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总结

2024-10-27

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总结(共12篇)

1.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总结 篇一

随着医改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我院基药实施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与正确指导下,基药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我院普科及各村卫生室药品价格下降了50%,门诊工作量增加30%,医疗收入下降40%,基药购进由原来所占购药的10%增加至70%,有效减轻了农村居民就医负担,村卫生室用药趋向规范、医疗费用降低、看病负担减轻,使得常见病、多发病得到及时治疗,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从重基本医疗转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逐步回归公益性。一年来在分管院长亲力亲为的带领下、在药剂科、医保科的大力支持、帮助和配合下,基药科的监督力度监管办法逐步成熟完善起来。

一、基本情况

我院普科设在临江卫生院,负责临江乡人口的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有四个村卫生室,即黄柏山村卫生室,工作人员2人。王埠村卫生室,工作人员3人。粑铺村卫生室,工作人员2人。芦洲村卫生室,工作人员1人。医院在4月30号开始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全部在月30日开始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购进统一由临江卫生院在基药采购平台购进再配送给各村卫生室,实行零差价销售。网购基药总额达529677元,较年123086元有成倍增长。

二、基本药物制度开展情况

1、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根据〈湖北省基药实施考核要求及细则〉,积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三十多则,分为组织领导、药品采购管理、药品储备管理、药品养护管理、药品配备使用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药品监测管理、处方规范管理、药品报销管理、绩效考核、群众评介与监督十一个方面进行完善。

2、签订责任状,落实职责。为加强责任心和重视度并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医院和各村卫生室负责人签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标管理责任书》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责任状》,层层落实到人,明确各自职责。

3、定期下点考核,评分签字。每隔一周到村卫生室进行检查,对比考核细则,严格评定分值,肯定成绩、指正不足,并要村负责人签字承认。考核分值为年平均60分以下的将不报销农合回款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免去负责人职务;年平均分在90分以上的给予年终补偿。本年度得分较高的村卫生室为王埠卫生室90分,其它村卫生室分值也较上半年有了很大提高。

4、走村串户,调查民意。为了核实基药零差价是否真正落实,我们根据处方单,找到患者进行暗访,了解患者用药名称出资费用等。一年来大大小小的检查共计30多次,调查走访农户近100户,采访询问村民200多人,让老百姓客观评价基药制度实施后药价的升降、卫生室地服务质量、报销的真实数以及惠民便民的满意度等。多数患者表示,以前感冒一次,要打三、五天吊针,花上两百左右。现在只要花上几十元,而且不再用抗生素之类的药物了。加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和新农合药物报销目录和报销范围,基本药物报销比例要高于非基本药物的5%至10%。实际上患者基本上出资最少的钱,吃上放心药。看病便宜了,越来越多的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纷纷选择到卫生院和医务室就诊,基层村医临床用药的习惯也在发生改变。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村卫生室对基药补偿机制等医改政策持观望态度,积极性不高,改革意识不强,存在着药品偶尔加价销售、自购非基药现象,药品进销账未做、个别违反药品报销规定,现已下整改通知书限其改正。究其原因之一:基本药物品种不全、配送不及时、中标药价虚高、中成药比例提高。例如病人依赖的品牌药没有、小儿常见病类药没有、软膏类药较少、前列腺妇科炎症类药有限,有的甚至连糖盐都不够用,卫生室为了保证病人的需求自购了非基药。原因之二:我院对部分村卫生室实行的是个人承包制,村负责人为保证自已的多得利润,“以药养医”的观念还没彻底转变过来,这都影响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2、在村卫生室从医的多为乡村医生,没有正规学历,业务技术水平不高,平时学习较少,因此对基药的合理使用知识欠缺,特别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很合理,静脉输液的比例均超标。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20xx年我院将逐步对粑铺村卫生室和黄柏山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及信息化管理,针对新体制下的村卫生室,实施基药方案本人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更新监督措施。

(一)监督重心从考核基药采购、零差价销售到合理使用基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静脉输液,多以肌注和吃药为主。

(二)加大下乡走访频率,多了解周边群众的真实药费,不能过多相信处方。

(三)学习药品知识及其他卫生院一体化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加强村医培训,包括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抗生素药的使用、急救药品的使用等等。

(四)加强对村医的思想教育,多下乡,多走访,多沟通,从思想上让他们逐渐接受行医救人是服务不是谋利,把握大局,刻苦工作,熟悉市场药价行情,坚定不移地执行基本药物制度。

2.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总结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杭州市3家社服中心的医务人员410名, 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共回收有效问卷378 份, 有效率92.20%。其中, 男性121人, 女性257人;年龄18~72岁, 平均36.6岁;医生161人, 护士116人, 医技人员61人, 行政23人, 后勤17人。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应用陈祖辉研制、杨筱多修订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问卷[10]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各类型工作场所暴力发生频数、对所经历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描述、对工作场所暴力及应对的认知和态度、所在医疗结构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和措施以及人口社会学资料。问卷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发放, 当场回收。

1.3 资料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 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特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差异。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8名医务人员中有242人遭受到暴力侵扰, 共272人次, 发生率71.96%。其中心理暴力241人次 (辱骂143人次, 发生率37.83%;威胁98人次, 发生率25.93%) , 身体暴力31人次, 发生率8.20%。

2.2 不同部门医务人员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

不同职业、不同部门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不同。不同职业中暴力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医技人员 (49.18%) 、医生 (40.37%) 、护士 (27.59%) 、行政人员 (26.09%) 和后勤人员 (17.65%) 。不同部门中暴力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急诊 (58.33%) 、门诊 (42.00%) 、住院部 (26.32%) 、手术室 (16.67%) 。见表1。

2.3 医院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措施、开展相关培训等情况不同, 其员工遭受暴力率也不同。态度越积极, 措施越得力, 暴力发生率就越低。见表2。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

本次调查中有64.02%的医务人员在过去的1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 发生率高于王珂[9]对1 265名郑州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 (46.1%) ;略低于林汉群[7]对深圳1 880 名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 (70.6%) 。语言暴力最为常见, 与林汉群的调查相比, 身体暴力较少, 性骚扰未曾出现。这可能由于林汉群调查的是三级和二级医院, 门诊量大、床位周转率高, 病人候诊时间长, 另外病人病情较重, 不满情绪容易蓄积, 最后以身体攻击的形式爆发。而性骚扰没有发生, 其原因可能是性骚扰本身发生率就低, 另外由于性骚扰涉及医务人员隐私, 存在“低报告率”的可能。

3.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

3.2.1 医务人员特征

本结果与王培席[11]对河南商丘市6 家市级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相比, 医生和护士的发生率明显较低, 而医技人员的发生率则明显偏高。这可能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单位, 直接设于居民的家门口, 医护人员与服务对象有较多接触, 双方比较熟悉, 关系较为紧密, 引发冲突较少, 暴力发生率偏低。而医技人员由于面对服务对象的时间较医护人员短且交流较少, 双方的了解有限, 比较容易引发冲突。这也提示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 增进医患沟通能有效降低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另外, 本次调查结果与国内外综合医院暴力冲突发生率以住院部为最高不同[11-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身病房非常少, 仅有的病人也常为康复病人。这些病人住院时间长、病情较为稳定, 医疗护理较为基础, 且与医务人员长期相处, 彼此较有感情, 因此冲突发生率相对较低。

3.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态度和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理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积极与否, 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也不同。积极维护员工权益, 依据事实、公平处置的态度能有效地减少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究其原因, 可能在于当前针对医务人员的辱骂、威胁甚至殴打事件逐渐增多, 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情况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极的应对态度会纵容施暴者的暴力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员工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是否鼓励及时上报, 处理是否得力, 均影响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只要有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医务人员就要向上级报告, 从而使得管理部门和公众能够认识到医疗行业内工作场所暴力的广泛性及严重性, 同时对施暴者也起到震慑作用。目前国际上普遍建议采取“零容忍”政策[10], 一有暴力发生, 绝不姑息。

医疗场所频现暴力事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在大环境无法迅速改善的的情况下, 中心若处理得力, 能抚平受侵害医务人员的委屈、愤怒情绪, 避免其工作热情下降, 避免由此再度引发医患冲突, 再次遭受暴力事件。

另外, 调查表明, 通过工作场所暴力预防与处理的相关培训, 能增强医务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现状的感知, 了解暴力产生的原因, 掌握积极应对的技巧, 从而减少发生率, 减轻职业危害, 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2]Kuehn B M.Violence in health care settings on rise[J].JAMA, 2010, 304 (5) :511-512.

[3]Franz S, Zeh A, Schablon A, et al.Aggression and violence against health care workers in Germany--a cross sectional retrospective survey[J].BMC Health Serv Res, 2010, 10:51.

[4]Chen W C, Hwu H G, Kung S M, et al.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workplace violence of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Taiwan[J].J Occup Health, 2008, 50 (3) :288-293.

[5]Hahn S, Muller M, Hantikainen V, 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and visitor violence in general hospitals:Results of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J].Int J Nurs Stud, 2013, 50 (3) :374-385.

[6]Zampieron A, Galeazzo M, Turra S, et al.Perceived aggression towards nurses:study in two Italian health institutions[J].J Clin Nurs, 2010, 19 (15-16) :2329-2341.

[7]林汉群, 闫俊辉, 王箭, 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影响的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 2012, 41 (6) :590-592.

[8]贾仙林, 霍月红, 卫娟.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防范及应对策略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1) :256-257.

[9]王珂, 朱伟, 杨力沣, 等.郑州市综合医院医务场所暴力与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5) :391-393.

[10]杨筱多.深圳市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 2008.

[11]王培席.医务场所暴力调查及理论模型研制[D].成都:四川大学, 2006.

3.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会计信息;社区服务;工作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各企业事业单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重医疗轻后勤管理的管理方式下,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理解仅停留在“收费室不少收钱、出纳员不付错钱”的错误认识上。由于管理者轻视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粗浅,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正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的群众服务组织,必须要在各个环节上提高服务质量,因为它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现阶段我国社区中心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会计工作存在问题普遍较多,例如信息不透明,资料缺失不完整,核算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十分多见。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有主观也有客观。先说主观原因,导致现在会计工作会出现这么多纰漏的原因还是由于现在从业人员技术能力不够过关,没有掌握到扎实的技能基础,才会出现工作中比较随意,经常马虎大意导致信息失真情况发生,而会计工作要求的是准确,快速,一点的误差就会给企业或者是民众带来巨大的损失。再谈客观因素,现在的社会浮躁,功利,这就导致有些从业人员的个人综合素养不过关,导致一些假账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得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还有一些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计责任主体的认识不清,内部控制意识淡簿等问题。

二、对社区卫生中心会计质量的提高措施

(一)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

1、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对社区中心的会计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对每个人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反馈整理,最后进行总结,看工作人员都在哪些工作技能上面还存在不足,或者是存在个人特殊情况的困难,最后再根据本社区服务中心的特点进行整体技能培训或者对个人进行单独解决。

2、做好服务中心的年度总结工作。认真,客观的对每一项工作进行年度总结,全面落实激励制度,做好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从而提高每一个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效益。

3、保证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对每一项会计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反馈监督,并且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执行态度和执行效率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总结。

(二)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1、明确责任主体。《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帐务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后,其主要负责人仍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2、加强对服务中心会计工作内容的内部审计。中心内部审计的作用使为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中心内部的审计工作可以清楚详细的了解到服务中心的人资情况,以便于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调节,及时转变和改进,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对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审查和核实,例如是否存在假账现象,会计票据是否有效,月末报表与票据是否相对应等等。

(三)流程管理制度化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HIS系统)包括收费管理系统、医生开方系统、医生遗嘱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相关项目。该系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所属各部门的物流、财流进行统一综合管理,再对随后得医疗活动中各阶段所产生的输出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最后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而该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流程梳理、规范、优化为基础,并通过制度及时更新和完善予以保证。为了避免流程与流程之间割裂、与实际运作脱节、流程繁多、内容形同虚设、管理缺位,应加强流程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将流程管理制度化。

(四)加强社区服务中心会计工作的技能培训

为了使从业人员在直接面对前来看病的社区群众时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必须建立培训考核制度。通过对所有从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效率,还要进行不定期的考核,通过对所有会计人员的考核来发现有哪些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不过关,要求其重新进行学习,或是不允许其上岗就业。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的培训考核制度和加大与行业专家的交流和参观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而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结束语

作为中国基层的群众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群众,最终目标也是为群众服务。因此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逐步涉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个领域和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所以服务中心的会计工作必须要做到精细,清楚,效率高。因此,建立起来以流程管理为核心,内部控制为保证,监管审计工作全面到位的系统会计管理制度,就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更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国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4,(14).

[2]刘素萍.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必须强化会计基础工作[J].科技咨资讯,2013,(32).

4.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总结 篇四

(第一期)

诺敏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全旗新医改工作,深入推动乡村一体化管理,提高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根据《关于开展全旗乡村卫生室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我院于2011年1月8日至10日开展了我院所管辖区的村卫生室的年度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基本医疗工作相结合,重点在健康档案的建立,慢性病人的防治,孕产妇的系统化管理,0-3岁儿童的管理,传染病的防治,免疫规划等方面细致开展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如下:

一、居民健康档案

2010年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各村卫生室都达到40%; 健康档案合格率达到70%以上。

二、健康教育

各村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分别不少于2次、1次,每年参加人次数累计分别不少于600人次、300人次;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50%,健康处方达到200张。

三、预防接种 建证率:适龄儿童建卡(证)率达到95%以上。

六苗接种率: 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白破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到95%以上、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达到95%以上的村卫生室有4个。

五、0-36月儿童健康管理

新生儿访视率2010年达到90%的村卫生室有3个。儿童健康管理率2010年达到87%的村卫生室有18个。儿童系统管理率2010年达到70%的村卫生室有1个。

六、孕产妇健康管理

早孕建册率达到90%以上村卫生室有 20个。产前健康管理率达到9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20个。

产后访视率达到9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20个。

七、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2010年达到55%以上,以后逐年增加。

健康体检表完整率达到8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20个。

八、高血压患者

健康管理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20个。

九、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2010年达到2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20个。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20个。

十、重症精神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2010年达到2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20个。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0%的村卫生室有20个。

十一、居民满意度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情况,别从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中各抽取2人,通过电话询问对机构服务的满意情况,居民满意度,达到7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20个。

根据日常考核和年度专项考核相结合,考核出村卫生室优秀的有3个,良好的有9个,合格的有8个,不合格的有1个。

5.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五

1.梳理中心医疗人员及构架,完成20xx年度员工考核,评选优秀员工6人;

2.中心1月获得住院资格,3月正式进行住院部营运,收住病人逐月上升,截止6月,月收住患者30人,住院收入月收入达10万;

3.中医科逐渐进行人员调整,增加专职人员,减少兼职人员;业务模式逐渐完善,门诊和住院进行融合,月收入稍有增加;

4.加强各科室制度、流程的管理,完善培训学习项目;

5.医保进科室,各科室根据医保的相关要求,针对诊疗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梳理、规范执业;

6.中心收入1、2月约20万,3、4、5、6月逐月增加达40万;

二、公卫板块

1.妇儿保人员更换太快、人员不稳定,影响工作质量,采用多途径进行招聘,用外派、请上级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到中心,进行板块培训;

2. 1-6月半年考核即将开始,第二季度工作较第一季度明显提升,但仍存在部分细节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3. 5月底带队到学习,6月调整人员构架组建3个医生团队,以防结合的医生团队在6月完成了辖区内慢病管理人群近400户的入户工作;

4.年度老年人体检目标620人,截止到6月30日完成老年人体检430人;

5.家庭医生团体已在辖区内初设6个健康教育点,目前已在两个点各开展一次家庭医生到现场进行的健康教育活动;

6.卫计局目前划拨到中心公卫经费近20万元;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医院的宣传,提升各科室门诊就诊率,提升住院病床使用率,加强口腔、中医科建设,加强中心辅助检查科室与临床各科室的配合,提升检查检验的开展情况。

2.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团队的作用,做好以防结合,提升辖区居民对中心的信任度、满意度。

3.加快中心财务改革,尽快进行科室成本核算,拟定各科室绩效方案,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6.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总结 篇六

2011年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们认真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做了以下工作:

我社区领导对环境卫生工作非常重视,把社区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环境卫生工作的社区性、综合性、流动性、突出性、经常性等多种特点,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以科室为基础。建立了保洁系统,做到了每天二清扫及垃圾的日常清运工作。

为了社区卫生工作在提高一步,我社区多次由主任带头组织全体人员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大的整治。以分组包片形式对社区内环境卫生进行地毯式的清理,对卫生死角、墙上楼道内张贴的小广告多次清除。

通过几次卫生环境大的整顿,社区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做到了各科室环境整洁,下水畅通。公厕内无蝇、蛹、无满溢,垃圾入桶,无乱搭乱建现象。

绿化方面,我社区建立健全了各项机构,制定了绿化计划及目标,根据我们的计划及目标认真完成绿化、美化的日常养护管理,防止病虫害及人为方面的损害。

另外,我社区还开展了以灭蟑、灭鼠的除四害工作,今年发放蟑螂药40余包,鼠药5包。社区里蟑、鼠密度已按国家规定基本达标。

总之,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是和社区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一定会尽心尽职长抓不懈,在去年工作中还存在不足,1

7.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总结 篇七

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博士和第二军医大学田文华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上海市卫生总费用核算研究 (2001-2011年) ”和“关于实现基本药物价格合理的途径”的专题报告。

上海市卫生、财政、医保、申康、物价等相关人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交大、上海社科院、上海财大、复旦大学、二军大和上海医保协会等卫生政策协作网络成员单位代表, 卫生政策青年专家和部分医疗机构负责人出席了论坛, 并就上述报告进行热烈讨论。 (胡焕庭)

本刊讯为了促进学会发展、加强各学会间交流、研究2013年京津沪渝卫生经济管理论坛相关工作, 4直辖市卫生经济学会近日召开工作会议。

8.精神卫生中心开展药学服务浅析 篇八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91-01

1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精神类药物在精神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现阶段的医院药学已发展到药学服务阶段。药师的工作模式从曾经的调剂配方,以保障供应为主,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并为其提供优质药学服务。药学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因而,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关键,是药学服务核心。在精神卫生中心开展精神类药物的药学服务,是为临床一线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信息,从而保证精神病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2精神类疾病患者用药遇到问题及用药指导

精神类药物是指能改善病态的精神活动,又不影响正常精神活动的药物。它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和抗焦虑药等,它们能选择性改善各类精神症状。抗精神疾病的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发生率也较高,有的不良反应容易与其他疾病症状相混淆,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精神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体重增加、催乳素分泌增加、性功能下降、嗜睡、头疼、心电图异常、体位性低血压、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记忆减退及意识模糊等。该类药物服用时间较长,但又因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病尚未完全阐明,其诊断也有主观因素,在治疗上多为对症治疗,用药上存在同病异药和异病同药的情况。个体之间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病期用药剂量相差较大,有的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用药剂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往往血药浓度监测也不能说明理由。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和所用药物了解不多,又因为疾病的原因他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所以他们对用药存在较多的疑问,所以强调药师与患者必须直接接触,开展形式多样的用药咨询服务。

精神卫生中心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对于初次用药者,由于对自己所患疾病和治疗药物不甚了解,因此他们的咨询心理更迫切,更关心药物的疗效。在回答该类问题时,药师一般主要对药物的治疗作用进行说明。对一些特殊不良反应,应提醒其服药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发生时的处理方法。对病人或家属进行用药指导,提高病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精神类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对于长期用药者,因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和所用药物有所了解,其所咨询的问题往往较具体。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由于药效不明显,病人感觉已经好转,或者由于某些不适的副作用,病人可能会过早停药,这就导致了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药师应告知精神类疾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过早停药或擅自停药易引起疾病复发。

3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供用药咨询服务,药师应具有较为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作为精神卫生中心药师更应掌握精神类药物的用途、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做到专业知识精深、相关知识广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精神类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同时还需注重心理治疗。作为药师则更要善于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理解、同情、关怀、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尽量缩短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交谈中应尽量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不同社会背景的患者了解用药常识。同时, 药师需保护患者隐私,掌握咨询分寸,以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药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药师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工作的需要,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脚踏实地地开展药学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减少了精神类疾病患者用药的盲目性、恐药性和无助感,使患者对用药有了更大的信心,有利于促进其合理用药,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医疗质量及生活质量。这样既提高了药师的地位,也相应的提高了整个精神卫生中心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形象。

参考文献

[1]程锦梅.门诊药房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02.

[2]安鸿志,张斌,陈卓.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工作的方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5):308.

[3]夏维.住院药房的药师与药学服务.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3):197.

9.疾控中心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篇九

加强疾控体系建设 扎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疾控中心创建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中心严格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不断加强疾控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传染病各项防治措施,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能力明显提高。我中心始终重视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自“非典”发生以来,应急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逐步建立健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强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切实提高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先后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和疑似人禽流感应急处置为模拟对象,实战演练从个人防护到现场调查与处置的各个关键环节,从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重点场所消毒到个人防护等应急反应能力都紧密结合实战,使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地掌握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能,全面提升了疾控队伍的整体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四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实战之需。

10.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

2012年,我院在临潼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认真贯彻落实《西安市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以及卫生局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公共卫生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截止2012年11月底,我院共为辖区11个行政村,552户居民,22964人建立了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并全部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档率95%。

(二)、老年保健工作

1、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2012年7--9月我院为辖区城乡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共检查1694人检查率达到95%以上,并于2012年9月底完成各种重点人群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100%。

并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并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宣传讲座6次。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2012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1102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2012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350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辖区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24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1360余份,咨询公众人数3700余人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截止11月份,共网络上报传染病12人次。

(六)、卫生监督协管

卫生监督协管专干全年下乡90余次,对辖区学校、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黑诊所等进行监督检查整治,并对辖区无证单位及时上报,上报率100%。全年共为辖区群众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4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净化了医疗市场,为辖区群众营造了安全的生活环境。

(七)精神卫生工作

根据《重症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管理规范》相关要求,我院共筛查疑似精神病患者350人,确诊69人,其中精神分裂症52人、双相障碍6人偏执型精神病3人、并全部建立了档案进行了规范管理。

(八)、妇幼保健工作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辖区0-6岁儿童体检建档管理1501人;孕产妇管理206,并按照服务规范进行了定期随访、健康管理。

(九)、计划免疫工作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为辖区0-6岁儿童预防接种

人,并全部建立了卡证,接种率100%。全年接种针次

次。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三)、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二)、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卫生局和上级各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我院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的创新思维 精心组织力争将各项公卫工作做得更好。

雨金中心卫生院

11.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十一

上海市政府将“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2001年实事工程项目之一。上海市闸北区彭浦地段医院作为创建单位之一进行了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一年多来,在区委、人大及区政府、政协的关心下,在市、区卫生局及街道等领导的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理念,在健全社区卫生管理体制,深化“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和重新构筑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闸北区彭浦地段医院(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街道“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优势,形成了“政府领导,各部门协同,街道办事处负责,居委会参与,卫生部门实施管理,齐抓共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他们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加大投资力度,精心设计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初具规模:改建后的门诊大厅,由原来的40平方米扩大到200平方米,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厅里,预检、挂号、收费、配药开放式服务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平添了一份亲情。触摸式电脑和电子显示屏将卫生服务项目、价格以及医院的概况、医生护士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病人,使患者能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消费。内科门诊的候诊厅既让病人得到健康教育,又使候诊有序而不乏味;充满童趣的儿童乐园让孩子们欢愉地徜徉其中;100平方米的康复室配备各种各样的康复训练器材,使一些残疾病人能在这里重新回归社会;装修一新的病房,厕所、浴室、病床24小时警铃畅通;走廊设有木制扶手体现了人性化的氛围。健康教育用房达180平方米,使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有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空间。整个中心还配备了统一醒目的挂号、收费、出入院等标识,社区卫生服务部已实行电脑化管理。闸北彭浦地段医院加快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它不但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精神,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一项使病人能充分享受到优良环境、优质服务的便民利民工程。

医院的建章立制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保证,而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更是医院完成各项任务的关键,在这个前提下,医院领导班子抓住硬件改造已上台阶的有利时机,从改革城市卫生体系的大局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他们认识到: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历史时期,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进一步改造和提高自身素质,坚定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因而在造就竞争有序的内部机制转换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根据各类人员的工作要求制定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并且建立考核小组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经济分配挂钩,逐步

使社区卫生服务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确保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了6大块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网络,每块、站配备3-5名医务人员,以团队形式组合和工作。三是建立透明、公正的价格管理体系,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名称、服务内容、服务价格进行全面公开,让病人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明明白白消费,使社区卫生服务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建立了老年人的“三级监护,三级管理”网络,加强对高血压病、糖尿病、白内障、肿瘤、精神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预防保健管理模式,从而强化了疾病监控功能。五是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实行临床医师公示制度,让病人根据自己意愿自由选择医生,从而促使医务人员自觉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实践证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方便温馨的基层卫生服务,是坚持卫生工作“两为”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德政民心工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医院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医院领导班子为了使人力开发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坚持科教兴院,积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努力营造了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他们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培养青年梯队中的作用,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学历层次。几年来,医院先后送30余名临床医生参加市、区全科医生上岗培训,培训率达到70%,并坚持“三基”知识学习,邀请区疾病中心对预防保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之具有防保专业多面手的能力,目前,医院在读专、本科的医务人员占总人数的30.6%。同时,医院于2000年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聘请专家教授作为指导顾问,定期申报课题和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2001年在全国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1997年8月被授予《WHO上海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合作中心暨健康促进医院实验基地》;2001年荣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和上海市第六届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金奖。

12.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总结 篇十二

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其含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性理解是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研究精神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预防复发,促进精神病人康复;广义性理解针对精神正常者,研究如何增进精神健康,提高精神健康质量。

精神卫生中心是集咨询、医疗、康复、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科医院,为社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精神疾病患者减少痛苦,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缓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及家庭负担,减少社会劳动力缺失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精神卫生中心功能需求及演变

1. 功能需求

新的健康概念包括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要素。1993年全国流行性疾病调查资料表明,我国重症精神病患者占总人口的13.47‰,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有1 600万名重症心理障碍患者。我国焦虑障碍、心境障碍以及酒精、药物滥用等精神障碍年患病率高达7%,而且仅有3.4%的患者寻求专业治疗。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仅有11张精神病床,远低于世界43.6张的平均水平;每10万人仅有1.47名精神医生,而世界平均水平是3.98名;与普通患者相比,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平均每次为46.41天(数据来源于《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报告汇编》)。

精神卫生中心虽然是一种医疗机构,但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基本功能与综合医院和普通专科医院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接诊—精神疾病患者门诊与普通心理咨询门诊共享;治疗—根据精神疾病患者实际需要,中心配备最基本的常规医技设施;康复—与综合性医院中康复训练概念不同,从集中患者意识、控制行为能力出发,进行包括手工劳作、音乐治疗等特殊训练。精神卫生中心分为七大部门(表1)。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稳步发展(表2)。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人均拥有精神卫生资源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精神病专科医院命名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过程(表3),说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逐渐强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模式——精神卫生中心内患者的生活由医生统一安排。在以人为本的办院方针指导下,院内生活逐渐丰富。患者仅晚间回到病房休息,其余时间都在医护人员陪伴下学习、锻炼、劳作。

精神病患者在不发病期间与正常人无异,他们也渴望关怀、帮助、肯定以及认同。生活安排应尽量接近社区生活,使他们内心放松,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活动模式——在条件允许的精神卫生中心内,应设置综合活动室,定期举办符合实际情况的比赛,提高患者参与的积极性。部分患者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做游戏、表演等活动,能有效释放累积的压抑情绪,有助于病情缓解和康复。综合活动室最好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因患者日间不回病区,需在此设置就餐区。

治疗模式——过去单一的药物治疗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综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原理是稳定患者情绪,有效控制其焦虑、幻觉、幻想等症状,但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现代治疗方法的增多使药物治疗逐步被其他治疗模式替代,如手工劳作(缝纫、刺绣)、艺术疗法(陶塑)、音乐疗法等,目的是集中患者注意力,使其减少自我精神控制,同时培养耐心、磨练意志,提高战胜病魔的信心。

部分患者在患病时会丧失语言能力,有条件的精神卫生中心应在治疗的同时为其提供语言能力恢复的训练。青少年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住院期间最好在他们身体和精神状况允许的时候安排文化知识学习。

康复模式——康复训练的目标是让患者能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即使出院后不能立即融入社会,也可以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康复训练在精神卫生中心所担负的责任是举足轻重的。患者适当参与一些体能劳动,如一起擦地、除草,不仅能消耗多余体力、转移其臆想状态、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帮助恢复正常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集体劳动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明确团队协作的意义,为将来融入社会提供条件。

工作模式——当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可参与限制性社会工作,不仅能创造一定的价值,也利于分散精力、缓解病情,从实现自我价值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还可进行一些再就业培训,如烹饪、舞蹈、音乐。

三、精神卫生中心设计准则

1. 理性设计准则

精神卫生中心的环境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多数重症精神病患者都在经受常人无法理解和体会的痛苦,更有甚者会丧失理智走向自杀的绝境。因此在保持治疗环境的同时,应避免周围环境存在危险的可能性。医护人员应该对环境的潜在危险有足够的认识,了解患者对环境的要求,同时对自身安全也应充分重视。

精神卫生中心要在努力减轻患者生理、心理痛苦的同时,为工作人员、患者提供一个基本安全的工作、治疗环境。防范是精神卫生中心设计的准则之一,但对于正在康复的患者群,设置开放式活动区,让他们在适当的环境下放松,这一点也很重要。集中治疗被证实是一种减少精神疾病发病、预防复发、限制破坏行为行之有效的模式,是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

2. 关怀与保护准则

精神卫生中心是一个医疗机构,以人为本是宗旨,应体现对患者、医护人员的关怀,对特殊人群和普通人群隐私的尊重。为患者提供一个规划合理、卫生、安全、科学、绿色的高效治疗环境,保证其活动区域不受外界干扰,有助于其病情缓解及康复。为患者资料保密是尊重患者的具体表现。由于患者可能会发生精神失控、有暴力倾向的情况,所以对医护人员的安全也应给予足够重视,其工作、休息区域必须独立,在保证对患者监护的同时也应相对安静、私密。

3. 共享准则

全院是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门急诊区与治疗区相邻,方便患者诊断疾病。心理咨询设置独立出入口,有效防止人员交叉,减少院内感染,降低危险性。

为提高效率可实行资源共享:区域共享—病房、一级病房、康复活动室与护士站共享;设施共享——医疗设备、健身康复、劳作训练共享;人力资源共享——专家、医生、护士全院共享。

4. 便捷与安全准则

处处为患者考虑,提供一个可以用最少时间和体力完成最多治疗的建筑空间,从能找到、可到达提升到很快找到、迅速到达,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工作上的便捷性。

5. 实用性与可持续性准则

根据需求与标准、功能与流程、建造与运营的对应关系,采取先进技术与措施为继续发展夯实基础。精神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有别于正常人,精神卫生中心的实用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要让病人住得下、住得好、住得舒心的同时,积极配合治疗,达到好转、康复的目的。院内的设施,各种资源的配备、使用,需满足精神卫生中心未来发展的需要。

四、设计实践

1. 设计总体分析

该项目的特点是投资小、时间紧、任务重、工期短。设计门诊流量为30人/日,咨询量为70~80人/日,床位数为200床。

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部需分设普通患者入口和心理咨询入口,且最好有视线遮挡,以免涉及患者隐私等方面问题。同时,若上级部门要求医院参与司法鉴定工作,也需设置涉法人员的独立出入口和陪同人员等候区域。在门诊部内,接诊部也不同于综合医院。由于患者的特殊性,一部分人往往无法自己前往医院,甚至排斥就诊,接诊部的作用就是为患者家属提供上门接诊服务(图1,图2)。

2. 功能布局要点

门急诊内将人流量大、使用频繁的科室设在底层;挂号、收费、药房设在建筑核心,便于门急诊与住院人员共享;门诊患者与心理咨询人员流线分离,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病人等候区域在交通流线之外,且有适用轮椅的措施。治疗区内的影像科、功能检查、检验科设在病房楼与门急诊连接处,便于资源共享。

住院部是设计的重点之一。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精神卫生中心的护理单元设计与普通医院有所不同(图3,图4)。从最初的车厢式发展到病房式,再演变到今天的普通病房与单间(一级病室)共存,体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普通房间内为每位患者提供存放衣帽杂物的空间,牢固,不易损坏,且没有藏匿人员的可能性;为保证患者的安全,集中设置淋浴间、卫生间及盥洗室;房间内呼叫系统拉线长度在限制范围内(15cm);护理单元内设置轮椅存放处。

一级病室主要服务处于发病期(对周围环境及人群有危险性时期)、需独立观察、实施监护的患者,初入院患者,阶段性流行或感染性疾病患者,老年、弱势或需要照顾的患者和涉法精神病患者,入口处设置安全室,为警察或法庭工作人员提供方便,并保障其人身安全。

护士站位于一级病室、普通病房与康复活动之间,保证了医护人员正常工作,又与病区有便捷的联系,同时还为护士提供最佳监控视野,有效监控整个病区,并将康复治疗区与住院区隔开,动静分离(表4)。

护理单元中的病患护理区面积比综合性医院高出近20%,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精神病患者无身体疾病,对常规的医学治疗依赖不大;患者白天都在康复活动区,病区内治疗、护理任务不重,因此护理单元内医护面积比例也会相应减小;患者用餐均在康复活动区内,护理单元不设配餐等生活区,因此其他功能所占面积比例有所降低;其内交通面积也相对较小,主要因为医护区域面积减少,走廊面积减小,综合医院护理单元多见双廊形式,此设计为单廊形式。

探视室位于出入院大厅内,为独立房间,保证患者及家属的隐私,有较好的采光及通风,并可直接享受户外绿化,有助于探视顺利进行。同时,家人的鼓励和交流对病人治疗、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活动主要是针对不良心理功能的诊断与治疗,也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的身体技能,为其更好地与社会接触提供一个平台。康复活动包括心理谈话治疗、手工劳作锻炼、认知锻炼、音乐治疗、体能锻炼、康复锻炼、多功能治疗,以及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治疗等。通过这些治疗能使患者集中注意力、减轻病状,患者间的经常接触,能唤醒沟通意识,促进恢复正常人际交往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夜间患者在护理单元内休息,白天全部在康复活动区,因此在康复活动内设置配餐及就餐区是有必要的。

精神卫生中心内部门面积比例分配与普通综合医院有所不同(表5,图5),需要设置康复活动区,专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区域,占全院面积的20%。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量很少,约30人/日,由于门诊功能弱化,使用面积占全院的比例小于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患者对医技治疗功能的依赖性很弱,院内只设置了基本的医技科室,如影像科、检验科、功能检查、中心供应,因此相对于综合性医院,治疗部所占面积仅为全院的10%。住院部面积比例相对于综合性医院较大。

3. 室内装饰细节

门——门宽大于1.1m;卫生间门朝外开,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进入;门把手应避免可供绳索打结,以防造成人员伤害。

窗——所有玻璃窗均应由安全玻璃制成,开启可控,禁止使用窗帘。

家具——如有衣架或挂衣钩,其设计应减少患者受伤的机会;家具的结构应能承受一定作用力,避免被轻易损坏;抽屉拉手应为凹穴形式,以减少用作打结点的可能性。

淋浴室构件——不允许设置毛巾杆、浴帘杆等容易系绳索的构件;卫生间尽量避免使用扶手;淋浴室内吊顶应有足够高度,使患者无法触及以免造成人员伤害;任何管道及存在潜在危险的部件均应设置在吊顶之上;淋浴喷头应为内置型。

五、参考国际标准

设计过程中,在参考我国《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将2006年美国AIA出版的《医疗保健设施设计与建设指南》(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也纳入参考范围。我国现阶段标准定量内容相对较少,都江堰精神卫生中心相关数据可基本满足美国精神卫生中心的最低标准(表6)。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精神卫生中心这类专科医院的发展以及设计准则,同时结合都江堰精神卫生中心的具体案例,详细说明与普通综合医院相比该中心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要点,以期为我国今后此类专科医院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精神卫生中心,设计,人性化

参考文献

[1]AIA,FGI.2006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ealth Care Facilities.USA,Washington D.C.: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2006,325

[2]齐小秋主编.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报告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邓明昱,李建明.四川“512”地震后灾区自杀问题专辑.华人心理健康报,2008-11-25(11)

[4]马福祥,以翠翠.专科医院称谓的演变与思考.中国民康医学,2008(11):273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讨论稿),2008

上一篇:喜来健公司介绍下一篇:商贸公司供货管理制度