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2024-08-01

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共13篇)

1.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天宝镇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工程整改汇报

镇党委政府领导:

天宝镇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工程在初验时,发现工程存在以下问题,特汇报如下:

1、楼顶渗水,尤其是二楼走廊顶部;

2、避雷针在装饰外墙时多处损坏,南北墙之间缺乏连接,门厅上未安装避雷针,需重新安装;

3、二层地面起尘,需重新处理;

4、一楼地面开裂,尤其是一楼走廊,需返工;

5、一楼西活动室厕所顶部仿瓷材料部分脱落;

6、落水斗5个已损坏,需更换;

7、门厅上顶未做滴水,有回流雨水;

8、部分铝合金窗未安装窗锁,并且安装的窗锁质量较差;

9、厕所小便器上面入水管与陶瓷体脱离;

10、楼顶上小垛坏一个,需返工;

11、新修中心路南头积水,大门外下水道口缺少滤水篦子;

12、楼西头散水被装载机压坏下沉,需返修;

13、楼体东墙、北墙部分窗口下方出现裂缝;

14、上楼顶通道未安装上盖;

15、部分铝合金推拉门推拉不灵便。

天宝镇教育办公室

天宝镇中心幼儿园

2013年4月23日

2.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近几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已超出经济问题的范畴,而转变为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不仅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威胁了社会的稳定。国内外食品安全治理实践已证明: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作为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均已陷入困境,从而产生了对多中心食品安全治理的制度需求。

1 多中心合作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食品安全涉及多数人共同利益,无疑是典型的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通过市场方式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是很困难的。国内近年来频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破坏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群众安全感,危及社会的稳定,而且进一步暴露了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在治理食品安全领域的双重失灵。

从治理的视角看,食品安全涉及公共利益,对其治理离不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是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产生的,食品企业和政府在食品市场演进中通过长期博弈互动,已在其作用边界范围内形成了动态从国内的食品市场来看,据统计2007年全国食品企业有44.8万家,其中10人以下的小作坊35.3万家,约占总量的78.8%,有组织的生产厂商数量仅占21.2%[1]。这表明食品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很低。由于小作坊分散经营,且多数市场进入门槛低、生产条件简陋,市场机制对这些食品生产者生产不安全食品的约束作用极为有限。

面对食品市场的无序,多数人将其原因归结为政府的监管不力。客观的说,近几年来,为了应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上是付出努力的。2004年9月,国务院对卫生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调整,形成了目前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管理框架。2007年8月,国务院成立了由副总理任组长的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7]56号),又一次调整食品安全的政府治理机制。此外,每年政府还会推动实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

政府的努力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食品市场的无序状态,但是食品市场10人以下小作坊占绝大多数的现实,形成了目前分散生产和分散销售的食品市场结构,这使得政府对食品质量的管理只能采取抽样检测的手段。同时,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 即使发现了食品安全问题, 对单个生产者或销售者进行惩罚, 因其退出成本很低, 安全责任可追溯性差, 也不足以对其机会主义行为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另外, 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 这些小作坊还能够换个地方再生产和销售。政府治理虽然能产生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治理成本高昂, 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失灵。

由此看来,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都有可能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时失灵。“政府失灵找市场,市场失灵找政府”的思路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面对。

1.2 多中心合作治理食品安全的可行性

政府与市场对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困境,产生对多中心治理食品安全的制度需求。多中心一词最先由迈克尔·波兰尼在《自由的逻辑》一书中提出。在此基础上,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发展并完善了多中心治理理论。该理论认为:管理好现代公共事务不能只有政府一个公共权力中心,除政府外,还需要诸多社会性组织参加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与调节;现代公共事务的治理是一个“国家、社会、市场”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而非仅仅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2]。

食品安全涉及大多数食品消费者的共同利益,其在理念上和实践中一直与社会公共利益紧密相连,这种特点已将食品安全与纯粹的私人事务区别开来,而被归属到公共事务范畴。一方面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食品供应链的不断延长,使得参与食品生产经营的主体不断增加,食品从原材料供应开始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日益复杂,食品安全问题责任的划分和相应的治理也显得日益复杂化;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涉及的食品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第三部门等利益相关方中,任何一个都会由于自身局限性,而难以单独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的首要责任主体,毫无疑问有义务和责任参与食品安全的治理。另外,考虑到政府自利性成分的存在及其理性的缺陷,抽象的“公益”如果不同一定具体的共同体(如社区等)的普遍成员联系起来就可能出于虚置状态。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事务的集体行动理论证明:人类社会大量的公共事务在事实上并不是依赖国家也不是通过市场来解决的,人们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是更为有效地解决公共事务的制度安排[3]。这一分析结果表明:现代社会除了政府和市场之外,还有第三部门。在一定的条件下,食品安全治理的困境,将依赖于政府、食品生产企业或农户和第三部门在食品安全领域形成一种有效和良性的互动关系。食品安全领域的第三部门多是由食品企业、消费者和各种志愿、兴趣组织组建的,如食品企业行会、食品质量检测协会、食品认证协会、食品风险评估协会等,它们拥有自己的章程和规范,并遵循它们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契约。

第三部门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可以形成“压力集团”对政府进行监督,对政府制度供给带来竞争压力,促使政府加快食品安全治理的制度创新,从而达到多赢格局,建构一种“回应型”的制度创新机制。制度的每次均衡都是很多次制度博弈的结果,第三部门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构建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是政府与市场的中介,在食品供应组织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能培养和加强农户、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自觉性。

随着食品领域非营利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识的增强,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站在政府与社会合作的立场上,构建食品安全的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具有可行性。

2 食品安全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建构

食品安全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的实质是通过建立一种在微观领域对政府、市场的作用进行补充或替代的制度形态,使大量的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因此,政府应主动寻求食品企业、食品行业协会组织、消费者的支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型的伙伴关系;建立容纳多主体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框架,形成共同分担食品安全治理责任的机制,结成治理食品安全事务的公共行动网络。

目前,食品安全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的建构的思路如下。

2.1 改变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

传统的食品安全治理是以政府作为唯一主体的。从宏观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到微观层次的监督执行,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直接操作,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制度实施中,则采取了政府直接操作的手段,特别是大量使用了行政控制手段。即使是使用所谓“经济手段”,也仍然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直接操作的管理方式。

因而,在食品安全领域,社会自我治理作用受到牵制,政府越来越不堪重负。因此,实现食品安全多中心合作治理的前提条件是改变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这绝不是否定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相反是从更重要的方面强调政府在食品安全中的主导作用,即政府在食品安全政策上的宏观调控(包括食品安全立法和协调)与在微观上的公正裁决。

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必须从大量繁琐的具体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并将市场和社会能够自身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交由市场和社会解决。政府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宏观控制、综合决策,集中力量保证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到位和公平,真正起到“掌舵”和“导航”的作用,从而动员起社会和民间的巨大热情和力量来为提高食品安全程度“划桨”。

2.2 构筑食品安全社会参与治理的基础

国外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实践证明,社会参与和政府重视是食品安全治理走向成功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 社会参与是食品安全治理运动的原动力和主体。但在很多情况下,社会公众参与并非容易。政府机构、食品行业协会及其它管理机构不能提供相关信息、协调社会参与过程及利用公众回馈的信息。

同时,相关公众,特别是消费者也不清楚他们在食品安全治理决策方面的权力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权力。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参与的必要性,设立专门的人员和预算,使公众获取到清晰易懂的信息,同时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

对食品行业协会来说,应尊重消费者利益,采取清晰的食品安全报告体系,使消费者可以获取信息,同时建立小区联络及服务。另一方面,增进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方法是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第三部门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基础,即通过新闻自由及信息法律自由使他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食品安全信息,同时承认他们有权代表自己的成员做出相应的决定,还应承认并且资助他们提供政府所未能提供的服务。

2.3 促进食品企业的自我规制

企业是食品安全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向社会提供质量安全的食品,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义务。食品企业对于其生产的产品,负有两类义务:一是法定义务,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所须承担的各种责任,这是确保食品对消费者安全无害的基本要求;二是约定义务,即食品生产者向消费者或者购买方承诺的食品所达到的标准的所产生的责任。例如,生产者在食品上加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的标识,是生产者向消费者承诺食品已获得该类认证,符合相应标准。

企业对食品安全自我规制的动力源自行业内部和企业自身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由于食品的生产经营要经过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在食品生产的行业内部,基于法律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赋予的法律责任,下游的生产经营者将这种法律责任转移给上游供应企业,因而使食品行业内部产生互相的质量要求和制约。这种行业自我规制体现在:下游生产企业为了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食品,将对原材料的质量安全要求向上转移给供应链的上游企业。食品批发和销售商为了维护自身声誉和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合同约束或样品检测,要求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食品方能享受其销售平台,将产品投放于市场。

2.4 构建第三部门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体制环境

食品行业的第三部门(比如蔬菜协会、苹果协会等)对于加强行业管理、提高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食品领域的第三部门发展不够成熟,作用发挥不够显著的情况下,必须正确发挥政府的促进扶持作用,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政策:

1) 经费扶持和税收优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食品领域的第三部门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但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其经费主要来自会费,但其数量非常有限,特别是在发展之初。因此,政府应给予其一定数额的开办费,并在人员与办公条件方面给予支持。对会费收入、社会捐赠、奖励等资金应免征税。

2) 加强第三部门组织的自律制度和声誉管理制度建设。一要制订详细的自律规章制度,以制度协调行动,形成良性运作模式;二要在组内建立制衡机制,通过民主参与和监督的方式制约协会领导及其成员的不良行为;三要建立和完善行业声誉管理制度,要在强化声誉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来明确成员正当的经营行为特征,并对成员危害行业声誉的行为进行坚决惩处;三要完善质量评估制度和信用评估管理制度等。

3) 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经济组织,以加强农户组织内部自律。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可以由农户自发组织起来,或在专业大户的引导下、或在政府的协助下组织起来,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农民组织内部自律,弥补政府微观管理农户行为的不足,还能通过各种方式传递质量信息来促进食用农产品的销售,如创立食用农产品品牌等。

4) 重点加强消费者协会或食品消费维权组织的建设。发挥消费者协会作为集体的力量,可以有效克服消费者作为个体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增强谈判能力,代表消费者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其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也能够有效引导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在政策上,一方面应该完善消费者维权激励制度。要以提高消费者维权效益为目的来设计制度。主要包括:简化维权程序和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获偿金额,给予其他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制度等。另一方面,加强消费教育,尤其是对农村消费者的教育。

3 结语

食品安全的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受到公民社会的质量、市场质量、政府质量以及宪政制度、特定社会的传统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而合作行动结构的安排具有动态性。就中国而言,食品安全的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过程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其中,经济改革的市场化、公民权利的自主化、社会组织的自主化、政府权力配置的合理化,是构建食品安全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非常重要的条件;只有在此条件下,通过食品安全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民主化,食品安全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才能最终形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EB/OL].[2007-08-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8-17/content_6553959.htm.

[2][美]V.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决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2.

[3][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余逊达,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27.

3.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三

为确保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园领导制定了做好冬季学校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幼儿园做好冬季安全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加强对冬季安全常识、预防传染病、遇险自救自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大对食堂、消防、用电、取暖设备、校舍等重点部位的自查工作,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抓好落实,彻底消灭安全隐患,促进全镇教育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一、指导思想

深入排查和政治各类事故隐患,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规违章行为,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幼儿生命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安全管理整治力度,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二、集中整治的目标、重点领域

重点突出幼儿园危险用品安全集中整治、消防安全集中整治、特种设备安全集中整治、园内安全集中整治、道路交通集中整治、接送孩子集中整治等领域安全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

三、集中整治内容及时间要求

对园内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我园积极开展园内部安全工作自查,对查出的每一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逐级落实。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自查情况进行复查复核。

(一)危险品集中整治。狠抓危险品防火、防冻、防爆、防泄漏等安全措施的落实。

(二)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交警二中队、交管所、教委、农委等部门加强对家长接送孩子车辆和农用车的检查,严禁农用车、报废车等不具备安全条件的车辆接送孩子,严禁超员、超载、超速行驶。

(三)学校安全集中整治。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加强孩子的安全监察和管理。加强各室用电、动火管理,严禁私自借用电褥子、电炉子等取暖器具。加强集体活动管理,严禁幼儿园组织孩子在区域主要街道和交通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要认真开展好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课,进一步制定完善幼儿园紧急事件处理预案。

(四)消防安全集中整治。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检查工作,重点整治自动消防设施、常用灭火设施器材、安全疏散设施、安全布局和防火分区。严禁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责任。

(五)特种设备安全集中整治。重点检查或使用设备的营运情况,尤其要加强对锅炉房用器的检测。

(六)园舍安全集中整治。重点查处园内防风、防塌陷、防滑、防冻、坠落、职工宿舍防火、防触电等设备的使用。

(七)加强家长接送孩子的集中整治。

三、组织实施

(一)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为保证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园成立由园长分管任组长、中层领导班子为副组长、班主任及教师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园长安全负责落实情况,有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幼儿园内部的各个岗位有明确的安全责任要求,学校有执行门卫、保卫的值班、巡逻制度,学校有执行集体活动的安全要求和防范措施等内部安全工作制度。对不合格器械进行清理整顿,对校园周边的治安状况、报警机制进行检查。

4.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做好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减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幼儿园本着为幼儿和教师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管理,应对幼儿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 负责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重大问题及时向教育局请示报告。

2、医疗救护组: 负责组长: 组员:

医疗救护组主要职责:当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护人员报告发病状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二、日常工作开展:

1、完善制度。在教育局下发有关制度和工作意见的基础上,要求对本园食品安全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

2、强化监督。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以各项食品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我园其他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形势反馈到幼儿园。

3、加强教育。加强对家长、幼儿食品知识的宣传教育,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职责感。

4、添置设备。幼儿园要对照设备标准,逐步完善和提高食品设备的配备。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教职员工如发现短时间出现多例呕吐、腹泻、腹痛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当班老师应立即向园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安全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汇报园长,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事件的处理。园长则立即向商家食品卫生部门、医院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资料有:发生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关部门用心采取措施,组织抢救,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预防方法。若怀疑投毒则向公安部门报告。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由园长负责救援指挥。园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查事故原因,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救援。幼儿园发生较严重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求救,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状况,做好秩序维护工作。

4、联系家长。幼儿园发生较严重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幼儿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状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的安抚工作,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力所能及的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保护现场、保留样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卫生部门采样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带给可靠的状况。

6、信息公开。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的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四、师生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加强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有效措施,职责到人,投入足量经费保障食堂卫生器具、消毒工具及其他设备的添置和更新。

2、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厨房。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严禁无健康证人员在学校食堂上岗工作。食堂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持证上岗。

3、幼儿园食堂、食品供应部门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杜绝不洁、变质及三无产品流入学校;规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烧熟煮透,加工好的食品及时放入密封间;严格生熟食品的管理,防止熟食二次污染;做好食物留样工作,留样食品务必按规定保留48小时;严格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得当、时间保证。

4、保障师生饮用水源,师生饮用水要有专人管理,存放环境整洁,加强日常检查,一旦发现变质,立即停用;饮水机要定期消毒,供水商要求证照齐全。

5.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为了落实竹山县教育局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方案精神,把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将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大对幼儿园食堂的监管力度,确保幼儿园全体师生就餐安全,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幼儿园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建立组织机构

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

组长:朱士雄

成员:张诗杰、陈梦、李萱萱

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朱士雄

成员:李著武、龚彩霞、龚平英

二、建立幼儿园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一)幼儿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上岗前必须到竹山县疾病防控中心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并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工作时佩戴健康证。

2、本制度执行责任人每年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

查,并掌握结果,形成文字材料并归档以备查。

3、本制度执行责任人定期检查从业人员持证情况,发现未持证,追究本制度执行人及责任人。

(二)幼儿园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1、建立健全的食堂卫生清扫工作,坚持环境卫生清洁“四定”

(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制度。

2、主管领导定期检查(每周二到三次)

3、食堂负责人自查(每天)

4、卫生领导组成员抽查(不定期)

5、按标准要求,不留死角。

6、查出问题,立即解决,并追究责任人。

(三)幼儿园食堂粗加工管理制度:

1、食堂管理员根据每日食谱要求,通知库管员准备每餐食品

所用原料。

2、肉、禽类食品专用清洗池清洗,专用菜板,专用刀进行切

割,装入容器备用。

3、蔬菜类根据不同品种进行粗加工程序:

(1)叶菜类摘除不可食部分,用洗菜池清洗后,用专用切菜

板、专用菜刀,根据食谱要求切割装入装用容器备用。

(2)根茎类:在洗菜池中清洗干净外皮,需打皮处理的,打

皮后再次清洗,然后用专用菜板,根据食谱要求切割装入容器备用。

4、粗加工人员必须穿戴整齐,持有健康证上岗。

5、负责人随时监督检查各岗位工作人员操作情况。

(五)幼儿园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1、原料采购必须有专人负责并掌握食品卫生知识和采购常识。

2、定点采购食品及原料,采购定期包装食品时索要卫生许可

证、食品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采购肉类禽食品要索取检疫证明,采购非定期包装食品时,要检查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3、每次采货向货主索取收据,并保存收据至食品进行后无异

常。

4、食品采购员必须有安全证。

(六)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幼儿园食堂卫生管理人员应该经常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及有

关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与食品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识,并对本幼儿园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培训和教育。

2、卫生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本单位的从行业人员进行食品卫

生知识培训做到按要求操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烹饪食品时不得使用亚硝酸盐,幼儿园不得储存亚硝酸盐。

2、加工烹调食品必须使用食品添加剂时要在使用前看清其食

品使用标签和说明书,标签模糊或来源不明的添加剂不得使用。

3、调料罐必须有用量标示,标明罐内调料品名、购入调料。

3(八)餐具用餐清洗消毒制度:

1、使用后的餐具必须在指定清洗槽内将食物残渣和油污洗涤干净。

2、确认餐具已洗净后,将餐具放于消毒消毒柜内消毒。

3、为确保幼儿园电线正常工作,各班使用消毒柜的时间要错开。以防烧毁线路,造成火灾。

(九)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保障在校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幼儿园食品中毒方案。

1、幼儿园食品中毒:

组长:朱士雄 负责向上级报告

组员:张诗杰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

陈梦封存可疑食品待查

李著武联系并安抚家长

2、食品安全紧急预案启动

6.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六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失衡

陆善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如何?

于小冬:目前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较大, 居民的收入、健康状况及营养摄入不均衡, 致使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西部较贫困的地区居民营养摄入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和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和维生素) 都严重不足;而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 居民由于摄入脂肪类食物过多导致宏量营养素摄入过量, 而微量营养素也存在摄入不足的问题。

由于食物粮油加工的精细化, 使得食物中很多微量元素被破坏。同时, 生活环境的污染也使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逐年流失, 导致食物中的天然营养成分减少, 从而造成居民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这种状况也被称为“隐形饥饿”。隐形饥饿是一种潜在的饥饿形式, 很少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是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发育以及导致成年人免疫力和体力的下降, 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富贵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医学研究证明, 大多数慢性疾病是由于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类过多, 而摄入的微量元素不足造成的。

陆善路:对于目前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失衡状况, 近几年中心做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

于小冬:为了改善目前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健康状况, 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2002年, 中心和国家项目办召开《食用油VA强化试验方案》评审会, 确定了食用油营养强化配方, 运用“饮食干预”进一步提升居民营养健康水平;2003年, 中心与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共同完成营养强化大米的科研开发和试生产, 同时又与全球营养改善联盟签约开展“食物强化的政策法规建设”及“大规模人群食用强化面粉”项目的效果试点;2010年, 中心联合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和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共同开展“粮油营养入省行”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为我国居民传达了健康的营养知识, 为革新其膳食观念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倡导健康膳食科技保障食品安全

陆善路:刚刚您提到, 中心在今年启动了“粮油营养入省行”活动, 请问此举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于小冬:开展“粮油营养入省行”活动, 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首先, 近几年我国食品市场秩序不稳定, 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出现, 随着国家不断对市场进行规范, 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 但是食品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营养健康,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放心的食品, 进一步提升其质量安全意识和营养健康观念, 我们联合多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了此次“粮油营养入省行”活动。其次,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 居民在膳食营养观念上出现了很多误区, 很多人把加强营养理解为多摄取肉类及高蛋白等物质, 而忽视了对谷物食品的摄取, 从而导致罹患很多慢性病。据全国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 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5%~65%的合理区间;而城市居民对动物性食物的摄取则明显偏多, 供能比达35%, 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最高限30%还高出5个百分点。虽然农村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为61%, 处于合理区间的中段, 但对微量元素的摄取仍然不足。此次活动就是要让居民有健康膳食的意识, 进一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 从而让健康走进千家万户。

陆善路:“粮油营养入省行”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普及健康营养知识的活动, 那么, 此次活动将如何展开, 大体分为几个步骤?

于小冬:首次对已经获得《营养强化食品》、《营养健康倡导产品》标识的强化、全谷物和杂粮产品, 分省市集中开展宣传普及活动, 同时我们会委托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独立对上述产品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并提出检测报告, 并邀请各方面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 依据检测报告结果, 对比产品营养标签及相关成分标准, 确定《粮油营养行业自律检测合格产品目录》。其次活动组委会还会将《粮油营养行业自律检测合格产品目录》向全社会公布, 以此提高优质粮油产品的公众知名度, 引导科学、理性消费。同时, 我们将甄选出一批社会形象好的粮油企业, 将这些企业的产品进行汇总, 并根据其营养成分搭配成“营养健康主食大礼包”, 以此向社会集中展示本次活动检测合格的粮油产品。

陆善路:从您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得知, 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便是引入了第三方检测机构, 请问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相关检测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于小冬:我国粮油产品种类繁多, 质量良莠不齐, 为了更加科学地检验粮油产品质量优劣、强化营养搭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并对全谷物食品质量进行评定, 同时也为了体现这次活动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在征求一些行业专家及企业人士的意见后, 最终我们选择了天祥集团作为活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值得一提的是, 天祥集团对此次活动所涉及到的产品进行检测, 完全是公益性的。目前相关检测工作已进行到对粮油产品检测阶段, 随后我们会公布专家委员会名单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交的检测结果。

陆善路: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结构是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对于改善公众营养与健康状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感谢于小冬主任做客本期天祥·食尚访谈录, 为读者带来营养膳食的健康理念。

7.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七

1、建立完善的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本校食品卫生管理,责任到人,杜绝校内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

2、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场所要依照《食品卫生法》要求到市卫生防疫站申领《食品卫生许可证》,并每年年审一次。要保持内外环境整洁,有相应的防蝇、防鼠、防尘、清毒、更衣、盥洗、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3、小卖部从业人员应每年一次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体检,领取合格的《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平时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4、所提供食品应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味、美等感官性状。严禁购入腐败生虫、过期变质、假冒伪劣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师生健康有害的食品原料。

5、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现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我校用水是由长宁镇自来水公司提供的罗浮山山水。

8.孟楼中心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 篇八

一、学前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其相关的法规、规章和制度。

二、幼儿入校:家长要出据户口簿、当地卫生院儿童健康证明和幼儿预防接种证明。学前班不得接收证明不全或患有传染病的幼儿入园。

三、学前班必须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卡或档案。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坚持每日晨午检,对有特异体质的幼儿要实施特殊保护。应注意幼儿口腔卫生,保护幼儿视力。

四、学前班职工必须持有健康证。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严禁有传染性疾病、心理精神疾病或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人员从事幼教工作。

五、学前班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进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5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一般每天不得少于

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六、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活动室、寝室、玩具、毛巾、水杯、餐具、厕所等每天要消毒一次,严防交叉感染。

七、搞好幼儿营养调查,做到科学配餐,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偏食、不随便吃零食。及时发现分析解决幼儿进食异常情况。

八、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预防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幼儿预防接种工作。

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篇九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 其建设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完善服务功能的原则。

建筑管理的任务

新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 根据地区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在一个地区建设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附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扩建

扩建是指建筑自身的扩张和发展, 或增加新的设施, 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有建筑的基础上, 扩大其服务能力, 开辟新业务、完善功能及增加床位。扩建工程需要做好总体规划, 使新老建筑紧密结合赶来。因此比新建要复杂一些。

改建

改建是指现有的空间模式己经不适应新的医疗模式, 或重新规划医疗流程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 或新的医疗设备要求在现有的面积和结构形式下改变或增大局部空间。改建主要是功能的调整、完善, 不需要增加建筑面积或增加幅度较小, 只是在原建筑物内改变房间的用途。

建筑的策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项目的策划是建设项目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工作效率。中心建筑项目策划工作的不充分和失误易引起如盲目上马、选址错误、反复修改设计、施工返工及资金操作困难等建设项目全局或后期过程的诸多问题, 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策划是项目正式开工之前的研究阶段, 需要管理者、规划专家、财务管理专家、建筑设计和策划专家及施工建设专家等多方专家的参与论证。在策划过程中需要调查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设施使用状况信息及产品技术信息等, 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 最终得到项目后续工作中所需要的可利用、可更新的信息。

策划工作包括三个关键的环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制定项目任务书和建立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指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及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及建造能力等方面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论证, 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提出拟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 为投资决策、编制项目任务书、确定项目建设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需求与项目提出的理由是否充分;项目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是否先进适宜;建设项目所需资金及解决渠道;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的医疗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组织与周期是否合理, 项目可行性通过后, 才能进入下阶段的工作。

建筑项目任务书的编制

项目任务书又被称为建设纲要, 是指具体化和量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所确立的项目总体目标的过程, 是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制订的、用于指导项目后续工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文件。

项目任务书不同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区别在于前者应用于指导建筑项目的全过程, 而后者是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前委托人交给建筑师的关于委托设计内容的说明,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制定的, 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者延续和拓展了后者的内容和功能。

项目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分阶段与建筑设计工作交叉进行,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收集和功能规划, 第二阶段是初步的空间规划, 第三阶段是更详细的空间规划。

建立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建筑项目策划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各项建设资源被引进、加工、组合和管理的机制, 主要包括建立团队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和资金进度管理机制。

建筑的规划

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类的生、老、病、死以及情感上的大喜大悲大都发生在医疗场所, 因此, 医疗机构的设计不仅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 而且还要考虑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规划, 全面改建或重建所需要的资金、土地等条件是不容易一次性得到解决的, 在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分批的改建, 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兴建”的原则可满足发展的要求。

符合一般建筑设计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和其他建筑一样, 要求达到“适用、经济、美观、安全”的标准。

满足医疗、卫生功能需要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要根据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设计, 达到既能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又能够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效果。

符合医学要求的原则。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的医学方面要求, 注意医疗机构内部交通及流线设计原则, 将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划分。而且, 中心内外环境及整体布局的设计要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合康复的安静、舒适、优美、清洁的环境。

建筑选址及建设用地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首先, 方便群众, 交通便利。其次, 周边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最后, 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平面布局, 应根据功能、流程、管理、卫生、安全等方面要求, 对建筑平面、道路、管线、绿化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它还应符合下列要求:首先, 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其次, 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 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再次, 功能分区合理, 建筑布局紧凑、管理方便, 减少能耗, 流程科学, 洁污流线清楚, 内部交通便捷, 避免交叉感染, 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最后,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 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和工作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为相对独立的多层建筑, 如设在其它建筑内, 应为相对独立区域的首层或带有首层的连续楼层, 且不宜超过四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绿化用地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建设项目构成及建筑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项目构成主要是房屋建筑。具体包括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医技科室用房和管理保障用房等。临床科室用房主要包括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等;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等;医技科室用房主要包括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消毒间;管理保障用房主要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室、办公用房等。

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应自成一区, 分设出入口。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中的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用房应设置在首层。污物的运送宜设置单独出口。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下列规定:全科诊室10m2、中医诊室10m2、康复治疗室40m2、抢救室13m2、预防接种室65m2、儿童保健室10m2、妇女与计划生育指导室18m2、健康教育室40m2。检验室28m2、B超和心电图室12m2、西药房16m2、中药房16m2、治疗室8m2、健康信息管理室16m2、消毒间20m2。

设集中候诊区。利用走廊单侧候诊, 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4m;两侧候诊净宽应不小于2.7m;不设候诊的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1m。

室内净高不应低于下列规定:诊室2.6m, 观察室2.8m, 医技科室2.8m, 或根据需要而定。如果设置病房, 病房应为2.8m。

装修和环境设计应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 体现简洁、温馨的特点。诊室和观察室, 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用房层数为二层时宜设电梯, 三层以上应设电梯。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的室内装修, 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墙面、顶棚应易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踢脚板、墙裙应与墙面平。有推车 (床) 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撞措施。地面用材应采用防滑、宜清洗的材料;检验用房的地面材料还应防腐蚀, 便于清洁、消毒, 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按其设备要求防尘、防静电。

装备规划管理

建筑装备规划是医疗机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主要包括给水排水和消防系统、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热力系统、医用气体供应系统、物流传输系统、医用电离防护设施。

给水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用水, 给水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到医疗机构一线工作。排水系统是医疗机构的主要排污系统, 完善的排污系统能够保障医疗机构空气质量好、无异味。医疗机构给水排水系统, 是硬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方便程度, 以及系统的节能效果, 因此, 应该充分考虑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需求。

给水排水系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 规划室内外生活给水管网, 消防给水管网和污水、雨水管网, 污水和雨水管网应采用分流制。需要加压给水的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应集中设置、避免重复建设。医院污水处理站应设置在医院下风和排入市政污水干管的入口处。

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医院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作用是保持舒适、健康室内环境的同时, 有效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维持医疗服务中需要的最适宜的医疗卫生环境, 确保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 并且防止环境污染的扩散。

电气系统

10.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

二0一三年三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安全法》,进一步规范我乡小学、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着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有效防止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签订本工作责任书。

一、责任范围

中心校校长是本校和本乡所辖村小、民办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食品安全卫生工作负全面责任,各村小校长、幼儿园园长负直接领导责任。

二、责任内容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建全学校(园)的内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把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追究责任制度,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和重要工作。

2、建立建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预防食物中毒预案和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3、建立建全食品安全卫生信息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后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党委下政府、县教育局、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心校报告。

4、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上级有关部门文件要求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就餐服务,重点严把以下“七关”。

一是严把设施关。要确保设施设备安全。规范布局设施设备,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材料存放间,加工操作间,用餐场所,卫生设施设备齐全。

二是严把人员关。要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从业人员要定期参加预防性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佩证上岗,做好个人卫生,确保学校餐饮服务卫生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从业人叫健康证“三证”齐全。

三是严把采购关。学校食堂食品采购必须2人以上,实行进校准入,进货索票、索票率达100%。不购进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禁止食品;不订购、制售冷荤、冷菜食品,不出售“三无”假冒伪劣、过期、变质及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全格的食品;

四是严把留样关。严格执行饭菜48小时留样制度,饭菜成品留样量达50

克以上;

五是严把加工关,严格按规定和程序操作,确保食品烧熟煮透。六来把卫生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苍蝇、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环境,确保环境整洁无蝇;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七是严把做帐关。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留样、消毒必须建立规范的明细帐。

5、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全程管理,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管事学校食堂食品卫生。

6、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对食堂的日常管事和监督,食品安全、饮水安全、食堂卫生检查做到常规化,经常化。学校主要领导检查食堂工作每周还少于2次,分管领导和食堂兼职监督管理员每天不少于1次。

7、加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买“三无产品”和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可疑和过期、变质的食物。每学期安排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不少于5课时,出专题黑板报不少于5期。

三、责任考核

中心校将各小学、幼儿园落实目标责任情况纳入“平安校园”和年度考核的内容。对食品安全机制不完善、制度不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而发生重大事故的学校,要责令整改和治理。对责任人因不全面履行职责或来正确职责造成最大影响的,将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签订双方各执一份,签订之日起生效。

长顺县马路中心学校(公章)学校(园)

单位负责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11.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一

卷内目录: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四、消防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

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

九、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十、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十一、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

十二消防安全考评及奖惩制度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每年以创办消防知识宣传栏、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火。

3、各部门应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实地演示和培训。

5、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因工作需要员工换岗前必须进行再教育培训。

7、消控中心等特殊岗位要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组织机构 组长:王子彬 副组长:李继忠

成员:西环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职工

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1、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

2、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每日对公司进行防火巡查。每月对单位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

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防火检查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

4、检查部门应将检查情况及时通知受检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消防安全检查情况通知,若发现本单位存在火灾隐患,应及时整改。

5、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1、单位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2、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3、应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4、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

5、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

四、消防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1、熟悉并掌握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保证扑救火灾过程中操作有序、准确迅速。

2、做好消防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处理消防报警电话。

3、按时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设备情况、事故处理等情况的交接手续。无交接班手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4、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

5、非工作所需,不得使用消控中心内线电话,非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禁止进入值班室。

6、上班时间不准在消控中心抽烟、睡觉、看书报等,离岗应做好交接班手续。

7、发现火灾时,迅速按灭火作战预案紧急处理,并拨打119电话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报告部门主管。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

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

2、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专职管理员每日按时检查了解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查看运行记录,听取值班人员意见,发现异常及时安排维修,使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

3、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

(1)烟、温感报警系统的测试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安部参加,每个烟、温感探头至少每年轮测一次。

(2)消防水泵、喷淋水泵、水幕水泵每月试开泵一次,检查其是否完整好用。

(3)正压送风、防排烟系统每半年检测一次。

(4)室内消火栓、喷淋泄水测试每季度一次。

(5)其它消防设备的测试,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测试时间。

4、消防器材管理:

(1)每年在冬防、夏防期间定期两次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换药。

(2)派专人管理,定期巡查消防器材,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3)对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

(4)各部门的消防器材由本部门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1、各部门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2、在防火安全检查中,应对所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逐项登记,并将隐患情况书面下发各部门限期整改,同时要做好隐患整改情况记录。

3、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各部门应当落实防范措施,确保隐患整改期间的消防安全,对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由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报告。

4、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隐患整改的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用电安全管理:

(1)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2)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应由持证电工负责。(3)各部门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以关闭。(4)禁止私用电热棒、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2、用火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确需动火作业时,作业单位应按规定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申请“动火许可证”。

(2)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5米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的安全隔离,并向保卫部借取适当种类、数量的灭火器材随时备用,结束作业后应即时归还,若有动用应如实报告。

(3)如在作业点就地动火施工,应按规定向作业点所在单位经理级(含)以上主管人员申请,申请部门需派人现场监督并不定时派人巡查。离地面2米以上的高架动火作业必须保证有一人在下方专职负责随时扑灭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

(4)未办理“动火许可证”擅自动火作业者,本单位人员予以记小过二次处分,严重的予以开除。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

防火防爆制度

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仓管人员必须由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

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分库存放。

3、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入库前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出入库应进行登记。

4、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之间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5、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取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仓库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6、易燃易爆场所应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九、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1、义务消防员应在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项技术考核应达到规定的指标。

2、要结合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检查,有计划地对每个义务消防员进行轮训,使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3、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4、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给予表彰。

5、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

十、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1、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组织全员学习和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3、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应精心开会部署,明确分工。

4、应按制定的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

5、演练结束后应召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十一、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

管理制度

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断电源。

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10、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十二、消防安全考评及奖惩制度

第一条 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实行半年和年终考评工作,根据考评成绩实施奖励和处罚。

第二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根据情况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1、认真履行消防安全岗位职责,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制度,为消防安全做出突出成绩者;

2、发现重大火灾隐患及时报告者;

3、发现初起火灾及时报警和灭火,避免重大损失者;

4、在火灾情况中判断正确,处置果断,扑救事迹突出者;

5、积极参加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在消防业务理论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6、在消防工作中有其它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者。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根据情况予以罚款:

1、不履行消防安全岗位职责,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对消防安全工作造成影响者;

2、在生产、经营、办公等区域内吸烟或遗留烟头者;

3、擅自使用和遮挡生产、经营、办公等区域内的消防设施、设备、消防器材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者;

4、堵塞、占用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在通道内摆放物品者;

5、不会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和不会报火警者;

6、无故不参加消防培训者。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根据情况予以罚款,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1、未经许可擅自施工装修造成火灾隐患者;

2、违章使用电器设备和私拉乱接电线者;

3、未经允许动用电气焊及明火施工者;

4、违规使用或出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者;

5、损坏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者(不包括赔偿金);

6、装修使用易燃材料和不按规定进行阻燃处理者;

7、违规安装使用不合格电器产品者;

8、不遵守消防法规引起火灾或造成重大火灾隐患者(不包括火灾造成的损失赔偿)。

12.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二

一、建立由园长、后勤组长为食品卫生安全主管,配备专职人员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人员。

二、幼儿园食堂在取得卫生局发放的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办。

三、幼儿国食堂需符合上级部门的规定创设合理、卫生的食堂管理要求。

四、食堂员工每年一次定期体检,并持有效的健康证上岗工作。平时应当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工作前做到洗手消毒、带上工作帽和佩戴口罩。

五、采购食品按照以下规定予以实施:

(1)食堂采购有幼儿园指定送货单位,园长、保健员验收,禁止三无食品、腐烂变质的食品进入厨房。

(2)采购原料必须做到无害无毒,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动植物及有害人体健康的原料,不使用无商品名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等不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食品原料。

(3)采购食品原料时必须向供货商索取卫生许可证及产品检验合格证。不得擅自采购来历不明的食品。杜绝加工销售掺杂作假、以劣充好的伪劣食品,采购的原料有专业人员验收质量和数量,并做到每天一次性配好中餐、点心的原料。

(4)配菜中心的报价和自行采购的发票写明品种、数量、单价、金额。报价、发票与当天的菜单相符合。

(5)食品原料做到分类存放,生熟分开,并做好防尘、防蝇、防鼠、防潮。加工熟食品品前洗手消毒,佩戴口單,使用售货夹。

(6)加工蔬菜做到反复漂洗,避免蔬莱污染,预防引起食物中毒。(7)生熟食品分开存放,每天留样保存48小时,并标明时间、菜名、留样人员等。生熟砧板分开,摆放食品和厨具规范、整洁、有序。(8)所有食堂物品由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做到安全卫生,餐具、用具用后洗浄,用前消毒,消毒后用纱布盖好,并放在规定的位置。(9)食堂有食堂工作人员保持卫生、整洁、无异味、无虫害、地面无积水、污物,垃圾桶随时盖严、并及时清理,定时进行大扫除。(10)脱排油烟机和烟道要定期淸洗,厨房配全消防器材。非食堂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厨房。煤气每天小査检查,每周大检査,用后及时拧紧开关。

六、饮水卫生按照以下规定予以实施:(1)提供给幼儿的饮水设备有卫生许可证。

(2)保育员每天对幼儿的保暖桶和水杯进行消毒,严禁使用隔夜水,做到早放晚收,保暖水壶要上锁。

七、保健老师每天认真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晨检工作,一旦发现有腹泻、皮肤发炎出脓等不适合工作的症状让其停止工作,回家治疗。

八、厨房工作人员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下班后将厨房的门锁好,工作时间无特殊情况不准离开厨房,保证厨房有人,防止不法分子进入作案。

13.天宝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一、幼儿园食品组织机构 组 长:园长(白老老师)副组长: 安全主任(马老师)保健主任(李老师)成 员:食品安全管理员(高老师)入库验收管理员(高老师)出库管理员(赵老师)

食品制作员(谷老师、吕淑云、李晓杰)

班级保育员(陈晨、万兴硕、刘阳子、黄艳、钟博凯、张岩)

二、具体岗位职责

(一)组长岗位职责: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总责任,督促各岗位工作的落实。

(二)副组长岗位职责:

安全主任职责:

1、制订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含新参加和临时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及职业道德培训,使每名员工均能掌握岗位食品安全知识及要求。

2、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应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3、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有关信息记录归档,并明细每人培训记录,以备查验。保健主任职责:

1、定期召伙委会会议,研究幼儿伙食问题。根据市场供应、季节变化每月制定两张带量食谱,隔周使用;督促检查炊管人员执行食谱。

2、检查、指导、督促15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深入实际幼儿进食情况、幼儿饭菜质量情况、幼儿营养摄取量情况。

(三)成员岗位职责 食品安全管理员职责:

食品入库验收管理员岗位职责: 出库管理员岗位职责 食品制作员岗位职责 班级保育员岗位职责

1、负责幼儿园幼儿伙食的监督、指导工作。

2、各成员遵循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均衡合膳食的原则,对幼儿膳食提出合理化建议。

3、伙委会家长代表真正发挥代表作用,作幼儿园与全园幼儿家长的桥梁与纽带,及时准确的传达信息及建议以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上一篇: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2020下一篇:“执行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