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之时间管理

2024-09-14

团体心理辅导之时间管理(共8篇)

1.团体心理辅导之时间管理 篇一

心理辅导之团体心理辅导

如同个别辅导重视辅导关系的建立一样,团体辅导也非常重视良好团体氛围的形成。接纳、安全、尊重、温暖的团体氛围可以使成员真诚地开放自己,信赖他人,坦诚地探讨存在的困扰。当然,良好的氛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非常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团体心理辅导其优点主要有:

(1)适用面广,既可以针对具有共同心理问题的十人左右的小组,又可以针对几十人的发展性群体;

(2)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

(3)耗时短,效率高,收效好,每个成员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可在有引导的相互影响中多视角地学习,有理论,有实践,有体验,有分享,获得多重的反馈,从而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在团体中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个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原本在个人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目前在中国,大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危机心理援助、婚姻家庭咨询、企事业单位团队建设等领域中,团体辅导的心理技术手段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中国地大物博的独特国情,注定了团体辅导手段的重要性发展速度必将超越其他的心理技术,成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具箱的设计以人际沟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各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心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具箱能够满足教师日常的课堂需求,并且提供给足够的选择空间。

咨询电话:400-6262-918010-62201116 010-62201119010-62201118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北师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南楼东)

2.团体心理辅导之时间管理 篇二

提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团体辅导是一种有系统的辅导计划,强调辅导上预防的一面,计划的内容以发展中的个体一生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题。它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来促进个体发展良好适应性的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因此,它适用于心理健康群体,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促进自身人格进一步成长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一般而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由1~2名指导者主持,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治疗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心理障碍。

对于学生来说,班级是一个较为固定的集体,班级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以集体为形式来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也有着助力作用。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入班级管理,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有趣味性的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认为,在班级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同时又不损及群性。换言之,要使个人在大我中完成小我,完成小我又能促进大我,使大我与小我和平相处而并进。要使班级团体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班级团体心理,运用团体辅导策略。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是有其必要性的,也是非常可行的。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要成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学生自身的成长环境、个性特征、遇到的问题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班集体有着不同的需要和期待。如果由班主任或者班级管理者逐个关注,这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出团体活动的目标,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虽然每个学生具有特异性,但是,在相似的年龄阶段,学生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面临着共同的发展课题和相似的成长困扰。在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有共同的体会,通过共同分享,沟通解决,能够提供给学生安全和放松的环境,满足了特定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二)适应一个集体发展的规律

一个集体最初建立的时候,需要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才能逐渐从初建时期过渡到成熟时期。而归根结底,一个班集体的巩固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作用,是需要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也是一个类似的过程,也会经历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在开始的时候,学生需要在团体当中寻找归属感,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后期创建出比较良好的团体氛围,而成员之间的互动也会促进团体的建立。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到增进班级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共同成长。

(三)满足班级管理的需要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有些问题是学生的问题,有些是教师的问题,但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班级活动的设计和安排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的班级管理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还没有成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缺乏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成熟性是班级管理对象的主要特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形成包办代替的观念,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放任不管的方式就更加不可取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要通过游戏、体验、感受分享等形式开展活动,班主任担任活动的指导者或者旁观者的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地感受交流,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形成教育合力

一直以来,大多数班主任都在探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最有效的,但是往往班级的管理会让部分班主任很头疼。对处于青春期的初、高中生来说,如果使用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班级的管理。有些管理方式不能深入学生内心,达不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当中,班主任是活动的发起者,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这样,班主任是和学生站在同一个位置,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在潜移默化当中,就可以提高班主任本人的工作效果。同时,针对学生成长当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除了学生本人的成长的问题,针对很多家庭问题,也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改变以往找家长谈话,或者被认为是“告状”的家校沟通方式,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促进亲子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作用

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班级管理当中,我们通常称之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运用教室内的团体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成长发展或解决问题。

(一)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它重在师生及同学间的互动、互感,是一种多向的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及评判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触发更多元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团体辅导者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讲授法、自述法、角色法、讨论法、情景法、综合法等。团体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发展规律的不一致,有目标地针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合理选择和组合各种方法以提高团体辅导课的实效。它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以外进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灵活。具体有以下特点:

活动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趣味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活动设计要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见,专注投入。趣味性要考虑年龄特点;角色扮演或小品要有情节及适当的道具,才能使学生兴味盎然。

主体性:班级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自我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作出决定,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助。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但教师绝对不要讲得太多,不要喧宾夺主。

互动性: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互动又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级心理辅导必须促成一种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和谐性:班级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教师要转换“教育者”的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

鼓励性:班级心理辅导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给予回馈、鼓励和建议。因此,班级心理辅导拒绝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受到伤害的状态下学习与成长。

(二)在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要求

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辅导渗透于班级活动,既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创新和发展,又使辅导的质量得到提高。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悦舒心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和发展。具体有以下要求:

正确表述辅导理念。教师要明确辅导的主题的针对性是什么,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

恰当设定辅导目标。确定明确可操作的目标,比如学会信任,增强凝聚力,学习能力提高等。

精心设计辅导活动。运用恰当的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比如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

认真理清辅导思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强调过程和参与,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的现场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清辅导思路上,而不应拘泥于具体细节。

3.团体心理辅导之时间管理 篇三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区别于个体辅导,是指将一个团体作为辅导对象,用以适当的辅导策略,通过加强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个体在整体中学习,推动整体来带动个体发展,从而激发出新的学习态度和方法。20世纪90年代,团体心理辅导开始出现,因其感染力强、效率高、辅导效果易巩固等诸多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人际交往辅导、情绪调节辅导、学习改善辅导、生涯规划辅导等多个方面。通过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技能来帮助团体中的成员交流学习、共享经验。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的基础,是对时间高效利用的体现,也是内在管理素质的核心。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社会关注度极高,越来越多的社会调查暴露出大学生对时间无法掌控的缺点。上述缺点主要体现在:大学生们处理学习时间与课外活动、娱乐等时间的关系比较弱;不善于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好每天、每周的任务;在安排计划、分配时间、设置目标、检验结果等方面更偏向于主观的享受而忽视客观事实的存在;对于时间的价值观念、控制能力以及作用方面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差异性。

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措施及效果

时间管理即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工具从而实现对时间灵活有效的安排和规划,最终完成既定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名词开始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种大学生心理辅导以及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措施是以团体心理辅导为基础,从整体出发。

首先,心理辅导老师要对学生时间的认知结构、控制能力、行为意识等方面进行干预、嵌入、感染,然后进行重新组合、调整心态、掌握技巧,主动反思内心、思考时间与自我关系。

其次,老师应明白“辅导”二字重为“导”而非“辅”,通过问题,把握时机,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并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心理辅导活动的发展和推进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的个人情况来完成,活动中个体既要领会到自身所起的作用,同时于整体中又能感受到对时间管理的把握,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团体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们时间观念的提升。

最后,在辅导结束之时,心理老师借助大学生们内省、团体活动中的表现、其他个体的建议来帮助其对自身认知体系进行再一次的梳理。重心放在大学生自身对时间观念的领悟与理解。个体的改变促进整体的进步,使个体之和大于整体。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在集体环境之下,个体间互动联系丰富,在增强社会适应性的同时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大学生对于时间管理的敏感性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之下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对时间的认知结构以及控制能力较之以往有所改善,而行为意识方面的提高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方式的干预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时间管理问题则需要一定时间。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旨在解决的是共性问题,具体的个性问题容易忽略,因此共性和个性问题要区别对待,才能让时间管理的改善效果更好。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完善辅导方式创新辅导模式,在发展中用不同方法有机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的研究之中。用辅导的科学性来保证个体试验的有效性。

4.团体心理辅导之时间管理 篇四

2010 年 10月 31日 自 9 时 30 分 始,10 时 00分 结 束。教师姓刘某 名 备注 34岁

性别

学历 本科 职业 数学教师

教师自述:我是毕业班老师,我天天都在担心明年中考能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我的烦恼是脾气越来越不好。刚毕业时还挺“女”的,慢慢地就变成了“泼妇”。我觉得这都是工作压力造成的。自己发脾气就感到特痛快、特放松。从事教师行业以后,心理压力特别大,担心工作完成不好,担心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问题等等。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对于八年级的学生难教,课堂举手发言的少了,个别同学调皮捣蛋,怎样才能让孩子好好认真去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我当前面临的困惑。

初步分析: 当我们心里有太多被压抑的情感时,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为了恢复平衡,就要给不良情绪找一个出路。在完成同样一件事情时每个人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很明显刘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原因是,他在接受外部工作任务的同时,又不自觉地给自己再下了一道任务(如,我必须„,我应该„等)。这样任务加任务就使得任务变得复杂化,他执行起来难度就加大,心理压力就大。从这个角度讲,心理压力是他自己造成的。可能是因为希望追求完美,希望得到外部的肯定和奖励。辅导过程: 与该名教师谈心,说说压力的来源,以及原因针对压力一一解答,使其疏缓压力。让她放松,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会化解压力,如参加体育活动、听听音乐、与朋友聊聊天、到户外大喊几声、埋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与家人看一场电影或球赛等。辅导效果:效果良好。能从客观上应对自已的问题。

5.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篇五

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班级管理,这对建立班级归属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及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成长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的理论依据及其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阐述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并就如何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班级管理的问题作出思考。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班集体 班级管理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深入推进,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的各个领域。班级是构成学校这一社会组织体系的细胞,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单位,它集中反应了社会、学校、家庭等 对学生教育影响的要求,成为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是一个典型的社 会缩影。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班级管理者遵循班级 管理的规律,运用指导、督促、约束和激励等手段和方法,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 的环境,使学生在班级组织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教育目标的过程,是为实现班级 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职能活动,也是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一种重 要手段。班级管理的好坏,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班级中的每 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都能正确 认识班集体的地位和作用,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广大的班主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 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注重班级的规范建设,重视班 级活动的组织等,这些经验在今天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今天用素质教育的目 光审视当前的班级集体建设,可以发现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表 现为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与重视不够,一些老师习惯于“说教”,忽视对学生 品格、个性、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的疏导与培育;二是对班级中存在的各种社 会心理现象认识与重视不够,如创设良好的心理气氛,增强班级团体的凝聚力等。凡此种种,导致了班级管理的质量不高,也带来了班主任的不迭抱怨和哀叹。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 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 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 展良好适应能力的过程。团体心理辅导在当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 在学校教育中,正在被广泛应用。将班级团体当作“辅导团体”,借鉴团体心理 辅导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班级管理,可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提供一个类似于真实社会的人际环境,通过游戏、体验和分享的形式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扩展到现实生活,有利于挖掘班级的潜力,提升 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因此,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班级管理,可以唤起学生内 在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增进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个体和 班级团体的共同成长。1.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1.1 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与班级管理 团体心理辅导起源于美国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应用于交友集团。在 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也得到广泛应用。受美国的影响,欧洲与日本等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都展开了 相应的研究,并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各个领域。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的发展最 早主要是上世纪台湾地区,在大学尤其活跃,开展了许多类型的训练,例如:人 际关系训练、自我肯定训练、朋辈辅导、学习辅导等等。20 世纪70 年代末,团 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香港地区也逐渐受到重视,70 年代初期到80 年代是尝试各类 团体辅导活动并有所发展的阶段,80 年代进入多元发展的阶段,服务对象从青 少年扩大到老人及各年龄阶段,服务模式有发展性、康复性、预防性、行为修正 性等等。在香港,所有大学的学生事务处都有辅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直到20 世纪90 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才介绍到我国大 陆,各地教育、治疗对团体辅导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高校主要运用在新生入学 教育、自信心教育、人际交往及某些问题的心理治疗等方面 随着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其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班级 管理成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和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等方面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中 国的班级管理制度下逐渐受到青睐,它已成为班主任进行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的 重要组成部分。1.2 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的理论依据 杜威认为,成长就是个体的经验不断改组和改造的过程。这种经验既然是 个人的,那么个人的自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自我体验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为体验。这些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创设一定的 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在实施团体辅导的过程中,通过团体合作,学生 可以用同伴的行为来对照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强化心理的作用。班级则提供了 这种自我教育和体验的场所。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团体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它取决 于团体成员相互储存的内存关系。团体具有把个体成员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联结一起,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利用团体的互动来达到辅导的目 标。肖(Show,1992)在对团体凝聚力的研究中发现,凝聚力高的团体可以发挥 以下几个明显的作用:一是成员可以有更多的沟通;二是成员较为友善,容易合 作;三是团体对成员的影响力较大;四是能有效地达成团体目标;五是成员产生 更多的满足感。由此可知,班级管理好,建立一定的规范和准则,能深深地影 响学生个体的行为。1.3 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1.3.1 符合班集体自身的成长规律 一个班级从初建到成熟一般都会经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在初创期,班级的主要特点都是可塑性和冲突性,核心工作是建立认同感和信任 感。班集体发展期的主要特点是稳定性和整合性,主要目标是加强同学之间更深 层次的了解,建立友谊和信任,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巩固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目标达成评估和调整。班级集体成熟期主要特点是自组织性和自我调节性,主要目标是班级管理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的方式去辅导他人,所有的团体都会经历开始 阶段、中间阶段或工作阶段、结束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内容。在开 始阶段,团体成员之间比较陌生,容易产生焦虑感。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组建 小组,增进小组成员的了解和信任。在工作阶段,团体的工作重点是增进成员的 互动,解决成员的冲突和抗拒行为,建立起坦诚而互相信赖的团体气氛。鼓励成 员探讨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和行为,以及解决成员的问题,促使成员的行为 改变。在结束阶段,团体的工作重点是促使态度与行为的迁移,处理离别情绪。由此可见,团体的发展符合班集体的成长规律。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 进行班级管理,以丰富多彩的班级团体活动为途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达 到增进班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个体和班级团体共同成长。1.3.2 符合现代班级管理的特点 班级管理的过程具有教育性,班级管理活动的设计、安排和发展,都是为了 让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一般是6-7 岁到17-18 岁的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缺乏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独立生活能 力,有时做事缺乏考虑,甚至于偏激。这就决定了管理对象的不成熟性。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教育、说服和引导,班主任既不能包办替代,又 不能放手不管。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运用游戏、体验、共享等形式开展活动,辅 导者与受导者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过程,符合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1.3.3 班级具有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许多有利条件 学生班级是非常可靠稳定的辅导群体,班级的人数非常稳定,基本在30-60 之间,易于开展长期跟踪研究。班级学生的差异性为团体主题的交流,人际间的 吸引提供了基础。由于学生自身的背景、个人特质、所遇到的问题存在差异,情 况比较复杂,对团体有着不同的需要与期望。因此,团体辅导可以根据团体成员 的不同需求设定辅导目标,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这有助于成员学习行为的建立。再次,班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适宜进行团体辅导加以解决。班级学生的年龄、性 别、学历、生活经历、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面临着共同的发展课题,有着类似的成长困扰。在团体中他们会有许多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体验,互相之 间容易沟通,能从其他组员的身上得到启发。此外,团体心理辅导符合在校学生 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既渴望了解自己,也希望与同龄人交流,他们渴望独立但 本身又具有不成熟性。团体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安全、放松的氛围,会让他们信 任彼此,进而开放自我。2.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自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关注,学 校心理辅导的课题成为心理界人士的研究课题。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 展,在班级管理中增加一些心理训练和心理辅导的理念、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 的素质,进一步实现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正在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 学校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国 的班级管理制度下逐渐受到青睐,它已成为班主任进行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团体心理辅导之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且有效,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有着 团体生活的倾向,他们看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容易受同伴的影响;二是学生 都面临共同的成长课题。他们都面临一系列的选择,如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升学或择业等等。而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介入的对象不仅是学生个体、班主 任,还有任课老师、学校领导乃至社会的其他成分。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 应只是班主任唱独角戏,不应只注重教育对象的客体,应该加强对教育主体的认 识,发挥教育对象主体的功能作用,发挥其主动性。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创立了 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使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复制”到团体中。在良好的团体气氛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学生就会发现和识别自己 的不适应行为,并尝试在团体中有所改变,进而将这种改变延伸到生活中,从而 实现自我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导形式,具有专业性、开放性、互动性、经 济性、目标性、一致性和结构性的显著特点。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人辅 导,缓解当前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和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的矛 盾。同时,它还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四大功能。对人格健康的正常学生 而言,团体辅导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 适应能力,使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对于人格欠健全的学生而言,团体心理 辅导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减轻症状,改善适应,增进健康。一般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班级归属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班级管理,主要是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和组织各类活 动,使同学们之间交流不断深入,建立起坦诚而相互信赖的团体氛围,培养班级 归属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例如在进行第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可以先请各 个小组成员为自己的团体设计组名组旗,制定小组公约等;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 自己协商设计班名、班旗、班歌,制定班级公约等。班级公约是团体确立的行为 标准,班集体成员都必须遵守,它的作用是使其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无意识的 约束力,在团体规范的约束下,成员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就会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在团体辅导的小组初建期,组员之间彼此虽说不一定是陌生的,但他们相互之间可能是“互不相关”的个体。在设计组名组旗的过程中,成员之 间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在活动中相互认识,确立彼此间的关系。随着团体的发 展和成熟,成员之间会发展出深刻而广泛的相互认同,从而使每个成员越来越深 刻的体会到归属感和被认同感。当个人把自己当作团体的一份子时,就把自己与这个团体的荣辱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班级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建立班级归属感,增强班级凝聚力。2.2 改善人际关系 校园是学生接受人际关系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成长过程容易受其同辈 群体的影响。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问题上,学生有着类似的心理需求和目标。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游戏、体验和分享的形式开展活动,从内容上结合了学生 学习、生活实际,从同学的交往、适应社会等方面着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类似 于真实社会的人际环境。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分析讨论、谈话沟通等促进班级成员的互动,进而解 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好话传千里”这个游戏就很好地体现 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它通过单向的传话,让组员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来感受到在平时的交往过程中,单向传话是很容易造成误会的,即使是双向沟通也都要双方 表达清楚了才不会造成误会;组员也明白了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学会谅解,学会包容;即使沟通的过程发生错误,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如身体语言的 表达,书面的形式等来沟通,达成共识。在辅导的过程中,组员还可以通过角色 扮演等活动来换位思考。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学习人际关系技巧,改善人际关系。2.3 进行学习辅导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班级管理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对学生或者说班级进行 学习辅导,这种辅导不是针对某个学科的某类知识进行辅导,而是一种学习心理 的辅导。要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就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团 体心理辅导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将团体活动的方式如联想活动、创意思考、团体游戏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团体心理辅导也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团体心理辅 导还可以作为一种辅导策略,将团体辅导的技术运用于学习障碍的干预之中。由 广州市戴育红主持,滨江西一小、南村路小学等单位合办的“跨越学习障碍工作 坊”,成功地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运用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辅导上。实验结果 证明,工作坊对改善学生困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明显的效果 2.4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自我体验,映照 自我镜像,通过互动与交流去发现自我认识中的问题,澄清内心已经存在的自我 意识问题,最终实现调整自我认识。团体中的成员有不同的背景和经验,对问题 有不同的观点与理解。不同视角、不同立场的多元信息无疑为团体成员提供了丰 富的背景资料,开启了他们的思路。团体成员之间通过分享经验与感受,从别人 的反馈中感受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冲击,从而促使成员从更多元的角度认识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别人一样的体验”又可以使团体成员在心理上产 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消除一些心理压抑行为,合理宣泄情绪。例如,大学新生入 学之初大多努力追求完美的自我,但面对优秀的同学,又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通过上演“心理剧场”、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可以使新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想 问题。开展“生命线”、“生存选择”、“优点轰炸”、“我有一个梦想” 等活动,就能让新生在他人的评价和自我反思中,缩小“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 距,达到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真实的自我。最终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的 未来拟定更合适的目标和计划。除此之外,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辅导方式,其理论和技巧还可应用到教师 管理中去,这对建立一支团结合作,奋力进取的教师团队有重大的影响。有些学 校还尝试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实验证明,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 开展家长教育工作的一个良好的方式,对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是极其有效 的,这样也有利于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家长共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3.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有效班级管理的操作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优化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对班级管理具有 直接的指导意义,可以在班级管理中直接运用。然而并非所有的团体都对成员产 生积极作用,如果团体活动的本身不具有成长性就会给班级管理带来负面的影 响。同时,团体心理辅导本身也具有局限性,例如:在团体情境中,个人深层次 的问题不容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团体心理辅导对指导者的要求高,不称职的指导者会给成员带来负面的影响;成员的一些隐私容易暴露,在辅导的 过程中,成员的宣泄和表达有时会成了对某人或某事的攻击,使某些成员受到伤 害;此外,团体心理辅导并非适合任何人,社交障碍极端内向、害羞、自我封闭的人不宜参加。因此,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班级管理,必须使活动的本身具有成长性,团 体辅导的目标要向班级管理的目标靠拢,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具体的做法 有以下几点: 3.1教师要加强培训,熟练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中,辅导老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团体心理辅 导技巧来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特罗斯把团体心理辅导的 技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应技巧,目的是鼓励成员开放、表达,促进他们自我 探索。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初期通常需要辅导老师采用倾听、同感、澄清、提炼归 纳等技巧,促进团体成员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第二类是交互作用技巧,包括支 持、阻止、联结等技巧。它能促进团体更有效、更有意义地互动。在采用价值澄 清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特别需要辅导老师熟练运用这类技巧。第三类是行动 技巧。在情境活动强化法中经常需要运用示范、调节气氛、建议等技巧促成学生 积极的行动。领导者是决定团体辅导成败的关键要素,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始终 起着组织与指导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熟悉各种咨询与治疗 的理论,不断丰富个人经验,提高团体活动的策划能力和心理辅导水平。平时注 意广泛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文献,跟踪最新研究动态,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心理 辅导方法。这为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以及班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3.2 寻找班级管理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在班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达到教育的目标。首 先教师要了解清楚所辅导班集体的具体情况,例如:班级人数、男女生比例、整 体班风、学习状况、心理健康水平等情况。这些具体情况可以为制定辅导计划提 供帮助。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目前关注的问题,希望解决的问题,获得他们有那些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然后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 况和班级成员的需求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因为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面 临的问题也不同。例如学生的社会适应、学习习惯、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亲 子关系等,在不同的班有不同的表现程度,有的是某一方面差,有的是几方面都 差。如果辅导没有了解清楚班级情况,就做不到有的放矢,达不到班级管理的目 10 标。因此,根据班级管理的目标,在班级团体心理活动的实施中,按照不同年级 学生的心理规律特点及当前学生遇到的主要焦点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层 次化,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培养他们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有 着重要的影响。3.3界定和确立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 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整个辅导活动的导向,辅导过程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围 绕目标来制定的。辅导目标越符合学生的主观心理需求,目标的凝聚力就越强。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要与班级管理的目标相结合,一般来源于学生日常的生活行 为表现或突发性的冲突事件。因此,目标的确立首先是建立在对学生团体或冲 突事件的深入了解和诊断的基础上。首先,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之前要了解学生 的真实想法,可以和学生团体共同磋商达成目标,也可以根据自己对班级的了解 情况制定目标。其次,目标的界定和表述要注意具体明确,确保有操作性,这样 才能有效指导内容的设定和方法的选择。例如“考试心理调节”的目标就比较含 糊。可以具体界定为: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知道考前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心理 表现;帮助学生了解考试及成绩的意义,知道这只是考查他们掌握知识程度的一 种手段而已;学会在考试前及考试中调节自己的应试焦虑情绪,掌握应付焦虑的 方法。然后根据所制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和方法进行辅导。这样才能使 团体心理辅导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3.4监督好团体辅导活动的全过程,做好团体的追踪和评价工作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班级管理还要监督好辅导活动的过程,保持辅导活动 效果的长期性。因为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班级管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有 一个发展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内容。按照阿德勒的团体心理辅导的 操作模式包括四个阶段:建立辅导关系阶段;探索个体动力阶段;领悟阶段和重 新定向阶段。辅导的前一阶段都要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只有监督并评价好活动 每一阶段,才能保证整个辅导过程的有效性。及时对团体心理辅导进行评价,做 好追踪工作也是推动班级管理的关键之一。团体心理辅导效能的评估包括团体目 标达到的情况;团体是否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宽松和谐的气氛;每个成员对团体 的满意度如何;成员的行为、态度或观念的改善程度如何等。评估的方法可以由 学生团体成员自评,也可以请辅导对象的老师和同学来评价,或是由辅导者进行 11 评估分析。对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效能进行评估和总结可以帮助辅导老师了解 学生团体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以使下一次的辅 导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3.5 结合其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进行班级管理 在团体情境中,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容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而 个别心理辅导有利于挖掘个人心底深层次的问题,个人的隐私也不容易暴露,有 利于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进行辅导。除此之外,班主任应该善于与学校其他心理 健康教育资源合作,充分运用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 有利资源来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将班级团体当作“辅导团体”,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气氛为前提,以丰富多彩的班级团体活动为途径,以唤起学生内在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接纳和自我 探索,增强班级凝聚力,挖掘班级的潜力,促进学生个体和班级团体的共同成长。团体心理辅导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发展性、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虽 然它本身具有局限性,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它将更具有操作性 和推广性。1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林东桂、黄玉华.班级教育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2]吴秋芳主编.班级管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14 [3]梁东标.团体辅导在学校中的应用.教育导刊,2002 年11 月号上半月,38-40 [4]吕明.论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建设.当代教育论坛,2007 期,94-95[5]谢洁珍.心理辅导在班级文化管理的运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增刊,129-131 [6]李郁文.团体动力学.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30 [7]吴增强、沈之菲等.班级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6-129 [8]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9

6.团体心理辅导之时间管理 篇六

主题背景:

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成绩往往与其时间管理的能力密切相关,时间管理的好,学习能力及效率就相对高,也容易取得好成绩。善于管理时间的人其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事业有成,倾向于做更积极的自我评价、自尊心强、自我价值感强以及对生活感到幸福满意。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否科学管理时间,对于他们提高学习效率、防止出现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动目标;

一、知道时间的稀缺和宝贵,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二、梳理和反思自己时间利用效率的情况,学会时间管理的方法

三、提高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充分运用时间的习惯。

活动方法:

游戏、讨论

活动准备:

印有0-100刻度的纸条、学生成长相册PPT、为学生分组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

1、猜一猜:

有这样一个谜语“世界上有一家奇怪的银行,它给每个人都开了个账户,账户每天进账86400,每晚12点账户清零。不能余额结账,不能预支和超支。请问,这家银行每天给我们注入的是什么?打一词语,两个字。”

学生:谜底是时间,因为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因此60*24*60=86400秒

2、教师点评: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要是钱该有多好啊!金钱是财富,时间更是每个人最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有限的资源。一天只有24小时,我们无法积蓄也无法失而复得。

二、团体转换阶段

1、教师导语:时间是上天分配给每个人绝对公平的东西,有时候你会觉得“光阴似箭”,有时候你会觉得“度日如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认识时间、把握时间、科学管理好时间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可以管理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呢?

2、折纸游戏 拿出印有0-100刻度的纸条分发给学生,现在你手上的长纸条代表你长长的一生。

(1)、你现在多少岁?假如13岁,请将13个格子折到后面去,因为这些时间已经逝去。

(2)、假设你60岁退休,所以再请你折下去40个格子。(3)、一天24小时中假设我们每天睡觉8小时,三餐合计1小时。休闲运动、交通走路、聊天交友等每天也算3小时,现在合计每天有12小时不能用于工作和学习,请将余下的时间对折。

(4)、另外一些个人爱好所占的时间、周六周日寒假暑假的度假时间、无聊或拖延的时间,请根据自己的情况折下去。

3、学生分享感受:”真的很短暂啊。”等

4、教师点评:我们可以控制的学习时间是多么的微小和短暂啊,面对如此有限的时间,我们需要有效的管理。

三、团体工作阶段

1、情景讨论:(1)、平平的一个星期天

平平周末本打算在家复习功课,因为下周就要月考了,可是早上9点吃早饭的时候同学打电话叫他去逛街,她在犹豫了一番之后还是去了,但她强制自己中午回到了家里,吃过午饭后平平觉得自己有些累了就睡了一会,醒来已是2点了。平平想自己一直想看的动画片还没有看呢,就看一两集吧,于是一个小时又过去了。她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书本开始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她听见妈妈喊他:“平平,快六点了,出来吃饭吧。”吃完饭后,她和爸爸妈妈看了一会新闻联播,又洗了个澡发现已经8点多了,就回房间看了1个小时的书便上床睡觉了。(2)、请为平平列出她的作息时间表。她的哪些安排是合理的?哪些不是合理的?(3)、学生分享、教师引导:白天没有充分利用、休闲时间多等。

2、时间管理的小故事

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玻璃罐子,然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个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教授笑着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它们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问:“现在罐子是不是满了?”大家都有些不敢回答,一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也许没满。”教授不语,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倒进罐子里,然后又问学生:“现在呢?”“没有满!”全班学生很有信心地回答说。是的,教授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缓缓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的玻璃罐。

一个平常的玻璃罐就这样装下了这么多东西,但如果不先把最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生活中那么多事情,其实都可以像往这个玻璃罐里放东西那样,先进行时间级别分类,如根据大学生的日常安排,按照“事分轻重缓急”进行组合,确定先后顺序,做到不遗不漏。

3、时间“四象限”

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如当天的作业、生病看医生按时上学等)、重要但不紧急(如建立 人际关系、制定计划等)、紧急但不重要(如电话铃声、电视直播等)、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上网、闲谈、邮件、写博客等)。

按处理顺序划分:先是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象限”法的关键在于第二和第三类的顺序问题,必须非常小心区分。另外,也要注意划分好第一和第三类事,都是紧急的,分别就在于前者能带来价值,实现某种重要目标,而后者不能。

4、我的星期天

(1)、请同学们在表格上为自己本周末的星期天做时间分配。可以参考《时间管理的十一条金律》

(2)、小组分享交流自己分配时间的情况,我发现我自己在 方面时间管理的表较好,在 方面时间管理的还不够好,主要是因为 我需要改进的是。

四、团体结束阶段

1、签订管理时间的合同 合同样本

我,(你的名字),决定从此以后有效管理时间,因为这样做会给我带来如下好处:

同时会给我带来 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用 的方法来管理时间,并严格执行。我会遵守自己的承诺,做一个说话算数的人。我会邀请支持我的人(名字)来监督我。当我能如实的兑现自己的诺言,我会用(激励自己的东西)奖赏自己。

承诺人:

2、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以歌曲《珍惜》为背景音乐的学生成长相册PPT

3、结束语: 时间静躺着,宛若不息的河。枕着古老的土地,唱着岁月的歌。如果时间能够竖立,历史将会鲜活。如果时间能够立体,给我一次美丽。附:

《时间管理的十一条金律》

金律一:要和你的价值观相吻合

你一定要确立个人的价值观。时间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管理时间,而在于如何分配时间。你永远没有时间做每件事,但你永远有时间做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金律二:设立明确的目标

成功等于目标,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更多你想要实现的目标;你必须把今年的4到10个目标写出来,找出一个核心目标,并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后依照你的目标设定一些详细的计划,你的关键就是依照计划进行。金律三:改变你的想法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对时间行为学的研究发现这样两种对待时间的态度:“这件工作必须完成它,实在讨厌,所以我能拖便尽量拖”和“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工作,但它必须完成,所以我得马上动手,好让自己能早些摆脱它。”当你有了动机,迅速踏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不要想立刻推翻自己的整个习惯,只需强迫自己现在就去做你所拖延的某件事。

金律四:遵循20比80定律

花最多时间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上,然而一般人都是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金律五:安排“不被干扰”时间

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假如你能有一个小时完全不受任何人干扰,把自己关在自己的空间里面思考或者工作,这一个小时可以抵过你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侯这一小时比你3天工作的效率还要好。金律六:严格规定完成期限

巴金森(c-NoarthcoteParkinson)在其所著的《巴金森法则》(ParkinsonsLaw)中,写下这段话:“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

金律七:做好时间日志

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做哪些事情,把它详细地记录下来,早上出门(包括洗漱、换衣、早餐等)花了多少时间,搭车花了多少时间,把每天花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你会清晰地发现浪费了哪些时间。这和记账是一个道理。当你找到浪费时间的根源,你才有办法改变。金律八:理解时间大于金钱

用你的金钱去换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向顶尖人士学习。4 仔细选择你接触的对象,因为这会节省你很多时间。假设与一个成功者在一起,他花了40年时间成功,你跟l0个这样的人交往,你不是就浓缩了400年的经验? 金律九:学会列清单

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写下来,这样做首先能让你随时都明确自己手头上的任务。不要轻信自己可以用脑子把每件事情都记住。

金律十:同一类的事情最好一次把它做完

假如你在做纸上作业,那段时间都做纸上作业;假如你是在思考,用一段时间只作思考;当你重复做—件事情时,你会熟能生巧,效率一定会提高。金律十一:每1分钟每1秒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7.团体心理辅导之时间管理 篇七

一、中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 应该有全体班级成员共同要达成的目标, 所有班级成员都能积极为达成共同目标而付出自己的努力。然而, 大部分中职学校班级都存在凝聚力不够的问题, 同学之间不能相互信任,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差, 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弱, 导致中职班级的教育功能、管理功能日益弱化。特别是“90后”的中职生自我主体意识增强, 集体观念淡化, 不愿意或者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往往要求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和安排, 服从学校的制度,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差异性及学生自我成长的发展需求, 这些导致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凸显不少问题:一是班级凝聚力不够, 常用的活动形式如运动会、体育活动、歌唱比赛、朗诵活动、演讲活动等班级活动已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班主任只关注学生每天是否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是否违反班规班纪, 从而采取措施如何减少这些不良行为, 学生则被动地、形式化地维护各种规章制度, 班干部则负责监督同学不违纪、不违反班规班纪, 班级运作效果差;三是同学之间喜欢小团体交往, 有的仅局限于本寝室同学, 同桌、前后桌之间以及与班级其他同学的交往较少。

二、在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

1.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

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对个体有很大的支配力, 团体中每个成员之间, 都会有彼此交互影响的作用, 个体的行为受他从属的社会团体的影响和制约, 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也符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此外, 柏恩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人际沟通理论、罗杰斯个体中心理论、行为训练理论等也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沦基础。在专业团体中, 领导者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平等,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建立安全感, 成员能真诚分享、体验, 能促进成员自我觉察、自我成长。

2. 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班级的可行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年龄、文化水平、家庭状况 (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生活方式等具有一致性, 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又面临着共同的心理困惑, 适合做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班级作为一个团体相对稳定。班级成员只有出, 一般很少有中途进入的, 这符合团体辅导活动要求, 有利于成员心理安全感的建立。二是符合中职班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中职生生理、心理还不够成熟, 自我意识强, 作为班主任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往往不能奏效, 而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应用游戏、体验、分享开展活动, 辅导者与受导者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能较愉快地接受教育。三是指导者了解班级问题, 便于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工作。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多, 对学生个性及行为特点和班级共同存在的困惑较了解, 将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四是班级心理辅导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并可结合班级中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讨论, 使讨论更贴近当时情景, 学生体验深刻。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 加强班级归属感, 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不够是班级管理者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探讨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方法, 笔者做了主题为“班级团队合作”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设计班级问卷, 了解班级问题;根据问卷反应的问题确立主题为“培养团队精神”辅导活动, 活动主要安排在班会课或自习课时间进行, 活动后要求学生写体会、感受和心得。如可以举办下面的活动: (1) 大风吹———吹大风, 大风吹过穿白衣服的人……穿白色衣服的同学主动站出来; (2) 心有千千结———排好队伍, 牵手自己左右边的两个人, 打乱队形后自由活动, 听口令后再按原来的状态牵手。这样会成为一个个结点的混乱队形。试试怎样解开这些结点?活动后讨论:我们是如何解开死结的?失败的有何感想?在学习和生活中, 有哪些“死结”?我们该如何面对?

2. 改善同学关系。

进入中专生活, 很多同学都觉得处理同学关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批阅周记发现很多问题事实上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自我, 缺乏沟通所致, 因此笔者把辅导的关键定为通过团体活动以及从其他成员的交流中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体验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习必要的人际沟通技巧从而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活动一般分5~6次进行, 下面是其中一次辅导过程。 (1) 暖身活动: (翻树叶) 让所有成员站在叶子上面, 领导者宣布规则;活动结束所有成员探讨一下问题: (1) 任务完成的关键是什么? (2) 适当的人际距离对人际关系有帮助或影响吗? (3) 如何理解里面的人际沟通问题? (2) 填写人际特质检视表, 填写自己喜欢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学习, 可以是外在 (外貌、形象等) , 也可是内在 (乐观、幽默、温和、宽容等) , 活动结束, 引导讨论。 (3) 学习沟通技巧。情景扮演。 (4) 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与心得。 (5) 折纸游戏。体验双向沟通的重要性, 分享感受与心得。

除了上述活动, 还针对班级问题开展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异性交往等主题活动, 通过将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班级建设中, 本班学生更团结, 同学间的关系较融洽。基本改变以前以寝室为单位的小团体活动。从学生的反馈表看, “在活动中可以自由发言, 不受拘束”, 78%的同学认为“在团体中感觉舒服, 有安全感”;76%的同学认为“在团体活动中对同学的信任感增强了, 更愿意和同学交流, 更愿意和同学说心里话了”, 学生在团体分享和体验中产生了认同感、归属感及人际的和谐。

四、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班级学生主动参与性有待提高。

一般团体辅导成员通常是通过海报、宣传单及教师的介绍等经过面试选择合适的成员, 他们在参加团体前基本了解本次团体辅导要达到的目标及活动的具体安排, 根据自己的意愿及需要选择是否参加, 因此团体成员在活动过程中能积极体验、参与活动并容易接受指导者的辅导。在班级中开展的团体辅导, 团体成员是自然生成的全体学生, 如果学生在参与前对具体活动目标及要求不知情的情况下, 让他们参加团体辅导, 有的学生很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另外有些团体活动并不适合所有同学, 学生本身并没有要改变的意愿,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作为班级团体辅导的实施者每次活动前需要思考符合本班级特点的辅导活动。

2. 班级辅导团体大, 对领导者要求高。

一般团体辅导在10~15人之间, 领导者较容易掌控局面, 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 而班级团体人数多, 一般分成多组进行, 领导者往往顾此失彼, 有些辅导主题并不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 辅导后甚至有学生说, “怎么又让我们玩这样的小儿游戏?”“我只是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 没什么感受和体验。”活动过程中还有部分同学表现沉默, 觉得自己没什么可说的。因此, 怎么设计符合班级学生的团体辅导活动, 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真正受益, 是教师需深入学习和实践的问题。

3. 班级辅导时间不易控制, 分享不够深入。

在团体辅导活动中, 各种活动只是辅导的一种形式和手段, 借助活动, 成员进行体验、感受并把这些与团体成员进行分享, 成员才能真正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通过分享, 成员能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得有益的经验, 这比单纯的讲道理更能让学生接受。但班级团体辅导由于关系的特殊性, 在分享时学生往往易话语过多或偏离主题, 如果干预不及时, 导致时间拖沓。另外, 人数较多, 团体规则和规范遵守方面不够理想, 部分学生认为这不是正式的课堂学习, 导致有少数同学迟到、请假现象, 从而影响其他成员的情绪和整个团体气氛, 导致分享效果也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卢学钦.李毓灵.发挥团体心理效应促进班级管理优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5) .

[3]隋光远.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教学参考材料[Z].2005.

8.团体心理辅导之时间管理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1-01

一、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一维性、不可替代性、无储存性。黄希庭等提出,时间管理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监控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时间是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针对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方法的研究还不甚丰富,且多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3],而缺少对大学其他年级学生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二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方法探讨提高其时间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某校大二年级学生49人,根据前测成绩由低到高排名,分成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35人。

2、实验设计:前测结束后,实验组接受六次正规的针对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作为实验处理,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接受完全程团体辅导后与对照组进行后测。

3、测验工具:前后测均使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该量表共44个题目,分为三个分量表,采用五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为1-5分。

4、团体辅导方案: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一《七天学会时间管理》中提到的一些特色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为基础,设计了如“画大树”“堆积木”等趣味性和启发性强的团体活动,方案中六次活动有不同的主题。并设计了很多成员间的小组讨论,来提高对每个成员的关注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

5、数据处理:全部数据均用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

四、讨论

与呗是的访谈发现,大二学生即使已经在大学环境中学习生活了一年但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时间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较多和较灵活的课余时间他们不善于合理有效的安排这些时间,即使计划周详却也很难贯彻实施。但是参与者们对这些问题都有觉知并且希望得到改善。

团体辅导具有资源多样、类似真实生活、相互和间接学习、满足归属需要、相互信任负有责任的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本研究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保证了它的有效性。

第一,团体辅导的设计比较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体现在方案设计的主题思想根据被试在前测不同因子上的得分,重点突出,且体现在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注重了每位被试个体的差异,如大部分学生时间监控观分数较低,方案中针对这一问题的内容较多并且较深入。我们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参与者们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时间的情况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还针对大家在制定时间表方面的疑问讨论了科学合理制定时间表的方法等。其次,对于每位参与者个体的差异,我们展开了多次的小组讨论,为的是能够启发成员在互相的讨论研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较少成员的情况下启发每位被试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每次作业也都是针对每位被试个人的,我们在团体辅导活动中不断强调:时间管理没有一定之规,大家应以这些原则方法为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第二,团体辅导的方案及实施充分体现了团体动力学团体的整体性及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的方案加入了团体及成员间信任的建立,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团体契约、比划猜),每次活动的暖身环节,趣味性内容等,这都使成员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融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领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定期的信息反馈,不仅是领导者能够掌握进度,及时调整方案,也使参与者能够感受到被关注的感觉而更积极的参其中,以上这些都使本次团体辅导有效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 丁红燕.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25(3)349-360

[4] 李 玲.黄艳苹.刘建平.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50-51endprint

摘 要: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二年级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效果。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某高校二年级学生49名进行调查,据成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全部49人进行后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与前测的差值比较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二年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提高是具有效果的。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1-01

一、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一维性、不可替代性、无储存性。黄希庭等提出,时间管理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监控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时间是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针对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方法的研究还不甚丰富,且多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3],而缺少对大学其他年级学生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二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方法探讨提高其时间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某校大二年级学生49人,根据前测成绩由低到高排名,分成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35人。

2、实验设计:前测结束后,实验组接受六次正规的针对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作为实验处理,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接受完全程团体辅导后与对照组进行后测。

3、测验工具:前后测均使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该量表共44个题目,分为三个分量表,采用五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为1-5分。

4、团体辅导方案: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一《七天学会时间管理》中提到的一些特色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为基础,设计了如“画大树”“堆积木”等趣味性和启发性强的团体活动,方案中六次活动有不同的主题。并设计了很多成员间的小组讨论,来提高对每个成员的关注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

5、数据处理:全部数据均用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

四、讨论

与呗是的访谈发现,大二学生即使已经在大学环境中学习生活了一年但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时间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较多和较灵活的课余时间他们不善于合理有效的安排这些时间,即使计划周详却也很难贯彻实施。但是参与者们对这些问题都有觉知并且希望得到改善。

团体辅导具有资源多样、类似真实生活、相互和间接学习、满足归属需要、相互信任负有责任的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本研究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保证了它的有效性。

第一,团体辅导的设计比较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体现在方案设计的主题思想根据被试在前测不同因子上的得分,重点突出,且体现在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注重了每位被试个体的差异,如大部分学生时间监控观分数较低,方案中针对这一问题的内容较多并且较深入。我们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参与者们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时间的情况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还针对大家在制定时间表方面的疑问讨论了科学合理制定时间表的方法等。其次,对于每位参与者个体的差异,我们展开了多次的小组讨论,为的是能够启发成员在互相的讨论研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较少成员的情况下启发每位被试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每次作业也都是针对每位被试个人的,我们在团体辅导活动中不断强调:时间管理没有一定之规,大家应以这些原则方法为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第二,团体辅导的方案及实施充分体现了团体动力学团体的整体性及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的方案加入了团体及成员间信任的建立,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团体契约、比划猜),每次活动的暖身环节,趣味性内容等,这都使成员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融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领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定期的信息反馈,不仅是领导者能够掌握进度,及时调整方案,也使参与者能够感受到被关注的感觉而更积极的参其中,以上这些都使本次团体辅导有效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 丁红燕.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25(3)349-360

[4] 李 玲.黄艳苹.刘建平.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50-51endprint

摘 要: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二年级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效果。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某高校二年级学生49名进行调查,据成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全部49人进行后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与前测的差值比较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二年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提高是具有效果的。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1-01

一、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一维性、不可替代性、无储存性。黄希庭等提出,时间管理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监控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时间是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针对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方法的研究还不甚丰富,且多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3],而缺少对大学其他年级学生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二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方法探讨提高其时间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某校大二年级学生49人,根据前测成绩由低到高排名,分成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35人。

2、实验设计:前测结束后,实验组接受六次正规的针对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作为实验处理,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接受完全程团体辅导后与对照组进行后测。

3、测验工具:前后测均使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该量表共44个题目,分为三个分量表,采用五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为1-5分。

4、团体辅导方案: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一《七天学会时间管理》中提到的一些特色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为基础,设计了如“画大树”“堆积木”等趣味性和启发性强的团体活动,方案中六次活动有不同的主题。并设计了很多成员间的小组讨论,来提高对每个成员的关注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

5、数据处理:全部数据均用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

四、讨论

与呗是的访谈发现,大二学生即使已经在大学环境中学习生活了一年但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时间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较多和较灵活的课余时间他们不善于合理有效的安排这些时间,即使计划周详却也很难贯彻实施。但是参与者们对这些问题都有觉知并且希望得到改善。

团体辅导具有资源多样、类似真实生活、相互和间接学习、满足归属需要、相互信任负有责任的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本研究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保证了它的有效性。

第一,团体辅导的设计比较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体现在方案设计的主题思想根据被试在前测不同因子上的得分,重点突出,且体现在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注重了每位被试个体的差异,如大部分学生时间监控观分数较低,方案中针对这一问题的内容较多并且较深入。我们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参与者们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时间的情况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还针对大家在制定时间表方面的疑问讨论了科学合理制定时间表的方法等。其次,对于每位参与者个体的差异,我们展开了多次的小组讨论,为的是能够启发成员在互相的讨论研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较少成员的情况下启发每位被试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每次作业也都是针对每位被试个人的,我们在团体辅导活动中不断强调:时间管理没有一定之规,大家应以这些原则方法为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第二,团体辅导的方案及实施充分体现了团体动力学团体的整体性及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的方案加入了团体及成员间信任的建立,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团体契约、比划猜),每次活动的暖身环节,趣味性内容等,这都使成员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融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领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定期的信息反馈,不仅是领导者能够掌握进度,及时调整方案,也使参与者能够感受到被关注的感觉而更积极的参其中,以上这些都使本次团体辅导有效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 丁红燕.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25(3)349-360

上一篇: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下一篇:雨下的时候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