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畜禽监测工作总结

2024-08-02

主要畜禽监测工作总结(共7篇)

1.主要畜禽监测工作总结 篇一

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指出了目前减排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如数据应用率低、监测能力和人员素质难以满足变化的.生产工况的需要、监测频次低、项目缺乏针对性等.提出,应明确环境监测法律地位,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在线监测监控体系的建没,加强监测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建设,以提高减排监测质量.作 者:董育宏 DONG Yu-hong 作者单位:新疆吐鲁番地区环境监测站,新疆吐鲁番,838000期 刊:三峡环境与生态 Journal: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ORGES年,卷(期):,32(3)分类号:X32关键词:减排监测 监测数据 污染源在线监测

2.主要畜禽监测工作总结 篇二

动物要生存就必须有适合于自己生存的环境, 野生动物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的环境, 而畜禽类动物则需要人们为它们安排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畜禽的大多数生长发育过程是在畜禽舍中完成, 畜禽舍可以为畜禽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避免外界环境变化对其产生影响,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禽的产量和质量。因此, 为更好地发展家畜养殖业, 就应当对畜舍内的环境要素进行监测, 即调控好禽舍内部温度、湿度和空气等, 进而提高家禽饲养管理质量[1,2,3]。

国外对畜禽舍环境监控起步较早, 且发展较为迅速, 最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 综合控制温室内的各种环境因素;以色列环境控制系统根据监控对象的特点, 采用各种类型的控制芯片及外围设备, 能够监控风向、风速、光照、CO2浓度、温度、湿度等数据,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是典型的环境监控设备。近年来, 畜禽舍环境监控技术引入我国, 目前已成为国内农业机械专家研究的重点。2006年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 研制出京鹏环保配型畜禽舍计算机控制系统, 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2012年, 高中霞等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 构建了禽舍环境监测系统, 其利用ZigBee技术, 通过分布在禽舍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时监控禽舍内的各种环境因素, 系统组网简单, 准确有效地监测了禽舍内的环境温湿度数据, 满足了精细养殖的要求[4]。

本文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 集成光照传感模块和温湿度传感模块等器件, 有效地监测畜禽舍环境变化, 为畜禽舍环境监控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

1 畜禽舍环境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本设计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和光敏电阻感知温室里的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信号, 将信号处理后送入单片机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用LCD显示模块显示出来。监测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光照传感模块利用光敏电阻的感光特性进行光照采集, 对采集到的光信号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比较, 送往单片机, 通过单片机进行分析处理。光照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通过AT89C52单片机与SHT11连接, 经2条I/O口线分别作为数据线DATA和时钟线SCK, 在DATA端接入一个上拉电阻, 构建温湿度传感电路, 如图3所示。

当采集到的环境因素数值超过所设置的范围时, 单片机会输出一信号, 通过三极管放大后驱动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报警电路如图4所示, 显示电路模块如图5所示。

图6为单片机控制最小系统电路。主要包括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1) 时钟电路:单片机内部具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 用于构成振荡器, 通常在引脚XTALl和XTAL2跨接石英晶体和2个补偿电容构成自激振荡。

(2) 复位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手动按键复位两种方式实现系统的复位操作。上电复位要求接通电源后, 自动实现复位操作;手动复位要求在电源接通的条件下, 在单片机运行期间, 用按钮开关操作使单片机复位。

2 畜禽舍环境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监控程序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 监测温度、湿度和光照数据, 控制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按预定方式工作。其工作流程为:系统通电初始化后, 单片机AT89C52进入环境监控状态, 若没有外部控制信息输入, 系统将自动采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数据并存储, 同时将数据显示在LCD显示器上, 然后对比产生的数据是否超出系统设定的极限值, 如果超限, 蜂鸣器报警, 否则, 程序结束。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如图7所示。

3 结论

本监测系统硬件设计简单, 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各模块相互独立,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软件部分可随时修改, 外围电路也十分简单, 适应性强, 操作者可根据畜禽舍内禽类的习性及生长特点相应改变设定值, 保证畜禽生长环境最佳。本系统为科学及时获取畜禽舍内各项环境参数提供了精确有效的依据, 可及时改善大棚禽舍内环境条件, 从而提高畜禽生长的环境舒适度, 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杜毓瑾.家禽舍温度控制系统应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22 (10) :41-42.

[2]王雷雨.畜禽健康养殖中环境监测及预警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12 (10) :199-203.

[3]杨海青, 段丽蓉, 张青红, 等.饲养场健康饲养畜禽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养殖技术顾问, 2012 (10) :22.

3.热封技术及主要监测指标 篇三

摘要:本文对目前包装领域中使用的热封技术进行了概要介绍,详细介绍了材料热封性能的评价方法,并对如何选择实际生产使用的材料的热封温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热封工艺,热封参数,热粘性,开裂模式,热封强度

1.热封工艺

热封制袋普遍应用在日化产品包装、食品药品包装等领域。由于在产品充填时包装袋热封处最容易出现泄漏,而且在实际使用时包装袋的损伤大部分也发生在热封部分,因此选择合适的热封材料以及热封参数可以降低生产线的废品率,并可有效提高包装物整体的阻隔性能。

热压封合是用某种方式加热封口处材料,使其达到粘流状态后加压使之粘封,一般用热压封口装置或热压封口机完成。热封头是热压封合的执行机构,根据热封头的结构形式及加热方法的不同,热压封口的方法可分为:普通热压封合法、熔断封合、脉冲封合、超声波封合、高频热封、以及感应热封合几种。薄膜特性不同,适用的热封方法也不同,例如超声波封合和高频热封更适用于易热变形的薄膜,然而最常用的热封方法还是普通热压封合法。普通热压封合法又有平板热封、圆盘热封、带式热封以及滑动夹封合几种,平板热封的应用最为普及。

2.热封参数

材料的热封性能(Heatsealability)包括在热封口仍然比较热(尚未冷却到环境温度)时检测它的热封强度(Hot Tack)以及热封口冷却稳定后的热封强度(Ultimate Strength)两方面,要评价材料的热封性能需要对材料进行这两方面的综合检测。一般认为包装材料的热封性能主要由热封温度、热封压力以及热封时间来决定,其中热封温度是最关键的参数,而热封强度是判断材料热封性能优劣的依据。

在包装生产线上由于从热封制袋到内容物填充两步操作的间隔时间很短,很多材料在热封后封口温度还没有冷却到常温就需要进行充填内容物,热封部分受到由填充所引起的破裂力作用,如果此时热封部分的强度无法抵挡破裂力的作用,就会在包装过程中出现破袋。破袋现象在高速立式成型制袋-充填-封口包装机上比较突出,当然在热封处冷却不彻底的低速包装机上也存在。

考察材料热封部分在热封后很短的时间内(尚未冷却)受到外力仍然保持结合在一起的能力是材料的热粘性(Hot Tack)。技术上认为材料的热粘性是密封剂材料在热封温度范围内的粘着性能以及密封剂对多层结构其它成分的粘合强度的总和。一般情况下,材料的热粘性比冷却后的热封强度要差的多,这从图1(摘自标准ASTM F 2029-00)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中左侧标有“Equil.dwell”的曲线是在薄膜热封部分完全冷却后(图中注释这种材料的平衡保留时间是1000ms)检测得到的热封强度与温度的曲线,右侧标有“100ms dwell”的曲线是热

封部分在热封后仅间隔了100ms(未得到充分冷却)检测的材料热封强度与温度的曲线。这两条曲线随温度变化的走势相同,但是在同一温度下仅间隔了100ms就检测的材料的表观热封强度要比充分冷却后低得多。

图1 热封性能检测图示

3.热封试样的开裂模式

材料的热封强度是单位宽度的热封材料在热封层面上被剥离所需要的力(如图2a所示的开裂方式),然而实际测试时,试样往往并不是在热封层被分开而是在其未封合部位被拉断,这样材料的真实热封强度要比测试结果稍大一些。试样在热封强度试验过程中的开裂模式(Failure Mode)是评定试样热封性能的重要信息,需要操作人员仔细观察试验结束后材料的状态。

开裂模式的定义是热封试样在热封强度试验过程中当测试夹头分离时是以何种方式断开的,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从热封面剥离(图2a),材料粘合层开裂(图2b),材料热封层与底层分层(图2c),材料在热封边缘处断裂(图2d),在离热封处较远的地方断裂或撕裂(图2e),材料拉长(图2f),以及在热封面剥离时热封处材料出现拉长(图2g)。

注:图2摘自ASTM F 1921-98

图2 热封试样的开裂模式

对试样开裂模式的正确判定能够直接影响到对实际生产使用的热封温度的选择。在绘制热封曲线时通常取温度间隔为5~10℃进行试验,并需要对每个温度点的试样开裂模式进行详细说明(一般为图示说明,可参见图1)。一般情况下,热封温度应该选择在接近热封层融化温度的温度范围内,这个温度一般是热封曲线中迅速上升的剥离部分及平稳部分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如果测试材料需要用于熔合热封,则应在高于转折点温度的范围内选择;如果测试材料需要用于能够剥离的热封,那应在满足材料的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在低于转折点温度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热封温度并进行试样热封强度的检测。

4.总结

4.主要畜禽监测工作总结 篇四

1 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1 兽药、饲料质量问题

兽药、饲料是决定畜产品质量的源头和关键。合理用药和使用饲料, 合格的兽药和饲料产品, 才能保证最终产出的畜禽产品的安全。在以往的监测中, 能发现一些不合格的兽药饲料产品, 虽然这些产品的合格率在逐渐的提高, 但仍有部分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流入市场, 扰乱市场秩序。有些企业为节省成本, 将旧的饲料标签用在新的饲料包装中, 导致标示的饲料添加剂成分不明确, 误导用药, 间接造成畜禽产品的安全隐患。

1.2 养殖人员业务技能存在差异

畜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决定点在养殖环节。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合理的用药和饲料, 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由于本地区畜牧业规模较小, 大多以家庭式养殖为主, 常存在技术员的能力不足, 错用或乱用药物和饲料的情况, 造成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

1.3 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由于畜禽产品安全监测工作起步和发展相对滞后, 一些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让一些人钻了空子, 造成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

1.4 检测队伍发展及配套不均衡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 各级政府都在发展畜禽产品的安全监管能力。但是由于地方差异和重视程度的问题, 检测能力的发展仍参差不齐。且县区级的检测能力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 严重限制了监管工作的进展。

2 对策

2.1 加强兽药饲料企业的监管

对于兽药、饲料的质量问题, 源头在生产企业。需要加强监管, 优化管理体制, 同时对企业的技术提升和社会责任进行引领。要更加严格细化企业的申办流程, 要进行实地考察并做到定期抽查, 才能保证企业的规范运营, 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2.2 提高养殖人员技能

要多进行培训和兽药帮扶工作。对一些技术较落后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应进行培训宣讲, 让食品安全问题被充分的认识到。对有困难的企业进行技术上的帮扶。严格审批流程, 合理合法的规划养殖企业。

2.3 完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完善一般相对滞后, 也会存在许多困难。但面临新的形式和情况必须要完善相关规定。并加强执法队伍的素质。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做好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的素质。并明确责任, 层层落实。

2.4 全面提高检测队伍素质

检测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检测队伍的素质决定了畜产品安全监测的效果。所以在环境上需要积极争取, 完善和发展检测条件和能力。在人员上需要培养或聘请有能力有担当的一批检测人才。

5.主要畜禽监测工作总结 篇五

免疫抗体监测是动物接种疫苗后通过血清学方法对免疫机体进行抗体水平的测定,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来检验免疫的成效[3],是评价疫苗质量、评估免疫程序是否合理、了解并改善畜禽健康状况及其对疾病抵抗力的重要方法。为了确保常州市金坛区春防免疫质量,及时发现并分析免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常州市金坛区8个乡镇抽检的免疫畜禽血清样本进行了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当地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

1.1 样品

检测血样采自常州市金坛区所辖的8个乡镇(分别以A~H表示),各乡镇各采集6家养猪场、6家养鸡场(6家中包括规模化养殖场3个、农村散养户3家)和2个羊采样点(编号依次为1~14)。除F镇采集32头猪血样外,其余各镇均采集了30头猪的血样;除B镇采集10只羊血样外,其余各镇均采集了5只羊的血样;除C镇和G镇分别采集了41只和30只鸡的血样外,其余乡镇均采集了40只鸡的血样。所有血清样品均分成3份,合计采集血清样品:猪726(242×3)份、鸡933(311×3)份、羊135(45×3)份(详见表1)。其中猪群经过CSF活疫苗、HP-PRRS活疫苗、O型FMD灭活苗或合成肽疫苗免疫;羊群经过O型-亚洲Ⅰ型FMD二价灭活苗和PPR活疫苗免疫;鸡群经过重组禽流感H5N1亚型(Re-7株+Re-6株)二价苗、ND疫苗免疫。

注:-表示没有采样。

1.2 疫苗

各乡镇养殖场所用疫苗基本情况详见表2。

1.3 主要试剂

无禽流感(AI)、ND抗体的健康公鸡1%红细胞悬液,常州市金坛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制备,其他试剂来源详见表3。

2 方法

抗体检测参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应用阻断ELISA法检测CSF、PPR血清抗体;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HP-PRRS抗体;应用FMD 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试验检测猪O型FMD VP1蛋白抗体,抗体效价≥25判定为免疫合格;应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O型FMD灭活苗免疫猪群和O型-亚洲Ⅰ型FMD二价灭活苗免疫羊群FMD抗体,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定为免疫合格。依据GB/T 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和GB/T 16550—2008《新城疫诊断技术》,采用HI方法检测免疫鸡群AIV H5亚型Re-6株、Re-7株和ND抗体,AI免疫抗体效价≥24判定为合格,ND免疫抗体效价≥25判定为合格。所有应免畜禽群体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

3 结果与分析

常州市金坛区2015年春季防疫,鸡的AI Re-6株、AI Re-7株和ND的合格率为100%,而猪和羊的免疫抗体存在差异,监测结果见表4。

从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金坛区2015年春防总体效果良好,所抽取的畜禽各种疫病的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均≥80%,超过农业部规定的标准(70%)。其中CSF、HP-PRRS、猪FMD、PPR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90%左右,效果理想;猪FMD的O型合成肽疫苗效果(89.90%)略高于灭活苗免疫效果(82.35%);C镇羊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偏低,拉低了总体合格率,O型和亚洲Ⅰ型FMD抗体合格率相近,说明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苗对两种亚型均产生了抗体,且强度相近。

4 讨论

AI、ND、FMD、CSF、HP-PRRS、PPR等重大动物疫病严重危胁养殖业的发展,每年集中开展春防免疫工作是预防疫病发生的有效手段,而及时对春防免疫效果进行监测是保证免疫质量的重要措施,对疫病防控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监测结果表明,常州市金坛区家禽免疫抗体水平高,合格率达到100%,免疫确实、效果好。虽然该地区畜禽总体免疫质量合格,但仍有极个别乡镇的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不高,现就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和分析。

4.1 免疫程序不合理

经过电话调查,对各乡镇CSF、猪FMD、HP-PRRS的免疫程序进行了比较。得知D、E、F、G镇中绝大多数养殖场采取先同时接种CSF和FMD疫苗,约2周后再接种HP-PRRS疫苗,而C镇和H镇中大多数养殖场是CSF、FMD、HP-PRRS三种疫苗同时注射,B镇中大多数养殖场采取间隔不同时间免疫接种。据报道,猪O型FMD和CSF疫苗同时免疫有协同作用,而FMD和HP-PRRS疫苗联合免疫有干扰抑制作用。CSF细胞苗、O型FMD灭活苗、HP-PRRS灭活苗三种疫苗同时分点免疫注射后,FMD抗体合格率和平均效价不高,免疫效果不佳,原因是各疫苗相互之间干扰较大,推迟了CSF抗体产生的时间,对猪O型FMD有显著干扰或抑制作用[4]。因此,C镇和H镇的CSF或猪FMD免疫抗体合格率偏低可能与免疫程序有关。建议采取先CSF和FMD疫苗联合免疫,间隔一段时间后(约2周)再接种HP-PRRS疫苗的免疫程序,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抗体水平。

注:FMD1为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猪,FMD2为O型FMD灭活苗免疫猪,FMD3、FMD4为O型-亚洲Ⅰ型FMD二价灭活苗免疫羊;-表示没有用此疫苗免疫。

另外,一些养猪场和羊场免疫抗体合格率偏低,主要原因可能是免疫次数不足,如A镇和C镇。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养殖场特别是农村散养户对免疫接种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仅免疫接种1次,有的甚至不接种疫苗,存在严重的疫病隐患。事实表明:给仔猪免疫一次FMD疫苗,抗体水平远远达不到农业部规定的标准。猪FMD首免后28~35 d期间必须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否则抗体效价及合格率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5]。因此,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采用多次免疫方式,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4.2 动物的遗传学因素

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畜禽品种来源繁多,免疫应答各有差异,同一个品种不同个体的畜禽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弱也不一致,有的畜禽甚至有先天缺陷,从而导致免疫效价不高[6];接种疫苗时若动物体内有较高的母源抗体,可能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接种时动物已处于潜伏感染期,或在接种时由接种人员及工具带入病原体;动物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或其他疫病存在,导致免疫力下降[7];隐性感染母畜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发生胎盘感染,如果长期带毒,则会产生免疫耐受;营养不良的动物,免疫接种后产生的免疫抗体少;动物长期食用霉变饲料,造成慢性中毒,损害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抑制[8]。因此,建议坚持自繁自养,淘汰已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动物,加强饲养管理,消毒灭源,保证饲喂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减少应激反应,提高畜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4.3 疫苗质量或接种方式不当

疫苗质量或接种方式不当也是造成免疫效果不确实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包括:1)疫苗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没有做到冷链运输,低温保存设备不合格;2)疫苗稀释错误、稀释不均匀或疫苗稀释后未及时使用,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3)接种剂量不足;4)免疫接种有遗漏;5)接种途径或方法错误;6)免疫接种前后使用了免疫抑制性药物等,抑制了抗体的产生[7],如此等等都可以造成免疫接种不确实甚至失败,因此有必要加大疫苗预防接种的宣传力度,并对养殖场和散养户进行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技术指导。

摘要:为检验春防畜禽免疫效果,查找目前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疫病综合防控提供依据,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集的72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瘟(CSF)、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O型口蹄疫(FMD)的抗体检测,对采集的135份羊血清样品进行O型、亚洲Ⅰ型FMD和小反刍兽疫(PPR)的抗体检测;利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采集的933份鸡血清样品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新城疫(ND)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HPAI、ND、HP-PRRS免疫效果最好,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基本达到100%;HP-PRRS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超过99%;PPR、CSF、猪FMD免疫效果较好,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3.33%、88.84%、88.84%;羊FMD免疫效果良好,O型和亚洲Ⅰ型FMD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0.00%和82.22%。说明常州市金坛区2015年度春防畜禽免疫情况总体良好,但在免疫程序、动物饲养管理以及免疫技术等方面仍需改进。

关键词:免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参考文献

[1]魏宝华,王仰杰.不同新城疫弱毒疫苗在紧急免疫中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动物保健,2011,13(7):13-15.

[2]熊胜远,刘艳,蔡冬冬.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分析[J].畜禽业,2013(9):18-19.

[3]蒋萍,卢运战.免疫抗体监测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5):79.

[4]黄文忠,徐志斌,吕粤,等.猪瘟、猪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联合免疫效果评价[J].云南畜牧兽医,2011(2):5-7.

[5]任宇斓,于厚军,蒋文生,等.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不同组合同时分点免疫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5):67-71.

[6]白番,丁志君.浅谈如何提高畜禽免疫抗体效价[J].中国畜禽种业,2013,9(7):31.

[7]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6.主要畜禽监测工作总结 篇六

根据监测, 全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为96.4%、99.5%、97.2%, 与2008年相比分别提高了0.1、0.8和1.5个百分点。新增监测的水果、食用菌和茶叶合格率分别为98%、95.2%和94.8%。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2009年农业部监测的农产品种类从4类增加到10类, 监测参数从30项增加到68项, 监测范围从36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扩大到全国259个主要大中城市。

7.环境应急监测主要技术与方法探析 篇七

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快速发展,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这类事故具有形式多样、发生突然、难于处置和危害严重等特点, 如果处置不当, 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此, 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应急监测,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2 应急监测技术的现状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应急监测起步较晚, 差距较大。2002年, 国家成立了环境应急事故调查中心, 负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统一协调、现场快速监测和应急处理, 对环境污染隐患进行监控和警告, 各省、市成立了监测站, 展开应急监测技术的开发工作。但总的来讲, 我国的应急监测技术普遍比较落后, 大多数监测单位主要通过实验室仪器和进口检测管进行应急监测工作。实验室分析仪器精度较高, 方法也较为成熟, 但通过现场采样, 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所用的时间周期较长, 加上采样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 样品组分和浓度常常会发生变化, 因此, 分析结果不能完全反映现场情况。进口检测管虽然可以快速地进行环境污染物的测定, 造价也不算高, 操作相对安全, 但它测定的污染物种类有限, 并且在定性、定量精度方面不够理想。近年来, 国内有些监测单位利用单项快速测定仪进行应急监测, 这些仪器大多使用特定传感器进行测定, 使常规分析变得快速, 而且不需要水、电设施, 从而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应急监测软件研究方面, 我国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3 应急监测技术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3.1 应急监测方法标准欠缺

目前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方法标准系统, 一方面, 由于实验室方法更注重结果的准确性, 较少考虑方法的快捷程度, 而应急监测要求既要保证数据质量, 又要尽快出具数据;另一方面, 实验室标准方法通常针对常规污染物, 而环境污染事故中污染物的种类是复杂多样的, 所以, 实验室方法中有很多事故污染物是未曾建立的, 因此, 环境应急监测的方法标准, 远远不能覆盖和适应复杂多样的环境事故污染物监测需求。

3.2 现有便携仪器参考方法各异

由于我国的应急监测方法标准欠缺, 目前, 进口仪器多参考美国环保局和国际ISO等环保组织颁布的方法标准, 国产仪器有的参考美国环保局等方法标准, 有的参考国内实验室方法标准, 还有的不参考任何标准方法。没有统一的应急监测标准方法, 造成应急监测中, 对同一污染水体不同的监测站会因采用不同的仪器而使监测结果出现较大差异。

3.3 便携仪器质量控质体系不完善

一是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目前尚未纳入环保行业仪器的检定范围, 没有建立准入规范;二是由于未建立统一的方法标准, 监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指标往往因仪器的差异而不同;三是便携仪器的种类多, 使用者在选择使用仪器时存在随意性。仪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的不完善, 难以有效保证应急监测中数据结果的准确度, 严重影响了数据质量。

4 做好应急环境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措施

4.1 建立科学的应急监测方案和程序

做好应急环境污染监测,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应急监测工作程序。应急监测程序文件要以简练、明确和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 程序应各级监测人员熟悉和掌握, 程序规定过程要简洁高效。内容涵盖各级工作人员职责、启动时机与层次、机构和人员之间关系协调, 以及工作仪器、环境、人员的特殊要求、现场应急监测方案的编制、监测分析工作、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制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做到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 监测站可以依据程序, 做到监测工作组织有力, 监测方案科学有序, 监测信息及时准确。

4.2 实施有力的应急监测工作保障措施

在技术方面, 应急监测采用的采样分析方法应该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者是环境主管部门认可的分析方法, 对没有国标或行业推荐的方法, 应该按相应程序进行技术确认。应建立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及时掌握本地区环境风险源动态, 确保应急监测工作的持续有效性和应急监测效率。在人员和装备方面, 要配置合格的技术人员, 开展好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技术比武等活动, 从根本上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对装备的日常技术管理、维护和核查, 确保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装备完好有效, 随时保持良好状态。

4.3 创新应急监测质量控制手段与方法

一是对应急监测的现场监测工作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一方面, 要不断强化原有的现场质控手段, 规范管理采样和现场监测, 完善监测方案的编制和确认, 加强现场记录管理等;另一方面, 要善于打破常规, 不断创新现场质量控制手段。二是灵活使用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目前, 实验室质控方法主要有空白实验、平行样测试、标准曲线、加标回收实验、有证标准样品测试、留样复测和混样测试等, 要注重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应用, 通过合理安排, 努力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 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结语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明显增多, 只有善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努力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监测手段。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处置好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环境污染事故,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指出了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形式多样、发生突然、难于处置和危害严重等特点, 处置不当, 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分析了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环境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技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国刚.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连兵, 崔永峰.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 (4) :12~13.

[3]徐晓力, 徐田园.突发事故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系统建立及运行[J].中国环境监测, 2011, 27 (3) :13~14.

[4]尹建, 余建军, 邹玉林, 等.汉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监测回顾与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 (2) 30~31.

上一篇:新高一数学暑期作业下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编部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