一是在依法划清密与非密界限的基础上, 重点加强保密要害部门涉密信息的管理, 如自侦部门、侦查监督科、公诉科、举报中心等重要科室及检察内、外网的管理。二是对产生保密事项范围内有明确规定而无权确定相应密级的涉密信息, 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 同时立即报请具有相应定密权的上级机关。三是对于定密有疑惑的要善于请教, 及时解决不定密、滥定密问题, 做到定密、核密到位。四是对计算机及涉密u盘存储介质制作台帐, 落实保密责任人。

加强对非自产涉密信息的流转使用管理。院保密委对接收到的涉密公文或诉讼文书要认真备案, 经检察长或分管检察长批阅后传至相关科室或个人, 为防止遗失要及时收回归档。对归档的涉密信息进行定期检查, 及时变更 (解除) , 避免早已过了解密期的信息还躺在档案柜里。

(三) 强化监督机制

加强检查监管。一是每月对定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通报, 加强督促。二是定期邀请保密工作专业人士对检察院定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将定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中纳入保密工作, 与干警的奖惩、晋升挂钩, 充分调动干警参与定密的积极性。

上一篇:白蚁治理方案下一篇:高铁工程质量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