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说课稿

2024-07-1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说课稿(精选7篇)

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说课稿 篇一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路花香》说课稿

《一路花香》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说,从它的裂缝中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从而告诉我们: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自卑,要正确地看待自己。“一路花香”是挑水工挑水时利用“破损的水罐”漏税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

这篇寓言分两课时教授,下面我就如何上第二课时谈一谈我的想法。

我认为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所以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

1、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寓意,即明白做人既不要骄傲自满,也不要自卑,要正确看待自己,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难点:读懂故事,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

目标确定后,如何在课堂上达成我的教学目标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读为本,放飞学生的个性。

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产生感悟和思考,因此本课教学以读为主。首先我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初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三个角色的主要特点。第二便是研究性阅读了。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再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其关键的语句来品味文章的内容。根据文本进行研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进行趣味性朗读,如:个别读,xxjxSJ.cn分角色读,师生对读等,在朗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提倡多角度的思考,在对人物的分析过程中明白寓意。最后整体巩固,再次朗读。以泛读激发兴趣,自由读理清内容,依靠个性解读加深理解,通过整理回归感悟内化,有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释放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提高语言积累的平台。

学习破水罐上山看到美丽的景象这一部分时,我出示了美丽的画面,上面有山,有小路,还有五彩缤纷的花儿,然后让学生用相关的优美语句描述出这一幅美景,学生在直观的画面

和丰富的想象中体会到了快乐的心情。可面对这样的美景,破水罐却仍然伤心,这种与众不同的心情,恰恰反映了它的惭愧。画面加描述,既可以调动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对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从而领悟文章的寓意。

三、抓住破水罐的感情变化线。

面对美丽的鲜花,破水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以此过渡到破水罐的感情变化线: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倍感欣慰。因为每次只能运半罐水,让挑水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它十分惭愧,即使面对美丽的鲜花,它也只有一丝快乐,从而体会出破水罐一直处在自卑和自责之中。

四、创新拓展。

寓言旨在告诉我们一些道理,而且这些道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由寓意联想到生活实际。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学生和文中的“破水罐”一样,他们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弱点,所以总是处在自卑、自责中,所以我以此事例作为另一拓展点,一方面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寓意,另一方面帮助身边的“破水罐”重新找回自己,树立信心。

读完这篇寓言,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由得会想到:破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后会怎么样呢?所以我进行了这样一项作业设计:让学生发挥想象,为寓言的结尾在叙写一个片段。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写。

板书是文章的浓缩与精华,我将依据教学步骤适时板书,具体设计如下: 15一路花香

破水罐浇灌挑水工聪明 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

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说课稿 篇二

鸟说课稿

珍珠鸟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本文转自免费教育文稿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一文作者以独特的角度,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观察对描写动物的意义和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2)初步学会观察、描写动物的基本方法,注意运用描写动物的词语。(3)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和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体会课文描写动物细腻人微、语言运用准确传神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为:“人之爱”和“鸟之爱”两方面的结合,理解“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和创造性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在质疑时引发学生求知欲、大胆探究。

五、说设计

一、导入

课件出示:两个故事

辽宁省宽甸县军民村有一位叫黄丽杰的妇女,五年前(1999年)她用准备买蔬菜种子和大棚薄膜的300块钱救下了一只差点成为人口中食的受伤的大雁。她和丈夫精心治好大雁的伤,大雁不愿离开他们,就呆在了他们家里。他们给它取了个名――雁宝(自己的儿子叫忠宝),还买来大白鹅和它做伴。从此雁宝成了他们家庭的正式成员,并且和那六只大白鹅日久生情,生下了许多小雁。黄丽杰一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雁专业户。

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她收养了100只流浪猫,从此这些猫咪有了温暖的家,不再风餐露宿;老太太也因为有了这些猫咪做伴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生活充实而愉快。

师:看了这些故事有什么感触?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确实,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着名作家冯骥才的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去感受作者与鸟之间和谐共处、亲如家人的美好境界。)

板书课题:珍珠鸟

课件出示:珍珠鸟图片

师:看了珍珠鸟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

(珍珠鸟很可爱、珍珠鸟很美丽……)

师:同学们眼中的珍珠鸟是可爱的、美丽的,那么作者笔下的珍珠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珍珠鸟的句子,并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珍珠鸟的句子,并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随机板书:

鸟的变化

显得怕人

渐渐胆大

开始亲近

完全信赖

师:是什么原因使珍珠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我”的照料、我的呵护……)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作者是如何呵护珍珠鸟的句子。(可以根据鸟的变化过程来找相应的句子。)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的举动的句子,4、交流

随机板书:

“我”的呵护

提供环境

不管它

不去伤害

不去惊扰

师:是啊正是由于作者这么细心地、耐心地照料珍珠鸟,尊重它们的生存空间,给它们提供宽松、自由的活动场所,不惊扰它的活动,甚至宽容它的淘气捣蛋。就像许多宠爱孩子的爸爸妈妈迁就他们调皮的孩子一样。所以赢得了小鸟对人的信赖,它才改这样胆大妄为地到处蹦跳,才可以这样放心大胆地睡觉。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插图,此时此刻,小珍珠鸟已经把我当作了(朋友),我的肩是它(既温暖又舒适的巢)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5、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看着熟睡的小鸟,作者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件出示:齐读这句话)

7、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交流

师:在作者的眼中,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美好的境界。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课件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师:人和动物竟能达到如此的境界,使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坦诚,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也能创造能美好的境界,请你也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的你自己的格言吧。

9、交流

(信赖,是友谊天长地久的桥梁。

信赖,是创建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信赖,会使我们的家园充满和谐与温馨。

信赖,是打开和谐美满生活的金钥匙。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奇迹。

信赖,虽不是金钱,但比金钱更可贵,因为他能使人与人变得理解、宽容。……)

10、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的这美好的境界!“信赖”是一种关爱,一份宽容、一片呵护,是彼此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了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境界。(课件出示:我爱我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冰心)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天下所有爱鸟的人们。说课稿网站特邀请一线专家、名师、学者为广大新教师整理编辑了部分精品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板书设计:

“我”的呵护 鸟的变化

提供环境 显得怕人

不管它 渐渐胆大

不去伤害 开始亲近

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一课《教室一角》中第三课时“课程图标设计”。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对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室一角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拥有的学习活动空间,也是分享学生学习成果的快乐园地,需要时常布置与美化,教室一角常常是小学生班队生活的重要阵地,往往设置有班队活动角。本课学习的设置正是配合日常班队活动角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制作、布置的美术学习与实践。教室一角学习活动方式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透过美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布置教室一角的设计素养,提高学生布置教室一角的动手能力,教室一角可以提升班队活动的质量和班队活动角的精美程度。它的意义在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中队活动紧密相关,设计制作为学生日常班队生活所需,制作布置为学生日常班队活动所用,体现“物以致用”的学习理念。

“活动三”为课程图标设计,该课时的学习主要定位于课程表的图标设计与组合。每位学生进行的图标设计为个体作业,整个课程表的完成呈现为集体作业的形式,且必须通过集体组合才能完成。课程图标设计是从每门课程的内容、工具、形式等特征入手,可综合考虑,也可从单一特征考虑,抓住以形象表现为主,文字符号、色彩象征为

辅的设计要素,来组 成简练的图案,形象地表示一门课程。

在对教材及课标的认识及理解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定为一下几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程图标设计的方法,将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紧密结合,学习“物以致用”的理念。

2.运用课程内容形式、工具材料、学科符号和象征性图形进行课程图标设计。

3.通过自主表现设计再集体组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程图标设计的方法,并运用课程内容形式、工具材料、学科符号和象征性图形进行课程图标设计。

难点:课程图标设计即有创意,又富有趣味。教学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水彩笔、油画棒、课件、范图、胶水

二、教学思路

课程图标设计的教学则是将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紧密结合,图标设计为组合应用服务,只有组合应用才能反映图标设计的作用与意义。教学设计可作相应的安排:话题激趣、认知课程表——欣赏感受、探讨特征——类比分析、学习方法——举一反

三、发散思维——任务分配、自主表现——集体组合、评述拓展。

三、教学过程

(一)、话题激趣,欣赏感受。

1.播放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视频)2.引导观察,课程表发生了哪些变化? 3.生汇报。

4.师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的课程表。(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教室一角——课程图标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语言和播放学生自己教室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观察课程表的变化,初步认识课程表。(二)、讲授新课

1.类比观察,探讨特征(出示图片)

①问题引导:谁知道这是什么课呢?你从哪里看出它是美术课呢? 生回答。

师小结:工具材料,这是课程图标设计的一种方法,活动形式,这是课程图标设计的第二种方法。(板书:工具材料

活动形式)②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学生试举例,还有什么课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表现呢?(师小结。)

③观察发现:出示1组图片(数学、队会的课程图标)并提问:请看这几课是什么课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回答。

师小结:学科符号和象征性图形,是课程图标设计方法之一。(板书:

学科符号

象征性图形)

④让学生用上面学过的两种方法,设计一下音乐课的图标呢? 生回答。师小结。

⑤对比观察:打开书第4页,让学生思考上列图例哪一个最适合作为美术课程图标? 生说一说交流想法。师小结。(板书:简洁美观),【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类比观察,发现可以通过工具材料、活动形式、学科符号和象征性图形表设计课程图标。同时让学生试举例,进行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思维,为下一步的设计课程图标打下基础。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理解设计图标要简洁美观。在类比观察和举一反三中,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学生自主表现。1.小组长分配任务。

一个小组设计一天的课程,小组长负责分配分配任务,比一比,哪个小组长在最短的时间把任务分配的最合理。生汇报。

2.让学生一起看温馨小提示。(齐读)A.图标设计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B.造型要独特,富有趣味。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A.图标下面要留一个插柄。B.用勾线笔直接设计并上色。

【设计意图】让小组长分配任务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事情做,都有目的的设计课程图标。在辅导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作品解决问题:如图标下面要留有插柄;让学生直接用勾线笔直接设计上色,避免作画线条犹豫,不流畅等问题。

(四)、集体组合。

学生分组把课程图标插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插图标的过程中,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五)、欣赏评价。

生自评,互评,师评。(你认为哪一个课程图标设计的最有创意,请你上来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的,把你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大胆地说出自己设计的意图和新课程表带给他们的感受,让学生享受集体的成果带来的快乐。

(六)、拓展总结。

1.让学生说一说你今天收获了什么?(生交流。)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播放课件:交通标志、环保标志、汽车标志、学校标志等等)

师小结:同学们今天学会了这么多,而这种用简练的图案和色彩文字表明或指示某种意思的象征性符号叫做标志。其实标志就在我们的周围,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用你们的灵巧

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就会把你的巧妙构思用到的生活中。

四、板书设计

1、教室一角

——课程图标设计

方法:工具材料、活动形式、学科符号、象征性图形 要求:简洁美观

在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当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尽量的手、眼、脑都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调动了主体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

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花手帕》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有节律,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纹样。本课既能激发学生以前积累的图案学习经验,又能让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美术知识和民间传统艺术。因此教学目标为:(1).简要了解染缬工艺的种类,(2).把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二、说学生情况.说教学重点和难点.四年级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已经掌握了美术设计应用课的基本技法,也乐于尝试更精细的制作技法。因此,本课重点是: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鲜明,图案漂亮的手帕; 难点是: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根据以上情况综合分析,我采用了几种“探究法”、“讨论法”、“参观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在学法上我采用 “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染一染”、、“剪一剪”、“评一评”的方法完成本课。首先,让学生观察花手帕,在欣赏中,思考花手帕制作步骤,再启发学生折一折款式多样的花手帕,并让学生动手染一染,摆出来展示展示,接着让学生在展示欣赏中完成自我评价。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6个环节:引题激趣——探究做法——尝试表现——创作表现——评价交流——拓展小结。

教学理念:总之,无论绘画,还是创意制作,都有规律可循,就是让学生掌握创造美的方法,并用创造美的方法来创造美。

《纸品乐陶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纸品乐陶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纸品乐陶陶》是湘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的课题,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利用各种纸质材料进行艺术造型的有趣活动。学生在学习本课前,体验了《美丽的昆虫》《开心日历》等课目,这个时候安排学生利用纸质材料进行创作,制作成一幅装饰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手工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我所授的内容为活动一。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结构分析,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幅装饰画。

2、能力目标: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情感目标: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本着对新课标的理解,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搓纸绳,团纸团,并创作出简单的粘贴画

2、教学难点:画面构图的设计。

根据教学需要,本课需准备必要的教具、学具,如纸团纸绳制作成的作品、卡纸、固体胶、课件等。

其次,为了讲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框题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从教法与学法上说说。

教法:本课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并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地位。我主要采用的启发法、演示法等,在采用上述方法中,我还注重学法的指导,正如古人所言,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因此,在引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

最后,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

一、欣赏导入(3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了一半,教师展示纸团纸绳制作好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观察这幅作品,通过运用色彩鲜艳的及造型独特的画面,很容易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为整节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开端,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反馈交流,准备材料(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制作,探究性的纸材、纸绳,并且在搓纸团纸绳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通过播放音乐,及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搓好要用的素材。这一环节对基本素材的准备,通过音乐多媒体的整合,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紧迫感,并且体验操作过程的乐趣。

三、教师示范、讨论方法(10分钟)

教师示范作画步骤,讲清在构图时,内容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可以请几位学生说说,它们要画什么内容,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其回忆生活中的形象,这样就多种多样了。提醒学生注意涂胶时要涂均匀,并且粘贴时要牢。这一环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通过学生的动脑以及学生的思考交流,掌握创作方法。

四、掌握技术、自主创作(16分钟)

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这个环节我安排1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构思能力较强,教师可以让其自由发挥,有的学生可能基本方法还没有很好的掌握,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指导,这一环节要关顾整体,并且做到整体与个体的一起发展。充分运用教师的激励评价,帮助学生实现创作,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挥个体创作,培养学生的个性。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五、相互评价、拓展延伸(6分钟)

当学生的创作进入一定阶段以后,教师把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他们的创作,发现自己作品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相互的欣赏作品,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适时保护效果不是太好,但是有个性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活动是有趣的活动。教师要根据激励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学生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总结:通过上述五个环节,从而实现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

《时间告诉我》说课稿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教材:美术湘版第7册第2课《时间告诉我》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2课《时间告诉我》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一.教材分析(课件)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时间告诉我》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思想目标: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钟表,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教学重点是:钟表的制作。

教学难点是:钟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协调性。(将钟面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境

欣赏钟表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钟表”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学生们都喜爱的迪斯尼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钟表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钟表,为后面设计钟表做好铺垫,并提问:“我们生活能离开钟表吗?”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引出本课课题——《时间告诉我》。

(二)引导启发

了解钟表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钟表”一环节。先出示一组钟表图片,通过“看看我们的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钟表的基本特征。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钟表,让学生观察分析:“谁发现了,这些钟表设计的哪里有问题?”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钟表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折制钟表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出示一张正方形白纸和折好的纸手表,问学生:“谁想知道这张白纸是怎样变成这个漂亮的纸手表的?”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12页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制作钟表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钟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评价钟表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钟表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五.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钟表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5、蔬果的联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__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五篇课文《蔬果的联想》。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蔬果的联想》一课是选自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利用生活中取材方便、利于加工的蔬菜、瓜果,作为天然的雕刻、塑造材料,让学生进行活泼、有趣的立体造型活动,宗旨在于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美”。从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基于对教材和新课标的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做出了一下的制定。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奇妙、独特的想象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对物象特征整体感知能力,掌握切割、插接、镂空等造型方法。

难点: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处在小学中段,他们在小学低段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缺乏丰富的联想思维与想象能力,致使他们准备的材料可能比较单一,制约了他们创作的思路,因此学生创新制作能力受到局限,这为完成本科的活动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法

1、直观演示法:开课时,通过直观演示形式吸引、刺激学生的眼球,以问题记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迫切的心理驱动下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谈话法:在探究方法,展开联想的教学环节,我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联想、欣赏和评议中培养并提高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作出更与众不同的作品。从而突出本课重点,解决本科难点。

3、激励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各环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激励评价都贯穿其中。通过评价进一步记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调动学生想象能力和创作思维,从而使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发展。

四、学法

1、练习法、美术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方法。因此,通过练习时间与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时间能力、造型表现能力。

2、自主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创设的以人为本、,民主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具体体现。通过对精彩图片的观察、分析和评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蔬果玩具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 绎,激发兴趣(Flash动画)

1.教师演示课件: “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 知,巧妙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3.教师拍摄作品。4.欣赏石玩作品。

六、板书设计

5、蔬果的联想

特征:

形体

色彩

纹理 联想:

圆鼓鼓

黄绿色

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步骤:

选材

想象

制作 方法:

切割

插接

镂空

本课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蔬果,进行“以形造型”地创意设计。用精美、有趣、生动图片展示,直观形象的满足了学生视觉感官,为学生的创意制作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开拓了学生的联想思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通过欣赏图片并让学生总结制作方法,实现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节课以浓厚的兴趣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通过想象加工,孩子们思维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课题:湘版四年级美术教材第6课《玻璃水彩》说课稿

一、说大纲

这是湘版四年级美术教材《玻璃水彩》。结合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原有的专业化倾向,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被学生掌握。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对色彩感受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其中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色彩的冷暖与纯度等等都是较专业性的,只有通过简单易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色彩的奥秘。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目标:了解玻璃水彩的方法,知道用水、洒盐、放小纸屑、吸附、加浆糊、刮刻等会产生不同效果。教学中采用由易到难的步骤,采用直接用水和色调和转印完成,观察效果,调整色彩。然后让学生探究使用其他技法来完成,总结经验,逐步提高。

2、技能目标:能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意味的水彩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摸索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意。

3、情感目标:体验在玻璃上用水彩作画的快乐。让学生体验玻璃上作画的随意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注重安全教育。

三、说教学过程

旨在让孩子们体验新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因此,我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法,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进入色彩的世界,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引入课题。

从孩子们看到的早已准备在桌子上的工具入手,从他们的好奇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课件里的动画,总结和发现操作的关键四个步骤:画色——点水——转印——补色。

然后不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然后发现小组出现的问题大家来解决。接下来,教师作画,进一步激发兴趣,也给学生的尝试作画做了铺垫。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接着采用向大师学习来解决技法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在作品评价过程中,由于时间不多,只能做部分评价和典型评价。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中根据美术课需要的材料较多,采用了小组合作完成的方法,便于操作和课前准备,充分发挥美术材料;教学中采用学生观察与发现,总结操作步骤,自我发现,提高创意过程。在关键的时候,教师还是采用讲解与示范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观察感受玻璃画的美妙效果,更加提高兴趣。在实践中让学生理解玻璃水彩画虽然具有偶然性,但也有经验可寻,激励学生大胆尝试, 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水彩的多种美妙画面。

在教学课堂中,学生由于兴趣较高,好奇心较强,课堂非常活跃。由于每个同学不可能都有一块玻璃,有些小组操作较慢,或者操作失败,效果不一定好。但教师在指导每个小组过程中都注意到整体出现的问题和作品的效果。

小学美术

湘教版第七册第7课《窗口》(2012-06-15 18:16:00)转载▼

分类:教学随笔 课型:绘画创作课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7课《窗口》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

教学中,我遵循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的理念。采用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合作式教学,努力实现“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体验探究中获得新知并使他们成为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窗”的常识及其浅显的文化。

2、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3、感受“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教学难点:窗框造型的创新设计、窗与景的搭配。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我有的放矢,布置了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个层次的孩子都能够尽可能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最大的收效。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观察、鼓励创造、倾听交流、自主学习的方法,努力实现“学为主体”。我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交流,体验新知获得的的过程。比如,过去在教学绘画窗口的时候,教师会直接将绘画的方法和绘画的步骤告诉学生,但是今天这节课,当我把这些内容的探究和总结的权力交给学生的时候,我感到,孩子们的观察力、创造力真的不可限量。同时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我还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这些方法的运用,能有效提高我的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因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学习兴趣也很快地被激发起来,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设置了一组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又用一个问题:说一说你的感受?来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后,导入到今天学习的主题——窗口中来。

(二)自主探究

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在这这环节我之前,通过观看了各种类型的窗户,这时将就要上升归纳,找出窗的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是由外框,窗格以及装饰物组成的。这时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鼓励他们根据课件中的展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这为后面的设计绘画打下基础。

(三)启发引导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为了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知识有序的增长,教学活动中,我在此时欣赏大量不同风格的窗户,让学生对窗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感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

(四)设计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强调学生注意窗与景物的搭配协调。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样式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由物及人层层递进语言提出希望,引出学生对美的向往。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我坚持适宜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又注意到用得“适量”、“适时”和“适当”。用一组漂亮的窗口图片引发审美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图片、照片的使用,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窗户的变化。窗户的形状,结构具有一定的特征,它影响窗口的形状变化,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大量的图片,丰富学生的表象,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在观察中感悟,为下一步窗框的设计打下基础。

另外,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操作课件,并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演示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创作的乐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周末日记》

一、说教材

本课是湘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本课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以学习绘画中人物动态的基本知识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借助周末生活的情境设置,以及绘画作品的欣赏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动态表现的基本方法,并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表现周末生活的绘画中,人物的动态表现是难点,怎样使学生轻松自信地画出人物的动态以至淋漓尽致地表现周末生活的美好时光呢?教材以画家作品与学生作品为学习者提供了范式。画家的人物作品欣赏,配合简笔画的人物动态图例解析,易于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观察和分析作品中人物的结构、动态,在了解人物结构的基础上,自主发现人物动态变化的规律。小训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尝试表现中进入各种人物的动态学习,并从自我体验的角度发现表现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以及绘画中人物的动态的表现要点,并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周末的生活。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以及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思路可遵循:情境设置——尝试体验——自主探究一一提供指导一一创作表现一一交流评价的学习途径。

上课前,教师可通过学生在周末开展的各种活动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讲述周末快乐生活,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周末中喜欢开展的活动及所经历的或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画人物动态是本课学生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内容,也是本课的学习难点。在教学中,可先通过教材中的图片、范作来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教师应提示学生带问题观察,明确学习任务:如图片、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事情?相关人物的动作有什么不同?具体到人物的站、坐、蹲等不同动作所产生的不同姿势变化。在探寻表现方法时,借助简笔画是一种化难为易的途径,遵循由浅入深、由体验到表现的思路过程。学生在尝试创作中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体验来寻求动态的表现。

三、说教法方法

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人物动态表现的尝试练习,教师及时反馈、解决尝试练习中的问题。还注意教学的直观性,师生对人物结构和动态的分析可利用活动的人体模型或实地人物模特来解决,通过课堂示范,在直观思维的基础上,教师的现场演示,能激励学生树立轻松表现的自信心,把握表现的要点。欣赏学生的优秀绘画日记作品,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通过教材范作,可组织引导学生探寻人物不同动态的表现方法,将作品对照简笔画的示意图,学生首先了解人物的结构可分别理解为头部、胸部、髋部及四肢,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原理,即人体各关节部位的活动产生多种动态。在探寻表现方法时,借助简笔画不失为一种化难为易的途径,可遵循由浅入深、由体验到表现的思路过程。学生在尝试创作中遇到困难时,可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体验来寻求动态的表现,同学双人合作进行,相互交流、观察表现,效果较好。作品评价采用自评、他评、师评形式均可,评价不能只停留在作品中人物的动态表现上,还要注意题材内容的意义等,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呈 现学习任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了激发学生的欲望,我先谈话引入,并展示老师的作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由此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一周里你们最喜欢的是哪几天呢?为什么?

2.平时,你们的周末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在周末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学生漫谈自己在周末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最喜欢开展的活 动:如郊游、学骑车、体育锻炼、学特长等等。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喜欢度周末,因为周末的生活轻松惬意,我们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好好休息,轻松娱乐或学习锻炼„„周末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充电站,合理安排、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3、老师我喜欢过周末,同学们看老师是怎样度过上一个周末的。(展示老师周末日记作品)我们一起学习《周末日记》。板书:周末日记

〈二〉、探究与尝试

注意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发挥老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师生对人物结构和动态的分析可利用活动的人体模型或实地人物模特来解决,在直观思维的基础上,教师的现场演示,能激励学生树立轻松表现的自信心,把握表现的要点。

1、看图“说话”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 P14(解析课本上的周末日记)看第一幅日记,今天是周末,我又和伙伴们比赛骑单车了……

2、分析周末日记绘画形式

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日记更加精彩呢?(板书)(1)准确画出人物动态

(2)画出相关的环境(3)添加适当文字、时间和天气、姓名

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把人物的动作表现好?我们大概把(板书:)人体的结构理解为头、胸、髋、四肢。)

(教师示范站立的人的绘画过程,注意提示)

师:我们先画人的头、躯干、手臂和腿,把四者关系定好后,再添上五官、衣服、手和脚。

3、学生尝试画不同的动作

师:怎样画才能使静止的人物动起来? 让学生上台做在周末里做的事,让别的同学猜,在把他表演的动作画下来.(生讨论交流,并让学生上黑板尝试画出不同的动作。)

师:人物的扭动、倾斜、正面、侧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动态。

4、示范(展示)不同的动态。

〈三〉、创作表现

学生通过欣赏一组同学们的作品,激起作画欲望。教师通过巡堂辅导。使学生能把自己周末里美好时光记录下来,是非常有意义!

师:我们来看别的同学是怎样度过快乐的周末的?(欣赏一组小朋友的绘画日记,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精彩的作品,已经跃跃一试了。赶快把你们刚才说的高兴事画出来,让同学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好吗?

〈四〉、交流评价

1、请谈谈自己这幅周末日记。

2、教师点评。

〈五〉、小结课后拓展

看看同学们那精彩的画面,我很感动,希望同学们多记记这样的日记,把我们美好生活画下来。《草丛中》说课稿(2014-12-09 09:59:04)转载▼

一、教材分析:

《草丛中》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让孩子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把写生与想象结合,通过以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表现、想象活动。学生通过看、闻、摸草等系列活动,发现单株草在大自然中不同形态美,发现草叶因为生长、风及昆虫的外力而产生的高矮、粗细、宽窄、曲直、大小、翻转等多种变化;同时发现草丛里的各种草之间也有高矮变化以及相互穿插、遮挡的变化。再通线描形式对草丛进行大胆的构图描绘,并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段大胆添画,进行再创作。教材紧紧围绕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主线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和热情。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创造力和表现力,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美术技能,基于上述原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技能:了解各种草的形态、结构、穿插关系,并发挥想象进行相关主题创作。

过程和方法:通过看看、想想、说说、感知草作用,并了解草的结构、形态,发挥想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现草丛中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重点:不同草的形态、结构及相互穿插遮挡关系。教学难点:富有创意的表现草丛里的各种关系,丰富画面。

二、教学理念: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体验乐趣,帮本课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其在观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体验美术创作过程的乐趣,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兴趣。真正做到“学为主,教为辅”。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听声音激趣导入课题,让学生直观感受体验草的生命力,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草的不同形态、结构,然后欣赏作品,并进行创作。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这一阶段,为自主探究阶段,即让学生拿出自己采摘的小草,和小组同学一起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大家采摘的野草,各有什么特征?在看看,想想,做做,说说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感受过程的乐趣。

具体分为第一,看草,分析不同草的形状、结构。,并用语言描述,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丰富知识学会交流与合作。

第二,欣赏更丰富、更美丽的小草感知大自然中草的千姿百态。最后,说一说: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小草后,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二、分析单株草,逐步发现

指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引导观察:不同的草,它的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就是一棵草的叶子,也会出现方向、宽窄、长短、大小等多种不同的变化。

老师出示一片宽而长的带状叶,当学生的面使叶面大幅度弯曲,并进行质疑: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到的叶子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了解草叶的遮挡和转折。

三、观察草丛,深入探究

通过交流,感受草丛的神奇,复杂,除了各种小草,许多小昆虫、小动物也把草丛当成了自己的乐园。

分步引导学生共同添画草丛:(1)从刚才画的那棵小草后边空隙处添画各种不同的草;(2)添画时,被遮挡部分要省略不画;(3)注意小草每片叶子的长短、大小、宽窄、弯曲转折等变化;认识到草丛的草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才会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

四、欣赏名画,启迪想象

请同学们欣赏中国现代美术家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意大利奇马诺.欧华尼的作品“格列佛游记”和《青庄稼》以及学生的作品,并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引导大家谈谈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然后进行讨论,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想象力,以及画面多种草的形态、穿插,动静的结合。在畅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创作欲望。

五、发挥想象,创作草丛

这一阶段,请同学们想想,你想表现怎么的草丛,草丛有些谁,在干什么,自由想象。并自己创作,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大家大胆创新。

六、多元评价,综合体现

请大家将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并进行简短表述自己画中的有趣故事;并说说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外与不足,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增加自信心。总结评价过程,旨在了回顾本课的内容,渗透环保教育,并进行拓展,: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却以顽强的姿态,为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贡献出了自己力量。这么奇妙的草丛,我们要怎样对待它呢?引导生进行畅谈,培养学生爱护草丛,爱护环境。

《色彩对印》说课

本课是一个融知识性、游戏性于一体的学习活动,体现玩中学的理念,淡化知识技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及动手能力,学生通过欣赏和实践,感悟生活中的对称美,发展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

教学环节设置如下:

一、欣赏激趣,导入课题。

由表演魔术开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兴奋、惊叹之余将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趁机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自学教材,尝试表现。

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感悟进行表现,将想象转化成作品的过程往往随意性很大,不过通过这一环节的安排,学生会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最初没有意料的问题,明确自己的差距,这个差距也正是我们在本课学习中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三、查找不足,反馈指导。

让学生围绕所发现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寻找改善办法,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示范引导,让学生掌握控制颜料的方法,将随意性对印转变成有意的对印,从而更接近头脑中的预想效果。

四、自主表现,真情创作。

经过前面的铺垫,这一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认识到对印带给我们的惊喜,享受创作带来的快乐。

五、作业展示,欣赏评述。通过自评、互评的展示评价活动能将创作过程中的优缺点明示给学生,同样是再次的学习过程。

六、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和现象,引出对称的概念,并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使学生知道只要用心去发现,美就在我们生活的个个角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真实情感,点出主题,升华感情。

4.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说课稿 篇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说课稿篇1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麋鹿》的拓展阅读主题学习。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主题,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阅读过程。在我国有许多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藏羚羊等,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麋鹿也是一种,只是相比较前面几种动物,它甚至有点神秘,命运也更为坎坷。这篇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层次清晰地介绍了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命运,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本文在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和坎坷的史识:“晨雾如清纱般漂浮”“四不像”“当做姜子牙的坐骑”“失而复得的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学习者兴趣倍增地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鉴于学生对动物的爱好与对世上万物的好奇,学生学完《麋鹿》后,浓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教师尽可能地猎取这些问题,充分利用、开发这些问题,让学生围绕自己制定的有关麋鹿的研究主题,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拓展与延伸。对所需要的阅读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述,对培养学生众多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他承担着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课程的开发者。为此,我们有责任在学生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中来开发课程。本教学就根据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就学生在留言薄上留下的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而设计。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语文新课程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课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说明

认知目标:

1、在网络环境下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时发现的新问题,凭借各类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进行语文教学的拓展,增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个教学目标,实际上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延伸,使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这里得到运用巩固。

2、通过多种作品的展示,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清楚地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的能力。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2、学会研究的.方法,渗透大语文观教学思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拓展学生的信息源。

情感目标:

1、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以及网络信息资源,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进行人文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等诸多教育。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培养成就感。

重点或难点:

凭借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完成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麋鹿的相关问题的研究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进行人文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等诸多教育,真正体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教与学的策略与研究 :

本课采用如下教学模式: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利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开放式个性化学习方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助于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则更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了研究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基于我实验班学生思维活跃,问题意识强,有着独特的事物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强,并已初步具备了信息的检索、加工、处理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热情高涨,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学与教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当今学生对新事物兴趣浓郁,探究欲望强烈,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具有人文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积极主动地摄取各类信息,构建新知,对学生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麋鹿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珍稀动物,学生对此兴趣浓郁,好奇心强,鉴于学生对动物的爱好与对世上万物的好奇,学生学完该课后产生了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为学生拓展知识带来资源与动力。因此,充分利用、开发这些问题,对培养学生众多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二)教师情况分析

设计者兼执教者是市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多年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上有着一定的研究,并且具有主题页设计与制作的独特优势和网络互 动平台的操作与调控能力,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保障。

(一)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学生确立了自己喜欢的研究主题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而主题研究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弹性的、余暇的学习环境。教师由教坛的表演者退居为后台的导演者,承担着准备、设计、参与等的支援者,通过为学生创设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间接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多维一体的。

(二)教师辅导策略

1、信息资源的导航者,2、协作学习的协调者,3、主题学习的引导者,4、研讨交流的组织者

当然,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常要求学习者自己决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和知识,作出适当的决策。同时要加强“异步”指导。通过Internet上的在线交谈方式适时实现。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也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板书11 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的经历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

1、自读二、三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

2、出示图,生介绍麋鹿的外形。

3、读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而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5、汇报。

三:作业。

1、加偏旁组新字,组词。

参()()()()()()旁、列、肖。

2、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说课稿】相关文章:

1.《麋鹿》说课稿

2.麋鹿说课稿

3.关于 《麋鹿》的说课稿

4.关于麋鹿说课稿

5.麋鹿说课稿设计

6.《麋鹿》最新说课稿

7.麋鹿的说课稿

8.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优质教学设计

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公顷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并能进行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应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验土地的面积。

3.激活已有学习经验,学会整理先后学习的全部面积单位,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4.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说教法学法

本着以“人的发展”的新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力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1、探究体验教学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公顷”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学生无经验,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产生“经验”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事先我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的编写局于篇幅的原因,只有南京明孝陵、中华世纪坛、台湾日月坛等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素材。因此,我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了许多现实素材,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借助课件呈现的直观景象,通过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活动,从而建立1公顷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教学老师教学设计应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下面浅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更高效。”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实践应用加以认识、总结延伸用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生疑。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1公顷的占地面积缺乏明确的感知与了解。因此,我从学生已有面出发,让学生感知面积的大小。再从学生旧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出发,以填一填导入,再就通过问题呈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二)自主探究,感知1公顷的大小。1公顷有多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初步感知、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1、让学生通过自己猜想认识1公顷的含义。

2、通过课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联系刚刚的猜想,进一步认识100平方米是多大?从而有这样的基础去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这样学生的思维中就初步体会到原来1公顷是100平方米的100倍,是一个计量很大面积的单位。

3、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学校是学生熟悉的,通过了体育课上跑步的塑胶操场,大概是50米的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拿这个熟悉的场地和1公顷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大约有4个塑胶操场面积才有1公顷。从熟悉的场地推想1公顷,能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再就通过课前发个学生的4个正方形,让学生拼出不同的形状,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形状不同,当面积是一样的。

接着我还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如小轿车的停车位面积约10平方米,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把1公顷的大小慢慢深入自己的认知。

4、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公顷概念,让学生想象 首先我通过简单介绍1公顷能有什么作为,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给你1公顷的地方,你将怎样规划这一块地。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乐趣,他们的开发利用不是漫无目的的,会建立在学生自己掌握的1公顷大小的基础上去想象的。

(三)实践巩固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夸美纽斯说:“不巩固的教学就像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

1、估计占地面积

为了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有应用,能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巩固练习。

2、通过图文,让学生进行公顷的再认识和简单的单位换算,让学生感觉不到这是一种做题目。

3、算一算,解决实践问题。

(四)总结延伸。

1、感受生活中的公顷,总结所学知识,布置探索性作业

6.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说课稿 篇六

美的小学:贺梅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上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这一

内容是学生在四年级教材中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

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在低年级的学习

中,学生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生积累了一些

探索规律的经验,初步具备了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

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

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

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

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

学生在四年级教材中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

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而且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也多次经历寻

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对于本单元的规律探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

础,在此基础上结合除法来分组大部分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有余数的情况的规律分析对基础较差的小部分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和探索规律,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出事物的简单周期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营造合作学习的氛

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分享思维成果,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出发。我分如

下七个主要环节完成本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三、自主

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小结:

五、说媒体

7.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说课稿 篇七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共六个小节。主要讲述了狼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吃掉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天真善良的小羊不明白狼的凶恶并与狼据理力争,最终狡诈的狼不想再争辩向小羊扑过去的故事。这篇预言寄寓意于狼和小羊的对话中,我们在狼一次又一次的故意找碴儿,小羊一次又一次的与狼的据理力争中,逐步认识到:对像狼一样本性凶恶的坏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勇敢、机智的作斗争。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学段目标阅读要求,要让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初步学会默读课文等具体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狼和小羊的对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感受狼的凶恶、狡诈、不讲道理和小羊的天真、善良的形象;积累“看见、故意”等词语、

3.领会寓意“对像狼一样本性凶恶的坏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勇敢、机智的作斗争。”

基于二年级的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有感情的朗读和理解狼与小羊的对话及狼最后说的话;领会寓意“对像狼一样本性凶恶的坏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勇敢、机智的作斗争。”

二、说教法、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阅读教学建议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结合本篇课文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我将在教学本课时采用

情境创设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启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我的教学,同时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乐于与人交际,我将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等确定为本节课的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倡导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基本理念的要求下,我将结合本地区的学生需求建设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因此,我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兴趣,我将采   用师生语言描绘情境的办法,复习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的内容,谁能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为了避免学生在表述中与课文原意相差太大,在学生的自我表述之后还   特意安排了齐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学生都能回忆起《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   事的内容。在学生的齐读时板书呈现本课的课题,在教学中节省了一点时间。

(二)深入情境,精读课文

本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互动”这一评价建议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我将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深入情境解决问题。

例如,在狼的第一次故意找碴儿前,先让学生想象:“当肚子饿得咕咕叫的狼,看见一只又肥又嫩的小羊在小溪边喝水,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他会做什么呢?”并引导学生找出狼找碴儿的话

通过指名读狼找碴儿的话,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从而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每一次狼和小羊的对话中,通过自由读、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分角色表演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朗读,从而为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乐于与人交际,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奠定基础。

在狼与小羊的对话中,“读”贯穿始终。每一次朗读都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从而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实现的平台。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再现情境,总结延伸

让学生讨论总结 :这是一只怎样的狼?又是一只怎样的小羊?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最后的师生分角色复述课文,让学生更深切的领会本课的寓意“对像狼一样本性凶恶的坏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勇敢、机智的作斗争。”

拓展:为了让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让学生自行阅读《会摇尾巴的狼》这一故事。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狼和小羊的结局究竟会怎样呢?会有哪些结果?是为了让学生乐于与人交际。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我以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为主线,并结合狼和小羊在对话的过程中的表现,最后揭示了狼和小羊的性格特点,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10       狼         和          小羊

故意找碴儿  第一次    吃了一惊,温和

气冲冲    第二次       可怜,喊

大声喊    第三次         ......

凶恶、狡诈   性  格      天真,善良

我认为:此板书设计具有直观、简洁明了的效果 。在此板书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能将本课复述出来。

上一篇:干部思想教育下一篇:概论复习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