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诗词鉴赏

2024-10-15

元旦的诗词鉴赏(共10篇)

1.元旦的诗词鉴赏 篇一

关于元旦的诗歌诗词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检举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旦在鹤林偶作》

宋·白玉蟾

东风吹散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蝶恋花·元旦》

宋·黎廷瑞

密炬瑶霞光颤酒。翠柏红椒,细剪青丝韭。

且劝金樽千万寿。年时芳梦休回首。

小雨轻寒风满袖,下却帘儿,莫道梅花瘦。

万点鹅黄春色透。玉箫吹上江南柳。

《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蔬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试笔》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玉楼春·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庚辰元旦》

明·王冕

试题春帖纪新年,霭霭青云起砚田。

展卷不知山是画,举头恰喜屋如船。

梅花雪后开无数,杨柳风前困欲眠。

怅望关河无限恨,呼儿沽酒且陶然。

《戊子元旦》

明·张煌言

椒花几度颂千春,惆怅瞻云祗远臣!

海国尚留桑版旧,山家又见柳条新。

三年啮雪双蓬鬓,万里乘风七尺身。

赖有老成迟剑履,相看端笏对枫宸。

《元日》

唐·方干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乾。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

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元日述怀》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元日感怀》

唐·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元日》

宋·王十朋

元日年年见,天涯意故长。

诗篇示宗武,春色酌瞿唐。

白发又新岁,黄甘非故乡。

弟兄团拜处,归去愿成行。

2.元旦的诗词鉴赏 篇二

音节的配合

多音节语音段落的配合。音节是从一连串前后相继而又负荷着语义的音流中分割出来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它是语音的实际发音单位。 (2) 口语或书面表达中的整齐美与参差美, 便是从音节的配合中体现出来的。 (3)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在音节配合上做得尤为出色, 不仅运用了大量的四音节语音段落, 整齐排列, 层层递进, 展现出宏大的气势, 更在其中穿插三音节、五音节语音段落, 使之在整齐中富于变化, 整篇评论便显得更加灵活。例如:

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果。 (《人民日报》2002年元旦社论:《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

四音节语音段落读起来两字一顿, 整齐匀称, 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4) 在上例中, 连用6个四音节语音段落, 读起来轻快紧凑, 让人深受感染。若是单独变动当中的某一个语音段落, 便会破坏音节的整齐。

这为我们实行保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人民日报》2009年元旦社论:《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

上例运用了五个三音节语音段落的排比。三音节语音段落也是为广大人民所熟悉喜爱的语音段落, 如《水浒传》中流传至今的三字句“说时迟, 那时快”便是三音节语音段落使用的成功范例, 其带来的紧张惊险的音响效果被广泛称道。上例的三音节语音段落, 原也可说成“保持增长、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改革、惠及民生”, 但这样一来, 不仅双音节、四音节语音段落使用得太过频繁, 毫无新意, 更失去了三音节语音段落带来的紧迫感。例中三音节语音段落的排比连用, 语音急促, 让人感受到党的工作开展得紧张有序。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沿着党的十七大指明的方向, 万众一心, 开拓奋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 以的新业绩谱写2008年的光辉篇章。 (《人民日报》2008年元旦社论:《喜迎伟大的2008年》)

五音节语音段落是双音节语音段落和单音节的组合, 整齐而又有变化, 也常为人所用。 (5) 上例中连用了4个“无愧于……”, 读起来朗朗上口。

相应位置上词语音节的协调。词组也好, 句子也好, 相应位置上词语的音节应该力求一致, 这样语言就具有整齐美。 (6) 尤其在行文中, 不仅是四字结构需要一致, 句子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也应注意音节的一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就有不少优秀的范例。例如: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 科学发展大潮涌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人民日报》2007年元旦社论:《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上例中带“.”部分是三个并列的分句, 它们都是主谓句, 无论结构还是音节都是相一致的, 如果去掉其中某一个“上”、“了”字, 将双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都会影响这三个分句结构的一致和音节的和谐。

辞格的选用

如前所述,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担负着宣传党在新一年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 必须朗朗上口, 容易被受众记住并且接受。而排比、叠用、对偶等能使句子整齐匀称的修辞格的使用恰好能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因此在元旦社论中得到广泛运用。

笔者对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的元旦社论进行了粗略统计, 排比、叠用、对偶这三种辞格在其中被多次运用, 《人民日报》2001年元旦社论更是将叠用这一修辞格运用高达9次之多。这三种辞格以其特有的形式增强了文章语言的音韵美, 使之更具节奏感, 字里行间传递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信息。

排比。将一连串同一范围、同一性质的事物, 用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的词组成句子, 一项接一项地表达出来就成了排比。使用排比, 可以把几个密切关联的语句一口气说出来, 使语势贯通, 直泻而下, 感情充沛, 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用排比来说理, 可以将道理阐发得透彻, 使人折服;用排比来抒情, 可以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激起共鸣。 (7) 例如:

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节约能源资源,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制改革, 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人民日报》2006年元旦社论:《伟大的开局之年》)

这段话就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说理的力量。以排比的形式对经济政策、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国家要务进行说明, 周密且有条理地表达了复杂的事理, 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凸显了开展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表达效果大大增加。.

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 并有意识地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词组。 (8) 与排比相比, 叠用并不强求各项匀称, 并且有意重复某一个或某几个词语。叠用可以使一些本来散落的句子、词组变得整齐一致, 也可以使事物的记叙、阐述更有分量, 并且叠用句 (词组) 的基本结构原本相同, 再加上重复运用某个或某些词语, 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清楚, 读起来也会觉得整齐清晰。 (9) 例如:

十六大以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制定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实现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实现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的坚强团结, 载入我们党和国家的光辉史册。 (《人民日报》2003年元旦社论:《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上例中有5个“胜利”, 其后的“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制定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实现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实现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的坚强团结”, 在结构上是不完全一样的, 可是在这几个句子前面都加上相同的词语“胜利”, 就立即显得很整齐, 得到了美化, 读起来使人觉得整齐上口。

对偶。对偶是用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语句来表达相类、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俗称“对子”。 (10) 其主要功能在于借助整齐对称的形式、协调匀称的音节, 把意义相似、相对或相连的两部分对照突出, 让它们互相补充, 互相映衬, 令人读后 (或听后) 感到意义鲜明, 印象深刻。 (11)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在段落中也会运用到对偶这一辞格, 使整个篇章读起来在整齐美中带有参差美, 增强了表达效果。例如:

千帆竞发, 万舸争流。 (《人民日报》2003年元旦社论:《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声调与韵脚的选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韵脚是指句末押韵的字 (音节) 。声调的平仄和句末的押韵, 都是音律问题, 都是追求言语的音乐美。 (12) 一篇文章若能做到平仄相间、抑扬顿挫, 读起来铿锵悦耳, 便能使得表达效果事半功倍。一篇文章的词语选择合调, 便能使得文章有一种回环之美。

《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虽然对于平仄的安排、韵脚的选调并不十分严格, 但也有一定的运用。例如:

全世界人民在艰难中跋 (仄) , 在求索中奋进 (仄) , 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新生 (平) , 在社会变革和科技革命中发 (仄) , 创造了以往时代无可比拟的新的文 (平) 。 (《人民日报》2001年元旦社论:《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这段文字大体上是平仄相间的, 声调平衡交替, 声音显得错落有致, 节奏分明, 具有抑扬美。

此外, 双声词、叠韵词在《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写作中也有所运用, 在此不再举例。

注释

1[1]彭如青:《〈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之体裁分析》, 《怀化学院学报》, 2008 (10) 。

2[2][3][7][10]刘焕辉:《修辞学纲要》,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1年版。

3.倒霉的元旦 篇三

今天是星期三,不过不用去上学,因为今天是元旦,放假呢!

虽然放假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但这次我却宁愿不要放假。原因是我藏在书包里的一张考卷昨晚让妈妈给发现了,妈妈一看分数才83,气得火冒三丈,当场就把我痛骂了一通。我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只能在心里大叫倒霉(méi)。

更没想到的是,昨晚的倒霉还只是个开始。妈妈马上就出门买了一大堆的数学练习,她说:“前面的就算了,眼看期末要到了,还是多做点练习补一补。”

我提醒她:“江老师已经布置了数学作业。”

妈妈却把眼睛一瞪,说:“那么点作业一会儿就做完了,剩下的两天多时间难道用来浪费啊?”

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她。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妈妈把作业摆在我的书桌上,就去做自己的事了。

不知道为什么,做完江老师的作业后,我面对着妈妈布置的练习就是提不起精神来,越做越慢,结果我从昨晚做到现在,还没做完。

妈妈经常过来查我的作业,越检查越生气,就把我留在家里,自己出门办事去了。

到中午,妈妈还打电话回来查作业。一听我说还没做完,她就气呼呼地说:“今天小姨请客吃牛排,本来要让你也来的,现在就算了,你在家里自己泡方便面吧。”

我恳求她说:“只有方便面我会吃不下去的。”

妈妈说:“除了方便面,家里的主食还有提子面包片,都可以跟冰箱里的煎蛋或火腿肠一起吃,这不就有四种花样让你选了吗?”

我一想,这不是最近数学课上教的搭配吗?妈妈真是太狡猾了,唉,这真是个倒霉的元旦假期。(张林平 写)

日志评论:

陶斯炜1月1日15:01:21

我妈妈也给我留了好多作业,说是这么宝贵的三天时间,千万不能浪费掉。

严天开1月1日16:22:45

你妈妈说的四种花样是不是方便面泡煎蛋、方便面泡火腿肠、面包片夹煎蛋、面包片夹火腿肠呢?

苏越夫1月1日18:12:31

做作业我最喜欢了,我妈妈也给我许多作业,如果我都做完,期末考试我一定是全班最棒的。

汪文琳1月1日18:20:55

可是何苗都没有做什么课外练习。为什么她的成绩那么好呢?

4.元旦诗词观赏(欢迎元旦) 篇四

元旦试笔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元日

王安石

5.关于元旦的古诗词诗句 篇五

古代元旦,朝廷一般都要进行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其中三国时期曹植的《元会诗》描绘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此诗首章点明宴会的原因和时间,次章渲染出礼仪之庄重、宴饮之欢畅、音乐之和美以及宴会的场景,末章为诗人的颂美祝福元旦之语。

唐朝时期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期间出现了多首描写元旦的诗歌。

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元日述怀》诗曰:“筮仕无仲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负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面对新岁新景,诗人欣然喜气油然而生。唐代诗人厉元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

当然,新年之际,那些罪臣流贬者,便也格外伤心,如初唐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牺牲品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可谓在初唐时期难得的好句,没有流放贬谪的切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但以贾谊贬为长沙傅自比,却是没有人能够认同的,倒是与贾谊同样死在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中写到:“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别的老人都忧伤于时日不多,而他却不惧衰老,开心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份从容淡定的胸怀不禁让人折服。整首诗歌表达了他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年的豪情壮志。诗人高适写过一首《除夜》,写的是古代元旦前夜诗人的感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这一夜“独不眠” “转凄然” “思千里”,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而孟浩然则写了《回家元日》诗: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既表达了大唐盛世的老百姓迎春的喜悦心情,也展示出他身为读书人,却心中惦记百姓疾苦的情怀。

在唐朝,元旦这一天还要饮用一种多味药材炮制而成的“屠苏”酒。据说饮用了这种酒,可以防病祛灾,因此,到了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便要聚在一起饮此酒。在古人看来,新年的到来,意味着年轻人得了一岁,而年老者却老了一岁,为了庆祝年少者长大,所以从年幼者开始饮用,按照年龄大小,最长者最后一个饮用。而这个饮酒言欢的场景便被诗人成文斡记载进了他的诗中:“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描写元旦最著名的古诗,大概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通过对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南宋诗人陆游在《已酉元旦》写道:“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这里,诗中所描绘的“桃符”便指的是春联。一夜的细雨融化了残雪,太阳放晴,将阴郁一扫而光,在这清新的日子里,把酒写联,辞旧迎新,让人好不惬意。“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邻居家正在庆贺新年,老人饮酒作诗,少儿齐声歌唱,全家老少,其乐融融。

6.诗词鉴赏题复习的思维能力培养 篇六

一.抓答题形式的不足

一开始, 学生对诗词鉴赏题的解答是杂乱无章的。我首先从学生的答案入手, 带领学生发现“不足”。下面是本校月考试卷中的一题诗词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南宋]宗泽

伞幄垂垂马踏沙, 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 缓步徐行静不哗。

以此诗的第 (2) 小题为例:全诗可以用一个“静”字来概括。写了三种“静”, 它们相互交织, 构成了一幅逼真的行军图。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

批阅后发现, 除了在诗歌本身的理解能力上有差距外, 高分答案明显呈现出答题思路清晰、语言条理清晰、卷面答题形式清晰的特点。于是, 我选择了三个典型的该小题满分答案进行展示, 让学生比对自己的答案, 看到自己做题的“不足”, 反思怎样才能更完善地答题。

例答1: (1) “伞幄垂垂马踏沙, 山长水远路多花”写出了“景静”。马踏沙路, 流水路遥表现了自然景观即行军路上的“静”, 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2) “眼中形势胸中策”体现了心静, 因为有着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有利的形势, 所以胸有成竹, 不骄不躁, 心中平静。 (3) “缓步徐行静不哗”写了行军的脚步静。通过“缓步”、“徐行”表现了士兵迈着慢而整齐的步伐直接表现“静”。

例答2: (1) 周围景物的静。颔联通过描写路上水、山、花的景物, 展示了大自然本身的静; (2) 行军之人的静。颈联写将军已经看清了形势, 心中有了策略, 表现出了成竹在胸, 不需要进行讨论, 表现出人的静; (3) 行军队伍的静。尾联写“静不哗”, 表现整个早发队伍行军的安静, 训练有素。

例答3:第一种“静”:路途遥远, 一大早周围环境的安静;第二种“静”:将军将士对眼前形势的掌握, 显示出内心的心静;第三种“静”:士兵们缓慢行进途中没有喧哗的安静。这三种“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 表现出士兵们行军的军纪严明。

最终总结出三个例答的共同特点:一是答题分点;二是每点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并且在句首明确提示分析着眼的诗句;三是每点都有诗句的具体解释, 并且在诗句解释之后随之对诗句进行分析阐释。并且还发现了第三个例答的一个独有优点:最后一句话的总结使答案更加明确完善。

通过归纳, 同学们就诗词鉴赏题的解答对原有答题意识形成了如下共识:第一, 答题要分点, 条理清晰;第二, 答题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着眼点, 或者某一联, 或者某一句, 甚或句中的某一部分, 在分点表述时要明确定位;第三, 答题要紧扣诗句的详细译释;第四, 答题要害在于紧随译释之后要针对问题做符合逻辑的分析。第五, 最后总结答题要点。

带着这些意识进行诗词鉴赏题的训练, 学生在之后的期末考试中尝到了一些甜头。以下是期末市调研试卷的诗词鉴赏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 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 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 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 比君茅舍校清凉。

(1) 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 请加以赏析。 (5分)

(2) 关于此诗, 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 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

大部分学生正是按照前次归纳出的三点意识进行答题的:

例答1:第一小题答为: (1) 风吹过古木好似晴天中的雨水一般凉爽, 月映照平沙仿佛夏夜中的霜一样清寒; (2) 第三联采用了创新性的比喻, 新颖独特地将风与月的清冷特点表现出来; (3) 表现出作者感觉江楼上很凉爽, 体现了作者心情愉快。根据评分细则, 这个答案被评为5分, 尚有不妥贴不完善的地方, 如第三联除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外, 还使用了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但就整体看这位同学的答题条理清晰, 理解准确, 表述比较到位。

例答2:第二小题答为:我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 (1) “海天东望”“山势川形”是作者遥望远方所见整体景象, 一种广阔无迹苍茫的景象; (2) “灯火万象”“星河一道”是作者环顾四周所见, 意境开阔; (3) “晴天雨”“夏夜霜”则是作者对景色的比喻与想象; (4) 尾联作者发出感慨, 总结全诗, 向友人发出邀请。李碧蕊的答案能按照题目“统领全篇”的要求解答, 做涉及全诗的解释分析, 且答题三个意思完善, 所以答案条理清楚, 得到了高分。

在答题形式上找到了“不足”, 并且明确了解决“不足”的方向, 其实只是在认识上对诗词鉴赏这一题型的答题形式进行了更新和提高, 仅仅如此, 还远远不够。

二.抓内容理解的不足

在答题形式上进行意识的完善其实对得分较低的同学效果比较明显, 对于得分比较高的同学而言, 有增进条理和进一步规范答题的作用, 但提高得分的作用并不明显。所以, 在紧跟其后的一次检测中出现的情况另人深思, 以下选用的是09年苏州调研卷中的试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 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 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 春到沅湘草木, 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 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 吞七泽, 隘九州。人间好处, 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 但有渔儿樵子, 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 杜若满芳洲。

(1) 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4分)

(2) 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 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6分)

很多学生做出了合乎“三个答题意识”的完备答案, 形式上甚至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状态, 但是仍然大量失分, 原因是这些同学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在认真审题, 准确理解诗词作品的前提下, 完全按照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答题。

例答1:第一小题答为: (1) 游客在海上湖上泛舟有了倦意, 江上有了归来的船只; (2) 西风飘飘, 吹向千里之外, 送我在今夜到达岳阳楼; (3) 太阳落山了, 看山上云气蒸腾, 春天时到沅湘, 草木茂盛, 远方的思绪缥缈难收; (4) 我倚在栏杆上良久, 一轮钩月在远远天空中挂着。

例答2:第一句描写江河湖海上游客、归舟多;第二句描写西风吹拂小舟到岳阳楼;第三句傍晚日落云集, 凄冷之景、春天一片茂盛之景;第四句:缺月挂天边的凄冷景象。

两个答案同样分点作答, 且有条理, 着眼点意识明确, 标注清晰。但又都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即学没有真正理解词的上阕, 也没有弄清楚第一小题的答题要求, 从而没有发现这个题目是有答题区间的, 答案并非涉及上阕全部, 而只是涉及“日落君山云气, 春到沅湘草木, 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 缺月挂帘钩”这一部分。两个例答都翻译了整个上阕, 却又并未真正理解词句本身。

再看第二小题, 例答1: (1) 上片写了词人乘舟经过岳阳楼的所见所感, 一片旷达的景象, “远思渺难收”, 内心因景而感叹, 更见人的渺小; (2) 下片抒发感情, “欲吊沉累无所”, 对那些无罪被迫而死之人的深切感怀和惋惜, 故而联想到自己, 有同病相怜之感; (3) 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那些高洁、正直之人的敬意、怀念, 表达对当今社会的哀愁; (4) “雄三楚, 吞七泽, 隘九州”对古代壮烈往事的向往, 表达对今天的时代黑暗的感伤。

答案注意到了题目中“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的要求。但错误在于, 未按照题目的核心要求分析“吊古伤今”, 没有明确指出“吊古”“伤今”在诗词中的表现, 根源在于考生实际上并未理解“欲吊沉累无所”这一句。

例答2: (1) 下阕写“雄三楚, 吞七泽, 隘九州”的故景, 人间无处再比此楼更好, 抒发了对曾经的时光、对故国的怀念; (2) 下阕写无罪而被迫的忧愁, 表达对今天的无奈; (3) 上阕描写今景的凄凉, 直抒作者的愁绪, 并与下阕故景之盛对照, 更显作者的怀古伤今; (4) 诗的末句, 更显作者的绵绵愁思。

所答能结合诗句, 有“着眼点意识”。联系了上阕, 有“全词意识”。但答题错误在于, 写了4点, 写到了“吊古伤今”这个词, 却没有完成“吊古伤今”的分析, 实际上考生对下阕还是并未真正理解。其实, “欲吊沉累无所”及其后三句, 抒发的是凭吊屈原的深切情意。试卷上有注释, 无罪被迫而死曰“累”。其实已经在提示, “沉累”就是指屈原沉湘。还有一处非常明显的提示, 即“但有渔儿樵子, 哀此写离忧”, 如果学生能与《屈原列传》联系起来, 马上就能想到“离忧”即《离骚》, 那答题当然就能指向屈原了。

从以上两小题、四个答案的分析看, 认真审清题目是诗词鉴赏题答题核心所在, 同时要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 理解诗词。仅仅在答题形式上完善是不够的, 必须着眼于对诗词本身的理解。提高诗词作品的理解能力, 才能够应万变。而在诗词理解上的“不足”, 则是做诗词鉴赏题真正要不断训练弥补的。

7.重视元旦前后的方向选择 篇七

本周(12月21日-12月25日)市场呈现冲高后回落的运行格局,深证成指在12月21日形成了日线级别的顶背离;而上证指数晚一个交易日,在12月22日以3651点收盘,超过了前期的最高收盘价3650点,确认进入了日线级别的顶背离的状态。同时,在12月23日创出反弹以来盘中最高点3684点后开始了下跌。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没有形成日线级别的顶背离。

综合市场表现来看,下周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选择周。其方向选择将直接决定着春节前是上升为主还是下跌为主;中期市场的运行节奏也受下周方向选择影响。

笔者的观点相对明确:最迟元旦前后,上证指数为主的市场将会确认日线顶部结构形成;元旦前后(包含12月29日)是一个高点或次高点的性质;2016年1月中旬(暂定1月14日)有望出现调整过程当中的可操作的反弹起点。

时间:

2014年的12月下旬,时间节点密集,在元旦时笔者所给出的《2015年重要日线时间节点》中,最后的日线时间节点在12月23日、12月29日和12月31日。考虑到时间节点允许正负一个误差,所以下周虽然只有四个交易日,但却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在上述的四个日线时间节点中,目前看12月23日出现了新高后3684点、同时尾盘出现了跳水(是否第一阶段上升结束,需要等待确认)。

浪形:

大的结构,如图(上证指数日K线图)所示:

其中,2010点到5178点为一浪上升;

5178点开始的是针对2010点上升的一段调整,暂定义为二浪调整,细的划分如下:

5178点到2983.54点是二浪-A;

2983.54点到3684点是二浪-B-a子浪;

3684点到目前运行的是二浪-B-b子浪。

根据此图形划分看,后面就会运行针对2983.54点上升的回调。

顶部结构:

开篇讲过了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都出现了日线级别的顶部背离,距离日线顶部结构一步之遥。日线级别的顶部结构需要特别的重视,在整个2015年出现日线级别的顶部结构仅一次,也就是5178点中期高点的这一次;而日线级别的底部结构,在整个2015年全年也仅出现了一次,即9月16日前后。目前的情况是,截止12月24日收盘,日线级别仅仅处于背离的一种状态,而没有真正形成顶部结构。

笔者预期,日线顶部结构会于2016年的元旦前后得到最终的形成和确认。当然,日线顶部结构与分时级别的顶部结构一样,都会有两个问题:多种顶部结构和顶部背离(形成结构以前)被化解掉。

但这里来看,日线顶部结构形成会是大概率的事件,而顶部背离被化解属于小概率的事情。从操作角度来看,我们要规避较大概率事件的发生;对于小概率可能的发生,坚决不能重仓或全仓去“赌”,只能是有针对性的待确认后进行即刻的纠错。

为什么是元旦前后特别重要?

笔者将重要转折(或确认)定在2016年元旦前后,希望所有读者朋友都重视元旦前后的方向选择。有几层意思:

一、最迟元旦前后,日线顶部结构是否形成,将会有明确的答案;

二、日线结构确认有效形成,则调整会持续到2016年的2月底,市场到春节前只有小级别的下降途中的反弹机会;如果日线顶背离被化解,则整体市场运行会向上到1月25日甚至是2月5日;

三、元旦前后的日线时间节点密集,12月29日、12月31日、2016年1月4日;

四、如果日线级别的顶背离得到有效化解,则起点也只可能是2016年的元旦前后。

操作:

日线顶部结构确认形成,则大幅减仓或清仓;

日线顶部背离状态(结构形成前),则只看不动,绝不加仓买入;

日线顶部背离状态随着持续上升,得到有效的化解,则纠错入场。

第二部分:2016年重要日线时间序列

一、2015年12月1日-12月23日-2016年2月25日-3月31日-4月22日-7月6日-7月27日-11月4日。

二、2015年12月14日-2016年1月4日-2016年-1月14日-3月1日-3月11日-4月19日。

三、2015年12月11日-2016年的1月22日。

四、253×8=2024个交易日,即2016年2月5日(除夕)--2017年的第24个交易日。

五、2015年12月31日-2016年2月3日-3月11日-5月4日-6月27日-8月29日-12月16日-2017年的第178个交易日。

六、2015年6月15日-2016年1月20日-6月8日-8月29日-2017年第103个交易日。

七、2015年12月25日-2016年2月17日-3月15日-6月16日-7月13日-2016年11月11日。

八、(深成指)2015年11月30日-12月8日-2016年的1月18日。

九、(深成指)2015年12月9日-2015年12月29日-2016年1月11日-2月26日-3月9日-4月28日。

十、2015年12月9日(7日是大雪)-2016年4月15日;

十一、2015年10月19日-2016年5月3日-2017年第1个交易日;

十二、2015年8月18日-2016年4月22日-12月21日(冬至日)-2017年第194个交易日。

十三、2015年6月16日-2016年的3月28日。

十四、2015年8月3日-2016年的2月1日-5月25日-2017年第96个交易日。

十五、2015年6月26日-2016年4月11日。

十六、2015年11月11日-2016年的6月17日-2017年第90个交易日。

十七、2014年12月31日-2016年的4月13日-2017年第16个交易日。

十八、2015年6月16日-2016年的1月25日-2017年第163个交易日。

十九、2014年12月10日-2016年3月16日。

二十、2015年6月18日-2015年9月18日-2015年10月22日-2016年2月23日。

8.欢度元旦诗词 篇八

三国时期曹植的《元会诗》描绘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此诗首章点明宴会的原因和时间,次章渲染出礼仪之庄重、宴饮之欢畅、音乐之和美以及宴会的场景,末章为诗人的颂美祝福元旦之语。

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元日述怀》诗曰

筮仕无仲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负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唐代诗人厉元的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到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

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中写到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高适写过一首《除夜》,写的是古代元旦前夜诗人的感受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孟浩然则写了《田家元日》诗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诗人成文斡记载进了他的诗中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南宋诗人陆游在《已酉元旦》写道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诗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宋伯仁《岁旦》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本诗反映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的欢度新年情趣。

刘长卿诗云

春衣试稚子,寿酒劝衰翁。

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老人儿童各得其好的情景。

朱鹄《早春》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写出人们燃放爆竹、集庆满庭的欢乐场面。

新年伊始,金鸡报晓,骆宾王咏道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人们在元旦的早晨常常会互相祝贺新年,薛逢曾咏道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元旦试笔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祝英台·除夜立春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消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朱淑真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拜年文徵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元旦试笔》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屠苏酒》

元末明初·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唐·李益

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湖口送友人》

唐·李频

9.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元旦聚餐 篇九

据《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校务汇报》记载:

于三十三年(1944)元旦十二时举行聚餐团拜及欢迎远来同仁大会,座次推佟学海、孙钰先生排定,食品推高卓然先生提调,每桌准备酱牛肉、虎皮冻、芥末菜、豆腐干四凉四大碗,氽丸子一大海碗,馒首枣粥。直接采购,自雇伙夫,较饭馆所省一倍而好吃实在不待言,预算每人分摊仅为五十元,以中兴国民值新年令旦,用少数钱财食圆满食品。直接消费合作之利可见。

酱牛肉是将牛肉洗净过水沥干,切块,然后加水、老抽、白糖、花椒、干辣椒、八角、桂皮、料酒、姜、切段的葱等佐料大火烧开,开锅后转小火烧,最后取出牛肉,待凉后切成薄片便可食用。

虎皮冻是将猪皮用热水紧一下,捞出,去掉猪皮上的肥肉和毛,切丝,洗净。然后将洗好的猪皮丝加清水上火熬。到开锅后再用文火熬,直到锅中的液体具有粘度。撤火直到锅中的液体冷却成冻。最后切片装盘,用蒜酱沾着吃。

芥末是芥菜的成熟种子碾磨成的一种粉状调料,传统的芥末菜是直接将芥菜腌制、加入佐料食用的一道凉菜,是秋冬季节的必备菜品,为秋冬季的餐桌添上一缕别开生面的新香气。这道凉菜是选用芥菜,配以盐、酱油、姜丝、蒜片、味精、干辣椒、花椒、大料等佐料装入玻璃瓶等容器压实,放凉爽通风处冷藏,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盖密封,腌制而成的,食用时取出切丝凉拌即可。

豆腐干俗称豆干、干子,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咸香爽口,硬中带韧,久放不坏。豆腐干有卤干、熏干、酱油干等,是宴席中拌凉菜、炒热菜的上乘原料。豆腐干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添加食盐、茴香、花椒、大料等调料,既香又鲜,久吃不厌,被誉为“素火腿”。凉拌豆腐干是将豆腐干切成均匀的小条,配以醋、酱油、盐、油,搅拌均匀,腌制一会即可食用,也可加剁椒等,使得菜品色、香、味俱全。

氽丸子是将做好的丸子逐个放入加精盐、味精、浸泡花椒的水,烧开做成的一道荤菜,再辅以“馒首枣粥”,这桌色、香、味俱全的元旦聚餐菜品便全部上齐。

菜品虽然不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算是一桌非常丰盛的会餐了。高卓然先生想必是经过一番苦心挑选,才决定的这样一份菜单,菜品搭配起来荤素正好,色彩亮丽,最重要的是以每人分摊50元的预算准备了这样一桌菜,使人不得不佩服高先生绝妙的想法。现在我虽然没有办法采访到亲身经历过那顿元旦会餐的人,但也能想到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那顿丰盛的元旦会餐,应该像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西北师范学院学子记忆的星空里。

第一次知道西北师范学院曾经有过这样一次会餐是丁虎生校长告诉我的,他非常详尽地讲述了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史,讲到这顿聚餐之时,他神情激动,以非常钦佩的口吻描述了这顿会餐的背景、菜单。受到这样的影响,我当即决定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在讲述过程中,丁校长用的最多的词是“雅”,他说在当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西北师范学院全校师生苦中作乐,自己分摊费用进行了这样一个会餐,“四凉一热”的菜肴,“馒首枣粥”,“直接采购,自雇伙夫”,不但“较饭馆所省一倍而好吃实在不待言”,而且还“用少数钱财食圆满食品,直接消费合作之利可见”,这些都可以看出当时先师们的生活、精神状态。丁校长补充说,不管是将馒头称“馒首”,稀饭叫“枣粥”,还是“自雇伙夫”,自己掏钱举办一次这样的会餐,处处都流露了先师门注重“雅”的情怀。丁校长说他非常敬佩这群人,他们以乐观向上、积极热情的生活、工作态度为全校学生做了表率,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西北师范学院才得以发展到今天,他们是今天的西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学习的榜样。

10.元旦的诗词鉴赏 篇十

依照以往教学实践经验整理分析,古诗词鉴赏能力主要借助字词意义解读、文章现实意义延展等层面加以细致开发,其中认知做出基础适应媒介,而现实意义解读便是核心支撑要素。至于后续的鉴赏便是针对两者要素的全面深化结果,是阅读综合适应能力的进一步完善。我国诗词文化传统延续至今,使得单位年限中考题目不可脱离诗词背诵、鉴赏单元而独立延展。由此可以判定,初中生语文诗词综合鉴赏能力培养,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保留高度支撑引导效用。

二、生动形象化古典诗词感知情境精准设置

任何诗词核心价值意义都将借助个体情感逐层覆盖传输,如今现代化改革活动全面延展,大部分初中生对于传统诗词文化关注度不高,教师不得不借助诗词趣味性体验情境,点燃学生课程跟进积极性,借此激发师生在诗词内部独特的情感交流探究能效。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尽量克制以往填鸭式硬性灌输行为弊端,尤其在应试思维得以适当遏制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绽放特征加以科学引导。相信经过丰富情景重复演练过后,学生会在课后持续保留对既有课程的感知性趣,愿意透过互联网、图书馆空间挖掘更多指导性材料,结合生活经验将诗词标准艺术美感完整呈现,确保个体在今后接纳古诗词认知模式上能够独辟蹊径,对其人生发展道路提供更多科学指导性建议。例如:教师在进行《归园田居》课题材料讲解期间,可以考虑借助多媒体设备或是黑板,展现作者笔下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等田园自然风光,至此过后内部强调的静谧生活情趣将全面灌输到学生思维空间之中,进一步延展出一类足够生动的情境架构,赋予个体前所未有的诗词作品美感鉴赏契机。

三、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综合鉴赏能力培养策略内容的多角度调试

在进行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规则讲解前期,教师必须依照不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制定足够完善科学的诗词教学方案,确保初中生在接受对应指导内容过后,能够针对自身诗词鉴赏能力加以高效提升。有关细致化规范引导策略内容具体如下所示:

(一)作者与诗词书写背景状况的整理研究

事实证明,在进行中国传统诗词分析过程中,书写作者人生经历、时代背景指引能效异常深刻。实际上,任何一类诗词存在意义, 就是将既定人员当下情感和生命光芒加以映射。诗词内部保留着诗人无限的情感变化细节,生活中的体验结果各式各样。教师要做的就是,将以上线索加以高效整合,令学生透过史料观察和情景再现方式,体验诗歌蕴藏的独特人文韵味,在获得适当激励结果过后, 愿意主动接触各类诗歌,提炼当中不同样式的情感内涵。

(二)诗词关键语句和意向的精准联想设定

在进行古典诗词中心思想定位期间,需要针对作品关键词、独特情感意向加以科学定位。透过古人思维界定,词语精简本身就是诗词创作的必要介入途径,其中形容词和动词出现频率较高。例如: 教师在进行《天净沙·秋思》课程讲解期间,可以和学生共同探究并筛选出“断肠”一词,发现诗人内心世界主要是透过此类基调加以无限延展。相对地,意向灵活掌控和内涵解读,更加是诗词鉴赏学习中的特殊交流模式。同样拿上述作品为例,当中陈述的“枯藤、 老树、昏鸦”等,基本上将文章一切意向特征陈列完整,对于后期诗歌中心解读也会产生独到的引导能效。

另一方面,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期间,由于作者抒情形象化调试需求影响,使得诗词内部经常衍生比喻、拟人、夸张、 对偶等综合表达模式,学生必须确保前期已经可以针对以上修饰手段产生科学认知和灵活沿用规则掌控结果。至此过后,才可以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就中考而言,比喻、拟人、 夸张是常考的修辞手法。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就在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准确判断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还要能结合诗句来谈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好处。

四、结语

上一篇:五四青年节100周年优秀作文,青春榜样开拓者我们的未来下一篇:嵊泗之游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