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共4篇)
1.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 篇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最后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在教学中,通过 “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二、学科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与能量的观念,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理性思维: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通过 “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并展示,培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内容,本节课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本节课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联系,对学习下节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功能——物质循环的理解有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绘制图画理解能量流动过程 2 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能量流动过程 2 能量流动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合作讨论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卡纸 剪刀 粘扣、水彩笔、角色帽(课前放好,便于学生知道自己的角色)、自制教具模型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视频,引出草、羊、狼的食物链,让学生思考在这条食物链里能量从哪里来?怎么来的?能量到达它们体内以后流向哪里?传递给了谁?转化成了什么?引出本节核心概念能量流动,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扮演,引出能量流动,导入课题 【小组探究一】
1、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
教师活动:安排各组同学按照草,羊,狼的角色分配,根据各自的角色思考问题: 围绕各自角色的能量来源和去向,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在卡纸上写、画出与各自角色的能量来源和去向相关的图画(可配以简单的文字)。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绘制图画
设计意图:从具体角色出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
2、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 学生活动:将作品用磁扣粘在黑板上,选出最佳组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3、学生上台讲解
教师活动:组织各角色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作品,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让学生思考能量是否都属于自己,把属于自己的留下,不属于自己的还给对方,引导学生将下一营养级的粪便量粘贴在自己能量去路的相应位置。
学生活动:倾听、思考,送走粪便(这是难点,通过送粪便突破难点),上一营养级将粪便粘贴在自己能量去路的分解者位置
设计意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粪便量不是同化的能量,引出粪便量、同化量、摄入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粪便量的理解,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4、学生更正
教师活动:引导羊或狼对刚才的描述进行更正,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学生活动:思考、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
5、课件展示
教师活动:总结能量有一来二去、一来三去,课件展示能量流经草、羊、狼的示意图,并总结能量流经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示意图,课件展示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总结一来四去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课件,思考,总结。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加深理解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小组探究二】
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教师活动:组织各组同学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传递效率,展示结果并总结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公式,进而总结能量传递特点
学生活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传递效率,展示,思考、总结 设计意图:增强数据处理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巧用自制教具】
1、巧用自制教具复习本节课重点内容
教师活动: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上台摆开教具,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教具,让学生亲自参与,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更形象直接突破重难点
2、用教具摆出能量金字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教具摆出能量金字塔 学生活动:用教具摆出能量金字塔 设计意图:通过教具更形象直观 【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学生活动:举例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当堂练习】 【小结】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出示本节内容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知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总体认识。
2.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 篇二
Words and Expressions: 1.multicultural adj.多种文化的 Canada is a multicultural country.multi-是一个前缀,意为“多”
multistory ____________
多国的、多民族的 __________ multiform ____________
多向的 __________ multichannel ________________
多彩的,彩色的 ____________ multipurpose _______
多媒体 __________ 2.quiz n.测验,问答比赛
Students are having a reading comprehension quiz/test.examination正式的,大型的“统考,入学考试”。
exam同examination,是其缩略形式,test侧重指对人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也指对物品质量,价值以及成分等的测试,仅指小测验或智力游戏。3.rather than 宁愿„而不愿;而不是;与其„到不如;并列连词,用于连接两个并列成分
He decided to telephone rather than(to)send an email He ran rather than walked home.搭配: would do„rather than do„/ would rather do„than do„宁愿做„而不愿做 prefer to do„rather than do„宁愿做„而不愿做
would rather sb.did /had done sth.宁愿某人做某事
注意:rather than表示客观事实,它连接的并列成分可以是名词、代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动名词、分句、不定式、动词等。后接不定式时,不定式可以带to,也可以不带to。但rather than位于句首时,则只能接不带to 的不定式。[练习] 根据句子意思及要求填空或翻译。
1).He came running all the way ______ ______walking.2).Rather than ______(ride)on a crowded bus, he always prefers ______(ride)a bicycle.3).I’ d rather you ______ ______(not come)yesterday.4).She likes to keep things in the house ______ ______ throw them away, though many are useless.5).I think Tom, ______ ______ you, ______ ______ ______(blame).6).他宁愿死也不愿在街上乞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hat vi.&n.聊天,闲聊
搭配:chat about sth 闲聊某事
chat with sb.与某人聊天
have a chat with sb about sth.与某人闲聊某事
[练习]:He chatted___his friend____the Russian concert which was to be held the next week.It is good for you to ____ ____ ____ ____your friends sometimes.5.surround vt.& vi.包围,围绕
As a child,he was surrounded by love and kindness.The professor loves to surround himself with his students.搭配:surround„with„ 用„把„围住 be surrounded by/with被„围住 surrounding adj.附近的,四周的 surroundings n.环境(用复数形式)[练习]:(1)The villagers watched the soldiers helping the people____(surround)by the flood____(feel)very excited.(2)She hopes to bring up her children in healthy _____(surround).6.measure vt &.vi.测量,衡量,判定 measurement n.测量,尺寸 Could you measure the height of the wall for me? We must take measures to stop pollution.搭配:make sth to sb.’s measure 照某人的尺寸做..take measures to采取措施做某事
[练习]1)The tailor made a suit ______ _______ _______.2)Success isn’ t _______ _______ how much money you have.3)我们教室的尺寸是长10米宽6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settle down定居;(使)安静下来;平息 Father settled down to read a book.After years of travelling, he decided to settle down.搭配:settle down to使某人安下心来做某事 settle(down)in在„定居下来
Settle a dispute/an argument /an issue 解决争端/争论/问题 [练习](1)Something is disturbing him ,so he can’t ______ ______ _____his work.(2)He finally settled down to _______(do)his homework.(3)They have finally ______ ______ _______Canada.8.manage使用;完成(困难的事);经营
They at last managed to escape from the burning building This shop doesn’t belong to me, I only manage it.2 搭配:manage to do sth.设法做成某事
manage it设法做到 manager n.经理,经营者management n.经营,管理 manageable adj可操纵的,可处理的 The Smiths were not rich , but they ______ to send their two daughters to colleges.A.tried B.managed c.attemped d.failed 9.catch sight of 看见;看到
If you catch sight of Liu Qiang, ask him to come to school.搭配:at first sight 看第一眼;乍一看 lose sight of 看不见 at the sight of 在看到„时 at the sight of 一看见 lose one’s sight 失明 in / within sight 在视线内
out of sight 看不见
1﹞ ______ ______ ______ his mother, the boy stopped crying.2﹞ I ______ ______ ______ my former teacher just now, but very soon he turned a corner and I ______ _______ ______ him.10.have a gift for(doing)sth.= have the gift to do sth.对„„有天赋;有做某事的才能
Yao Ming has a gift for playing basketball.I have no gift for foreigh languages.搭配:have a talent/genius for /be gifted in有„的天赋 a gifted/telented person 一个有天赋的、有才华的人 翻译句子 1)他天生有着讲故事的才能。
11.mix vt.&vi.混合;调配 mixture n.[u,c] 混合(物);混合状态
1)The chemist mixed(up)some medicine for me.药剂师给我配了些药。2)Oil and water don’t mix.油和水不能混合。3)Oil won’ t mix with water.油不能和水混合。
搭配:mix „and/with „把„与„混和起来 mix sth.up弄乱,弄错,使„充分混合 mix sth.in/into把某物掺进去 be/get mixed up with sth./sb.与某事有关,与某人混在一起 mixed adj.混和的
[练习]1)Don’ t try to _______ business ______ pleasure.2)Mix the eggs ______ the flour.3)I don’ t want to ______ ______ ______ in the affair.12.confirm vt.证实,证明;确认,批准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singer will give a performance.The latest evidence confirmed me in his honesty.搭配:confirm sth./that„/wh-„证实„„;进一步确定„„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已经确定„„ confirmed adj.成习惯的 confirm sb.in sth.使某人确信某事 confirmation n证实,证明,确定 13 in the distance 在远处;远方的
The mountain looks smaller in the distance.从远处看山变小了。I can see a sparrow flying in the distance.我能看到远处有只麻雀在飞。
联想扩展:
at a distance隔着一段距离 at a distance of 隔„远的距离 keep one’s distance保持距离,疏远 distant adj.遥远的,远离的,冷淡的 [练习](1)Her father advised her to______her distance from the fellow.(2)We can see a windmill ______ the distance.(3)The picture looks better ______ a distance.14.nearby adj.附近的,邻近的 adv.在附近,不远 The car is parked nearby..I go to a nearby school./She has found a job on one of the farms nearby.[重点用法] nearby作形容词时,既可放在被修饰词之后也可放在被修饰词之前。如: There were complaints from nearby residents / residents nearby.15.terrify vt.使恐怖;恐吓 terrified adj.恐惧的;受惊吓的 terrifying adj.(令人)可怕的
1)He terrified his children with ghost stories.(鬼故事)2).Her husband’ s violence terrified her.搭配:be terrified at/by sth.被某事(物)恐吓 be terrified that„害怕„ be terrified of 对„感到恐惧 terrify sb into doing恐吓某人做某事 [练习]1)She ______ that she would fail in the exam.2)From her ______look,we could see the girl was______of the stranger.3)It was a ______ experience.16.impress vt.使印象深刻;使铭记 impression n.[c]印象;感想 impressive adj.给人印象深刻的
1)The sights of the city never fail to impress foreign tourists.2)We were most impressed with/by your efficiency.搭配: impress sth.on/upon sb.= impress sb.with/by sth.使某人铭记某事物 make/give/leave an impression on/upon...给„„一个印象 have/get the impression that 有„„的印象 [练习] 1)He _______ his honesty_______ me.2)One candidate in particular ______ us ______ her knowledge.3)You ______ an excellent ______ ______ us.4)When I first met him I _____ _____ ____ ___ he was a humorous man.Book3 Unit5答案:
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 篇三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
一、课程标准要求
能量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细胞需要通过代谢活动来获得能量。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就是因为有了酶这种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因此酶是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了解酶的本质、特性,对理解细胞中复杂的代谢过程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作用。故本节内容为第五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打下了知识基础,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知识体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在高中生物课标中的要求是: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说明”属于理解水平,即用生物术语解释明白有关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新课标强调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节通过实验及相关讨论引领学 生体验并总结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并进行了一些生物学实验。这为理解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供应、酶的作用本质并进行相关实验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四、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方面
1.说出细胞代谢的概念。(b:了解。)2.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c:理解。)3.说明酶的本质。(b:理解。)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斯帕兰扎尼的实验探讨”及“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认同科学家不仅需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能力方面
1.在有关实验探究、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等问题中,运用语言表达想法以及与他人分享信息。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六、教学策略设计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在教学时,酶的作用这部分主要通过与化学催化剂的比较及实验带来的现象指导学生讨论、分析、并辅以教师的点拨讲解进行归纳;酶的本质这部分内容,结合书本的资料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设置问题串,加强学生的思考和体验,最终得出正确结论,以及体验科学探索的精神
七、设计思想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较抽象,在教学时结合实验思考,利用多媒体
动画形象地辅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自变量、因变量和对照实验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引领学生分析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分阶段分层次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我知识建构最终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含义及在实验中的重要意义。
八、教学资源与准备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前准备ppt.九、教学流程图
引入→播放课件→学生活动→引领→师生互动
十一、教学反思
经过课前准备和课堂实践,对于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公开课前的准备
这节课作为公开课来开设,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所以可利用的资源很多,于是我搜寻看了不少案例,不过看完之后觉得思路更乱,反而对怎么上这节课感到了迷茫。有一天,我正在结合教参及课程标准,阅读书上这一段的内容,突然理解到这样一种想法,我之所以思维混乱,是因为只顾赞赏地接受他人的想法而没有真正进入自己的思考。所以看起来简单,而实践时困难。这是我作为教师在特定情况下学习时遇到的困惑。同样作为学生,在以学习为主的过程中,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遇到类似情况的机会更多。你讲给他听,他被动接受,但如果不融入自己的思考,习得的大量知识很难纳入他自己的认知结构,终会陷入混乱或遗忘的状态。所以最终我把这节公开课设计得很基础,围绕着三个原则进行,一是直观性,二是思考性,三是活动性。我要在这节课上把要学的知识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明白,然后在明白的基础上引导其思考,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对表面的知识进行深入加工,进而完成自我知识的构建。
二、这节课的优点
1、直观性
这节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酶的作用和本质:二是进行实验的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实验。本节课很好的处理了各个知识点的连贯性。在研究酶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时,用分组实验的方法给了学生直观的体验。实验通过在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尤其是无机催化剂与酶的比较,引出了酶的催化功能,其次通过动画展现了不同条件反应加快的本质,突破本节的难点,酶的作用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在研究酶的本质这部分内容时,直接利用了书上的资料阅读,通过阅读给酶下定义的方式明确
了酶的本质。
2、思考性
在本节课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思考讨论,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刺激了学生知识的内部转化和深入。例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途径。以化学实验中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以及细胞内的环境作提示引出学生对于细胞内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对实验加深思考,通过问题串驱动学生真正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的真正含义,得出进行生物实验的原则。阅读关于酶本质探索的资料分析过程,也是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拓展对酶定义的理解。
3、活动性
在这节课上,以实验和问题讨论两个方面作为了活动的载体。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学生活动。由于在实验前和实验中及时给学生做好指导,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得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还有同学大胆尝试,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实验,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下面讲解设计生物实验的原则做了铺垫。在活动中为了不被现代教学技术困住手脚,我在制作课件时省略了许多冗长的内容,这样课堂上有较多的时间能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过大,没有突出重点
本节课的内容在课标规定的标准课时是一节半课。为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酶的作用,所以设计时加入了实验。整节课的节奏很快,各个知识点均匀用力,使一些需要强化的部分没有凸现。建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将一些学生能够自己学习的内容,例如探索酶本质的小故事,布置给学生课前或课后自学,教师不要大包大揽。
2、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本节课有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因此设置了不少问题和学生共同探讨。但有些问题设置的比较零碎,有的问题学生弄不清答题意图,有些问题教师有自问自答之嫌,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老师讲的多而学生想的少,没有充分起到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今后要加强提问的技术含量,与学生共同思考,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倾听的艺术。
3、活动设计与课堂驾驭能力的矛盾没有解决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一对矛盾,如果预先设计好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严格执行,课堂就过于按部就班按部,缺乏一些活力;而如果把活动放宽,又很难收口,容易偏离目标。受公开课时间和考虑讲课效果的限制,我在活动的设计上过分狭隘,仿佛事先给学生画好了圈子,使课堂的活动性显得有点僵化。例如在把握生物的实验原则那部分,开始我想让学生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体验不同变量对实验的影响,但在课堂中受时间限制,最终还是用了比较传统的方式。提问活动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不敢让学生多说,老师给了太多的限制,学生心中存在的疑问得不到挖掘,被动接受了所讲的内容。综上所提到的一些问题都充分体现了我们新教师在课堂上驾驭能力不足的缺陷。在这一点上专家杜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纵观她的整节课,都是围绕学生进行交流,循循善诱,将学生活动进行的很充分。
4、基本功的锻炼不容忽视
在这节课上也出现了一些小瑕疵,如语言不够精炼,注意语速的控制,上课的声调过于平缓,缺乏感情色彩等。这提醒了我,平时还是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一些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要多与学生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本次教学活动给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让我在准备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等各方面收获颇丰。同行间的交流和讨论,专家的点评和指导,更令我看到了在教学工作中要深入学习,做研究型教师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努力让教学工作能力更上一层楼。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i《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2节。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主要介绍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个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只有在能量的供应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的功能;并有助于理解线粒体作为“动力车间”,叶绿体作为“能量转换站”。学习好本节内容,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后面包括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知识。
三、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之前对细胞的能源物质、产生能量的细胞器有一定了解,但对具体提供能量的机制不太了解。
学生课前准备:完成学案,对本节课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
?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 运用新旧知识迁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方法进行学习,在模式的摆放中增强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1)atp的结构特点;(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难点: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六、教学策略设计
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六人一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例如在atp结构这部分内容中,设计了两个活动:1.学生自学教材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试拼atp分子结构模型,加深对分子结构的理解。2.讨论atp分子的 结构简式及atp分子的化学特点,最后由学生举例说出atp的使用途径,从而使学生明确结构决定功能。
七、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教学设计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运用探究法、总结法、讲授法。
八、教学资源与准备
应用多媒体教学,借助互联网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课堂的鲜活性
九、教学流程图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课堂总结→课堂练习→课堂作业。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效果很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式学习理念。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及表达的机会,展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本节课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实验的观察,图片的共享。以后我将更多利用网上有利资源来教学。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进行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探究。探讨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呼吸是发生在每一个活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atp的过程。细胞呼吸是否全都需要氧的参与呢?笔者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获得细胞呼吸两种方式的知识。但是探究实验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对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这两个步骤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关于有氧呼吸的原理和大致过程,对学生是个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又是教学重点,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同时,组织学生用剪贴图在黑板上演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和用准确而简明的科学术语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让学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3)、理解有氧呼吸中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思考、归纳总结反应式来突出,并用课堂练习巩固、反馈。
2、难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可通过引导、思考,写相关反应式来突破,使学生清楚的知道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并可通过列表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点。
2)、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的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是本节书的另一个难点。
六、教学策略设计
结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教会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实验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能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这样就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了基础。然后从酵母菌转向其他生物,介绍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有氧呼吸。
七、设计思想
通过对上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atp作为能量的通货有了一定的认识,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笔者结合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呼吸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吗?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然后让学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八、教学资源与准备
1、文字资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2、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细胞呼吸有关的各种信息如图片等,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流程图
多媒体演示上一节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
的方式这一实验的结果,并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呼吸的 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并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多媒体演示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
小结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能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预测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本节课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可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内容形象化、隐形内容显形化。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信息传送量,化解教学难点,优化教学效果。1.有利于展示微观世界。对于微观世界中神秘复杂,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利用口头表述、模型、挂图或投影、幻灯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讲解清楚的,而多媒体课件具有“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的特点,可以将这些内容生动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本节课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的反应,如果单凭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即便能讲清,学生也未必能正确理解。多媒体技术可把这一难题轻松化解。
但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并且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
果单凭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清楚。即便能讲清,学生也未必能正确理解。多媒体技术可把这一难题轻松化解。
但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并且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
第 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课程标准要求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
(2)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3)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内容分析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等知识。教材介绍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经典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光合作用的过程介绍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强度,引导学生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生物学,但对本节知识的支撑较弱,加上学生有城市
的也有农村的,生物的知识层次有差别,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学生很熟悉的贴近生活的知识、图片、动画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和探究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方面: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方面: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⑴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⑵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⑶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⑷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
⑴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 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六、教学策略设计
探究式教学,结合问题、讨论、比较、归纳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七、设计思想
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和联系。通过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与准备
1.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中二氧化碳的调控示意图 2.学生准备
(1)阅读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本节课内容作一了
解。
(2)调查当前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与光合作用的生产实际例子
九、教学流程图 分3学时 一)引入
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
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 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
(三)叶绿体的结构
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
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变化。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化能作用
十、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问题探讨]结合教材p97图讨论:
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
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
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如p97——98的实验。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做实验:
1、加入sio2、caco3的作用是什么?
2、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
3、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4、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5、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
7了什么?
a、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教师归纳总结: 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色b(黄绿色)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和叶绿素b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并结合p99吸收光谱图讲解。
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但当时并不清楚叶绿素分布于何处?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时,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的结构里,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
二、叶绿体的结构
结合p99图示讲解叶绿体的结构,教师归纳: 外膜 叶绿体 内膜 基粒:由两个以上的类囊体组成,含色素和酶 基质:含酶 [资料分析]叶绿体的功能。结合p100 恩格尔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1、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恩格尔曼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
三、总结
重点总结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叶绿体的结构,其结构上有哪些特点适用于进行光合作用。
四、作业布置
p100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
(含量约占)叶绿色b(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 叶黄素(黄色)
2、叶绿体的结构
1、分布
2、形态
外膜
3、结构内膜
基粒:由两个以上的类囊体组成,含色素和酶 基质:含酶
4、功能
第2课时
导言:我们知道,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人们得出这一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历程。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历程吧!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有什么联系?与技术手段的进步有什么联系?
2、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你还有哪些感悟?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人类认识光合作用的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p106 练习
五、板书设计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2、英格豪斯的实验
3、梅耶的实验
4、萨克斯的实验
5、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6、卡尔文的实验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总反应式
2、过程
3、实质
第3课时
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可采用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的措施。那么哪些环境因素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呢?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学生阅读p105回答:
1、什么是自养生物?什么是异养生物?
2、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自养生物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教师归纳: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2nh3+3o2→2hno2+2h2o+能量 2hno2+o2→2hno3+能量 6co2+6h2o→c6h12o6+6o2
三、总结
重点小结光合作用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及化能合成作用。
四、作业布置:p106 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2、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二、化学合成作用
1、自养生物、异养生物概念、区别
2、化能合成作用概念、与光合作用的区别
十一、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抽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分组观察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也提高了学生全面理解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取问题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
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驱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驱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容量加大,教学进度加快,课堂效率提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4.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篇四
1.河谷的发育过程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当沟谷深切至地下水获取稳定的补给水源时,沟谷就成了河谷。河谷的发育过程和特征如下所示:
2. 河谷在不同河段的表现
(1)“V”型河谷的发育
①河流侵蚀作用:河流发育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原因:流速快,能量集中),使河谷加深和延长。
②河谷形态:深、狭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2)槽型河谷的发育
①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向下侵蚀减弱,向两岸侵蚀加强(原因:河流落差变小),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
②河谷形态:弯、宽、浅,横剖面呈槽型。
3.河流堆积地貌及其特点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以下三种类型(见下表):
4.河流与聚落
①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充足的水源。
②河流做为交通运输要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推荐阅读: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教案07-23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09-22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08-12
[精品]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07-05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07-07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07-08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10-02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教案08-26
高中生物人名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