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共4篇)
1.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篇一
http://
2017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四
一、本章的内容概要
(一)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1.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爱国主义诗词为例,从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北朝民歌《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从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到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从南宋诗人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文天祥《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确实是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所达不到的。应当说,在艺术作品这种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而形成的思想情操,常常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常常成为人生观、世界观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3.审美娱乐作用。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中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理论著作《乐记》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提出了“乐者乐也”的主张,认为艺术(包括音乐)应当使人们得到快乐。《乐记》总结了秦以前的音乐美学思想。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20世纪 50 年代以来,音乐疗法逐渐引起各国医学界和音乐工作者
http:// 的兴趣和重视,美、英等国先后创办了各种音乐医疗的刊物,运用音乐手段来治疗某些病症,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美国某些高等院校还专门设立了艺术疗法的学位。西方现当代心理学的许多流派,都十分重视艺术对欣赏者深层心理的渲泄作用或净化作用,认为艺术可以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或无法实现的情绪、愿望、期待、理想,通过艺术创造的想象世界或梦幻世界得到完成和满足。
(二)关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我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美育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更是大力倡导美育,把美育确定为其新式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美育实施设想,对美育的本质、内容、作用和实施美育的途径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和阐述。蔡元培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它对提高创造美和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 1993 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召开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艺术。1.“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http://
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应当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快感”,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快感。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3)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
艺术作品之所以特别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艺术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2.“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
(2)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三、本章小结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1.审美认知
2.审美教育
3.审美娱乐
4.艺术教育
5.美育
四、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
(2)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4)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
(5)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http://
(6)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五、“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1)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2)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4)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
(5)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6)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或者看电视,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2.法学概论 知识点总结 篇二
第一章导论
一、法的定义和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特征:
1、规范性
2、国家意志性
3、国家强制性
4、普遍性
5、物质制约性
二、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或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的主要内容包括
1、指引作用
2、评价作用
3、预测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社会作用的主要内容包括
1、政治作用
2、社会公共作用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
包括
1、公民(自 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
3、国家 公民和法人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或称权利义务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
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四、法律责任的概念,立法、执法、司法的概念
法律责任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因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不利法律后果。立法,又称“法的制定”,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法规的活动。
执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律应用于具体的人、事件或案件的活动。它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的执法和司法机关的执法两种形式。在习惯用法上,人们将司法机关活动以外的执法(包括行政执法)称为“执法”,而将司法机关的执法称作“司法”。
五、守法和违法
守法的两个主要内容:
1、履行义务
2、行使权力
与守法相对的范畴是违法,简言之,就是指行为违反了法律,并且依照法律应当予以追究。须具备的要素:
1、并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追究的行为
2、违法必须是不同程度地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或者说被认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3、只能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依法设置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4、必须是行为者有主观过错的行为。
六、法治和法制
法制,一种从静态的角度,把法制解释为“法律制度”,即统治者通过国家政权建立的法律与制度,一种是从动态的角度,把法制解释为严格执行和遵守法律和制度。法治,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章 宪法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单一制下的地方制度。
(1).我国有三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模式
中央与普通地方的关系,省、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其中,在法律上,普通地方行政是以普通法律授权而建立的地方制度,不享有国家通过法律特别授予的权力。主要包括:省制、市制、县制和乡镇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各种经济形式:全民所有制经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权。。其中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权属于政治权利。
其中人身自由权属于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6).劳动和受教育的义务。
(7).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8).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5.我国中央国家机关: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最高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最高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监督权)。
第三章 刑法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效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制的对象是犯罪与刑罚,即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时犯罪,对该种犯罪应适用什么样的刑罚,且二者存在密切联系,所以根据内容刑法又称“犯罪法”或“刑罚法”。
2.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3.刑法的效力范围
即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两方面。
其中,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刑法对其生效前的行为的效力。*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要求之一,具有普遍效力。
4.犯罪的定义:书p48 看。
犯罪的两个基本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2).犯罪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5.犯罪构成包括的一般要件:
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的客观方面。
其中(1).犯罪客体就是指犯罪活动侵害的、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利益。并非所有的社会利益都是犯罪客体。只有当这种社会利益既被刑法所保护又被犯罪所侵害,才是犯罪客体。
(2).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犯罪活动外在表现的诸多客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行为对象、行为的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要素。(3).犯罪主体,是指事实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
其中,刑事责任年龄具体规定:①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完全刑事责任年龄阶段)②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③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④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⑤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6.排除犯犯罪性的行为 ⑴正当防卫
其中,正方防卫成立的条件: ①
发生不法侵害行为
②
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
③
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④
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
⑤
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过当 ⑵紧急避险
其中,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条件:
①
必须有危险发生,就是出现了足以使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情况。②
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正在发生的危险。
③
避险行为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④
必须是为了使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⑤
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⒍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分为 完成与未完成 两种类型。
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也是法律所确立的标准形态。
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相对于既遂形态而言,它们是特殊形态或者既遂的修正形态。
其中,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条件:①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②自动性,即必须自动放弃犯罪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③客观性。
④有效性。
⒎刑罚的种类 ⑴主刑 ①
管制 ②
拘役 ③
有期徒刑 ④
无期徒刑 ⑤
死刑 ⑵附加刑 ①
罚金
②
剥夺政治权利 ③
没收财产 ④
驱逐出境
⒏罪状和法定刑
在刑法分则中,凡具体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条文都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规定犯罪的构成要件或者犯罪名称,称为罪状。后一部分规定对该种犯罪应判处的刑罚,称为法定刑。
9.贪污贿赂罪
其中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有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和渎职罪。
⑴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⑵挪用公款罪,指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了三个月为还的行为。
⑶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⑷渎职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碍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 ⒈管辖: ⑴立案管辖
又称部门管辖或职能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之间,在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分工。
①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②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③
公安机关受理的刑事案件 ⑵审判管辖
是指人民法院对第一审判刑事案件审判权限上的分工。包括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专门管辖。
⒉回避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同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的侦查、检察和审判等人员,不得参与办理本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其意义在于 保障实现司法公正。
⒊
证据的法定种类 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⒋证明中,举证责任都由控方承担,在公诉案件中是公诉人(人民检察院),在自诉案件中师自诉人。
⒌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
⒍刑事诉讼程序
五个具体的诉讼阶段: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含一审程序、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其中,①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出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请求的诉讼活动。
②我国实行的是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起诉制度。
⒎审判组织
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分合议庭、独任庭和审判委员会。
⒏法庭审判包括以下程序:
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宣判
⒐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时依照上诉不加刑原则。
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⒑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⒒变更执行程序
⑴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变更 ⑵暂予监外执行
条件: 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③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有期徒刑、拘役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第五章 民法
⒈广义的民法:调整民事活动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民法:形式上的民法。
2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特点: ①在法律上表现为静态的财产所有关系和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 ②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③当事人在经济利益上以平等交换、等价有偿为原则
⒊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⒋民法的基本原则 ①
平等原则 ②
诚实守信原则 ③
权利神圣原则 ④
公共利益原则
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⒍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为三类:
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⒎监护
监护室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由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其中,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当然监护人。
⒏法人的特征 ①
依法设立
②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③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④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⒐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有效条件
概念:是指自然人、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一种法律事实。有效条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实。
③内容合法
④形式合法
⒑无效民事行为分类:
①
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
意思表示不真实 ③
行为内容违法
⒒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①
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②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⒓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其标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其中,所有权的内容(具体权能):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⒔债
概念: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发生的根据:①合同: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②不当得利:没有法律或合同上的根据取得利益,而致他人受损害。
③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
④侵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财产或人身权利的不法行为。
⒕债的履行的原则
实际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适当履行原则
⒖债的担保方式:保证、定金、抵押、质押、留置。
债的终止原因:清偿、抵销、提存、混同、免除以及当事人死亡。
⒗民事责任概念及基本特征
概念: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时应承受法律后果。基本特征:强制性、财产性、补偿性
⒘免除民事责任的条件: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不可抗力
⒙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p171)
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⒚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 书p172 第六章知识产权法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等,以及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二、著作权的概念、客体及主要内容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各种专有权利。
客体是指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主要内容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部分。
(一)著作人身权
1、发表权
2、署名权
3、修改权
4、保护作品完整权
(二)著作财产权
1、复制权
2、发行权
3、表演权
4、放映权
5、广播权
6、展览权
7、出租权
8、信息网络传播权
9、摄制权
10、改编权
11、翻译权
12、汇编权
13、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专利权的期限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专利局公告之日起计算。
侵害专利权的行为: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
2、假冒和冒充专利的行为
3、擅自向外国申请专利,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的行为
4、侵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法规定的其他权益
5、专利局工作人员及有关国家机关人员徇私舞弊的行为。
四、商标权的期限、保护范围、保护方式以及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商标权的期限是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的有效期限,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是指商标权的效力范围。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我国是以申请书申请的商标权范围的大小来确定保护的对象。商标权的具体保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处罚
2、民事处罚
3、形式处罚
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占用权的商品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造成其他损害的 第七章婚姻法与继承法
一、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我国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确定了以下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制
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5、计划生育
二、婚姻的法定条件和禁止结婚的条件
婚姻的法定条件:
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按婚姻法规定,禁止的情形有两种:
1、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2、禁止患一定疾病的人结婚
三、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法定要件的婚姻,因而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应。无效婚姻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1、重婚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龄
可撤销婚姻:是指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而成立的婚姻。我国《婚姻法》第11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四、家庭关系
1、夫妻关系
2、父母子女关系(非婚生子女)
3、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五、离婚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重大过错致使婚姻关系破裂的,无过错方有权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害。
可以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
1、重婚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3、实施家庭暴力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六、继承权的丧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法定继承又称无遗嘱继承,是指依照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的方法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
七、遗嘱继承和遗赠
遗嘱是公民生前所作出的对其死亡后所遗留的个人财产和其他个人事务如何处理的意思表示。
遗嘱继承就是公民在生前用遗嘱方式指定死后其个人财产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个或数个人继承。
遗嘱的有效条件:
1、主体合法(主体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2、客体合法
3、内容合法
4、形式合法(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
遗赠扶养协议,是一方扶养对方终生而对方将个人遗产的全部或部分遗赠给扶养人的协议。
八、遗产的分割
1、确定继承方式
2、保留特留份
3、寡妇有权带产改嫁
4、实物分割的原则
5、隐匿、侵吞、争抢遗产等的继承人少分 第八章经济法
一、公司的类型:
1、有限责任公司
2、国有独资公司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
二、保险的概念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三、保险欺诈
保险法对保险欺诈有以下三种处理情况:
1、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且不退还保险费。
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也不退还保险费。
3、虚报损失、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四、财产保险制度与人身保险制度
财产保险是保险法规定的以各种物质财产和特定的权益为保险标的,保险人承担保险标的因遭受各种自然灾难、意外事故和违法违约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一种保险,投保人与保险人通过订立人身保险合同,约定投保人按时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在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因疾病或遭受意外事故而致使伤残或死亡时,或在保险期满时,保险人一次或按期向其支付医疗费或保险金的一种法律制度,包括预知结果的人寿保险和无法预知结果的意外伤害险两种法律行为。
五、劳动合同的主体
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雇主),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条件是年满16岁,技术工种还要求劳动者受过必要的技术培训和一定的身体素质,有些工种还要求劳动者有一定的身份,如受过专业教育、有等级技术职称、有特定的国籍或行政区域身份等;雇主的条件是在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满足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有支付约定报酬的财政能力,以及满足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六、无效劳动合同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患职业病或者因公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九章民事诉讼法
一、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对民事经纪案件,为保证将来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得到全部执行,而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执的标的物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分为诉讼中、诉讼前财产保全。先予执行:人民法院审理请求给付财物的案件,在作出判决交付执行之前,因权利人难以甚至无法维持生活、工作和生产,及时裁定义务人先行给予一定款项或特定物,立即交付执行。以下三类案件可先予执行: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医疗费用
2、追索劳动报酬
3、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
二、撤诉和缺席判决
撤诉: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包括上诉人)取消已向法院提出的诉讼。缺席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一方不出庭的情况下做出判决。
3.新闻概论全面知识点总结 篇三
1、新闻
-----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②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2、信息
-----①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②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③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学里的信息)
3、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舆论
-----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5、新闻自由
-----指传播者有传播新闻信息的自由和接受者有接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即不受限制地接近新闻源(采访自由),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出版自由),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言论自由)。
6、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了解权、知的权利,是指公民拥有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公开的渠道公平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权利。
7、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
8、新闻事业的指导性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具体表现:
1、鼓舞;
2、示范;
3、论证;
4、启发;
5、解释;
6、预测;
7、警戒。
9、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新闻业的群众性包括三层含义:
1、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2、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台)、群众办报(台)。
3、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10、党性原则
-----①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②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③组织上,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一切决议,遵守党的纪律。
11、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1、时新性
2、重要性
3、接近性、4、显著性
5、趣味性
12、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
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2、针对性;
3、普遍性;
4、典型性;
5、时宜性。基本问题:
新闻五要素及其作用: ①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②作用: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信息的概念、特点 1)概念:
①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②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③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新闻学里的信息)2)特点:
①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②信息的一般特点:
A)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B)扩展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C)组合性。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来。D)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也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E)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
3、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的新要求
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事后有总结反映报道”
2)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
3)加强新闻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4)加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 “全息”报道。
4、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①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②具体区别:
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5、舆论的形成过程、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 1)形成过程:
①问题提出②社会讨论③社会协调(意见整合)④公开表达 2)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实例:我爸是李刚)①反映并代表舆论 ②引发舆论 ③引导舆论:
A)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B)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
6、为什么说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报纸的产生以及它的大量生产,正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而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根源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出现。A.伴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出现: 1)社会的规模大大地扩大。2)社会的变化大大地加速。3)生产的分工大大地精细,从而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程度大大地加强。4)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封建阶级(包括各种教派)、工人呢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激化。B.必要性:
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激增,需要信息的人数在激增。于是,社会需要分出一部分人专门收集、发布新闻,公开出售,以满足人们了解新闻的需求。C.可能性:
1)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使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而报纸是城市化的产物。3)交通工具和道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5)资本的集中加速,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
7、新闻传媒业发展的五条基本规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③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④受众的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⑤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8、确立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给我国新闻媒介带来了何种变化 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新变化: 1)、新闻媒介形成积极竞争态势 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3)、新闻媒介注重受众反馈 4)、新闻媒介注重自身管理,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9、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1)基本性质: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又是人民的耳目喉舌。2)特点:
①最高宗旨:在党的基本路线领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
②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③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④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⑤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
⑥新闻媒体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10、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1)基本任务:以人为本,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指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具体:
①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法律、法令,保证政令畅通。③监督党和国家的各级工作人员。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⑤提供各方面有关的信息。⑥传播知识,做好服务工作。⑦做好对外报道和国际宣传。
11、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1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要义 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④对事实的信念
13、新闻失实的表现及原因 1)表现:
①无中生有,凭空捏造;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2)原因:
A.非故意性失实: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记者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B.故意性失实:
①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党风严重不正,个别领导人想利用新闻来自我吹嘘,骗取荣誉,或掩盖劣迹,欺上瞒下。
②记者、编辑队伍中的作风问题也是造成新闻失实的突出原因。③面对日趋严重的作假,无论是党政主管部门还是新闻单位对此的处理轻描淡写,也助长了这股歪风。
④传媒业竞争逐年激烈。
14、新闻选择的标准应用 1)、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选择的事实要真实和新鲜。淘汰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2)、新闻价值: 共同兴趣指新闻要反映公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新奇性④接近性 ⑤趣味性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素质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3)、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素质内容包括:
①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②针对性③普遍性④典型性⑤时宜性
4)、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不许公开传播。
15、私营媒体、公营媒体的基本特点 1)私营媒体:
①独立:经济政治上都是独立的。
②以营利为目的:广告收入是主要财源。
③把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作为媒体的生命线。④市场竞争激烈,是节目既丰富多彩又有媚俗倾向。2)公营媒体:
①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②以视听费作为主要收入。③公营台是半官方的
④公营台把观众当做“公民”而非“消费者”。⑤缺乏活力。
16、中国新闻传媒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献身的精神。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4)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5)有高尚的职业道德。6)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基本常识: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1)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2)内容:理论、历史、应用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新闻的分类
①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
②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③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④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新闻、信号媒介、书信新闻、印刷媒介、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帖)世界上最早的日报、现代日报的始祖
1)世界上最早的日报: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的《莱比锡新闻》 2)现代日报的始祖:1702年,伦敦出版的《英国每日新闻》 报纸的分类
1)以办报方针分: ㈠政治性报纸㈡商业性报纸㈢政治性的企业报 2)以报纸内容分:中国: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西方:严肃的高级报纸、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3)以发行范围分:①世界性报纸②全国性报纸③地方性报纸 4)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和周报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地位:是西方各国新闻体制的基石和主导性理论。知情权概念是由谁明确提出的:库柏(美联社)
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四种途径:司法控制、行政控制、资本控制、媒体的自律 新闻选择的四条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 媒体的三种所有制和三种管理方式:
私营---董事会领导制、国营---政府领导制、公营---社会化领导制 媒体的三种运行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营媒介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模式 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模式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化运作模式 附录: 题型
填空题(教材为主)一空一分(10分)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9个名词 20分要求正确、完备 简答题(8分)
AB卷均三道题要求:要点(观点)、稍加解释
论述题 A一题(12分)B两题(24分)要求:观点;解释、理解;举例 材料题A(34分)B(22分)一到三则材料
要求:所应用的理论;结合材料,对应用的理论的因素进行分析 常考范围: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价值、新闻选择、宣传价值 郭秦版附录:
新闻的起源以及新闻活动产生的原因:
1)起源: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2)原因:
①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变动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②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新闻的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与事实的关系问题)。决定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关系新闻价值)①事物变动的影响力。②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③事物变动的速度。
④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
西方国家著名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 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包括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传媒业的运作机制。报纸-------以印刷文字作为媒介的传播工具
广播-------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传播工具。
电视-------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的传播工具。中国新闻媒体:
1)性质:属于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领域,又属于经济基础领域,是横跨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信息产业,但其根本属性属于上层建筑领域。2)共性(功能):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3)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4)工作原则: 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为什么说新闻媒体的产品具有商品性?(试结合新闻媒体的产生以及大众化报纸的产生和特点论述)
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
-------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受众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核心受众
------新闻媒体设置的各类栏目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受众就是媒体和媒体特定栏目的核心受众。
结合媒体的受众定位,分析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核心受众的确定主要要考虑的是以下四方面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地域是第一位的因素。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3)、受众的年龄定位。4)、受众文化程度定位。社会责任论
------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客观主义理论
------指客观性原则,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指客观性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方法。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现象。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党性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20.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哪些?(两方面)(1)客观:业务标准(新闻价值)
(2)主观:政策法规等(新闻定义、宣传价值、新闻法则)哪一个是首要标准,在新闻实践中有何意义?
-----新闻选择的首要标准是新闻价值。定义: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1、时新性;
2、重要性;
3、接近性;
4、显著性;
5、趣味性。原因:新闻选择的两个主要标准中,实际操作时,首先使用的新闻价值标准,是衡量众多事实哪些是新闻,哪些不是新闻,哪些新闻价值大,值得报道,哪些新闻价值小,不值得报道。不是新闻或新闻价值小的在这一关就被淘汰了,而被选中的事实,首先必须是新闻,才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选择。
新闻选择的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不同类型的报、台,由于各自的对象不同,发行地区不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在运用时千差万别。因此,新闻选择的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21.广州日报的导读与索引
1)内容
2)设立原因(从新闻与宣传两方面分析):1.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2.信息
3.方便读者阅读
4.电子商务概论知识点总结 篇四
第一章
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电子商务工作组织的解释:电子商务是运用电子通讯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购买和结算。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定义:通过电子渠道而进行的生产、分配、市场营销、货物和服务的销售、配送。
2.电子商务的特点
由Internet及相关技术决定的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
数字化(数字化是电子商务的根本特点,它决定了或衍生了电子商务的其他特点。)网络外部性
由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决定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集成性 协调性 可拓展性
由交易过程决定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普遍性 虚拟性 交互性
由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决定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公平竞争 低成本
消费者的顾客价值高
3.电子商务特点有哪些?
数字化、网络外部性、集成性、协调性、可拓展性、普遍性、虚拟性、交互性、公平竞争、低成本、消费者的顾客价值高。
4.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
一是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银行间电子资金转账(EFT)在专用网络上使用,标志着电子商务的出现;
二是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电子数据交换(EDI)在企业内部使用,标志着电子商务的产生。
5.电子商务的分类
按照交易的主体分类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B2G)按照交易对象分类 有形商品电子商务 无形商品电子商务 按照交易网络类型分类 EDI商务
Internet(互联网)商务 Intranet(内联网)商务 按照网络接入方式分类 网站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 语音电子商务
6.电子商务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可以分为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企业与政府(B2G),消费者对政府(C2G),政府对政府(G2G)等6种基本模式。
7.电子商务的影响
达为多定律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以太网的发明人梅特卡夫认为,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梅特卡夫定律)
第二章
1.Wed技术
Web2.0最具代表性的应用就是博客
2.web1.0的主要技术
Web是建立在客户机模型上的,以超文本(HTML)和HTTP协议为基础,能够面向用户界面的信息浏览系统。
3.wed2.0的主要技术
主要代表技术有 RSS Trackback Ajax Tag(标签)
4.电子商务的支付技术
电子商务的支付技术是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之间使用安全电子手段交换商品或服务,即把新型支付手段包括电子现金(E-cash)、信用卡、借记卡(Debit Card)、智能卡等的支付信息通过网络安全传送到银行或相应的处理机构,来实现电子支付。5.电子支付工具
电子信用卡(电子钱夹)(电子信用卡是电子支付中最常用的工具)电子支票(电子支票是网络银行常用的一种电子支付工具)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现金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
6.电子商务的支付技术的安全性
电子商务的支付技术的安全要求包括保密性、认证、数据完整性、交互操作性等。目前、国内外使用的保障电子商务支付安全的协议包括SSL(安全套接层)、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7.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技术
加密技术
安全认证技术(认证的实现包括智能卡、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技术等)
CA认证,在电子商务系统中CA是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可信任的第三方,它负责为用户签发证书,提供身份认证服务,是整个系统的安全核心。
8.简述Internet的主要功能与应用。
(1)电子邮件;(2)WWW服务;(3)远程登录;(4)文件传输;(5)电子公告牌;(6)网络新闻组
9.简述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异同。
Internet:是连接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也称为网际网络、国际互联网。Intranet:是指企业内部为内部管理和通信采用Internet的技术和协议建立起来的网络,称为内联网络、企业内部网络或企内网络。它通过防火墙与Internet相连,它提供的基本功能就是Internet中可以提供的所有基本功能,此外还增添了企业计算机应用需要的一些功能,例如数据库系统、事务处理以及CAD等应用。
Extranet:它是对Intranet的扩展和外延,利用Internet和Intranet组织的一种虚拟专用网络,其基本思想是让企业的合作伙伴共享企业的有关信息,充分地交流信息,使之能更好地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三者之间不同点:
首先三者强调的不同,Internet强调的是各个组织网站之间的联结;Intranet强调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结;Extranet强调的是各企业之间的联结。
其次产生的时间不同,最早出现的Internet,其次是Intranet,最晚出现的是Extranet。三者的共同点是:采用的技术和协议相同,提供的服务功能也一样。
10.目前Internet的接入技术有哪些?
(1)公共电话交换网技术-PSTN;(2)数字数据网技术-DDN;(3)综合业务数据网技术-ISDN;(4)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ADSL;(5)有线电视网;(6)无线接入。
11.什么是防火墙?具有哪些作用?
防火墙(Firewall)是在Internet与Intranet之间构筑的一道屏障,用以保护Intranet中的信息、资源等不受来自Internet中非法用户的侵犯。
防火墙控制Internet和 Intranet之间的所有数据流量,既控制和防止Intranet中有价值 数据流向Internet,也控制和防止来自Internet的无用垃圾流入Intranet.防火墙的主要功能:
1)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是网络安全的屏障。2)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3)封堵某些禁止的访问行为,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4)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行为,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5)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
12.网络黑客主要攻击手段有哪些?如何加以防范?
入侵手段:(1)口令攻击;(2)服务攻击;(3)电子邮件轰炸;(4)利用文件系统入侵;(5)计算机病毒;(6)IP欺骗。防范黑客攻击的主要技术手段:(1)入侵检测技术;(2)防火墙技术;(3)物理隔离技术;
第三章
1.EDI(电子数据交换)是电子商务的初级形式,它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通过一个内部网进行的数据传递和数据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席会议定义:电子数据交换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的交易或信息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EDI是计算机之间信息的电子传递,而且使用某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信息结构。
2.EDI的组成
EDI工作系统是由数据标准化、EDI软件及硬件和通信网络三要素构成。
3.EDI的特点
使用对象是不同的组织。
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通知。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报文的基本前提。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专用网。
数据传输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EDI与传真、电子邮件的区别是:传真与电子邮件,需要人工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
4.EDI的优势
降低成本 减少错误 减少库存 改善客户服务
5.EDI标准
EDI标准是国际社会共同制定的一种用于在电子函件中书写商务报文的规范和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存在的标准体系有三个:一是流行与欧洲、亚洲的,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4(UN/ECE)制定的UN/EDI-FACT标准。二是流行于北美的,由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ANSI)制定的ANSIX.12标准。三是国际标准组织(ISO)研究的ISO/IEC标准。
6.UN/EDI-FACT的数据格式的三个要素
数据元 数据段
标准报文格式
7.EDI编码原则
Edi信息编码原则包括:唯一性 可扩充性 简明性 稳定性 易识别性 自检能力
8.由工作流程形成的EDI工作方式
生产EDI平面文件
翻译生产EDI标准格式文件 通讯
EDI文件的接收和处理
9.由功能模型形成的EDI工作方式
点对点(PTP)方式 增值网(VAN)方式 MHS方式
10.EDI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EDI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的基础 电子商务包含EDI,EDI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
EDI是早期的电子商务
EDI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当代电子商务的重要方式 电子商务是EDI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章
1.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2.电子商务的系统定义
电子商务就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全面实现电子交易的商务系统。广义上讲是支持商务活动的电子技术手段的集合
狭义上讲是指在internet和其他网络的基础上,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目标,满足企业生产、销售、服务等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支持企业的对外协议,从运作、管理和决策层次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为企业提供智能的计算机系统 信息流 资金流 物流 商流是四流
3.电子商务系统组成 Internet信息要素
电子商务系统是由电子商务要素组成。要素是构成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单元 电子商务的主体要素
电子商务主体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要素 消费者
企业(企业是电子商务的重要主体)政府
电子商务服务商要素
电子商务服务商是电子商务系统中服务性要素,它偏重于向网络要素提供服务。中介组织要素 认证中心 支付中心 物流中心
4.电子商务的系统结构框架
电子商务系统结构框架结构是电子商务系统中可扩展性强的一种结构模式,它是由三个层次和两个支柱组成。
三个层次分别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发布和传输技术设施、一般业务服务 两个支柱,一个是国家公共政策,另一个是技术标准和网络协议。网络层
网络层指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它包括远程通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通信网和互联网。因为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是基于internet的,所以互联网是网络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部分。互联网上包括的主要硬件有:基于计算机的电话设备、集线器(hub)、数字交换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有线电视的机顶盒、电缆调制解调器 信息发布/传输层
网络层决定了电子商务信息传输使用的线路,而信息发布与传输层则解决如何在网络上传输信息和传输各种信息的问题。
目前internet上最常用的信息发布方式是www上用html语言的形式发布网页,并将web服务器中发布传输的文本、数据、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发送到接受者手中。一般业务服务层
5.电子商务系统框架的两大支柱
公共政策和法律 技术标准和网络协议
技术标准定义了用户接口、传输协议、信息发布标准等技术细节。它是信息发布、传递的基础,是网络信息一致性的保证。
第五章
1.流程通常是指一系列活动组成
业务流程是指为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的有序集合 商务流程
2.电子商务标准
电子商务标准是指由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电子商务行为规范。3.电子商务流程
电子商务流程就是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商务流程。
4.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
交易前的准备 交易磋商
签订合同和办理手续 履行合同和索赔
5.电子商务的具体流程
一、网络商品直销流程
网络商品直销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或者是需求方和供应方直接利用网络形式所开展的买卖活动。网络商品直销应属于B2C电子商务范畴。网络商品直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二、基于第三方平台的B2B电子商务流程
三、C2C电子商务流程 6.企业业务流程
第六章
1.模式 2.商务模式
3.B2B的细分模式(著名的有阿里巴巴网站)卖方集中模式 买方集中模式
网上/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4.B2C的细分模式
即商家对消费者电子商务模式,该模式通常以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即以网络零售业为主。
最早的网上B2C公司是美国网上书店亚马逊 5.C2B的细分模式
C2B是消费者对商家的电子商务模式,这是一种崭新的模式。现有C2B的商业模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团购模式,二是个性化 6.网络拍卖的细分 英式拍卖
英式拍卖是最常见的拍卖方式,主要用于公开拍卖单一物品。荷兰式拍卖
荷兰拍卖的竞标方式与英式拍卖相同,在拍卖进行中每一位竞标者均知道现行价格的最高标价,但是竞标的过程与英式正好相反。7.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要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8.电子商务的主要赢利模式 广告赢利模式 网站向其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或产品,以及刊登广告的场所,并向广告客户收取费用 订阅赢利模式
网站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并且向用户收取访问其所提供内容的费用 交易赢利模式
销售赢利模式
企业通过向消费者销售产品、信息或服务来得收入。
会员赢利制模式
网站向会员推荐业务,收取推荐费,或者通过会员达成交易,从成交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5Cs
接入 广告 商务 内容 社区
第七章
1.战略
战略是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或方略,它具有如下特征:整体性 长远性 根本性 2.商务战略
电子商务战略就是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商务战略。
电子商务战略是由要素组成的,战略的提出、战略的形状、战略的实施、战略的评估都是电子商务战略的组成要素 3.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目标
在设计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目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优先考虑电子商务系统的竞争力指标,即应以建立一个高效的、有市场竞争力的电子商务系统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目标。应基于全球化经济考虑系统需求。
应把支撑企业运营目标作为核心要素之一。重视电子商务系统的价值衡量。建立负责控制体系 4.战略结构 5.SWOT SWTO理论是当前战略学的主要分析理论之一。SWTO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认企业本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五力分析模式
五力模型的要素是:第一,行业竞争者。第二,潜在竞争对手。第三,替代产品
PEST PEST即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的分析法,这是一个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常用分析工具,它通过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波士顿矩阵
第八章
1.数字产品 2.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制定是指一种能够通过高过程敏捷性、柔性和集成来对每一个用户提供个性化设计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大规模协作 3.ERP
第九章
1.市场结构划分的标准 2.电子商务市场战略 市场进攻战略 经营业务战略 市场合作战略 市场跟进战略 市场补缺战略
3.电子商务定价策略 免费策略 高位定价策略 低位定价策略 个性化定价策略 动态定价策略 联盟定价策略
第十章
1.营销 2.市场营销 3.4ps 一般的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市场营销组合中有四个可以人为控制的基本变数,即产品、价格、销售地点和促销方法 4.品牌 5.网络品牌 6.博客营销
第十一章
1.网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购买行为分类 特定购买 计划购买 提醒购买
购买的决策过程 认知问题 搜寻信息
信息评价与决策 购买行为 购买后行为 消费者决策的基本原则 最大满意原则 相对满意原则 遗憾原则 预期满意原则
2.中国消费者具有以下特征 性别 年龄 学历 网民身份 收入状况 上网时间
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 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 3.网上消费者的心里特征
消费者心里特征是指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的心里思维活动 消费者的心理变化特点 消费者主题意识加强 消费者理性意识加强 快捷、方便的心理加强
消费者对价格便宜的需求加强。4.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为:通过培养公司的一个员工、经销商或客户对该公司更积极的偏好,留在他们并以此提升公司业绩的一种营销策略。5.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的特点 采用网络信息技术
技术系统和商业流程的整合 将客户信息转变为客户关系 6.客户关系管理的要素 面对客户、接触客户 洞察更深层次的客户需求
注重向那些最具潜力的客户提供服务 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界面 提供一个让客户放心的安全环境 7.客户金字塔 8.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9.Web数据挖掘
第十二章
1.采购
采购是企业为维持运营和获取利润而从外部资源中获取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以及其他服务的过程 2.电子商务采购
电子商务采购是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采购过程。它是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来优化传统采购流程并使其自动化。它有助于重要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支持更好的制定决策。
3.电子商务采购的优势
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传统采购模式,使企业提高效率 降低采购成本 扩大交易范围
提高整体供应链的获利能力
实现本地化采购向全球化采购的转变 4.电子商务采购模式 卖方电子商务采购模式
卖方电子商务采购模式是指供应商在互联网上发布其产品的在线目录,采购方则通过浏览来取得所需的商品信息,以作出采购决策,并下订单以及确定付款和交付选择。买方电子商务采购模式
买方电子商务采购模式是指采购方在互联网上发布所需要采购产品的信息,供应商在采购方的网站上登录自己的产品信息,供采购方评估,并通过采购方网站双方进行进一步的信息沟通,完成采购业务的全过程。第三方电子商务采购模式
是指供应商和采购方通过第三方设立的网站进行采购业务的过程。
第十三章
1.物流
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及其相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和保管,力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
2.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物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信守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商品的需求。
3.电子商务物流与传统物流具有相同的服务功能
运输功能 存储功能 装卸搬运功能 包装功能
4.电子商务物流的基本技术
条码技术 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GIS)GPS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和定位能力,成功地应用在测量、运输、工程等领域。
5.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企业自营物流 企业物流联盟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3PL)是一种完全专业化物流模式,是指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合同或契约的方式,将其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从而构成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的优势 集中精力发展主业
减少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 减少资本积压,节省费用 提升企业形象 延伸服务
第三方物流的劣势
【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艺术概论试题六07-21
艺术概论课程标准09-13
艺术概论复习整理10-06
艺术概论的复习题07-10
[美术]_《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08-04
2、艺术学概论(教学考一体化)09-13
大学管理概论知识点09-27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09-19
信息安全概论考试总结06-16
环境保护概论考试总结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