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微博营销的误区

2024-10-11

小心微博营销的误区(共10篇)

1.小心微博营销的误区 篇一

蔬果放冰箱并不能保鲜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研究人员发现,把蔬果存放在冰箱里不仅不能保鲜,还会加速蔬果维生素流失。“生吃蔬菜不会造成营养成分流失”也属于误区之一。道登说:“以胡萝卜为例,烹饪造成的细胞破坏释放出的胡萝卜素是生吃时的3倍。”

每天喝8杯水并无根据

不少人认为每天摄入8杯水有助美白和减肥,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这一说法没有根据。“每个人所需水分各有差异,口渴就是身体缺水的信号,”道登说,“如果尿液颜色为稻草色或更浅,说明你已摄入足够水分。”

“水果之王”蓝莓

抗氧化能力非最高

蓝莓因富含抗氧化物被誉为“超级食品”,但并不能因此认为蓝莓是“水果之王”。《每日邮报》12日援引营养学家安杰拉?道登的话报道:“蓝莓的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并非最高,科学家发现不少食品的抗氧化能力指数高于蓝莓,其中包括黑巧克力。”

2.小心微博营销的误区 篇二

2011年微博在中国快速崛起, 目前国内近半数网民在使用微博, 适用比例达到48.7%。据最新的数据统计,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易微博和搜狐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已经突破5亿, 每天日登陆数超过了4000万。由此可见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微博的出现受到广大网民用户的喜爱同时迎合了用户的需求。

微博营销可以定义为:博主通过更新微博内容来吸引其他用户关注, 并通过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时的信息传递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

微博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其本身具有传播速度快、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当微博的信息被有效进行转发传播时, 信息就会像病毒式呈几何倍数传递;网民用户可以随时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发布到微博上去分享, 同时也能最快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的及时信息;微博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反馈, 使信息发布者与接收者快速建立起沟通,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微博因具有众多特点, 一经推广就赢得了大量网民用户基础, 形成极具潜力的网络市场。故各类以微博为基础的营销活动层出不穷。微博营销不但赢得了许多知名大企业的投入, 更是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的加入。中小企业具有经营方式灵活;机构精简, 工作效率较高的特点, 通过开展微博营销可以有效回避自身的在实力上的劣势, 灵活应用。2011年、2012年微博营销发展如火如荼, 大量中小企业满怀信心, 蜂拥而至。

2 中小企业微博营销走入的误区

很多中小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微博营销中去, 但却未收到预期回报, 其原因形形色色, 最主要有以下几大误区:

2.1 观念误区

目前,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微博营销没有正确的认识, 甚至并没有将微博营销纳入到企业营销战略体系中, 缺乏统一规划: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微博营销还只是简单的认识, 没有形成科学的营销观, 仅仅把它当作众多竞争工具中的普通一种;有些中小企业虽已注册了微博账户, 但对微博营销模式知之甚少, 对其开展营销的方法技巧不了解, 没有进行统一筹划, 这样错误的观念误导并将导致微博营销的失败。

2.2 盲目跟从, 定位不明确

首先, 盲目跟从。当看到部分企业使用微博营销成功的案例时候, 很多中小企业企图效仿跟从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同样的预期效果。但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 由于微博营销尚在发展和完善中, 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在营销方面的驾驭能力天生欠缺, 甚至找代运营机构在开展微博营销的时候完全是在脱离自身和外在市场的情况下一味地效仿个别成功案例, 单方面的大量的发布信息而不考虑粉丝用户的需求, 使得出现了闭门造车的现象, 终将导致失败。其次, 定位不明确。很多中小企业把微博粉丝量作为衡量微博营销效果的标准, 误认为增加粉丝量就一定能引来预期的盈利效果而忽略了市场定位。即使企业微博粉丝量过万, 但由于吸引的用户细分不明确, 市场定位不明确, 最终仍导致互动效果很差, 可转载、评论的人很少, 企业的微博营销效果甚微。

2.3 忽视内容质量

很多中小企业把微博营销只是当作一种营销工具, 甚至是短期营利工具, 而不注重内容质量和建设。有的企业雇专人负责按时按点地大量发布广告以及转发广告信息, 并且为了拉动微博效果频繁地发布有奖转发微博活动, 但真正有质量的内容以及用户之间的沟通却少之又少。内容质量的缺失, 微博发布呈现单一化、简单化, 久而久之企业必将引起真正用户粉丝的反感, 导致失去真正的用户粉丝的信任并被取消关注。此类种种现象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微博营销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

3 中小企业走出微博营销误区的几点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

使用微博传递有用价值才有利于品牌推广真正的营销讲究精耕细作。中小企业需要正确的看待微博营销在经济回报方面的长期性和隐性, 传递有用价值给用户, 而不是抱着一夜暴富的观念进行微博营销。当今是知识信息的时代, 企业进行微博营销考虑的不是如何利用消费者的, 而是如何给消费者带来利益和有价值的东西。

3.2 明确定位

中小企业在进行微博营销时, 需要给自己明确的定位, 成为一个受众精准的互动平台, 不要把自己的微博定位成一个大众传媒的平台。同时企业拥有众多微博粉丝量是重要, 但有质量的粉丝数量更是尤为重要, 若企业完全以吸引大量粉丝为目的, 却忽视了粉丝是否目标消费群体这个重要问题, 就像大海捞针一样, 很难精准定位找到粉丝, 在做微博营销推广时同样不能达到效果。

3.3 重视微博内容质量

在内容建设方面做到:其一, 突出价值性和营销性, 为此中小企业要对市场进行定位, 明确客户群, 在内容策划上别出心裁, 注重细节, 挖掘网民客户关注的有价值的内容且能有效地融合企业相关的产品、促销信息, 与目标客户群真诚相待;其二, 内容要注重客观真实, 譬如对产品进行宣传时应做到不夸张宣传, 既对优点进行宣传同时也应对不足之处进行善意提醒, 与网民用户群坦诚相待,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拉近双方间距离, 同时也能以公正赢得网民用户的信任, 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真诚度;最后, 内容要注重新颖、简洁, 微博内容的选取应精益求精, 尽量把有价值或原创内容进行发布, 切忌赤裸裸的广告性语言而引起网民用户的反感和不信任。

3.4 强化互动性

中小企业若要做好微博营销, 做好内容建设和强化互动是关键。可见强调互动沟通,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微博营销功效。目前中小企业微博互动的主要方式是“活动+奖品+关注+评论+转发”为主的互动模式:通过定期举办微博活动、设计创意微博话题, 设计有奖互动环节, 引起网民用户的关注和兴趣, 吸引粉丝的加入和参与, 进行有效的互动, 拉近企业与网民用户特别是目标用户群的距离, 有利于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同时增强目标客户群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进而树立企业亲民的形象。

3.5 注重微博营销与其他网络营销手段

传统营销手段的有效结合首先, 中小企业微博营销要达到预期商业效果, 需要注重与其它网络营销手段的结合,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注重微博营销和传统营销手段的结合, 注重线上线下活动的策划。结合微博发起线下活动是微博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小企业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 具有其特殊性。中小企业应该把握时机实施网络营销, 以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效益。而微博对中小企业在网络上的推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小企业需抱着精耕细作的心态, 理性地运营微博营销, 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向网民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重视与客户的每个互动机会, 构建起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

摘要:现今互联网时代新型的网络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微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新型网络营销手段。微博的出现与蓬勃发展改变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模式, 甚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微博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营销模式和契机。故中小企业如何做好微博营销至关重要。

关键词:微博营销,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李坤鹏.论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手段的实施[J].开封大学学报, 2010 (01) .

[2]李莹.对于企业微博营销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价值工程, 2012 (31) .

3.微博控:小心微博上瘾 篇三

两年时间,发了162万条微博,这是一位名为KaNgKaN的网友的腾讯微博记录。据其他网友计算,从2010年4月腾讯微博上线算起,他平均每分钟发1.5条微博。

在网上,极度喜爱微博的人被称为微博控。如此看来,KaNgKaN可算是第一微博控。虽然很多人怀疑他的真实身份与发微博的动机,但在更多人看来,他只是极度痴迷于发微博,有点微博上瘾了。

人人都想被关注

尽管KaNgKaN的例子比较特殊,但是他却体现了微博控的共同特征:希望被关注。过去,他曾经因为发微博太快,被网友认为刷屏而取消了关注。从今年开始,他已经不再刷屏了。有网友猜测此举是为了防止损失粉丝,他自己也抱怨,“今年已经损失大约7000粉丝,不刷屏也加一掉十。”可见,他是渴望被关注的。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奇怪。知名心理专栏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表示,人人都希望被关注。不同的是,有的人被关注的心理需求早已得到满足,他们就不需要其他途径如微博来满足了。一般说来,这些人在幼年,尤其是半岁前,得到了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与母亲有良好的互动,成年后他们就比较有安全感和自我感。

而我国的家庭教育,往往对与婴儿的沟通比较忽视,这就使一些人成年后依然极度渴望被关注,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展示自己。微博正是一个合适的平台。

微博与QQ、MSN不同,后者的聊天记录关上页面就消失了,而且即使是群聊,面对对象依然有限。而微博上自己的言论会永久保留下来,而且任何人都可能看到自己的发言,带来很多受关注的机会。

同博客相比,微博140字的限制,使得微博上的内容更像聊天,可以把自己事无巨细地“秀”出来。此外,与博客主体(博主)与客体(跟帖者)主客分明不同,微博的互动性很强,会使人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在受关注。

武志红以郭美美微博炫富为例,其实她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有了爱马仕和玛莎拉蒂这些奢侈品。否则“我得不到网友的关注,我多寂寞啊,我心中那个缺乏价值感的空洞如何填补?”这正是哲学上说的,“我得看到你存在,且你关注着我,这时我的存在才是有价值的”。

“我要有影响力”

仅仅获得关注还不够,微博控们还追求影响力。武志红认为,这些人往往比较自恋。他们希望自己有影响力,而自身价值就体现在微博影响力有多大,也就是微博粉丝有多少、有多少人收听。

对微博控来说,微博上的勋章、经验值也很有吸引力。在两年时间里,KaNgKaN就通过完成微博任务,获得了76枚微博勋章,并且他在腾讯微博的经验值也是全国排名第一。这也可视为微博影响力。

武志红表示,在虚拟空间的成就也能带来满足感。与一个人面对面给几百个听众讲课相比,微博互动带来的满足感可能更真实。因为你能够看到他人是如何回应你的,转发微博时是如何评价你的。这种感受在现实中,或者网络博客等交流形式中都是难以做到的。

在微博中不乏“一夜成名”的例子:一不小心发个照片,就可能成为‘微名人’;一不注意提个问,话题就可能成为讨论的焦点;一不留神说句话,回帖就可能成为某某名人微博的沙发,与明星“亲密接触”。

为了在微博界具有影响力,得到更多粉丝、更多转发,可以像KaNgKaN一样海量发微博,但是更常用的方法,就是有人发布离奇、怪诞甚至耸人听闻的言论。

一方面,这种行为诱导了网络谣言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种奇异的微博现象:从一开始“我有一个想法,所以发一条微博”,变成“我要发一条微博,所以需要有个想法”。这种行为固然可能得到现实中难以获得的影响力,但也与微博促进交流的初衷相悖。

交际障碍也会导致微博上瘾

一个人希望自己被关注、希望自己有影响力,确实比较容易成为微博控。但是微博控这个带有玩笑色彩的中性词语,要演变为微博上瘾,有一个鉴定标准,就是看微博是否影响了自身的正常生活。

2008年,我国出台了《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参与此项标准制定的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陶然介绍,网络成瘾包括网络游戏瘾、网络色情瘾、网络信息瘾、网络交易瘾与网络关系瘾。而微博上瘾就属于最后一种。

陶然告诉记者,不少有网络关系瘾的人现实中往往不善交际、比较内向、孤僻。他们为了缓解现实人际交往的不满,通过写微博等形式来缓解抑郁情绪,获得快乐感。此外,这些人现实感往往比较差,不能适应环境与自身扮演的角色。

他坦言,现实中有正常人际关系的人是不会微博上瘾的,他们可以通过朋友聚会、喝酒等形式缓解压力。以KaNgKaN的例子来说,如果他不是有其他原因,比如网上有人怀疑他是用机器发微博或者是腾讯员工,那么现实中他一定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所以通过微博来弥补正常渠道未满足的交往需求。

当然,在微博控中,这样极端的例子不多。较为常见的情况是:几个朋友聚会,却各发各的微博,偶尔才面对面交流一下。或者偶然登录不上微博,就感到无所事事。

陶然认为,这些现象还不到微博上瘾的程度,不能断定存在现实中交流障碍,但是或多或少有面对面交流不畅的问题。对于这些轻度微博控,还是应该寻找其他健康的交际方式,走进现实、走进人群。

TIPS

微博上瘾可能使大脑病变

微博出现的时间还很短,目前对于微博成瘾的标准并没有国际性认定。我们只能根据《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推导出微博成瘾的大致标准: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上微博时间过长、频率过大,放弃其他社交活动等。

至于普通微博控与微博成瘾者的关系,就像亚健康与生病一样,虽然也对健康有影响,但还不到病变的程度。微博控也存在着上微博时间过长,占据大部分业余时间等问题,但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不像成瘾者那么严重。

一旦到了上瘾的程度,和酒瘾、毒瘾等上瘾行为类比,微博上瘾也很可能使大脑发生器质性病变。治疗起来要将心理干预、行为控制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其实,无论微博成瘾还是微博控,找到自己之所以沉迷微博的内因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有的人上微博关注于展示自己,而有的人关注于互动。找出不同的动机,才是摆脱微博过分吸引的根本方法。

不过,想要戒掉“微博瘾”或者使自己不再“控”微博,最主要的还是自身意识到过分上微博是个问题,否则,任何治疗方法都是无用的。

华夏心理网资深心理咨询师 荀焱

4.预防野蘑菇中毒,小心四大误区 篇四

误区1高温煮沸可去毒

不少人认为,通过高温煮沸能将野蘑菇中的毒素破坏,只要煮得时间长一些就没事了。其实不然。毒蘑菇中所含的毒素毒性稳定,耐高温,耐干燥,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其毒性成分。

误区2加放大蒜可解毒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流传着大蒜解百毒的说法,所以,很多人习惯在煮食野蘑菇时放大蒜来解毒。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大蒜中的主要成分是蒜氨酸及蒜辣素等。实验证明,这些成分虽然对某些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毒蘑菇中的毒素并无任何分解作用。

误区3银针可验毒

长期以来,民间有用银针来验毒的习俗。其实,这种方法很不可靠。因为银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遇强酸、强碱、盐、氧化物等一般都不发生反应,仍保持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很难变黑;只有放久了,银器的表面才会慢慢变暗发黑。这是由于空气中存在微量的硫化氢等气体,银遇到这些气体就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银或氧化银。但银针对一般食物中所含的微量硫化物、砷化物是无法检出的。如果毒物不含硫及砷,比如毒蘑菇、亚硝酸盐、农药、毒鼠药、氰化物等,银针与它们接触时就不会发生反应。有毒蘑菇的毒性物质主要是生物碱类,它与银针根本不起化学反应,即使浓度再高也无法验出。

误区4轻信不科学的识别方法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例如,有些人以为只有颜色鲜艳、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事实上,色彩不艳、外观并不好看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蘑菇毒性极强。还有人以为不生蛆的蘑菇有毒。实际上,着名毒菌――豹斑毒伞常生蛆。可见,人们用肉眼是很难区分野蘑菇是否有毒的,只有用专业的方法才能识别。

5.美国留学签证这些误区要小心 篇五

误区一、奖学金和名校是签证的决定因素

是否读名校,有无奖学金和奖学金多少是获得签证的决定因素,有的学生认为名校的录取和高额奖学金是顺利获得美国签证的保障。

其实学校的排名可能会让签证官有个直观的印象,但是绝对不影响是否发放签证的决定。至于奖学金,更不是签证的必要条件。即使没有奖学金支持,只要能提供充足的留学资金和合理收入来源,获得美国签证一般是没问题的。

误区二、签证官很看重学生背景

这种观点往往存在于毕业院校不是特别理想,或者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学生身上。他们既有强烈的愿望去美国读书,又担心是否被签证官充分认可。他们误认为名校毕业,有非常高的托福,gre、gmat成绩,甚至长时间的工作经验才是签证官给他们打分的标准。

其实这些因素是大学录取时的参考标准,而不是签证官最关心的。不具备这些条件,但是把自己的学习计划设计得非常清晰,照样可以拿到美国签证。

误区三、被拒签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再次通过的希望不大

有不少学生是在第一次准备不够充分,被使馆拒签后来寻求帮助的,他们大多数已经处在非常沮丧,担心的状态。

拒签并不可怕,只要静下心来分析拒签的理由,对症下药,补充相关材料或应答内容,就能获得美国签证。美国签证的回避原则会确保第二次签证会被另外一个官员审理申请,而他更关心的是你这次申请的变化。

误区四、签证对存款期限要求特别严格

有的家长套用其他国家的签证要求,认为美国留学对资金的存期是非常重视的。

美国签证对于学生保证金的存期没有明确的要求。资金存期长固然方便签证官相信资金的来源合法,但是只要解释得通,说服力一样很强。尤其是目前大量金融理财产品势头强劲,很少有家长会把大额资金长期存在银行,有的家长在孩子签证前一个月或者更短时间才备好存款,签证官同样给了孩子美国的签证。

误区五、能否获签完全取决于运气

由于美国采取面签的形式,自然会给人一种主观因素比较大的感觉,从而导致申请人把成败归结于运气。

客观地讲,这方面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其他国家审核材料的过程中,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客观,所有的签证官都十分专业、敏感并对签证政策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对同学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不存在侥幸心理,应该通过提供全面细致的材料和适当的模拟练习,对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把握机会,顺利获得签证。

1.美国留学的误区盘点

2.美国留学签证所需清单

3.美国留学签证政策

4.关于美国私立高中的误区

5.美国MBA专业留学常见申请误区

6.美国留学申请的误区

7.申请美国留学签证

8.美国留学签证最高延长到5年

9.美国留学四大误区深度解读

6.小心微博营销的误区 篇六

2013年10月18日13:52大众网-生活日报我有话说(22人参与)

恍然间,曾经在人们心中还是孩子的“80后”也开始为人父母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幼儿教育想法和做法过度自信的群体,在育儿过程中,往往喜欢根据自身成长经历总结相反的教育方式,甚至下意识照搬父母教育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宝贝。专家说,80后父母在家教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将会左右到孩子未来的发展。

下面总结了几个80后家长[微博]教育子女中的误区,让我们看看这些错误您有没有。“一重门”:爱孩子就给他最优越的生活

80后父母有话说:优越的生活条件让我们有条件为宝贝创造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经常能听到家长之间沟通如何为孩子选购精加工营养品,经常看到孩子手中几百元的玩具,甚至看到休息日家长带着未满6岁的孩童穿梭于各类学习班,而忽视孩子在成长中的生理需要及生活体验的过程。

“看似家长的投入却并非适合宝贝的成长。”幼教专家认为:孩子更需要的是生活中从父母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生活中学会生存,在模仿、交往中学会学习。“不应将学习视为结果的展示,更应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促进。家长需要从孩子自身需求出发、从宝贝年龄特点出发,让宝贝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最根本生活学习过程的快乐体验。”

“二重门”:把孩子当小大人对待

80后父母有话说:我希望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在孩子身上实现。

初为人父母的80后家长对自己宝贝有着较高的期望,甚至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培养,为此在孩子出生后就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的兴趣培养项目、用成人定势思维来规范宝贝的行为。

“当宝贝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时,家长不断地将自己的意识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使得孩子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儿,为此家长还沾沾自喜。”专家提醒家长,随着宝贝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点,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活动,忽视宝贝自身的需求从而让孩子们产生逆反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教育’二字是双边活动,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子女,孩子们的行为也是教育父母的过程,年轻的父母应在家庭教育中视子女为伙伴,放低自己的年龄试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宝贝共同思考、游戏,摆正家庭教育的天平。”“三重门”:教育孩子啥事都讲民主

80后父母有话说:我们崇尚自由、民主,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凡

事也要民主。

有的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每个要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同就是先进的、民主的。如在孩子做对任何事情时,家长的赞赏语言都会是“宝宝真聪明”,不忍心拒绝孩子哪怕不合理的要求,不去表达自己对孩子无理要求的不快,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养环境。

7.微博有雷 小心慎入 篇七

微博之所以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闹景象,使用方便、信息快速、交流直接都是不可忽视的优势。但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微博也因为其发展迅速、参与门槛低、发布手段多样等特点,给我们的生活还来了种种纠结。眼观微博之争风起云涌、风光无限,MI提醒,微博有雷,小心慎入。

信息让人苦恼

内容无聊

微博信息发布手段多样、篇幅短小,内容极易泛滥。在每日更新的大量博文中,95%以上都毫无价值可言,或者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琐碎,或者打睛骂俏的自我闹春,或者是泼妇骂街式的人身攻击……北京大学新闻学院从事新媒体研究的胡泳老师就曾表示:“微博的体裁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但也加大了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增大了人们寻找有用信息的难度。”所以,要想更快找到有用的信息,还是搜索引擎比较实在。

明星炒作

关注明星微博,本来是想了解名人最真实的生活。事实果真如此?说实话,至少MI没有在明星微博见到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对网站来说,拉明星入阵,无非是为自己聚拢人气;对明星来说,微博就就是免费宣传,何乐而不为呢。像杨幂和冯绍峰在微博上的言语传情,不仅使电视剧《宫》大获成功,也让两人顺利跻身国内一线明星行列。而“8万姐”微博曝出陪睡内幕不都是为了名利,不都是炒作嘛。

广告泛滥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广告。微博这么多人,广告商和厂商自然不会放过,新浪微博就在上线一周年时植入了必胜客的广告。虽然我们都明白广告赚钱是新浪开微博的最终目的,但我们还不那么顺心。《奋斗》编剧石康在2011年4月自曝包括自己在内,很多名人微博都是付费微博,并称“某女星微博一天能赚1万美金”,暗指姚晨。吓得姚晨连连否认。人家玩微博赚钱了,而我们广大博友却有种“花季少女被骗失身”的无力感,有没有?

安全问题突出

当心微博骗局

虚假诈骗短信尚还没有得到根除,与时俱进的骗子们又盯上了微博这个网络时代最流行的渠道,不知道大家对微博是否保有戒心。微博中少不了大量的虚假信息,其中除了谣言和一些不知所谓的新闻外,也有一些是赤裸裸的诈骗信息。面对大量微博用户反应收到中奖信息的情况,360安全中心证实其中都是一些虚假的钓鱼网站,360安全专家石晓虹博士还作出过提醒:“微博等社交网络一直是欺诈网页信息重点攻击的目标。”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加小心。

暗箭难防

微博有人关注是好事,说明你的人格魅力无限。不过,你的微博信息是完全暴露在外人面前的,甚至是未注册的游客都能进行浏览。于是悲剧来了,你就像只被关在笼里任人欣赏的动物,你的仇人、情敌、商业对手可以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你看得清二楚。自己在明,敌人在暗,这可是大大地不利啊。

认证带来骚扰

微博对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名气的人启动了实名认证,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其真伪,避免一些麻烦。需要通过认证,需要提供实名信息,且不能再更改ID。更要命的是,我们还会收到更多不可避免的骚扰信息。稍微说错一句话,就可能惹来众人的口诛笔伐,到时候不仅惹不起,连躲都躲不起了。微博女王姚晨就曾表示想要关闭微博:“围脖女王这顶大帽子刚给我扣上的时候,确实沉得让人难以适应。”

思想出现偏差

思维受限

微博140字的限制可以让我们的言语传送很便捷,但140字究竟能让我们养成怎样的思考习惯呢?随便进入几个微博看看,有多少人的微博不会断章取义,不会流于肤浅,不会辞不达意,不知所云呢?其原因与文字水平无关,而只源于微博将人们的思维和表述方式束缚在了140字以内,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思维。长此以往,会让人习惯于躲避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看待事情避重就轻地泛泛而谈。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贪慕虚荣

同学聚会,同事聊天时,你的微博有多少粉丝,有没有加“v”可都是倍儿有面子的事。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以出卖粉丝为业的商家就出现了,“僵尸粉”1元25个,“活粉”1角1个,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淘宝上的商家多如牛毛,只要你肯花钱,即刻就能让你享受到和大明星一样的众星捧月。你想要加“V”,成为名望一族同样不是难事,只要你肯出钱,这个复杂的身份认证过程可是会比天马流星拳还快。童鞋,你有没有想过,你上制尊到底干什么来了?

生活被打乱

在CBD外企工作的白领王瑶是最早一批玩微博的人,大半年下来,她发现自己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微博占用了,朋友们跟她联系已经不再使用电话和短信,而是微博。“微博能够让人们很容易就获得自我肯定,满足人们成为焦点、被关注的虚荣心。当你的一个思维成为社会事件,你就会开始欣赏自己、崇拜自己。”新浪微博创始人任向晖曾这么描述过微博的含义,但这并不适合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所以,玩微博需要节制一点,当你发现老板愤怒的眼神和老婆哀怨的表情时,恐怕就不是140字的微博能够救你的了。

8.防晒,小心步入误区 篇八

误区之一:有把LIV防紫外线伞就行了

外出时很多女性会使用UV伞,并且她们还认为,使用UV伞时就无需使用防晒霜了,其实不然,UV伞只能阻挡70%左右的紫外线,却无法隔滤反射在水面、地面上的紫外线。因此,打UV伞是必要的,但涂防晒霜也必不可少。

误区之二:防晒霜只用于脸上

很多人涂防晒霜只涂在脸上,其他的地方涂不涂无所谓,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胸部、肩部的皮肤都很薄,因而也非常脆弱,更应得到防晒保护。尤其,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唇部。由于唇部皮肤无黑色素和皮脂腺,缺乏自我保护,所以,日晒后嘴唇极易出现干燥和干裂。针对唇部,最好的办法是买一管富含防晒因子的唇彩、唇膏,出门前认真涂一涂。如果手中正好没有这种唇彩、唇膏,也可以在唇部涂点防晒霜,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误区之三:防晒品SPF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

防晒品的SPF值并非越高越好,因为SPF15的护肤品可以阻挡93.3%的紫外线,而SPF30的护肤品也仅可阻挡96.6%的紫外线,但是,SPF值越高其含油成分也越多,容易阻塞毛孔,感觉油腻,易引起皮肤炎症、过敏。

误区之四:

低系数防晒品多涂几次就相当于高系数防晒品

有些朋友购买系数较低的防晒品,以涂抹两次的方法,增加防晒倍数,如涂抹两次SPF15希望变成SPF30,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SPF值是不可以简单叠加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涂抹两次确实能起到更高的防晒作用。

误区之五:使用防水防汗型防晒品

汗腺发达,夏天稍稍一动就出汗,所以许多人基本上都是选用防水防汗型防晒品。可是抗水抗汗型防晒品一般油性较大,涂上后易导致皮肤呼吸不畅,所以并不适于日常防晒。平时防晒建议使用普通防晒型,并坚持反复涂,保证皮肤得到最佳保护。如果是去游泳,自当选用防水防汗型高SPF值的防晒品才能真正起到防晒作用。

误区之六:用防晒品就无需用隔离霜

隔离霜与防晒霜最大的区别在于,隔离霜除了具有防晒功能以外,由于成分中还会添加抗氧化成分、美白成分或维他命成分,所以还可以隔离脏空气、脏东西,以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伤害。如果你是个白领,平時上班与阳光无缘,出门时,就只需选用隔离霜就足以让皮肤安全了。

误区之七:上妆前使用防晒品

因为要防晒,又要化彩妆,很多人是清洁完皮肤就涂上防晒霜,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化彩妆时,涂防晒霜是必要的,但正确的化妆程序是清洁皮肤、涂护肤霜,涂防晒霜,再涂粉底液……切记防晒霜不能在上妆后使用。

误区之八:按自己的喜好选防晒品

现在市面上的防晒产品越来越多,而且赋予了很多不同的名称,但这些名称并不是乱起的,如防晒液、防晒霜、防晒棒,防晒凝胶等。到底选用什么样的防晒产品也并非按喜好,而是根据肤质特点来定。通常情况下,防晒液适合干性肤质,防晒霜适合混合性或油性,防晒凝胶适合油性肤质,而防晒棒则更适合有美白要求的混合性肌肤。其中,防晒凝胶因为抗水性差,油溶性防晒性不易加入,所以防晒效果不够明显。

误区之九:涂上防晒品就不怕晒了

这个误区是很多女性朋友都易犯的错误,殊不知这是对防晒这种特殊化妆品的误解。再好的防晒化妆品,它的防晒效果只能维持2~3小时,3小时以后,防晒品就变得毫无用处了。所以,涂防晒品时,不要以为随便涂一遍就可以了,应该根据场所及紫外线的强弱而认真地反复涂擦。身体沽了水,擦过汗,都要重新涂一遍。爱美的女士们,千万要记住,别把防晒品变成了润肤膏噢。

误区之十:阴天或树阴凉下无需使用防晒

尽管阴天与树阴凉下你感受不到强烈的日光,可是,这时如果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的话,你一样会被晒黑哦,所以阴天和当你在树阴凉之下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防晒哦,千万别让紫外线侵袭你。

9.小心,“误区”导致糖尿病 篇九

新华的爸爸在接过儿子的体检单时一脸茫然:糖尿病!他根本无法想象自己今年刚满18岁的儿子为何会患上这种只存在于中老年的疾病。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日前公布的一项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达9.7%,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年轻“糖友”越来越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过多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加上运动的减少,使得糖尿病人越来越多。”中南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徐焱成说,特别是青年人由于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长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促使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大量分泌出“应激激素”,加上应酬多,就容易使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目前35岁以下的年轻“糖友”已占患者总人数的2成。

此外,以车代步运动少,忙于工作日夜颠倒,这都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另一方面,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无知,热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减少而导致肥胖,心理应激激素增多等,这些都容易导致糖尿病。

当然,受到关注的不仅仅是年轻人,有一部分高危人群仍然要自我注意。其中包括40岁以上、有家族史、肥胖、血糖增高、巨大儿分娩史、低体重儿、代谢綜合征等都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导致糖尿病的“外因”

除此之外,就连室内的温度、早上清醒的时间、餐具及装食品的容器也与糖尿病有关。

“过去认为,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因。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发展、环境污染及生活习惯的变化,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越来越多,从而促使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2011A D A班延奖(糖尿病业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波士顿大学Barbara.E .C orkey博士的研究指出,除了饮食与运动和糖尿病的高发有关系,如果家中总是开空调使环境处于恒温状态、早上清醒的时间没有规律、餐具及装食品的容器总是用塑料制品,都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糖尿病。

众所周知,如今深加工、细加工的人工食品越来越多,还有用人工饲料和添加剂喂养的肉牛、肉羊、催生的蔬菜水果等,其营养成分与人体并不相配,食品中的甜味剂也可刺激基础胰岛素分泌,这些都会引起人体代谢的紊乱。即便是装食品的塑料容器、塑料包装也可能由于释放某种物质(如多溴联苯醚)而引起代谢紊乱。

糖尿病治疗误区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业内经常使用“五驾马车”的说法作比喻:马车比作“糖尿病的治疗”,治疗的五个方面比作五匹马:饮食控制或糖尿病饮食、体育锻炼、自我监测、合理用药和健康教育,五匹马要同时前进就需要一个赶马人,比作“糖尿病教育”。

“但‘五驾马车’并不能使糖尿病病人健康长寿。”北京朝阳医院糖尿病主治医师李经说,其中“饮食控制”会给人们一种误解:没得糖尿病可以不控制饮食,得了糖尿病就得控制饮食。

而所谓“糖尿病饮食”是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活动量来计算出一天消耗多少热量,从而补充多少能量,做到收支平衡,饮食是按照碳水化合物释放的能量占50%~60%,蛋白质占12%~20%、脂肪占12%~20%的比例计算出各种食物应当吃多少,但这里并没有“糖尿病”的因素,因此叫“糖尿病饮食”是毫无道理的。应当称其为“科学饮食”。

此外,“体育锻炼”又会把病人引入误区:“只要锻炼就能健康”,锻炼要讲科学性,否则会伤害身体,适得其反,所以叫“科学运动”。比如:糖尿病患者最好的锻炼时间是晚餐后30分种,早上锻炼不合适,空气比较污浊,而且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容易造成急性症状。一般来说,不主张空腹锻炼,主张饭后锻炼。晚饭后空气质量最好,氧气最多。早上锻炼容易造成急性情况。运动时要出点汗,但不能大汗淋漓,并且缺氧或倒立性的锻炼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五驾马车”的第三驾马车是“自我监测”,它要强调的是应该“自我”,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不要靠别人。

用药强调的是“合理”,不合理的用药,血糖不但不能控制,还会引起很多不良后果,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是一个高龄糖尿病患者就一定要打胰岛素,同时还要配合口服药物。胰岛素是各种药里面副作用比较小的,但是个人体内本身就有胰岛素,如果打多了就会出现低血糖,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太低不好,容易有急性并发症。但是对于胖人来说,打胰岛素会增加体重,那就要减少胰岛素的摄入。

10.治疗抑郁症,小心用药误区 篇十

误用一:用抗抑郁药治疗其他精神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将其他的精神和行为问题误认为是抑郁症,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将抗抑郁药用于没有抑郁症状的阿茨海默病(老年前期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单用抗抑郁药治疗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结果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

其实,抑郁症的表现症状非常复杂多样,有许多不同类型,程度有轻有重,易与其他精神和行为问题混淆,在缺乏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发生漏诊、误诊不足为奇。有调查显示,内科医生仅能识别约20%的抑郁症。普通医院的医务人员识别抑郁症的能力更是十分有限,更不要说不懂医的普通老百姓了。因此。当患者出现其他的精神和行为问题时,最好请精神或医学心理专科的医生诊治,千万不要道听途说,把并非抑郁症的情况误认为抑郁症,擅自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

误用二:只要是抑郁症,一概使用药物治疗

抑郁症状可能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共同表现,有些适合药物治疗,有些需要心理治疗,还有些需要联合使用药物和心理治疗。抗抑郁药不可能治好所有的抑郁症。

美国精神学会曾表示,迄今所有的抗抑鄣药疗效大体相似,当一种抗抑郁药无效时,虽然可通过加用另一种增效药或换用一种药获得疗效,但仍有20%~30%疗效不佳。

临床证实,有些抑郁症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压力有关,有的患者有认知歪曲,有的患者对“压力”有不健康的应对方式,有的患者存在人际关系障碍,这些患者都需要认知行为治疗或人际关系治疗。临床调查发现,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中,有的存在认知歪曲,通过认知治疗帮助其识别、解决认知歪曲后病情迅速缓解。也曾有患者在大剂量抗抑郁药治疗下依然整天卧床不起、精神萎靡,经医生深入探查发现,患者对工作“压力”有回避行为。当医生向患者说明回避的危害,鼓励他们增加活动、勇敢面对问题后,疗效迅速上升。可见,抑郁症的治疗既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心理治疗,细致全面评估之后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令人极端痛苦的疾病,医患应共同协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治疗问题。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有的患者认为抑郁症只能使用心理治疗,完全否认抗抑郁药的治疗作用,这种将心身割裂的看法同样是不客观的,也不符合临床事实。

上一篇:10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1000字下一篇:全科医学概论重点——历年考试经典资料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