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共9篇)
1.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篇一
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管理,全面提高公司员工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管理。
3、职责
3.1 事故应急指挥部对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负总责。
3.2 安全科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
3.3 相关单位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 定期对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修订。
4.2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4.3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相关知识学习。
4.4 应急设施、器材所在单位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使用。
4.5 职能部门定期对应急设施、器材进行监督检查。
4.6 应急事件管理
(1)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应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组织协调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进行应急救援;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
部署和协调现场治安秩序和公司员工思想稳定工作;按规定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社会救援。
(2)当发生各类事故时,依事故严重程度,分别启动车间事故应急预案和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展开应急处置。
(3)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和各车间负责人应按各级预案的规定,在第一时间内组织事故救援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应集结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听从总指挥的安排和指令。
(4)发生事故后,发现人员要首先向单位领导报告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警,严禁单独盲目施救,施救人员应保证在3人以上。如事故形势严重,须等专业救援队伍实施救援。
(5)事故发生后,各应急救援专业队负责人应按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立即集结本队人员,携带应急救援装置,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
(6)事故发生后,公司各重要岗位的人员,应采取正确紧急措施,确保各装置安全,避免其它事故发生或事故扩大。
(7)参加事故应急救援人员,不可盲目施救,应首先分析事故形势,明确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程度,按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后果考虑,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全面防护措施后,再展开救援。
(8)施救人员在实施事故处置和救援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事故或可能危及施救人员生命安全时,要及时采取措施,紧急避险,撤离危险区域,防止更大的伤亡。
4.7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
具体的应急处置和恢复措施按各专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5、附则
本制度由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2.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篇二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规模逐步扩展,大型高技术的生产装置也慢慢增加。但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常发生特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从业人员素质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等所造成的。据相关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平均发生的生产事故就有80万起,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平均每年13万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的建立、编制已成为了国内外组织开展的减灾工作,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施安全生产,改善当前不利形势。据相关研究表明,与无应急系统相比,实施有效的事故应急系统能将损失降低到6%。
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2.1 加强培训,提升各级预案编制水平
首先,建立起具有高素质的安全生产队伍。加强高安监队伍的各项素质,提升专业技能,做到业务精通,从而才能更好的为应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指导和服务。加强行业监管人员在应急预案管理中的综合能力,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制,企业管理人员在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应急预案在编制、评审、报备、演练等方面的管理熟知,这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其次,对管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编制方面的专业培训。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内容需做到全面覆盖,既要包含企业的管理人员,还要包含各行业管理人员。这有利于应急预案编制与实际更符合,也更容易被各行业所接受,从而让预案得以有效实施。
2.2 完善专家库,保障预案评审有序化
目前我国各地的在应急预案评审上的专家库并不全面,导致很难开展评审工作,针对这一问题,各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需从各地实际出发,建立起完善的专家库。所建立的评审专家库不仅需要达到行业重点的凸显,还需要做到全面性,因此需要行业领域和综合预案两类评审专家。各地可根据单位、企业规模来确定评审专家人数,并制定出相应的比例数。此外对评审专家也需要加强业务培训,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并对评审专家加强管理,做好管理跟踪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此来确保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2.3 提高监管力度,全面开展预案报备工作
监管不力将直接影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报备工作,导致报备率底。监管工作想要做好,就必须对当地企业的各项实际情况有所掌握,要明确企业的规模大小、数量多少、工作性质等基本情况。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建立起全面的企业信息数据库,从而为监管提供信息依据。此外,各部门需加强监管的力度,无论是从法律、行政上还是从经济上,都必须落实应急预案报备工作。加强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经营企业,应急预案报备工作没有落实的企业,应当不发生产许可证。大中型企业需对其进行限定期限,督促他们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作。若主管部门没有做好监管工作需予以通报,做好定期监督,并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对发生安全事故且没有采取应急预案报备工作或没有引起重视的单位,要追究企业相关责任人和监管单位的责任。
2.4 加强责任感,全面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加强机关队伍的工作责任感和思想作风建设。监管部门需从战略、全局上意识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重要性,落实好监管部门的相关工作,抓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加强机关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意识,创建新的预案评审方式。可建立起专门用于预案报备工作的网站,在网上进行报备申请,采用专家在线评审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审的速度,提高了各单位的预案备案率。
2.5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预案工作的顺利实施
各相关企业和部门需加大对应急预案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保障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充足,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应急预案培训和教育,保障应急预案能得到有效实施。因此,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需对财政预算进行落实,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企业也应当加强自身应急处理能力,建立救援力量和应急组织体系,配备相应的救援物资和设备,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钟开斌,张佳.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J].甘肃社会科学,2006,(3):240-243.
[2]刘功智,耿凤,邓云峰.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5):59-60.
3.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篇三
一、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是建基于国家食品安全应急制度有关规定之上并结合河南省实际,关于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一定范围内社会各种组织、群体和个人,围绕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等食品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行为规范的总和。“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在食品安全应急制度建设上已取得一定成绩。2009年7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河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豫政办[2009]122号)。《河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阐述了编制该预案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事故分级,规定了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及其职责,规定了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举报、报告、通报与发布制度,食品安全事故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与保障措施制度的具体内容。河南省有关部门与18个省辖市均出台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或措施。如,根据事件发生的轻重缓急和事故中出现中毒、死亡的人数确定为一、二、三级应急处理状态。可以说,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的框架初步形成。
但是,应当看到,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其表现如下:一是运行机制协调性不高。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别由农业、卫生、工商、质监等多个政府部门承担,食品安全应急管理资源分散,部门、地方、条块之间应急处置衔接不够协调:协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时,人员、信息、资源等难以快速集成和联动。二是食品安全应急预警体系和工作平台建设薄弱。覆盖整个食品链的、统一的监测预警体系是高效的食品安全应急制度的基础与组成部分,河南省还未形成这样的预警体系。河南省有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过于行政化、监测能力不足、监测系统反应不灵敏等问题,致使现有的监测预警体系流于形式,某些预警指标存在空白。三是缺乏先进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快速检测设备,紧急物资调配能力不高。保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质的生产、供应、征收、征用、调拨和配送机制不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物资储备制度尚未建立,已有的物资储备存储设施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储备方式单一,物资数量偏少,更新、轮换、补偿政策不健全,品种难以动态调整:应急物资、人员紧急运输工具等应急求援所需资源匮乏,综合协调机制亟待完善。四是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问题食品的紧急封存、召回和信息及时发布等规定得还不具体。五是食品安全应急的技术基础薄弱、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不少地方的食品安全信息指挥系统平台建设尚未启动,互联互通困难,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获取能力较差,应急指挥平台、信息管理、资源管理、装备配置、信息公布和评估反馈等支撑技术系统亟待完善。六是社会公众的参与性不强。河南省不少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专业救护和群众自救相结合的救护援助体系建设滞后,群众的食品安全危机意识不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自救、互救能力较差。
二、完善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的对策与措施
建立健全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应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一)正确把握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建设的方向、原则与目标
第一,正确把握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的基本方向是:依靠科学技术,突出解决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运行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正确把握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建设的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二是资源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原则。要合理布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资源,加强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实现各地和各部门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重点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建设,优先解决制约应急响应时效的突出问题,提高第一时间快速响应的能力。三是先进适用、标准规范原则。要采用国内外成熟技术,兼顾先进性和适用性,确保应急体系的高效、可靠运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实现应急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规范化。四是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原则。要按事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设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建设项目,分级分步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项目建设。五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与政府监管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第三,正确把握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的建设目标。基本目标:通过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使各级政府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上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满足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的需要。具体目标:一是确保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二是建立本地域全覆盖的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网络。三
是保障食品安全事故直报制度、应急处置和应急响应的全面落实。四是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的信息发布、问题食品的紧急处置、风险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能力。
(二)完善河南省食品安全应急制度的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一是应当根據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各级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的应急处理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为此,要设置处理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安全应急运作机构,并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二是建设反应快捷、运转高效、信息准确的应急管理信息和指挥平台。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中省一级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由于上接国家、下连地市,是连接食品安全应急体系的宏观与微观、决策与执行的枢纽,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河南省(省级)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和指挥平台至少应包括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两个子系统。该平台以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为依托,在食品安全信息综合监测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食品安全形势,及时对食品安全进行预警,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应急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第二,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职责。可出台河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办法,对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职责明确做出以下规定:一是规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二是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职责。规定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制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规定大型社会活动等的主办者应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安全工作方案或者应急预案,建立、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度,确定食品安全责任人,明确食品安全措施,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或者安全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处置,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应当立即采取封存、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等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扩大。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时起二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部门报告;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也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部门报告。国家上位法规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置另有规定的,河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办法从其规定。
第三,加强对食品安全应急的物资、资金、机构与人员保障。一是加强物资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及时运送。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物资贮备制度,贮备相应足量的应急物资。贮备物资应当置于交通便利、具备贮运条件和安全的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贮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于企业、农户所产生的损失,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合理补贴。各级财政按照规定比例分担费用。三是加强机构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如参考试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的鉴定、诊断、救治、防疫、监测等技术工作。四是加强人员保障。应在省、地两级分别建立一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救治队伍,遇有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以及其他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能够迅速组织起来。卫生部门应当掌握信息,必要时组织应急救治队伍进行支援。
第四,制定周详的食品安全应急措施。制定周详的食品安全应急措施对防止突发事件影响范围扩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制定查找食品安全事故成因、源头与应对重点的措施。要分清楚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找准源头,同时对潜伏的危害进行密切监控,实施跟踪,明确重点、提高效率,根据监测、诊断和评估的结果,划定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动物种类、重点污染物,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制定有效的救治措施。对于受危害人群要实施有效救治。对于传染性疫病,要由专门的医务人员、具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专门负责。对于弱势群体要给予救济。对于受威胁的人群实施紧急强制性的免疫接种。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依法对疫区实行封锁。对受威胁动物,实施紧急强制性的免疫接种。三是制定有效的损害控制处理措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可以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对食物、水源采取控制措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对于染病病死、被捕杀的禽畜、鱼类及其排泄物、被污染饮料、污水、交通工具、禽畜舍、场地等实施无害化处理。各级政府在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事件的产生、发展和具体处理过程、处理效果、需要采取的后续措施等详细记录。
4.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篇四
1、适用范围:本单位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2、组织领导:本单位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办公室、生产、质检、销售、采购、检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根据各自分工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3、各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
4、各部门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5、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 ①因设备故障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②突发的停电、停汽、停水等情况导致生产资源供应不上; ③原辅料检测结果显示受到严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伤害;④政府部门监督检查显示产品安全指标不合格; ⑤国家产品标准或者进口国产品标准中安全指标发生变化,导致产品检测不合格; ⑥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表明产品可能存在严重安全危害;⑦有人为的恶意行为导致公司产品不安全,或者对公司产品、声誉恶意造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⑧其他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
5.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制度 篇五
配合上级相关部门负责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配合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2、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配合纪检和监察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总结报告
6.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制度 篇六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物产中大公用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环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物产环境防范和处置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物产环境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物产环境本部、各子公司及所属企业(以下简称“各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本制度所指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指应对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而开展的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和应急评估等全过程管理。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相关规定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物产环境成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公司董事长担任组长,总经理和分管生产安全的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其他领导为小组成员,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运营管理部门。
第五条物产环境对本级及各单位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各单位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六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是本单位应急管理领导机构。
第三章管理内容
第七条各单位应当针对重大危险源、重要生产装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要害部位、关键生产环节、危险生产与作业场所、公共聚集场所及重大活动,开展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突发生产安全事件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各单位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生产安全事件,编制生产安全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并建立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培训、演练和审核备案等管理制度。
第九条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建立本单位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条件的企业,应当与周边应急救援力量签订协议,为本企业应急救援提供保障。按要求购置和储备与应急处置救援需求相适应的应急物资装备。
第十条各单位应当鼓励和支持应急管理方法、应急技术、应急装备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第十一条各单位应当保障应急资金列支渠道畅通,确保应急物资装备和应急救援响应资金及时到位,足额保障。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全员应急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和针对性训练,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三条各单位应当针对不同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定期或有计划地分层级、分类别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及综合演练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并对演练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新制定或修订的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应当及时组织演练。
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对于发现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及高后果风险因素,应当及时组织开展隐患治理工作,加强事故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监测预警。
第十五条各单位应当认真落实应急值班制度,接报信息后应当按照规定时限报送,落实领导批示,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准备,并做好事态跟踪工作和后续工作。
第十六条各分(子)公司应当明确并落实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突发紧急状况下的直接处置权和指挥权。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当立即下达停止作业指令、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或组织撤离作业场所。
第十七条事发单位应当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需要划定警戒区域,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时疏散和安置事故可能影响的周边居民和群众,劝离与救援无关的人员,对现场周边及有关区域实行交通疏导。必要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实行隔离保护,重要部位、危险区域应当实行专人值守。
事发企业应当在不影响应急处置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及时收集现场照片、监控录像、工艺设备运行参数以及应急处置过程等资料。任何人不得涂改、毁损或隐瞒事故有关资料。
第十八条事发单位或现场应急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及上级单位报告事故情况,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当地方人民政府或上级组织开展现场应急救援时,事发单位或现场应急机构应当接受地方人民政府或上级组织的统一指挥,并持续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九条事发单位应当及时对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上报事故调查组和上级主管部门。
第四章考核奖惩
第二十条物产环境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业绩考核,按照年度《安全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所属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可根据本制度,结合企业实际,修订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7.浅谈网络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 篇七
当今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 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而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面对网络安全问题我们必须遵循“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以危急事件的预测、预防为基础, 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核心, 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将危急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 网络安全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网络安全工作的基础, 做好日常网络安全的管理要不断提高安全意识:网管人员和全局员工都要重视网络安全, 时刻保持警惕, 切不可麻痹大意, 齐心协力在思想上共同为网络筑起一道“防护墙”, 基本要求如下
(1) 要确保内部局域网和外网严格执行物理隔离。对于局域网内各客户端在接入局域网之前必须对系统打好补丁, 并进行病毒的查杀后方可接入局域网。对接入局域外网各个人用机均应进行实名认证, IP地址和MAC地址的接入绑定等。同时, 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内网中的办公用机同时连接至外网, 不得将原外网用机未经批准和网管员处理善自的接入内网, 也不得在办公用机随意查杀U盘病毒, 以防止病毒感染网络。
(2) 要安装杀毒软件:每台服务器、电脑等网络设备必须安装杀毒软件, 并养成定时升级更新和查杀病毒的习惯, 必要时, 网管员可对个人客户端进行强制升级和查杀病毒。
(3) 要做好密码设置工作:要求对接入外网的各电脑终端、门户网站和局域网内的各服务器、客户机等所有网络设备设置不同的密码, 而且密码最好是数字、字母和标点符号的混合体, 长度可达到12位, 并且定时的对设备密码进行更换。
(4) 对外网中的服务器、防火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数据库等重要设备和重要系统设置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开机密码和软件密码最好也不同, 而且用户名尽量不用admin
(5) 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数据是网络安全工作的核心, 管理员要做好重要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配置的备份, 防止重要数据的缺漏和丢失, 及网络设备的被动更改后的恢复。强调的是, 外部局域网重要设备和系统等的备份最好存贮在内部局域网内, 或备份在移动硬盘、U盘等存贮介质中。
(6) 外网机原则上不存放工作重要数据, 禁止存发国家保密数据或仅供部门内部参考数据等。
(7) 要保存并分析重要日志和记录:上网行为管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日志至少要保存3个月。管理员要经常查看和分析防火墙日志和入侵检测日志等来保证网络的安全。
3 网络安全应急措施
3.1 内部局域网安全应急措施
3.1.1 网络流量异常
维护人员采取技术措施, 监控网络出口及各支干的网络流量, 查找引起流量异常的原因。
(1) 确定流量异常是由于内部用户终端导致时, 及时通知用户并隔离该用户。
(2) 确定流量异常是由于外部网络导致, 直接封锁相应源网络。及时完成日志记录工作。
3.1.2 网络病毒爆发
对于网络病毒大规模爆发的情形, 一经确认, 应立即采取措施对于病毒爆发范围进行有效控制。
(1) 局域网分区域爆发病毒
局域网分区域爆发病毒时应尽快确认病毒源, 同时断开相应子网络, 网管员对该子网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或通知相应单位, 网管员跟踪处理) 。确认病毒威胁消除后方可重新开通该子网络。
(2) 全网爆发病毒
全网爆发病毒, 局域网主干道受影响的情形, 通过网络监控措施分析并确认病毒网络范围, 同时断开相应子网络。确认病毒爆发严重的具体范围后, 通过检查接入层交换设备逐步缩小病毒源的范围, 直到查出病毒的真正位置, 消除病毒影响后方可重新开通该网络。
3.1.3 病毒处理
(1) 在服务器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上发现病毒的情况
第一步, 可能的情况下中断服务器的本地网络连接, 以防止病毒在网络上扩散, 对于重要服务器立即启用备份机保证业务正常运行, 并上报部门领导。
第二步, 查看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设备日志, 分析排除病毒来源, 查看病毒是由哪台主机、IP感染过来的, 从局域网中断开病毒源头子网络或终端, 从根本上切断病毒源头防止二次感染。同时, 对发现的网内病毒源通过关闭端口等手段及时进行隔离。
第三步, 通知感染病毒的主机用户, 同时应及时拿出针对该病毒的技术解决方案, 指导该用户查杀病毒。
第四步, 全网下发最新杀毒软件, 查杀病毒, 以防漏网之鱼的病毒再次爆发感染整个网络。
(2) 在内网重要业务用机 (如气象测报、预报用机) 发现病毒时
第一步, 中断主机的网络连接, 立即启用备份机保证业务正常运行, 并上报部门负责人, 并通知病毒源所属单位领导。
第二步, 网管员拿出针对该病毒的技术解决方案, 彻底进行 (或指导) 病毒的查杀, 查杀后对系统进行补丁升级等。
第三步, 分析系统的受损害程度, 尽最大可能恢复、保留重要数据。
第四步, 查杀后无法恢复系统时, 在备份出重要数据的情况下, 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
第四步, 查看相关日志和进行询问调查等, 查明病毒的来源, 采取措施以防止再次中毒。
(3) 在个人办公用机上发现病毒
第一步, 马上中断主机的网络连接, 以防止病毒在网络扩散;
第二步, 查明病毒的感染源后,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避免再次中毒。
第三步, 网管员拿出针对该病毒的技术解决方案, 彻底进行 (或指导) 病毒的查杀, 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避免再次中毒。
3.2 外网安全应急措施
3.2.1 外部局域网被攻击
一旦发生网络攻击事件, 包括路由器、防火墙、外网行为管理、WEB安全防护、WEB服务器等受到攻击导致不能正常运行, 应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 及时完成日志记录工作等。
(1) 恶意攻击
如果受到恶意攻击, 信息被恶意篡改, 相关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断开被攻击设备的物理网络连接 (若未造成恶劣影响的, 且在服务恢复过程中需要网络支持的, 可不断开网络连接) , 保存系统日志;分析攻击事件, 修正安全策略。根据系统记录日志和系统日志, 分析查找攻击来源, 并配合有关部门查找责任人。
(2) 信息被篡改
一经发现, 马上断开相应的信息网上连接, 并尽快进行数据恢复, 并查找原因做好相应记录。其它没有列出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网络瘫痪, 信息篡改, 可根据总的安全原则, 结合具体的情况, 做出相应的处理。
(3) 应急措施和后续处理
分析攻击所使用的漏洞、手段、过程和发起攻击的地址, 并评估系统毁坏程度, 备份系统和数据、保存系统日志;同时拿出针对该病毒的技术解决方案, 如:针对性的进行全网漏洞修补, 关闭攻击端口, 通过注册表强制设置相关表项, 下载专杀工具, 优化调整网络设备和系统配置等手段。
确定病毒已全面清理完毕, 并从源头解决发生的事件后, 若发现设备配置、系统配置被修改时, 用局域网内备份的最新配置进行恢复, 同时, 修改相应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等网络设备、数据库和系统平台的密码。必要时, 在做好数据备份的情况下, 进行出厂配置的复位或系统重装复原等。
同时, 判断被攻击级别、程度, 达到报警级别的, 逐级上报, 必要时报告公安机关或上级部门请求协助处理, 并保留提供系统网络日志等信息。
3.2.2 发生违反法律法规等安全事件
当发生信息数据泄密, 通过单位外网机攻击他人, 发布反动言论等违反法律法规等安全事件时, 应立即向局领导汇报, 并由部门主任组织开展技术排查和定位 (必要时由局领导组织) 。攻击还在持续时, 必要时当班人员可先断开单位的对外总出口, 对数据泄密机实行断开网络连接等控制, 并判断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 (或分析可能造成的危险) , 采取相应的应急补救措施。保留并提供系统网络日志, 上网行为管理日志等, 全力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4 情况报告
无论是外部局域网, 还是内部局域网,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 一方面先按照应急处置方法进行处置;另一方面判定事件严重性, 先向当日值班人员和部门负责人汇报, 必要时及时召集部门人员组成小组商议处置, 视事件严重程度, 如有必要, 部门负责人需向分管领导报告, 并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直至处置工作结束。具体的情况报告内容应包括:网络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 严重性, 造成的后果, 应急处置的过程、结果, 灾害结束的时间, 以后如何防范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与方案等。
5 总结
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 网管员一定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做到意识先行;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循;要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并重的原则, 做好面对一切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 确保网络与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高希新.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日常维护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8) .
[2]任绍彬.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2, 03
[3]殷伟.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8.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现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1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
由于我国目前的公共安全工作的基础相对薄弱,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又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各种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再加上大众传媒、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灾难和事故信息的获取时间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给人一种事故就在身边的感觉。中国由于人口众多,事故和灾难发生时往往也是受灾最严重、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如2003年波及全球的风险事件SARS,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各地的煤矿塌陷或爆炸以及离我们最近的H7N9鸡流感等都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威胁着整个城市的安定和安全。国家安全科学领域有一条著名的法则——“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一定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而这些征兆的背后又有1000个事故隐患。这些数据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的公共安全形势严重,不能放松对公共安全工作的关注度,建立针对突发事件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势在必行的。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可以将突发性公共事件分成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此类灾害一般不可避免,只能防御将危害降到最低。(2)事故灾害,此类灾害大部分可以预防。(3)公共卫生,此类灾害主要是生产条件不合格,生产质量不达标造成的。(4)社会安全,此类灾害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根据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
2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一般具有一定程度的突发性和偶然性,而且这些事件的危害性比较大,波及面也比较广。事故发生前对该地区的相关信息的统计可以为之后的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的依据,事故发生后对灾难信息的统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数据统计等可以为制定有效的应急和解决方案提供数据,减少灾害持续的时间,尽可能的降低灾害的危害程度,保证城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掌握重大危险源的信息变化情况,加强宏观调控,充分的实现政府在综合管理安全工作方面的职能的有效系统,它是保证整个城市安全工作的基础,是整个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应急管理系统以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目标,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信息体统、气候信息系统等多个系统,构成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应急管理”平台,使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工作实现准确、快捷和高效的结合。
3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则和措施
3.1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则
3.1.1发挥各种资源的有效性
单单靠政府一个部门是不足以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要把各个部门,例如地质监控部门、气象部门、水利部门等他们所有的资源和信息综合起来,以政府的电子政务统一网平台为依托,建立与各应急联动部门的网络连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减少主要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便于其快速的作出决策。可以把某些部门的远程监控功能与现有的报警系统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事件的快速定位,构建多网的整合,避免相关项目的重复建设。
3.1.2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最新性
應急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以信息为支撑,信息的有效性是应急管理工作展开和进行的主要的依据。但是世界每天都是在变化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要保证在用的时候的实效性是最佳的,不能用陈旧的数据来推测最新的情况。而且信息的及时更新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对城市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测,一旦发现数据的异常,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关的措施,把灾害的发生扼杀在摇篮里或者降低其杀伤力。
3.1.3要注重内容、讲求实效
一个系统的有效构建不仅仅包括硬件方面的构建,还包括软件方面的建设。硬软件的有效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系统的功效。在建立的过程中要尽量的避免只重视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内容建设的现象的出现。应急信息系统所创建的应急平台是信息系统的载体,需要信息源的建设和信息本身的完备性、实施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软件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注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
3.1.4要实现预防与应急的有机结合
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仅是突发事件发生时才启动的,而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要有效的启动。在平时的生活中其充当的是监测和维护的角色,在事件发生后其才充当真正的应急和决策的角色,要充分的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角色之间的顺利转换,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状态的有机结合,把应急管理系统真正的落到实处。
3.2建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措施
3.2.1充分利用GIS技术,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GIS技术是地理科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共同产物,它是集地理、图形、数据、分析技术为一体、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地球及空间地理分布的数据的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方法,它以独有的技术特色可以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扮演“神经中枢”的角色,实现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的动态的管理,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出各种分析方法适用于空间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而产生高层次的信息,实现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复杂空间现象的过程的动态的变化的快速、准确、综合有效的分析,同时可以将各种信息及分析结果,以多种形式输出并反映出来。此外,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管理的需求致力于实现应急综合平台、应急决策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多个系统的有效综合,GIS技术正好可以满足应急信息系统的要求,实现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3.2.2努力构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大量的城市数据之上的,数据的合理组织和数据库结构的合理设计事关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的成功与否。信息的缺失或者是不完全都可能导致系统指导的方向性错误或者决策性失误。信息系统可以建立四大基本数据库,即基础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应急救援信息数据库和应急专家数据库,在对城市日常公共安全管理和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城市公共安全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及其与数据关系进行有效的设计,为应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地依据,减少应急工作的难度。
3.2.3建立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对多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得各种资源之间要形成一定的体系结构,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保证系统功能的全面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层次化的体系结构也方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也不至于给后期的查漏补缺工作带来太多的工作量,无形中提升力管理的效率,保证了系统有效、快速、科学性的运行,保证了整个城市的安全性。
4小结
城市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建立在以信息资源为依托,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保证了事件的顺利解决,维护了整个城市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洪辉.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20):8-10.
[2]吴宗之,周永红.论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J].中国公共安全,2005,6(4):99-100.
[3]金磊.城市公共安全文化教育的方法与思路[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9(4):130-132.
9.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度 篇九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度11、学校必须制订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大安全事故包括火灾、地震、洪讯水灾等。
2、学校对学生集体外出,大型活动,如春游、运动会等都要制订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3、学校对危险物品的监控也要制定相关的应急救护预案。
4、各预案的制定要依据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责任明确,具体有效,要公示,要送属地公安消防、安监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要召开有关应急救援预案相关人员专题会议,各应急救援预案要据实情一年至少演习一次。
6、预案主要内容: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职责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救援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和事故调查组。
(2)应急救援程序
①核准灾情报警;
②启动应急救援组织救灾;
③引导疏散人员安全自救逃生,防止事故扩大。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度2根据市政府《苏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苏府〔20xx〕52号),结合建筑行业的实际,制定本专项预案。
一、建立建筑工程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简称指挥部)
(一)市局指挥部指挥网络机构
1、指 挥:建设局局长
2、副指挥:建设局副局长
3、成 员:办公室、质安处、城建处、建筑业处、规划设计处、综合计划处等处室负责人,安监站、质监站、城建监察支队、建筑管理处负责人,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等。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综合协调组:由办公室主任、质安处、建筑业处、综合计划处有关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组成。指挥部指挥兼组长,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
现场抢险组:由质安处、城建处、规划设计处、质监站、安监站有关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事故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指挥部副指挥兼组长,质安处处长为联络员。
善后处理组:由质安处、安监站、城建监察支队、建筑管理处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事故发生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指挥部副指挥兼组长,安监站站长为联络员。
应急救援专家库:从“苏州市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专家库名单”中抽取选用。
(二)各市、区建设局根据各自的特点设立管辖区内的建筑工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三)各施工单位根据企业规模、项目特点,按照市政府《苏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苏府〔20xx〕52号)的精神,分别建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并不断完善预案,进一步落实责任,健全组织。
二、职责
(—)指挥部
1、按照“预案”迅速开展施救工作;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具体制定并组织实施防止事故扩大施救安全防范措施;
3、迅速组织预测、分析和掌握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性质;
4、制订抢险救援方案(包括紧急调用各类物质、设备、人员、占用场地),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报市总指挥部审定后实施;
5、负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抢险队伍;
6、负责统一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伤员救治转送,物质转移;
7、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8、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扶工作;
9、指导各市、区应急救援工作;
10、办理市总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各应急救援组
综合协调组:组织制订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施救安全防范措施;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报总指挥部审定;搜集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和事故信息,汇总形成书面材料,报告给指挥部负责人;负责与现场抢险组、善后处理组的`对内联络;负责向总指挥部汇报情况,与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各指挥部(或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对外联系。
现场抢险组:
参与制订防止事故扩大的施救安全防范措施和抢险救援方案,负责组织技术专家掌握事故动态,控制和减少损失;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抢险救灾;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群众撤离、伤员救治转送和物资转移。
善后处理组:
负责搜集事故现场有关的物证、资料,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现场摄影摄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协助市善后处理指挥部做好相关工作;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扶工作;配合做好发布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
三、本预案适用范围、施救程序与要求
1、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可能发生的一次死亡5人以上(含5人)或重伤15人以上或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
2、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单位或项目部应以最快速度立即上报,局各处室、单位接到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后,立刻向局长和分管局长报告(局值班电话:0512~65230932),并迅速上报市政府办公室(值班电话:0512~68612115)、市安委会办公室(值班电话:0512~68610608)和省建设主管部门(值班电话:025~4209015,4209005)。
3、在接到总指挥部启动预案通知或建筑工程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后,指挥部马上开展工作,由综合协调组、现场抢险组、善后处理组联络员通知有关组成成员和技术专家立即赶赴现场,按本方案履行职责、组织施救。
4、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生产技术安全等部门应全力以赴,配合指挥部工作,并提供全部资料和后勤保障条件。
5、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担负救援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6、事故单位必须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事故报告,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支持的事宜,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
【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国家食品安全应急预案06-20
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检查07-15
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范文08-10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07-18
尚志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07-02
探沂中心小学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10-14
扶绥县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方案10-20
肃北县旅游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祁永林)08-02
3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岗位职责10-29
(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